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社会经济形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经济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经济形势

第1篇: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一、新型集体经济的内涵

新型集体经济是对传统集体经济的突破,产权明晰,包括多种新的实现形式,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为主,融合合作制与公司制管理模式,凭借劳动和资本分享企业收益。劳动者为自己和社会创造财富的一种组织形式”。一些传统的集体企业通过改革改制,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展现出新的活力。

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特征

1、企业是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体

企业全部或多数职工既持有本企业股份,又在企业内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强调以职工持股为主体,其持股比例为本企业全部资本或占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地位。一些企业采用股份的形式引入企业外部出资入做股东,这种企业产权主体的设置,改变了原有企业资金制度单一内生性,拓宽了企业吸引外部资本途径。在组织形式上,自愿组合,自筹资金,民主管理,自主经营,集体积累,按劳分配,入股分红。在联合的基础上确立了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权,实行个人所有,集体占有。

2、劳动者通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本企业具有控制权

劳动者资本之和在企业产权结构中占有相对控股以上地位。在产权制度上,逐步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通过控股和企业章程规定取得对企业控制权,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架,按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决定企业经营投资计划、选举高管人员,审批财务预决算等重大事项。

3、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形式主要体现在支付给劳动者工资和奖励、按劳分红上,依据劳动贡献决定。按资分配体现在各方股东按其股份分得红利,也有一些企业把劳动技术等要素折成股份的,这部分名义上按股分红,实质上仍是按劳分配。职工具有股东与雇员的双重身份。在取得工资性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取得劳动分红、股金分红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益。建立了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新型劳动关系。

4、与其它所有制企业区

主要在资本结构上加以区别。新型集体经济出资入主体是本企业劳动者,劳动者对本企业有经营控制权,而国有企业出资人是国家,国家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授权,任用经营者,企业盈亏是国家的事,职工不具有控制权。而在私营企业中,不允许劳动者入股,或投资者不一定是劳动者。这些与集体经济主要由大多数劳动者共同出资共同劳动。企业不是少数人所有,而是多数劳动者所有的特征有根本不同。

5、与传统集体企业区别

所有权形式,由单一共同共有变为明晰到人,按份共有;人事及决策权由上级任免决定变为职工以股东身份决策;分配上由按劳分配变为按劳与按资分配并存的多种分配制度。企业治理结构由单一集体制度变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多种实现形式;企业地位由政府管理变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三、新型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新型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有: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要特征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以集体共有和按份所有相结合,集体共有为主的集体企业;由职工股控股或相对控股的有限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由集体资本控股或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劳动者个人资本为基础的合作制企业;其它具有新型集体经济特征的各类企业。

新型集体经济的产生始于传统集体企业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初期大都以股份合作制改造为主,并在股份合作基础上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逐步过渡到有集体资本参加的有限责任制、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公司制企业。这些企业吸纳社会资本,与国内外企业合资合作,发展成为多元投资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各类新集体经济大量涌现。

四、新型集体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适应的

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符合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方式。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它作为市场经济,要以市场作为主要手段配置资源。由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新型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而这种公有制经济有明晰的产权,产权结构趋于多元化,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化,机制市场化,同其他利益主体的关系是竞争的关系。因而有追求资源配置合理性和资源利用充分性的内在机制,容易与市场经济融合。

1、新型集体经济本质特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型集体经济实行“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相结合”及“个人所有,集体占有”的产权制度,其财产在价值形态上可以量化到劳动者个人。但在实物形态上不由个人支配,而由集体占有和支配,在共同占有基础上,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将企业共同共有与劳动者按份共有结合起来。这样的产权制度使所有者真正到位,解决了传统集体企业终极产权不到位的问题。

新型集体经济是“民有民营民享”的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它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劳动群众,是一定范围内劳动群众民有民营民享的公有制经济。新型集体经济确立“民本经济”的观念,不同于传统集体经济经营活动由政府决定,经营者由政府调配,企业用工由政府安排,排斥个人所有权的二国营模式。

新型集体经济突出了集体经济民本位的特点。首先,在产权上以投资的劳动者为主体,实行民有,体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其次,在经营形式上实行民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确定经营者的产生方式,自主决定企业的用工制度,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第三,在内部管理上实行民主,劳动者通过股东会参与企业管理,通过直接持股和间接持股等形式。行使股东权利及其它民利,参与企业的决策活动,第四,在经济利益上实行民享。职工在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取得工资性收入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对企业的投资享有收益。第五,在经营风险上实行共担。

这种新型的集体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体现了公有制经济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

2、新型集体经济符合我国生产力现状及发展要求

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要求。生产的社会化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适应这种变化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新型集体经济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把单个的资源(人力、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既在生产力的发展上体现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又在生产关系变化上体现了公有制的特点,一方面,集体资本参股控股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共同共有财产具有直接的公有性质;另一方面,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中,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劳动者个人投入的资金转换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以法入主体形式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转变是向联合生产方式的转化,符合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公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变化方向相一致。

当前我国生产力还不够发达,而且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多层次性是我国的重要国情。新型集体企业是自发形成的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容纳不同层次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它的企业规模可大可小,企业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容纳手工劳动和半机械化的生产力,也可容纳机械化和自动化、专业化的社会大生产。新型集体经济具有兼容性。能在各种行业中发展。同时独立自主性强,既有主动联结现代产业链,进行协作配套的能力,又有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的机制。由于集体经济量大面广,遍及城乡各个行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因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3、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宪法》中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新型集体经济的长期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国有经济分布过广,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随着国家对国有经济的调整,国有经济将集中力量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骨干企业,对一般性行业将逐步退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下降。只有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积极向各方面渗透,大量进入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才能增强公有制经济控制力,填补国有经济退出份额,才能保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否则公有制经济就失去在国民经济中主体地位。

4、新型集体经济与我国促进就业。共同致富的基本国情相符合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只有实现了就业(创业),才能摆脱贫困,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多种经济成份、多种资本的融合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能提高创造社会财富的效率,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新型集体经济实际上也是一种集体资本控股或劳动群众有控制权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新型集体经济具有把劳动群众的个人资本融合为公有资本的功能。劳动者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享收益,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正为劳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

5、新型集体经济符合市场经济对微观参与主体的要求

经过改革,新型集体企业不再是政府附属,摆脱了二国营模式,产权清晰,通过资产量化,经济补偿金转为股份。鼓励职工投资人股,吸收社会人人股,对外合资合作等措施,实现出资人到位,产权结构也逐步多元化。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依职责规范行使各自权利。随之配套产生新的用工制度、内部分配制度、管理和决策制度、对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各项岗位考核制度等,都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运行,企业作为法入主体,在市场中有竞争发展的动力。经营行为完全由自己决定,盈利自身受益,亏损自行负担,与其它性质类型的企业是平等竞争关系。

6、国内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证实了其与市场经济是相适应的

一大批传统集体企业、国有中小企业经过改革变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较好。例如,白山喜丰公司原为集体企业。2003年企业进行改革,把净资5584万元量化折股,法定代表人占公司总股本13%,公司高管人员占9%,公司一般管理人员占13%。职工占12%,退休职工公益股占10%,职工平均每人量化2万元,其余为吸收社会自然人人股。随后,公司又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现在职工是企业持股主体,既是股东,又是劳动者,重大决策由职工占大多数的股东大会决定,公司实行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后,还按股分红利。公司2004年销售4亿。产量3万吨,利润3千万元,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当前数量庞大的厂办集体企业和国有中小企业正在进行改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要量化现有资产,吸收职工入股,变为新型集体经济。

7、国外具有新型集体经济特征各类企业得到了广泛发展

资料显示,集体性质的经济在国外也有较好发展。如西班牙蒙德拉贡、英国工业共有权运动、美国职工持股计划、加拿大合作社、日本农协等,目前,合作性质经济已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类合作社的社员数亿人。在农业、工业、流通、金融、保险以及各种服务业都出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合作社,西欧、北美许多国家80%以上的农场主都参加了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丹麦的奶制品90%由合作社经销,荷兰合作社销售的花卉、水果、蔬菜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实践说明,在发达国家,集体经济也是有发展空间的。它适应市场制度与生产力发展。

综合上述,新型集体经济在产权和治理结构上既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又保持了公有制的本质特征。实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新型集体经济的存在是促进就业,共同致富的需要,是保证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需要。新型集体经济符合市场经济对企业法人主体、竞争主体的要求。大量改革改制发展起来的新型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市场环境下具有旺盛生命力。现在我国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企业适合改革成为新型集体经济。将来还要有一部分中小个体私营企业在面临生存危机或无法扩大生产时,发展成为新型集体经济。

第2篇: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近年来,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石景山区先后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关村石景山园在积极创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园区,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加快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积极探索战略转型新模式

去年,石景山区作为北京市唯一一个区县,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编制出台了《石景山区“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加大规划引导。今年,区委区政府召开了2011年经济发展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进大会,并密集出台《关于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实施意见》以及《石景山区促进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石景山区常青藤高端人才集聚区管理办法》等多层次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在用好用足国家、市级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实际,构建完善的区级配套扶持政策体系,重点强化财政资金扶持、税收奖励、成本补贴、土地供给、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区政府设立了“石景山区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首年资金金额3亿元,以后再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促进服务业项目建设。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综合利用财政、税收、土地等各种政策,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进入服务领域,促进服务业活跃发展。谋划了一批包括创意总部园、银河综合商务区、中国动漫博物馆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项目,研究筹备了36个具有较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我区积极探索适合首钢新区建设的开发模式,以首钢工业区转型带动试点区建设。支持设立由首钢作为发起人的“北京服务・新首钢”股权投资基金,计划3年内募集100亿社会资金,首期10亿元已经到位,重点支持西部地区服务业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同时,“十二五”时期,市政府用于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不低于40亿元,这些都将重点用来支持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

为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石景山区积极发挥产业资金引导作用,加快项目推进,按照在建项目保进度、拟建项目促开工、后续项目抓前期的思路,建立项目建设、启动、推进、储备滚动实施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平台,建立完善服务业企业个性化发展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现有行业中介联盟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行业中介组织体系。到2015年,石景山区将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比重将达到70%左右,服务业吸纳就业比重将达到7成以上。

加快建设“国家可续发展实验区”,牢固树立战略转型新理念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科技部会同发改委等国家19个部委共同推动的一项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去年,石景山区正式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此为契机,石景山区加强组织领导,由区委区政府和首钢总公司联合成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编制了《石景山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了《关于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将石景山建设成为文化娱乐休闲的品牌区、传统工业转型的示范区、特色科技产业的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的功能区和社会功能完善的宜居区5个主要目标。区政府设立每年5000万元专项资金,持续加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投入,引导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结合的资金保障机制。

以可持续理念引领区域转型提升,石景山区正全面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如今,实验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增长迅猛,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32.7%提高到2010年的55%。科技创新更加深入,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石景山区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荣获“中国改革十大低碳示范单位”称号。空气质量连续5年持续改善,到2010年,达标天数已达到247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6%,城市环境卫生综合考评保持全市领先位置。

与此同时,石景山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商务服务、现代金融、旅游休闲5大主导产业,稳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CRD特色产业体系。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石景山区全力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依托西山汇新媒体产业基地、国际创意谷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针对首钢新区的建设,石景山区建立起和首钢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石景山区新首钢投资服务中心的作用,完善支持首钢配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园区,加速打造战略转型新支柱

中关村石景山园作为石景山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特色鲜明,园区企业主体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是文化创意企业,成为中关村“一区十园”中的文化创意特色园,初步形成了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园区。

随着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风生水起,如今,石景山区正在全力打造“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的品牌形象,中国动漫游戏城在稳步建设当中。在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石景山区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纵深发展,重点推进新能源高端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电子信息产业。促进现代金融、旅游休闲、商务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联动发展。

第3篇: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两型社会;集束城市;生态城市;九华

Abstract:In December 2007,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City Group“two-oriented society”(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area approved by the State. Two types of society that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resource-saving society,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s the two types of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pilot area, shoulders an important historic task. Is located in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Jiuhua Riverside Metro urban planning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s well as to enhance the target region. Jiuhua and Changsha big butt Hexi District, caused by the pilot of the two-oriented society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planning thought, in this article, as well as from around the connection area Jiuhua research planning, in order to cluster in urban and eco-city concept,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two types of Under the understanding of urban planning as well as some methods used to express the thinking of city planning.

