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嫁接的技术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秸秆加工的目的是改变原来的体积和理化性质,便于奶牛的采食,提高适口性,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其营养价值。到目前为止,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指对秸秆进行切断或粉碎、制成颗粒、碾青、热喷等。这种方法一般不能改善秸秆的消化利用率,但可以改善适口性,减少浪费。
1.1 切短
秸秆经切短便于采食和咀嚼,并易于与精料拌匀,防止牛挑食,从而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采食量。切短的长度一般为1.5~2.5cm。
1.2 粉碎
粗饲料经适当粉碎,可提高采食量。多采食的部分能补偿粗饲料本身所含能量的不足,但要注意粉碎的粒度。
1.3 制颗粒
粗饲料经粉碎后与其他饲料配成平衡饲粮,然后制成颗粒,适口性好,营养平衡,粉尘减少,颗粒大小适宜,便于咀嚼,改善适口性,从而提高采食量。用单纯的粗饲料或优质干草经粉碎制成颗粒饲料,可减少粗饲料的体积,便于贮藏和运输。
1.4 碾青
将秸秆铺在地面上,厚度约为30~40cm,上铺同样高度的青饲料,最上面再铺秸秆,然后用磙碾压,此过程称为碾青。青饲料流出的汁液被上、下两层秸秆吸收。经过该处理,可缩短青饲料晒制的时间,并提高粗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1.5 热喷
将初步破碎或不经破碎的粗饲料装入压力罐内,用1.47~1.96MPa的压力,持续1~30min;然后,突然减至常压喷放,即可得热喷饲料。经该处理,可提高牛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有机物质消化率。
2 生物学方法
生物学方法又称微贮,即利用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分解秸秆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等,再连同菌体喂牛。微贮对改善秸秆的营养价值、提高粗蛋白含量有一定效果。目前推广的秸秆微贮技术操作要点如下:
2.1 菌种复活
在处理秸秆前,先将一袋发酵活干菌倒入2kg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在常温下放置1~2小时,使菌种复活。
2.2 菌液配制
将复活好的菌种倒入充分溶解的0.8%~1.0%的食盐水中拌匀。食盐水和菌液量计算参照下表。
微贮菌剂用量与菌液配制计算参考表
2.3 贮存
在砖窖或土窖的四周,衬塑料膜,将秸秆铡成2~3cm,装入窖中,约30~50cm厚为一层;然后,在秸秆上均匀喷洒菌液水,同时加入占秸秆质量60%~70%的水并压实;在最上层均匀洒上食盐,食盐用量为每平方米250g;最后,用塑料膜封顶,四周压实,上部用土或其他重物压实。封顶后一周内经常检查窖顶变化,发现裂缝或凹坑应及时处理,以防漏气腐败。
2.4 开窖
一般在窖内贮藏21~30天才能取出。取出时要从一角开始,从上至下逐渐取用。每次用量应在当天喂完为宜。取料后一定要将窖口封严,以免水进入引起变质。微贮料要与其他草料混合饲喂,也可与精料同喂。饲喂时,应有一段适用过程,逐渐加量,一般每头牛每天1.5~2.5kg为宜。
3 化学方法
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试剂对粗饲料进行处理,使其内部化学结构发生改变,更易被瘤胃微生物所消化,主要有碱化法、氨化法、生物酶法等。
3.1 碱化法
碱化法是利用强碱液处理秸秆,破坏植物细胞壁及纤维素构架,释放出与之关联的营养物质。这种方法能大幅度地提高秸秆的消化率,但处理成本高,对环境污染严重。
3.1.1 氢氧化钠处理
传统的方法也称湿法处理,具体方法是用8倍于秸秆重量的1.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秸秆12小时,然后用水冲洗至中性。该法处理的秸秆牛喜欢采食,有机物质消化率提高24%。缺点是费力费时,需水量大,且营养物质随水洗流失较多,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为克服湿法的这些缺点,目前已对该法进行了改进,主要包括半干处理和干处理。半干处理是秸秆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后不用水洗,而是通过压榨机将秸秆压成半干状态,然后烘干饲喂。干处理是将秸秆切短,通过螺旋混合器加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匀,使秸秆含氢氧化钠的量为干物质的3%~5%;然后,将这种秸秆送入颗粒机压成颗粒,冷却后饲喂。
3.1.2 石灰液处理
按秸秆与生石灰100:1备料,先将生石灰按1kg加水20kg溶解,除去沉渣;然后,用该石灰液浸泡切短的秸秆24h,捞取稍干饲喂。该法效果比氢氧化钠差,且秸秆易发霉。但原料易得,成本低,方法简单,能提高秸秆的钙质。也可再加入1%的氨,防止秸秆发霉。
3.2 氨化法
氨化法是指利用液氮、尿素、碳铵和氨水等,在密闭的条件下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可提供一定的氮素营养,能明显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和粗蛋白水平,改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对环境基本无污染。因此,氨化处理秸秆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3.2.1 无水液氮处理
多采用“堆垛法”,将秸秆垛起,上盖塑料薄膜,底边四周用泥土密封,其内安装多孔导管与液氮相连;开启罐上的压力表,按秸秆干物质重量的3%通进液氮,氨气很快遍及全垛。氨化处理时间取决于气温,气温低于5℃时需要8周以上;5~15℃需要4~8周;15~30℃需要1~4周。启封后通风12~24h待氨味消失,即可饲喂。
3.2.2 氨水氨化处理
可用含氨量15%的农用氨水,按秸秆重量10%的比例,把氨水逐层均匀喷洒于秸秆上。喷洒完氨水后,用塑料薄膜将垛封严。该方法在气温不低于20℃时,5~7天氨化完成,启封后12~24h待氨味消失即可饲喂;也可按照上述液氮的“堆垛法”处理。
关键词: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TU3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人们对建筑高度和抗震度等方面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很多比较新颖的建筑施工技术也不断的得到了应用。就目前情况来看,框剪结构依然是高层建筑采用最多的结构形式之一,该结构可以同时兼顾框架结构和剪力墙两种结构的特征,无论是在安全性上还是经济性上都较为可取。但是,怎样提高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还属于一个正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归根结底也是怎么样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突破形变带来的束缚,抵抗地震破坏。因此,本文结合之前的工作经验,在部分工程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了总结。
1框架-剪力墙抗力特性
1.1框架和剪力墙的受力特征
建筑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较为复杂,首先由荷载传给楼板,然后再依次传给次梁、主梁、柱、基础、地基等。在该结构中,受力体系由梁、柱组成,用以承受竖向荷载是有利的,但是在承受水平荷载方面能力有限,因此仅仅适用于房屋高度不大,层数不多的建筑。剪力墙则为一段钢筋混凝土墙体,因其抗剪能力很强,故称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受力,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这样大大减少了柱子的截面。
1.2框架-剪力墙的受力特征
在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中,能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基本上都是平面楼盖,通过大面积大刚度的楼盖将之联系成为一个网络式的结构,每个结构内的框架,剪力墙等共同承担外力,从而保证框架内所有的结构位移距离均等,减少变形的几率。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1.3框-剪结构的优点:
