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艾灸的文化历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什么是艾灸?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腹泻等;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等;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崩漏等。
艾灸的禁忌症: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小心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会耗伤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6.高血压病人头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不可灸伤皮肤,更不可实施疤痕灸。
7.从中医角度来说,还有一些证候是不合适艾灸的。如:外感或者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急者禁灸;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不宜灸。
冬季家庭艾灸须知
家庭艾灸建议以艾条灸和隔姜灸为主
庄礼兴教授提到,艾灸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日常大家多见的艾条灸、隔物灸、温针灸之外,还有一些大家不太了解的四花灸、麦粒灸、长蛇灸等。但是从操作方便易学和安全来说,家庭艾灸还是建议以艾条灸盒、隔姜灸为主。
艾灸方法不同,时间计算的方法也不同
艾条灸和温针灸是以时间来定夺的,一般建议是15~20分钟,如果是儿童建议不要超过10分钟,如果是一些皮肤麻木的病人,或者是老人建议可以相应延长些时间,但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一般以皮肤潮红为度。
而艾炷灸和隔姜灸就是以艾灸的壮数来计算,根据情况不同每次每穴约3~7壮,若用直接灸、施灸于肌肉皮肤较薄的地方又或是妇女、儿童、体弱、年老的人群,则选用较小的艾炷,一般为花生米大小;如果是间接灸、施灸于肌肉丰厚的地方又或是青壮年、男性等人群可以选用较大的艾炷,但一般不要超过大拇指第一节大小。
艾绒的选择也是关键
艾条方面有清艾条和药艾条之分。清艾条是纯粹的艾叶,没有添加其他的药材制成的艾条;药艾条则是在艾叶之外还增加了一些针对不同疾病的药材共同制成的艾条。庄礼兴教授建议,一般的家庭保健和治疗用清艾条即可。
家庭艾炷灸可先在穴位上涂点万花油,一方面防烫伤,另一方面可以辅助粘住艾炷,以免掉落。灸后也可涂点万花油在艾灸部位以保护皮肤。
传统艾灸的几种常见方法:
艾条灸的方法又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等。这里主要介绍悬起灸。
悬起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的方法。艾灸时,点燃的艾条一端距离皮肤约3cm,一般每穴灸5~10分钟,灸至皮肤有温热感、温热发红,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
雀啄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施灸的穴位上,一上一下连续如同鸟雀啄食一样,而不是把点燃的艾条固定于施灸部位相对稳定的距离上。本法一般用于昏厥的急救以及一些小儿的疾患。
回旋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施灸的皮肤约3cm处,在以穴位为中心3~5cm直径的范围内,顺时针方向,回旋往复熏灸,如画圈一样。本艾灸适用于寒证、风湿痛、神经性麻痹及某些皮肤病的治疗等。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其方法是施灸时,先以艾绒以食指、中指及大拇指,抓取少量艾绒,制成艾柱,在选取的穴位表面皮肤加上药物,如蒜片或生姜片等,再将艾炷置于蒜片或生姜片上(艾绒不直接置于皮肤上),点燃艾炷的顶端的方法。
艾灸除了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以外,只要认真按照施灸原则和操作规程要求,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进行艾灸保健时的禁忌和注意事项:由于艾灸是以火熏灸,施灸不当,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可能会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甚至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冬季艾灸养生轻松摆脱亚健康状态
艾灸作为中国古老疗法,专家表示,艾灸养生对于摆脱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有着良好的效果。
“艾灸”不是针灸 提及艾灸,很多人会问,是针灸吗?其实不然。“艾”指的是艾草,而艾灸是通过点燃艾绒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在体表的经穴或患病部位,通过施以温热的刺激,从而达到经络温通、扶正去邪的作用。中医认为,艾灸还具有温阳补气、消瘀散结、补中益气及防病保健等作用。
艾灸可滋补阳气 中医理论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而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大,超负荷透支体力,致使阳气不足,进而出现身体易疲劳,浑身疼痛,精力无法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特别是失眠、焦虑等亚健康症状。《扁鹊心书》中有云:“扶阳之法,艾灼第一”,据悉,点燃的艾草渗透穴位后,调节身体阴阳,提高身体免疫力,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正是这个道理。
冬季养生艾灸正当时 此时人体内的阳气衰退,正适于采用补阳气的养生手段,避免在春季生发时节,由于阳气不足易复发老病,而艾灸的祛湿、散寒作用也正适用于冬季。现代施灸时常配合着精油,精油可以起到开穴的作用,帮助艾草的渗透,加强功效,而很多精油更具有安神等功效,可以促进睡眠。
教你如何选取治病、保健的艾灸穴位
第一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艾灸
庄礼兴教授提到,艾灸适合治疗的是一些寒性、虚性的疾病,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基本上可以把这些疾病分为四类:
1.关节性疾病
包括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腰椎病、颈椎病等;办公室白领因工作性质导致的腰椎病、颈椎病需要经过医生辨证之后,才可判断是否适合艾灸。证型属于肝阳上亢型的关节性疾病是不适宜艾灸的。
2.消化系统疾病
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另外就是辨证为虚寒型的拉肚子、胃胀、胃痛,也可通过艾灸治疗。
3.杂病
例如一些常见的妇科、男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等。还有一些属于虚寒型的症状如小便清长、腰膝酸软、下腹坠胀等也属于艾灸的治疗范围。
4.顽固性疾病
包括强直性脊柱炎,一些通过中医的辨证,属于虚寒性的诊断不明,没有办法解释的功能性疾病。
第二步:如何根据不同疾病选择艾灸穴位
庄礼兴教授这样解释到,艾灸治疗疾病是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的,即便是同一个疾病,选取的穴位也可能有所不同,所以要严格根据疾病来分艾灸穴位的话,比较难。但是可以根据疾病类型选取一些通用的穴位,来达到保健和防治的作用。
保健选穴:
儿童方面多见的是腹泻、腹胀等消化系统的疾病或者是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的疾病,所以以保健来论,艾灸选穴建议选取:大椎、肺俞、足三里、大肠俞等。
老人方面多见是一些虚寒类的疾病如关节退行性病、局部肌肉关节疼痛等。艾灸选穴建议以滋养肝肾,提升阳气为主,建议选取:命门、百会、足三里及阿是穴。
妇科、男科保健方面建议可以选取腹部和腰骶部的一些保健穴位,女性还可以选取“子宫”一穴作为日常保健。
手脚冰凉的人群可以选取大椎、关元、足三里及四肢末端的一些穴位来减轻手脚冰凉的症状。
补肾、补脾可以选择肾俞、脾俞、命门。
疾病选穴:
消化性疾病、女性的子宫下垂、头晕可以选择百会穴治疗。
失眠:通过辨证非阴虚、热证之后可以选择百会、风池、三阴交及足三里治疗。
颈椎病、颈部疼痛可以选择风池、大椎、督脉和膀胱经上的一些穴位来治疗。
肩部疼痛可以选择肩髎、肩髃、手臂等穴位。
庄礼兴教授建议,一些容易选取的保健穴位例如足三里、百会等可以自己在家中自己艾灸,但是如果是关系到疾病的治疗,还是建议到医院由医生经过辨证之后系统地治疗,以保证疗效。
家庭艾灸你不可不知的注意事项
很多朋友喜欢在家里面自己艾灸来保健身体,但艾灸虽然容易操作而且较为安全,但是稍有不慎,还是容易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那么家庭艾灸,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逐步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只要掌握好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要点,要想轻轻松松在家中自己艾灸,不是一个难题。
关于艾灸 你误解了什么
艾灸只能保健?
