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按目前财务界认可的风险理论:用公司风险,即财务风险(负债风险)和经营风险,加以解释这种不确定性,似乎并不严密;用市场风险加以涵盖,则更不妥当。如何确切解释这种不确定性,成为目前财务理论研究的一个盲点。从而,在客观上要求财务风险观念要有所突破,树立一种全新的风险观念。
国家财务论、本金理论、所有者财务论的提出,从理论上为解释这一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论源泉,使权益风险问题得到了逐步澄清。对权益风险的认识,真正起源于国家财务论。国家财务理论认为,“与国有经济多层次性经济体系相适应,国家财务活动也呈现多层次性的特点”,并进一步明确国家财务活动分国有资产产权代表部门、国有资产中介经营公司、国有企业三个层次。从而,一方面,在理论上为以后所有者财务论等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前两个层次财务经营方式、风险控制等财务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步明确了“两层次的主要财务经营形态是什么”、“该种财务经营有无风险等理论”问题,为初步认识权益风险提供了思想萌芽。本金理论、所有者财务理论的发展完善,则为权益风险概念的提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
一、权益风险的概念
我们认为,权益风险可以定义为:产权主体(所有者)进行资本经营等经济活动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于这一概念需要解释两点:
第一,产生权益风险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指企业资本经营。这里的资本经营概念是相对生产经营而言的,引用的含义“指买卖资产与企业的经济行为”,并且主要强调产权资本运营。此外,产权主体自身其他一些经济活动也会产生权益风险。
第二,产生权益风险的经济活动主体是企业所有者(产权主体)。目前,财务分层理论认为,“资本经营主体应该是所有者,而不是经营者”。我们认为,所有者可依据出资者所有权进行资本经营,经营者可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进行资本经营。前者强调自身及子公司产权运作等问题,后者强调法人企业投资公司(孙公司等)的产权运作等问题。这一分权问题也应说是分层理论的应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权益风险是由所有者层次资本经营等经济活动产生的,而非经营者层次产生的。
理论界一般认为,从公司本身来看,风险可分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也叫筹资风险抛。为明确区别,又可称为负债风险。我们认为,财务风险不应仅仅是负债风险的代名词,其内涵应包括权益风险。
1、权益风险与负债风险。它山’]之间的联系是:无论是权益风险还是负债风险,都是企业理财活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一般可通过产权运营方式多样化、多角化筹资等财务手段加以分散、控制。并且,同作为财务风险,它们通常只是起到放大或缩小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通过经营风险间接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企业价值。其区别在于:权益风险是由于产权主体自身经济活动而产生的,属于所有者财务层次风险;负债风险是由于法人企业负债经营而产生的,属于经营者财务层次风险。权益风险主要是由产权资本运营(如产权转让)等财务活动引起的;负债风险多是由企业资本运营(如筹资)等财务活动引起的。
2、权益风险与经营风险。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权益风险与经营风险都会带来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价值。此外,它们都属于公司特有风险,这种风险是可以分散的。其区别在于:权益风险主要是由企业产权主体财务活动产生的,可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运营方式多样化等特定的财务手段加以分散;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是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会具有的,可通过多角化经营等措施加以防范。
总之,公司风险可分为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又可分为权益风险和负债风险。在公司理财活动中,不仅负债经营可带来财务风险,权益自身变动也会带来财务风险。
二、权益风险观念的理论基础
(一)本金理论。“本金是各类经济组织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本金理论以本金运动为主线,系统地将国家财务、企业财务、家庭财务融合为统一整体,形成了“大财务”理论框架,明确了本金在国家财务中具体体现为国家财务资金,在企业财务中体现为企业资本(或称企业资金),在家庭财务中体现为个人本金。并进一步指出"财务的基本矛盾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之间的矛盾灼。
结合国家财务理论的启发,可以认识到: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本金在产权主体层次上的运动也形成了一种财务活动,并且这种财务活动也存在本金投人与收益矛盾问题,即存在投入成本与最终收益之间均衡的不确定问题。将这种不确定性理论抽象,可以得到权益风险的雏形。通过对本金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将深化对权益风险产生根源的进一步认识,并为权益风险防范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所有者财务理论。该项理论认为:在现代企业法人结构框架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必然要求企业财务的分层管理。“不仅经营者要进行财务管理,出资者也要进行财务管理”。并深入指出,“所有者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其资本的投入与收益活动”。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本金在所有者层次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形成了所有者财务。所有者财务的目标也应是追求本金增值的满意化。所有者财务活动必然存在本金投人与收益的矛盾问题,出资管理、收益管理等财务活动必然使企业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影响企业价值。即客观上存在一种财务运营风险,就是权益风险。
应该说明的一点是,许多研究所有者财务理论的学者将企业财务等同于经营者财务,便所有者财务游离于企业财务之外。这一提法略欠妥当。我们认为,所有者财务是本金在企业所有者层次上的财务活动,其运营管理效果同样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由于“两权分离”,公司内部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相关利益主体、理财主体。相应地,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也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当然,这并不否认在国家财务体系中,也存在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份层管理问题。如果所有者财务独立于企业财务而存在,那么权益风险就成为企业财务所不可控风险,就不可以成为企业风险的组成部分。
三、权益风险构成分析
在认识财务本质的基础上,可以对权益风险进行适当分类。“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人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据此,权益风险可分为产权主体财务关系变动风险和产权主体财务活动风险两类。下面以上市公司分析为主,迸一步解释这两类风险。
(一)产权主体财务关系变动风险。这是指由产权结构、规模等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财务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种风险:
(1)产权结构变动风险。产权结构变动对公司经营活动、市场价值影响是十分敏感的。公司股权集中情况、大股东之间力量对比状况等,对公司能否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活动影响深远。这一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就是产权变动风险。
(2)产权主体规模变动风险。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内上市公司股东规模将呈扩大趋势。这便产生了“控制权转移”、“有效控制”等问题。如何在尽少投入资本的前提下取得控制权,并有效防范、化解由规模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便是研究产权主体规模变动风险问题。
(3)产权主体代表变动风险。不可能全部股东都直接参与公司管理。董事会等权力机构作为产权主体代表;掌握着公司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经营、财务决策权。其自身整体素质、管理能力,对公司正常运营、健康发展关系重大。产权主体代表的变动,意味着公司具有了经营方向等重大方面变动的可能性,带有一定的风险,即产权主体代表变动风险。
如按目前财务界认可的风险理论:用公司风险,即财务风险(负债风险)和经营风险,加以解释这种不确定性,似乎并不严密;用市场风险加以涵盖,则更不妥当。如何确切解释这种不确定性,成为目前财务理论研究的一个盲点。从而,在客观上要求财务风险观念要有所突破,树立一种全新的风险观念。
国家财务论、本金理论、所有者财务论的提出,从理论上为解释这一不确定性提供了理论源泉,使权益风险问题得到了逐步澄清。对权益风险的认识,真正起源于国家财务论。国家财务理论认为,“与国有经济多层次性经济体系相适应,国家财务活动也呈现多层次性的特点”,并进一步明确国家财务活动分国有资产产权代表部门、国有资产中介经营公司、国有企业三个层次。从而,一方面,在理论上为以后所有者财务论等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前两个层次财务经营方式、风险控制等财务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步明确了“两层次的主要财务经营形态是什么”、“该种财务经营有无风险等理论”问题,为初步认识权益风险提供了思想萌芽。本金理论、所有者财务理论的发展完善,则为权益风险概念的提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
一、权益风险的概念
我们认为,权益风险可以定义为:产权主体(所有者)进行资本经营等经济活动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于这一概念需要解释两点:
第一,产生权益风险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指企业资本经营。这里的资本经营概念是相对生产经营而言的,引用的含义“指买卖资产与企业的经济行为”,并且主要强调产权资本运营。此外,产权主体自身其他一些经济活动也会产生权益风险。