(1)同样设防烈度地区,框-剪结构因抗震能力较接近剪力墙结构,规范允许建造的高度比框架结构高得多;(2)框-剪结构比起剪力墙结构,其建筑空间布置更灵活,更容易满足使用功能需要有较大空间区域的要求;(3)框-剪结构在水平荷载(或地震水平作用)下的整体侧向变形介于弯曲型与剪切型之间,是中庸平和类型;在用料、舒适度等各方面都比较适中;(4)由于框-剪结构在水平荷载下,大部分剪力由剪力墙承担,底层的框架柱截面尺寸可以做得不必过大而节约使用空间。
2高层框剪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
2.1提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
框剪结构的抗震能力一直饱受关注,实际上,只要做好设计,另外再采用合理的肢墙面积完全可以实现。在设计方面,为了更好的稳定剪力墙结构,可以在其周围增加一些梁柱结构用于受力传输,形成边框剪力墙。这种结构可以在地震发生时阻止震波的横向扩散,而是向下方延伸,即便是剪力墙遭到地震损坏,也可以由梁柱结构进行受力承载,这就极大地增强了其抗震性能。另一方面,在肢墙面积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较小的肢墙面积,然后采用双肢墙或者多肢墙的结构形式,一旦出现裂缝,也可以由另一方或者其余肢墙承担,而且这样也可以降低剪力墙的刚度,避免出现剪力墙在地震冲击波初期过早损坏和屈服。
2.2改善框架的抗震能力
框架抗震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加以实现:
(1)强化框架结构的角柱。因为角柱遭遇双向地震作用,属双向偏心受力构件且扭转效应对内力影响较大,受力复杂,需要在结构设计时注意给予加强。角柱是连接横纵框架的关键,要增加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就需要增强角柱的抗剪能力。
(2)如果将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板嵌入到框架当中,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框架的剪力滞后的情况,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和抵抗推力的刚度,减少整体结构的侧向移动,特别是层间的位移。但是,应注意这样的结果是延性较差,如果在墙板上适当地设计十字开口,人为地使之出现结构薄弱部位,形成延性的耗能墙板,则更加有效。
2.3改善整体抗震能力
(1)设计中采用机构控制达成总体屈服效果
可以通过设定一些小的机械构件来达到对框剪结构抗震的影响,比如可以在特定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塑性铰”,东西虽然较小,但是在地震发生时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发生位置、次序、形变程度的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耗能网络,消耗震波能量。
(2)平衡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个两种结构平衡的综合结构,任何一种结构都不可以过多或者过少,如果剪力墙的数量设置过多,体积增大,刚度也会随之增加,这就会使结构的自振周期变小,总体水平地震作用加大;反之,结构的刚度就会减小,地震力作用也就变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建筑的基本情况来综合考量,将建筑的设防烈度、高度、装修等级等内容考量在内,以确定结构允许的位移的最大限值,从而确定剪力墙的数量和体积,保证经济和安全并重。
(3)刚度与延性的和谐统一
框架与剪力墙结构在刚度和弹性限值、延性系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给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制造了难题。在设计中应将各个构件协调起来,使刚度与延性和谐统一,以此保证建筑的抗震需求。
3结语
随着国家在土地问题上的压缩,城市土地利用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地经济所带来的种种影响逐一体现,可以预见,高层建筑必然会越来越多。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可以综合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的优点,而且将之有机互补,因而优势较为明显,只要设计合理,荷载量计算准确,则可以显著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把握结构的均匀度,对于关键的承载量计算以及节点的把握都要严格认真,从而保证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郭兆伟.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1)
[2]王艳军.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10(05)
关键词:多层结构;设计阶段;抗震
Abstract: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level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by leaps and bounds, all kinds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grows day by da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specia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multistory buildings, to focus on the design in the link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ain points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Keywords: multi-layer structure; Design stage; seismic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设计环节可以说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基础,设计环节中如果出现一些漏洞和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降低,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多层建筑,来着重对其设计环节中应该特别注意的要点,进行研究和讨论。
1.独立基础设计荷载的取值
如果建筑基础的主要受力区域中无软弱粘性土层,8层或低于24m的多层框架建筑,不需对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既使当所处区域为8度震区时,钢筋混凝土的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不需作抗震承载力验算。然而,当符合以上条件的建筑物,在进行设计时,还是必须要考虑到风荷载的因素。不可因普通建筑风荷载的控制作用小,而在设计时的计算中不进行输入。另外,在进行独立基础的设计中,其顶面外荷载在取值时都要兼顾轴力和弯矩及剪力的设计值,如果取值中缺少其中一项都会影响到结构的质量。
2.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
当多层结构的基础拉梁层没有楼板,用TAT程序对其框架进行运算时,其楼板的设计厚度设置为零,同时要对弹性节点确定,然后利用总刚的方法对其作分析。在有些条件下,虽把楼板厚度值设置为零,也作了弹性节点,但是没有用总刚的方法进行分析,而是在分析时按刚性楼面运算,这样就会与现实条件发生差距。造成房屋的不规则平面。
3.基础拉梁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如果独立基础的埋深不够,或采用了短柱基础,因为地基较差或柱体的荷载不均匀,依照相关的抗震标准,可以依主轴方向,进行基础拉梁的设计。其截面的宽度以中心距的1/20~1/30来确定,且不应小于250mm,以中心距的1/10~1/15来确定其高度,且不宜小于400mm。可以依照以上数值范围的下限来确定构造基础拉梁截面,其受力钢筋的运算方法可以依照轴力设计值10%作为拉力条件进行运算,如果拉梁上需要承担楼梯柱的负载力的情况下,要适当的加大拉梁的平面面积。结构的地基拉梁的顶部标高要相等于与短柱顶的标高,这时,进行基础的设计时就可以依照偏心并有负荷的基础操作。
