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使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进入老年化社会,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年龄大,病程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患者早日康复和度过危险期、降低病死率的要害。因此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我科自2009年6月~2011年1月共收治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63~89岁,平均75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患者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估
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很大,有的患者身体较好,有的身体很差,有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2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以及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宣教有关疾病的知识,解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担忧而引起的不稳定情绪;介绍治疗方法,以取得理解和配合。给予轻松疗法,适时应用镇痛剂,减轻疼痛。
3 保持正确
使病人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同时将抬高患肢20-25度,促进静脉回流。老年人因皮下脂肪较薄,长时间以同一姿势卧床可感到不适,会不由自主地变化,导致骨折移位、畸形,影响其功能,故必须讲清的重要性。根据情况给予具体帮助,同时还要使病人感到卧位舒适,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隔一段时间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的情况下改变卧床姿势帮助其按摩受压部位以减轻不适。
4 注意饮食营养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因长期卧床,应以低盐、低脂、易消化的膳食为主。
早期饮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中期宜食高蛋白及富含铁钙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必须注意及时补充蛋白质、铁等营养素,后期进食高热量,补充养血调节肝肾的食物,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应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合理安排饮食,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同时注意食物调配,使病人增进食欲,保证营养的供给,注意增加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发生便秘。
5 并发症的防治
5.1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患者反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稍微活动上身,用力咳嗽,定时拍背,及时咳出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液粘稠者鼓励病人多饮水,有针对性地做超声雾化吸入,每日口腔护理1-2次,以预防肺部感染,天凉时要注重保暖,以防着凉,地面湿式清扫,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气。 转贴于
5.2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老年患者自身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较高,血液流动缓慢,而骨折卧床后,血液流动更加缓慢,加之下肢创伤后,极易形成静脉血栓,早期积极活动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每日给患者进行温水擦浴2~3次,通过温水擦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反抗力,擦洗同时配合按摩。口服小剂阿斯匹林加强抗凝;抬高患肢,利于血液循环,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及时发现血栓形成迹象,如已发生血栓形成,避免患肢活动,禁忌做按摩、理疗,以免血栓脱落阻塞其他器官。认真观察肢体水肿程度、浅静脉充盈及感觉的情况,双下肢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
5.3褥疮的预防
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对皮肤受压处进行热敷与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
5.4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病人长期卧床受卧位限制,小便不易排出,日久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形成,鼓励病人多饮水对防止炎症或结石起到一定作用。
6 指导功能锻炼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护理;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27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65-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并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老年患者在不同程度上都有骨质疏松,因而与之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股骨颈骨折是一种以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为高发病人群的外科疾病,其骨折移位难以获得满意的复位和稳定,需较长时间卧床,加上老龄患者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因此,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科学合理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47例,经我科医务人员积极科学护理,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康复出院,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47例,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55岁~85岁,平均年龄68岁,女性多于男性。住院时间为5天~30天。按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一定程度上可推断预后):GardenⅠ型(不完全骨折)15例;Garden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10例;Garden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14例;Garden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8例。其中2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系统疾病,占53%。经手术治疗及围术期护理,本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2 护理方法和措施
2.1 入院指导
由于绝大多数病人对股骨颈骨折这种疾病特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入院时,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的交代病情并讨论制定治疗方案。认真解答病人及其家属的疑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在病人和家属积极配合参与下完成疾病的治疗。
2.2 术前护理
2.2.1 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通常由于跌倒或者外伤而导致股骨颈骨折,突然而来的疾病常导致老年患者心理的波动。有的患者担心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而产生焦虑、恐惧、无助的想法。护理人员应和病人及其家属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了解病人的想法,把握病人的性格特点,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治疗的目的和治疗方案,以达到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
2.2.2 饮食护理
老年病人多合并骨质疏松及其他系统疾病,在饮食方面应做到个体化合理饮食。总体来说,骨折是一种创伤性疾病,所以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含钙量高的饮食。但合并不同系统疾病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如高血压患者给予盐量饮食,冠心病患者低脂、低胆固醇饮食,糖尿病患者根据生理需要确定饮食总热量并定时定量,以便控制血糖促进术后伤口愈合。
2.2.3 牵引护理
