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

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

第1篇: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

【关键词】 胃超声造影;儿童消化性溃疡

我院于2000年月1月-2007年12月间,利用胃超声造影检查法,对1 000余例临床疑有“溃疡病”的儿童进行检查,共检出消化性溃疡200余例。现对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146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胃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6例患儿中,男92例,女54例;年龄4~15岁,平均12.6岁,其中8~15岁占76.7%(112/146)。临床主要表现:反复发作的上腹饱胀、疼痛92例;呈周期性疼痛、空腹痛或夜间痛46例;伴间隙性黑便或呕血30例;不明原因的贫血18例。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使用Philips HDI 5000、Acuson128XP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凸阵探头,频率3.5~5.0 MHz;造影剂选用浙江湖州东亚医药公司生产的“天下”牌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

检查方法:患儿禁食8 h、禁饮6 h,安排在上午检查。检查前先将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用开水冲泡搅拌成均匀糊状液体,冷却后备用。检查时嘱患儿先服下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每人量约200~400 mL;服后马上进行检查;以平卧位、右侧卧位为主,辅以左侧卧位、坐位;操作方法于剑突下和上腹部沿胃的体表投影依次从贲门部胃底部胃体大小弯及前后壁胃角切迹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作连续完整切面扫查;重点观察胃小弯、胃角、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注意胃壁层次结构、胃黏膜连续完整性;发现溃疡病灶则仔细观察其形态、大小、部位、深度、周围胃壁层次结构、局部胃壁蠕动情况及造影剂充盈情况等,并将资料记录存档于电脑工作站中。

1.3 结果 本组146例患儿全部行胃镜检查对照,超声诊断符合133例,符合率达91.1%。误诊13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例,胃溃疡3例,复合性溃疡1例。146例消化性溃疡超声和胃镜结果对照详见表1。

消化性溃疡声像图表现:①胃溃疡好发于胃角、胃小弯和胃窦部;表现为病变处胃壁局限性低回声增厚、隆起,其中央胃黏膜破溃中断,呈现大小不一的凹陷,直径约5~10 mm,表面见强回声斑点附着,其周围胃壁层次清晰(见图1);病变处胃壁蠕动常减弱或消失。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和小弯侧壁;表现为病变处肠壁局限性低回声增厚、隆起,其中央黏膜破溃中断,呈现大小不一的凹陷,直径约5~10 mm;表面可见强回声斑点附着(见图2)。十二指肠球部常变形,面积缩小,造影剂充盈不良,有激惹征象等。③复合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发生;声像图兼有上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表现(见图3)。

2 讨论

过去认为小儿消化性溃疡并不多见,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缺乏典型症状,X线和胃镜检查常较少进行,因此常致误诊、漏诊。近年来,在消化病专家和儿科医师的重视下,加之胃镜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已被认为是儿童的常见病之一[1-3]。本组资料中也显示儿童消化性溃疡好发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和文献报道相似[2-3]。目前临床上诊断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手段仍为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尤以胃镜检查作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2-3]。虽然如此,因X线和胃镜检查均有一定的创伤性和痛苦,小儿也不易合作,这些检查远没有达到如成人中的普及,尤其在基层医院。因此,选择一种简便、安全、无创伤、无痛苦的客观检查方法来诊断本病成为发展趋势。我院在总结胃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成人胃疾病的基础上,将胃超声造影检查应用于儿童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组资料中,和胃镜的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1.1%,说明超声检查对诊断小儿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胃超声造影检查所使用的超声造影剂能在胃腔内形成了良好的声学界面,改善超声成像环境,能明显提高溃疡病灶显示率;同时该造影剂是用谷类食物研制而成,口感较好,患儿易服下,并可以消化吸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而超声检查的安全简便、无创伤和痛苦、重复性好等优点,较之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患儿及其父母更易接受。因此超声检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的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也可作为对本病行药物治疗进行疗效追踪监测的好方法。另笔者在检查操作中大多数使用探头频率为3.5~5.0 MHz间,均能清晰显示病变,较少用高频率探头,因此在基层医院中均能开展。

本组中有13例误诊,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有:①溃疡病灶较小,直径在5 mm以下,未能清晰显示;②胃内容物较多,和超声造影剂混合产生伪像;③操作者检查时不够细致、规范,扫查切面不完整、全面等。说明超声检查和胃镜比较有一定局限性:5 mm以下的溃疡灶易漏诊、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不能判定是否出血、活动性出血不能检查等;而较之于X线钡餐检查超声从造影剂、操作方法、诊断准确性、重复性检查、损伤性及儿童接受程度等均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合上述,实时超声检查结合胃肠超声造影剂应用诊断小儿消化性溃疡是继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后又一客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充分发挥了超声检查的优势,弥补了X线、胃镜检查的一些不足,更受患儿及其父母的欢迎,是胃镜前检获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良好方法[4-5]。

参考文献

[1] 许春娣.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

志,2000,15(3):143-145.

