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考核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问题分析 控制工程造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制度化改革不断深入,固定资产投资由近年来的疯狂状态慢慢回归理性,工程造价领域也得到了思考与总结的机会。在基础建设疯狂投资的环境下实施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否达到了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还有哪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如何做到更好?
所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审计部门运用审计方法,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跟踪审计介入,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与事中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减少了时耗,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投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监督手段和方法,促进了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和急需改善之处。
一、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模糊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分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那么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不同,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关于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等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此阶段审计任务,又由于传统意义上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跟踪审计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够明显。现阶段,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招标文件不规范、招标程序不适当、招标控制价不准确、投标报价不真实、评标落于形式,这些问题造成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很难合理。如何通过审计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建议,使招投标工作更加规范以便以后审计工作开展,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所在。
建议跟踪审计工作应提前至设计阶段和招标阶段,加强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培训,特别是针对项目前期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预算价、合同价等编制审核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审计的制度,对前期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合同价确立进行事前审计。
二、缺乏相对规范的跟踪审计实施法则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比较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审计法则作为支撑。但目前尚缺乏相对标准、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规定,造成项目的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清,职责不明。如:隐蔽工程验收问题,监理单位认为审计单位应该对现场工程量进行复核,放松了对现场质量的控制;进度款及结算价款审核问题,监理单位认为审计单位会勘查现场情况,放松或完全放弃了对竣工图纸、送审资料的审核工作;现场签证监管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对签证等事项的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要先等跟踪审计人员表态后自己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责任和风险上的冲突。
建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职能管理部门制定跟踪审计实施细则,明确各方职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审计资料及审计报告格式等,规范参建各方行为。跟踪审计人员应是作为助手的身份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履行监督职能,通过造价专业咨询和管理咨询以建议形式参与对项目建设的服务,而不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直接参与具体事务的决策。
三、评价无标准,审计质量难提升
目前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公司)参与协审。在传统的审计评价中,审减金额或审减率是委托单位评价审计价值、审计效益的主要标准,但对于跟踪审计来讲,审计人员不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了工程造价,还进行了监督评价和审计建议,使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在工程管理中及时纠正。于是矛盾点就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细致,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算时审减收费可能就越少。所以不能用以往的审减率来简单的比较审计的效益,应全面客观地评价跟踪审计的成果。现实情况是审计人员考虑到审计的审减收费,往往对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问题不重视或者忽视,影响了跟踪审计绩效的价值。
建议在制定跟踪审计委托合同及考核细则时说明,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审计人员的绩效,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四、跟踪审计收费压价,审计质量难保证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各阶段的审核工作,所以需要充足的审计人员,以满足跟踪审计的同步性。然而,过度的竞争压价,跟踪审计单位为减少成本,派出的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不全、人员的素质偏低,使跟踪审计应付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要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细致的审核工作,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跟踪审计质量必然难以保证。
建议以现行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标准为基准,结合各地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可行的跟踪收费细化标准。跟踪审计招标时明确收费标准,防止恶性竞争、降低服务质量,这样使跟踪审计单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于提高服务质量上。加强对跟踪审计单位及审计人员的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单位及个人报酬挂钩,建立奖惩制度,促使跟踪审计单位认真服务,使跟踪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并发挥更好的作用,国家宏观方面,应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审计监管部门必须建立和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跟踪审计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微观方面,咨询公司和审计人员要积极组织学习实践,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一套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内容、风险评估、审计报告等方面做出细化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支持指导,防范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工程跟踪审计已是近些年建设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趋势,是我国审计探索和推进效益审计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符合世界范围效益审计的发展方向,也更加适合我国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苏红.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之我见.《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4.
[2]熊炜.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措施浅谈.《财会通讯》,2007.
[3]张玉录.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山东建筑大学》,2012.