Keywords: Two types of social;urban cluster;ecological city;Jiuhua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2-0077-03

1前言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长株潭城市群继浦东、滨海新区、重庆之后成为第四个获此特殊政策支持的地区。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型主体、环境友好型主体、资源节约型主体体系、环境友好型体系等,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型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九华概况

九华经济区作为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是未来湘潭主城区的重要组团,东临湘江,南接湘潭市区,北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交通区位优越,上瑞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长潭西线高速纵行南北,并设有湘江千吨级航运港口(图1)。自2003年湘潭市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启动九华经济区建设以来,现已形成十余平方公里建成区,以汽车、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为支柱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由单一的工业园区向具备综合功能的城市新区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

现实的发展,铸就了九华人的骄傲,在短短的五年时间,九华经济区达到了一般园区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才能达到的水平。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区陆续引进了台湾联电、韩国三星、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吉利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吸引了400多亿投资,建设面积达到10km2。

1.2两型目标下规划理念的转变

新的发展背景与诉求,要求从规划引入新的理念,从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以人为本,引导城市、产业合理布局,创造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结构和形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探索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图2)。

2集约用地理念

2.1 国内土地利用规划的理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各业、各类土地利用的综合协调和统筹安排,涉及各行各业,关系全局和长远。从20 世纪80 年代算起,我国已经进行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两轮的土地利用规划在规划理念上都强调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的建设用地强调不够,对社会的变化和需求考虑的不多,没有将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协调社会关系,贯彻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手段,更没有真正地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模式,保证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社会进步目标和生态环境改善目标的高度协调统一。

2.2 国外土地利用规划的理念

西方国家真正称为“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或近似称为“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划外延要比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要小得多。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土地利用规划是县市一级的规划或者是城市规划的代名词。对于城市规划方面的理念还是值得借鉴参考的,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理念,该理念是在欧洲可米尔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精明”(smart)的内涵,强调的不是将土地保护发展孤立或对立起来,而是充分考虑土地开发、城市增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需求。其内涵就是一项将交通和土地利用综合考虑的政策,促进更加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选择,通过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将居住、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布置在一起,并将开敞空间和环境设施的保护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精明增长”理念在设计原则上的体现,近年来又相继出现了以土地集约化利用为特点的新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潮,典型代表是“新城市主义”( NewUrbanism)和“公共交通社区”(TOD)等。

2.3九华集束城市规划

2.3.1九华用地现状

通过运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基地的坡度坡向(图4-5)进行分析发现,基地65%的用地坡度小于8°,坡度小于15°的占85%以上(表1),总体地形相对较平坦,有利于新城的整体开发。结合自然生态环境的分析评价,规划将用地分为不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用地三大类。基地地形总体上形成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的格局,中间有一条明显的楔形谷地,现状主要为农田、耕地,以及零散的水系。

2.3.2九华集束城市规划

集束化的城市中心布局也符合九华滨江新城的区域定位,九华经济区处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其发展有如一双手,一只代表长沙、一只代表湘潭和株洲,南北对称,两手汇聚,区域的发展能量集聚于新城中心,共同托起九华这颗长株潭地区的绿宝石。主要功能集束以工业区为起点向湘江发散,符合九华经济开发区由内向型集中向外向型发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而依据功能集束形成的中央城市格局也将进一步整合规划区“山水合城”的生态特质,形成面向湘江开敞的城市空间框架。主要功能由西向东发展,契合了九华由现代制造业向生产业,再向消费业和城市综合服务业逐步发展的态势(图6)。

在以上三个主要功能区的基础上,未来的滨江新城中心将以七条功能集束构建城市脊梁。中央集束轴依次集合行政管理、中央公园、金融中心和展示中心,直指湘江对岸昭山景区。中轴两侧对称布置两条商务办公集束和两条居住集束。北侧生态游憩集束指向兴马洲,南侧产业发展集束指向湘江对岸仰天湖景区(图7)。由内而外,由西向东、由陆到江――九华经济区的东向发展实现了九华新城内部功能的有机优化组合,形成一种可控状态下的最优新城拓展的理念,也符合资源友好和环境节约两型社会的总体目标。

3生态城市概论

3.1生态城市理论

生态城市是在城市生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居环境模式。1981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杨洛斯基首次提出生态城市概念,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的计划研究过程中再次强调“生态城市”的概念,美国生态学家查理・瑞吉斯特等国外生态学家对生态城市有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原则:①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②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③居民的生活标准;④文化历史的保护;⑤将自然融入城市。

3.2生态学规划理论策略研究

景观生态学理论策略研究:斑块、廊道、基质理论认为:组成景观的景观元素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景观中任意一部分都无外乎这三种类型,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者落在廊道中,或是落在作为背景的基质里。三者构成的模式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大型斑块可以比小型斑块承载更多的物种,对某一物种来说,较大的斑块更有能力持续发展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图8)。

3.3九华生态城市规划

3.3.1两型社会背景下生态需求分析

城市环境需求:城市生态环境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抵御外来生态灾害,提供生态资源,维持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共生等方面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业态开发需求:在城市的开发中,自然风景条件好、生态环境佳的地方是商家的必争之地,所以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城市合理开发,创造经济效应的的基础。

通过对基地的现状自然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生态策略的理论研究和“两型”背景下生态需求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对九华滨江新城的生态目标定位为: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示范区

――“开放共享、原生共生”型生态城

――“自然和谐、山水宜居”型人文区

3.3.2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3.3.3生态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备选用上,充分考虑“环保健康”的要求,比如采用热泵驱动的热、湿负荷独立控制的音效、环保、健康型空调系统,避免使用有凝结水单盘管,通过除湿机内盐溶液的喷洒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细菌及其它有害物。使用绿色环保制冷剂。禁用水冷式空调,降低能耗,采用环保的冷却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在建筑内部,也应当结合具体条件,考虑生态绿化,在屋顶或是建筑内部设置部分绿化设施,改善局部气候和环境(图9)。

对于污水雨水的收集和处理,也应当予以考虑,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和浪费(图10)。

4结语

作为湘潭大河西先导区的九华滨江新城,它的发展具有挑战性,因为它的综合区位,它的交通优势,因而它的规划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通过对九华的研究,以及资料搜索,概念论证等等过程,坚定了自己对它的认识,亦即对两型社会下的城市规划的认识,集束城市和生态城市主要是基于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其中主要包含土地集约、功能集约;生态景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观点,旨在阐述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些观点。

参考文献:

[1]周正华.浅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模式[J].金融经济.19-20.

[2]刘茂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湘论坛.2008(2):35-37.

[3] 杨方东.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模型研究[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07:13-17.

[4]陈常优,李汉敏.基于节约集约土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603-608

[5]但承龙.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6]刘海龙.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美国“城市增长边界”概念述评[J].城市问题.2005(3):67-72.

[7]张占录,张占峰.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经济转型; 职业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31-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份纲要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即职业教育要向终身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将实现经济体制的更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提升,支柱产业的替换等。归根到底,就是将我国当前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甚至淘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资源高耗型、环境污染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变为一个制造强国、创新大国,从而实现中国梦。

经济转型,将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动力,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转型的初期就是要淘汰大量的劳动密集的、能源消耗高产业,这对我们当前的以培养生产一线工人的职业教育来讲,是一个较大打击。那么,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下,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我们职业教育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在方方面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基础,然而,职业教育仍然摆脱不了贡献与问题并存的局面。

1.1职业教育很难深入人心

职业教育,从字面来理解应该就是和一个人的职业有关,为人将来的职业打下扎实基础,而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离不开谋生的手段,也就是人需要职业,所以职业教育应该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应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职业教育尤其是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只是成为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没有高中上,没有大学上的孩子,在家长的无奈举措下,才不得已接受的教育。致使整个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出现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以及自身的素养普遍不高、职业学校面临着管理压力大等客观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看,职业教育嫣然成为了一个小小的”落难收容所”。

1.2职业教育特色不强

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至今,除了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生产工人、服务行业人员以外,很难有其他的、较为突出的贡献,全国大大小小职业教育院校数以万计,但是专业大同小异,培养模式并无太大差异。虽然职业教育院校也有国家重点、省市重点等等,但其吸引力无法和国家重点普通高校、重点高中相提并论。主要是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还是生产环节最底层的工人,尽管有一些高薪的工种,但是由于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吸引力也不是很强。当然,工作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如何能改变目前现状,加强特色建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真正有一席之地。

1.3职业教育在政府层面影响力不高

虽然国家目前投入职业教育的力度很大,但职业教育在政府层面影响力还是不如普通高等教育,这一点从不同层面的政府智库里面的专家学者就能看出来,大到国家,小到地方政府的智库中,很多都是普通高校的专家学者,职业院校的专家学者的比例相对少得多,所以职业教育在政府层面的影响力是不够的,当然,这种影响力也是与职业教育对关键经济作用,人才培养的力度有关的。

2.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为经济转型做出贡献

2.1以经济转型为导向,加速专业结构调整

职业教育的优势之一是以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往的职业教育发展缺乏统筹,不少职业院校盲目地迎合社会紧俏人才的需要,没有做好市场评估和人才预测,一哄而上开设“热门”专业,刚开始就业形势看似一片大好,可几年办下来之后,却发现问题越来越多,从而引发此类专业点过剩,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和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其中计算机、会计等专业就是典型的例子。还有些职业院校为了节省办学成本或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大多开设一些经济、管理、商务和文法等专业,这些专业都“华而不实”,使得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很难找到一份自己当初所设想的工作,从而降低了学生、学生父母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因此,职业教育要以本次的经济转型为导向,加速专业结构调整。

2.1.1广泛调研,了解经济转型市场人才需求,提高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

2.1.2控制供过于求专业的招生规模,使专业招生规模与经济转型相适应。

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因而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必须与时俱进。在专业招生规模上,那些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大多已经呈现出饱和状态,因此,对于这些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使得招生规模与经济转型期的市场需求相一致。

2.2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实用人才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各种物质基础、环境基础,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当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帮助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并能为其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当经济发展状况不佳时,势必会影响其对职业教育的投人,进而导致学校在专业建设、教学日常开支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经费的短缺,就业机会也相对减少,这些问题会影响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好的在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有着不可磨没的贡献。

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其经济发展重要保障。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所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最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实现原先的培养熟悉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模式向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高级人才模式转变。

2.3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社会经济转型一部分,就是将原有的劳动密集的代工企业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要想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除了要培养人的职业技能外,更要加强培养人的创业、创新能力。

创业型经济下的职业教育不能被认为仅仅是技术教育,更不能认为是传授单一定向化的、以工作为本的培训。职业教育要考虑为所有的社会职业人的创新、创业做准备,注重学生创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双重能力。而创业、创新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它对激发个人在各种工作领域的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当代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高级技能或技术的人才、促进人与产业匹配的职业教育。而随着知识经济、创业型经济的到来,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出与产业升级、产业调整相适应,具有创新能力和高质量专业技能或技术的可再持续发展的职业人。

2.4政府积极引导,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政府是主办体,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地区职业教育搞得好不好,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专业的设置,发展方向都需要当地政府部分引导和支持。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承担起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相应的责任。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现状,确立在职业教育中需要重点扶持的关键专业与特殊专业,在国家给予的各项政策之外,制定地方特殊政策,加大对职业教育资金、人才引进的扶持力度;可借鉴目前如火如荼的大学毕业生想进军的策略,从而提升早毕业院校毕业生就业。

职业教育必须依据市场的需要、行业发展、岗位群人才配置要求,根据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要求,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培养途径、教学模式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地方政府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职教论坛》,2013年第4期

[2]邓佐明.珠海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吻合度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期

[3]高荣.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中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难点与建议《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年第34期

