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医学相关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精神生活也更加注重,很多人都愿意养宠物来陪伴自己。宠物医疗保健行业热起来,社会的巨大需求给这个专业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会。
近几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非常好,社会对农业、对农业院校观念的转变。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学校自身实力、知名度提高。原来动物医学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去基层的单位具体从事兽医方面的工作,现在更多的是在大城市相关的教学科研单位或者是新兴的宠物医疗保健这方面。
毕业后,跟专业挂钩的职业有很多。由于兽医学的科学研究领域很多,除了防治畜禽疾病是兽医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外,它还延伸到医学、生物学、水产生物学以及环境保护和空间医学等领域,同生物、医学科学结合得更为紧密。
动物医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领域主要是与动物医疗机构有关,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在兽医管理与业务部门、动物诊疗机构、动物生产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动物防疫与检疫、兽医管理与技术服务、兽医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以及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
【关键词】急诊护理;暴力风险;预防对策
在急诊护理工作进行时易出现护患纠纷,本文就此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急诊护理人员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所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中对照组中有15例急诊护理人员,其年龄段在18岁至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3±2.3)岁。其中学历为大学本科的有3例,而学历在本科以下的有12例。实验组有15例急诊护理人员,其年龄段在18岁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1±2.1)岁。其中学历为大学本科的有2例,而学历在本科以下的有13例。两组急诊护理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文化水平等各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在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管理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管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暴力知识以及防预措施的教育。对两组护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急救技能等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数据处理将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例数(n、%)表示,组间对比为t检验、χ2检验。其中取95%为其可信区间,当p
2结果
由表一中所得相关数据可以得知,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考核通过率以及护理记录合格率更高,p
3讨论
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直接接触较为频繁的医院工作人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患关系,尤其是急诊护理人员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一定程度上与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后期治疗有一定的影响[1]。而护理工作尤其是急诊护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由于急诊护理人员未与患者进行较好的沟通或患者对于护理工作不满意等,易出现护患纠纷,从而易出现暴力情况。
导致急诊护理中出现暴力风险的因素较多,首先由于急诊患者较多且其疾病情况较为复杂易出现护患纠纷。进行急诊治疗的患者的病情均比较复杂多变,如急腹症、急性大出血、烧伤、中毒以及动物咬伤等[2]。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治疗时需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监测,而患者家属由于对疾病情况不了解且心情较为焦急等原因使得急诊工作更为繁重。相关的急诊护理人员应积极的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抚,平静其心情,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3]。
第二,由于部分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工作经验不足,对于急救相关专业知识较为欠缺,从而在进行临床疾病急诊处理时,不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疾病急诊,并且若患者及其家属不能较好地进行包容,易导致出现暴力事件[4]。因此应对相关的急诊护理人员继续宁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提出在急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并且学习相关对策,从而有效的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减少护患纠纷。
第三,部分急诊护理人员对于相关法制规定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较为淡薄,使得在出现医疗纠纷时由于无法提供自我有利的证据而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应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意识的学习,并且树立自我保护的观念,在自我保护的基础上提高自我的护理水平,从而有效减少护患纠纷,使得护理人员的权益得到较好的保护[5]。另一方面,应建立较为健全的护理管理体制,并且使之人性化,从而使得患者与护理人员能够进行较好地沟通,有效减少护患纠纷。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由于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不熟练等易出现护患纠纷,应有意识的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专业技能知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有效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薛伟花,温小霞,陈荣.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v.717:88-89.
[2]桂月玲.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在规避急诊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v.21;No.17511:1891-1892.
[3]黄英.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J].中国医药导刊,2012,v.14;No.10911:1989+1991.