首先定期测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大方向上了解患者病情。患者卧厚垫硬板床,患肢于中立位或稍外展持续牵引。根据病情采用骨牵引或者踝套牵引。若采用骨牵引,需术前牵引3-7天,注意针道护理,预防感染。每天用碘伏对针眼消毒1次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牵引针两端用带盖的安瓿保护,防止被服牵挂引起疼痛和不适。如牵引针滑动而不对称,碘伏消毒后调整。如采用踝套牵引,注意踝套松紧适中,密切观察牵引部位皮肤和患肢末端血循环情况,发现皮肤出现红肿、水泡,远端血循环差,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2.2.4 术前适应性训练
术前有针对的适应性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愈合及功能恢复,也为适应术后较长恢复期日常生活打下基础。行上肢锻炼以维持现有基本生理条件并有利于以后扶拐行走。指导患者扩胸运动,吹气球,鼓励深呼吸、咳嗽,教会患者家属拍背祛痰方法,以增加肺活量防止肺部感染。术后患者要较长时间卧床,指导患者在卧姿下排便,避免尿潴留造成尿路感染或者便秘。经指导所有患者均能习惯这种排便方式。
2.2.5 术前准备
遵医嘱完善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等,常规青霉素皮试,并提前做好术区皮肤准备。术前8小时禁饮食,4小时禁水,如有必要术前留置尿管。
2.3 术后护理
2.3.1术后
术后2-3人将病人平移至病床,注意将患者髋部和患肢一同水平搬运。病床上病人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避免水肿[1]。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禁止抬高头部,术后48小时可采用半卧位或者侧卧位。
2.3.2 生命征监护
术后心电监护24-48小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观察伤口出血情况,注意患者神志、精神、大小便等。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2.3.3 并发症预防
做好患者术后护理工作,可避免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①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术后滴注抗生素,密切观察手术切口出血量、引流量及周围皮肤情况,如伤口出血量较大,引流量较多或者引流物颜色异常,周围皮肤红肿、伤口脓性分泌物或者切口长期不愈,或者体温升高,则应及时汇报医生做相应处理。本组病人伤口均为一期愈合。②褥疮:老年人皮肤松弛,卧床时间长,翻身困难,因此,褥疮是股骨颈骨折的常见重并发症之一。给予睡气垫床,注意保持床铺的舒适、平整、清洁和干燥,避免长时间保持相同卧床姿势,每两小时帮助患者变化卧姿一次。在容易受压的部位,可垫用较软棉垫或者折叠的毛巾。着重观察骶尾部及足跟部,如发现皮肤发红,及时用酒精搓揉,促进血液循环并减少局部长期受压。定期帮助病人按摩受压部位。③肺部感染:股骨颈骨折患者卧床时间较长,痰液不易排出,加上术后患者体质减弱因此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除术后使用抗生素外,应鼓励患者深呼吸,主动咳嗽、咳痰,并定时帮助病人拍背排痰。有必要也可进行雾化治疗,稀释痰液,方便排痰。④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值得医护人员高度重视的并发症之一。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由于创伤、应急加上基础疾病很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应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于该类疾病的高危人群,应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鼓励患者下肢各关节屈伸运动,或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定期帮助患者向心性挤压、按摩下肢,以增加下肢肌肉力量及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有效防止血栓形成[2]。
2.4 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
本组患者术后24小时开始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及下肢各小关节的屈伸运动。术后两天可采用半卧位,以减轻长期卧床的不适感,亦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5天,经医生查房,可协助患者在床边站立。站立时,患肢向前伸直,用健肢着地,双手用力撑住拐杖挺髋站起[3]。嘱患者3 个月内平卧,双大腿间安放软枕,可侧卧但避免交叉盘腿, 勿卧于手术侧,挤压手术部位,勿坐低沙发、矮凳子,坐椅子时不能将身体前倾,勿作弯腰下蹲动作。6 个月内避免内收内旋髋关节。出院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及时复查,弃拐行走时间根据复查情况决定。出院后避免再次外伤,如伤口有红、肿、热、痛,旋转髋部时疼痛加重等必须及时回院复查。
3 结果
经我科护理人员护理,本组4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稳度过围手术期,3例发生肺部感染,及时发现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4 小结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同时伴有其他系统基础疾病,身体素质较差,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通过入院前全面到位的解释病情,围手术期的科学合理护理已经详细有效的出院指导,在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努力协助下,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继发性老化;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明显,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越来越多。因老年人骨质疏松和行动不便,只需很小的外力倒下即能发生骨折,并且合并有其它内科疾病,骨折后长期卧床极易发生继发性老化。继发性老化是指老年人健康功能低下,骨折后即失去自主能力。骨折创伤不但加重了老年人本来的健康功能低下,而且也加重了原有的疾患,两者互相形成恶性循环并迅速发展,致使老年人骨折后久卧不起,称为老年人骨折后继发性老化[1]。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这方面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住我科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共收住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其中男36例,女48例,年龄60-99岁,平均年龄79.5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20例,合并肺心病、高血压5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心功能不全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组84例,住院天数15-30天,平均22.5天,79例均好转出院,2例并发心脏病转心内科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并发肺部感染转呼吸内科治疗,其中1例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因肺部严重感染死亡。
随访46例:随访时间6-12个月,恢复骨折前生活能力35例(76%),自主活动能力比骨折前降低6例(13%),失去生活能力4例(8.7%),死亡1例(2.2%)。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病情观察 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肢肿胀、畸形程度,并为患者摆放好伤肢舒适的位置,定时翻身拍背,以预防压疮。询问有无内科病史、药物过敏史。采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感染筛查、拍胸片、心电图以及有内科病史疾病的相关检查,待检查结果回来后看有无异常,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有内科情况时请专科医生会诊,并积极配合治疗。
3.1.2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年龄较大,曾长期遭受内科疾病的困扰,再加上严重创伤,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极易导致心理失衡,出现烦躁不安、恐惧、焦虑、不思饮食、失眠、悲观情绪,此时,就需要护士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热情主动为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心理疏导、给予安慰,还可以为其介绍其他同样病情的治愈情况,认真做好术前健康宣教,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3 饮食护理 骨折早期,患者多因创伤导致不思饮食,应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细软食物,如卷粉、米线、蔬菜、新鲜水果等,忌食油腻、酸辣刺激性食物,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3.2 术后护理
3.2.1 专科护理
