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

第1篇: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

关键词:无公害;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

0 引言

传统的杏鲍菇生产与其它食用菌生产一样,多数用大棚生产,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产量低,无公害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使用可调控厂房,先进的流水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达到生产机械化、操作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工艺标准化,具有立体化栽培、周年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特点,实现了产品绿色、优质、高产。

无公害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借鉴日本、韩国食用菌产业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农业和农村实际,组织成立“杏鲍菇生产合作社”,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致富。

1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组织方式

1.1 工艺流程

培养基原料筛选原料配方拌料装瓶灭菌接种菌丝培养搔菌生育出菇挖瓶采收包装

1.2 生产条件

无公害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分为培养期、生育期两个阶段。

培养期:该阶段共需30~33天,占整个生产周期的60%。该阶段集中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环节中95%的关键技术,需要配置大量的专业化设备,投资金额大,维护成本高,必须由专业化公司完成。

生育期:该阶段共需21~22天。无公害杏鲍菇菌瓶制作成功后,菌丝已发满,关键技术工作已完成,出菇阶段对生长环境和技术的要求较低,但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使用很多的劳力,适宜分散到农户进行,可在农户的食用菌棚内完成出菇。杏鲍菇出菇后,采收工作也特别适合由农户完成。

2 产业化运行模式

2.1 组建“杏鲍菇生产合作社”

以基地为培训中心,以合作社为纽带,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统一提供杏鲍菇菌瓶,统一农户培训和技术指导,统一回购、包装和销售产品。基地各签约农户通过租用或购买食用菌棚,负责杏鲍菇出菇阶段的日常管理,并完成产品采收工作。

2.2 农户收益分析

根据杏鲍菇生产工艺要求,通常情况下,无公害杏鲍菇菌棚承租人以租赁管理5~10座食用菌棚为最宜,每个菌棚需用2名劳动力。每年5个菌棚共产出杏鲍菇70批,生产杏鲍菇105t,实现销售收入147万元,毛利润42万元,费用:人员工资12万元,水电费15万元,租金8万元,承租人每年纯利润7万元。

3 无公害杏鲍菇生产规范

杏鲍菇栽培基质、栽培管理技术采收等要符合无公害杏鲍菇的生产规范。

3.1 规范性引用文件

3.2 菌种管理

无公害杏鲍菇生产所需的菌种,按照《种菌培养室管理制度》、《种菌检验管理制度》对种菌进行严格挑选,种菌培养基为大豆粉等天然有机原料,原料中不添加任何农药。

4 操作要求

(1)原料混合:栽培所需的原料为玉米芯、玉米粉、米糠、麸皮、棉籽壳、大豆皮等,原料要求新鲜,无发霉、酸败现象,颗粒度符合生产要求。玉米芯须提前1~2小时预湿(浸泡时间随季节变化),加一半水;其他营养物质在早上6:00钟时加入,再加另一半水,含水量达到63%~65%,继续搅拌至装瓶结束。

(2)装瓶:使用全自动装瓶机,要求装瓶均匀,紧实度适中,每瓶重量在635~655g,瓶肩基本无空隙,打孔至瓶底,栽培工艺调整时,参数会有所改变。

(3)压盖:瓶盖自动输送到压盖位置,扣在装完料的瓶口上。

(4)灭菌:采用高压灭菌锅,待灭菌的瓶框整齐摆放在灭菌车上,推入灭菌锅内,关上门,启动运行按钮,灭菌设置时间,升温至100℃需30~40分钟,维持100℃100分钟,100℃升至121℃需5~10分钟,维持121℃70分钟,121℃降至100℃需20分钟,总运行时间需4小时左右。

(5)冷却:灭菌结束后,打开灭菌锅的反侧门,灭菌车推至冷却室内,冷却室温度设定在18℃左右。

(6)接种:冷却至18℃以下的瓶子通过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接种机放置在充分洁净的接种室内,接种后通过输送带输送到接递区域,整齐排放在垫仓板上,由叉车运至培养室。

(7)培养:培养室温度设定为21~24℃,湿度75%~80%,二氧化碳浓度

(8)搔菌:培养成熟后,须搔菌处理。

(9)催蕾生育:搔菌后,瓶口倒置,迅速整齐摆放在小车上,栽培室温度15~16℃,湿度70%~90%,以干湿交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mg/ml以下,室内前期黑暗;搔菌后第3~5天,待菌丝恢复,进入催蕾出菇时期,间隙打开室内顶灯,其他参数相同;搔菌后7~8天,菇蕾已形成,瓶口正放,温度调节至15~16℃,湿度70%~9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000mg/ml以下,关闭顶灯,搔菌后16~18天,开始采收。

(10)采收包装:达到采收标准的产品,在栽培房采收后,

在包装间整理包装,及时入3~5℃冷库。

(11)挖瓶:采收后的瓶框及时运至挖瓶区,把培养料挖除,空瓶框运至装瓶区重新使用,废料运至厂外,生产有机肥。

5 包装储运

5.1 包装

采用10kg/箱的大包装,客户对包装有特殊要求的,按合同执行。

5.2 运输

5.2.1 不得与有毒,有异味物品混装或其它物质污染的运输运载。

5.2.2 运输必须遮盖,防雨,防晒,使用的车辆为保温车或冷藏车。

5.2.3 搬运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挤压。

5.3 贮存

第2篇: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

[关键词] 无公害花生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57-01

前言

近些年来,无公害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逐渐被重视,为了做到无公害花生的高产高效,需要从花生栽培地块选取、种子处理以及其他栽培技术入手,并根据河南省沈丘县的气候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技术调整,从而有效提高无公害花生的产值,对此,本文主要对无公害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1 合理选择花生栽培地块

