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设计范文

文化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设计

第1篇:文化设计范文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引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2篇:文化设计范文

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延庆文化中心。在一条长478m。宽36m的狭长地段上。容纳了延庆县五个重要的文化单位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新华书店和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万。由此向北可见北京市第二高峰海坨山,向南可见驰名中外的八达岭,西面正对延庆一中,东面紧邻尚书苑小区。任何单纯的建筑概念,都不足以涵盖这里的一切。如何探求场所深层意义的本质,在城市空白的长卷上书写新的篇章?

在方案构思的两个月当中。我们十下延庆,走遍了延庆的山山水水,并不停地问自己,应该选择怎样的设计之路?在延庆,我们既体验了国家地质公园的粗犷和妫水漂流的奇妙;又看到了火神庙棚户区的落后和妫川广场的发展。延庆的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延庆的现实也时时提醒着我们,我们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文化公园。绿色设计――前者是理念和目标,后者是方法和技术。

文化公园

一个轻松漫步。休憩游乐的文化公园,面向社会开放、广大市民共享,充满活力与人文关怀。作为城市街道的延伸和居住小区的边界,在有限的用地中营造宜人的交往活动空间,使建筑功能与城市功能共生、融合,演进。延庆,延揽四方、万民同庆,延庆文化中心应当融入延庆的寻常百姓。融入延庆的城市风景、融入延庆的山水意境。

我们根据各馆的内在联系和人流从南而来的态势,由南向北依次布置博物馆。新华书店。文化馆,剧场。图书馆和档案馆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群体和跌宕起伏的展开长卷。各馆之间设,置消防通道和室外广场,东面与尚书苑小区共用支路。机动车停放在南北两端和地下车库,自行车集中在东侧支路。使主体的步行区域不受干扰。以广场为中心组织交通流线和建筑入口,剧场首层、文化馆二层,各主入口空间均做架空处理,体现广场、街道、公园的开敞通透,弱化建筑占据500m街道的压迫感。首层。二层和屋顶层分别设计对公众开放的步行系统,将城市生活融入多维空间的动态体验。

关于建筑造型,我们强调结构的逻辑化表达:砼筒和柱廊构成了完整的外层“文化容器”。各功能体块表现为丰富的内层“文化单元”,立面大虚大实,几何雕塑感强烈。场所精神,艺境的表达再现了延庆的大山大水、生态景观的独特风韵。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松山森林保护区。野鸭湖湿地、康西草原。龙庆峡。古崖居,长城……那自然。疏野,清奇、旷达的意境在这里提炼成诗意表达的建筑艺术品。

绿色设计

当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生态危机时,绿色设计成为21世纪全球性的设计潮流。它以节约、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最轻的环境负荷。最少的材料消耗和最佳的使用周期”为目标。延庆,是北京最绿的地方,延庆的建筑,应当充满绿色。

延庆独特的自然条件,是我们整个绿色设计的基础:

光:延庆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率达60%,为全市高值区。因此,各主要房间南北向布置,次要房间东西向布置,并针对不同功能采取适宜的采光方式,如展厅、阅览、教室、办公等。

风:延庆是典型的山间盆地,东南北三面环山,天高气爽,有北京的“夏都”之称。于是,广场、院落。中庭、天井,架空等建筑“空腔”设计手法,使自然通风无微不至,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

热:延庆海拔400多米,气温平均较市区低3--4~C,冬季严寒而昼夜温差大。除严格执行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外,我们还采取以下措施:混凝土蓄热墙(简体部位)。加气混凝土保温砌块门(非砼部位)。屋顶覆土绿化、架空隔热屋面、中空LOW--E玻璃等。

我们的绿色设计体现在节约和生态意识上。

五馆合一,比分散建设大大节约了土地和造价;建筑体量的小型化,便于各馆的独立运营和管理;体量的进一步分解,最大限度地获得了阳光和空气。经济有效的结构空间体系:建筑退线后体量为430m×27m×19m,东西两端布置4m×8m的混凝土筒。安排楼梯。厕所、机房等服务空间:留出中央19m柱网,灵活地填充各种功能。采用大跨度现浇空心楼盖结构,取消次梁,减少混凝土用量和结构自重,改善楼盖的隔热和阻声性能。

400mm厚的简体加上外保温构造,形成了一种蓄热墙的结构,它具有6―7个小时的传热延迟作用,对寒冷地区的节能非常有利。立面整体上南北开敞、东西封闭,既减小了窗墙比和热损耗,又弱化了街道、小区和建筑之间的噪声。对视影响。

我们还大量采用架空屋面和屋顶绿化,改善热工性能的同时整合了第五立面,使外观造型浑然一体,具有大地艺术的风格。屋面雨水都收集起来用于浇灌绿地,地面铺装都采用透水做法以保护地下水的平衡。

采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采集可再生。储量大的浅层低温地能热,通过热泵技术提升为高品位能量,再由循环水输送到各个房间的风机盘管,实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 日常提供生活热水的建筑环境。这与传统供冷暖方式相比,更加环保节能且运行成本低。

绿色设计。还体现在材料的因地制宜。技术的适可而止。设计的一步到位。

我们以价值分析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基本采用混凝土,石材。陶瓷砖等耐久性强的无机材料,加上价廉物美的涂料,两类材料构成刚柔、冷暖、深浅的强烈对比。材料取于延庆、用于延庆,展示原生态的印象。石材都来自延庆东北部山区,砼筒由页岩青石叠砌,具有“燕山运动”地质断层的机理,铺地则是青石板、火成岩和砾石。非承重墙是明亮的彩色涂料,以白色为基调,点缀少量红色。黄色和灰色。色彩的构成、质感的对比与结构的逻辑完全一致。青白红黄,极简而极多。

