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小学教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坚持与时俱进,切实认清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能得到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相互团结、相互信任,才能在共同的期望目标激励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合作学习也可以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二、科学进行分组,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出发点是要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具体分组时,可以按照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
排座位时可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要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通过学习小组,提高了监管力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
三、推进创新发展,不断赋予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内涵
关键词:乡镇小学 ;写字;习惯;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知识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兴趣、严格要求。乡镇小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一、根据乡镇小学实际破解改革难题,给写字教学定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多媒体等不断在乡镇学校的逐渐普及,写字的功能正不断地弱化,但如果从“语文基本功”的角度看写字教学,其功能是任何现代科技所无法替代的。我县自2002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写字教学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许多乡镇小学老师忽略了写字教学,也导致许多学生对写字不感兴趣。特别是有些人不理解 “语文课标”提倡“多识少写”,是针对重复机械地布置学生的写字作业而提出,目的是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强调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不是等同于取消语文学习中的写字练习。欣幸的是我校从尚干乡镇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开展写字教学改革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给足他们一定的写字练习时间,给新课程改革写字教学一个恰当的定位。
二、根据乡镇小学生实际,抓好写字习惯的养成
乡镇小学生教师书法素质不很高,我们对写字缺乏有效、有趣地指导,乡镇学生家长大多忙于工作、做生意,爷爷奶奶大多文化水平低,因此,根据乡镇小学生的实际,我非常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写字教学的特殊作用,处理好写字习惯养成的教与学的关系、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首先,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写字认真,学习、做事也会认真,因此,我非常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写字教学的特殊作用,针对低年级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每一次板书、每一次作业批语、都要求自己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书写,特别是课堂板书,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亲眼看老师如何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做学生认真的书写习惯养成的榜样。
其次,从一进小学开始我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先把写字要求编成歌谣传,让每位同学都能唱出歌诀:“学写字,要记牢,头正腰直腿放好,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尺一拳一寸高”然后按歌诀严格要求坐姿和执笔。学生坐得不正、本子放歪了、字写歪了,我会经常在课堂或课下有意或无意的提醒学生;有时过去扶正学生的头,有时轻轻地捅直学生的腰。
三、根据乡镇小学学习环境,激发写字兴趣
尚干镇离福州商业区台江很近,地处福州商区,济济发达,家长比较注重以口头语言为主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写字,大多听之任之。多媒体教学的普遍使用,家庭电脑的普及更是对写字训练造成很大的冲击。但小学阶段是写字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写字习惯尚在养成的低年级学生。因此,在积极谋求学校、家长支持的外在学习环境的同时,我很注重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改变学生的内在学习环境。
(一)调动课内外因素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写字习惯养不能成光靠语文课,光靠语文老师,还要配合各科教师渗透良好写字习惯教育,还需要依靠家长的力量。例如,我在语文课、写字课时不时强调写字姿势等,但班上有很多同学的在上其它课时,书写姿势仍然不大对,我就请上其它课的老师经常提醒他们,一学期下来,他们的写字姿势都很不错。又如班里有一位女生,各方面都很不错,就是字写得大大小小,上下不齐。于是,我把这一情况郑重地告诉了她的家长,她的爸妈也十分重视,在我和其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她写字突飞猛进,每一次作业都很端正,好几次受到了老师们的夸奖。可见,良好的写字习惯既要渗透于学生日常的学习实践活动之中,也要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还要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二)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良好的习惯起初大多是由于兴趣的吸引,而写字教学在一、二年级是培养学生写字兴趣的重要时期。
1.用课内外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课、写字课,由老师或学生讲写字、练字,如讲古代书法家“水池尽墨”从小刻苦练字的故事、《少年郑板桥的故事》等;也可以推荐看写字、练字的故事书、动画片,如《一字千金的故事》;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写字、练字故事的视频,如《四个太阳写字教学》。这样就能利用课内外知识引导学生喜欢写字,培养兴趣。
2.用直观演示激发写字兴趣
利用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的特点,注重直观演示激发写字兴趣,尚干中心小学条件较好,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里具有代表性的字、写字课本的范字投放到屏幕上,让学生直观地学习、观察,及时矫正。使用这样的分解组合汉字的结构,手段新颖有趣,可以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协同学习,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书写要领。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也不会乏味,较为持久。
