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

第1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四川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围绕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和传输等重要环节,严厉打击地理信息市场中的各种非法活动,重点查处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和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坚持打击和教育相结合,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推进我县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

二、工作目标

用一年多时间,从加大宣传力度、市场准入、执法检查、规范行为、日常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我县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非法从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生产、加工、提供、传输、出版等行为基本杜绝,各种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和将地理信息在互联网上以及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的行为得到依法查处,各种非法测绘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相关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三、组织领导

县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由县城乡规划局牵头组织,会同县委宣传部、县规划和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公安局、县国安大队、县安监局、县工商局、县保密局、县文体局、县电信公司、县广电局、县新闻中心、县网管中心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方案、安排部署有关工作,指导全县开展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

县人民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对辖区内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县城乡规划局、县规划和建设局要加强辖区内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的监督管理。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地理信息市场准入制度的管理。从事地理信息采集、生产、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或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证书。从事互联网地图出版活动,应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并取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从事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应依法向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地图在上互联网登载前应经省测绘局审核,报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理互联网地图编制和开展地理信息活动(企业)登记注册时,要查验是否取得了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省通信管理部六颁发的测绘资质证、互联网出版许可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严把市场准入关。

(二)严格规范获取、生产、提供、使用和传输地理信息行为。持有地理信息数据的单位要强化安全保密措施,建立严格的归档和使用登记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对载体和数据严禁转借、转让、擅自复制和销毁。地理信息生产过程要加强数据跟踪管理,制作光盘等载体应明密级、顺序号和保密期限。磁介质、光盘等载体在计算机房的室由专人完成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形成的报废材料须单独存放,定期送指定地点销毁。传输数据,须通过机要渠道进行传递,禁止通过普通邮政或使用电话、传真、互联网(专线除外)等非机要途径传输地理信息。保存有国家地理信息数据的计算机和局域网必须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保存有国家地理信息数据的光盘、磁带、硬盘、便携式计算机等载体一律不允许私自带出办公区,并有专人保管,定期查验。需要对外提供地理信息数据的,应按照法定的审批程序办理。需要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的,其使用目的和范围必须符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经测绘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对非法持有或使用地理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要查清其地理信息来源和扩散范围,追缴有关地理信息数据,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防范和制止涉军非法测绘行为。军事管理地区是国家的战略要地,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县人武部的批准,不得在军事和管理工进行摄影、摄像、测量等测绘活动,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进行查处。依法严厉查处擅自扩大地理信息采集范围的违法行为,严防泄露军事设施秘密。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同县人武部的沟通,及时通报涉军测绘的有关情况,配合县人武部查处非法测绘案件。

(四)加强对外国组织和个人来县办测绘活动的监管。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来*境内从事地理信息测定、采集、数据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等测绘活动,必须向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未经批准的,县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为外国组织和个人来我县从事测绘活动提供方便。县内各有关部门或单位进行招商引资、旅游探险、登山、矿产开发、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等涉外合作项目中涉及测绘活动的,承担此项目的外国组织和个人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批准。对已批准的从事涉外合作项目的外国组织和个人,县内合作部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安全部门和保密部门要进行跟踪监管。对已完成的涉外合作项目要及时进行清理,对违反规定的应立即责令停止相关活动,没收有关地信息数据,并依法进行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

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着力开展对互联网地图编制、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提供、生产、出版、传输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单位测绘资质的管理,要加强对互联网地图登载、出版前的审核。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和地理信息市场的检查工作。重点抓好地理信息生产环节的整治工作,严格规范获取、提供、使用地理信息的行为,依法查处无测绘资质从事地理信息生产和涉军测绘的违法行为。

信息和通信管理部门负责地理信息传输环节的整治工作,协助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的监管。对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站,互联网管理部门要做出关闭网站的行政处罚。相关网站拒不执行的,通信管理部门依法通知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停止为其网站提供接入服务。

县国安大队负责涉外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重点查处境外组织及个人非法持有、窃取涉及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地理信息数据的违法案件。

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地理信息产品流通环节的整治工作,提供从事地理信息生产的注册企业信息,依法查处未依法进行注册登记或超出经营许可范围,擅自经营和销售地理信息产品的行为。

县文体局负责地理信息出版环节的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未经审核批准擅自出版地理信息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行为。

县保密局负责按相关规定对地理信息的获取、使用、传输环节进行保密检查;组织、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对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的查处,开展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各类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

县公安局配合有关部门负责对地理信息市场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严厉打击阻挠地理信息市场清查整顿和暴力抗法等违法行为。

检查中发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责令改正并限期整改,逾期不予改正或整改的单位,国土、工商、新闻出版、安全、保密、公安等相关部门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六、强化宣传,正确引导

第2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地理空间框架;公共服务;数字城市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需求水平的提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逐渐成为城市基础测绘的核心内容,建设成果成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支撑[1]。当前,以“数字城市”为标志的城市信息化浪潮

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进一步加大数字城市的建设力度,全面推广数字城市建设,要求2013年完成全部地级以上城市的立项工作,并且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

当前,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已进入应用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存在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更新欠及时、应用推广深度与广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县域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加上长期存在财政负担较重、自身技术力量不足等痼疾,极大地阻碍了城市测绘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了能够有效克服县域城市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困难,平阳县抓住数字城市项目建设的契机,综合考虑实际情况,认为平阳县数字城市建设应该要着重加强市、县建设的统筹,核心内容就是“平台统一、数据集中、分工协作、市县共建”,形成了高效率、集约化的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模式。

1 数字平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目标和内容

1.1建设目标

“数字平阳”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综合采用“3S”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采用统一的技术架构,将多源、多尺度、多类型的地理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组织,实现海量信息的高效管理与持续更新,提供地理信息便捷、高效、安全的在线共享服务[2]。同时,通过层次划分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逻辑平台,降低实施的复杂度平台,降低实施的复杂度,整体结构呈现一种纵向多层次、横向网络化的立体网络结构特点,通过支撑环境、基础数据、公共平台、应用示范、标准规范及管理体系5个部分的建设,最终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各部门专题数据等多元数据的集成管理、综合应用服务。项目框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1.2 建设内容

数字平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典型应用示范建设以及支撑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

1.2.1 基础地理信息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主要包括大地测量成果数据、DLG数据、栅格数据、地名地址数据、3D数据以及元数据。在省市主管部门共享的数据基础之上,重点更新完善城镇区域内1:500 数据以及精细地名地址数据等,最终形成内容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然后经过提取、扩充、重组和脱密等工序处理,形成共享服务数据。最后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数据库建设体系如图2所示。

1.2.2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基于地理空间共享服务数据,依托专线网络以及互联网,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功能需求,开发网络化的应用服务系统,建立平阳县权威的、唯一的、通用的地理信息管理、共享、应用与服务的平台。图3为平阳县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展示中心界面。

1.2.3 典型应用示范建设

示范应用系统紧密结合平阳县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在公共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系统,分别为: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内(如图4)、数字地名系统和“天地图·平阳”,并总结应用模式与经验,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全面推广提供借鉴。

1.2.4 支撑环境建设

支撑环境建设主要包括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以及共享与更新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建设。

2 数字平阳地理空间框架技术设计

2.1 设计依据

数字平阳地理信息公共台软件按照国家、省市(县)互联互通的要求进行一体化的设计,按照统一技术标准,遵循服务接口规范等,确保数字平阳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不仅能实现横向上与其他部门的资源共享,还能在纵向上与省、市级平台实现在线的数据共享。

2.2 技术路线

(1)“一体化”设计理念

遵照最新的标准,按照“一个资源库、一张图”的理念进行库体设计,即从 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等的建设和使用需求,同步进行数据处理,在减少数据处理环节,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数据标准、空间基准、数据格式等的一致性,实现数字平阳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一张图。

(2)集中部署、统一服务的建设模式

为了解决财政资金和地方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项目采用了“一个平台、一套数据、一个网络、集中部署、统一服务”的集中建设模式,促进了市县资源共享,避免了市县独立分散建设、缺乏统筹带来的重复开发,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因此本项目充分利用市域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基础设施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今后的常态化运维提供有效保障。

(3)基于 SOA 进行项目架构设计

SOA(面向服务架构)是基于开放的Internet标准和协议、支持对应用程序或组件进行描述、、发现和使用的一种应用架构。通过 SOA 对不同服务或功能进行设计和完成一系列业务逻辑与展现,让用户像使用本地桌面业务组件一样方便的调用服务或功能等各种资源。基于 Web 服务技术,屏蔽应用系统编程语言、基础技术架构和系统平台的异构性,方便地将各种应用系统封装成网络上开放的应用服务。

(4)地图服务技术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是提供各种类型的地图数据服务,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本项目采用多种地图服务技术,包括 WMS 服务、WFS 服务、WCS 服务和切片地图 Web 服务。同时也涵盖专题制图、查询检索、空间分析、地址匹配、地图可视化等 GIS 功能服务,这些服务以接口的方式向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

3 关于数字平阳地理空间框架应用的几点思考

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逐步形成基于数字平阳地理空间框架的社会化应用体系,促进平阳县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平阳县的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基础保障。因此,项目的建成只是一个开端,未来的应用才是“重头戏”,也是项目的意义所在,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对县级平台未来的发展普遍存在疑虑,担心只是一个“花瓶”,从而影响了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本文作者通过数字平阳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对未来平台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

(1)基础地理数据更新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以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的,如果数据更新不及时,影响数据的现势性,那么平台的应用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需要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如果只是依靠每年的基础测绘任务来实现数据的更新往往是不可能的,应该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竣工测绘以及依托“五水共治”等重大工程进行数据的动态更新。

(2)衔接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已经全面铺开,虽然这两项工作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地理国情普查注重于数据挖掘和统计,而数字城市偏向于数据成果的共享和应用,但是数字城市的成果可以为普查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而普查的成果也可以在公共平台上进行共享,促进这两项工作长期联动发展。

(3)完善落实长效机制

很长时间以来地理信息数据生产部门存在各自为政、分头建设、重复生产的问题,造成各部门地理信息数据不兼容,无法共享。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以明确平台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并实现各部门数据的联动更新。与此同时,对平台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撑,提高各应用部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地理信息共建共享长效机制。