对于金属和玻璃幕墙的使用,我们非常克制,尽量避免各种高技术和高档材料,主张低技术和轻技术。坚持建筑设计与室内及景观设计的同步统一,减少日后的重复装修和改造。

与自然和谐的素朴之美和澹泊境界是我们的追求。仔细推敲每一个房间的开窗和比例,使工作、游憩在这里的人们健康和愉悦。炎热的夏季,大多数房间可以不开空调,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不需要人工照明。由于建筑的规模尺度小,地上部分完全不设消防喷洒。取消绝大部分吊顶,把管线和顶棚真实地显露出来。以直率简约的初装修代替虚饰浮华的精装修。

建筑与景观如影随形,水融。博物馆的曲径通幽。图书馆的潺潺小溪。档案馆的竹荫后院……各具特色而一脉相承。空中步道、平台花园的错落有致,更使景观立体化,全息化。

或许。这一切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距离真正的绿色设计还很遥远。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正在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营造一处诗意的家园。我们试图唤起这样的意境:高大的柱廊、宜人的广场。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吸引着人们留步观望;公共平台。露天剧场、夏日黄昏。华灯初上,多少市民在此流连往返;屋顶花园、空中游赏、秋高气爽、极目远眺,远山的青青轮廓勾起几缕情长;浮华的都市里,人们敞开心扉、陶;台性灵、寻找那日益远逝的孩提梦想……

延庆文化中心,期待着您的到来!

建设单位:延庆县文化委员会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设计:崔海东,丁利群、王敬先、李楠、蒋咸钢

建筑类别:多层文化建筑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7142

总建筑面积:29990其中地上22510、地下6970m

建筑高度(檐口):19.5m

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1层

第3篇:文化设计范文

在酒吧里休息,其实是一种文化享受,享受一种亲切自然的气氛。人们来酒吧就是需要心情释放和宣泄。情绪对于生活是非常重要,若没有兴奋和愉悦感,人们的生活会枯燥不堪。著名情绪认知理论代表表示,外部环境会导致各种情绪产生。所以,环境对人们的情绪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酒吧的产生和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酒吧的风格与氛围营造

1.酒吧的风格

风格、样式和流派在现代酒吧中也有很重要得作用。抽象的风格,给感受者一种信息,使得感受者得到一定理解。酒吧风格还能够制造情调,从而提升感受者的情绪,提升愉悦度。再者,酒吧的风格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影响着感受者和感受者的情绪。还有,酒吧的神秘性也很感染感受者,有着一定的吸引力。风格和样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风格要通过造型样式来体现,有形才有貌,有貌才有风度,才会形成风格,经过长期时间考验,深受大家喜爱,还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这样才会成为经典。

白色派。在室内设计中大量运用白色,构成了这种流派的基调,故名白色派。室内造型可简洁也可赋予变化。

新地方主义派。它比较强调地方特色或民俗风格的设计创作,注重民族化、乡土气息,在北欧,日本挺流行。其设计特点是,因为各个地方风格百变不一,所以这一流派没有严格的规则,没有确定的设计模式。设计者可以自由发挥的限度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多数使用地方材料,设计特色因地制宜。现代化的而室内设备,使得功能使用舒适。

银色派(光亮派)。此派极力追求丰富和夸张,有一种戏剧性变化的室内气氛以及效果。他们在设计中强调的是运用现代科技的可能性,反映现代工业的生产特点,通过新的设计方法去达到银色派想要达到的目的。

超现实主义派。在室内设计里追求超现实艺术,通过独特的设计,不同的室内空间形式;浓重,强烈的色彩;变幻莫测的灯光效果;室内空间造型具有流动的线条以及运用抽象的图案;陈设与安放造型奇特的家具和设备。

主题酒吧。随着酒吧内设施与自身文化的逐渐成熟完善,泡吧一族对酒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品味也更为独特,他们已经不仅仅只需要一个单纯喝酒的地方,还更需要找到一个满足自己情感认可的环境和地标。于是,主题酒吧逐渐变为现在酒吧的发展趋势,并且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主题酒吧有,音乐主题酒吧,本色音乐酒吧,交友文化主题酒吧,电影主题酒吧,旅游主题酒吧,足球酒吧等等形式各异。

2.酒吧氛围的营造

酒吧氛围的营造是酒吧吸引目标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设计酒吧就是在设计环境、氛围和情调。酒吧的氛围就是指酒吧的环境设计带给顾客的一种强烈的精神表现和景象。包括酒吧的结构装饰与设计;酒吧的灯光和色彩;酒吧的音乐;酒吧的服务。打造造酒吧氛围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就在于影响消费者的心境与心情。酒吧氛围设计既要考虑消费者的共性,又要考虑目标客人的个性。设计思路和设计的目的是营造舒适气氛,以便展示酒吧主人独特的风格。

