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教学心得范文

计算机教学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教学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教学心得

第1篇:计算机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教学创新; 创新策略

一、 传统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不足之处

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效率低。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育理念古板教条,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不能更好地运用在实际操作中。教学活动缺乏灵活性和随机性,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学生离开课堂之后并不能充分消化学到的知识,离开课堂以后又把从课本上学来的理论还给了课本。对学生而言,计算机教学如果没有足够的上机时间,或者根本没法满足计算机教学中的要求,或者因为升学考试导致压力过大,学生会逐渐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兴趣,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又无法保证能够熟练运用于生活中,所以很多教师在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时候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而且学习效率还得不到提高。针对传统计算机教学中的缺点,教师应采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充分熟悉知识理论运用与计算机的操作中,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寓学于乐,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灌输理论以外,还要结合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地安排实际操作的时间,通过上机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斯多惠曾经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新性的教育不仅仅要求教师在观念上的创新,在教学模式上也要有突破,诱导启发式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

二、 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思想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要求计算机教师创新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让传统的教变为学生主动的学,结合教材本身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从而锻炼学生在计算机科目中的创新能力,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组织活动进行探讨,既不能忽略共性,也不能抹杀个性。

(二)创新教学内容

初中计算机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让冗长繁杂的知识理论得到简化和归类;要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优化教学内容,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天下,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地接受知识,操作计算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漏补缺,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了解到课程中的重点。

(三) 创新教学氛围

初中计算机教师要对教学氛围进行大胆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领导者,采取比赛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接受,从而加深记忆,完成教学目标。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

(四)创新教学形式

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目,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那么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也将逐渐被遗忘。教师应通过不定期的实训,使学生巩固知识,加深记忆。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热情与兴趣,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第2篇:计算机教学心得范文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在计算机教育开展过程中,老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而且在计算机教学中,老师也要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小组教学、个性化教学以及远程网络教学等,由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客观的教育条件。在全新的教育观念的引导下,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的反馈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营造一种合作创新的学习氛围。

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视频音像资料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的思想意识。例如,在艺术欣赏课中,我们用不同的音乐配合丰富多变的风景图片、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建筑物的艺术美,用音乐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建筑这门凝固的艺术的独特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习的建筑专业并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充满信心。使学生情绪高涨、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的全过程,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创新能力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直接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没有独立的思考分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无处可谈。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在老师的引导下,拓展思维,自由的发挥创造能力。利用网络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扩大学生交流、讨论与学习的空间,让计算机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学习与创新的平台。比如,可以通过把简单的电脑图片处理软件与摄影技术相结合,引入照片的后期加工处理课程,让学生创作出生动有趣的电脑作品,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启发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教育具备灵活性、综合性和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计算机教育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相关教材知识,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来说,就是可以采用技能竞赛等课堂活动来强化能力教学,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竞赛,自由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文字输入教学中,可能因为课程的枯燥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利用计算机的考试软件进行文字编辑速度竞赛,并引入多彩的文字设计模式,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文字编辑知识,又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五、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鼓励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由的辩论,或者是举办相关的经验交流会,鼓励学生自由的交流学习心得和感受,在交流学习中互相启发思路。当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来编辑文稿、制作简单的书签和卡片,或者是引导学生建立各自的学习档案,充分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的辅助资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操作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第3篇:计算机教学心得范文

随着我国信息与世界信息的不断接轨和社会信息化的日新月异,各行各业与计算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随之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而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拥有计算机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个高校肩负起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大使命,旨在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高素质的计算机知识和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的学生。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信息素质培养的主要渠道和必要手段,对加快我国信息发展进程、推进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深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策略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时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现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依然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的需求标准,为了紧跟社会信息的发展步伐和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下面从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更高效、高质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养,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能力。