2014年,开发区审计工作将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求真务实,认真按照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要求,严格履行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切实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开发区建设大局,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开发区直属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对开发区直属的14个行政事业单位,由开发区审计分局按审计覆盖面不低于30%的要求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按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调整是否按规定报批、是否存在超预算等方面情况。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各类支出费用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区组织部门和区审计局的授权委托,由开发区审计分局开展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报告经区审计局审定出具。以领导干部工作实绩为主线、以资金为重点、以项目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实施审计。着重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重大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推行“边审计边整改”,加强整改落实,以整改促管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效率。
三、开发区国有企业审计
对开发区直属国资公司——每年对总公司本部的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审计,并对其下属的14家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公司以不低于30%的审计覆盖面进行轮审。围绕往年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国有资产运作两个重点,审查资产资源管理是否规范;经营性资产利用是否充分;收益是否完整;国有企业融资平台的管理是否健全;监管是否到位等要点。同时侧重关注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促使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控制企业内部风险,保障国资安全。
四、开发区所属街道集体资产企业审计
对开发区下属四个街道的集体资产公司资产负债损益等情况进行审计。延伸对街道集体资产公司及其相关公司的审计深度,重点审查往年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检查集体资产运行情况、集体资产投资工程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从票据及现金审查入手,对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加强管理,细致排查风险点,健全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财务核算制度,控制企业内部风险,确保集体资产安全。
五、政府性投资项目的造价控制和审计
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过程控制和审计监管范围划分:
1.开发区实施的政府性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开发区审计管理范畴。
2.对街道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管理:
(1)工程造价1000万元以上且涉及开发区财政配套资金的工程项目,由开发区审计分局实施审计。
(2)工程造价1000万元以上且涉及开发区财政配套资金比例超50%的工程项目,由开发区审计分局委派中介协审机构实施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3)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下涉及开发区财政配套资金的工程项目(开发区明确纳入开发区审计分局审计范筹的除外),原则上由街道审计所实施审计。对于限额以下工程项目,由开发区审计分局通过协审初稿审核、审结终稿复核等方式实施管理监督,保证审计质量。
(4)街道自有资金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由街道审计所实施审计。
行《开发区工程造价过程控制考核办法》、《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要求细则》等规定来加强对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采取规范工程审计送审制度、更新完善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库、工程现场勘察、变更签证审核、整理全套审计记录等措施,保障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能。同时,增强服务意识,根据审计中发现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并以工程审计情况报告的方式及时向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沟通反馈,使其在今后的项目管理中进一步规范、有序。
六、街道审计工作管理、指导
进一步完善街道审计工作的考核细则。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和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审计监督;检查离任必审、任中审计30﹪以上的镇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街道建设工程项目必审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街道审计工作例会制度;组织交流培训等方式方法,不断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努力服务于街道经济发展。
根据审计报告,在财政部授予甲级资格的633户采购机构中,有129户社会保险费缴纳证明与实际缴纳情况不符;未按规定向国务院报告6家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结果,也未依法处理涉嫌违规单位和个人。此外,还以财政部国库司便函形式,审批(核)1319项采购方式变更和采购进口产品事项。
同时,审计报告还公布,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账务处理等不规范问题涉及金额43.94亿元。
中国政府采购规模10年来增加10倍,由2002年的1009亿元增加到2011年1.13万亿元。与此同时,“天价政府采购”事件频现报端。由此,关于政府采购的规范化也备受关注。
