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

化工专业知识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专业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工专业知识培训

第1篇: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

前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如今,高职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高职院校各个专业都要围绕这一人才培养核心开展工作,化工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的专业分支之一,更要突出实践性,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一、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概述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化学、数学原理及有关专业基础知识,对各种化学及其相关过程和化学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过程模拟和过程设计。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分离工程等。高职院校的“职业”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与企业必须紧密相连,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跨越式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培养具有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化工装置的设计与放大,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能力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二、化工生产企业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与现代化工生产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这就需要了解化工生产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化工生产企业人才的现状

目前,我国石化行业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在职人员的总体素质与整个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石化工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对现有职工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现有在岗职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尚未更新,企业也缺乏对在岗职工的专业培训,造成人才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

(二)化工生产企业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的要求

根据化工生产企业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的要求,现阶段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应培养牢固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的人才。化工生产企业要求具有从事化工生产的控制与管理、化工产品和过程的研究开发、化工产品的销售与管理,具有化工岗位群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化工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化工生产企业需要的是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尤其是对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组织能力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精神。

三、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对策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这一专业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实际意义。为了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就要多渠道实施仿真培训,增加动手操练的机会。

(一)增加化学实验,增强实践教学内容

要想增加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就要从改进教学内容方面入手。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六门课程构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专业课的主体。就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而言,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如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我们可安排①常见阴离子未知液的定性分析;②常见阳离子未知液的定性分析③黄河水质分析及评价等综合性实验,通过增加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训练, 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对实验操纵的能力。

(二)仿真实训

仿真实训是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所谓化工专业仿真培训,主要是指化工专业教师利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向学生模拟和讲授化工专业的各个流程和具体操作程序等等,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复杂的化工知识。

比如,“化工原理及工艺”这一仿真软件,就可以在虚拟环境下,模拟化工原理及工艺仿真操作。在计算机上逼真的模仿化工原理及工艺过程完整的工艺流程,如完成合成氨、尿素、甲醇合成、甲醇精制、二甲醚、化工单元操作、仪分仿真、聚丙烯生产、聚氯乙烯和生产仿真等等,甚至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式学习。为了增加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实践性,还可以是使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化工厂生产控制情景,让学生模拟工业过程环境,对各个开关、阀门、调节器进行模拟操作,对各个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和调节,并进行开、停车对各种事故状态进行处理等各种仿真操作,同时具有成绩评价功能,使学生可以得到非常逼真的操作环境,对实际生产过程有更深的认识,增强实战性。

(三)分岗实习,加强实践教学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在校实习仅仅是参观化工企业,而短暂的观摩难以真正理解化工企业的流程。为此,应分岗实习,使学生深入到工厂深入学习。可以将学生按照生产工艺岗位分成若干组,在学生完成安全教育及考核后分岗到位,然后定期轮岗循环学习,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学习。在分岗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按实习岗位记录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单元操作设备工作原理、各岗位操作规程、工艺参数等相关的生产实践知识及心得体会。

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在下班后对笔记进行整理,积极讨论,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团队精神。大多数同学都因现场实践能加强对工艺及设备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对理论知识理解更深刻,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较高,实习效果较明显。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掌握一定技能水平的人才尤其受各企业的欢迎,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特点,也加大了对技能型人才的渴望。因此,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罗言.探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06).

第2篇: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工;实验能力;培养;模式

1 引言

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就是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院校必须坚持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日常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在教学实践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化工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在认识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才能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进而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进步和发展。

2 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教育理念因循守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化工专业往往以“课程为中心”,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丰富性以及灵活性。同时,学校往往忽视了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导致教师素质层次不齐,在一定程度是行制约了教学效果。

2.2教学方法枯燥单一,难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当前的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往往采用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讲解而疏于指导实践。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师生之间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导致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2.3教学内容陈旧过时,难以衔接学习与实际工作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正逐步的引入新设备、新方法,但大多数的实践教学中仍使用早期成熟的工艺及技术或将淘汰的技术。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一段时间学习和适应,无法很好的衔接,阻碍了学生在工作中更好的发展。

2.4轻视实习环节,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了的提升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课程教学后,在参加实践活动中流于形式,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教师队伍不健全、实践课程设置不科学或者对实习环节重视不够,而导致化工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短、缺乏系统性、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3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验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3.1在化工专业日常教学中坚持以职业行为为导向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应当紧密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职业行为导向教学法。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因人制宜、因材实践,运用岗位模拟、角色转换、案例分析、教学互动等教学方法,锻炼的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3.2逐步强化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日常办学过程中,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学校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化工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训,逐步强化教学过程实训环节。通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3高度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高职教育实践可知,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实践环节应当从化工专业教学的实际出发,对照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配备相应的实习岗位,同时完善学校和实习单位在学生实践环节的服务和管理职能,帮助学生锻炼和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以及竞争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4开放实训室,培养学生开发创新能力

开放化工类实训室,低年级的学生基本技能可以得到明显提升,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开放实验或设计型实验,甚至可以从事真实研究工作,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当前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实践存在着教育理念保守陈旧、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实习环节流于形式等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要想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洪特,甘光奉,胡达,李胜超,吴亚平,独立学院化工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4):4-5