3.2.1.1功能锻炼 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对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术后一定要在两腿间夹一软枕,患肢呈外展中立位,还可穿“丁”字鞋,防止髋关节内旋。凡手术后病情稳定者都可在术后6小时至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及足趾的屈伸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术后第2-7天,继续以上运动,并开始行髋、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训练,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术后第2至3周依病人情况,适应床边站立位,并在助行器的辅助下开始负重行走,其活动度、负重量、练习时间应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疲劳、疼痛为宜。
3.2.1.2 观察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高龄患者一般情况差,合并内科疾病多,平时口服药物多,易发生伤口渗血多的症状。术后应注意观察伤口的出血量及敷料的渗血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挤压、扭曲、倒流。术后24-48小时引流液量少于50ml则可拔出引流管。
3.2.2 预防术后并发症
3.2.2.1 坠积性肺炎 因骨折病人卧床时间长,的改变以及年龄大,咳嗽费力或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坠积肺部并发肺部感染[2]。 术后应及时教会患者深呼吸,定时翻身拍背,对痰液粘稠者行雾化吸入2次/天,多喝水,鼓励患者多做咳嗽动作,以利痰液咳出,减少肺部并发症,定时开窗通风及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2.2.2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 股骨颈骨折病人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的尿路特点,以及长期卧床、排尿习惯的改变,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或结石。因在床上不习惯排尿导致尿潴溜或手术时间长的原因,往往大部分病人在手术当天都行留置尿管,应给予夹闭尿管,定时开管以训练膀胱功能,并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每日2次清洗尿道口及会,然后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2500-3000ml。长期留置尿管者定期留取尿标本做尿常规检查,一般在术后2-3天,患肢疼痛减轻,能抬起臀部及翻身时即可拔除尿管,拔除尿管后注意观察能否自行排尿,以防尿潴溜。
3.2.2.3 预防压疮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因疼痛和惧怕骨折移位等原因不敢翻身,应向病人解释压疮的危害性。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注意避免患肢内收、外旋、髋部屈曲,防止骨折移位,翻身后用软枕或专用翻身垫垫好身体空隙处,每2小时更换一次,必要时每小时1次。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渣屑、无皱折,如有尿、便或食物污染床单元应及时擦洗干净并更换床单元。骨隆突处长时间受压部位用50%红花酒精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防压疮。
3.2.2.4 预防深静脉血栓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卧床时间长,下肢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障碍,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最易出现的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是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故对老年人预见性护理尤为重要[3]。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及全身情况,术后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患肢有无肿胀、疼痛情况。抬高患肢,以利下肢静脉回流,早期行患肢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双下肢行气压治疗,术后第一天开始预防性用低分子量肝素钙2500Iu-5000Iu皮下注射,每天1-2次,连续5-7天。输液时避免在下肢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更不能在术肢留置套管针。
3.2.2.5 预防便秘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长期卧床容易便秘,术后第一天以流质、半流质清淡饮食为主,之后以低盐、低脂富有营养且易消化的软烂饮食为主,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教会患者每天早晚沿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以预防便秘。
4 小结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和行动不便,不小心跌倒即可发生股骨颈骨折,又多因合并多种内科疾病,骨折后长期卧床极易发生继发性老化。为防止老年人骨折后久卧不起发生继发性老化,提高生活自主能力,我们在内科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控制内科疾病,做好术前检查及术前健康宣教,使患者能以积极的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提高了手术耐受性。术后继续加强内科疾病的治疗、饮食护理、疼痛护理,正确的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使患者尽早恢复患肢功能,用有效的方法防止各种术后并发症。经过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89%病人恢复自主活动能力。因此,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重点是在认真的观察监护内科疾病下积极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才能有效的防治老年股骨颈骨折后继发性老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Gou Sanhuai,Yang Lili,Liu Yan,et al.The following-up ob-servation of ability of living after senile fracture [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pm,2002,6(6):1 850-1 852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骨折; 疼痛; 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56-02
疼痛是人对机体内外各种伤害性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疼痛又是骨科病人最常见、最主要症状之一。疼痛可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延长康复,甚至疼痛刺激可引起其他并发症。疼痛护理大多数是护士执行医嘱给予药物镇痛,或者只给予抬高伤肢处理,较少采取其他护理措施,镇痛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为了提高骨折病人镇痛效果,笔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80例骨折病人进行护理干预,以减轻病人痛苦,减轻疼痛对机体的有害影响,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作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我科收治160例骨折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8―80岁,平均年龄40±2.1岁;对照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0―85岁,平均年龄39±2岁,胸椎骨折5例,腰椎骨折10例,颈椎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18例,股骨颈骨折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4例,髌骨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6例,外科颈骨折10例,肱骨骨折15例,锁骨骨折10例,尺桡骨骨折17例。文化程度,文盲35例,小学40例,初中30例,高中25例,大专以上30例。将病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病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病情、文化程度等无明显差异,(P
1.2 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遵医嘱给予常规镇痛处理及护理[1],较少予其他护理措施、或者只简单抬高伤肢。
1.2.2干预组 在护理骨折病人的过程中,遵医嘱给予常规镇痛处理及护理,同时做好以下干预措施,观察病人疼痛程度。
