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高专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游专业 实践教学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每年还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而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各个层次的旅游教育也得以迅速发展。而旅游职业教育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在解决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问题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旅游职业教育还不够完善,如存在高职高专教育“本科化”、“普教化”等问题,从而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服务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优良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技术与技能性强,而且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也要很强。所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基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旅游教育在适当的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要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就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现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注意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都会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但在实践教学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有效执行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当前高职院校一般都安排了实践教学的计划,大概都是从认知实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三个方面去进行组织、安排。但因多方面的问题,实践教学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如在酒店模块实践教学上,仍有很多院校因受各种条件限制,例如资金和空间等,只能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而难以在校内进行仿真实践学习。而安排到酒店后,又因酒店用人的需求限制,学生几乎只能呆在一个岗位上进行实习,不能满足学生在其他岗位上的技能锻炼。
校内实训设施缺乏,或是没有很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或是因为经费短缺、实操型师资不足等,所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原本安排的实践教学计划难以取得很好效果,甚至最终又回归到了课堂的理论化讲解。
2.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偏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计划中,实际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的30%左右。这个比例不能适应培养第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要,德国的“双元制”和北美的CBE及澳大利亚的TAFE,它们的实践教学时数在教学计划中都超过了50%。而就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其更不同于其他一般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操性更强,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无论是旅行社方向还是酒店方向的专业课程,其实践课时都应比理论课时多。但目前,大多数院校还是存在高职高专“本科化”、“普教化”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课时居多。高职高专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准,所以,在高职高专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不强求学生进行深度的理论探究。
2.2实践教学执行效果差。
虽然安排了实践教学课时,但很多院校没有制订具体的实践教学制度和实施大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导游模块的校外实践教学,因为实践内容涉及用车、门票等费用支出项目,这些经费问题,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更是难以审批,而实践教学中的经费也直接地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实践教学的效果也离不开专业教师的策划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在导游业务校外教学中,没有前期详实的计划及学生的充分准备,只是纯粹地把学生带到一个景区让学生自由参观,后期也缺乏总结与讲评引导,以致实践教学效果低下。
2.3实践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旅游管理专业涉及旅行社和酒店等旅游企业的不同岗位工作,每个岗位的特点相差甚大,在实践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实践教学方式的选择。
一般院校都采取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但是由于设施设备因素影响,校内实训难以取到较好效果,而校外实习,一般都是顶岗实习或者毕业实习,因旅游相关企业考虑到经营管理效益,只能长时间地安排学生在某个岗位上,影响到学生全面专业技能的掌握。
2.4校外实践教学前缺乏动员与教育。
在校外实践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几个不同的利益体。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乐意使用实习生,而学校也正需要拓宽校外实践渠道以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对于学生来说,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校外实践机会都是在基层――一线服务工作,且工作量大,工作岗位低。而在校外实践教学前,大多数院校都是用一两个课时来动员、教育,主要宣讲的是集中在实习注意事项等方面,以致很多学生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旅游专业“90后”的学生更不愿意去实践。
3.提高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3.1提高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并制订具体实施大纲。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优良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大多数院校意识到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按照德国模式,以1∶1的比例来划分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根据我们国家教育现状和体系要求,我们更需要增加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比如高职高专的第一学年,英语、计算机和“两课”等基础课程比较多,而在后两年中,校外实习又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必须增加在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时,才能让学生在校学到更多技能以为后面的校外实习打下基础。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等专业课程,更应侧重实践教学,必须充分提高其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如4∶6模式也并不为过。另外,无论是课程实践教学还是校外专业实习,首先都必须有一个实施大纲。制订合理的实践教学实施大纲,是实践教学有效执行的保障。
3.2创新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或场所。
实践教学一般被划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两种类型。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必须选择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以确保实践教学能取得成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必须综合应用各种方式或选择适当场所进行,不能全部课程一刀切。例如针对《导游业务》,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有校内导游实训室,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是景点模拟讲解,还是其他的实操内容,几乎都选择了校内的实训,但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如果充分利用社会上的有效资源,如博物馆、烈士陵园、公园和品牌企业等,让学生全程参与线路设计、景点讲解等,通过这样的校外实训更能取得好效果。
3.3强化学生对专业实践重要性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认识。
学生积极性不高和缺乏对专业实践的正确认识,也是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践教学前,特别是校外顶岗实践前,都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动员与教育,让学生明确充分、积极准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旅游服务行业工作特点与现状,认识到只有经过基层锻炼才能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
3.4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体,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重要的行为主体,都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考核,更要侧重对教师实践教学执行效果的评估。在对学生考核方面,可以以小论文、实践报告或教师现场督查等方式进行,最终成绩纳入学生个人期末总评成绩。而对教师,可以根据教师实践教学大纲践行、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和学生评价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2003/16.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204-02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以培养技能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实践教学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会计实践性教学中职业岗位意识不强
目前,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高职会计教育,表现在无论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与本科的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类似。由于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职业岗位意识不强,往往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等,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学生实习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的工作流程,审计人员怎样审计,单位办税人员如何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很难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岗位。
(二)手工会计模拟实践与电算化模拟实践互相独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目前,会计模拟实践包括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手工模拟实践主要是模仿制造企业日常的会计业务,用手工来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借助现代化工具、利用各种财务软件来模仿制造企业的会计业务操作。通常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来完成。实际教学中,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并不是很多,相对自身应讲授内容也显得少,达不到实践课应有的效果。同时,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相互独立,互不关联,也影响到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锻炼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老师往往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走到工作的学校,其理论功底较深,但缺乏足够的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锻炼,很难把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很多学校把教师的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管理的计划,但是在时间、经费等方面都没有具体的保障,使得教师的挂职锻炼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校内的实践课就会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对实践课的研究,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的缺点,建立包括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训、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全新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同时建立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性教学中专门设置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审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等职业岗位,分别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和办税人员,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让学生们相互检查、监督,共同促进,以此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加强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将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有机结合