2.1教学模式改革为了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率,应该根据现代学生的特点,构建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吸取知识,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的状态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教师作为学生的促进者与监督者。教师在讲解完教材中的知识后,应该以实例操作展示相应的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与应用所学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教师最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任务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自行的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多动手、多练习、多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更深、记忆才更永久,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先进性,为学生提供可以自主学习、创新拓展的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广泛的与教师、同学以及其他人员进行交流。

2.2知识结构改革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意义在于避免在学生之间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让所有的学生都学起来,让其轻松学习、快乐学习。高校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和基本任务,针对学生不同的培养目标,结合相应专业的需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适当的调整知识的难易程度和知识体系结构,保证授课的内容可以跟上技术的发展进程,对于相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建立分层的授课体系,因材施教,让零基础的学生跟得上内容进度,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发挥自己创新和拓展能力的空间,让学生各有所需,各有所学。

2.3考核制度改革虽然网络已经发展到了各家各户,网络的应用也很广泛,但是大多高校的检验考核制度依然停留在传统落后的纸质考试层面上,当然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检验考核制度也不例外。传统纸质的检验考核方式,教学效率不但较低,而且容易导致学生重视理论、忽略实践,这样违背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本质、目的与原则。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现代,考试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是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利于教师对今后的课程做适当的调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完善现有的检验考核制度,计算机课程最重视的是上机操作,所以高校应该实现网络操作的计算机基础的检验考核,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上机操作当中,不但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总结,而且会将其综合运用。

3.总结

第4篇:计算机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教育改革;教育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犹如一夜春风为人类生活带来日新月异进步,新技术、新事物如春笋般层出不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引起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社会工作对计算机使用的高度依赖和密切程度,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作为高校学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的入校后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以及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还要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获得自我教育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来更好地应对走向工作岗位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实际问题,迎接信息时代对人才高挑战。

1.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1.1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计算机的使用与生活日益紧密,几乎所有学生在入学前都有使用计算机的经验,可谓“会”用,但水平却参差不齐,受地区、家庭环境、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有的学生已然是通晓软、硬件的“高手”,有的还是搞不清开关机正确顺序的“新手”;女同学偏好上网浏览、聊天、购物,男同学则爱好网络游戏等等,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中对计算机使用零基础的几乎绝迹,哪怕是边远不发达地区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基础。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兼顾每个基础、兴趣、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特别是如何让自持一定基础的学生,能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引起足够的重视,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纠正他们在缺乏规范指导下养成的不规范操作习惯,夯实理论基础,将零散的操作经验系统化、立体化,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

1.2 教材滞后工作实践

教材注重知识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全面,偏重于学科知识背景和沿革,而对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应用的涉猎极少。加之教材编写、审批再到应用于教学需要一定的流程和周期,因此造成了相对的滞后性,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软、硬件的更新升级日新月异,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突然发现原本熟悉的windows XP系统已经了停止升级,操作熟练的Office 2003已然升级到2013;特别突出的是教材中对苹果公司的Mac OS操作系统的提及只有只言片语,而在生活和工作中,IPhone、 IPad、Macbook这三大划时代意义产品似乎早已推动了世界的改变。再如,在讲授office组件时主要围绕Word 文字处理、Excel 电子表格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使用方法展开,对outlook极少提及,即便提及也将其定义为收发电子邮件的软件,但事实上,很多没有搭建办公OA系统的中小企公司都将outlook作为公司内部信息的沟通、共享系统,其对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工作联系人、工作邮件的管理功能是无比强大的。

1.3 教学脱节学生专业

在教学的实际中发现,计算机基础教学尽管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但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广而粗浅,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网络、程序兼顾得面面俱到,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工作性质的需要对计算机使用偏重和软件熟练程度各有不同,如新闻系、中文系的学生需要对Word的各项功能使用更熟练,市场营销系的学生需要熟练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掌握一定的图像处理技巧,财会专业偏重使用Excel制作各种电子表格,音乐系则希望学到简单的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现有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考虑学生学生就业后的实际需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施以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忽视学生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特殊要求,显然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更遑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创新

