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范文

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

第1篇: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范文

1 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

1. 1 国外模式

医学图书馆发挥连接研究到实践的中介作用,临床医学馆员以临床信息专家的角色提供循证咨询服务,包括证据的检索与评价、参与临床查房和会议、教授证据检索技巧等,服务方式有基于Web 的邮箱传递文献信息和高级的文献服务系统或循证医学实践网。

1. 2 国内模式

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可采用完善设施、优化资源、设立临床医学馆员、培训临床医师担当临床情报专家、建循证信息网页导航及数据库、基于知识服务的模式,也可采用以循证医学证据咨询小组为基础,以专职小组成员进入病房主动参与临床实践为手段的模式,加强用户培训,主动参与循证医学实践,跟踪临床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的科研课题,及时主动提供最新的临床医疗和科研信息。图书馆应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包括协助用户提炼问题,选择有效途径及时搜集相关信息/证据,并以用户的问题环境为依据严格评价信息/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实用性,然后进行信息/证据的提炼和重组,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2 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的不足

2. 1 视角不够科学

从国内外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看,均突出服务的主动性、参与性、参考咨询性,强调基于知识服务,可以说当前的模式就是主动参与参考咨询服务的模式,其过程为: 提出问题检索文献系统评价提供最佳证据,其中主动代表的是一种积极、乐意的服务态度,参与内容包括临床循证实践、用户培训、临床查房和会议,参考咨询的目的是要为临床医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前服务模式主要是站在临床医学馆员的视角,容易让人混淆信息、证据、知识的关系,可能会把三者等同而忽略它们之间的客观区别。参考咨询缺乏强烈的决策功能,为了发挥决策建议功能,采用决策咨询一词更妥。如果站在临床医师的角度审视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工作,容易判别该服务的核心目的是辅助临床医师循证决策,然后以此为逻辑起点分析形成决策建议,进而找到过程中各环节对应的原材料及结果,为解决信息、证据、知识间的混淆关系提供可能。

2. 2 内容不够系统化

内容的系统化是指将循证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有机组合形成一个整体。虽然有学者提出,循证医学信息服务需要完善设施、优化资源、循证理念宣传、检索证据、评价证据、整合与重组证据,但是从临床医师的角度而言,可能还需要与临床医学馆员保持相同的理论视角以便于沟通交流,需要对Meta分析相关软件进行操作讲演,需要有关临床决策后续跟踪评价的服务等。将服务内容有机组合起来,才能有效辅助临床医师科学决策,科学解决临床医疗问题。现有模式内容不够系统化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现有视角不科学,不能以临床医师的临床决策需求为逻辑起点去思考服务的系统过程,因而发现不了与系统过程对应的系统内容。3新型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

3. 1 目的思路

3. 1. 1 目的

理论上通过构建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把证据、信息、知识间原本混淆的关系理清,揭示出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系统内容; 实践上,通过构建模式,探寻作为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临床医学馆员、临床医师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地做,为二者在临床循证决策实践中提供理论指导。

3. 1. 2 思路

以临床医师临床决策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我国著名信息学家钟义信教授所提出的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为视角,将临床医师循证过程的主要步骤 提出问题系统检索严格评价临床决策后效评价和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关键步骤 提出问题信息获取信息认知策略生成策略执行进行比较分析,面向临床决策,探寻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提供者( 即临床医学馆员) 、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接受者( 即临床医师) 在临床循证决策实践中各自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地做,经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而构建出较为科学的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

3. 2 构建内容

循证医学过程的核心步骤是临床循证决策,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的核心步骤是策略生成。策略生成是以信息认知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环境及目标把知识转化为智能策略,其实质核心是科学决策,包含了临床循证决策。因此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临床循证决策者均可以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为科学的理论视角。在此视角下,循证医学信息服务需从理论指导、理念宣传、资源建设、检索培训、Meta 分析软件讲演、证据评价、决策建议、跟踪评价等八方面综合施力,构建综合八力服务循证决策模式,有效服务于临床医师循证决策。

3. 2. 1 理论指导与理念宣传并重

与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相比较,循证过程是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的具体应用。但以前的主动参与参考咨询服务式的循证信息服务聚焦于证据,未能聚焦于临床循证决策,并以临床循证决策为逻辑起点反推循证信息服务过程及内容,导致人们混淆了信息、证据、知识三者的关系。为此,有必要把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作为临床医学馆员和临床医师开展临床循证决策的指导理论,使双方在统一的视角下思考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地做。在医院范围内,主要面向临床医师、临床医学馆员、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循证医学理念宣传,使他们更加知全面知晓循证医学是什么、怎么做、有何利弊等。通过宣传让循证医学理念深入人心,最终影响人们的临床决策行为。

3. 2. 2 资源建设与检索培训并举

循证医学需要依托证据资源。证据资源按研究方法不同区分为原始研究(如随机对照实验)、二次研究(如系统评价)、转化研究类证据(如临床指南),按解决的问题不同分为病因、诊断、治疗、不良反应、预后证据等。证据资源可以分为6 个等级,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原始研究类(如PubMed、Embase、Corchrane Library - CENTRAL、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研究摘要类(如CBMdisc等)、系统评价类(如Corchrane Library -CDSR等)、系统评价摘要类、证据综合类(如UptoDate、BestPractice 等)。对于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根据临床医师循证决策的实际情况以及图书馆的经费情况,优先考虑购置原始研究类数据库,争取购置Uptodate数据库,其余视需求与经费情况而定,同时要在图书馆主页建立免费循证资源的分类导航以便临床医师查找。

临床医师的信息检索技能及熟练程度达不到临床医学馆员的水平。因此图书馆要采取馆内专题讲座、深入临床一对一、在线咨询等方式对临床医师进行循证资源数据库或平台检索技巧的培训,使临床医师在进行临床决策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证据、到哪里才能找到证据、如何才能找到证据。

3. 2. 3 软件讲演与证据评价并施

临床医师检索到与临床问题相关的文献少则1~2篇,多则成百上千篇。要从中寻找到临床决策所需的证据,就需要对文献证据进行严格评价,评价内容宏观上须具备真实性、重要性、适用性,但微观内容的病因、诊断、治疗、不良反应、预后又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的证据评价参考指标进行实例培训。面对成百上千篇需要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临床医学馆员需对有需求的临床医师进行Meta 分析软件(如Revman、Meta-DiSc、Stata、WinBUGS 等)的操作讲演培训,同时还需要把证据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评价融入其中,帮助临床医师形成高质量的系统评价/Meta 分析结果,为后续临床决策奠定基础。

3. 2. 4 决策建议与跟踪评价并行

主动参与参考咨询的模式主要提供决策所需证据,但在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中,临床医学馆员必须要成为临床信息专家。主要体现在基于严格评价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问题,提出稳妥的决策建议,同时给出建议的推荐强度。基于病因、诊断、治疗、不良反应、预后等证据的临床决策在执行之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价,但是其各自的评价指标不同,作为临床信息专家的临床医学馆员应辅助临床医师对各类临床循证决策进行后效评价。

3. 3 人才保障

在信息-知识-智能转化过程中,影响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工作成败的关键是人,包括临床医师、临床医学馆员、相关管理人员。

临床医师的循证医学理念是否坚定,将决定他们是否施行循证医学实践、是否需要循证医学信息服务,以及如何有效接受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因此,临床医师必须自觉学习循证医学理论,在学习中坚定循证医学理念,在理念推动下切实施行临床循证实践; 在临床循证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学习信息检索技能,进而提高信息素养,增强证据检索、评估能力; 自觉坚持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对临床循证决策的指导,全面思考如何科学施行临床循证决策。

临床医学馆员需要深入学习信息检索理论、医学英语,才能更好地为临床医师提供信息检索技巧培训; 需要自觉研读循证医学理论、Meta分析软件操作,自觉地以信息-知识-智能转化律为指导,才能更好地讲演软件操作、开展证据评价、提供决策建议和后效跟踪评价; 需要自觉地系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才能在临床循证决策中扮演好临床信息专家角色,发挥智囊参谋作用。