[2] 陈舜年,许春娣.儿科儿科消化病临床新技术[M]. 北京:人民

军医出版社,2002:85-92.

[3] 董曙光,卫海燕.65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J].中原

医刊,2003,30(24):38-39.

[4] 黄福光,黄品同.胎儿与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8:455-457.

第2篇: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临床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027

肠套叠是婴儿时期常见急腹症之一, 患儿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 最常见于4~10个月的肥胖婴儿, 据统计男女患儿比例为1.5:1[1]。早期明确诊断以及及时复位尤为重要。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是小儿肠套叠诊断及复位的首选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肠套叠患儿给予钡剂灌肠, 临床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肠套叠患儿, 其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4~26个月, 其中6~12个月患儿31例。患儿发病时间最短3 h, 最长61 h, 平均发病时间5.5 h, 40例患儿均表现为阵发性哭闹, 其中13例患儿伴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23例患儿查体可触及腹部包块, 16例患儿伴随有脓血样便, 7例患儿伴有发热, 14例患儿精神较差、嗜睡。40例患儿行常规X线腹部透视, 均有不同程度的肠腔积气, 其中29例患儿可见气液平面。

1. 2 方法 应用GE 800 mA X线机及灌肠器、双腔导尿管, 在行钡剂灌肠前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全身情况、体温及大便性状, 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结果, 首先行腹部透视, 排除膈下游离气体、提示有肠坏死、破裂的患儿, 对于套叠时间可能超过24 h, 钡剂灌肠明确诊断后则不应强求整复, 以免出现肠破裂, 要向患儿家长说明利害关系, 讲明检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首先排除肠内容物, 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保持患儿安静。

钡剂灌肠时患儿一般取左侧卧位, 钡剂配置不宜太浓, 减少钡剂沉淀, 以利于钡剂流动以及钡剂的往返回流。肛管, 经缓慢插管注入1000 ml左右已调配好的钡剂, 在X线透视下观察钡剂流动的情况, 同时在患儿腹部进行体外按摩, 以减轻患儿肠管的痉挛, 使肠套叠的套入部及鞘部滑动松弛, 切忌使用暴力, 要温柔细致地按摩, 方向要和结肠的走向保持一致, 与套叠方向相反, 帮助整复起到较好的效果[2]。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 回盲部往往是肠套叠起始部, 肠管充血水肿明显, 整复较为困难, 可采取以上方法多次操作,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整复成功率[3]。对于一次不能整复成功的肠套叠患儿, 如情况允许, 可以进行二次整复操作, 对于整复不成功及晚期严重患儿, 不可强行整复, 应行急诊剖腹手术治疗。

2 结果

40例患儿钡剂灌肠X线透视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 其中31例患儿复位成功, 成功率为77.5%, 9例患儿复位未成功行剖腹探查手术, 行手法复位治疗, 未出现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肠套叠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 肠套叠最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4],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及影响肠套叠整复的因素文献报道较多[5]。作者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①患儿阵发性哭闹, 造成腹压升高, 在进行钡剂灌肠前可以肌内注射解痉药以及镇静药, 使得患儿保持安静, 有效减轻其腹压, 使套叠部松弛, 缓解肠痉挛。②灌肠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病程的长短、年龄的大小、临床表现及全身状况的好坏, 保持适宜压力, 避免压力过小不能复位, 压力过大有穿孔的风险。③钡剂灌肠的同时, 用手掌平放患儿腹壁上, 局部逆时针由远向近端推送使套头松解, 保持手法按摩动作轻柔, 避免肠管的损伤而引起肠穿孔、坏死。④对于套叠时间较长, 全身病情较重, 不能复位的患儿, 要及时作好术前准备, 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的同时尽快手术治疗[6]。⑤在灌肠过程中可改变患儿的, 当套颈位于肝脾曲时, 可选用斜位、侧位、俯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当套头到达回盲部时, 可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

肠套叠钡剂灌肠复位成功的标准:①患儿阵发性哭闹等症状消失, 可安静入睡;②患儿肠套叠阴影退缩至全部消失; ③钡剂充满全部结肠、逐步进入小肠;④12~24 h后患儿血便消失, 肛管顺利排出积气和粪便, 证明已达到肠套叠完全整复的目的[7];经排钡后腹部包块消失或B超检查未发现套叠软组织块影。

综上所述, 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是肠套叠确诊的首选方法, 钡剂灌肠整复率高, 患儿痛苦少, 治疗肠套叠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278-1282.