2.1 改革教学方法

2.1.1 协同学习模式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使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以往“课堂幻灯片+上机实践”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针对学生中“高手”与“新手”并存的情况,采取协同学习模式,组织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并仿照现代企业进行职业定岗定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进行角色入境。教师再通过评估各小组的综合能力给予不同的项目任务,小组中“高手”带动和指导“新手”,“高手”之间过招切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随着小组任务的一个又一个的出色完成,“高手”们不再因重复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而产生厌学情绪,“新手”们也不再因为追赶不上教学进度而焦虑沮丧,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间协作的重要性,也使学生养成了善于和勤于沟通的良好工作习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其他能力和素质。

2.1.2 案例教学法

教学经验发现,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讲授Office等实用性较强的软件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案例使软件的使用变得立体而生动,使学生们在感性的基础上理解理论,又在理论的指导下指导和纠正实践,使书本知识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更便于记忆,来轻松应对书面考试,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坚实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技巧。以毕业论文为例,来讲授Word的使用,按毕业论文的要求排版,设定字体、文字大小、段落行间距、项目号、插入图表、页面边距、编辑目录……使学生们在1-2课时内就对Word的操作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又为他们完成毕业论文打好了计算机技术基础。

2.2 延伸教学内容

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不同软件使用需求,笔者采取了开设教学博客和教学BBS的方式,利用网络来延伸教学内容,通过博客向不同专业学生介绍各种软件的使用及进阶技巧,向文秘专业的学生介绍如何运用Office工具将扫描的文本图片转化为可编辑的文字,向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介绍如何在PowerPoint中段落另起新行而不用制表位;向音乐专业学生介绍Nuendo的使用,向有图片处理需求的学生介绍photoshops的使用……在教学BBS上对学生普遍存在或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学生们一起探讨一些技术难题,并将一些精品课程的链接分享给学生,鼓励他们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学生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水平,有所选择和侧重的进行深入学习,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BBS发帖向学生提出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通过不同学生的回答,来鼓励学生总结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案,学会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比如向学生们提出“如果网络购物有了纠纷,想要申诉,应该如何提供证据?”立即得到回复“保留与卖家的沟通记录”,再问如何保留,有同学回复“复制――粘贴沟通记录”另有同学提出,文本记录很容易被篡改,应该保存为图片。再问“快速屏幕截图共有几种方式?”学生们给出了Print Screen SysRq键+画图工具和QQ的快捷键截图的两种方式,最后由笔者向同学介绍利用Alt+Print Screen SysRq键截出当前活动窗口的“小窍门”,比起单纯的传授技术,使学生掌握“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学习思路显得更为重要。除了教学内容的延伸,作为教师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重要,与其讲授搜索引擎及关键字技巧,不如将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教育和继续学习的观念深植于学生心中,书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一旦获得学习的能力,相信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一定无往不利。

2.3 提高教师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线教师的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显得更为重要,社会的新形势对教学的挑战,也正是对教师的新挑战。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还有具备较高的操作技术水平;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还要了解不同专业的相关软件操作。教师要利用假期走向社会,向社会了解工作岗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实际要求;善于和勤于运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网络语言与其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重视他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同行多交流,总结和借鉴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专业教师多探讨,了解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此外,更要注重自身知识结构更新,以积极的心态和技术实力来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3.小结

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已然是专业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计算机基础教学重点不应该再是普及类的“扫盲”教学,而是向应用技巧延伸,教学内容上应与学生专业相适应,评估和考核的标准更从应试转为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评,教学目标更应从学生基础操作技能提高到利用信息手段进行自我教育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兰芳.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案例指导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

[2]肖四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综合创新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2005(33):19-20.