相关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医院领导、临床科室主任、图书馆长等。其中医院领导需要营造一种激励各临床医师积极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氛围,通过表彰典型、宣传榜样,促进循证医学理念深入人心; 临床科室主任对于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医师,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争取形成正面引导的效应; 图书馆长需要引进相关的高学历人才,鼓励参与临床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馆员自觉学习和研究相关理论,合理安排临床医学馆员的其他任务,让馆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地投入到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工作中。

3. 4 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实践

近年随着学科化服务的深入开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图书馆在积极推进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方面获得以下实践经验。

3. 4. 1 资源建设

购买了CHKD等原始研究类证据资源,Upto-Date 临床顾问、循证医学教科书等证据综合类资源,还在馆内订购的期刊中寻找指南、标准、专家共识类文章,经扫描制成PDF 文档后,按中图法分类并上传至OA 系统,以便相应临床科室下载。

3. 4. 2 检索培训

主要方式包括馆内现场讲演,深入临床或在馆内开展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包括PubMed 检索技巧UptoDate 临床顾问资源检索及利用CNKI 资源检索及利用等。

3. 4. 3 证据检索

主要是在图书馆内经临床医师口述病人疾病或症状、检索内容点,临床医学馆员询问或查找相应的中英文检索词,然后选择UptoDate 临床顾问、PubMed、CNKI 等数据库或平台进行文献检索,并帮助临床医师初筛文献。对综合八力服务循证决策的模式而言,目前的循证医学信息服务的内容还有待拓展。鉴于图书馆现有能力,短期内将推进证据评价、软件操作讲演方面的服务,远期要推行循证决策建议及后效跟踪评价服务。

第2篇: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1 循证护理的概念及内涵

循证护理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源于循证医学,是由加拿大McMaser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一种学习策略[2]。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寻求和应用证据的护理理念,要求护士自觉地、审慎地将现有的最佳证据应用于护理患者的各项决策当中。当前最具影响的是AlbaDicenso教授对循证护理的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取的最好的研究证据,为患者制定护理措施,做出护理决策,以实施最佳的护理[3]。循证护理的实践就意味着把护理人员的技能、临床经验与来自外部系统研究的最佳临床证据进行有机的结合[4]。最佳临床证据主要是指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有关诊断、预后、预防及康复等方面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新的研究证据往往会纠正旧的结论并代之以更加真实和准确的结论。临床经验是护士长期积累对个体患者的护理经验。患者的选择是指患者对护理方案的特殊选择和需要。因为,每个患者可能有不同的需要。只有这三方面的恰当结合,患者和护士就会形成护患联盟,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的临床预后和护理质量。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是:在护理实践中,对患者的护理决策都应以客观的科学依据为证据。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护士对患者护理方案的确立、护理研究、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决策、卫生立法等各个方面。

Lang从三方面阐述了护士实施EBN的必要性:①促进在医学问题和医疗干预活动中护士的参与;②有益于护理问题和护理干预的确定;③加强用以描述问题、干预、结果的规范化语言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他还提出解决病人健康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医疗、护理问题和循证实践的结合。循证护理针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通过权威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寻找最佳的护理行为,再用批判的眼光来评价它是否取得最佳成效,或是否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如此循环,不断上升,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2 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2.1 问题的提出,即建立循证问题

为什么而寻求证据,要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剖宫产术后能否进行早期进食?建立循证的问题应该是与病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且在传统的临床护理经验中不易解决的问题。

2.2 查找实证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找出护理研究领域中的实际证据。目前可供使用的证据来源较多,主要有:①AmericanCollegeofPhysician(ACP)JournalClub,1991年起发表有关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的摘要;②英国医学会和加拿大医学会共同创办的《EVIDENCE Nursing Based 》杂志,1998年开始发表有关循证护理的证据;③Cochrane图书馆;④Mediline和Pudmed等医学文献数据库[5]。

2.3 评价实证

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等进行审慎、系统的评价;四是实践循证护理措施。将获得的实证与护理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做出护理计划;五是实施护理计划,并通过动态评审鉴别效果。

3 证据的强度分级

循证护理的目的是进行护理决策,决策的依据是最多的相关信息,其过程是寻找、评价和利用目前的信息(证据)。因此,寻找、评价和正确使用证据构成了循证护理循证的三个基本要素。循证护理把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进行了强度分级,共分为五级[4]。一级:至少有1个基于多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Meta分析的系统综述;二级:至少有1个设计合理的RCT;三级:设计合理的非随机研究,如单组护理前后对比研究、队列研究或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级:1个以上单位进行的设计良好的非实验性研究;五级:权威观点、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和专家委员会的报告。级别越低,使用的价值越大,可靠性也越大,级别越高,使用的价值越小。循证护理把专家的意见放在最低的级别,不等于否定专家的意见[6],专家的意见是前述4个级别证据的基石。通过对专家治疗好的病例,整理升级后成为四级的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一些研究机构依据四级的分析提取护理措施,开展三级乃至二级的对照实验,最后通过RCT的系统评估,试验结果文献升级为一级证据。从证据发展来看,RCT评估其实是对专家意见汇总筛选后的证明。

4 循证护理在国内的开展情况

我国于1997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成为国际循证医学协作网的第十四个也是亚洲惟一的循证医学中心[7],该中心对华西医院所有的在职护士进行了循证知识的基础培训,并邀请国外循证护理专家到医院讲学,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掌握循证护理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机会。我国循证医学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循证思想在我国护理界的传播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识与实践。黄雪玉认为,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8]。李锐等认为循证护理在对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循证后,做出相应的判断,再根据判断来实施相应治疗护理,这一过程是严格以事实为依据的,在法律法规日渐完善的今天,循证护理也是保护护士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利证据,为护士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证[9]。宋敏等在对肺组织瓣代气管行气管成形术的护理中,针对临床实践问题,运用循证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显示了我国护理人员能及时更新观念并有一定的循证实践能力[10]。

循证护理要求临床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能自觉应用科学研究的证据进行临床护理决策。目前,我国临床护理界对循证护理的应用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护理问题,检索各类文献库获得相应的资料和证据,再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护理方案,使护理问题得以解决。张雪梅等针对老年褥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临床问题,通过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等得到了最新的、科学的预防和促进褥疮愈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RCT相关证据,制定了针对病人最适合的护理方案,从而使该患者褥疮创面10天就愈合[11]。张德莲等将循证护理思想与ISO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将最新证据应用于临床前的评估和护理计划的控制,提高了护理质量[12]。陈国清等在护理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晚期患者[13]、李复华等在护理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患者[14]、倪霞萍等在护理高血压病患者[15]、周颂华等在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时均采用了循证护理[16],她们将可信的研究证据、病人的价值观和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结合起来,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护理计划,为病人提供了最佳的护理。此外,循证护理也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化疗患者、小儿出血性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各类手术的配合及手术后的护理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7-20]。

5 阻碍我国护理临床应用循证护理的主要因素

虽然目前我国对于循证护理的研究与实践日益增多,但不可否认,我国护理人员实践循证护理的能力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我国1997年才成立循证医学中心,大部分临床护理人员也是在这以后才了解到有关循证护理的知识,并进行循证护理的实践。就目前我国临床护理的实践来看,循证护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5.1 认识不足

很多调查研究显示,多数护士对EBN并不是十分了解[21],实际护理工作中也很少应用。周敏等的调查显示[22],被调查的400名护士中只有40%知道循证护理,大部分护士在工作中处理问题时通常还是根据护理常规等,循证护理的应用率低,而且临床护士对其相关知识掌握的也不够好,61.2%的护士对流行病学仅有所了解,另外多数护士对循证护理也仅限于对其概念及产生背景的了解,对循证护理的证据等级、Cochrane协助网等内容都不甚知晓。李亚洁等对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护士开展EBN的认知调查显示[23],313名护士中对EBN一无所知的占47.6%,听说过的占38.7%,了解及熟悉的占13.7%。万丽红等对参加广东省护理学术年会的21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职护士循证护理知识的知晓现状及实践现状也不尽人意[24]。

5.2 医疗管理体制的制约

循证护理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在我国的大部分医院,护理一般都只处于辅助或从属的地位,护士人员不足,缺乏时间,加上缺少领导和同事的支持,要随时掌握最佳证据在实践中比较难以做到。