无公害花生的栽培,应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避免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1]。无害花生地块的选择应远离工业“三废”地区,远离医院污水、农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废弃物、生活污水等地方。另外,无害花生还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所选择的地块土层要超过50cm,而且,应保证地块的土质疏松通气,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能少于0.5%,同时土壤的PH值应保证在6.5-7.0之间,以及在不重茬的中上等肥力沙壤土地块中。此外,所选择的地块应保证灌溉的水质量、土壤的环境质量、空气的质量等都必须符合国家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这样才能确保花生真正的达到无公害标准,同时也提高了无公害花生的产量。

2 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的品种选择以及处理直接关乎到无公害花生是否能够高产高效,因此,无公害花生高产高效栽培必须注重种子处理技术[2]。首先,要做好无公害花生品种的选择,主要选择抗病能力强、高产、幼稚、商品性好、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无公害花生品种,就河南省沈丘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作者认为应将眼光放在桂花22、桂花30、中花117等品种的无公害花生品种上。其次,应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如,种子的精选,也要选择无破损、饱满度好、无黑晕、无病斑、色泽鲜艳的无公害花生种子,另外,应对种子进行剥壳处理,通常情况下,应选择在晴天将荚果摊开晾晒,确保荚果的整齐一致,在此过程中应剔除病残果,避免影响到无公害花生的高产高效。最后,应注重无公害花生种子的浸泡和催芽,种子浸泡主要使用35℃的温水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在4-8小时候淋干,并将种子放置在25℃左右的室内进行催芽,在种子的出芽率超过90%时,可以将其放置音量并且通风的地方晾至1-2天,再将催芽后的种子播种。

3 其他栽培技术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几种技术之外,还需要采用施肥技术、田间管理技术、防病虫害技术等,才能有效提高无公害花生的高产高效率。其中防病虫害技术应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无公害花生应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然后再根据无公害花生的实际种植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通过多种防治措施的结合,确保无公害花生的高产高效。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无公害花生的栽培种,越来越重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提升无公害花生的产值有着极大地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作者主要针对河南省沈丘县地方实际情况,提出几方面无公害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提高河南省沈丘县农业局园艺工作站的工作效率,提高无公害花生产量。

参考文献

第3篇: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

关键词: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的安全问题日益重视。花生作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其健康安全问题也被人们所重视。而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中农药、亚硝酸盐、重金属、激素药物以及有害生物残留,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此,本文介绍了花生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土壤选择。土壤条件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花生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宜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地势平坦、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好、耕作层深厚、排灌方便、肥力较高、酸碱度ph值为6~7的轻壤土或砂壤土种植。产地环境符合DB45/32.6-2000的规定,田块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和医疗废弃物污染,远离公路、车站、机场、码头等交通要道,且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协的污染源,无重金属污染。花生种植实行水旱轮作,前作以水稻为佳。

2.精细整地。晚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地,深度以25~30cm为宜。播种前整地的总体要求是土壤达到深、松、细、碎、平、无杂草、不板结、含水量适中、排灌方便,使花生的生长发育处于适宜的土壤环境中。

3.施足基肥。根据土壤肥力条件酌情确定肥料施用量。基肥以充分堆沤腐熟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中等肥力的田地,一般亩用有机肥1500~2000kg、钙镁磷肥50kg在播种前10~15天混合堆沤。每亩用尿素4~6kg、硫酸钾5~10kg或复合肥8~10kg在播种前2~3天与堆肥混合。在最后一次犁耙时亩撒施2/3堆肥,同时撒施草木灰和石灰撒施20~25K,余下1/3堆肥集中撒施在播种沟内或作盖种肥使用。

二、种子选择

1.选用良种。选择适宜的品种是花生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要选用经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比较早熟、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抗旱性较强、较抗青枯病、叶斑病的优良品种。湛油75、汕油188、粤油13、粤油45、航花2号、仲恺花1号、仲恺花10号等品种,采用翻秋种。

2.种子准备。做好播种的种子准备工作,对于保证一播全苗和提高花生产量、品质至关重要。

(1)选用饱满双仁果。选种剥壳前对留种的荚果进行再次选种,选用饱满的双仁果作种。

(2)晒果。为提高种子发芽能力,剥壳前需晒果2~3天。播前晒果能增加种子的后熟,打破种子的休眠性,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种子内养分的转化,提高种子的生活力;晒果可使种子干燥,增强种皮透性,提高种子的浸透压,增强吸水能力,促进种子的萌动发芽,特别是对成熟度差和贮藏期间受过潮的种子效果尤为明显;晒果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

(3)剥壳。花生剥壳不宜太早。剥壳后的种子容易吸收水分,增强呼吸作用,加快酶的活动,促进物质转化,消耗大量的养分,降低发芽能力。因此,花生的剥壳时间离播种期越近越好。

