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剪纸工艺的传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现在,人们对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越来越重视,虽然很多部门或学校愿意承担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发扬,各大院校也愿意加入到保护传承民间工艺的队列中,但是在资源整合、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仍存在很多难题。目前,急需研究出系统完善的方法,让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 中职学校 传承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经过多年的历史沿革,体现了中国民众代代流传的审美思想和生活习惯。随着经济发展及文明的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许多学校也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加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队列中。但是在资源整合、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仍存在很多难题。
一、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的现实意义
1.满足人才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据相关部门统计,温岭市草编帽工艺企业等一些民间工艺企业已发展到585家,规模企业46家,全市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30000余人,但仍存在大量人才缺口。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技术人员的短缺更为严重。近年来,相关企业都在不断创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急需对口的专业毕业生来缓解其人才紧缺的现状。这都需要尽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民间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和制作人员。而中职学生就是地方企业发展建设的未来主力军,所以有必要促进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的传承,满足人才需求和温岭的经济发展,以此来保障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行业的持续发展。
2.拓宽传承渠道,发扬民间工艺美术
温岭有许多民间工艺美术(如:蓝印花布、海洋剪纸、纸扎、龙灯、木雕、贝壳画、草编等)都是民众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温岭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温岭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文化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许多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空间遭到破坏,于是各种工艺美术正面临着消失、遗忘的困境。同时,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不愿传承民间工艺美术,而老一辈的传承者都已年逾花甲或离开人世。在这些众多的民间艺术中,只有海洋剪纸等少数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其他很多项目都因无人传承而濒临消失。温岭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状况堪忧,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言:“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所以,将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引入中职学校,向学生展现温岭本土艺术,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温岭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还能让学生在学习创作中不断创新,让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的现状
1.没有合理的定位
在民间工艺美术进校园热潮的推动下,各个中职学校都展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等因素,没有对课程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定位等进行充分的研究,更没有结合专业特色及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去实施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导致传承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因而也就不能有计划地实施传承,达不到有效传承发扬民间工艺美术和为相关企业输送人才的最终目标。
2.缺乏资源整合,课程体系不完善
据了解,许多中职学校传承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课程体系极不完善,或者只是开发了极个别项目的校本课程,而且质量不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全面性。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要在中职学校进行有效传承,就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然而,受到民间艺人逐渐消失、师资紧缺等现实的制约,师资不能得到及时培训,导致师资队伍薄弱。没有好的师资,自然也就无法使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有效的传承。
4.课堂模式陈旧,传承方式单一
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各学校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传承方式,形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承效果不高。
三、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传承的建议
1.明确课堂教学定位,有目标有计划地传承
课堂教学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阵地。为了有效开展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到明确传承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传承教学指明方向;明确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传承目标和传承计划,并能以此为核心,逐步展开传承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指路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明确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做到根据社会需求和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寻找合适的课程目标定位、强调教学的重点,合理搭配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向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前进。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习得知识能力和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传承效率。
2.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温岭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基本都零散地分布在民间各个角落,没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整合。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的传承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开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搜集资料,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多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灵活运用,对其进行筛选、编写。筛选课程资源要遵循适应传承目标定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适合本校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实际的原则,通过删减或添加,合理编排。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3.“请进来走出去”,增强师资力量
为了改变师资薄弱的现象,“请进来,走出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通过引进、外聘、培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有内涵、有干劲、有钻研精神的民间工艺美术教师团队。
“请进来”,是指通过将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来,对教师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走出去”,是指根据民间工艺美术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开拓校外学习的途径,努力探索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教师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民间工艺美术的理论水平和工艺制作技能。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隐藏在身边的老艺人,如笔者学校的蓝印花布项目,就是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各地的专家、艺人和企业,而后拜师学艺,为蓝印花布的师资培养拓宽了道路。
4.丰富传承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这样既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又避免了学生知识面局限的现象,帮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教学做合一,理实结合。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因为地方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培养的是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同时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知识的建构。而且,传承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要采用一贯运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更要想方设法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来。
