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认识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教师都应该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础,学生一旦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
1.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千方百计地把认识的对象和任务,从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物理学中的实例、实验、仪器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才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去研究、去掌握认识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展现智慧和才干。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有关物理学科的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要从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的形式、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2.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来。首先,教师在教材处理、备课、组织教学、板书设计上,要使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感到教师讲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由此对物理产生兴趣。其次,教师要在语言上下功夫,使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同时注意好语言的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再次,教师要注意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见度,适当增加各种趣味实验,经常引入物理学中的奇闻轶事,让学生始终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求知欲。
二、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知识的领域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是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怎样做才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呢?
1.教法要灵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发现法等。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应做到精讲精练,练习安排巧妙,知识应用灵活,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好物理知识。
2.重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和“渔”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具体、刻板的知识,一个是适应范围广、举一反三的方法。换言之,“渔”即学法。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拟定本学科的学法指导系统目标,如发展智力(观察、动手实验、记忆、分析、推理等)的方法,完成学业(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等,然后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学法,成为自学物理知识的依据,使学生掌握求知的方法。
3.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实验操作竞赛、科技小制作小论文比武、专题讲座、知识抢答赛等,让学生涉足一些新领域,以开拓眼界,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进行“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可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既能培养训练学生的实验技术,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技巧和观察能力以及探索规律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多角度引导,鼓励探索求异
创造性活动过程与科学创造活动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情境与选题准备阶段。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趋向目标的强烈的创造欲望;其次要选准课题,然后围绕选题做好知识、资料的准备,了解前人在同一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等。准备得越充分,思路越开阔,就越容易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起主要作用。
2.酝酿与构思阶段。认识主体面对困惑的问题情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定向分析导致矛盾或问题的关键,确定其实质性问题。一般需要多维度、多功能地考虑问题,运用分析、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反思维定势等思维方法,以及运用分解、叠加、变形、代换、反演等数学方法进行推理、构想与探索。
二、对数学创造性思维产生条件的认识
1.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认知结构。创造性思维是根据需要调动储存在大脑中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的表现,是辨认、选择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丰富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2.具有思维的高度灵活性。灵活性是思维的品德之一,而高度的灵活性,则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面对复杂的对象,只有具备思维的高度灵活性,才能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冲破原有的旧观念、旧思维和思维定势的束缚步入新的境界,产生创造、发明。
三、对教师要求的认识
如果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实施数学创新教育的主旋律。在加强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富有创新性教育观念
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育目标,需要创新型教师,需要教师观念系统的角色转变,即由单项知识传授向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思维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教师居高临下向平等融合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思维个性化转变。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数学思维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意志、毅力和创新精神等品质的培养。
2.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
教师要能胜任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必须具备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保证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抓好实验教学,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所以说,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住实验教学这个主阵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加以实施。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实验兴趣