5.3 护理教育相对滞后

循证护理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证据,然后就这些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运用性、广泛性等做出评判性的评价,最后挑选出最佳的证据,上述一系列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目前我国在职的护理人员所受的教育基本上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即使以后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了专科甚至本科学历,但在整个护理教育过程中,文献回顾、科研设计的课程不足,不能为护士提供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循证护理价值的整体判断能力以及实施循证护理所需的技能,限制了循证护理在我国的发展。

5.4 护理科研方法缺乏创新

受传统观念和经验护理的影响,加上护理人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科研评价等方面知识的相对缺乏,总体来说我国护理科研的质量不高,回顾性研究多于前瞻性研究,调查研究多于实验研究,研究手段也较为落后,缺乏对临床护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可重复性差,阻碍了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开展和应用。

5.5 实证资源的贫乏[25]

循证护理关键的步骤是检索文献,查找可靠的证据。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论文的数量与质量都难以满足循证护理的需求。侯晓静等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6种主要护理杂志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刊出的文献[26],初检纳入循证冠名的相关护理文献104篇,经进一步阅读全文,剔除与循证护理无关的文献8篇,最终纳入相关文献96篇。这与我国100多万护理人员相比,尚有待很大的提高。在发表的文章中,90.9%的临床研究文献没有说明检索证据的路径与策略,63.6%没有说明所遵循的研究证据的来源途径。93.9%未说明研究证据的质量等级。表明以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的内涵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6 循证护理在我国临床实践的展望

循证护理的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27]。循证护理能使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法,它的应用过程同时也能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促进护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加快护理观念及护理模式的转变,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8]。循证护理的倡导者Nancy说[29],临床护士如果关心的是临床工作,那么必须涉及循证护理。护士发现和使用科学文献,可以减少护理决策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世界循证护理研究的迅猛发展及我国临床护理实践的现状也迫使护士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采用当前最可靠的研究结论指导护理实践,以确保病人获得有效的护理。所以说,开展循证护理势在必行,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普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在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循证护理在我国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护理人员也将逐步改变传统重视经验和直觉的护理观念和行为,开展以科学为依据的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瑞红.循证护理在国内的研究进展[J].家庭护士.2007. 8 (5):6-7.

[2]SchlomerRG.Evidence-basednursing:amethodfornursingpractice[J].Pflege,2000.13(1):47-52.

[3]BonellC.Evidence-basednursing:astereotypedviewofquantitativeandexperimentalresearchcouldworkagainstprofessionalautonomyandauthority[J].JAdvNurs.1999.3(1):18-23.

[4]SackettDl,StraurSE,RichardsonMs,etal.Evidence-basedmedicine:how topracticeandteachEBM(secondedition)[M].Edinburgh;chrillLivingston,2001:1-24.

[5] 翟金国、赵靖平.循证医学及其在精神科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5):292.

[6] 曾宪容、刘鸣、杨友松 等.临床实践中如何正确应用循证医学[J].四川医学.2004.25(6):722-723.

[7] 王 艳、成翼娟.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4-6.

[8] 黄雪玉.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折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5):470.

[9] 李锐、刘之超.循证护理的实施现状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5.5(3):52.

[10] 宋敏、王鸿雁、王微.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初步实践[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57-58.

[11] 张雪梅、薛岚、郭菊红.老年褥疮的循证护理[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1):54-55.

[12] 张德莲.ISO管理在循证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10):606-607.

[13] 陈国清.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晚期患者的循证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8):950-951.

[14] 张德莲.ISO管理在循证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10):606-607.

[15] 倪霞萍、李凌霄、郑彩娥.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410-411.

[16]周颂华、石凤群、黄雪飞.循证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1553-1554.

[17] 钟美容、莫海花、刘海兰 等.脑梗死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循证[J].护理研究.2006.20(2B):393-394.

[18] 王春贤、姜丽英、齐桂兰.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12C):3314-3315.

[19] 侯燕、冯萍.循证护理在减少小儿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60-762.

[20]张丽青、陈惠男、顾一吾.循证护理在腹腔恶性肿瘤手术的无瘤技术配合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10-511.

[21] 傅蓉、程云.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5.5(2):19.

[22] 周敏、夏晓清、陈丽莉 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现状调查与启示[J].护理研究.2006.20(8):2093.

[23] 李亚洁、蔡文智、李瑛 等.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现状调查与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627.

[24] 万丽红、林细吟、梁嘉定 等.广东省循证护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70.

[25] 邓小梅、张静平、黄海珊.国内开展循证护理的困境况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A):57-59.

[26] 侯晓静、徐丽华.循证冠名的中国护理文献发表现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7):542-546.

第3篇: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范文

中英合作项目“改善中国城乡贫困人群的就医环境”(简称GTF项目)是英国海外发展署面向全世界多领域、且要求由非政府组织和大学机构共同参与的一项改善民生项目,于2008年8月立项,首先在浙江省正式启动。项目牵头机构为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卫生与发展中心,项目成员单位为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浙江省妇女联合会、浙江师范大学。项目的总目标是提高试点省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公信力,在卫生系统建立实施高效管理与提高透明度的原则与实践,并将这种模式所取得的成果经验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其中建立社区卫生委员会、实施循证医学、媒体运作信息公开和建立母婴健康俱乐部是该项目的4个主要内容。项目启动2年多来,先后在浙江省9个县(市)区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项目的重点内容实施情况

1.1社区卫生委员会的建立与运作

1.1.1社区卫生委员会的职责根据中英合作GTF项目“改善中国城乡贫困人群的就医环境”的目标及要求,浙江省9个项目县(市、区)90个项目乡镇均建立了社区卫生委员会(CHCs)并运行。社区卫生委员会成员由下而上产生,由医疗机构代表(卫生院医务人员)、残联代表、妇联代表、公共卫生联络员、居民代表、企业代表等人员组成,能充分代表各个利益群体。社区卫生委员会是充分反映民意、民情、民心的一种组织形式,在政府和群众之间起到沟通信息的桥梁作用,促进群众参与卫生决策[1]。

1.1.2社区卫生委员会的功能社区卫生委员会根据项目设计主要有两大基本职能。第一是信息沟通职能,收集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集中上传到相关卫生医疗部门,同时将上级部门的处理结果反馈给委员会成员和社区居民,形成社区居民与卫生部门以及其它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互动平台;第二是监督职能,作为由社区居民代表和非医疗业内机构代表为主体组成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有助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评估体制。

1.1.3社区卫生委员会的运作流程社区卫生委员会实际运作流程如下:首先,由社区卫生委员会成员依据各自的分工,采用入户交流、收集反映、定点征询和网络传递等4种渠道收集社区居民关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健的意见或建议。其次,社区卫生委员会每月召开1次例会,就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交流。第三,例会后汇总成员提出的问题及意见,分内容、层次递交到卫生及相关部门。最后,将乡镇(街道)自行解决和上级部门的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社区居民,对于目前受客观原因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社区卫生委员会成员向社区居民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1.2循证医学的实践

1.2.1循证医学实践的意义根据项目目标及要求,各项目县(市、区)引入循证医学(EBM)理念,参照英国NICE临床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医疗实践,编撰高血压、小儿发热、呼吸道感染、慢性胃炎4个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在试点县进行推广应用,这是规范医疗行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为在中国基层卫生机构中开展循证医学应用进行了有益尝试,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1.2.2循证医学实践的实施方法第一,完成循证医学实践培训教材的编写。通过了解项目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结合循证医学实践的新进展,编写了《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培训教材》、《社区循证医学病种管理实施培训教材》等教材。第二,开展不同层次循证医学实践的培训,培养了相关师资及医务人员。第三,选定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试点病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始探索循证医学实践。根据居民疾病谱和死因谱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选定高血压、胃炎、呼吸道感染、小儿发热作为开展循证医学的4个病种,其中高血压和小儿发热作为必选病种,其余2个病种由各项目县(市、区)视实际情况选定。