酒吧多数在夜间经营,适合于有压力、需要放松的人群来此饮酒消遣,酒吧注重轻松,个性和隐密性的。酒吧的设计意境和气氛是十分重要的,顾客会因为喜欢某酒吧的氛围而常来光顾。酒吧的设计上应该丰富而不繁琐,层次分明,既有交流的开敞处,又有尊重私密的玲珑角落,音乐轻松浪漫,色彩浓郁深沉,灯光设计偏于幽暗,宜动宜静。优良的酒吧氛围能给顾客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而鼓励消费者的惠顾动机和消费行为。色彩,灯光是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具有先声夺人的视觉艺术效果。光是色产生的原因,色只是其感觉的结果,色彩的流动在光影中诞生。光可以表现出所有事物的色彩、形状、质地及所处环境的整体轮廓。不同的光色可以营造出不同气氛,可以使欣赏者对舞台形象在生理和心理过程中发生不同的感知。所以,视觉的想象不仅可以满足欣赏者视觉上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影响到欣赏者内心审美空间的变化。舞台上灯光的不同变化、不同光束、不同色彩这些都可以直接触动欣赏者的内心。棉花酒吧以沉稳的灰蓝色为主,以具备亲和力的灰褐色为辅,其中穿插少量亮银色,体现稳重中的活力。这几种颜色都有很强的现代感,具有沉稳、靡丽的视觉感,彰显了整体风格的颓废与华丽。酒吧设计中,设计师们大多只注重室内的环境设计,往往却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音乐,音乐可以说是酒吧的灵魂,是无形的装饰。它以抽象的方式体现着酒吧的文化和精神,这对营造酒吧氛围至关重要。不同的音乐会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我们要选择与酒吧风格相适应的音乐,以适应不同顾客。现在的许多酒吧,设计中忽略了音乐,以至于没有音乐主题,这样就模糊了定位,影响了酒吧的形象。每分钟60―70次的节奏,趋近零点最大。抒情,使人沉浸其中。棉花酒吧以R&B、Hip Hop、Jazz、蓝调为主,这些音乐自由随意,切分感强,很着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原创性、即兴性,给人的感觉忧郁而雅致,从而更进一步诠释了酒吧朴素与华丽、个性与自由、张扬与艺术的特点。

酒吧的设计研究

1.酒吧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人是酒吧消费的主体,只有满足人的生活、人的追求、人的品位,才能很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艺术与文化表达理念。这是室内设计的一个方向或方式,自然的元素形式必须艺术化表达、才能有打动人的美感,空间必须有恰当文化承载,才会有生命力,才能经得起时代的推敲。

节能低碳理念。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表现,也是设计发展的方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但不能破坏他。从能源、用材等各方面都主张节能、环保。

以自然为标。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自然的景观以最大视角展现在室内,自然的元素,以艺术与提炼的方式巧妙借用到室内,因为自然是最美的,也是最重要的!。

2.酒吧的各区域设计

酒吧的空间布局要合理。酒吧设计主要进行对六个区域设计:内部空间设计、门厅设计、吧台区域设计、餐桌区域设计以及后勤区与卫生间的设计。布局设计以实用为主,充分利用空间并兼顾隐私感和氛围感。包房内家具的设计等的摆位都要以方便客人及方便服务为首要考虑因素。

门厅。门面是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消费者会不会进来主要是看门面设计是否能够吸引他们。酒吧是什么样的风格与主题都可以从门面上一目了然的得到反馈。门厅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消费者能否进来的兴趣,创造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因而,在酒吧气氛设计当中,门厅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相当特殊的部分。和其他地方相比,规范的门厅入口应当从主入口就开始延伸,消费者一进门就应该第一个看到吧台、操作台。这样会使消费者对酒吧有种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门厅的本身也具备一种宣传得作用,外观上应非常吸引人。门厅有3 种功能,它给顾客以第一印象,是形成格调的角落,是顾客对酒吧气氛的感受的开始。是接待客户的地方,既要温暖、热烈、深情,也要美观、高雅。

内部空间。结构和材料构成空间,采光和照明展示空间,装饰为空间增色。内部空间酒吧内部空间的设计成为酒吧设计根本内容。以空间的布置感染人,以空间容纳人,这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

吧台。在室内设置吧台,必须将吧台看作是完整空间的一部分,而不单只是一件家具,好的设计能将吧台融入空间。吧台的位置并没有特定的规则可循,设计师通常会建议利用一些畸零空间,如果将吧台融入当做主体时,便要好好考虑动线走向。良好的设计具有引导性,无形中使居住往来更加舒适。

后勤区。后勤区包括办公室、服务台、收银台、以及厨房。强调的是动、线的流畅,同时还要方便实用。其中厨房的设计是比较重要的。通常情况下酒吧是以提供酒水饮料为主的,所以在设计上与一般餐厅厨房的设计会有所不同。简单的吃食,厨房的面积占很小一部分。有的小酒吧,没有单独的厨房,工作场所全部在吧台内、由于直接接触顾客的视线范围,所以要整洁干净,操作相对隐蔽。满足功能,空间布置紧凑。要给顾客亲近的视觉效果。

第4篇: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 文化广场 建筑设计 规划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 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2.1 .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那些历史性建筑,运用适当的处理手法,将周围建筑环境融入广场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由于广场周围的建筑不是同一时期建造的,所以广场并不是平行,对称的严谨的关系。而是设计师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的组合在一起。另一个广场与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范例是建立在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在解决传统建筑的协调与统一问题上,没有采取仿造传统,而是设计了在广场上显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质地的金字塔设计,既解决了功能上的采光问题,又在形式上似一颗巨大的钻石,镶嵌在广场上,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原有的建筑艺术形式,而且增添了卢浮宫广场的整体性和魅力。

2.2.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与街道在形式上、组成上,有许多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协调与统一是构成广场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根据广场与街道的性质,在设计广场与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会历史意念上;②空间设计上;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上;④交通组织及步行区域画分上,都应统一考虑。并且注意到街道与广场相协调设计一些人性化点缀,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环境艺术设计,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一般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是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来决定的,广场给人的印象应为开敞性的,否则,难以吸人们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广场大小满足这样的条件比较合适:广场宽度介于周围1倍建筑高度与2倍建筑高度之间。在广场内部尺度设计时,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符合人与交通工具的尺度。当然,广场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结构的影响,和谐的比例与尺度设计,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美感,也可以增添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度。

2.4.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人流及车流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2点: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首先要保证由城市各区域去文化广场的方便性。交通与广场设计时,应采取:

①在广场周围的适当区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结束点位、充分考虑人流车流集散,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等站点,扩大步行规模。