要激发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就必须激发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因为任何的实验都是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而且和人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有时候学生的实验行为是漫无目的的兴趣和观察过程,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无法达到实验研究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通过设疑、引入竞争、趣化知识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注重重点观察,把注意力集中到少数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排除一些无关紧要的干扰,进而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例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实验中,学生们更多感兴趣的可能是美丽的野外景色,兴趣也只停留在简单的欣赏美景上了。这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学生们提出观察的内容。1.树上最美的是什么呀?2.美丽的花朵的构造是什么呀?3.蜜蜂在花朵里忙碌什么呢?……通过这些引导性的设疑提问,学生的观察注意力集中了,目的明确了,进而也就指导学生认识了花的基本结构特点。又如,我们在讲青蛙的形态结构时,把一只只青蛙放到玻璃器皿里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只注意活蹦乱跳的青蛙们窜来跳去的很好玩,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想到我们对青蛙究竟要观察什么。这时教师就要顺势对学生提出应观察青蛙的体态、体型、形态结构等,在认识了青蛙的外部结构后,再让学生分成小组当场进行解剖实验。这样的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生物的观察对象很多事学生熟悉的事物,但是对它们的观察方法却是未知的,教师要在观察的过程中,根据观察的对象和实验的目的,指导学生采取相应的观察方法,进而实现实验的目的,逐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1.顺序观察法。就是指对所观察的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些植物果实的表皮细胞的结构,这时可以顺着其中一个细胞由外向内的顺序寻找细胞壁、细胞质、液泡、细胞核等部分。在观察一些动物的外形时课顺着由前向后的顺序进行观察。
这种观察法能对生物的局部和整体的形态结构进行全面的观察,整个过程条理清晰,也避免观察点遗漏的情况出现。
2.比较观察法。在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的特征时,可以指导学生采取比较法。也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比较其异同的观察方法。如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结构、形态、数量、大小时,先让学生认真仔细观察这三种血细胞的各方面的特点和异同点,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对比表。这种方法的运用,既使各相观察点明白、清楚,避免了观察内容的混乱,学生也掌握了对不同事物的对比分析能力。
3.验证观察法。这是对生物现象本质特征的理论加以观察验证的方法。如课本中以芥菜、油菜的花为代表植物,归纳出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教师让学生再对当地种植的白菜、萝卜等其他十字花科植物的花和果实的特征进行观察,对主要特征加以验证,然后,根据验证结果去识别更多的十字花科植物。通过这种观察法,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4.动态观察法。如在观察探讨鱼类的鳍的功能时,可以选择三条鱼,一条减掉胸鳍,一条减掉尾鳍,一条不采取任何措施,把它们都放进水里,让学生们观察它们的游动的姿势和速度,并与正常的鱼的游动作比较,通过动态观察,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鱼各种鳍的作用。这种观察趣味性较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走进大自然,培养实验技能
生物实验仅仅限于在课堂和实验室对实体、模型、挂图、标本的观察,常常会受到环境条件、时间、操作条件以及实验仪器的诸多限制,只能观察一些典型的事例。如果我们把学生带进美丽的大自然,走进身边的生活,这样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试验的范围,增加更多的实验技能,获得更丰富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物知识,在家庭生活中随时进行试验和观察。如平时家里买回的猪牛羊等动物的骨架,我们就可以观察和认识长骨、短骨、关节、筋腱等知识;买回的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脾胃等,我们就把他们作为实验的材料进行一下实验解剖,去获得更多的知识。还可以观察家中饲养的家禽,了解他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以及这些家禽自身构造的特点和用途。
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家的种植园或者到野外去采集一些植物的标本,或者自己种植一些植物,饲养一些小动物,参观当地的综合种植园和养殖场,从中获得更多的生物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优秀品质。
总之,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实验教学,它是加深、巩固、扩大学生在课内所学知识和技能,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生物教学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俄国伟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就可以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会只满足于课内学习,还会有意识地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以致用。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可以激发创造性,更有助于在获得创造灵感后,完成创造过程中大量平凡而且艰苦的工作,从而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第一,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用古今中外数学活生生的事例代替空洞的说教,使学生立志献身科学,立志发明创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争作贡献。
第二,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数学美的因素,用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抽象美等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诱导学生体验美的境界,获得美的享受。数学美往往是含蓄的,以此可以激发学生探寻数学美的意愿,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材中总有些内容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合理地安排教材、选择教法,尽量采用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实物,抑扬顿挫地讲解,让平淡无奇,枯燥乏味的内容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使学生乐学,好学。
第四,面向全体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切实帮助学生克服每一个章节学习的难点,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进、学得透,学得活,学得深,有所获,有所用,享受到不断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稳定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就好比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棵大树的根基。
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状态,使学生能在探索的王国里自由驰骋,锻炼其意志,提高其能力。
第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探索是从疑问和好奇中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每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的权利,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刨根问底,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哪怕是学生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第三,巧设问题情景。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在看似无疑处生疑,在看似平常处见奇。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的学习,激发思维探索的激情。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的目的。
第四,揭示探索规律。教师要重视数学史的教学。通过介绍一些数学发现的来龙去脉,讲授在数学发现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介绍观察与实验的思维方法,由地图着色的"四色猜想"介绍联想和猜想的思维方法;由勾股定理,介绍一般化与特殊化的思维方法。
三、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中心环节
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它对推广原问题,引申新知识,发现新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开拓作用,创造性思维孕育于发散思维中。
逆向性、横向性和多向性是发散思维的三种主要思维方向,也是训练发散思维的重点。如何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呢?