就在审计报告两天后的6月29日,财政部举办《政府采购法》颁布十周年暨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参会的政府采购业内专家纷纷指出《政府采购法》已经难以约束采购主体的行为,急需修订。
“《政府采购法》软弱可欺,官员违规成本极低,而该法对基本的公众知情权也较少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参与制定《政府采购法》的刘俊海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独揽政府采购大权
“因为政府采购的资金属于政府预算的范畴,由财政部主管名正言顺,当年财政部的领导池海滨也带领财政部以及工作人员参与,所以财政部在政府采购中权力较大。”刘俊海对《投资者报》记者回忆制定《政府采购法》时将财政部确定为主管部门的原因时说。
记者了解到,按程序,政府采购先由采购单位报预算到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后将通知下发给政府采购办,此为“审批关”;采购办组织招投标,由评标委员会推荐得分高的投标商,并进行选择,此为“招投标关”;最后是“公告关”,中标后,在政府采购网上中标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表面上看,政府采购制度设计环环相扣,但实际上,财政部在整个政府采购过程中独揽大权,几乎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由于处罚和监督不到位,政府采购几乎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政府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2010年12月,辽宁省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通过网上采购7台市价约人民币2300元的苹果iPod touch 4作为U盘,引发网络热议。
而据国家审计署历年的审计报告,“2005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违规采购金额3.8亿”;“2009年,19个中央部门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涉及金额14.09亿”,今年的审计报告显示,包括“政府采购”等在内的违规金额高达43.94亿元。
“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编制周期短,编制项目比较粗,不够细化。在这种预算编制和审批制度下,项目不具体,预算不准确,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反映到政府采购上,就出现了无预算采购、重复采购、盲目采购等现象,政府采购工作也因项目不明确,缺乏计划性,难以全面推行。”《政府采购法》上如此描述我国的政府采购情况。
而在国外,制度规定正由自发松散走向规范化、系统化。20世纪90年代后,主要发达国家逐渐完善政府采购体制和规则,政府采购制度规定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如英国关于政府采购的法律包括《政府拨款条例》、《采购政策指南》等;在机构设置上,监督机构有议会和财政部,政府部门采购的商品和服务必须在财政部授权支出范围之内,且所有支出必须向议会负责。
立法落后留下隐患
中国《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实施以来,一直未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这一情形,在立法界也较为罕见。《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是目前中国政府采购主要依据的两部法律。
另一位参与《政府采购法》制定的学者、清华大学教授于安指出,“一部法运行10年都没有高端实施细则,而只有低端的,这就说明实施者获得了巨大的裁量权利。”
“当时没有想到实施细则竟然十年都出不来。主要是因为各界意见不统一,比如如何认定国货,买微软的产品,可以说是国货,因为是它的中国公司生产的,但也有人说它应该算美国公司。”刘俊海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而目前的《政府采购法》,已经不能有效地约束采购主体的行为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了。
“该法制定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没有提出来,所以对公众的知情权都提的不够。现在网络发展得非常迅速,微博如此普及,有关部门要加大信息的透明度,要让在贵州的人也能通过网络了解到北京政府采购的一张桌子的信息。”刘俊海表示,“再则,要加大问责力度。现在的《政府采购法》软弱可欺,一个官员采购违法后,照样升官,问责力度不够,对于采购违法应当一票否决。”
【关键词】通信企业 审计重点 维护费用 方法
现阶段,社会对有关审计费用的研究大部分都在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审计费用和审计师独立关系等方面,这些研究都对制定审计费用的标准提供了参考,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从审计服务等方面研究。实际上,我国的审计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部分通信企业对审计需求的质量并不充分,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审计市场的需求,要从审计需求的视角下对审计费用进行分析,并且对审计定价有所探究。要知道,对审计费用进行深度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宽审计费用的视角。通常情况下,维护工作的内容大致分为:现场巡检维护、应急处理、基础资料管理等[1],所谓维护工作,就是通信企业运用通信设施等对铁塔、传输线路、应急设备等进行的维护工作。维护费用的发生次数很多,同时,还具有范围大、专业性强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维护费用成为了通信企业运营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就是对通信企业维护费用审计重点和方法的分析:
一、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审计
(一)审计重点
在对通信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企业应将审计的重点放在管理制度方面,大致分为以下三方面:第一,企业要从自身的业务范围、维护合同签订等方面确定通信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第二,企业为了将维护工作做得更好,是否建立维护工作考核的评估体系,以此来保证维护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第三,通信企业是否进行实时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流程[2]。
(二)审计方法
根据以上的审计重点制定以下方法:
1.检查企业自身的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维护管理制度的细则,进一步确定维护工作的业务范围、职责要求、维护合同以及公司的考核管理等,除此之外,还要对维护预算编制的审批流程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符合规定。
