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范文

提高财务风险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财务风险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第1篇: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范文

1.表现形式

(1)筹资。

筹资是事业单位为了单位的更好运行和发展。由于虽然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金来源均是来源于国家财政,但还是有少部分是需要单位自行解决。且有些单位为了能够取得更多效益资金,均会进行项目投资。如此一来事业单位就必须要筹资。而由于很多项目的投资期限比较长,资金成本较多,所以非常容易给单位带来资金压力和风险。

(2)投资。

事业单位筹资风险的产生很大原因在于单位的项目投资,因为投资资金数目较大,而回收的时限又比较长,很多资金甚至没有能够在预期内收回或者因为项目自身问题导致投资无收益,直接给单位带了极大的投资风险。且由于事业单位不同于社会上的盈利性企业,所以对于项目投资大多均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此一来也直接使得投资风险威胁更加严重。

(3)支付。

资金支付是事业单位市场运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单位内部管理中,资金支付和预算管理是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内容。符合实际的预算管理和合理的资金支付是保障单位顺利运作的重要前提。但是,当前事业单位却存在明显预算和支付相冲突的问题,资金支付总额明显高出预算总额,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单位资金就会呈现出入不敷出的现象,产生支付风险。

(4)管理。

所谓管理风险指的是事业单位因为内部资金管理出现问题而引发的风险。这种风险类型的产生与单位管理、监督等制度不到位有关。

2.引发因素

(1)财务管理秩序混乱。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关系非常复杂和混乱。单位内部的各部门、各等级在管理和应用财务资金方面存在严重的职责不明现象,因为职责不明直接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失,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诱发财务风险。

(2)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没有风险意识。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对财务风险内容进行预测和分析,在各种诱发因素存在后也没有能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因为缺乏风险意识,所以也没有财务风险观念,即便有些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但也会认为风险会由国家承担,不会对单位财务产生不良影响。这种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是诱发财务风险的一大重因。

(3)财务决策不科学。

由于缺乏财务风险意识,所以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做出重要的财务决策时大多均是按照过往经验进行主观决断。而人的经验和主观意识本身就存在不可靠性,所以这种不靠谱的决策方式也使得单位出现了财务风险。

(4)缺乏明确的责权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组织的根本目标并不是为了让自身赢取更多利益,所以单位内的管理人员也就因此而比较难以衡量投入对于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分权管理,符合确定职责履行考核方法也就困难重重。也正是因为如此,事业单位内部难以制定出一个明确且完善的责权制度,也值得使得单位采取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责权不明确现象,诱发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内控措施

1.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思想指引着行动,要做好财务风险应对工作,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必须要认识到财务风险的严重性,然后才能够根据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和具体形式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单位在采取内控措施时必须要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连接在一起。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并通过参加专业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方式增强责任心和职业感。只有财务管理人员多了解财务风险知识,掌握更多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并将在这些有效方法应用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才能够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2.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

事业单位之所以还存在加多财务风险,除了与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有关之外,还与财务管理部分风险管控能力低下有关。所以,做好单位财务风险内控处理必须要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具体要求有:

(1)引进更多风险专业知识认识水平高的财务人员或者为现有财务人员安排专门的会计财务风险培训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知识水平。

(2)财务管理人员在经营活动中应该有风险预警意识,对未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判断这些风险有可能出现的几率,并制定预防和措施。

(3)学会应用现代先进的风险探测和分析技术对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衡量和检测。

(4)通过加强培训或者鼓励财务人员多加学习的方式提高他们的风险应变能力。

3.完善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要真正使单位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制度内严格规定所有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由于财务风险的形成本来就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若能够根据这一规律制定一个预测和衡量风险的预防机制,那么就能够将所有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和完善预警机制后必须要严格落实,要求素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风险预测和预防,使风险预警机制真正发挥其衡量警示作用。

4.做好资金运作风险的管控工作

事业单位大部分的运作资金均来自财政收入,财务风险出现后对事业单位的损害力度也是可控制范围。但,若任由财务风险存在,没有采取相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那么将容易造成单位运作资金的入不敷出,不利于单位正常工作的运作。所以,管理财务风险时必须要做好资金运作风险的防范工作,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量入为出,杜绝资金缺口出现。

(2)合理融资和举债,避免贷款造成长期负债现象出现。

(3)探索新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上级政府拨出的一些专项建设和研究资金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申请从受益人那边收取一些费用的方式增加单位的收入资金。