其一,可以通过公式逆用,假设反证,执果索因等来训练思维的逆向性。
其二,可以运用不同章节知识的横向联系、渗透来训练思维的横向性,也可以根据中学阶段的方程思想、不等式思想、函数思想、在各章节中广泛应用,这就是实际情况来训练思维的横向性。
作为数学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创造性。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数学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大小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据此,老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用好,用足数学教材,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直觉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步骤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过多强调分析、推理,注重严谨性和系统性,忽视了直觉思维的训练,这极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在直觉思维的训练方面,可以尝试做以下的工作。
第一、重视指导学生拓展所学的知识,布鲁纳说过"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维可能实现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并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重新检验所做出的结论",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梳理,做到厚积薄发,延伸拓展是提高直觉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第二、重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策略。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是相辅相成的,纯粹靠直觉思维解题几乎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如下策略:解题训练时,强调宏观思维,跳跃思维让直觉思维探路,分析思维铺路,这样既训练了分析思维,更侧重于训练直觉思维的判断力,从而提高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
第三、重视增强应用直觉思维的意识和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问,由浅入深,不断激发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其充分体会直觉思维的巧妙之处,增强应用直觉思维的意识和信心,切忌过早评析或总是自问自答,否则,会使学生反应越来越迟钝,逐渐产生依赖思想,抵制直觉思维的展开。另外,学生遭遇一时的失败,教师一定要鼓励独立思考,继续尝试,勇于发表独特的见解,在挫折中不断总结。
第四,重视引导学生发现直觉思维的规律。对每一次成功的直觉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头看。相当于分析思维,直觉思维存在着跳跃和简约。为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知觉思维中被简约的思维环节找寻理论上的依据,为直觉的产生找一个合理的解释,寻找直觉思维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为下一步直觉的产生提供经验。
第五,重视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直觉思维由于缺乏严密的分析、推理,可能时而正确,时而错误,这就是直觉思维的或然性。因而教师要重视在直觉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要告诫学生,认真分析,总结导致错误的原因。
第六,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直觉思维的训练绝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灵感不会从天而降,唾手可得。在训练直觉思维的过程中,意志品质是关键,信心、决心和恒心一样也不能少,老师应教育学生专注于所面对的问题,充分相信自己,积极思考,在头脑里逐渐形成问题情景,合理,大胆地猜测,为直觉思维的产生创造条件。
五、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为学生提供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和参与实践的机会
教学围着考试转,学生围着教师转,早晚围着书本和作业转。学生做得最多就是埋头于书本知识,一遍又一遍地解答着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存在的习题,几乎没有时间去了解和思考学过的概念,法则,公理和定理存在的依据、前提和价值,更不要说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因循守旧,唯书唯上,不能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怎么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呢?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在数学教学中广泛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它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好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大有禅益。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问题情景 激励机制
研究资料表明,创新并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专利,而是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发挥创新的潜能。也就是说创新犹如智力的宝藏,需要进行开采和挖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也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强调"这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对于学生科学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以下即为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所总结出的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兴趣
巧妙的创设问题情景,能够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其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二力平衡"一节内容时,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有经验的猎人,在山谷中网到了一些来自不同山头的鸟儿,可是,一不小心,这群鸟儿不约而同,向着某一方向飞去,于是,猎人就沿着鸟儿飞行的方向,在后面紧紧追赶……好心的路人劝告说,不必徒劳了,可是,猎人却信心十足地说:"太阳下山时,我就会追上。"讲到这里,我让学生讨论回答:果真能追上吗?如果能够,为什么必须在天黑前才能追上?然后,我又提示,"鸟儿来自不同山头"。不一会儿,又几位学生就答对了。说出理由之后,多数同学也豁然开朗了。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对新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始学习。
二、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造精神
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相连。如台灯亮度调节原理、高压锅原理、太阳能热水器原理,睡席梦思比睡硬板床舒服的道理等,都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了解生活,注意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在那生产、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以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向学生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磁悬浮列车、超导体的研究与应用前景等。
三、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的那种教师。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有一个宽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热情呵护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自始至终充满期待,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断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要鼓励其思维的独创性与多样性,培养其不盲从教师、不盲从课本、不迷信权威的思想品质。
