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展馆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2015米兰世博会法国馆设计
2015年米兰世博会法国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包含一片法国传统的几何式花园庭院和主题展馆,参观者首先穿过花园,领略独具法国特色的庭院风景,到达主题展馆。法国馆主题展馆的设计为了体现法国独有的农业特色,选择了两个主题元素作为设计信息载体,一是法国肥沃的土地资源,使用法国农业用地的山地丘陵形态并将其翻转作为展馆外观的母形之一。选用山丘作为设计信息载体,首先从显性载体的层面会让参观者联想起法国的山岭地貌,进一步思索会发现这个载体更深一层次的隐性信息,即在这块土地上法国人因地制宜,生产出丰富的农作物,同样是这片土地,也产生了法国人独有的高品质的美食文化。第二个设计主题元素是“大市场”,以法国传统的巴黎市场造型做为展馆的另一个设计母形,巴黎市场是法国旧时期民众进行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热闹喧嚣。展馆沿用了旧市场的矩形外观及内部拱形大厅,首先从显性载体的层面让参观者联想起法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繁荣的农产品贸易交流,进一步联想到这个信息载体更深一层次的隐性信息,即法国本身就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一个如同农贸市场一样开放的城市,欢迎各国民众的参观与交流。法国馆以这种法国传统市场的矩形外观作为展馆的外观雏形,再用法国东部侏罗(Jura)山脉盛产的原木材料塑造法国连绵起伏的山丘地形,并将山丘地形以顛倒的方式与市场的矩形外观相融合,最终形成了法国馆的设计。法国馆的外观简洁又不乏变化,融合了法国山丘地形与传统市场形象的木质展馆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里展馆本身成为了设计信息载体,传播着法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的设计信息。进入展馆内部,首先看到的是如同市场大厅一般的拱形内厅,有着巨大的屋顶与绿茵,可以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凉爽的空气。展厅顶端是由交错而成的木格形成的如同颠倒的山丘般的半开敞顶部,木格可以起到遮阳作用,其投射到地面的阴影与开放式的内部设计让室外的微风可以自然的吹进展厅,世博会的举办时间正好为2015年5月份到10月份,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夏季炎热的温度也可以节省传统能源的消耗,体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颠倒的木质山丘上布满农作物,木格造型中将种满啤酒花,啤酒花藤顺着木格空隙生长,弯曲包覆整个展馆内部,使天花板呈现动感、优美的曲线。还有一进馆便能嗅到淡淡香气的香草类植物,这些种植于馆内天花板及四周墙壁的植物,大多为易生长作物,采用无需土壤的先进技术种植,既可确保产物安全无负担,产量上也非常具有成效。游客从展馆底层穿过展厅,通过楼梯可以到达屋顶的露台餐厅,在那里可以享用展馆自产的新鲜农作物制成的食品。法国馆网格天窗的设计、波浪形的开放式室内结构,形成了一座网格状的“多产市场”,一个深具凝聚力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在这里既可以种植、收获粮食,也可以进行现场销售。不论是馆内悬吊的现成农产品还是分布于馆内各处的栽种农作物,或是现场营运的烹调餐厅及小酒馆,都延续了传统的、热络的市场样貌,重现了法国传统农业产品生产及烹煮食物的市集交流,游客可以在这里学习法国丰富的农业历史,看到不同种类的、可食用的植物就在身边生长。展馆内部的每一处设计,无论是多媒体的显示屏,还是散发着香味的植物,都成为了传播设计者主题思想的信息载体,都在向参观的游人传播着视觉、味觉、听觉的信息——即法国有着丰富的农产品,可以提供更好、更营养的食物来让世界更繁荣美好。
二、小结
综合以上世博会国家馆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到,在展示设计中,可以使用各种显性与隐性的信息载体来表达设计主题,传播设计信息。将公众熟悉的具象形态和元素进行抽象、提炼或变形处理,使之成为具有象征意义或典型意义的符号。在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结合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将各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或风土人情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以具有既定含义的形态或图形、色彩作为基本要素,虽失传统之形但不失传统之韵,使各国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技术、功能结合的基础上得到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能够满足信息传播需求的信息载体,最大限度的传播设计信息。
作者:韩卫萍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关键词】展示设计;世博会;革新;发展