(4)粒选。剥壳后分级粒选,把病虫、破伤果仁和秕仁捡出,把大粒、中粒作种用的种仁分为一、二级种子,分别收存、播种。

(5)发芽试验。种子质量好,发芽率高的,可用干种子直播。

(6)药剂拌种。根据不同的要求通过不同药剂的拌种,或提高花生的抗病虫能力,或补充营养元素,增强花生种子的活力,或增强其抗旱性等,保证花生苗齐、苗全、苗壮,为花生优质高产打下良好基础。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可有效防止因土壤带菌可能引起的花生根腐病、冠腐病造成烂根死苗。可在播种时将种子与药粉一并倒进小盆中,用力摇匀,使药剂附在种皮上,再将种子播入土中;或播前用种衣剂对水拌种包衣,既防治病害,还可促进花生生长发育。用50%辛硫磷乳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防治苗期地下害虫。

三、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温和当地播种的习惯,春花生在“立春”后至“春分”前以5cm土温连续5天平均稳定在15℃以上(5cm土层湿度占田间最大持水量50%)时即可播种。此时播种可延长花生营养生长期,利于花生高产长相的形成。地膜覆盖栽培可适当前。秋花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

四、播种技术

1.播种方法。目前当地花生的播种方法主要有:传统人工播种、半机械化播种和机械化播种三种方式。其中以半机械化播种和机械化播种比较省时和高效。

2.播种规格。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依据气候特点、土壤肥力、选用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定。根据电白区地理情况,建议合理密植,一般要求1.1m包沟,宽窄行植法,每行种4穴,每穴播2粒,两边为窄行,中间为宽行,窄行株距22cm,宽行株距30cm-33cm,亩播种密度1.8万~2.0万苗。

3.播种深度。花生播种深度以5cm左右为宜。要掌握“干不种深,湿不种浅”和土质黏的要浅,沙土地或沙性大的地块要深的原则。露地栽培最深不能超过7cm,最浅不浅于3cm。

4.播后镇压。播后镇压是花生抗旱播种确保全苗的一条成功经验。镇压后,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且可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使土壤下层水分上升,防止种子落干,便于种子萌发出苗。

5.芽前除草。播种后2~3天每亩用禾耐斯60克兑水60公斤均匀喷洒垄面及垄两侧,以防滋生杂草。

五、合理施肥

1.苗期施肥。幼苗主茎3~5叶期时,每亩追施尿素3~4kg、硫酸钾5~6kg,或花生专用复合肥10kg。

2.花期施肥。花生封行前即苗期后期、开花下针前期,结合最后一次中耕培土,每亩撒施草木灰和石灰各20~25kg,以减少花生病害和提高花生产量。

3.根外追肥。花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生长发育后期,叶面喷硼、钼等微量元素肥料和磷酸二氢钾0.2%~0.3%溶液,具有吸收利用率高,省肥、增产显著的效果。

4.化学调控。肥水充足的田块,花生中后期植株生长旺盛有徒长倒伏现象时,可在花生封行时或花生始花后25~30天,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30g对水60kg喷施,同时,可以加喷磷酸二氢钾和硼、钼等微量元素肥料。

六、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在花生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缺苗严重的地块要及时补苗,使单位面积苗数达到计划要求的数量,这项工作一般在出苗后3~5天进行。

2.中耕培土。在花生幼苗主茎3~5叶时结合施苗肥进行中耕松土;始花10~15天进行中耕培土,并结合施用草木灰和石灰(拌成黑白灰)。

3.灌溉与排水。根据花生生育期内降水量多少、降水量分布情况,土壤含水量以及花生各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的需要来决定排灌。注意开花后遇旱要及时灌水。电白区花生中后期雨水较多,田间积水过多,土壤缺乏空气,要及时排除地面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和减少耕作层内过多的水分,以调节土壤温度、湿度、通气和营养状况,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为花生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

七、有害生物防治

1.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采用翻秋良种。田间杂草多的在犁耕田块前7天喷施20%敌草快水剂杀灭杂草,清洁田园等。发现青枯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移到种植区外深埋或烧毁,同时在病穴处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2.生物防治。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低毒化学农药,保护天敌,利用天敌。

3.物理防治。使用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和黄板可诱杀棉铃虫、蓟马、地老虎、夜蛾类等多种害虫。

4.化学防治。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进行。

(1)防治青枯病:花生播种后30天左右可用高效杀菌剂如30%恶霉灵1200-1500倍液对水喷洒或灌根。

(2)防治锈病:在发病初期即用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1:2:200波尔多液;50%胶体硫150倍稀释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稀释液等。

(3)防治叶斑病:在发病初期第一次喷药,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常用药剂有1:2:200波尔多液;50%胶体硫15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稀释液等。不同农药交替使用可兼治冠腐病和茎腐病等多种花生病害。

(4)防治蚜虫:在叶片发生尚未蔓延全田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抗蚜威3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稀释液,或50%敌敌畏1500倍稀释液防治。

(5)防治夜蛾类:在发现初孵化幼虫时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防治,同时可兼治多种花生害虫。