四、精心设计课堂,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与两种思维有关。一是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一是发散思维,亦称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究多种答案,最终力图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立性三个特征,成了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在于发散性思维训练。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可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创新,从而培养他们可贵的创新能力。
五、做好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物理课本中,有很多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迷你实验室等。这些实验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的好素材。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完成课本上的每一个实验,杜绝那种为图省力而讲实验的做法。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自己能归纳结论的,教师决不可说出。有的演示实验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代表完成;有的演示实验,条件允许可改为分组实验。对于课本中的探究实验,一定要按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进行,尤其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思想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等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索。
六、重视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科学方法的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产生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知识产生的背景、过程、知识的价值与应用等。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物理学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控制变量法、科学推理法、抽象模型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运用了科学推理法,光线概念的建立运用了抽象模型法。另外,在加深对某些物理现象的认识上,笔者也注意运用推理法。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光的反射,我们能否看到周围物体,大多数学生说"不能";然后,教师进一步假设:如果阳光照耀着大地,能不能看见大地呢?有说能,有说不能,大家莫衷一是。然后,教师提示:如果是在一点儿也不反射的情况下,到底能否看见大地?学生异口同声:不能。教师接着又问:抬头能否看见太阳?学生回答:能。最后教师归结:举头阳光灿烂,低头黑暗一片。
七、引入激励机制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它具有开创性意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探究性、综合性的思维活动,它的活动进行以联想和思考作为基础,需要人们付出辛苦的脑力活动。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并不是可以在短时间里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摸索与研究下逐渐积累出来的。通过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看透事物的表象,从事物的本质上出发来进行思考与推理。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设计训练
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我们长期徘徊在“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教育”的怪圈里,直到现在,还有部分教师把演示实验甚至学生实验课作为讲读课来上,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探索性、开放性的实验课。从根本上有悖于新课标的精神和新教材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树立创新的观念,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实验潜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保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与创新精神,让学生由教的对象,变为学的主体、创新的主力。在物理中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时间投放在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上。
(二)设计好疑点,开发学生思维
在疑问的引导下,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只有学生产生出疑问,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与思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个层面上出发,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思考,找出问题的原因,从而分析出规律。通过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学会多种思维方式,并实现从感性认识升上到理性认识,这样也就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思考,同时还要让学生分析出物理知识中的价值,从而健全自身的物理性思维。
其次,教师在创建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教学中的目标等方面出发,在此基础上来设计好问题。教师还要保证所设计的问题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细化成具体,可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变换自己思维,不仅扩宽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
(三)建立有效逆向思维发展模式
有逆向思维就有正向思维,那什么是逆向思维呢?其实就是从已知的事物上出发,结合事物的时空顺序来对物理过程、现象的发展进行探索,同时从始态到终态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对于逆向思维来说,就是从反方向来进行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逆向思维已经成为了我们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通过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不断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且对于问题来说,在正向思维上可能只有一个方法,但是在逆向思维的引导下,却可能收获更多的方法,并产生出不可预计的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说,在这种逆向思维的影响下,也可以实现对难点问题的突破、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对于学生来说,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不仅培养了创造性的思维,还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学生的辐射性思维意识
对于辐射发散思维来说,就是在结合已有的知识、信息以及经验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上出发来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实现思维的发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是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结构等方面来联系起公式以及性质等,以此来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就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辐射发散性思维,启发好学生,让学生可以从多个层面上出发来分析问题,真正实现一题多解,避免学生的思维出现僵化的现象。
(五)丰富课外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物理中的不少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而新教科书中的“信息窗”“交流与讨论”“迷你实验室”等,大多数都是学生课外的实践和小制作等,再加上没有现成的器材,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充分挖掘潜能,寻找性能相似的代用品。通过自己的摸索,让学生在实践摸索中创新。
另外可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物理兴趣小组探讨与物理有关的课题,如自行车中的物理问题、电饭锅原理与故障维修、照明线路安装;开展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带领同学参观工厂、参加社区活动等。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且还可以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94-02
