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旅游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态旅游城市;衡水湖;滏阳河;迎宾大道;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F127;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衡水具备哪些“生态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衡水市因衡水湖而得名,取名衡水的意思就是希望“水路通达,风水衡存”。衡水市全市总人口约440万,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衡水市交通优势非常明显,石德铁路、石黄、京九、大广等高速都经过衡水,使衡水成为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重要城市,是华北地区交通线上的一棵璀璨明珠。从北京,天津出发, 2个小时即可到达衡水,充分体现了京津冀一体化的优势。今年“衡水湖号”旅游列车的开通,更拉近了京衡两地的“距离”,使两地沟通更加便利。
衡水湖是国家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极具典型性、完整性的湿地形态,生物种类非常丰富。衡水湖是华北地区第二大淡水湖,湖区总面积180多平方公里,湖区有各类珍贵植物约340余种,拥有各种珍奇鸟类约310余种,其中包括近10种国家Ⅰ级、近50种国家Ⅱ级稀有珍贵的鸟类,是很多珍贵鸟类在气候变化时迁徙的途经之地,也是理想的繁衍栖息之地,被国际组织誉为东亚地区的一颗“蓝宝石”。
除了拥有美丽的衡水湖外,衡水还有桃城区古老的宝云寺,武强具有文化特色的周窝音乐小镇,武邑历史悠久的窦氏青山。
二、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已有的投入和建设
滏阳河河道改造工程、迎宾大道、怡水公园等地,一个以衡水湖为中心的生态滨湖型旅游城市即将显现。
1.滏阳河综合整治工程自2009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一度如污水沟般的滏阳河,如今已经成为衡水市一条亮丽的景观带,“水市湖城”的基本框架已初步显现。
整治后的滏阳河宽阔清澈,主河槽水面宽度一般为60到120米,河面最宽处高达500米,水深一般为2米半到3米半,“古河新韵、龙脉滏阳”为河道整治的主题。结合城市规划和滏阳河工程河道现状,沿途布设了多个各具特色的景观。
其中,滏阳河旅游景点的中心为滏阳湖景区,该景区以吴公河为主轴,建设了一系列的工程,包括滏阳楼、滏阳广场、滏阳湖、湖心岛、老龙亭古闸等。目前效果初现,市民已经可以乘船游览滏阳湖,碧波荡漾的河水大大改观了衡水人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们的城市品位,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达到人与水、城市与河流相和谐的局面,相信这项受广大衡水人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能够给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滏阳河也即将成为一条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现代秀美风情的魅力之河。
2.衡水市的前进大街,经过修建以后,称为一条迎宾大道。迎宾大道的建设,使衡水市“水市湖城”的生态特性尤为突出,迎宾大道既是一条精品道路,又是一道美丽的景观,春天,桃花盛开;夏天,绿树葱葱,引来很多人停留拍照。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精心合理的设计包装,绿化带植被的高度、色彩、造型都是经过科学规划的美图。树种的选择,既要考虑衡水本地的气候特点,又要考虑树型的美观,兼顾四季不同的需求。在通盘考虑下,形成了现在的乔灌结合,花草点缀的科学搭配,满足了视野的层次感和通透感,形成错落有致、高低相间的观赏效果。迎宾大道的建设还注重道路与流水相结合,这也是迎宾大道的一大特点。流水和绿化相结合,更好的提升了生态环境的品质,也是人们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3.近年来,衡水重点推进了老城、旧城、新城、衡水湖生态城、冀州城的改造,提高城区道路等级,并加快了构建“一网五环”的路网格局。这里的“一网”是指城市交通网;“五环”是指环九州产业聚集区、环新城区、环主城区、环湖东产业带、环冀州城区的城市路网。还将重点建设东湖大道、中湖大道、西湖大道、迎宾大道、滨河大道。
在完善城市循环水网同时,衡水还建设以滏阳河为中心的滏阳人文公园等大型生态公园,加大力度改造衡水湖,完成重点项目规划及建设,将衡水打造成一个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宜居宜业生态滨湖型旅游城市。
三、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旅游城市的必要部分
“美丽乡村”是指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包括以下具体要求--生活宽裕、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它涵盖了以往的新农村、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内容。“美丽乡村”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更要体现在发展经济上,要不断地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里的财政收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农民办实事,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使“美丽乡村”的建设迈向更高的层级,真正成为为农民创造实惠的有效壮举。
关键词:生态翻译;译者主导;适应选择;清明上河园景点简介;简介建议性英文译本
近年来,国际旅游业飞速发展,清明上河园作为北宋文化旅游景点的重要代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景点网页英文翻译是将“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历史画卷展示给国外游客的关键。本文将从译者的主导和适应选择的角度来探讨清明上河园景点简介的翻译过程。
1.译者的主导和适应选择
生态翻译学是胡庚生于21 世纪初提出的翻译理论,是一种以生态学为视角的翻译研究,其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研究,把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 胡庚申,2008: 11)。 翻译中的语境也扩展为翻译生态环境。翻译生态环境由原文、原语和译语等元素构成,包括语言、文化、交际、读者等方面。生态翻译学者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主导的适应与选择的交替循环的过程(王宁,2011:2)。 就汉英翻译来讲,在从“汉语原文―译者―英语原文”这个过程中,两种语言的原文都是客体,只有译者才是有能力选择的主体。所以,翻译的过程就是从汉语到英语的双语言、双文化的转换过程。译者作为主导者,在此过程中既要适应又要选择。因此,翻译是一种再现性写作或改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这一文本内在的生态结构。译者要综合考虑语言、读者等因素,通过用另一种语言再现给定的原文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下面就以清明上河园旅游景点网站的中英文简介加以说明。
2. 清明上河园旅游景点网站英文简介试译分析
打开清明上河园的官网中文版,出现的是如下交替浮动的标语式的宣传性文字:“祝贺开封市清明上河园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大宋・东京梦华(篆刻) 锦绣王朝 盛世画卷 大型水上实景”及“再现千年画卷 创建AAAAA级景区”。(注:清明上河园景点简介是以虚化的图片浮动出现的形式展现的,持续时长为2秒钟,由于时间短,字迹颜色轻淡,在正常速度的网页浏览时,文字信息几乎是无法获取的,文字内容在网页其它窗口也均无法找到。) 虽然没有文字介绍,但是对于拥有中国文化背景知识中国游客来讲,标语式的浮动文字因基于深厚文化背景,所以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就其中的关键词逐一进行分析:
一、“开封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曾是强大的是北宋王朝的国都。
二、“清明上河园”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
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是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等级荣誉。