(6)防治鼠害:在播种前和开花后,使用高效低毒的敌鼠钠盐毒饵统一灭鼠。

八、适时收获

花生适宜的收获期,应根据品种和植株的长相而定。花生是无限开花结实作物,同一植株上的荚果形成时间和发育程度很不一致。生产上一般以植株由绿变黄,主茎保留3~4片绿叶,大部分荚果成熟,即珍珠豆型品种饱果率达到75%,作为田间花生成熟的标志。要做到及时收获,防止落果、发芽,减少黄曲霉感染机会,收获后要及时晾干,达到安全水分15%以下时贮藏。

九、结语

综上所述,花生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能够降低产品中的有害残留物,使产品达到安全、优质、营养的预期标准,深受人们的青睐。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要认真地对种植地及种子进行选择及处理,采用合理的播种技术进行播种,同时合理施肥,做好田间管理及病害防治工作,适时收获,从而实现花生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推动花生的生产。

参考文献:

第4篇: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

论文关键词:静海县,林下,香菇,公害,标准化

静海县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目前,我县已发展林地面积40.26万亩,其中速生杨经济林16.66万亩。我县从2006年开始引进林香菇、种植实用技术,获得了成功经验,可实现林地亩年增收8000元,并且探索出5—10月份在林地反季节生产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达到上面长树、下面长食用菌目前香菇种目前林下香菇植面积1万多亩,年产鲜菇9万t以上。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香菇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探索出了“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的无公害林地立体农业发展道路。

1菌棒制作

1.1菌种制作。菌种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母种从大型科研单位引进,再制成原种到栽培种,然后用于生产。因此,制作菌种的时间应比制棒提前45d左右,菌种发菌时问需要40d左右。

l.2选择原材料。选用当年砍伐的硬杂木加工,隔年腐朽的木材及松柏木、杨槐木不能作为原材料。木材粉碎成5~10mm的木屑。粉碎好木屑要避免雨淋而发生霉变。

1.3菌棒制作

1.3.1配料。将选好的原材料进行农药残留化验检测,选择无农药超标的原材料按要求进行配比。菌棒配料:杂木屑78%、麸皮20%、红糖1%、石膏l%。将木屑堆摊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将麦麸、石膏均匀地撒向堆面,糖溶于热水中,反复搅拌干料直到均匀,然后将干料中间挖成凹形,将糖水分次加水,依次倒入料中,用铁锹搅拌几次到均匀为止。做到比例准确,干料混合均匀,原料吸水均匀,干料吸水充分,湿度控制在65%左右。

1.3.2装袋。用装袋机装袋,双层套袋,塑料袋规格为15cm×55cm。装袋时,将塑料袋套入装袋机的出料铁桶上,用铁锹把料铲进料斗内,左手轻压住塑料袋,右手顶住塑料袋底部,用力均匀而顺其自然的装满袋,使袋内培养料松紧适宜,取下袋后,一人专门将多余的培养料倒出,拧紧袋口,扎袋人松开袋口,拍打几下,使之干净,用棉绳把袋口先捆扎二道,再把袋口薄膜反回头扎牢固,使之密封。套上套袋封好袋口,每袋重1.9~2.1kg。

1.3.3高温灭菌。新式蒸汽锅炉灭菌,4h内达到100℃以上,保持l0h,每锅可灭菌3000~4000棒。灭菌时做到菌棒蒸熟蒸透,无生料。

1.4菌棒接种。将灭菌后的荫棒晾凉后进行接种。采用五孔双面接种法,整个接种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在接种箱中完成,将60个左右菌棒、3袋菌种放入接种箱

中,用专用气雾消毒盒烟熏灭菌3min。灭菌消毒结束后,接种人员双手用75%酒精擦拭消毒,坐到接种箱前,双手进入接种箱内,取袋培养袋摆好.脱去外套袋,用打孔木棒对培养袋打孔,打穴后迅速用接种器或手工将菌种紧紧挤入接种孔内,让菌种与菌穴密切吻合,不留问隙,菌种于穴面微凸起。这样,香菇菌丝一萌发就可将接种口封住,防止杂菌危害。依次接完5个孔后,套上外袋封好,放在一旁,待整箱接种完以后,依次进行。

2发菌管理

2.1发菌场地。培养菌袋的环境要求清洁、干燥、通风、黑暗,其中通风干燥尤为重要。在生产棚内进行发菌即可,使用前在地面撒上石灰粉进行消毒。按“井”字形排放菌袋,叠放高度8~10层。排放时接种口向外侧,不要遮压,以利通气。

2.2温湿度管理。低温发菌,温度维持在l5℃~28℃。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5%左有,宁干勿湿。保持空气清新,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料温高时

多通风。培养室要求暗光,防止菌丝徒长形成菌膜。

2.3通风。接种后10d翻第1次堆,菌袋上下调换,使其发菌一致。发菌期间,应勤检查,如发现个别菌棒出现杂菌斑块,应及时捡出。在接种孔菌种互相连接以后,脱掉外袋。随着菌种的生长及时采用针刺通氧。

3转色出菇

3.1菌棒转色。转色是香菇生产的特点,菌棒发满菌后,由白色转为褐色,才能形成菇蕾出菇。根据各品种特性,接种后5O~60d时间菌棒逐渐转成褐色,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出菇的早晚和产量的高低,应保证温度l5℃以上,使其正常转色。