1学法、懂法、执法是村防疫员必备的政治素质
动物防检疫工作是有法可依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不能够熟练、准确地掌握运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就不能正确解决和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思想工作就说不到点子上,说出的话就没有份量,工作就开展不好。学好,用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深刻领会其内涵,熟悉、掌握与其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同时,还要及时学习和掌握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修订条款,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甘肃省动物防疫条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2掌握畜牧兽医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是村防疫员必备的业务技术素质
动物疫苗是一种特殊的专控生物制品,其生产、经营、保管、使用都是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生物制品是用于动物某种疫病的提前预防接种,涉及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如兽医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兽医临床诊断等基础知识,村防疫员必须掌握,这是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基本条件。动物防疫是一个不断认识疫病、抗击疫病的过程,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练,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适应动物防疫新形势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进入市场,对村防疫员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病设防,定期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尤其是畜牧兽医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各乡镇防疫每季度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系统、全面的学习动物疫病防治知识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熟悉本行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防疫行为,及时更新新疫病、新疫情、防疫新理念和新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培训,提高其分析、判断形势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只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增长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3坚持原则、真实、公正是村防疫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村防疫员同时又是实施动物产地检疫的协检员。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法律、规章要求的,具有强制性,同时又有严格的畜禽产地检疫规范标准。所以村协检员在实施动物产地检疫的过程中,要求坚持原则,要求真实公正。工作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是村防疫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否则,就会严重影响村协检员的执法威信和形象。
4强化服务意识、工作上进是村防疫员必备的思想素质
xxx大学xx学院和xx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科学院就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达成合作共识,计划于XX年1月12号~1月14号共同开展培训。
一、合作单位:
中国农民大学联合创业学院
二、培训对象:
毕业生(30-50人)
三、报名条件:
1、有热爱农业、献身农业、投身科教兴农的决心;
2、畜牧类、兽医类、农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
3、成绩优良,品德高尚、遵守纪律;
4、身体健康,无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5、团队精神强,能够无条件服从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
采取学生自愿报名方式,每位学员准备一寸免冠照片,在指定地点领取报名表,认真填写个人真实信息,经审核通过可参加特训营。
四、培训组织:
由合作学校就业指导老师负责宣传、组织学员。
中国农民大学实施培训,每班结业后,汇编培训资料,并报送相关部门。
五、培训费用:
1、免收学员培训费
2、学生所在院校负担场地、教学设备、资料等费用;
3、中国农民大学负担师资和培训相关器械费用。
六、培训具体事项:
地点:
时间:
培训方式:集中3天进行军事化培训。
培训课程:核心课程+案例分析+互动讨论+激情拓展+参观考察(详见附件1)
其它未尽事宜或在培训当中发生的临时变动,由双方协商解决。
主办院校: 承办院校:中国农民大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 实验技能 培训
首都医科大学正在进行第四轮教育教学改革,其主题是“以学生学习成长为核心,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目标,以内涵发展为基础,推进我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和实施者围绕这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进行认真的思考,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尝试。
本文作者从事医学基础教育工作多年,熟悉医学基础教育的特点,关注医学基础教育的实施过程,对医学基础教育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现状有自己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在此将思考和总结后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供同行们一起探讨,目的是引起对从事医学基础教育的实验教学人才培养的关注。
一、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特点
医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有非常高的要求。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特点之一就是对职业技能的高要求,包含3点含义:①医者要全面掌握必备的医学知识;②医者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必须准确无误;③医者的操作技能要熟练精确。医学的实践性非常突出。
医疗的检查、治疗、护理都需要依靠许多的操作来完成。操作技能不熟练不精确,轻者增加病人痛苦,重者造成医疗事故甚至造成别人死亡等。职业技能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所以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二、医学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医学课程一般都设置有实习课或实验课,实习课或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验教学工作非常重要,任务也很艰巨。实习课或实验课的准备工作是由相关的实验技术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习课或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那么,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项目的质量或进行实验项目更新,提高实习课或实验课的技术支持及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是非常必要和迫在眉睫。
三、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从业人员的现状