当框架结构的底部层高较小,或基础的埋深较浅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强化对基础拉梁的设计,这样就可以用拉梁起作用来达到平衡柱底弯矩的目的。这样,拉梁的正弯矩钢筋就要设计成全跨的拉接形式,负弯矩钢筋则要达到最小1/2跨的拉接形式。进行拉梁正负弯矩钢筋位于柱内锚固的操作和拉梁的箍筋加密操作以及抗震构造都要与上部框架梁相适应。这样,拉梁需要设计在基础的顶部,而不是位于基础的顶面,基础的设计可以依照其中心的压力负荷来进行。
4.带楼电梯井筒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其井筒会很大程度的对地震的剪力形成吸取,这样就会很大程度的降低了结构对地震剪力的承受能力,同时,对其下基础进行设计时也非常复杂,所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使用砌体材料作成隔墙,或不进行井筒的设计施工。如果实际要求必须有钢混井筒的设计时,就必须降低井筒墙的厚度,同时还要设法通过开竖缝或结构洞的方式,对井筒的刚度进行减少;另外也要减少井筒中钢筋的装配,以此来降低井筒产生的作用,在进行运算的过程中,在依照框架来衡量抗震能力之外,还需要以有井筒结构的框架来进行重复计算,同时更要增加与井筒连接处的柱体的钢筋配置。
还要更加注意的是,在框架结构中,突出屋顶的电梯及水箱,坚决不可用砌体墙来承担重量,而要用框架承受荷载;还要注意到鞭梢效应;雨篷等的挑出要选择在承重梁而不可选择填充墙;还有楼梯梁和夹层梁也要把其荷载设计在承重柱体,而坚决不可设计在填充墙。
5. 合理选取结构计算参数
依据《抗震规范》的明确规定,经过计算机运算得出的所有数据,都必须经过分析来确定他们是否合理有效,然后才可以把其运算得出的数据作为整个工程设计的有效参数。一般来说,计算机工作所得出的数据,大多是建筑的自振周期指数和地震剪力系数以及弹性层间位移、侧向刚度、墙与柱的轴压和墙、柱、梁的钢筋配置数据、抗震能力、钢筋超出的上限等一些信息。
对于通过计算机的运算而得出的上述数据,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析,以确定其合理性,在对结构进行设计运算过程中,首先就要具备比较合理的结构方案还要有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以及对计算参数正确的填写,包括抗震设防的程度,所在场地的区别,要保证采用最为合理的形式来作出计算机运算出的总的信息以及所有重要参数的选择。下面,以SATWE设计程序为例,并通过以往经验中的发现,来简要描述对于计算机运算结果的参数选择。
5.1结构的抗震等级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中,有大多数的建筑按照抗震设防烈度来进行分类的话,都属于是标准设防类的建筑结构,比如民居和普通的生产生活设施。对其抗震等级的确定可以依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标准来进行确定。而电信、交通、消防等类型的建筑在确定其抗震等级时,先要以《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为依据来确定哪一个为重点设防类或者是标准设防类的建筑物,地震作用的数据可以根据所在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为依据进行运算。对于其中的重点设防类,通常是抗震烈度为6~8度时,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此时,就可以此为依据通过对《抗震规范》表的对照,来确定此建筑物设计时的抗震标准。
5.2地震力振型组合数
对于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的选择,当结构为高层建筑时,如果不加入对扭转耦联的运算,就最少确定为3;如果振型的值大于3,就要相应的选择3的倍数,同时也要注意不可大于层数。如果建筑的层数大于2并包括2时,可以用层数来确定振型数。在有些相对不规则的建筑结构中,有时需要加入对扭转耦联的考虑,如果是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其振型要选择大于等于9;如果建筑结构有非常多的层数或者表现出有很大变动的刚度时,对其振型数要多取,如果是有转换层的建筑结构或者是有顶部塔楼的建筑结构,其振型数的选择要大于等于12,同时也要注意不可多出总层数的3倍;要注意的是,只有定义弹性楼板,并且要运用总刚的分析,振型才可以增加。在有关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中已经有明确的指出,适应的振型个数通常可选取振型参与质量并实现总质量90%时所需要的振型数。在SATWE中已经具有了有这样的能力,已经能够可以很容易的进行参与质量比值的输出。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员没有对软件的使用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在进行振型数的选择时表现出随意性,这是一定要杜绝的现象。另外,非耦联计算的地震剪力一般要很大程度上大于耦联计算的地震剪力,只是在建筑结构表现中明显扭转时可利用耦联计算,而把非耦联运算作为其中的补充来使用。
5.3结构周期折减系数
在框架结构中,由于受填充墙的影响,建筑结构的刚度实际上对表现出大于计算的刚度,同时表现出实际周期多过运算周期。所以,使运算而得出的地震剪力较小,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安全程度。所以,折减对于建筑结构的运算周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框架结构来说,对于其运算周期的折减或者过大的折减都不适合。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来说,当利用砌料来填充墙体时,其折减的数值可以采用0.6~0.7;利用砌料填充的墙体很少时,其折减的数值可以采用0.7~0.8;当属于全部轻质板材时墙体时,其折减的数值可以采用0.9。而对于没有任何墙体的框架结构,就可以不进行折减。
5.4框架梁、柱箍筋间距
在电算程序中,一般把梁、柱箍筋加密区间内定为100mm,当框架结构的梁跨中部有次梁等负荷时,非加密的区域如果采用200mm间距就会造成此区域的钢筋配置不够,基于这个考虑,就把程序内定数值中的梁箍筋设置为200mm,这样就能够在保障非加密区域的抗剪承受力的同时,又可以对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抗剪承载力起到加强的作用。而关于框架柱体,当其内定的箍筋间距为100mm,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能造成非加密区箍筋不足,所以,也就把程序内定柱体的箍筋间距改为200mm.
5.5地下室层数的输入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的地下室。因为其隔墙的数量不多,所以一般都用筏板式基础。在进行程序的电算时,应该把地下室的层数结合其上部结构同时录入,并合理确定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如此就可以作到地基和基础底板竖向荷载的运算一次完成,而且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运算工作时,程序就能够自动对框架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如果建筑结构体现出竖向不规侧的特征时,就不但需要进行薄弱层的验算,还应该对其地震剪力作乘以1.15的增大系数运算。
参考文献:
[1] 方鄂华,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J],中国建筑,2008(11):25
[2] 王元清,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及工程实例[J]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2):33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60-2