3.2菌棒摆放。单层摆放,每平方米摆放40棒。

3.3带袋出菇。通氧后养菌7~10d,使菌丝恢复生长,菌丝恢复后进行带袋出菇管理,待菌棒旱红棕色,袋内头茬菇成熟时,脱掉内袋并采菇。

3.4温度管理。以增减棚顶遮盖物和调节通风强度,使温

度保持在l5℃~25℃,最适温度在18℃左右。

3.5湿度管理。使用微喷技术,实现供水的高雾化、均匀喷洒和多次少量的灌水方式。早、晚喷水,小菇少喷,大菇多喷,保持空气湿度85%~95%,茹体成熟时停止喷水。

3.6通风管理。视棚内温度情况早、午、晚进行通风,保持菇床空气流通,防止形成畸形菇。

3.7光照管理。根据商品要求,调节菇棚遮盖物,保持“三分阳七分阴”或“四分阳六分阴”的散射光。头潮菇采摘后,继续利用温差和干湿差刺激,经过一干一湿刺激后,

菌筒覆盖薄膜进行保温、保湿,促使菌丝恢复生长。3~5d后开始温差刺激,保持昼夜温差达到10℃以上,迫使菌丝体分化菇蕾,形成第2轮菇潮。

4适时采收

第5篇: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

日光温室西葫芦茬口主要安排秋冬茬、冬春茬、早春茬种植,切忌与葫芦科蔬菜连作,要求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进行种植。

2 品种选择

在日光温室中种植西葫芦,选用的品种必须耐低温、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瓜条直、色泽好、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以及高产。

3 播种育苗

3.1 播期播量

3.1.1 播种期:秋冬茬8月中旬播种,冬春茬10月中下旬播种,早春茬12月上旬至元月上旬播种。

3.1.2播种量:根据不同品种的生产习性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用种200-300克。

3.2 种子处理

3.2.1种子消毒:先将种子曝晒l-2天后,用以下方法进行种子消毒:方法一:温汤浸种即采用55℃温水浸种30min;方法二:多菌灵浸种,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min;方法三:高锰酸钾浸种,使即用0.1%的高锰酸钾浸种30min。完成浸种后,再用清水把种子冲洗3遍。

3.2.2 浸种催芽:完成种子的消毒并清洗后,还要在清水中浸泡8-10h,置于25-28℃条件下催芽,待种子1/3“露白”时播种。

3.3 制作苗床

3.3.1配制营养土:按3份田土:1份腐熟有机肥:1份草木灰配制,混匀后装入10×10cm营养钵做床。忌用同科前茬作物田地土作苗床地和配营养土。

3.3.2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8克或50%拌种双7g,拌细土5kg,播种前用1/3撤施床面,下种后用其余2/3药土盖种。

3.4 播种方法:苗床浇透水,待水渗完后,将种子按每钵1―2粒播入营养钵,播后1cm厚的营养药土,覆盖地膜,再加扣小拱棚。

4 苗期管理

4.1 温度管理:出苗前日温25―30℃,夜温12℃以上;顶苗时撒去地膜,出苗后至炼苗前日温20―25℃,夜温10-15℃;定植前的7-10d要控温炼苗,要求白天温度15―20℃,夜间温度8―10℃。

4.2 光照管理:要对幼苗的光照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通过对采光棚面有效清洁,可以增加光照强度。但也不能太强,这样会导致幼苗徒长甚至灼烧叶片。

4.3 水分管理:在苗期一般不旱不浇水。

5 定植前准备

5.1 晒地灭菌:收获前茬作物后,要清理干净,并整平地面。间隔15-20d连续深翻3次晒地养地,持续休养生息2个月时间;前茬病害重的温室清残平地后进行双层高温闷棚,即亩撒生石灰50kg,深翻50-60cm,用无破孔无裂缝棚膜覆盖地面,四周边膜埋入土中10cm,封严棚顶放风口和通道门,密闭升温到50-60°持续15-25d。

5.2 整地施肥:结合深翻亩施腐熟的有机肥6000-10000kg,生物有机活性肥100kg,磷二铵或尿素50kg、硫酸钾30kg,农家肥撒施为主,撤施后深翻耙耱,化肥和少量有机肥集中沟施为宜。按1.7-1.8m宽幅沿南北向划线开沟、压粪施肥和加垄培塘,垄高25-30cm,水沟宽50-60cm,拍垄洇水,渗水后按垄面宽20-25cm铲垄,直接在小垄面上铺设滴灌并覆膜或在旱塘上两垄间开深15cm的暗沟采用膜下暗灌。

5.3 棚室消毒

施肥深翻后,扣棚密闭消毒,选择方法(1)硫磺粉熏蒸:定植前一周,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0.25公斤加锯末0.5kg,分散放置,熏10-15h;方法(2)百菌清熏蒸: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250g,分散4点-5点,点燃后密闭10-15h。

5.4 播芽定植

5.4.1定植时间: 秋冬茬9月中、下旬定植,冬春茬11月中、下旬定植,早春茬1月上、中旬定植。催芽直播的播期比育苗期迟一周。

5.4.2定植穴消毒:每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5kg,拌细土25kg,配成药土施入定植穴内。药土应与根、茎或芽隔离。