1.3媒体运作和信息公开

新闻媒体的运作和信息公开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新闻传播方面,主要宣传中英GTF项目的概况、背景、目的、意义、实施情况、受益情况、评估情况等。《健康报》浙江记者站,以及浙江省、杭州市主流媒体及项目县新闻媒体作为主体积极参与了媒体运作。其目标对象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公众、项目受益者。实施形式多样,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主要目标是通过宣传报道,使政府、社会各界、公众全方位了解该项目,从而关心、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在新闻宣传策略上,提取项目中具有新闻价值的“闪光点”,突出项目中“改善中国城乡贫困人群就医环境”这一主题,构成整体传播的“主旋律”,集中主题,统一声音,扩大社会影响力。

1.4母婴俱乐部的创建与活动

项目试点区杭州市余杭区根据项目的目标和内容,由区妇幼保健院创造性地开展了“母婴俱乐部”的建设活动。母婴俱乐部活动分为院内和院外两部分。院内活动包括“准妈妈俱乐部”和“宝宝大学”等;院外活动包括开展“免费婚检”“免费孕检”“免费产前筛查”和“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四免宣传活动,与社区合作开展儿童“四病”知识讲座、咨询活动;活动还包括2009年全面贯彻实施优生“四免”和三项筛查工作,在杭州地区率先开展农村妇女免费赠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免费孕产妇基本保健、免费3岁以下儿童基本保健、农村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同时,俱乐部还推出“亲子活动中心”系列服务,提供婴儿洗澡、游泳、抚触等服务,开展“婴儿保健操”训练、“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等儿童潜能开发活动;更有“和谐家庭、健康宝宝”、“孕妇时装秀”、“宝宝爬行比赛”、“儿童意外伤害防治知识竞赛”、“巧手妈妈副食制作”、“孕育健康、感恩母爱”、“迎六一宝宝活力秀”等寓教于乐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2项目实施的效果

2.1社区卫生委员会运行效果

2.1.1社区卫生委员会构建起自下而上的民意沟通桥梁长期以来,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与管理中存在卫生独挑重担、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居民参与意识薄弱,民意表达渠道不足、不畅,政府回应机制不健全、反应不及时,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渠道与平台。社区卫生委员会的构建为居民提供了一条自下而上的民情民意沟通渠道,一方面将社区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要求、批评、建议集中起来,及时完整地转达给乡镇(街道)和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又把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意图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不失真地反馈给民众,从而形成了社区居民与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部门之间制度性的沟通互动[2]。#p#分页标题#e#

2.1.2社区卫生委员会能切实解决一些基层卫生问题社区卫生委员会通过收集社区居民关于基层医疗服务的意见,提交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并及时反馈给居民。大多数项目县的社区卫生委员会每次例会都能切实解决1~2个基层卫生服务的问题(见表1),说明社区卫生委员会是确能解决一些基层卫生问题的组织。

2.1.3社区卫生委员会作为第三方参与,有助提升卫生行政公信力我国卫生行政的传统管理是以政府为中心、自上而下的控制型治理模式,习惯从行政管理者的角度做出相关决策[3]。项目县社区卫生委员会成立后,基层卫生管理形成了政府管理、居民参与的民主治理模式(如表2所示),强调政府和居民间的双向沟通和对居民意见的快速反应性,从而提高了居民对卫生行政部门的信任度。另外,社区卫生委员会在向居民反馈处理意见的同时,也及时宣传、解释国家及地方的卫生政策和管理目的,使得居民对此有了更多的了解与理解,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对卫生政策和服务管理的依从性。

2.2循证医学实践的效果

2.2.1提供适宜诊疗指南围绕项目确定的高血压、小儿发热、呼吸道感染和慢性胃炎四个病种,吸收英国NICE指南之长,并结合中国相关临床指南和规范,为项目县乡镇医务人员提供了适宜适用的社区临床诊疗指南/规范,以及与之配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简明易懂的诊疗流程图和门诊登记单。

2.2.2积累基层培训经验对如何开展循证医学师资培训的讲课方法与内容,如何对项目县和乡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专家如何赴项目县进行授课和对乡镇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及怎样通过基层医务人员在日程诊疗活动中,开展对群众易于接受的健康宣教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2.2.3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把循证医学和诊疗规范的培训、实施,作为合作项目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符合新医改的方向。

2.2.4更新医疗诊治理念循证医学的培训与实践使基层医务人员的理念得到更新,疾病诊治知识得到了复习和强化,对治疗病情考虑得更加周全,提高了诊治水平;通过循证医学的学习,加强了基层医务人员自身素质,领会了跟患者的沟通技巧,使广大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

2.2.5提高健康教育技巧在循证医学培训中提高了社区医生面对面开展健康教育的技巧。基层医师在开展循证医学临床实践过程中,努力向病人开展面对面的健康宣教,提高群众的依从性。同时患者也开始接受循证医学观念。

2.3媒体运作和信息公开的效果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新闻合作单位、项目县媒体抓住项目重点和工作动态信息,及时跟进报道。《健康报》、《中国卫生》等国家级媒体对社区卫生委员会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及时作了专题报道。项目县通过编写《中英GTF合作项目简报》,利用项目载体,向项目乡镇传递项目进展与动态,促进信息公开透明,不仅让群众充分了解项目实施的意义,增强群众参与卫生决策意识,而且通过参与项目各类活动,对提高自身保健意识,努力改善就医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场调查发现,项目县开展信息公开的工作各有特色和亮点,如余杭区结合“健康余杭”建设活动,利用区域媒体《城乡导报》对项目在该区的实施情况进行系列报道,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群众参与健康促进的主动性大大增强。遂昌县项目办定期向全县农户发放项目简报,并与遂昌县电视台合作制作关于项目的专题报道,同时中国遂昌网对遂昌县项目开展情况也进行了跟踪报道。多种形式的信息公开工作不仅让群众更多的了解中英GTF合作项目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影响力,使医疗卫生信息更加及时透明,同时也让政府更加系统的了解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了解民生、关注民生,为其提供决策依据,更好地推广项目的先进理念。

2.4“母婴俱乐部”活动效果

一是不断满足新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母婴俱乐部”活动的开展以及众多保健特色服务举措的推出,不仅满足了区域内广大妇女、儿童的保健需求,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二是通过与群众“零距离”互动活动,促进医患和谐,以更广泛的形式进一步普及妇幼保健知识。三是有效提高了免费婚检率,为保障优生优育把好第一关。四是促进了区域内综合性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的建立。五是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水平。六是更好地树立了县级妇幼保健院指导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带动了辖区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

3对项目的评价

3.1项目工作对农村卫生改革有效推进具积极促进作用

中英GTF合作项目倡导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情,改善基层群众就医环境的尊重民意的思路。项目县区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利用社区卫生委员会多方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加以落实。有了尊重民意,实行民本卫生的基础,在项目县区乡村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中,卫生行政部门全方位多层次听取、征求全社会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弱势人群的意见和要求,使出台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尽可能全面周到,力求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促进了改革成效[4]。

3.2项目对农村卫生管理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具创新指导作用

中英合作项目运转规范,操作严谨,预先确定项目逻辑框架,制定方案,有周密的计划,从中可以避免出现差错和偏离方向等错误,也可从中提炼经验总结教训,提高管理者水平。如有的项目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在策划乡村一体化管理框架时,运用了项目管理逻辑框架的概念,框架设计时充分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达到目标是什么,目标人群是哪些,主要措施有哪些,完成时间如何分段,同时还包括根据风险因素做出重要假设,通过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从而使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得以逐步解决。

3.3项目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关系密切

3.3.1通过逐步推行循证医学,巩固医改成果中英GTF合作项目指导开展基层循证医学临床实践工作,特别是要求开展高血压、呼吸道感染、小儿发热和慢性胃炎4种农村常见病的循证医学规范诊疗,使国家现阶段要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仅目标相一致,而且为城乡基层推进循证医学提供了成功的范本。项目县区落实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利用项目提供的4种常见病规范诊疗和管理方法,更好地为群众进行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据其中一项目县统计,抗生素使用比例同比下降了11.8%,输液病人占门诊病人总数比例同比下降了12.6%。滥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大输液现象逐步减轻,开大处方现象基本杜绝。#p#分页标题#e#