第3篇: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化学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9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数量也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以化学工程为代表的工科专业,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多种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发展型学科,化学工程与数、理、化等基础自然学科联系紧密,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使我国化学工业得到更迅速的发展,必须努力提高我们高校化工类教育质量,努力培养优秀的专业化工人才。

一、高校化工专业现状

20世纪前叶,一批重大化学工艺出现使得化学工程这个学科在学术界崭露头角,而煤和石油迅速发展也要求有透彻的理论指导与专业知识,因此作为化学工程的一级学科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化工学科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国内各大地方院校中,绝大部分开设了化工工程专业及其类似专业,为我国化学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化工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也成为我们亟待改革教学模式的原因。

(一)化学工程与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发展

化学工程涉及面广,且涉及品种多、数量大,不仅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载体”和“桥梁”。而化工在学科上与材料、能源、化学等学科联系越来越紧密和深入,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也应该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培养专业化、多样性复合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教育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与高新技术发展的现实有所脱节,学科交叉引起专业界限的淡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在仅仅强调本专业知识的把握,更应着眼于未来,打造化工与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交叉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就业观念和培养模式改革

这就要求高校化工教育人员转变教学模式,从化学教育深层理念创新入手,扩大学科内涵,改变教学设置和教学方法,开展以理论教学作为基础,以实践训练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化工学科教学质量。

就目前情况来看,“平台加方向”实为不错的选择。近年来,我们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深化改革教学模式与实践等教学项目为依托,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压缩冷门内容,采取专业互补的形式,拓宽专业发展方向,尽可能增加知识含量。此外,化学工程专业应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建立不同种类的培训基地,在打好基础理论知识前提之外,尽可能增加实际操作的经验,以便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三)教育模式落后,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核心。教学模式的落后直接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承担新领域开发和高新技术研发的重任。高校教学仍然遵循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授课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化学工业的热情,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这也是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针对上述情况,未来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以及课程教学方面有所改变,适应当今社会对化工人才的要求和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说来,可从基础专业知识和课程改革入手,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高校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探讨

(一)适应社会发展,拓展专业外延和内涵

1.重视新兴专业,与社会接轨。近年来,高新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各种新科技层出不穷,特别是生物化工与新能源等发展十分迅速,在日常生活与生产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高等教育院校应该抓住当前发展契机,重视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努力调整专业课程,与社会发展接轨。特别是生物制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作为人类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这些都是当前化学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要领域。高校教育应及时了解行业最深动态,调整教学方案,以适应当前化工行业发展的现状。

2.把握发展趋势,发掘专业内涵。化学工程最早包括“化学工程”、“化工自动化”等几个板块,但就目前的形式看,仅仅围绕这几个传统板块展开教学已不能满足现在的产业发展现状,应在原有基础上发掘专业内涵,确保传统人才培养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充实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另外,根据信息技术在化工领域应用的愈加广泛的特点,一方面将其纳入传统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与信息学院、生物学院等展开合作,探索和实践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化学工程焕发新的生机。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美、英、德等西方发达主义国家早就将“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澳大利亚也明确指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的使命是输送符合国家和全球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有知识、技能和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我国紧跟世界发展步伐,也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未来一段时间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领域来把握。尤其当前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导致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速度非常快,毕业生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点。

1.变革课程体系,注重课程质量。本着务实专业基础,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高等院校,特别是石油高校应认真梳理与优化传统化工课程,同时根据现代化工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打造适应化工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这不仅要求高校对传统课程进行整合,更要抓住重点,利用化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拓展化工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整理,以满足新形式下的化学工程技术发展要求。

努力提高课程质量也是当下高校发展需着重考虑的重要方面,如何将枯燥的原理课程讲得精彩、生动,培养学生对于化工产业的热爱并激发学生投身化工实业的热情,这是衡量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根据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化工专业毕业生对高校教学效果等评价中,与世界总平均值相比,中国化工教育只有教师优秀与敬业精神一项略高于平均值,而包括教师激励作用、就业所需课程深度、授业满意度以及课程组织优劣等其他四项评选,中国的得分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值。这其中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中国学生学习化工专业愉悦程度仅仅为67%,这一成绩远远低于美国、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等同类学生,这一调查结果也给我们化工教育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

2.加强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高校可利用自身资源和外部条件,从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两方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高校可利用现有实验室,开设大量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验项目,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实验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习教学作为化工专业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过于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就业环境,必须积极的组织实习教学,建立高效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人才输送等渠道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构建优良育人环境。在我国高校教育领域,过去往往过分强调“教书”,而忽略了“育人”;过分强调“教学”,而忽略了“教育”。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高校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学专业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缺乏应有的动手操作能力,或者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最终不得不背弃自己所学专业。西方教育在之前的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而中国目前这种情况则相当突出。我们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将可迁移性技能培养作为基础知识领域外的重要环节,努力培养学生可迁移性技能是高校教育的必由之路。

除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培养外,更应该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学生可通过良好的素质进行自觉地学习与提升,很快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与就业环境,这是高校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向。在高校课程设置过程中,以专业知识为主线,以可迁移性技能培养为辅线,增加学生团队合作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交流理解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与企业放心人才。