第二,产生权益风险的经济活动主体是企业所有者(产权主体)。目前,财务分层理论认为,“资本经营主体应该是所有者,而不是经营者”。我们认为,所有者可依据出资者所有权进行资本经营,经营者可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进行资本经营。前者强调自身及子公司产权运作等问题,后者强调法人企业投资公司(孙公司等)的产权运作等问题。这一分权问题也应说是分层理论的应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权益风险是由所有者层次资本经营等经济活动产生的,而非经营者层次产生的。
理论界一般认为,从公司本身来看,风险可分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也叫筹资风险抛。为明确区别,又可称为负债风险。我们认为,财务风险不应仅仅是负债风险的代名词,其内涵应包括权益风险。
1、权益风险与负债风险。它山’]之间的联系是:无论是权益风险还是负债风险,都是企业理财活动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一般可通过产权运营方式多样化、多角化筹资等财务手段加以分散、控制。并且,同作为财务风险,它们通常只是起到放大或缩小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通过经营风险间接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企业价值。其区别在于:权益风险是由于产权主体自身经济活动而产生的,属于所有者财务层次风险;负债风险是由于法人企业负债经营而产生的,属于经营者财务层次风险。权益风险主要是由产权资本运营(如产权转让)等财务活动引起的;负债风险多是由企业资本运营(如筹资)等财务活动引起的。
2、权益风险与经营风险。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权益风险与经营风险都会带来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价值。此外,它们都属于公司特有风险,这种风险是可以分散的。其区别在于:权益风险主要是由企业产权主体财务活动产生的,可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运营方式多样化等特定的财务手段加以分散;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是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会具有的,可通过多角化经营等措施加以防范。
总之,公司风险可分为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又可分为权益风险和负债风险。在公司理财活动中,不仅负债经营可带来财务风险,权益自身变动也会带来财务风险。
二、权益风险观念的理论基础
(一)本金理论。“本金是各类经济组织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本金理论以本金运动为主线,系统地将国家财务、企业财务、家庭财务融合为统一整体,形成了“大财务”理论框架,明确了本金在国家财务中具体体现为国家财务资金,在企业财务中体现为企业资本(或称企业资金),在家庭财务中体现为个人本金。并进一步指出"财务的基本矛盾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之间的矛盾灼。
结合国家财务理论的启发,可以认识到: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本金在产权主体层次上的运动也形成了一种财务活动,并且这种财务活动也存在本金投人与收益矛盾问题,即存在投入成本与最终收益之间均衡的不确定问题。将这种不确定性理论抽象,可以得到权益风险的雏形。通过对本金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将深化对权益风险产生根源的进一步认识,并为权益风险防范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所有者财务理论。该项理论认为:在现代企业法人结构框架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必然要求企业财务的分层管理。“不仅经营者要进行财务管理,出资者也要进行财务管理”。并深入指出,“所有者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其资本的投入与收益活动”。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本金在所有者层次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形成了所有者财务。所有者财务的目标也应是追求本金增值的满意化。所有者财务活动必然存在本金投人与收益的矛盾问题,出资管理、收益管理等财务活动必然使企业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影响企业价值。即客观上存在一种财务运营风险,就是权益风险。
应该说明的一点是,许多研究所有者财务理论的学者将企业财务等同于经营者财务,便所有者财务游离于企业财务之外。这一提法略欠妥当。我们认为,所有者财务是本金在企业所有者层次上的财务活动,其运营管理效果同样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由于“两权分离”,公司内部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相关利益主体、理财主体。相应地,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也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当然,这并不否认在国家财务体系中,也存在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份层管理问题。如果所有者财务独立于企业财务而存在,那么权益风险就成为企业财务所不可控风险,就不可以成为企业风险的组成部分。
三、权益风险构成分析
在认识财务本质的基础上,可以对权益风险进行适当分类。“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的投人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据此,权益风险可分为产权主体财务关系变动风险和产权主体财务活动风险两类。下面以上市公司分析为主,迸一步解释这两类风险。
(一)产权主体财务关系变动风险。这是指由产权结构、规模等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财务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种风险:
(1)产权结构变动风险。产权结构变动对公司经营活动、市场价值影响是十分敏感的。公司股权集中情况、大股东之间力量对比状况等,对公司能否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活动影响深远。这一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就是产权变动风险。
(2)产权主体规模变动风险。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内上市公司股东规模将呈扩大趋势。这便产生了“控制权转移”、“有效控制”等问题。如何在尽少投入资本的前提下取得控制权,并有效防范、化解由规模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便是研究产权主体规模变动风险问题。
(3)产权主体代表变动风险。不可能全部股东都直接参与公司管理。董事会等权力机构作为产权主体代表;掌握着公司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经营、财务决策权。其自身整体素质、管理能力,对公司正常运营、健康发展关系重大。产权主体代表的变动,意味着公司具有了经营方向等重大方面变动的可能性,带有一定的风险,即产权主体代表变动风险。
(二)产权主体财务活动风险。这主要是指产权主体资本经营活动,尤其是指产权资本运营活动。从这一角度,产权主体财务活动风险主要是指产权运营风险。
从财务活动过程看,产权运营风险可分为:经营前评估风险、经营中控制风险、经营后整合风险。具体地说,产权经营风险来源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采用的产权转让方式,是股权置换还是资产置换,是有偿转让还是无偿划拨;第二,确定的产权转让方向,是向法人股东转让还是向国有股东转让,是面向社会经济集团还是面向全体投资者;第三,成交的产权转让数量,是全部股权转让还是部分转让,是全部资产出让还是部分出让。这几方面的选择直接产生了产权运营风险。
四、权益风险观念提出的意义
(一)对财务理论发展的意义
1、深化国家财务理论的研究。通过对权益风险的逐步认识,将促进对国有资产产权代表部门、国有资产中介经营公司两层次财务经营方式的创新研究及财务运营风险的有效控制研究。
2、充实了本金理论内容。本金在所有者层次的投人与收益活动,也是一种财务活动。这种财务活动也主循本金投入与收益矛盾规模。权益风险是其本金运动在的矛盾性的一种外在表现。
3、初步定位了所有者财务。在“大财务”理论框架下,除家庭财务外,国家财务、企业财务都具有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两个层次。所有者财务对应的风险主要是权益风险,经营者财务对应的风险主要是负债风险。
4、为资本经营纳入财务框架提供了纽带。可以近似认为:资本经营活动主要面临的风险是权益风险;而权益风险是所有者财务层次的主要风险;因而,从理论上资本经营可视为所有者财务经营的主要方式。
(二)对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系构建的实践意义
权益风险观念的确立,可以深化对国有资产管理仍制改革中出现的某些重大问题的认识。这对于构建全新、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系大有裨益。
首先,对产权主体结构、规模变动风险深人认识,可以有效指导国有资产中介经营公司管理体制的建立。针对风险的防范,可采用中介公司交叉持股经营等运营方式。
其次,对产权主体结构、代表变动风险的研究,可以直接指导解决“国有股有效控制”、“国有股退出机制”等难点问题。例如,针对国有股控投比例对产权结构风险的影响,可以启发我们:绝对控制并不是产权结构风险防范的唯一措施,可采用产权主体多元化等方式加以有效分散。也就是在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国有股应适当减持。其减持比例的确定,应主要考虑上述权益风险的变化。
最后,对产权资本运营风险的探讨,可在分散风险的目标下,提出开辟中介经营公司产权自由交易市场等思路。例如,针对中介经营公司个体产权资本运营所带来的风险,可通过引人市场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以达到提高运营效率、有效防范风险的目的。
注:
①郭复初,《国家财务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②魏杰,《资本经营论纲》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③汤谷良、高晨,《资本经营财务理论构架》以《财会通讯》1999年第11朔。
④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成本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⑤⑥⑨郭复初《财务通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8月版。
什么是风险?