0 引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由于工程自身特性,整合了框架和剪力墙技术优势,具有更为突出的安全性能,还可以提升建筑结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力导致的结构变形问题。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在其他的工程建设中。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用,可以有效的精简施工步骤,优化施工流程,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和工艺优势,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提升结构稳定性,尽可能降低外力对工程结构带来的变形影响,延长工程使用寿命,降低资源浪费,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看来,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尤为必要,有助于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概述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主要是指结合框架和剪力墙技术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房屋建筑梁和柱的稳定连接,形成一个承重能力更强的工程结构,为工程后续施工活动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在梁和柱的搭配下,形成的这种稳定性更高的框架,可以有效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整体水平荷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抵御外力对房屋结构带来的变形压力影响[1]。
从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来看,本身是一个完全垂直地面的结构体,自身承受水平荷载力能力较强,结构较为稳定。结构承受能力较强更多的是体现在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运用方面,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相应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得到了较为可观的发展。在对房屋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创新发展中,有意识的整合框架结构技术和剪力墙结构技术优势,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技术各自优势,实现1+1>2的目的,充分发挥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优势,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从结构横向和纵向受力进行分担,转移作用力同时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2]。
2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 钢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钢筋施工技术作为一门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技术,技术应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结构稳定性,故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需要充分考虑到钢筋材料和选材方面的问题,根据工程建设要求严格控制。首先,在钢筋的选择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包括钢筋材料价格、质量和型号等多方面,选择更加合理的钢筋材料[3]。其次,节点处钢筋施工技术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到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重点和难点所在,即梁柱节点施工,主要原因在于钢筋分布较为密集,需要施工人员能够在@取准确数据基础上,熟练地完成每一环节的施工步骤,尽可能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钢筋节点问题的出现。最后,在钢筋施工中,需要尽可能避免节点位移问题出现,施工中需要选择合理的加固措施,对钢筋进行绑扎加固处理,严格遵循施工要求来把握钢筋位置节点,明确钢筋梁柱节点所在情况,确保施工人员可以按部就班的开展施工活动,并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提供指导和帮助,提升施工质量。
2.2 模板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模板施工技术应用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首先,在支模阶段的施工中,需要在模板就位安装线和控制区域位移偏差3mm范围内进行控制,确保混凝土墙高度相同,为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墙体施工质量,在墙根处进行水泥浆的地垫抹,厚度控制在15cm以内即可[4]。如果发现钢筋在外现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做好补浆工作,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模板支护中,明确阴角膜位置,不同的末班施工工艺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建设要求,遵循施工流程有序开展,确保模板之间可以有效合拢,避免缝隙的出现,留下质量问题。引阴角膜安装中,为了有效避免出现倾倒现象,施工人员可以做好阴角膜和钢筋的加固处理,避免阴角膜连接出现缝隙不牢固,提升施工质量。其次,在拆模阶段施工中,同样根据施工流程有顺序的进行拆除,在基本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对混凝土浇筑强度进行检测,只有达到1.2MPa后才可以开展后续的施工活动,确保拆模过程中不会对混凝土外表产生损坏。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模板施工结束后,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展后续混凝土浇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调试工作,检查调试后的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动态进行调节。②混凝土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在施工中需要保持作业的连续性,主要是由于大面积使用中,混凝土使用量较大,需要分段浇筑,这就可能出现在浇筑混凝土后,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可能存在重复浇筑现象,所以需要连续作业尽可能的避免混凝土浇筑断层问题的出现,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5]。③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为了避免混凝土后续使用中出现裂纹现象,应该做好养护工作,结合施工区域环境因素,如果天气干燥,为了避免混凝土内部水分快速流程,内外温度差异过大引起裂缝现象出现,可以适当的喷水处理,确保混凝土表面保有水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在混凝土调试中避免加入膨胀剂,防止后续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
2.4 内隔墙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为了确保建筑整体结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起到美化作用,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施工技术重点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内隔墙材料选择,应该选择经济性好、抗震能力强的材料,砌块结构最好是空心的,这样可以提升建筑整体外观性能。其二,内隔墙施工技术选择中,尽可能选择操作合理和简单的施工技术,作为施工后期收尾阶段的重要部分,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整体施工情况,及时整改和完善,提升施工质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由于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工程施工难度增加,需要施工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施工素质,掌握先进技术,严格遵循施工要求开展施工活动,充分发挥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优势,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马国力.解析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27(11):175+177.