第5篇: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今年就剩下两个多月时间了,完成全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实现年初既定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所以今天市委召开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项目工作会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刚才,榕庆县长通报了今年以来我县经济运行情况,并对下一步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实际,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市委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项目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领会精神,在把握方向中推进落实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思想认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首先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市里的会议精神实质,以全新的眼光和理念来审视尤溪,认真研究尤溪的县情和发展环境,分析把握尤溪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找准当前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刚才,叶书记强调了三个问题。一是肯定成绩、找准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指出我市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发展后劲不足,外部环境压力大,以及干部自身的差距。二是明确要求、聚智集力,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求认识要高度统一,发展要又好又快,运作要善于突破,工作要统筹协调,思路要及早谋划,作风要真抓实干。三是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确保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强调要抓好农民增收,抓好工业生产,搞好市场流通,发展个私经济,要抓财政增长,抓对外经贸,抓园区建设,抓项目带动。可以说是找问题找到痛处,查根源查到深处,提要求提到实处。不论是哪个问题,我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要主动对照,认真研究,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市委这次经济形势分析暨项目工作会议精神,领会精神实质,认真对照本乡镇、本部门工作实际,既要看到成绩,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又要找准坐标定位,找准薄弱环节,强化补缺补短。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工作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要用透视的眼光,透过尤溪看尤溪,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要用环视的眼光,跳出尤溪看尤溪,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意识。虽然,今年以来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上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有了新变化,出现了新气象,取得了新进展。但是不能只看到成绩,更要看到现实的差距和不足,经济增量小,发展速度慢,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发展障碍多等仍然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我们要善于感受周边县市区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感受来自发达地区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才能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找准症结所在,理清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二、突出重点,在创新举措中加快落实

抓好最后一季度的经济工作,总体来讲,重点要按照“拓展、统筹、为民”的六字要求,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是拓展。就是要拓展产业规模,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挥产业的规模效益;拓展市场流通,发挥尤溪与沿海发达地区相互连接更为快捷的优势,把产业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市场需求有效对接起来,全面拓展市场空间。二是统筹。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规律,防止盲目大干快上,在抓增长、促发展、包目标的同时,统筹兼顾其它各个方面,推动城区与乡镇、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持一代又一代持续发展。三是为民。就是要进一步增强为民意识,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观念,突出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具体来说,必须把握好以下八个工作重点:

1、突出项目攻坚。我县经济的增长关键靠投资拉动,只有投资才能加快发展速度,才能增强发展的动力支撑。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是投融资之本,争取投资、利用外资和启动内资的核心在项目。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后劲,没有项目就没有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项目,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也就将成为一句空话。抓项目工作要有激情,宛如情窦初开的少年一样,遇见美少女时要有一股冲劲,不能认为引进项目靠的仅仅是价值的因素,一些非价值的因素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情商、情感等各种积极因素,创造一种亲商、爱商、扶商、富商的发展环境来促进招商引资。所以最后一季度要在抓好项目上下苦功夫。一要在项目生成上狠抓落实。当前,我县项目储备明显不足,必须加大项目生成力度,从利用外资和激活民间投资中生成项目,从产学研结合中生成项目,从发挥产业和资源优势中生成项目,切实筛选、论证、储备一批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后劲的特色项目,为明年的项目工作打牢基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库,重点围绕主导产业、重点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和农产品深加工不断储备一批新的重点项目。

同时,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策划、论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技术含量、高效益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对上级有意扶持的项目,要深化前期工作,并按规定时间及时做好上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挤进省、市项目“盘子”,形成项目滚动发展的持续能力。要促进重大生产性项目的裂变和衍生,积极从上下游产业链中寻找关联项目,千方百计增加深加工环节,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大产业规模。二要在资金到位上狠抓落实。项目资金到位是检验招商成效最重要的标尺。今年以来我县积极组团参加“6.18”、“9.8”等各项专场招商活动,举办尤溪(泉州)项目推介会,累计签约合同项目115个,总投资24.6亿元、3207万美元。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资金到位才算招商结束,投产见效才算合作成功”的意识,突出抓好两方面的落实:一方面,加快在建工业项目的建设进度。必须全面落实“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争取项目资金尽快到位,早日建成投产。另一方面,力促已签约未建项目尽快动工。

全县现有已签约未建的重点工业项目5个,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做好跟踪落实工作,促进已批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建设项目尽快竣工投产。三要在项目跟踪服务上狠抓落实。抓好项目工作,就象打攻坚战,涉及项目的谋划、论证、立项、审批、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在项目前期运作和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上狠下功夫,避免和减少各个环节中的“中梗阻”,力求在健全和完善全程服务体系上取得突破。当前,征地拆迁是项目建设中的老大难,协调项目建设用地,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辅之于适当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要做深做细,做到依法办事,做到于法周全;二是坚持兼顾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到舆论宣传先行,思想政治攻坚。四要在破解难题上狠抓落实。针对项目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各部门要认真对待,潜心研究,突破常规,抓好落实。项目建设中的诸多问题是共性问题,对待这些问题,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要以一种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努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只要发展,就不可避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应该看到,挑战中存在机遇,困难中孕育着希望,关键是事在人为。“难”和“易”没有明显标志,其界限只在于努力与否。

各乡镇、各部门要有不怕困难、敢冒风险的勇气和魄力,有知难而上、勇于胜利的进取精神,这样才能取得项目工作的重大成效。五要在主攻重点项目上狠抓落实。重点项目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龙头,是我们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培育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从我县资源和各个招商会签约的情况来看,有6个重点项目是我们下一步主攻的对象,必须尽全力拿下。关键要以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来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这项工作由县长负责总协调,其他有关处级领导根据分工立项全力以赴抓落实。①诚明金属冶炼扩建5.5万吨电解铅项目,由县人大林思文主任挂包,县人大办、梅仙镇具体负责跟踪落实。目前该项目正进行100亩建设用地规划设计、征地补偿、安置补助及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在年内要完成征地和“三通一平”工程,2008年部分厂房建设及机器设备订购,完成投资2亿元,2009年底建成投产。②石英谐振器(xic硅晶体材料)项目,是今年我县“7.28”泉州专场招商会上签约的。

刚才,又举行了签约仪式,正式升格为合同项目。该项目由县人大谢高兴副主任挂包,项目所在地梅仙镇要积极协助业主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动工建设,确保2008年完成征地、“三通一平”工程及部分厂房建设,完成投资3000万元;2009年底要建成投产。③古意台湾高粱酒项目,由孙扬腾副县长负责,驻泉办和项目所在地坂面乡要全力协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今年底完成图纸设计及场地平整工作;2008年该项目完成投资500万美元,建成一期工程,达到可以生产基酒存放的建设目标。④城区管道天然气建设项目,8月28日县人大常委会已专题审议并批准建设,当前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规划设计,由吴长树副县长负责牵头协调,确保该项目早日动工。⑤瑞达电子项目,由郑发宝副县长挂包,城关镇要协助该项目业主落实建设用地,促成该地由瑞达电子项目业主收购,促进项目的生成落地,确保年底前完成“五通一平”工作,争取明年7月两条生产线投产。⑥颐景旅游(水东库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具体由林小霞副县长、纪优梓副主席牵头,要抓紧跟踪业主,加强与业主的沟通磋商,早日促成双方就项目建设投资达成一致意见。以上六个项目由县长总协调,六个挂包领导要及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加强运作,确保项目尽快落实到位。

2、加快园区建设。园区是招商引资的基础,是项目建设的平台。我县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孵化器”和生产要素的“集中营”,带动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加强园区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项工作由包萍副书记总督查,园区管委会和城关、西城、洋中等有关乡镇要抽掉相关人员组建专门工作班子,推动工作落实。当前重点要把握好3个环节:一要科学规划。要立足我县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一个龙头,两个基地、三向发展”的园区建设新思路,从更高起点和更高标准规划工业园区,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资源有效整合利用。

(1)做大城西园。目前城西园要着眼于提高项目的承载能力,抓好中期规划,园区左右两翼第四、第五、第六期开发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再增加面积8000亩。(2)规划专业园。要按照“适度集中、形成特色”的原则,通过规划调整和产业引导,准确定位各个园区的产业发展思路,提高产业的积聚水平,促进园区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之路,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规模的专业园。城西园三期、四期要规划出一片300-500亩土地作为承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平台,引进一批特色优势明显、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如竹笋、水产、食用菌等深加工项目,建成农产品加工专业园;西城镇七尺村虎头墘片区要立足竹木资源,向竹林加工专业园方向规划建设。洋中宝亭洋工业区较缺水,可向轻纺工业园方向规划发展。二要有序开发。园区开发建设要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有开发的要抓紧开发,没开发的要抓紧土地收储,决不能乱批乱建,影响园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城西园要抓紧时间进度,抓好三期土石方工程,同时要边开发边加强招商引资,围绕优化园区产业结构,着力引进“双高”(高科技、高附加值)、“双新”(新材料、新工艺)等优质工业项目落户。洋中宝亭洋工业园年内要完成一期开发,完善园区内用水、用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并积极引进用水量较小的服装、鞋帽、纺织等工业项目落户。

清溪园要抓紧开展园区开发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三要加强管理。围绕“打造朱子文化城”,实施“大县大城区”、“东扩西连”战略,将城关、梅仙、西城等乡镇土地纳入县城城区规划,加强园区用地管理。今后除开发区城西园规划范围外,城关、西城、梅仙三个乡镇要主动融入大县大城区的区域范畴,在集镇所在地和公路沿线的一重山以外积极寻找合适地点开发工业小区,埔头园的大埔片、三奎头片(下文收储方案2的工业用地除外)范围内的土地,县国土、建设部门不再办理工业用地相关手续,即不安排工业用地;已与土地所有权单位及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征地协议或用地预许可合同的,并付清土地所有权单位的土地补偿款三项费用,已做好前期工作的,企业可于本月31日前到县国土、建设部门申报用地相关手续,即可以作为工业用地上报省市上级部门并按程序予以供地。自11月1日起,县国土、建设部门不另受理该范围内工业项目用地报批手续。对已出让的土地则严格按照土地法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严禁任何“以租代征”的变向供地行为。同时,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抓好高速公路沿线违规生产的石粉(厂)和腐竹企业整治,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作为,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对整治不达标的企业,该关停的要坚决关停,该搬迁要限期及时搬迁。

3、深入分析指标。这项工作由罗金水副县长负责抓落实。1-9月我县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好比较突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较大。从三季度完成情况看,虽然大部分经济指标实现按序时进度发展,各项主要指标自己跟自己比,均有一定的增长幅度,但与其他兄弟县市(区)横向对比,就有相当差距,许多指标增幅排名靠后。其中,市级重点项目仅完成8个,仅占任务数的6.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为5.3%,居全市末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5.2%,居全市末位;工业经济效益指数增幅7.14%,居全市倒数第二位;产销率95.93%,居全市倒数第3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19.2%,居全市倒数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30.72%、产销率95.9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54.5%等三项指标均排全市第9位;亏损或减利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多达11家;旅游人流量仅为2万多人次。从以上的指标来看,形势十分严峻。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按照市委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找准症结,采取对策,逐项解决,特别对两项居末位的指标和亏损或减利百万元以上的11家企业,更要深刻分析、查找原因、认真解决,确保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按时超额完成。

4、整合矿产开发。做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有利于规范我县矿山开局,优化矿山企业结构,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逐步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我县已经同华东地勘局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当前重点要认真做好《尤溪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有效整合矿业企业。这项工作主要由谢国强主任负责主抓,罗金水副县长也要协助抓好这项工作。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组成矿产开发整合的专门工作班子。要抽调县纪委、国土、发改等相关责任部门的精干人员,做到全力参与,深化监督管理,要组织力量对全县矿产资源的开况进行摸底调查,对生产规模达不到最低准入标准、资源利用水平达不到设计要求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及造成严重污染的矿山,逐矿清查,登记造册,使我县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要严格政策,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要素进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矿山开发的合理布局,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矿区范围平面交叉重叠的或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由大矿采取合理补偿、整体收购或联合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矿业权的,矿业权人在政府确定的时限内,经协商进行整合,整合后只保留一个法人主体,只能有一套生产系统,且法人主体必须具备与整合后矿山生产相适应的资质、资金和技术,整合后的矿山应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装备。三要强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整合工作。要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要以资源为基础,矿业权为纽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推进整合工作。工作中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注重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在资产评估、明晰产权股权的基础上,企业的整合要采取兼并、联营、参股、控股、收购、拍卖等多种方式推进。要妥善处理各方利益,确保稳定大局。相关职能部门要正确把握资源整合与矿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关系,充分分析和考虑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出现的纠纷,要明确责任,在整合前予以解决,防止出现“后遗症”。