临床上决定使用何种疗法或决定哪种是主要疗法还是辅助疗法是由疾病的种类、病情、病史、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由疗法本身决定,只要疾病符合针灸治疗适应症,就完全可以采取艾灸治疗,例如面瘫初期和后遗症期,但是所有寻求艾灸治疗的疾病都需要经过辨证分型才可以判定是否适合艾灸治疗,而不是由患者自己判断。
艾灸易烫伤皮肤?
很多人看到艾炷、艾条在皮肤上燃烧,总是带着恐惧感,害怕火星或者是燃烧后的艾炷会烧伤皮肤,引起疼痛。专家提出,如果对燃烧的艾炷有恐惧感,可以选择艾条灸、艾盒灸、艾灸棒灸和隔姜灸,这些都是一些较为安全的灸法,只要严格按照艾灸的要求施灸,一般不会烫伤皮肤。并且专家还有个小建议,艾灸时可以在穴位上涂抹一些万花油,以防止烫伤。
艾灸可以包治百病?
任何事物都不是万能的,艾灸也不例外。即便是有着几千年的中医文化历史承载者,目前对于艾灸原理的挖掘还不够充分,许多疾病也只是停留在预防、保健的方面,治疗还要看医生对疾病的把握。所以大家不要对艾灸过于迷信,不要随便听信江湖郎中或者医托说的,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和病情与专业医生咨询商量来决定治疗的时间及手段,以免贻误治疗。
关键词:浅议 独具 特色蒙医 蒙药
蒙医药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蒙医药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民族同胞的健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蒙医药是一门科学,也是多年来通过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组成的,首先在理论上有其独特性,蒙医的主体理论、赫依、希日、巴达干即概论了阴阳五行学说,也有气热寒之说。通过这一理论去辩证论证,用有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蒙医蒙药确实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几千年来,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在历史创造的医学学科,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和医学贡献。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医学,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而以蒙医学同样为各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正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蒙古族谚语说:“病始于消化不良,药始于开水。”这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却道出了一切传统医学创造发展的真理,成为学习理解一切传统医学的钥匙。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至死方休的生命探索。它从中诞生,从痛苦中创造,从实践中积累,从继承中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检阅了无数的生命现象,动员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维和科技手段。一步步地摸索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传统蒙医学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北方,寒冷、潮湿、风雪的自然环境,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面对寒症、骨伤、胃肠疾患等常见病、多发病,利用饮食、艾灸、草药等便廉的防治方法。这一切都是蒙医学形成的土壤和基础。
公元13世纪蒙古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地区之后,东讨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辽、金、南、宋到西亚、阿拉伯半岛、中医学、契丹医学、回回医学和古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古希腊医学、自然地交会在一起。
积极引进、兼收并蓄为蒙医药注入新的活力,从此蒙医药在人民长期实践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吸收其它医学以阴阳五行学中心的“三根、七素”理论,又经老一辈蒙医学家联系实际发展创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蒙医学体系。著名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的名著《四部医曲》、《甘露之泉》等系列著作,系统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验方等从理论上做了精辟的论述。特别是对寒症的理论和对“六基症”的全面论证,补前人之不足,发前人所不发,对蒙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定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蒙医学体系具有一定特点,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平衡为生理、病理基础。而以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防治对象的别具一格的临床医学。这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兼收并蓄、继承创新的范例。今天蒙医蒙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蒙医、西医、中医等少数民族医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始进入现代化生产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为人民健康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特殊优势
正像任何一门科学一样,蒙医学的生命在于创新,首先不能忘记来于甘露之泉,能保持新鲜的生命力。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发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了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也充分发挥蒙医药在临床治疗疑难病症中具有的独特之处。
首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即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甲乙型肝炎、心脑血管(萨病)病有它特有的优势,药无副作用,可利用蒙医蒙药,简、便、廉,显效快的优势,全面灵活的治疗各个脏器,能辩证地对人体生命过程进行综合的动态观察、治疗,其蒙医的传统疗术对于一些疾病有显著的奇效,蒙医的蒙古针灸、甘露药浴、浸泡、酸奶疗法具有降脂降血压,震疗以震动刺激治疗脑、肝、肾、子宫等脏器治疗放血、治疗热性疾患,具有“引病外除”的功效,并且通过多年的总结,用现代结合疗效神奇并用蒙药内服外功,可以得益样的疗效。
李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著名中医师,北京最具人气的中医养生专家,在多家电视台担任养生节目主持人,2008年代表中国中医在奥运会上英语发言,被誉为“中医国际形象大使”。
枯燥不代表就是科学
我当临床大夫的时候发现,很多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一点都不了解。我最早做电视节目的时候,讲的东西很浅显、很简单,但是深受大家的喜欢。我觉得用一种特别简单的、风趣的形式让人们了解自己身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市面上关于健康的书有很多,这本书的看点很简单。它首先是让大家觉得有趣味性,引起大家的快乐,而不是说拿起一本书很沉。有的人买了一本书,可能十年也不去翻一下,因为他觉得这本书内容很好可是读不进去,但大家在等车的时候,闲暇的时候,会翻杂志看有趣的东西,它们是让人放松的。放松的时候很多东西反而能记住。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为什么很多人读不进去?因为它的趣味性并不强。一本书不能涵盖所有东西,所有健康书加起来也不能解释所有人类现有的病。所以我们要关注的是一些常用的保健方面的知识。
以前我们都是在医学里谈医学,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从诗句、古文或历史故事来谈中医。这样的角度是全新的。中医最难的一点是大家都觉得这些名字很晦涩,所以慢慢就失去了兴趣。我的努力方向就是告诉你为什么叫这个穴位,当时它是怎样的情况。我们发现,过了很多年,小学老师的一个笑话却被我们终生记在心里。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用心,而且快乐。我们可能很多知识记不清楚了,需要回到书本、网络去查,但那个笑话为什么历历在目?是因为那个时候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中医的东西它并不晦涩,它可能来源于一个地理位置,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来源于诗人的诗句。穴位的名字肯定不是随便编造的,每个都是经过古人的精心挑选,我只是把这个过程告诉大家,让大家从乐趣中学到中医的知识。