5.4.3 定植密度:株距55-65cm,亩保苗1200-1400株。

5.4.4方法: 将苗分为大、中、小三级,按“”排列分别定植在南北塘前、中、后排,边打定植穴、边浇稳苗水、边栽苗边复土封穴。

6 定植后管理

6.1 温湿度管理:定植后保持温度25-30℃,湿度95%以上。缓苗后应及时控温,白天保持20-25℃,超过25℃通风,降到20℃闭风,15-17℃覆盖草帘,早晨揭帘前保持8-10℃为宜。

6.2 水肥管理:定植后7-8d浇缓苗水,根瓜坐稳或膨大时浇水,结合浇水亩追施磷二铵或尿素25-30kg、钾肥15-20kg;坐瓜盛期需水需肥量加大,按小水小肥、多次追浇的要求地干就浇,缺肥就追,一般10-20d浇1次水,每次结合追施磷二铵或三元复合肥50kg,后期可少施不施磷肥,生育期增施CO2气肥。

6.3 植株调整:随着植株的随茎蔓不断生长,要尽快束秧、吊秧,把其中的老化病叶除掉,并掰除侧生萌芽和疏除过密的瓜码和畸形瓜,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光照和主蔓优势。

6.4 保花保果:早上8-9点接花或柱头涂抹花粉进行人工授粉,1朵雄花抹2-3朵雌花,雄花少时采用2.4-D蘸花,浓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一般200-100ppm,每天早晨用毛笔蘸取药水涂抹刚开雌花的柱头和花冠基部,不可蘸及瓜柄,也可用果霉清蘸花,蘸一次药抹一朵花。对生长正常的隔码疏瓜或留2疏1,对生长较弱的可疏2或疏多留1。

第6篇: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

一、引言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这给从事职业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带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及整个社会面前的一个课题。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为一体,它强调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大胆突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关注探索学习的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充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既能够解决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脱节的问题,又能够让学生手脑并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单纯地把理论课和实验课一起上,也不是在教室里上实验或是实验室里讲理论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体,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学法指导、教材、实验实训条件、教学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整合,从而构建成的新型课程体系。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整个过程及其参与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是推动理实一体化实施的必要条件

1、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

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具体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根据专业的需要,购买相关的机电设备,因为在学校里不可能建出一个工厂,也没这个必要,所以学校实训室的建设应该适当,要有重点地建设相应的实训室。第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本质上来说就是校企合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职业院校还停留在口头上,因为校企合作是有难度的,所以要真正达到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两方只能走互惠互利的道路,这就需要学校有一批在本行业知名的教师,能给企业完成相关的技术改造,能帮企业节约成本并给企业带来利润。另外,学校还可发挥自身优势帮企业培训员工,或者由所属行业的企业入股办职业技术类院校。通过这种利益关系把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同时要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比如对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场所的企业给予减税和财政补贴等办法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上来。这样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的问题自然就得到了解决。第三,学校图书馆及信息资源的建设。应以学生能方便地查阅自已所学专业的各类资料,特别是有关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相关资料为原则。

2、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既具有动手能力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队伍的建设只能立足于学校来解决,解决的办法有下面几种。第一,从企业引进有一定专业背景并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第二,重点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在走上讲台以前,应该有一段时间的下厂锻炼,使教师能认识基本的机电设备及工艺过程。而且这个培训是动态的和反复进行的。第三,要在企业或相关科研院所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兼职教师。而且兼职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有岗位的要求。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但从我国传统教育来看,学校一直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主要是验证性的实验,不太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学生并没有把自已技能水平的提高作为学习的根本目的,而以“学而优则仕”的这种观念来作为学习的指导思想。从社会层面来说,对人生的评价是以是否当官作为人生成功的重要指标,而且这种思想几乎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里,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观念就得重构校园文化,让学生的所思、所想以提高自已的技能水平为目标,把在专业技术领域的追求作为自已终生的奋斗目标。

4、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必须有配套的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否则不可能真正落实这一教学模式,因为如果把这一模式比做一部机器,要让这一台机器很好地运行,就必须这台机器的各部件配合良好。而且要有可靠的系统,所有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做为保障。现有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还不足以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

四、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决定性条件

学校有了好的硬件设施,但具体的教学操作是要靠教师去完成的,根据近几年从事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这门课的教学经验,教师要根据实际所教的课程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落实理实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以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这门课为例进行,围绕着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这个中心,我们对本专业学生确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首先是能力目标,具体包括操作能力,基本实验能力;其次是知识目标,具体有数理计算能力,运用一定的图表、简易图形进行实物的表达、说明的能力;再次是基本的素质目标,主要包括职业行为能力、规范操作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以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这门课为例,因为这门课是一门专业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合成氨生产技术,硝酸生产技术、硫酸生产技术,化学肥料的生产技术、烧碱生产技术、纯碱生产技术、新型无机材料的生产技术等基本的内容,内容庞杂而繁琐,而教学时数又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对教学内容要进行整合,根据“够用为度,适用为先”的原则进行整合,针对每一种产品的生产,重点从原料、生产的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对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简单明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每一种产品生产的操作条件和工艺流程。也就是说到企业时上班以后,要能看懂设备的结构图,能看懂生产的工艺流程图,还要明白主要设备的操作条件的控制及如何去控制相关条件。