会计模拟实验室是学生校内的实训基地,是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能受到最基本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建立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两个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采取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并行的做法,就是把从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编制报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和电脑同时进行操作。通过并行操作实训,可以互相检查核对,及时发现手工或电算化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做能力。
(三)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必须培养一支师德好、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理论与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队伍。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联合。第一,多渠道引进人才,优先引进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和较强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第二,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要对象,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企业财务总监、审计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第三,定期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顶岗锻炼,鼓励教师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或利用假期在企业兼职。这样,既可以为教学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以在教与学中得到提高,由此建立一支具有过硬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会计教师队伍。
(四)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评,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丰富、环节多,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实践性教学进行考评,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考核项目应包括实训日记、实训纪律、实训技能、实训报告等。针对不同考核项目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将实训要求与实训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实训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操作考试和口试相结合、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五)加强有高职特色的实训教材建设
开发适应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教材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专业教师在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筛选和提炼的基础上,编制成会计实训教材。实训教材内容应紧随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紧随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行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等规章制度的规范,跟随新会计准则、新形势的变化,把新方法、新理论及时地编制到教材中去。实训教材建设既要简明实用,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实践,又要科学合理,从会计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循序渐进掌握会计知识的规律出发设置实训课程,配备实训教材,使学生的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规范。同时教材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灵活,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讲义、实训指导书、音像材料、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资料。
(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学习
由于会计信息保密性的要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需要学校与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必须从校企双方长期利益考虑,立足于高职院校所依托的行业优势、区域位置及专业特性等。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尽量涵盖生产制造、商品流通、服务等不同行业,也要包括能提供较多实习岗位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此同时,会计专业教师要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服务于合作企业,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共赢机制。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应当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应当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适用的毕业生,提高学生就业后的适应、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谷新民.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9,(7:中).
[2] 周美容.浅谈高职高专会计模拟实践教学[J].经济师,2010,(2).
关键词:汽车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24
相比较大一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并了解一些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提高学生专业性英语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从而能够将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之中。所以如果说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听说读写译的话,那么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读、译。所以对于专业英语,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跟大学英语有所不同。
1 汽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据我院对2009-2011届学生英语入学成绩统计,平均不到70分,普遍英语基础差;同时,学生来源类型复杂,有普高生、职高生与中专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其次,缺乏学习兴趣,态度欠端正。由于基础差,使学生学习英语心理压力大,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导致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又由于专业差别,文科专业的学生相对理科专业的学生英语成绩就要好。拿汽修这个专业来说,班级90%都是理工科男生,英语高考平均分都在40分左右,学生在基础英语课就上的很吃力,更不用说词汇、句子都比基础英语要难的专业英语了。
1.2 讲授专业英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就目前情况看,一方面专业性的英语教师少过少,各院系只能临时让英语基础好一点的本专业的老师讲这门课,虽然教师的专业知识比较强,但英语基础却相对弱一些,对英语单词的发音、句法等并不能很好地讲解;另一方面有些学院的专业英语由大学英语的教师来胜任,虽然这些教师的英语基础不错,但是专业性知识几乎是空白,备课吃力,讲课缺少吸引力,效果不理想,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内容枯燥,无聊,从而影响了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3 专业英语教材参差不齐
拿目前我校使用的汽车英语教材来说,文章过长且难度大,单词量大,针对性却不够,很多课文都是泛泛而谈;二是内容不够全面,课文材料内容陈旧;三是知识性、趣味性不够,课文内容单调,课程编排也不够合理。
1.4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多数汽车专业英语教师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方法,教师以讲单词、语法,然后进行翻译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但实际教学效果则差强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2 改进和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对策与措施
2.1 提高认识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现在人们工作、学习、对外交流、生活上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其次,任何一所大学,不论是重点本科还是高职院校,英语是必修课,虽然四、六级已不跟毕业证挂钩,但很多单位还是将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员工的必要条件。毕业后,不论是出国公干还是旅行,英语必不可少。英语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工作发展的空间。再次,信心是学好英语基础与前提,在确立自信的基础上,每位学生都要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讲究学习方法,持之以恒,英语学习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从学校来说,各院系要正确认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重视专业英语。专业英语课是专业课或是英语课,不管哪种类别,都是大学英语基础建设的提高。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英语老师首先要具有专业知识,学校要对这些老师进行培训或派出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或将专业课老师进行英语口语、翻译等的培训,达到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可由基础英语教师经过专业培训后讲授。总之,不论是专业教师还是大学英语教师,都必须进行一定的培训。
2.3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不再枯燥
针对高职汽车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英语学习兴趣低等特点,在教学中应突出专业特点,以阅读为主,重点掌握基本的专业词汇。比如在讲解汽车零部件这一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自己制作PPT进行讲解,让他们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来。经常性地进行单词的听写,方法虽老套,但是这是一个全体学生参与性很强的课堂活动,有助于督促学生加强单词的记忆。
在汽车专业英语教学中,单词的专业性强,文章中被动语态使用较多、从句多、句子结构相对复杂。教学中可由简到难,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上课场所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可以到汽车实训室去,充分利用实训场所的各种实物,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汽车各个部件的中英文对照。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4 选编合适的配套教材
教材是上课的前提,教材知识点适中,文章难度适中,词汇量适中,教师才有可能完全掌握教材的内容,才能消化,最好有配套的教辅,目前我校所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都没有教辅,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备课要比大学英语吃力。有条件的学校其实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师资源,自己编适合本校的专业英语教材。这也是我校各位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下一步的目标。只有教材好,学生才能吃透教材,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将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
3 结语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企业的人才需求增大,使我们感到,培养合格的适应市场的汽车专业人才、加强汽车专业英语的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身为专业英语教师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窦芳霞.浅谈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三个结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2]任敬贤.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8(24-8).