[2]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 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1083.

[3] 徐原峰, 黄清贵, 翁志成.浅谈婴儿肠套叠手法整复方法.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6, 255(11):51.

[4] 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150.

[5] 刘立炜.小儿肠套迭非手术疗法的现代观.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2, 1(1):70-71.

[6] 时永, 候森.婴幼儿腹泻并发肠套叠64例诊治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4, 10(3):41-42.

第3篇: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90例异常发育胎儿采用四维彩超诊断的临床分析。方法: 孕妇多取仰卧位(扫查需要时取侧卧位),采用纵向、横向及斜向多方位联合扫查法,按常规顺序观察胎儿头部、脊柱、躯体、内脏、四肢、胎盘及羊水状况。结果:各种主要畸形或异常的疾病具有具体的特征特点。结论:产科医师还是超声工作者,要提高追踪随访意识,对于产后死胎或死婴,力求进行尸解,以确定超声诊断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异常发育胎儿;四维彩超;诊断。

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彩色超声设备。“4D”是“四维”的缩写。第四维是指时间这个矢量,所以也被称作实时三维[1]。对于超声学来说,4D超声技术是彩超行业的革命性突破,最先由韩国麦迪逊公司率先研发出并开始推广。4D超声技术就是采用3D超声图像加上时间维度参数,该革命性的技术能够实时获取三维图像,超越了传统超声的限制。它提供了包括腹部、血管、小器官、产科、妇科、泌尿科、新生儿和儿科等多领域的多方面的应用。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例异常发育胎儿,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进行四维彩超检查的孕妇中,诊断并随访了90例发育异常胎儿。孕妇年龄2l~39岁,孕周13~42周。2.仪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oluson730型超声仪,产科专用容积探头。

2 方法

孕妇多取仰卧位(扫查需要时取侧卧位),采用纵向、横向及斜向多方位联合扫查法,按常规顺序观察胎儿头部、脊柱、躯体、内脏、四肢、胎盘及羊水状况,常规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羊水量,必要时测量头围、腹围及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等,并利用四维模式.实时观察胎儿颜面部及四肢,多切面、动态观察胎儿发育异常部位。

3 结果

3.1 胎儿发育异常分类。90例中羊水过多25例,羊水过少21例,羊水正常44例。对单发性体表畸形诊断符合率达100%;对单发性体内畸形,1例轻度脑积水分娩后经检查证实无该痫存在,6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畸形,经过出生后至少半年的随消,5例CT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未发现输尿管畸形,1例手术证实;复合畸形漏诊脊柱裂及并指畸形各1处;对于胎儿生长迟缓(FGR)胎儿的诊断符合率达100%。因四维超声检查前绝大多数孕妇已经二维超声筛查,故检出率远高于实际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未进行检出率统计。

3.2 各种主要畸形或异常的疾病特征特点:(1)唇裂:该类畸形是最常见的面部畸形,可见唇部失去正常结构,间断或部分缺损,上唇回声中断。四维彩超对该类畸形显像明显优于二维超声,近似于直观检查,能发现以往二维超声难以发现的较小的唇裂。在该组病例中,2例胎儿上唇有两条中断线,鼻腔有畸形,疑腭裂,均经引产证实。

(2)泌尿系畸形:10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畸形,超声表现为连通肾盂与膀胱的囊状液暗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证实为非血管结构,其次为严重程度不等的肾积水,可见单侧或双侧肾盂前后径增宽,多囊。肾4例均为双侧,见肾脏增大,内布满大小不等囊肿;尿道闭锁2例,诊断时孕周为32周,表现为膀胱增大呈球形,双输尿管扩张,双肾重度积水,羊水极少。

(3)颈部水囊瘤:该病较多见,超声检查时可见胎儿颈部有囊性肿物,壁薄,肿物自胎儿皮下组织层向外扩展似被一层囊状物覆盖[2]。在本组6例中,有2例为死胎,孕周均为17周;合并胸水及皮肤水肿者共4例,其中,3例合并有腹腔积液,1例合并心包积液,此外,还有1例合并心脏畸形,计人复合畸形中。

