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必备生物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地理 综合分析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19
高考文综部分的成绩毫无疑问占据了高考成绩的很大比重,地理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略带夸张的说道“成也地理,败也地理”。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高考的地理成绩很好,那么你的数学应该不会很差,因为你的逻辑够清晰,你的历史和政治也不会很差,因为你知道如何高效的记忆。结合实际生活来看,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如果你爱户外旅游,自然地理会教会你如何在野外好好地辨别方向,能告诉你如何选择最佳的露营地点,免受豺狼虎豹和洪水雪崩等的伤害,如果你爱购物,自然地理会教给你一项实用的技能――辨别方向,无论路有多绕有多复杂都不会走错,如果你爱生活,人文地理会告诉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见,学好地理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因为学习目的还是生活要求。
懂得了学好地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学好地理,想必是无数高中学生心中的疑问,但是,无奈自己拼了命的学习,也只能勉强的达到及格线。今天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学生如何学好地理的意见。
首先需要明白一点,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向。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是需要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当然记忆是第一步的,理解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要想学好地理这点特别关键,可以夸张的称之为学习地理科学的信仰!正所谓“学生有信仰,学习有力量”!
首先谈谈如何记忆,古代先贤就知晓“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重要性和高效结果。初中知识少,死记硬背对付考试完全没问题,如果你悟性高的话甚至还可以得高分。但是如果在高中你还想靠着死记硬背考高分成绩的话,是很难实现的。高中知识多,光一门学科就有初中一学期的学习内容那么多了,你哪儿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去死记硬背,就算记住了也很容易忘记。高中的记忆一定要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其然并之其所以然,胸有成竹的去记忆是很简单很自然地装进脑海。过目不忘的人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学习的人才是知道唯有反复才是最好的记忆方法。一言以蔽之,温故而知新一定要多多反复记忆。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以及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迅速渗透,“二十一世纪是生物世纪”的预言正在得到验证。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高中生物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地方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高中生物学教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重要性一直没有真正引起社会、学校和学生的普遍重视。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发展。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关系到素质教育思想能否在课堂教学上真正落实到位。因而,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忽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在高中生物教学时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就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生物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
2、教师知识结构欠缺。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比较注重对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要求,一些新的生物技术成果被引进,比如基因工程、酶工程、胚胎工程以及生物克隆人类基因组破译等;比较重视现代生物科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重视科学知识与工程科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大学阶段没有接触过现代生物技术,从教后不注意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因此,生物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欠缺,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科学素养与实验技能等方面,导致一些生物教师不能理解某些教学内容的内涵,影响到生物教育目标中涉及的生物科学思想、方法等的顺利实现。
3、教学内容难以把握。
生物教师对新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不知道如何把握。很多教师认为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及要求方面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教材内容的深度很难把握得恰到好处,并且辅助教材的资料等都与新课程内容不配套,因此生物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4、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高中生物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上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而很少运用新课程标准对生物教学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概念图等教学方式,出现满堂灌现象,一堂课教师一直讲,学生只能听,缺少思考、讨论、探索的机会,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也就无法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充分理解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内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5、教学实验条件有限。
生物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来不断实践以巩固新知识,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条件的缺乏带来的一系列教学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新生物课程的实验比原来的生物教学大纲生物实验多,实验室不够和实验室装备得不到位,严重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
二、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高中生物的新教材更加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不断提升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科学素养都具有很大的好处,作为生物任课教师,应转变对生物教学的思想理念,不断进行生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探索和尝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激发出来,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要注重把握牵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该学科的爱好。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课堂中提问的科学性,通过不断的知识引导,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启发其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兴趣是一块敲开知识大门的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积极引导他们自主地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那样即使学生原本是对这门学科有偏见,他们也会自然而然会被你吸引到身边,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要对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提高素质。因此,教师要继续学习,发展自己的业务水平。新课程标准下,对生物教师的能力也做出了要求,主要是能够正确地使用实验器具,进行实验操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搜集生物学相关信息,必能选择合适的信息用于教学;具备发展探究的能力。第一项要求是对生物教师必备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是熟练地进行实验,指导实验;第二项里面主要是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熟悉、熟练电脑操作,搜集生物技术最新成果;第三项是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这就对生物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但要具备生物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生物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生物学的课程内容,更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发展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发挥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启动学习生物学知识大门的作用。
结语
教育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革新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认识,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课教学改革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江风.高中生物教学反思[J].管理观察,2007
关键字: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方法
【分类号】G633.91