三、结束语

第2篇: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新经济时代社会环境及其内部治理结构的不断变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应对现代经济激烈的竞争,有效的规避管理中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控制财务风险任务已经摆在眼前,成为关系着医院发展成败的关键。医院的经营决策者与财务管理者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防微杜渐,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系统防预能力,达到促进医院经济效益提高的最终目标。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

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实则是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受到非控制因素影响,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误差或者偏离的现象,继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财务工作客观的实际结果偏离主观预想及原定目标的差距越大,医院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财务风险不但会影响医院正常的资金运动,同时也会损害经济效益的增长,甚至会导致医院陷入信任危机。医院财务风险虽然表现为一种客观经济现象,但探讨如何控制医院财务风险已逐渐成为提高经济、服务效益的关键内容。由于财务风险不确定性与多变的特点,使得加强财务监控、完善风险监测系统变得势在必行[1]。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1.管理体制建立不合理。医院财务管理不能完全的企业化和市场化,多数医院仍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委托的管理关系定位十模糊,导致资产的实际使用者与管理者角色互有重叠现象,对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带来巨大冲击。

2.资本结构组成不安全。主要体现在是医院的设备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追求降低筹资成本,利用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重组,增加了债务资本比重,导致对资金的流动性依赖过强,存在偿债风险危机加大。而由于医院建设规模及配套设施的迅速扩张,很多医院资产负债率存在普遍过高的现象,如果经营波动性出现,或是货币政策变化,必然将导致建设周期加长的债务风险[2]。

3.缺乏风险意识。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敏锐的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缺少足够的了解,将导致财务风险滋生蔓延。实现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需寻找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财务决策。然而,现行的医院财务人员仍习惯于旧体制下的管理思维,对系统专业的财务训练尚有欠缺,专业素养可谓整体不高,存在经验决策导致主观决策的现象、制度与规范脱节的问题。且医院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在我国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医院少之又少。

4.财务决策执行不科学。公立医院具有企业经营主体和事业单位性质的双重身份,医院财务决策与执行中往往出现拍脑袋决策、经验决策等不科学的行为出现。如项目开发引进或固定资产投资,较易出现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的弊端,没有结合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无法控制对未来现金流财务管理的影响,执行决策的过程中缺乏预算和监督管理,财务风险的形成不可避免。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

1.调整管理体制。尽管医院的体制问题遗留比较严重,使得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较难控制,但医院系统必须调整财务风险调控体系和自身发展战略定位,综合判断市场的环境变化,出台有前瞻性的财务策略,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化解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提高医院应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加强医院管理的免疫能力。

2.优化资本结构。在医院财务活动中,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解决融资问题,重视负债增加形成的财务风险。医院应当合理设置相应的财务指标,明确权益与负债所占分配比例,确保财务风险的最小化和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资本的机构优化,可以有效抵御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利用适当的债务融资组合,充分实现现金流高效运转,提高医院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推动医院的快速平稳发展[3]。

3.提高风险意识。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取决于医院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的高低。财务风险有可能出现在任何环节,必须紧绷风险意识这根弦,全过程贯穿风险控制的基本主线。因此,全面制定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设立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全院各项具体的财务行为与规划执行情况,能够及时的反馈医院财务风险并做出处理[4]。通过提升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理顺财务管理权责关系,确保内部控制监督效能,才能在利益分配面前做到公平、公正。

4.完善财务决策。医院决策者在关系到发展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定时、在和实施的主要责任人和拍板时,都可以先征求意见,通过集体表决和科学论证,以此衡量全方面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经济决策模型、引入核心参考指标,根据客观综合的标准进行科学决策,避免因个人主观臆断造成的风险,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严格履行规范程序,从而提高执行的效率。

四、结语

医院财务风险成因错综复杂,条件不同其表现形式与程度也各有差异。新经济下的医院面临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决策失误、管理漏洞等多方原因,都会导致医院在发展进程中出现财务风险[5]。财务人员在其管理活动中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控机制、防控体系,化解财务风险危机,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指引决策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竞.浅析当前我国医院财务风险的识别、成因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01):187.

[2]梁应涛,崔光平.刍议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J].经济师,2013,18(02):169.

[3]龚晓.新时期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m2012,21(09):126-127.