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是实力的体现,更是一种荣誉,也意味着国家文化部对其在政策、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五、“画卷”指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和图》,它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北宋大都市包括商业、运输业、建筑业、手工业、民间风俗等等各个方面的社会繁荣景象。
六、“东京梦华”指的是再现北宋王朝鼎盛时期生活的大型夜晚水上实景表演,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历史再现。分析可见,对于中国游客而言,虽然网站上中文介绍性文字不足百字,但在独具北宋文化特色的画面却能烘托出“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壮阔景象,游客似乎回到了锦绣壮丽、繁华无限的北宋王朝。
然而,大多数国外游客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更没有中国的朝代概念,对以上六点内容几乎是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对景点英文简介翻译时,国外游客的身份就要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下面是清明上河园景点简介的中英文版本。
中文版:清明上河园是中国著名古都开封的一座大型历史文主(化)体公园。坐落在开封城风光秀丽的龙亭湖西岸。它是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一幅弥足珍贵的社会民俗生活长卷,画中所反映的是北宋时期作为古都开封的社会生活、市井风情和城建格局。虽然它反映的是当时开封的一部分,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也不难想象其余街市的大略形貌。有趣的是一千多年前张择端把它从现实搬进了画卷,而一千多年后开封人又把它从画卷搬进了现实!徜徉其间,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
有了上述六点重要信息的呈现,景点的中文介绍省略了大量的重复信息,相反,用很口语化的语言(例如“有趣的是”、“常令人”)从“现实―图画,图画―现实”独具特色的角度向游客推介景点,传达出闲适的感受和轻松的氛围,迎合了游客的心理。
英文版:MILLENNIUM CITY PARK, which is located in western shore of beautiful Longting Lake in Kaifeng,is a large-scale historical cultural theme park with 600Mu total floor space in Chinese famous ancient city Kaifeng. It was founded in July 1992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ILLENNIUM CITY PARK done by Zhang Zeduan, a famous artist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opened to the public in October 28th 1998. The MILLENNIUM CITY PARK is a valuable life drawing for social custom, which represents social life, social custom and building structure of Kaifeng as ancient city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Although it only shows part Kaifeng, it is very easy to know other streets’ situation by supposing. What is more interesting is that Zhang Zeduan put it into drawing from life one thousand years ago while Kaifeng’s people put it into life from drawing one thousand years later. Walking in MILLENNIUM CITY PARK makes tourists getting such felling that they have returned to one thousand years ago.
汉语崇尚词句华丽、字字相对、整齐和谐,英语则避免使用同义反复、追求言简意赅,注重信息的有效传达。在这种前提下,由于文化背景信息的缺失,虽然译者在适应和选择性地翻译的过程中,已经对文本进行了改编和加注,此英文译本亦不乏可商榷之处。首先,对清明上河园地理位置的确定以“开封市美丽的龙亭湖西岸”(western shore of beautiful Longting Lake in Kaifeng)为参照物不能对此景点有效定位,建议定位为“中国中部的城市开封”(in Kaifeng ,central China)。其次,“北宋”(Northern Song Dynasty)对于国外游客来讲时间概念模糊,建议加注起止时间“Northern Song Dynasty(960-1127)”。再次,建议删去冗长的描述,使用简洁的词汇,如“历史文化古城”、“皇家建筑”、“宫廷娱乐”、“民俗文化”“实景演出” 及“体验千年文明”等关键词传达有效信息。最后,建议使用语言交际的呼唤功能。西方人了解古代鼎盛的中国引来“八方朝拜”,熟知“丝绸之路”和茶叶交易, 所以通过描述景区中从“丝绸之路”上走来的骆驼商队等情景,激发游客的冒险热情和猎奇心理,并以呼唤式的语言结尾,如“还等什么?”“欢迎来到梦幻的千年奇境!”这同时也契合了“一日步入画卷,一朝梦回千年”的绝美意境。
3.清明上河园官网简介建议性英文译本
建议英文译本:Kaifeng,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s a famous historical city in central China. Millennium City Park, located in Kaifeng, is a large-scale (600Mu) Song Culture Theme Park.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area follows up the ancient painted scroll ‘At River on Clear & Bright’ of the excellent painter Zhang Zeduan of Song Dynasty (960-1127). It reproduces the splendid view of Song Dynasty by the construction way of Song Dynasty, such as ‘Imperial Architecture and entertainment’, ‘folk culture’, ‘millennium city life shows’ and ‘ancient civilization’ etc. It creates a space with view, taste, melody, rhythm and history. Here, you can experience the bustle and prosperity of ancient Kaifeng. Hundreds of pedestrians jostle each other on the streets. Kaifeng’s stature attracts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amels carry merchandise in from the Silk Road, and teahouses and restaurants do a thriving business…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Welcome to the dreamlike wonderland!
结语
运用生态翻译理论,能够指导景点简介的翻译并阐释其中的特殊现象。景点简介的翻译肩负着传递景点信息和民族文化的重任,译者应充分了解译文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尽量避免因生态环境的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交流障碍,进而实现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目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 (6): 11-15.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0.