2.充分掌握维护业务的管理模式,并对其管理人员的职位有所了解,根据维护合同对年度维护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符合通信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的维护工作安排。
3.要查看代维公司是否在工商局注册,并确定其身的营业执照范围有哪些,同时,要对代维公司的资质和能力有所了解,并制定健全的代维公司管理和生产制度,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
二、维护公司准入审批及管理审计
(一)审计重点
对维护公司准入审批以及管理审计的重点应放在对维护公司考核结果的情况上,以及对统一代维主体项目选择代维公司进行代维的数量上。
(二)审计方法
根据以上的审计重点,具体有以下的审计方法:
1.要明确维护业务管理、招投标以及采购等的相关规定,同时,确定代维公司准入的审批流程是否符合规定,查看采购来源是否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批,同时检查公司的招投标工作是否按照顺序进行的[3]。
2.不定期的对代维公司的维护业务进行抽查,从而确定企业考核考评的真实性。
3.建立完善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并全面落实,同时完善代维公司与代维人员的相关用工手续,确保代维工作人员的工资能够及时发放,此外,还要为代维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
4.对代维考核情况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如果不符合,查看具体原因,引发移动公司损失的原因有很多,具体有通信设备损坏、通信信号中断或是发生重大事故等,如果发生以上情况就要对代维考核扣分,同时还要要求维护公司给予赔偿。
三、维护合同的签订、执行情况审计
(一)审计重点
代维主体项目的合同是否根据数量来确定签订合同的多少,如果代维公司在执行合同的时候是关联方,要确定关联交易的合同金额是符合企业规定要求,同时要对维护费用的标准和预测编制费用的标准进行检查,查看其是否一致[4]。
(二)审计方法
1.要对代维合同进行检查,检查其相关的条例是否符合对代维公司工作的考核条件,并判断考核结果是否合理。
2.对代维费用的标准进行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出公司自行开产的代维项目的费用预测是否合理。
3.对代维公司的相关业务管理细则有所了解,明确代维公司招投标的价格组成,查看该价格组成的管理成本等维护费用是否合理。
4.对代维合同的条款进行详细的检查,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同时,明确合同的签订及审批是否规范,此外,还要对招投标单位进行检查,确认入围的名单是否符合上级的招投标标准。
5.对代维公司的日常维护记录进行查看,检查代维公司的日常作业情况,同时确定代维公司的日常调度、考核记录等是否具有完整和真实性。
四、维护费用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审计
(一)审计重点
通信企业要对代维费用的实际情况和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保证每一项金额的合理使用,同时,企业要对重点经营的网络设备、铁路、传输线路等进行控制,确定其代维费用预算[5]。
(二)审计方法
1.检查代维预算的标注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将预算编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检查其是否满足实际代维的工作需求,检查代维费用预算费用是否符合规定,审核好年度维修费预算。
2.在检查维护费用预算额度的时候,要比较审批资料和上级部门下达的预算,对维护费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上级在审批的时候,是否经过流程和相关审批的手续。
五、维护费用支出情况审计
(一)审计重点
将维护费用占固定资产的比重、维护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以及维护费用占维修费的比率作为维护费用支出情况的审计重点[6]。
(二)审计方法
1.不定期的抽样检查维护公司的考核表,并进行重复验证,确保其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2.对年度维护费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将维护费用财务数据按照年度、季度和月度的方式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检查超预算在执行的时候是否有相关的报批手续。
3.对维护费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执行情况异常,是否调整预算,此外,还要对维护费用的支出情况进行了解。
六、维护费用计算流程审计
(一)审计重点
企业根据考核的结果对支出的实际金额进行调整,在调整期间,要确定维护费用是否按照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同时,将公司的预算情况进行处理,按照预提的方式或实际发生方式进行核算。
(二)审计方法
1.检查维护费用明细账目,可以采用维护合同的方式来进行,在对维护费用计算表进行检查的时候,要保证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维护费用额度较大的事项,要根据相关的会计凭证进行检查,还要查看维护费用计算表与年度账面列出的数额是否一致[7],要确保维护费用账面的数字与实际的数字一致,同时要对账面上所列出的费用的发票和合同进行详细的检查。
2.对维护修理费用进行及时地调整,保证维护费用能够周转开,要对预提列出的维护费用进行检查,查看其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支付。
3.检查ERP系统下的维护费用,并且检查其是否符合维护合同的相关规定,要保证其在实际的付款环节中,维护费用科目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准确性。
4.在对维护费用进行检查的时候,要保证其相关的维护费用的会计凭证是在维护合同下进行的,要保证其维护金额的准确性,尤其注意的是,维护自身的审批程序是否完备,当维护合同进行扣减之后,要确定其金额的准确性。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信企业代维费用的审计和方法是非常广泛的,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徐东武.通信企业维护费用审计重点及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13(16):73-75.
[2]赵宏哲.电信企业费用的财务管理探讨[C].//中国通信市场与企业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123-126.
[3]范长安.通信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审计[J].信息系统工程,2013(7):66-67.
[4]褚静.通信企业市分公司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J].新财经,2011(7):280.