首先、风险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结果或既定事实,但它与风险因素有关。
其次、风险只计算其可能的损失不计算其可能的附带收益。
再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
财务风险的界定
什么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有两种认识:
第一种认识,财务风险属经营风险的一种,它不同于一般的经营风险它特指股份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风险,包括筹资、融资、投资和用资等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第二种认识,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
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风险活动,风险与收益同在这一规律决定了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其次、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包含了对风险进行管理的要求。
再次、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型企业破产倒闭的事实从反面说明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中国珠海的巨人集团曾经辉煌一时但因投资决策失误被巨额负债拖垮。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出道时看好彩电业却因技术落后大亏一本之后又投资于丽音机,却因操之过急几乎血本无归[1]。
因此,企业界存在的这种现象说明了无论是百年基业还是后起之秀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财务风险的规避
财务风险规避涉及的内容很多,针对不同的风险形式有不同的规避方法本文主要讨论会计责任风险和经营中的财务风险规避问题 。
一、会计责任风险的规避
新颁布的会计法不仅强调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主体,而且还扩大了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单位负责人来说如何维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会计责任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从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看,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会计技术因素的影响,既有单位负责人的因素,也有会计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负责人为自己的业绩或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指使会计机构弄虚作假而致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针对上述原因本文认为单位负责人要防范会计责任风险应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点,加强单位负责人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是贯彻执行会计法避免会计责任风险的关键。
第二点: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三点,加强内部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第四点,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单位负责人必须配备有资格且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拒绝任何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技术不过硬的人员。
二、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的规避
这里的生产经营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和营销在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方面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会在企业财务方面造成风险。
在生产方面,在通过市场采购生产资料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供应数量和价格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在营销方面,消费者数量的变化、销售渠道的变化、其他代用品市场供求变化、竞争者情况的变化都会企业产品在销售上出现的风险。
企业财务压力的风险贯穿于经营活动中,但并不说明企业束手无策。相反,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风险经营策略采取主动措施化险为夷,以下重点说明几种风险经营策略[3]。
1从营销的角度谈风险规避的问题
首先是超前防范经营风险的市场细分策略。
其次是用多角化策略分散风险。
再次,用市场营销组合来综合防范风险。市场营销组合分成4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销地place、和促销promotion、简称4p组合。产品策略主要包括:产品组合策略、产品寿命期、经营策略、新产品开发以及产品包装品牌策略等[4]。
2从生产的角度谈风险规避的问题。
这里成本控制是一重要手段,要建立成本分级分口管理的责任制度要处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处理企业总部与下属各个生产单位包括车间班级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
其次是、处理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形成贯穿企业上下连接整个企业左右的成本控制系统。企业总部负责制订全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计划并进行成本目标分解。车间分部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车间内组织贯彻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编制车间分部成本计划把车间分部成本指标、分解给班组组织车间分部成本核算并报告总部,检查分析车间分部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督促班组完成成本计划。
以上是从纵向落实成本控制,以下是从横向来落实成本控制,财务部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分管与产品产量出厂期等有关的成本管理,物资部门负责分管与原材料外购协作件燃料消耗等有关的成本管理,技术工艺部门负责分管与原材料消耗新产品制造和老产品改进以及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产品设计等有关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分管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成本管理,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分管与工资劳动定额劳动保护等有关的成本管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分管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成本管理。
总的说来企业经营的风险可以概括为下列5个方面:
第一、市场需求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反之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波动越大企业经营的风险也越大。
第二、产品售价越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反之,产品售价波动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
第三、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产品收入的抵减,抵减后就得到产品利润产品成本波动大在产品收入不变时产品利润波动也大,经营风险随之增大;反之,产品成本波动小经营风险也小。
第四、调整价格的能力。企业在经营中经常会发生投入资源价格上升的情况,当产品成本变动时如果企业具有较强的调整价格的能力,经营风险就小;反之企业如果缺乏这种调整能力那么经营风险也大。
第五、固定成本的比重,在企业的全部成本当中固定成本比重较大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便大;当产品销售量变动时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随之变化引起单位产品变化也会比较大从而导致利润的变化比较大,这样经营风险也比较大;反之,在企业的全部成本中固定成本比重较小时,单位产品成本中单位固定成本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小;当产品销售量变动时,产品的产量相应的变动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也相应的变动;但由于它占的比例比较小所引起单位总成本的变化也比较小从而利润变化也小于是经营风险也比较小。
结论
风险的规避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使财务风险管理提上议程,相信随着我们对财务风险越来越重视,我们有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翔.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32~34
[2] 单静.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05.74~75
[3] 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湘潭大学.2005.46~49
关键词:小微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
一、小微型企业的界定以及特点
1.小微企业的定义
小微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的概念。中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介绍说“小微企业主要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户还有家庭作坊式的企业”。现在主要是指那些生产权利、经营权利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生产规模和生产值较小、从业人员比较少的经济组织。
2.小型企业的特点
第一,生产、销售的形式较为灵活。小微型企业在质量的管理上不够完善,大部分主要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和手工艺。在销售方面是用直营的方式,而且是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运作的方式相对来说不单一,而且流通性比较强。
第二,内部管理不严谨。小微型的企业工作人员主要以家庭人员为主,而且大部分都是通过正规就业渠道依旧无法就业的人。因为他们没有正式的就业编制,所以说酬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几乎没有正式的酬金制,相关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而且企业内进行的会计活动也都只是为了应付公事,缴纳说款。