[3]王宁:生态文学与生态翻译学:解构与建构[J].中国翻译,2011(2):10-15.http:///
关键词:淮安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淮安市政府曾提出“到2015年在苏北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的战略目标”。生态旅游是淮安建设生态市的重要内容。淮安素来被誉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以绿水为特色的生态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为响应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来发展淮安的生态旅游,必将有力地促进淮安“生态市”和“美丽淮安”的建设。笔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综合专家学者的意见,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对淮安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淮安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生态旅游发展观,建立生态旅游城市
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发展观,以新的思维理念,从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开拓、市场营销等多个角度发展淮安的生态旅游。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水体旅游资源,开发白马湖、洪泽湖,着力打造从淮安市区中洲公园到淮安区河下古镇的里运河风光带,深入挖掘水文化资源。重视绿化建设,栽花、植草、种树,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花卉节、园艺节,让绿色观念深入人心,把淮安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做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品牌,从而提高淮安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让“生态家园”的美丽口号落到实处。
二、大力整合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并推出精品生态旅游项目
淮安生态旅游资源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不同的资源有效整合,可以推出极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比如,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可以推出“水体考察生态旅游精品”,利用知名度极高的淮扬美食推出“生态美食品尝旅游精品”,利用金湖的万亩水杉林、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盱眙的第一山开展“森林浴生态休闲旅游精品”,利用采摘农民种植的特色果蔬开展“农家乐生态旅游精品”,利用洪泽老子山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展“温泉养生生态旅游精品”,利用金湖闵桥的万亩荷花、涟水的白鹭节、洪泽湖丰富的鸟类开展“赏花观鸟生态旅游精品”。让“绿水城市、生态家园”的口号成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努力把淮安打造成“生态旅游天堂”。
三、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加强薄弱环节建设
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淮安旅游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购物和娱乐方面。尽管开发出了不少特色旅游产品,但是宣传不到位,尽管有一些专门的淮安特产专卖店,但是销售场所分散,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仍然无法满足广大外来游客的购物需求,建议有关决策部门下决心建设淮安“旅游购物一条街、生态美食一条街”。淮安市主城区四水穿城,组织专家深入论证,把“旅游购物一条街、生态美食一条街”沿河道布局,建设富有淮安水文化旅游特色的“水街”。 淮安文化产业不算少,传统艺术也不少,比如淮安京剧、淮海戏、淮剧,但是淮安的娱乐休闲场所相对来说不多,旅游主要是一种文化精神享受,如果游客在淮安旅游中能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盛宴,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四、建设特色生态旅游风景区,注重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
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游客需求日趋多样化。来淮安除了游山(第一山自然保护区、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玩水(洪泽湖、白马湖、大运河)等传统活动项目外,可以开发建设特色生态旅游风景区,这些景区要侧重养生、保健、度假、休闲等功能。如建设 “渔文化、水文化、古文化”旅游风景区;建设“中医养生、生态养性、健康养老”旅游风景区;建设“洪泽湖健康养生园”和“洪泽湖水生态养生园”;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旅游风景区等特色景区。完善生态旅游产业链,积极开发生态旅游商品、生态旅游酒店、生态旅游美食、生态旅游交通。金湖的荷花是一大亮点和特色,除了夏天开展赏花活动外,在知名度颇高的白莲藕上可以大做文章,藕可以作为农产品销售,藕汁可以做成休闲饮料,藕粉、莲子可以做成旅游商品,荷花二字也可以作为当地艺术团体、商品的名称加以冠名。把荷花、莲藕做成品牌,做成富民工程,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由于淮安地近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宿迁、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城市,可以通过区域联合开发出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线路,进一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五、创新生态旅游营销方式,切实提高生态旅游的知名度
在营销方面,淮安生态旅游除了要充分利用好传统的媒体如电视、报刊、广播等宣传手段之外,还要利用网络进行营销,特别是政府网站,要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淮安生态资源的优势做好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体现的是环保效益,传递的是一种健康的消费和活动理念。积极到周边城市或国内大城市举办生态旅游推介会,通过各类平台和渠道,大力推介淮安的生态旅游活动和拓展旅游市场,使淮安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六、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生态旅游资源管理措施
在实地调研和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顺义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而发展政策。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各生态旅游景点产品的开发还存在很多空白区域,大量的潜在资源还有待开发,借此通过对各个生态旅游景点实地考察,在凸显特色的基础上,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进行多元化经营。以慢生活为理念对顺义生态板块的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不仅能够推动顺义旅游景区和周边区域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北京旅游业的振兴及未来旅游业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工业设计 生态旅游 慢生活 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078-02
一 课题背景
本文是在对北京顺义区生态旅游景点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调研时间是在2015年5月份,调研方式是访谈和问卷调查,调研对象是顺义区旅游景区的游览者、生态旅游园的企业家、湿地生态管理员、旅游景区村委和相应旅游商品精品店及十多家民俗户。调研目的:对于顺义慢生活模式,进一步开发生态板块旅游业及旅游产品,利用天然的生态优势发挥其品牌价值,促进景区周边潜在资源的综合开发,进而开发出天然、环保、符合消费者心理且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对其他景区形成示范效应。
1.1 慢生活的定义
慢生活,是由“慢食运动”发展出来的一系列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以及传统,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但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Ⅲ。
2 顺义生态旅游现状调查
北京顺义绿色生态产业功能区位于顺义区的东北部,主要区域包括舞彩浅山、鲜花港、花卉交易中心、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和三高科技农业试验示范区,将该区域五个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整合为一体。接下来以舞彩浅山周边为例进行调查分析。
2.1 舞彩浅山之欧菲堡酒庄背景