[2] 张宏.关于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探究[J].门窗,2014,31(11):117-118.
[3] 李向武.刍议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5,31(08):120-121.
[4] 丁茂喜.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9):56-57.
[5] 张文超.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2(17):108-109.
[6] 佟月强,郝明,试论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及在房屋机构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8):252.
深州蜜桃个大、味美、品质优良、历史悠久,是历代皇家贡品,种植面积13000公顷,成为深州果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产业。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桃树育苗经验,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快速育苗新技术要点
1.1种子选择
种子要选用种仁饱满,桃壳新鲜,抗逆性强的优良毛桃种子。晾干后,储藏备用。
1.2层积沙藏催芽
封冻前,选择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处,挖坑层积沙藏,挖坑深度80厘米,长宽视种子量而定,种子细例为l份种子,3份细沙,掺拌均匀,加水以手捏成团不滴水为官。填人坑内,种子上部覆30厘米厚土层。沙藏时间80天左右。翌年解冻后经常检查种子发芽率,发芽率70%以上即可播种。
1.3整地
每亩施人有机肥l500~2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浇足底水,耕地,平整土地,打埂做畦,畦长宽视地平坦程度而定。
1.4播种
当沙藏种子发芽率70%以上时开始播种。播种方式:条播。株行距为10~12厘米x40~50厘米。采用开沟点播,覆土厚度1.5~2厘米,轻度镇压。
1.5封地面、覆膜
用封地面除草剂落地胺500倍药液喷洒地面,随喷药随覆膜。覆膜后5天左右种芽出土,注意及时破膜出苗,破膜处用土埋严。
1.6苗期管理
分别在4月中下旬与5月中下旬打眼追肥,叶面喷肥,膜上浇水,防治病虫害。
1.7嫁接
6月上、中旬,当砧小苗高60~70厘米,粗度0.4~0.6厘米时,开始嫁接。嫁接前浇足水。采集接穗要用结果母树上小质化程度高的一年生枝,及时摘除叶片,放人桶内有5厘米高的清水中。嫁接方法,采用丁字形芽接法、半小质化带小芽接法。嫁接部位距地面高度10~20厘米处。接芽刀口必须封严绑紧。接芽以下必须保留l~3个分枝或8~12个叶片。
1.8嫁接苗的管理
嫁接后3~5天剪砧,7天解绑。8~10天接芽萌发,注意及时抹芽。当嫁接苗生长到25厘米左右时,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以后视苗情、墒情,追肥浇水,叶面喷肥,防治病虫害。当苗小郁闭时解除地膜,中耕、松土、除草,9月上句喷300倍磷酸二氢钾或矮壮素。控制氮肥,对未停止生长的新梢进行摘心,促进种苗的成熟度,要求苗小嫁接部位粗度在0.8厘米以上,高度100厘米以上,根系完整。一级苗率在80%以上,二级苗15%~20%。
2.应用效果
[关键词]砧木 接穗的培育 嫁接方法嫁 接苗的管理
一、嫁接原理及其有关生理特征
植物在受到伤害时,由于创伤刺激产生大量的愈伤细胞。愈伤细胞进行分化繁殖,形成愈伤组织,这就是植物受到创伤后具有的再生能力。嫁接是削取砧木和接穗的一部分二者的密切结合,通过愈伤组织分化结合而成为新的植株,是利用植物再生能力的一种繁殖方法。
二、嫁接技术
瓜类的嫁接技术包括砧木、接穗的培育、嫁接方法、嫁接苗的管理,直到培育成健康的嫁接苗的全过程。
1 砧木
适宜的砧木首选应选择抗土壤传播病害的种类,主要解决西瓜抗枯萎病的问题;其次要选择与西瓜亲和性好的种类;三是嫁接后结出的果实对品质无不良影响;四是嫁接时要操作方便。西瓜嫁接用的砧木,根据其亲和性,抗病性,及品质等性状来衡量,其优劣依次是瓠瓜、南瓜、冬瓜、西瓜。
2 接穗和砧木苗的培育
营养土的配制,营养土要求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无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营养土配置是园士2/3,腐熟厩肥大1/3,每立方米土中加过磷酸钙l公斤,腐熟鸡鸭粪5~10公斤。为方便操作和管理,一般彩用塑料营养袋。
2.1接穗
2.1.1接穗的西瓜多采用撒播
最好播在育苗盘子中,因为有利于土壤温度提高,可以移动。随时调整位置,争取更多的光照条件,土壤湿度容易掌握,使接穗胚柱粗壮。为接穗成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播种前先将营养土浇透,把种子均匀的撒在上面,上面盖1~1.5厘米的土,覆盖地膜,以保持苗床温湿度一致,防止水份蒸发。揭膜要在下午或傍晚进行,早晨揭膜有时会使苗结水,造成失水而死。
2.1.2苗期的管理
及时除去地膜,降低苗床温度,是防止下胚株过份伸长的关键,当幼苗出土后白天温度降至20~25℃,夜间不低于是18℃为宜,控制浇水。嫁接前1~2天,适当通风,以提高适应性,浇水使嫁接挺拔,便于操作。
2.2砧木苗的培育
砧木种类和嫁接方法不同,对嫁接时砧木的要求是不一致的,以葫芦砧为例,采用顶插接,劈接以第一真叶开展为宜,如砧木胚株过细,嫁接时下胚株易开裂,如过大,株腔空,影响成活。如果采用靠接,则葫芦砧可以适当小些,与接受穗苗的大小接近,以便操作。南瓜砧嫁接时适宜苗龄则较小,采用顶芽和劈接以显真叶为宜。幼苗过大,胚株空,同时南瓜砧木根系容易引起衰老,从而影响缓苗,影响嫁接成活。(1)播种:一般点播在营养袋中。(2)苗期管理:砧木种子较大,覆盖应相应增厚,其它管理同西瓜接穗苗。砧木工嫁接前1-2天应控制浇水,以免嫁接时胚株裂开,而降低成活率。(3)砧木、接穗嫁接适期相遇,以上介绍了接穗和砧木嫁接苗的适期以及各自的培育方法,如何使二者适期相遇,是保证顺利嫁接的重要环节。通常是通过播种期来撑握。如南瓜作砧木,采用顶插接和辟接法时,砧木在嫁接前7~10天播种,接穗6~7天前播种,也可以同期限播种。靠接时砧木在嫁大的场所不宜。
3 嫁接的方法
嫁接应在没有直射阳光,温暖,背风和湿度大的场所为宜。早春嫁接一般设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内进行嫁接,若是晴天必须进行遮光,防止阳光直射造成穗砧失水死萎蔫。影响嫁接成活率。室内温度保持在于26~28~C,湿度越高越好,有利于嫁接苗伤口的愈合。顶芽插接操作方便,成活率高,工效高,其操作如下:
3.1顶芽插接法
将砧木用竹签从子叶一侧用力支掉生长点及两面侧的腋芽,也可以用手将砧木心叶斜向拉掉,然后用竹签平面朝下,在砧木一侧子叶中脉与生长点痕交界处成75度角,沿胚轴的内表皮斜插一个深约7-10毫米的孔,以不划破外表皮,隐约可见竹签为宜,如果用力过大,竹签穿破表皮,接穗插入时尖端外露部分易生自根,定植后以土壤接触就失去了嫁接的意义。
取接穗苗,可以不带根用左手拇指与中指轻轻的将两片子叶合拢捏紧,食指顶住下胚轴,右手用刀片自子叶下1~1.5厘米处削成斜面长7~10毫米,切面一定要平直,然后用左手拿砧木,右手取出竹签,随后把接穗切面朝下插入孔中,使砧木与接穗切面紧紧吻合,同时使砧木与接穗子叶呈十字形。最好将嫁接夹子在嫁接处夹紧,用左手拇指与食指轻轻压一下夹子,使砧木与接穗切面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嫁接时砧木与接穗苗大小适宜,嫁接技术熟练时也可不用夹子,但缓苗要晚期1~2天。
技术要点:①砧木粗状,蹲实不徒长的苗。②适时嫁接,砧木苗具有刚开展的一片真叶,或真叶一叶一心,接穗为刚开展的子叶苗。③接穗苗一定要平直,因此嫁接用的刀片要锋利,一般切削200次以后要及时更换.嫁接工具要注意清洁,经常用法75%的酒精擦拭,防止病菌侵染.切面必须朝下插队入砧木孔中,④砧木用竹签捣孔时不宜过大,使接穗插入后有一定的压力。⑤离土嫁接时,嫁接苗把嫁接苗放入保湿的塑料袋子中,防止嫁接苗失水而萎蔫,有利于切口愈合。顶插接法,方法简单,伤口愈合好,成活力率高,嫁接效率快。
3.2劈接法
先将砧木生长点去掉,用刀片从两片叶子的中简一侧向下辟开,长度1~1.5厘米,注意不要将整过茎劈开,否则子叶下垂捆难,将接穗从子叶下胚轴两面各削一刀,削面和平共处1~1.5厘米,将接穗插入砧木劈口处,使接穗与砧木表面平整.然后用地膜剪的条带捆3—4道.将地膜带一端压在未劈开的一侧子叶间即成.成活后不用解开捆扎物,随着嫁接苗的生长捆扎物会自然松开.或用嫁接嫁子嫁上.