(4)心脏畸形:在本组病例中,以单心房者最多,有4例,占该类畸形的30.8%,单心室、单房单室及室缺病例均为2例。此外,心内膜垫缺损、左右心比例失调及法洛四联征各1例。

(5)腹部畸形:4例十二指肠闭锁,均可见腹腔上部“双泡征”;脐疝4例,诊断时均在孕16周后,表现为脐部小缺损处显示囊性肿块,内可见肠管等回声[3];腹裂2例,其中1例为巨大腹壁缺损并合并下胸壁缺损,可见全部腹腔脏器飘浮于羊水中,心脏裸区部分无胸壁覆盖;胎儿先天性巨结肠。21例,表现为结肠扩张成条状液性暗区;此外,还有1例为右中下腹多囊状肿块,内有大量分隔光带,出生后已手术证实为右侧卵巢囊肿。

(6)FGR:超声诊断FGR包括以下要点:①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明显小于同孕周;②孕36周后头围仍大于腹围;③羊水过少;④胎儿双肾弥漫性病变:包括肾脏体积增大,肾实质回声增强,此类病变表示病情比较严重;⑤CDFI测定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增加等。

(7))多系统复合畸形:本资料显示胎儿先天性复合畸形最常见为脑积水合并四肢畸形、心脏畸形及浆膜腔积液和皮肤水肿,共有5例足内翻畸形及1例手腕外翻畸形均合并于此组病例中,此外,脑积水合并多囊肾、小脑蚓部缺失合并单心房及颈部水囊瘤合并心脏畸形1例。胎儿发生复合畸形时,合并羊水异常者明显高于单发畸形。

4 讨论

对于胎儿形态结构的发育异常,超声检查被证明是最方便、最有效的诊断手段,尤其是三维及四维超声应用于临床,提供很多以前用二维超声无法了解的新信息。四维超声以其独特的方法及优质的图像质量,不仅可以对胎儿体表及体内结构进行重建,而且能够根据胎儿的实时活动图像判断发育情况,清晰展示胎儿的面部、鼻子、眼睛、四肢等部位细小结构,为胎儿研究及畸形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大大提高了胎儿发育异常的检出率。

由于先天性胎儿发育异常种类繁多,要求超声工作者练掌握各种声像图特征,在多切面、动态观察胎儿发育异常位的同时,应全面仔细按系统性和顺序性扫查每个部位,认分析每个病例的特点。在扫查心脏时,要熟悉其各个基本面特别是四腔心切面的特点,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M型超及CDFI详细检查各个切面,并动态追踪观察。前文已提到诊1例无脑畸形合并的脊柱裂,可能是操作者在发现一主要畸形后而忽略其他可能并存的畸形。

由于先天性胎儿发育异常种类繁多,要求超声工作者熟练掌握各种声像图特征,在多切面、动态观察胎儿发育异常部位的同时,应全面仔细按系统性和顺序性扫查每个部位,认真分析每个病例的特点。在扫查心脏时,要熟悉其各个基本切面特别是四腔心切面的特点,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及CDFI详细检查各个切面,并动态追踪观察。

对胎儿畸形的诊断需慎重对待,以免给孕妇造成过度恐慌。最后,无论是产科医师还是超声工作者,要提高追踪随访意识,对于产后死胎或死婴,力求进行尸解,以确定超声诊断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刘俊香;刘燕;刘蕊;王蓓蓓;;实时三维(四维)超声在产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4。

[2] 李治安,李建国,刘吉斌.临床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55.

[3] 严英榴,杨秀雄,沈理.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0.

作者单位:417100 湖南省娄底涟源市人民医院

(上接第230页)

及其严重程度与蛋白质-能量膳食的摄入不足密切相关[7]。血液透析患者蛋白热量摄入不足与患者营养相关知识缺乏、医护宣传教育不到位、医患缺乏沟通有关。本研究显示:加强对MHD患者热量及蛋白质的摄入干预,合理制订膳食方案,给予科学管理与监督,患者MQSGA评分减低,生化指标Alb、PA、Scr和Hb均有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MQSGA与其他客观营养指标密切相关, 该法不需要血标本、费用低廉, 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具有客观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是尿毒症替代整体化治疗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有效保证,饮食干预是贯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护理内容。

参考文献

[1] Fung F,Sherrard DJ,Gillen DL,et al.Increased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mong malnourishe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J]. Am J Kidney Dis,2002,40(2):307-314.