(2)巧用师徒制,传统现代相融合。在古代,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一般采取师徒制形式,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师徒制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到企业聘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成立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或技师工作室,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陈根土帽饰工作室就在草编工艺传承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追踪寻源,将课堂搬到教室以外。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民俗节日庆典、博物馆、展览,以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不定期带领学生到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发源地去参观考察,追踪寻源,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熏陶,欣赏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激发创造灵感。
(4)举办民俗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在民间工艺美术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今天,通过民俗节等活动,在学校里营造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氛围,能够强烈激发中职学生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热爱之情。例如:端午节的荷包制作比赛,小人节(温岭石塘镇的本土儿童节,家长常以面泥纸扎等为材料,制作彩亭彩轿,为儿童祈祷。)面塑纸扎展示,或蓝印花布服饰展等等。所以在校内举办一些民俗活动,不失为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改善,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新黔.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海霞.民间工艺美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刘畅.刍议职业教育与传承民间手工艺[J].职教通讯. 2013(17).
[4]李朝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河南民间工艺美术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4).
从剪纸的历史和原料不难看出,剪纸是“朴实”的,它的原料是纸,工具是剪刀。经过加工,它又是典雅和深沉的,是珍贵的艺术品。剪纸历经几千年而焕发新生,也不正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载体吗?从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厚重与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于是,借助剪纸这一民族传统工艺,在传承工艺的同时,可以精心打造校园文化。
二、多措并举,做好剪纸艺术传承工作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
首先,编写好校本教材。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为此,学校要动员教师和学生广为收集有关剪纸的书籍和资料,并到新华书店购买相关书籍。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由课题组负责把这些材料整编成册,作为剪纸校本教材。其次,充分利用民间艺人这一稀有资源,邀请民间艺人来校指导,传授剪纸刻纸的技术和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逐步普及剪纸艺术,就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介绍、宣传剪纸艺术。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墙面、楼道、教室、窗户等位置上张贴师生的剪纸作品,发挥校园隐性环境课程的教育作用。利用学校广播等媒体进行定期宣传,介绍剪纸的知识、方法,借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剪纸教学网站,开展为学生作文配剪纸插图的活动,编制“小巧手”剪纸学习专栏,使学生对剪纸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转为亲切,激起探究欲望,营造积极的校园剪纸艺术氛围,使师生在校园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能受到艺术熏陶。
3.让学生积极参与剪纸
剪纸是一种工艺,需要良好的心态、力量的均匀和意志的坚定。不论学什么,精神都是最重要的,方法是第二位的。剪纸教育注重动手、动脑,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求知欲,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剪纸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涉及数学、美学、哲学、力学等。它的创作过程,与常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剪纸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动脑、动手的主动精神,而且还要提高他们的美学审美层次。剪纸艺术的内涵是开放的,是课内外相结合的,能促使学生广泛地吸纳更多的学科知识,特别是美学知识,因此在剪纸的创作和教育过程中包含了再认识、再创造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人的品质的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不愿学习的学生通过参与剪纸艺术,学会了吃苦,磨练了意志,提升了自信,开始热爱学习。
4.建设剪纸艺术传承团队和工作室
学校应安排教师牵头成立剪纸艺术学群,负责剪纸工艺教育和教学工作,并定期邀请剪纸大师或艺人来校讲学、传授技艺,由教师和工艺师联合组成传统工艺传承团队。还应该建立剪纸工作室,继承传统、融入时尚元素、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设计室、创作室、展示室三位一体,使设计、制作、展示在真实的职业场所环境中进行,真正实现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现艺术。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学习实际操作技能,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每一件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都能够很好地感染熏陶学生。
5.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民间工艺品种繁多,艺术独特,历经千百年的锤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世代相传,融合中外,推陈出新,闽南民间工艺从单纯的手工技艺上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闽南文化和艺术的活化石。它以物化的形式融合于闽南民间的日常生活,体现出民间艺人质朴、纯真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闽南石雕整合了工艺元素和文化艺术,化顽石为神奇,极富艺术之魅力,繁多的种类、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驰名中外,独树一格。闽南木雕始于先秦,兴于唐宋,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期步入巅峰。既有古朴、淳厚的中原雕刻工艺的痕迹,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生动,又具有闽南文化精巧的成分,充分表现出闽南侨乡的艺术特点,作品更是享誉海内外。闽南陶瓷均属民窑,从内容到形式,处处反映出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独特的瓷烧技术,精巧的工艺,简洁的装饰,体现了民众淳厚、质朴的审美情趣。闽南花灯将雕刻应用于骨架的设计上,绘画和书法融于纸面的花色调配上,造型和漂染工艺应用于花灯创作的整个过程。丰富的造型、柔美的线条、精巧的工艺,创造出一种意蕴和谐之美。闽南纸扎千年传承,内容丰富,造型生动,简练概括,经过剪、镂、镶、贴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作品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闽南民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具有丰厚的民俗内涵,艺术的原发性、创造性和手工技艺正是一切艺术表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也成为具有闽南特色的民间艺术手工制作课程的资源库。
二、闽南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当代艺术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以漳浦剪纸为例
漳浦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享誉中外,素有“金漳浦”之美誉。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彩为花,备极工巧。”可见唐宋时期漳浦剪纸艺术就开始应用于花灯装饰等民俗活动。⑤剪纸俗称“铰花”,与刺绣艺术有关,常被应用于刺绣底样的创作。在中原文化如贴“窗花”习俗等影响下,漳浦剪纸逐步以独立方式使用在各种婚庆典礼、祭拜祖先等民俗活动中。如今漳浦剪纸已被世界认可,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继承传统、力求创新是任何民间艺术发展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漳浦剪纸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表现在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艺术技法的原始趣味性和艺术品自身焕发出的美感。通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从理论上探讨漳浦剪纸的构图形式、造型手法、创作意识等,增强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民族性、本土化的创新与应用,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探索漳浦剪纸与环境设计、装饰设计、平面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结合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新的设计艺术形式、设计语言符号使设计产生新的飞跃。