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来研究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当前英语专业就业难度变大,学生的期望值降低;2、学生认为未来就业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口语能力;3、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还不足;4、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选择变得实际;5、求职途径多元化,网络求职兴起。
【关键词】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就业;认知;调查研究
【Abstract】
Based on the 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questionnaires and depth interviews, the paper tries to study employment cognition investigation of 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 It mak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The expectations of students is reduced employment difficulty; 2,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ability of oral English ability in the future work; 3, The students lack of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4,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glish major students choose to become reality; 5, Job seeking way diversified, and network job seeking is rising.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nglish major;employment;cognition;investigation
1 研究背景
英语原本是最热门的就业专业之一,在几年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但是最近几年来,英语专业同学的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根据著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称,英语专业成为中国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日益重要,学生生涯的终点是事业生涯的起点,我们的求学规划也应该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统一。特别是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讲,与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相比,在文凭和英语能力上又有一定的差距,于是如何让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学生更好的定位,更好的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如何培养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成了高职高专英语人才培养学生必须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来探讨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的就业问题。
2 研究综述
由于早期英语专业的就业比较容易,没有出现太多困难,所以英语专业就业研究起步比较晚。最早的关于英语专业就业的研究出现在2005年,梁悦等对广东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了潜伏的就业问题。此后,相关研究开始逐步出现,但数量并不多。宋殿娇(2007)指出如果一味忽视市场对英语专业的承受能力,未来英语专业就业将变困难。温江霖(2007)提出了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和英语应用专业的整合。进入2009年以后,英语专业的就业开始逐步变难,相关研究开始增多。李想(2009)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瓶颈,姜博洋(2010)提出可以通过二次创业来解决英语专业的就业难问题,周琦(2012)指出要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现在,学者开始从各个角度来思考,解决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也开始考虑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吴树奇(2011)提出了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适应新的就业形势,陈淑娟(2013)提出了英语专业就业指导分析。
总的来说,现在关于英语专业就业问题的研究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但是研究数量还不多,特别是研究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的就业问题的研究还非常少。另外,很多研究都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就业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来补充相关研究,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实证研究。
3 研究方法
这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在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冶金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个学校,昆明、丽江和临沧三个地区,对2011级和2012的英语类专业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4份,其中有效问卷282份,问卷调查的效果较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由3个学校的英语教师跟学生做了进一步的深入访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就业现状。
4 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4.1对未来理想就业的信心调查
现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未来的理想就业并不看好,非常有信心的只有7%,有信心的只有38%,加在一起一共也只有45%,还不到50%。在访谈中,很多学生都觉得现在就业形势不理想,去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未来几年也不容乐观,使49%的学生选择了没有信心,还有6%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没有信心。学生的信心反映的是现在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就业现状,可以看到,半数以上的学生并不指望未来能理想就业。
4.2未来最重要的职业能力的选择调查
学生认为未来最重要的职业能力,非常明显,学生觉得未来最重要的是口语能力,高达73.81%的学生选了口语能力。访谈中,大多数高职高专的同学觉得,未来很有可能去企业就业,在大多数企业里,最有用的就是口语表达能力。还有16.52的学生选择了翻译能力,有部分学生希望未来就业方向是往翻译类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书写能力的只有3.61%,访谈中,学生觉得现在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书写能力在职场中的作用越来越小。
4.3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最缺乏的能力调查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最缺乏的能力的调查,可以看到,学生觉得最缺乏的是社会实践能力,有36.94%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在访谈中,很多同学都表示,现在找工作最缺的是实践。很多岗位都是要求有工作经验,这一块又是学生在读书期间无法有效完成的,这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可以考虑的问题。另外,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不满足,32.26%的学生选择了专业能力不足,访谈中,发现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英语能力还是比较弱。由于高职高专的生源构成是未考上本科的学生和三校生,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弱,在专业学习中觉得很吃力,学习效果也还不够理想。其次是市场洞察力,有17.44%选了市场洞察力。很多学生表示,未来有自己创业的欲望,感觉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不足。还有10.15%的同学选择了计算机,特别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计算机能力较弱。
4.4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就业选择调查