第5篇:计算机教学心得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140-01

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我们据不能忽略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应利用计算机实验课堂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另外在实践课堂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促成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都及时得到解答,良好的完成计算机教学目标。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而向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综合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应对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开展计算机实践课程必要性

1.总所周知,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其重点在于能都熟练准确地对其合理应用,所以说单单只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增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吸收,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只有做好了这两点,计算机的教学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才能提高。

2.计算机实践课堂是检验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情况的重要标准,理论知识的学习状况是要靠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定的,其形式不是在于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在于使学生会操作计算机,理论课堂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对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课堂服务于实践课堂,教师补课本末倒置。

3.计算机实践课堂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诚然,想要学生学习得更好最合理的方式是培养其学习兴趣,实践课堂中学生不仅操作能力的到增强,并且可以在操作过程中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另外计算机实践课堂的开展也有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最终达到改革的目的,实践课堂正是学校培养学生理论创新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基础。

二、计算机实践课堂的开展现状

1.理论与实践课堂不同步,当前的学院教育课堂安排明显是偏向理论的,理论教学课程安排明显高于实践课程安排,使得实践速度跟不上理论教学速度。学生一般在理论课堂中提不出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之中就问题多多,但由于实际课堂的相对时间本来就少,从而造成了学生有问题得不到解答。

2.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差,在当下教学工作有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工作亦步亦趋,教师一步自己就做一步,就更别说什么自我探究能力了。学生没有了自我探寻能力使得学生失去的自我创新的意识,更严重的会造成学生自我意识的缺失,要想使学生增加探索能力就应该积极引导他们敢想、敢做、不怕错的精神。

3.计算机教学工作结果不适用,由于我国教育全体的基数大,导致教学大纲变化相应缓慢,这样也就造成了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的现象。社会工作中用到的计算机版本、程序远远高于教学内容,使学生即使学到了也无用途,而对新而本仍然不会使用,当下许多教师也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不结合当下实际和学生的长远利益进行考虑,丧失了教学的本质精神。

三、面对新时代家算计教学要有创新

(一)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想要改变老的教学路子开创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就要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状况综合考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而:第一,教学方而不能偏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不能过于偏激,主要精力应该用于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弄懂教学课本中的知识点、难点、要求。第二,增加学生上机机会,教师应多争取学生上机机会,使操作机会与理论课堂的时间比例达到平衡,比如一节理论一节实践课,使两者在教学内容上达到同步。将笔试考试项目减少,增多实践操作考试项目,让实践操作成为考试主体。第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时间安排,尤其是对大学、大专等自主较多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利用课余实践进行计算机学习、预习工作,使计算机教学得到良好的课外辅助。

(二)明确教学方向,完善评价体制

第6篇:计算机教学心得范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处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应尤为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当今信息爆炸、计算机迅速普及的局面,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滞后于现代化的需要了。为改变现状,必须将创新教育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在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被提出,可见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国家的重视程度。而钱学森老先生临终前的一问,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匮乏以及我们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基础计算机素养的关键课程,因此做好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创新更加需要与应用的结合,在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发现其中的不足,改革弊端,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知识陈旧,应用价值低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可谓是瞬息万变,与此相对应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本应该紧跟其步伐和学科的更新保持一致,然而实际教学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发现在很多学校中,使用的教材都是几年前的,学生学的知识很多已经被更为先进的所取代。即使学校更新了教材,而有的老师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按自己的老一套讲,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多都是已经被淘汰掉了的。试想这样的现状我们怎么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2.理论储备滞后于实践

在学校中我们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我们更加看重的,但这并不是说理论教学就不重要。现实中就有这样的情况,学校的同学文化水平偏低,对复杂、乏味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掌握的并不够好,常常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住操作的流程,对于原理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没有科学的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被严重限制的。

3.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很多学科的教学领域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埋头苦学,考试得到高分以为这样就是学好了,心存这种观念的学生很多,老师也不在少数。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更多的应该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而不是引导学生埋头故纸堆的死读书。能力更重要,我们应坚决避免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子,学生满腹经纶却一点用处都没有,这绝不是教育的宗旨。这样的教育不会培养出人才,更不会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二、创新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创新

