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

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

第1篇: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

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笔算乘法(一)

同步测试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5分)

1.

(4分)

(2018三下·云南期中)

120的4倍是________     120是________的4倍

120是4的________倍

________是4的15倍

2.

(6分)

(2019三上·兴化期中)

在横线里填“>”“

206×5________1000      6千克________6000克

102×7________201×7

13×5________31×5     700克________7千克

110×3×3________9×110

3.

(3分)

计算下面各题。

57×7=________     69×5=   ________     78×9=________

4.

(2分)

97名学生去公园,每张门票3元,老师带300元钱够吗?________(填“够”或“不够”).400元最多可以买________张这个公园的门票.

二、判断题。

(共4题;共12分)

5.

(6分)

判断对错:

(1)

(2)

(3)

6.

(2分)

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只能是两位数。

7.

(2分)

(2019三上·潍坊期中)

因数中间有0,积的末尾一定有0。(

8.

(2分)

(2018三上·九台期中)

24×3就是3个20加上3个4.(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

(2分)

(2019三上·龙华)

笑笑每月能攒零花钱120元,一台学习机580元,笑笑至少要攒(

)个月的零花钱才够买一台学习机。

A

.

4

B

.

5

C

.

6

10.

(2分)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从(

)乘起。

A

.

十位

B

.

个位

C

.

百位

11.

(2分)

18×4=(

A

.

43

B

.

72

C

.

900

D

.

240

12.

(2分)

38×7=(

A

.

276

B

.

266

C

.

366

D

.

176

四、解答题。

(共3题;共20分)

13.

(5分)

387加上528与7的积,和是多少?

14.

(5分)

412的2倍是多少?

15.

(10分)

(2018三下·云南期末)

某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平均有42人。

(1)

该校一共有多少人?

(2)

三年级的同学要去春游,租4辆准乘45人的客车,够吗?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5分)

1-1、

2-1、

3-1、

4-1、

二、判断题。

(共4题;共12分)

5-1、

6-1、

7-1、

8-1、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1、

10-1、

11-1、

12-1、

四、解答题。

(共3题;共20分)

13-1、

14-1、

第2篇: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提出:21世纪的竞争将不仅是资源、市场、军事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思想的竞争。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创新的源泉是知识,而知识来源于学习。所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竞争,是造就创新人才能力的竞争。为了实现我国“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目标, 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代大学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也应该是当代大学的精神所在。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本文将针对计算机课程,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提高的发源地进行浅析。

1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1创业、就业之需

高等教育存有的怪圈是: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学生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特别是产业界,又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好用,没有能力,没有工作经验。据200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应变能力(51.9%)、创新精神(59.5%)、问题解决能力(60%)、学习能力(56.3%)。这些标准是和毕业生在新的环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关的,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其创新素养的综合反映。

就计算机(相关)专业来说,因IT业的迅速发展,近十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截至到2006年,全国共有771个学校开办有计算机本科专业,共有在校生近43万(同其他专业相比,这两个数字都是全国第一)。令人尴尬的是,规模的扩充并没有解决IT产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如何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是对学生负责、对国家负责的刻不容缓的事。

1.2计算机课程需要创新性学习

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课程需要创新性学习。

(1) 工具性、应用性、实践性。计算机本质上是一种智能工具,用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计算机的智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设计者的赋予与使用者的实施。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赋予计算机智能的软、硬件设计能力。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是进行技能学习、训练的过程,是进行赋予计算机智能设计知识传授、应用的过程。决定课程学习真实有效的绩效应由技能的运用、设计的实现来定。这必然是一种实践活动的结果,并且成果的优劣取决于学生的内心主动需求、兴趣和意愿,高水平、高质量的成果是把事物加以改进或优化的活动。计算机课程学习属于创新范畴。

(2) 关联性和综合性。这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技能上。在内容上,先修课程内容往往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如一年级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对后续的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有较大影响;数据结构的学习对后续的编绎原理、操作系统等课程有较大影响等。在技能上,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后期技能学习有重大影响。如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调试技术不能过关,在数据结构中就很难进行复杂程序设计工作,并进一步地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

课程的关联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能够连贯地学习,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把先期课程学到的知识用于后续课程中问题的解决。能够把握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触类旁通,获得直觉和灵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3) 发展性。计算机技术是当今发展变化最快的技术之一,新方法、新观点、新技术日新月异,内容更新换代很快,教学计划很难与当时主流技术一致。如入校时,软件开发以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为主流技术,到毕业时成为以面向对象、组件为主流技术;主流编程工具也变化很快,C、VC、C#、.NET、ASP、JSP、PHP等不断发展变化着。

课程的发展性决定了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方法、学会用已有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学习内容本身。而学会学习也正是创新所必须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阿尔温•托夫勒),这一点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尤其适合。