3.3.2广泛收集最基层群众意见,努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社区卫生委员会成员是自下而上产生的,特别注重有村民代表、弱势人群代表(残疾人、妇女等),以及流动人口的代表,能充分代表各个利益群体,特别是弱势人群利益。由于社区卫生委员会是充分反映民意、民情、民心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民意沟通渠道的透明化和实效性,二是非政府组织发挥第三方监督职能,三是成员的代表性强化了社会事务管理的公认度与权威性。

第4篇: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范文

循证医学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1992年,作为“一种临床实践新范式(paradigm)”出现在世界医学领域。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达维德•萨克特(DavidL•Sackett)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1]。按照这一定义,临床医疗决策应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而证据是已有的研究结果,临床实践要依据已有的、按严格科学设计的临床试验结果实施。

1.1循证医学兴起的背景

循证医学的兴起决非偶然,它有其重要的经济社会背景。(1)健康问题的转移: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加,健康问题已从传染病和营养缺乏病转变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因素疾病。健康问题的转移使疾病控制行业和医疗保障制度面临新的挑战。(2)医疗费用迅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问题。例如,1965~1975年间,英国卫生费用支出的增长速度是GDP的2倍,使英国的福利型卫生服务制度面临挑战。这个时期,世界其他国家也都面临着控制医疗费增长的问题,后面将要提到的英国阿尔希•科克伦关于健康服务如何既有疗效又有效益的研究,就是对这种背景的一个侧面的反映。(3)制药业的迅速发展,有的没有经过临床严格验证的产品进入医疗市场,给医生的医疗决策和用药带来了困难。(4)最具说服力的临床证据的出现[2]。以前对药物的评价和选择,多半是依据对某些临床指标的作用来推断其治疗作用的。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及Meta分析的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很多从理论上认为有效的治疗措施,被临床试验证明实际无效甚至有害,如恩卡尼和氟卡尼,以往的药理实验表明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988年欧美多中心合作进行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服药组病死率(4.5%)明显高于安慰剂对照组(1.2%)。

1.2循证医学兴起的历史条件

在上述背景下,循证医学也具备了兴起的历史条件。(1)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迅速发展,作为一种临床科研方法和标准被广泛接受。据统计,全世界1992年心血管病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00余项,到1998年增加到2300多项。这些研究为循证医学的兴起提供了大量宏观证据。(2)Meta分析被引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观察性的流行病学研究[2]。20世纪80年代以后,Meta分析取得了一大批成果,这些成果作为可靠的证据使循证医学有证可循,从而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兴起。(3)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国际Cochrane协作网和世界各国Cochrane中心网的建立和发展,为临床医生快速地从光盘数据库及网络中获取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发展。

1.3科克伦的创新性研究与循证医学的兴起

循证医学的开创性研究是与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和内科医生阿尔希•科克伦(ArchieCochrane,1909—1988)的名字相联系的,1972年,他出版了《疗效与效益:健康服务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专著,明确提出:“由于资源终将有限,因此应该使用已被恰当证明有明显效果的医疗保健措施”,并强调“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证据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比其他任何证据来源更为可靠[3]。”医疗保健有关人员应收集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当前最好的证据。科克伦的创新性研究,对健康服务领域存在的如何达到既有疗效,又有效益的争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79年,科克伦又提出:“应根据特定病种/疗法将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并随着新临床试验的出现不断更新,从而得到更为可靠的结论。”科克伦的这些观点很快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科克伦也被公认为循证医学的先驱,他的姓氏Cochrane成了循证医学的同义词。20世纪80年代初,在加拿大汉密尔顿的Mc-Master大学,以临床流行病学创始人之一萨克特为首的一批临床流行病学家,率先以住院医师为对象举办了循证医学培训班,效果很好。1992年起,相继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系列的全面阐述“循证医学”的文献,随后又出版了一批有关循证医学的著作,受到临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兴起[3]。1995年,美国医学会和英国医学杂志联合创办了《循证医学》杂志。从1992年成立“英国Cochrane中心”以来,全世界的循证医学中心包括中国Cochrane中心在内已发展到13个。“循证医学协作网”和“Cochrane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循证医学研究成果的扩大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学从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转变,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发展。

2循证医学的思维模式及其与传统模式的区别

2.1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

2•1•1循证医学以患者的预后为终点指标来评价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循证医学评价各种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包括了有效寿命、总死亡率、疾病重要事件、生活质量及成本———效益比等多方面的指标。而传统医疗模式评价治疗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关注的主要指标为中间指标,如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或影像学结果。例如降压药心痛定,传统医学模式的研究证明它能有效降低血压,对肝、肾脏器没有不良作用。而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心痛定虽然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可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剂量越高,风险的增加越明显。造成这种差别,是因为传统医学模式只评价了药物降压的效果及副作用,循证医学模式评价的是患者使用该药物后对生存与死亡及心脏病发作的影响,评价的终点指标不同。

2•1•2循证医学对临床药物的评价研究是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5]。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RCT)需要对成千上万的病人进行长达几年的追踪观察,几十甚至上百家医院参与研究。通过RCT设计方案得到的研究结论更可靠、更具有说服力。使临床医生有证可循。而传统医学模式对药物疗效的研究,注重动物实验的推论,而进入临床疗效观察时,其病例样本数往往有限。

2•1•3循证医学实质上是临床实践的新思维模式,是一门方法学。从学科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判定临床医学决策的方法,获取临床医学信息的方法和医学可靠性评价的方法[6]。从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构来看,主要由以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临床实践的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及体现病人自身价值和愿望的治疗方案构成。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医生既是证据的提供者,又是证据的使用者。这两个角色都要求医生必须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学。这样才能既恰当地评价别人的研究成果,又能为别人提供可靠的证据。所以,循证医学是以方法学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新思维模式。

2.2循证医学模式与传统医学模式的区别

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发展固然是由它优于传统医学模式的特点决定的。但它的出现决不意味着取代传统医学模式,而是两种模式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主要表现在:(1)临床证据的来源不同:传统模式用以动物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病理生理学成果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生化指标等,并用这些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循证医学模式认为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观察各种临床指标的变化是必要的,但更强调来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Meta分析的最佳证据。(2)评价结果的指标不同:即终点指标的不同。(3)对临床医生的要求不同:传统模式主要是以医生的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积累为临床实践基础。循证医学除此以外,还强调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学习和掌握医学证据,利用科学方法正确评价和使用证据。(4)临床决策依据不同:传统模式重视专业知识和个人临床经验,循证医学模式既重视临床经验,又特别强调利用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认为“有权威的医学”是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最佳证据的结合。(5)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传统模式以疾病和医生为中心,病人不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循证医学模式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考虑病人自己的愿望和选择。(6)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同:传统模式很少考虑成本———效益问题,循证医学则将“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临床决策的一个重要证据。

3循证医学基本思想和方法

3.1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

相对于传统医学模式,循证医学是一种临床实践的新思维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对患者的医疗保健措施的决策要诚实、尽责、明确、不含糊、明智、果断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2]。促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模式向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模式发展。这一思想体现在以下方面:(1)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最佳证据,即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和专家确定治疗指南,都应依据现有的最佳证据进行;(2)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其主要来源是医学期刊的研究报告,特别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研究的Meta分析;(3)运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最关键的内容是根据临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了解相关问题研究的进展,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评价以获得最佳证据。

3.2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

3.2.1判定临床医学决策的方法

(1)发现临床所面临的问题和了解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按照循证医学模式,临床医生既作为研究者去提供证据,又作为应用者去使用证据。无论是提供证据还是使用证据,首先都要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这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第一步,它关系到证据研究的质量和是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用可靠的方法回答问题,如系统评价,它可以解决诸如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研究,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研究、诊断方法评价、预后估计等问题。系统评价的结果就是循证医学的所谓证据。

(2)临床决策分析评价:是根据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将提出的新方案与传统方案进行全面比较和系统评价,通过定量分析取其最优者进行实践的过程。它是减少临床不确定性的重要方法。临床决策过程中有三个最重要的阶段:一是循证阶段,包括收集资料信息和选择最佳证据;二是拟定决策方案的科研设计阶段;三是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价的决策阶段。