首先,学校应根据计算机学科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在选择教材上紧跟学科前沿。选当下时新、实用的课本,果断淘汰一些内容,避免学生学到陈旧的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和技术。其次,多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创新,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奇思妙想,创造一个尊重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再次,多安排学生的相互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自己看到的新的技术、知识、想法都可以拿来分享,这样同学们更容易受到启发,增强创新的意识。

2.分不同层次因材施教

智育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创新教育更不能单从智育方面下手。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创新主要来自学生的兴趣。老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把不同潜质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不同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们就着重让他做一些实践性强的工作;而对于逻辑思维方面存在优势的学生,注重对他的理论教育,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取长补短,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可能的团队。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质和需求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团队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3.创新的教学理念

第7篇:计算机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教学案例;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4-0068-02

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求解答案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判断和决策“干什么”的问题,来锻炼学生“怎么干”的职业行为能力。

案例是把实际经验引入课堂的一种有效工具。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承载着大信息量、少课时的教学矛盾,承担着大学生信息化核心基础能力的培养任务。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获取知识,知识和能力不能等同。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工作案例,将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变无形知识为有形的结果,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计算机基础课信息量大、知识零散、操作性强,但能力培养与实际应用脱节,作为一门各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应用工具,其教学案例的设计应遵M如下几个原则:

1.1 实用性原则

教学案例应来源于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调研和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需求,把企事业单位实际生产的产品和生产流程制作成案例,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利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教学案例只有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实际应用,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程充满活力。

1.2 先进性原则

构建案例的知识和技能要舍弃过时的、失去用途的内容,及时引进最新的技术。案例能反映当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及时跟踪信息化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各种新技术、新功能不断涌现,知识点的选择上就应具有先进性,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上传与下载、邮件收发与管理、实时通讯等是Internet的一般应用,而FTP服务器的架构、网络U盘的使用等就是新增功能,案例设计时要灵活选择知识点,充分体现新技术给社会带来的便利。

1.3 典型性原则

教学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工作事务,能突出软件的主要应用功能、反映办公事务的常规事务和主要特点。学生通过一典型案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具备解决相关工作事务的能力。如在文字处理软件中重点设计文档编辑、图文混排、实用文档的制作等功能,而在电子表格中则突出数据计算、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在演示文稿中主要表现幻灯片版式、设计模板、动画效果的设置功能。

1.4 服务性原则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要使学生掌握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办公事务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后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工具,为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方便,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信息化服务平台。

计算机基础案例应融合更多的专业知识,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教学时把通用的教学案例和专业特色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不同的专业选择性地学习服务职业岗位的专业案例,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 教学案例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1 案例的设计方法

(1)开展社会调研、分析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根据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根据职业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

(3)独立职业岗位信息化能力,根据认知规律重构课程结构体系;

(4)根据完整思维和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分工撰写案例初稿;

(5)举行案例会议,对所写的案例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提出个性意见;

(6)最终确定案例编写的形式和内容。

2.2 案例的设计技巧

以案例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体系,需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应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二是知识点的组织问题,应该以一个完整的职业行为过程为主线,重新串连知识和技能。

(1)内容的取舍

姜大源教授认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来解决内容的取舍问题”。

教学案例是对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的加工,必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典型工作任务所内涵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是要重点突出的知识点;同时要注意舍弃过时的、陈旧性的知识,补充新的技术和功能。

在知识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将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层面。基础层面是主体部分,必须保留的,并要突出表现的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挑战空间,提高层面的内容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内容的重构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是“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教学案例要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顺序,重组课程内容。

如“制作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案例,就把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下载、文档编排、图文排版、复杂文档的制作、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实时通讯等知识点按照论文书写的进程进行了序化和重组,改变了传统的学科式教学顺序,更突出了工作的过程性。

3 教学案例的创新

3.1 综合案例的创新设计

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课程教学往往以知识点讲授完毕为标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多呈现单一性。

而以案例为载体组织的课程内容是一种行动体系的课程,其内容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通过案例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案例中会有交叉和重复。教师一般会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布局。

