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第1篇: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20-01

一、“过程与方法”的价值追求

(一)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通常要求学生采取不同途径或者是运用不同方法收集相关的地理信息,使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以及技能去整理地理信息并且分析地理信息,将这些信息作用于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的过程,不同的地理信息来源多种多样,教师在开展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外多多搜集有用的辅助信息,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媒体以及大众媒体等手段,对收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类。

(二)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尝试着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相关的地理问题,并且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加强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进行调查并且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带领学生认知这个世界,能够更好地去适应这个世界,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以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由于人类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等,不同区域、不同社区以及不同国家之间都存在不同的地理问题。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渐引导学生去联系国家、社区或者是组织实际,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评价实践

(一)收集、整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评价

在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对于有着较强目标性的地理学习来说,不仅存在有效信息和关键信息,同时也存在无效信息以及辅助信息。地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地理最核心的资源,教材中各种文字的表达如地理概念、地理原貌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有效信息和关键信息。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较强的收集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重点可以从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入手,考查学生是否能够使用不同的手段收集和整理信息,因为只有懂得如何收集信息,整理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才能算得上是高质量的学习。对收集整理好的信息还需要做出分析,找寻其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用正确的观念去学习,运用区域比较法和地理归纳法以及区域综合分析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有程序、有步骤地分析各种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基本规律和内在关系。

(二)发现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评价

评价学生能够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评价内容,具体可以从评价学生是否能够使用正确的价值观分析地理问题,是否具备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以及环境观等诸多科学观念,还需要从所看见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理事物当中去发现诸多地理问题,具体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人地关系和谐等诸多方面来分析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是检测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程度的一个主要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具体的评价指标可以从是否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合理的地理观念等方面出发,提出“方案”的选择性、多样性以及实践性等等。

(三)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评价

对于学生而言,拥有良好的交流与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对地理学习情况进行表达,最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是否能够把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还需要掌握有效的表达方式,如何运用更加优美的文字或者是更加流畅的表达技巧。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具体可以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以及频次出发,还需要看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质量,例如,是否拥有自信、自尊以及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是否能够以科学合理的地理观念进行思考,在阐述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以及地理问题的过程当中,是否可以做到语言流畅、条理分明。

三、结束语

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评价应与地理教学实践过程紧密相随。在评价方法上,应着力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交流的动力。

参考文献:

第2篇: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

GIS的特点具有多重性,广泛的数据来源,信息处理准确,空间层次化分明、产品形状多样化等。我国网络技术正走向成熟,在网络技术的高度配合下,想要使地理信息更加全面,内容更加强大,对硬件环境就必须有相应的条件:(1)在教学中实施地理信息系统,学校就要以建设优越的网络条件和计算机设备为前提,在教师教学时可以及时使用网络提供大量的资源。(2)在满足网络条件和计算机设备条件下,教学老师必须使用计算机设备熟练使用GIS软件,在软件和计算机共同运作下,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得到更可观的成绩。(3)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的使用和GIS技术的深入学习,在学习地理课程中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知识。为了获得相应的地理结论,GIS技术在计算机的运行中,将各种地理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处理、合成、集成、再分析、继续处理、合成

2.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通过使用地理模型分析的方法,将地理空间数据资料在计算机应用GIS技术处理,获得多种结构和形态的地理信息。GIS是充分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地图形态、数据检测和测量、地理地形等因素汇集在一起的技术。将GIS应用在教学中,地理数据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地图数据资料与主题数据资料这两大部分结合成地理数据库,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万物的平面和立体空间形态构成了地图数据。主题数据资料不仅记录数字的多少,同时记录了数据的分布状况和环境情况。例如气候对动植物的分布影响、气候对地形的影响、自然条件对生活的影响等,这样我们就需要收集环境数据、温度、湿度、水源等必要的影响数据。我们就要应用广阔的网络资源来收集这些数据。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就要收集大量详细、具体的空间和主题数据,将这些数据整理、合成建立一个相关的整体数据资料库。运用GIS对数据库分析、处理,将地理实际状况与地形、地势等属性相结合所形成的结论,将地理信息以编码形式详细、准确地表现出来。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3篇: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用途;发展

Abstract: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life and national economy, and its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very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whith constantly changing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The origi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re some specific application systems, which can only be called a technique.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ill remain a high speed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become the core in the field of high technology.