第3篇: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范文

1.建筑工程公司的市场风险较大

无论是什么行业都会受到国家的大的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国家政策、经济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等,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一个建筑项目是否盈利一般都会受到我国社会形式的影响。虽然我国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比较严重,这都使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大大增加,对建筑企业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有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由于一部分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建筑工程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同时又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在财务支出与收入的数目较大,所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一些细节不是很重视,所以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一些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账目并没有认真的处理以至于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大大增加。

二、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通过对以上我国建筑工程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公司在对日常财务活动要谨慎的对待,首先就要建筑工程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具有财务风险意识,为公司其他的基础员工做好示范,从而不断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例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对一个大的建筑项目进行分析时,要对项目的主要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公司的财务风险这一块。同时,我们还有注意的对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公司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不断的减少公司的风险。

2.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不断减少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建筑工程公司应该不断规范公司的风险评估机制。在建筑工程公司取得招标后,要对招标文件进行正确的理解,同时随这一工程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这一工程所需要的资金、所需的人员与工期等等,认真制定合同,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风险意识,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财务风险。

3.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一个建筑工程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的成本的大小,因此,我们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从而不断减小建筑工程公司的成本风险。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应用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要有准确的采购信息;其次,我们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找到适合本工程的建筑材料;最后,要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不恰当的使用。对于成本购买的详细的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风险。

4.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

为了公司更好的对资金进行应用,减小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关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工程预算机制。在预算中,要积极考虑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要考虑工程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

三、总结

第4篇: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范文

关键词:地勘单位 财务风险管理 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地勘单位从原先单一承担国家地质项目工作,逐渐转变为同时开展社会性市场化地质工作。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既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面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经营方式多元化的转变,这对其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地勘单位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部分:外部管理风险。地勘单位的外部管理风险包括投资决策的风险和工程款回笼的风险,其中投资决策是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地勘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工程款回笼的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地勘单位的现金流;内部管理风险。地勘单位的内部管理风险主要是单位日常经营中经济业务往来的相关风险,也就是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

新形势下导致地勘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单位财务信誉的降低。地勘单位财务信誉的日益降低,将会导致资金的缺乏和项目承揽的困难;单位财务结构的不合理。目前地勘单位财务结构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筹资方式不合理,地勘单位没有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从而导致额外费用的增加,直接或间接地减少单位税前盈余,产生财务风险;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地勘单位如果将筹集到的短期资金用于永久性资产,将筹集到的长期资金用于波动性资产,那么将会造成资金到期期限和使用期限的不匹配,从而导致负债本金偿还困难或利息费用过高的问题;单位财务经营秩序混乱,突出表现为投资回报率低、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财务经营机制比较落后、经常随意使用资金、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

二、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发出警报,提示有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具体来讲:由于在短期内,地勘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并非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具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项支出。因此,地勘单位要构建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从而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地勘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特点,确定合理的预警指标,构建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一般情况下,地勘单位的预警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全部资产收益率等,地勘单位应该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合理的构建和计算,从而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

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地勘单位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资金管理是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地勘单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使自身的资金运作符合资金管理的客观规律,对自身的整体资金运作过程进行控制、激励和评价,建立健全资金管理责任制,强化考核奖惩制度,根据各资金使用单位的任务量,计算实际占用的数额和时间,从而将资金管理的责任细分化,促进内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地勘单位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地勘单位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中,所编制的预算必须充分体现本单位的业务活动目标,明确划分各项职责,确保各项收入都纳入到单位预算中;在预算执行时,由于某些客观因素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的,必须逐级审批后方可对预算进行调整;对预算要定期进行考核和反馈,以便监控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预算执行结束后应该对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的考核和分析,总结差异产生的原因和问题,从而便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制定预算资金支出的严格审批制度,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地勘单位要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良好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而且能够为内部控制提供改进建议。因此,地勘单位要将内部审计由查错防弊向管理审计转变,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提高全体职工的财务风险意识