[2] Kalantar-Zadeh K,Khiner M,Durme E,et al.A 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for Dialysis Patients[J].Nephrel DialTransplant,1999,14(7):1732.

[3] 刘惠兰,李国刚.透析患者营养管理[M].王质刚.血液净化学,第3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12-1414.

[4] Bross R, Kalantar-Zadeh K,Kopple JD,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 preabumin and its changes over time with clinical outcomes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receiving hemodialy-si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08,88(6):1485-1494.

[5] Kalantar-Zadeh K,Leon JB,McCann L,et al.Multicenter study of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in the hemodialysis population[J]Journal of Renal Nutrition,2007,17(5):336-342.

[6] 胡明亮,郑智华,黄莺,等.血液透析患者3种整体营养状况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07;6(12):649-511.

第4篇: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范文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气钡或空气灌肠

[中图分类号] R72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8-37-02

小儿肠套叠多发于婴幼儿,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是部分近端肠管套入临近远端肠管所致。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方法复位,目前有关非手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生理盐水、钡剂、气钡和空气灌肠整复法,很多医院在适应证选择和操作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其整复效果也就不同。本文收集介绍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气钡灌肠整复50例和空气灌肠整复50例的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经验,实践证明气钡灌肠整复优于单纯的空气灌肠整复,而且未出现一例肠破裂和钡剂造成的梗阻现象的发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小儿肠套叠中,男性78例,女性22例,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年龄6个月~10岁,以12个月以内小儿多见(87%),发病时间2~48h,48h 1例。整复成功率95%,一例3年套叠8次,属于习惯性套叠,最后还是手术解决。所筛选的100例患者首先都进行了超声检查诊断为肠套叠后来放射科行气钡或空气整复诊断治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所以工作当中对超声检查只能作为参考。

1.2术前准备及方法

首先要了解患儿的发病时间(超过48h及精神萎靡不振者应格外小心)、体温、精神及全身情况,大便颜色,临床有无包块及超声检查情况。在急诊室进行清洁灌肠后来放射科,首先要进行胸腹透视,了解胸部情况,腹部肠曲及小肠积气扩张情况,患儿是否存在肠梗阻,梗阻部位及程度,如有机械性肠梗阻征象,提示套叠时间可能超过24h,此时注气压力不应超过90mmHg,注气速度应缓慢,明确诊断后不应强求整复。膈下有无游离气体,要向病人家属讲明检查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说明利害关系,对适应证者方可进行,对看似精神状态差,病人家属要求检查者要请临床医生陪同。

治疗前常规使用解痉(阿托品0.01~0.02mg/kg)、镇静(鲁米那3~5mg/kg),灌肠设备最好选用压力整复器,选定压力80~100mmHg,没有的话一定要凭经验判断其压力,谨慎从事。患儿左侧卧位,经插入Foley管,将导管的一端与压力整复器相连,另一端将双腔气囊导管前端涂抹剂,缓慢插入内约8~10cm,然后向气囊内注入约30mL气体使气囊膨胀,堵塞,在X线透视监控下,注入空气或气钡(15%~20%硫酸钡约150mL左右)并随其首端观察,然后缓慢注气加压,观察肠腔充气情况,诊断明确后可采用间歇注气,使压力缓慢增加,切勿骤然增加压力,强行整复,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另外术中可行体外按摩,以减轻蠕动及痉挛,使套入部及鞘部滑动松弛,要温柔细心和耐心,其手法与结肠走行一致,方向与套叠方向相反,如横结肠应左向右,升结肠应从上向下,回盲部从外向内揉压,切忌用力过大,能帮助整复起到较好的效果[1]。

对部分患儿一次整复不成功者,可行多次反复注气的方法给予整复,保持一段时间压力后,把压力释放休息15~20min再行加压整复,对于多次不能整复的,可和临床医生沟通,肌注平滑肌松弛剂,可增加整复的几率,对于整复不成功及晚期严重病例者,应行急诊手术,不要强行整复。

2X线表现及肠套叠整复成功的标准

空气或气钡到达肠套叠部位时,首端突然停止前行,呈杯口状或钳状充盈缺损,部分病人钡剂进入鞘部与套入部之间则可见到特征性表现呈袖套状平行环状或弹簧状。整复后肠套叠处的杯口状充盈缺损及软组织肿块消失,盲肠位置正常,有钡剂及气体进入小肠,结肠内的压力骤减,扩张度下降,患儿恢复安静[2]。整复成功后应保持结肠内的压力15~20min,以利于套叠局部水肿吸收,不要马上拔掉肛管。临床可给予补液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适当应用抗生素、禁饮食等,预防套叠复发。