目前,历史的原因造成我学院实验技术人员的现状是学历普遍较低,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年纪稍长的实验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为主,这部分人亦非科班出身,所掌握的实验技术主要是靠师傅带徒弟和自学所获得的;近年新入职的年轻技术人员一般为本科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较低,年轻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提高依然是依靠老办法,所掌握的实验技能也没有经过规范化培训,没有经过科研训练,自身的科研素质也不高,进行传统的实验准备还能胜任。但为了适应医学的迅速发展,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目标,进行实验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创立与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相适应实验,并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时就有些力不从心。
四、提高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技能
首都医科大学的第四轮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是“以学生学习成长为核心,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目标,以内涵发展为基础,推进我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在这个主题中强调了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既包括对学生的培养,也包括对教学人员的培养。那么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液涵盖其中。
所以,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实验技能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并初步实施,对于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实验项目的整体水平,创立新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内容的有机融合,开展综合性实验等有非常重要意义。
五、设立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技能培训项目
针对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能的培训项目如下:
1.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
包括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培训和实验技术培训等。
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要听取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参加考试并合格。如:从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实验教学工作的技术人员要学习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医学免疫学。从事医学形态学的实验教学工作的技术人员要学习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从事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工作的技术人员要学习人体解剖学。
组织有经验的高年资的技术人员和各学科专家编写实用、规范的实验技术操作教程,并以授课形式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理论培训。
2.生物安全知识和一般安全知识的培训
在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重大。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熟悉生物安全条例并严格遵守,还有注意水、电和天然气的正确使用。
3.一般实验仪器、器材和特殊仪器使用的培训
应该包括最基本的各种玻璃器皿的洗刷、包装和灭菌技术,烧杯、烧瓶、吸管、量筒及容量瓶的正确使用。还包括天平、各种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消毒车、生物安全柜、各种离心机、超声清洗机、普通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熟练掌握这些仪器设备并能够处理机器出现的小的故障。
4.各种实验技术的培训。
从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人员应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各种细菌培养基制备和细菌培养技术、菌种保存技术、细菌染色技术(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方法)、人体寄生虫的各种标本的制作技术和人体寄生虫的活体培养、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等,并能够对结果进行正确评价,能够分析、处理实验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对从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人员尤为重要。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并完成日常维护。熟练使用显微镜对观察染色标本和不染色标本进行观察。正确辨认各种细菌的形态结构以及人体寄生虫的各种标本。
从事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的人员应该掌握组织器官的取材、组织切片及染色技术、显微镜使用技术等,并能正确辨认各种玻片的形态结构,掌握人体标本的保存技术。还要学习基本的细胞培养技术。
从事人体解剖学学实验教学的人员应该掌握尸体的处理、保存技术和大体标本制作技术。
5.实验动物操作方法的培训
动物的饲养和接种及采血技术、动物尸体处理技术。包括对小白鼠、家兔、大白鼠和豚鼠等常用实验动物生活习性的了解,掌握这些动物的饲养技术。动物接种技术包括皮下接种、皮内接种、腹腔接种、颅内接种、肌肉注射等的培训。还有采集动物血液和血清分离技术。动物血液的采集包括心脏采血和静脉采血。掌握被动物咬伤和抓伤的紧急处理措施。掌握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和尸体处理注意事项,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6.通过一些实验项目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
应该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并承担一些科研任务,提高其科研能力,这对于创立新的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中遇到预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进行解决,有利于提高实验项目的水平和创立高水平的实验项目。
总之,对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人员来达到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水平的目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多方面地共同努力和不懈坚持,这个目的一定会达到。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 教学改革 教材编订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是高专宠物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原《宠物疾病诊疗技术》课程中分流出来的一门课,在整个宠物医学课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疾病诊断是一切医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宠物临床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培养诊断宠物疾病的能力,为其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一般临床诊断的各种基本方法,并熟练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及常规仪器诊断。在进行各项检查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对常见病的诊断能力,难点在于教师如何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了更好地上好这门课,在原有的课程教学基础上,我对《宠物疾病诊断技术》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1.重新编订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课程一直沿用由李玉冰、范作良主编的《宠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这本教材,该教材不仅包含疾病临床诊断技术内容,还包含宠物疾病临床治疗技术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且书中尚有许多现今宠物临床较少使用的诊断方法,例如第二章第一节血液检验部分红、白细胞计数等;对于现今宠物临床常用的,比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这些较新的诊断方法及仪器介绍较少;原教材中对临床中比较重要的、对于提高学生诊断疾病能力很有帮助的建立诊断部分介绍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应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新编订。