2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有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处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实施了创新行为且取得了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意识表现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和责任感;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于革新、勇于创新,坚忍不拔,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创新能力表现为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感知力等,在流畅性、敏锐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等方面表现出众。创新人才的外在显性,表现为一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

当今计算机课程教学没有形成针对课程特点的独特的方式,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很大程度上还是沿袭初等教育模式,“管理为主,教学为辅;监控为主,指导为辅”仍是主流,极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1) 灌输多,引导少

知识继承成为教学的首要目的,教育成了一种储蓄行动。课堂成了知识的倾倒处,教材是知识的容器,教师是倾倒的操作者。多媒体课件的滥用,使“知识倾倒”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设定好的PPT禁锢了教师思想的自由。教师的讲解成了PPT的画外音,最终不是PPT为教师讲课服务,更像是教师为PPT服务。

灌输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头脑不是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只有让学生思维的白纸在课堂中由学生自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填充,创造思维所生成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课堂也才能真正变成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把的阵营。

(2) 听得多,想得少

“听得多,想得少”是多媒体课件滥用的必然后果。教师顺手点来,省去了板书的时间导致讲课进度快速推进,学生上课盯着一张一张被翻阅的PPT,思维来不及跟上便进入麻痹状态,只能一味地接纳,丧失了许多思考空间。更糟的是,教师不板书直接造成学生没有时间笔记。笔记是听课的痕迹,记下的内容是学生思想的结果。没有了它,教师的讲解必定如同大浪淘沙,只剩下一些结论(沙子)。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去死抱教材和记忆结论。但知识首先是一种思考和实践的果实,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够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应必须用我们自己的脚(叔本华)。

创新能力需要知识的积累,但知识不能代替创新能力。“听得多,想得少”最终将培养出思想懒汉。当一个人不会用自己头脑去判别,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时,又如何指望他去开拓、去创新?

第3篇: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计算机课程中的网络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课程,课本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都是以计算机网络基础性的概念以及基础性的工作原则为主,而仅靠文字方面的叙述是无法达到最终教学质量的目标,在开展该项课程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开展相关方面的实验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 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势和内容

1.1 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诸多优势,其中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具有优越性,计算机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软件课程,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作为基础,从而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中的优越性完全的发挥出来。在计算机课程中,传统形式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完全无法满足该教学的需求,因此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的应用到计算机网络课程当中,理论性内容作为教学的重心,不会太过依赖对计算机的操作,因此,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将概念性的知识内容与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内容与课件同步开展[1]。

1.2 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

对于培养专业性的计算机人才来说,学院十分重视全面的计算机概念以及相关知识内容,一般课本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是理论性知识点,其中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结构、数据的传输和接口、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IP和宽带、传输控制、网络的作用以及应用、网络的管理以及安全等,而概念性的内容就有计算机的概念、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网络的概念、数据的概念、星树总环网五种网络结构的概念以及特点、局域网概念、广域网概念、城域网概念、三种范围网的区别、IP的概念、宽带的概念、网络安全的方式等。

2 多媒体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2.1 课堂教学中应用

2.1.1 调动学生兴趣

开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的感官来同时吸收知识内容,将趣味性、创造性、知识性等诸多特色全部有效的融入到该项学习的环境当中。例如:讲述硬件设备,可通过画出相关示意图,告诉学生在计算机的什么部位,学生在进行哪项操作时与它有关;通过播放声音、图像等方式告知学生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等。

2.1.2 培养学生能力

将计算机中的技能通过模拟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触到计算机与真实生活中的关系、状态、情境以及重要性等,有效的培养学生在操作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对诸多软件的格式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现场应用常用软件等方式开展教学;对计算机的组成进行讲解时,可以播放计算机的组装视频,在播放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讲解。

2.1.3 突出知识重点

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在课件当中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突出。例如:在对概念性的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课件中的相关重点内容可以将字体放大、加粗或者标红等,告知学生该项知识内容为重点或者难点,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重点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1.4 提高课堂质量

在课堂中采用相关课件进行讲解,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专心的听教师对内容进行讲解,并将知识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消化,无需浪费大量的时间做笔记而没有听教师的讲解,在课后可将课件下载下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或者再对笔记进行记录,这样的上课方式将课堂当中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提高。

2.2 实践教学中应用

2.2.1 展示教学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网络上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按照不同的信息对其进行分类,在授课过程中只需进行检索就可寻出大量的相关教学素材。例如:在对软件操作进行教学时,教师可用客户端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并进行现场的操作,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操作步骤[2]。

2.2.2 了解学生情况

多媒体可以将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第一时间的汇总和统计,教师可根据统计出来的结果对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对幻灯片的制作进行讲授,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教师可提出相对应的制作要求,可以有图文并茂、仅文字制作或者伴随音乐等。

2.2.3 完成文件传输

将学生在课堂中需要的文件等数据,通过对网上邻居的使用,进行传输和收取,完成教和学之间的信息互动,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是课本,其中诸多的教学内容都是针对实际的操作,而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的意识到计算机操作的重要性,学生在对该门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点在理解方面的重视度,让学生的知识范围扩展到所有的相关知识上,从而提高该项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小霞,吴小莉,于光.浅谈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4);123-124.