[5]张成星.基于IT技术的通信代维管理方案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制体系是为了确保高职院校教育事业资产的安全、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会计信息真实性、确保法律法规制度得以落实,从而制定出来的方法,主要包含了财务管理审计、资产管理涉及等方面。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虽然高等教育改革深入,使得国家投入也有所增加,但是却明显感觉到不足。第一,主要是教育经费方面投入量不足;第二方面就是在高校投入的资金没能够完全的加以使用,导致高校财务状况不佳,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项目投资用途地下,使得国家难以保持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的经费陷入到使用与投入的恶性循环当中去。所以,高职院校就应该将本身的财务状况加以改善,能够将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确保国家这一个“大投资者”能够看到高职院校对于国家投入的合理利用,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质量,帮助学校树立出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获取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此,才能够进一步支持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
(二)财务风险控制不力
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其经济自利也在不断地加大,学校需要从事的各项投资与筹资活动也越来越多,使得高职院校就无法回避风险这一个实际的问题。第一,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扩大招生规模的需求,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选择向银行带宽办学。而巨额货款所造成的财务风险必定会成为高校发展所面临的一大“枷锁”;第二,随着高等院校改革步伐的加快,高职院校对外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对于科技产业、校内企业、基础设施等等方面的投入也在迅速增加,而各种投资活动本身的效益型、合法性以及可行性等就成为高职院校需要面临的另一大风险因素。
二、高职院校财务问题得以解决的途径
(一)深化审计机构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设置
高职院校的最高权力机构可以对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考核以及薪酬等方面进行审核决定。其余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人事调配、职称评聘、工资管理等方面应该由高职院校的最高权力机构进行审议。高职院校的其余部门不能够干涉,这样才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提升。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学校的经营管理活动,仅仅是对其作出建议与评价。同时,还需要制定出内部审计人员的定期轮换岗位的制度,确保在精神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独立性。
(二)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高职院校内部需要将审计机构人员的编制、设置以及专业人员的配置等加以明确规定,确保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也需要将机构负责人直接由高职院校内部选举产生,并且上报审批任命的认识任免程序建立完善,确保相应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三)树立内部审计权威性,提高领导的重视度
高职院校领导层应该为内部审计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能够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审计机构首先应该懂得高校利益的维护,加强经济方面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建立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在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的提升上下足功夫。作为审计人员,还需要定期向领导汇报阶段性的工作,为领导作出决策提供信息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在政策上寻求商机行政领导以及业务主管的支持,从而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树立出来。
(四)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够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能加以提升,将传统模式下的管理管理加以摒弃,做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在审计方面,需要将内部审计的前瞻性提升,树立出“防范大过于纠正”的正确理念,站在制度的角度上,建立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制度,将实际工作中可能面对的疏漏环节加以排除。内部的审计机构还需要针对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的实际特点,对以往的规则制度加以修改与完善,这样才能够满足实际的变化与发展的需求,比如:在高职院校校园的基建工作当中,就需要对工程的设计立项、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等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如此,才能够制定出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与设计办法出来,像《图书采购审计办法及实施细则》、《建设工程及施工竣工验收审计办法及实施细则》等等方面,才能够确保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覆盖到学校的所有环节当中去,从而在高职院校的监督管理当中欧冠体现出制度建设以及实施的作用。
(五)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建设高校内部审计队伍
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也不容忽视,只有选拔出遵纪守法、兢兢业业、熟悉审计业务、能够将金融、财务、法律知识相互融为一体、熟悉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审计人员进入到审计机构,才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朝着复合型的人才方向前进。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尽快将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缺少编制的情况改变,改善办公资源设备落后的现状。面对当今的新形势,还需要做好定期、不定期的审计人员职业业务培训和道德教育,确保业务学习实现从阶段性转向到终身性的学习阶段上来,并且将其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考核的主要内容,以此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对高职院校财务方面问题的解决与处理能力。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好内部审计的定位,开展各项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活动。由于内部审计会涉及到高职院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就不能忽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只有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功效,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益,才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翟振才.选择性外包: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理性选择[J].财会研究,2011(06):77.
一、联系形式
(一)实行责任制
1、划分二个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
(1)行政事业单位和区属企业为第一责任区,由内审科负责联系。内审科负责人为第一责任区负责人。