从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上来看,多数同学选择了找工作。从图4可以看到,有73.90%的学生选择了找工作。有14.81%的同学选择了参加专升本考试,可以看到,在就业压力下,有不少学生选择了继续自我的提升。选择考公务员的学生比例只有5.03%,与我们估计的差距比较大。在访谈中,同学表示,虽然公务员是很好的选择,但是考中的比例太低,另外随着公务员改革,现在国家开始对三公消费等各种公务员的作风进行限制,公务员这个职业的吸引力也开始下降。还有4.85%的同学选择了创业,觉得去打工不如自己去做。不过访谈中发现,有明确创业目标和创业计划的同学非常少,大多数选择创业的同学还处于比较盲目的状态。
4.5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就业职位认知调查
我们对于英语专业学生适合哪类工作岗位的问题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做了调查,可以从中看到学生希望的职业前景,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学生觉得最适合的是翻译,有26.94%的学生选了翻译工作。在访谈中发现,如果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很大比例的学生愿意去做翻译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觉得可以通过翻译工作不断的去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其次是外资企业职业,有21.17%的学生选择了外资企业,理由是在外资企业能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锻炼,同时自己的专业也可以用上。排在第三的是对外导游,21.08%的学生选择了对外导游,由于调研是在云南进行,云南的旅游业发达,很多学生都愿意去旅游业发展。其次是文秘工作,选择的同学有12.57%,外交工作选择了8.15%。可以看到,从学生的就业期待来看,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将来的职场上用到自己的专业,并对自己的专业的锻炼有帮助。
4.6就业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调查
大学生就业时考虑的因素,可以看到,现在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心态已经比较成熟。学生选择就业考虑最重要因素的选择中,选择最多的是学习锻炼的机会,有34%的学生选了这一条。访谈中,很多学生表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工作中学到东西。其次是收入,有28%的学生选择了收入。不少高职高专的学生是来自于贫困家庭,在读书期间还有贷款,由于有经济压力,还是有不少同学把收入放到就业考虑的首要因素。有22%的学生选择了工作地点,部分学生是家里希望孩子回到父母身边,还有一部分希望到大城市工作,这两类学生把工作地点作为就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考虑是否是铁饭碗的比例并不高,8%的同学选了这项,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发展,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的同学比例在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了是否是专业就业的学生只有6%,大多数学生并不在意是否是专业就业。随着就业难度加大,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只要工作合适,并不在意专业就业的问题。
4.7工作起薪期望调查
从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工作起薪期望调查来看,学生还是有比较实际的期望值。从图7可以看到,选择最多的是2000―2500,有69%的学生选择了这个区间。从现在企业招聘的条件和薪水来看,这个数值还是比较实际的。1500―2000区间选择的学生有12%,2500―3000之间的选择占11%。总体来说,还是以1500―3000的范围为主,符合市场基本情况。对起薪期望比较高的学生并不多,3000―3500的占了6%,3500以上的学生占了3%。很多学生表示,刚开始以先就业为主,在工作中慢慢锻炼自己,期望在有一定资历以后再获得比较高的薪水。从对工作起薪的期望调查来看,随着就业难度加大,随着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学生的思想成熟,学生对于市场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期望。
4.8求职途径调查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求职途径,没有哪个选项占特别大的比例,相对比较平均。选择最多的是参加招聘会,占了25%,学校组织占了14%,学生最常见的求职模式还是参与这些招聘安排。有22%选择了朋友介绍,还有18%选择了家庭安排,可以看到,由于中国社会的特点,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求职还是靠这些社会关系来完成的。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选择网络求职的同学占了21%。可以看到,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通过网络平台求职。在访谈中,学生表示,最常去的招聘网站是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西部工作网等较大的求职平台。通过网络求职,能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越来越多的学生转向了网络求职。
5 调查结论与建议
5.1当前英语专业就业难度变大,学生的期望值降低
现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未来的理想就业并不看好,非常有信心的只有7%,有信心的只有38%,由于现在英语专业的就业已经变成了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学生的期望值变低,选择也变得更为实际。
5.2学生认为未来就业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口语能力
73.81%的学生认为对未来最重要的能力是口语能力,但是,现在很多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认识采用的是传统模式。主要课程是综合英语、阅读、写作等,听力课程、口语课程占的比重较低,地位也较低。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应该加强听说课程的地位,增加听说课程的授课时间,培养对学生最有帮助的专业能力。
5.3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还不足
36.94%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是最缺乏的能力,在英语专业教育中,由于英语学习占了大量时间,同时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另外,从图3也可以看到,32.26%的学生选择了专业能力不足,在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加强社会实践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
5.4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选择变得实际
34%的学生在就业时最注重的因素是学习锻炼的机会,而图7中可以看到学生期望的起薪为2000―2500的占了69%。可以看到,随着学生对社会就业状况的了解和现在多年的就业教育,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已经变得比较实际,这将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成长。
5.5求职途径多元化,网络求职兴起
现在学生求职没有单一的主要依靠某种途径,而是已经有了多元化的途径,特别是网络求职正在迅速兴起。在就业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各种途径的认知和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渠道,能够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梁悦,胡爱清,杨耀辉.广东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就业跟踪调查分析---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9)
[2]宋殿娇.当前英语专业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理论界.2007(12)
[3]温江霖.谈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和英语应用专业的整合.安徽文学.2007(07)
[4]李想.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探讨.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5]姜博洋.“二次创业”解决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2010(24)
[6]周琦.英语专业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提升问题初探.科教导刊.2012(04)
关键词:高职高专;酒店管理;实习工作
现阶段,酒店应用实习生的运作模式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开展,该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为行业储备后继人才奠定了基础。以往我们在对实习生进行管理时,反复强调实习生的“员工”角色,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习生工作的效率,但长此以往,实习生对于酒店实习的新鲜感和兴奋劲儿就会逐渐消退,导致实习生的稳定性降低。为此有必要探索一种全新的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工作的管理模式。