一、新课改背景下提倡合作学习与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密切关系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则是指投入少,产出多。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少,而教学效果佳。因此,有效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性和在求知上的热情度,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强调全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会较佳。这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的极大改革,反对以提高分数为目的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有效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改革教学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恰恰是为有效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途径。与人沟通、合作的本领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是在个人学习和工作生涯中的必备素质之一,合作学习正是以此为培养目标而被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中应当极力推荐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将学习小组视为一个学习整体,在评价中将其视为一个评价对象,给予整体评价。在具体的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根据安排给自己的具体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这些任务需要与其他学习成员合作才能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成员的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增强,求知的热情度得到提高,不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得到极大提高,因而,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应用案例
以“基因突变”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内容所作出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一节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一个是基因突变的原因。教材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成因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然后详细阐述了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及其重要意义。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主要是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整个认识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困难。
1、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处理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五个不同的小模块:第一个模块,生物的变异类型。第二个模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形成原因。第三个模块,什么是基因突变?第四个模块,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第五个模块,基因突变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二)W生分组处理
可以根据需要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8人。在上课前,各个小组自行选取自己的学习任务,要求是每个小组必须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在课外开展“资料收集--资料交流--重新整合--共同学习”等一系列的活动,由各组小组长自行组织本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人组成新的小组――“导师”组,“导师”组中的每个成员将自己所掌握的该模块知识轮流介绍给其他成员,要求是达到每个成员都掌握5个小模块的全部基础知识的目标。
(三)课堂教学
(1)资料收集、知识整合与问题处理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再次合作学习,对前期经过“资料收集--资料交流--重新整合--共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复习消化,小组内部成员对学习内容做出进一步的取舍,并一起探讨将学习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的小组成员的方法。
(2)互助协作与交流
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以及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为了顺利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掌握5个模块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要注意为“导师”组内各个成员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留出一定时间。为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一些相关的制度对各个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
(3)知识的反馈与不足之处的补救
学生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系列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掌握本节课如下5个模块的知识点。知识点1:生物变异的类型:①能够说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②能够举出一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相关例子。知识点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如何发生的:①镰刀型的红细胞是由异常的血红蛋白引起。②之所以能够形成异常的蛋白质,是因为mRNA上面的碱基的改变而造成它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而造成的。③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mRNA上面的碱基发生改变,是因为DNA上面的碱基发生了改变。同时,通过查阅其他相关的资料,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识点3:基因突变的概念:①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②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结果是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知识点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任何生物都可能发生,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叫做自然突变,在人为条件下发生的叫做诱发突变。②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③基因突变的低频率性。④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只有极少数是有利的,而有害还是有利是相对而言的。⑤基因突变往往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知识点5:基因突变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①能够引起基因突变的各种外界诱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因素。②太空椒的培育和高产青霉素菌株的选育等都是基因突变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诱变育种可以大大的提高突变率。
结语
真正的教学,其实并没有任何固定的实施方法,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被合作学习完全排除在外的,相反,通过个人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最终个人的科学素养在合作学习的推动下得到提高,这才是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桂阳. 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5年0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素质教育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为了切实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在中学教学纲要中指出需要结合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通俗而言就是一个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常见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思想品质等内容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核心素养是后天教育获得的,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培养起核心素养,具备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并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高中生物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意味着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素质教育背景下,虽然许多教师已经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思想转变为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但是我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仍旧存在许多错误的观念与方法,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固守落后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使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手段。在此教学方式下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密切的交流和互动,由于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偏重理科性质,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是由于师生缺乏交流导致学生存在众多疑问,对生物学习失去信心,加上枯燥的教学形式更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生物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阻碍了奠定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第二,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学生较多的表现机会,授课时间比过长,使得学生只能死记硬背,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依赖。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无疑是不利的,使得学生无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没有获得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三,一些生物教师自身不善于了解最新的学科信息,在课堂只能同学生讲授教材内的知识点,使得渴望扩展自己视野的高中生变得视野狭窄,他们的知识面较为封闭,限制了高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属于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认知能力的欠缺不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养成。