1.2.2.1 疼痛评估:评估病人的疼痛和性质,以及减轻疼痛措施的有效性,有无进行性剧痛。充分了解病者的病情,从病者的主诉、生理、行为方面评估疼痛,主诉疼痛性质、时间、程度、行为,行为反应包括病者的表情、、活动、焦虑、睡眠等。不同的病者对疼痛的反应是不一样,有的病人因意志比较坚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强,表情上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有的病者则完全相反,感觉较强烈,由于心里对自己的病情了解不足,出现恐惧心理和担心预后,害怕出现畸形,影响以后的功能,虽然并不是很疼,却表现出非常疼痛的样子,如果护士不能及时准确判断出疼痛的程度,就会影响到病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士应耐心的倾听病人对疼痛的诉说,认真地评估引起疼痛的程度,可采用主述疼痛分级法(VRS),视觉模拟疼痛分级法(VAS)和数字分级法(NRS)[2]。
1.2.2.2健康教育:指导病者对疼痛和止痛的认识,告知病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评估的方法。有的病者惧怕疼痛,不愿意活动,有的担心影响骨折,怕骨折移位,特别是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患者,指导其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折康复,向其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锻炼可以减轻疼痛。多与其交谈,以减轻病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疼痛的阀值,增加对疼痛的耐受力,通过对病者的教育,让病者对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感、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1.2.2.3 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疼痛常使病者出现脆弱、焦虑、恐惧、消极、被动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是使疼痛加重的因素。病者住院后,由于环境变化,常规生活习惯被打乱,缺乏安全感。所以要保持病房的清洁、整齐、舒适、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床铺舒适、干净。我们通过耐心、贴切的入院介绍,使其尽快适应病区环境,增加安全感,并理解和关怀他们,使他们得以放松,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
1.2.2.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骨折起病急,剧烈疼痛刺激和肢体功能障碍,会给病人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变化,如焦虑、紧张、恐惧。担心会不会致残,要不要手术,有无生命危险等切身问题。因此,护理人员要稳定病人情绪,应多巡视病房,对病人的主诉采取同感性倾听,与病者沟通,针对其心理变化,有针对性为其提供情感支持和关心、安慰,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式、减轻病者心理负担,从而减轻疼痛。对于疼痛的病者,护士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态度和蔼、亲切、耐心倾听病者的诉说,确认病者的痛苦,帮助他们减轻疼痛,尽量满足病者合理的要求,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感染病者,与病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5 提供家庭及社会支持:骨折病者在住院期间多数需要家庭成员的照顾,此时,家庭成员和朋友、同事对患者的态度,也对患者的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应与病者家属、朋友及时进行沟通,一方面使其能耐心、细致对患者进行护理,另一方面还要理解和关心患者,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包容,并积极进行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从而减轻疼痛。同时加强患者之间交流,患有同种疾病的亲身经历可能使患者更容易交流,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1.2.2.6护理:将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从而减轻疼痛,保持良好的姿势与,以减轻卧床过久引起的疼痛。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病者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轻疼痛刺激。翻身时,妥善保护好患肢,避免过度转动而引起疼痛。
1.2.2.7理疗:可以做作为疼痛治疗的辅助方法,冷疗能使局部炎症肿胀减轻,热疗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均有减轻疼痛的作用。一般早期采用冷敷,或冰敷的方法,2天后可用热敷方法,此外还有一些理疗仪器,如红外线烤灯、微波等。
1.2.2.8 松弛疗法:松弛是指应用某种身体活动,如节律性呼吸或有规律地按顺序使肌肉紧张和松弛,以达到减轻或减少环境刺激,缓解情绪,降低疼痛感觉。另外,还可以借助按摩、看轻松、幽默的电视剧,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等分散和转移注意力。
1.2.2.9 引导及意想干预:意想是应用有目的思想活动,设想能达到某种治疗的目的,借此减轻疼痛,通过引导、暗示,使病者提高对疼痛的认识,使其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负担减轻、情绪好转,提高疼痛的阀值。
1.3 效果评价:根据赵继军[3]设计的“长海痛尺”给病者自我疼痛的评估。即1-3级为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3-5级为中度疼痛,适当影响睡眠,需止痛药;5-7级为重度疼痛,影响睡眠,需用麻醉止痛药;7-9级为剧烈疼痛,影响睡眠较重,伴有其它症状;10级为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伴有其他症状或被动。同时观察病者睡眠的情况。取1d中疼痛程度最强及每日睡眠时间和白天4次(08:00、12:00、16:00、20;00)进行比较,观察评估时间4d 。
1.4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根据赵继军[3]设计的“长海痛尺”疼痛分级标准比较两组骨折疼痛程度,干预组镇痛效果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4d内疼痛评价
注:经秩和检验,u=3.368,P
3 讨论
3.1 骨折对病人生理、心理、经济方面的影响
骨折起病急,是一个可以正常活动的健康人由于意外,如车祸、跌伤等造成,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突如其来,中断原本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造成生理上的疼痛,不方便、需要家人生活上予以帮助,同时给病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恐惧、担心预后等,特别是胸、腰椎、颈椎骨折病者需要卧床一段时间,完全靠别人照顾,如果有截瘫、大小便失禁病者,对其心理是一种沉重的打击。而且由于骨折,给家庭生活、经济造成较大的负担。所以给骨折病者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让病者充分认识到骨折已造成,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积极主动,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对促进骨折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3.2 疼痛对骨折病人睡眠的影响
虽然每个人对疼痛耐受力不一样,痛阀不一样,但俗语话“伤筋断骨100天”,可见骨折对病人来说,疼痛也是较难受的一种折磨。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惊吓(意外导致)及疼痛,往往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了,也会惊醒。而老年者,特别是部分合并内科疾病病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支等,造成内科疾病复发或加重,如心绞痛发作、血压飙升、心率呼吸加快等,对病者的睡眠影响更大,所以及早对病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舒缓病者心理压力,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3.3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折疼痛的影响
骨折后病人均有疼痛,疼痛程度每个人,感受各不相同,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抬高伤肢,保持适当功能位置、肌肉按摩,冷敷、冰敷、热敷、理疗等,并根据每个人的喜好、看轻松幽默电视剧,听音乐、引导意想等分散注意力,解除全身肌肉紧张、消除疼痛引起的焦虑、恐惧的心理,调节心理平衡,并提高病者的痛阀,降低病者对疼痛的感受,从而缓解疼痛,使病者睡眠质量有改善,从而让病者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心理压力减轻,使病者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疼痛对病者的影响降低,促进病情尽早恢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者家庭经济负担,减少因久病而导致照顾者的不耐烦,改善家庭关系,促进和睦。
综上所述,骨折病人疼痛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患者疼痛,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镇痛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梅,范娇娥,刘广萍.实用疼痛病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5-101.