Key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use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代码,地理位置及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现实世界被表达成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特征至少由空间位置参考信息和非位置信息两个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多技术交叉的空间信息科学,它依赖于地理学、测绘学、统计学等基础性学科,又取决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航天技术、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技术的进步与成就。此外地理信息系统又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信息产业,它的应用可深入到各行各业。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GIS的发展状态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GIS) 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新兴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20 世纪60 年代的加拿大和美国,1972 年世界上第一个运行型的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CGIS) 全面投入运行与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领域,而是信息处理和许多涉及空间分析技术的领域之间的一个共同基础。

从目前GIS发展状态来看,不但GIS技术本身可直接服务于规划、管理工作,也可以和统计、分析,交通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结合起来使用,GIS和遥感的结合也是该项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GIS确实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它的推广可使规划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单就技术而言,除了某些专门用途(如:三维空间模型、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或将GIS和其他技术结合起来(如:空间统计、用地布局)还有一定难度外,要把这项技术用起来已没有很大的障碍。但是,要大规模地应用,并获得明显的效果,必然会遇到投资大、周期大、牵涉面广、组织协调难等非技术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都曾遇到过的。

(二)GIS实施中的非技术问题

1.信息来源。计算机是一项自动化的技术,但信息系统所需的数据一般是以手工方式去收集、整理后才输入到计算机里的,没有数据来源的信息系统等于是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全面的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信息系统的功能再好也只能停留在演示阶段。城市规划所需的信息不少是分散在各个部门里,平时没有固定的班子来从事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往往是结合某项任务来突击性地开展这项工作,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任务结束后临时班子也就解散了,当外界情况有了变化,很难及时更新信息,不能保持信息的现势性。在发达国家,人们把GIS在硬件、软件、数据三者的费用关系喻为1:10∶100,虽然这一比例并不精确,但是它说明了数据收集、输入的成本之高,以及隐藏在费用之后的组织工作的难度之大。

2.信息的控制权。有了数据库,有了分析工具就可以辅助管理、辅助决策,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决策的主动权。因此信息的控制权问题可能成为机构、部门之间十分敏锐的问题。有人认为,信息控制权的争夺,会导致信息系统的失败(Aronoff,1989)。若把信息的控制权交给高层领导来掌握,会因远离基层而降低信息的使用效率,也不容易调动基层单位收集、更新数据的积极性(尽管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很容易做到,但在管理上则有困难)。反之把信息的控制权交给某个基层部门,则可能引起平级机构之间的矛盾。

3.经济利益与效益。在发达国家,信息系统的历史较长,已有了很多公开的数字化的地理信息服务,这种服务的深度、广度与费用、效益有密切关系。地理信息系统的效益主要是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质量、水平,往往只有间接的经济效益。公开化的数据服务从理论上说可避免各个部门重复性地收集与输入数据,大大降低费用,获得明显社会效益,但是,这项工作是由政府包下来,还是靠企业之间的竞争来解决,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未有成熟的经验。目前,在美国,小比例尺的数字化地图、国情普查资料等均由政府包下来,服务收费很低。而在英国虽然也靠官方来搞,但收费很高,一般用户较难承受。在中国,当前的体制正在转轨之中,很多机构往往是一班人马两块牌子或一块牌子双重体制,同时承担政府和企业的职能,掌握数据的单位如何向外界提供服务,如何调动积极性,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

4.人才。即使硬件、软件(包括二次开发)、数据都可花大代价来解决,但信息系统的长期发展还要靠本机构的内部人才才能维持,这一问题在前面已提到,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情况下,应采取必要措施,鼓励和吸引规划、管理人员边开发、边学习,以此带动应用,带动整个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地理信息系统用途

(1)更直观、便捷地集成各种属性数据。地物的空间位置具有客观性,且地物本身又具有纷繁复杂的特性,除了具有自然特性以外,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描述这些特性的属性数据非常丰富,但都可以通过具有同一坐标参考系统的空间位置进行统一组织。GIS为各种数据的集成提供了统一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可以直观表达地物及其空间关系。

(2)高效管理信息资源。GIS是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系统,能获取和输入空间数据,并进行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按一定的方式输出。通过这种方式,各个行业的信息资源都可以按各自的要求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各个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就是典型的例子,如地籍信息系统,自来水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污染源管理信息系统、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等。

(3)提供辅助决策。采用GIS的目的是辅助解决空间问题,其核心功能是空间分析,通过空间分析为各类用户提供管理和商业上的辅助决策。如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设施故障处理、企业选址、客户分布管理等。

(4)制作地图 。GIS是在计算机辅助制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是地图制作的重要工具。采用GIS可以制作符号,对数据进行各种渲染,高效、高性能、高度自动化是GIS制图的重要特点。

(5)提供与获得空间位置相关的服务。人应用GIS对地球表层人文经济和自然资源及环境等多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以掌握城乡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空间过程的演变规律,使它成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区域多目标开发的依据,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四、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GIS发展的趋势是:

1)数据标准化。支持GIS工作的数据结构及数据交换格式的标准化,提供GIS工作基础数据接口的标准化;

2)系统集成化。GIS软件部件的对象化,使IS软件具有不同功能,可实现互操作和自我管理的软件组件;

3)平台网络化。GIS的工作平台将逐步从单机、局域网转入互连网工作环境,使GIS可实现网上、浏览、下载,实现基于Web的GIS查询和分析;

4)应用社会化。GIS的应用范围将从以政府及单位应用为主,最终走入千家万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空间信息急剧增加,传统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成为现代城市管理、规划、科学决策的先进工具。面对GIS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前景,我们应该进一步面向世界、抓住机遇、探索规律、创造性地促进GIS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虹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年第2期:42-43.