3.用作业、作品展示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学天性好胜,展示一些书写工整的作业或课外书法作品。既可以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无穷的写字兴趣;也可以对一些书写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有促进作用,激发他们跟上来。我上每节写字课都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这样就可以激发、调动学生的写字兴趣,就能使写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写字是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乡镇小学只要从实际出发,培养写字兴趣、严格要求,就能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1992年版
关键词:示范园 引领 乡镇园 发展
一、威宁县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脉腹心地带,地域面积6296.3平方公里,35个乡镇,140.27万人口,3――6岁的幼儿86506人,在园幼儿26822人。全县有公办幼儿园16所,民办幼儿园28所(4所在县城),其中有10所办理了审批手续(县城4所,乡镇6所),幼儿园集中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在管理上和教育教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小学化,有的幼儿园没有设保育员,而是参照小学一个班配备1――2名教师,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如出一辙,幼儿到园后坐在教室里读书,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教学方面,注重读、写、算的学习,教学方法上,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教、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期中测验、期末考试。重视“知识”教育而不是”养成”教育,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虽叫幼儿园,但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上,仍然是小学化。
二、政府重视、示范园引领指导
近两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委、县政府抓住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空前重视的大好发展机遇,制定了威宁县学前教育工作发展规划,2011年启动15个乡镇各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2012年又启动20个乡镇各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这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关系威宁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大工程,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威宁县学前教育普及率,威宁学前教育将健康快速发展。
威宁县民族幼儿园是县城唯一的一所公办园、示范性幼儿园,为了指导和帮扶乡镇民办幼儿园,威宁县民族幼儿园按照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安排,送教下乡。我们把教师分成五个组,各组按幼儿园“五领域”教材,精心设计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课,到各乡镇幼儿园进行教学示范活动,活动的方式是:每到一个幼儿园,我园教师组织一个示范活动,当地幼儿园教师也展示一个示范活动,然后组织活动的教师,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交流,谈后反思。然后我园送教下乡的领导、教师对乡镇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安全等工作作指导。
我们利用这次下乡支教的机会,对我县乡镇学前教育情况作了一个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乡镇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办园条件极其简陋,管理、教育、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从教师结构、办园规模、幼儿园设施、设备情况看乡镇幼儿园的发展令人担忧。
三、乡镇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教育方法小学化、教育观念陈旧化
我县各乡镇幼儿园的班级模式:学前班(5―6岁)、幼儿班(2―4岁)。我们到过的好几所幼儿园,学前班和幼儿班都上同样的内容:语言课上拼音、读汉字、写汉字,我们听的一节语言课,(孩子大的4岁,小的两岁多)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汉字“上、下”就反复的教孩子读,然后又写上声母“b”还是反复的教读:“b、菠萝的菠”后就布置孩子写“上、下、b”各一排,家庭作业各写一页。课堂上孩子们趴着不管笔画、笔顺的写啊写,有几个小一点的孩子不会写,哭了。
我们听的一节计算课,“学习数字9”,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上这样的:
(1)1 2 3 4 5 6 7 8 9(复习)
(2)单数1 3 5 7 9 双数2 4 6 8
(3)写9的分解和组合
(4)写“9”的算式:
1+8=9 2+7=9 3+6=9 4+5=9 5+4=9 6+3=9 7+2=9 8+1=9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也是反复的教孩子读,读到最后,有好几个孩子睡着了。
又有一个老师上一节“学习6” 的计算课,一上课就叫孩子数数,从1数到100,全班幼儿非常大声整齐的数到了100,数完就叫孩子写数字“6”一页,有几个不想写就说老师我没带本子。课后,我们抽10个孩子对应数数,有4个数不到“10”。
我们带下去的示范活动有“健康、社会、艺术、语言、科学”五领域的内容,都是游戏的方式组织活动,孩子们动手操作、探索学习、互动好。活动后孩子们很留念的问:“老师明天还给我们上课吗”?在评课、讨论的时候,乡镇幼儿园的老师(都是幼师生)给我们的说法是:“为了满足家长,我们就上主科语文和数学,像你们上的那些副科,我们就随便讲讲,还有我们一个人包一个班,孩子多的有七八十个,没时间来准备教具”。乡镇的老师是怎么理解《幼儿教育纲要》的,还分出了“主科”、“副科”,把小学也要几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拿到幼儿园一课时完成。而且教具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法枯燥、乏味。一些民办园的老板说,他们幼儿园教的很正规,比一年级教的还深、还难。家长很满意。
我们和乡镇中、小学的一些领导、老师闲谈时,他们说还是幼儿园好教,又没有教学任务、升学压力,等乡镇的公办园建好后,应该把小学教学能力差、上不成课的老师调到幼儿园去。我们听了无语。乡镇领导和老师对学前教育是这种理念,对发展农村幼儿教育认识不到位,农村幼儿园不得不偏重于读、写、算等枯燥的形式教育,违背幼儿教育规律。使幼儿的养成教育、游戏活动、行为习惯、特别是创造性的培养显得苍白而无力。
2.经济落后、教育意识不强