同时,教学中必须考虑到事务的综合复杂性,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体现这种综合性,必须设计一类涵括学习领域主要知识和技能的案例,既锻炼学生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又提高学生处置复杂事务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计算机基础中设置投标书文档制作案例、就可以将课程中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事务的能力。

3.2 职业化案例的创新设计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思想更强调课程的通用性,这也是本科教育典型之处,而在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同样是为职业岗位提供服务,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因此,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职业化。

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职业特征,分析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信息独立出来,进而设计教学情境,开发教学案例,使计算机技术和职业岗位进行紧密融合,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汽车专业,教学时进行汽车说明书的设计和制作;建筑专业,设计制作工程造价概预算表;经济管理专业,制作会计实务报表等,可以直接实现计算机技术对职业岗位服务的功能。

4 案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设计应该根据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顺序合理布局。案例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2)设计的案例要来源于实际工作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3)设计的案例应避开感情的宣泄。应避免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到个人的情感层面上去。

(4)案例的表述语言要精练,充分地表达教学思想,提供的细节不要太多,以免混淆了学生的视线和思维。

第8篇:计算机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工厂公司出现用工荒的同时,很多大学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现状,这种矛盾的现象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并且掌握的专业及应用知识,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速,用工单位的员工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下文章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专业技能低的现象,提供了一些针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办法。

1 订单式教学

根据企业的要求在学校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订单式教学,可以培养更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截止到目前,计算机高效和企业的合作是很普遍的,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部门的不同领域和业务,对于计算机人才招聘和应用需求的不同侧重,来培养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考试大纲的时候要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当做依据,这样就可以在符合企业要求的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还可以让我们的专业教师深入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实际操作,了解企业的用人方向和经营理念,将这些专业知识结合到教学当中,将企业的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抓住重点。为使学生能够进入企业进行参观,或者得到更多的实习机会,就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顺畅的沟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更大的动力。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地有目标的进行自我培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或职能加深对相应技能的培养。

2 深入计算机教学

想要更好的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主动探索、深入研究,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并且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达到深化计算教学的目标。将启发、讨论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高校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满足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导欲,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沟通交流中产生新的火花,对课程进行跟深入的学习和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是指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思维和想法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能够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启发式教学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只需要给与侧面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思维的启发来完成对知识的领悟;参与式教学就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采用一些游戏或者互动的教学方法。

3 增强应用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个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案例和项目相结合。计算机是一门主要针对应用的学科,想要提高学生真正的技能水平只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操作,所以在高校计算机的教学中,采用案例项目相结合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案例的学习对理论知识和零散内容的应用进行更好的掌握,并且在了解案例之后马上进入到项目研究当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行完善和提高,最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对《AutoCAD 的操作》 这项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该软件画图细节和命令之后,马上进入项目进行平面图的绘制或者工程图的绘制,通过对项目的实际参与来检验学习效果,并且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操作及应用能力。

4 结合理论和实践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在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指导实践操作,并且教师还应该时时注意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在教学中采用上机实践操作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课上亲自进行示范操作,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主创新,在课堂结束之后让每个学生都完成并且提交自己的操作作品,由老师来进行评价并且给出改进的方案。在每一次上机实践操作之后都要求学生进行总结。

为了课堂素材的充足,教师要在课前准备一些具体的案例。例如PHOTOSHOP,Flash等等软件的应用都是计算机学习的基础,对于这些软件的学习应用就需要大量的案例和素材。首先,老师可以在案例中使用音乐、动画等等素材,增加了案例的趣味性,从而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中还要对学生的主动创造性进行强调,可以要求学生在了解了操作方法之后,进行同体不同画的作品创作,也就是使用相似的应用主体,采用不同的动画素材。鼓励学生自己去编写程序、设计动画,让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的同时,挖掘作品优点,发现作品的不足,并且给出可行的改进方法。