养生家常菜
我给大家精选了100多个穴位,希望便于大家操作和记忆,这样就容易掌握。并不是说其它穴位不重要,而是想让大家掌握最基本的,要有效地学习穴位。
每篇最后的穴位图,是为了让大家一目了然,尽量了解每个穴位的位置。穴位本身是穴位区,穴位区的概念就是,并不是只有大夫扎针灸,针细细的才在穴位上。比如我们揉揉身上能够缓解肩膀疼痛,也就是这个穴位的作用点是很大的。人身上拥有三百多个穴位、很多条经络,是密密麻麻,相互交织的。我们都知道眼睛累了要擦擦眼睛、做做眼保健操,这不都是穴位吗?我只是告诉大家这是怎么回事,这并不是创新的东西。
我本身做临床大夫,很多病人来做针灸,需要跑很远的路,而且也只能呆半个小时。那么剩下的23.5个小时,他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自己做保健。这就像我们想吃特别的菜的时候,可以去餐馆,但在家里面还是以家常菜为主。
中医应该走向世界
中国刮痧健康法
中国刮痧健康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众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调整信息、排除毒素、自家溶血等作用,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对感冒、咽喉肿痛、肌肉酸痛、关节炎等有特殊效果。
中药熏蒸
熏蒸疗法是用中草药煎煮产生的药汽熏蒸人体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患病部位,药力强大,作用集中,同时避免了口服药带给胃肠的不适和肝脏的吸收负担。对颈、肩、腰腿痛是一种疗效显著的绿色疗法。特制的腿部熏蒸器为膝关节病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拔罐
拔罐法又名“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拔罐法的作用,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法风散寒等。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如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背腰痛、痛经等。此外,一些内科病证如哮喘亦可用拔罐法。
足部反射区按摩
身体各个部的器官,都能在脚底找到一个固定的反射区(在左右脚底把各反射区的器官画出来,恰巧是一个缩小的人形,如此图)按摩反射区,刺激该器官、能促进血液循环,将体内的杂质藉尿液排出体外,达到健康、治病的效果。
足部反射区按摩即可消除整日的疲劳又可强身疗病、日常保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能力,清除器宫障碍,达到机能平衡,恢复青春健康的身体。
根据疾病精选的失眠、高血压、足癣、风湿病等多种足浴配方,通过浴足更增加了足部反射区按摩的效果。
针灸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台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
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它治疗范围广泛,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病皆可应用针灸疗法。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推拿、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痛苦少,无损伤,疗效好。
药膳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滥用。在我绿色中心中医专家为您诊察诊断后开出的药膳处方可以让您放心享用。
茶疗
关键词:医学名词术语 英汉表达 差异研究
作为一个庞大的科技文化体系,医学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医学语词及其形成的医学语群来展现自己的。透过医学名词术语表达的医学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和新技术等表象,我们看到了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展示。探索英汉医学名词术语的表达规律,厘清这类词语表达差异的根源,对启示医者的思维和行为,揭示医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对于促进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的特点
简单地讲,医学名词术语就是适合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医生、管理者和学生应用的标准化名词术语,原则上要求统一,不能出现一义多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涉及有关客体、概念、定义和称谓等术语学基础内容的约定上,颁布了一系列的原则标准,在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内科、外科、妇产科、细菌学和药物学等领域形成了医学名词术语英语命名体系。肯尼思·F·基普尔主编的《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更是医学名词术语中疾病表达的集大成者。
研究表明,医学英语的语词绝大多数都含有希腊语和拉丁语成分,其中希腊源术语占到了48.2%,拉丁源占38.3%,英语源占12.2%(杨明山,2000)。由于希腊源和拉丁源的构词相对比较固定,意义明确,所以从古至今医学术语大多采用希腊源和拉丁源来构造新词(薛俊梅,2008)。英语医学名词术语通过加缀派生法、复合法、缩略法、转换法、转借法等构词手法建立起一整套术语标准化体系,该体系在词汇单位之间、意义与意义之间构成各种错综复杂的交叉联系,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关联;反义中涉及相对、相反的关系,同义中涵盖近义、交叉、包容的关系。英语医学名词术语在形式上具有了鲜明的“一词三式”特征,例如:“呼吸”对应“pneuma(希腊源)”“respiration(拉丁源)”“breath(英语源)”;“血液”对应“haima”“sanquis”“blood”;“细胞”对应“cytos”“corpuscle”“cell”。在内容表达上,则显示出“词义固定、概念清楚、涵义精确”的特点。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医学词汇的词义也在发生变化,与过去沿袭的意思不尽相同。这些演变主要通过三种形式来实现:一是词义的扩大,比如,“paralysis”原指身体一侧的弱化、松弛或脱离,现在扩大为指身体某个部位或全身的功能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瘫痪);再比如“pulse”,基本词义为“心脏跳动、脉搏”,现在词义扩大为指活力或生命力。二是词义的缩小,如“poison”原指任何饮料,现在词义缩小为仅指毒药;“disorder”原指部分器官功能紊乱,现在已经缩小为指“疾病”,如“mental disorder”(精神疾病)。三是词义的转移,如“strike”原意为“打击”,现在医学术语中专指“中风”,又如“cancer”,拉丁语原意为“螃蟹”,现在在医学术语中专指“癌症”,因为癌症肿瘤的形状极似螃蟹。
汉语却是一种倾向意合的表意文字系统,其句法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不像西方的表音文字那样具有繁复的变位、变格的形态变化,主要取决于语义上的搭配是否合乎事理。汉语的字形结构与表意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演化为一种“记号”,首先是一种以字为中心的书写单位,其书写形式可以先于声音和意义形式。由此,便决定了中医系统内的医学名词术语的特点,即带有丰富的语形或语用的色彩,例如“溢饮——anasarca(全身水肿)、消渴——diabetes(多尿症)、天花——smallpox(痘疮)、盯聍——cerumen(耳垢)、鼻衄——epistaxis(鼻出血)、溺血——hematuria(血尿)、血崩——metrorrhagia(子宫出血)、牙宣——gingival atrophy(牙龈萎缩)”等。在《尔雅·释诂》有“痡,瘏,虺颓,玄黄,劬,劳,咎,悴,瘽,瘉,鳏,戮,癙,癵,痒,疷,疵,闵,逐,疚,痗,瘥,痱,瘵,瘼,癠,病也”(郝懿行,1982),这些都是疾病,显然其内涵是不同的,但通过字形和语用就可分别开来。
这种字形作用突出的特点,也决定了具有特殊用途语义的医学名词术语,创造新词新义途径的多样化。一是直接借用古语词的外在形式,而赋予新的语义,或者以医学专用的义素为主,形成系列的新词语,达到顺利表达医学内容的目的;二是使用人们熟悉的词语形式,参照实际词语的构词方法,借助于适当的语素,来描写某种医疗事实,譬如,“四花、五花,指的都是比较复杂的艾灸方法,因其灸后形似四花、五花,因此得名”(陈增岳,2004);三是将文化含义浓缩、消融在一个词语内,体现医药文化;四是医学附加义的转换,比如,《病源》论及妊娠恶阻,云:“世云恶食,又云恶字”。“恶食”是一种俗称,表面不外指厌恶食物,“恶字”的“字”,本有生育之古义,但也不能说成是厌恶生育,这两个词语都是恶阻(即妊娠反应)的同义词,“恶食”“恶字”的语义均在言外。