第4篇: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

1引言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提供专业论文写作服务,包括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硕士论文等高端论文服务,请联系:电话13795489978,qq35750002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类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其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城市废弃物污染问题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废弃物管理水平较落后,既缺乏削减废弃物排放的激励措施,又缺乏对废弃物的收集/中转/运输/处理等全过程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导致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由于城市废弃物物流过程中具有的地理信息特点,本文将探讨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废弃物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并建立基于GIS的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对于提高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方便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城市废弃物物流的特殊性分析

2.1废弃物物流的含义目前在物流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如何合理地流动,对于不具有使用价值的废物的流动问题却很少关注。实际上,城市的物流活动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我国国标中对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的定义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可见,废弃物物流也是一种物流过程,是消费领域的延伸。国外学者将资源、原材料经过生产转化成产品、并经流通而使用消费的过程,称为“动脉物流”;而将废弃物的产生、收集、搬运、处置及资源化的过程,称为“静脉物流”。因此,废弃物物流属于“静脉物流”。如图1就是这两种物流的循环示意图,图中实线部分连接起来的是动脉物流,虚线连接起来的部分是静脉物流。正像人体的动、静脉血管一样,“动脉物流”与“静脉物流”缺一不可,两者结合到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活动[1]。

2.2城市废弃物物流的特殊性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和其他物流系统一样具有运输、设施、库存、信息四大要素J但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和一般的物流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废弃物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高度不确定性。城市废弃物的组成成分因人们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不同而变化。即使是同一个区域,在不同时期,其废弃物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所不同。同时,经过收集并处理好的废弃物所面向的终端市场也不是非常明确的,这给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的规划带来了很大困难。

(2)城市废弃物的组成状态复杂。一般物流系统中,流体的物态或是固体、或是液体,物态相对稳定。但是城市废弃物一般是固、液、气的混合体。因此,在废弃物的搬运和运输途中通常会产生一些散状物、粉尘和渗沥液,这会对城市的街道、垃圾中转站等造成污染。同时,某些废弃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这对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收集、中转、运输的作业工艺及装备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3)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网络规划的特殊性。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网络结构是一个收敛结构,也就是从许多源点到汇点的结构,即“多对一”、“多对少”的网络结构,而传统的物流系统模型通常考虑的是一个发散的网络结构,即从少数源点到达众多的汇点。这一差异导致废弃物物流网络规划的特殊性[2]。

(4)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具有社会价值,但经济价值较低。虽然城市废弃物中一些成分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是从经济角度看,其整体经济价值较低。同一般物流系统相比,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的目标具有多重性,其首要目标是满足城市环境保护及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追求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次才兼顾经济效益。随着公众对生存、生活环境的日益关注,对城市废弃物处理问题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装卸、运输等物流过程,任一环节如果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管理,都会给城市环境、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带来很大的影响。虽然废弃物物流与一般物流系统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和相似点,但是,由于废弃物物流在物流对象、目标和处理过程方面的特殊性,在进行废弃物物流系统规划时,不能将一般的物流系统模型简单套用,而是要对传统的设计模型和方法进行修改和拓展。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

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采集、输入、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输出[3]。在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中,废弃物的产量和分布、收运设施、处理处置设施以及交通状况、区域功能等,都具有很强的空间分布特性。对城市废弃物物流进行设计、规划时,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能更方便地处理城市废弃物物流的收集、装卸、运送、储存等各环节的分析和规划,不仅可以实现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管理区域的地图矢量化,还可以对系统中的废弃物收运路线选择、废弃物收运设施的选址、运输车辆的调度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4]。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GIS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废弃物物流相关的问题,但一般只限于理论研究,真正得到实际应用的却很少。

4基于GIS的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系统集成

4.1系统集成开发的基本思路系统选用ESRI推出的GIS组件MapObjects,同时应用VisualBasic6.0作为开发环境,实现基于GIS的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开发。其基本思路是先对采集的地理空间数据和物流信息数据集成;再在此基础上加入GIS组件对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和管理,然后应用VisualBasic6.0和MapObjects相结合,进行二次开发,将MapObjects引入到传统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中,进行无缝的系统集成,使得用户面对一个屏蔽了技术细节的操作方式简单、系统功能齐全的可视化界面。

4.2系统的体系结构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所要处理的信息包括废弃物从产生、收集、暂存、加工、运输、中间加工利用与处理、直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根据废弃物物流系统的特征,本管理信息系统将由五大子系统组成,分别为电子地图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分析预测子系统、网络规划决策子系统。