第三,投资的主体和组织形式较为多样。退伍的复原军人、返乡的农民工、下岗工人、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都可以成为投资人,也可以是其他城乡的无业游民;小微型企业的创办形式也较为多样,既可以申办为独资企业,也可以是个体商户,还可以是合伙企业、农村合作社的形式等。
第四,出资的来源和形式较为多样。小微型企业几乎没有正规的融资途径,它们融资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集资以及自有资产。投入的资金可以是知识产权、实物资产,也可以是货币资金。小微型企业在经营方面所需要的工具和设备、技术、场地等要求不高,而且它们的固定的资本较少。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相关的含义比较广泛。侠义上的风险含义,即企业不能确定股东收益的稳定性,也不能确定偿讨债务的可能性,可统称为为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不仅仅指筹资的风险,同时还包括资金收回的风险、资金贬值风险或者盈利分配风险等等。企业风险存在于其经营过程中,不仅形式多红多样,而且它的产生和起因也各有异同。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投资风险在企业中无处不在
企业在投资某一个项目的时候所承担的风险称为投资风险,即企业在投资某一个项目的时候对于收益问题,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或者是说投资之后收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投资也称为企业资金的投入 ,在资金投入和收益的过程中,有一个相应的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完全预料,有时候某些企业盈利的资金远远少于预期收益资金,甚至有的还会少于投入资金,这样的话,企业的投资活动就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对于企业来说,不分大小,投资的风险或大或小都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内的投资风险是一个企业内部所有投资的主要力量,担任的主要的角色,对企业内其他风险的类型以及承受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筹资风险
无论是哪个企业,它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可能面临的筹资风险也比较大。企业获得资金或者获得资金时付出的成本比较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另外,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无法实现预期效果,那么企业将会面临难以支付本息的风险。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所有风险的最终表现。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的内部原因给收益到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政策以及内部管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企业最终的盈利遭受变化,也就是说最后收益的不确定性与生产经营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另外,经营目标不明确、社会诚信度不协调都会影响企业最终的收益,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盈利风险。经营过程中的众多因素几乎都会导致最终盈利发生变化。
4.收益分配风险
企业内部的收益分配风险实际上也是一种筹资风险,具有和筹资风险相似的特点。筹资风险主要说的是企业内部筹资的风险,而企业分配风险主要是讲企业外部筹资的风险。因为收益分配也许会给企业接下来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也可以说早商品的最终受益环节,企业将会面临着资金支付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与企业资本发展的规模息息相关,收益分配风险直接关系着企业在下一个资金投入时是否具有足够的资金,所以,可以说企业分配风险直接约束的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大小。
三、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
1.有关内部控制方法的阐述
授权和审批控制是内部控制方法最常用的手段。授权和审批主要是说,在授权和审批的范围内的相关人员的行为可以被认可、承认,如若是在范围之外的人员其行为将不会被认可,还需将授权及审批书给予相关的负责人员,要求相关的部门负责人严格的按照授权和审批书的要求进行有关程序,也可以简单明了的说,企业通过较为严密的授权审批书来明确的规范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和权限以及资金支付的额度和限度就是所谓的授权和审批控制。通过授权和审批控制能够有效的防止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有害于企业发展的勾当,例如:窃取工资内部机密、挪用公司财产或者是进行虚假的财务、会议报告等。
2.资产实物控制法
资产实物控制法是一种有效的保全公司内部实物资产的方法,是一种对于实物资产保护的附加制度。对于公司内部的实物资产,公司主要会采取资产保全控制法对其进行制约。公司的实物资产,对于可以接近的人员有其限制,只有持有授权书的人才可以接近或者说挪用公司内部的实物资产,其他的人不可以没有缘由的接近实物资产。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内部规定的实物资产又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从大的范围来讲,公司内部的现金或者说具有特殊性的存货一般都被归为实物资产的行列,都是企业内部重点保护对象。此外,对于公司的实物资产,企业还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定期的对其进行检验、查阅,争取做到财账一致、账实一致。保护实物资产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对公司的实物资产进行投保,进行投保可以避免一定的损失,例如自然灾害、火灾以及偷窃等行为造成的实物资产的损失,保险公司都可以承担一定的损失,将其损害程度降到最少。
3.企业常用的内部控制法还有企业内部业绩控制法
这种方法可以为管理层带来便利,使管理层明确企业内部不同方面的信息,及时的了解企业内部的生产现状、经营情况,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部责任报告。这种责任报告可以使管理层了解企业现状之后,迅速的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落脚点;及时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制定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政策。另外,财务资产分析报告、收入以及费用支出报告还有收益分析报告等等都属于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分析报告。这些相关的报告,都可以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的现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十分有利,所以说企业应该规定其报告需要有相关的人员负责,实行定期报告责任制。
4.企业内部控制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风险控制法
现在经济市场发展极为迅速,而且经济市场环境可谓是变幻莫测,风险控制法可以有效的辨别、避免企业面临的不同方面的风险,从而使企业把握机遇,更加稳定的持续发展。风险控制法是企业内部基础性的工作,风险分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两方面,在企业内部实施风险控制法,可以有效的识别风险、快速的进行风险预测、及时的进行风险分析等,通过这些可以真正意义上预防或者说应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想要完成以上所说的种种,必须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单位,定时的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
四、从企业内部财务视角探讨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首先,企业自身应于银行建立友好合作,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与银行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最起码的条件就是企业应该注重自身的良好形象。从融资方面而言,银行是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渠道,是企业投入资金的主要来源。企业贷款的主要途径就是银行,因为银行相贷款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贷款利率较低,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尽可能的寻找利率最低的贷款方式,比较经济实惠。所以说,与银行尽力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想要与银行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也有责任。企业自身:应该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誉、优化企业财务状况、主动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与银行多进行沟通,制造机会增强双方的了解;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便于企业、银行双方的合作交流。
其次,企业应致力于开拓更宽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这就需要企业在与银行合作的基础上,优化升级自身的资本结构。企业应该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多关注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学会充分利用本行业的融资优势、企业同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吸引新的投资者进入本行业,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在扩大资本规模的基础上,企业还要考虑自身的情况,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恰当的选取合适的渠道进行融资。
最后,企业应该注重员工能力,避免因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据有关调查研究,企业风险多半以上就是由于企业员工内部人员的失误造成的。特备是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都应该明白财务风险带给企业的影响,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失误。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具体分析了小微企业的特点、遇到的财务风险以及应对策略等问题。作为小微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进行财务管理分析时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及时落实实施,从而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系统,最终目的是能够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国华.浅谈企业如何加强财务风险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5(21).