(3)成本—效果分析:分析成本消耗后得到的效果。如延长患者生命的具体时间,避免发病或死亡的数字等,一般用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比两种方法表示。通过分析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满足患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3.2.2获取医学信息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光盘数据库大量应用于带有光盘驱动器的单机或网络,使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形式迅速丰富和发展。检索者只要较好地掌握了证据的计算机检索方法,就可以较方便地从互联网在线数据库、公开发行的CD、Cochrane中心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等获得所需信息。当然,循证医学的信息或研究证据的来源还包括杂志、指南和学术专著等。这些都是循证医学获取证据的基础。

第5篇: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先天性巨结肠;小儿;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理论之风已刮遍整个国内医学教育界,为进一步探索出更有效的临床教学改革方法,我们将循证医学理论引入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旨在促进医学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提高医学生各项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

1 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意义

1.1循证医学理念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的设计目的一致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同时也是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医学理论的课程。这个课程开设的意义决定了临床带教课程设计必须要加强学生的相关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创新思维、科研素质等的培养,以为下一步深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而循证医学,其实质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循证医学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循证、评价并决策的思维步骤进行启发式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临床经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其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务实求真的科研作风、医德医风。循证医学的这些思想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的设计目的一致,因而将其引入到具体临床带教中具有重要意义。

1.2 引入循证医学理论是继续教育的需要

循证医学理念实质上即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是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完善和更新医学知识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也从经验医学模式不断发展为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1]是社会不断发展向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出的最迫切的要求,因而只有真正掌握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医学理念、循证技巧及方法,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 循证医学理论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 开设循证医学课程,使学生接受和建立循证医学理念

笔者认为在进行具体实践之前,完全有必要向医学生开设循证医学这门课程。通过这个课程,让医学生在接受传统医学教育的同时,对经验医学能从批判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且,循证医学课程能让医学生从复杂琐碎的实践问题中理出正确的头绪并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抓住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更新知识并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正确适宜的判断[2]。

2.2 进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案例式教学

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带教课程中,笔者提倡进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案例式教学。

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具体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主动性自我教育的学习,并在理论联系实践学习和巩固先天性巨结肠医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培养了自己的循证思维方式,具体开展包括对案例病史、体征等进行分析,并提高关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相关方面待解决问题,再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根据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证据进行真实性、临床价值等评价,并在整个过程中充分运用相关证据、临床知识、病人选择进行医疗决策的选择,从而充分认识到科学评价的实践效果及效益[3]。笔者认为在临床具体案例的学习和探讨中,学生的阅读习惯、逻辑思维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学生的计算机检索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不再是教师的口口相授,而成为了一个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目标和方向,学生主动吸收、主动寻求并掌握最科学有用的知识,从而优化了学习。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循证医学涉及文献检索、统计学、医学专业英语、计算机等各个学科,这就要求进行循证医学课程教导的教师不仅需有高水平的专业水平,而且还需熟练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 结语

循证医学教育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循证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将是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然而,将循证医学理论具体应用到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只是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一个案例,而目前,我国的循证医学理论、实践研究还刚刚起步,将其引入临床带教课程并有效结合,也只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开始。要真正意义上将循证医学理念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还任重而道远,还有赖于我们对医学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Malathi Srinivasan,Michael Weiner,Philip P.Breitfeld,etal. Early Introduction of 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urse to Pre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J].J Gen Intern Med,2002,17(1):58~65.

[2]Wilson M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J].Am J Clin Pathol,2002,118(2):167~169.

[3]Tomlin A, Dearness KL, Badenoch DS.Enabling evidence-based change in health care[J].Evid Based Ment Health,2002,5(3):68-71.

Theory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Children with Hirschsprung’s Disease Clinical Teaching Course Design

第6篇: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范文

在我国现阶段,循证医学是促进医学期刊发展的关键,在医学稿件编辑及审核过程中有效的运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医学期刊的质量,也可以使医学期刊的内容满足现阶段临床实践的要求,加快我国医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循证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对医学期刊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循证医学背景下,医学期刊编辑应该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水平,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医学快速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1医学期刊编辑具备循证医学素养的必要性

在医学信息传递及医学科研发展中医学期刊编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专业知识及素质是提高医学期刊质量及水平的关键。保证医学期刊质量的关键就是内容具有科学性,循证医学在其中具有主角地位,并且起着主导作用,对期刊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医学期刊编辑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具有良好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加强对编辑培养循证医学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医学稿件进行评价与审核,有效的提高医学期刊的质量。

医学编辑在实践编辑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运用循证医学知识,对循证医学知识全面掌握,其中主要包含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方法,Cochrane协作网检索方法及途径,循证医学评价的方法及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的原理及方法等,医学编辑应该充分的掌握医学统计学及流行病学的知识等与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有效的提高编辑能力及审核能力。医学编辑可以通过培训或者参加循证医学专业学术会议,增强学习循证医学的机会,有效的了解循证医学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状态,并且,在工作中可以积极的向经验丰富的编辑请教遇到的困难。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曾经组织“循证医学与医学杂志编辑高级研修班”,并且聘请了国内外比较权威的循证医学专家授课,主要作用就是有效的提高医学编辑的能力及水平,为医学期刊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2医学编辑如何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发挥作用

2.1加强循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循证思维方式是现阶段医学方面主要的科学思维模式,其主要关注的是其全面性及知识的系统性,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进行创新,同时,解决问题的经验又成为新的依据,促进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循证思维可以有效的解决医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循证医学原理成为现阶段医学工作人员的主要依据,并且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进行临床实践中分析,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通过五个步骤进行:(1)提出一个或者数个没有解决但是具有解决可能性的问题;(2)查找证据;(3)评价证据;(4)应用证据;(5)后期效用评价。应该遵循三个原则:(1)决策依据为目前最佳证据;(2)技术保证为医生的专业知识;(3)主要目标是医疗需求及患者利益。现阶段医学期刊可以为循证医学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只有有效的掌握这5个步骤和3条原则,才能避免编辑出现不足及错误,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

2.2掌握临床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知识,提高对稿件学术质量的鉴审能力

现代化编辑概念对医学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具有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专博结合的、独特的知识体系,医学期刊的主要目的就是落实到统计分析及科研设计上,专门研究临床方式就是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主要为临床研究提供全过程的科学方法,还能有效的提高对临床研究的评价水平;因此,医学编辑应该全面掌握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在审阅稿件过程中应该对稿件中存在的学术内容进行严格的分析。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相关规定及要求,所有医学研究都应该遵守随机、对照、盲法、可重复的原则。不仅临床科研设计需要遵守这四个原则,而且这四个原则也是医学编辑审核稿件学术质量及科学性的主要准则。医学编辑还应该全面的掌握统计学知识,统计学是根据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原理,主要分析医学相关数据收集、表达及分析的学科,只有充分掌握统计学,才能有效的判断医学报告是否按照科研设计进行,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及时性,保证医学资料分组合理,避免出现缺陷,是否合理使用统计学方法,严重影响结果表达及解释的科学性。因此,现阶段,医学编辑应该充分的掌握统计学原理及临床流行病学,有效的提高医学稿件的质量,有效的促进循证医学的健康发展。

2.3改革编审策略,提高期刊质量

2.3.1根据循证医学的实际情况重新遴选审稿人员

避免因为备选人员的年龄、资历及学术地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科学态度、学术造诣及对知识发展的全面掌握为主要依据,遴选审稿人应该不被相关地位束缚,并且可以有效地吸取统计学家和流行病学家最为撰稿人和审稿人。

2.3.2优先发表科研论证确切、设计严谨的稿件

医学编辑在发稿过程中,应该按照做出贡献的大小安排,可以提前安排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对照报告以及荟萃分析报告。

2.3.3缩短发表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有条件的作者应该提供电子文档;(2)收到稿件后应该及时进行初审;(3)保证复审工作人员的时间符合标准,并且严格限制审核时间;(4)保证退修意见细致具体,并且规定退修时间;(5)充分的利用网络功能及计算机技术,提高排稿工作效率;(6)减少稿件积压,扩大版面容量。

3结语

目前,只有不断加强医学编辑对循证医学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全面的运用,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及水平,才能有效的保证期刊的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促进医学编辑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毕齐,宋哲.循证医学与临床路[J].中医杂志,2010,S1:6~7.