一、明确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工作的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当与酒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创新学习培训方式,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接受酒店的文化价值,树立相应的工作态度,最后融入到酒店的工作当中去。从以往的局外人转变为酒店的内部人。
二、明确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工作的过程
(一)采用螺旋式的实习过程
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工作的过程应当为“分析—综合—评价”的螺旋式实习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技能和知识呈现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具体来说,首先,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把所有问题进行综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最后,对每一个实习阶段进行评价,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采用两种实习活动
高职高专院校应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采用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有机结合的模式开展学习活动。所谓生产活动是指学生在酒店进行实习时,作为酒店员工的所有工作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活动应着重为学生提供三大板块的培训内容。在实习过程中,由酒店师傅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对优秀学生进行副店长的专门培训,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三)实习工作内容的进一步明确
首先,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岗位培训由各部门制定实际操作培训计划,内容包括酒店管理活动中的规范以及工作技巧。其次,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在所有实习生上岗的前三天,酒店管理人员应当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酒店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劳动纪律和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最后,对实习生进行外语培训。以日语为例,要使学生在短期内了解日本文化的相关内容,提升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水平。
三、建立科学的实习工作保障体系
(一)确立双重指导制度
酒店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学徒制和培训班班主任的双重指导制度。一是为每一位实习生配备专门的师傅,这些师傅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通常为领班,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不仅如此,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酒店管理心态。二对培训班的学生进行培训,酒店管理人员应当为培训班配备一名班主任,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外语,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
(二)制定四段式考核制度
所谓四段式考核制度主要是根据实习生在酒店管理活动中的具体实习活动流程来进行划分。包括一个月实习跟踪评价、三个月实习跟踪评价、六个月实习跟踪评价以及一年实习跟踪评价四个阶段。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现场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勤务三个方面。阶段性考核是实现最终考核的基础和保障,对于通过考核的实习生,酒店管理人员应当为其颁发结业证书,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制定完善的学习监控制度
监控工作主要依靠人力资源部门开展,通过不断的监控检查和反馈形式了解每一位实习生的具体培训情况。与此同时,人力资源部门还应当同岗位培训人员进行联系,了解实习生的出勤情况,及时将实习生的考核情况反馈给主管人员,并将实习生每月的考勤记录和学习成绩交给高职高专院校的主管教师。总之,现阶段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工作只有不断改进、创新,才能够满足广大实习生的需求,才能够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作者:佟艳丽 单位: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春燕.云南省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工作的改进与创新探析[J].思想战线,2015(增刊1):121-125.
[2]赵蓉.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酒店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
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1999,(3).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90-03
一、引言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包罗万象,涵盖了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数字艺术、服装设计等很多方向,本文将以其中室内设计方向探讨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改革方面的问题。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三年人才培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应用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以“规范化”的方法与系统的设计程序独立进行的设计过程。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系统地应用所学的专业技能,来分析和解决有关设计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所学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均能够进一步得以提高,能较为全面的展示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鉴定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毕业设计工作模式创新。毕业设计工作模式对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论文形式、毕业设计答辩形式、毕业设计管理形式等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二、常规的毕业设计方案的分类
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由于毕业生的指导老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同时还担任着常规教学以及管理工作,因此,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敷衍了事”等。因此很多高校在毕业设计环节参考一些本科院校,采用论文形式举行,也有一些艺术设计高职高专学校采用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甚至有些学校在学生毕业设计时,以学生创作作品为毕业设计内容,同时,也有以论文加图纸的形式同时进行,可谓是毕业设计形式多样,但最终效果如何呢?
三、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方案现状分析
(一)对毕业设计的认识缺乏深度,往往等同于普通作业
首先,随着高校扩招的规模不断扩大,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高职高专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下降趋势。一些考生为了跻身高考,考前进行专业急训,大多设计专业学生都是速成高考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并没有达到专业标准;其次,就业问题也进一步导致学生敷衍毕业设计,造成毕业设计综合指标与行业需求相差甚远。通常高职高专的学制为3年,其中在校为2.5年,然而由于学生就业压力大,在到第5学期时几乎都在外出找工作,有的提前毕业急于上岗,这不仅使得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很多毕业生把毕业设计当作了一个形式,只要求过关而已。
(二)毕业论文原创性不强,文章质量较低
很多学校都沿用了本科院校对毕业论文形式的应用,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以及网络期刊的丰富资源,以论文为毕业设计内容的,执行难度很大,主要体现在论文的含金量、论文的原创性、论点的创新性方面。高职高专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社会输送一批技能应用型人才,在理论功底上相对比较薄弱,因此,论文的水平以及论文的质量就相对较低。此外,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实习,用于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导致为了赶论文,从网上下载拼凑的现象较多。由于很多高校在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分配的时候,一般是一个老师带很多学生,这就没法全面地检测论文的原创性,并且一般高职高专的学生论文最终是不上知网检索数据库的.