(2)财政(含镇、街道办事处、金山工业区财政)、税务和金融系统为第二责任区,由法信科负责联系。法信科负责人为第二责任区负责人。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由投资科通过跟踪审计负责联系。
2、各责任区根据科室人员情况,明确责任人,具体负责责任区内被审计单位的联系。
(二)实行回避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实行审计与联系回避制度,确定内审科、法信科专司审计联系制度,其他审计业务科室不负责审计联系制度,实行联系的不审计,审计的不联系,
二、联系目标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通过审计联系制度达到以下目标:
(一)基础工作目标
1、联系单位有完善的会计机构和持有上岗证的会计和出纳人员;
2、联系单位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和审核审批制度,并按照执行;
3、联系单位按照规定设立会计账簿,及时记账,做到日清月结,按月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做到账证、账表一致,账账、账表、账物三相符;
4、联系单位正确运用会计科目核算财政(财务)收支,会计凭证合法,手续齐全,现金、印章、空白支票、各种空白收据按照规定保管使用;
5、联系单位往来账款清理及时,往来科目年终一般无余额,因特殊情况年终无法清理余额的,会计人员应提出书面意见,经单位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结账并转入下年新账;
6、联系单位固定资产账记载准确、齐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及完善的手续;
7、联系单位按照规定管理会计档案。
(二)内审指导工作目标
1、联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配有内审专(兼)职人员,有完善的内审工作管理和监督制度。
2、联系单位应当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
3、联系单位应当配合、支持审计联系制度的贯彻落实和审计工作的开展,并为联系和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整改工作目标
1、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对联系发现的问题能做到早纠正,帮助联系单位规范财务行为。
2、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能做到早整改,指导联系单位健全内控制度。
3、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对联系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可通过电话、走访和书面的形式,通知联系单位纠正联系发现的问题和落实整改措施。联系方式、时间、内容、联系人员等情况应当准确记载。
4、审计联系单位对联系发现和审计查出来的问题不重视、不纠正、不整改的,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应及时报告局长室并将其纳入重点审计对象。
三、联系方法
(一)走访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对确定为重点联系单位的应每月走访1次,及时了解和掌握联系单位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情况、资产变动、效益以及重大经济决策和执行的情况。一般联系单位每季走访1次,每月可采取电话联系方式,帮助和指导联系单位改进工作。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按季收取,按时进行分析。
(二)登记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每次走访联系单位结束后,应在《金山区审计局审计联系制度走访登记表》中,详细记录联系走访的时间、人员、走访时发现和纠正的问题以及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并将《金山区审计局审计联系制度走访登记表》存入审计管理系统,以备查阅。电话联系的也应及时在《金山区审计局审计联系制度电话联系簿》上记载电话联系的时间、内容和相关的情况
(二)评估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应对联系单位上报的季度财务信息及时导入审计管理系统,并对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写出分析、评估报告,并将分析、评估报告存入审计管理系统,以备查阅。
(三)报告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应每季将分析、评估报告报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负责人,责任区负责人应根据不同系统的单位写出系统单位的分析、评估报告,并将系统单位的分析、评估报告报审计联系制度工作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汇总后写出综合分析、评估报告报审计联系制度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和各成员。
(四)咨询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应加强与业务责任科室的沟通,发挥审计专业优势,运用审计政务网站、“金审”信息系统和审计简报、审计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审计法规及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政策,不定期地国家及地方政府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政策的相关信息,努力为联系单位提供高效、优质的审计咨询服务。
(五)督查制
局成立审计联系制度工作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责任区负责人和业务责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工作小组每季召开一次会议,分析审计联系制度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审计联系制度落实中的疑难问题,对审计联系制度的贯彻执行提出工作要求,确保审计联系制度落到实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内审科。办公室负责审计联系制度的督查工作,负责制作《金山区审计局审计联系制度走访登记表》、《金山区审计局审计联系制度电话联系簿》、联系制度考查与考核表以及有关联系制度工作方面的其他表格、数据统计、联系制度情况分析、工作小组会议记录等工作。法规科协助办公室工作。
四、联系纪律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在执行审计联系制度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审计纪律:
(一)必须遵守审计署制定下发的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八不准”规定。
(二)必须遵守《上海市审计局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和《上海市审计机关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
(三)必须遵守《金山区审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金山区审计局廉洁自律承诺书》各条款。
(四)必须遵守《金山区审计局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
(五)必须遵守区政府关于工作期间中午不准饮酒的规定。
五、联系考核
审计联系制度考核实行考评和考核相结合,并纳入公务员考核范围。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和全省“两会”精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底线任务,围绕“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总目标,把生态护林员项目作为生态扶贫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特殊举措、重要抓手来推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以人为本,以贫困家庭为单元,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规范选聘续聘条件程序,建立健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强化考核管理,巩固整改成果;推动增绿与富民相结合,生态脱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为建设幸福美好新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一)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国家脱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退出抽查第三方评估反馈问题和脱贫攻坚调研督导反馈问题、国家审计署脱贫攻坚专项审计以及省市县整改办暗访督查发现的脱贫脱政策、外出务工不履职、选聘程序不规范、聘用重度极重度残疾人、与其他公益性岗位重复等5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靠实各方工作责任,坚持对标对表,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即知即改,确保问题不反弹、无增量,建立冲刺清零长效机制,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巩固整改清零成果。