3结果

100例小儿肠套叠成功整复95例(95%),未成功5例(其中空气整复3例,气钡整复2例),经过手术证实整复未成功的5例当中,4例为回回结型,1例回结型。

4讨论

6~12个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目前,病因尚未明了,有人认为随着食物的改变肠道内细菌也起变化,易引起黏膜下Peyer斑炎症肿胀而诱发肠套叠。幼儿肠套叠大多发生在末段50cm回肠,该处Peyer斑也最多。有学者认为婴幼儿肠系固定不完善、回盲部活动度较大是该病的解剖学因素。近年来报道可能与腺病毒感染有关。小儿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约95%小儿肠套叠为原发性,5%为继发性。根据套入和鞘部肠管性质可将肠套叠分为回盲型,占39%,回回型,31.5%,回结型,31.5%,结结型,4.7%。由于肠管相互套入,肠系膜血管受压,肠管发生供血障碍而导致肠壁水肿、淤血及坏死,甚至可以发生穿孔、休克及死亡。因此,放射科就起到了对小儿急性肠套叠很重要的诊断与治疗作用,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避免了手术及术后并发症,节约了费用,而且整复的方法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如能及时整复治疗,则效果好,降低了并发症,使患儿顺利的恢复健康。

肠套叠的临床症状比较典型,常为阵发性腹痛哭闹,多次发作,由于小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常表现为痛哭貌,反复呕吐,血便或果酱样大便,肛指检查手套上有血便,以及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可活动,有压痛,回结型套叠右下腹扪诊空虚感。其中阵发性腹痛哭闹96例(96%),呕吐82例(82%),排果酱样便12例(12%),腹部包块90例(90%)。

空气灌肠整复与气钡灌肠整复疗法的应用。

(1)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一种较早的方法。据文献报道,对于发生24h以内套入部位不太远者,采用此方法成功率可达98%以上[3]。余亚雄等[4]报道成功率达94%。本组整复成功率94%。根据我们工作当中对急性小儿肠套叠的观察,患儿的结肠都一般比较长弯曲,可能是小儿容易患肠套叠的另一个原因。由于结肠的弯曲重叠,对于空气灌肠整复有时很难观测其首端充盈缺损的变化情况,对结肠的分布走向有时也很难分辨,所以对整复过程中的观察就比较不利,影响了诊断的进度及套叠部位的观察。

(2)气钡灌肠较空气灌肠整复同样具有高安全性、高整复率的优点,他弥补空气灌肠整复的不足,本组整复成功率96%,较单纯空气整复成功率高。气钡灌肠整复将单纯的空气灌肠和钡剂灌肠合二为一,在空气灌肠整复不成功时可加用钡剂进行气钡整复,可提高整复成功率。气钡灌肠整复以前的观点是肠穿孔时可引起化学性和细菌性腹膜炎,致死率极高,即使钡剂灌肠复位成功,但钡剂在结肠内易引起结块,阻碍排便,所以掌握好适应证及整复过程的操作,肠穿孔及梗阻是不会发生的。配制钡剂一般为10%~20% 150mL左右,数量不要太多,浓度不要太浓,它的优点就是简单易行,分辨率好,明确分清肠壁与套叠的关系,特别是对于结肠比较迂曲冗长的患儿及回盲瓣处小的充缺显示的更加清楚,对判断整复是否成功起到关键作用。另外对于较长时间未能整复者,可将肠内钡剂排空,肠壁已有钡剂附着,再注入气体进行整复,这样就起到双重对比的效果,对肠套叠整复的观察更加清楚,故我们在工作当中对肠套叠患儿大多数使用气钡灌肠整复,它对结肠及套叠的部位一目了然,对回盲瓣处有没有未整复开的小的充缺与回盲瓣水肿有很好的鉴别,起到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对于肠内少量的钡剂,整复结束后可嘱其尽量排空,即便留有少量钡剂,也不能造成肠梗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泽容,潘贤春. 小儿肠套叠诊疗特点[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6):441.

[2] 赵斌,祁吉,郭启勇. 医学影像基础诊断学[M]. 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7:152-161.

[3] 刘立伟. 小儿肠套叠非手术疗法的现代观[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2,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