(1)电子地图子系统:系统的电子地图模块。其功能是对地图实现分层综合显示,以及无极缩放、任意漫游、直接选择定位等功能;还可以对地图进行地理编码,将数据库的数据与地图有机结合,实现对地图数据库的操作。

(2)数据采集子系统:系统的信息收集模块。通过采集某城市的基础地图(包括行政地图、等高线、交通地图等)、城市废弃物分布图(包括垃圾收集点、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所等)、收运车辆的属性数据(包括车辆的种类、型号、燃料种类、基本技术资料、驾驶员信息等)以及各种图形数据(包括垃圾收集点照片、中转站照片、填埋场照片等),来建立GIS的空间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快速精确地查询、检索所需要的图层。

(3)数据管理子系统: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块。具体包括数据输入输出、数据检索、数据更新和数据维护等功能,另外,还将为各级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实现包括地理信息在内的多种信息的管理、更新及维护。

(4)数据分析和预测子系统:系统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块。该模块将通过数据分析,并运用相关预测模型对未来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预测,包括数据加工分析、信息预测等功能。

(5)网络规划决策子系统:这是针对废弃物物流系统特点而设立的模块,其功能是进行废弃物物流系统网络节点规划和收运车辆行车路径决策。

4.3系统的集成本系统是利用ESRI提供的建立在OCX(OLECustomControlsHOLE自定义控件)技术基础上的GIS功能控件MapObjects,以VisualBasic6.0为开发平台,直接将GIS功能嵌入其中,进行二者的集成开发。在本系统的集成开发中,最关键的技术是数据的集成。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主要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因为空间数据是非结构化的、不定长的,而且施加于空间数据的操作需要通过MapObjects来实现,我们采用文件结合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利用文件存储空间数据,而借助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管理属性数据。在进行存储、显示、查询和分析时,由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分开存储管理的,所以需要通过地理编码来实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即为文件中的每个地理事物都分配一个唯一的地理编码,而在关系数据表结构中也对应有一个编码,这样数据表中的每条记录可以通过该编码确定与文件中对应地理事物的连接关系。本系统的集成开发结构按照数据流主要分为两大块。超级秘书网

(1)利用MapObjects控件显示电子地图数据,并对地图数据进行查询;

(2)利用ADO组件访问电子地图数据的原数据,通过对原数据的查询可以进一步查询地图数据的分类信息。

5结束语

本文将GIS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与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分析了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和GIS的特点并归纳了GIS应用于废弃物物流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的初步方案。当然,进一步来说,GPS定位和WebGIS的集成开发也是集成的关键,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章竟.绿色物流与废弃物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蔡临宁.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5篇: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GIS技术 公路交通环境设计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 D03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

地理信息系统是运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技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空间数据的输入、存储、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的技术系统。它由数据、软硬件及网络、标准、人员、管理等五部分组成,是创建、管理和运用地理知识以及编辑、制图、空间分析和可视化的信息系统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有三个基本特点,同时也是它的主要优点:

1. 空间可视化。对客观世界空间的模拟,使人们对于各事物的状态和空间关系有非常直观的感受。

2. 空间导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纵览全局研究区域,还可以利用GIS所提供的缩放和漫游等基本功能深入到更感兴趣的局部区域去研究。

3. 空间联结。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在存储各地物空间描述信息的同时,还存储了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这一特点是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因其特点而得到推广应用,并不断扩大其应用范筹,各信息的关系也越趋明晰。然而建立健全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数据的采集、整理、储存等工作量大。信息系统的维护、更新又是一系列繁琐的工作,人力、物力须大量地、长期地投入。信息系统的创建、维护、更新,须由专业人员操作,目前还不能全民参与,其收录的信息也必然有限。这是地理信息系统尚待改进的方面。

二、我国研究状况

2000年以来,在政府主导下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大量政府部门开始应用GIS,并在数字城市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期间,有120多个城市建设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400多个城市建设了房产管理信息系统,100多个城市建设了综合或专业管网管理系统,10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空间基础信息系统。目前已有近4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数字城市的目标。2007年是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阶段的最后一年,2008年——2010年为数字化城市管理全面推广的阶段。深圳市已于2006年率先通过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验收。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资源的调查、评价与规划的各个阶段,环境的监测、评价与规划的各个阶段,城市与区域规划,辅助决策等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建设、维护、管理,往往与国土、城市规划、环境等信息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应用于土地信息

通过GIS,结合土地信息进行道路设计,能减少多次无效的选线定线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同时能很好地协调道路与周边用地的关系。

2. 应用于城市规划

通过GIS,结合城市规划进行道路设计,能很好地衔接相交、相接道路(包括现状道路、待建道路)的空间关系,满足控规划要求。

3. 应用于交通运输

通过GIS分析交通运输状况,能获得更合理的设计资料、数据,制定适合使用要求的设计指标。

4. 应用于环境资源

通过GIS,结合环境资源,能有效减少环境破坏,拟定道路建设材料的采集、运输方案。

四、应用难题与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给道路设计带来若干便利,但其应用、普及、效果存在一定问题。