三、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来自知识经济与新科技革命的冲击和挑战,科技与人文及其他学科的交融、渗透,使得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对高校化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石油院校为代表的高等教育院校必须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遵循原有学科基础上,依托国内外化工产业发展大背景,结合本校本专业的特色以及社会需求,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先机,提高毕业生整体素质,从而保证高校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第4篇: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化工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24-01

1.现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个老牌的专业,长久以来为行业输送着新鲜血液,促进着经济的长足进步。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挂靠化工专业的热门方向此起彼伏诞生,专业师资的整体能力跟不上等等原因,使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异常迫切。高校要抓住机遇,善于利用地方资源,促进专业办学特色, 提升人才综合能力, 提振专业的就业水平与竞争力。因此高校培养既有专业理论能力,又有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

因此,新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尤显突出。我校于2010年着手修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计划,新培养方案于2011届开始实施。

2.新培养方案的特点

2.1 培养目标明确,突出专业特点,体现专业应用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知识,能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工艺、工业催化、能源、医药和环保等部门从事生产、服务、研发以及设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执行宽专业,厚基础的教学指导方针,在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化工领域工艺设计与设备设计、模拟优化方法、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专业课学习阶段,通过专业实习等途径,紧密联系石油化工、煤化工的生产实际,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的初步能力”。

我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两个方向,即石油化工方向和煤化工方向。我校地处辽宁化工城,素有“煤都”之称,既有石油化工的研发和生产优势,又有煤化工的产业与科研依托,发挥优势,凝练特色,致力于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强大的优势。

2.2注重培养规格,强化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强调德、体。“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

其次,强调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属于工具型能力,会广泛应用于将来的工作和学习。

重点强调专业能力。获得专业基本知识,具备在专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专业领域内工艺与设备的基本设计能力;了解专业学科前沿,了解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具有对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理解、运用和掌握的初步能力。

再次,强调了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3优化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培养特色,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加强基础教学,培养通才,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首先,新培养方案提高了原来要求的规定修满教学学分,其中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

学校前两年实施通识教育,不分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一致性,后两年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学科优势。

其次,在专业基础课设置上,强化了四大化学的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同时整合了两个培养方向在《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专业外语》、《仪器分析与实验》、《电工学》等课程的一致性,体现了厚专业基础,宽专业口径的特点,增强了人才强大的理论基础。

在专业必修课设置上,既要突出两个方向的特色专业,又要体现我们学校的办学特点,扬己之长,使培养的人才具有特色,满足化工不同行业的需要。因此,我们将两个专业方向的部分特色课程交叉选修。如:石油加工方向选修《煤化工基础》、《洁净煤技术》,煤化工方向选修《石油化学》、《石油加工基础》,使所有的学生,既懂得了本专业的知识,也跨入了另一个相邻领域,扩展了知识面,也强化了就业优势。

2.4重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锻炼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化工人才

新培养方案中,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传统实习之外,引入了仿真教学,综合实验和综合能力素质训练,强化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我们学校先后与地方6个化工企业及科研院所签订了实习协议,每年都有学生去进行不同类型的实习,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到企业委托实践,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

在课设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大胆创新,允许学生参与教师或者企业的科研课题,发散思维,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创新实践”、“科技小论文大赛”“资格认证”、各种论文和实验等大赛、以及参与各种培训及调查报告等,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仿真教学环节,学校引入了化工仿真实训软件,提供计算机房,使学生足不出户,在计算机上就可以模拟实际化工工艺路线与实际化工装置,自己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处理问题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也应用了专业知识,同时提升了动脑和动手能力。

在专业实验环节,既体现两个专业方向的共性,也强化了专业方向的特色。比如;石油化工方向学生开设化学工艺学专业实验与石油加工专业实验,而煤化工方向学生开设煤化工专业实验的同时,也进行石油加工实验,这样既淡化了专业方向性,强化了大化工的概念,也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备了竞争力。

3.新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新培养方案从2011届开始实施至今,效果明显。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学生对学习的课程感兴趣程度增强,理论课学分普遍提高,受学业警示率明显下降。

学生在假期的实践机会增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其就业的竞争力。

第5篇: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

[关键词]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关系

中图分类号:TQ0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038-01

化工企业的正常运作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化工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化工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同时,化工生产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化工生产技术始终贯穿于化工生产的各个环节,应积极探究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系,分析问题并找出措施,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

1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系

1.1 生产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化工安全生产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化工安全生产之中,为了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通常要使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

生产技术是化工生产的基础,化工生产技术管理能够保证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安全性,使化工企业得以正常运行,因此,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1.2 生产技术管理能够消除安全隐患

化工企业想要做到安全生产,科学合理的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是必要的前提,有效的技术管理能够消除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化工生产中,很多原料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再加上高温、高压设备的使用,给化工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生产技术管理,就会很容易使小的隐患发展成大的危险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

2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制度未能完全落实

化工原料中存在很多具有危险性的物质,因此在化工生产中,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安全制度进行生产操作。一些化工企业在制定生产规范流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完全落实的情况,导致很多违章操作出现。例如,一些不相P人员进入到生产区域,会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疏于防护,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并且会有一些没有证件的人员直接进行高空作业,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非常容易发生事故。一些企业没有负责人也没有奖惩措施,使得规章成为摆设,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约束力。