[2]王海燕.上市改制过程中小微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9).
[3]孙雷.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J].中国市场,2015(19).
[4]张蕊.浅谈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河南科技,2014(02).
关键词: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经营战略 财务战略
Abstract: In view of corporate strategy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is about to establishing the du pont analysis base on enterprise strategy. In author’s opinion, the essenc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alysis is analysis of corporate strategy base on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du pont system demonstrate the integrate of operating strategy and financial strategy. The operating strategy in du pont analysis include two types: bulk-cheap and large profit on fewer sales and the financial strategy in du pont analysis also include two types: high debt lower equity and lower debt high equity. Operating strategy and financial strategy respective manifested the operating risk and financial risk. The essence of strategy collocation is risk collo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risk control, operating strategy and financial strategy should match reversely.
keyword:Du Pont financial analysis system;Business strategy;Financial strategy
作为一种与沃尔比重评分法并驾齐驱的财务综合分析方法和业绩评价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杜邦公司发明创造并以其公司名称命名,也称为杜邦系统(The Du Pont System),它以权益净利率(Return on Equity,简称ROE)为核心指标,站在股东或所有者角度自上而下分析单位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所获得收益,它的一般框架和逻辑为: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是利用因素分析法来解释和预测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本文从企业战略视角看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赋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中三个指标战略意义,注重对杜邦财务分析本身意义的挖掘,利用企业战略分类中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来重新解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希望能给财务分析人员以启迪。
一、杜邦分析体系中企业战略类型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其中: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战略;权益乘数体现了企业财务战略。从逻辑关系看,企业产品销售净利率高一般表现为成本占收入比重较低,价高质优,根据经济学中价格和销量的关系,其销量必然较低,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采用的是“厚利少销”的经营战略,如经营奢侈品、高档消费品的企业等。销量较低在财务指标上表现为总资产周转率较低;因此,“厚利少销”经营战略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的表现为:销售净利率高但资产周转率较低;反之,企业产品销售净利率低,表现为成本占收入比重较高,价格相对较低,而销量较高,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采用“薄利多销”经营战略,如商品批发行业企业,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表现为销售净利率低而总资产周转率高。“薄利多销”和“厚利少销”两种经营战略体现了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两个财务比率的此长彼消的“翘翘板”效应。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率的变异形式,体现企业的财务战略和资本结构,更进一步看,体现企业的融资战略,企业资金来源有两种形式:负债和股权,二者的比例称为资本结构,二者的比例表现为此长彼消的“翘翘板”效应,因此杜邦分析体系中的财务指标表现的财务战略也可划分为两种:高负债、低股权和低负债、高股权,前者在财务指标上表现为权益乘数较高,后者表现为权益乘数较低。
两种经营战略和两种财务战略的结合,可以基本划分为四种类型,特点如下表1所示:
(一)“薄利多销”与“厚利少销”经营风险孰高
在财务管理中,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经营方面的原因而导致息税前利润(EBTI)的变动性,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价格、销量变动表现为常态化,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战略中,由于其产品价格较低,销量较高,产品可以迅速周转,无积压,可以将其解读为“高周转模式下的利润驱动”盈利模式,因此当价格或销量变动时,利润变动相对较低,因此经营风险较低;实质上,正是由于其经营风险较低、产品流动性较强、资产周转率高而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而在“厚利少销”经营战略中,由于其产品价格较高导致单品获利较高,但销量较低,产品周转速度慢,可以将其解读为“高毛利模式下的利润驱动”盈利模式,因此当市场中的价格或销量变动时,利润将会剧烈变动,故经营风险较高。
(二)“高负债低股权”与“低负债高股权”财务风险孰高
财务风险是指因负债而导致的企业收益的变动性,负债比率较高的企业必然财务风险高,显然“高负债低股权”的企业财务风险高于“低负债高股权”的企业财务风险。
(三)四种战略类型财务特点分析
1、厚利少销+高负债低股权
这种战略组合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总风险,一般在行业的初创阶段,例如,初创阶段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较大而成功的可能性较小,这种战略组合不符合债权人的要求但符合风险资本(VC)和私募股权资本(PE)的需求,因为若债权人投入大部分资本,让企业去从事风险投资,如果侥幸成功,他们只能得到定额的利息回报,大部分收益归于投资人,如果失败,他们将无法收回本金。而风险资本投入较少的权益资本,就可以开始支撑企业冒险活动,若企业一旦获得成功,投资人就可以获得极高的收益,若失败了他们只损失较小的资本。风险投资者已经充分考虑到失败的可能性,已通过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分散了自己的风险。
尽管这种战略组合的企业很难找到债权人而无法实现,但是,这些企业一旦取得国家产业、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度过初创期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则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2、薄利多销+高负债低股权
这种战略搭配具有适中程度的总风险,例如,进入成熟阶段的企业,大量使用债务资本筹资。
对于权益出资者而言,尽管投资回报率低,但经营风险也低,只有提高财务杠杆才能提高权益净利率,因此,权益出资者愿意提高负债比例,对债权人而言,由于企业经营风险小,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债权人也愿意提供较多的贷款。因此,这种战略组合同时受到股东和债权人的青睐,是一种很现实的战略组合。
3、薄利多销+低负债低股权
这种战略组合具有很低的总风险,例如,进入成熟期的负债率很低的企业。
由于较低的总风险水平而受到债权人的青睐,这种企业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债务不高且偿还债务有较好的保障。但是权益所有者不认可这种战略组合,原因是销售净利率和财务杠杆系数较低,权益净利率驱动因素靠只有高周转才能实现,一旦市场销售下降,权益净利率将会迅速降低。
由于负债率较低,现金流稳定,往往会成为理想的收购目标,因为对于收购企业而言,只要改变财务战略就可以迅速增加价值,显然改变财务战略比改变经营战略更容易实现。
4、厚利少销+低负债高股权
这种战略搭配具有适中程度的总风险,例如,处于初创阶段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主要使用权益筹资,较少使用负债筹资。
对于权益出资者而言,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因而符合他们的要求。经营风险最终的承担者是权益出资者,权益资本由风险资本所有者和私募股权资本所有者提供;对债权人而言,这种战略组合不是最理想的搭配。
实质上,正是由于经营风险较高而导致债权人不愿意借贷或者愿意借贷较少的资本而形成低负债高股权的财务战略。
二、结束语
财务报告分析的本质是基于经济活动的战略分析,因此站在战略角度挖掘杜邦财务分析的本质内涵,可以给财务报告分析者以全新视角和维度。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三个指标体现了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四种组合,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组合搭配的实质是组合风险和收益,从收益角度看,“厚利少销+高负债低股权”战略组合的收益最高,“薄利多销+低负债高股权”战略组合的收益最低;从控制风险角度考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反向搭配是匹配风险的战略原则,因此,“薄利多销+高负债低股权”战略组合与“厚利少销+低负债高股权”战略组合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企业战略制定对外要考察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尤其是经济周期、行业生命周期和经济政策的影响,对内要考察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环境、行业生命周期、企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经营战略和经营风险,企业也应选用不同的财务战略和财务风险与之匹配,
但如何基于经营战略匹配财务战略是财务管理实践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应该看到:无论是“薄利多销”还是“厚利少销”的经营战略都不是对企业战略的唯一划分,不仅如此,杜邦财务分析中所体现的财务战略也仅仅是筹资战略中的资本结构安排战略,而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资金营运活动战略在杜邦分析体系中也未曾涉及。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利润。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往往有悖于市场规律,盲目地投资扩大再生产,甚至不惜负债经营,造成投资和生产能力的过剩,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些企业因此走向破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和控制风险,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和最终的目标。
一、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融合了经济学理论知识,对企业实际经营活动提供了多方面指导。在经营中发展,在风险中成长,对于企业来讲应该具有极强的风险控制意识,在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规避风险。财务分析法使用要注重方式的选择,不同企业对象所用分析法也不一样,这就要求财务部门熟悉各种分析方法,选择与企业经营实际相配套的分析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将企业不同年份的财务报表数据对比分析,找出单项在每个年度内的差异和变化,以此来总结某种趋势。通过多项指标对比,可以发现企业经营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前做好内部风险防范工作,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二)指数趋势分析法
以某期数据为基础,将数据值设定为100,其他年份的数据转换为基期数据百分数,比较分析相对数大小,得出有关项目的趋势。在企业中,指数趋势分析法强调了数据的波动性,为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财务指标比较