其一、提高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地勘单位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所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牢固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其二、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财务部门是地勘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单位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的执行效果,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力;其三、提高全体职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并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管理者的事情,而是整个单位和所有职工的共同责任。单位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都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进而提高本单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地勘单位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地勘单位与市场中所有自由竞争主体一样,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管理风险。由于地勘单位所处的环境和经营方式等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因此,财务风险也有其独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并针对不同的风险探寻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第5篇: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和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对卫生投入的重点也在发生转变,现代医院管理逐步走向企业化、市场化。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医院财务运行面临着诸多风险。财务风险不但影响医院正常资金运转,降低医院经济效益,使医院财务状况恶化,严重时可导致医院陷入危机。 医院作为承担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医疗机构要想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壮大,惟有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才能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对于我国的医院的财务风险工作而言,是指医院在具体运营情况下,医疗投资、筹资、收益分配及资金回收等财务活动由于受到不能预见因素的影响,会计结构前后工作的不合理,导致资金运转与经济效益增长偏离预期目标,使得整体医院陷入金融风险的问题之中,从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医院要解决自身财务风险问题,就需要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和防范措施,对其进行适当的合理的控制。医院财务风险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损失性,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各种条件的限制,财务风险影响着医院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医院生存的安全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威胁着医院的收益;二是不确定性,作为客观存在的、确定的一种现象,财务风险的强弱程度及是否发生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时又是不确定的;三是客观性,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客观存在着;四是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收益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医院管理财务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医院特殊的公立性质,而且受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思维影响, 工作重点主要放在账务处理和报表制作上,导致财务人员失去风险意识;加上自身没有在内部建立风险管理和风险应对机制,使医院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及应变能力被消弱,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造成进行财务决策时容易出现错误。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医院的财务风险随着环境复杂性加进了提升,加之医院与内部科室、主管部门之间资金管理等方面有权责不明现象仍存在,这样就加大了医院财务风险,极容易形成医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现象。

2、对银行借款过分依赖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医院财政拨款逐渐减少以及融资渠道的有限,医疗需求带来了基本建设的瓶颈,医院只能利用巨额的银行贷款来进行基本建设。同时银行借款也成为医院应付支付困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医院作为相对稳定的行业也是金融资本追逐的热门领域。但银行贷款作为有偿使用资金的一种形式, 到期需要偿还,它不仅约定了使用期限,而且明确了资金使用成本。医院如果在资金流量不足的情况下,就可能陷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中,同时,对巨大的利息支付压力也成为银行借款过分依赖的另一个潜在风险。

3、医院财务会计预算管理不得当

我国医院预算管理目前还仍存在着一些漏洞,因此我国会计预算在管理的过程中,也难免不会发生预算管理不当的现象。而且在对医院进行每年年初的预算管理时,现今我国医院会计预算管理人员只是根据自身的任务,来对医院进行适当的预算,不会根据医院其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现今存在的现状,进行适当合理的完善。其完全没有考虑到医院借贷引发的后续风险,也没有考虑到医院合理的必要的支出等等,这种预算导致医院运行缺乏效率,不利于医院管理者对整个医院的运行进行决策,造成医院的财务风险。

4、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完善

内部财务监控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起到重要作用,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系统,但是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目前在大部分医院内部未能建立,很难完成医院监督管理工作,导致没有规范的财务监督制度作为依据。财务监控机制的重要作用很多医院尽管意识到了,但是在具体的建立过程中不能紧密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往往只流于形式。此外,当前大部分医院未能建立起责任追究机制,对财务制度缺乏执行力度,对于财务活动中的危害行为难以做到严惩必究,不能进行有效约束,这样无疑助长了部分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极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抵御风险的机制

医院管理层要有财务风险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风险,用发展的眼光评价风险,正确对待风险,做到时时有财务风险意识。既要考虑医院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负债,也不能片面追求规模效益而忽视风险。通过对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培训,加强其对潜在的风险能够识别,从源头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另外,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建立医院内部风险机制。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只要全员工作人员树立风险意识,就能一定程度上应对风险,减少医院因发生财务风险给带来的损失。

2、银行贷款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

医院要合理的控制整体的负债结构,适度贷款,按需取贷。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医院必须充分认识到贷款的高额利息支出对医疗资源产生的负效应,不能把贷款作为融通资金的主要方式。在资金筹措上既要将资金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 又要确保建设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为医院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制定筹资方略。对筹资结构、筹资金额及期限、筹资成本, 根据稳健性原则,要有计划、有监督、有考核。优化长短期贷款组合,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分散、转移筹资风险。