2.2 生产技术与设备达标率不高

现阶段很多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与设备达标率不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突发事件,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例如,一些化工原料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生产过程中,会对设备进行腐蚀,因此,需要加强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引进高质量设备,并注意后期维护。

2.3 操作人员素质较低

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安全生产有着直接影响,在化工生产事故的发生中,有极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很多化工企业并不重视对员工专业技术的培训,实践训练和操作指导也非常少,因此员工很难及时发现技术和设备上的问题,甚至在设备出现问题时,随意拆卸,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3 加强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措施

3.1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利用宣传栏以及海报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并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切实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并对不同岗位的员工配备不同的资料和考核标准。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真实的案例对员工进行教育,引起员工情感上的共鸣,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2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要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面地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强化管理制度。切实将管理制度落实下去,对违规操作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并进行安全知识的再次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会出现同类错误。

3.3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全面精确的制度和规范也不能完全契合现实情况。在实际生产中,具体的操作都需要员工来执行,因此,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规范性是影响安全生产的直接因素。化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专业知识教育,并送优秀员工外出学习,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生产技能在生产技术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员工要将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够保证生产技能的正确性和熟练度。因此,化工企业要多为员工提供实践训练,使员工通过系统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3.4 完善设备检修工作

化工企业需要在选择生产设备时,按照本企业使用化工原料的腐蚀性等特点进行相应的设备选取,引进高质量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修,保证员工操作设备的规范性,减少设备的损耗率,从而降低因设备损坏引起的安全事故。

3.5 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

(1) 化工企业事故隐患排查的范围包括 :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等 ;建设、施工、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能量伤害 ;停工、生产、开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 ;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 ;以往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2) 化工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建立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及专项检查等安全检查表,并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各项安全检查。

(3) 应赋予安全生产检查组如下职权 ①进入各部门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情况。②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③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 ;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依法责令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使用。④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⑤安全生产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的负责签字 ;被检查部门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企业安全部门报告。⑥凡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都要做好台帐记录,责令其定人限期整改到位。

4 结语

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是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化工企业应深入分析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措施,保证化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建国.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探讨[J].经营管理,2015,2(2):126-127.

第6篇: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

本文作者:王罗强童孟良张果龙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春风育万物,润物细无声———高度重视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的巨大作用

20世纪初,哈佛大学首创了案例教学法(CTM)。从普遍意义上讲,CTM的运用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动力,开发学生思维,改善学习质量和效果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化工计算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比较枯燥乏味的化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策划不当,教学双方的主体性均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效果不言自喻。“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通过案例的引入,开展研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显然能提高兴趣和动机水平。例如,在化工基础数据单元教学中,笔者引入某公司三水平四参数与产品品质、产量的关系模型案例,学生便迅速理解了工艺参数的重要性及其与产品质量、产量、消耗水平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原则性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初步获得了对化工装置工艺控制的认知能力。在讲授简单过程物料衡算中,我们通过某公司出口产品BJQ业务决策案例的引入,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在企业模拟决策中的参与意识,活跃了讲堂气氛,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此外,从教学过程来看,企业鲜活现实再现于课堂,企业生产经营中现实的策划、规划、设计、作业管理决策的再现,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掌握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成因、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方法技能,持之以恒,逐步养成创造思维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习惯,这无疑在方法论上获得了一种帕累托改进,最终由量变到质变,提高了分析、综合能力和创造性,从根本上内化理论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篱笆三个桩,好汉三个帮———在教学组织上注重搞好配合,讲究团队合作

化工计算课程一般在毕业班级开设,必须处理好它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时序关系,否则可能影响到几门课程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搞好化工计算课程教学与化工设计课程教学的有机配合。从课程设计逻辑上讲,化工计算是化工设计的基础。最好是化工计算课程比化工设计课程提前一个学期,但受高职学制限制往往做不到,必须依靠团队合作。要么化工计算课程教学进程至少比化工设计教学进程提前三周以上,要么整合两门课程的教学,由一名教师主讲。当然,也可以考虑由两门课程的主讲老师进行合作教学,但这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会提出较大的挑战,需要摸索经验。诚然,如果教师能做到多专多能,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其次,要搞好化工计算课程教学与化工仿真培训的有机配合。化工计算课程的理论色彩比较浓厚,如果仿真教学过程能与化工计算课程有机配合,则完全可能解决仿真教学过程中的定量教学问题,实现两门课程的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再者,要处理好化工计算课程教学与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关系。毕业设计是化工工艺类学生综合检验和运用化工专业知识、技能的极好机会。毕业设计课程中一般要有比较精确的化工设计计算过程,担任化工计算课程教学的教师有义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相关环节,但这种指导方式通过一种怎样的课程组织与协调机制来实现,需要改革,有待探索。

第7篇: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创业型化工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形势变化和行业本身发展的需求,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将大学生培养成创业型人才成为社会、行业和高校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创业型化工人才是指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丰富的创业知识和全面的创业能力,并在化工行业领域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专业人才。由于高职教育的属性和就业形势的影响,高职学生与市场、实践联系更为紧密,在某种程度上较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更具备创业的动机、环境和条件,然而,鉴于化工行业具有环境差、污染大、危险隐患多等特征,相比其他行业,对创业型化工人才的专业知识、创业能力与创业素质的要求更高。  