[2]顾骏,徐世妍.信息素养在医学创新及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12:65~67.

[3]王秀艳.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160~161.

第7篇: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网络资源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1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56-02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正逐步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化。目前循证医学的具体概念已成为医学界的主流思潮,它的开展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国家卫生决策的参考依据,影响着国家的医疗实践,卫生决策等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1.循证医学概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证据医学,是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借助科学依据做出医疗决策、处置患者的过程。换言之,循证医学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它要求临床工作者必须清楚各种诊疗手段是否有证据以及证据的力度如何,它是循证医学的精髓所在。其核心思想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病患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都尽可能地以客观的科学结果为依据。”[1]

循证医学是21世纪新的临床医学模式,循证医学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系统的参考资料和数据。但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普及及迅速发展,这一问题得以缓解,不少网络数据库都提供了循证医学资源检索,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网络检索和获取较为全面的循证医学信息。循证医学的网络资源包括了: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数据库、循证医学相关的搜索引擎、循证医学电子期刊、临床实践指南资源等等。[2]为促进我国循证医学知识普及,使得卫生决策更多地利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使得更多临床医务工作者参与循证医学,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质量。本文将给大家介绍具体的循证医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临床医务工作者可充分利用这些涉及范围广、更新快的循证医学网络信息。

2.循证医学网络数据库

2.1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CL)(省略):循证医学图书馆,由

Cochrane协作网创建,它是获取循证医学资源的重要数据库,这数据库被公认为是实践循证医学的最好临床证据来源。而Cochrane协作网是近10年来最有影响的国际学术组织之一,目的通过制作、保存、传播和不断更新医疗卫生各领域防治措施的系统评价来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已广泛用于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和政府的卫生决策等。

Cl是光盘或者网络形式的电子刊物,是Cochrane协作网的主要产品;循证医学图书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数据库:[3]

2.1.1Cochrane系统评价资料库(CDSR):收集各Cochrane系统评价组制作的系统评价,包括全文和研究方案;以及为保证Cochrane系统评价质量的在线和邮件反馈系统。此库提供分类浏览和关键词检索两种检索方式。

2.1.2疗效评价文摘库(DARE):是经过严格审核的系统评价摘要数据库。它由英国国家卫生服务部评价和传播中心等提供高质量的系统评价摘要;它只收集了评论性摘要、题目及出处,不收集全文。特点是收集的系统评价包括了作者对系统评价质量的评价。

2.1.3临床试验对照数据库(CENTRAL):该库资料来源于各CSR小组和其他组织的专业临床试验资料库以及从Medline、EMBASE上检索出的临床试验报告。它收录了全世界Cochrane协作网成员从相关医学杂志、重要会议论文和各种数据库收集到的临床试验报告。内容有文献标题、摘要和出版来源,没有全文。

2.1.4Cochrane方法学评价库:该库汇集书目信息,帮助初学者查找资料,为正在进行系统评价人员提供新信息。2.1.5卫生技术评价数据库:该库收录全球健康技术管理评价信息,目的改进医疗保健质量,降低医疗成本。该库需注册才能使用。

2.1.6NHS国家卫生服务部经济学评价数据库:此库收录了卫生系统经济评估相关的文献摘要,内容包括治疗效果和成本、治疗方式等,此库数据可协助决策人做决策,需注册方可用。

2.2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数据库(省略):该库由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组织建立和更新的以中文发表的临床干预性随机对照试验和诊断试验数据库。已收录试验数据2万余条,目前该数据库正在建设中。

2.3MD Consult(中文网址:省略):MD Consult数据库被业界专家誉为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库。MD Consult数据库把当今世界上领先的医学信息资源整合到一个网上服务系统之中,帮助医生更好地解决临床医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协助他们做出更好的治疗。可以为临床医生在工作实践中提供全面、权威、即时更新的参考指南,使他们始终处于医学领域的最前沿。MD Consult是医学工作者网上临床医学信息服务的最佳选择,MD Consult引用资料包括:近30个北美临床医疗机构的最新权威资讯;49部着名医学参考书;通过MEDLINE连结70种全文医学期刊/临床杂志、1,000种临床实用指南、超过22,000条药物信息、最新医学消息等。

2.4临床实践指南资源:

2.4.1美国国家指南交换中心(NGC,guideline.gov/):NGC是一个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由AHRQ(美国卫生健康研究与质量机构)、AMA(美国医学会)和AAHP(美国卫生健康计划协会)联合制作。NGC提供主题检索、分类浏览和指南比较,检索者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相应的检索方式。

2.4.2实践指南国际网络(省略):该实践指南网络由德国Enigma公司建立,此网络提供全球范围内最新的信息。

2.4.3新西兰临床实践指南(省略.nz):1996年,新西兰国家卫生委员会创建该指南,此数据库详细介绍指南的建立和评价,以及精选循证医学教育的各种网络数据库、软件和信息资源。

3.搜索引擎--Sumsearch网站(sumsearch.uthscsa.edu/)

Sumsearch是整合性搜索循证医学资源的搜索引擎,使用这一搜索引擎,临床医生可快速检索获取所需要的临床证据,这给予医务工作者临床实践很大的帮助。它是由德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研制的,可以同时检索MEDLINE、NGC、CDSR摘要、AHRQ等多个数据库,并且可对疾病由发病原因到预后整个过程某一环节(如疾病的诊断、治疗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检索。Sumsearch网站支持AND、OR、NOT等布尔逻辑运算符检索;支持(*和?)的模糊检索。[4]

4.电子期刊

循证医学电子期刊的出版以及相关网站的建立,使得医务工作者能简单、快捷、方便地查询循证医学信息。

4.1Bandolier(jr2.ox.ac.uk/bandolier/):Bandolier是1994年由英国牛津大学创刊,1995年有网络版Bandolier,每月一期,Bandolier提供免费全文。Bandolier可提供有关疾病,特别治疗方面的科学依据给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或患者。

4.2ACP Journal Club (省略/):ACP期刊俱乐部是1991年创办,双月刊,可免费获取全文。它定期筛选临床方面的主要期刊,按循证医学文献要求查找出最佳的文章,逐一撰写摘要并摘录重要的临床实践证据,并对这些文献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论。

4.3EBM Online (ebm.省略/current.dtl):EBM Online是网络版的Evidence2Based Medicine期刊,可查到2000年以来的各期杂志的相关内容,是双月刊。这一电子期刊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快速查询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的重要进展。读者可以按主题分类进行浏览,可免费获取全文。

4.4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省略.cn):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是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与四川大学承办的学术性刊物,是国内最早的有关循证医学的刊物。内容包括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卫生技术评估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组织机构的介绍、循证医学在医疗卫生实践和卫生决策中的应用,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学研究,卫生技术评估和卫生改革,循证医学术语集、循证医学会讯及消息等等。

4.5《循证医学》杂志(省略):《循证医学》杂志是由广东省循证医学科研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办。这期刊立足于临床医学,以医疗、科教等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为对读者对象,介绍循证医学的理论、方法及相关知识等,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循证评价、循证医学理论方法研究、循证医学在线等。

5.结语

循证医学是一种先进、科学、安全、有效的医学模式,它在发达国家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EMB在国外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拓展循证医学在发展中国家应用范围和深度,更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水平。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和普及推广Cochrane Libray的使用,对提高我国临床研究的质量,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证据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EBM渐渐成为医学主潮流,更多医务人员积极进行循证医学实践,使用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将成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强有力的工具。以上提供的循证医学网络资源,希望对医疗卫生工作者检索循证医学信息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鸣明,李幼平.循证医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辽宁医学杂志,2001,15(5):225-227.

[2]吴娴波.因特网循证医学信息资源的分布与检索.医学信息学,2005,18(10):1293.