在威宁各乡镇,幼儿教育理念得不到广泛的接受,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乡镇幼儿园经费不足,物质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村多数家庭以务农为主,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不免费,每年几千元的学费是一些家庭的年收入,虽然家长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但由于家庭困难,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要交这么多的钱,还不如在家自己带,还能省下不少的钱,等到上小学,不交费再送去读。有一部分家长既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但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存有偏差,认为孩子送幼儿园就要读书、写字、计算,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自己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培养。
3.安全隐患大
乡镇一些民办幼儿园的校舍都是利用民房或者是闲置的仓库开办的,有的通风、采光差,楼梯高、窄,存在安全隐患;公办、民办幼儿园都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家长接送,自己来、去。有的是上小学的哥哥、姐姐接送,来回的路上存在安全隐患。;乡镇多数幼儿园的食堂几乎是家庭式厨房,没有“三防(防蝇、防尘、防鼠)”设备,卫生条件极差,存在饮食安全隐患。
三、威宁乡镇学前教育发展思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要“重视学前教育”,这对我们发展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城乡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认为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硬件水平: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幼教的投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各种教育、保育和游戏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质保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农村学前教育。
2.农村幼儿师资队伍建设:除了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水平以外,建设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软件水平,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加他们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保证农村幼儿教师不但有投身农村幼儿教育的激情,而且有长期工作下去的动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网络工程;多元协同;虚实互动
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需要有相应的实验教学平台作为支撑。传统的实验教学平台采用实体形式,以物理空间中的实体设备、器件和材料为实验对象或载体,具有真实、直观、直接的优点,但存在更新运维成本高、规模与复杂度受限、可扩展性差、开放共享难等不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综合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在信息空间中构建高度仿真的实验操作环境和实验对象,提供类似于实体实验教学的体验与效果,具有近似、抽象和间接的特点,并在可视性、交互性、安全性、可扩展性与可共享性等方面具备优势,是对实体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完善。
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保障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主要载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不能简单停留在对实体实验教学项目的信息化再现或资源堆砌,必须思考并解决以下六方面的关键问题。
第一,建设理念。涉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服务面向,以及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应承担的角色或发挥的作用。
第二,建设内涵。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服务面向相适应,涉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教育教学品质与特色,例如是以基础研究与教学为特色,还是以工程研发或工程应用教学为特色。
第三,建设主线。涉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核心线索或体系,需要系统而有效地组织有关的实验教学资源,以满足中心的服务功能与特色。
第四,建设方法与途径。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实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是院校单独建设,还是校内外协同;是自主开发,还是购买服务,抑或是多方面结合。
第五,使用模式。如何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资源运用于课内外教学,其与实体实验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与长处,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
第六,开放共享机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如何实现优质实验教学服务的开放共享,包括服务的对象与范围、策略与机制以及服务能力等。
二、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温州大学网络工程专业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此,针对前述六大关键问题,我们提出了“学生发展为中心、工程应用为特色、能力培养为导向、多元协同为抓手、虚实互动增成效、开放共享促辐射”的基本建设思路。
(1)学生发展为中心,解决建设理念问题。服务于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该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立足学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支撑问题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方案设计以及现代工具使用等相关毕业要求与培养标准的达成,并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个性化学习。
(2)工程用为特色,解决建设内涵问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内涵与品质必须和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特色相契合,并着重在三个层面上予以把握:一是教学内容有效覆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的主要应用环节,包括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开发、运行与维护等;二是实验平全支持当前主流的网络设备厂商及其产品,与业界主流网络技术及其应用无缝对接;三是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都来源于网络工程实际问题或相关项目案例。