要坚持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结果公开,认真接受群众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坚决防止暗箱操作、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要依法有序推进,对在整合中无理取闹、聚众闹事或采取其他非法手段干扰阻挠整合工作的,必须加大打击力度。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责任追究、进展专报、挂牌督办和典型案件通报等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推动整合工作扎实开展。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清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要与矿山企业签订责任状,确保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开展。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和矿业权设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会同发展改革、环保、安监等部门组织审查矿区整合实施方案,划定矿区范围,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环保部门负责对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依法提请县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批;

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提请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核,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公安部门负责整合矿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及时依法处置关闭矿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矿山的爆炸物品用量,同时,对在资源整合期间出现的暴力抗法、聚众闹事等行为采取果断措施,坚决依法予以处置。监察机关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整合工作中存在的、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四要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的项目。要主动配合华东地勘局抓好规划的编制工作,尽快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相关设备,使规划编制工作迅速有效地开展。合资的矿业发展公司要尽快组建起来,要发挥好当地政府优势,对于“招、拍、挂”的尤溪县的矿权,要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合资的公司能合理、合法地取得矿权。要全力支持金东公司的上市工作,要通过矿山的整合、扩建、投资、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本运作,以进一步扩大金东公司的矿产资源量和生产规模,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对于尾矿的利用要加强运作,尽早制定总体计划,倒排时间进度,要抓紧起草尾矿公司的成立方案。

5、弘扬朱子文化。我们说打造朱子文化城,就是要充分利用朱熹诞生地品牌优势,高起点、深层次挖掘朱子文化内涵,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要求,以朱子文化为历史渊源,发展以朱子文化精华为核心内容的大文化产业,为新型工业县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支撑体系,以先进文化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凝聚力,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互融、与全民素质互进、与社会进步互动。当前,重点要抓好朱子文化周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这项工作由宣传部长卓祖澍负责,政协主席周培春协助。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要把弘扬朱子文化与推动尤溪发展相结合。着力通过开展朱子文化周活动打响朱子文化品牌,形成优秀的、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增强尤溪生产的一切商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尤溪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要把弘扬朱子文化与提升尤溪形象相结合。要本着节俭办事的原则,举办好朱熹诞辰日的庆典活动,进一步宣传尤溪,展示尤溪,大力营造浓厚的喜庆氛围,努力把朱子文化周活动办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庆盛会、弘扬尤溪朱子精神的知名盛会,促进尤溪的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尤溪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要把弘扬朱子文化与提高市民素质相结合。积极组织与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周各项活动,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朱子文化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与全民素质互进、与社会进步互动,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展现朱子诞生地的文明形象。具体的朱子文化活动周有关项目的实施方案已由县文体局制定完成,各责任领导和牵头单位要根据分工安排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6、加强三农工作。我在9月25日农业农村工作专题会议上就指出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三个不适应”和“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组织构架不适应、指导思想不适应、抓农业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不适应和抓“三农”工作的力度与现实中的“三农”反差大这个突出问题。各乡镇和农口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抓好落实。这项工作主要由我负责,林建星、施昌礼、谢启增、郑发宝协助抓好。当前要做的重点工作:一是要搭建农民增收平台。要引导农民不断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粮食、畜牧、水产、蔬菜、食用菌等传统产业,突出发展“两叶两柑两竹一稻一油”特色产业,引导农民围绕特色产业抓好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组织农村经纪人,组建农产品流通协会,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要加大对优势产业项目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强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充分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要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农村环境涉及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两个方面,改善农村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农田基本建设,积极争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加快“六千”水利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加大农村水源污染、工业污染治理,遏制农村新污染源产生。加快全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抓好抓实农村路面硬化、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等各项工作。三要培育新农村建设典型。今年我县的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3630”,下一步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示范村整治质量,扩大带动力上,要积极抓好36个示范整治村“六种”模式的巩固和深化、典型汇编和分类指导,不断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借以指导农村各项建设,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年终县里要对本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整治村进行严格考核,推行示范整治村末三位淘汰制度,促进全县新农村示范整治上新台阶,从而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

7、推进平安创建。今年是我县平安建设达标年,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咬定这一目标,积极应对,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我县顺利通过省里的考评验收。这项工作由陈传松负总责,罗金水副县长协助。一要围绕服务发展抓创建。加快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实施“建设新型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关键靠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来拉动。当前,各地比拼发展、竞相招商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客商对投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哪投资特别看重这个地方的社会治安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平安尤溪创建工作就是打造招商引资的“名片”。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这一高度,牢固树立抓稳定促发展、靠发展保稳定的大局观,谋划新思路,明确新任务,拿出扎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把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工作做实做好,营造最安全、最稳定、最和谐的环境,让投资者满意,使全县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二要围绕解决问题抓创建。问题随发展而生,矛盾与改革相伴。要发展就会产生问题、遇到阻力,关键是要敢于面对。在创建“平安尤溪”活动中,要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依靠基层,依靠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和趋势,认真梳理排查本乡镇、本系统、本单位不平安、不稳定的因素,及时掌握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注重工作创新,用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措施,研究解决各种问题。要本着先重点、后一般,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组织力量开展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安定稳定工作。三要围绕维护稳定抓创建。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大家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当前的安定稳定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要明确任务,谁的辖区谁负责,谁的部门谁负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要全面排查,对一些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人员要紧密跟踪,加强监管,积极防患于未然,对近期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实行销号处理。要强化责任,明确单位领导责任,有效化解矛盾。要创新机制,建立维稳工作预测预警机制、协调督办机制和应急反应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要广集信息,加大对涉稳情报信息的搜集力度,及时预警报警,确保社会稳定。

8、学好十七大精神。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历史盛会,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这次会议将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经济政策走向等各个方面作出新部署、提出新方向。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下一步全党全国的头等大事,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这项工作由我负责。会议召开期间,各党委要组织收看大会盛况,聆听胡总书记的政治报告。要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作讨论、谈心得,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深入学,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要联系实际学习、联系实际思考、联系实际落实,要根据十七大最新精神来修正我们的目标、措施,丰富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路,创造新的业绩。特别是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要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工作实际,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带着创新意识学,学出方法、学出思路、学出成效。明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级各部门下一步还要根据十七大精神,作好新年度工作目标的规划,积极筹划明年,把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三、真抓实干,在改进作风中促进落实

改进作风、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这是我多次强调的问题,但在我们身边,“我没办法”、“我看算了”等一些杂音仍然不绝,不抓落实、抓而不实的问题依然存在。前不久,原省人大主任袁启彤到我县调研时说的一句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大家看看:搞工业项目,“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问题就解决了;搞社会事业,“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困难就克服了;事关民生、民意问题,“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老百姓的怨气就减少了;抓新农村建设,“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农民就增收了。用这句话来抓落实,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做成。这虽然是一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话,但体现了一种工作的态度、工作的境界、工作的作风。所以今天在此做个明确,今后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作为领导和干部改进工作作风的标准和要求。希望各级各部门能够根据这一标准和要求紧密结合、严格对照,做到坚决落实、令行禁止,也希望从今以后在县内不要再有“我没办法”的声音,不要有只说不做、的现象。因此,能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最终取决于是否改进作风、是否真抓实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对照检查前三季度来的工作,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用实际行动来创造政绩,使自己所做的工作都经得起历史检验。

1、要用“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符合卢展工书记强调的“四谋发展”的要求,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真实体现。当前,全县多数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中能够积极参与“三讲一学”、“部门做什么,农民怎么做”和“找准坐标,争先进位”活动,开拓进取、求实务实精神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但也要严肃指出,那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贪图安逸、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的自由主义,不办实事、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以及不负责任、不肯吃苦、不讲团结、不关心群众和不廉洁等问题,依然在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是在我们一些单位和干部中还存在“多做事惹麻烦、少做事少麻烦、不做事保平安”的错误心态,表现出一种“不作为”的坏风气。该做的事不做,该管的事不管,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以致贻误了工作。如果我们还不一起想想办法,还不一起协力作为,我们将永远贻误战机、落后于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铺下身子,苦干实干,集中精力谋全局、干大事,下苦功夫、抓重点、促落实。要在思想上有一个大飞跃,作风上有一个大变化,工作上有一个大推进,确保既定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

2、要用“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树立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是全县各级党员干部队伍要树立的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一种不甘落后、勇于负责、敢担风险的精神状态,创造一种人心思干、人心思改、人心思变的浓厚氛围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们的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主要就是得益于全县上下的拼搏进取,但发展的步伐不快,同样也是受制于精神状态问题。当前,可以肯定地说,全县上下精神状态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开拓进取,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但也确有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涣散,工作消极;瞻前顾后,贪图安逸;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工作马虎;得过且过,萎靡不振。更有甚者遇到矛盾能推则推,看到困难能躲则躲,这与加快发展的形势和目标任务的要求格格不入,人民群众不允许这种思想作风的存在,组织不允许这种精神状态蔓延下去。前不久,我们下决心实行机关干部交流和轮岗,今天又提出把“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标准和要求,就是要解决精神不振的问题,就是要树正气,树形象,开拓进取,昂扬向上。今天在场的大多是领导干部,你们要带好头,要敢于正视困难,勇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知难而进,把克服困难和发挥优势结合起来,把上级部署和全县的县情实际、乡镇和部门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贯彻市委的精神和创造性地工作结合起来,勇于进取,知难而上,就会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3、要用“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健全切实可行的责任机制。一是严格目标责任。年初,各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分解,都落实到了每位县领导和相关部门及乡镇,各位挂钩领导和各乡镇、部门单位都要认真总结,落实责任制,真正把责任落实到位。二是严格考评制度。要注重工作实绩,横向比较看位次,纵向比较看变化。要在全面准确地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突出加快发展这个重点,以实绩论英雄,以“创新”论实绩。年终县里将按照尤委[2007]29号、30号和尤委办发[2007]25号文件精神从严考评。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配合,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重点项目、年度中心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主线,充分发挥考评机制的导向、调控、激励作用,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要根据“找准坐标,争先进位”的要求,深入查找工作的薄弱与不足,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完成,一项指标一项指标落实,年内必须保证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任务。三是严格奖惩制度。

对工作积极,政绩显着,贡献突出的同志年底要大力表彰奖励;对严重失职,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坚决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年初制定的各项奖惩制度要严格兑现,奖要奖出创造性,罚要罚出积极性。四是健全督查机制。实行严格的督查制度,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实行跟踪督查,动态监控,随时掌握进度和质量,及时调度,确保既定目标任务的完成。下一步县两办还要牵头深入到15个乡镇及有关部门对2007年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项目、“三个一”项目工作、县级重点项目、我县当前急需解决的十件大事和十大困难与问题、建设新型工业县22个子项目、打造朱子文化城17个子项目、近年来历次招商签约项目等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地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推动工作落实。要通过四项制度的实施,真正在全县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

4、要用“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形成和谐团结的创业局面。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全县的一切工作都要为这个“中心”聚焦、聚合、聚力。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因此,全县上下、各行各业都要紧急行动起来,严格贯彻落实“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作风的标准和要求,切实改进,真抓实干。无论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哪一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要在全县形成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步调一致,工作上齐抓共管,团结和谐求发展,万众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要以发展凝聚人心,以事业凝聚人心,合心、合力、合拍地推进全县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6篇: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社会;经济发展;;征地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土地制度指明了大方向,就是把更多财产权给予农民,构建城乡建设用地的统一市场。 会议对应通过相关决定指明,用途与规划在符合管制的情况下,允许农村入股、租赁及出让集体建设用地,与国家土地一起实行同价同权、同等入市。要将征地程序合规、征地范围缩小,对被征地农民规范、合理保障机制。改革在国家、个人及集体之间分配土地增值的机制,将个人收益适当提高。将更多财产权给予农民,确保集体经济中农民的权利,广泛引导农民股份合作,在集体资产中赋予农民占有股份、有偿退出、收益,以及继承、担保、抵押权,稳妥慎重的推进农民转让、抵押住房产权,摸索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更多道路等。如此举措皆是为了推进改革农村土地、对农民确保土地权,最终实现同价、同权的城乡土地,让农民共同分享城市化后的土地增值。