[2]郑珠.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活动设计――以“数字平面设计”课程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101-103.

第4篇: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

关键词 电大计算机课程 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52

Efficient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Radio and

TV College Computer Teaching

DONG Li

(Shaanxi Radio & TV University Xincheng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032)

Abstract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referred to as "TV") as the main force to train community personne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quality, its development has always been a concern, and the new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is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 Now it’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e all walks of life can not do without the use of a computer, so the social demand for computer professionals seem to never be satisfied. So, for TV college teaching computer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V college features, the problems in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process, discusses colleg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TV college computer course; problems; teaching methods

1 电大的发展情况

1.1 电大

电大,亦即广播电视大学的简称,它不是指某一所教育机构,而是一个教育系统。各级的电大,包括省级电大、市级电大、县级电大共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信息和资源,对所在地区的学生进行教育,包括“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诸多层次的教育。目前,国家对于电大的定位是“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可见其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发展并不是那么理想。

1.2 电大的发展

电大最重要的特征和优势就是其所享用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线上的互动。并且,各级电大处于一个教育信息和教学信息的知识系统中,可以实现各级电大的教育信息的互动共享,在彼此的交流合作中实现共同的发展。目前,我们国家的电大已经非常普遍,各级县、区甚至是一些偏远的地区也建立起了电大,以供所在地的群众学习以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和能力。可以说,电大的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2 电大的计算机课程

在众多的设立计算机课程的高校和教育机构中,电大是普通民众选择最多的受教育的学习场所,不仅仅是由于其没有所谓的入学考试,也因为其采用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模式后,所汇集的信息不仅前沿、量大,并且不受时空的限制。电大计算机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所设立的科目中的学生人数占有很大的比重,因而其教育模式和效率是很值得重视的。

3 电大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3.1宏观视野

3.1.1 教育资源的应用率不理想

(1)“电大在线”时间短。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电大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如果有这样的优势而不合理地加以利用,那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电大在线”是衡量其利用率的硬性指标。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电大的在线时间与所要求的授课时间相差甚远,如果最基本的对信息的浏览都做得不到位,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信息沟通差。各级电大同处于一个教育信息和教学知识的系统中,这个系统十分庞大,它所容纳的信息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即便如此,如果不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各级电大之间不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是不可能做到一开始所标榜的“信息共享”的,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水平。各大一线城市的教育信息系统还比较合理,因为他们的设备理念都是比较先进的。但是,对于那些地处偏远地区的电大而言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里存在着复杂的资金、地理位置、政策、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

3.1.2 电大管理瓶颈

各级电大的管理层一向得不到重视。因为管理级别的人员大部分都没有管理经验,也没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这就很难得到学生和社会的重视,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也没有上进心,如此一来恶性循环,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系统的不合理甚至有漏洞。

3.2 微观视野

3.2.1 教学实践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1)评价方式不合理。目前很多的电大计算机课程对于实践课的开展不到位,学生上机时间、独自运用操作的时间实在有限,并且还出现这样不公平的现象:临近考试时,一些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并没有领悟理论的真正内涵,并且也只是掌握了最简单的操作手段,结果考试成绩却比那些计算机应用能力强、而理论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要好得多,这就是评价标准出了问题。(2)教学设备条件差。电大的计算机都比较老旧,开机速度慢,网速慢,甚至还时常死机;操作系统没有及时更新,病毒多,应用软件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如果计算机设备更新不到位,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阻力,从而降低学习成效。

3.2.2 师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1)学生的水平差距较大。由于电大的受教育者是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所以其受教育程度、对于计算机的掌握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他们起点不同,有的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是烂熟于心,有的连最起码的操作技巧都未掌握,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授课时间有限。由于电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职人员,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有的甚至有自己的家庭,这在无形当中就减少了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时间,一个月也只有四五次上课的机会,如果再遇到某个老师有事请假不能上课(因为很多老师也都是外聘的),那学习时间真是少得可怜。(3)教师水平堪忧。电大的很多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有的甚至是本科生,他们没有实际的授课经验,更没有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即便有足够的工作热情,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4 教学方法和措施

4.1 教学方法

4.1.1 教学方法的分类

(1)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授课模式。非常容易理解,就是教师一个人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在台下听讲。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是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那些学习成绩好、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会收获颇多,而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则对所学内容更为厌烦。

(2)师生双向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多高校已经被广泛运用了,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然后在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中完成学习。(3)个性化教学。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这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教学调研工作。例如:哪些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哪些学生喜欢和同伴一起讨论,哪些学生喜欢和老师共同学习等等。(4)实践教学。就是重视实践的教学方法。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为若干讨论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相当),让他们自行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发表各自的讨论结果,最终师生共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水平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水平高的学生能力上得不到突破。