诊断课程内容总体分为临床检查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及建立诊断三部分。实验室检查技术部分,主要将血液及尿液检查部分进行修改,删减原有血液及尿液常规检查部分中手动检查内容,改为仪器检查,包括简单的仪器介绍、原理介绍及详细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皮肤疾病检查部分皮肤病检查方法内容介绍不够系统全面,不能满足临床检查的需要,建议重新修订,增加临床常用的皮肤疾病检查方法。建立诊断与病历书写这部分内容,原有教材放在了第一部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编写也应按照临床检查的实际顺序编写。第一部分一般临床检查技术,第二部分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第三部分建立诊断与病历书写。且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临床病例诊断习题、案例,供学生思考、教师教学。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课程设置可以适当调整授课计划内容,例如宠物医学专业宠物疾病诊断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而第四学期会分别开设《小动物影像技术》及《宠物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两门课程,该课程会详细介绍X线、B超检查技术及皮肤病检查技术,所以为了防止课程内容重复,在宠物医学专业制订授课计划时可以适当减少X线、B超检查技术、皮肤病检查技术课时。
2.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2.1理实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
为满足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高等教育的层次,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既要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又要遵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本课程实践性强,要注重实践、实训课的教学。在讲授涉及动手操作的内容时,尽量做到理实一体化,充分利用学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边教学生边学边做,也可进行现场教学。在宠物临床实际工作中,医生诊断疾病的基本步骤是病史的采集、临床一般检查及其必要的实验室等辅助检查,最后建立诊断。以病史采集为例,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所以问诊教学时就可以在宠物医院进行现场教学,使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师对患病宠物进行问诊的过程中学会问诊怎么问、问什么、如何与不同的宠物主人交流,以便获取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资料。
该课程专业性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涉及许多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及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等机会,投身临床第一线,搜集病例、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2案例教学,模拟诊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积极性。
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诊断。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生经过一系列系统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临床诊断技术及实验室诊断技术之后,在最后讲授建立诊断部分时,建议打破原有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以临床真实病例或教师搜集整理的病例为载体进行案例教学,模拟诊断。
教师将临床常见病症诊断明确、症状明显可鉴、治疗方案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病例精心设计案例,使学生课下准备,课上就案例与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诊断。也可采取模拟诊断的方法,由老师扮演宠物主人,学生扮演宠物医生,就特定病例进行诊断。期间,老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问诊、如何确定检查项目、如何检查、如何最终建立诊断,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及模拟诊断法,将之前所学的理论及实践知识融会贯通。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也可鼓励学生在平时课余多进行临床见习,体验工作过程,搜集一定的病例资料,利用课堂或课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案例教学,模拟诊断弥补学生临床经验较少的缺点,帮助学生丰富疾病诊断经验和能力。利用案例教学要始终注意,一是以教师为主导;二是以学生为主;三是以掌握常见病的诊疗常规为基础;四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五是以培养合格医生为目标[1]。
2.3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讲授。
一个老师的经验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单位,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技能的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讲授。进一步推进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请他们将现今宠物医疗行业的新仪器、新技术及新的理念,及时传达给学生。同时也将用人单位的需求告诉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3.改革考核方法
动物疾病诊疗既是一系列技术操作的组合,同时又是动物机体所有异常表现的综合整理与归纳的逻辑思维过程[2],所以考核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本课程设置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两项成绩,加大技能考核的成绩权重,以考促学。其次,考核成绩不能采取一锤定音的方法,要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案例准备及讨论、实践课操作、课堂提问等。而在理论考试中,减少单纯记忆类试题的权重,例如名词解释等,而要增加归纳、分析等逻辑思维类试题。不能仅仅将考试作为学生期末终结性的学习成绩评定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素质形成规律的手段[3]。
参考文献:
[1]李翠玲,高丽玲,刘锴颉等.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妇产科诊疗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30:203.