4 结束语

针对县域城市测绘发展现状,本文论述了数字平阳地理空间框架项目的建设思路,这种高集中、高集约化的建设模式为推动数字县域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提供了有效借鉴,同时对公共平台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几点思考,这项工作既创新了地理信息服务方式也提高了地理信息工作的地位。

参考文献

第3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组织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数字城市建设的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特别是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等。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1]。本文研究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组织方法和管理模式,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方法和设计思路。

2.传统地理空间数据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地理空间数据存在着标准不统一、数据存储结构各异、重复建设、多头投资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标准不统一,成果不规范

传统地理空间数据存在标准不统一,成果不规范等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国家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标准体系[2]。由于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和法规,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造成不同种类的空间数据难以集成和共享。

2.2 GIS平台不统一,造成数据异构

数据异构主要体现在:模式异构,不同数据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类型异构,描述复杂的地理实体采用不同的数据类型;语义异构,即相同的数据形式表示不同的语义或同一个语义由不同形式的数据表示。数据异构使得不同平台间的空间数据难以共享。

2.3 资源开发利用低,仅局限本部门使用

现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大部分信息局限于部门内应用。多年来,各行各业形成的一个行业一条线、一个部门一盘棋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存在严重的信息封闭、信息壁垒、信息垄断和重复建设、多头投资等问题,导致不同行业信息系统间的空间数据无法共享。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提供空间数据高度统一、完整、精确和权威的基础数据共享平台,提供能够实时维护和更新的基础信息管理平台与服务平台,将城市的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态和多种类的空间信息资源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内进行充分整合和利用,实现跨行业综合基础数据的共建共享和互操作[3]。

3.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组织方法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应由基础空间数据和专题数据组成,其体系结构见图1。为规范地理空间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应制定《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规定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主体及其内容、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数据的基准和标准、交换平台的建设、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服务方式以及应急测绘保障机制等内容。

3.1 基础空间数据的组织

基础空间数据的表现形式有DLG数据、DOM数据、DEM数据、DRG数据、元数据等。

(1)数字线划数据(DLG数据)

矢量数据相比其它类型的数据结构更加复杂。组成数据的基本空间对象单元可以是空间任意分布的单个点或由许多点集组成,其大小、形状和维数都不同;其数据的操作涉及到对象实体中每一个点的操作,运算量大;拓扑关系复杂,要考虑到拓扑关系的存储和管理等。

基于用户对空间分析与出图显示两方面的需求,将数字线划数据分为GIS分析库与成果出图库,对于两个数据库中的矢量数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组织。

(2)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

数字正射影像是由航空摄影或其他遥感数据经纠正和消除地形影响后形成的数字图像,是地表信息的真实反映。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可以作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各个专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的背景,可供规划、设计和广大用户直接查询、量算使用。

在海量影像数据库中,每次调度和使用的图像数据只是数据库里的一小部分,因此采用数据分块来组织DOM数据。通过数据分块可以减少数据的网络传输数据量,方便数据压缩和有利于在计算机的内存中对图像数据进行运算处理。

(3)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数据)

多比例尺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相当于覆盖全市范围的精细程度不同的巨大的“电子沙盘”,是地表地形的真实再现。由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属于栅格数据,因此在组织中先将每一幅的DEM数据拼接起来,然后分成几个区域存储到数据库中,采用金字塔结构显示。

3.2 专题数据的组织

专题数据库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建设完善专题数据,并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专题数据等数据库的整合,形成完整的平台共享服务数据库,数字城市公共平台才能更好为政府职能部门在城市发展规划、科学决策中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专题数据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水利、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电力、邮政、商务、民政、教育、旅游、卫生、公安、气象、地震、通信等三十余类数据。

由于各专题数据具有不同类型和不同格式,需要通过专题数据整合转换成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支持的空间化的专题数据。

(1)文本表格数据

将原始专题数据中Word,Excel,Txt 等格式的数据根据其内容整理为规范化的关系数据库数据。在整理好规范化的关系数据库数据后,对于无空间坐标的数据,通过地名地址匹配等手段进行空间定位。

(2)图片数据

对于原始数据为jpg 等格式的图片数据,需要进行几何纠正。选择较多的控制点,利用纠正方法达到基本纠正的效果。纠正后图片保存为IMG 文件。纠正时无值的点设置为0 值。对于其中存在的重要的专题信息,根据具体情况提取信息,形成专题图层。

(3)空间化数据

通过坐标格式转换、坐标系统转换、数据建库等方法将已有空间数据转换为符合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数据,最终建立专题数据库。

3.3 地理空间数据间的关联一体化管理

空间数据库与专题数据库的关联实际上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把应用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协调,建立图文一体化系统,即把图形信息与非图形信息紧密地结合。它是多种数据集的融合和集中管理。

(1)空间位置关联

由于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存在多种格式,同时从管理和应用的角度考虑需要将不同大类的数据进行叠加,采用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基础空间数据后,只需要将各种基础空间数据转换到同一个坐标系上,不同形式的数据就可以叠加起来应用。

(2)属性关联

除了在空间位置上实现两种数据的相互关联外,同时还要将它们各自的属性信息也关联起来才能实现双方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因此需要有一个桥梁来挂接不同的数据子库,建立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可采用以字段作为连接的载体,只要能确保二者都具有一个表示公共信息的属性字段,就可以达到逻辑上的关联。

4. 结论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只有建设完善专题库数据内容,并通过对地理空间框架库和专题库等数据库的整合,形成完整的平台共享服务数据库,我们的数字城市公共平台才能更好为政府职能部门在城市发展规划、科学决策中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并为公众提供全面的地图服务。

【参考文献】

[1] 方驰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组织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徐开明.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含义和作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28(5):63-66.

[3] 李景文,赵福君,董星星,等.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模式设计[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08,28(2): 240-243.

第4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地市级测绘成果目录;汇交与;数据标准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directory remitted and the actual release work starting,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 new catalo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collection and release mechanism, gives the catalog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data based on Internet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framework model, and to the city of Ningbo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directory online collec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shing system as an example, illustrates the significant benefits brought by Internet technology.

Key words: directory of municip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results; coll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data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地市一级测绘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所涉及的多为大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近几年来,随着GPS、全站仪、航测、遥感等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方面的应用,基础地理数据的数据量迅猛增加,这些数据的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相对中小比例尺数据而言,这些数据与群众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在地方建设中应用频率更高,测绘单位对这些数据的更新速度业相对较快。

作为从测绘成果数据海洋中快速获取目标数据的必要媒介,测绘成果目录数据的地位非常重要,如何汇集、测绘成果目录成为测绘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测绘成果目录汇交工作方面,目前普遍实行的是“三级汇交”的方法,省、市、县逐级通知,逐级汇交。每一年,首先各县(市)区对一年的测绘数据进行统计,形成报表上报市规划局,再由市规划局对各县(市)区的测绘成果目录数据进行人工统计,分类汇总,提交省测绘局备案。在后继的测绘成果目录工作上,主要是由管理部门汇编成册,在服务窗口供用户查询或根据要求邮寄给用户。

可以看到,传统的汇交与工作基本依靠手工进行,效率比较低,汇交一次测绘成果目录信息需要很长的工周期,省、市管理部门的测绘成果目录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造成以下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级的测绘成果目录资料标准不统一。第二,现有测绘成果目录资料与省级、区级的测绘成果目录资料脱节。第三,测绘成果目录存档及更新与现有测绘成果现状不一致,管理者难以掌握测绘成果资料的全貌与使用情况,使用者查找最新的测绘成果数据比较困难。

地市级测绘管理部门在测绘成果目录的汇交与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目前地市级测绘成果目录汇交与工作状况已经无法适应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趋势,采用新的技术方法,代替目前的测绘成果目录汇交与手段成为必然。

2 汇交与的技术路线

当前,Internet技术日益发展和普及,利用Internet进行测绘成果目录的汇交和,成为首选的技术方法。基于Internet技术的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与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架构,并采用了典型的多层结构方式,系统的总体框架分为三个层次:应用层、通讯服务层和数据层。

系统的开发主要是基于WinNT/2000 IIS并采用Web浏览器方式完成系统主体功能;数据库访问采用ADO技术。

地市级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与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表1所示:

表1系统体系结构

数据层:由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数据量都不是很大,为了降低用户软件购置费用和对系统资源的占用,所以数据采用 Access 的MDB文件进行存储。数据库内保存10类测绘成果目录数据、系统用户数据和各类数据字典。

通讯服务层:通讯服务层在系统整体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把系统处理好的页面返回给用户。

应用层:通过通讯服务层提取数据,完成对数据的表达、查询和审核功能,实现用户的管理,系统的配置等功能。

系统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在系统中采用角色管理的方法解决。系统建立一个用于描述每个登录用户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信息的安全数据库。每个登录用户必须被验证为符合某个角色的合法用户,才可进入系统,再根据其用户相关的权限,决定其所可以执行的系统功能和能够访问的数据内容。

3汇交与的数据内容

地市级测绘成果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各类测绘成果的目录表示形式非常多样,如何将测绘成果的目录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以后的测绘成果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和测绘成果汇交与的工作效率。

有鉴于此,必须认真研究现有的相关国家标准,并结合地市级测绘工作的实际特点,制订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系统的标准化方案。

地市级需要汇交的测绘成果目录的数据一般分为10类,分别如下表2所示:

表2 测绘成果数据分类

测绘成果目录必须完整的描述测绘成果数据的数据特征,能够满足各类测绘成果目录数据用户的需要,方便汇交用户的数据汇交。

测绘成果目录数据的框架如下:

标识信息部分

关键词—概括数据集某一方面特性的词或短语

数据质量部分

精度评估—数据的精度值

完整性报告--有关省略、选择标准、使用的定义和其它标准等用于理解数据集的信息

逻辑可靠性报告--对数据集中内容间关系的一致性的解释

空间信息

数据的空间位置信息

空间参考信息部分

平面坐标系定义--用于测量点位距离和角度值的参考框架

垂直坐标系定义--用于测量垂直方向的距离(高度或深度)的参考结构或体系

属性信息部分

概括描述-- 数据集信息内容的摘要和引用细节描述

数据类型-- 按照类似状况被归类的数据的定义和描述

发行信息部分

引用信息-- 使用该数据集时的参考信息

时间信息-- 关于一个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的信息

联系信息-- 与数据集相关的个人和组织联系的方法的信息

4 汇交与的工作流程

测绘成果目录的汇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具备一定资质的用户才能够汇交数据。在地市级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与系统中,用户必须得到一个有效的系统帐户和密码才能够使用系统,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的申请审批用户的系统权限。系统对用户角色进行了区分,不同角色的用户将拥有不同的功能,能够对不同级别的数据进行操作。