4.1.2 电大计算机课程的高效教学方法

(1)教师学生双向互动。也就是上文讨论的第二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探讨完成学习,电大计算机课程更应该采取该教学方法。教师要边教授理论课程边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也应该跟上老师的步伐,遇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探讨。老师应该提醒学生认真记笔记和演练。(2)线上线下互动。虽然电大是一个主要在线上进行教学的学校,但是笔者认为只有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整理出易混淆点、难点、易错点(做到“三讲、三不讲”),然后在线下授课完毕后,在线上统一给学生讲解。

4.2 采取的有效措施

4.2.1 宏观视野

其一,完善电大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及时进行资源的整合和更新,各级的电大要加强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保证各自的教育信息和教学知识能够与时俱进。其二,提高“电大在线”时间的量化标准,要与所要求的授课时间保持一致,制定严格的时间标准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其三,加大对电大教育管理系统的改革力度,提高管理系统运行标准,使管理层更加系统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员工的考评机制体制,适时进行教职工的培训,提高教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管理层的准入门槛。其四,国家和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关于电大的鼓励政策,给予严格准确的定位,让电大的运行有法可依、有制度和政策可以依靠。其五,加大对电大的正面宣传力度,以争取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4.2.2 微观视野

其一,要重视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工作,增加实践课时间,考评增加实践操作能力的分数占比,制定严格的量化标准。其二,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要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提出严格要求。其三,加大对设备的投资力度,购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5 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对于提高国民素质而言,计算机教育已经显得格外重要了。本文对于电大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希望文中所探讨的内容对于今后电大的计算机课程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红丽.体校计算机课程分层递进式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师庆林.浅析电大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J].电子制作,2014(23):93.

第5篇: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

1.精彩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课之初,部分教师只把授课内容、教学目标和意义等做一番简单的陈述,然后开始讲课。实际上,正如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所明确的那样,每门课程的设置都有其必要性和课程规划依据。因此,教师在开课时要结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发展密切相关的实例,有的放矢地把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出来,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可以这样开场:什么人是文盲?二十一世纪不会计算机就等于文盲,为什么呢?学生自然而然地争相说出他们所见所闻的计算机的种种应用,然后教师适时加以总结和补充。得出结论: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离不开计算机。不想做新时代文盲的,就好好学习计算机吧。在这样积极热烈的气氛中开课,效果自然不一样。

在学习数组之前,我问学生:现在超市的东西越来越多,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银行的储户越来越多……如果你是超市的店主,你会如何管理成千上万种的货品?进货、出售,以及每样货品的价格,能用脑袋一一记得下来吗?记在纸上吗?那样慢的速度,恐怕你的消费者早忍受不住跑光了。用电脑?对,其实每次去超市结账时收银员都拿一个扫描仪把商品编码扫一遍,然后电脑就会打印一张售货单出来,可你们有没想过这是怎么实现的?还有银行的储户,火车站的售票,图书馆的图书,以及学校的学生、老师、课程,等等,都涉及一个问题――“管理”。以后数据库程序设计课就重点以我校的学生管理为例,教会大家如何解决这种大量数据的管理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该课程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形象地表达了出来,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就能水到渠成地激发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使用Photoshop软件在电脑上画画”一课时,我自制演示软件,向学生展示以前学生的优秀画图作品,利用交替变换的精美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其拥有持久的积极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这对教学无疑大有裨益。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其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主体。例如,在教学“用Word输入汉字”一课时,我先告知学生“Word”和“画图”、“记事本”一样,是一个程序,主要的用途是处理文字。启动“Word”的方法和启动“画图”“记事本”一样,一般在“程序”的子菜单中。接着我提出问题:(1)不关闭“Word”窗口,怎样打开“笔记本”窗口?(2)怎样操作能快速切换显示这两个窗口?(3)怎样操作能同时显示这两个窗口?(4)比较“Word”窗口和“笔记本”窗口的异同;(5)在Word上能练英文打字吗?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并用旧知带动新知,容易接受。

4.在教材运用中把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

4.1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把握基本操作。

从计算机应用技术看,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操作基础”和“使用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应安排这两方面的内容。从“认识计算机”、“Windows基本操作”入手,突破“零起点”学生的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应用”打下基础。

4.2在技术教学的同时渗透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内容。

在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于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采用分散、渗透的方法,将枯燥、难懂的基础知识和原理融入到技术教学中。这样可以分散教学难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3以操作技术为教学核心,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核心是操作技术,通过操作技术的教学,达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的目的。鉴于这样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材中可以大量采用图示,对操作步骤采用“步骤图示法”。这种连环画式的图示方法,明确地指示操作过程,使教材形象、生动,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这样针对任务的具体操作可以有效地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5.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法应用心得