将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相同指标、比 率等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变化、变动幅度,并且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四)会计报表比较
将连续会计报表金额并列在一起,比较相同指标增减变动幅度和金额,判断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发展变化。如财务部门选择某季度报表数据,利用财务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集中反映会计报表结构层次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五)相关比率
它是根据经济活动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在比率分析法中,相关比率是一个相对综合的分析方法,其可以按照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筛选,选择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即可。
二、以财务分析手段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措施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了实现快速发展,片面追求利益,往往有悖于市场的规律,盲目地投资扩大再生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和控制风险程度,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的工作关系着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方方面面,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的做好财务的管理工作,以此降低企业的风险。例如要完善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在经营中现金流量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分析等等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工作系统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抵御风险、规划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避免在企业中因为决策者失误带来的风险,对于维持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系统,结合企业的内部发展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化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制定各部门预算到企业整体预算为基础、预算外领导审批为基本要素与多角度的全面监控为外部管理三方面相结合的体系构建现代化的完善企业会计工作系统。
(二)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企业中影响财务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的要求需要提高。如果想通过财务分析的手段控制企业经营的风险,必须要针对财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各个环节之间的问题和漏洞,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细节分析完成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
1.完善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
在具体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进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预估的手段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以此为基础,对于整个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完善,以防止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和问题。
2.结合企业实际构建财务管理系统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水平发展迅速的当今时代,实现了企业财务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内部要积极地对于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经验进行学习和引进,打造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才能更好的预估和避免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引进先进管理系统时,不能盲目跟随,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3.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目的是其能够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进行预先警示,因此对于预警系统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做到足够的重视,通过预警的内容和提示,对于财务管理的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通过财务手段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提高决策者的财务决策水平
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决策者的决策和领导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企业领导在下达任何一项决策命令之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对可能给企业财务风险造成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估计和考虑。就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经营发展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负债率较高的问题,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首先就要考虑到由于负债率较高而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和风险,之后在选择融资方法的时候,优先选择内部融资,这实际上是兼顾企业采取发展与安全的明智之举。
(四)树立正确风险意识
在现阶段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真正的实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企业的一切活动无论是对内亦或者是对外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可能会遇到财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造成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使风险分散,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当然,财务风险是收益性和损失性兼有的,所以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能主主观的放大其收益性,而人为的忽略其损失性,应该全方位的分析可能给企业生产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在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秉持收益和风险均衡的原则来进行。例如,企业可以定期召开会议,对公司的内部财务资料进行审核,对各个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检验,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引进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的需求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财务模型,这是保证企业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
(五)建立合理的资金结构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合理的资金结构,将各个不同类型不同效果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和对比,从中选出适合企业当下生产经营活动的融资方案,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财务风险有所降低,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三、结语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要承受的风险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企业来讲,要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不能被风险所左右。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唯有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经营风险的防控、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通过建立健全现代化管理体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以及实现企业决策的民主化,充分保证财务的支持,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迎接挑战,同时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马凯丽 崔洁 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田芳,李想梅.以财务分析手段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2]赵新节.试用财务分析手段来控制企业经营风险[J].会计之友,2014(06).
[3]洪卫,饶亮.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分析、控制与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3(18).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中央政府持续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物流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和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兴衰存亡,因此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建立安全可靠的财务管理模型,是摆在每一个物流企业面前的课题。
2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
2.1来自融资方面的财务风险
在物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短缺时有发生,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首先,如果企业向银行借入一部分资金,还款压力就会构成一定财务风险。如果无法从银行借到贷款,而进行民间融资的话,则风险会更大。其次,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预收款项和应付款项,从而占用客户的资金,造成资产负债率升高,而且这部分资金都是短期无偿占用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偿还,否则,就会给物流企业的信用造成负面影响,并给经营带来风险。
2.2来自投资方面的财务风险
首先,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添置部分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土地等),而这必然会占用大量资金或产生债务,从而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其次,企业为了获得高速发展,必须进行长、短期投资,将部分流动资金置换为股(债)权投资,以获取主营业务以外高于市场利益的收益,一旦股(债)权公司的经营失误、疏于管理或因监督不到位产生亏损等,物流企业也会遭受损失。
2.3来自物流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
(1)物流企业资金缺乏,就会导致经营困难,活力不足,只能靠借债来维持基本运营,加重自身的财务费用负担。因此,物流企业在经营中一定要避免求大求全,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2)债务监管失误。如果物流企业对所发生的债务登记核算不规范、反映不及时完整、监管不力,容易造成财务风险,导致严重亏损,危及企业生存。
(3)物流企业本身积累贫乏。由于长期的粗放式经营,致使许多物流企业的赢利能力较低,企业财富积累过少,运营装备更新缓慢,在市场竞争中,极有可能丧失发展的空间。
3财务风险的危害