(3)能力培养为导向,解决建设主线问题。改变传统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组织框架,体现以能力为导向,围绕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针对递进性的分级能力培养目标,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在实现技术、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而精细地设计与开发。
(4)多元协同为抓手,解决建设方法与途径问题。为了落实能力培养核心与工程应用特色,依托高校与企业、教学与科研、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多元协同,建立由教师、研究人员与工程师组成的专业化团队,融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相关的教育、科技与工程优质资源,深度协作致力于虚拟仿真中心的开发与建设。
(5)虚实互动增成效,解决使用模式问题。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实体实验教学各自的优势,改革单纯基于实体实验教学资源的传统模式,结合分级能力培养目标,构建与实施虚拟实体高度互补、线上线下有机互动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贯穿课内课外的各项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6)开放共享促辐射,解决推广机制问题。建立管理服务与技术服务的“双轮驱动”机制,促进虚拟仿真中心的开放共享。在管理服务方面,面向兄弟院校、业界企业的团体与个人用户提供“Lab as a Service”形态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云计算服务,为兄弟院校提供以全面降低使用门槛在技术服务方面,利用先进的虚拟数据中心网络技术提供安全、稳健、灵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充分保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的品质。
三、网络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践
依据上述基本建设思路,温州大学网络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要进行了以下建设实践。
1.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以“专业基本技能一综合实践能力一工程实践能力一工程设计/创新能力”的递进式模型为主线,围绕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如下表所示。
其中,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的虚拟仿真实验以演示认知型、分析验证型以及基础操作型等形式为主,以对少量技能点的认知或理解为教学目标,以可视性、交互性表现突出的软件仿真技术为主要实现途径,网络工程问题复杂度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阶段的虚拟仿真实验以综合训练型为主,以对数个领域的大量技能点的整体掌握为教学目标,以仿真程度高的硬件虚拟技术为主要实现途径,网络工程问题复杂度较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阶段的虚拟仿真实验以工程演练型为主,以掌握真实网络工程项目的部署与实施、测试与验证为主要教学目标,以仿真程度高的硬件虚拟技术为主要实现途径,网络工程问题复杂度高;工程设计/创新能力培养阶段的虚拟仿真实验以创新设计型为主,以掌握真实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开发为主要教学目标,结合软件仿真技术与硬件虚拟技术实现,网络工程问题复杂度最高。
2.工程应用为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库
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库的建设中,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工程应用内涵与特色。
(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技术与产品覆盖面接轨当前网络工程行业的热点应用领域与主流产品。包括网络互连、网络安全、无线局域网、协作网络、数据中心网络、运营商网络等,支持对这些领域各主流厂商设备的软件仿真或硬件虚拟。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能力点定位与设计源于网络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根据当前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对工程能力要求的分布,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梳理与筛选。每门课程精选出若干能力点,并依据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开发、测试与验证、运行与维护等不同阶段内能力点之间的关联性,有针对性地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能力点组合方案。
(3)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上,以能力点目标组合方案为出发点,以网络工程案例为背景素材,以实际需求和工程问题为导向,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保障其真实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网络工程案例主要来源于合作企业工程师参与或主持的工程项目,经过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根据分级能力目标对复杂网络工程问题的分解、梳理与萃取。
当前,虚拟仿真中心建成的306个实验教学项目对应于分级能力培养目标的项目数量比例大致为4:4:1:1,其中直接来源于实际网络工程案例合计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3.多元协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发与建设方式
多元协同的开发与建设方式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高校与企业协同、教学与科研协同、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协同。
首先,通过与两家业界领军企业(思科系统与思博伦通信)的校企协同,在技术层面获得了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授权,解决了对网络系统进行高度虚拟和仿真的核心技术难题,同时获得了工程师的加盟,增强了开发与建设队伍的整体技术实力;在资源层面得到了企业一线工程师队伍的宝贵经验,解决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案例主要来源的关键问题;在管理层面借鉴了企业在线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解决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健性问题。