二、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差异的根源
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的显著差异,使得在科研、医疗、教育、管理、生产、经贸、对外交流等领域出现较多不适应,要从源头上把握这类差异,必然要探究其根由。
(一)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影响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差异的决定因素
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思维对语言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必须依靠思维为之提供内容。同时,思维又离不开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表达和传播思维的最佳工具,思维和语言是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发展的。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势必导致语言表达的不同。美国密西根大学的Nisbert教授指出,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为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建立在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的东方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则以直觉思维为主要特征(Nisbert R E.,2003)。西方倾向于把主体和客体看成是独立存在,专注于事物本身具有的特征和功能,在分析问题时强调化整为零,从局部入手,通过对局部的认识达到对整体的把握。具体到医学,面对患者的具体症状,会依据对各个局部所做的生化、CT、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提供治疗方案,其医学名词术语的表达,也必然是直线性的,强调效率、准确、方便、简单、独立组词和线性排列。而汉字以形象思维为主导,以“象”的保留为其符号的特性。构造汉字的“六书”就是以象形或取象为主,当然也有象声,都是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模仿。指事也以形象-符号显示自然关系,模拟自然关系。会意则是对事态的复杂关系的显示,不是单纯的象形。这基本上决定了中国文字的形象性。转注、假借则是语义的延伸,是象形文字的形象性的延伸。语义延伸也代表了形象延伸,汉字这种“观物取象”“因象见意”的象征思维模式及其重构或再造功能,是西方其他表音符号语系所无法直接完成的。
(二)具体文化和社会语境对医学、疾病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是影响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差异的主要因素
医学发展在世界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历史叙述,很难超越以民族和国家为叙述主线的历史书写,医学史专家梁其姿指出:“精确追溯特定的流行病在中国的历史演变,实为棘手的事情。首先,中国传统医学术语据以建立的体系与近现代的西方术语几乎是无法对译的。其次,不仅疾病的概念在变化,疾病本身也在变化之中,其程度使得我们既无法确知某一古代典籍中的术语在近代记载中是否仍意味着同一事物,也无法为古书中论述的某一疾病找到它在近代的准确对应物。”(肯尼斯·基普尔,2007)可见,医学名词术语如何表达,必然受到什么样的人群在怎样的历史情景之下的制约,在面对不同的语言和历史建构起来的地域文化时,甚至不能过于强调疾病的生物性,而是要特别注意疾病的概念如何通过语言翻译在不同文化中转化。
(三)生命系统的复杂性成为影响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差异的制约因素
医学对象——人体是由饱含丰富医学信号/信息的生物分子、细胞、器官等层次组成的复杂生命系统,医学信号/信息成为现代医学疾病认知机制的原点,一切医学语词与非语词符号的表达均围绕它们进行。在医学上,生物信号、医学影像、基因图谱等非词语信息符号控制或表达生物逻辑信息,而上述信号的非词语阐释加大了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的差异性。医学语词及其形成的强大医学语群,在各类医学现象的统一和沟通中,逐步被发掘、重视,中外学者更加关注医学词汇的自行筛选、优化,进行着跨学科、跨文化的阐释。
但是,医学绝非是纯粹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而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运用的科学,这种综合决定了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的互补性。
三、明晰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差异的意义
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差异的原因明确之后,进一步实现对医学名词术语进行跨学科、跨文化对比研究的深化,便是探讨这种表达差异对医学发展,特别是对人类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推进标准术语或名称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医学名词术语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与其他专业术语一样,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追求的是语义透明,即指称的确定性和表达的明晰性。把握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的差异及其根由,很大程度上就可避免出现医药名词乱用、同行之间交流不畅的混乱局面,促进标准术语的规范化,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结石”“钙离子”“血色素”“红血球”“白血球”“发烧”“抗菌素”“早搏”等都属于“不宜用”的非学术语言,要分别以“凝结物”“凝血因子Ⅳ”“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发热”“抗生素”“期前收缩”等规范词取代。医学名词术语要努力实现以科学概念为依据,严格地体现出科学内涵、所指事物的科学特征,比如,过去为解除患者顾虑,避免提及有所忌讳的“死”字,曾将“心肌梗死”更名为“心肌梗塞”,现在根据疾病的病理情况——因冠状动脉闭塞,供应心肌的血流中断引起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而恢复为“心肌梗死”。同时,还要注意专业术语准确无误,切忌含义模糊、概念不清,如:高血压病、高血压,前者是指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高血压,后者则指某些疾病的血压升高的表现,又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二)有助于理解医学、疾病与具体文化语境的关系
医学、疾病于人,不同于器械的受损或朽败,必然涉及多种社会和文化因素。查尔斯·E·罗森堡著书中写道:“对很多美国人来说,疾病就是身体出了毛病,其意义不外乎定义它的一套病理机制。即使癌症的病理机制并不完全为人所知,许多人对它的理解,也常常只限于此。然而,另一些人对癌症的意义的理解,往往超越了它的病理机制和医学界最终治愈它的能力。对这部分人来说,癌症可能与资本主义的罪恶有关,也可能是某些科技滥觞惹的祸,还可能与个人的郁郁不得志相关联。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复杂而多元的,人们对待疾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地域环境的文化倾向,即我们在一定的生活环境里形成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影响着我们如何理解和对待疾病的传统共识。考察医学、疾病的概念如何通过语言翻译而在不同文化中转化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在疾病的世界史与具体的文化语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有助于揭示医学的本质及其发展历史,促进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医学集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学科和内科、外科等临床诊断学科为一体,不仅包揽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天文等自然科学门类和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门类。医学要准确定位“人与世界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关系”,把握好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的差异特点,通过一切途径和手段去交流、沟通和理解,充分把握生命各种维度,使得现在医学科学、文化等要素发挥作用,实现人与人、人与世界的真诚沟通和理解,努力挖掘各类表达的意蕴,努力将临床实践与人生、与人所处的历史、语言、世界相连,提高生命的质量,最终使人获得应得的完整生活。