三、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师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结合学科性质探索有效的教学措施。我根据多年来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以及对核心素养资料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为高中生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帮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同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解决他们的疑惑,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使学生从对生物教师的崇敬转化到对生物学科的喜爱,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获得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创设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趣味性,以此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专心听讲,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者的身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整合,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几个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人数和学习能力划分出若干小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学生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会积极地阅读教材内容,搜集资料以及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思考,之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形式使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避免了对教师的依赖,并在不断的独立思考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甚至会在对问题的思考中发现新的疑问,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核心素养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一、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课时,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中生物学科的内容与之前相比都有了一些新的改变。首先,新课标的知识内容同时体现了基础性、与时俱进、实用性。生物学科的新大纲中必修部分包含几方面内容,必修一阐述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必修二揭示生命的本质;必修三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生物学科中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不仅是对生物教材知识的概括、综合和提高,而且是各类现代化人才都必备的基础知识。其次,更加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也就是运用科学的知识、态度、方法、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里也根据这些而提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精心准备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从旧教材中解放出来,对教材大胆取舍,对知识点的范围和难度必须有效控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如高三生物复习的内容我们要严格按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两者明确不作要求的内容在复习的过程中加以删除,以免无谓加大学生的复习难度。
(一)知识点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他们感兴趣,愿意学,那就很容易集中精力,增加课堂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学习效率必然能显著提高。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方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激发其对生物知识的渴望。
生物老师可以采取生活常识相关的问题、有意思的图片、大家熟知的俗语等方式将要讲授的知识引出。比如,在进行植物的趋光性知识讲述时,可以先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向日葵的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同学们肯定都会回答,因为它总是向着太阳。这样,其实也就说明了向日葵具有趋光性,然后再由此深入讲解关于趋光性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在同学们的好奇心驱使下,一定会认真听讲,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板书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学技术给生物教学带来方便,使得书本里面的知识更为形象化、具体化,使得原来一些抽象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然而,绝不是只依赖多媒体,也要跟传统的板书教学结合起来。毕竟多媒体教学时所用的课件、视频等辅助资料都是课前准备好的,老师在课堂讲授时通常也都会因为听课同学的不同反应和提问等,要临时解答一些知识点和疑问,此时,传统的板书将是最适合也是最快捷的讲授方式。所以要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黑板板书教学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新教材给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当然也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有利于学生通过生活中切身感受去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比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将目前倡导的低碳环保生活与之相联系,讲授一下城市的绿化,然后进而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本质。在对生物链知识的讲述中,可以联系目前由于人类的介入,使很多物种濒临灭绝,从而产生的一系列危机入手,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生物链,生态稳定的重要性,也就更加易于理解其原理。
总之,现代的生物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连,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深化生物课程改革,更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全面人才做准备,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可以把学得的知识在生活中适当运用。只有以这样的目的为起点,才能真正做好现代生物教育。
(四)运用模型进行教学
我们要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除去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之外,还可把运用以及发展都日渐成熟的生物教学与模型结合起来。目前被广泛运用的有概念、物理、数学模型等。模型是我们为所认识的对象而做的一种概括性的简单的描述,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广泛用到的是物理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的一种,创建一种动态物理模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直观的认识到整个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从而便于让学生构建知识。所以,运用模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构建知识框架,滚动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对已学知识是会随着时间逐渐遗忘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对重难点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是必要的。因此,在每一单元的讲授结束时,老师应该带着同学们一起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构建的同时也达到了对知识的复习效果。然后还应该帮助学生们理清各单元间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理解记忆都会加深,并且在脑子里形成知识网络。另外,在以后的知识讲授中,也应该常常将前面学过的与新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在新课讲授中提出,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识,从而实现滚动复习的效果。
总之,现代生物教学不仅要从内容上进行设计,也要关注教学方法的设计。 现代生物教学的优化设计,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深化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所以我们生物老师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最优、最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陆爱香.对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理解[J].科技园地,2010(06).