3、强化预算管理

医院财务部门应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医院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医院既定的经营发展目标,建立预算标准,并通过编制医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预算,合理优化支出结构及安排资金投入,并以医院内部控制保证决策所确定的最优方案,做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工作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全面而科学的预算管理促进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防止资金闲置浪费现象的出现,又有助于医院的业绩评价,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进而防范和监控医院财务风险。

4、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应强化医院资产管理关键岗位的监督,以便及早发现诱发财务风险的各种隐患,并对其控制点进行会计监督和内部预警,进行彻底消除。医院可以采用内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医院经济事项的监督和对会计业务的检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提出改进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加强医院财务控制,增强医院抗御风险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院所面临的经济事项也复杂多样,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财务风险是现代医院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医院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对于医院的发展具有愈发重要的意义。这就对医院的领导决策层和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强化风险意识, 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不断健全与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 加强资金管理意识,增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提高对财务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通过预测、监测和控制手段来降低、消除风险或减少财务风险,才能更好地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医院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印辉.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卫生经济,2004,(9)

第6篇: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财务风险:原因与对策

收录日期:2014年9月3日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等院校在自身发展和日常运行过程中因资金运转而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风险。与企业不同,高校是靠国家财政供给的非盈利事业单位,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同于企业。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类型主要分以下三种:

1、筹资和举债风险。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高校纷纷大兴土木,扩建教学楼、学生宿舍等等,甚至一些高校大建新校区,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条件建设,产生了巨额的资金缺口,只能举债发展,大量对外筹资贷款,偿本付息的负担日益加重,而现今生源逐渐下降,高校扩招难以为继,还款能力下降,因而高校承担着较大的债务风险。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使现金流量减少或者资产流动性降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设备等的投资和场馆的建设方面,由于评估分析不严谨、不科学,重复建设时有发生,资产空置的情况也比较严重;二是校办企业的投资和管理问题,由于校办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很容易出现经营亏损,甚至破产,进而导致高校遭受一定程度上的财务损失。

3、管理风险。由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够完善,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再加上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因而造成资金短缺,净资产潜在亏损加大学校财务压力,使得学校整体办学效益下降。尤其是一些高校的领导或部门主管在日常支出中,未严格执行资金预算,随意批经费,从而导致收支的不平衡,现金难以应付日常支出,产生现金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多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经费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在扩招背景下,高校要扩大基本建设,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资金方面已经是捉襟见肘,因而高校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或者提高学费等手段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而大量的银行贷款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还本付息的负担,影响了高校财务的正常运转。

2、学校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我国高校长期处于国家干预和保护下,校领导通常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导致学校管理层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不重视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没有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另一方面,当今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声誉,高校管理层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筹集更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进而增强办学实力等,往往忽略了由于负债过多带来的财务风险。种种原因导致高校不能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爆发财务危机。

3、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高校财务管理却难以跟上教育事业发展的节奏,高校财务控制不力,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财务工作容易受到高校行政权力的干扰,财务工作人员在高层管理者的授意、指示甚至命令下,篡改会计数据、做假账、开假票。二是会计机构及岗位设置不合理,会计从业人员不足,对财务管理机构及各财会人员岗位职责范围缺乏明确规定。三是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少数会计人员业务能力较差,从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甚至是违规操作,给学校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高校财务风险防控对策

1、高校要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高校领导是否具有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领导层真正具有风险意识后,才会加强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高校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资金使用效率、贷款规模等各方面全面评估财务风险,确定风险控制的临界点,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在财务制度建设上,可以成立财经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机构,在岗位设置上实现职能的相互牵制,以防止或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建立工会和教代会等机构,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构建科学的领导决策体系,认真落实经济责任制,形成完善的高校内部产权治理结构。

2、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测。要科学构建财务监控指标体系,设定财务预警标准,对高校的实际财务状况实行实时监测。在具体预警体系指标的选择方面,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除了货币资金的日常运营管理外,重点要监测债务风险和投资风险。一旦这些指标偏离了正常范围,就发出相关预警信号,并进行实时调控,确保高校的财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3、拓宽筹资渠道,增强创收能力。在筹资方面要实现融资渠道的多样化,除了争取国家投入、银行贷款等传统渠道外,还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或者企业的资金捐助,还可以广泛发动校友和社会人士捐资办学。而高校自身也要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增强创收能力。一方面要多方争取科研经费,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让;另一方面要尽量盘活高校闲置资产,利用好校园市场资源。对于闲置的土地、校舍等可以通过置换、合作开发、有偿转让、出租出借等方式实现增收的目的。校园的学生消费市场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也可以通过开发转让或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学校增收的目的,缓解高校的财务风险压力。