如今,西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已成为医学教育以及中西医学交流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一方面,许多西医学的名词术语是中医学里没有的,如大量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词汇,即使在中医学里可找到相应的名词术语,但它们在含义上可能并不相同。另一方面,翻译者各自为阵,翻译既无规范,又缺乏沟通,造成了一病多名的混乱局面。医学名词术语英汉差异的比较研究,将有力地推进医学名词汉译的标准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杨明山.医学英语术语教程[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0.
[2]薛俊梅.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特点和方法[J].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报,2008,(3).
[3]郝懿行.尔雅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陈增岳.隋唐医用古籍若干新词新义考析[J].肇庆学院学报,
2004,(6).
[5][隋]巢元方著,丁光迪等校注.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91.
[6]Nisbert R E.The Geography of Thought:How Asians and
Westerners Think Differently and Why[M].New York:Free Press,2003.
[7]肯尼斯·基普尔.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M].张大庆等译.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8]Rosenberg,C.Disease and order in America[J].Milbank
【关键词】藏医;风湿病;病理
【中图分类号】R2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09-01
风湿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医学界对本病的认识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但其具体病因病理尚不明确,故风湿病的诊疗效果不太乐观,给不计其数的患者带来了不少的痛苦,让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之头疼。
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生态脆弱、气候条件恶劣。生活在这里的人常年忍受高寒缺氧的煎熬,故长期生活在的人,特别是的农牧民几乎100%患有程度不一的风湿病。但勤劳而勇敢的藏民族不惧艰辛,其生命在这片高原上延续了上千万年。与此同时,藏族祖先凭借卓越的智慧创造了藏族文学——十科十明。其中藏医学作为大五明之第二大文化,在藏族历史长河中为本民族及周围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世界传统医学重要组成之一的藏医,仍然发挥着及其显著的作用。
目前藏医治疗风湿病的疗效比较确切。这是因为藏医对风湿病的病理有独特的见解,《四部医典》为主的藏医诸多典籍中详细地阐述了本病的诊疗方法。
从理论上讲,学习风湿病内容、治疗风湿病就从风湿病的病因、分类、症状、疗法四个方面入手。所谓的“病理”、“疾病的性质”贯穿于整个病因、分类、症状的复杂等内容。只有明确病理才可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因此,笔者结合风湿病的病理,分析介绍风湿病的治疗方案及其具体药物。
1风湿病是热症的继发症
许多藏医学前辈认为风湿病是赤巴过剩而导致的热症疾病的继发病。即在治疗热症时患者不拘饮食或医生放血过早、过多而引起,尤其是热症恢复期时不节俭饮食导致风湿病为多见。因此得出的结论是:风湿病的病症偏热,近而所用的药物要性凉或中性而不得用性温的药物,因为藏医的用药原则是热症用凉性药物治疗,寒症用温性药物治疗。治疗风湿病的常用藏药25味驴血丸、25味儿茶丸、23味儿茶丸、18味党参丸等都是性凉或中性药物。
2风湿病是代谢障碍性消化不良类疾病的一种
藏医认为风湿病是由长期、过度摄入蛋白质、脂肪等含量高的食物如酥油、奶酪、糖类、羊肉、食用油、酒,特别是过期变质发霉的食物引起。因为这些食物当中的营养成分在肠道吸收并经过肝脏时,过剩的营养导致肝脏加工合成机体所需成分的功能失调,大量原血淤积在肝脏或合成加工不彻底的血液进入循环系统导致的疾病叫代谢障碍性消化不良。故藏医治疗风湿病时常用的药物就是石榴健胃散,石榴健胃散是促进食物的消耗吸收而又不伤肝的中性药物。只要食物在体内正常的消耗吸收,三大基因就会平衡,只要三大基因平衡,人就不会得病。因此该药成为藏医临床上最受欢迎的良药之一。另外,针对此病理,藏医还运用放血疗法治疗风湿病。
3风湿病是机体内的黄水过剩而引起
上述的代谢性消化不良导致大量血液在肝脏淤积引起胆汁分泌加剧,胆汁又生成黄水,在机体中淤积大量的黄水尤其是在关节腔内,导致关节组织软化、腐蚀、肿胀,这样的疾病叫做风湿病,故风湿病的病因藏医认为是黄水过剩。在藏医临床常用的25味驴血丸、23味儿茶丸、25味儿茶丸、18味欧曲珍宝丸、15味乳香丸等都是治黄水的良药。而且针对这样的疾病藏医用艾灸疗法、牛角吸疗法和涂敷疗法治疗风湿病的表象,达到缓解作用。
湿病是弥漫在全身机体组织的疾病
藏医认为,风湿病是由黄水过剩引起,而黄水分布在内在的脏腑、外在的骨骼肌肉组织,特别是分布在皮肤粘膜层和骨关节腔内。为了彻底祛除体内多余的黄水达到根治风湿病的目的,近几年那曲索县藏医院为主的各藏医院的医生结合《四部医典》等藏医典籍,对风湿病进行脉泻疗法。本疗法疗效确切,治愈率接近100%。但用本疗法治疗疾病时患者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因此推广起来有点困难。
【关键词】 孔子学院;视角;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
一、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如:“仁”,“兼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将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中优秀的东西传承并传播出去。2004年我国在韩国首尔建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据统计截至到2008年,我国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的孔子学院或孔子学堂已经达到300多家。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世界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国,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已达到4000万人,每年来华的留学生也在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全球已然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据不完全统计,孔子学院在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的分布最广。尤其是在与中国文化极为相似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的孔子学院规模相对较大。作为儒家思想传入最早的国家之一,朝鲜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同时朝鲜人民受到汉文化圈的教育也很多。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韩国的三所高校:国立汉城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和成均馆大学先后设立了中文专业;80年代,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逐步改善,汉语教育在韩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中文专业。直到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极大地推动了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随着中韩两国政治和经济上往来日益频繁,学习汉语已经成为韩国留学生的一项重要选择,据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6月30日,韩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0人,而且今年来人数仍不断在增加。