1 对农村改革土地制度的经验

1.1 对土地公有制坚持不动摇,贯彻基本经营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经济制度的基础,亦是劳动者集体所有制与全面所有制。在农村土地必然是重要生产资料,坚定不移的贯彻国家拥有农村土地与类型不同的集体所有制,这样农村公有性质的经济制度才可确保。在对农村土地制完善、稳定中,即使农村实现多元化形式的土地使用权,但一定要不动摇农村公有性质的土地制度,在农村深化改革土地制度时,这根红线丝毫不动摇。

1.2 对经营制度完善,促成生产关系相适生产力发展

纵览我国农村变革土地制的辛酸史,生产力发展的身影伴随每次变革中,而每次变革又促成生产力不同程度发展。伴随变化的农村经营模式、组织形式及发展方式,农村正在渐渐完善土地制度,对农村经营制度赋予新蕴意,使农业生产要素激发出强大动力,实现农村高级化的生产关系,最终达到现代化农业生产。

1.3 维护农民利益不放松

农业生产中土地是重要生产资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又是农民的饭碗与命根子。在农业大国的我国,农民没有土地社会必然不稳。对农村改革土地制度的落脚点、出发点就是增进与维护农民利益,操作层面上一定要紧密结合维护农民利益与创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既要相适农村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又要保障农民稳健提高收益。

1.4 对群众创新精神要切实尊重

农村生产力中农民是最为活跃的,他们是直接经营土地的人,农民的基本生产要求反映在农村土地制度上。我国农村历次创新土地制度,皆是生产实践中基层群众首创试验的,经验积累后,由国家以立法或政策形式推广到全国,土地经营的新制度才渐渐构建起来。在农村继续推进改革土地制度,必须将群众创造力尽可能发挥到极致,采取结合政府推动与农民自发探索的方式。

2 我国农村当前土地制度的缺陷

2.1 集体土地不清的产权主体

作为生产要素的土地与别的生产要素相同,必须产权明晰、流动自由,这样结合起土地与科技、劳动力及资本就可创造更多财富。土地在我国是实现公有制,亦是农民集体拥有土地与国家拥有土地共存。具体而言,国家拥有城区土地及法律规定的其它土地,农民集体拥有城郊、农村土地,以及自留地、宅基地及自留山。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农民集体,应由村委会或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已归属多个集体经济组织的,应由村民组、不同集体经济组织来管理、经营;归属乡镇农民所有的,应由乡镇一级集体经济组织来管理、经营。我国透过集体土地所有制内容可知,实际上拥有集体土地的主体在法律上被认定为三种:一是村里所有农民;二是村民小组或各个集体组织的农民;三是乡镇所有农民。显而易见,这些主体有较强复合型,并且此复合性特征将使主体在把握所有权转让时机、行使方式及分配收益上通常会直面选择决策的难题,正因如此发挥各项所有权的功能将失效。实际上虽然农民对有些土地有产权,亦是承包土地经营权,然而实际上农民在财产关系上仍不具备独立主体地位,作为另外的集体土地产权所有者的集体经济组织只有收取承包费的权益,没有处置集体土地的权利。因而实际上集体土地并无真正意义上的产权主体。

2.2 征地引发的农民失地严重

据统计当今社会由征地引发的矛盾骤然增加,全国各地有七成以上土地上访案件是征地引发的。一般征地都是偏低的补偿标准,并且多地使用货币一次性补偿方式,并不给予就业岗位,农民失地后就此结束分配土地收益权。这些农民在转移非农就业中,绝大部分人是较低的劳动技能、文化素质,相对来说就业面相当窄。这些众多农民均未参加医疗、养老保险,往后确保基本生活无忧都成问题。并且失地带来的贫困对他们下一代会直接有传代影响。征地补偿中十分猖獗的无偿占有、截留、少报农民征地款情况常有,以及寻租、暗箱操作频现都加重了农民失地后的困境。混乱的补偿款分配,浪费土地数量惊人,并且与民争利的政府以低价征收高价卖出的方式赚取巨额土地差价,极大损害失地农民权益。很难妥善安置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未来走向。

第7篇: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 低碳经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9)05-0016-06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能否顺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建成宜人居住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1]。从长远看,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低碳经济倡导以较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从技术经济特征看,低碳经济实质上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一技术经济特性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污染排放等做法是一致的。因此,武汉城市圈应以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武汉城市圈试验区的主题是“两型”,核心任务是“两新”,即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两新”又集中体现在“两低”上,即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武汉城市圈在实施这一宏伟目标中,要把“两低”的要求,体现在“两型”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

1 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1.1 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UK Government 2003),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首次提出“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概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2]。随后,D•约翰逊等学者探讨了英国大量减少住房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可行性,认为利用现有技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排80%是可能的[3]。T•特雷福斯等学者探讨了德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GHG排放80%的可能性,认为通过采用相关政策措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GHG排放减少的共同实现是可能的[4]。R•卡维斯等学者回顾和描绘了长期气候稳定的情景,将排放变化分解为三个因素:二氧化碳强度、能源效率和经济活动等,指出为实现60%~80%的减排目标,总的能源强度改进速度和二氧化碳强度减少速度必须比以前40年的历史变化速度快2~3倍[5]。岛田居二等学者构建了一种描述城市尺度低碳经济长期发展情景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日本滋贺地区[6]。气候集团在的报告《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中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回顾了市场的发展并分析了低碳经济道路带来的收益,表明低碳经济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能够显著地增加产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可靠性、改善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并鼓舞员工士气,在新增就业方面具有出色的潜力,其增长速度也大于其它经济形态[7]。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8]。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9]。气候变暖也可能会对中国带来一个巨大的机会,它将强有力地促进中国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新能源、网络游戏、生物制药被认为是21世纪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伴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必将为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带来蛙跳良机。目前,技术、观念和创意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2 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1.2.1 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生态足迹理论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雷斯在1992年提出并在1996年由M•魏克内格完善的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生态足迹是指生产某人口群体所消费的物质资料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质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iological productive areas),包括生产性生态足迹和消费性生产足迹。生态足迹将每个人消耗的资源折合成为全球统一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面积,通过计算区域生态足迹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值――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准确地反映了不同区域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现状的贡献。生态足迹既能够反映出个人或地区的资源消耗强度,又能够反映出区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消耗总量,也揭示了人类持续生存的生态阀值。它通过相同的单位比较人类的需求和自然界的供给,使可持续发展的衡量真正具有区域可比性,评估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在所分析的每一个时空尺度上,人类对生物圈所施加的加压及其量级,因为生态足迹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生态足迹的意义在于可以判断某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内,是否具有大生态安全性:如果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能力,那么,大生态安全出现危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安全基础出现危机,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反之,大生态安全保持稳定,生态环境具有可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安全基础持续稳定,可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2.2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脱钩发展理论

“脱钩(decoupling)”一词最初源于物理领域,物理学界一般理解为“解耦”,通俗地讲就是使两个或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响应关系尽早分道扬镳。早在1966年,国外学者就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脱钩”问题[10],首次将“脱钩”概念引入社会经济领域。近年来,“脱钩”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能源与环境、农业政策、循环经济等领域,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1]。脱钩理论主要用来分析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响应关系。对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之间关系的大量研究表明,一国或一地区工业发展初期,物质消耗总量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甚至更高;但在某个特定阶段后会出现变化,经济增长时物质消耗并不同步增长,而是略低、甚至开始呈下降趋势,出现“倒U”型,这就是“脱钩”理论。从脱钩理论来看,“两型社会”的本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的脱钩。因此,“两型社会”既不是单一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也不是单一地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判断“两型社会”是否成功的标志,可以借鉴欧洲国家制定脱钩发展战略中提出的资源生产率等概念和指标,通过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和环境生产率,做到用较少的水、地、能、材消耗和较少的污染排放,换来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

1.2.3 低碳经济的发展态势:“过山车”理论(EKC假说)

脱钩理论证实了低炭经济的可能性,但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转型并非是一个一帆风顺的线型道路。199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G•格鲁斯曼和A•克鲁格对66个国家和地区的14种空气污染物(1979-1990年)和水污染物(1977-1988年)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大多数污染物的变动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动趋势间呈倒U型关系,并于1995年发表名为《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的文章,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假说[1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通过对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格鲁斯曼和克鲁格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有如下关系: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水平有着很强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会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加而不可避免地持续恶化,只有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环境污染反而会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而下降。人均收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的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含义是:“沿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起飞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展会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这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13]。换言之,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转型轨迹就是人类经历生态环境质量的“过山车”。相关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也许不能够改变“过山车”的倒U型轨迹,人类应当可以削减“过山车”轨迹的“峰度”和“上坡路”的里程,最低的现实要求是控制“过山车”的峰顶不高于人类持续生存的生态阀值,并促进“过山车”尽早经过“拐点”。

2 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2.1 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2007年12月14日,武汉城市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综合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须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通过对生产和消费过程的有效监控,将人类活动规制在环境容量之内,减少污染产生量,实现排放无害化,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2006年,武汉城市圈人均GDP已达15 470元,折合2 080美元,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为11.8∶44.4∶43.8,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为31.7∶29.2∶39.1。按国际上通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根据《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计算,未来15年,城市圈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年均10%~13%的速率,城镇化水平将从2005年的45.2%提高到2010年的52%和2020年的64%。武汉城市圈现状工业结构中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比为26∶76)。根据当前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未来15年内仍将会得到较快发展,不仅将给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而且由于这些行业大多布局在沿江及环湖地区,往往成为巨大的环境隐患,一旦发生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波及较大地区,造成严重后果。

2.2 武汉城市圈面临的环境压力

生态足迹理论将自然资本各项目还原和统一到生物生产性面积概念上来,折算成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等六大用地类型,通过系数转换计算出某区域人口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用地面积。武汉市生态赤字时间序列分析显示,武汉市10年间的生态状况形势严峻,表现为自然资本总量供不应求,生态足迹远远超过生态承载力,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赤字严重。人均生态足迹在1995年、2000年、2005年分别为人均生态承载力18.4倍、20.8倍、27.3倍。2000年人均生态足迹比1995年上升3.28%,2005年比2000年上升13.91%,上升速度不断加快;人均生态承载力则持续下降,2000年比1995年下降8.48%,2005年比2000年下降13.28%。总体来看,武汉市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升高,2000年比1995年升高了3.95%,2005年比2000年升高了15.29%,生态状况逐步恶化。而从1995年至2005年的数据来看,武汉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不到全球1999年人均数值的1/10,与全球大多数较发达或发达城市一样,生态环境在人口膨胀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共同胁迫下出现功能性恶化。短期内要做到完全消除生态赤字是不现实的,武汉市应着眼于采取相应措施抑制生态赤字的不断扩大,逐渐扭转目前自然资本存量供不应求的局面。并且随着武汉市城市建设的快速进行,适合于耕种的土地早已开发完毕,不可能新开辟出大面积的农业用地。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需求,武汉市依靠自身的农业禀赋已经不堪重荷。武汉市的钢材、汽车、石化等产业发展较快,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量大,加上国际油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化石能源用地方面出现较大赤字。由于支流的大面积污染,依然存在水质性缺水的困境。以水产品消耗为指标的水域面积出现赤字,说明武汉市在水产品方面消费较大且逐年升高,需要采取措施改善水质,既保证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也能够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优质水资源。草地、林地方面人均赤字较小,则有利于绿化工作的开展,有效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足迹方法较好地揭示出:由于长时期对自然资本的高度依赖与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所受到的人为影响超出其承载能力,导致自然资本存量状况在时间跨度内逐步恶化,严重影响武汉市可持续发展[14]。