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广场及其周围环境有最大的可达性,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线路选择,站点安排以及换乘车系统上予以充分考虑。

③充分考虑到大量的停车需求,设计停车场以外也要开辟汽车停靠站等。

在广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上,考虑到人们以组织参观、浏览交往及休息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不设车流或少设车流,形成随意轻松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的机会。

3. 城市文化广场其环境设计有多种处理手法

3.1 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钟鼓楼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而引入动物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 Pleet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与其它环境或个体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 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

不同的时代赋于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起初的雕塑设计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意义或严肃的主题,或是纪念性的,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或是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维纳斯雕像等,这时的雕塑多是具像的。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雕塑成为人们在环境中感觉与联想的对象,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这时的雕塑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土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衬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或是一个小孩的钓鱼杆上,钓到一只鞋等等,这些谐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闲娱乐的环境氛围,澳大利亚布里班街头雕塑,再现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忆起城市的历史;日内瓦街头雕塑在座椅上吸烟的男人,以超级写实主义雕塑给环境注入生活气息。

在文化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应考虑到以下的几下方面:

①结合广场文化氛围、时代背景、以及人们活动的内容趋向,设计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设计与文化广场活动内容相统一。

②不能忽视建筑雕塑与文化广场的相互作用及内在联系,应结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艺术作品,设计文化广场。

③注意雕塑设计在比例与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设计将广场与建筑在比例上联系起来,也是人群与广场在尺度上的联系,说明人的尺度关系,成为空间比例与尺度联系的枢纽。

④注重雕塑设计与其它自然因素相结合的设计,例如,雕塑与水相结合,或配以音乐效果,来活跃周围环境;雕塑与树木结合,如南京雨花台,郁葱的树木,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3.3 组织文化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下面着重介绍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在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组织中,轴线手法是广场具有一定规模时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组织广场和周围环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关联,相联系,是使城市文化广场空间有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维系。著名的罗马市政广场改建,米开朗琪罗成功地运用轴线建立了广场的空间秩序,并成功地设计了地面铺装,强调轴线与位于地面的椭园形图案中心的铜像雕塑,将建筑、雕塑、广场、地面铺装在轴线上统一起来,谐调地进行组合,构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间,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成为罗马的心脏与象征。

城市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亦可以通过轴线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得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果以时间长轴来衡量城市,其城市设计中的各元素总是处于一种永无止境的动态积累中,任何一种场所的设计,环境的设计,都是一种“制约中的再创作”,要设计城市整体性环境,就要具备整体性思维,就要求设计师能将设计的场所环境纳入城市一定的区段、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整体环境中,并通过运用轴线组织的方式,将它们相联系,并根据此场所与环境在城市整体性环境的重要性,来决定突出处理还是协调其它环境。例如:法国巴黎,在城市设计中,就充分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各城市空间。在巴黎中心区,若干以历史建筑物为主题的城市轴线,及以轴线设计来结合的文化广场与街道,这些城市元素在空间上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巴黎城,卢浮宫协和广场、香榭里大街、凯旋门广场、德方斯中心所构成的轴线,是巴黎的精华。而构成这轴线的每一个广场的环境设计,都与主轴线密切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个空间序列的。

第5篇:文化设计范文

文化传统艺术设计创新

文化传统(Cultural tradition),落脚在传统。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所存有至今仍然延续着的非物质文化。文化传统不具有形的实体,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同时还在人类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其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这种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二者互相激荡最终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这样日积月累,文化传统于是形成,它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随着时间的前进、生活的交替、经验的累积、知识的更新,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学习所取、交流所得,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才会成为传统的一个新成分,从而带来传统的变化。

历史的设计是设计的历史。艺术设计无时无处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传统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表现。

1.文化传统影响艺术设计原则。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下,所形成的艺术设计原则当然也会趋于不同,虽然普遍意义上的艺术设计都是以实用和美为目的,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受到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意识的影响,在对对象的造型、色彩、肌理等因素的考虑上都会或多或少地趋向于传统个性的表达。即便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大潮中,将传统改变以适应现代化的大生产,也要受到一些制作或审美上的影响,这种改变固然是有限的。约定俗成的审美特质,铸就了传统的审美意趣,历代传承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心理必然影响设计原则。

2.文化传统影响设计师和受众的思维方式。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发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为前提。”这是恩格斯对哲学发展的评论,而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艺术设计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也有着同样的继承性,这也许是一种骨子里的传统、骨子里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内心必然向历史、向传统回归,一种血脉的归属感必然向传统回归。它也就必然会影响到设计师的思维方式,继而影响着受众对艺术设计作品的评判标准。

3.文化传统影响艺术设计的形式体系。艺术设计发展至今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类型,而实际上这些艺术的种类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形式体系对表现内容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无论是平衡、对称、和谐,还是韵律、章法,都在时代的发展中维系着一种相互传承的微妙关系。艺术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恣意作为的纯个人行为,从材料、工具、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影响着每一个设计师。日本的现代艺术设计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展到较高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政府早就提出了以“设计立国”的治国理念,并将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很多的日本设计师自觉地将日本的文化传统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之中。由于对艺术设计的高度重视,日本的建筑、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在当代能够引领国际艺术设计潮流,并对西方乃至全球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艺术设计呈现出的“和风”,是在“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将日本精神称为“和魂”,意为中和的精神,这构成了近代日本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成为日本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艺术设计文化的源泉,是中国艺术设计文化个性品质的基础,是设计师的立足点。中国人普遍欣赏具有“雅致”格调的物品,实际上是受传统老庄美学宣扬的“恬静淡泊”的美的影响。那么设计师在处理这一类格调的设计时,必然要遵循老庄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创作之道,否则是不可能让受众感觉到相应的审美意象的。这种创作之道的对应法则,正是从我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提取出来的。因此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所了解,对中国审美传统有所认识,这对设计师而言是相当必要的。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整体意识、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都对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这需要我们回归传统的造物哲学,它要求我们把先前社会的文化、伦理以及思考方法融入进来。柳冠中在《事理学》一书中讲道,依赖“实事”,方能“求是”。“实事”即在我们这个后现代社会里,文化传统越来越成为身份的唯一标识物,“求是”则要求我们回望文化传统,从中走出别样的艺术设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第6篇:文化设计范文