(三)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单一,创新性不强
随着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压力的不断增大,行业需求与大学生专业素质日益形成较大矛盾,使得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毕业设计工作形同虚设。传统就业模式导致了毕业设计内容重复,“不断炒冷饭”,脱离生产实践,没有进一步把握学生实际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显得稚弱。毕业设计个性、主题性、时代性和真实性严重缺乏,大大地降低了毕业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正常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运作。由此,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将成为高职高专设计专业首要任务。
四、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一)毕业设计选题现状与改革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依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从巩固、深化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着手。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必须在选题源头上控制好毕业设计的要求。因此,毕业设计时,必须明确毕业设计要求和目标,旨在通过毕业设计系统的检测和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全面分析、方案设计、以及项目运作能力。有些学校让学生到实习或者顶岗实习的单位去,以参与的项目为毕业设计题,到毕业答辩时,就以自己的案例进行答辩,往往这样的形式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没有在本行实习的学生,无法找到自己的项目,最终就草草的找一套图纸应付;其二,会有一部分学生为了“面子”,直接套用或者套作设计师的全套图纸,继而进行答辩,严重偏离了毕业设计的最终意义。因此我们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应该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提高毕业设计项目的真实性、实践性,对毕业设计选题做以下改革。
1.建立由专业教师收集的项目库。这些项目库可以是专业教师平时实践项目或者以专业社团的形式收集的地方性真实案例,这样的案例建成项目库,提供给学生作为项目选题,让学生利用实习期间的实践技能对校方指定项目进行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实践技能,一方面提高了毕业设计项目的真实性。
2.建立工学结合及校企合作项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逐步普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逐步完善,那么我们该怎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呢,除了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课、讲座以及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外,我们应该更好的利用企业资源,利用企业的实践项目,带进校园,这些项目经过筛选,根据难度情况,可以收集起来并不断更新,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库,对于长线设计项目,一方面可以作为锻炼学生的平台和手段,也可以作为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运行的实战演练。
3.网络及实际赛事项目。相关设计行业尤其是室内设计方面的互联网站比较多,每年大大小小、不同规格的室内设计大赛比较多,大赛的主办方都是想通过比赛项目,来刺激和提高设计师、学生对室内设计行业的从业或者学习积极性,比赛一般都有一定的主题或者参赛项目,并且都是要有系列全方位的图纸作为依据,因此,在毕业设计阶段,如果有较好的设计比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也是一件比较好的选择,通过比赛,结合专业教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大显身手,较好的融入到比赛气氛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同时,优秀作品将会是对学校和学生个人的鞭策与检验。
(二)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个项目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因此,从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来看,由传统的毕业论文和自选项目设计图纸,改为项目驱动式工程实例综合命题设计,将原来毕业论文中应论述的问题增加到工程项目中的设计说明部分。学生不可以盲目设计或者只是单纯的套作,必须对自己的设计方方面面能够较为熟悉的掌握,包括对设计的理解,设计风格的应用以及对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把握。这些除了图纸表达,学生必须能熟练的阐释,因此,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除了完成系列成套图纸外,还必须能对一些设计细节进行文字性的表述,通过对整体设计方案的细节描述,一方面在表达设计思路的同时,也在检测学生对设计方案的了解以及相关设计理论的应用,达到实践设计与理论的高度统一。
(三)全方位、科学的进行毕业设计指导
每年一度的毕业设计安排工作都是在学生快要进行顶岗实习的时候进行布置,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一般都是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多数担任毕业设计指导的老师一般同时在上课,加之很多高校,专业教师的数量和学生的数量不太协调,往往一个专业教师要指导多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因此会出现诸多不周现象。比如,一个专业教师很难全面地跟踪每一个学生,或者很难对每个学生都指导得非常全面,这中困难一般情况下都很难克服。因此,毕业设计指导环节往往会失去重要性地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以下三个过程来弥补。
首先,毕业设计选题指导。因材施教是我们高职高专办学的一个基本思路,依据学生的专业素质来提供对口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素质的差异进行选题,很多高校采用学生选指导老师,或者指导老师选学生,也有的学校直接按照班级学号排序。
其次,毕业设计的过程指导。学生在做好选题后,往往就到公司进行专业实习了,但也不排除一些学生实习的岗位或者所从事的行业与自身所学专业不一致,那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很难得到专业实践方面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尤为重要。
再次,答辩前期的指导。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后,要着手准备答辩工作,通常是准备答辩PPT和展板。对于专业教师,这个过程,一定要指导学生找出自身设计中的亮点以及创新之处,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含金量,指导学生善于挖掘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结果,这些是学生毕业设计环节最大的受益。
五、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
为了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能有效、顺利的进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研究并落实更为有效、规范的管理模式。
(一)对毕业设计“监控”、“跟踪”的模式管理
明确系部以及专业教研室和专业教师的职责,确保毕业设计中每一个环节的最高品质。专业负责部门应积极开展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及时开展毕业设计进度检查,分成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三部分时间段。前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教师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以及毕业设计选题,确保每个同学的毕业设计能有一个较好的开始;中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完成的进度、教师的指导情况;后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效果,检查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对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制定并完善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以毕业设计选题质量、教师指导质量、学生工作质量、物质保障质量、设计成果质量、毕业答辩质量及组织管理质量等方面为内容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比性,应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并能真正保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改革传统答辩方法、实施展览与答辩以及校企联动答辩
考核是教学过程最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知识的系统复习过程,由于该课程的名词术语、抽象概念多,工程性强(涉及许多工程实际问题,且需要查取数据表),若采用传统的问答式答辩方法,学生在答辩时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死记硬背理论点上,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挥自己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因此,在毕业答辩时,应该改革传统的问答式答辩,采用项目解说的形式进行答辩,同时让学生制作展板,将自己的设计展板在校内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另一方面,邀请企业负责人参与毕业答辩,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在答辩现场能物色到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可以发出聘请需求,这对学生就业以及促进学生端正毕业设计态度有较好的帮助。
六、结语
毕业设计是高校学生离开学校的最后一次“献礼”,毕业设计的质量对在校生的教育以及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来说,都非常重要。一个学校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能极大地影响在校生的学分建设,同时也是对用人单位、对社会的负责,确保能为社会提供一批优秀的毕业生。通过对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无论对学生个人、对学校、对社会来说,均有较为重要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2]张晶.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分析[J].时代教育,2009,(1).