“两型社会”的建设,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把节能减排落实到实处,这是建设“两型社会”的一个必须的起点,也只有这样才真正走向新型工业化。但以现有方式进行节能减排,任务仍很艰苦。现有的节能减排方式一是对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进行关闭,二是对污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特别是增加后处理措施如尾气回归、废气净化、废渣利用等。但是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在内的其他一些城市,都是湖北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不可能关闭所有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而对污染企业改造所需的投入又偏大,难堪重负。有数据表明,2007年1~9月,由于结构运行惯性,湖北“两高”行业投资仍然较大,仅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就达114.3亿元。如果在现有结构上搞“节能减排”,不论措施如何得力,到“十一五”末期,总的“三废”排放量在现有总量上还会增加20%,到“十二五”期间可能更严重。因此应改变现有的减排方式,进行工业结构升级以降低碳的排放量,从而实现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3 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武汉城市圈综合改革试验区,其名称围绕“两型社会”,希望在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上有所探索,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发展内生性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转变发展观念,设计出各种生态友好的政策,并借助强大的制度能力把它们推行下去,才能真正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引导可持续消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武汉市及周边部分城市属于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型化,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能耗较高,排污压力较大,节能减排的任务重。所以,应重点改革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武汉城市圈投产了武钢二硅钢、神龙二期、东风本田等114个重点项目,并引进了富士康、中芯国际、8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了武汉信息港和东湖科技企业孵化器,汉口、中南路两大金融密集区已经成型。通过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启示,积极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路径。真正做到,武汉城市圈强,县域经济就强;县域经济强,武汉城市圈更强,使武汉城市圈及湖北成为我国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城市圈要跃上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轨道面临着一些体制方面的困难,同时也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低碳发展道路可以理解为是我们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我们希望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跟上可能出现的以低碳技术为重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的步伐;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这将有可能延缓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建立,必然会吸引国内外的目光,吸引国内外大量资本、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集聚。但这些只是发展的“燃料”,体制才是“发动机”。只有制造好发展的“发动机”,“两型社会”的燃料才会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认为,武汉城市圈要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革,力求通过体制创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须在以下几点着力:

其一,创新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要建立区域内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的市场机制;建立城市圈内环保部门之间的协同监管、信息共享和河流、湖泊等污染综合防治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污染防治监控体系;建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和投融资机制。应该把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相结合,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遏制化石能源总消耗的增加,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和产品,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

建设“两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尚需突破很多技术难题,如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的综合整治技术、资源高效勘察和资源整合利用技术等尚需进一步推进。伴随着技术的改进,投入相应也增多。如要想在生产领域降低能耗,清洁生产是最佳办法。这项措施重在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因此要加大投入,实行技术改进。作为武汉市首批清洁生产试点,百威啤酒、武昌造船厂、青江化工化肥厂等8企业做出了榜样,也尝到了甜头。武汉百威投入34万元改进废酵母处理设施,一年可省污水处理费100万元;武船投入10.5万元用于水、电、蒸汽等节能设备的改进,每年减少支出205万元。据统计,8家企业共实施237项清洁生产方案,投入资金922万元,实现年新增经济效益2 100万元,年节煤4 300余t,节电175万kWh,节水4万t,减排二氧化硫66 t、化学需氧量1 517 t。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之源,武汉城市圈科研实力雄厚,但创新潜力并没有释放出来,有必要重新整合各科研力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二,创新建立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的体制。目前武汉城市圈三次产业结构尚不合理。经济增长仍依赖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对整个区域经济仍旧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尚发展不够。在工业结构方面,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比重过高。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低碳社会,工业结构升级调整任务迫切。据有关部门推算,如果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应下降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1.3个百分点。因此,要建立产业分工引导机制,制定和实施城市圈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流动指南,组建城市圈产业发展基金、工业担保公司,引导投资方向;建立产业转移的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综合运用财税、土地、信贷等政策,建立发展“两型”产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集聚区和产业高地。要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文化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其三,创新建立有利于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新路子的体制。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化肥和农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曾经为解决人类粮食问题做出贡献,但是,化肥和农药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已经被认识,它不仅影响土壤的有机构成、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而且化肥和农药的生产过程,本身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现代农业甚至可以称之为“高碳农业”。

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一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如用粪肥和堆肥作为化肥的替代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径流,增加入渗,通过作物残茬及覆盖在地表的秸秆可防止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壤生产力。采用深耕作物与中耕作物轮作,引入蚯蚓、微生物共同熟化深层土壤,扩大作物根系营养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如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是农业中的剩余能量,其中70%以上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得不到利用,而且燃烧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亟需探索出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如用作饲料、肥料、培养料;也可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厌氧条件下经热解气化成可燃性气体,也可利用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燃料。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发展低碳农村的有效途径。目前湖北仙桃市、潜江市都在试行稻草、秸秆发电,武汉新洲种蘑菇已经成为规模,原材料则来自废物,这都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探索。

其四,创新建立有利于生物固碳,扩大碳汇的体制。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从“碳源”(Carbon Source)上有效的遏制,减少“碳源”的排放,还应该在“碳汇”(Carbon Sink)上花力气,下功夫。“碳源”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它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森林植被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研究表明:陆地森林植被的生长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并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生物有机体中,每年森林植被净碳吸收量约10~15亿t。国际社会对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汇聚作用越来越重视。《波恩政治协议》、《马拉喀什协定》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将造林、再造林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达国家也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抵消其部分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植树造林的功能并不是简单的绿化生态环境,而是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物固碳、扩大碳汇、减缓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经济和最有效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武汉城市圈要加强植树造林,增强绿化面积,达到生物固碳,扩大碳汇的目的。

其五,创新建立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设计和运行两个方面入手。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意义。在运行过程中,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选用低碳装饰材料,避免过度装修,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之一,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要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营运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今后还可适当扩展到“三小时经济圈”;降低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使用的社会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加快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探索公共产品有效供应和价格形成机制,共建城市圈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平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4):100.[Xin Zhangping,Zhang Yintan.Low Carbon Economy and Low Carbon City[J].The Development of City, 2008,(4):100.]

[2]马燕合,黄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迎接低碳经济到来[J].中国科技产业,2008,(3):59.[Ma Yanhe,Huangjing.Acelerate saving & Technology Research,Welcome the Coming of Low Carbon Economy[J].Technology Industry in China,2008,(3):59.][3]Johnston, D, Lowe, R, Bell, M.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in Excess of 60% Within the UK Housing Stock by the Year 2050[J]. Energy Policy,2005,(33):1643~1659.

[4]Treffers,T,Faaij,APC,Sparkman,J,Seebregts,A.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for Setting up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for the Long Term:Two Visions for the Dutch Energy System in 2050[J]. Energy Policy,2005,(33): 1723~1743.

[5]Kawase,R,Matsuoka,Y,Fujino,J.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arbon Emission in Longterm Climate Stabilization Scenarios[J].Energy Policy,2006,(34):2113~2122.

[6]Koji Shimada,Yoshitaka Tanaka,Kei Gomi, Yuzuru Matsuoka.Developing a Longterm Local Society Design Methodology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An Application to Shiga Prefecture in Japan[J].Energy Policy,2007,(35):4688~4703.

[7]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J].世界环境,2007,(4):32~34.[Su Jin.In the Black:The Growth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J].World Environment,2007,(4):32~34.]

[8]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

79~87.[Zhuang Xiangyang.The Ways and Potential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J].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Economy,2005,8(3):79~87.]

[9]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2003.

[10]Carter A P.The Economic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J].Scientific American,1996:25~31.

[11]李坚明,孙一菱,庄敏芳.台湾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指标建立与评估[A] .中华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两岸环境保护与永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台北,2005.[Li Jianming, Sun Yiling, Zhuang Min fang.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Decoupling Index about Carbon Emission in Taiwan [A]. China Development Fund Management Committee: Symposium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Area[C].Taibei,2005.][12]Grossman GM, Krueger A B.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0(2):353~377.

第8篇: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社会工作;女性增权;必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08-02

作为“半边天”的女性,无论是在生命延续还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处于男性的依附地位,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中国女性地位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我们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的今天,女性已经基本成为和男性一样独立的个体,女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推进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还需要全社会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女性地位的提高,不仅仅是保持一种男女平等的观念,而且是社会赋予女性各种各样的权利。那么女性如何在政府、社会多方面的帮助下去运用这些权利,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增权的理念。

一、增权及女性增权

增权一词来源于英文empowerment一词,也被称为权能激发,赋权,充权,增能等,其基本含义为发展力量,助长力量,夺取力量,给予力量[1]。国内学者陈树强整合国外学者一些思想观点,从操作化角度解读增权,认为:第一,增权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侧重从实践角度来理解分析权利。第二,增权是一种增加个人、人际或政治权利的目标,以便个人、家庭或社区可以采取行动改善他们的处境的能力。第三,增权是一个实践过程,可以发生在个人、人际和社区等接入层面。第四,增权是一种通过一些介入方法发生路径,包括通过把关主的权利意识。第五,增权的有效实践目标并不是应付和适应,而是案主或社区实际权力的增长,以便他们可以采取行动防止或改变他们所面对的问题。由于无权的效果发生在许多层面,所以改变的努力可以针对任何介入层面或者可以包括介入的多个层面。总体上讲,增权可以看作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一个目标或心理状态、一个发展过程、一种介入方式[2]。

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去看,无权即弱势群体可以看作是社会工作介入的对象,获得权利是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增权则是社会工作的途径。女性增权顾名思义,就是将女性群体作为社会工作介入的对象,通过增权理念去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使男女获得完全平等的权利。增权理念在本文就是着眼于个人及其社会和物质环境的双重工作焦点,承认女性案主和女性案主群是积极的主体,强调女性案主和女性案主群的能力而不是无能力,利用自觉选择的方式,把专业的能量指向在历史上被去权的女性群体及其成员,帮助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提高地位,使其在生活中真正地和男性平等。

二、社会工作视角下女性增权的必要性

我国处在一个变革时期,经济社会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女性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走出家庭步入社会。但传统的封建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一些歧视女性的习惯仍在继续着,巨大的压力和紧张感,让女性处在一个艰难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培养女性的主体意识,增加自己的权利。

(一)当前我国女性面临的问题及危害

在家庭中,一方面男女地位不平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家中决策权往往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不能掌握处理自己事物的自,甚者存在家庭暴力的现象。另一方面,女性是家务的主要承担者,此外女性还担负着照顾老人、子女的重任,对于有工作的女性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担。

在就业方面,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依然表现得很严重,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关于保护女性就业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出现了女性求职难,单位分房女职工没份的情况,女职工下岗人数逐年增多,在女性生育期间被降级解雇或者禁止单位女工合同期内生育的情况比比皆是。

社会上,虽然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呼声很高,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会发现,另外一种现象也显现出来,从传统社会的缠足、束腰,到现在的减肥,整容之风,实际上,这是男性社会无形中赋予女性身心的枷锁,只是在时代变迁中,过去那些明目张胆的压抑女性的手段代之以文明、隐晦的手段。女性依然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展现在社会面前。

以上三方面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现代社会的女性,周旋于家庭、事业与社会之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同时扮演着妻子、母亲、员工、女儿等多种角色。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生活的女性,除了身体受到损伤外,也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女性作为我们社会的半边天,她们的作用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少了女性,我们的生命将不能延续,我们的祖国将不能强大。

(二)女性增权的意义

女性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哲学理论指出:作为自觉的能动的创造价值的社会主体,人在本质上是追求自由的存在物。人的活动受到三个方面的束缚:一是受自然条件束缚,二是受社会条件束缚,三是受自身条件束缚[3]。人类突破旧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突破,实际就是追求自由的过程,人改变旧观念、旧思想实际就是思维的解放。人的发展要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社会的发展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人的能力的发展,所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为前提的,当前我国社会必须在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形态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包括建立两性间的和谐发展。我们树立增权理念,改变女性的地位,使其获得充分的自由,在社会中发挥她们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女性人力资源。

社会工作秉承着“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本着案主自决的原则,女性增权恰恰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和原则。在为女性弱势群体服务时,我们不仅要为他们解决当前迫切的需要,更重要的也是更本质的是,我们要本着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成长。

让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之一。女性增权,有利于提高女性的地位,让女性权利得到充分发挥,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同时减少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可以促进家庭的稳定美满,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三、社会工作视角下女性增权的途径

事实上,性别所决定的人类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决不意味着男女有高低贵贱之分,女性应享有与男性同样的人格尊严。女性增权是一个过程,它需要靠社会的各个部门和组织以及个人,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宏观方面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女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但是有些政策普及面不够,只适合企事业单位的女性,而对于个体、农村妇女则没有包括,所以应该完善类似法律法规,让我国各个层面的女性都能得到保护。完善生育保险体系。一些企业拒绝接收育龄女性,是女性择业和发展起点大大低于男性的重要原因。根据生育过程的特点,女性在生育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孕育生命,为此,很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更加倾向招聘男性员工。为了寻求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些女性求职者不得不一再向用人单位表示,短时期内不考虑结婚生子。然而,生育问题毕竟是这些处于育龄期的女性必须面对的现实。

联合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女性增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光靠社会工作者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非政府组织,例如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为女性提供身体健康和心理方面的服务,积极主动了解女性生活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二)微观方面

加大宣传,提升女性自我增权意识。社会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的思想精神,让女性逐渐摆脱传统的女性观念,改变女性在家庭事务决策过程中主动权的弱化以及自我参与、自我增权的主体意识淡薄的情况。

加强女性法制意识的宣传。将有关女性权益保障的法律普及到家家户户,可以开设女性咨询投诉的通道,让女性了解自己的权利以及受到侵犯时应该怎么办,使得女性在受到伤害时或者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及时捍卫自己的权利。

培养女性的心理素质。社区密切关注该社区女性的心理状况,经常开办一些心理健康的讲座,或者开办一些关于做家务的交流分享会,同样还可以办一些关于职场的讲座,请一些专家解答女性的任何问题。可以借助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的方法,为女性提供一些单独的交流或者治疗以及小组式的分享交流,以助人自助的理念贯穿工作过程,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认清自我价值,提高自我意识,达到增权。

参考文献:

[1]Stap les L. H.Powerful ideas about empowerment[J]. Adminis

tration in SocialWork, 1990, 14 (2) : 29.