其次,充分利用高校教师队伍教学与科研并举的优势,依托教学与科研协同实现了科研反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是通过学生课外科技与创新活动等形式,将科研成果直接或间接转化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此类项目占总数近14%;二是在虚拟仿真中心的开发与建设中,转化了许多虚拟化与云计算领域的科研成果,到目前为止直接实施应用的发明专利共有6项,主题涉及网络服务质量、虚拟机资源配置以及云计算调度等。
最后,依托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协同解决了虚拟仿真中心建设各个层面的多个关键理论问题。例如,针对虚拟仿真中心硬件平台的建设,先后依托两项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资金项目开展了主题为“多租户虚拟数据中心网络建设”的研究;针对虚拟仿真中心软件平台的建设,依托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重点项目开展了主题为“‘实验教学即服务’的云计算模式构建”的研究;针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应用,依托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开展了主题为“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课题研究;针对校企合作开发与建设虚拟仿真中心的机制,依托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开展了主题为“基于企业生态系统的分布式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4.虚实互动的实验教学资源使用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网络工程实体实验教学,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实体实验教学起到补足与增强作用。
首先,弥补了实体实验教学在开放时间、地点和方式上的不足,实现在任意安装有浏览器的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访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以及实体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练习,为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提供充分的保障。
其次,克服实体实验教学可见性与交互性差的弱点,实现对网络协议和网络系统工作原理的交互式可视化呈现,促进对基本技能点的J知、理解与掌握。
再次,克服实体实验教学在拓扑规模、网络特性以及管理便捷性等方面的局限,以低成本构建特性更丰富、结构更复杂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境,进而实现简捷高效的连接与配置管理,提高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品质。
最后,克服实体实验教学由于成本因素而明显滞后于工程应用发展水平的局限,支持跨厂商、多系列高端网络设备,支持对复杂网络系统连接与配置的多视角可视化交互管理,用于在专业实习或毕业设计环节中对实际复杂网络工程项目进行快速概念验证。
为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支撑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不同维度上的优势,结合能力分级目标的特点,依据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将实验教学资源的组合使用模式分为四种:虚辅实主、虚实并举、虚主实辅以及纯虚拟仿真。
(1)虚辅实主模式。利用上述第一与第二项优势,适用于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对实体实验教学项目的近似仿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用于课前预习以及课后练习,而在课堂中使用实体实验平台与虚拟仿真实验相互印证。
(2)虚实并举模式。利用上述第一与第三项优势,适用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阶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主要面向开放实验项目、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专业技能竞赛等课外教育活动,而实体实验教学面向日常课堂。
(3)虚主实辅模式。利用上述第一与第三项优势,适用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阶段。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用于前期耗时较长、不依赖于实体设备的建模与部署环节,实体实验平台用于后期耗时较短、依赖于实体设备的验证与测试环节。
(4)纯虚拟仿真模式。利用上述第一与第四项优势,适用于工程设计/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学生在进入企业学习阶段后,用于大规模复杂网络工程解决方案的概念验证,包括规划与设计、建模与开发,用于新建网络解决方案的展示、客户网络割接方案的预演以及客户网络故障排错方案的验证等。
当前,虚拟仿真中心所有实验教学项目覆盖10门专业课程、5门综合实践课程、4大类课外教育活动以及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时间跨度从大二下到大四。从整体人才培养过程来看,随着专业教育阶段的逐步深入,实践能力培养目标逐步提升,所涉及的工程问题复杂度随之提升,对实验教学平台支持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所依托的实验教学环境也由以实体中心为主逐渐演变为虚实结合,最终过渡到以虚拟仿真中心为主。
5.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开放共享的实现与推广
虚拟仿真中心对外开放共享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的内涵包括管理服务与技术服务两个方面。在管理服务方面,使用高级服务调度引擎将所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整合起来,以“实验教学即服务”(Lab as a Service,LaaS)的形态统一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此外,对于兄弟院校与行业企业等团体用户,为其提供专有的管理门户,便于自我管理。在技术服务方面,构建了安全、健壮、高效、可扩展的技术平台架构。其中,软件仿真前端提供可视化的实验教学体验;而硬件虚拟后台创建虚拟仿真网络的运行实例并提供远程配置与管理手段,而云监控与管理、云备份与安全提供充分的服务质量保障。
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但当前美术教育现实可以说与我们想象的差距还很大,尤其在乡村基础教育中,整个美术教育是严重缺失的。我在调查中发现,美术教育在乡镇小学是非常薄弱的!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笔者想就此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乡镇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
乡村与城市的最大区别也体现在教育氛围的差异上,而教育氛围又包括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几个方面。就美术教育情况来看,城市的小孩子基本上可以受到较为正式的美术教育,而校外的美术辅导班也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了;可乡镇小学一般第一课堂都没有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受到好的美的熏陶和教育了!