我国化工类高职院校长期注重高技能化工人才培养,对提高化工人才的高技能具有显著作用,然而忽视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型化工人才十分欠缺,难以适应目前社会变化、就业形势的需要及行业本身发展对创业型化工人才的需求,因此,应该创新独具特色的高职创业型化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营造氛围,创设条件,改革教学工作,创新实践活动,产、学、研结合,做好指导与服务,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职创业型化工人才。  

整体采用“理论+实训+理论+实践”的模式高职创业型化工人才是具备各种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既要熟练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这类人才,应整体采用“理论+实训+理论+实践”的模式。首先,在学校进行创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领域基本理论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次,学校应加强化工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为学生实践性的课程提供实训条件,加强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再次,应在实践中检验和总结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对化工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要让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经营中接受训练,在实践中穿插理论教学,寓教学于实际生产实践之中,达到使学生学有所长、一专多能、毕业即能上岗工作,并完全具备创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心态的职业教育目标,同时增强劳动生产和安全生产意识,增加创业体验与技能,增强创业素质,丰富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  

探索创业教学新模式,开设系统而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激发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技能,培养创业精神应在学校单独开设系统而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依据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因势利导。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教材和课时等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和保证,体现化工行业创业的特色。这些课程应包括创业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技术、法律法规、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创业管理运作、技术竞争优势、管理策略、创业形势、创业环境、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基本知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激发创新意识;课程还要具备实践性较强的案例,介绍国内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成功创业的经验,拓宽高职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课程整体要体现化工行业创业的特殊性和各行业创业的共性,使学生掌握创业的一般知识和化工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技能。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为高职生成功创业奠定基础。  

开拓创业实践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创业能力与素质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深入实践,实地考察,市场打工。化工学科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实践是培养高职创业型化工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组织学生深入化工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线,通过实习、实训、实地考察、市场打工等方式促使学生全面了解化工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与流程,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总结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建立学校、生产基地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创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积累创业经验,激发创新创业意识,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和劳动意识,熟悉社会环境,学会与人交往,增加创业体验,增强创业素质。  

2.模拟创业。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创业活动,在模拟创业活动中,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如创业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生产、管理、财务方面的基本知识。学生置身于一种接近真实的创业环境,需要面临盈利水平、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的挑战,需要做出决策,通过模拟创业,学生边学边干,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创业经验与体验,学生的创业知识会逐步得到丰富,创业能力会大大提升。  

3.实际创业。学校要通过建立校内外创业基地,组织学生实际创业,并保证学生创业活动的时间、场地、设施和资金,如可组织学生开办“工厂”或“公司”,几人为一组,学生可选择不同的经营项目,如化妆品买卖、网上拍卖化工产品、清洁品买卖或者服务、化工小商品出售等,无论何种项目,任何一项活动的运作程序都要符合企业法律和经营管理行为,从策划到实现,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可以锻炼组织、协作、资源利用等各方面的能力,从中积累直接经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体验创业艰辛,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创业的热情,提高创业素质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4.技能竞赛或各种创业大赛。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化工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广告创意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创业心态,强化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创业素质。  

创新指导与服务模式,正确引导高职生的创业行为可聘请一批熟悉化工类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的企业家、成功的化工类创业人士和精通化工专业知识的行业及专家学者,组成创业导师团队,这些导师既要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又要具备扎实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化工专业知识。高校实施创业导师行动计划,可通过课堂、演说、讲座、专题研究、论坛等方式向大学生实施全覆盖的创业教育与指导,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解决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如专业技术、项目选择、资金筹备、项目选址、人才招聘、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各种疑难问题,并分享创业人士的创业经验,使大学生从创业典型中得到启示和创业灵感。高职院校可成立专业的创业服务部门,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创业服务工作:(1)收集学生创业需求信息,捕捉创业意向和项目。(2)编制涵盖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市场供求、注册登记等内容的创业信息手册,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有效信息。(3)设立创业互助联络中心,引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联合互助,在项目宣传、信用管理、品牌创建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资金、人才和技术难题。(4)开通“创业援助热线”,指派专人担任创业联系人,为创业者提供援助服务,如专业技术方面和工商职能范围内的问题,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5)收集一些化工产品生产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列出安全生产特别注意事项。  

第8篇: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

中职专业课是指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当地人才培养标准,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技能要求而开设的与企业生产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中职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一是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二是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三是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问题。由于中职专业课程建设存在先天不足,如果中等专业学校继续运用现有的教材体系而不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那么要达成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如果中职专业课教师能巧借企业资源开发“微课”,作为辅助学习资源,那么,相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视频课程资源[1]。对于中职专业课而言,微课具有“短”、“小”、“精”、“实”四大教学优势:“短”是指用时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取材、设计、制作方便。“小”是指选题小,对于化工专业,可以是某个工艺,可以是某种设备,可以是某项操作,还可以是某种注意事项。“精”是指设计紧凑,以行业的真实案例和生产情境作为背景,按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组织知识,按企业生产实际操作,并结合学生的技能特点呈现生产技术,强化学生的实战感受。“实”是指实用性强,展示的是企业真实的生产状态。如《化工设备》课程,教师深入到企业的生产车间,只要通过小型DV,对处于生产中的化工容器、化工设备及主要零部件等进行录制,再适当加工即可制成微课,供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用。