[2]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J].学术研究,2004,(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5-456.

[4]王慧娟.增权:一个理论综述[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5]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5).

[6]王宇英.当代中国女性问题述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S3).

[7]王虹.女性问题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2,(5).

第9篇: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的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暨大项目建设推动会,是在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致力加快争创**十强起步之年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综合分析研究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全面安排部署二季度和全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再掀跨越发展赶超进位新热潮,确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确保实现我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新突破。后面,*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一季度,全市上下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围绕“创强”目标,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突出项目带动,狠抓工业扩能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城乡消费,力克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整体运行健康平稳。一季度生产总值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13%,占年度计划的1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1亿元,增长21%。

一是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新增规模企业9户,新增产值1亿元,规模工业累计实现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34%。较上年增长22个百分点,占年度计划的18%。其中,重工业实现产值12.8亿元,增长37%;轻工业实现产值7.4亿元,增长29%。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产值9亿元、4.1亿元、5.9亿元,分别增长48%、29%、30%。全市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9.9亿元,产销率达到98%。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个百分点,占年度计划的18%。其中,兴化大化工、西瑞等26个大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占城镇投资的65%。截止目前,全市共签订项目合同13个,总投资20.48亿元,实现到位资金4.1亿元(含续建项目到位资金),占年度计划的27%。

三是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一季度全市累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6%,占年度计划的12%。时令水果、设施大棚、清水莲菜分别新增4000亩、3000亩、6000亩;生猪存栏37万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652亩,栽植各类苗木74万株。发放各项惠农资金近3000万元。

四是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2亿元,增长21%,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个百分点,占年度计划的24%;其中,农村零售额完成1.33亿元,增长24%;城市零售额完成4.9亿元,增长20%。

五是财政收入逐月好转。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17万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占年度计划的26.2%;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3659万元,增长39%,增速比上年增加13个百分点。

六是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4160元,同比增长13%。其中,可支配收入为3993元,增长1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1508元,同比增长15%,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187元,同比增长16%,工资性收入303元,同比增长7%,转移性收入14元,同比增长55%,财产性收入4元,同比增长9%。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依然不少,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依然很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仍在低位运行。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疲软,部分企业生产信心不足,欠产较多。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产值较计划进度下欠8.5亿元,34户企业出现欠产,欠产率达77%。全市规模工业增速较*增长最快的*县相差108个百分点。二是农民增收缓慢。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不稳定,市场波动较大,特别是畜禽价格大幅下滑,挫伤了部分群众生产积极性,导致部分散养户出现了空栏现象。加之,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缩减、工资性收入减少,农民增收步伐滞缓。三是大项目建设进展滞后。受审批周期、环评、资金和土地等因素制约,26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比平均进度低10个百分点。17个新建项目中一季度只有6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0.84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7%。四是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不大。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7亿元,贷款余额19.5亿元,贷款余额仅占存款余额的25%,新增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比重为22%,存款增速比贷款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五是安全稳定形势依然严峻。截止3月底,全市发生赴市以上上访共110批494人次,同比上升7%,其中赴省、进京上访达5人次。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2起,重伤12人,事故起数同比上升18%,重伤人数同比上升33%。新发刑事案件119起,同比上升2%。六是工作风还有待进一步好转。部门与乡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主动配合协调还不到位,与*、省级部门联系沟通还不密切,深入研究和破解难题的积极性、开拓性和灵活性还不足;工作效率还不够高;一些干部身上,还存在着与加快发展、争先进位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问题,不同程度延缓、阻碍和影响了市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季度,*市重点考核的生产总值、规模工业产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七项指标中,我市虽然总量排在第3-4名,但按照省、*市新的考核办法,以增速来衡量,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位于*第十名,其他指标增速均位于*第九名,增速在*均处于靠后位置,而总量紧随我市之后的三原、泾阳两县,增速迅猛,很有可能追上我市进入“三甲”。因此,我市要继续保持在*市第一梯队之中,面临诸多挑战,形势十分严峻,压力不言而喻。

总之,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坚定信心,充分调动有利因素,又要正视问题,积极应对,瞄准争创十强方向不偏离,下势立茬,苦拼实干,集中精力,强势推进,确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二、关于二季度工作

二季度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阶段和黄金时期,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快赶超进位步伐的重要阶段。各乡镇(办)、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坚持学习实践活动与保发展、创十强紧密结合,突出重点、跨越发展,埋头苦干、赶超进位,做到“两促进、两不误”。

(一)千方百计保增长

一是猛抓工业经济。要在完成产值任务上下功夫。经发等部门要督促各工业企业认真落实1—2月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精神,按照能超尽超的要求,科学合理调度,将各项指标量化细化分解到每个车间、班组和人员。要继续实行月中监测、月底分析制度,抽调精干力量,深入重点企业蹲点监测,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要素配置和市场销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在上半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7.8亿元以上。统计、非公、经发等部门要继续开展中小企业调研摸底工作,再挖掘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力争二季度末金坤模具、远程胶带等10户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确保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要在培大育强上下功夫。市经发局要围绕工业经济“333”工程,尽快制定和完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年度考核奖励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扶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提升技术装备,加速积聚扩张进程。经发、计划、园区、非公等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中省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和*市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九条意见以及扶持大企业发展的八条措施,全力以赴跑市进省,为我市企业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投资84.4亿元的9个技改项目,精力再集中,重心再下沉,经常性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推进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强力推进项目进度,确保408铸件生产线、兴包集团扩能技改、514重点型号扩批、鲁洲生物科技F55果糖生产线等项目6月底前达产达效,形成新的产能,确保宝塔山油脂项目5月份开工建设,确保兴化技改、奉航节臂、中船十二所科技产业基地等项目快速推进,早日建成投产。要在园区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园区办要加快园区二期控制性详规招投标工作,确保在二季度完成规划制订。要抢抓省市支持发展工业园区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吸引市外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8月底完成投资3883万元的装备制造工业园科技一路、园区一路、园区二路等5条道路建设。同时,要以三大园区为平台,围绕三大支柱产业,全面推进园区招商,力争更多的项目落户,推动工业经济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使园区真正成为承接产业的平台和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是猛抓项目建设。在当前争创十强的进程中,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是超越竞争对手的重要砝码。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争分夺秒抓项目,不余遗力建项目”的思想,拿出大上快上项目的劲头和魄力,确保重大项目全面快速推进。对于完成计划任务的兴化技改、西立交、晶众酒店等4个续建项目,要督促施工单位抢抓当前的黄金时段,坚决做到能超猛超、应超尽超;对于未完成计划任务的金龙鱼、西瑞、抗紫外线包装、小阜新区、陕柴重工铸件等5个续建项目,要逐个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上足人力和机械,交叉作业,加班加点,确保完成计划任务。对于已经开工的廉租房、灾后重建学校、人力资源市场[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等11个新建项目,要尽快制定项目建设周月计划表,积极采取跟踪监控、全程服务的办法,确保项目早日建成发挥作用;对于未开工的台玻、莱茵电梯、宝塔山油脂、咸兴大道等6个新建项目,要加大与上级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全力推进项目的征地、环评、铁路专线报批等项工作,确保5月份顺利开工建设。同时,要盯紧20个重点前期准备项目,加大对接服务力度,力争二季度运作成熟一批项目,确保我市大项目建设能够阶梯推进,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增长70%。另外,要抓好“西洽会”13个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逐项目跟踪督查。市招商局要尽快完善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提前准备今年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招商活动,切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市。

三是猛抓农民增收。要突出抓好“三万”工程建设。各乡镇(办)要对照市上下达的任务,按照“三减三上”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留足留好建设用地,并加强同农林局的联系,帮助群众做好园区的规划设计、大棚建设、品种筛选等服务工作,确保二季度末全市清水莲菜、时令水果、设施农业新增面积分别达到8000亩、7500亩、5000亩,实现产值2.5亿元。要突出抓好“三五”工程建设。各乡镇(办)和畜牧部门要围绕建设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目标,进一步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强村大户建设,重点抓好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等技术的推广,着力建设“万头养猪大村”、“百头养猪大户”和规模养猪小区,力争二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63.3万头,出栏42万头,实现产值3.4亿元。同时,要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抓好春防补针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要突出抓好多种经营。各乡镇(办)和农林、畜牧等部门要对现有的2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21个推进村进行提档升级,力争年内发展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7个。要支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广大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实现增收增效。要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引进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多种经营收入。力争二季度末多种经营收入达到7.5亿元。要突出抓好劳务经济。各乡镇(办)要加强与人劳、教育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强化对务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力争上半年新输出务工人员1.6万人,全市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8万人次,劳务创收5.6亿元。同时,要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确保年内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0元,增长17%。

四是猛抓城乡消费。要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汉文化旅游核心这一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包装一批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旅游项目和产品向外宣传推介。要加快投资519万元茂陵博物馆文物保护项目建设进度,上半年完成投资419万元的茂陵消防和安全技防工程,7月底完成投资100万元的茂陵防雷工程。同时,要加强与上级部门衔接联系,加快大汉雄风文化园、茂陵保护管理规划、黄山宫民俗休闲度假村的立项审批工作,8月底完成茂陵申遗规划上报工作。要以清水莲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垂钓、荷花观赏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各有关乡镇(办)和部门要严格按照市上下发的《荷花节安排意见》要求,积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在规定时限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所承担的建设任务,确保第二届荷花节圆满举行。要以打造新兴商贸城为目标,按照规划科学、布设合理、建设有序、资源节约的商业网络布局要求,上半年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初稿。要以化建大厦、航空晶众购物广场、金城广场、晶海国际商业大厦等商贸基础设施为依托,积极开展招商活动,上半年引进2-3户国内外知名专业店、连锁店落户我市。要继续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不断加大家电下乡工作力度,上半年新建农家店60户,实现家电下乡消费300万元,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力争上半年完成投资130万元的2个农村五级客运站点建设,并积极做好投资2000万元的**一级汽车站选址、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

五是猛抓城市建设。要切实加快投资300万元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供排水规划和中心大街街景规划编制进度,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联系,确保6月份拿出设计方案。各乡镇(办)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市城建局的指导下年内全面完成所有村庄和建制镇规划修编,保证村镇建设有序、发展有规。市城建、城管、城投等部门要督促施工企业倒排工期,上足机械人力,抢时延点,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确保西立交桥工程5月份建成通车,背街小巷改造工程6月份全面完工,园区5条道路8月份全面竣工,廉租住房按计划顺利推进。城市公园、关中百镇建设项目要尽快完成规划设计、招投标、征地拆迁等项工作,关中百镇——桑镇、马嵬镇建设项目要力争5月份开工建设,城市公园力争6月底开工。市城管局要按照“大树进城、奇石进园、鲜花增韵、雕塑布景”的要求,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城市新景观,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要针对目前存在的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行为,结合瓜果即将上市的季节特点,下势立茬,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全力扭转脏乱差局面。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市城管局、交通局、卫生局、交警队、工商局等行业管理单位和各乡镇(办)要按照《迎接建国60周年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按照分工要求和各自职责,大力开展城区环境卫生、城乡交通秩序、市区建筑立面、农村环境等10大整治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包抓部门都要切实抓好包抓路段区域的整治工作,每周五下午的环境卫生整治要形成制度,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用我们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全体市民,从而在全社会形成“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共同维护**城乡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文明靓丽的新形象。