物流企业必须认真对待财务风险,否则一旦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将严重影响物流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其危害主要有:
(1)导致物流企业的变现能力迟缓,削弱现金支付能力。现金的短缺,会影响物流企业往来款项的及时结算,从而降低企业的信用度,并可能需要承担由于失信而造成的费用负担。同时也有可能无法及时给员工发放薪水,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物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导致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混乱。财务风险如果转化为财务危机,会影响物流企业正常的供应与销售网络以及经营秩序,上游企业不敢给物流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客户也不敢与其签定服务合同,必将严重影响到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的安排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严重影响物流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升级。财务风险如果转化为财务危机,物流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开发、引进、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利润指标的完成。
(4)影响员工的福利。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后,物流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提高员工的福利,从而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影响股东和经理人的信心。财务风险转化成财务危机后,物流企业的财产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从而影响股东投资的信心,也很难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由此可见,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这就要求物流企业的股东、经营者必须重视这一现实问题,认真考虑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防范、规避、化解、消除财务风险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引领物流企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不断发展。
4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加强资金管理,化解融资风险。加强物流企业现金资金流量管理是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对资金的吸收、管理、运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等相关法律规范来操作,规避高利息融资、非法融资、非正常业务融资,订立安全可靠的财务操作流程,定期对企业财务帐务加强核算与管理,制定内部控制流程,降低非正常业务资金流与企业的关联度,打造高诚信、高安全度的财务管理模式。
(2)加强资产管理,严防财务危机。物流企业的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是企业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加强物流企业资产的管理和运用,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是物流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必须时刻关注的重点问题。以资产清偿负债、用资产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用资产进行对外投资,都是物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具体生产经营行为,这些行为在给物流企业带来一定收益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危机。所以物流企业在从事这些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要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生产经营过程出现的问题,争取早发现,早解决。
(3)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控制财务风险。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既给物流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如何在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的同时抓住机遇创造利润,考验着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胆略和智慧。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出一套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以及运行规范,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同时要充分运用员工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控制、化解、消除物流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严防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
(4)运用信息技术,规避财务风险。在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又是可控的。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在融资、投资、内控等各个领域,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相应的预案,确保物流企业的利益。
【关键词】网络环境 财务危机 规律 全局性
一、财务危机的内涵及表现
目前对企业财务危机的规范性界定国内外还没有权威的标准,学术界也没有认同度较高的统一定义。总的来说,对财务危机的解释有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宣告失败和破产的经济现象。如Altman(1968)认为财务危机是“进入法定破产、重整和被接管的企业”。第二种,基于财务危机的轻重程度定义不同的财务危机,因此企业可能处于不同类型财务危机的各个阶段,但不一定破产倒闭。
从内涵来讲,财务危机主要是由财务困境导致财务恶化,进而循序渐进地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虽财务危机与财务困境的诱因都是始于资金管理不当而造成现金流短缺,但两者引起的后果严重程度不同,财务困境可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财务管理策略加以化解;而企业一旦面临财务危机则须及时实施必要且有针对性的举措,否则必会走到破产的地步。因而从管理的角度看,在将财务危机与财务困境加以区分的同时,强调财务危机的重要性会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重视财务困境的及时解决,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从而避免破产的窘境。
总体而言,对财务危机的定性描述大多集中在无偿债能力或破产清算等方面。由此,借鉴国内外财务危机理论研究成果,将财务危机定义为:由于企业自身经管不善、财务状况恶化,而使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遭受影响,甚至威胁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困境,其具体表现包括持续亏损、流动资金短缺、偿付能力丧失、违约、倒闭或破产等。
二、网络环境下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
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其中,内部原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不善,营运资金流动性较差,债务过高,投资决策失误等。外部原因主要有市场竞争,不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一)财务危机形成的内部因素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直至破产的内部诱因主要有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两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诱因分析。
(1)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结构包括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两层含义。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决定着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对公司战略决策的影响程度;股权集中度是衡量公司股权分布状态和稳定性强弱的重要指标。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使得传统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理念面临新的挑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股权过度集中或分散都不利于公司治理的有效运行,而使公司面临过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董事会治理行为弱化。企业因董事会治理缺陷而诱发财务危机主要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成员构成、董事会会议频率。网络经济下,规范而有效率的董事会是构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董事会规模过小不利于对委托人的监督;规模过大的董事会易存在“搭便车”的心理,董事会同样容易被委托人控制。公司内委托关系的存在,使股东、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董事会的独立性可抑制控股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有利于监督和决策两项基本职能的实现,提高公司价值。
(3)监事会职能缺失。公司治理最核心的是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间的受托责任关系,监事会为保证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应在该特定的受托责任关系中确保受托人履行自身责任。综合学者们的研究,监事会职能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监事会的独立性较弱,监事会成员大部分是职工或大股东所安排的。第二,监事会成员能力不足。第三,职责冲突。监事会的职责安排与独立董事职责、企业高管和职代会的监督存在一定的相容性,监督问题一旦发生很可能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2.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方面的诱因分析。
(1)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诱发财务危机的关键原因,由于产品市场、销售网络、管理模式和政策法规等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公司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企业对产品售价的调控能力、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从原材料供应风险、生产风险、产品风险、销售风险、总体经营风险的五大经营风险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企业生产方面的危机诱因。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隐藏的诱发因素主要有: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原材料供应不足;过高的生产成本、费用;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投入不够;不科学的物流管理、存货管理;企业循环生产流程水平低等。
②企业营销方面的危机诱因。企业营销就是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经营活动。其诱因主要有: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缺陷、忽视消费者需求、市场营销近视症、产品错误定价、企业对产品售价的调控力较弱等。
③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危机诱因。一个完整的企业战略包括战略制定、执行、评价与控制过程。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的危机诱因集中体现在战略制定和动态调整两阶段,战略执行、评价和控制贯穿于企业各个管理活动。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对财务危机的影响主要是战略制定阶段的危机诱因和缺乏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对战略的适时调整。