4、政府要加大对高校的扶持,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当前高校的资金紧张和债务风险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与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有关。因此,政府要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高等教育是国家公共事业,政府对高校的发展必须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我国《教育法》就规定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经费拨款义务,以保证公办高校教育事业经费支出需要。政府在安排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时,要优先考虑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向教育倾斜,逐年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也要出台政策法规,积极扶持当地高校的发展,对高校负债给予一定的贴息、补息的政策优惠,帮助高校化解债务压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树忠,张维梅.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其规避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第7篇: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医院的经营机会与财务风险同在。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建立和完善医院防范风险的机制,已经成为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医院财务风险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

一、医院财务风险现状

1、资产流动性较差

一些医院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进价来降低药品购置成本,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存货大量积压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2、资产变现能力较差

除了少数医疗设备属于高利润率的投资项目外,相当部分的医疗设备,尤其是如X光机类的基本医疗配置项目,基本上没有收回投资的可能。加上现代医疗设备价值高、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如果不能取得预期的投资效益,医院需要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

3、应收账款比例大

医院应收账款主要由医疗欠费构成。医疗欠费在各级医院普遍存在,不仅给医院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且直接影响医院财务成果的真实性。

4、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

财务信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是医院理财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财务信誉,对医院的筹资、信用结算、药品卫生材料的采购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信用低的医院不但筹资困难,还会损害医院的整体形象,给医院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

部分医院存在医疗质量降低、门诊量减少的现象,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医院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医院财务工作的缺陷与不足,都是造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1、宏观政策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的外部宏观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医院财务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我国加入WTO后,国家的有关政策要逐步适应WTO的游戏规则,相关卫生政策的不断改革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境外的慈善机构、医院集团等纷纷来我国投资建立医疗机构,加剧了医疗市场的竞争。

2、医院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颁布于1999年,随着十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些不足和局限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医院的经济事项和财务状况,不利于及时、准确地把握医院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财务风险。

3、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医院财务人员往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账务、报表等会计活动之中,没有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认为财务风险只会出现在企业,不可能出现在公立医院,觉得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4、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最根本因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医院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主观决策的现象,导致决策失误和财务风险。

5、财务活动具有复杂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产筹资、投资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中。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大量囤积药品和购买变现能力差的大型设备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

6、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财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如果单位的内控制度混乱,就会造成经营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7、卫生行业的特殊因素

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是导致医院财务高风险的重要原因。医院为减少存货的资金占有,大量拖欠药品款,使现金流量状况不容乐观。“110”病人欠费、医保欠费使得医院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并且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无法收回的坏账。

三、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改善公立医院生存环境

国家应通过立法和政策调整,给公立医院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改善其客观环境。近年来,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愈演愈烈,加大了患者经济负担,引发了信任危机,反过来加大了公立医院的营运风险和财务风险。国家应当适时调整政策,改变政策导向,引导公立医院职能回归、规范经营,改善其营运状态。

2、完善医院会计制度

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只有依据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才能给出恰当的评价,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降低决策风险。国家职能机构应当及时补充、完善会计制度,以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3、树立风险意识

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学会分析医院的财务报表信息。只有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增强了,才能引导全体员工参与风险的防范工作,真正在医院形成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同时,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运行离不开医院全体员工的参与、配合和支持,只有医院全体员工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科学预测风险,才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对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自身约束,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

5、进行科学决策

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风险的大小,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公立医院必须改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对各种可行方案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6、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公立医院应当根据自身的风险特征、特点和资金运营状况,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选择有效的财务指标,并给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确定相应的临界值,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预警指标体系开发成软件,对敏感性指标进行动态跟踪。

7、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医院应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1)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是全局性的财务管理行为。医院的一切工作都应在保证满足医疗服务的前提下进行,所有开支均须纳入预算管理。预算的编制要细化到部门和项目,使预算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要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评价,及时、定期向院领导汇报,做到适时监督和及时控制。预算年度结束,财务部门必须向职代会提交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并揭示非常事项及不可控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