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关键词]:现代设计;传统文化

有人说文化与设计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我觉得两者是不可分开的,人类已经有300万年的历史了,那么完全可以是设计的有300万年的历史。设计可以说是一门最老的学科,但同时可以说他是最新的容貌。我们说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范指一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设计的狭义是专指艺术设计与人有关的各种造型领域。包括建筑.日用品.装潢等。设计是应用绘画来欣赏,来审美,设计是以艺术和技术,并以应用使二者结合的事业。

设计是制造工具.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必须有目的的。设计的对象是产品,设计的本质目的是人。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有些艺术家总想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的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到处可见。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对现代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1]

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直到今天,就是我们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不能一提传统文化,就联想到落后。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早已经把那些落后的淘汰掉了,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人类从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在设计,如果说设计是一个有广阔的发展的事业,那么他就最前卫的。中国的文化距离今天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其青铜的礼器和鼎,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有鱼纹、鸟纹和兽面等多种逼真的动物形态。你能说它落后吗?20世纪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但又激动人心的时代,工业革命的直接成果———大量发明出来的新工业产品,包括飞机、汽车、远洋轮船、电灯、电话、电报等等,对于新艺术风格和新设计方法的诞生,都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对于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新探索和思想上的解放,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是科学技术对艺术与设计的推动力,也是对人类思想的解放。

由于工业革命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技术革命激发起来的新思潮,使投身现代设计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如果我们回眸这场至今未果的现代设计运动,便会发现,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真正对我们今天的设计文化产生全方位巨大影响的,当属德国的包豪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影响之深远,不仅大大超过了它的创始人沃尔特·格罗披乌斯,而且也远远超出了它的国界———从德国走向欧洲,从欧洲走向世界。以至于在包豪斯的故事发生七十二年后,即1991年,重新向人们讲述包豪斯故事的英国人弗兰克·惠特福德,在他的《BAUHAUS》一书的前言里就写道:“很显然,包豪斯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设计我们生活环境的那些人,还是继续从包豪斯的作品当中汲取着灵感。而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院校里,包豪斯的艺术教育方法依然普遍地影响着它们现在的教学。[2]

20世纪90年代,简约主义自北欧的瑞典兴起,它凭借简单而实用的形式、天然绿色的材料,成为瑞典先锋设计的主流。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它近乎修道式的清心寡欲、朴素天然的风格,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和规范,不但融入了瑞典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其难以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以一种从容不迫的速度向世界各地蔓延,深刻的影响了无数设计师、消费者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突出影响,我们不应忽视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启示作用,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没有传统的辉煌和历史的积淀,就没有当今绚丽于全世界的现代设计作品。传统文化之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我们是随时都能够见得到的。欧洲的“海洋文化”论,就一直影响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心态,军事扩张、经济扩张、政治扩张、文化扩张⋯⋯无所不在的扩张。演变到今天,扩张就变成了所谓的“全球化”文本。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西方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产物。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于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上面的个案分析中,已经清晰地看到,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十分深刻,所谓的“前卫”艺术家们,也到传统文化与艺术中寻找创造的灵感,甚至常常直接把前人的艺术成果改头换面成自己的创造。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设计”这本身就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就像法国印象派兴起的时候,连街头擦鞋的女子也会谈论莫奈的油画,中日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的情况。宋朝宋徽宗崇尚道教,导致了街上卖烧饼的老人也会说道。

这不也说明了我们设计在引导人的时候同时也在引导自己的方向。反过来,人引导设计的时候也引导自己,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影响意识,意识也影响物质。当人们有一定的共同认识即(共通语言)设计与人就走到一起了并带着一定的时代特性往前发展了,这时用什么来做为共同语言呢?无疑最好的还是“传统文化”。毕竟传统文化还是离我们较近的,如我们一些生活习惯,中国用筷子用了这么多年,如果改用叉子,还是有点不习惯的。这是人的一种意识一种情怀。设计师如果把握住这个情怀,一切问题也就好办了。

当代设计的发展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个人问题而是设计师与大众的配合的问题,寻找相同的切入点,即传统文化的介入应该来说对当代设计文化具有推动作用。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对当代设计的最大意义了。

参考文献

第7篇:文化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文化支持是包装设计的基础。本文论述了科技文化对包装设计的智力支持作用,审美文化对包装设计的美学应用的支持作用,道德文化对包装设计的警醒作用,营销文化对包装设计的指导作用。

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智能化,生产社会化并日益冲出国界向全球化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不断向高档次、高品位提升,人们对商品包装设计的科学化、艺术化和合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包装商品的设计,愈益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基础。因为现代包装制品,既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艺术制品,是商品性制品与艺术性制品的统一。包装商品不是一般的工匠制品,一般的工匠制品只要有一定的工匠技艺就行了,而包装商品则要通过造型与装潢,艺术地表现设计者之意图、理念、思想、情趣、文化底蕴、价值取向以及市场营销诉求等等。所以,商品包装设计,具有文化的内蕴,是艺术的载体,是一个时代经济的反映。

一、商业包装设计的文化底蕴支持

文化支持是指人们所掌握的现有物质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的功底及其应用能力。掌握较多的文化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从事商品包装设计的基础。商品包装设计之所以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持,是由包装商品及其设计的如下特性决定的。

