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复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下展示的就是这样一节复习课。
1课的展示
这是扬州市教育局举办的青年教师“成长杯”大赛活动中的一节展示课,课题为《金属与矿物的复习》。这节课,教师并没有带领学生进行常规复习课中必备的那种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而是在上课伊始,抛出了三个问题:
问题1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材料名称中都是“金”字偏旁或含有“金”这个字?
(2)是不是含“金”字偏旁或含有“金”这个字的都是金属材料呢?
问题2
现有五种常见物质:Fe、Cu、Fe2O3、CaCO3、CaO
(1)请任意找出一种物质,说出它与众不同的理由;
(2)请任意找出二种物质,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问题3
如何区别黄铜和黄金?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了两个学生较为熟悉的探究:
1.1探究生石灰干燥剂久置空气后的成份
问题来源:
教师出示一食品包装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提问:它为什么可以起干燥作用?久置空气后的干燥剂中可能存在哪些物质?
学生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分组探究,最终得出结论:久置空气后的干燥剂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可能含有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两者都含有。
在学生从上面的探究获得了感性知识后,教师进行了知识拓展:
氧化钙久置于空气中会变质,那么实验室常用的“碱石灰”久置于空气中又如何呢?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
(1)[猜想]
猜想I:没有变质, “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II:已完全变质, “碱石灰”全部变成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实验]
如下图所示:
(3)[判断]
a. 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II_____(填:成立、不成立)
b. 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I_____(填:成立、不成立)。
c. 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_____。(填“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
(4)[总结]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_____保存;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探究结果:
(3)[判断]
a. 不成立; (猜想II为: “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b. Na2CO3;不成立;c. 部分变质;CaCO3、Na2CO3;CaO和NaOH必含其一或两者都含有、Ca(OH)2。
(4)[总结]
密封保存;过滤时引流,以防液体溅出。
1.2探究铁的腐蚀条件及铁锈的组成
问题来源1:
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非常可惜!我们应该采取什么防锈措施呢?
问题1: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及应用
课本实验中,铁生锈所需要时间较长,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改进实验。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_____,将C导管接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微热甲装置,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分钟后观察: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灰暗,D处铁丝依然光亮。该实验说明铁生锈主要与______和________有关。B、D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除此以外,你觉得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铁生锈_________。
探究结果:
(1)滴入H2O2溶液;C导管口有气泡;(2)氧气和水;氧气的浓度;食盐、酸等外界环境。
学生讨论: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铁制品的锈蚀?
启发思考:
铁的锈蚀要防止,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利用它的这一过程的时候呢?
问题来源2:
教师出示一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它的成分及作用与刚才探究的生石灰干燥剂有何不同?
组织探究:
学生打开包装袋,看到“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其中还夹杂着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
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测:
①灰黑色粉末为氧化铜,红色粉末是铜。
②灰黑色粉末为铁粉,红色粉末主要是氧化铁、氢氧化铁等。
③灰黑色粉末是活性炭,红色粉末主要是氧化铁、氢氧化铁等。
联系前面的探究以及该脱氧剂的作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猜想②更加合乎情理。如何验证该同学的猜想呢?
设计实验:
(1)探究铁粉的存在:
①用磁铁吸引,如果能被吸引,则说明主要成分为铁粉(注:虽然四氧化三铁也能被磁铁吸引,但不具备除氧的性质,所以不可能大量存在)。
②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主要成分为铁粉。
③取样,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如果固体变红,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渐渐变为浅绿色,则说明主要成分为铁粉。
(2)探究氧化铁、氢氧化铁等的存在:
取样,用磁铁反复吸去黑色粉末,将剩余的红色粉末置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如果溶液变为黄色,则说明红色粉末确实主要为氧化铁、氢氧化铁等。
实验及结论:主要成分确实如猜想②。
拓展:已知1 g铁粉可将1500 mL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脱除。现要吸收8.6 g的氧气,需要铁粉_____g(氧气的密度是1.43 g・L-1)(答案:20 g)
交流讨论:
①为何食品袋中的脱氧剂锈蚀的速度较快(即能达到较好的脱氧效果)?
②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铁锈蚀的原理?