巧借企业资源开发“微课”,既能成就学生,使学生能轻松地获取企业生产操作信息,让学生在课前就能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和操作技能,从而学有所乐,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又能成就教师,促进教师主动深入企业,获取相关资源。微课可作为教师将企业生产操作技能引入课堂的平台,如《化工设备》课程,通过微课,教师能将化工生产单元操作及控制原理,企业先进化工设备、先进仪器构造原理及其操作轻松引入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中职专业课开发微课的局限性

微课的制作一般由四个步骤完成,分别是知识萃取、教学设计、素材确定和制作合成。知识萃取是指将专业课程中与当地企业生产相关的专业核心技能提炼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知识萃取环节中萃取的知识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呈现方式的设想和计划。素材确定,即确定用于说明教学内容的图片和视频。媒体合成,通过运用影视编辑工具,将拍摄、收集得到的图片和视频加工制成微型影片。中职专业课微课的制作,开发的主体是中等专业学校,开发的执行者是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而资源的拥有者是企业,因此中职专业课开发微课具有比较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素材资源的局限性和教师制作技术的局限性。

(一)素材资源的局限性

县域中等专业学校特点是一“大”二“穷”。所谓“大”,堪称“职教航母”。随着地方教育布局的调整,一个县一般只剩1~2所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不仅规模大,而且专业全,凡是地方所需的专业都开设。所谓“穷”,就是没有做强。就江苏来说,100多所县域中等专业学校只有2所学校的化工专业建成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即便如此,这两所学校化工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投入也非常有限:化工设备方向,只建成换热器安装与维护实训室,根本没有大型设备安装与维护实训室;工业分析与检验方向,也只是一些常规仪器实训室,几乎没有精密仪器实训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方向和化工仪表与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由于设备投入等因素,基本上没有实训室。从已建成的实训室的等级看,基本上属于技能大赛使用级的,其先进性基本上达不到生产设备的要求。

中等专业学校开发专业课微课需借助企业的支持,最好是企业生产现场录像。如“釜式反应器”微课,首先需要多角度呈现釜式反应器的外形,最好是录制处于工作状态的釜式反应器;然后呈现釜式反应器的构造,釜式反应器由壳体、搅拌装置、换热装置、传动装置和密封装置等部件构成:壳体需介绍筒体、封头、手孔或人孔、视镜、安全装置及各种工艺接管口等;搅拌装置需要介绍搅拌器,密封装置、减速箱、搅拌电机、支架、挡板和导流筒等;换热装置需要介绍夹套式、蛇管式、列管式、外部循环式;传动装置需要介绍电机、减速器、联轴节和搅拌轴;密封装置需要介绍填料轴封和机械密等。所有部件需要单独拍摄,最好选用未安装的釜式反应器,所以仅拍摄釜式反应器,就需要至少两家以上企业合作。

(二)制作技术的局限性

微课的呈现形式是视频,开发微课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首先是脚本编写,微课脚本必须以视觉造型性为基础,综合运用声音和画面元素,对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并处理成形象化的文字语言。微课脚本通常按逻辑顺序安排结构,以内容的深入程度为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反映作者对事物的认识逐渐由表面到本质的过程,如层层剥笋,不断深化主题;其次是分镜头,将文字脚本的内容加工成一个个具体形象的、可供拍摄的画面镜头。再次是摄像,微课素材的拍摄硬件要求不高,只要通过小型DV摄像即可。最后是编辑合成,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按一定的呈现形式进行加工,需要教师熟悉图片编辑软件(如Photoshop CS3),录屏软件(如屏幕录像专家2012),视频编辑软件(如Corel VideoStudio 12),格式转换软件(如Format Factory)。这对中职专业课教师来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微课开发除了能提升专业课教师微课制作能力之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促进专业课教师接触企业,了解相关的生产技术、熟悉生产工艺,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同时,促进专业课教师学会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促进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快速成长。

二、地方支柱产业企业资源的丰富性

中职专业课开发微课最大的问题是素材问题,这是中等专业学校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如能借助地方支柱产业资源,利用企业生产工艺及设备等资源,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一)企业物质资源的丰富性

微课素材对学生来说必须是“有用的东西”,也就是说,素材必须接地气。地方支柱产业一般聚集于工业园区,相对集中,不仅拥有先进设备、先进仪器,而且还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具有中职专业课程学习所需的一切资源。就《化工设备》课程而言,传统教材共10章37节,100多个知识点。根据培养目标,该课程重点是设备构造,通过知识萃取最终确定了26个核心技能,涉及三方面,即化工容器、化工设备和化工设备的主要零部件。化工容器包括内压容器、外压容器和高压容器等;化工设备包括换热设备、塔设备、反应设备等典型设备;化工设备的主要零部件包括法兰连接、开孔与补强、人孔、支座、接管与安全附件等。大型化工厂,其设备、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先进性都超过中等专业学校,适合作为微课素材。如某化工厂的塔设备,既有填料塔,又有板式塔,板式塔不仅有泡罩塔,还有筛板塔、浮阀塔、舌形塔等,这些在中等专业学校都不常见。