1.漳浦剪纸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漳浦剪纸所反映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闽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活动以及民间神话传说等,这些都以独特的符号融入剪纸作品中。例如,茶壶就是剪纸中最常见的装饰图案,这无疑渗透着闽南人爱喝茶的习惯;剪纸中常加入一些龙虾、鱼、螃蟹等水产品,这充分体现剪纸的闽南地域性和其来源于生活的传统特征。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素材,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文化的传承上,都将成为本土风格环境设计的创作源泉。同时漳浦剪纸在艺术表现上立足本土,注重主观想象,艺术构图奇巧、简练明朗、古拙抽象,表达着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原生态”趣味及“乡土味”气息,这对设计本土风格的环境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师应该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己任,唤醒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记忆,将其融入现代城市功能设计中,赋予建筑内外部的空间乃至整个城市浓厚的本土特色风情。漳浦剪纸主要运用红色,通常以单色为主,其他颜色作陪衬,在对比色中求谐调,颜色上的创新运用突出了工艺装饰效果。这对设计闽南本土风格的室内空间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可运用漳浦剪纸的图案,采用闽南地区的红砖、白石为装饰材料,设计出有关闽南红砖文化的主题浮雕、壁雕等作品。漳浦剪纸造型独特,收放自如,运用在现代室内外立体造型的细部装饰上,如隔断花墙、装饰品花架、屏风等,具有通风采光、借景叠景等功能,不仅起到了特殊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也增加了艺术氛围。另外,还可以运用闽南文化元素的剪纸图案制成各种镜框式、挂历式的装饰画和装饰品,以此带动室内陈设品行业的发展。窗帘、沙发靠垫、沙、桌旗、布艺床品等都可以采用漳浦剪纸传统图案,这不仅使室内空间更具本土色彩,还能寄托民众美好的愿望。
2.漳浦剪纸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漳浦剪纸将闽南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图案的形式表现在作品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折射出闽南人的性格和意识形态。漳州剪纸利用本身图案的抽象造型来反映闽南地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糅合闽南传统文化。现代装饰设计对于诸如漳浦剪纸这类传统工艺的应用遵循“批判和继承”的原则,既尊重其自身发展特性,又对其进行产品创新,既将其作为现代装饰的补充,又在现代装饰中很好地对漳浦剪纸进行有效地传承。传统漳浦剪纸在线条、构图、剪功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折射了闽南文化多元化的特征和细腻雅致的审美取向,传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现代装饰艺术中对于漳浦剪纸的应用可从以下方面为出发点:一是结合装饰设计作品的主题,充分挖掘漳浦剪纸的特点,在作品中对其在材料、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二是根据不同设计作品的特殊风格,在刺绣种类、色彩选择、图案设计等方面进行搭配,凸显出漳浦剪纸的固有特性,同时又在装饰作品中呈现出典型的剪纸特性。3.漳浦剪纸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鲁迅先生说过:“在现在,艺术上是要有地方色彩的,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⑥漳浦剪纸蕴藏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具有特殊的地域性和造型手法。比如,漳浦剪纸通常采用“排剪”技法,结合“阳剪”为主、“阴剪”为辅的表现手法,形成其在工艺上纤巧细腻,构图上线条简练、圆满匀称、对称平衡的特征。同时在物象形态的刻画上应用的简约意象表达方式或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都可以为现代平面设计所利用。因此设计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将设计主题与剪纸图形意蕴相联系,从创意选题的角度思考选择恰当的主题表意,有目的地去把握对象的整体结构式样;二是从创新的角度在图形、材质、风格等方面上将漳浦剪纸包含的图形图像或其他意象特征进行夸张变形、化繁为简、重组创新,深化对漳浦剪纸艺术的价值认识,同时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构型审美相结合,利用剪纸图形的形似和神韵创造出贴切的图形语言;三是在表现技法上运用“排剪”技法创造出新的设计表现语言,扩展设计的表达形式,将漳浦剪纸的视觉特征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之中。
三、民间工艺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方法
“生产者的艺术是世代人民所创造、所传播并表现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文化艺术形式。”⑦民间工艺美术作为生活世界的认知和诉求,是群体意识与思想认识的一种反映方式,不仅包含了大量原生态艺术图形和工艺技法,还体现了人类本源的思维意象、审美观念和情感表现。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是要拓展学生的技法表现手段和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真正体味到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和情感魅力,并应用于现代设计。
1.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设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审美认知与创造力的培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核心,民间工艺美术样式几乎都同时具备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本要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以其审美鉴赏、技艺造型、品格精神等为基本内容,积极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题材的艺术课程。在教授过程中,采用教与学的互动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突出创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材料的把握和认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精神,激发独立思考的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诸如剪纸、雕刻、漆艺、陶艺、编织等课程,着重把研究民间美术功能的实用性、技巧的高明性、题材的丰富性、装饰的生动性、形式的多样性置于首要地位,把创造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的艺术文化作为教学的宗旨,做好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向地方工艺美术课程的转化,由此将传统与现代、现在与未来相互融合,形成未来艺术设计教学的新方向。
2.成立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机构,定期举办展览和讲座发挥地方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优势,发掘和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成立高校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机构。组建一支以地方高校教师为主的研究团队,同时聘请地方各个门类的工艺美术大师、领军人物为客座教授,共同探讨民间工艺美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理论研究和相关教学工作。通过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创新、开发和研究,积极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将传统工艺的实用性、经验性和学术性特征应用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中,用时代和科学的态度加以继承和改造,通过条分缕析、去芜取精、发展提高,形成一个特色鲜明而又具有时代感染力的文化产品体系。在教学中将民间工艺如雕刻、剪纸、编织等引入课堂,活化课堂教学,同时又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民间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设计领域中的突出表现。另外,可以让民间工艺大师将制作工艺直接带入课堂,通过举办专题活动,从表演技艺开始给学生讲授和示范制作工艺,让他们亲身体验民间工艺美术的神奇。定期开展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等,形成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将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真正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3.创立民间工艺美术校内工作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根据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结合其美术特点对艺术设计教学实验室进行改造形成专门的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通过选修等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如漳州剪纸工作室、惠安雕刻工作室、闽南“妆糕人”泥面塑工作室、树脂彩绘工作室等。工作室的教学主要采用艺人的“技”和教师的“艺”结合,即通过教师对设计作品创作思想的理论阐述与“请进来”的民间艺人的技术培训相结合,实现与艺人零距离的“手手相传”,将工作室中的工艺技术应用于作品的创作中,寻找与作品主题的契合点、差异点,改进民间工艺的表现形式,突出表现民间工艺技术的独特性,从而引导学生用民间工艺的手法来进行创新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同时,“走出去”设立校外民间工艺美术实践基地,让学生到民间亲身去感受当地乡土乡情,欣赏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品,培养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情感和认同感,创造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氛围,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水平。
四、结语
[关键词]服装 剪纸 元素
剪纸是剪纸、刻纸、撕纸的统称。中国的剪纸有剪、刻、撕三种基本制作方法;剪纸艺术是东方艺术文化的传承,从古至今其蕴涵的艺术魅力对服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运用剪纸的艺术风格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角度,从剪纸的色彩、造型、形式特点出发,对服装设计中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构思和创造,在民族、民间、传统的设计风格基础上建构服装设计发展新的空间方面略作探讨。
一、剪纸的艺术风格
从剪纸的技法来看,剪纸实际上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在纸上显示出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劳动群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以剪刻、镂空等为主的多种技法;电脑科技与手工的结合,有力的推动了剪纸的传承,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从剪纸的表现形式上看,剪纸可归纳为单色和彩色两大类,细分还有:阳刻剪纸、阴刻剪纸、阴阳结合、线条与块面结合,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剪纸手法的变化为服装设计师崭新的设计创作灵感提供了来源。