从上级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到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美育的认识,他们往往把眼睛盯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既便是开设了也不能正常上课。多数家长对美育的功能更是一点也不知道,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美术与考大学无关,学不学无所谓,开了这些课反而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影响自己的孩子“升学”。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我们美术老师,自己要先重视再渗透给学生和家长。
对那些痴迷于美术的学生,天真地以为在家里就能拥有一方静土,可是刚刚操起画笔,就听到家长的严厉训斥:“有时间不好好搞学习,总搞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干什么?你还能成画家不成?”“咔喳!”画笔连同孩子的“美梦”,一同被扔得无影无踪!
2.美术师资的匮乏与浪费并存。
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师,有些是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甚至还有临时代课教师,他们极少经过艺术教育的培训,就是有这些老师也被安排上其它课了。农村小学真正开设美术课的也只有中心校,即使课程表上有美术课也是拿来应付上级检查的,其实是拿来上语文、数学等要统考的课。
笔者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先是在农村中学工作十几年,现在又在一所小学从事美术教育。而我的不少同学在小学教起了语文,还做了班主任,有的则在中学教起了其它学科,到现在真正从事美术教学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了。在很多学校严重缺少美术师资,而另一方面美术专业毕业的又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师资严重浪费。
试想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如何才能实现美术教育的正常化呢?所以如何把这部分美术教师留下来、稳定下来应引起我们教育部门的重视。
3.缺少教学工具和教学场所,难以有效开展美术教学。
多年来不少学校虽然有了美术教师,但学校从来就没有配置专门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材料,教师很难按学科特点进行规范的教学,就是示范也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示罢了,根本就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像中国画没有宣纸、没有国画颜料、毛笔等怎能去画好国画,岂不是笑话吗?那学生又怎能知道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呢?美术教学就是直观教学,需要教师亲自示范,不示范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乡镇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领导意识,转变教育观念。
应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水平,这样方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现状。
应加强乡村小学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加大对乡村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和配齐美术专业师资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这样才能缩小城乡与偏远山区的教育差距。同时,要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美术教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3.加强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不仅要评价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校的教学决策进行评价。要建立学生美术成长档案,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要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各类美术活动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和学生美术素质的提升。
4.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安排并落实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魏老师是山东省一所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已55周岁了,但仍肩挑该校四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任。他说:“在我们学校,像我这样50岁左右的老师仍是主力。我们学校共40多名教师,45周岁以上的就有26人。”
记者调查发现,在山东一些农村地区,像魏老师这样在知天命之年而仍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大有人在。这是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半数以上年近半百
记者对魏老师所在市10个乡镇的33所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状况的调查显示,在这10个乡镇33所小学的602名教师中,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有327人,占总数的54%。其中位于偏远山区的甲小学共有教师39名,45周岁以上的29名,占74%;乙小学共有教师6名,45周岁以上的5名,占83%;丙小学共有教师8名,45周岁以上的7人,占87.5%。而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则少得可怜,甲乙丙3所小学分别为1人、无、无。有一个偏远乡镇共有小学教师141人,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有21人,占14.8%,其中有4所小学没有35周岁以下的教师。
记者又对该市几个周边县市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同小异。而且记者发现,越是规模小的学校,教师老龄化越严重;越是偏远的乡镇,教师老龄化越严重;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县市,教师老龄化越严重。
严重影响农村新课改
调查中,县市教育局的领导和乡镇中心校负责同志都反映这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一位镇教办主任告诉记者,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一是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工作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二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仍延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青黄不接根源何在
这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那么,农村教师老龄化的根源何在呢?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新教师难以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尽管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大多数县市农村教师的工资是由乡镇财政划拨到县市财政,再由县市财政统一发放,实质上仍由乡镇财政负担。而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乡镇财政紧张,能保住现有教师的工资就不错了,无力再承担新分配教师的工资,因此,乡镇政府普遍拒绝接收新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致使有的乡镇教师虽然十分紧缺,却无法补充新鲜血液。
二是由于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办学条件难以改善,教师工资待遇普遍偏低,使很多青年教师纷纷外流。某山区乡镇中心校文校长告诉记者,该镇1998、1999两年分来9名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但现在已有8人通过考选、调动等途径进入城区学校任教。
三是由于农村教师紧缺,多数乡镇便采取“先保初中后顾小学”的策略,初中缺教师了就从小学调,年复一年,小学的青年教师便基本被调光了。