[3]王秀平,李军亮.网络循证医学资源的应用.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NO.7:50-52

第8篇: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结直肠癌;诊断教学

         循证医学作为近些年新兴的一种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其核心思想强调临床诊治要基于客观科学依据。与传统临床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循证医学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将被动接受学习过程转为主动探寻知识过程。循证医学强调科学证据对传统医学强调临床经验造成了一定冲击[1],也使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发生了不少改变。越来越多的临床教育工作者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实践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顺应这种潮流,我校也在结直肠癌诊断教学课程设计中引入循证医学,旨在为结直肠癌临床教学提高新的教学思路和发展方向。

        1 循证医学—新型的结直肠癌诊断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2]主张将临床专业知识、最好科学依据相结合,综合考虑后为患者制定最佳诊治方案。它以问题为基础,启发、鼓励学生从临床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然后从浩瀚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答案,并分析评价寻找到的文献中的答案,进而为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最佳答案。循证医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了知识,也传授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它能让学习者成为一个优秀的自我教育者。而传统结直肠癌诊断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传递,对学习技巧、学习思路常常忽视或不看重,而且教育者往往也局限于自身经验、自身水平上未及时跟进自身专业学科最新发展,这些方面都固化、局限了课程设计,而这样的医学教育模式当然也很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而循证医学的引入则有明显优越性,其主要表现为在于以下几点:(1)由从传授学生临床知识转为传授其学习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2)从死记硬背医学知识转为巧学,使学习过程变得丰富有趣。(3)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寻知识,主动性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4)从短期学习转为终身教育,使学生掌握了受用一生的学习能力。循证医学帮助学生培养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能使接受学习者在前人科学成功上不断创新、开展科学研究,并最终掌握这种循证自我教育的学习模式[3]。有国外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循证医学自我教育模式远优越于传统教学模式,应成为临床专科医生培训的重要方法之一。 

        2 结直肠癌诊断教学课程设计中循证医学应用

         循证医学最早应用于先兆早产的激素治疗,且至今为止,氢化考地松在先兆早产临床治疗上挽救了无数例早产儿的生命,从这一实例中也充分显示出了循证医学对临床科学诊治的巨大指导作用。结直肠癌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将循证医学引入其诊断教学课程设计中,具体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根据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史、辅助检查结果等提出待解决问题。如如何早期发现?手术切除还是保守治疗?选择哪种治疗手段更有利于患者,等等。(2)根据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出相关文献资料。(3)对检索出的文献研究内容进行真实性、可行性、合理性等分析评价。(4)结合患者个体具体情况,将现有最好科学研究成果运用到病人的诊断、治疗等决策中。(5)对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复发等情况进行评价,为类似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 循证医学具体开展局限性

         目前将循证医学直接引入结直肠癌诊断教学教课程设计中,教师是关键,只有自身循证教学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充分调动接受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将被动传授知识有效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寻,将死记硬背知识有效转为巧学,从而使教与学充满乐趣、教学相长。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能胜任循证医学教学的教育者较少,故该项工作本身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导结直肠癌课程的教育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同时其还需具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重新学习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筛选、评价等相关知识,如收集结直肠癌典型病例,辅助检查资料、最新研究进展等。

         此外,对临床经验不足的医学生而言,文献资料中不同临床实践依据往往使其无所适从,而这就更需有过硬循证医学教学素质的教师给予启发、分析并选择最好的科学证据。

        4 结语

        临床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临床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疗水平高低。而循证医学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能培养其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其成为一种终身学习者,故如何将循证医学更好地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将是未来临床医学教学需更深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晏咏梅,刘静.循证医学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论坛,2010,23(5):308.

第9篇: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口腔循证医学;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22-02

现代口腔医学教育是以培养能适应新世纪口腔医疗卫生工作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口腔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并且具有知识的自我更新技能,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为目标。随着口腔专业知识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授课式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口腔医学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势在必行。

泸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通过在教学和临床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鼓励学生从循证角度完成临床知识的学习和科研思维的建立,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循证医学内容

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增加循证医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循证的思考。学院要求教师在教学备课、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不能只复述教材内容,而是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当前最佳、最新的临床证据相协调。口腔医学院每个学科备课组进行教学研讨会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检索医学科技文献,了解当前科技发展动态,并搜集临床证据,力图科学判断、评价、引用这些信息,做到授课时能够客观及时地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去。

二、循证医学指导口腔临床工作

临床的生产实习是一名口腔医学生能够合格毕业,迈向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过渡学习期,是决定其在毕业后能否胜任实际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口腔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好,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不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与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医学生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及临床技能的能力,实现通过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推动口腔医学向前发展的目的。口腔医院在学生实习转科过程中,鼓励其循证医学原理,在临床医疗实践和决策中将最佳的临床证据融入到判断中。对于临床上的疑难病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获取最新的证据来指导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新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循证医学的科研活动

在教改过程中,口腔医学院在研究生的课程中开设循证医学的专门教学工作,邀请校内校外专家进行循证医学知识的讲座,培养既有广博知识又有实际临床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组织研究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经验对临床操作的合理性进行效果评价,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讨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上世纪后半叶在临床流行病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循证医学强调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临床以病人为主的临床研究。通过可靠的临床证据,同时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实际意愿,三者结合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通常讲的最佳医学证据,首先是指综合若干随机对照试验做出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如果缺乏相应的系统评价研究结果,那可以采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论。就真实性(valid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而言,系统评价的偏倚(bias)相对较小。其次是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循证医学模式的兴起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也带来了对于医学教育模式的根本变化,循证医学教育(evidence-based medical education. EBME)应运而生。

循证医学教育提倡的是“终身的、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参与的学生进行有关指导、学习、研究、启发、实践。对循证医学的实践是循证医学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评价循证医学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指标。当前,不少西方国家已将循证医学列入了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制定治疗指南的主要依据。作为代表当前医学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向,美国70%以上的医学院校开办了循证医学课程。通过教学教会学生面对临床上的患者,需要慎重、准确地应用可获取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特长和长期实践经验,综合患者的价值观和自身意愿,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出具体、合理的治疗方案。

口腔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操作相对独立的学科。患者在口腔医院就诊时,经常只需单一医生,首诊即能完成全部治疗且很少涉及转诊、会诊。由于患者对口腔知识的缺乏,口腔医生对于病人推荐的治疗方案往往就是最终的治疗方案。因此口腔医生能否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口腔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应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口腔医学的临床证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临床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变化。受科技条件的限制,当前一些看似最佳的证据,可能多年后证明并非正确或最佳。以往的高等口腔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重教科书、重课堂教学,由此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虽然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明显不足。由于高校招生数量增加、口腔医院的诊疗椅位有限,以及当前的医疗环境限制,口腔医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够实际操作的患者数量相对减少。在较少的实习机会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诊疗水平,就要改变以往的经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缓解实习的局限,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循证医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循证医学的学习,让口腔医学生能在毕业之后的医疗工作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针对问题寻找答案,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实现终身学习,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泸州医学院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历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校教改办指导下开展的大学生循证医学科研活动,对以研促学、提高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看,对医学生的要求不再是仅仅掌握口腔医学专科知识,而是要成为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具有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人才。循证医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模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证,将对现代口腔医学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口腔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生学科,人们对其的认识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循证医学理论应用于口腔医学教育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大量的高科技口腔材料、设备、技术及新治疗方法不断被引入和投入应用,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更大的施展平台,但这些新技术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预后指标等临床效果尚不明确。目前部分相关病种和新技术可查询到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文献较少,许多临床有效的疗法目前尚无可靠的临床证据作为依据。目前证据的缺乏一方面影响了循证医学的具体实施,但也给基层医学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在教学工作中,由于本科生教学时间有限,尚无法在本科教育中进行系统的循证医学教学,只能在专业课和医学统计等课程中进行介绍。

四、结语

通过我院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及循证医学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对口腔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科研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能在日后的独立口腔临床工作中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使社会和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陶军,杨天德,刘禹莲.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9):549-551.

[2]杜晓岩,吴江,李善昌,等.创建口腔医学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22(5):69-370.

[3]刘建平,陈薇.循证医学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6):533-536.

[4]郑家伟,叶晨,徐菱,等.开展口腔循证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67-70.

[5]杨燕方,刘海霞,张红妤,等.PDCA循环管理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口腔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9):100-101.

[6]张彦聪.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49-50.

[7]陈进,李静,李幼平.循证医学教学――高等医学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4):273-276.

[8]郑军,徐江,曾妍.运用循证医学思维培养高校优秀口腔医学本科人才[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2):1019-1020,102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