用户的系统权限和用户角色的权限关系如下表3所示:

表3 用户权限对照表

测绘成果目录汇交与必须设置一定的数据检查和审核机制,配备专门的数据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数据汇交”->“数据审核”->“数据”的流程进行。

测绘成果目录汇交与系统的职能划分和运转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系统工作流程图

编辑用户通过系统的数据汇交提交测绘成果目录,所有汇交数据必须经过系统的审核,如果有错误则立即提示汇交人员进行编辑重新汇交,如果系统检验正确则把数据存入测绘成果目录数据库,等待数据管理员对数据进行人工检验,如果数据管理员发现数据错误,则对数据批注修改意见,返回编辑用员重新编辑汇交,如果数据通过检验则把测绘成果目录作为正式数据对外,数据浏览用户可以对正式的数据进行查询、浏览等操作。

5 汇交与系统的主要功能

测绘成果目录数据网上汇交与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汇交、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导出等,并应该具备有完整的系统维护和用户管理功能。

5.1测绘成果目录汇交

用户登陆后,用户可以按一定的数据格式正确输入成果数据,将新增的测绘成果输入到本汇交系统,如发现错误,系统会显示出错信息,帮助用户纠正错误。

5.2测绘成果目录浏览

通过选择需要浏览的数据类型,用户可以浏览的测绘成果目录信息,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系统显示相应级别的数据项。

5.3测绘成果目录查询

用户可以按需要对这测绘成果目录进行查询。系统将返回用户权限内符合条件的数据。

5.4测绘成果目录导出

数据管理员用户可以按照需求,把测绘成果目录数据导出到Excel表格中。

5.4测绘成果目录审核

汇交的测绘成果目录数据必须经过管理员级别用户的审核才能被允许正式,数据管理员可以把检查中发现错误的数据设置为不合格,对数据提出修改意见,并把该条数据返回编辑员进行修改。

5.5系统用户角色管理

角色用户的区分使系统针对不同用户群的需求更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开放不同级别的数据项,有利于用户的使用,有利于数据的安全。

6 汇交与系统的实现

6.1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与系统

为了改进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汇交工作的落后状况,推动宁波市测绘管理信息化工作,由宁波市规划局开始组织实施建设“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与系统”。

系统控制测量成果目录数据汇交界面如下图2所示:

图2 控制测量成果目录汇交界面

“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数据汇交与系统”的实现了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汇交、管理和的电子化,该系统不仅是一个测绘成果目录数据采集和共享系统,同时还具有“数据仓库”的功能,为以后的测绘成果目录数据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6.2系统实现的目标

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汇交与系统的建成,实现了测绘成果目录数据汇交、管理和的信息化,大大改善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的更新和机制,具体说来,达到了以下几个目的:

建立了开放的测绘成果目录数据汇交和平台

通过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与系统的建设,形成了一个开发的测绘成果目录数据的采集和的平台,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通过规划局的资格审查,就能够通过Internet网络,利用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与系统中汇交测绘成果目录资料,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系统了解宁波市最新的测绘成果。

缩短了信息汇交和的更新周期

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与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大缩短了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信息汇交和工作周期,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通过Internet数据服务体系,宁波市各测绘生产和管理单位可以随时汇交测绘成果目录数据,做到测绘项目完成后测绘成果目录数据的汇交同步到位,可以大大提高更新的速度,保证测绘成果目录的快速搜集,同时,经过系统的数据管理员审核后,系统内的测绘成果目录可同时上网对社会。

建立了标准化的测绘成果目录数据结构方案

在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与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数据的标准化方案,该方案是在认真研究现有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反复比较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结合了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数据的实际应用需求,保证了数据的统一,有利于以后的数据应用,符合宁波市测绘部门的管理需要和各测绘成果使用单位的检索需求。

7 结束语

本文从地市一级测绘成果目录汇交与工作的实际出发,论证了建立新的测绘成果目录汇交与工作机制的必要性,给出了以Internet为基础的测绘成果目录数据汇交与系统的框架模式,并以宁波市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与系统的建设情况为例,说明了利用Internet技术,建设测绘成果目录网上汇交与系统,可以为地市级测绘成果目录的汇交与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测绘局. 关于汇交测绘成果目录和副本的实施办法[S].国家测绘局,1993.5

[2] 国家测绘局. 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S].国家测绘局,2003.5

[3] 国家测绘局. 测绘成果汇总式样[S].国家测绘局,2003.9

[4]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51号.浙江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S].2008.10

[5] 范兰 李发红 吕志勇等.测绘数据资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测绘技术装备,2010 (2):27-29

第5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解决方案

二零一三年三月

目 录

一、 概述 .................................................... - 1 -

(一) 项目背景 ................................................................................................. - 1 -

(二) 某测绘企业 ............................................................................................. - 1 -

二、 建设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 - 2 -

(一) 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 - 2 -

(二) 管线管理现状 ......................................................................................... - 3 -

(三)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 4 -

(四)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 - 6 -

三、 某某管网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思想 ............................ - 8 -

(一) 系统建设目标 ......................................................................................... - 8 -

(二) 系统建设任务 ......................................................................................... - 8 -

(三) 系统建设原则 ......................................................................................... - 9 -

(四) 系统设计依据 ....................................................................................... - 11 -

四、 管网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 ................................. - 12 -

(一) 数据库的组织 ....................................................................................... - 12 -

(二) 数据的组成 ........................................................................................... - 13 -

五、 系统功能设计 ........................................... - 17 -

(一) 概述 ....................................................................................................... - 17 -

(二) 信息查询功能 ....................................................................................... - 18 -

(三) 统计功能 ............................................................................................... - 19 -

(四) 三维图显示管理功能 ........................................................................... - 20 -

(五) 空间数据分析功能 ............................................................................... - 21 -

(六) 输出打印 ............................................................................................... - 26 -

(七) 系统管理 ............................................................................................... - 27 -

六、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 - 28 -

(一) 系统运行软件环境设计 ....................................................................... - 28 -

(二) 系统运行硬件环境设计 ....................................................................... - 30 -

(三) 系统安全环境设计 ............................................................................... - 30 -

七、 系统特色 ............................................... - 34 -

(一) 管网建模自动化 ................................................................................... - 34 -

(二) 三维管网模型上的拓扑分析 ............................................................... - 34 -

(三) 方便实用性强 ....................................................................................... - 34 -

(四) 可维护、可扩展的开放性结构 ........................................................... - 35 -

八、 项目实施与管理 ......................................... - 35 -

(一) 组织与管理 ........................................................................................... - 35 -

(二) 项目质量管理 ....................................................................................... - 36 -

(三) 软件测试 ............................................................................................... - 37 - 九、

结语 ................................................... - 37 -

一、 概述

(一) 项目背景

“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三化融合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城市数字化、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融入全球化进而提升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标志。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下管网的种类不断增加,传统的管线规划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如何建立一个信息数字化,管理科学化的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和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任务。

随着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三维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信息发展在互联网和网络化应用服务等管理理念的迅速发展,设计和建设一个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

某某规划建设局正是在全国及某省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行业典型示范应用、示范系统建设以及地理信息技术、三维虚拟技术、云服务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根据某某政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和城市管线管理业务需要,提出开发建设综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的项目。

(二) 某测绘企业

1. 单位简介

某测绘企业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甲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资质、甲级工程勘察资质、工程设计资质、城市规划编制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资质。

2. 技术优势

近年来,某测绘企业利用现代测绘技术生产各种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测绘产品质量达到各级质检部门的质量监督检验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合格率100%的预期经营目标,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同行业界的广泛赞誉。

目前,集团除地理信息产业的硬件制造,还开展全部产业链产品生产和研发,能够提供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服务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整套完整解决方案,能够根据政府和企业及个人客户对地理信息数据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规模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地理信息数据产品、服务和应用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测绘、应急响应、地质调查、城市规划、数字城市建设、地理国情监测、环境监测与灾害管理、道路交通、电信、电力、海洋、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领域。

3. 人才优势

某测绘企业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在人才引进方面,集团深入全国各大知名院校,招聘、签约测绘及地理信息等相关行业大学毕业生。人才培养方面,致力于技术领域前沿,适时更新集团内部的人才架构,每年都组织不同批次各级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新技术的培训和研讨,到同行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参观学习,有力促进了集团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完善的人才招聘和技术培训,完善了企业集团的人才架构和技术体系,奠定了某测绘企业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 建设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一) 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从国内外的发展来看,在计算机构建管网信息系统时,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 纯信息管理系统(MIS)

第一种是走管理信息系统的路子,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MIS ),对综合管网资料整理录入,放在数据库系统中,具有常规的属性数据管理功能,如录入、修

改、查询等。这种方式可有效管理综合管网属性数据和资料,便于查询分类,但不具备管理图形能力,不能对空间数据进行检索和分析。

2. MIS 与图形相结合

第二种是MIS 与图形相结合,但仍使用MIS 来存放和处理属性数据,图形则另外通过图形系统(如AutoCAD )来录入,以文件形式单独存储。这种方案只是把MIS 的思路简单扩展到图形数据上,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分离,彼此不相关联,图形本身所蕴涵的丰富信息不能被系统自动识别、提取和利用。

3. 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综合管网信息和与之相关的地形、环境信息从根本上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具有空间定位、数据量巨大、信息载体多的特点,由于传统的MIS 的数据主要针对简单对象,因此其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很难有效管理和分析复杂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管理和研究空间位置和属性数据的信息系统。它对空间数据或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满足人们对空间信息的要求,并借助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种辅助决策、动态模拟和统计分析等服务。GIS 技术将地理信息相关的空间位置、属性特征进行统一管理,按一种全新的方式组织和使用地理信息。由于GIS 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它所具有的特点和优点,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真正实现综合管网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拓扑关系的一体化管理,已成为构建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的必由之路。