5.1比喻法。

在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把“内存”比喻为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才能表演。这样讲,学生比较容易正确理解。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可以在本课程中大量运用。

5.2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学生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3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第6篇: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

【摘要】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学生的学习。微课应用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之中,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率。教师精简教学内容,细分每一个知识点,照顾到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进行微课设计,能够使微课在中职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

现在我国很多学生因为成绩不是很理想,无法在高考这条独木桥上占到一定的优势,他们很多人不得不选择中职学校。随着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多,中职学校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很多中职学校办得也越来越好。中职学校教授的课程有很多,其中就有计算机这门课程。我国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数码产品遍布生活和工作场所。计算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积极探索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上有着突出的优势。

微课是在学校具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之下进行的一种由不同的、细分的模块组成起来的教学课程。微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没有固有的限制,一般情况下都是以视频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能利用所有时间帮助学生W习,而且还会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兴趣。尤其是在学生对书本教学已经产生疲倦心理和逆反心理的情况下,微课教学逐渐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都是在初中阶段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其中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机基础差,不爱学习,厌倦学习。而且从我国普遍的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较多,教师较少,学习环境和氛围较差,班级设置较少,但每班的学生数量较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因此,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一位教师无法兼顾整个班级的学生,尤其是在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的情况之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变得极其低下,学习质量也十分低下,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会受到打击。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主要优势

(一)教学时间短,内容精简

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普遍是45分钟。而在这45分钟里,学生真正集中精神来认真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微课教学的一节课时间是8分钟左右,而且不一定非得安排在教学时间学习,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学习。教师精简教学内容,细分每一个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学生学起来不费力,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二)占用容量少,便于使用

现在多数中职学校都实现了全网覆盖,学生也有自己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微课教学的教学资源一般都是简短的视频,所占据的容量空间小,学生可以下载到手机之中,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

(三)针对性较强,主题突出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尤其是教材的选择方面,很多教材上的内容太过于表面化,结构不合理,内容较多,更多的是系统性的知识,必须要从前到后进行学习。但是采用微课教学,就可以把知识点分为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学生可以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进行学习,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深度也可以进行控制。

(四)设计难度小,趣味性高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一整本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严重受到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深度的影响。但是微课教学可以避免这个弊端,每个教师可以针对自己擅长的部分录制视频进行教学。计算机的教学设计可由教师共同进行讨论来决定,课程设计的难度就会大幅度下降,而趣味性也会大幅度增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利用微课来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一)提高微课制作质量,加强学生课前预习

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微课视频的质量。教师应该提前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系统的备课,提出重点和难点以供学生预习。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制作不同的课程设计视频;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课程设计,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对整体的知识框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脑子里有了一个整体的分析和学习思路。这样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提高微课视频课程制作的质量,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率的。

(二)课上科学利用微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即使是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如何划分课程、如何细分知识点、如何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这些都需要计算机教师进行合理安排。教师利用微课来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把枯燥的知识点简单鲜明地表现出来。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中学,每个中学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和教学进程安排都是不同的,因此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都是不一样的。很多学生由于以前没有认真学习,现在对计算机一无所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计算机基础,教师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进程和方法。微课教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同于传统计算机课堂中的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微课教学是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程度,选择不同的课程视频进行学习,对于没有听明白的视频可以反复观看,或是暂停进行思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观看时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做配套的操作习题,模拟演练计算机的操作应用。

相比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微课教学有更多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制作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教师可以先将先导教学视频上传到系统以供学生观看学习,再针对一些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和重点,运用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演示给学生看,把操作演示也做成视频。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演示到最后,学生已经忘记了最开始要怎么去做,或是在学完之后过几天就忘记了。而利用微课教学,学生一旦遗忘可以直接找到这个视频再次进行学习观看。教师还可以制作简易动画、PPT、网络配图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之中进行学习,既提高了学习质量,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加强评估反馈工作,做好学生课后巩固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已经对课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对整体的知识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可以对学生对计算机微课教学视频的点击量和播放量进行统计,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制作易错点的微课教学视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信息,计算机教师也要对以后的微课教学的课程知识点的讲解和课程设计进行改进,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还可以设置讨论^,学生和教师相互讨论问题,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视频设计提出意见,然后教师针对这部分反馈信息不断地完善和修正设计的视频课程,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四)通过微课,学生能在课堂外实现碎片化学习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讲课的时候,有事缺课或一走神就把知识点遗漏了,而教师又不会总重复一堂课的知识点,这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在其他的地方没有教师,学生就算是想学习也没有办法。但是微课教学就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如果中途有事可以在忙完之后再继续学习视频课程,因为这些视频是一直都存在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对于没听明白的知识点还可以重复地听。利用微课,学生能在课堂外实现碎片化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的特点,利用微课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规避很多传统教学方式的固有弊端。中职计算机教学采用微课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利用微课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08):168.