1.包装商品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性

包装商品作为商品本体的附属物,应具有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等多方面的功能,这是包装商品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立足点。而这些多重功能是否完备,既要求设计者选用材料的正确,又要求选型、结构的合理,还要求包装装潢符合促销诱导的市场消费心理。所以,商品包装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营销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把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艺术的创意很好地结合起来。

2.包装设计的审美性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商品并不仅仅在于满足其使用需要,还希望在商品及其包装上能获得美的视觉满足或享受。所以,商品包装的造型与装潢设计,应当符合美学规律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人们对于美的审视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审美意识还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区别,因此,包装设计者应当熟知美学原理,懂得美学规律,尽力使自己的设计适合于社会美、大众美和时代美。

3.包装设计的独创性

包装商品作为一种艺术制品,同其他艺术品一样,其设计与制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创造性劳动往往源于设计者的主观因素(文化底蕴)。所以,要使商品包装的设计具有独创性,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观上具有创造意识。

二、文化底蕴对商品包装设计的支持作用

由现代文化的各种要素所组合成的文化底蕴,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商品包装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的表现就是文化底蕴对包装设计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支持作用。

(一)科技文化对包装设计的智力支持作用

在当代,科技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高级文化系统。科学技术作为系统的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但是创造和发展文化的有力手段,而且是对社会生产和产品开发与设计的一种重要的智力支持。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正经历着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高智能的革命,而智能机器(计算机)则成为这场革命的代表,它使智力物质化,使高智力渗透于高生产力与高设计力之中。比如,在国外商品包装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潢设计等一条龙设计过程中,早已实现了计算机化。运用计算机设计,可将包装设计过程中的反复计算、反复比较、反复修改都由计算机完成,可以使包装设计从令人苦恼的繁琐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的精确度,从而获得优化的设计成果。设计人员的智慧是无穷的,但其工作速度与电子计算机是无法相比的。伟大的数字家契依列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才将π计算到707位数,而中等速度的计算机只需八小时就可以把π的运算推到十万位数。除此之外,计算机的辅助设计系统,均备有多种文字和图像屏幕,在图像屏幕上能产生千万种颜色,并可以随心所欲地绘画,修改造型结构中不中意的部位等。展望未来,包装设计的电子计算机化是一种总的发展趋势,今后,必将还会有更多的为设计服务的专用辅助设备问世。包装设计工作者如果没有深厚的科技功底,其商品市场调研、新材料的选用、设计资料的检索、设计程序的编制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现代包装设计需要有科技文化的智力支撑。

(二)审美文化对包装设计美学应用的支持作用

审美文化是以主体精神体验和情感享受为主导的社会情感文化。一般地说,审美文化是建立在现实文化基础上,以艺术文化系统为核心的更高级的精神文化形态。伴随着社会整体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审美视野和审美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和延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市场上商品本体及商品包装的美的要求推动着美学冲出纯意识形态的艺术殿堂,越来越渗透到日常的市场交换活动中来。

今天,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和人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和需求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格,而且十分讲究由商品和包装的审美价值、情感价值、社交价值等文化价值提升的商品的附加价值。这正如日本松下幸之助所说的:“当今社会,单纯以产品性能来满足官能需求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必须在运用之外,加上美观,这是一种‘美’的文化标准,也是时代消费的大趋势。”如今,因为商品包装质量低劣而积压滞销或在出口创汇方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实例不胜枚举;同样,因为商品包装稍作美学质量改进即获得积压商品畅销或出口创汇增加的情况,也不乏其例。商品包装设计,从构图来说,离不开对比、比例、对称、平衡、韵律、空间、调和等多方面形式美规律的运用;从造型结构来说,离不开安定与生动、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重复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多方面美学关系法则的处理;从装潢心理感受来说,离不开适用感、特色感、质量感、廉价感、名贵感、新奇感、柔美感、群体属性感等各种心理感受的美学表现。这一切表明,包装设计者如果没有审美文化功底,就难以在设计中创造出寓于商品包装中的完善的美学功能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三)道德文化对包装设计的警示作用

道德文化是一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依靠社会舆论和行为主体的自觉意识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调适文化”,它是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传统的道德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人不遗余力地提倡道德教化,勉励道德修养,无疑对我们今天的现代道德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也对商品包装设计工作者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因为商品包装与被包装商品本体是一种形式与内容、表与里的关系。形式与内容、表与里是否一致,需要商品包装设计工作者的自身道德自律或道德心理自律,不作“缺德”的欺骗性包装。如果商品包装设计能用道德原则警醒自己、约束自己,那么,对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上市,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推动社会生产的繁荣和进步,都将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四)营销文化对包装设计的指导作用

第8篇:文化设计范文

本文作者:吴绍兰工作单位:福州大学

数字之尊卑观念的设计内化古代中国遵循“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臣、夫妻、长幼尊卑有序,并在设计物上以数字体现这种主次差异。九为阳数之极,故作为礼制最高等级,五居阳数之中,九五结合有中尊之意。周代就有天子宫殿高出地面九尺的规定,他人不许模仿,否则就是僭越。据史记:秦始皇造咸阳朝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3]。再如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都是九丈九尺高,前三殿工字型大台基的宽度和长度比为5∶9。天安门的城楼有9个开间,故宫4个角楼的结构为九梁十八柱,城门下有5座门洞(五厥),皇宫门上的铜钉为九九八十一颗。中国明史详细记载了百官宅第的等级规定,一二品官员厅堂五间九架,三至五品官员厅堂五间七架,六至九品官员厅堂三间七架[4]。青铜时期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清代皇帝的朝服绣有9条龙,见图1,正面与背面的正中间各有3条龙,双肩上有2条龙,里襟有1条龙,共有9条龙,从正面和背面都可以看到5条龙,九五之尊在龙袍上设计得如此巧妙。中国明代还以冠上的梁数区分官爵等第,梁数越多官职越大,一品官戴七梁冠,二品官戴六梁冠,三品官戴五梁冠,四品官戴四梁冠,五品官戴三梁冠,六七品官戴二梁冠[5]。