(二) 管线管理现状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一直比较薄弱,不少城市存在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不明,管线档案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不规范,资料分散保管,城市建设施工缺少系统的管线档案资料可供查询利用,造成城市建设管线事故不断发生。管线事故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指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建设部为此作了大量的技术和法规建设工作,2003年修定颁布了新的《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2004年以建办档[2004]39文下发了《全国城建档案信息

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年以建办档[2004]42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的通知》,2005年以部令136号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在建设部的积极领导和指导下,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和信息化工作正在全国迅速展开。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6年我国开展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城市(区)数量总计为127个,平均每年约21个。到2006年为止,全国约有30%的城市开展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GDP 排名前30位的城市,有25个已经建立信息系统,占总数的83%。

根据专业机构的调研数据,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城市级管网和区域性管网普遍存在着线路老化、满负荷使用、管理混乱、应急处理能力差等问题,突然表现如下:

1) 各种管线(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有线电视等)的图

纸和档案越来越多,查询不方便,工作效率低;

2) 种种原因,造成管线的竣工图纸不完整或不准确;

3) 图档的更新和归档不能作到迅速及时,遗漏、破损、老化、信息重复等

问题较多;

4) 库存管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且不方便;

5) 城市多种地下管线设施资料的综合利用困难,易造成某种管线施工时,

损坏其它管线,在紧急灾害事件发生时,无法同时提供多种、多幅管线

资料,造成调度、指挥、决策迟缓;

6) 大部分管线的适时信息(如压力、流量、温度等)不能集中显示,未实

现管线与设备的远程控制,发生事故时反应缓慢。

(三)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生命线的地下管网也越来越庞大、密集,其种类也越来越繁多。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排污管道、电缆线等在城市的整个地下纵横交错,通向四面八方。

从城市建设规划决策层角度出发,决策者需要在宏观上对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情况等综合指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地下管网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人员来讲,实现地下管网资料管理的全面化和自动化,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1. 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管线数字化

在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来营造现代化城市已成为时展的必然。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数据融合,提高信息综合应用潜力,是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可以说,城市数字化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城市数字化离不开城市管、线、网数字化,城市管线数字化是城市数字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城市规划管理水平的需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依靠传统方式“人工活地图”管理城市管、线、网等基础设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人工活地图”已经远不能适应建设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建立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是GIS 技术在市政管线中的综合应用,是将反映城市管线现状、规划、变迁的空间数据以及描述这些空间特性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输入、存贮、查询、统计、分析、输出的一门综合性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GIS 技术高度发展和城市科学研究对信息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产生的。

3. 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供辅助决策

目前,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还比较低,部分污水经由城市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影响了城市的水环境。挖掘排水管线的污染源和排出口关联信息,配合外业污染源调查工作,可为城市河道和湖泊的污染源评价和截污纳管工作提供决策数据依据,为改善城市的水体环境做出贡献。

4. 为城市应急事件提供辅助决策

可以建立瞬时雨量——道路(低洼地)——排水管道排水能力的关系模型,分析全市已有排水管道的缺陷,为管道改造提供依据;分析易积水区域;与天气预报结合,根据预报的瞬时雨量对可能的积水区域进行预警。同样,可建立燃气管道爆炸——扩散模型,在出现紧急事故时,可以根据模型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故的影响范围、影响人数等,为救援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5. 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建设燃气地下管线的安全诊断、评估系统,依据评价模型,根据影响燃气管道安全的各个因素值,评价各段管道的安全等级,包括管道的安全评价、阀门的安全评价、楼栋管的安全评价以及区域评价。评价结果可视化分析。

6. 与业务系统融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实现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和保密工作,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由于数据源一致,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也降低了建库的成本。

(四) 地下综合管网管理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1. 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通过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为消除管线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做了有益尝试,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地下管线信息提供了保障的作用。可以减少管线事故发生,降低管道漏损率,避免重复建设等;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改善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分散,管线信息不完整,数据标准不统一的现象,规范、统一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从而可以做到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管理和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2. 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管线信息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城市地

下管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可以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提供准确数据,有利支持决策分析

通过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详细、准确的地下管网信息,有助于优化城市地下管网设计,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等。

4. 为搭建地下管线安全预警决策的平台提供基本条件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为及时依据准确的管线相关信息,制定应急抢险方案,满足防灾和应付突发性重大事故的需要等提供了条件,对保证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5. 信息化管理,使应用更快捷方便

1) 缩小了管线信息的存储空间

一个城镇管线纸介质图纸可多达数十吨。存放数间房屋,而用信息系统仅用若干磁盘或光盘就可存放全部信息,体积仅及一个小纸盒。

2) 大大提高了查询检索速度

利用信息系统查询某一区域,某一地点或某种特征的管线信息仅需几秒钟,这是利用人工查找难以比拟的。

3) 提高了管线管理水平

信息系统既可以查阅局部地区管线的各种细节,又可浏览区域管线的宏观分布;既可研究单种管线情况,又可了解各种管线的整体分布关系;既可用以指导工程施工,又可用来作新区规划或管线设计,使管理工作得心应手。

4) 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管线信息便于传输,适于一次建设,多家共享。使用网络工具来优化资料调配,作各种应急处理,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三、 某某管网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思想 (一)

系统建设目标

城市基础地里数据库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数据资源,也是城市其它管理部门、行业及公众地理信息应用的基础资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平台的建立和有效运转,是其它专业应用系统能否坚实、可靠建立与运行的基础保障。地下管线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城市综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是城市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总体目标:应用地理信息、三维虚拟、一体化管线探测等先进技术,建立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服务;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形成政府,行业部门等地理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为城市规划、国土、城建、交通、水利、公安、环保等各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为城市发展战略决策分析、制定规划、应急响应及实施一切重大战略举措提供所必需的基础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撑;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实现城市综合管线与专业管线信息的分布式共享交换和一体化组织;建立综合管线应用系统,为城市管线的规划、施工及运行管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统一开发利用提供完整的管线信息服务,规避管线事故频繁风险,降低各类事故的经济损失,为城市建设、预警防灾、应急抢险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二)

系统建设任务

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整合城市信息资源,促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统筹开发与利用,为城市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建设综合内容可归纳为“一库、一平台、一应用、一环境”,即一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套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一项城市综合地下管网应用系统、一套运行支撑环境。

其主要任务包括:

1、建立城市多尺度、多类型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体系,丰富城市建设部门、尤其是掌握地理信息资源的部门之间有效的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建成包括大地测量控制、地形、地貌、地名、交通、水系、境界、地名地址、城市三维模型等基本地理要素信息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利用现有的某某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程可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现势性、精度高的300平方公里的1:2000地形图,300平方公里的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数据,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

2、开发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多类型、海量的地理数据管理与分析,建立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长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和更新机制,不断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

3、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由规划建设局牵头,整合已有的综合管线和专业管线信息,建成统一的、权威的、标准的城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和综合地下管线应用系统。推动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公共平台的广泛应用,确立和强化数字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权威性和唯一性,避免重复投入,杜绝随意建设,确保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在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

4、建立支撑数据库与系统建设和运行所需的服务器、工作站、GIS 平台、数据库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环境及支持环境。 (三)

系统建设原则

1.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保证系统整体结构、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平台、开发平台、应用功能等方面总体先进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实用成熟的技术,促进项目的建设成功。 2. 安全性与易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实际运行和操作的简单化、标准化。

3. 前瞻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设计时在设备容量、计算机性能、软件平台指标等方面应有适当的超前量,以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同时要把握好系统设备的性能价格比,注重经济实用。

4. 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的基础性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为应用服务,系统的应用服务也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保障,在落实基础性的工作的同时,应用要及时跟上。 5. 通用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应该尽量采用目前通行的、成熟的和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有利于技术交流,避免走不必要的技术弯路,也有利于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在具体应用上,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上应该结合本系统的具体要求和某某城市信息办的具体情况、具有特色。 6. 规范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有关标准与规范,如空间数据分层与管线缓冲区、数据质量与元数据标准等。在没有标准与规范的情况下,要参照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制订相应的标准与规范。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要严格按照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 7. 全局性与可扩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把握全局性的基础上,要实现城市地下管网资源(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的应用,使系统能在管理与决策中真正地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与决策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为了确保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当出现机构调整、变动、业务内容与流程变更等情况时,能方便地进行系统流程和功能的调整,以适应各种具体需求的变化;系统还要能够方便地进行管理与维护,软、硬件的

升级不影响正常运作,系统功能、结构以及数据库可方便地扩展。 8. 高性能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时,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软硬件平台、技术服务和维护响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系统较高的性能,如在网络环境下对空间图形的多用户并发操作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综合考虑确保系统应用中最低的故障率,确保系统的良好运行。

一方面,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容错功能,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健壮性,在发生意外的软、硬件故障等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处理并给出错误报告,并且能够得到及时的恢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9. 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系统要有使用权限控制,对数据要有加密措施。要注重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级政府颁布的安全和保密规定,建立严格的信息公开审查制度,保证系统和信息的安全。

要防止数据库的非法使用、随意扩散和遭受破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规定数据使用权限,定义用户级别、采用上机口令等,限制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在数据输出时采取查询日志方式记录输出日期、时间、数据内容、图件张数。建立“磁盘镜象”等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实行“运行日志制度”等。 (四)

系统设计依据

系统设计主要依据规范与标准:

1) CJJ61—2004《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2) GB/T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示》 3) GB/T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4) 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5) GB/T18315—200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6) GB/T15967—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测量数字化测图规

范》

7) 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级质量评定》 8) GB/T17278—1998《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 9) GB/T2312《信息交换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10) GB/T26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11) GB/T 16260-1996 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相关

国际标准 ISO/IEC 9126:1991

12) GB/T 15697-1995 信息处理按记录组处理顺序文卷的程序流程,相关国

际标准 ISO 6593:1985

13) GB/T 15538-1995 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

14) GB/T 15535-1995 信息处理单命中判定表规范,相关国际标准 ISO

5806:1984

15) GB/T 15532-1995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四、 管网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

作为一个区县级别的空间数据库,某某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或应用群体,系统的主要需求表现在各类数据的快速检索查询、数据的更新与维护以及数据的安全等等多个方面,所以必须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类来满足上述需求。 (一)

数据库的组织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格式可以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对于这两种不同格式的数据分别组织:

1.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的逻辑组织

2.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的逻辑组织

(二)

数据的组成

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数据组成包括地下管线数据和基础地形图两个部分。

1. 地下管线图组成

(1)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管线空间数据模型

1)