1.建库困难

我国国土广阔,南北跨度大,地形复杂,地理信息收集难度高。地区经济差异大,引起人力、技术资料分布不均,发达地区完成数字化城市的同时很多偏远地域仍处于信息盲点。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城市和内地发达城市发展迅速,土地开发加快,引起地形地貌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更新赶不上变化的步伐。“城镇化”发展加速,而公共用地,如道路、广场、公园等管理部门多,国土、城建、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存档的地理信息难以综合,给地理信息系统收录带来极大的阻力。因此须加大信息收集的投入,完善的数据库,是GIS应用的首要条件。新研制的运算速度达每秒10亿亿次的天河二号计算机,用于GIS信息处理也将提高GIS建库效率。

2.普及困难

应用GIS技术进行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是发展趋势,但GIS由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存储,大部分信息须高价购买。在设计收费标准11年不调整的背景,GIS应用将加大设计成本,因此GIS还不能普及应用。再者,大多数项目也不因GIS的应用而节约太多成本,因此也不优先考虑GIS的投入。随GIS的逐步完善,信息收录技术提高,收录工作减少,相应收录成本已降低,地理信息应适度下调收费标准,使之得到更进一步普及,惠及于民。

3.预期难达

我国环保意识薄弱,土地开发、项目建设造成环境、生态平衡破环严重,环保部自称四大尴尬部门之一,执法力度不足,虽然受益于GIS技术,但是远不能实现引入GIS技术预期的效果。而道路建设常将经济放第一,环保置后,即使使用了GIS,也仅仅只能满足于工程设计需要,达不到环保的目的。多年不变或空白的法律法规须作适当调整,促使GIS应用效果的实现。

五、结论与展望

地理信息系统是人类科技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在军事、工业、交通等的普及是时代的趋势,提高各行各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值得持续发展的一门科技。道路交通作为最早、最大的获益专业之一,将地理信息系统纳入其专业领域,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促使其质的飞跃。展望地理信息系统日趁完善,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许捍卫、马文波、赵相伟、徐艳杰、贺巧宁编著,2010年。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应用与项目管理》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张超主编,2008年。

《地理信息系统与管理和决策》高湋编著,2009年。

《空间信息导论》边馥苓,2002年。

《地理系统科学》毕思文、许强,2002年。

第6篇: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给水管线 地理信息系统 管线定位 测量

1.给水管线管理的重要和必要性

目前,从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的各种专业部和机构每天使用、处理的信息看、有75%以上的信息是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给水管线的布置和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城市自来水管理和设计机构面临着紧迫的要求,他们必须及时向外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担负起大量与地理有关的工作,从城市给水管网的规划到施工需要根据精确,一致以及可以随时取得的数据来制定有长远眼光的决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给水管网规划和管理领域、传统的规划和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城市的飞速发展的需要。城市的发展、水环境的污染必将导致水资源的缺乏,这给水网络建设管理和规划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多年来,给水管网建设管理和规划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对现状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的工作相当复杂而繁琐、特别是多方案论证、城市信息的快更新和给水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等问题。

动态把给水管网管理,高效服务的提供以及有效的增长管理规划都可能由于传统的收集、分析和更新、查询信息方法的局限性而受到牵制和阻碍。管理决策部门如果不能顺利及时地进行详细预测与规划或对各种势态变化的应急措施不能做到胸有成竹,则居民和工厂用户都将受到影响,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受到限制。为了适应现代化城市给水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城市给水管网的管理和规划中,必须寻求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城市给水管网管理和规划 走上自动化、定量化、科学化的轨道,以城市的未来发展和规划预测来确定城市给水管网的布局和发展模式以及方向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以便优化解决、城市发展与现有给水管网不足的矛盾。

2.城市给水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城市给水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给水领域里的一个运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又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综合运用。因而其内容涉及城市化领域的各种社会经济要素以及人类在部分社会活动、城市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密集的综合体,是人文和自然高度复合的复杂系统。因此,和一般地理信息系统比较而言,城市地理信息具有一些主要特点:

2.1数据类型多样性和服务对象的多层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地理基础要素和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类型数据,在时间上是多时相对,结构上是多层次的,性质上又有“空间定位”和“属性”之分,既有以图形为主的矢量数据,又有以遥感为源的栅格数据,还有关系型的统计数据,这就必须对数据模型提出特殊的设计要求。在服务对象方面,既要有考虑城市主管、专业部门,和公众的查询需要,又要满足管理,评价分析和规划预测的不同用户需要。因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多层性上有很高的要求。

2.2精度高,现势性强从特定角度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大比例尺中的应用,另外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加快,对信息更新的时效性要求也随之提高,已经提出“逐日更新”的要求,以确保系统内信息良好的现势性。