【关键词】生物 新课标 多媒体 模型教学
目前生物学科的发展已经向两个方面进行即微观、宏观方面。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正被打破,实验的重要性在发展生物学实验上显得日益突出,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根据新课标的学习任务,生物教学是依靠可靠而且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不断促进同学提高生物学科学习的效率。
一、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课时,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中生物学科的内容与之前相比都有了一些新的改变。首先,新课标的知识内容同时体现了基础性、与时俱进、实用性。生物学科的新大纲中必修部分包含几方面内容,必修一阐述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必修二揭示生命的本质;必修三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生物学科中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不仅是对生物教材知识的概括、综合和提高,而且是各类现代化人才都必备的基础知识。其次,更加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也就是运用科学的知识、态度、方法、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里也根据这些而提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知识点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他们感兴趣,愿意学,那就很容易集中精力,增加课堂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学习效率必然能显著提高。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方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激发其对生物知识的渴望。
生物老师可以采取生活常识相关的问题、有意思的图片、大家熟知的俗语等方式将要讲授的知识引出。比如,在进行植物的趋光性知识讲述时,可以先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向日葵的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同学们肯定都会回答,因为它总是向着太阳。这样,其实也就说明了向日葵具有趋光性,然后再由此深入讲解关于趋光性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在同学们的好奇心驱使下,一定会认真听讲,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板书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学技术给生物教学带来方便,使得书本里面的知识更为形象化、具体化,使得原来一些抽象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然而,绝不是只依赖多媒体,也要跟传统的板书教学结合起来。毕竟多媒体教学时所用的课件、视频等辅助资料都是课前准备好的,老师在课堂讲授时通常也都会因为听课同学的不同反应和提问等,要临时解答一些知识点和疑问,此时,传统的板书将是最适合也是最快捷的讲授方式。所以要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黑板板书教学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新教材给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当然也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有利于学生通过生活中切身感受去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比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将目前倡导的低碳环保生活与之相联系,讲授一下城市的绿化,然后进而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本质。在对生物链知识的讲述中,可以联系目前由于人类的介入,使很多物种濒临灭绝,从而产生的一系列危机入手,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生物链,生态稳定的重要性,也就更加易于理解其原理。
总之,现代的生物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相连,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深化生物课程改革,更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全面人才做准备,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可以把学得的知识在生活中适当运用。只有以这样的目的为起点,才能真正做好现代生物教育。
(四)运用模型进行教学
我们要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除去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之外,还可把运用以及发展都日渐成熟的生物教学与模型结合起来。目前被广泛运用的有概念、物理、数学模型等。模型是我们为所认识的对象而做的一种概括性的简单的描述,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广泛用到的是物理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的一种,创建一种动态物理模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直观的认识到整个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从而便于让学生构建知识。所以,运用模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构建知识框架,滚动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对已学知识是会随着时间逐渐遗忘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对重难点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是必要的。因此,在每一单元的讲授结束时,老师应该带着同学们一起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构建的同时也达到了对知识的复习效果。然后还应该帮助学生们理清各单元间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理解记忆都会加深,并且在脑子里形成知识网络。另外,在以后的知识讲授中,也应该常常将前面学过的与新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在新课讲授中提出,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以及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识,从而实现滚动复习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生物教学不仅要从内容上进行设计,也要关注教学方法的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带来满意的教学效果。现代生物教学的优化设计,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深化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所以我们生物老师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最优、最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陆爱香.对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理解[J].科技园地,2010(06).