专家呼吁尽快解决
新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一般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中心学校附近,户型为两室一厅或一室一厅,每套面积40至50平方米左右,有的地方则是利用富余的农村中小学校舍经过改造,作为教师周转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不仅直接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而且为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推进义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较好作用。不仅改善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无房住、住危房、校外租房的窘况,还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城乡教师合理流动、适合不同层次教师需求的住房建设模式。同时,带动了农村教师产权房的建设,促进了农村教师住房条件的整体改善。
为全面推进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师资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日前,湖北省对今后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一要坚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加快周转房建设和建设教师住宅小区等多种途径,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无房住、住危房、校外租房的现状,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条件。
二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市)尽快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分解落实责任,切实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的建设。
三要统筹规划周转房的建设,采取新建和改建两种模式,新建,即由当地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减免相关规费。改建,即利用安全可用的闲置校舍,通过改造建成小户型的教师周转房。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县城附近或乡镇政府所在地,统一开发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师住宅小区,由教师按成本价购买,以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扎根农村、终生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四要按照《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对地方政府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县(市)给予奖励,并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五要积极筹措资金,各县(市)要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广开筹资渠道。
六要确保质量。对周转房的建设一定要按照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同时严格控制住房建设造价,努力降低成本,确保真正建成优质工程、安全工程、民心工程。
关键词:乡镇中小学;教育现状;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06-03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房,全面化解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实施了中小学住宿生享受免费早餐的“蛋奶工程”,中小学教师工资依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这些举措使农村教育开始走出困境。但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大幅度改善教学条件等方面,乡镇中小学仍然存在着诸如农村教师配备问题、学生外流问题、校舍闲置问题、办学不景气问题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否则,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将遥遥无期。
一、目前乡镇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城乡教育差距最重要的是教师之间的差距。一方面,从1998年开始,农村大规模撤并学校,到现在已经实现了一乡一校,乡基本不办中学,村不办小学的格局。集中办学将优秀人才、高学历人才、专业人才吸引到县城。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不高、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县域内教师千方百计挤进城区或城郊。这就导致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目前,许多乡镇中小学的一线教师80%是近年来分配的新教师,个别学科由教龄不足两年的新教师担任。这些年轻教师虽然有高涨的教学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但客观上没有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没有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加上一人承担一个年级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难以开展集体备课等校本教研活动,这些教师的教学工作基本上处于自我摸索状态,很难尽快成长起来。
(二)学生来自弱势家庭
一位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的老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都转到城里读书了,留下来的都是家庭条件差的,大部分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挣钱供孩子读书,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姥姥老爷照顾。他们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是最可怜的。为了他们我也得站好最后一班岗。”这发自肺腑而又让人感到无能为力的话语发人深思。
由于集中办学,学校撤并,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去接受优质教育,其他条件不好的家庭只能让孩子离开居住地到中心小学、乡镇保留中学就读。为了监管孩子,许多家长不得不在学校所在地租房屋照看孩子。一个学生的教育成本大大提高,对于普通农民家庭,这笔支出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把孩子托付给父母照看,自己到大城市务工。经调查,贫困地区乡镇中学有近60%的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其中近30%的学生父母双方外出,乡镇中心小学有86.7%的学生住校,其中有50.2%的学生完全由爷爷奶奶照看。这些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祖辈,而且有许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对留守儿童思想上遇到的困惑不能提供帮助、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解决。家庭亲情教育残缺,社会实践活动空白,使本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进行的教育变成了学校的单方面教育,学校教育压力增加,管理难度加大。这些留守儿童也因脱离父母监护,缺乏家庭管教,心理关怀缺失,而致情感发育不良,习惯养成不好,智力发展滞后,综合素质较低。这种缺少亲情教育、社会教育的不完整教育,对儿童成长可能留有重大隐患。
(三)学校条件相对较差