[2] 胡兴明.术后椎管内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3:117-120.
[关键词] 老年下肢骨折;牵引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073-02
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弱,骨质疏松,内环境不易维持平衡,不少伴有重要脏器病变和生理功能改变,骨折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常因护理不当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有的还可危及生命,因此对这类患者做好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我科自2004年6月~2007年7月,收治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牵引术72例。由于治疗方案合理,护理措施切实可行,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72例,男58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60岁,最大者82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干骨折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14例。分别行下肢皮肤牵引、股骨髁上骨牵引、胫骨结节骨牵引、跟骨牵引及消肿、抗炎等对症治疗。住院牵引时间最短42 d,最长93 d,平均64 d。出院前均行X线拍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72例均达临床痊愈标准后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患者受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有些患者受伤后有悲观情绪,有些是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有些还因受伤后得不到子女们的关心而产生痛苦情绪[1]。加上老年患者大多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反应一般比较缓慢,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像年轻人那样连贯和流畅。因此,在护理中要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反应,给予耐心指导,处处关心患者,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和躯体不适问题,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从而稳定情绪,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修养环境,减少一切不良刺激。对不能很好配合治疗的患者,耐心讲解骨牵引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医护人员与之亲切交谈最易改变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通过交谈让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所认识,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护理。同时积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满足其需要,使他们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术后一般护理
做好监测和记录,对严重骨折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及时记录骨折段的失血情况。注意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病人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变化,因创伤、疼痛刺激、情绪激动更易增加心脏负担及血管疾病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意外发生。教会患者做床上抬臀活动,保持病床单元的整洁,对受压部位的皮肤经常用红花酒精按摩,预防褥疮发生。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时常拍打背部,协助咳嗽,有痰尽量咳出,必要时可用祛痰剂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2.3 牵引护理
牵引可分为持续性皮牵引和骨牵引两大类。每日检查牵引装置是否变位,牵引重量是否搁置,姿势是否偏斜或滑下,牵引绳有无覆盖。上半身的力线和牵引力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了增加反牵引力,抬高床尾15~30 cm 。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老年性患者血液循环差,加上牵引,特别是皮肤牵引的病人,可因皮肤牵引套缠绕过紧而致血液循环障碍[2]。老年患者疼痛阈降低,对痛觉的敏感性增强,要多注意观察牵引力与对抗牵引力是否平衡,行皮肤牵引的牵引套是否滑脱、松弛、移位,皮肤有无水泡或炎症等情况。若出现牵引肢体疼痛,不可随意减轻牵引重量或放松牵引,应对症处理。穿刺局部保持针眼清洁干燥,每日用75%乙醇滴于针孔处1~2次,不可除去血痂,针眼用无菌纱布盖好。牵引两端应插上带盖的无菌小瓶以免戳破被单、衣服,避免牵引针左右移动,如发现偏移,不可随意调整,嘱病人不要触碰插入牵引针的部位,防止骨质感染[3]。牵引治疗初期严格交接班,密切观察末梢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经常测量患肢的长度并与健侧对照。测量时将健侧肢体放于和患肢相对称的位置,防止过度牵引,引起骨延迟连接或骨不连接。
2.4 饮食护理
老年人整个消化机能降低,胃肠蠕动减慢,并且因卧床后消耗减少或惧怕床上大便等情况,造成食量减少,易发生大便秘结。因此,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多吃高纤维类的食物,经常按摩腹部,定时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防止便秘腹胀以及尿路感染。
2.5 加强功能锻炼的舒适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让患者愉快地接受锻炼,以不增加病人的痛苦为前提。它既可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也可以防止关节僵直。但由于患者惧怕心理和对疼痛的敏感,往往早期不愿意行功能锻炼,结果导致骨折延迟愈合,肢体僵硬或强直,此外,由于老年人处于高凝状态,卧床制动时间长,易诱发血栓性静脉炎,因此,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牵引过程中,早期护士应教会患者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及跖屈及伸屈足趾运动以利消肿,预防关节粘连[4]及肌肉萎缩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血栓性静脉炎,关节僵硬和足下垂等。去除牵引后就可以做屈髋、屈膝练习,2~3周开始可扶拐下地练习步行[5]。对患者给予合理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让病人积极参与并愉快配合。术后的舒适护理,使肢于功能位,能有效减少下肢肿胀,对患肢起保护作用。功能恢复的舒适护理有利于血液回流,预防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硬、粘连,早日恢复关节功能。取得良好护理效果,提高生命质量是舒适护理的使命,已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和最终目标[6]。
[参考文献]
[1]高华,骆贤萍,刘琴,等.高危、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3.