新课程明确要求,生物课程实施过程不能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总结,积极培养学生寻找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包含三层含义: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倡导全体教育,也就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传统的生物课程教学相比,新课程尤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新理念下的生物课程安排更加致力于打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即个性化的发展。
生物课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努力提高探究学习能力,提高主动学习意识。心理学有这样的认识,思考最容易引起人的探究反射,学生拥有强烈的质疑解惑的想法是他们能够积极思考的潜动力,是实现学生从质疑到释疑的一个必然转变,它的意义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运用自己已学会的知识去认知新知识。这是增加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必经之路,是教师讲授与灌输所无法超越的。
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模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例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为两个小实验,教师上课的时候令学生找出科学家的研究思路,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查找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有关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艾弗里的实验的原因,蛋白质和DNA分开的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含硫量等,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这样可以为学生后面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再进一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步骤,提示学生记下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并加以讨论。教师接着再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比较之后学生很容易会得出结论: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也很低以及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并且会通过实验知道实验得到的DNA蓝红兼备,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这一块的知识有了一个深度的认识,这是通过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学生也容易接受。
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分析时如果一味力争对问题的“全、透、细”,学生并不一定真正掌握,甚至对学生学习起到阻碍。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双方互动,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并且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对兴趣起到激发作用,也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生物课也要努力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科学素养,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同时加以培养,在探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推理方法和科学品质。
在学习生物必修模块2中的“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时候,就可以运用这一方法,这比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效果要好得多。教师主要是做好课堂设计,这一节课可以这样安排,首先明确学习的目的,让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具体操作:教师要结合课本使学生认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基本内容,理解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却难以把不同生物之间的性状进行移植。进而让学生积极寻找不同种生物之间移植的方法,自己提出问题,寻找原因,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不仅对生物产生兴趣,而且会自己找出杂交的不亲和性等原因。学生会了解到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亲本的完全一样,并且能够把整节的知识点加以巩固。这样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去讨论,他们会发现许多问题,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学生想到了这些,这一节的教学计划也就完全实现了。学生也就很轻易地掌握了科学家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的原因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还能在这一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假设、设计,独立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那就再完美不过了。特别是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时候,再让他们仔细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并及时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即剪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经过这一番强化,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在平时的探究学习中进行大胆创新学习。
另外,学习生物还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要点,这是因为生物课本上的知识点很多都很抽象,并且有许多是无法用眼睛观察到的,这是学习高中生物的一个难点,在学习生物时学生无法直观地接受知识,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需要转化成形象的、与学生生活接近的知识来分析,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最好的方法。在教学高中模块一“主动运输”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类比方法来进行学习,这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通过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就能够主动分析出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教学中其他地方也能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并且效果非常好,学生也能从中做到知识的迁移,对今后的学有帮助。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疾症”
1.教学硬件方面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为了节约教学资金,大幅度地减少生物实验设备、器材和各种标本、药品的购置,甚至不购置,造成了许多生物实验无法正常进行,给教学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严重制约了生物教学效益的提升。而在有限的硬件或根本就没有硬件的生物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只凭联想或想象,致使他们的见识狭隘、思维僵化,导致他们的学业水平停滞不前。
2.教师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不能“与课标俱进”,教学方法简单、“粗暴”。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完全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输出,没有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与有效互动,没有教师主动积极的启发和引导。这种情形下学生都是在被动接纳,他们学习低效甚至无效。
第二,缺乏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师生间的交流浮于表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努力与学生进行多向的交流,但因为没有很好地把握学情,有些设问忽高忽低,或学生没有准确地理解问题,这样师生间的交流便显得“有气无力”,浮于问题的表面,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激情、没有火花。
第三,对教材、导学内容研读不透、把握不足。随着课改的深入,教材的编制也在不断的更替、更新,一些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的研究,导致他们对教材的实施要求、导学内容把握不足,再加之其习惯使用旧的教辅材料和导学策略,最终使教学目标“越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习习惯没有能及时改变。许多学生没有彻底更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跟不上高中快节奏的学习,还迷恋于初中的学习模式。