课外探究(作为课后作业,这个探究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调研市场出售的冬天取暖的“热宝”的成分,设计一份探究计划。
问题2:测定铁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可知,铁的生锈过程为: Fe Fe(OH)3Fe2O3・nH2O
(1)请写出Fe转化为Fe(OH)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假设铁锈中只有两种成分(Fe2O3・nH2O和Fe),为测定铁锈的组成, 某同学利用草酸分解产生的CO来还原铁锈中的Fe2O3, 反应方程式如下:
H2C2O4 CO+CO2+H2O
将草酸分解后产生的混合气体通入A中(假设每一步化学反应都完全):
A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C装置玻璃管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测定方法如下:称量样品的质量为10.0 g,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9.16 g,求铁锈中Fe2O3・nH2O的质量?(用n表示,不用化简)
(3)仅有上述实验数据,无法计算出n的值,若在C、D之间增加一套装置即可,则装置名称和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改进后,m(H2O)=0.36 g, 则n的值为_____。
探究结果:
(1)4Fe+3O2+6H2O 4Fe(OH)3; (2)除去CO2、Fe2O3+3CO 2Fe+3CO2(条件为:高温)、 Fe2O3・nH2O的质量为: (160+18 n)×0.84/(48+18 n); (3)洗气瓶、浓硫酸; (4)2。
2课的亮点所在
2.1“引入”设计独具匠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课的引入从问题1“测字”游戏开始,首先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接着,教师将一组看似不太相关的物质抛出:Fe、Fe2O3、CaCO3、CaO、Cu,通过“任意找出一种物质,说出它与众不同的理由”,以达到全面回顾这些物质特有的性质和用途的目的。再通过“任意找出二种物质,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构建本章知识网络体系的目的。经过以上系列问题的回旋,学生不仅理顺了本章的知识脉络,同时也勾勒出了本章的两大主线:
(1)金属与金属矿物主线:
(2)石灰主线:CaOCa(OH)2CaCO3CaO
巧妙的问题设计由学生自己在不经意间就为下面的复习成功地拉开了序幕。这种形式的知识体系构建不仅新颖脱俗,还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然要比教师单纯的知识网络的机械展现智慧深刻得多,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下面的探究做好了知识的铺垫。
2.2“探究”设计精致巧妙
首先,本课探究主题切入巧妙。教师很好地选择了学生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和食品“脱氧剂”这两个看似相同,本质却大相径庭的物质作为探究的载体,深刻而精彩地演绎了本章的两大知识主线,并将这两条知识主线自然地融为了一体。
其次,两上探究开口都很小,却都起到了纲举目张之功效。
第一个探究,起始于最基础的CaO变质情况的分析。随着碱石灰变质情况的讨论,自然地贯穿了CaO、NaOH等一系列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灵活应用,其中既有故知的重温,又有新知的拓展,既探究了有关石灰的这条知识主线却又不拘泥于这条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且探究手法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第二个探究,则不仅研究了铁生锈的条件、影响快慢的因素以及氧化铁的还原等一系列书本涉及到的知识,还将探究视角从关注物质性质延伸到关注其用途,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社会。如铁粉脱氧,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探究铁的生锈条件和影响因素,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钢铁的锈蚀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我们也会将对人类不利的一面转化为有利的一面,经常也会利用铁的生锈来服务于人类,从而养成学生一分为二看事物的思维方式。最后,将定性研究引向了定量化,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这两个探究是一个很好的开拓学生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对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都有很大作用。
3课给我们的启迪
1.围绕大纲、编制计划,使复习不离主线。《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是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种积淀,是数学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离开了大纲,数学教学就失去了方向,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对数学教学大纲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不仅新课程教学应如此,复习课尤其是初中三年的总复习教学同样应该如此。初中数学内容面广量大,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且时间跨度较长,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使整个复习计划既切合学生实际,又符合大纲要求。笔者以为,在初中数学总复习阶段,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问题,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和作业的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计划,确定自己的前进目标。
2.重视基础、灵活运用,使学生过好“三关”。全面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是总复习开始的关键。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掌握事关学生能否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把三年所学的所有知识能够串联起来并灵活应用,真正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实践证明,系统掌握基础知识,主要是要求学生必须过好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和运算关。围绕这三关,学生必须做到对基本概念、基本法则、运算公式、定理既要正确叙述,又要灵活应用;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对每章后带有综合性的复习题,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3.把握要点、分类整理,使复习化繁为简。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是总复习阶段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这个阶段体现教师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把初中三年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交给学生,是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复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例如,九年级数学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根式;概率、统计的简单应用三大内容。第二部分可分为4块10线:第一块为以三角形为主体的2条线,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第二块是以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为主体的1条线。第三块圆则包含6条线,即圆的性质;直线与圆;圆与圆;角与圆;三角形与圆;正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即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一条线。这样一归纳,使学生对整体知识有了清晰的印象,从而在归纳整理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分类教学。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互动,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做到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全部内容。
4.注重练习,及时讲评,使复习效果最佳。把握教材的内容之后,开始进行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掌握规律、加深印象。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1)y=15-3x
(2)y=5x+4x-1
(3)y=1x+1-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复习课
教学
对于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做好初中数学知识的传输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我对初三数学总复习作了如下的探索和实践。现简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研究数学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我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切合我的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又精选好复习课例题以及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同时,我还把复习计划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加强基础知识训练