管点的定义:

✓ 一般探测点(位置点)

✓ 特征点(依管线种类不同而异,如给水有:弯头、三通、四通

等)

✓ 附属物点(依管线种类不同而异,如给水窨井、消防检、阀门

等) ✓ 时间点

2) 一条管线的定义:

按管线连接关系以下列管线点为管线的起点和终点:

✓ 特征点(三通、四通、人孔)

✓ 附属物(阀门、消防栓、窨井、接线箱、污水篦、手孔、上杆) ✓ 变径点 ✓ 变材点 ✓ 埋设年代变化点 ✓ 权属单位变化点 ✓ 报建案号变化点 ✓ 时间点

(2)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管线属性数据模型 1) 管点属性表 字段 1 2 3 4 5 6 7

字段名 Exp_No Map_No S_Code X Y Surf_H Feature

类 型 Text(8) Text(4) Number(2) Number(10,2) Number(10,2) Number(6,2) Text(8)

中 文 意 义 物 探 点 号 图 上 点 号 点符号代码 X 坐 标 Y 坐 标 地 面 高 程 特 征

备注 测区内唯一识别码 1:500图幅内唯一识

别码

8 Subsid Text(8) 附 属 物

当Exp_No为偏心井

9 OFFSET TEXT(10) 偏心井位 时,填入偏心井盖中

心点号

位移后的图上

10

MAPNO_

X

Number(10,2)

点号的位置X

坐标 位移后的图上

11

MAPNO_

Y

Number(10,2)

点号的位置Y

坐标

按测量坐标系 按测量坐标系

2) 管线属性表 字段 1 2 3

字段名 S_Point E_Point S_Deep

类 型 Text(10) Text(10) Number(7,2)

中 文 意 义 起点物探点号 连接方向 起点埋深

备注 终点物探点号 雨污排水管注管底

埋深 雨污排水管注管底

埋深

直埋 1-矩形管沟2-6

D_Type

Number(1)

埋设类型

园形管沟 3-拱形管沟 4-人防 5-管块 6-套管 7-其它

7 8 9 10

D_S Mdate B_Code Line_Styl

e

Text(15) Long Date Text(10) Number(1)

管径 建 设 年 代 权属单位代码 线 型

直径或宽X 高

0-非空管 1-空管 2-井内连线

4 5

E_Deep Material

Number(7,2) Text(8)

终点埋深 材 质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ab_Coun

t V oltage Pressure Hole_Num Hole_Use

d D_DIA Road FlowDirec

t MEMO Link_code

Text(10) Text(10) Text(10) Text(10) Text(10) Text(10) Number (3) Number (1)

电缆条数 电压值 压力值 孔 数 占用孔数 套管尺寸 路名代码 排水流向

高压 中压 低压 列孔数X 行孔数

¢100/铁塑/灰

0—起点到终点、1—

终点到起点 工业、热力、给水等流体类型或内容 与管沟表同

19 20

TEXT(20) TEXT(21)

备注 管沟连接码

2. 管线数据分类

根据技术规程管线的数据可分成9大类:

管 类 给水 排水 燃气 电力 电信 电视 广播 热力 工业管道

管点 JSpoint PSpoint RQpoint DLpoint DXpoint TVpoint GBpoint RLpoint GYpoint

管线 JSline PSline RQline DLline DXline TVline GBline RLline GYline

管线注记 JStext PStext RQtext DLtext DXtext TVtext GBtext RLtext GYtext

每个大类下面分成几个小类,下面以排水管线为例来说明:

管 类

管点

管线

管线注记

雨污合流 雨水 污水

3. 基础地形图

HSpoint YSpoint WSpoint

HSline YSline WSline

HStext YStext WStext

基础地形数据含有政区、居民地、交通与管网、水系及水利工程设施、地貌、地名、测量控制点等内容。它既包括以矢量结构描述的带有拓扑关系的空间信息又包括以关系结构描述的属性信息。用数字地形信息可进行长度、面积量算和各种空间分析,如:最佳路径分析、缓冲区建立、图形叠加分析等。数字地形数据库全面反映数据库覆盖范围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它用于建设规划、资源管理、投资环境分析、商业布局等各方面,可作为人口、资源、环境、交通、报警等各专业信息系统建立的空间定位基础。

本系统根据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本身的特点,对基础地形图进行以下分类,

五、

系统功能设计 (一)

概述

某某三维管网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查询功能、统计功能、三维图显示管理功能、空间数据分析功能、输出打印功能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具体功能如下:

(二) 信息查询功能

信息查询功能主要根据用户提供的条件和信息,系统能快速准确的查询到相的管线数据,并对查询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有:点选取查询、矩形选取查询、多边形选取查询、缓冲区查询、属性条件组合查询,空间条件查询等查询功能,在特殊的图库管理查询中,还包括有按图号查询、按道路名查询、按测区查询、按地名查询、按索引查询、按坐标查询显示管线图等,并可对查询结果突出显示。

系统还具有多样的查询定位手段,通过鼠标地图查询(点击查询、各种范围查询等),组合条件查询及统计分析,多种快捷定位(语义定位、工作区定位、鹰眼定位、坐标定位、对象定位等)等,可以实现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查询。

1. 实现图数及数图查询

即可在图形目标上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以新图表示,同时检索出相应属性库;也可以根据属性进行任意复杂程度的逻辑查询,并将查询结果以图形方式表示。具体可分为:管线线状信息查询;检修管网、阀门等特殊结点查询;管线断面信息查询;参考点位图查询;指定点重新生成点位图;图元量算(指定区域内点数、指定管线长度、指定点间距等)

2. 管道资料查询

可按口径、压力级别、影响范围、故障类别、调压器类型、维修日期、管龄和材质等进行查询;

3. 阀门资料查询

可按阀门编号、维修日期等进行查询;

4. 调压器资料查询

可按调压器编号、类型、维修日期等进行查询;

5. 历史资料查询

可查询改建前的管道、阀门、调压器等资料;

6. 规划资料信息查询

如规划新的煤气管网等。

7. 量测、信息显示和动态标注

系统支持任意两点间的管线长度计算或任意区域面积的计算,通过鼠标的移动就可轻松实现,同时还显示管线的主要信息。可随意选择颜色进行自由注释、标注任意点坐标、管点属性及两点的距离等。

(三) 统计功能

统计功能对当前已入库的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功能,主要包括管线长度统计、管线点类型统计、综合统计、区域统计、分类统计、条件统计等统计功能。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统计条件对满足条件的管线点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打印输出统计结果的图表。

1. 按修建年代统计(阀门、管线、节点) 输出报表

阀门、管线、节点图层中包含有修建年代字段,用户指定某个建设年代范围,在此范围内的管点个数,和管线长度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按照管类进行区分显示,如自来水管类、燃气管类。同时还可以将统计结果以直观图形式输出显示。

2. 按管线阀门统计输出报表

按照管线类别对阀门数量和类型进行个数统计,统计结果按照管类进行区分显示,如自来水管类、燃气管类。同时还可以将统计结果以直观图形式输出显示。

3. 按报废日期统计(阀门、管线、节点) 输出报表

首先用户设置管线或者阀门等设备的使用年限,根据公式:使用年限 + 建设年代 = 报废日期。其次用户指定报废日期,超过此日期的管点、管线进行统计,并将超期的设备在地图中进行高亮显示,统计结果包括管点个数和管线长度,最后将统计结果以报表的形式输出。

4. 统计阀门、管线、节点维修记录、时间、次数输出报表

用户对某个设备进行更新,系统自动记录设备的维修历史,包括维修时间、次数等信息,并进行统计操作,最后能将统计结果以报表的形式输出。

(四) 三维图显示管理功能

1. 三维显示

三维图显示功能用户通过划定三维管线显示区域,选择当前范围内可视管线数据,系统将自动该范围内的管线三维模型展现出来,使地表呈现塌陷或透明的模式(如上图所示),使隐藏在的三维管线显露出来。用户可以从不同视角来浏览管线,能进行放大缩小和旋转等功能,并可以查询管线的属性数据信息,而且能在三维图上进行简单分析,可以对管线进行垂直径距分析提供直观的判断工具。

2. 三维空间量算

提供了多种空间量算功能,在三维场景中精确测量空间点之间的距离、三维空间高度、地表面积、任意多个空间点围成区域的面积等。

(五) 空间数据分析功能

管线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主要是对已入库的管线数据根据当前的业界标准对管线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管线事故的影响区域分析、管线交叉路口分析、管线的连通性分析、以及管线的水平径距分析、垂直径距计算等分析功能。具备地上、地面、地下、三维纵模断面自动生成功能,如下图所示。

1. 爆管分析

鼠标点击爆管管线位置,显示受影响的管段区域,给出关阀方案,显示所有应关闭的阀门,输出关阀报表,关阀图和因关阀影响停水的重要用户信息。通过管爆分析功能,可以快速找出距管道爆裂处阀门,以便及时关闭,降低事故引起的损失。

2. 缓冲分析

在一个中心点, 搜索任意范围内所需要的目标。例如以一个大楼为中心, 搜索500米范围内可用的消防栓。

3. 预警分析

假定一些数据进行模拟演示, 判断管线是否会发生故障,例如:以雨水管线为例, 假定降水量的大小进行模拟, 可以判断出雨水管线是否会发生堵塞。

4. 连通性分析

对管网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仿真分析,显示当前管网的连接情况和供水状态,可以制定管网中任意两节点,能计算出两节点是不能连通,并可给出最短路径。可模拟开、关阀门。

5. 剖面分析功能

管线数据的剖面分析功能主要分为横断面分析和纵断面分析功能。用户绘制剖面线获得剖面线与当前管线的交叉点。系统对交叉点处横断面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横断面图和断面分析的成果表数据,可以打印、输出;纵断面分析是对管线数据的纵截面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纵断面图和断面分析的成果表数据,并可以打印、输出。

(1) 三维剖面显示

(2) 横断面分析

根据断面下的情况,生成截面管径、地面高程、管顶高程、埋深等信息,显示横断面图时,使地面线(道路断面)更符合现实,能清晰显示侧右线、绿化带、隔离带等。生成或打印断面时,可以分别定义横、纵向的比例,并在图上标注比例,横断面图的生成增加类似于CAD 中的标注功能,即直接指定图上空的区域后将断面图生成在图上。