北京欧菲堡酒庄有限公司集葡萄酒酿造销售、葡萄酒庄俱乐部经营、集客房餐饮、旅游度假,会议功能、原生态葡萄采摘园开放、红酒艺术交流为一体的欧式酒庄,面向国内外高端人群开放经营。北京欧菲堡酒庄坐落于北京最美丽乡村之一的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是北京六环外车程最近的原生态大型酒庄。(附调查问卷一份)
2.2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需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和推动。配套的服务设施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配套项目不够,例如游客住房缺少。其次在旅游产品纪念品这一块还处于空白,需要选购一批有特色的纪念品。再次参与感强的项目不多,需要政府一定扶持,例如发展中小学教育基地、实习村等。活动项目少,考虑发展一些拓展项目,进行素质教育,重点关注孩子,一些集体活动打造在景区。周边景区比较单一,构成不了慢生活的体现,需要丰富景区。最后周边景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例如说游客登完山后,车辆停放很不方便。由于柳庄户民俗村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旅游人群不多,百姓的积极性、热情慢慢减退。
2.3 调查企业需求
首先旅游纪念品的采购,需要设计特定的有特色的有代表象征意义的设计品,可以从实物和现在资源中进行提取元素进行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给酒庄进行定位,推销卖点,例如说酒标、酒瓶、酒帽、酒塞、酒袋、酒盒的设计,葡萄藤、葡萄皮、葡萄籽等的利用。突出产品的设计理念。怎么完善红酒定制专卖的体系,如怎么去做这个过程?怎么去销售?怎么去展示?定制酒的产品营销体系和渠道的建立。
其次后期需要一个兼职、专职的专业设计团队,打造出品牌效应。旅游旺季,人员的欠缺,可以通过大学生社会体验需求达到某种要求。后期准备产品营销需要,如开设网店、微店、校园运营团队、社会实践活动的举办等途径进行推广。
2.4 发现问题:消费人群的问题
上面背景中有介绍欧菲堡面向国内外高端人群开放经营。经调查可知,酒庄消费也是普通人群能接受的,但是从整个外观风格上看,整体呈现一种商业化的感觉,给普通人群一种距离感。同样,根据了解可知其主要营业时间为周六,主要针对于北京本地成功人士休闲度假或是平常的会晤商洽,主要是一个向内进行集体的经营,整个范围有些狭隘,也忽略了一群普通大众人群,在其运营模式可以进行一定的改进。
针对于舞彩浅山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的站驿,相互推动,将生态旅游变得更加有趣味性,使慢生活在浓烈的艺术气息下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3 相关建议
针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对今后顺义区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做以下建议。
3.1 建设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生态旅游项目
在深入分析顺义生态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重新提炼顺义生态旅游模块的品牌形象,以五彩浅山、红色旅游和国际鲜花港等名片增加顺义旅游品牌的辨识度和市场影响力。
3.2 了解市场需求,确定细分市场
经过科学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确定顺义生态旅游的细分市场,结合细分市场的消费特点,开发极具针对性的旅游产品,紧密对接市场。如针对酒庄、红色旅游等区域设计研发能够代表顺义的旅游商品,避免市场上旅游商品的雷同、无针对性的弊端。
3.3 注重生态旅游板块间各部分之间的联动
在旅游营销、渠道推广、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等方面注重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性,系统地去规划整个生态旅游模块的大发展。
3.4 注重细节的营造和品质的提升
细节决定品质,重点去关注景区景观细节的营造和特色服务的提升。使游客在顺义吃住行游购娱等生态旅游方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5 完善基础设施
通过专项资金的争取、划拨等方式,完善顺义区的基础设施,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便捷条件,并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信心,全面促进顺义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3.6 创新营销方式,做到多渠道推广
在现有渠道推广的基础上增加微信平台的建设,通过电视媒体、社交软件、交友平台、旅游APP推荐等方式多层次、大面积进行推广,将顺义生态旅游、慢生活模式的体验成为吸引京郊旅游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问题策略和建议
一、引言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者生态交错带,是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的生态系统。洪泽湖湿地方圆数万公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鹤类、天鹅等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栖息地,湿地植被群丛多样,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保护和合理开发湿地资源,不仅对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将推动整个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进程。
二、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1.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湿地优美的湖光山色,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悠久的人文史迹,使开发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洪泽湖湿地景观可分为入湖河口滩地、滨湖河漫滩、湖面、围垦混合带等四大类型。入湖河口形成1万公顷的水面、滩地、低山,有乔木、灌木、芦苇、各种湿生植物和与之相应的动物种群,是鸟类栖息地和多种鱼类产卵、育种的良好场所;滨湖河漫滩部分生物资源丰富,是候鸟迁徙越冬和多种鱼类产卵、育种的良好场所;湖面与围垦混合带地势低洼,有鱼、虾、蚌、田螺、贝类等水生动物和菱、藕、芦苇等湿地生物。
2.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洪泽湖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兼有南北气候特征。该区域林场、农场集中,水网、林网密布,湿地、绿地广阔,为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栖息地。洪泽湖湿地的动物资源多种多样,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鸟类,资源丰富。属国家I类、Ⅱ类重点保护的有小天鹅、鸳鸯、灰鹤和各类猛禽等共30多种。鱼类资源丰富,共有90多种。此外还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按生态类型分,沉水植物13种,浮叶植物7种,漂浮植物10种,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51种,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
3.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
洪泽湖东部湿地风景名胜众多,如老子山、第一山、明祖陵、洪泽湖防洪大堤、龟山、淮渎庙、安淮寺、古镇水铁牛、题词碑、凤凰墩、青牛迹和水母井等。被誉为“水上长城”的洪泽湖大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生态旅游增添了看点。
4.良好的区位条件。
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地处苏北腹地,受上海、苏南、山东、安徽等旅游市场交叉辐射,客源市场深厚;与周边城市有多条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捷,陆路、水路交接换乘极为方便。
三、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
1.湿地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受人类长期的干扰、破坏,以及自然环境变迁的影响,洪泽湖湿地目平湖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围垦导致大量鱼类产卵、繁殖场所消失,候鸟栖息地大面积减少;鱼虾等产量锐减,鱼种类减少,国家保护动物及一些珍稀鱼类品种,如中华鲟、银鱼、胭脂鱼几乎绝迹;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型转变,候鸟有效栖息地面积极大减少。
2.旅游基础资金来源不足,资源优势没有转换成产品和经营优势。
洪泽湖湿地旅游业仍处在起步状态,总体规模小,功能弱,配套程度低,产品优势不突出,尚未形成有明显竞争力的精品系列。
3.景区管理薄弱,人才缺乏。
洪泽湖湿地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保护和管理应该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旅游管理人才。笔者实地调研了解到,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基本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整个景区只有两名讲解员,人才严重匮乏,这对洪泽湖湿地的开发和管理十分不利。
四、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策略和建议
1.协调统一管理,做好发展规划工作。