1中美兽医教育体制的差异
由于中美两个国家在兽医教育的体制上的根本不同,国内有些人对美国兽医学博士学位的定性和理解比较混乱。我国的兽医学教育设置有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在国外的留学生大部分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极少能够了解美国的职业兽医博士学位。因此,国内很多人,甚至有些专业人士也认为美国DVM与国内一样为本科学历。其实在国外博士学位有很多种形式,包括研究性博士(Researchdoctorate)、职业性博士(Professionaldoctorate)、荣誉博士(Honorarydoctorate)、专业博士学位(Licentiate)等。研究性博士和荣誉博士大家较为熟悉,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农学(兽医)博士(Ph.D.)就属于研究性博士。美国的DVM和人医的M.D.均属于职业博士,专业博士学位仅仅在欧洲少部分国家存在。在美国,DVM和Ph.D.一样都隶属于研究生院(在英语中Graduateschool并没有研究的意思,这也是国内命名的错误造成人们认为研究生院只有Ph.D.的误解)。兽医学院招收普通大学相关专业(畜牧、生物、生物化学等,4年)的学生(图1)。这里国内对兽医预科教育(Pre-veterinaryeducation)也有一些误解,兽医预科教育并不是一个学位,兽医预科生只是修满一定课程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比如攻读生物学学位的本科生,修满兽医要求的课程后也是兽医预科生(相当于我国的双学位学生),被兽医学院录取几率会更高。这些学生都需要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和面试等严格的选拨,才能进入兽医学院攻读DVM。许多学生在进入兽医学院之前在动物医院做1-2年的助理或兽医行业相关工作,以取得相关经验,所以兽医学院学习DVM的学生很多已经有了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兽医学院的入学竞争相当激烈,兽医专业在美国是考生竞相追逐的热门专业,报考与录取比例大于10∶1。兽医学院DVM是淘汰制度,如果课程总分低于70分会被淘汰,要求重读一年或者退学。兽医学院的学生经过4年的专业学习、临床训练,并通过执业兽医师考试才能拿到DVM学位。若需要经过兽医专科训练,还另需3~4年学习。Ph.D.一般为5年,主要进行实验室研究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总的来说,DVM和Ph.D.在学制和选拔的过程相似,但是两者相互独立,在培训内容和最后考察方式不同,是完全不同的博士学位,在研究生院是并列关系[2]。
width=303,height=402,dpi=110
图1美国学制结构图
注:来源于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1]
2中美兽医培养目标的不同
我国畜牧业集约化程度很低,过去人们认为兽医工作者只需要了解和解决畜牧养殖业的常见疾病和问题,并不需要太高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培养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和预防的合格兽医师,且局限于大动物,特别是使役动物(牛、马)和食用动物(奶牛、猪、禽类),以畜牧业发展为服务对象[2]。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伴侣动物和一些稀有宠物饲养数量的增加,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兽医人员需要参与动物疫病诊断和防控,还要承担动物检疫、人兽共患病的控制、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不仅确保动物健康,而且保证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目前,我国培养的兽医人才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3]。美国培养的兽医学博士并不是仅仅要求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成为工匠一类的角色,同样承担着推动临床兽医学的发展,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中的角色,是实践和研究的承接者。培养的DVM深入学习分子生物学、比较医学和兽医学的发展过程、内容和最新进展,同时具有较强综合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很多对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在4年的DVM学习后继续3年的实验室研究,获得DVM/Ph.D.的双学位,主要专注于研究理论和技术在临床科学上的应用。我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也是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同时很多临床研究的发现是后续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会推动基础医学发展,例如在人医的癌症研究中,也是先在临床研究中通过相关性分析首先发现患有糖尿病的癌症患者存活时间更长,后来发现治疗糖尿病药物也可以通过干扰能量代谢来抑制肿瘤生长,从而开创了后续对肿瘤代谢的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法的发展。但是国内对于这方面的忽视导致临床兽医学对基础研究的贡献不大。
3中美兽医教育教学模式的不同
理论知识的融通式与孤立式教学。中美兽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很难用较短的篇幅说清楚,在此仅举例说明。在教学内容上,国内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教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和临床联系起来,病理、生理、生化、免疫等基础学科都自成体系,按其自身的逻辑进行教学,专业课程很少涉及到基础的原理。在国外,更多以某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线索,将所涉及的基础学科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具体到某一个疾病后,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远超过了本科所学的基本理论,很多都是前沿的研究进展。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教学没有材的原因,很多内容都是来自文献和老师自己的总结。以简单的尿酸结石病为例,我国兽医教育在本科大二的生化课程仅仅很少的提到了尿酸的代谢,在大四专业课程兽医外科学涉及结石尿结石分类时会提到尿酸结石,教学的内容相对分散而且浅显。在美国教学时以犬尿酸结石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该病研究的过程以及犬尿酸结石在临床上具有品种偏向性,以此推断该病是遗传疾病。最初通过基因关联性分析,找到和疾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发现SNP附近的尿酸转运体的SLC2A9基因发生突变。虽然尿酸代谢后续过程中的酶均完整,但是由于肝脏表面的尿酸转运体无法工作,导致尿酸在体内堆积,形成结石。这种突变基因的保留是由于转运体基因和犬重要特性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相近,连锁遗传,在筛选动物特性的时候也同时将这种不良突变保留下来。类似这种为筛选动物某项生物特性而同时导致突变基因保留的现象也是灰马(Greyhorse)一些疾病的原因。在专题中,老师也详细的介绍了嘌呤代谢途径和治疗药物别嘌呤醇所作用的靶标和原理,以及手术和育种淘汰该基因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专题,老师很好地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比较医学和外科手术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疾病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我国,兽医学是本科教育,由于学时的限制老师的授课内容无法深入。美国兽医预科生学习的内容和我国兽医专业3~4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差不多,在进入DVM之前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积累一定临床实践经验。进入兽医学院的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学生,因此能在DVM教育期间对各门学科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接触前沿的兽医学知识,将所学内容和疾病联系起来。