[2]郑寿乐.利用微课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03):164.

[3]董兰英.以研究性学习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效率[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X):102-103.

第7篇: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这一概念原本出现在企业中,指员工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在机场、酒店、咖啡厅等地登录公司邮箱、在线办公系统,让办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在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中小学,BYOD就是学生携带自己的电子设备到学校,包括iPad、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通过校园内无处不在的WIFI,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

开展BYOD的缘由

1.21世纪教学的要求

在加拿大,21世纪教学是当地教师反复提及的核心词汇。他们认为社会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变化着,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不可预知的将来取得成功,教育必须跟上这些变化。

21世纪教学的4C标准是:Collaboration(协作)、Creativity(创作力)、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ommunication(沟通)。科技是实现21世纪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①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②支持教师改革和自身能力的提升。③通过个人设备和网络资源的使用,让机会更均等。④使用社会媒体进行查询和沟通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数字素养。⑤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2.解决教育局资金的不足

根据多伦多天主教地区教育局的统计,当地学校的人机比为4∶1,教育局没有足够的资金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电子设备。在这种情况下,BYOD无疑是一种好方法。现在这一地区自带的电子设备已超过教育局配置给学校的设备,自带设备中40%为苹果设备,大部分为智能手机。

3.自带电子设备具有独特的优势

学生们通常非常熟悉自己的电子设备,并能够对其进行个性化设置,从而可以满足自己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放学后,学生可以利用它与同学共同学习。学生所拥有的设备往往比学校所提供的更先进,虽然学校提供的设备价格高,但不是很耐用。

开展BYOD的保障手段

1.学校实现WIFI覆盖

多伦多天主教地区中学(9~12年级)实现了无线全覆盖,每所中学配置有40~60个无线接入点。小学(1~8年级)实现了部分覆盖,并争取在两年后也实现无线全覆盖。一般来说,学校安装的无线接入点功率比家庭低,比企业更低,接入点不是安装在教室而是在走廊。当地教育部门通过多次理论认证和实地检测,表明这样的辐射强度对学生和员工是无害的。

2.给家长购买电子设备提供指导

教育局和学校、教师对家长购买怎样的电子设备提供指导。首先,每一种设备有它使用上的优势和短缺,没有一种设备适用所有的情况。为了帮助家长选择,教育部门给出了如下页表1的指导。

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年级、学习科目、偏好、设备使用的舒适度、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怎样的电子设备。买不买设备,买哪一种设备最终的决定权在于家长本人。

3.提供软件管理平台

多伦多天主教地区教育局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用户账户,学生在学校使用自带的电子设备时,须用该账号登录教育局提供的管理平台。这一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各类软件及一定的存储空间,同时也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屏蔽了网络中不健康、不安全的因素。

4.出台必要的指导性文件

教育局同时出台文件明确自带设备使用中教育督导、校长、教师、学生的职责和行为规范,在文件的最后一节明确相应的惩罚措施。

BYOD设备在各年级的使用情况介绍

1.低年级(幼儿园到3年级)

侧重于词汇扩展、访问网站、在线教学、相片和影片的创作、基于课标的游戏/应用程序。

2.中年级(4到5年级)

侧重于访问网站/研究调查、相片和影片的创作、文件和演示文档的创作与编辑、基于课标的游戏/应用程序、维基(博客、播客)、记笔记、词汇扩展、计算/图表练习、在线教学、项目提升、计划表/行事历、地图、民意调查、视频会议。

3.高年级(6到8年级)

与4到5年级不同的是:在线教学变为在线教学/模拟、投票代替了民意调查。

4.高中(9到12年级)

与6到8年级不同的是:词汇扩展取消了,而增加了Office操作。

当然,并不是每天、每一堂课都会用到科技产品,而是根据教学需要适度使用。

加拿大BYOD的启示

1.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趋势

加拿大1到9年级并没有专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10到12年级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如表2。

表2中的5门计算机课程均为选修,任何学生在十年级均可选“计算机课程入门”,打算上大学的学生可在11、12年级选修“计算机科学入门”、“计算机科学”,打算上技术学校的学生可在11、12年级选“计算机编程入门”、“计算机编程”。当然作为选修课,如果学生对以上5门课程均不感兴趣,则完全可以不修。

在中国信息技术课程是必修,从小学到高中均有开设,与之相比,加拿大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要少很多而且是选修,但参观的教师很快就发现加拿大课堂中学生很多时候均在使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学习。这就凸显了其工具地位,使用时更有针对性,更灵活,更能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加拿大的教学实践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整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当然,只有教师们都具有足够的信息素养,能自然地将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而且学生能随时随地取得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进行学习,这才能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整合,才能减少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课时安排。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远达不到这一要求,因此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2.科技改变教育,让我们行动起来