2.3模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既要实现现代化,又要实现策略的制订和优化,它必然要有一整套分析,评价、预测和优化的模型,并具备管理,评价分析和预测等多种功能,它比一般地理信息系统应有更综合和更高级的智能化需求。

2.4与办公自动化的一体化城市政府业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之一,也是确保城市地理性信息系统具有生命力和信息更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政府职能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最好能充分应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并形成一体化的系统结构。

2.5严格的层次结构和高度统一的规划标准。城市的职能部门很多,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对于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从其底层的基础地理信息子系统到中层的各子系统和高层的综合子系统。在各层次结构和建设顺序上均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在信息标准,技术标准和系统标准上必须有一整套规范,以确保信息共享和系统兼容。

2.6强烈的实用化需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用需求十分迫切,用户目标清楚,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与社会效益也是一目了然的。所有较之其它地理信息系统,它的实用化需求更加强烈和明确。而城市给水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整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部分,所以,城市给水管线信息与管线相关地形、环境、信息从根本讲是城市地理信息,它具有一般城市的信息系统的一般特性。

3.系统开发的目标

1)按照数字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给水管线的资料进行收集。

2)为确保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要同业务公自化系统接轨,建立规划管线库,实现管线文本与图形数据的同步管理与动态更新。

3)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实现任意断自动生成分析网络分析,管成工程规划综合,管线工程辅助设计,管线地图综合等具有空间决策支持或专家系统邹形的分析与设计功能。

4)利用综合管线图与注意断面图,为建设单位提供地下管线信息服务,实现先进技术与实用,效益的统一,结合办公自动化模块,使地下管线信息真还实时地应用到城市规划与理论工作之中。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益原则。

4.系统分析

4.1城市给水管线的特点

城市给水管成的系统就是指采用UGIS持术和其它专业技术,采集管理,更新,综合分析与处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一种技术系统与一般的GIS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是一个四准的系统隐蔽性决定了埋深与时间及动态之准空间的复杂性。

2)隐蔽性,埋深位置的集中性也决定了地下管线数据的重要性,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与准确性(高精度)是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实用性的关键。

3)非常重视线段间的连接性和彼此间的关系。必须具有综合的网络分析功能,如利用拓扑关系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管线事故分析,选择分析等。

4)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是一个信息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匀的空间异质系统,建成城内密度大,从中心压向城市边缘急剧减小。

5)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必须将地下管线统一的管理。

6)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必须同管线探查,测量和成图系统具有良好的衔接离,以便通过管线普查。竣工测量等方式确保系统数据的采集与现势性。

4.2给水管线的管理和方法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供水管网系统越来越庞大,许多供水管线的埋设情况复杂,资料不清,有些管线甚至单凭当地施工工人记忆去寻找,造成诸多设计上的失误和施工中的事故,以中山市三乡镇供水系统为例,其中DN75以上管线总长近300公里。供水面积90平方公里,凭借图纸,经验和记忆来手工管理,查询和统计,如些纷繁的数据资料,是非常困难的。许多城市由于自来水管道破损造成的水池漏失已达到其输送的四分之一。对事故不能及时发现,发现后难以迅速制定和实施应急方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采用人工方法借助图纸,各类卡片来管理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已达成的共识,使用计算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进行供水管网的管理,管网设计及事故处理,已是势在必行。

5.管线定位测量

5.1测量要求

5.1.1管线工程测量包括:给排水管道、各种介质管道、长输管道等的测量。

5.1.2测量步骤

1)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熟悉管线布置及工艺设计要求,按实际地形作好实测数据,绘制施工平面草图和断面草图;

2) 按平、断面草图对管线进行测量、放线并对管线施工过程进行控制测量;

3) 在管线施工完毕后,以最终测量结果绘制平、断面竣工图。

5.2测量方法

管线中心定位的测量方法

1)定位的依据

定位时可根据地面上已有建筑物进行管线定位,也可根据控制点进行管线定位。例如:管线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主点;其位置已在设计时确定,管线中心定位就是将主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木桩标定。

2)管线高程控制的测量方法

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设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其定位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切记:

水准点一般都选在旧建筑物墙角、台阶和基岩等处;如无适当的地物,应提前埋设临时标桩作为水准点。

3)地下管线工程测量

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必须在回填前,测量出起、止点;窨井的坐标和管顶标高,应根据测量资料编绘竣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第7篇: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

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具有复杂多变性,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传统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管网的收集,明显是不现实的,同样也很难满足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因为往往会发生根据收集好的资料刚绘好图纸,实际情况就已经发生了改变的情况。所以将城市地下管线赋存状态进行一次性探明是实际情况的要求,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借用一些科技手段,这里面有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技术等。借用这些技术手段建立综合地下管网信息系统,进一步实现对地下管网全过程规划管理的操作,对地下管网实现科学化管理,在这个基础上借用它促进城市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一种多学科交叉产生的地理学新技术。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通常是由网络计算机实现信息搜集、整理、分析以及整合等,该管理系统主要由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系统管理操作人员以及地理空间及属性数据组成。