从剪纸艺术的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那种朴实,纯真的思想情感,不同地域文化其剪纸风格各异,如北方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特性;南方剪纸细腻、秀丽的风格;其色彩浓艳,对比强烈,装饰感强,民间味浓,富有韵味节律,呈现出妩媚娇艳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用剪纸艺术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服装设计中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服装是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也是装点我们生活的另一种语言。根据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剪纸的点、线、面、体在服装上的设计产生节奏和韵律、变化和统一。节奏的内涵包含着反复、律动、渐变、对称等形式原理。点、线、面、体的变化与统一有着密切的联系,点连接成线,线分割形成面,面组合成体,从而产生美的享受。剪纸在服装中的比例美是根据着装的不同产生设计的美感;在服装的比例分割中,服装的分割形式实际上是点、线、面的综合表现,又主要体现在线的分割变化中,这种纯粹的变化,体现了造型艺术的美学欣赏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剪纸艺术在服装服饰上设计的艺术化、个性化彰显得越来越突出,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对时尚的渴望,展示了现代人的个性需求。
三、剪纸艺术赋予服装设计以新的内涵
社会在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活环境日新月异,社会化、机械化、电气化式的物质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服装变得愈来愈成衣化。人们渴望感受自然生态所带来的韵律、韵味十足,节奏的加快和追求质朴自然的品位和绚丽多彩的自然气息大踏步的升级。因此,剪纸艺术在服装上的应用既能彰显设计的个性,单纯可爱的剪纸题材,尤其是成人服装以花卉居多,剪纸艺术在服装上的设计运用也顺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剪纸元素具有突出外部的特征,内部简略镂刻,注重整体表现,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与近几年来服饰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设计师也巧妙精细地将剪纸元素大量的融入服装设计当中。当今众多的知名牌服装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愿意将品牌图案和文字作为该品牌特有的服装面料和装饰性图案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其目的是增强服装的品牌影响力和满足现代人崇尚名牌品牌的心理需求和愿望,达到现代人对时尚通过服装服饰进行诠释自我个性的目的。
剪纸元素在服饰上的运用不只表现在古典装上,剪纸在自然中的运用,现代服装中也频频出现。剪纸服装目前是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它是在裁剪好的布料、皮革上,根据穿着人的特点爱好,裁剪出有透露镂空的剪纸效果的花饰图案,再把这些带有花饰图案的布料、皮革缝制成服装,把图案定位在需要的位置上,成为具有剪纸艺术效果的服装。在剪纸服装上不仅可以看到具有剪纸效果的透露镂空的艺术美感,把服装服饰设计得更美观、更漂亮,也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而且根据图案的寓意,在整体上使服装有了新的内涵,在服装服饰制作上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剪纸服装的装饰与创作过程是设计师以特有的语言传达出设计的功能、目的和深层的文化理念的过程。剪纸服装强化了设计和制作的结合,推动着后现代服装工艺设计的发展由表及里、最终达到装饰形式与工艺制作的完美结合。
剪纸赋予变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在面料设计、色彩设计、造型设计等带来崭新的感受。如剪纸中的“拉花”工艺手法运用在服装上,既有丰富的装饰作用,又利于设计师的艺术思维的传达,剪纸工艺形式不仅可以局部应用在服装上也可以大面积应用,局部细节设计可以使服装更丰富,提升时尚品位,整体设计上又能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
服装设计师大胆采用新型的面料或特殊材质结合阳刻剪纸艺术形式表现出夸张的造型,搭配简洁的款式,在色彩运用纯度的微妙变化下,进行含蓄而质感的对比,显现出工艺的精美,体现设计师独特的服饰艺术创意形式,引领了崇尚古典、追求文化根源、重视文化民俗的时尚新风。
当然,剪纸艺术剪出的内容不论有多么丰富,最终效果是一张平面的效果,当把剪纸运用到服装上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三维的立体感觉。由于在剪的过程中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而镂空形成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而运用到服装上的阳纹剪的线,它要变成一个面。阴纹的线都是剪断的即属于镂空效果。线也不是单纯的线,也要剪成面,打破了以往展览只局限于作品的平面展示,增加了剪纸的表演功能,对静态的平面剪纸结合动态的表演艺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让剪纸真实的走入生活,开创剪纸新纪元;如果按民间剪纸的方法去剪服装设计中的剪纸,远看的时候,它就变的模糊,几乎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那些细小的线,和面融合到一起,什么都没有。所以,服装设计中的剪纸不能照搬民间剪纸的风格特点。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面临着危机,我们必须尽快地、全面地、抢救性地挖掘和保存传统剪纸艺术。剪纸图案在古代就作为一种常见的装饰纹样或图案出现在服饰上。这有力地说明剪纸艺术某些元素是适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因此,剪纸元素随着社会的前进、时尚的演绎,在不断的吸取现代流行的设计元素的进程中,将有着不竭的创新领域和发展动力。我们要善于发掘适合现代服饰流行的剪纸艺术元素,并加以运用与创新,使其与传统与现代服装设计进行完美的融合,剪纸艺术在生活中将处处开花,在服装中也会青春永驻。
结语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技艺,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尽在不言中的美。继承发展传统剪纸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在新的艺术环境中、新的市场竞争中重新定位其生存的土壤,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规律。如今,虽然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但剪纸与服装设计相结合的发展应用却不多,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服装设计与剪纸技艺要开辟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理念互生共荣的发展道路,既使中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能以新的风貌来开拓剪纸的未来,同时也使中国制造版的剪纸艺术在传承中创新,迈向新时代并能进驻国际时装界,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雨.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实用技法与精品荟萃[M].金盾出版社.2007(09)
[2]宫楚涵.中国国粹艺术读本剪纸[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8(9)
[3]于平任凭黄仁发.剪纸山海经[M].新世界出版社.2011(9)
关键词:满族剪纸 民俗文化 艺术现状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78-02
一 本溪剪纸的历史渊源
本溪满族剪纸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追溯到明代,满族剪纸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嬷嬷人和动物剪纸,通常贴在窗户上,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对神灵的崇拜。后至清朝满族剪纸得以发展,品味本溪满族剪纸,能感受到它浓厚强烈的风俗特点。剪纸的造型淳朴豪放,技法简单清晰,它所展现的是满族人民生活在原始自然风貌中的美丽图卷。
社会的发展,满、汉人民生活的相互交流,让满族剪纸文化与汉族剪纸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简洁粗犷的手法开始发生转变,变得开始追求精准与细腻,在满族剪纸中,汉族剪纸的影子也依稀可见,
欣赏本溪满族剪纸,仿佛看见了满族人民在传统社会中的生活、生产、起居、节令等风俗场面,感受着满族人民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奇异特别夸张的造型被熟练运用到本溪满族剪纸中,镂空、成片为主要变现手法,写形、写心、写神、写意为特点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 本溪满族剪纸的文化产业园的现状
本溪辽宁东部的一座城市,是满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之一。随着满族剪纸不断的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中,本溪满族剪纸也成功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本溪满族剪纸一直处于“小作坊”生产、“地毯式”经营,并没有让满族剪纸真正的走进大众的视野。
剪纸艺术是我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之一,如何使它能在当今社会得以真正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首要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溪市决定先从自身做起,把满族剪纸文化良好的传承和发张下去,建立满族剪纸产业园,把本溪打造成“中国剪纸之都”(图1)。本溪市政府联合各职能单位,从2012年8月起,本着打造本溪市剪纸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齐心协力,仅用50天,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正式完工,这座占地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园区就好似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的为本溪满族剪纸事业输送出强大的动力。
为扩大本溪剪纸园的影响力,举办各类剪纸比赛、展览、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使得剪纸园的知名度迅速上升。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秀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满族剪纸是传统文化和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具有低碳环保、视觉冲击力高、创意附加值高等优点。然而这些优势却在作品样式简单划一、传承技艺的形式分散等缺点中隐没了自己的光芒。所以,本溪剪纸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建立本溪创业园的目的是有一个正规的场所扶持本溪满族剪纸有专业才华的剪纸艺术家,给他们一个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的场所,并且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他们发展和传承满族剪纸这门艺术。同时,本溪剪纸园可以创意、展示、生产和销售满族剪纸,为满族剪纸的开发带来多种的途径。”