[2]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06.
[3]姜寿保,李同人.外科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4.
[4]傅丽华,王桂英,王玉萍.老年股骨骨折病人实施自我锻炼的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597-598.
[5]钱雪梅,邓超明,宁军.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16(4):187.
【关键词】PFNA 老年人 护理 并发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是髋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好发于老年人,占全身骨折的3.5%。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以往多采取保守治疗,患肢牵引或丁字鞋固定,卧床休息。但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易引起卧床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现多主张采取手术治疗。
PFNA(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对PFN (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改良。PFNA较好的克服了DHS、Gamma钉的缺点,具有设计更合理、固定更有效、操作更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特点。[1]PFNA更适合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不稳定、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术后能早期下地活动,减少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现总结了我科2010-03至2011- 08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术35例手术的护理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5例,其中男 22 例,女 13 例。年龄48—91岁,平均65.2岁。受伤机制:车祸12例,失跌21例,其他外伤2例。
2 结果 我科该类手术患者除一例出院后在家中失跌,致股骨中断骨折,余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骨折多为突发事故,由于缺发心理准备和骨折造成的剧烈疼痛,患者多表现为恐惧和焦虑。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谈,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PFNA手术的优势等,增强病人和家属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该类骨折以老年人居多,术前需排除基础病,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努力满足病人的生活及心理、社会需求,减轻恐惧和焦虑,从而配合手术的进行。
(2)健康评估:包括心、肺、肝、肾、中枢神经、内分泌、血液、营养等系统功能的状态,尽可能在术前将病人身体调节到一个稳定或良好的状态,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病人术后返回病房,应根据麻醉方式采取合适,一般硬脊联合麻醉取去枕平卧位;如为全麻未清醒病人,则将头偏向一侧,并给予氧气吸入。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还应注意患者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维护及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护。
3.2.2(1)伤口的观察:手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敷料脱落等情况。[3]PFNA术一般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如病人出血多,应立即报告医生。(2)疼痛的观察:如疼痛明显,可适当运用镇痛药物,但需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3)伤肢血运的观察:术后观察病人肢体末梢血运及感觉变化,必要时和健侧对比。
3.2.3饮食指导:指导病人合理膳食,进食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鱼、蛋、豆制品,增加营养,以适应机体的需求,同时可选择进食高纤维素食物,如韭菜、韭菜、粗粮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转贴于
3.2.4并发症的预防:
(1)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术中患病人肢体制动和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卧床休息下肢肌肉活动减少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缓慢;老年病人多存在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本组病例均为高龄病人,多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和(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要维持足够的血容量,降低血液的粘滞度,鼓励患者多活动下肢,协助患者做下肢按摩,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行气压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并可使用预防性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等。[4]
(2)褥疮:病人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应指导和帮助病人定时翻身按摩各受压部位,还必须做到勤擦洗、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以随时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平整无皱折,以减少刺激和剪力。并合理加强营养,以增强皮肤抵抗力。
(3)便秘:由于卧床,病人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易造成排便困难,故饮食上应鼓励多食粗纤维食物,并协助腹部按摩及使用缓泻剂等措施可以缓解或消除便秘症状。
(4)坠积性肺炎:术后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老年病人多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咳痰时可用手按压腹部及拍背,以协助痰液咳出,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并作扩胸运动以防肺不张。对吸烟的病人详细介绍吸烟的危害性,劝其戒烟,并阻止陪客、探视者吸烟。
(5)泌尿系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达到2000—3000ml以上,以达到内冲洗尿道的作用。保持床单位清洁,防止床单位不洁引起上行感染,做好解释工作,加强皮肤、会护理。
3.3 术后功能锻炼
鼓励病人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做股四头肌收缩和足趾、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并能防止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能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缩短疗程。术后1周内逐渐部分负重行走,12周左右骨折临床愈合后,可完全去拐,负重行走。
4 分析
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以往的内固定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髓内固定系统。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发生率低,下床时间早等的特性,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手术方式,且受大多数老年病人的欢迎,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付佳,高凡;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24例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8)
[2]付佳,高凡;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24例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8)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1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02-02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由于老年患者脏器功能低下,通常合并其它系统疾病,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手术风险大,手术并发症多,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若护理不当,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为使患者尽快康复,应加强基础护理及手术前后护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2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例,均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岁以上髋部骨折并经手术治疗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60至82岁,平均72岁。