技术要点:①嫁接适期砧木具有1片真叶,接穗子叶展开.辟切法从砧木两片子叶中间一侧向下切开,避免把砧木整个胚轴切开,否则子叶下垂捆难。②接穗两面切削一定要平直。③捆扎要紧,使砧木与切面一定要密切吻合。④嫁接后把嫁接苗放在保温保湿的塑料袋子中。优点是伤口愈合好,成活率高,以后发育也好,但易断。
4 嫁接苗的管理
嫁接苗成活率的高低,除了与砧木的种类、嫁方法、嫁接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外,嫁接后的管理也至关重要,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来加速伤口的愈合和幼苗的生长。
4.1温度
嫁接苗适宜的温度白天是26~28℃,夜间是20~22℃。
4.2湿度
保持湿度是关系到嫁接成活的关键。方法是利用塑料棚,苗床浇透水。嫁接后顾之2~3天棚内密闭,使湿度达饱和状态。嫁接后3~4天,早晚空气湿度大时,开始少量通风、换气,以后逐渐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7~10天后,按一般苗床湿度管理。
4.3遮光
在棚外覆盖草帘,竹帘等。
4.4大约十天以后,嫁接苗成活并开始生长,要除去捆扎物或夹子
关键词:茉莉;繁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S339.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对茉莉的繁育研究多以无性扦插、分株、压条3种方式为主,而对用嫁接、高压环剥、种子撒播等方式进行的茉莉繁育方式却鲜有研究,公开报道中更是未见同时对茉莉的6种繁育方式进行系统的综述。
2 茉莉的六种繁育方式
2.1 扦插
生产实践中,扦插是应用最广的繁育方式。金望林、郭津伍的总结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这一繁育方式的技术要点。
(1)扦插时期:理论上茉莉1年一般可以扦插3次,第一次是“春扦”,时间为惊蛰至谷雨,利用修剪下来的枝条扦插;第二次是“伏插”,在霉花旺采后7~10d扦插;第三次是“秋扦”,在伏花旺采后7~10d扦插(在立秋后,处暑前)。但由于春季雨水充足,空气湿度大,插条发根快,成活率高,因而春扦是最适宜的扦插时期。
(2)苗圃地准备:选用排灌良好、肥沃疏松的沙质土作苗圃,进行深耕、耕细耙平,做成龟背式长形畦,畦宽1~1.2m,高30~35cm,两畦之间留走道50~80cm。苗床方向以东西向较好,避风暖和、遮荫潮湿,插后易成活。苗圃四周,要开好排灌沟,排水沟要比畦沟底低5~10cm,以便排水。
(3)扦插条的选取: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2~3年生的枝条为插穗,穗长10~15cm,每根插枝保留2~3个节位,节间要带有腑芽,剪去插条顶端。上端切口离叶柄3~5mm,插条下端切口离芽位约1~2cm,上下端剪口要平滑,不可以撕裂和损伤腋芽,否则会影响生根和成活。
(4)扦插:先用生根粉将扦插条浸泡1~1.5h,然后取出晾干。扦插前苗床要先喷水湿润土壤,然后按株行距3cm×5cm扦插,插枝深度以露出畦面2个腋芽为宜,一般插条插入2/3,腋芽和叶柄露出,扦插时要边扦插边压实,然后浇水定苗。
(5)苗圃管理:春扦时气温尚低,苗床一般不需搭棚,但枝条插完后,要马上浇透水,一般在插后7d内,晴天在清晨和傍晚各浇一次水,以保持苗床表土湿润。春扦后约20d左右,插穗长出枝叶,发出细根,之后要开始追肥,可用腐熟人粪尿兑水10~20倍,隔4、5天浇一次。此外,平时要经常除草,保持苗床干净无草。由于扦插苗根浅,只可用人工拔草,拔草时要防止松动苗根,拔草后要立即浇水以使拔松的泥土得到压实,防止根系露出泥面。管理得当,一般3~5个月即可出圃栽种(图1)。
2.2 分株
分株繁殖是将丛生状母株分成若干带根的小株然后进行分栽。方法是:用枝剪或利刀从根颈分蘖处剪开或劈开,按每2~3个丛生茎为一小株分成若干部分。分株时期应在新芽未发的3月份进行为最好,其次在即将进入休眠的初秋也可进行,但最迟不要超过9月份,因为此时气温下降不利于生根。
2.3 压条
采用压条方式,既能繁育花苗,又不影响当年的鲜花产量。车南福总结的经验表明,压条一般是选用当年新生的土里枝作材料。时间从清明到白露都可以进行,但以处暑前后为好,原因是此时园地栽种的花丛不必进行中耕除草,有利于不松动压条。一般压条后30d即可切离母株成为新苗。
具体方法是:压条在花田里的花丛旁进行,围绕花丛四周都可以压。一般每丛花可压2~4根。做法是将枝条下部弯曲埋入土中,其深度约为8~10cm,枝条上端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要扭转裂破(但不能扭断),以促进生根。待下部生根后,即可与母株切离分枝(图2)。
2.4 嫁接
茉莉嫁接是截取一个品种的茉莉植株的短枝,接到另一个品种的茉莉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结合成为一棵新的植株。嫁接时期常在春季腋芽刚刚萌动而新梢尚未抽生时进行,因为此时树液已开始流动,接口容易愈合,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赖明志研究的茉莉嫁接方法是:采用切接法,选取一年生发育成熟的枝条,剪成具有一对腋芽2~3cm长的接穗,然后在接穗基部用切刀削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对称斜面,一面长约0.5cm,另一面长约1cm,削面要平滑。另一方面,将砧木从距地面5~10cm处平剪,再在砧木上与接穗直径等长的部位,用切接刀自上而下切一裂缝,深1cm左右,将长削面向内插入切口中,使两侧形成层对齐,最后用塑料带连同砧木剪口一起绑紧即可。
嫁接法适用于插枝易发根而花质较差,与接穗难发根而花质较好的品种互补。实验表明:以双瓣茉莉为砧木、单瓣茉莉为接穗嫁接的植株,长出的单瓣花花期提早7~10d,着蕾数高出1倍(图3)。
2.5 高压环剥
采用高压环剥技术繁育茉莉,这在国内还没有报道的先例,但信国彦所述的《木本花卉环剥技术要点》中的高压环剥技术在泰国芭堤雅、清迈的茉莉繁育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要点如下:在枝芽萌动开始的生长期,选择1~2年生的枝条进行环状剥皮,环宽约为枝条直径的1~2倍,刮净木质表面的形成层,待干燥后,用塑料薄膜把环剥的枝条下部围起来捆紧,然后翻上去成袋状,并使环剥口位于袋中央,填入湿沙土或青苔,压实后扎紧上口即可。但之后要注意经常保持内部湿润,生根后剪下栽植即成一株新植株。由于高压繁殖环剥口不需愈合,环剥宽度一般为枝条直径的1~2倍,过窄时环剥部位未生根,伤口就愈合了,不利于生根。环状剥皮后,要加强管理,供应充足的肥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图4)。
2.6 种子撒播
关于茉莉种子,赖明志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茉莉有性生殖已退化,其植株自然结实率极低,双瓣茉莉为0.19%,单瓣茉莉为0.13%,人工授粉前喷施生长素的幼果结实率可达28.67%,田间播种均未见出土。其果多为单果,偶见双果,幼果淡绿色,长大呈黄绿色后转为紫色,成熟时为紫黑色扁球形浆果状核果(图5)。
至2008年,广西农业科学院韦昌联、陈伯伦等研究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取得采用茉莉种子播种发芽并育成实生苗株系的突破,其总结的方法如下。
选取茉莉成熟果实,在室温条件下后熟5d,然后用清水将果肉与果皮清洗干净,得到黑褐色的成熟种子。把刚剥离果肉的茉莉新鲜种子放入有沙床(0.3~0.5mm厚的细河沙)的育苗盘内,再盖上0.2mm细河沙,放入30℃的人工气候箱内,在黑暗条件下培养10d,之后在光照条件下培养2个月,然后转入玻璃温室进行培育,约2个月后将实生苗移栽大田(图6)。
韦昌联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移栽大田后生长正常,但在叶片和花蕾形态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异,如有性生长周期变短等……因而有关这方面的变异情况还需做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3 结语
(1)扦插是目前茉莉花生产应用中最常见、最快捷、最行之有效的繁育方式,分株、高压环剥只是实际生产应用中的一个补充。但长期以无性繁育为主,容易导致品种的单一和严重退化。
(2)茉莉嫁接虽然是对衰老园区改造、换种的一种良好途径,但由于技术性要求较高,在生产上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3)从自然结实的种子中繁育出实生苗,解决了茉莉种子发芽难的技术难题,是茉莉繁育技术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今后选育更适合于现代栽培要求的高产、优质品种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
参考文献:
[1]金望林.简介茉莉扦插育苗技术[J].茶叶,1981(2).