另外一个国家日本,从唐朝开始就有鉴真东渡的先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日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应该算是最大,现今仍然可以看到许多的日文与中国的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的文化至今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缩影,日本是个很善于学习的国家,它可以把从别国学来的东西加上自己本国的思想加以改良而变成具有本国特色的东西。据《古事记》记载,最早到达日本传播儒学的阿直岐、王仁带去了《论语》和《千字文》等儒家典籍,而后来一批批儒家文化经典如《论语》、《礼》、《乐》、《孝经》等传入了日本。一直到近代的德川幕府(1603-1867)时代,日本的私立学校开始引进中国的儒家思想,但是当时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也仅限于私立学校,而未能在全社会较为广泛的传播。而后在明治政府(1868-1911)时期,日本的统治者们开始将儒家思想用于巩固其权利和地位。与中国文化中崇尚“仁义”的思想相比,韩国的儒家文化较为推崇“孝”,而日本的儒学则更强调“忠”。因此,“忠”的思想对日本人民的待人处世之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日本设立的孔子学院主要有爱知孔子学院,樱妹林大学孔子学院,还有与北京大学合办的日本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等等,都对弘扬孔子的儒家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在欧洲,孔子学院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英国和德国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同时,还有一些孔子学院或孔子学堂分布在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的一些城市。
二、孔子学院发展存在的问题
孔子学院经历了从2004年到2008年的发展,逐步在全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然而中国要在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际社会推广汉语还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当今孔子学院面临的外冷内热的难题也有待我们去解决。虽然孔子学院的发展规模大但它的传播效果仍有待提高。由于它的发展规模过大,所以有点“泛滥成灾”的势头,在注重规模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最好把优秀的文化给传播出去,应该传播哪些文化?所以孔子学院急需在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上实现更大的突破。目前,在全球各大孔子学院任教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中,有少部分老师能熟练使用英语交流,或具备其他语种的背景,但是绝大部分老师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或学术交流的能力较差。尤其是这些对外汉语老师对所到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这就势必会影响老师组织课堂的能力,也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影响两种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融,最后也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解决师资队伍缺乏的问题,特别是具有孔子学院所在国家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师资力量的瓶颈,有些专家提出了在当地挑选和培训汉语教师的建议。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在当地培训教师缺乏培训规范和机制也是一个很现实的矛盾。我们必须要有所意识,孔子学院不仅仅是个教学机构,它更像是连接中国与外国文化沟通的桥梁,它是中外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但由于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差异,孔子学院与当地政府部门,当地社会及社区活动的互动还不够成熟,这就使得孔子学院难以真正融入所在国家的主流文化中,也难以对所在国家的主流文化造成相应的影响。所以,为了达到真正对所在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习俗造成影响的目的,孔子学院应该首先学会了解和透彻的研究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融入所在国家的主流文化并找出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巧妙地利用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慢慢渗透和影响,经过长期的交流,交融和相互影响,才能够找到较容易被所在国家人民接受和认可的文化因素。
三、孔子学院视角下中医的传播与发展
对于孔子学院需要传播哪些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而且当今有不少的外国人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邃,他们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中医的针灸疗法,他能够刺某个穴位而相应的治某种病,这就是中医的神奇地方,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更注重整体观念,讲究“辨证论治”,弘扬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在世界的影响,对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要想扩大中医药事业,那么我们必须采取以下途径:第一,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动用一切可能的宣传资源,不仅向本国大众宣传,更要把眼光放远于世界,让中医真正走出国门,为世界人们谋福利。第二,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特色技术,着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先后引进的肛肠、针灸理疗、中药特色治疗等专科项目目前已经小有成效,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陈日新教授提出的“神奇热敏灸”疗法,针对提高灸疗疗效的“灸位”与“灸量”两个关键技术环节,在继承《内经》腧穴敏化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辨敏定位,消敏定量的热敏灸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艾灸治疗难治病症的疗效,改观了全国灸疗萎缩的临床现状,在中医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所以在弘扬中医文化的时候,我们也要注重创新。第三,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教育,培育人才,重点培养一些优秀的中医药青年。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所以当代青年“任重而道远”,而孔子学院的设立又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一个良好途径,所以把孔子学院办好,创好,是当前我们要做的主要事项,也是21世纪赋予我们每一个中医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提高中国软实力,实现中国梦,从中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始。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69-01
一、 学习目的的激发