积极主动式与被动灌输式教学。中国教学是被动式教学,如在介绍疾病时,通常由疾病的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按顺序逐一讲解。但是在疾病诊疗的实际过程中,学生首先看到的是症状,需从症状和病因分析入手,再针对性的选取诊断方法,根据诊断结果最后确定是何种疾病,这和我们教学的过程相反。缺少诊断和分析能力的训练是我国兽医学生不能很好运用知识的重要原因。而美国兽医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十分重视案例分析,也就是所谓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老师给出案例,来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提出诊断方法,着重培养学生鉴别诊断和分析能力。例如案例分析课程中,老师会详细地介绍病史、症状和基本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告诉学生每种诊断测试的价格。学生需要使用规定的“钱”向老师“买”诊断测试的结果,再独立诊断疾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也让学生能够学习如何减少疾病诊断成本,避免过度医疗。这些能力对兽医临床医师都非常重要。
在实践教学方面,国内很多临床教学仅让学生站在老师身后观察和学习。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到疾病的分析和诊断当中去。在美国的教学动物医院,治疗室和医生的办公区分开,学生分科室轮训学习。学生独自负责接待畜主和病患动物,在治疗室收集病史,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随后返回到医生的办公区向医生汇报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花费大约15min左右提出自己的鉴别诊断、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可能疾病与治疗方案。老师会对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或修改,并进行解释。随后老师和学生再次进入治疗室对重点问题或学生可能漏掉的病史和临床查检结果进行确认,并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学生会按照老师修改后的方案完成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治疗。对于住院病例,病历和出院医嘱的书写,与畜主的交流均由学生完成,老师仅仅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修正,住院医师(Resident)也参与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此外,老师也会经常询问学生病例的相关知识和原理;每天结束前各科室的学生会和老师集中讨论当天的病例,有时还会需要学生阅读文献和做相关专题报告。牛、猪和禽农场的实习过程也类似,学生会独自或者跟随老师去发病的农场,在独自完成患病动物的剖解、取样和检测,分析并提出诊断和防治方案。学生没有固定的实习农场,一般农场在学校3小时车程内,学校提供免费的汽车供学生实习使用。
4中美兽医教育差异对我国兽医教育的启示
中美兽医教育在体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美国兽医教育有着世界较为完善体系,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借鉴美国兽医博士教育体制,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兽医人才:中国缺乏具有研究型与应用型结合的高素质兽医人才来推动中国兽医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幸的是中国管理层和兽医教育工作者现在已经意识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兽医教育的差距,不断地进行兽医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中美联合培养执业兽医博士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对推动我国高素质兽医人才的培养,改变我国兽医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升我国兽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进一步改革兽医学教学模式,加强兽医实践能力的培养:兽医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兽医专业教育是对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培养均有很高要求的职业教育,这在客观上要求重视实践环节的教育,培养学生实验室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我国兽医教学虽然有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但彼此相对独立,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合格的临床教学医院,没有住院部供病例跟踪研究,没有足够的病例让学生实习,不能真正从“临床兽医”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并体现兽医本身特点的本科生培养计划。毕业实习时学生分散到各实习单位或实验室,或由学生自己找个实习单位,实习效果也常不理想。由于兽医教育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我国兽医教育应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和应用型实验项目,通过不同形式加强病例教学环节。
(3)改革兽医评估体系,促使兽医教育健康发展:在美国,兽医协会对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资格每年进行审查,不合格的学校无法获得教学资格。我国首先需要对各个学校临床教学和应用性研究的能力设定标准,定期进行评估,作为学院评价的重要指标,而不是仅仅以院系老师发表文章的数目和影响因子高低为依据,从而保证教学质量[4]。其二,应提高学校老师的临床教学水平,对老师的评价多样化,需要让一部分老师专注于临床教学和应用性研究,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基础研究。其三,应该在兽医教育中引入淘汰制度,鉴于美国兽医学院严厉的淘汰制度不太符合我国的国情,希望能够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选单独进行高水平教学,无法适应的学生则被淘汰后继续一般的教育。这样严进严出才能保证最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动物科学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农业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结合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如何就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来培养动物科技人才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动物科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加入WTO以及动物科学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对高等农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是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动物科学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从而能用动物科学理念和专业技能解释和解决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二是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了解动物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适应农业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三是要求所培养的人才能明确动物科技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学科交叉不断加快,在专业设置与布局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仍面临着学科结构单一,专业范围狭窄,教学质量较低,招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无竞争优势等的困惑。