[2]郭津伍.茉莉花扦插育苗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8(5):37.
[3]车南福.茉莉压条繁育技术简介[J].蚕桑茶叶通讯,1981(4).
[4]赖明志.茉莉花产业配套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春暖大棚葡萄;黄香蜜;改接技术
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150多个品种进行试种。经多年观察对比,从中筛选出了适合在鲁北地区春暖式大棚栽培的葡萄优良品种——黄香蜜。该品种属欧美杂交种,为山东省寿光市王会明培育,2004年通过潍坊市组织的省专家鉴定,定名“黄香蜜”,原暂用名“超甜”。该品种抗病性强,生长势旺,坐果率高,丰产;果穗圆锥形,平均穗重850g,平均粒重14g,无核化处理后穗重可达1000g以上,粒重15g以上。果粒成熟后金黄色,晶莹剔透,玫瑰香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5%以上,果皮较厚,耐贮运。成熟后可在树上挂至1个月后采摘,风味更佳。露地栽培7月底8月初成熟,春暖式大棚内7月中旬成熟。该品种市场竞争力较强,为此,我们将园内的10多个品种进行了绿枝嫁接试验,改接为黄香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绿枝嫁接的技术要点报告如下。
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设在淄博市高青县田镇的李管村。该地系黄河冲积平原,壤土,土层较厚,土壤pH值7.4,含盐量0.2%,土壤有机质含量0.98%。当地年平均气温12.4℃,有效积温4918.8℃,无霜期为218天,年降水量422.6mm,年日照时数2824小时。春暖式大棚葡萄园面积1334m2,大行行距1m、小行行距0.5m,南北行向。为利于改接后的植株生长,于2004年秋结合施基肥进行了行距调整,将原来小行距0.5m一行挖除,改为行距1.5m、株距0.4m。被挖除行的架面仍保留备用。2005年春,对园内种植的4年生8612、巨星、矢富罗沙、红双味、6~12、紫珍香、京亚、早马奶、早艳、一品香、奥古斯特、奥迪亚和无核白鸡心等10多个品种进行了绿枝嫁接,改接为黄香蜜。
2 改接技术要点
2.1改接前的准备
改接前1周,对改接园浇一次透水,保持园内土壤湿润。对被接砧木和接穗枝条摘心。备好嫁接刀、剪及捆绑用塑料薄膜带(宽3cm、厚0.01~0.008mm)。
2.2改接时间
在当地,露地嫁接的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砧木和接穗枝条均半木质化后进行。春暖大棚内葡萄3月上旬即萌发,嫁接时间可提前到4月上旬进行,比露地嫁接早1个月,这为嫁接成活枝蔓的生长和多次嫁接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2.3绿枝嫁接技术
绿枝嫁接采用两种方法:①隔株平茬嫁接。即在种植行内隔1株嫁接1株。将嫁接株上的枝蔓离地10cm左右平茬,待新梢萌发后,留3~4条生长,其余全部抹除。新梢长6~7片叶时摘心,并抹除副梢,促其早半木质化。为防止当年产量降低,被留株适当多留结果枝,并将其全部或大部分斜捆在已挖除行的保留架面上,腾出嫁接株新梢生长的空间。②带穗萌蘖嫁接。对被嫁接植株,留上部的结果枝,保留花序让其结果,并一律斜捆在已挖除行所保留的架面上,根部萌发的萌蘖或靠下部的预备枝、结果枝保留2~3个,待其生长到6~7片叶时摘心,有花序的抹除花序,让其增粗并早半木质化。两种方法形成的半木质化枝条,均于4月上旬进行嫁接。嫁接时,将接穗从母树上剪下,剪去叶片,保留1.5cm的叶柄,并放在容器内用湿布盖好备用。
将砧木枝条留3~4片叶短截,用嫁接刀在砧木横断面中间从上往下劈长约3cm的切口。如砧木粗接穗细时,可在砧木髓部外侧劈口,然后将接穗在芽上1.5cm处平剪,芽下4cm处剪断,并在芽下1cm处沿芽的两侧向下各削1刀成楔形,芽下的留面略厚于另一面,下端厚1mm,将接穗快速插入砧木的劈口中。插入时,要形成层对齐,砧木粗接穗细的要一侧对齐,接穗斜面上部露白2mm以利愈合,用塑料带从接口下端1cm处自下往上捆扎,留出接穗芽后将接穗的上口封严,然后回扎绑牢即可。
2.4嫁接后管理
2.4.1补接嫁接后10天内对接穗进行检查,接活的用手一触其叶柄即脱落,未脱落的即未接活。对未接活的可将砧木剪下一段后补接。
2.4.2除萌与摘心嫁接后要及时抹除砧木的萌芽。新梢长40~50cm时,及时捆绑在架面上;长80~100cm时摘心;摘心后生长的副梢除顶端留1~2个副梢留3~4片叶摘心外,其余副梢一律留1片叶摘心。对利用根部萌蘖嫁接后生长的新梢,可留5~6片叶摘心,并及时捆绑在架面上,顶端留l副梢,3~4片叶摘心,其余副梢一律留1片叶摘心。不论用哪种方法嫁接后生长的新梢,到9月中旬一律摘心,培养成翌年的结果母枝或成熟枝,以安全越冬。对两种方法嫁接后发生的结果枝,均在果穗以上留6~7片叶摘心,果穗以下副梢全抹除,果穗以上及顶端副梢一律留1片叶摘心。
2.4.3肥水管理嫁接前已浇水一次,嫁接后视墒情适时浇水,以提高成活率。生长期除正常的浇水施肥外,摘果后要强化水肥管理。7月下旬摘果后立即按666.7m2沟施沤熟有机肥3000kg,磷酸二铵40kg,复合肥40kg,并立即浇水。8月中旬再冲施硫酸钾复合肥50kg。从8月初开始叶面喷施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3~4次。
2.4.4修剪摘果后的修剪:采用第1种嫁接法改接的植株,如嫁接枝生长旺盛,第2年可结果,并基本达到预期产量时,可将保留株全部挖除;如达不到预期产量,可适当保留一部分结果枝,待下一年结果后再全部挖除。采用第2种嫁接法改接的植株,如摘果后嫁接枝生长旺,第2年能部分结果,可适当剪除原品种的结果枝;如生长弱,大部分第2年不能结果,可适当多留原品种的结果枝,待下一年结果后再全部剪除。冬剪:直径达到1cm以上的嫁接枝蔓,可剪留80~100cm,作第2年的结果母枝,达不到的,则留3~4芽短剪。原品种保留的结果母枝均按常规修剪。