总之,在高效计算机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教学问题,比如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比如相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还稍显落后等等,这些问题对于计算机的教学质量还有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让我们对计算机的学习更加深入,通过在教学中结合案例和项目,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减小市场供需差距等等方法,对计算机教学进行创新,完善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9篇:计算机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1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云计算作为大数据时展的必然产物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云计算一词最初是由Google提出来的,是一个能够密切地将大数据充分结合在一起,实现系统资源内部整合,使用性能比较大的应用模式。相比国外发达国家,云计算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2009年,云计算技术开始进入我国教育领域,这一发展给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具体而言,云计算使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走向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时代。云计算在信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整合教学资源,为教师构建创新型、个性化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知识的实践,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近年来,云计算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用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在实际的应用中有着很大的进步,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其应用发展存在一些缺点。云计算在我国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最初应用是在2010年上海云未科技公司建设的云教育网,该教育网的涵盖面比较广,所涉及的用户也比较多。该平台一个最大的优势是不同下载客户端可以直接通过网页进行浏览,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在线教学视频以及共享在线教学资源等,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应用,给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运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011年,华为公司的“教育云”为广州市教育局提供了教育云平台,实现了大范围的教育资源共享。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此种平台的设计能够将各种有效资源集中在一起,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终端。在具体的应用中,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3D课件教学、移动教学等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终端服务,从而满足在教学实际中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选择。2014年,能力天空教育构建的云计算教育平台及Able-sky,是一种全新的以高校为建设对象的云教育平台,而且其现今已经与全国1100多所高校实现了教学合作。此平台的运行依赖的是全国800多台云计算服务器,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并有效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对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其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大规模的资源数据库,能够有效地结合信息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发展设计自己的教学模式。

2云计算的概念

广义的云计算指的是一种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按照需要,用便于扩展的方式或者方法来获取自己所需的服务。狭义的云计算指的是以IT为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按照需要,同样是用便于扩展的方式或方法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总体来讲,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这种服务模式具有虚拟化的特征,虽然规模比较大,但是其安全性是非常高的。此外,云计算是一个动态的计算体系,能够不断根据需要进行动态变化,并且根据一定的计算模式分配资源。

3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作为现今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积极面向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获取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术,向学生输送应用性较强的信息技术。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际应用中在很大程度上带来极大的方便,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并且能够有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展开有效的教学服务。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具体如下。1)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目前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平台的构建一般集中在北上广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教育水平高,教育资源丰富。虽然在其他地区云计算也开始应用,但是一般是在知名学校中。除此之外,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知名度不高的学校,运用云计算进行教育教学的资源就显得非常欠缺.2)教学资源更新成本高且更新速度慢。云计算作为一种信息化时展的产物,在实际的应用中必须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实现更新。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必须配备相应的电脑设备和实验室,一次性投资成本比较大,所以过快的更新速度将会给学校使用云计算平台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3)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使用迄今为止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和实现方式。现今我国对于云计算教育平台的研究与发展更多集中在理论教育方面,在实际教育平台的建设中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云计算教育教学平台应有效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再开发与建设,实现全部资源的利用,并且能够有效与云计算实现整合发展。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今后教育改革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要趋势,所以教育教学机构必须有效分析现今云计算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真正成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1)加强整体规划,做好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分配。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必须针对现今云计算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状况,结合不同地区及不同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加强整体的建设规划,建立能够有效实现教学资源有效分配的整体实施方案,坚决避免云计算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的边缘化。2)加强云计算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与企业研发的合作,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为云计算提供充足的资金,实现机器及相关设备的更新,且企业可以将最新研发的云计算教育平台在教学机构中首先进行试用;另一方面,云教学机构可以为企业的研发合作提供科研教学平台,实现人才及科研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有效解决教育教学资金不足的问题。3)加强云计算环境的建设,设计能够统一实现的标准和方式。鉴于各地教学水平发展的不平衡,相关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实行“划片建设”,加强云计算环境的建设,以此来实现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统一标准的建立。

4小结

综上所述,云计算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今及今后信息化教学中应用的必然趋势,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必须要根据不同地区教学资源的分布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以扩大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袁婧.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