心理学指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而目的则是动机所指向的对象,是期望在行动中要取得的结果。"所谓"激发学习目的,就是指有效地提高和加深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所要达到的即定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并使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自觉付诸行动。实践证明: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目的,当通过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启迪,学生已经正确认识和清楚理解到自身的学习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的必要性及其重要的社会意义的时候。那么,这种已经被激发的学习目的,就会立刻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去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众所周知,中医护理学的历史十分久远,它起源于个别零星病案的诊疗体会,经历了许多朝代,汇积了历史上各个医家的临床护理经验,直至形成了当今比较系统的辨证施护理论.中医护理具有整体性、客观性、实用性的特点,对现代护理理论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 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如口腔溃疡以补充维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疗,往往收效欠佳。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整体护理的角度进行护理,就可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即心通过舌窍与外界相连。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治疗除选用清热解毒、导热下行的药物外,还应选取一些寒凉清火食物,如鸭、鳖、豆芽、豆腐、藕、海带、梨、西瓜、白萝卜等,勿食辛辣温燥之品。同时要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出现过喜伤心、急躁伤肝之弊。
2 辨证施护:所谓"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然后根据证定位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辨证施护包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两个方面。例如:同一肾病,若见发热、畏寒、浮肿、小便不利时,诊为"风水证",当选用宣肺发汗利尿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若肿已消退,仅有腰酸、面白、肢冷、畏寒等主症时,证属肾阳虚衰,当以温补肾阳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此即同病异护。又如,多种传染病的初期都有类似的表证(上感症状) ,在护理时则都要围绕"解表"这一原则进行护理,此即异病同护。
3 情志护理:所谓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节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例如:"喜"本来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范进中举"就是一绝妙的例子。史料记载:范进由于多年未能中举,被家人瞧不起,当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时,由于过喜而伤心,突然患了狂躁型的精神病。范进的家人在医生的授意下以恐吓的方法刺激范进,范进受到了惊吓,抑制了亢奋的情绪,又恢复了正常的心神功能。另外,中医在情志护理方面,还强调用五音(宫、商、角、徵、羽) 入五脏(肝、心、脾、肺、肾) 的方法,来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的音乐疗法。
4 饮食护理: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又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中医认为"食药同源",其温热寒凉之性,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为五脏所属,对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有重要影响。中医饮食护理强调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护。如:虚寒体质和有寒性病症的人(畏寒、腹痛、腹泻,易感冒) ,应多进食一些羊肉、鲫鱼、桂元、茄子等温补类食物。而对于热性病人(发热、急性化脓性疾病) ,则宜选用清淡之品。若进食不分寒温,则会加重病情。
5 生活起居护理:《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生活起居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比如中医强调起居有常,应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年老体弱的人来说,冬天宜早睡晚起,夏天宜晚睡早起。
6 运动保健: 体育锻炼对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及预防疾病有着重要作用,中医早有"导引"与"吐纳"的锻炼方法。所谓"导引",是指"摇筋骨,动肢节",通过有规律的呼吸和全身肢体的适量运动,以疏利关节、调和气血,提高抗病能力。五禽戏、太极拳就是在导引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吐纳"是一种内养功,通过静心思念、集中精神,与特殊的呼吸方式相配合,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7 护理技术操作: 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捏脊、药枕、浴面、浴足、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疗法操作简便、取材容易、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深受群众欢迎。
8 预防为主的思想: 中医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如果等到疾病有了症状,病情加重或恶化了才去治疗,那就象"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一样, "不亦晚乎"?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追求返朴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总之,通过大量的有关中医护理知识的讲解,使同学们开阔眼界,并认识到中医护理学知识所具有的实用、简便、群众基础广、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特点。从而使学生面对当今,着眼未来,不断受到启发、感化。这样就会由于学生学习目的逐渐明确,从而自觉地把国家和社会对中医护理学的需要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进而从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种为实现国家既定目标而勤奋进取的驱动力,随着这种心理驱动力的不断产生和凝聚,就会持久地推动学生去积极主动和自觉地学习中医护理学。
二、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和最为现实的心理成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兴趣越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涨,学习的效果就越显著。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竭尽全力使学生对所学的对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吸引他们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
1.是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问题情境即是指具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环境。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就是一个惯于创设问题情境的行家。他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一批批别人认为是"朽木"的后进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使那些后进生最终成为优生。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不一定是课本上的难题,也不一定是学习上的问题。但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吸引学生去思考、努力解决。问题难度不宜过简或过难,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当学生解决了问题后,一定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其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会不断增强。教师布置作业、出卷考试都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部分,都要注意难度的把握。比如可以结合社会生活常见的现象向学生们提问,有没有注意到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凉茶店摊,里面的主题是什么。从而使学生们能意识到中医护理所具有的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学生们激发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和意识。