一、 概论
刚过“五一”,我就相约一些做设计的同仁,去上海看期盼已久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通过全方位的展示手段展示各国的特色风情、共同探讨城市的发展之路、展望人类未来。某种程度上说,世博会就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奥运会”,也可以说是人类发明和设计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成为各国创意、设计机构的舞台,也汇集了全世界的展示精英。许多参观方的展示设计别具特色,世博会的展示使我们可以足不出国门就能领略世界各国的特色风情,同时也能感受到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展示设计重要性,各种新元素的广泛运用,现代展示设计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二、 从上海世博会看当代展示设计的重要性
世博会的历史已延续了近160年,从早期的贸易展会、文化交流、科技成果展示,逐渐将重心偏向对人类未来生活的思考和探索,世博会以展陈设计为手段,以看得见后、摸得着的方式展开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世博会的核心内容就是展示设计,从展示方式、内容以及手段等可折射出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展示设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陈列方式、灯光布置、色彩配置以及各种策划,有计划、有目的、符合逻辑地将展示的内容展现给观众,解释产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力求观众接受设计所传达的信息、使观众参与其中,把视觉要素转译成观众乐于接受的视觉语言,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在世博会上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展示设计为信息交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沟通平台。一方面,精彩丰富的展示设计是吸引游客参观、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世博会也为我们展示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世博会的综合效应中,展示设计无疑是受世博会影响较为深远的行业之一,展示设计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经济越发展,展示设计行业也就越有前景。
三、 现代展示设计在新元素方面的革新与运用
展示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是近百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展示行为却是自古以来就与人类活动共存着,人们通过展示沟通信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发展,展示设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透过上海世博会可以看到,现代的展示设计从展示形式、材料、技术等新元素都在不断革新。
(一)追求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强化全感官体验
在上海世博会上利用各种展示手段,各国家、地区和团体通过形象的语言和人机互动的形式来探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有的国家展示的是产品、有的展示的是对未来的一种思考一种观念,通过展览我们可以看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子孙后代和我们生存的家园,如何真正地做到可持续发展。为突出这一展示主题,上海世博会各参展国的展馆设计不惜巨资,运用各种各样的的展示手法,以求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展示设计的过程是视觉信息传递和观众接受的过程,也就是把视觉要素转译成观众乐于接受的视觉语言的过程,为了完美地达到展示的初衷,让观众更好地接受所传递的展示信息,现代的展示设计追求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强化全感官体验。上海世博会上的展示设计中互动形式非常多,到处有互动的展示方式,象科技馆你可亲自动手操作体念,用一种知识体验的方式来表达,象葡萄牙展馆你可踩自行车,通过自行车的运转来观看影像,让观众、来访者有兴趣以加深印象、与展示宗旨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展示的最终目的。还有很多运用超大尺寸的影像环绕以增强视觉感染力,象城市生命馆超大多媒体屏幕播放著名城市广场的影片,探寻不同城市的文化意蕴,领略世界城市的精华,其展示效果气势恢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有很多展示设计运用虚拟的手段、声光电、影像的东西来把一些众所周知、珍贵的实物和展品结合起来进行展示,这些实物所承载和传输的信息是不可替代的,跟虚拟手段结合,再配以声光电、影像,对展示的传达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展馆内设具本地风格经营当地的美食的餐厅、咖啡厅、出售当地的特色工艺品的礼品店等,运用真实的场景让你感受到当地的人文生活、饮食文化等,而这些展馆内的场所设施也为参观者提供歇息的场所。