淮安和宿迁两市政府部门应打破行政区的界限,积极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动、信息互通、管理互动、利益双赢的合作局面。泗洪县积极牵头协调,将盱眙的明祖陵、铁山寺等景区和洪泽县的老子山温泉、洪泽湖大堤等景区加以整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宣传促销。
旅游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目前旅游者的消费偏爱,可推出康体、烹饪、美食等特色旅游产品,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如定期举办“泗洪螃蟹节”、“盱眙龙虾节”等节庆活动,以活动造势;选择强势媒体和主要目标市场的政府、主流旅行社进行全方位合作,联合宣传,有计划地举行旅游推介会;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合促销和服务网络的共享、旅游产品的优势互补。
3.加强湿地生态资源保护,开发与保护并重。
洪泽湖湿地作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必须以恢复和发展洪泽湖的生物资源,建立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前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这样才能使湖区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应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生态教育,普及推广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当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并主动参与环境保护。鼓励游客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旅游、绿色消费。
4.多元化开发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
4.1生态观光体验游。主要以洪泽湖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样的湿地景观、优美的田园风光等为观赏对象,重点开发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鹭鸟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森林公园,吸引珍稀鸟类来此生存和繁衍;建小型隐蔽观鸟台,供游客观赏珍稀鸟类,与鸟类亲密接触;开辟水上游览路线,种植优质荷花、莲藕、芦苇等水生植物,供游客观赏体验;建生态农业观光区,游客在观赏生态农业生产的同时,可通过亲身参与养蟹、插秧、喂鸭、收割等田园劳作,体会生态农业,探寻农家风情,尽享渔家闲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美化心境之目的。
4.2生态休闲度假游。度假逐渐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借鉴各地生态休闲度假游的开发案例,应结合洪泽湖湿地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建设以赏荷、观鸟、垂钓、休闲为主的湿地度假区。可将度假区规划建设在有洪泽湖“宝岛明珠”之称的穆墩岛上,在岛上建民俗文化村、渔村、水上运动俱乐部、水疗健身中心和特色水产美食街等,完善基础接待设施。游客在体验湿地、森林,观赏鹭鸟后,可到岛上用餐、休憩、娱乐、健身,体验民俗,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4.3生态美食文化游。在开发湿地生态旅游时,还应重视其文化内涵的挖掘,注重资源的整合,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联动开发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等主题旅游项目。建设湿地博物馆、鹭鸟博物馆等,使游客了解湿地知识和文化,通过观赏鸟类,丰富鸟类知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孕育了别具特色的渔家饮食文化,根据淮扬菜的饮食特点,结合洪泽湖的水产制作风味独特的水产美食,突出洪泽湖大闸蟹、清水龙虾、野生杂鱼、水生植物四大系列湖鲜美食,开发一批名品、名点、特色菜肴,如湖水煮湖鱼、穆氏小鱼丸、活鱼锅贴等。同时重视挖掘深厚的餐饮文化内涵。
五、结语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本着特色、科学、永续利用、市场导向等开发理念,兼顾湿地的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进一步提高景区品位和接待服务水平,全面实现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的综合效应,推动整个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庄秀琴.洪泽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初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
本文研究对象是典型的创收不高区域代表之一。但由于历史以及现实的原因,保护区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旅游资源的价值未受到重视,旅游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旨在探讨适宜的保护性开发策略。高效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加强科学管理,确保开发活动不影响当地原始景观,并且推出具备当地特色的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带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为社区群众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丽水地处浙江西南部、瓯江中上游、闽浙交界处,是浙江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辖莲都、龙泉、缙云、青田、云和、遂昌、松阳、庆元和景宁9个县(市、区)。全市土地面积1.73万km ,人口248万,其中畲族人口7.5万。丽水以中低山地形为主,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丽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山地垂直小气候明显。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9.1%,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保存着浙江省最完整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华东最大的生态休闲旅游地”,天然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目前对丽水市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万旭仙等(2015)对丽水市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该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构建了丽水市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熵值法进行指标客观赋权,最终得出丽水市当前生态旅游发展水平较低,通过分析得出应从继续降低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继续加大污染源治理的投入和提高星级饭店餐位数和床位数,加大旅游特色项目的开发等措施拟为实现丽水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王静梅等(2014)主要对丽水生态旅游的背景、发展现状及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危机分析,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预防和处理危机的方法。邱云美(2015)提出了瓯江文化与丽水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文章认为瓯江文化融入丽水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能促进丽水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但目前瓯江文化与丽水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文化挖掘不深、开发层次低和市场运作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对瓯江文化与丽水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节庆活动市场运作程度、增强对经济的关联带动性,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措施,以及"瓯江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地域集中式、专题线路式和主题附会式开发模式。金海波(2015)首先肯定了浙江省丽水市具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但在践行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提出了为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品牌,丽水市还应在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路、理念、布局、体制机制方面以及发掘本土文化和提升人员素质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吴保刚(2011)对丽水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认为丽水市的发展战略是围绕”生态”展开的,促使了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随着旅游业在丽水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增加,生态旅游发展也越来越受重视.丽水生态旅游产业仍存在诸如”单打独斗”、以开发自然生态资源为主、竞争力差、异质性不大、生态旅游资源整合不到位等劣势.本文通过对丽水现有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将丽水的本土产业纳入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注重当地居民参与性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等思路。