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2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3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一、开放式教学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实行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主要手段。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由教师单一向学生发射信息,教师满堂灌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局面,对一些概念,学生能够理解的,尽量让学生自己看,然后由学生提出疑点,教师给以解释,对一些定理、法则和公式的指导,学生能够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虽不能完全做出来,但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胜任的,也不要教师一手包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步地学会独立获得知识,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周密的设计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他们针对问题积极思维,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特点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一方面启发学生从不同点出发,多方向、多角度去思维问题;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自觉应用各种思维方式,使思维过程灵活化,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讨论式教学培养思维的深刻牲和批判性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哪些题目对解答以后题目有用的特征――即设法揭示隐藏在具体问题中的一般情形,这就是说,要教会学生不满足于就题解题,而应该把具体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再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为一类对象所具有的普遍属性,这样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必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步步地深刻化和提高。
关键词:中学 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性思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美国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始终坚挺。经济学家经计量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知识和信息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0%以上,于是提出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并认为世界将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经济需要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关键是创新,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这些创新都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然而构造和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创新。在学校教育中,管理者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性学习等等,都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数学是基础学科,数学教育是锻炼人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密切相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问题。
二、我国中学生创造性教育现状堪忧
著名史学家汤恩比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或社会能否打开僵局开拓前进,未来是否朝着创造的方向迈进,没有创造的民族和社会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亦不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动荡,事实上,“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科技的进步,文艺创作,以及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人类创造能力具体表现的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具的禀赋,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英国科学家霍伊尔(F.Hoyle)指出:“今日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国家,则明日将沦落为落后国家而羞愧。”
审视我国学生的创造性现状,情况令人担忧。杨振宁教授1995年来国内讲学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国外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
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老师没有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有作过的不敢做。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是他们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成就。
再看我国中学的教育现状,全国几乎所有的普通高中都处在同一种形势下的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更近乎于你死我活的激烈的斗争,那就是拼命追求升学率,激烈角逐高考排行榜的位次。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可能不扭曲学校的正常教育。在实施所谓的“素质教育”以前,有些学校从高一始,一周六天排课外加星期天辅导;会考科目干脆不学或会考之前突击,会考全体作弊,甚至于老师做答案;一天安排13至l4节课,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高考期间努力寻找作弊机会,高考结束横幅一片,吹嘘本县、本校的有点脱离实际的辉煌的胜利果实。高中教育就是在这种确实紧张又有点乌烟瘴气的环境下一心一意地抓高考,而这一阶段的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黄金阶段。两者相比,那是多么的不协调。能力的形成是有连续性的,中学阶段被扼杀了,大学阶段甚至于以后会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出现了上面的一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民族的发展、祖国的昌盛,再也不能坐等,我们要奋起,要为祖国培养一流的后备人才,这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三、发挥数学教学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优势
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和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它体系完善、博大精深、应用广泛、生命力强且富于变化。这些都为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丰富优良的载体。近年来,数学的应用突破了过去的狭隘范畴,它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为边缘科学,成为多项科研领域的有力工具。尤为重要的是,不论是数学被作为科学皇后的尊崇,还是它作为工具的质朴,数学都呈现着其特殊的地位——这就是它十分有利于给人以思想教育,它能使人获得在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他在列举数学教育的目的时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放在第一位。现在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们也越来越重视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发挥数学教学在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方面的优势,将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这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优良载体,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出最大的贡献,为学生们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安龙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