知识重现不仅需要重现基础知识,还需要巩固基本训练,并且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矫正。知识重现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将数学知识内化成为学生的认知,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色,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状况,教师需要重视知识重现的作用,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类,明确知识重点、学生掌握较差的知识点等知识重现的关键点,结合学生实际合理确定知识重现的内容、方式及具体措施。
三、立足于根本,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3)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优化复习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数学复习中,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总结基础知识、归纳题目、讲解知识的横纵联系以及解题技巧等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维步伐进行记录、消化。在浪费大量复习时间的同时,还直接打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就需要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积极的优化复习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重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与梳理。其次,教师结合着数学教材及相关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积极的培养。最后,在开展数学复习课教学的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由此就需要数学教师能够结合教材进行应用扩展、整合创新。在扩展学生知识层面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做题思维进行培养,使其感受到学习乐趣,还能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复习方法。
五、进行精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y=13-2x、y=3x2+2x-1、y=3x。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心角、弦切角、圆周角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的特点,紧紧抓住条件不放,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初中三年级的数学把握好基础,重视方法的培养和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总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版权所有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2)y=13-2x
(3)y=3x+2x-1
关键词:初三数学 复习 数学教学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的筛选,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订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面的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总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2)y=13-2x
(3)y=3x+2x-1
(4)y=1x+1-1
(5)y=x+2x-2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
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总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2)y=13-2x
(3)y=3x+2x-1
(4)y=1x+1-1
【关 键 词】 中考数学;总复习;系统化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率的巩固,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也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构建知识体系,制定复习计划
要构建知识体系,首先就要钻研课本,把课本上的概念、定义等知识点分析、整合,在掌握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系统归纳、逻辑整合。
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模拟试卷的制订。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要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以做到师生共同努力很好的完成初中数学总复习。
二、狠抓基础,搞好基础训练
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复习中,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在复习中,要根据《中考说明》,确定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教材明确学生所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新课标准》的评价理念,分析中考试题,挖掘其丰富内涵。
三、掌握做题技巧
1. 通过做题应用知识。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具体到学习上,就是把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到做题中来,通过做题来实践知识,既是学以致用,也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
2. 通过做题发现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应用到学习中,就是做题,通过做题发现问题,发现知识掌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发现未能正确理解的知识点。
3. 分析错题巩固知识。不要害怕错误,错误是成长必须的代价。做错的题往往记忆深刻,以后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要正确对待错题,合理利用错题,让错题也能物尽其用。
四、搞好系统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我的专题训练是这样划分的:(1)数与代数式;(2)方程、方程组及应用;(3)函数概念和几种常见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4)关于线段、直线和角的问题;(5)关于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的问题;(6)关于四边形的问题;(7)圆的知识;(8)统计和概率知识;(9)中考试题分析与训练。这样分类的复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把整个知识进行分类并作为各个专题复习。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五、轻松应考,调整心态
首先是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数学综合题通常是指综合运用若干个概念、定理和公式,沟通各部分数学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的问题。总复习的第三阶段是综合和模拟的训练。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以对中考命题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中考信息的判断为基础;以摸中考题型,抓中考重点、热点为核心;以讲授审题方法、解题规律、点拨应试技巧和思路为切入;以知识迅速积累、能力快速提升为目标,达到提高学生中考总成绩的目的。因为前面通过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的模拟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以及模拟试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
六、查漏补缺,进行最后冲刺
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如何做好考前复习至关重要,学科的总复习,关键是引领学生去经历一个由基础到综合,再回归基础的过程。要做到总的原则是把握基础,查漏补缺,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总之,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能力与方法的复习,专题训练的复习,最后通过模拟考试加以训练,经过这样的系统复习,即将毕业的学生在迎接中考时,数学是没问题的,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准确记忆定理、公式和法则,掌握数学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能灵活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具有较强的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范振虎.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做法[J]. 教育教学论坛,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