第8篇: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

首先很多人会直观的产生这样的疑问,艺术类的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知识吗?其实这只是人们的表面疑问而已,教育部门之所以设立计算机相关课程必定有充分的理由,咱们这里也没有必要进行阐述,关键在于计算机知识属于理论抽象操作性强的专业性知识很难和艺术这样带有灵感天赋色彩的领域靠拢在一起。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毋庸置疑,但是计算机领域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现如今哪个领域不需要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给每个行业带来极大的便捷,同时反作用给各个行业领域不同的思维角度。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的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不是武林小说描述的那样各种武功会相生相克,知识没有冲突的,广度拓展了必定能够融会贯通促使行业的深度发展。艺术类高职的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多多学习计算机领域的理论,好多经典的计算机领域的理论都是来自于好多行业。举例来说,计算机中一项基本技能就是信息检索技术,就是出现问题借助计算机网络来进行检索出相关答案。艺术类的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会给自己的专业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计算机课程要和艺术专业课程加强交流

1.教师间的专业交流。虽然专业之间差异很大,计算机专业老师要经常和艺术专业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可以鼓励老师们举办公开课的形式,艺术专业课程行课期间,计算机专业老师去随堂听课,了解艺术专业课程的行课特点,努力去发现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计算机的相关应用。例如原来的艺术舞蹈中老师的形体示范就可以录制成视频进行展示等等。计算机课程上课期间也鼓励艺术老师在旁听来寻找艺术的闪光点。互相旁听课程之后学校多多举行教师教学方法交流座谈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多多谈论,一定会有意外的灵感迸发而出。

2.课程设计间的交流。建议学院的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多多加入平时老师间交流的想法。各个专业的知识本来就不是孤立的,我们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多和其他专业的知识共享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可以了解学生专业特点,从他们专业内容角度上介绍计算机的知识,计算机专业老师还要帮助艺术专业老师设计课程内容,可以在行课期间多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这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多多见识一下计算机的应用。

3.实践应用层面的交流。任何专业在教与学的活动之中,都非常重视实践。高职学生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学生新接受的知识需要进行实践才能很好的消化。与其每个专业课程都安排自己的学习实践还不如多专业融合起来一起设计实践课题。实践中尽量体现每个专业知识的特点,这样学生参与这个比较大的综合的实践课题就能促使其学习多门学科的知识,而且在结合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求更高。就像学生参加高考时,有一门综合测试把几门学科集中到一起解答问题。只有不断给学生营造这样弱化学科界限强调问题解决的教学氛围才能消除每个专业课程的孤立乏味感,才能促使学生开始思考原本孤立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

三、尽量安排艺术专业学生体验计算机前沿知识介绍课程

虽然说我们在课程设计和专业融合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但是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本身对计算机这种技术不是那么感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陌生的感觉,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这是艺术院校的计算机老师普遍面临的问题。计算机老师作为学校IT界代表群体有义务向学校广大师生普及拓展计算机领域知识,可以平时多关注计算机前沿新闻和科技动向,多多收录一些吸引学生眼球而且接受起来又不是很抽象的内容。积累到一些就可以开设一下类似于IT科普之类的讲座课程。也就是尽可能多的宣传计算机领域新闻和知识。越是这样看似和授课没有关系的专题讲座越是能培养兴趣群体,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普及会对艺术类学生产生影响。有个形象的比喻,这种方式犹如垂钓者用随便扔撒饵料的方式吸引鱼群到来一样。随撒饵料看似和钓鱼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吸引鱼群必定会更加鱼群上钩的几率,虽然这个比喻不是那么适合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因此本人还是建议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老师多多在培养学生兴趣,扩大计算机兴趣群里方面多多留意,也不用有太多的针对性,时间长了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四、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积极创新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计算机专业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艺术高职院校的资源,大胆创新授课内容和形式。艺术类学生艺术细胞多,想法更加丰富。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根据学习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解决其他的问题。例如,建议学生举办一次艺术表演赛,要求学生采用网络报名,然后根据参与者特点进行分组,制定赛制。赛前要求准备宣传海报,赛间准备大赛流程,做好比赛费用预算,制定打分机制,最后做好赛后总结工作。从这个小小的活动就能调动学生的根据计算机应用知识进行实践的热情。这里面会引导学生学习网上报名需要的技术,制作赛制规程和报告等要用到Office的Word文档技术,费用预算要用到Office的Excel技术,海报宣传要用到Photoshop等技术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就能够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好多知识利用到。所以只要积极探索思考就会创新出适合的教学方式。