(二)新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广泛运用
上海世博会上展陈方式正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演绎着一种新的场景和空间。设计需要有创造性、应用性的技术与工艺来作支撑,技术以设计为先导,选择适合的技术与工艺是展示设计中必要的手段。在上海世博会上,为了体现展示设计的现代化,丰富展示效果,运用了很多新技术来完成整个展示,比如象数码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它可以使以前传统展示手法难以表达的场面、过程及对象得以可见,使得参观者身临其境,由此为体验者带来一种新的境界;还有计算机程控技术的应用也很广泛,现代的展示设计中,对声、光、电灯技术手段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在实际的展示过程中,各种表现要素的有机结合,对提高展示的效果和创造理想的展示气氛是极为重要的,计算机程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声音、照明、视频播放时间和顺序几强弱变化等,以创造最佳的展示效果;另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展示设计中也得到广泛运用,它使得展示变得生动,对于以有效的方式向观众传达有关信息为宗旨的展示设计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随着科技发展,象这样一些新技术在现代展示设计中运用越来越多,同时也是未来展示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新材料”在展示设计中广泛运用
材料是展示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元素,在上海世博会上很多新材料运用在展示设计中,我对“新材料”的理解包含两个方面,一种是纯“新材料”,利用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研发的新型材料,近几年研发了很多低碳、环保的新材料,日本馆“紫蛋岛”,其建筑理念是“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环保建筑”,展馆外部覆盖一层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超轻“膜结构”,这种超轻的发电膜是一种新型材料,使整个展馆与光、风、水等自然资源关联,随着气候、季节光线等变幻各种表情,建筑拥有多重功能和循环系统;再如意大利“人之城”,展馆采用新型材料――透明混凝土,实现不同透明度的渐变,显示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而另一种则是旧的材料利用新或旧的技术演绎成为一种“新材料”,展示设计中对材料的把握得看最终的运作情况。西班牙馆在技术和材料使用和传达技术上是一个很好设计案例,建筑外表面的皮肤上一块块的构建,是在中国山东定制的,到中国来办展览,选材料本身把文化都融进去了,每一块的编结方式不同,有细微的变化。让山东的农民来编,考虑到了工艺的可行性,然后又考虑了建筑的需求,这一点吻合得非常好,创造了一种视觉效果不错的“新材料”。这样的例子在上海世博会展示设计上看到很多。
(四) 上海世博会中德国馆设计案例分析
德国馆设计非常出色,是我比较喜欢的展馆设计之一,以“和谐都市”为主题,展示流程清晰,展示主题明确,展示线路也做了精心安排,穿越一个个不同的展示空间,其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运用了很多互动,让你整个参观过程像是一次有趣的旅行,在不经意间接受所传达的展示信息。展馆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体组成,主体由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旨在传达城市本来就是一种和谐之美,城市与自然之间、创新与传统之间,全球化与国家特色之间都需要争取平衡求得和谐。在展馆内展示路线的设计上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参观者穿越了一条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后,便会踏入“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体验空间。用灯光、色彩和声响打造的“人文花园”,一个以强烈红光照明的通道里,设计了一个人们在都市内休养、在小花园或者后院烤肉的场景,灯光、色彩和声响的交替变幻效果,展示并感受了解普通德国市民的文化生活娱乐。展示德国设计产品的“发明档案馆”和“创新工厂”、 则展示了德国的设计产品,以及“德国制造”显示未来发展趋向的新发明,参观者即可近距离观赏探究这些展品。经过“材料之园”展厅,参观者可以动手触摸那些来自德国的新型材料,以便人们从真正意义上“领悟”众多创新发明与高科技产品。最后到达“动力之源”,参观者互动一起呼喊让巨大的金属球随着呼喊声在空中摆动,“人心齐,泰山移”,此时,德国展馆的参观者共同经历着齐心协力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它提醒着人们,创造都市活力要靠每个人的努力,以更深入地传达和谐城市这一主题。