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这也向我们农科高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新世纪新形势下,在借鉴国际通用的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一切好的经验的基础上,动物科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必须努力实现)在科学视野上,要从狭窄的专业教学层面转到以动物科学为背景的教学上,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在知识结构上,要从分得过细转到注重整合综合上,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在能力结构上,要从注重专业技能转到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增强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动物科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畜禽生产、动物繁殖与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环境保护及畜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农业科技人才。动物科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有动物科学相关的专业素质又有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人才,即培养能独立从事畜禽生产”动物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科学领域及畜牧业经营管理,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
三,动物科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措施
社会和科技发展要求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它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创新精神和能力”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素质体系,只有通过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和进步,才能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因此,培养动物科学高素质人才,应结合本专业特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一个优秀的动物科技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树立大学生学农爱农服务于农的思想,学校可通过举办一些本专业专家教授的讲座和一些本专业学术”科研成果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学科,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学校还可聘请公司集团的一些优秀企业家开座谈会,如一些成功的饲料企业”现代化养殖场等的专家,他们对于本行业的发展”市场前景更具有发言权,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以更新的角度和更高的思想层次认识和了解本专业,另外,社会实践和实习是大学生转变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学校可利用假期”节假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其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除基本的知识修养外主要是指做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崇高理想和信念,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大学生会是一个学习刻苦”知识丰富的人。我们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人不仅应是精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专家,而且他们首先应该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而目前一些大学生,他们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不辨是非,他们缺乏自信心与自觉性,常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通过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准人才。
总之,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还可能从这里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来,成为创新之源”所以,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必须重视教学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切实落到实验、学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活动中去;当然,要完成这项任务,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加速实验室建设,加强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一些条件好的畜牧场签定协议,挂牌设立教学实习基地,并鼓励各专业课老师为教学基地服务,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学生的培养,又给教学基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另外,改革奖学金的评定制度,如设立多种优秀学生单项奖,鼓励那些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重点奖励那些在学习、科研以及在各项活动、工作中有创新精神,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牛临虹,郭建强.试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性[J].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医学院校;不同课程;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网络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突破和进展。尤其是对专业性较强和特色鲜明的二类本科医学院校来说,多媒体教学已彰显出非常独特和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些许问题。本文浅析了多媒体课件在医学院校不同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利与弊,以期为多媒体课件高效合理的运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1.医学院校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因与现状