根植于古人宇宙观所建构起来的数字文化必然带有浓厚的阴阳色彩,其内在涵义虽然指向宇宙秩序,却也包含着主宰和崇拜交织的观念倾向。中国古代道家习于用数构造宇宙的生成和发展,形成了独有的阴阳观念,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单数1,3,5,7,9为阳数,对应天,双数2,4,6,8为阴数,对应地,天覆地载,阴阳和谐。中国古代塔的设计正是遵循着这样的阴阳宇宙观,层数一般为单数,7层,9层,11层,13层等,代表向上的高度,而塔在平面上的造型一般为偶数等边形,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等。再如我国古代藏书建筑则多取双数开间,取义以阴之“水”克阳之“火”,如宁波的天一阁就是六开间,其名称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而以单数5构成的五行说,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系统的信从,认为木、火、金、水、土是构成自然万物的5种基本物质。木、火、金、水、土相生相克,阴阳交午,并将“五行”与五方、五色、季节相比附,春季绿树葱葱,属“木”,为青色,于东方;夏季烈日炎炎,属“火”,为赤色,于南方;秋季金色灿灿,属“金”,为白色,于西方;冬季枯枝残雪,属“水”,为黑色,配北方;季夏属“土”,为黄色,于中央。位于北京中山公园的明清社稷坛就是按东南西北中分别配以青、赤、白、黑、黄五色土,见图2[6]。古人还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结构关系视为宇宙运生基本模式,崇尚天地人合一的和谐发展观,以“三”构图的模式比比皆是,如年画上的福、禄、寿三星图案,紫砂壶、漆器等器物上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图。

数字之民族审美观的设计内化形式美法则包含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尺度与比例、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就视知觉规律而言,人们倾向于排列有序又富于变化的形态,排斥过于单调和杂乱无序的形态。以双数排列的设计物,能满足均衡的对称美。以单数组合的设计物,若取中间单元为对称轴,同样可以取得均衡之美,并突出对称轴上的元素;若按不对称排列,具有变化的动态效果。从视觉效果分析,单数比双数具有更丰富的组合形态,如紫禁城的金水桥,由五桥组成;我国古代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为1孔桥,卢沟桥有11孔。就民族特点而言,中华民族是一个尚“和”的民族,行事中庸,不偏不倚,讲究对称美,喜爱偶合成双,潜意识里倾向对偶数的偏爱。如传统“和合二圣”雕花图案象征婚姻的幸福美满包装工程PACKAGINGENGINEERINGVol.33No.222012-11的生鱼片装盘码放也按奇数,他们尤其喜爱“三”,见图4,喜庆用品习以三的组合设计。日本人认为,偶数可以被二除尽,有拆分之意,吉事之物避免双数。日本人的这种奇数情结关联禅宗信仰,九松真一将禅宗美术概括为7种风格:不均齐(非对称)、简素、孤高、自然、幽静、脱俗、静寂[8],审美观中倾向禅宗“闲寂”的非均衡孤高之美。在欧洲许多国家,人们的独立意识强,之于数字,体现出偏爱奇数的数字观,视奇数为吉数,偶数往往被认为是冥数。不同民族有各自的数字审美观,了解数字背后的文化赋意,趋吉避邪,有利于开展跨地域的设计实践。2.4数字之谐音寓意的设计内化中国人对六、八、九3个数字有着特殊的情怀和渴望,因“六”与“溜”谐音,表示“顺畅”,正所谓六六大顺,如夏、商、周时期天子所御驾六,见图5。“八”与“发”谐音,取意“发达”与“发财”,商店开业送八骏图,寓意马到功成,财源不断。“九”与“久”谐音,蕴含“长长久久”,古代将雕有九桃纹、九鱼图的器物作为天长地久、健康长寿的馈赠佳品,许多商标也冠“九”命名,如九阳、九牧、九羚等。中国人对数字四心存忌讳,缘于四与“死”谐音。日本人的忌讳数字是四和九,日语中“四”的发音也与“死”谐音,“九”的发音与“苦”谐音,商品包装避免四或九的组合单元。

数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蕴含的丰富内涵鲜明地体现了民族的意识形态、习俗和喜忌心理,成了褒贬吉凶的象征符号。设计物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内涵是设计的核心部分,将数字文化内化到设计中,准确传达设计语意,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中受众的心理需求。