1.2 治疗及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给与患者皮牵引4至5天后手术,股骨颈骨折8例,股骨粗隆骨折12例,术后一年随访,康复良好,基本恢复伤前日常生活状态。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为意外跌倒所致,发病突然,加上老年患者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如反应迟钝,悲观,固执,健忘等,担心自己成为家庭负担,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情绪,甚至放弃治疗,轻生等。在手术前必须做好健康宣教,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首先全面了解和评估患者的个人情况,主动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介绍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先进设备,以热情大方的态度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医务人员的陌生感,使其尽快适应治疗环境,配合医生治疗。耐心向患者讲解有关手术的过程及效果以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关心体贴患者,积极了解患者的心态变化,以亲切温和的语言和文明规范的行为,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沟通,以帮助其解除心理负担。尊重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说明进行适当锻炼的效果及对康复的意义,使患者充满信心,并让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对康复效果的负面影响,使患者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1.2 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含足量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有利于钙吸收的食物。如牛奶,豆浆,水果,蔬菜等。
2.1.3 做好术前准备 术前8至12小时禁食,四小时禁饮,以保证手术安全。术前被会及手术部位皮肤,备皮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划伤,备好后清洁手术部位。嘱患者戒除烟酒。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巡视,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注意各种管道通畅,保持引流管的负压状态。严格无菌操作,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及时吸痰,指导患者咳嗽咳痰,定时帮患者翻身,轻轻叩击背部,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2 预防并发症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2h翻身或变换一次,以减少皮肤受压情况,对受压部位及骨突出处进行皮肤按摩,加强皮肤清洁护理。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做到营养齐全,多进食清淡可口,营养丰富,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及水果。注意少食多餐,以利于消化吸收。鼓励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注意观察病人下肢有无肿胀,疼痛及肢体发热等症状,嘱病人早期行患肢的主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清洁干燥,预防泌尿系感染。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下肢骨折压疮发生风险的效果。方法:把10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压疮1例(2%),对照组病人发生压疮9例(18%)。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性化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下肢骨折;老年;压疮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多,老年人骨折特别是下肢骨折发生率也迅速增加。老年人骨折后疼痛、翻身活动受限、需长期卧床;加之老年人控制力差、末梢循环功能减退、皮肤松弛缺乏弹性,极易发生压疮,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病情,增加医疗费用。据统计,压疮是老年人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采取有效的积极预防手段,能减少压疮发生率。我科自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进行早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在76岁~90岁之间。其中股骨干骨折43例、股骨颈骨折57例。受伤后1~10小时入院,入院时神志均清楚,无老年痴呆,查体全身皮肤均完整,无压疮。入院后2小时由责任护士根据我院自行设计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病人进行评估,评估总分均≥15分,为压疮高度危险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治疗、用药、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给合每例病人的心理,疼痛程度、活动能力、控便能力、文化程度等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在出院前的压疮发生情况。
1.2.1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1.2.1.1 评估并制定预防压疮预案: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评估。出现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评,直至病人出院。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周密的预防压疮措施,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更改,由责任护士落实,护士长督促、检查,把关。
1.2.1.2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①建立翻身卡,指导并协助病人翻身。在保持患者患肢处于功能位时,常规每2 h 翻身1 次,但对于体型偏胖或偏瘦的病人需30 min~60 min 翻身1 次。指导病人如何利用肩膀、腹肌及健肢进行翻转身体和抬高臀部动作。首先,健肢屈曲,用力蹬床,一手扶住床栏,侧转身体。其次,指导其用两侧肩膀及健肢三点一线,辅以腹肌用力使腰背及臀部抬高,并用双手掌轻托髋部,手指平伸(手伸入时手掌向上,如手背向上,指甲易擦伤患者皮肤。)轻揉臀部及骶尾部,从而提高自护能力,避免臀部长期受压,促进血液循环[1]。针对身体虚弱的患者,指导其用两侧肩膀、双肘及健肢五点一线,辅以腹肌用力使腰背及臀部抬高。针对牵引的患者侧卧不超过30°,并用软枕支撑这种;患者术后应避免患侧90°侧卧。
②骨突部位加强按摩,如脚跟、内外踝,腰骶尾部、肩胛部、驼背部易发生褥疮,要重点观察,预防可垫以软枕、棉被,气圈。气圈不可充气太满,以充一半为宜,气圈上垫软布。脚后跟用装一半水的乳胶手套包上毛巾垫起可有效预防压疮[2]。本组34例病人入院第一天因害怕疼痛拒绝翻身,经耐心解释,让其了解不翻身的危害性,并指导如何翻身可减轻或避免疼痛。病人基本掌握了翻身方法,主动配合翻身。
1.2.1.3 减少摩擦,保持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保持床单位平整无皱褶,无渣屑,注意随时检查清理。应避免床头抬高不超过30°,以免增加摩擦力和剪切力。对于牵引或术后初期疼痛惧怕翻身等患者,同时为了更好的护理大、小便,减少摩擦。我就地取才的制作了一张简易防压疮床垫(具体做法是取一张跟医院床单元长宽相等厚约24厘米海绵垫,在骶尾部位置切开可放置便盆大小的向一侧开放的绵块)。根据患者骶尾皮肤受压的情况,定时移开骶尾部小绵块,悬空骶尾部。如需大、小便也可移开小绵块,放入便盆,无需抬高臀部,可防止因便盆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及尿漏至床单上等。保持了皮肤的清洁、干燥。
1.2.1.4 促进血液循环 :经常进行温水擦浴、局部按摩、每日协助病人做健肢全范围关节活动,定时用搽红花酒精、10%樟脑酒、50 %乙醇或红花油按摩全背或受压处,达到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增强皮肤抵抗力的作用。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和手术方式针对性的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2.1.5 降低皮肤温度: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可大大增加压疮的易感性[3]。对发热病人垫茶叶垫(绿茶、薄荷、野、金银花)[4]和水垫,利用茶叶的蓬松、透气散热好,可降低皮肤温度,以防压疮的发生。
1.2.1.6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低白蛋白血症(
1.2.1.7 定期检查 严格交接:在每次给病人翻身时要认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如有局部水肿、皮肤微红或发白时,均为危险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压疮发生。严格书面和床头交班。
1.2.1.8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年老体弱,身心饱受疼痛折磨,加之惧怕翻身骨折处移位及疼痛,被迫采取仰卧位,应积极主动热情安慰患者,介绍妥善的固定不会造成骨折移位也不会造成内固定材料脱位[2]。指导患者使用简便裤[5],以方便护理或翻身时,维护老人的隐私和尊严。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心情愉快。患者及家属缺乏卫生知识,只注意骨折处,对压疮的认识不足。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压疮危害性的重视,使之了解压疮不但增加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会危及生命,讲解有关预防知识,了解为其制定的措施,积极配合、共同参与。