由于肩负培养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生的重任,近年来二类本科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课堂学生人数增多。另外,随着医学医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和药学相关专业也逐渐细化,课堂教学也逐渐呈现内容新颖抽象、微观、课堂信息容量大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很难将抽象的内容讲解清楚,而通过多媒体演示,如解剖、生理、病理等课,将医学库中的教学软件和动画以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枯燥内容形象化、隐形内容显形化、复杂过程简单化等,提高信息传送量,化解教学难点,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目前,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能对多种载体上的图、文、声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具有实时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突出特征[1],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几乎成为某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依赖,甚至有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如偶尔上课停电),立感束手无策。诚然,高校青年教师肩负较大的科研压力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不能成为只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理由,因为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生命线,医学院校的育人和质量更加重要。因此,在医学院校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医学院校某些课程教学中效果极佳
2.1多媒体课件为演示实验、实验错误反演提供良好平台
传统的演示实验是通过语言和教具来实现的,但演示全过程需时较长,实验错误反演因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而不予实现。多媒体课件可将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形象化和简单化,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情境。学生可全方位、全视角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动物实验、药理、化学、解剖等实验,除体验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外,还可将出错结果反演展示给学生。打破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达到了警醒和顿悟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迁移、创新等综合能力。
诚然,高校的青年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较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过硬,只要用心钻研于教学,下功夫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如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积极搜索素材,适当穿插动画图片和实验,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2]。
2.2多媒体课件为大型仪器分析、药厂模拟提供便利方式
目前医学院校由于扩招学生人数较多,给实验分组带来较多的不便。普通实验还能保证每人一组顺利完成,但对于大型仪器分析实验如HPLC、GC、MS等,目前采取示教实验和多人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示教实验是在实验室中将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采用Flash、Photoshop、Authorware等软件将仪器操作流程在课件中做成动画,或将有关的维护保养和培训等音频剪辑相关资料与课件通过超链接有机地组合,使枯燥和较难理解的仪器原理变得生动具体,真正体现了高校教学中的大容量,同时在技术层面对学生进行培训。
另外,医学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人数增多、药厂超净室和生产线的特殊要求等原因,使得近年来好多药厂在接待学生参观实习时存在一定困难,或者只应允学生参观部分区域,致使参观实习课的效果大打折扣。采用多媒体课件可演示药厂的实况模拟,包括厂房、生产线、管道的建构,从原料投料到最后的包装、成品质检、营销等。这种方式可实现情景再现,学生在逼真轻松的情景中学习兴趣大发,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公式推导较多的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尽管多媒体课件给医学院校的教学带来了效率和活力,但对于部分课程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式推导较多、逻辑思维严密的课程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并不是很佳。笔者对物理化学课程热力学部分的课堂教学做过几次调查,在药学专业的两个平行班分别采用传统黑板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两周后通过笔试考查和交流调研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发现采用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这与物理化学热力学部分的课程特点有关,此部分的公式很多,且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条件。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学生的注意力会随着老师思维向前推移,此过程类似于学生自己推导和思考,学生的主动性较强,印象会较深刻。而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没有时间主动去思考和参与,只是被动接受,犹如简单的“放电影”,效果自然不会理想[3,4]。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公式推导较多的课程或内容,最好采用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或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总之,多媒体课件在医学院校不同课程教学中运用是有其优势的,其最大优势就是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信息量。但对于逻辑思维较强、公式推理较多的课程和内容,教师不能忽视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细心琢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从实际出发,辩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才能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权朝俊.多媒体课件交互功能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4):187-189.
[2] 杨宜华,印晓星,杜倩,等.基于Authorware药剂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4):10-12.
[3] 唐星.高等医学院校多媒体课件应用浅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26(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