(二)企业技术资源的丰富性

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目标是为培养急需的懂工艺、有真才实学的中等专业技能人才。教学中要按照企业需求组织教学,使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下进行生产过程的评估、调优、控制、监测。为使学生未来“上岗即上手”,中职专业课开发的微课应体现地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这些正是中等专业学校的软肋,然而企业最不缺的就是这些。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总能从地方企业找到与课程相关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由于专业课的专业性,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中职学生对学习专业课都具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学起来为难而且感觉“特没用”的专业课知识变成学生认为“有用的东西”,就是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应通过微课,促进专业课教师从企业中了解这些宝贵的技术资源。

(三)企业人才资源的丰富性

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职业素质、高复合型技能的员工,需要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就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普通中小学或技术师范院校,最缺的就是实际生产操作经验,尤其是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操作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都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又经过多年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不仅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所涉设备、仪器的操作技术,而且拥有所涉设备、仪器的操作经验。欲使学生能够达到职业资格证初、中级的考核要求,即所培养的学生会操作,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需要中等专业学校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才。企业一般都非常珍惜这些人才,有的不惜重金聘请。另外,由于企业文化的熏陶,这些人才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等专业学校不太可能从企业挖到这些人才。因此,中等专业学校可以利用与企业合作开发微课的机会,将这些工程技术人才的操作经验制成微课,供学生上课时使用,发挥这些人才在学生专业培养中的作用。

三、中职专业课巧借企业资源开发微课的前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2]。县域中等专业学校依据当地产业的性质和岗位需要开设专业,培养目标是企业生产操作工,因此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第一选择是到当地支柱产业的企业就业,企业对他们的最低要求是“上岗就能上手”,即要求毕业生既要熟悉当地企业先进生产设备和仪器的构造,又要掌握生产设备和仪器的控制原理及其操作,为弥补中等专业学校在这方面的不足,巧借地方企业资源开发专业课微课是最佳选择,也是唯一选择。中职专业课巧借企业资源开发微课,具有以下优势:

(一)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基于技术保密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企业一般不允许企外人员进入其生产区域,中等专业学校获取微课素材必须进入企业生产区域,解决这一矛盾的前提是校企必须开展深度合作。当前,解决校企人才供需矛盾是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等专业学校和地方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封闭体系,需要地方政府在两个基本独立的封闭体系之间架起联通的桥梁,中职专业课欲借用企业资源开发微课,地方政府可以此为抓手,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采用的策略:一是政府主导,在“强制”和“引导”中促进校企对接;二是利益拉动,在“互利”和“双赢”中强化校企对接。[3]中职专业课欲借用企业资源开发微课,促进中等专业学校主动通过政府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如化工企业,可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企业的优秀技能人才等,从而选择优秀企业开展合作,借助企业优质设备、技术、人才资源,开发微课资源。在学校借用企业资源的同时促使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了解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从而有选择性地提供课程所需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企业的优秀技能人才,协助中等专业学校做好相关微课素材的拍摄工作。总之,中职专业课借用企业资源开发微课可促进校企开展深度合作。

(二)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中职专业课巧借企业资源开发微课,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微课开发成就了学校:让企业的先进设备、先进仪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解决了教学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微课开发成长了企业。使企业有机会深入了解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发挥了企业先进设备、先进仪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中等技能人才的培养功能,真正实现了物尽其用。企业的设备、仪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方面的微课,不仅可以满足学校教学需求,还可作为企业培训资源,不仅能提高培训质量,而且还能增强培训效果。企业通过参与微课制作,密切了与中等专业学校的联系,同时也获得了其所培养的中等技能专业人才的优先录用权。微课开发成功了学生。微课为中职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拓展知识面,了解企业,激发职业情感,提升操作技能,从而方便学生选择就业。

(三)促进专业课教师不断成长

第9篇: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

化工专业学生实训直接面对化学药品、化工企业,实习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化工实习更应该认清行业特点,挖掘安全隐患,找出对策,切实保障实习的安全进行。

一、中职学生化工实习安全隐患分析

1.化工行业存在安全生产需要的特殊性

化学工业生产是一种高危险性的行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往往造成较大的伤亡或财产损失。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它不同于冶金、机械制造、基本建设、纺织和交通运输等行业。

化工行业的高危险性特点表现在:化学试剂的易燃易爆性;许多工业原料产品的毒害性、腐蚀性强;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复杂性,对工人的技术密集型要求高等。基于上述特点,如果我们对化工行业存在特殊的安全要求认识不足,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疏漏松懈,将会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从而造成重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2.中职学生思想行为存在不稳定性

中职学生大多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较弱、自我认识错误、学习适应性不强、集群行为突出、急于获得认可等一系列的心理潜在因素。这些现象给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困难,对中职学校的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为目前专业实习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增加了实习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3.校内实习基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学校化学实验室、校内化工实训中心是中职学生校内实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锻炼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主阵地,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危险性较大的工作,这些场所和实习活动过程恰恰是最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意识因素