二是对生物学习的热衷精神不够,自主探究的精神欠缺。由于受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不断改革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是疲于应付考试,对生物学习只满足达标就行,反正在选科时不选它。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时只把每个章节的重点进行“生吞活剥”的死记,对于难点、疑问则一概不去刨根问底,更不会去自我探索。
三是没有主动实践的精神。由于受到学校教学硬件设施的制约,学生没有广阔的实验时空。许多实验只是依靠教师的模拟或口头的描述,学生进行活生生的强硬记忆,脑海里没有任何实验的过程表象;学生怕动手实践,部分实验学生只要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完全可以做好,但他们缺乏主动实践的精神,就此消极怠慢。
四是缺少合作精神。生物学习也是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很多实验需要小组的配合才能完成。然而学生缺少有效的合作学习的训练,这样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诊疗”策略
第一,多渠道丰富教学资源。(1)完善教学设备,即多方争取资金,促进学校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定期清理和置办、更换教学实验药品和器材,使教学硬件更“硬”;(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包罗万象的网络资源,补充学校现有条件的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弥补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实验的缺陷,让教学内容更加深刻。
第二,坚持“以学生的发展、提升”为本。生物教学第一要务就是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业水平和素养。所以,我们的导学一定要坚持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把学生在课堂的位置和地位“前置”,把求知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另外,在导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看做和学生一起发展的人,尊重、爱护、信任学生,努力给他们创建一个和谐、充满喜气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而当前老师们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现将在实践中几点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聚焦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观念,接着运用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指导生物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变革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生物教师要以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
二、改进教学方式,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法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长期而单一的采用死记硬背、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授-受”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思想僵化、能力低下,所以在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教学方式多样化。
(一)语言的诱导法与多媒体设境法融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首先讲一段与生物课堂教学有关的故事,引导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录像、录音等多媒体的手段来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生物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归纳。如将细胞有丝分裂的时候,首先提出人和动物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让学生接着让学生观看细胞有丝分裂多媒体课件,然后介绍各个时期的变化,让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归纳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并完成课堂练习。这样学生在对照课本图例时可以很快回忆出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归纳出各时期的特点,为应用做好铺垫。
(二)实物模型和网络技术匹配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把实物模型带入教室进行对比教学,也产生了很好地课堂教学效果。而网络技术教学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如何把网络技术和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是一个新问题。我认为网络、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就是运用模型、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意识的教学。
(三)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摘要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认识,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融合学生智力的开发、素质的培养,不能单靠现代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还必须依靠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意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现代教学和经验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优化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现代生物教学中,虽然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如果没有生动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融入,时间一久,学生也会产生厌倦。合理利用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加强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3十综合”高考模式中,理科综合(含生物)试卷的命题思路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核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知识联系,加强综合教学。
(一)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处。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它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加强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科知识的综合渗透。生物实验本身就是运用化学、物理方法验证、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原理的过程,如新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坚定实验”,其实验原理就是依据三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的。
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更应注重理、化、生三科知识的结合点,搞好实验综合教学。
(三)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加强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培养从近年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以看出,命题突破了围绕课本取材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强调了与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高新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要走出课本,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穿插讲述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疾病与健康等生物热点知识。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普及化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生物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班级教学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在教学搞一刀切,个别教学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落空。
而分层教学对教师讲师因人施教,对学生讲师异步学习。师生双方努力,最终是指向每个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而且还要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掌握其它学科与本学科知识交叉点、关联点,运用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为生物教学服务。提高学科的综合教学能力和教师自身综合文化素质,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学会了“怎样学”,学生才能独立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总之,中学生物教师应积极掌握新型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