(二)加强制度建设。一是根据国家林草局等相关部门的政策规定,紧密结合我县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细则》。二是进一步完善细化生态护林员管护协议,明确生态护林员管护范围、管护责任、聘用期限和管护报酬支付、考勤管理以及安全责任等内容。三是进一步规范生态护林员选聘、解聘程序和日常管理。
(三)完善信息平台。督促各乡镇及时完成生态护林员管理系统信息录入工作,建立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台帐,实现生态护林员项目信息化、精准化管理。
(四)规范档案管理。一是根据工作职责认真落实生态护林员档案管理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完善的选聘、培训、日常监管档案。二是及时掌握并更新生态护林员档案信息,确保档案资料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和生态护林员实际情况一致,相互印证。
(五)强化人员培训。严格按照《县建档立卡贫困
人口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落实生态护林员的岗前及业务培训,使各级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和选聘管理程序;使护林员明确自己的管护职责、管护重点,掌握基本的森林草原资源管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基本巡护工具的使用技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生态护林员项目提升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找差距、抓落实的重要举措,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建立领导抓落实的冲刺清零工作机制,健全清单台账,对整改问题实行清单式销号管理,聚焦重点,紧盯提升行动目标任务,及时分析研判出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见人见事见结果,确保对标对表清零,整改问题清零,工作任务清零。
(二)靠实工作责任。加强与财政、扶贫、人社、审计、民政等相关部门的配合联动,按照《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管理细则(暂行)》职责划分,进一步明确细化各方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将这一项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受益农户。
(三)强化监管指导。加强对生态护林员的选聘、解聘、工作情况、考核劳务报酬发放等过程全程监管和指导,确保这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特别要加大对中央巡视审计、国家脱贫成效考核、省市县委整改办等部门督查、调研、明察暗访等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力度,确保各类问题冲刺清零后不反弹,扎实推进后续监管工作。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内部审计; 问题; 措施
独立学院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0年全国已有独立学院323所,在校人数260万人。独立学院主要依靠学生缴纳学费维持发展,与公办高等院校学生缴纳学费比较,独立学院每位学生每年缴的学费是公办高校学生的3至4倍,一所规模为6 000名学生的独立学院,每年学费收入可突破一亿元大关,这些收入的具体用途需要合理使用、科学地规划。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日益壮大,招生人数增加,收费项目增多,收入来源剧增,基建项目大量投入,后续建设不断进行,基础设备大批购置,要规范资金使用用途,使这些宝贵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最大限度减少职务腐败的发生,在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发挥其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目前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在重要的项目处理环节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一)内部环境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度不够,不能以审计结果指导工作
独立学院一般不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每年的审计工作由母体高校的审计部门承担。
1.从审计意识来看,高校治理层往往错误地认为内部审计监督是审计部门的事情,与领导层无关,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关注审计部门工作。基层独立核算单位则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找茬,没事找事,戴有色眼镜看待内部审计工作。正是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认识,工作开展不顺畅,内部审计独立性相对受限,上上下下意识不到内部审计可以创造价值、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高校整体内部审计意识薄弱。
2.从审计的效果来看,没有真正发挥其审计监督作用,审计完以后,审计部门虽然针对所审独立学院提出诸多问题,但缺少后续跟踪审查,有些问题虽然提出了,但没有真正落实。内审工作仍停在制度层面,相关部门内部审计自觉自愿性不够,往往形成审计难、处理难、落实更难现象,内审人员深知此道,开展审计工作思想上有所顾虑,怕得罪相关领导,所以对每年进行的独立学院内审工作存有应付差事的思想。
(二)内部审计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不健全
针对高校内部审计内容,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十七条中有明确规定。部分高校本身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有独立学院的高校也很少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制定一套内部审计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同体制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对独立学院内部审计评价仍然延用对高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显然是不妥的,内部审计的推行效果不明显。
(三)每年内部审计工作安排不科学、不合理
母体高校审计部门一般独立设立,但由于高校对内部审计部门不够重视,机构设置精简,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少,多数为财务人员转入。大部分高校审计部门的内审人员一般三到五人,真正从事一线审计工作的只有两到三人。每年安排到独立学院进行内审的天数为三至四天,时间少、项目多、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加之独立学院经济活动日趋呈现多元性、会计核算复杂的特点,审前审计人员对被审独立学院基本情况不甚了解,关注重点欠妥,仅简单地从凭证、账本、报表上查找错误,不能认识事物本质,因而也就不能真正提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起不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四)审计人员自身知识面较窄,适应不了复杂的审计工作
1.审计人员知识面偏窄,后续教育跟不上,在岗的内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现代化的审计方法,审计仍然延用老一套的做法。大量时间在翻看会计凭证、会计账本,采用手工登记查询,审点不突出,仍针对会计记录是否正确、资产是否安全完整等进行审计,眉毛胡子一把抓,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工作效率低下,收效甚微。
2.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所审单位重要数据进行提取处理,跟不上多元化经济发展的要求。
3.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内审部门达不到新老结合最佳状态。由于审计的专业性,决定了其工作岗位变动的局限性,其升迁机会自然少,常年从事内部审计,了解相关独立核算单位的人员收入情况,再加之审计结果不能有效地指导工作,内审人员不能正确调整心态,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热情不高。