三 本溪满族文化产业园代表人物
本溪市满族剪纸代表性人物人目前有三人,他们是传统派代表性人物刘桂芝(图2),创新派代表人物马娇,民俗派代表人物王晓红。其中传统派的代表人物刘桂芝最为突出,同时刘桂芝也是本溪文化产业园的园长。
刘桂芝,传统派的“掌门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会员、辽宁省剪纸学会常务理事、本溪民间工艺家协会剪纸分会会长、十大工艺家。我崇敬她在剪纸艺术事业中的丰功伟绩,曾走访过刘桂枝老前辈。我们进行了融洽的交流,提起剪纸她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她说,自己热爱剪纸一辈子,自幼受到了祖母和母亲的熏陶,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踏上了艺术的道路。从此就跟随外祖母学习剪纸,自幼练就了一双巧手。2004年退休的她,更是专心致志的开始研究剪纸作品,通过购买大量的书籍,与剪纸艺人相互交流、切磋,在这些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同时受政府,街道要求担任剪纸老师,给对剪纸有兴趣的人们授课,让更多的人热爱上剪纸这门艺术。一直致力于满族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剪纸艺术家刘桂芝,虽然竭尽全力的扩大剪纸的影响力,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主流”的地位。大部分的人还是表示剪纸艺术作为业余活动中的消遣还是不错的,但是做生意怎么可能,也不能赚大钱。
但是,从本溪市建立本溪剪纸园开始一切变化了'像刘桂芝一样的剪纸艺人们开始受到关注。她们从民间“小路”走了出来,进入了官方“殿堂”,地位由边缘走向主流的变化。这些剪纸艺人们第―次有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不但工作条件优越,省里更是根据产业园的扶持政策给予f电{门三内免收一切费用的优惠政策,这对本溪剪纸艺人们是最大的鼓舞。设立剪纸企业注册“绿色通道”,在限额内免征增值税,对符合剪纸从业人员进行的专业培训等一系列优惠,是本溪剪纸产业园对符合要求的剪纸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在剪纸园里的小型展览馆,展出了很多的剪纸作品,有一些剪纸作品中已经开始把传统的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开始把剪纸艺术发展地更为宽广使其不单单是传统继承,而是真正的继承与发展,图3、4。
浓郁的北方满族民俗风味在刘桂芝老前辈的作品里随处都有体现。已有五十多年剪龄的她,多次在省、市民间剪纸大赛中获奖。其中《满族三大怪》让笔者记忆犹新。作品中表现了满族人特有的生活习俗,“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孩子吊起来”这句妇孺皆知的歌谣,就是对该作品的真实写照。精湛的技术、高超的方法,让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四 本溪满族文化产业园存在的问题
本溪满族剪纸文化产业园至今已有3个年头了I整体发展状态良好,具备了一定的管理基础,但是如果要把产业园发展壮大,目前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 剪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略显不足。目前本溪满族剪纸产业园只针对专业技能上进行了培训,而授课内容叉比较的单一,培训时间少,技能传授有限,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全面的培训课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带加强。剪纸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如研发、生产、销售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环节都需要科学的规范、标准化的作业、熟练的技能技巧及对企业的认同与信念。这一切都需要合格乃至优秀的员工去实现。
2 满族剪纸缺乏特色品牌。―方面,区域品牌知晓度不高。辽宁剪纸远没有知名度,调研结果表明来扬的大众旅游者中知道辽宁剪纸的仅占15.8%。另―方面,个人品牌尚未形成。当前辽宁剪纸主要通过综合纪念品商铺和景区单设的销售点出售,很少通过产品专营店进行产品销售和品牌打造。辽宁的满族剪纸被推向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其营销的方式单一,销售意识薄弱、销售体系不健全是造成满族剪纸没有形成特色品牌的重要原因。
3 剪纸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以观当下各地辽宁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其营销相对落后,尤其是在我国民间手工艺的发展没有受到很好重视的大环境之下,这也就造成剪纸产业的发展和销售范围狭窄,没有能够使剪纸产业大力发展的渠道。而目前的剪纸销售情况来看,主要用于节庆日当中来增添节日气氛,过年是剪纸最畅销的时候,每到农忙结束的时候,各家各户开始了为年庆增加气氛而忙碌,红红火火的节日祝福图、辟邪图幅,挂于门窗之上的五颜六色的过门笺是剪纸艺术中的重头戏。酒香怕巷深,这些只有在喜庆之日才可以更多见识到的艺术之作,却仅限于自己及其周边很小的覆盖区域销售,受到时空的限制,使其销路也很狭窄,市场占有率很低。
4 资金来源单一。剪纸文法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自寻资金来源,学会自力更生,以多种渠道来创造剪纸的发展途径,不能被动地等待,这样的剪纸艺术很难有所发成与成就,最后总将被市场淘汰。我们也要以多元化、持续化为资金来源,这样才能真正发展创造满族剪纸的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会促使剪纸艺人竭尽所能发展自己的剪纸艺术,进行手艺的创新,资金来源的开拓与投入、继承人才的培养等等。而剪纸艺人可以寻求更多的剪纸艺人,形成艺人的联盟,增强市场运作的活力,区域剪纸艺人联盟的形成必定能为剪纸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辽宁剪纸艺术的持续发展,找寻资金诸如的新途径,可以形成自己的战略同盟,更可以与企业相结合,走市场化的发展模式,摆脱单一的人力量的缺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的匾乏,久而久之对剪纸业的发展很不利。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还是各自为门户,各自发展着自己的独门艺术,没有畅通的对外交流和进行资金技术的融合,投资者关注的是地区内的艺术,而地区间的差异和特色没有很好地发挥。
五 小结
首先剪纸这门手工艺,在过去曾是家家户户都熟悉的艺术形式,每个村子里都有高手。许多的人拿起剪刀就能剪,所以,剪纸这门手工艺并不难。其次剪纸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通过动手的活动,促进其右脑的发育,有利于潜能的开发。最后,我们家乡剪纸资源丰富,剪纸风格活泼、明快、构图简捷、概括,易于制作;家乡的剪纸题材取自身边的生活,打破了传统剪纸的程式化、过于讲究制作工艺的弊端,易于激发学生兴趣。所以,剪纸教学只要善于挖掘适合的素材,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注重创造才能的培养,多在课堂进行教学尝试,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剪纸这种艺术形式,了解剪纸的功能,感受剪纸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剪刀、彩纸进行写意式的表现。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热爱普通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
1、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剪纸艺术魅力。
2、学习剪纸艺术技巧及创作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明白苏北民间剪纸不仅仅是写形的艺术更是写意式的艺术。剪纸不单是装饰更具有抒情的作用。
2、难点:把生活中的形象变为剪纸艺术形象的创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范作:苏北民间剪纸作品7幅。
2、剪纸老艺人王桂英奶奶的生活情景录像资料。
3、剪纸工具:剪刀、彩纸、胶水等。
五、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
2、合作表演法
3、讲解示范法
六、教学过程:
(一)感受作品
1、出示剪纸范作(一)《打药》
2、引导谈话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作品?画面中表现了什么?有哪些形象?在干什么?哪个同学能模仿一下画面中的人物动作,表演画面中的情景?当你像画面中的样子愉快地劳动时,你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
学生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到前面表演。另一个同学解说。
3、通过表演我们体会到画面中什么样的情感?
分别请不同小组学生回答:高兴的,对丰收的期盼。
教师小结:
这幅作品表现了农民阿姨给麦子喷洒农药的情景,繁重的劳动因为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而变得如此愉快,平凡的环境在一双不平凡的眼睛里是何等美好!刚才欣赏的作品名字叫《打药》,是苏北民间剪纸作品。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找出苏北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并用我们手中的工具进行表现。
4、出示课题
《剪出美好的生活》
――苏北民间剪纸艺术欣赏
(二)分析技法
1、研究剪纸(二)《放鹅》
启发提问:画中表现了什么情景?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形象?这幅画中有什么另你奇怪的地方吗?你觉得这个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剪?
学生回答:三头鹅很奇怪,可能是表示鹅很多。
教师小结:画面形象更为简洁、概括,空白表示水,红色表示岸,三头鹅表示动态,鹅的脖子前后左右扭动。所有形象均是抓住主要特征进行表现,细节被减化。
2、出示剪纸(三、四、五、六)《磅猪》《给山芋地除草》《放鹅》《电视台来采访我》《看电视》
出示问题:画中表现了什么情景?有哪些形象?看到这些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感觉?怎样表现主题的?
学生每小组选一幅作品根据问题讨论,教师引导同学进行作品评析。
如:《磅猪》画面里表现了农民到食品站卖猪的情景,有人费力地向前拉车,有人俯身看称,有人弯腰盖章,还有小孩子在玩耍。猪也是各具形态,有的被捆住四肢躺在车上地直哼哼,有的被赶上磅称称重量,有的挤在圈里还有的在关在大房子里……画面形象生动,构图丰富,人物与景物的安排互相映衬,恰到好处。
教师小结:平凡的生活环境,不平凡的艺术构思,老奶奶用她的智慧和热情捕捉到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用剪刀、彩纸这样最简单的表现工具把这些充满情趣的情节展示了出来,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和美的享受也让许多中外艺术家都为之倾倒。我们能从平凡的生活里发现有趣的主题吗?当我们确定主题,怎样剪出来?有哪些方法技巧能让我们剪的又快又好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技巧。
(三)教师讲解并示范剪纸技法,学生跟着做
1、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你发现了哪些特别的方法?
引导回答:表现生活,简洁概括,互相衬托,形象相连。根据构图进行装饰丰富画面。
2、教师示范剪青蛙、小鸡、大树等形象,边剪边唱儿歌:
小剪刀,手中拿,俺想剪啥,就剪啥。
剪只青蛙四条腿,剪只鸭子扁扁嘴,
剪出小鹅脖子长呀,剪头肥猪呼呼睡,
剪出今天生活好呀,剪出明天幸福多!