综上所述,目前有很多学者对丽水市发展生态旅游都做出来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丽水市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条件的,在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方面,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与瓯江文化相结合,如何对生态旅游进行危机管理,影响丽水市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但这些研究对如何保护性开发丽水生态旅游资源的微观层面还少有涉及,因此本研究对丽水市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由于近几年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应运而生,而且已经成为旅游业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佳选择。由于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实施基本是在同一时间开始的,所以在现阶段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如何界定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者之间的区别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与生态旅游相关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其他领域交叉混合,而导致研究数据混乱,缺乏统一性和针对性。本文将就生态旅游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性研究与存在的问题做系统性讨论。
一、生态旅游可持续研究与实践的依据
生态旅游的定义是有足够的权威性、智慧性、前瞻性的人物与机构指定的相关内容的细则,而且要保证有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状态作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方向。所以生态旅游的定义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实践的效果而不断改变,主要内容应涵盖时段、层面对象的责任与义务等。生态旅游所追求的目标符合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利用,因此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努力推行。这个目标就是要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保证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生态平衡,而且还要保证社会与经济的平衡发展。在重新审视了传统规划的设计理念、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成为一种能够满足全方面要求的旅游模式,这些方面包括了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旅游者的审美和旅游目的等。生态旅游是一种与可持续旅游紧密联系的旅游产业,而且与某些能够保证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得以维持的标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生物的多样性、生命支持系统整体规划发展的保护等。综上所述,生态旅游对于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者有相关责任和义务,这些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生态旅游中具体化的体现。
二、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1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1.1规划相对滞后
就目前而言,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还比较缓慢,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尤其是规划的理念与专业化水平,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自从生态旅游开始兴起,有些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将其作为捞金的机会,在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的情况下,盲目开发景点,最终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1.2建设投资不足
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是以人类干预较少的自然景观为依托的,而这样的资源往往会位于较为偏远,经济落后的地区。而这种情况也必然会造成当地政府在财力、物力方面都相对缺乏,这将直接制约开发的规模与景观的质量,例如景点分散、配套设施不健全等,致使丰富的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2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2.1真正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不被破坏和污染,将生态旅游对生态、文化和社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减少最低的程度,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2提高旅游者体验自然的需要,既保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要确保旅游业的未来发展的空间。
2.3通过旅游文化的提升,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游客善待生态资源,建立人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
2.4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最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当地的文化,以最大的经济利益回馈地方。
2.5、生态旅游是维系旅游地的生命力和多样性的最佳选择,是促进旅游业有序发展的保障,而且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模式的必要性与起步方案
1必要性
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许多珍贵的自然保护区正逐步被开发为旅游的热点区域,所以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有些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盲目开发景点或者低价出让旅游的黄金地段,而导致地方老爷爷失去了发展的空间。这些问题表明我国的旅游业亟需建立基于持续发展目标的旅游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
2起步方案
2.1建立生态旅游的规划体系,对生态旅游形成科学合理的认识、生态环境虽然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其本身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协调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旅游中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做好景观规划、水资源规划等具体的准则。
2.2针对不同的环境管理条件和环境管理技术,建立相应的环境影响和承载力评估。谋求一条旅游与环境之间能够和谐发展的道路,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2.3建立取代产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旅游投资效益评估体系。由于不同地区,旅游的开发模式的不一样的,因此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旅游与产业经济关联度的评估体系,通过数据确定旅游业的优势地位。
2.4确定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建立一套具有可持续发展功能的管理模式,确定环境补偿机制,废除职责划分不清晰的管理模式。制定旅游区管理条例,条例中应该包括资源开发、景区划分等细则。
四、结束语
作为新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相关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这些问题必将得到好转,实现旅游业在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余纯.生态旅游发展及其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 2005(10): 65 .