2.4.5病虫害防治大棚内病虫发生较少。萌芽前喷1遍3~5°Be石硫合剂;生长期铺地膜并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福美双等防治白腐病;开花前喷歼灭、速灭杀丁等防治蓟马等。拆膜后,杀菌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防治霜霉病等。
3 改接效果
关键词黄瓜;嫁接技术;管理;注意事项
黄瓜嫁接是利用南瓜等抗土传病害的葫芦科植物作砧木,以黄瓜作接穗,利用嫁接苗进行栽培的技术。其有以下优点:一是可防根位病害,特别是对防枯萎病效果十分显著。枯萎病菌不能侵染南瓜根系,换根栽培中枯萎病株可以降到20%以下,甚至根本不发病。二是南瓜根系发达,吸肥水能力强,嫁接后的黄瓜植株生长旺盛,环境适应性强,可增产30%~50%,并能提早上市5~7 d[1-3]。
1嫁接前的准备
主要品种是黑籽南瓜,用种22.5 kg/hm2,种子量为4 400~4 700粒/kg。种子催芽前在阳光下晾晒1~2 d,温水浸种6 h,搓洗3~4次,浸种后在12~14 ℃条件下晾18 h,使种子皮变干,于30 ℃催芽,2 d开始出芽。
主要嫁接栽培用的南瓜苗和黄瓜苗要适时培育,嫁接一般在出苗后7~8 d进行。黄瓜、南瓜幼苗2片子叶都充分展开,真叶还未萌生,苗高达4~5 cm,叶色由黄转绿时嫁接,一般成活率可达95%。如果嫁接过早,因幼苗太小,不易操作;如果嫁接过晚,因幼苗组织老化,成活率不高。育苗时:一是先播南瓜,过2~3 d再播黄瓜,因南瓜生长较慢,相差2~3 d,嫁接时正好二者子叶都同时展开;二要分2~3批育苗,每批播种相差1~2 d,以便陆续进行嫁接;三要适当提高育苗温度,使子叶下胚轴伸长,便于嫁接时操作[4-5]。
2嫁接方法
2.1靠接法
先畦播黄瓜,5 d后播南瓜。南瓜播在营养钵中,钵中的营养土可放至7成满。2~3 d南瓜出苗,约10 d南瓜长到一叶一心开始嫁接。嫁接前要先用竹片削一个竹签,其柄部为片状,最尖端为圆柱形,将尖下部竹片光滑面削成刀刃。嫁接时先用竹签刀刃部或刮脸刀片将南瓜生长点从子叶处去掉,用竹签尖在2片子叶基部的侧芽处划1下,以免长出侧芽。南瓜在生长点下0.5 cm处用刮脸刀片向下切约1/2茎粗的斜口,黄瓜在生长点下1.5 cm处向上切2/3茎粗的斜口。黄瓜、南瓜切口的斜面长度约1 cm,将二者切口对插吻合。用嫁接夹夹在接口处,再向营养钵内放些床土,将黄瓜根系盖上并浇足水,进入嫁接后期管理。10 d后用刀片断去黄瓜根,去掉夹子[6]。
2.2断根靠接法
等南瓜出苗后再播黄瓜,可省去断根工序。南瓜长到一叶一心开始嫁接。南瓜的切口、去生长点方法同靠接。在黄瓜生长点下1 cm,插入南瓜切口中吻合。用嫁接夹夹在接口处或用地膜条包绑。
2.3水平插接
在南瓜出苗后播种黄瓜,可节省断根和夹嫁接夹工序。南瓜长到1叶1心时去掉生长点,生长点下0.5 cm处用比黄瓜茎略粗的竹签垂直插穿南瓜茎,略露出竹签。展平黄瓜苗子叶,从生长点下1.0~1.5 cm处切30°斜面,切口朝下插入南瓜茎插接孔中。黄瓜苗选用粗壮苗,不宜用徒长苗。
2.4斜插接
南瓜、黄瓜的播种及苗的大小均与水平插接相同,首先用竹签尖部在南瓜1片子叶侧,与茎成45°的方向斜插1个稍穿透的孔,将刚展平子叶的黄瓜苗从子叶下1 cm处切约30°斜面,朝下插入南瓜斜插接孔中。
3嫁接后的管理
3.1温度管理
5 d内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4~26 ℃,不超过27 ℃,夜间18~20 ℃,不低于15 ℃。5 d后,白天保持在22~24 ℃,夜间12~15 ℃。
3.2湿度管理
嫁接苗床的空气湿度必须保持在90%以上。3 d后适量通气,使棚内的空气湿度下降,嫁接苗成活后,加强通风,适宜的空气湿度为70%左右[5-6]。
3.3浇水管理
苗栽入苗床或育苗钵放进苗床后,要随即逐株或逐行浇透水,3 d内不再浇水。苗床开始大通风后,育苗钵土容易失水变干,要根据钵土的干湿变化及时浇水,使苗钵土经常保持湿润。
3.4光照管理
嫁接当日以及嫁接后3 d内,用遮阳网把嫁接场所和苗床遮成花荫,从第4天起,每天早晚让苗床接受短时间的太阳直射光照,并随着嫁接苗的成活生长,逐天延长光照时间。
3.5抹杈和抹根
砧木在去掉心叶后,其子叶节处的腋芽能够萌发出侧枝,与黄瓜苗争夺养分,应及时抹除。另外,在湿润、弱光环境下,嫁接苗的黄瓜苗茎上也容易产生不定根,要及时抹除。
4注意事项
(1)提早播种。嫁接黄瓜有个缓苗过程,南瓜根系耐低温,可早定植,故要早播10 d左右,否则影响早熟。
(2)乙烯利处理。嫁接缓苗要求的温度偏高,使黄瓜坐瓜节位上升,瓜数少。因此,需要用乙烯利处理降低坐瓜节位和增加坐瓜数。方法是黄瓜长到1~2片真叶时,用100 mg/kg乙烯利喷叶,7 d后再喷1次。此外,要特别注意若是(下转第147页)
(上接第145页)
1代杂交黄瓜种,不宜用乙烯利处理,因为其本身结瓜性很强,处理反而会出现花打顶现象。
(3)尽量采用生态防治霜霉病。嫁接基本根治了蔓割病(枯萎病),但对其他病害和霜霉病等得不到直接防治,故要采取生态防治,采用4段变温管理,创造不适宜霜霉病发生的温度、湿度条件,再配合药剂综合防治。
(4)增施复合肥。嫁接可多年连作,但往往导致土壤营养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缺乏。要多施农家肥、复合肥。例如50 kg水中加叶面宝1支、尿素0.5 kg进行叶面追肥。
5参考文献
[1] 比列克孜·马木提.黄瓜嫁接技术[J].农村科技,2010(4):47-48.
[2] 栗淑芳.黄瓜嫁接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186-187.
[3] 张万春,关佳蕙,张娜娟.黄瓜嫁接技术研究[J].吉林蔬菜,2009(3):88-89.
[4] 陈海燕,寨秀兰,马艳华,等.黄瓜嫁接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技,1989(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