左手捏住纸边,右手用剪刀顺着形象边缘剪。先剪细小部位,后剪较整体部位。
(四)激发创造
1、学生讨论并回答剪纸技法要领。
教师小结:主要特征剪出来。减化细节,注意线条的流畅性。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2、讲解创作方法,提出作业要求:
让我们像老奶奶一样,用艺术之眼观察我们身边的生活,发现美创造美吧!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题目合作完成作品,先选择题目(也可以自定主题)。再研究构图,并由小组长分配各人任务。每人只剪一个形象。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造型的写意式的表现。完成后贴到四开白纸上。注意构图的联贯性。
出示参考题目:
快乐的游乐园 生日 春游 下课了 体育课 购物乐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评
1、把作品全部展示,请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2、小组派出代表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
3、放录像,老奶奶的生活情景。激发更大创造。
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奶奶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她是怎样发现生活中的这些充满情趣的形象,又是怎样进行艺术化处理的?
提问:老奶奶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你觉得那里美吗?老奶奶的生活富裕吗?她每天想到什么?做些什么?她的愿望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讲解:老奶奶从旧社会走来,她八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去世,七岁时母亲去世,受尽磨难,童年在饥饿、寒冷、恐惧、和幻想中度过……现在,老奶奶看着农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心里真高兴啊!于是,挑大粪的、养鸡的、赶集的……都变成一幅幅愉快优美画面,鸡鸣啊、狗叫啊、猪呼噜啊……全都变成一首首动人的歌曲。老奶奶用她的剪刀剪啊剪啊剪出动人的故事,剪出劳动的壮美,剪出丰收的喜悦……更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都剪到了画面里。
同学们,要创作出感人的作品首先要怎样?
引导学生回答:爱生活的心,加上仔细地观察。
教师小结:有了爱生活的心,加上仔细地观察,我们就能发现许许多多平常人见不到美。
4、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苏北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这些充满情趣的形象,巧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表现方法让我们深深地着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创造表现,做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作品。现在谈谈学习感受。
引导学生回答……
(六)教师小结:
论文摘要:华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服饰符号。为促进华服设计的创新和研究,从纹样、造型、面料、裁剪、装饰及色彩方面分析了华服设计中的传统寓意与现代元素。主要表现在传统纹样与现代造型彰显的东方内敛与西方热情,丝织品与立体裁剪工艺造就的“意”和“形”,传统艺术与奢侈的现代装饰元素表现的民族性和时尚性,传统色彩与时尚流行色彩体现的绚丽多彩。指出华服设计师应恰当地处理传统与现代2个概念的关系,以展现华服的民族精神和现代韵味。
据《左传·定公十年》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夏礼服”即为华服,是具有中华民族服饰特征的服装,代表着华夏民族精神的礼服。印度有婀娜摇曳的纱丽,韩国有端庄淡雅的韩服,日本有纹样丰富的和服,而华服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结和象征。华服并不是历代服饰的简单重现,而是贯通历朝历代服饰之精华,融合国际先进的服饰工艺和技术再创新的艺术品。NE·TIGER设计师及艺术总监张志峰将华服设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锦绣国色”2008高级华服系列及“国色天香”2009NE·TIGER华服高级定制作品采用具有1600年历史的云锦,辅以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绣,在设计上汲取汉、藏、苗、傣、彝、纳西等50多个民族的服装艺术元素,兼容并蓄,巧妙地将各个民族的服装文化融会贯通,形成恢宏的华服神韵-z。华服设计中所蕴含的传统工艺和纹样所渗透的文化寓意,与现代革新的纺织材料、制作工艺、时尚的造型共同诠释着其独有的文化象征和现代气息。
华服领域相关的理论和创新研究始终伴随着华服的发展。从相关的研究来看,华服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华服本身具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方面。对华服创新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即华服设计必须融合东西方文化,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注重结构的创新设计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但是对于华服设计如何能够发扬传承文化,并且进行创新性设计的具体实现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从华服设计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寓意和现代元素2方面人手,对传统纹样、面料、艺术形式和色彩与现代的立体造型、裁剪工艺、装饰艺术和流行色彩进行了综合分析。
1传统纹样与现代造型
1-1传统纹样的装点
服饰是时代历史的折射,华服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寓意深刻的纹样设计辅以现代时尚的造型给予了传统服饰更多的时尚韵味。传统纹样是华服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独立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是华服设计中应用最多的装饰元素。贵为中国国花的牡丹,在华服的完美造型衬托下,多了些许时尚感。如果说旗袍的立领、历代的型大敞袖造型、肚兜款式与传统纹样的结合是民族特色的体现,那时尚而新颖的服装造型与传统纹样的结合无疑也是对华服设计的再创新。现代服装设计师将牡丹、梅、菊、兰等花卉的形、色、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西式半杯礼服造型的设计,胸前印染、刺绣的牡丹、梅等纹样,或有立体造型的衬托,或大摆裙裙身布满的印染纹样,婀娜摇曳,将传统与时尚演绎到了极致。
龙凤纹样是皇家的专属,装饰手法也以刺绣为主。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龙凤纹样已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折射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与生命力,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与升华。吊带式的裙装款式,胸前抽褶的造型设计,牡丹花开至裙摆,尽显女性曲线美,轻盈飘逸,给人以惊艳的魅力。简洁的圆领、短袖、挺括的大摆裙裙身上仔细雕琢的青花瓷纹样,无论动静都显得静谧而神奇。旗袍款式与下摆微翘的造型,装饰有梅或菊,宁静而悠然。无带公主裙胸前的连续纹样设计,百褶裙裙身上时隐时现的牡丹花卉等纹样装点,似乎在诉说着历史和现代的故事。中国结、团花、吉祥云纹、福禄寿喜等纹样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精粹,在华服设计中较多地装饰在胸前、肩部、裙身前后或者作为装饰腰带的纹样。器皿纹样或者花边等装饰纹样也没能逃脱华服设计人员的视野,传统的剪纸纹样同样也成了华服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时尚的礼服造型,及膝裙或者飘逸的长裙上装饰精致的剪纸纹样,现代浪漫中渗透着婉约之感。
1.2现代立体纹样的修饰
平面的传统纹样似乎不能完全表达设计师的心思,立体造型的牡丹、梅等花卉纹样显得精致而有生气,就如花丛绽放的美丽,装饰在蓬蓬裙、灯笼裙的裙身位置,增添了不少趣味。覆盖上半身的立体纹样装饰与轻飘的褶裙相互呼应,肩袖造型以刺绣或立体纹样装饰,再点缀流苏,动静皆宜。立领露背的束腰长摆裙后身设计也少不了这些传统纹样的装饰,或单独的印染,或连续的刺绣纹样配以胸前简约的合体设计,或立体的蝴蝶结配以胸前细致的云纹图样,让人不得不敬佩设计师的用心。华服设计中所凝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是无法用语言阐述的,需要仔细地去品味和理解。