2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结构的需求分析

地下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可以从地下管网空间数据库上面体现出来,整个数据库的功能可以按照GIS平台进行划分,分为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制图以及分析四大功能。地下管网虽说赋存于地下排列杂乱无序,但其仍然有着自己的特点:互不交叉性,也就是不同管线不会出现交集,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这点按照专业管线进行划分,去管理这些数据;管线存在结点和管段,同类管线之间只有这两点的拓扑关系;地理信息系统以二维空间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将实际呈三维空间分布的管线表达出来。尽管可以有其高程属性,但大部分的GIS难以以三维方式表示空间数据。

3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3.1地图登录完整地图是根据整个地下管网系统的实际地图或图纸资料绘制出来的。利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完整的地图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计算机技术将该地图数字化、矢量化,然后整个系统以此数字化地图作为依托和框架。在使用这个系统的时候,这个数字地图作为登陆口,将管网信息叠加在上面。因为数字地图是多层次的,所以在绘制的时候根据不同的图纸资料进行分层叠加,需要在设计登陆功能时加入分层信息,最终实现使用者选择性的分层登陆和管理、动态显示。这个模块的功能主要有放大缩小以及地图漫游等功能。

3.2查询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将涉及各个方面和层次的地下管网系统应当更多的特性和功能,所有有效信息记录到图库。系统可以实现用户查询网络和附属设施,选择图上的设备可以查询其属性。主要功能包括:模块数量或设备和相应的名称和属性查询,系统图和当地地图查询,用户信息查询,网络基本属性查询,查询的管道配件。

3.3统计功能为了实现系统对各类信息的统计就需植入统计功能,该功能包括:管线统计(规定范围内的)、有关管线属性动态统计、管线故障信息统计、管网节点数统计(规定范围内)、各种类型管道性能统计、管网更新情况统、用户类型统计、信息记录统计等。

3.4故障分析功能当整个地下管网系统中某个环节出现故障时,系统就能够实现故障的筛漏、定位、分析功能,通过系统分析确定故障部位,然后用设定色彩标注。故障分析系统能够根据故障的实际情况利用系统运行将这些数据显示在指定的屏幕上,例如:分析并生产故障数据,显示故障的具体部位、故障类型、检修方法等。

3.5性能维护功能当发生故障时,系统会快速确定故障位置,然后显示故障两端的设备背景图,并将这些背景图输出。系统经过修整排除故障后,就会对管网的数字地图及数据库信息进行修改、增加、删除等。

3.6测量运算功能要想计算整个管网地图的面积和长度等信息,就要根据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生成的数字地图信息,调用数据库资料,以折线、圆弧、圆、多边形等形式,累加或累减的方式。因为面积和长度信息包括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

3.7图形、数据输出功能由于系统调出资料,通过打印机或绘图仪输出的原因,用户就可通过计算机链接打印机、绘图仪等工具调出当前所需要的地下管网资料数据、统计报表等相关信息。

4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4.1管线纵横断面图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构成资料,地下管网信息的基础———地下管网的断面图:该断面图不仅方便管理,而且防止了施工的无意破坏。断面图又分为横断面和纵断面,横断面是指垂直于管线位置的一个截面,纵断面是指沿着某一管线方向的一个截面。横断面的主要作用是得出各管线的坐标然后进行标注,根据标注可得出管线间的地理位置关系。纵断面的主要作用是直观体现管线的走向与走势,体现管线的坡度和地理特征。

4.2爆管分析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功能是爆管分析功能。当地下管网出现故障时,分析出故障点及周围设备信息,设定最优解决方案就是爆管分析功能的工作。出现故障时,首先经过分析计算出应当关闭的阀门,标示出关闭阀门后的影响范围。继而通过计算分析,选择最优的方案,即影响最小的方案。爆管分析主要又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故障点,利用逆管追踪的方法从故障点出发沿着管线追踪,直至找到第一个阀门后停止,然后由该阀门确认其所管辖范围,及关闭后的影响范围。第二步,从查找到的阀门反向出发进行追踪,得到受影响的管线范围。

5结束语

第8篇: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GIS;城市规划;3S技术电子审批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67-02

1引言

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给城市规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进程的需求。相较CAD技术缺乏对属性数据的支持,GIS技术能有机结合各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属性,高效率地存取数据、查询和制图,并借助其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为决策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GIS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崇,成为了城市规划的数据库和工具箱,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不断深化和广化。

2GIS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GIS具有独特的建模技术和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GIS的这些优势可以帮助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实现对相关信息的高速、动态查询与统计分析,并对各种规划方案与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模拟及预测,使GIS能够广泛应用在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公众参与等各个方面,促进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智能化。