五、制定适合艺术类专业要求的计算机技能标准

对于从事艺术学习的高职生本就不应该对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过多苛刻的要求,虽然教学计划中定义了他们在校期间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和人物,但是毕竟没有明确到学生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计算机教师多多调查,至少在专业和行业范围内有个标准。我们学习艺术的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不一定百分之百的从事艺术专业的工作,如何保证学生的在社会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不能光靠专业文凭去找工作。所以基于对学生从事艺术工作需要的计算机技能或者即便从事非本专业工作也要具备的计算机技能的标准。我们教师有必要整理出详细的适合艺术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标准,以此来保证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全方面的培养。我们没有权利在学校期间就人为的给学生灌输你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哪些知识对你没有什么用处的思想。学生现在还是一张没有书写的白纸,在各个方向都有可能有很好的发展,为了这种考虑我们一定要本着为学生将来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

六、计算机专业老师自身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第9篇: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创新思路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高职院校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专业知识牢固、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毕业生就业困难

以往,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培养的计算机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使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这不符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初衷,即在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显现出了趋同性,没有鲜明地体现出院校的教学特色。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不科学、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所以很难起到引领专业教育和培养人才的作用。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致使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清楚,没有一条明确的指导路线。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由于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就业较困难。

2.硬件投入力度较小,师资严重缺乏

目前,尽管在政府的扶持下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渐完善,但是因为院校所在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各高职院校实际硬件设施的投入和配置有较大差距,很多学校的实验硬件配置较差,因而有一些实训课程无法开课,形同虚设。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师资不足、教师实践经验缺乏也是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较快,软件和硬件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是无法想象。一些学校开设的实训课程所用教材和设施陈旧,制约了实训课的正常开展。同时,能够紧紧跟随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内容和方法简单,课程体系与时代需求脱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落后,有很多课程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很多院校仍然注重计算机基础教育,一些已经过时或者被淘汰课程还在开设,学生很难接触、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教师讲课仍然以讲授法为主,尽管多媒体已经深入课堂,但是还有很多教师习惯了以往的讲授方式,学生依旧处在被灌输的地位。这样的讲授方式很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此外,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单一,基本上仍然以笔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使一些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实现考核目的,无法真实检验出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要善于构思、设计和使用计算机产品。倘若教学计划没有及时更新、跟进,便会造成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出现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的现象。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设计并不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仅仅注重理论内容,难以体现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1.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创新意识和素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与锻炼来获得,形成创新素质的前提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创新需要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能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从教育理论来说,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单方面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乐趣。所以,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把知识奉送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和乐趣。同时,尽量减少课堂笔记,学习过程尽可能都在计算机上实现。也就是说,增加上机次数,适当减少语言传授和笔记量。在经过大量的上机训练后,学生便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而且会增加对下次课程的期待。

此外,在计算机课上,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学生和教师之间很容易产生距离感。教师在完成示范内容后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单独讲解,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由此可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同的学生在想法上有所不同,创新就是强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激发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之余应该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对其长处进行挖掘。例如,有些学生对于程序编写更感兴趣,有些学生热衷于动漫制作,不同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再者,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性格较内向不擅长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尽量避免在课堂上提问,可以在课后单独和学生沟通,询问其掌握知识的情况,效果会更好。对于乐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应该多问几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本能,还能够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

3.改进考核方式,增加操作和应用试题的比重

计算机专业对实践要求较高,笔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所以应该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进行更加客观的考核。应改变仅仅采用试卷考试方法,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至于考核成绩的最终评定,应该全方位的综合考量,不能只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代之以多次阶段性测试或随机考查为主,不能让学生形成为分数而学的观念。

此外,还要增加操作以及应用试题所占比例,激发学生主动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此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备课时深入细致。教师平时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多查阅相关资料,对教材深入理解,对于难点、重点进行深入剖析。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要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做到循循善诱,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主线,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给学生多些实际操作的机会。

第三,踊跃参加校内外各类教学研讨,不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也要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年轻教师要多听公开课,从别人的教学中吸取经验。

第四,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应该尽心尽力、认真及时,尽量做到全批全改,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教学中做到尽善尽美。

5.重视课外辅导,进行课堂教学拓展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21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这是现代社会的共识。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有些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等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兴趣。如果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课堂所学,那学校、教师和家庭就应该经常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爱好予以保护和正确引导,力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学有所长。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仅要做好课上教学工作,还要做好课外辅导。每位计算机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在增加实践课的前提下成立程序设计兴趣小组。

三、创新教学模式

1.实施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在计算机教学中,当前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经过不断的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对拓展学生知识面起到很大作用,并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针对某一个教学目标来制订适当的学习任务,学生自己组队完成任务。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教学法后,学生学习效果可以得到较大提升。同时,设计的任务要和教学内容相契合。此外,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多设计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创新意识的任务。任务一定要有综合性,并且要难易适中,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结束后应该有明确的评价。

2.实施学生主体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实施学生“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以学生为中心,尽力为学生服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领导者转变为咨询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后,学习效率便会有大幅度提高。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模式,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应更加重视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春华.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

[2]贺振男.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J].电子世界,2014(8).

[3]蔡和平,刘建荣.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成功(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