虽说近几年农村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举例来说,农村的多媒体教室,在寒冷的冬天利用率几乎为零。不是教师不想用,而是条件所限,室内气温太低难以启动。住宿条件、。伙食问题同样如此。十几个二十几个孩子住在一间大屋子里,学生太小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不强,没有家长的监管,随意吃零食、吃垃圾食品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得了胃病。有的家长疼爱自己的孩子,只能推迟孩子的入学年龄。在一所乡镇小学,我们看到最小的住校孩子只有七八岁,城里的同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他们就已经独自在学校生活,到了小学高年级有些孩子俨然已经成了“老油条”,脸上是与他们这个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孩子这么小,让他们去住校,我们做父母的真是放心不下,但是没有办法。”不少家长如是说。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工作方针。但从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城乡教育差距没有明显缩小,反而有加大的趋势。不管是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的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每个孩子都平等享受优质教育,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乡镇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11—03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第六十条明确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六年制免费师范生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于2010年开始招收的初中起点本科层次面向农村小学培养的学生,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的质量高低。构建合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培养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试图通过探讨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理论根据。
一、问卷调查
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期间,课题组通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2011年下半年以及2012年上半年在湖南省农村小学顶岗实习的学生向所在实习小学及邻近小学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对2011年下半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进修的湖南农村小学教师发放问卷、于2012年4月深入到常德澧县农村小学给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这三种渠道,对湖南省内包括常德、怀化、邵阳、郴州、浏阳等5个市县的50所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求等进行了调查。共向小学教师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5份;向小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60份。
(一)调查问卷设计
一般县城的农村小学按乡镇划分为两类,一类为该乡镇的中心小学,另一类为村小(即村属小学)。通过电话采访相关学校的校长,得知中心小学和村小在信息技术环境方面以及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有很大不同,故在设计问卷时按是否中心小学分成两大类。
教师问卷的设计以单选题为主,少量开放性问题为辅。学生问卷只有开放性问题。
1.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教师问卷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表头部分,包括:学校名称、中心小学(填是/否)、性别、年龄、学历。
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情况。旨在了解湖南农村小学目前是否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环境。
第三部分主要调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这一部分旨在了解目前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具备哪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四部分主要调查农村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调查表中列出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选项,主要用来确认到底哪些信息技术应用是教师普遍认同的,以此作为构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重要依据。
2.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学生调查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表头部分,包括:学校名称、中心小学(填是/否)、性别、年龄、年级。
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希望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构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供参考。
(二)调查问卷分析
1.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1)教师年龄分布基本情况
可以看出,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的青年教师的比例偏低,而村小教师老龄化较严重。一般情况下,年龄偏大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偏低,也就是说,目前,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整体偏低。不过,到2016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培养的第一批本科层次面向农村小学的六年制免费师范毕业生将会给教师老龄化的小学带来青春的活力,同时会大大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及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湖南省农村村镇中心小学一般都有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一般都具备上网环境;而村小在这方面的配备就要差得多,大多数都没有多媒体教室,教师也没有上网环境。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心小学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较强。村小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还需地方政府着力改善。表1为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都获得了信息技术证书,但初级证书获得比例偏大;多数教师对计算机硬件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应用Word字处理软件以及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但熟练运用的比例偏低;能网上查阅资料的教师比例偏低;大多数教师的课件制作技术及对素材的处理能力差。
(3)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项标准重要性调查
在调查表中对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进行细化,为教师认为的各项标准重要性所占的比例情况。
可以看出,课题组列出的信息技术标准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大部分都被教师认为是重要的,这给我们构建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调查表中,还有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您认为还有哪些能力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有部分教师认为程序设计、网站建设等都是农村小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标准。
2.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学生的问卷是开放性问题。图3为学生希望教师应该具备的各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所占比例情况。
可以看出,除了要求教师能制作生动的课件、能给学生提供网络资源并能通过网络实现答疑外,超过半数的学生要求教师会玩游戏,这也为我们制定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供了新的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