[3]刘宝.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44-49.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大学英语(公共英语) 专业英语 衔接措施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要实现由以学校为主导向以就业为主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方向转变,这就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加重视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为了响应社会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专业英语的教学。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专业英语教学收效甚微,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如何使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自然衔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英语能力,为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公共英语)在许多高职高专乃至本科院校中作为大一新生的公共必修课,在结束一学年的学习后学生将会转为进行各个专业的英语学习(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在这个过程中,就存在着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过渡问题。如何更好地使学生适应这样的转变,提高他们掌握各类英语的能力,就成为学校、老师乃至学生本人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然而,在现在的高职高专中,这样的问题还未能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简要阐述。
1.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在管理上并没有进行积极的探索。大部分高职院校把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由外语系的教师进行授教,而专业英语则交给各个系/部的老师负责。由于不同系/部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区别,而有些老师甚至互相不认识无法交流教学心得,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这两个阶段的英语学习上存在很大的脱节。其次,学校在观念上对专业英语教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院校对于各个系/部的专业英语教学做出了统一的规定,包括教学课时、教案设计、考试方式等,并没有针对各个专业的特征进行详细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统一的基础英语之上开设不同的专业英语,就如同在一样的楼座上建造不同的大厦,基础与后续建筑不相匹配,显然是行不通的。
2.师资方面。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课,一般由外语系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而专业英语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则交由各个专业的教师负责。大学英语教师有良好的英语知识,他们的语音、语调、口语等均占有绝对的优势,毕竟大学英语教师受过系统的英语专业训练,但缺乏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教师则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其语音、语调、口语等处于明显的劣势。这样的区别和差距就造成了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出现了衔接“瓶颈”,最终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3.学生方面。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年内要继续学学英语,而后转入相关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在修完大学英语后应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这时再转入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经过这一学年的英语学习后,英语水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放弃英语学习的念头。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到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刚进入大学时学学英语相当吃力,而第二学年对于他们来说更加陌生的专业英语简直是难上加难。第二,部分学生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觉得那是不可克服的难题,因而从心理上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排斥,连大学基础英语都掌握不了,更何况是专业类英语呢。
二、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措施
上述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在衔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原因,为了更好地促进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就必须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主体部分分别进行改革,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学校的改革。首先,学校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在教师的分配上应该做一些调整。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教学队伍的建设,包括教师学历、专业、年龄、资历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其次,学校相关管理机构应当对专业英语教学足够重视,不能对所有专业都做出统一的规定。要考虑到各个专业的特点,有效地分配课堂教学和实训的时间,改革考核方式,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专业的英语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师资的衔接。专业英语教师如果能与大学英语教师密切配合,就能实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学院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英语教师(即外语系教师)到各个系/部学习一些各个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专业教师也应该到外语系学习一些英语教学方法,以提高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当然,这种培训的师资构成等各方面的保证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第二,可以按专业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成立课程教学组,并由有经验的教师出任组长,负责整体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组织协调和教材开发,然后将教学任务分解,由课程组成员各显其能,发挥特长,分别担任其中相应的教学任务。这种整体协调下的分步实施,既保证了英语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能使教师扬长避短,保证教学效果。同时,两支英语教学力量的沟通和交流也将有助于双方专业素质及业务素质的提高。
3.学生的配合。课堂教学的真正中心和主体是学生。学生作为被传授知识的一方,也要肩负起一定的责任。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努力学好英语基础知识,为之后的专业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在学学基础英语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比如,学到“management”这个单词的时候,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就会联想到这是“管理”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思考:那工商管理系用英语怎么表达?管理学课程又怎么翻译?这样一来,就在潜移默化中将英语中的一些零碎知识与自己所学专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等到进行下一个阶段的专业英语学习时,就不会茫然不知所措了。当然,这一切都是要在学生自愿认真学习英语的前提之下进行的,而要实现这一前提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三、结语
虽然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衔接方面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只要起主导作用的学校管理层、语言教师及学生共同努力,花一定的时间去构建大学英语阶段通往专业英语阶段的桥梁,就一定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就能更进一步地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宗旨,满足学生今后所从事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钟运生.大学英语与化工类专业英语衔接的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0,8,(8):90.
[2]南佐民.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J].外语界,2005,(5):81.