很多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少,课时任务重,无法配备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有的即使配备了也因缺乏专业知识出现许多管理“盲区”“死角”,潜伏较大隐患。

防患于未然,控患于萌芽。但不少学校实训前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许多学生实验过程操作不规范,甚至违反操作流程,这极容易引发实验事故,有些指导教师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手足无措,不能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控制到最小。

(2)药品安全因素

化学实验中用到的试剂的性质千差万别,对于不同的药品试剂,使用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等安全事故。所以化学试剂因素是造成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物质因素,也是影响实验实习安全的主要因素。

有些中职学校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很多化学实验室受条件限制,通风不良,加上存放药品较多,存在很多的事故隐患。

(3)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因素

化学实验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或操作失误,就容易引起着火、爆炸和融化等各种安全事故。比如:实习中常用的酒精灯,抽滤装配,各种玻璃器皿,搅拌装置等。一些贵重仪器的操作更要求学生操作精细、规范,否则会导致仪器的使用寿命缩短,精密性下降等一系列隐患。

4.化工专业校外实习安全隐患因素的多面性

(1)校外实训基地工作环境因素

化工厂经常生产一些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害及腐蚀性较强的物质,使得化工生产的危险程度和危害后果最为严重,事故频率高是其特定的环境造成的。另外,化工生产工艺复杂,部分工段工作环境恶劣,各个生产环节都可能带来种种工作危险,这也为生产过程带来了安全隐患。

(2)学生人为心理因素

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安全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当部分顶岗实习的中职生,进入企业无法很好地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①工作期望值高,不能面对具体工作环境;②缺乏吃苦精神;③心理反差大,工厂制度严格,加班加点,时间难熬,厌倦情绪油然而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④基本技能的缺乏,中职两年学习,理论知识不扎实,进入一线,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复杂的工艺组织,导致工作紧张,往往不经意间造成事故的发生。

(3)学生教育管理因素

有些学校顶岗实习时,学生往往分配到企业的不同工段或者分散到不同的企业,这就给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分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实习指导老师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无法如班主任一样熟悉,同样增大了实习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上的难度。

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针对的是企业员工,具有很强的刚性,面对“准员工”――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仍有欠缺。企业的培训主要偏向于技术指导,很少能够走进学生的思想意识,学校与企业互相缺乏沟通,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的目标有时很难达到一致,造成教育管理效果较差。

二、控制中职学生化工实习安全隐患的对策

1.构建校内实习安全的防控体系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化学实验室专人负责制,根据条件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师学生使用实验室须建立提前申请登记制度,有效避免实验室使用过程中责任不清。

(2)进行严格的安全技能操作岗前教育

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教育,使之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责任心,学会避险操作,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化学实验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训练项目,进入实验室前,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各种仪器和器皿的使用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其从事化学实验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使之树立“安全操作、从严遵守”的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

(3)加大教师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和应急处理预案制的实施

安全实习,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应有扎实的理论,更要有较强应急事故处理能力,这一点,目前相对不足。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希望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化工实习安全培训机会,另一方面,需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潜力,多加强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学习,提高教师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认真制定好学校实验室安全防范事故应急预案。如:成立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分工,定期督查各部门工作;实验员应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对实验室药品、仪器,平时严格按规定存放;正确的事故处理救援工作的培训工作等。

(4)增加实习室安全防护设备的硬件投入

必要的实验室安全保障设施是要不惜代价的。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实验室必要的安全设施保障的设计,如实验室通风设备、灭火器的定期更换、防毒面具的置备、药品的分类保存、化学废液储存处理等。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打造绿色平安校园,为教学实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构筑校外实习安全的防洪大坝

(1)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人员,组成学生校外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中职学生的校外实习工作。学生校外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要进行校企领导层面沟通,达成共识,明确校企双方职责,促进双赢。在其工作职责中应明确规定双方安全教育的职责及应采取的必要措施。同时,应进一步明确短期和长期校外实习中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的主次关系,相互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2)针对行业特点,严格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化工行业的高危性,要求学生进入岗位前一定要做好细致的安全培训工作。让学生从进入岗位前就开始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培训应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

实习前,学校应先组织安全培训,主要加强实习生的安全管理认识与安全意识,并指定安全负责人,同时做好安全实习服务的后勤工作。

上岗前,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严格做好厂级、车间、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避免流于形式。

第一步,厂级安全教育以树立安全意识教育为主,结合本厂生产工艺特点,讲解一般性的安全知识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目的就是增强受训人员的安全意识,养成职业安全习惯。

第二步,学生在达到厂级部门理论、实践要求后下到车间,车间教育以安全知识教育为主,结合本车间特点和生产工艺、生产任务讲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事项。其目的是增强受训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对所在基层状况有一个系统了解。

第三步,班组教育、岗位培训以安全技能教育为主。其目的是学会事故应急反应和标准化操作的技能。

(3)企业、学校、家庭三合一,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中职生进入顶岗企业普遍存在年龄较小,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大部分职校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因此,应及时对职校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第一,建议学校安排班主任、实习老师进行跟踪管理,做到尽可能多地和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在一起,根据实习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辅导,尤其对特殊学生要重点关注。

第二,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以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增加实习团队的凝聚力,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

第三,强化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教育,使其正确面对岗位,认真规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