(二)突出重点保民生

一是狠抓就业。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与沿海发达城市对接力度,积极寻求和联系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转移社会剩余劳动力,确保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100人,就业再就业人数2060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620人。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和就业资金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作用,撬动全民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在二季度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万元。要加强劳务培训力度,扩大社会中介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介绍及招聘活动,为城市群众就业提供服务,力争二季度举办培训6期,培训人数达到1万人次。要严格落实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及时调裁化解劳动争议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是狠抓民生工程建设。民生工程是改善民生条件、提高公共服务的物质载体。按照4月17日赵正永省长在全省灾后重建会议上的要求,将灾后重建项目、扩内需项目、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统一纳入民生工程。就当前我市项目进展情况来看,开工率不足90%,完工率不足40%。对此,全市各相关部门要以“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思想,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按时完成民生项目建设任务。尚未开工的南位小城镇建设、职教中心、乡镇文化站等6个民生项目,要找准问题症结,进行分类施策,没有完成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的要尽快推进,资金未拨付的要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确保项目在5月底全面开工建设。已开工的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农村安居工程、计生服务站、人力资源市场等35个民生项目,要抢工期、赶进度,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早日建成,早日惠及群众。已完成的人畜饮水、三北防护林、堤防加固、沼气池、社区服务中心(站)等27个项目,审计局、监察局、财政局等部门要尽快组织业务骨干对项目建设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民生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另外,高考关系千家万户,人民群众高度关注。教育局要扎实做好高三学生的“拔尖促临”工作,力争今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比去年增长5%。计生局要认真落实创建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县)动员会精神,牢牢把握创建工作的重点环节和关键举措,加大抽查解剖工作力度,确保创建工作一次成功。

三是狠抓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新时期保民生的重要方面,是各类市场主体对党和政府的迫切企盼。要继续抓好大树进城工程和渭河近堤绿化林带建设,加强对已栽植苗木的日常管护,确保高成活率。市环保局要围绕完成COD减排2100吨,二氧化硫减排20吨的目标任务,督促协调兴包集团正规碱回收4月底前通过*市验收,华陆水务污水处理厂6月底前必须完成整体验收并投入运营,5月底前全市所有的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完成在线监测装置安装、联网和调试工作,408、115、514、陕玻、鲁糖等各大中型企业深化污染治理水平,分批完成燃煤锅炉脱硫建设工程。要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在线监测和实地监管,对非法排污企业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对已经取缔关停的企业绝不允许死灰复燃。市城管局要加快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建成如期投入使用。各乡镇(办)和有关部门要突出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提早谋划,精心准备,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和农机具推广力度,积极采取以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确保今夏不烧一把火,不冒一缕烟。

(三)强化措施保稳定

一是持续抓好工作。工作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思想,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确保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重点案件包抓领导和包抓部门责任人,要按照《关于开展突出问题集中化解月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抓住矛盾纠纷问题的症结,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各乡镇(办)、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对重点对象要看死盯牢、不离视线,对一旦发生的上访事件,坚决做到快速反应、妥善处理。部门对群众反映的新问题要逐一梳理归纳,及时建立案件台帐,明确案件包抓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同时,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每一个案件办理情况跟踪问效,定期进行通报。

二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始终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抓住“高温季节”安全生产的特征,切实加强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公众聚集场所、食品药品卫生等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和事故隐患排查,做好有关专项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要以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专项执法检查为突破口,开展经常性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全面消除事故隐患。要经常性严肃查处、严厉打击工业和交通行业中存在的违法生产经营、违规操作行为,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是持续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公检法司要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社会治安满意度。要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侵财犯罪,狠抓命案侦破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大对那些横行乡里、为非作歹、强揽工程、欺压良善等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要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巡逻防范,为加快发展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关于加快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工作

近期,省、*市相继召开了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从政策层面已处于全国前列。其中,涉及财税方面的政策有四个方面,金融政策有21条,几乎都是“真金白银”,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开展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竞赛活动,并明确要求我市在2011年进入全省十强。面对竞争激烈,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争创十强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这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对**的殷切期盼,更是检验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全市上下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目标上围绕十强,工作安排上突出十强,工作落实上推进十强,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在2011年实现**十强目标。

一要正视差距,坚定信心。在2008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监测排名中我市位居第15位,虽然比上年进升了3个位次,但距创十强依然存在不少差距。在考核的三项总量指标中,我市2008年GDP总量、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十强县平均值分别相差49.06亿元、19.49亿元,25.94亿元。在考核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全省十强县市的平均值低38998元、7003元和478元,分别与十强县第十名的凤翔县相差754元、596元、403元。在考核的GDP、财政总收入增速指标我市与**十强县的平均值分别相差12.5、12.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指标与**十强县增长最快的县分别相差35.3、15.1个百分点。从结构指标情况看,**十强县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平均值为77%,比重最高的府谷县为93.2%,而我市仅为46.5%,与凤翔县相差3.9百分点。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创强工作仍然有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一是与十强县第十名的凤翔相比,我市总量指标和凤翔县已相当接近,人均指标、速度和结构指标与凤翔县差距也不是很大,而且还有6项指标在凤翔之前。二是随着国内产业要素加速向西部转移、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市位于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桥头堡和关中城市群建设中心位置,为我们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三是随着工业经济“333”工程、大项目建设的强势推进,在75亿元的兴化技改、7.7亿元的金龙鱼、15亿元的台玻、5亿元的莱茵电梯、3亿元的西瑞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后,将会迅速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为我市跨越发展、争先进位集聚强大本文出自/能量。四是省、*市近期出台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具体扶持措施,为我市争先进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牢固树立跨越发展之志,把握跨越发展之势,汇集跨越发展之力,就一定能一年一大步,三年上台阶,提早实现**进十强的宏伟目标。

二要明晰思路,突出重点。市委、市政府围绕三年创建**十强奋斗目标,确立了“一年蓄势抢先机、两年跨越上台阶、三年冲刺进十强”的三步走战略,制定了具体的创建规划,提出了创**十强的基本思路,即:强化三大优势,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大建设,实现六大突破。全市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和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项决定性指标相对滞后的现状,坚持从各自职能出发,坚持用创新的办法筹谋跨越发展举措,坚持用百倍的付出抓好赶超进位重点。要突出抓好“三万”工程、“三五”工程和劳务输出,培育农业增效新亮点,促进第一产业快速增长,在农民增收上实现赶超;要以大项目建设和三大园区建设为支撑,强势推进工业经济“333”工程,全力打造工业膨胀扩张增长极,推动第二产业裂变递增,在工业强市上实现进位;要全面繁荣商贸旅游等服务业,激活三产聚集效应,在三产富市上实现跨越;要坚持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加大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确保各项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也都位于全省前列,确保在2011年实现**进十强目标。

三要围绕目标,制定规划。规划是连接目标和行动的桥梁,是指导我们争创**十强的行动指南。全市各部门和单位都要紧盯三年创十强目标,从部门职能出发,详细制定各自的争先进位规划。规划要突出目标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支撑点及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缜密可行,绝不能凭空捏造应付了事。从而以各自小规划的全面实施,确保全市总体规划的顺利推进和规划任务的全面完成。计划局、统计局要通力协作,主动配合,并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的作用,在认真研究省、*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文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我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发展特色,突出年度争先进位目标和工作重点,切实起到指导全市县域经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的作用。经发、农林、商务、非公、城建、财政等部门也都要围绕争创十强的奋斗目标,从各自承担的创强任务出发,制定各自产业争先进位5年发展规划。教育、卫生、环保、人事等部门也要认真研究各自承担的创强生态社会和保障任务,科学制定各自的争先进位方案,确保全市创强的各项指标,都能按年度递进。

四要靠实责任,狠抓推进。争创十强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落实任务,靠实责任。近来,市计划局、统计局结合上级有关争创十强的文件,初步拿出了我市《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实施意见》和《县域经济主要指标监测奖评暂行办法》。今天,市计划局、统计局已经以征求意见稿形式印发给了各乡镇(办)各有关部门。会后,大家要尽快召开相关会议,认真分析,充分讨论,于5月5日前将意见和建议,以书面的形式报送到市计划局和统计局。市委、市政府待两个文件确定后,以两办文件将任务层层分解量化,真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真正使争创十强成为全市干部职工的共同意志,使全市人民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形成团结协作、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市计划局、统计局、考委办、两办督查室要对各部门、各单位争先进位实行全程跟踪督查,坚持每月查进度要结果,掌握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将把县域经济争先进位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坚持绩效问责制度,切实做到鼓励和支持有为者、触动和鞭策平庸者,形成人人想跨越发展、处处议争先进位、事事为赶超提升的良好氛围,在全市掀起团结求实谋发展,争先恐后促进位的工作热潮,确保如期实现争创十强宏伟目标。

四、推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二季度是全年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能不能保持我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能否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是否高度重视、是否抓住重点、是否真抓实干。因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思想统一到这次会议上来,把精力集中到推动工作开展和促进争先进位上来,不折不扣地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工作中,切实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振奋精神抓落实。面对各县区明争暗赛、相互叫板的发展局势,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现在,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些不协调问题越来越突出,排除宏观形势和客观因素外,根源在思想观念、在工作作风、在精神状态,我们一些乡镇(办)和部门的领导依然存在思想松劲滑坡,甚至麻木不仁的现象,对该抓的事情、该干的工作,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或推了也不动,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大局。因此,我们要下势解决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办事不力、推诿扯皮和肠梗阻现象,坚决杜绝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的思想,坚决杜绝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使全市上下始终保持一种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始终保持一种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锐气,始终保持一种只争朝夕、加速赶超的态势。在具体工作中,时时充满激情,敢闯敢试、敢抓敢管、敢做敢当,工作思路要更开阔、工作胆略要更大、发展步子要更快,三步并作两步走,以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真正在发展经济的实践中创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业绩。

二要夯实责任抓落实。敢担责任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提高执政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的综合体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对待自己的工作,敢于担当,勇于干事,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求实效。尽责任就是要快节奏、高效率。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作决策、抓工作要立竿见影、立说立行,快节奏推动工作,全力加快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步伐。尽责任就是要高标准、严要求。凡省上考核的主要指标,要一项一项地具体分析,位次靠后的,深入查找症结,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确保位次前移;凡与*市签订责任书的,要立足高起点,不仅要全面完成责任目标,而且要争取位次靠前。尽责任就是要出实招、重实效。今后,市上检查评价各乡镇(办)、各部门的工作,就是要看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了没有,重点工作有没有进展,难点工作有没有突破,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干字当头,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把市委、市政府发展县域经济,力促争先进位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干之中,把各项经济目标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科室、每个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要创新方法抓落实。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争创**十强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矛盾、新困难、新问题,全市上下要不断强化对形势的分析判断、深化对问题的思考、深化对规律的认识,学会用创新的思维、科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范文中心:/的方法来谋划发展、开展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对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分析研究,认真谋求对策,尤其是要在创新方法、破解瓶颈、促进发展上有新的突破。比如,在土地上,要不等增量、用活存量,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开发后备的,为项目落户建设提供土地;在资金上,要创新融资观念,争取上面的钱、贷出银行的钱、聚集民间的钱、引进域外的钱,用好别人的钱,办好自己的事,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力促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力推动各项考核指标位次前移。

四要严格考核抓落实。抓工作落实关键在于抓责任落实,抓责任落实关键在于抓监督考核落实。市考核办要强化考核监督,把责任考核与干部奖罚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考核力度,通过重激励、严约束、严考核,营造人人谋发展、抓落实的深厚氛围。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要大力推行工作交办、催办、督办、查办制度,要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并落实好督查通报制度,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要决策、重点工作,要立项督查,制定落实时间表,实施跟踪督查,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