(五) 上海世博会中沙特阿拉伯馆设计分析
展示不是被动地让你去“看”,而是要让你真实地“体验”,沙特馆的外形上就首先吸引着了我,“月亮船”定名为“阿拉伯之城”,主题是“生命的活力”,着重展示在没有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下,沙特阿拉伯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能源之城、绿洲之城、文化古城和新经济之城构成了沙特馆的展示特色,双曲面船形建筑由柱子支撑起来,船身下是表演平台和中东风情花园,参观者在排队参观的过程中可以欣赏中东歌舞表演。而在撑起“月亮船”的柱子中,安装了垂直电梯,将人们送往“船内”展厅。两个内外环形坡道围绕着“月亮船”的中庭,随处可见各式展品。沙特馆1600平方米的IMAX影院的独特之处在于观众将不被限制在座位上,可以在悬挂在影院空中的步道上自由走动,从不同角度体会巨幕电影的震撼力。之后,参观者还可登上18米高、1000平方米大的阿拉伯屋顶花园,在那里大块自然形状的岩砂堆叠成平台台阶,大片的石子沙砾间镶嵌着青青绿地,伴随着枣椰树,显得生机盎然。人们可以在屋顶花园眺望整个世博园区。整个参观时间大约40分钟左右,时间虽不长,但沙特阿拉伯馆设计却是一次让你难忘的全方位感官之旅。
四、 与时俱进,展示设计的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形形的展览会、展销会日益增多,很多产业的新产品上市,展览推广是不不可少的战略性手段。可以预期,展示设计行业将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也必将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综观上海世博会上的展示设计,从建筑,到展示的设计陈列、手段、理念、做法应该说丰富多彩、对主题的阐释也好,或者是表现也好,再或者是演绎也好,都别出心裁具有个性化,我想未来的展示设计会越来越个性化,个性设计是展示展示视觉艺术的前提,如果没有个性化就没有生命力,甚至没有存在的价值。你可以通过网上世博足不出户地观摩世博会,也可以亲临现场近距离接触上海世博会上各展馆多样化的展示设计,从观众的角度来把握展示的视觉心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给未来的展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的演绎空间,未来的展示设计也会紧跟时代步伐,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随着科学技术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IT业的发展,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将更广泛应用于展示空间中,未来的展示空间的空间维度必将越来越深广,在有限的空间将越来越承载无限的展示信息。
五、总述
从上海世博会可以看到现代的展示设计的革新与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预见未来从事展示设计必须要懂得如何驾驭新兴科学技术,必须熟练运用新技术,新的设计内容和设计语言、新材料为展示效果服务。同时也给展示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的教学理念、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设计专业带来的新的要求。
6月的世博园越来越热闹,本周世博园内的演出非常多元化,来自中亚、欧洲、大洋洲及南美洲的4个国家将把国内最具民俗风情的演出送进世博园。而作为唯一一个参加本届世博会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将在园内举办两场完全公益的互动演艺活动。
国家馆日
6月5日 哈萨克斯坦国家馆日
面积1000平方米的哈萨克斯坦馆位于上海世博会园区区,临近日本馆和韩国馆。展馆外观采用张拉膜的材料及玻璃幕墙,体现出很强的该国建筑特点。馆内分为“知识的疆域”、“四维影院”、“城市矩阵2030”、“互动娱乐”、“阿斯塔纳地区”、“软性讲坛”、“艺术长廊”、“再会哈萨克斯坦”8个区域,表现哈萨克斯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哈萨克斯坦馆将运用虚拟成像等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展示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迷人魅力,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一个年轻、充满活力、迅速发展的城市。而展馆的主题也因此被定为:阿斯塔纳――欧亚大陆的心脏。
哈萨克斯坦歌舞表演
18:30-19:00 亚洲广场
19:30-22:00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位于C片区的葡萄牙馆占地2000平方米,以“葡萄牙,一个面向世界的广场”为主题。葡萄牙是世界上软木产量最高的国家,所以展馆的外立面也用大量环保天然的软木筑成,展区内的墙壁贴面也充分采用了这种可环保回收的材质。内部格局的设计参照了葡萄牙最重要的城市空间――里斯本商业广场。