2.1GIS与城市规划基础信息的收集

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GIS建设过程中硬件、软件、数据的投入构成比例应达到1∶2∶7,可见,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收集和存储的海量基础数据,特别是在城市基础地形信息方面,为城市规划编制和决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数据。

有机融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3S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了对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精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处理。遥感技术(RS)通过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的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能充分有效地分析利用所获得的卫星遥感图片蕴含的空间信息。为城市规划所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2.2GIS与城市规划报批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城市规划区内建筑项目施工前的必备法定材料,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进行必要的申请报批环节。电子报批是一新型的规划管理审批制度,要求建设单位将送交审批部门的送审图纸由以往规划报批图件采用的纸质材料转换为电子资料,由手工绘制转变为电子绘图,并通过贯彻一系列的标准化的计算机技术规程和规范的管理程序,使电子文件规范化、标准化,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电子化的规划审批手段、标准化的规划结果、更快速的设计结果入库速度等。通过将以CAD信息形式存在的合格报批数据提交到后台GIS数据库后,实现GIS系统的动态更新,为GIS利用城市报批数据提供前提条件,对规划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持。

2.3GIS与城市规划审批

GIS在城市规划审批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基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patialDecisionSupportSystem,SDSS)的电子审批过程和基于三维GIS技术的规划审批过程。

2.3.1基于SDSS技术的的电子审批

以收集、输入的城市规划审批系统的城市规划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以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形成的数据为比较对象,SDSS技术建立了精确、完备的决策模型库,不同的决策模型为不同的城市规划决策提供特定的空间辅助决策业务,在实际的城市规划电子审批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进行选择,然后,利用GIS对海量数据进行检索,以及进行空间分析,最后得到一个标准化的决策分析结果,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选择合理有效的规划方案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运用SDSS技术进行计算机自动审核,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大量的规划图形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检验这些规划图形是否满足制图规则,并对规划设计方案涉及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计算,例如,建筑高度、绿化率等指标,确认其是否符合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道路规划、专题规划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是否符合我国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可以初步判断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3.2基于三维GIS技术的规划审批

基于AutodeskMap平台的电子报批数据到GIS数据的转换方法,通过AutoLISP和VBA对GIS数据进行二次开发,与现有的电子审批系统能够完美结合,充分保证数据转换过程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利用基于AutodeskMap平台的电子报批数据到GIS数据的转换方法,将电子审批通过的合格电子报批数据转换为GIS数据,并利用三维GIS技术展示和分析规划方案,用动态交互的方式,给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提供立体、直观、全方位的场景,对要审批的规划建筑和现状建筑的空间关系以及协调一致性进行分析,方便非专业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同时,结合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为规划评审专家和规划管理决策者查询虚拟城市中建筑物的相关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并结合对建筑物及周边各种经济、环境、社会信息的空间功能分析,对各个规划方案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第9篇: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

1.前言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也是一切进行信息采集和信息加工、交流以及应用、存储的方法体系。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工具融合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提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优化教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多样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2.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2.1高中地理教学中没有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

虽然,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全新的工具,具有众多的优点,但是一些学校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性,资源配备不足。另外,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学校没有充分的重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一些学校人力资源配备差,多媒体硬件设施配置有限,导致了重要的教学资源无法分配给地理教学应用,制约了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2.2高中地理教学缺乏数字化资源建设

高中地理的数字化资源与其他学科相比明显比较匮乏,高中地理数字化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另外,地理教学的信息共享程度也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推进。与此同时,一些商业化的教学资源网站,过分注重商业性质,缺乏健全的网络,阻碍了高中地理网络资源的共享[1]。

2.3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效率低

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些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习惯了传统的极爱哦学方式,不愿意去学习计算机,不远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另外,也有一些教师由于日常工作繁重,工作量大,缺乏钻研信息技术与教材结合的方法和技术。而对于一些新教师而言,由于他们缺乏教学的实践经验,难以把握地理教学大纲和体系,缺乏教学技能,缺乏优秀的地理教案和课件以及相关的习题和案例的资源的储备,导致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效率低下。

3.整合优化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措施

3.1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网站

高中地理信息教育不仅包括了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资料的应用和存储,而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资源体系,还包括信息资源呈现和应用的方式,如何利益地理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们结合起来,讨论教学大纲、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以章节的形式收集和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做成基于教学目标的课件、案例、习题以及创新题库。构建信息资源网站,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网站应该对学生开放,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

3.2提高对信息技术先进性的认识并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地理教学的具体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精心制作和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并且充分的加以利用。提高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配备。教师也应该借助于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可感性。

例如,在教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们展示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配合上生动的解说,这样优美的画面与悠扬的音乐融合,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深入思考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这样就有效的导入了课堂,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和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3.3强化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化信息环境之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必须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一方面,打破传统的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地里教学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加强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供充足的地理信息教育服务,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游刃有余,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完美的融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去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激发其积极性,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提升教学效果[2]。

4.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工具,具有很多优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规律,才能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