目前,TCL已形成多媒体、通讯、家电和泰科立部品四大产业集团,以及房地产与投资业务群、物流与服务业务群。1999年,公司开始了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在新兴市场开拓推广自主品牌,在欧美市场并购成熟品牌,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领头羊。2009年TCL全球营业收入442.95亿元人民币,6万多名员工遍布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销售旗下TCL、Thomson、RCA等品牌彩电及TCL、Alcatel品牌手机。2009年TCL在全球各地销售超过839万台液晶电视,1612万部手机。2010年TCL集团营业收入达518.7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502.53亿元,同比增长17.09%;实现净利润4.33亿元,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7.96亿元。
近几年,TCL集团面对较大的负债经营财务风险,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有效地优化了负债结构,控制了负债风险,其经验值得借鉴。
一、TCL集团近年来面临的负债经营财务风险度量
TCL集团的大规模国际化扩张,一方面扩展了全球市场,使集团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翘楚,另一方面也给TCL集团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仅仅在并购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中TCL集团就支付了近10亿美元。而处于快速扩张中的TCL集团仅靠企业经营的利润积累难以支撑如此大规模扩张步伐,如同一个人发育得太快,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而必须依靠体外输血一样,TCL集团在经营中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筹措资金。在筹措资金的方式中,除了股票增发补充资本金之外,通过银行贷款就成为了TCL集团扩张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撑。我们可以通过TCL集团最近几年的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化来考察和度量集团负债经营所带来的的财务风险。
从TCL集团负债经营的主要财务指标来看,集团经营状况欠佳,尤其是2005至2006财年,企业出现巨额亏损,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近80%,在证券市场上面临退市,企业的负债经营面临巨大的风险,但经过集团采取一系列的资本运作等风险控制措施,自2007年之后,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渐好转,负债经营财务风险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
二、TCL集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分析
根据TCL集团近年来的主要财务指标表总结来看,TCL集团的负债经营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负债比率过高
企业资产负债比率的计算公式为:企业资产负债比率=企业负债总额/企业资产总额。从上表中可以看出,TCL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较高位置,在2006年甚至达到80%,远高于行业公认的70%的临界点。在2004年并购汤姆逊之后,由于整合不利,TCL集团的欧洲区业务出现巨额亏损,受此影响TCL集团在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巨额亏损,亏损金额分别为14.6亿和35.7亿元。连年的亏损是造成在2006年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80%的原因,随着集团对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的剥离,经过艰难的资源整合、提升经营效率,在2007年TCL集团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并且伴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集团得以通过配股、增发等资本市场融资手段来改善负债状况,资产负债率也随之不断下降,至2010年底已降至66%,低于70%的临界点,负债经营财务风险得以缓解。
(二)负债结构不合理
企业负债结构是否合理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指标来判断: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流动负债与负债及权益总额的比率、负债经营率。其中资产负债率和负债经营率两项指标尤其重要。资产负债率,也叫债权人投资安全系数,用来衡量企业资产对负债偿还的保障程度。TCL集团近年来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70%上下,处于较高水平。这说明:1.企业经营受债务资金的制约增强,独立性降低;2.企业偿债压力增大;3.企业结构稳定性下降,财务安全系数降低。另外,从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来看,企业的年经营现金净流量远远低于企业的流动负债总量,可见在TCL集团的负债结构中,短期负债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在2005年短期负债比率甚至达到99%。集团过高的短期负债比率与企业经营的快速扩张有关,TCL近年来不仅大举进军海外市场,还在全国各地建立近十个工业园区,这些举措背后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集团资产负债比率过高,难以从银行获取长期借款,因此其不得不借助于抵押和质押借款等各种短期筹资手段。但是,过高的短期负债比率使得TCL集团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一旦债务无法偿还,集团的现金流将陷入枯竭状态,正常的企业经营将难以为继。
(三)资产运营效率较低
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主要通过总资产周转率来衡量,也可以从资产报酬率和每股现金流等指标得到反映。总资产周转率能够反映企业资产运用的有效性,也就是企业运用资产创造销售收入的能力。2006至2010年,TCL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徘徊在1.2至1.8之间,显示出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资产运营效率较低。从资产报酬率和每股现金流来看,TCL集团在同行业的43家上市公司中仅排在中下位置,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集团的每股现金流量在2006年和2007年均为负值,显示集团属于现金净流出状态。集团的总体资产运营效率欠佳,使得企业难以承担较高的负债比率,只有在企业经营业绩良好,并且企业未来快速发展可以期待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承担较高的负债比率。
三、TCL集团负债经营风险控制措施及经验介绍
面对如此之高的负债经营风险,TCL集团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全面控制成本,并且不断自主创新,使集团的盈利能力大大提高,负债结构得以优化,负债风险得以控制。下面简要介绍和分析TCL集团控制负债经营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希望能为同类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TCL集团通过配股、增发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公司于2008年6月通过向TCL集团全资子公司TCL实业、TCL多媒体管理层,以及独立第三方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定向发行1.55亿美元新股,用以赎回2007年向德意志银行定向发行的1.4亿美元可转换债券。通过可转换债券的赎回,有效降低了集团财务成本、优化了负债结构,并且可以终止其可转债项下之财务承诺,抵消可转债公允价值对其财务数据的影响,并可促进其融资活动,同时可通过对其内部资产的整合大幅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并且在2009年在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支持下,集团获得了近20亿元的银行长期贷款,使得企业短期负债比率达到近89%,负债的结构得到很大改善,流动性风险得到控制。
(二)改进企业管理策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TCL集团除了优化资产结构之外还通过各种手段提升了资产的运营效率,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集团总部职能实现了由经营管理型向战略管理和风险控制转变,新模式强化了产业协同效率,提升了业务群的经营管理效率。同时,公司实施了聚焦主业和贴近市场的策略,通过全球供应链关键流程再造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提升了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进入2009年之后,TCL集团经营状况大幅好转,公司通过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了公司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和未来的增值空间;并且多年的全球化扩张也初见成效,公司在中国、欧洲、北美、广义新兴市场全球四个主要区域完成了全球产业链布局,海外业务开始盈利,海外销售额占总体销售额比例接近40%。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提高,使得企业抗负债经营风险的能力大幅提高。
(三)改善产业结构模式,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TCL集团于2007年结束了亏损的原多媒体欧洲业务中心,启动了集中力量开发和维护大客户的新欧洲业务模式并逐步显现积极效果,海外市场的盈利能力及整体经营状况得到实质性改善。通讯业务在海外市场凭借ALCATEL品牌清晰的产品定位及与运营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理想的市场认同度。2009年和2010年TCL主要围绕多媒体和通讯两大核心业务,加快产业模式的升级转型,在核心技术创新和主要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2010年TCL通讯业务经营业绩持续保持增长,产品销量和营业利润均创出近年来新高;多媒体业务由于自有品牌发展策略调整及库存清理等影响,经营业绩出现亏损,但随着库存清理完毕以及产品线调整到位,四季度以来TCL的液晶电视销售量逐步回升,并取得第四季度经营性盈利。进入2011年,TCL集团继续加强与全球主要电讯运营商的战略性合作关系,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得到持续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提升,负债经营风险承受能力得以提高。
(四)减少企业的财务支出,提高财务资金的利用效益
在企业的负债经营活动中,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较高,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因此,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减少企业的财务支出,提高财务资金的利用效益,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负债经营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TCL集团由于进行大规模国际化扩张,企业的财务支出大幅度增加,例如,在并购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中TCL集团就支付了近10亿美元。类似财务支出的急剧增加使得TCL集团的资金周转举步维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TCL集团实行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财务政策,但从2007年起,企业管理者采取了加强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措施,通过清理亏损业务,拓展海外市场,开发新业务等举措,节流、开源并重,有效地减少了企业的财务支出,健全和完善了财务管理策略,提高了财务资金的利用效益,由高风险、高回报财务政策逐步转向较为稳健的财务政策,提高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2009年,TCL集团的产权比率水平还比较高,这意味着如果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不能实现盈利,企业仍将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由于TCL集团在2009年成功地转变了财务管理策略和经营战略,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得到提升,财务资金的利用效益明显增加。而到了2010年,企业的产权比率下降了37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的负债水平降低,利息支出也相应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得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