第9篇:文化设计范文

茶艺馆源于晋,兴于唐宋,普及于明清,衰于近代,复兴于现今,现代的茶艺馆和茶博会是随着商业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兴旺起来的,是社会各阶层品茗交友,交流思想及欣赏茶艺表演的最佳场所。它们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江西茶艺馆也不例外,从古至今及其衍生产业一直都在极力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室内陈设的也大多是中式木家具。只是注重卖茶或简单放置些与音乐、书画、茶艺有关的物件,未免显得太过于刻板,适应不了现代社会时尚流行的脚步。作为品茶、卖茶、欣赏表演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休闲场所,江西的茶艺馆不仅要体现一个“茶”字,还要注重落脚在“艺”字上。其艺术设计应在地域特色上下功夫,将赣文化的热情、江南水乡的隽秀、红土地的厚重感一一表现,在传扬民俗文化的同时为产业经济繁荣注入新的设计活力。只有文化和设计同步作用下的江西茶艺馆和茶博会,才能文化经济内外兼修、相得益彰。以获得第五届深圳茶博会茶席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的南昌泊园老茶馆设计的茶席《泊园听雪》为例,该作品以茶为导向,以茶具为主体,在春、夏、秋、冬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它的自然艺术和人文艺术形式相结合,共同来完成的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整体。将茶席置于高洁幽雅的雪景环境里,并煮茶赏梅,一幅小桥流水的江南雪景跃然眼前,配以“听雪”切题,比观雪、看雪、赏雪更富有情调,极具诗意。此茶席创意设计包含了茶具,即茶产品、茶家具、茶展示、茶背景海报、插画等艺术设计。茶席设计可以看做是茶艺馆和茶博会中茶文化的缩影和精华。从茶席设计中可以看出多种视觉艺术设计形式与茶艺馆、茶博会这类茶文化产业结合的重要性。但在过去以文化为主的茶文化产业发展中这些视觉设计一直被忽视,从而导致江西茶产业长期遭冷遇的状况。因此,茶艺馆、茶博会类的产业发展必须依赖艺术设计的巨大作用力,从茶艺会馆的整体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到局部的茶家具、产品、包装设计都应在江西特色文化的环境中统一规划并逐一展开。

二、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设计

茶文化生态旅游是现代新兴的茶文化产业。这种将茶业资源与旅游有机结合的形式,让人们更直观、生动和易记。通过江西旅游甚至旅游网站来弘扬江西茶文化,对促进茶文化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打造江西茶文化旅游的“金名片”,除了开发最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的文化旅游形象定位策略中,还需建立与茶品牌相关配套的文化旅游视觉形象系统。这些系统要将以往关注的重点从传统茶文化展示转到时尚潮流的视觉设计上来,并使两者进行合理地结合,构建明快的VI系统,设计出能突出茶文化和产地元素特色的旅游宣传和网站宣传作品。在这一点上,做的比较成功的是云南普洱的“茶文化旅游”。普洱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及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围绕“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目标定位,普洱市大力培育以茶文化、茶马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和发挥茶产业的优势,实现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共赢。其中一个主要项目就是普洱市和柏联集团联手打造融旅游文化产业和普洱茶产业于一体的“普洱绿三角”区域,即边三县所构成的独特三角区域。将“绿三角”现有的各景点、景区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与茶产业相结合,使“普洱绿三角”成为继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和顺之后又一个全新的旅游热点。柏联集团依托丰厚而独特的普洱茶文化,在庄园里设计有8个保护和开发项目——茶园、制茶坊、储茶仓、茶道馆、茶山寨、茶博物馆、茶禅合一、“景迈雨林”会所,这8个开发项目充满了独具普洱风格的建筑、环境、展示、产品等设计,形成普洱茶文化的独特展示和体验景区,并打响“柏联普洱”的品牌。再看福建武夷山市的茶文化旅游产业,其中让人回味无穷的“印象大红袍”实景山水演出,通过舞美设计、服装设计、造型设计等视觉传达,依托武夷山秀丽的风景,将“大红袍”品牌设计嵌入实景山水演出中,通过亲身感观上潜入视觉接收者的内心,向游客展现出福建茶叶的发展画卷,形成“言武夷山必提大红袍”的良性发展环境。类似的在演出中舞美设计+品牌设计的形式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江西的各茶文化生态旅游路线中。例如,庐山云雾茶和当年享誉全国的影片《庐山恋》的结合,即依托庐山的山水风景、名人故事——《庐山恋》,将“云雾”茶品牌设计嵌入其中,肯定能为庐山茶文化旅游增色不少。然《庐山恋》一直停留在仅为庐山旅游宣传的层面,不曾为庐山云雾茶文化宣传所用,真是让人惋惜。除了尝试做影片、表演的舞美设计、电视广告设计与品牌结合的形式。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产业,完全可以通过建筑、环境、导向、文字、招贴、VI等其他设计展现于人前。例如一行被茶圣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庐山谷帘泉的相关书法字体设计;一幅体现禅茶文化的佛教高僧慧远的插画设计;一套被称为白居易种茶、饮茶、做诗的属地——香炉峰的环境设计和文字设计;这些设计必定能大大提升庐山云雾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再纵观江西其他产茶名地,如婺源、浮梁、遂川等,都像庐山一样不具备完善的景区和茶产品结合的茶文化旅游项目,或者说还没有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或旅游线路的设计能够充分体现江西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旅游仅仅局限于摘采茶叶、参观茶园和观看茶艺表演、买茶产品等形式,更别提茶产品品牌、标识等VI设计与景区的有机结合了。因此,要更好地向世人展示江西的茶文化精髓,除了传统的茶文化节、茶博会、茶艺馆等展示活动还需要对江西茶文化的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和编排,开发出独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业。例如,以江西地方名人墨客的茶话轶事、文士古迹等开发名士茶文化旅游路线;以江西名山古刹和佛教文化等发展禅茶旅游路线;以及赣南客家茶文化旅游路线。这些茶文化旅游路线加上茶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园区、度假园区和展示博览园区等统一规划策略完全可以大大改善茶文化旅游产业现状,促进茶文化旅游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和提升,使茶文化旅游成为江西旅游产业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契机。然而,和发展茶艺馆、茶博会一样,不能忽视的是统一而多样的视觉艺术设计对以上的茶文化旅游策略的必需性。不论是哪种茶文化旅游路线和哪种茶园区,都最终以建筑、环境、导向、文字、招贴、标志等设计体现出来。例如与茶文化相关的名家大师的招贴设计和书法字体设计;一系列旅游路线的标志及环境导向设计;还有各茶园区的建筑、室内设计等。这些设计都要在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前提下,与各茶景区景物配套融合,突出江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从而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接受茶叶品牌,达到品牌传播的目的。

三、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