3、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为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我们根据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对煤气化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从原料的制备、原料的装填、设备的气密性检验、工艺流程的熟悉,煤气化的基本原理,操作条件的选择等进行完整的教学,根据对最终水煤气的成分分析,对操作条件进行讨论,最终完成煤气化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对氨的合成这一部分内容直接在仿真实训室进行学习,仿真实训直接模拟的是现场中控室的操作,学生能直接学习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各类设备的操作与使用,感受操作条件的控制对最终产品的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合理控制操作条件。另外附加多媒体和实际的讲解过程使学生所学知识基本能够满足现场操作的要求。

4、教学考核

以过程考核为主,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分析能力为依据,根据每个学生每天完成的任务及现场提问来确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最后统一答辩,答辩的内容要强调技能操作,体现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7篇: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 基础实验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40-01

本文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为例,浅谈化工专业学好该实验的重要性及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基础实验训练除加强物理实验、电子实验、计算机、金工实习等基础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专业实验是重点[1]。其中,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由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统合而成的一门基础化学课程,也是化工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误差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第一门化学基础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相关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所以这门课程以对后续基础化学和专业化学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所以与之相应的实验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加强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门主要课程。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一些典型的化学分析法实验的基础上,正确地、熟练地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认真观察现象进而分析判断、逻辑推理、作出结论的能力;初步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及正确表达分析结果的方法;正确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仪器和试剂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及其它信息源获得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作风,认真、细致、整洁的科学习惯,并锻炼学生独立从事科学实验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对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应始终贯穿整个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

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实验预习报告,用于实验课前预习。预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记录。让学生在实验课前对实验做到胸有成竹,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理解相应的实验原理,清楚实验步骤,知道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不至于在实验过程中手忙脚乱。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预习报告本子上,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报告本子拿给实验老师看。实验老师主要看实验结果记录的是否正确,误差大小,并签字。要求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将预习报告本上的实验数据记录贴到实验报告册上,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以达到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第一次实验课上,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节约用水,节约试剂。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微型实验,除了勤俭节约、降低实验成本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微型化学实验是指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比较明白清晰的反应结果和化学信息的一种新型实验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将实验工具书上的试剂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或者更少,以达到节约试剂的目的。将一些价格昂贵的试剂,在实验准备过程中配制成溶度较稀的溶液,如在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中,将AgNO3的浓度配制为0.05mol/L。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润洗滴定管时,润洗液的量为5mL。在一些制备和提纯实验中,要求学生将产品称量完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有些药品可以重复利用,如氯化钠的提纯实验。

化学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允许有不同的观点、方法、手段,甚至有不同的结论,应提倡创新,鼓励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3]。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后,要求学生认真写实验报告册,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要求他们通过查阅工具书、文献资料等手段按时完成思考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开放实验室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延伸到课后。课堂内已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同时学生的科研能力也日趋成熟。开放实验室,主要是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准备毕业论文。学生可以自己想课堂,自行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老师起到辅助的作用,帮助他们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指出他们实验方案的可行部分,鼓励他们要有勇气面对失败,锻炼学生的意志,训练其缜密的思维能力。

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对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希望在教学中得到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钟军.对加强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广州化工,1999,27(4):136-137.

第8篇: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

化学工程技术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就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得到十分的重视。分析研究当代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不断提高化学工程的技术水平,从而让化学工程技术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一、化学工程技术的产生及发展 20世纪60年代开始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的扩展,已经从一些小型化工产品向着研究大型化工设备的方向前进,出现了许多能够生产大量化工产品的大型装置。60年代后,计算机开始应用到化学工程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至此70年代以来各种高新的化学工程技术不断地出现,化工领域的变化也称得上是日新月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化学工程技术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化学工程的迅速发展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级工程学科,在新的世纪呈现与相关的学科交叉结合的趋势。

1.化学工程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1.1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的交叉。化学工程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的交叉的学科工程就是所谓的材料化学工程。这一发展趋势是将工程化学原理应用到材料的制造过程中,把自然资源的粗材料加工成精细的化工材料。这一发展趋势的应用领域十分的广泛,如农业中用的薄膜以及各种新型纤维,汽车器材的制造。 1.3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交叉。化学工程与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交叉学科就是精细化学工程。这一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化肥的生产以及石化企业的石油精细化产品的加工生产。

1.4与环境学的交叉。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不断发展的化学工程技术也要注意到环境的发展,这就是环境化学工程。目前主要应用于一些无公害产品的生产,以及净化环境技术的研究。

1.5与物理、微电子学的交叉。化学工程技术与各种电子产品的生产技术的结合,有利于各种微电子产品如硅、线路板的生产发展。

2.化学工程与数学、物理学、基础化学进一步结合

2.1与数学的结合。当代化学的发展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工具,化学工程中非线性代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表明化学工程技术与近代数学的进一步结合。

2.2与物理学的结合。化学工程技术与物理学的进一步结合体现在X光衍射、气相色谱程序以及电镜等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利用方面。

2.3与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进一步结合。化学工程技术与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学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人力学参数的预测和生物环境的治理上,通过与生物化学学技术的深层次结合,是这两项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