(2)对经济活动实行契约化管理。医院财务人员应当制定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完善合同要见,规范合同签订程序和审批权限,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凡涉及有资金支付需求的基建、维修、购销和服务等经济活动,必须与对方签订经济合同。经济合同的签订实行主办部门把关、主管领导签字和财务审核盖章的管理办法。要确保经济活动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实施,有效防范和化解经济纠纷与合同风险。

(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医院财务人员应当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款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清理债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这要求医院管理层必须在投资决策前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作充分估计,根据经营活动需要和财务能力,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并对医疗质量的保证程度、使用效益、使用期限、投资回收期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确保投资安全,使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5)加强无形资产管理。随着资产评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形资产因为其巨大的附加经济效益价值而备受瞩目。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医院的无形资产除医疗技术专利以及一些新兴的非专利医疗技术外,还包括医院的商誉。因此,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计量、核算制度,适时、足额地反映无形资产变动情况,切实保障医院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

8、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医院财产的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减少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出现。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医院应根据2006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具体实施程序。应当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按相互牵制的原则将医院各项业务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工作岗位,赋以相应的权限和责任,把防范财务风险分解到相关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岗位,并建立相互制约机制。

9、加强内外部监督

审计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医院可以加强财务控制,最终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可见,由于宏微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医院内控制度的缺乏和管理层决策的失误,加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缺乏,导致医院风险抵御能力较差,财务风险事故频发,给医院和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只有树立风险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外审,才能较好地降低医院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韦元秀:浅议医院财务风险与对策[J].右江医学,2004(6).

[2] 管勇:论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机理及应对举措[J].卫生经济,2007(9).

第8篇: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范文

(一)融资比较困难,资金周转存在问题

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是资金筹集,只有资金及时到位,企业才能够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目前,企业资金来源主要还是投资者自有资金的投入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贷。虽然我国融资体系已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但这还不能充分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还存在担保难以及融资难的普遍性问题,融资渠道不畅,经常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一定的困难,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财务风险意识较为淡薄,企业面临风险较高

目前,一些企业存在过度负债的情况。虽然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负债经营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有些企业不管成本和代价,也没有全面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采取各种手段从银行中获取贷款,有时甚至是不合规手段。若是无法将借入资金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很容易导致企业进入恶性循环,面临偿债风险,甚至是违法风险。比如,我市去年就发生了一起放贷银行因某企业无法到期偿债,以该企业授信时提供虚假财务资料为由,将其报案给公安机关,使企业和负责人有可能从经济风险上升到违法风险。还有,短债长投情况比较多。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有些企业的投资项目很难获得长期贷款。部分企业就采取变通方式,擅自改变贷款的实际用途,将短期借贷用到投资回收周期比较长的项目中去,这也会导致企业流动负债远远超过企业的流动资产,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支付危机,甚至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最后,还有一些企业账目混乱,账外设账,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无法及时或完整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控制较为薄弱

部分企业财务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没有严格管理现金,从而导致资金闲置或者资金不足的情况出现。有些企业认为拥有的现金越多越好,而实际上大量现金没有参与到生产周转中去,现金的作用无法发挥;还有些企业没有合理的制定资金使用计划,购置的不动产比较多,若是企业急需资金时无法应对,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困难。其次,有些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较慢,回收资金比较困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企业的赊销政策不够严格,催收措施不够有力,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从而导致呆账的大量出现。还有,很多企业存货管理不到位,月末存货占用的资金过多,导致企业资金呆滞,周转困难。最后,部分企业存在重钱不重物的观念,对实物资产疏于管理,可能会导致企业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四)管理模式僵化,相关观念陈旧

目前,一些企业较为典型的管理模式是将经营权和所有权结合在一起,企业的经营者也是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凌驾于企业内控制度之上,这种模式很容易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这类企业中领导集权现象严重,并且领导者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都比较欠缺,甚至可能出现越权行事和职责不分的情况,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出现。此外,有些企业管理者本身素质和能力比较差,管理思想也比较落后,忽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错过了许多成长机会。

二、企业做好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做好融资管理

企业经营过程中,融资是获得资金的重要方法。做好融资管理工作,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各种融资渠道,选择最科学的渠道,努力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企业在融资前,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确定融资的数额,以及最佳的融资组合方式;其次,企业应该适度负债经营,重视资本结构的优化,合理调整负债资本以及权益资本的比重,在企业能够承受的最大筹资风险范围内确定总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将财务的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后,企业要进行融资方式的创新,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品种,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打造多元化的动态融资平台,提高融资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二)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财务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还比较薄弱,控制机制不完善,执行管理也没有完全到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强化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环节,在资金筹集、运用、积累、分配等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处处存在,时时发生。还有,有时企业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还可能会转化或上升为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企业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便要求企必须业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意识的强化,将财务风险意识渗透到整个企业中去,切实做到未雨绸缪。