[3]刘小兵.论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2):121.
【关键词】高职高专;应用英语;语音教学
一、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生语音学习的重要性
1.1语音是语言三要素中的首要因素。著名语言学家Gimson曾说过:“To speak any language a person must know nearly 100% of its phonetics, while only 50-90% of its grammar and 1% of the vocabulary may be sufficient.”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1.2语音对听力理解的重要性。在听力理解中,语音也是第一位的。听者在所接受的首先是语音信息,大脑接收了由因素、音节构成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后,利用重音、连读、弱读、省音、不完全爆破、同化等语音知识跟自己的语言图示对号入座,对信息进行建构,从而理解其意义。有些同学在做听力练习时感到听不懂,而一看录音原文却发现原来那些听不懂的单词写出来的话自己理解起来没有任何困难,这就是由于该单词的(错误)读音已经存在学生大脑图式中,本来能够对号入座的,可是由于大脑图式没有被激活而不能接受该词的读音,从而无法实现音义结合,导致在听这个单词的时候听不懂。不仅如此,如遇到听不懂的生词,学生还可以利用音标知识记下该生词的读音,然后据音索形。黄晓苑(2011)研究表明,英语语音水平和英语听力水平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关系。
1.3语音对词汇学习的积极作用。张青、李丽霞(2011)发现,英语拼读能力与词汇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即语音拼读能力能过促进英语词汇量的积累。陈小琴(2010)以桂林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 发现学生正确的英语发音及音标知识不仅对学习者记忆单词的帮助很大, 而且还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1.4专业要求。高职高专英语专业主要涉及商务英语方向、旅游英语、科技英语三个专业方向,因此对该专业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更高。流利的口语成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中日益重要的砝码,而语音语调又是流畅口语表达的关键一环。
二、影响语音学习的要素
2.1母语负迁移。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非常普遍, 对二言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语言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同或相似时,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过程起到促进作用, 往往出现正迁移; 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差异较大时,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过程产生干扰, 就会形成负迁移现象。英汉的语音系统差异极易造成语言负迁移现象。这些差异包括音素和因素组合方面的、语调方面的(汉语为声调语言,而英语为语调语言)、语流方面的(如连读、弱读、不完全爆破、省音等)、节奏方面的差异(汉语为音节定时节奏,而英语为重音定时节奏)等。利用汉语拼音或汉字标音、英语发音中带有方言或普通话的影子、语调生硬、不达意等都是这一现象的反应。研究表明,普通话语音水平与英语语音水平之间的确存在密切的关系,普通话发音能有效地预测英语语音水平,这和孟悦、王艳宇( 1992) 的研究结论一致。
2.2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包括语音学习中占用重要作用。Oxford将间接影响学习的学习策略分为六类,即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许多研究都表明了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唐明凤(2009)研究发现,除了补偿策略,成功学习者在其他策略上的平均值高于学习困难者,达到显著差异。
2.3歌唱水平/乐感。由于英语为重音节拍节奏,因此它与音乐在节奏上有着相似之处。霍凯特(1987)把英语和音乐在节奏方面的相似性描述为,“(英语的)重音定拍节奏, 也就是说如果说话的速度一定, 那么从一个主重音音节到下一主重音音节所用的时间长度就相同, 不管这两个音节之间有没有音节, 还是有许多音节。如果中间没有音节, 话语速度就稍微放慢;如果有许多音节, 就把他们挤紧, 快些说出来。可用像乐谱小节线那样的竖线放在每个主重音之前”。当然, 只有让一个个音符跳动起来才能成为和谐的音乐, 才能表达意思, 抒感。同样, 只有让一个个音节跳动起来才能成为生动的语言, 才能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能使这些音节跳动起来成为完整语言的就是重音、节奏和语调。”著名音乐家薛良在《歌唱的艺术》中也指出, “歌唱可以改善一个人的讲话能力, 丰富言谈的音调并改善其读音。”
2.4教师发音的示范作用。胡明扬(2002)指出,“如果小学外语教师的师资问题解决不了, 让一些自己的英语都没学好, 发音全是中国腔的老师去教小学生, 一旦养成习惯, 将来再改就比登天还难, 还不如不学”。虽然他强调的是小学外语教师的语音的重要性,但在高职高专阶段为学生系统开设语音课的阶段,语音课教师的语音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会不自觉的进行模仿。
三、语音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特点和因素,在语音教学中可采取下列应对策略:
3.1课堂组织。课堂组织形式上可采用分组教学,为学生提供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机会。根据合作学习理论,分组最好采用异质分组。因此教师应事先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可进行学前测试,并根据学前测试情况、年龄特征、生源地、性别、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分组。为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为各个组布置相同的任务,从而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语音教学的有效性,并提高学习效率。
3.2测试手段。长期以来语音测试所一直所沿袭的60分及格的测评标准不利于语音教学水平的提高。鉴于语音水平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应制定一套新的语音达标标准,提高达标的分数,制定优秀的分数,可借鉴杜小红(2004)在研究中所采用的语音达标方案,即以85分为达标线,95分以上为优秀。这样不仅能促使语音基础好的学生努力达到优秀标准,而且可以是基础弱的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而达标的时间可以不限制,不一定非得在语音课开设的那个学期。王铭玉、贾梁豫(1999)提出,从语音学习的长期性、可发展性来看,盲目要求学生“一次性达标”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