发展生态旅游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云南丽江文海发展生态旅游的环境,从机遇和威胁的角度分析了文海发展生态旅游的环境情况,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丽江文海;生态旅游;环境分析
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表明,生态旅游的花费速度正以整体旅游业平均水平5倍的速度增长。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扶持自然保护旅游形式,不仅可以存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也有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的西南山区往往拥有丰富但脆弱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普遍贫困,所以渴望从生态旅游中获取收益的要求就格外迫切。文海自然行政村位于我国云南丽江著名景区玉龙雪山南角,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一个极富生态旅游价值的区域,丽江市巨大的客流量也能为文海提供大量的潜在生态游客,而极低的农业产量和贫困的经济现状也需要生态旅游的发展。
1 机遇分析
丽江是文海最重要的客源地,为了更客观的了解在文海开展生态旅游的市场潜力, TNC于2001年5月在丽江开展了一次游客问卷调查。问卷共设有39个问题,因为文海生态旅游的主要产品是徒步旅游,因此问题集中在游客对生态旅游的兴趣和徒步能力上。调查对象为在丽江古城的小餐馆、旅店和酒店等地的游客,调查一共收回138份调查问卷(58%为国内游客、42%为国际游客)。调查对象细分为国内和国外游客,在此基础上又分为青、中、老年三个年龄层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外游客对生态旅游都有浓厚的兴趣,也有较好的徒步旅游能力。而在这两项指数中,国外游客的平均指数要高于国内游客,这和生态旅游在中国开展程度及其体能有关。就年龄层次上看,国内35~55岁的游客的这两项指数是最高的,而国外此两项指数最高的年龄层则集中在55岁以上的人群。此外,通过对问卷中主观题的分析结果中得知:75%以上的游客认为“降低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旅游开展应有利于自然保护”非常重要;约60%的被调查者还认为游客必须支持当地村社的发展,并且希望在丽江能够体验到真正的当地本土文化。从此次游客调查中可以看出,文海最主要的客源地—丽江的很大一部分游客对生态旅游有浓厚的兴趣,相当一部分游客也具备徒步生态旅游的能力。而且很多游客渴望体验本土的文化,帮助保护自然以及支持社区的发展。而文海保存较为完好的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资源必定能满足这些潜在生态游客们的旅游需求,在文海发展生态旅游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2 威胁分析
文海自然行政村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被当时的丽江地区行署定为贫困村。2002年以前,统计资料表明,文海村超过98%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在2002年生态旅游开展前,大自然保护协会(TNC)1998年在文海对上村、下村和彝村的24户农户做了一次农户社会经济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文海行政村在2005年开通了盘山公路后,外出工作的村民比例明显上升,但是相较于我国人均年收入,村民们仍处在贫困线上。此外,全村的医疗和教育水平也非常低,全村仅有少量的传统医生,并无一所诊所。全村只有2所小学和9名老师,18岁以上的文盲人口率达到了43%以上。
文海湖是一个次高山冲积的季节性湖泊,周围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玉龙雪山山脉和其他的山群,这种海拔高、地势陡峭的地理条件,使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得不到充足的热量。再加上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很低。大麦和土豆是文海村的主要农作物,亩产约100公斤。1999年,文海人均粮食年产量只有178公斤。文海的传统产业主要为畜牧业,但由于8月至次年2月都是文海湖满水期,高山牧场被淹没,再加上过度放牧,高山牧场退化,畜牧业产量也较低。由于文海村民长期处于贫困线以下,从70年代起,村民开始砍伐附近的原始森林来获得经济利益。1998年政府禁止砍伐天然林木后,村民主要靠砍伐黄栎来烧木炭为生。卖炭获得的经济收入占总经济收入的36.9%。几十年的砍伐,导致了这一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的大大降低。另外,此地区还是一些野生菌类(如松茸菌,“羊肚菌”)的出产地,由于这些野生菌的经济价值较高,村民连续几年的过度开采,严重破坏了这些野生菌资源。这些都对当地生态环境构成来极大的威胁。
此外,近几年文海村民自发的在文海湖周围开展各种旅游活动:骑马、烧烤、农家乐住宿和饮食等。这些活动由于缺乏监管和引导,已经开始引起了对文海湖周围明显的破坏,如:湖泊周围的高山草甸和湿地被马过渡践踏,出现退化等。
3 文海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有过程中出现了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特色和亮点,但同时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加强生态旅游管理。最令人担忧的是后来逐渐加入到旅游发展行业的农户们没有经过系统的生态旅游知识的培训,他们的环保理念较为淡薄,因此他们发展的旅游形式仍然是较为粗放的大众旅游。生态旅游的快速增长, 一方面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 如果操作不当, 也会像传统的大众旅游一样危害环境。因此有必要邀请生态旅游专家为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引进专业的生态旅游管理人才对村民和相关的旅游经营者进行管理和督导等,帮助村民们既获得旅游收益,又不破坏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真正的可持续的旅游。其次,进一步拓展生态旅游客源市场。文海生态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是依靠新拓生态旅游公司的营销和文海生态旅游网站来推广。最后,开发多种生态旅游产品。目前文海的生态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主要是文海徒步之旅,以及后来一些农户开展骑马和农家乐等形式的旅游。
【参考文献】
[1]李燕琴,蔡运龙.北京市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以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地理研究,2004(11)
[2]弗雷德.P.波塞尔曼.弯路的代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张帆.社区参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作用 [J]. 环境科学与管理 , 2007(3)
[4]郑勇.旅游需求预测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生态旅游;珊瑚礁;保护区;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人们称为 “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礁以其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构成了三亚绚丽多彩的热带海底风光,成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地处三亚市近岸海域,大部分区域毗邻三亚市沿海主要风景区。由于其丰富的珊瑚礁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影响
(一)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积极影响
1、生态旅游是加快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就目前我们国家的国情而言,自然保护区都大致面临着:管理区域大、人员缺少、资金不足、基础建设差、管护装备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一直以来成为制约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三亚保护区建区初期也是面临着这些问题,甚至无船艇,无法坚持日常的最低限度的管理工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大多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旅游被认为是连接保护区的保护功能与其自身生存发展的纽带,同时还可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1998)经过对全国100个保护区的分析调查,认为相对于已经存在的各种资源的开发方式,生态旅游是我国大多数保护区应当积极选择的最好发展策略。发展生态旅游,是吸纳企业参与,争取社会力量和资金的介入支持,既有利于改变保护区原有的孤立管理态势,弥补国家投入不足,又能扩大影响,这是增强保护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三亚保护区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提出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保护区良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走“以保护促发展,以开发促保护”的路子。1996年,经国家海洋局批准,首先在亚龙湾片区建立了“亚龙湾珊瑚礁保护与发展综合管理示范区。”引入企业合作开展生态旅游,尝试实行了“政府管理,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并由企业出资于1997年建起了保护区建区以来第一个基层保护站,并配备了管护人员、工作船艇和海上通讯器材等设备。这种管理模式逐步推广到另两个保护片区(大东海和西岛)。继而又建起了第二、第三个珊瑚礁保护站。保护区基础建设初具规模,保护能力建设逐步得到提升。从此保护区改变了建区以来基层无管护站的被动局面,从而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子。
2、当地社区参与,并分享生态旅游带来的收益