(3) 纵剖面分析

指定分析管线,以几何图表的形式显示出分析管线的纵剖面区域,并列表显示纵剖面区域管线的相关属性,按照国家标准设定显示内容。

6. 地面开挖模拟

针对地下管网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地面开挖问题,三维管网系统提供了任意区域的地面开挖模拟,设置开挖深度和边界范围,三维地形自动塌陷,暴露出地下管网的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决策支持。

(六) 输出打印

系统提供向其他平台的输出转换功能。如转出为AutoCAD 的dxf 格式,MapInfo 的MIF 格式等,并且可以输出以下图片和报表资料: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综合管网图及专业管线图、各种专题图、各种成果表、放大图等,并可以按照任意区域输出图形。

1. 打印输出

对于指定区域内任何管理者的感兴趣信息,系统都能够以“所见即所得”方式将其打印输出。

2. 文本输出

主要是统计报表,即属性数据的输出和建立在空间统计和分析基础上的统计分析结果的输出。

3. 报表生成

包括:管线统计表、阀门统计表、管网附属设施统计表、阀门跟踪记录卡、阀门维护工作单、维修工作单、管线设施信息表等

(七) 系统管理

1. 系统管理

系统提供灵活的用户管理机制,可创建、编辑、删除系统组和用户,并可定义用户权限。应用系统按功能分类,可定制各系统的使用用户。

日志管理(用户登录、修改某些重要数据的记录)提供可靠的多级管理安全机制,对重要的数据进行自动备份。

2. 安全管理

用户登录和用户合法性检查: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在用户信息库中查找有无此用户及用户密码是否正确。

用户权限检测 :在系统中有一个用户功能权限检测模块, 用户每进入一个界面前, 系统会自动调用该功能模块, 据用户权限数据库的内容对每个功能控件的状态进行设置(使能或不能) 。

3. 用户权限管理

✓ 增加用户

✓ 删除用户

✓ 设置用户权限

✓ 修改用户权限

用户管理器

六、 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一) 系统运行软件环境设计

1. 操作系统选择

从安全可靠性能、使用维护方便程度、可集成扩展性以及应用开发支持等方面考虑,服务器及客户机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系列产品,其特点如下:

(1) 丰富的Web 解决方案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在从文件打印到高级行业应用程序服务的全部服务中都集成了Internet 技术。因为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 )完全集成在操作系统中,所以Windows 2000 Server可以让企业用户更有效地使用Web 共享信息、创建Web 商业应用程序,并将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的功能带入到Web 世界中。

(2) Internet/Intranet配置可伸缩性

在Windows Advanced Server中利用最新的8路SMP 服务器按比例扩大,获取更高处理能力。在Windows Advanced Server中使用英特尔公司的PAE (物理地址扩展)技术实现了8GB 随机存储器支持,通过使用更大的内存容量,可以改善系统性能并处理最苛刻的应用程序。IIS 通过限制Web 应用程序或站点可以使

用的CPU 时间量,可以确保其他网站或非Web 应用程序有更多可用的处理器时间,因而有更好的性能。通过对1GB 网络的支持,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在高性能网络上提供了高性能处理。更大的吞吐率无需增加网络带宽即可提升性能。

(3) 对最新安全标准的支持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和IIS 使用最新标准建立安全的内联网、外联网和Internet 站点,这些标准包括:56位和128位SSL/TLS、IPSec 、Server Gated Cryptography (服务器门控加密技术)、摘要验证、Kerberos v5验证和Fortezza 。

(4) 高可靠性

1)内核方式写保护:有助于防止错误代码干扰系统运行。

2)Windows 文件保护:防止新安装的软件替换重要的系统文件。

3)驱动程序证书:识别出那些已经通过Windows 硬件质量实验室测试的设备驱动程序,如果用户企图安装无证书驱动程序,系统将给出警告。

4)IIS 应用程序保护:应用程序保护将Web 应用程序和Web 服务器的运行隔离开来,从而有效地防止某应用程序导致整个Web 服务器的崩溃。

(5) 更高的服务器和网络可用性

1)群集服务:双节点群集服务提供了对关键应用的硬件或软件故障的容错性,这些关键应用包括数据库、知识管理、ERP 及文件打印服务。

2)网络负载平衡(NLB ):在Web 或终端服务服务器组中,一旦某服务器出现硬件或软件故障,NLB 技术将在10秒内自动在剩余的服务器中重新分配工作负载。

3)分布式文件系统(DFS ):在一个网络上创建多个文件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共享的单个分级视图。DFS 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地定位文件,并通过在分布式服务器上保持多个文件副本的方法提高可用性。

2. 数据库平台

目前市场上关系型数据产品主要有:Oracle 公司的Oracle 11g、Microsoft 公司的SQL Server2000、IBM 公司的DB2等。该系统运行涉及大量数据管理能力、同时要求对空间数据存储的支持能力等,同时又要求方便管理,所以拟采用Oracle 企业版或SQL Server2003作为数据库平台。

3. 系统开发平台

系统采用基于微软的.NET 框架,利用C#与ASP .NET 进行开发。

(二) 系统运行硬件环境设计

硬件环境设计主要针对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而言。

硬件设备应具备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可扩展性,采用先进的监控、冗余、容错等技术。

存储、备份设备。增强数据存储及备份能力,根据数据存储数量及其增长情况,适当增加盘阵、磁带机、光盘刻录机等。

配备加密机和防火墙等设备,加强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配置网络存储环境,实现集中的存储管理。

进一步,应配置远程的备份网络存储环境和应用环境,实现数据和应用的异地容灾。

(三) 系统安全环境设计

网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不是孤立某一方面的安全问题,而是一个安全体系,一般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多个层次。

1. 物理安全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

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环境安全

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如区域保护和灾难保护;(参见国家标准GB5017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国标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2) 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保证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主要服务器、网络设备、UPS 设备、主要线路冗余备份。

(3) 媒体安全

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对主机房及重要信息存储、收发部门进行屏蔽处理。

2. 操作系统安全

目前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无论是Windows 还是其它任何商用UNIX 操作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后门。而且系统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这些" 后门" 或安全漏洞都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系统的安全程度跟对其进行安全配置及系统的应用面有很大关系,操作系统如果没有采用相应的安全配置,则其是漏洞百出,掌握一般攻击技术的人都可能入侵得手。

对于操作系统的安全防范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尽量采用安全性较高的网络操作系统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配置、关闭一些起不常用却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对一些保存有用户信息及其口令的关键文件使用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加强口令字的使用,并及时给系统打补丁、系统内部的相互调用不对外公开。填补安全漏洞,关闭一些不常用的服务,禁止开放一些不常用而又比较敏感的端口等,那么入侵者要成功进行内部网是不容易,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及相当长时间。通过配备操作系统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性扫描,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网络设备重新配置或升级。

3. 应用系统安全

在应用系统安全上,在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在以下方面加强系统安全:加强登录身份认证,确保用户使用的合法性;并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对重要信息的修改/变更要充分利用应用系统本身的日志功能,对用户所访问的信息做记录,为事后审查提供依据。

4. 防火墙方案

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实现内外网络或内部网络不同信任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并且防火墙可以实现单向或双向控制,对一些高层协议实现较细粒的访问控制。

5. 通信保密方案

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主要是为了保护在网上传送的涉及秘密的信息,经过配备加密设备,使得在网上传送的数据是密文形式,而不是明文。鉴于网络分布较广,网点较多,而且可能采用DDN 、FR 等多种通讯线路。建议采用网络层加密设备(VPN ),VPN 是网络加密机,是实现端至端的加密,即一个网点只需配备一台VPN 加密机。根据具体策略,来保护内部敏感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及完整性。

6. 入侵检测方案

利用防火墙并经过严格配置,可以阻止各种不安全访问通过防火墙,从而降低安全风险。但是,网络安全不可能完全依靠防火墙单一产品来实现,网络安全是个整体的,必须配相应的安全产品,作为防火墙的必要补充。入侵检测系统就是最好的安全产品,入侵检测系统是根据已有的、最新的攻击手段的信息代码对进出网段的所有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并按制定的策略实行响应(阻断、报警、发送E-mail )。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入侵检测系统一般

包括控制台和探测器(网络引擎)。控制台用作制定及管理所有探测器(网络引擎)。探测器(网络引擎)用作监听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根据控制台的指令执行相应行为。由于探测器采取的是监听不是过滤数据包,因此,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不会对网络系统性能造成多大影响。

7. 漏洞扫描系统

网络扫描系统可以对网络中所有部件(Web 站点,防火墙,路由器,TCP/IP及相关协议服务)进行攻击性扫描、分析和评估,发现并报告系统存在的弱点和漏洞,评估安全风险,建议补救措施。

系统扫描系统可以对网络系统中的所有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性扫描,检测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并产生报表,以供分析;还会针对具体安全漏洞提出补救措施。

实施漏洞扫描方案可以采取购买漏洞扫描软件并经常更新漏洞知识库,定期对系统和网络进行扫描;

8. 防病毒方案

关于整个网络的防病毒解决方案,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要有全球病毒检测网;随时提供病毒资料及杀毒补丁下载;自动分发功能,易于快速更新;实时监控,具有免疫功能等。建议采用高级防病毒套件,这些防病毒套件为用户的网络提供全面、完善的防病毒解决方案,采用服务器/客户端体系架构, 对用户的网络实施从服务器到工作站客户端的全方位的防病毒保护。可以防止各种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传播速度快且破坏性很大的蠕虫病毒等进入内部网,阻止不怀好意的Java 、ActiveX 小程序等攻击内部网络系统。

9. 数据存储方案

磁带存贮系统是所有存贮介质中单位存贮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存贮介质;磁盘阵列由多个磁盘驱动器组成,由主机(利用阵列卡) 或自带控制器进行控制,提供大容量的存贮能力和较高的数据访问速率,是实现企

业存贮的主力设备;光盘库具有容量大、换盘速度快、支持跨盘检索、支持网络无缝数据刻录等。利用这些存贮介质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存贮能力和安全性。

网络存贮技术也是提高数据存贮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且目前在各种企业级存贮方案中被广泛采用。NAS(网络直边存贮) 是基于局域网LAN 的存贮,它占据LAN 上的一个结点,通过局域网代替总线数据传输;SAN(存域网) 是一种独立于服务器所在的LAN 之外的处成体系的具有无限存贮能力的高速存储网络,采用高速光纤通道作为传输媒体,以FC(光通道) 加iSCSI 作为存贮访问协议,将服务器和存贮设备连接成单独的网络子系统,实现共享存贮的目标。

10.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将是网络安全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省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如安全操作流程、安全事故的奖罚制度以及对任命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查等。构建安全管理平台,组成安全管理子网,安装集中统一的安全管理软件,如病毒软件管理系统、网络设备管理系统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统管理软件。通过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全网的安全管理,将会降彽很多因为无意的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风险。

七、 系统特色

(一) 管网建模自动化

管线的竣工资料或者探测的结果大多是二维矢量线数据,系统根据二维数据的平面坐标、埋深、管径等数据批量生成三维管线模型,关联属性数据库,并且提取管线之间拓扑关系,自动生成弯头。

(二) 三维管网模型上的拓扑分析

完全摆脱对二维管网数据的依赖,直接在三维管网模型上进行拓扑分析,彻底解决三维数据模型无法进行拓扑分析的技术难题。为关阀分析、连通性分析、事故影响范围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撑.