2传统面料与现代裁剪
服饰业的发展离不开纺织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丝织品,如绫、罗、绸、缎、纱、绢、绉、绒、葛、绨等,并且出现了有浮雕效果的织锦面料。唐代丝织品发展更为快速,尤其是当时的罗、绡、织锦及精湛的缂丝工艺,使当时的服饰更为绚丽多彩。称之为中国服装中奢侈品的华服,采用的面料必须能够展现服饰本身的高贵典雅和华丽感,而丝织品所具有的优雅珍珠光泽、柔和飘逸的手感、高雅的质地、华丽的色彩就成了华服面料的首选。新型仿丝织物的出现,可以说为华服设计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材质选择。如涤丝绉、闪光提花缎、塔夫绸、乔其纱等仿丝织物都是以合成纤维为原料生产的,结合不同的生产工艺使其在手感、外观及服用性能方面接近于丝织品,作为华服的材料其效果不亚于桑蚕丝织品。
材料选择得当,还需要完美的裁剪工艺来实现设计师的创意。清代帝王的服饰多以锦为材质,皇帝朝服前胸至后背采用无缝织法,真正做到了天衣无缝。历代传统服饰无论是商周服装的质朴,魏晋人士的自由洒脱,唐代装扮的雍容华贵,明清穿戴的富丽细腻,满清旗袍的端庄,大都采用的是“十”字剪裁,是平面裁剪的一种方式,其结构特点是无肩缝、无装袖、无省缝,是有史以来中国一贯沿用的基本服装结构,这也是因为丝织品不宜多破缝否则会影响到面料的牢固性。随着现代丝织品的开发,其牢固性和服用性能都有所提高,因此源自西方的立体裁剪也被运用到了华服裁剪中。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之为“抄近裁剪”,在美国和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即在服装结构设计中应用省、褶、归拔、剪切分割等服装立体成型手段实现服装的轮廓美和内部造型。
现代华服的设计比较注重女性体型的自然流露,立体裁剪的直观性便于设计师对服装造型进行塑造和调整,同时也激发设计师更多的灵感。华服设计中的褶皱、蝴蝶结、蓬蓬裙、立体装饰、面料拼接等立体造型的实现都需要借助立体裁剪工艺来实现。借助这些立体裁剪工艺增添了华服的灵动性并且丰富了华服的造型,无论宽松大气的款式,还是合体典雅的旗袍或礼服款式,都可以通过立体裁剪工艺来实现,当然必须结合平面裁剪才能表达华服所具有的中式服装的“形”。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丝织品依托现代立体裁剪技术使华服设计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做到了“意”和“形”的完美结合并且体现了华服的内在精神。
3传统艺术与现代装饰
当代的华服设计既要体现民族韵味,又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因此在设计中少不了运用传统的民族工艺和时尚奢华的现代装饰元素。华服之所以为华服,是因为其本身展现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工艺:刺绣、剪纸、手绘、扎染、蜡染。华服是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服饰符号,当然与这些传统工艺无法脱节。
3.1传统艺术形式的表现
据《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服装“衣画裳绣”的装饰。刺绣又名“女红”,中国有传统的四大名绣为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还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刺绣艺术。华服中的纹样多以刺绣工艺完成,尤其是花卉纹样的表现。作为华服纹样的工艺表现方式,苏绣的精细雅洁、湘绣的层次感、蜀绣的多样针法、粤绣的浮雕效果,与华服本身传递的民族理念完美结合。随着现代刺绣工艺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电脑刺绣技术将牡丹、梅、菊等花卉纹样表现得更具层次感,色彩效果表现得细致人微,器皿、花边纹样的细节表现得更为精致,团花、云纹等纹样衬托得更富传统寓意。剪纸工艺作为传统艺术在华服设计中以不同的纹样出现,表现方式以印染、拼贴工艺为主,多以单独纹样装饰。手绘艺术同样也是华服设计中的亮点。纸出现以前的绘画作品是在丝帛上完成的,别具艺术价值,将其原本不变地转移到华服设计上也成为自然。手绘艺术所展现的花鸟山水画、书法极具民族特色。扎染、蜡染因其工艺特点所表现的纹样风格极为独特。扎染随意的色晕变化,蜡染独特的冰纹效果为华服的风格表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3.2现代装饰艺术的表达
随着现代华服的设计创新,华服设计中需要注入更多的国际化元素、时尚元素、个性元素,以充分展示华服鲜明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除了大量采用传统工艺外,富有奢侈华丽感的现代装饰元素,如珠宝、钻石、水晶等在华服装饰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纹样、工艺、面料相匹配,选择质地、色泽适合的珠宝等元素提升和点缀传统纹样,这些元素与现代的服装造型设计不谋而合,可以用来装饰华服的腰部,点缀肩部造型,修饰领口设计,或者作为配饰使用,或者用来修饰较大面积的纹样,都能起到强调和烘托的效果。现代的钉珠工艺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手段。钉珠工艺用角珠、圆珠、管珠、珠片、树脂石、水晶等按照纹样的形状、色彩进行大面积钉珠或者小面积的点缀设计,应用在华服设计另是选择高档的珠宝等材质进行装饰,就更能彰显华服的高贵和华丽。另外,蕾丝作为服饰设计中应用广泛的装饰素材,在华服设计中与织锦、绸缎等面料对比,体现华服的奢华和高雅。正因为有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手法的结合,才成就了华服现今的民族性和时尚性。
4传统色彩与流行时尚
色彩是服装设计中最敏感的设计元素,对服装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每年流行趋势中的关键点。华服起源于历代服饰,必然受到历代服饰色彩的影响,秦汉尚黑、魏晋尚蓝、隋唐尚橙、宋代尚绿、清朝尚黄、近代尚紫,每一个时期服饰制度中都有着明显的色彩区分,朝服和常服中的色彩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现代华服设计很好地再现了历代服饰缤纷的色彩,传统的中国红是华服最为亮丽的色彩,也最能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宁静清雅的绿色、古朴典雅的蓝色、高贵奢华的黄色也在传递着华服所具有的民族色彩和情感。
在现代时尚、个性的消费环境下,传统的色彩有着自己的市场,而流行时尚中的色彩也为华服所用。随着国际时尚流行趋势的影响,华服的设计更为国际化,这一点在色彩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西式婚纱经典的白色、西方庄重的黑色、流行时尚中的紫色、桃红色、粉色、金属色也成为受众讨论的焦点,华服设计师自然也不能错过这样的色彩,带有传统味道的华服在这些色彩的烘托下多了份时尚感和现代感。无论华服选择何种色彩,最主要的是能够体现华服的内涵和本质。
关键词:剪纸艺术;功能;价值;开发前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93-02
我校是一所浙江省A级普高,生源以农村学生为主,学习基础较弱,学生的学习素质和能力与省一级、二级等普高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时,我校也是省美术特色学校,在不直接和高考发生冲突的前提下,我们在高一学生中开发剪纸艺术教学,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曾经的死气沉沉、成片睡觉的状况烟消云散,这是什么力量的作用呢?
何谓剪纸艺术,它是中国民间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所创造的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它用面花、刺绣、皮影、剪纸、蜡染、年画以及民间雕塑、民间建筑等朴素的民间艺术形式来支撑着自己的习俗生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虽然东南亚、拉丁美洲甚至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流传有不同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的剪纸艺术, 但中国民间剪纸的悠久历史和辉煌艺术成就是其他国家与地区无法相比的。中国是纸的发源地, 古老的剪纸艺术赋予纸以人性的光辉, 它在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心灵支撑作用。剪纸同时是我国最普遍的、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的材料(纸)比较容易得到,它制作材料、工具(剪刀和刻刀)极其普通,可操作性也比较强,制作方法方便简单,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深受学生尤其是农村学子的欢迎。那么,剪纸艺术教学进入课堂后究竟发挥出怎样的神奇力量呢?