(三)加强财务控制

企业要搞好财务控制,必须建立良好的财务控制制度和科学的财务处理程序,并使相关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首先,应加强现金控制。从企业盈利的角度出发,应尽可能少的保留现金,避免现金闲置造成的损失,降低现金持有的机会成本。从安全性角度出发,企业应尽可能多的保留现金,以避免各种现金短缺成本的发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因此,企业现金管理的重点是如何确定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点。其次,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控制。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赊销政策,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考核。对逾期未收回的款项,企业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催收。对一些信誉较差,欠款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赊销客户,需有专人负责,保证应收帐款的安全性。最后,企业应加强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管理,在资产购置、领用、保管、维护等方面建立合理的监控制度,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盘点,确保其账实相符,避免出现资产大量流失。

(四)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高

企业要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离不开专业素质较高、职业道德良好的财务团队。因此,企业应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首先,企业应该做好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让其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其次,做好法制教育工作,确保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良好,避免出现违反犯罪现象。最后还应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必须提前制定防范措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从容应付风险的挑战。

三、结束语

第9篇: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特征 防范对策

风险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环境中人们对待某一事物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危险或损失,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经营方式日益复杂,财务风险与日俱增,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转变为财务风险,财务信息失实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形成于资本的流动过程中,从资本的垫支到资本增值的创造,最后是资本垫支的回收过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通常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存在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或可能性。在市场经济中风险和机遇并存,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财务管理为工作重点,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及时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防范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或者说是以最小成本获得企业财务活动的最大安全保障。因而必须积极面对财务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科学进行投资决策,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稳定发展。财务风险对企业自身、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利益都会造成严重损害,已经成为整个经济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风险的存在与否以及风险程度的大小是不以人们的好恶而改变的。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财务风险导致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2、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而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可以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和程度。虽然外部因素难以控制,但内部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控制的。影响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因素多数与企业内部管理相关,因此控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更大。 3、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如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4、收益性或损失性。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防范财务风险,树立财务风险意识。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失误都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财务风险。从企业管理者到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员工都应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对外部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具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并将风险管理理念贯彻到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使全员都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科学手段从模型中计算得出多种决策方案,然后从中择优选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不断丰富财务、会计、经济、管理等知识,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的政策变化情况,及时识别各类潜在风险,最大限度地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掌握扎实的财会知识和先进的理财手段,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信息质量。财务风险控制不只是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而是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完成的工作。把财务风险控制和员工管理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中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企业每个人的身上,企业各部门、各员工相互支持和配合,在工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及时防范财务风险。

2、防范财务风险,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以财务风险控制为中心,通过规范内部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等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企业必须针对内部控制的内容采取相应内部控制措施,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与经营特点的不同找出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注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不同的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方法。企业应当选择适当的内部控制方法,应当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配置财务与会计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明确规定涉及财务工作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财务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还可将内部控制制度渗透到企业生产业务的全过程和各个经营环节,并将各层次、各过程、各环节的财务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将内部控制程序嵌入到财务信息系统中,将内部控制制度与原则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定化,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通过网络可以把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物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把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置于内部控制整个过程中,提高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管理水平。

3、防范财务风险,科学进行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盲目决策,投资方案不科学,过度负债经营,将导致资金成本高,财务负担重,形成财务风险。企业积累的资本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应当注意适当分散投资风险,切忌操之过急。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稳健理财,科学投资,决策要力求“精”,防范“做大做空”,强调理性投资。以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财务指标作依据,企业管理部门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参与新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

的风险、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努力降低投资风险。还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搞多元化经营,合理分散投资风险。在投资方式上应以中、短期投资为主,采用多角化投资,尽可能采取中、短期相结合的投资模式,主动回避风险程度大、决策不确定的投资项目。注意投资方案的科学性,可以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产和负债的比率,实现资本结构、负债结构、资产结构、投资结构的优化,保持正常的财务支付和债务偿还能力,使得企业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盈利能力与风险之间比重达到和谐,实现财务管理与经营业务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