1.2.2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迄今为止压疮仍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评价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观念,从多层次、多角度全面认识压疮,充分了解压疮的危害性,了解其病因和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其防治技术,能自觉有创造性地做好压疮的防治工作。本科使用的简易防压疮床垫既有效的避免了骶尾部持续受压,更好地护理了大、小便,避免了因使用便盆而造成的疼痛、皮肤损伤,大便污染尿液的浸渍等,从而间接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方便了患者、家属及护理工作人员。
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发生的防范意识和重视是预防压疮的基础。压疮重在预防,通过对高危患者进行严格的书面和床头交班,明确的奖惩制度,使护士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严格执行各项预防措施,从而使各班预防压疮的工作连续规范的进行,最终将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共同参与和配合是预防压疮的有力保证。通过指导协助患者在床上自行移动和翻身以避免局部持续受压的措施,既锻炼了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又为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动打下了基础。降低因长期卧床而形成的压疮。
预防压疮的护理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过程。通过本研究,体会到在认真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前提下,采取个性化早期护理干预,运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同时,护士还必须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只要通过精心科学的护理,就可以将压疮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伍佩玲,黄碧萍,何惠燕,关冬霞,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7(21):108
[2] 张国英,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7例预防褥疮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7(9):142-143
[3] 王彩凤,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77
【关键词】老年 骨折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39-02
老年患者年龄偏大、免疫功能差、合并症多,一旦发生骨折后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易发生并发症。如何做好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尽可能恢复其基本生活能力,是临床工作的重点。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院对其在治疗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出院指导等几个方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10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2.6±12.1)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62例。全部患者中股骨颈骨折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尺骨骨折15例,腰椎骨折8例,骨盆骨折2例,多发骨折1例。保守治疗44例,手术治疗66例。合并高血压35例,冠心病22例,慢性支气管炎20例,糖尿病18例,脑梗死5例,同时伴有上述合并症2种以上者10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基础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维持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稳定,注意纠正酸碱失衡,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危重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降低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给予连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每30min测量并记录1次,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运动功能,如出现剧烈疼痛,且呈进行性加剧时,应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后正确处理,避免因血运障碍导致的缺血性坏死。尽量减少镇痛泵的使用,以降低物积蓄产生副作用。可采用交谈、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注意力,还可轻轻按摩患肢以降低疼痛感[1]。
患肢取正确的,保持功能位。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擦洗、更换干净衣物,防止褥疮的发生。手术患者术后加强伤口、导管的管理,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渗血、感染迹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引流管固定牢靠,保持通畅,每日观察引流的色、量、质等变化,发现异常后及时处理。
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积极治疗,定期测量血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积极治疗心脏疾病,术后进行心电监测,严格控制液体量,以减轻心脏负担;有效控制血糖,防止发生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鼓励患者戒烟[2]。
1.2.2 心理护理
根据每位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告知患者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认真解答患者疑问,尽量消除或缓解老年患者内心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士经常与患者交流谈心,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耐心听取患者倾诉,调动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应向其详细讲解手术与麻醉的有关原理和操作步骤,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解决办法,取得老年患者的信赖[3]。
1.2.3 康复护理
运动锻炼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的有利因素。老年人因生理性衰退,本身活动能力就较弱,一旦发生骨折后活动量就更少,不利于骨质愈合。针对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患肢主动或被动运动,范围从小到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需长期卧床的患者应保持正确的,定期进行双下肢向心性按摩,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4]。
一般手术患者术后6h即可在床上进行简单活动,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进行上肢肘、腕、掌、指关节屈伸活动,下肢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膝、踝、足趾关节屈伸活动等。活动强度以老年患者可以耐受为度,不可急于求成。尽早开始离床活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活动时有专人陪同,注意安全,保证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5]。
1.2.4 出院指导
老年患者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嘱其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高钙、低脂、低盐饮食,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以预防便秘。适当补充钙片、维生素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纠正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早日愈合。
嘱患者出院后坚持运动锻炼,注意安全,最好在家属陪同下进行,防止再次受伤。约定复查时间,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复诊,避免造成不良后果[4]。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全部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护患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老化、各种合并慢性疾病的影响,一旦受伤骨折后容易引起其他基础疾病的连锁反应,为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老年患者具有依赖性强、敏感等心理特点,入院后易产生焦虑、悲观的消极情绪,对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
本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对改善老年骨折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莉,杨月明,李燕.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932~933.
[2]刘红艳,彭丹,孙阳.老年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220.
[3]方宏秀.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