二、加强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措施
(一)高校治理层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审计目的
母体高校的领导及独立学院的领导在思想上要保持一致,明确内部审计目的,正确看待内部审计,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是完善高校治理机制的重要一环,应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支持审计部门工作,给内部审计部门相对独立的权力。要求内审部门定期直接汇报审计工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做出反应,严惩以身试法者,不能只讲人情,不讲公正公开。关心内审人员事业发展,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进修,保证其后续教育正常有序进行,保护他们工作安全,解除他们后顾之忧。
一、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立法层次较低。在我国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审计署关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细则》等,但这些法律法规的立法层次都不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还没有具体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其他有关经济审计工作程序、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报告等的规定也不全面。由于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的立法层次不高,因此,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很难发挥到最大的功效。
2.独立性严重缺失。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公务员实行,并将审计结构报告给各级部门,没有独立履行审计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并不是独立的机构。因此,审计的最终结果多少受到地方的影响,不利于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影响经济责任的评价效果。
3.审计标准不规范。在我国各个地方的关于审计的各项法规文件存在不一致,比如审计的概念、目标、对象、方法、程序等存在差异。审计的标准、内容存在差异也就导致审计的结果存在差异,不利于国家对审计信息的掌握。
4.执业人员素质偏低。近年来,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繁重,呈现出审计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主要因为许多的审计人员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与审计要求不符合。这也严重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的效果发挥。
5.事后处理难。部分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不重视,导致审计中不合理的结果处理不及时,致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
二、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治理举措
1.加快法制化建设进程,建立合理可行的审计规范体系。(1)制定标准化的审计规范体系。主要是对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制定出标准的、清晰的、科学的定义。比如说,在审计目的方面,明确其是在于评价离任人员受托公共经济责任的效果;审计的内容方面,以单位财务审计为基础,重点在一些重大的经济行为、重大资金流向的监控情况上。
(2)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重点。审计评价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立足财务审计的经济效益审计,坚持定时定量定性地考核。另外在考核中要抓住重点,从实际出发公正地评判。
(3)建立经济责任交叉和联合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面广,审计过程复杂,因此必须理清审计的思路。各部门间实行分工合作,各司其责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遇到问题时应以及时解决问题为第一要务,相互协作。
2.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专门人才。(1)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用人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审计人员的考核制度,加强人才的选拔力度,增加竞争性;其次,加强日常和年度考核,激励审计人员自主学习,紧跟时代的脚步;另外,结合审计职业化管理的标准,健全各种考核制度。
(2)要大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鼓励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安排和组织审计人员及时参与培训;另外,对审计人员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提高审计人员的兴趣和积极性。
3.客观和公正使用审计成果,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功效。(1)严格处理程序,确保审计功效。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构,决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及时向各部门反映,及时作出分析和总结,从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预防性和警示性作用。
(2)公示审计结果,注重处理效果。加强对审计结果处理的监督,强化审计成果的时效性,深入分析审查结果并且将之公示,才能将审计的作用和功效发挥出来。
(3)强化宣传与教育,重视示范效应。加强关于审计工作的一些宣传,让更多的人明确审计工作的内容、程序等等,另外还要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做宣传,这样才能引起审计人员和社会大众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为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治理意义
1.有利于客观评价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履行情况。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机制,重视审计人员的考核与评价,有利于增强审计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而依法办事,保证审计人员按法律法规开展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保证政府及时掌握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2.有利于完善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正确评价和选聘干部。其一,明确了审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对审计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从而促进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地开展;其二,可以了解审计工作开展的状况,对审计工作作出有效性地评价,做到奖惩有度。这对审计人员来说既有了行为的约束,同时又有了做好审计工作的动力。总之,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参照的规章制度,可以有序地开展工作。
3.有利于促进干部勤政廉洁,规范干部行为。经济责任审查,是对一些经济利益和财务管理进行审查,这不仅可以发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发现其间存在的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在处理审查结果时,不仅对经济问题进行处理,还要对作风问题进行审查。这样做一定程度上威慑了领导干部,增强了干部的责任心。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机制有利于促进干部勤政廉洁和规范干部行为,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