三、促进化学工程技术发展的对策

1.着眼全局提高化学工程技术水平

化学工程科学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已经明显地呈现与多学科交叉的现象,要进一步促进化学工程技术的进步,就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与化学工程交叉的各个领域的情况。要统筹考虑各个领域的运用,做好整体的规划,协调各项科学的开发利用。并且统筹现有领域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使各个学科领域相互促进,最后实现共同发展。

2.提高化学工程机械设备研究水平

机械设备是提高一项技术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机械设备能为更高水平的技术研究硬件支持。但是相对而言,目前化学工程技术方面的机械设备还比较落后,应该加强研究力度,向世界化学工程技术研究的机械水平靠近。有了这些高科技水平的机械设备,在化学工程技术领域赶超世界水平指日可待。

3.做好化学工程技术的教育工作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高水平的人才,所以要促进化学工程技术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化学工程领域的教育培训工作。不仅需要培养化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与其相关的学科的教育与培训也要加强。不仅仅培训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储备人才。

4.积极开拓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市场

当今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很广泛,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的发展还要积极研究开发新的工艺、新的产品,寻找新的市场。市场是产品开发的动力,有了市场的需求才会带动产品的生产,也就会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9篇: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

石化产业,四项成就突出

目前,中国石化产业取得很多成就,概括来说表现在四个方面。

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石化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逐步提高。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06~2010年,石化产值、利润、销售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1.3%、13.2%和21.3%。2006~2008年产值年均递增25.6%,高于2001~2005年5.5个百分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产值增速有所下降。2010年,石化产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1%,达到78675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炼油行业产值24252亿元,化工行业产值52321亿元,按汇率(6.58)计算突破7900亿美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石化产业实现利润总额约380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利润的8.9%。

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2010年石化产品国内生产总值11957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约1317亿美元;有20多种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纤维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排名世界第二。随着新建、改扩建装置的陆续投入生产,我国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将继续保持领先位置。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石化产品消费国,2010年石化产品国内消费12495亿美元左右,其中进口约1855亿美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4.8%。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2.76亿吨(综合配套加工能力约2.2亿吨),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乙烯生产能力为442万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46.4%;五大类合成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的生产能力为915.6万吨,占国内市场表观消费的49.4%;合成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的生产能力为85.9万吨,占国内市场表观消费的71.6%;合纤原料(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丙烯腈、己内酰胺、尼龙66盐)的生产能力为341万吨,占国内市场表观消费的56.3%。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居世界第3位,乙烯生产能力居世界第5位,五大类合成树脂生产能力居世界第5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居世界第4位。

投资方向日益合理石化产业投资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投资规模达到8945亿元,比2005年增长279%,年均增幅达30.5%。由于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10年炼油行业完成投资1328亿元,比2005年增长204.8%,年均增长25%;化工行业完成投资7349亿元,比2005年增长233.9%,年均增长27.3%。近一个时期,产能过剩的基础化学原料、氮肥等行业投资出现负增长,市场短缺的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投资增幅高于产业平均值1倍,产业投资高端化趋势明显。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数据显示,1999年全世界炼厂平均规模约540万吨,其中最大炼厂规模4085万吨,最大单套蒸馏能力1250万吨;我国炼厂平均规模仅160万吨,最大炼厂规模只有1350万吨,最大单套蒸馏能力只有800万吨,均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16家乙烯生产企业的18套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不足25万吨。

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资产重组等一系列措施,石化产业在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等方面不断优化。截至2010年底,石化产业已形成19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炼油能力已占总加工能力46%。镇海炼化、大连石化的炼油能力超过2000万吨;中石化与中石油的炼厂平均规模现已分别增至714万吨/年和590万吨/年。乙烯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62万吨/年。

石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产品开发。2006~2010年,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3.4%,高于行业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农药中杀虫剂比重下降9.9个百分点,除草剂比重上升16.4个百分点;离子膜烧碱比重提升30.2个百分点,轮胎子午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高浓度磷复肥比重提升16.2个百分点;专用化学品比重不断提高,产值比重升至15%。

国际贸易,逆差加大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十分活跃。目前,石化产品的出口结构已逐步从单一的资源密集型转向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综合出口产品结构。

2010年,在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现状下,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贸易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出口总额达4587.81亿美元,增幅达40.3%。橡胶制品、无机化学品等资源型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专用化学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橡胶制品一直占有最大比重,2007年橡胶制品在出口贸易额中的占比最高,达31.2%,2010年则降至24.6%,降幅为6.6个百分点;2006年,专用化学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例只有6.2%,2010年升至12.5%。无机化学品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由2006年的11.4%降至2010年的8.7%。

但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贸易逆差也一直存在。2008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贸易逆差为1635.4亿美元,同比扩大40.7%;2009年,贸易逆差为1290.55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进出口贸易逆差为969.94亿美元,同比增长97.3%。

近年来,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进口量不断增长,造成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贸易逆差不断加大。同时,由于我国石化产品的结构尚需完善,化工产品的出口主要是以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而一些附加值高的高档产品则需要大量进口,这也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出现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石化产品的产能过剩情况严重,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情况明显,各企业间的价格战也会导致石油和化工行业出现贸易逆差。由于我国遭受的贸易摩擦日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石化产品的进出口,从而形成贸易逆差。

战胜挑战继续前行

我国石化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集约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农资供给需要加强,低成本产品产能不足,市场调控体系不完善;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条件,不注重能源转换效率,盲目发展煤化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