(三) 方便实用性强

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管网管理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本系统设计的基本

出发点。做到易于使用、便于系统管理、数据更新简便和系统升级容易,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以及友好的用户界面。系统从切实的必需的功能出发,不追求大而全的当前功能,而是实现切实的必要的功能,使每个实现的功能能用、好用、用户喜欢用,减少用户学习的时间。同时也为将来的扩展留下足够的接口,逐步完善,持续发展。

(四) 可维护、可扩展的开放性结构

真正实现集管线规划与管理为一体,可对各类管线进行快速方便的查询、定位与统计,制出标准的管线剖面图;具有故障定位、关阀方案、最佳路径、最短路径等管网分析功能;可实现管网的自动标注、自动捕点,自动提示安全间距,并能显示及打印精美标准的管线图与三维管线图。极大的简便工作人员的操作管理,同时能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八、 项目实施与管理

(一) 组织与管理

为了顺利地进行项目的开发,我公司将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开发,由项目领导小组进行协调和配合,拟定详细周密的开发计划、合理地调配人力、全权负责项目的开展。

根据软件工程的要求和实施管理项目的经验,确定本项目按照如下图所示的项目管理机构编制组建。

项目管理机构图

(1) 项目总负责

由信息中心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总经理组成,进行项目的宏观管理、协调等工作。

(2) 技术委员会

由经验丰富的从专家组成。能够指导项目的执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3) 项目经理

负责项目管理,协调,审核项目开发进展情况;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决策,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负责项目质量管理,按制订的标准及控制手段执行进度管理、风险管理和变更管理及数据标准化工作。

(4) 研发经理

负责组织整个项目的开发、技术设计及方案、文档的编制及审核,协助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的技术及管理,系统指导开展有关技术开发的工作。

(5) 系统研发

负责系统的各模块程序设计及集成方案设计、接口方案设计等工作。

(6) 软件测试

负责软件的测试工作,编写系统测试报告。

为保证系统的顺利进行,以上设立的项目管理机构中,未经甲方的建议或许可,项目经理不变更。

(二) 项目质量管理

1. 软件开发质量标准的确定

质量的测定是相对标准而言的。软件成果质量标准可以分为系统功能标准与系统运行标准两部分。

(1)软件功能标准由系统总体设计确定,因此,用户需求模型的质量水平

是功能开发质量的基础。为了确保需求建模质量,采取以下措施:

✓ 制定用户需求调研大纲;

✓ 制定并严格遵守调研规范,其中包括调研提纲通知预约、访谈记录与

用户确认、业务需求分析报告确认等;

✓ 收集并仔细研究各项与管线管理有关的政策法规;

✓ 以需求分析报告为基础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 系统总体设计由项目组成员初审,再专家对设计书进行审定。

(2)对于应用软件的运行质量标准,可以用以下一组技术指标表征:

✓ 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的先进性;

✓ 专业应用模型符合行业规范;

✓ 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指标。

2. 软件质量保障措施

严格按照ISO9000和CMM3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这两项认证对于本项目开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乙方的项目人员均具有良好的业务训练和工程实践经验。

(三) 软件测试

测试是系统最后一个检验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公司派遣独立于开发的项目测试组,保证测试过程的相对独立性和有效性,达到了合同所要求的技术要求和性能要求,满足用户需求。

九、 结语

系统根据各专业管线的特点并结合专业数据分析模型进行了模型整理,设计了面向决策的分析功能,如爆管分析、断面分析、抢险分析、三维动态显示等。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分析的数据依据。

系统充分结合了互联网InterNet 技术,构建系统的BS 模型,使得管理部门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本系统的公共服务子系统实现了三维管线信息的互联网查询浏览。

系统完善的维护功能实现了系统的编辑维护,利用ArcGIS 的版本的控制功能实现了基于增量的历史数据库管理,使用户可以查询任意时期的管线数据,增加了图形数据的持续性。

第6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系统控制

Abstract: The work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s a complicated and large workload of the project, how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must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ing measures.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 system control

中图分类号:P25

1 测绘工作实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近年全国测绘工程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重点测绘工程的质量合格率高达93.1%,不可否认,测绘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国内经济改革的深化及开放程度的加深,测绘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严重,所以测绘行业只有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测绘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2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2.1 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

2.2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2.3 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及质量体系等。

2.3.1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2.3.2 测绘工程的数据检查

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2.3.3 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

测量是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组操作。测绘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

2.3.4 记录和标识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包括操作记录、检查一记录、质量管理记录、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记录应由一记录的部门或个人保存,特别是书面记录应确保记录不丢失、不受潮、不损坏,保证记录的完整和清晰。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作出规定。

3 如何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

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第三,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3.2 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

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就要不断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3.3 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己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3.4 通过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测绘单位要做好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维护测绘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3.5 加大经费与人力的投入力度

基础测绘工作的公益性较强,单靠市场机制进行自发调节,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势必造成测绘的基础产品的价格与价值出现严重背离。虽然,每年国家都加大了基础性测绘事业的经费投入,但是增加的费用仍然不能与生产成本增加的费用持平。按目前投入水平可安排的基础测绘工作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我国还只有为数不多的测绘生产单位具有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测绘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让测绘生产单位能够更新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测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测绘成果的精准度。测绘单位的经费投入要遵循以下三点进行:一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计划,当列入国家和省一级年度经济计划,在预算中列有专项,安排适当的经费额度,由测绘主管部门按计划实施。二是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改变多年来我国大比例尺基础测绘都由国家测绘局包下来的状况。其三,还应注意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比如通过建立测绘成果的有偿使用制度等方法,建立各种经费补偿机制。

3.6 文件化质量体系要实施动态管理

测绘质量体系文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其可操作性逐步增强,确保测绘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高,这就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测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文件规定不明确、规定与实际不符或文件未规定以及采取纠正措施而引起文件更改的情况,要按照文件规定的修改程序及时修改完善,使文件更加严格,达到质量体系运行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目的。文件修改程序要根据测绘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定合理,进行有效控制,便于文件的控制和修改的渠道畅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第7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地下管线;规划建设;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地下管线担负着城市能源输送、信息传递、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等功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完善、准确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基础,是充分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保障,也是公众应该共享的信息资源。城市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热力、工业和综合管沟(廊)多类别的地下设施,长期以来由于忽视管理,地下各类管线资料不齐全或与现状不符,缺乏有效的相关数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损坏地下管线的事故经常发生。地下管线混乱无序的状况已成为阻碍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因此,彻底摸清和掌握地下管线信息资源,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是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福州大学城区地下管线的现状,分析了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性建议。

一、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地下管线管理体制不完善

福州大学城地区地下管线主要有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几种类型。这些管线结构及使用功能均有差异,而且规划建设和管理又是分属于不同的管线权属单位。规划、建设与管理几个阶段没有很好地分清各自责任,工作过程没有很好地衔接,也缺少综合管理制度和协调机构。管线的投资建设都是由各自产权单位自行完成,与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产生的矛盾较为突出,有的甚至没有管线的规划就开工建设,建完投入使用也没有按规定备案,导致后续的工程审批时不知地下有管道,施工过程中造成通信中断、燃气泄漏、污水漫流等。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没有相应建立,地下管线资料的收集管理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完整的档案信息可供查询。

(1)地下管线规划阶段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问题,使得福州大学城地区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工作处于缺位状态,这给福州市文化之区长期发展带来了隐患。①缺乏对应的地下管线规划审批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部门对地下管线进行规划审批,一直没有把各类地下管线的建设或改扩建以及管线接驳的规划审批纳入管理流程,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时也不重视对地下管线的审批及备案工作,导致了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基本处于真空状态。②缺乏综合管理协调机制:福州大学城地区缺少统一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协调机构对地下管线进行科学管理,容易造成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规划与用地规划脱节,单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③缺乏规划审批后管理机制:规划部门至今还没有开展地下管线规划竣工测量制度和严格遵守的资料汇交制度,管线的平面位置、走向、埋深、规格尺寸、管线类别、管道材质等均无完整可靠的资料。

(2)地下管线建设阶段

地下管线的建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建设与规划不一致。有些项目没有规划就开工建设,也有些项目规划是批准了,但迟迟未能动工建设或没有按照审批设计路径和方案进行实施。②各专业部门往往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根据用户的需要,随着工程项目的开展而随意零星建设地下管道,然后各自与其就近的管线连接,时间久了,单凭人的记忆根本无法记住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③在地下管线建设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力度,没有按规范进行管线建设项目的过程监督和竣工测量,也没有进行管槽回填之前的验收。

(3)地下管线管理维护阶段

福州大学城地区建设发展已有10多年了,该地区的地下管线日益复杂,地下管线的隐蔽性给地下管线的养护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地下管线埋设施工之后,检漏和防腐检测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管道腐蚀、损坏等原因,引起漏水和漏气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还没有专业从事地下管线普查、检漏及防腐等方面的专业队伍。技术员也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教育,没能做到管网破损等问题及时发现、尽快处理。所有地下管线的管理至今没有建立数据库,管线的维护更新工作没有跟上,早期建设的各类管线大部分使用已久,出现老化、腐蚀、变形等现象,这些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替换的管线均存在较大的隐患。