一、剪纸艺术教学的德育功能
艺术从初始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所有民族,无论他们在何地,都有一个永恒的寻求意义的需要――衔接时间和空间;体验和事件;身体和精神;理智和情感,人们创造艺术来将它们联在一起,表达除此而外无法表达的东西。而民间剪纸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散发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我们的学生或多或少在生活中对于这些现象都有一些感性的接触,在课堂中再次体验剪纸艺术,直接动手,使他们感觉特别熟悉和亲切。同时,课堂中还介绍一些剪纸艺人,比如:陕西省旬邑县民间拼贴剪纸的高手库淑兰,今年八十多岁,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她把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使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台湾汉声为库淑兰出版了大型专辑画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进行报导。合阳县罗占花老人创作的纸塑剪纸,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戏剧,把戏剧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画的栩栩如生。 戏剧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传播了浓浓的爱国情怀。于是,学生熟悉了美术知识,增强了生活的情趣,激发了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发挥出平时的德育教育难以发挥出的“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能。
二、剪纸艺术教学的审美功能
中国艺术理论家陈文忠这样描述艺术:建筑和园林是人的居所的审美延伸; 雕塑和舞蹈是人的身体的审美延伸; 服装和纹饰是人的仪容的审美延伸; 绘画艺术是人的表情的审美延伸; 声乐和器乐是人的声音的审美延伸; 诗歌和散文是人的语言的审美延伸; 古代戏剧和现代影视则是人的全面生活的审美延伸!在剪纸艺术教学中,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农节,晋北地区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再从红白喜事来看: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晋南一带还要在陪送的嫁妆上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大型剪纸覆盖,作为装点;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都是用纸剪刻糊制的。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再结合学生自己所见所闻的实际,通过剪纸艺术教学,对追求新、奇、怪的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发挥出积极主动的引导作用。
三、剪纸艺术教学的智育功能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被有的人认为是培养儿童学习技能技巧的课程,与开发儿童智慧无关,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地位可言。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观点有了根本的转变。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播和继承人类文化艺术、进行审美教育、健全心理教育、完善人格教育,它也被认为是一种以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儿童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的综合教育课,它是培养各类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我想起一个外国儿童电视剧片断,剧中一位幼儿园女教师教孩子们画想象画。其中一位女孩交上一张白纸 。老师问:“你怎么没画?”“我画了。”老师又问:“画的什么?”她说:“我想到大海,好大好大的海, 纸上放不下去。海里有一条鱼,好小好小的鱼,小到看不见了,所以……”可见,这个女孩尽管没画,她却真的展开了想象,至于表现空白那是能力问题。如果,我们用一般的思维习惯去批评她的话,未免有点武断。故只有严格而细心的老师才会真正掌握儿童的心理,也只有开放而富于远见的老师才会正确引导学去观察、思维和创造。剪纸艺术教学对于中学生也有独特的智育功能,无论是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祁纳还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无论是各地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的再现,还是用于四时节令、婚寿礼仪等庆典,都需要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至于: 观察与感性、理解与理性、思维与记忆、联想与创造、破除思维定势等各个方面,艺术教育包括剪纸艺术的教学,相信只要不是抱有顽固偏见的人们,就一定会首肯剪纸艺术教学的智育功能,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兴趣、爱好、好奇心、自信心、精力、情感、意志、创新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也起重大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说德育偏重于伦理,智育偏重于认识,体育偏重于身体,那么艺术则始终为个体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空间。
四、剪纸艺术教学能增进人的身心健康
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它涉及道德、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是人性的“最高的价值”。尽管人格是每个个体内部素质和外部表征的统一体,即由生理遗传和先天经验共同决定并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然而,人格主要还是教育的产物,而且是全面教育的产物。艺术教育有着与其他教育不尽相同的目的和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人格的完善就需要纳入到一定的渠道中,必须通过某种外在的力量和载体深入到内心而得到实现,这其中就包含着艺术教育的作用。剪纸艺术教学的开展不仅体现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之美的鉴赏、辨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认识审美对象的客观形象、结构,培养他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和协调他们的审美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心理功能的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逐渐增强其自我意识,不断排泄生命的束缚感与情感压抑等,获得一种生命与心灵的自由,从而使整个人格精神获得一种完善。比如,运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引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周围事物关注态度;使学生了解了生活,了解了大自然,才能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设优美、别致的教学情景,用学生自己剪纸作品的展示和分享,激发学生愉快情绪情感,有力地推动主体产生人格力量,使心灵得以净化与升华。 所以,艺术、体育、文学等等,能够发挥出增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
五、剪纸艺术教学能改变人的形象和气质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的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学生在剪纸活动中,学习、创作、完成一幅作业,需要务实,做事冷静、有计划,不怕艰苦;需要较强的耐心和自制力、坚韧不拔,同时,作品完成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又是持续持久的,对学生树立信心,谈吐优雅,爱干净整齐等等的培养和影响,也是持续持久的,从而极大地转变了部分学生的形象和气质,使学生们更加文质彬彬、懂礼貌和较好的待人接物。所以,事实证明,剪纸艺术教学也对人的形象和气质起到了一定的改变作用,不仅仅是对女生,也包括男生。
最后,补充一点,开发剪纸艺术教学,除了发挥以上传统教育功能外,剪纸因其材料和所用工具所决定的艺术特色,所具有的造型全凭淳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基础,从而形成了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表现出人们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在金、银、铜、玉、石、木……等工艺美术品的各种装饰图案设计上,都可以看到剪纸艺术的踪影,所以,剪纸,不仅仅是剪纸。我们的生活中艺术无所不在,艺术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深度和广度,每天都在塑造我们的经历。艺术同时也是一股庞大的经济力量,没有艺术我们无法生存,我们也不想要没有艺术的生活。在当今时代,剪纸艺术在工艺美术上,更能得到大放异彩,其商业价值开发前景无限!2009年6月,刚上完大一的王子月在义乌成立了公司,经营的产品就是剪纸的一种――磁性剪纸。别看她年纪轻,从大一暑假成立公司,两年赚了100多万。2009年11月,磁性剪纸团队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高奖――“双十佳职业规划之星”。磁性剪纸项目因为其市场大、社会效益好及其良好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的优势,最终夺得央视《我爱发明》大赛首个新金点子奖,新金点子奖也是本次大赛的最高奖。这一点,对于我校以专科、高职为升学主渠道的学生来说,其所起到的特殊意义非同一般,尤其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 杨宜柳. 民间剪纸艺术的奇葩.河北经济日报,2000.06.30,第006版.
[2] 陈文忠.艺术与人生.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12月.
[3] 赵月. 漫议浙江传统剪纸, 浙江《群众文化》,2003.第二期.
[4] 步雄. 我们为什么要办剪纸艺术节, 北京日报,2001.07.29:
第008版.
[5] 鲍妍. 正在消失的剪纸艺术. 北京科技报, 2004.04.14:第B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