2.通过多开设实验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中医护理学习过程中,实训技术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尤其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火罐、壮医药线等。通过多开设这些实训课,使同学们在动手工程中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们更加熟练掌握这些技术,使用起来也更有信心。并鼓励学生将来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上完推拿课后,鼓励学生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互相运用推拿技术做一些常见病.如落枕、头痛、失眠等的治疗。这样很容易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言――学生的归属和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便能产生高一级的需要――认知的需要。
摘 要 结合康为电子灸疗仪的开发和临床实践,在研读周楣声先生的《灸赋》基础上,提出了获得灸疗疗效的“艾、灼、穴、久、均、传”六个关键性要素。康为电子灸疗仪具有“有近则深,动态生灼,固有均衡”的特性,能够对人体进行动态、深层、定量化和均衡的刺激,在上千例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主题词 灸法 疗效 电子灸 灸法是中医疗法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一方面由于晚清西方文化的入侵,灸法同中医药一样,受到冷眼歧视,从淡漠渐至遗忘;另一方面,取得灸疗的效果要素尚未被大多数人掌握及灸疗本身存在的问题,灸法应用受到极大的影响。从灸疗仪器开发角度看,只有正确认识灸疗效果的要素才能研制出符合灸疗规律的、具有确切疗效的、给出正确使用方法的现代灸疗仪器。
学习周楣声先生《灸赋》并结合电子灸疗仪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对影响灸疗效果要素有了新的、革命性的认识,这里介绍学习心得,算做抛砖引玉,共同促进灸法的应用。
1 灸始于片而归于点“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夫经脉者乃人身之道路,脏腑之钩连,阴阳待之以调理,气血赖之而周旋。为医家之圭臬,是灸针之蹄筌”。经络是人身中的大路,它与脏腑相连,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中医针灸治病用经络是必须遵守的法则,只有通过经络上的刺激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灸始于片,针始于点,点片同归一辙”。一般认为,灸是从灼熏熨蒸等疗法发展而来,所以说灸始于片(面积较大),针尖细小,所以说针始于点。随着不断的临床实践,针不离点(穴位),灸也不离点(穴位),针灸同归一辙。“穴为一点,灸针取点,由点方能生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在穴位点的刺激才能通过经络系统(线,感传)控制、改善、调整人体机能状态,向健康强壮方向发展。灸疗必须点刺激。
2 取得疗效的六要素取得灸疗疗效的六个要素是“艾、灼、穴、久、均、传”。
艾(材料):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夫灸者艾之用也,艾者灸之法也。灸不离艾,热由艾生”。艾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用。艾叶加工成艾绒作为施灸材料,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①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②艾绒便于搓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③取材方便。
灼(刺激强度):“夫灸者灼之用也,灼者灸之法也。灸不离灼,效由灼生,为熏为熨,法用有分。灼肉成疮,功效自能延续;隔姜发泡,触类在于引伸”。从历代医学文献看,有创伤灸疗,疗效极佳。灼的刺激较强,灼伤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刺激,灼和久相关,多次短时强刺激可以达到时间整合后的连续强刺激的结果。
穴(点、配穴):夫灸者穴之用也,穴者灸之法也。灸不离穴,效由穴生。灸疗一定要针对穴位刺激,即点刺激。这里的“穴”有两个含义,一是穴位刺激,二是正确配穴。“穴不在多,针贵中的。乱矢加身,有害无益”。灸疗的取穴不一定多,但要对症,要选要穴。
久(治疗时间与疗程):“夫灸者久之用也,久者灸之法也。灸必须久,效由久生。从火从久,灸义可征。上下来回,号称雀啄。左右摇晃,有类飞腾。车薪难仗杯水,炉火必须纯青”。
从字义上看,久用火则为灸,要取得疗效,灸必须久。久也有两个含义:一是每次治疗时间不能太短,二是多疗程。要使身体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久治是可以理解的。“上下来回,号称雀啄;左右摇晃,有类飞腾”,这些方法主要是产生动态刺激,使机体始终处在调整之中。
均(均衡、连续作用):“位置保持稳定,作用贵在均衡”,“灸法已沿用千年,要旨在其中关键,火力必须均衡,作用不能中断。”连续均匀的灸疗刺激是获得疗效的关键,也是灸法之要旨,这主要是一般情况下连续均匀的刺激可使刺激量积累,在达到一定作用量后,就能出现感传,否则感传不能出现,而感传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艾灸保持均衡、连续,是一般非专业人员不能掌握的。
传(感传):要提倡灸法,推崇灸法,必须掌握灸法的基本规律。灸效与灸感变化的规律是周楣声先生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是应该在灸疗中遵守的。灸感感传过程分三个时相,“夫二气感应以相与,水火相济以相成。因灸生感,感而能行。内外通达,穴病相承。一脉贯串,三相攸分。为灸法之规矩,乃斯道之准绳”。
第一时相(定向传导期):“定穴着艾,气随火生,酸麻胀重,先兆初萌,举步前进,自有循遵,理无反顾,直向前程。如水入渠,如风吹云,清凉可见,温热常存。疾徐不能一概而论,宽窄亦无界限可分”。凡属感传所止之处,就是局部组织受到最重之处,即‘气至病所’,这是感传的第一相基本规律。
第二时相(作用发挥期):“火能到喉,食称可口;气满病所,方可言灸。量足则效始彰,用当而功不左。初只氤氲扩布,嗣乃弥漫升腾,凉者有如拂扇,热者可同熏蒸,或如蚁行旋转,或如气泄风生。体温每能下降,肿处可见皱平。既平烦躁,亦定吟呻。病热有轻有重,感应有减有增。高峰既已下降,低者即不再生,第二相之作用发挥虽毕,而三相还须有待评论”。在这个时期,感传既有多样性,又有规律性。大多是以患处中心为强烈,随着病情的好转,感应也逐步减弱与消失。
第三时相(下降中止与循经再传期):“下降中止,虽为常规;循经再传,亦为多见。数病一穴,可以彼此相通;全身周流,可以上下连贯。既可原路往还,更能轮番出现。三相之要大如斯,乃来自长期实践”。在这个时期,感传可能下降中止,也可能发生再传,再传可能是同一部位,也可能是另一个患病的部位。
按作用、方法、效果可以分为四层:刺激源层、对象层、方法与特征层和效果层。艾是刺激源,穴是施灸对象,均、久和灼是方法和方法的特征,传是效果。灼中含久,久均则传,六个要素构成一个整体。
此外,施灸顺序是:先灸上,后灸下;先灸背,后灸腹;先灸头,后灸肢;先阳经,后阴经,先少后多。
3 电子灸疗仪“对症治疗,乃异病同治之要务;标本兼治,为灸针作用之专司。恶性循环可以中断,新陈代谢得以维持。导热与导电同理,局部与整体兼资。异中存同,连理枝头灸针乃同栖之鸟;同中有异,百花园里梅兰自各有其时”。从灸疗的经验看,有创伤灸优于无创伤灸,而有创伤灸则留下疤痕。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要开发出无创伤的、具有传统创伤灸效果的灸疗仪器。
康为公司基于中医理论与实践研制的电子灸,极大地体现了灸疗效果的六个要素,并使得非专业人员轻松掌握。
仪器固有品质:特殊的发光器发出主要为近红外线光,可使热量达到皮下深层15mm以上,采用雀啄灸灸法集成,动态刺激,由于刺激信号的动态性,可使刺激达到一点微灼的效果,电子灸采用计算机作为控制器,可实现均衡、连续作用。
仪器正确使用:只要在使用中正确选穴,坚持长久使用,注意感传现象,效果肯定确切。
仪器使用效果:通过大量临床证明,康为电子灸是治疗与保健,医院与家用理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