生态旅游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当地社区的参与。如果社区看到保护自然资源可以增加收入或带来其它利益,那么保护的积极性就会增加。比如生态旅游带来的长期利益取决于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社区就更愿意保护这些资源。以保护区内西岛的海岛生态旅游为例,该岛居住有近4千多村民,共有劳动力1500人,他们长期以岛四周珊瑚礁区的渔业为生,相当部分村民长期以滥采挖珊瑚礁,乱炸鱼为业,导致该岛四周海域珊瑚礁沦为生态破坏重灾区。因此,如何促进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是否可持续。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保护区积极引导和帮助当地群众转变观念,1999年引进了旅游企业上岛开发海岛生态旅游项目。特别是海岛旅游业的发展,缓解岛上世代以海为生和长期依赖挖珊瑚礁为陋习的村民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旅游公司找到了工作。目前,将近千名原从事以挖珊瑚礁为生的村民被企业吸纳转入了从事海岛生态旅游行列,他们由挖礁为生转为了海洋生态保护者和宣传者。如今,“保护珊瑚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这一观念逐步被当地村民接受,禁止采挖珊瑚、炸鱼等破坏珊瑚礁行为也被写进社区村规民约里。村民不曾料到,过去那些被他们乱采滥挖的美丽的珊瑚礁竟让他们捧上了“金饭碗”。据西岛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数据表明,上个世纪1999年西岛社区GDP为986.8万元,人均收入仅为980元/年;而到2011年GDP达到7199.2万元,人均收入为8500元/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仅为5050元/年);2011年人均收入比1999年增长了近九倍。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亲眼看到良好的生态效应,才能使他们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受益者。应该说,这一创新的保护区管理模式不仅有效地强化了保护区珊瑚礁及其生态的保护,也成为保护区管理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双赢的模式。
(二)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消极影响
我们看到生态旅游给三亚保护区带来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给保护区带来消极的影响,主要反映有以下几方面:
1、生态旅游加大了保护区管理难度。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为保护区创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伴随生态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一些游人的不文明活动和行为、以及一些企业开发的盲目性和经营管理措施不力等都会对其资源造成干扰和破坏,对保护区的正常管理带来影响,加大管理难度。
2、生态旅游所带来的环境容量问题日渐突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费用的
廉价,高速增长的旅游人数大大超过了环境的生态承载能力。一些企业为力求得到高利润、以增加游客数量为代价,不顾环境容量限制,超规模接待游客,特别是节假日,游客倍增,高度集中,造成自然环境超负荷运转,这种只求利益最大化的直接后果会使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目前我国尚未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关于生态旅游的标准和规范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在许多方面无章可循。在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上,现有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原则性强,缺乏详细、明确的规定,已不适用当前情况。由于法规的严重滞后,制约着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4、保护区不能从旅游经营中合法地收取资源利用补偿费,使得生态旅游所得收入无法得于实现,不利保护区工作的开展。保护区引进企业开发旅游十多年以来,由于保护区的现行管理体制造成保护与经营相分离,企业对保护区的投入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远远不能抵偿保护区管理成本的投入,出现企业通过经营旅游获得丰厚的利润,而保护区还要承担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严重阻碍着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这固然与保护区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有关,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体制必须尽快扭转。
5、保护区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区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科研力量。保护区虽然制定了生态旅游规划但实施过程中并未很好执行,许多措施没有管理到位。严重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正常、有利开展。
二、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通过宣传教育,确立正确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利用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广大游客和居民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意识。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海洋环保、海洋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改变传统的海洋旅游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克服短期行为,建立旅游资源忧患意识。在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方面,可考虑在旅游过程中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联系眼前景物,对游客进行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不仅能增加游客的知识和游兴,还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这是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应负起的责任。
(二)加强生态旅游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
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速度快,许多技术难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保护区应组织科研力量,重点开展保护区生态旅游容量计算方法、资源开发利用阈值、生态旅游规划方法及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潜在影响等研究,切实解决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应加强生态旅游的生态监测工作,在旅游区域建立永久监测点,并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研究样点同时观察,进行比较分析,以监测旅游开发区的环境质量变化,并每隔一定时间,对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估,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法制建设,制定相应法规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需要有明确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当前迫切需要制定的法规主要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办法》。将其纳入立法规划,争取早日颁布实施。同时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修改《自然保护区条例》,建立生态资源利用补偿制度和机制及相关的实施细则。
(四)建立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否做到集自然、保护、科教、创收于一体,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关键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建立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保护区应尽快组织成立“海洋环境与生态研究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向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中级阶段――效益型(其特点是:保护区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科研工作已形成系列,并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
发展中起到参谋和决策作用;人为的干扰和破坏已经消除;多种经营已具有比较稳定的发展方向和一定的发展规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较明显)迈进,实现保护区的功能完整、职责分明、互相协调而且层次简练、结构合理、功效高的组织网络科学管理系统。
(五)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1、有计划地培养保护区的科研力量,利用大专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提高保护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2、成立保护区科研顾问委员会。科研顾问委员会成员为3名左右,组成人员主要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研究所的教授和专家。科研顾问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保护区制定科研计划和开展科研工作。
三、结束语
三亚保护区实践经验表明,保护区通过组织开展生态旅游,企业参与保护区的管理能够较好的解决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初级阶段――保护型管理,也有利于实现社区参与,通过社区群众的参与和从中受益,共同致力于推动保护区的稳定健康发展。尽管生态旅游也会给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有些影响是我们现今所无法预测的,但只要保护区自身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到位,建立科学的管理规章,提高对于生态旅游的管理水平,生态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被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国际环境与发展学院、中国项目办公室.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国家项目办公室.2006.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模式探索.(内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