2、地下管线信息库及信息动态更新体系没有建立

根据建设部第90号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管线的档案资料应该报送城建档案馆,但实际上,很少建设单位做到按规定向城建档案馆报送工程档案资料。没有系统的基础性管线建设档案资料,对原有的地下管线没有及时普查、建档,对新增的地下管线也未能及时建档入库,甚至没有规范的地下管线竣工测量资料,没有一个全面的管线综合图或数据库。城市地下管线的数据库,是保证管线系统生命力和管理有效性的唯一途径,然而整个地区统一的管线信息化建设处于缺位状态。统一的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缺失,建立地下管线的数据动态更新体系更是一句空话。没有一整套可利用的地下管线资料,所以每一次地下管线工程建设或局部管道接驳,都要从地形修测或管线探测和管线普查开始,修测收费都得按规定计取,如此重复现象严重造成政府财力物力的浪费。

3、地下管线“普查”的信息利用跟不上城市的发展

厦门等其他城市都逐渐开展了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工作,而且每年还投入一定的费用进行地下管线的维护更新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建设部1998年发出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通知》要求:“未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城市应尽快对地下管线进行全面普查,弄清楚地下管线现状,有条件的城市应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以便更好地对地下管线实行动态管理”。福州大学城区至今还未开展综合管线普查和建库工作,这导致了管线的普查与信息化建设长期跟不上城区的建设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

二、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正确处理好建设与管理,处理好地上建设与地下建设、建筑工程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转变“重建设、轻管理”,“重地上、轻地下”的观念,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城市地下管线资源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工作内容。

1、理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的关系

理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体制,健全地下管线审批工作。地下管线的布局规划由规划部门负责审批,管线建设中涉及到的开挖道路等市政设施由市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线的档案管理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参与建设单位讨论、制定管线建设计划,协调各项建设时序,促使地下管线综合一体化建设。

2、普查、收集完善地下管网技术资料并建立档案

要做好地下管网普查工作,建议由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各专业管线单位对地下管网进行摸底调查,并将新增管线及校区、小区内管线纳入普查范围。各专业管线单位对各自地下管线的原始资料,基础数据不详细或不可靠的要重新进行探测,绘制新的竣工图纸并按规定进行归档。

3、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化系统、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在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同时,建立信息齐全的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以数据的形式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查询、输出更新。通过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信息更新和开发利用,以地下管线数据库和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立一个确实可行的信息更新机制,实现地下管网有机制的信息化动态管理和数据更新。

4、加强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源的共享

目前福州大学城区地下管线信息凌乱无序,共享程度低,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地下管线信息共亨平台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如:数据标准、数据编码、交换格式等标准)。加强地下管线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使分散存储的各权属管线单位能得到地下管线资料的共享。规划、建设、市政、城建档案馆以及相关测绘等单位共同来建立一个全县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地下管线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社会提供多元化服务。

5、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并加强执法监督

应尽快制定地下管线建设和道路挖掘等管理办法,逐步制定城市道路挖掘和地下管线管理方面的法制法规,把城市道路挖掘和地下管线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严格控制地下管线工程建设程序,并使城市道路挖掘和地下管线管理执法检查监督工作常态化,对违法挖掘道路、随意敷设地下管线的应进行有力打击,并做到有法可依。

三、结束语

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连千家万户,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地下管线管理不仅有很强的技术性,还有很强的政策性、法制性。地下管线的安全管理工作,即是管线管理单位的职责,也是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安全管理,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维持城市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贻芳.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2] 建设部.(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地下管线管理的难题及探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济南: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07.

第8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9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组织数据

0引言

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担负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等工作,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现有地下各类专业管线的资料残缺不全,且有关资料精度不高或与现状不符,造成在建设施工中时常发生挖断或挖坏地下管线,造成停气、停水、停暖、通信中断、污水四溢等严重事故。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地下专业管线在地上、地下立体布设,管线繁多、复杂。已有的管线资料都以图纸、图表等形式记录保存,采用人工方式管理,效率低下,资料系统性差。对于变化的区域,管线维护困难,各部门也存在为了建设方便重复收集资料、标准不统一、管理混乱等情况。而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作为地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基础数据,必须为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鉴于以上情况,在全面进行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同时,提出必须同步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利用竣工测量,实现动态更新,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现势性的地下管线信息;同时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管线的一系列空间分析和管线辅助设计功能。这将大大提高地下管线信息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特点研究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就是指利用GIS技术和其他专业技术,采集、管理、更新、分析和处理地下管线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同一般的GIS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一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是一个四维的系统,隐蔽性决定了时间及三维空间动态的复杂性。

(2隐蔽性、埋设位置的集中性也决定了地下管线数据的重要性,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与准确性是地下管线系统实用的关键。

(3)系统必须自动识别管线间的连接性,即管线与管点间的拓扑关系非常重

(4)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匀的空间异质系统,城市中心区的管线密度较大,从中心区向城市边缘区急剧减小。

(5)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必须将地下、地上的各种管线纳人统一的系统中进行管理。

2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建立的意义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是城市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基础上作。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部分城市进行了地下管线普查,获要。取了大量的地下管线资料。如何管理这些宝贵的地下管线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管线普查的经济效益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传统的管线资料管理手段大多采用文本文件或者数据库来存储管线的属性数据,用DWG图形文件来存储管线的图形数据,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完全分离,管线资料管理混乱,资料更新速度慢,跟不上现代城市建设的步伐,不能保证资料的现势性和正确性。因此,同步建立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是确保地下管线普查使用目的的实现与广泛应用的最佳方法。

(1)使用计算机存储管线信息大大缩小了存储空间。一个城市的纸介质图纸可多达几十吨,而使用计算机仅用若干磁盘或光盘就可以存放全部信息。(2)提高了检索查询速度。利用计算机查询某一个区域、某一地点或某种特征的管线信息仅需要一个命令或者按钮既可以完成,这是常规管理办法的人工查找无法比拟的。直观。通过三维显示技术,真实再现地下管线二维布局结构。(4)可以实现管线资料的动态更新和管线工程的动态跟踪,提高了管理的水平。(5)便于资料的网络共享。3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3.1系统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建立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组织尤为重要。GIS技术是一种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组织、分析和可视化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的组织是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有没有数据,数据质量如何,怎样使数据随城市现状的变化而及时更新是GIS系统中的首要问题。地下管线系统的建立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细致的调查研究。

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为用户服务的,必须重视和照顾用户的需求,进行充分的用户需求调查,对用户的运行机制、信息流程、现有数据基础、用户对系统和产品的要求等方面做详细研究,做认真的方案设计,并在开发过程中,根据使用者的意见,不断修正设计方案,对系统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渐完善成为切实实用而几功能完善的系统。

(2)协调关系,统一安排。

数据的收集和更新,以及数据共享方面的协调和管理是系统建设过程中一大难点,也就是组织协调问题。这种协调在不同一部门间进行,若各部门没有统一的领导和规划,由于资料各有归属,则会在工作中出现难以逾越的障碍。

(3)重视数据库建立工作。

数据是GIS的核心,一个系统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质量的好坏。建库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录入。数据库设计要求对系统内的各类数据标准化,并分类编码,采取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4)标准化问题。

系统的开发涉及到许多标准化问题,如地理信息编码、数据交换格式、基础数据库结构和图形定制都有许多标准化问题,要求其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利于数据的交换、共享、更新和系统的推广应用。尽量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意标准化问题。

3 .2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

系统应满足地下管线资料的自动化管理,真正实现管理科学化。

(2)可靠性原则。

数据库可靠性: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应是准确可靠的。

系统可靠性:系统应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至于因某个动作或某个突发事件而导致数据的丢失和系统瘫痪。

(3)完备性原则。

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应该是全面的、完整的,能够满足系统各项功能的需求。

(4)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

系统应以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来建立,保证系统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系统的各项功能应该符合综合管线管理要求,信息编码、数据规范应满足行业或地方规范。

(5)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在保证各项功能完满实现的基础上,应以最好的性能价格比配置系统的软件、硬件,系统应有良好的用户界面,用户易学易懂,操作简便、灵活。

(6)可扩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与其他GIS系统数据和制图系统数据的接口,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4地下管线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数据是任何GIS系统的核心,所有的GIS功能都需要以数据为基础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系统的好坏。

4 .1地下管线数据的获取

地下管线数据获取的方法有地下管线普查和地下管线竣工测量两种。

(1}地下管线普查。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根据城市具有的技术与经济能力,采取最经济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查明城市建成区或城市规划发展区内的地下管线现状,获取准确的管线有关数据,编绘管线图,建立管线数据库,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好档案与动态管理。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作业方法。

①地下管线现状调绘。

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调绘是指在开展地下管线探查作业前,根据已有的地下管线竣工资料、施工资料、设计资料等,将己有地下管线现况标绘在1:500的地形图上,作为野外探测的作业的参考,减少实地探查作业的盲目性,提高野外探查作业的质量和作业效率。同时,为地下管线探查作业提供有关地下管线的属性数据(如管径、管材、埋设年代等)。

②城市地下管线探查。

城市地下管线探查是在现状调绘的基础上采用实体调查和仪器探查相结合的方法,查明地下管线的敷设状况、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和埋深、管线的相关位置和走向、地下管线的属性,如管线类型、性质、规格、材质、载体特征等。并在地面上设置地下管线投影中心标志和明显管线点标志,以提供下工序测绘的依据。

③地下管线测绘。

地下管线测量是指在城市等级导线点和等级水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图根控制测量、地下管线点平面和高程位置连测及相关地形测量。

(2)地下管线竣工测量。

地下管线普查在一定时期内只能做一次,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对城市地下管线资料做一个完整的总结和调查,然后建立地下管线资料库。然而城市的管线工程每天几乎都在进行,因此,地下管线资料的动态更新主要依靠管线竣工测量来动态获取管线的资料口。

4 .2地下管线数据数据模型分析

(1)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数据组成。

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数据包括地下管线、管点图形和属性数据,坐标分幅、道路网图、城市地形图、建筑物、地块、注记等辅助要素,其具体数据构成如图to

(2)管线数据模型。

管线数据由管点和管线组成,每一种管线包括一个管线数据表和一个管点数据表,一条管线由两个管点组成,即管线的起点和管线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