葡萄牙馆是众多世博场馆中少有开辟专区介绍中葡友好历史的国家馆,其第一展区就取名“葡萄牙与中国,五百年的交往”。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完成于16世纪的世界上第一本葡汉词典、乾隆皇帝写给葡萄牙国王诺泽一世的书信、刻有葡萄牙船只和商人的反映17世纪广东形象的中国木柜漆盖等珍贵展品。第二展区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游客可以在这里席地而坐观看电影短片“葡萄牙,一个能源的世界”。影片以金、木、水、火、土等传统的“五行元素”串连而成,呈现出一个多面的、富于创造力的、多元文化的当代葡萄牙形象。第三展区则主要展示葡萄牙在可再生资源以及新能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最后一个展区则主要是葡萄牙工艺品、美食和高科技产品。其别值得一提的是葡式蛋挞,虽然运营团队是沪上知名的莉莲蛋挞连锁,但是主厨可是货真价实的葡萄牙人,5元一个的价格在世博园内也相当“价廉物美”。
在国家馆日,葡萄牙人奉献的两场音乐会都具有相当的水准,其中一场“Hoje”是由葡萄牙国内久负盛名的Amalia Hoje乐团带来的流行音乐演出。Mariza带来的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葡萄牙歌后Mariza在最近短短几年,就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法朵”(Fado,一种葡萄牙传统民谣)天后的地位。这一次在世博园她也将用她纯净的声音引领观众对自然的探索。
葡萄牙“Hoje”演唱会
17:30-19:30 欧洲广场
葡萄牙Mariza 大地演唱会
20:00-22:00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6月7日 巴拉圭国家馆日
巴拉圭馆位于C片区中南美洲联合馆内。巴拉圭也是最后一个与上海世博会组织者签署参展合同的美洲国家,并首次在世博会上没立展厅。从4月中旬接到搭建和布展任务,公司分秒必争,立即行动!巴拉圭馆的执行团队每天不分昼夜,进入24小时工作状态,把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场馆,从空荡荡到基本建成,只用了短短两周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建设奇迹。
围绕“巴拉圭的能源与人民”的主题,展馆主体是一个舞台,配合光影的效果,十分眩目。在巴拉圭,古典的交响乐和现代流行乐都广受巴拉圭人民的喜爱,美洲本土特色的传统音乐在这里也很盛行,因此展馆准备了丰富的来自巴拉圭的音乐、舞蹈以及戏剧表演。展馆的人口以及两侧回廊是视频区,参观者可以在这里欣赏巴拉圭的风土人情。来自巴拉圭的音乐、舞蹈以及戏剧团体将奉上精彩的文艺表演。
巴拉圭哑剧和竖琴表演
19:30-21:00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6月8日 澳大利亚国家馆日
有如海岸线般的弧形轮廓,以及橙红的色彩,使得澳大利亚馆在世博园内相当醒
目。据说整个澳大利亚馆的实际灵感源于名为“乌鲁鲁”(Uluru)的澳洲艾亚斯岩,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块。有趣的是,澳大利亚馆的这层“铁锈色”外衣和“乌鲁鲁”巨岩一样都会变色!从最初的橙色逐渐转为火热的赭红。待到世博会闭幕,展馆将最终还原成澳洲中部的红土颜色,真可谓人类科技与大自然的联手杰作。
澳大利亚馆试图向观众展示的高科技还不仅于此。馆内主剧场中央有6块投影屏幕,配有7台高功率的高清录像机。这些屏幕总在不停移动。尽管不同方向的观众看到的屏幕画面不尽相同,还是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到同一部影片。据介绍,这幅“动态油画”由特制机器驱动,机器是澳大利亚一流工程技术下的完美产物。该机器重达36吨,每小时重复演出4次,世博会期间每天运作12小时。制造这台机器耗时超过12个月,并另外耗时5个月将其安装在澳洲馆内。
相比之下,馆内的美食显然要更有吸引力。世博会期间,新鲜的澳洲土特产将从澳大利亚各地源源不断运往上海,确保澳大利亚馆的参观者能够品尝到最为优质和新鲜的澳式美味。参观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就餐方式,既可在壁画环绕的馆内餐厅尽享美味佳肴,亲身感受澳大利亚的城市生活,也可请经验丰富的澳大利亚餐饮服务人员提供快速高效的外卖服务。
澳大利亚大型文艺汇演
15:30-17:30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6月9日 菲律宾国家馆日
菲律宾馆展示主题为“动感之都”,将以一个璀璨鲜明的城市广告箱形象给参观者“菲”一般的精彩感受。据说在菲律宾的各大城市,这种类似灯箱广告牌的外立面设计都是为了表达一种独特的城市精神――热情好客、活力四射。
整个展馆外立面覆盖统一的钻石型菱形元素,这是古文化的代表,尤其反映了新石器时代陶器、各种族部落传统纺织品的特点。而4个外立面的主题图案都是“手”,包括儿童、演员、海员、医生、拳击手等各种人群,据说是为了突出菲律宾人在手工艺方面的才能。这些外立面上的菱形装饰块并非固定物,每当风吹过时,都会轻微地摆动,展现别样的视觉变化效果。
在馆内,除了常见的各种资料及多媒体展示之外,菲律宾馆的工作人员还搜罗了许多特色乐器,有的可以演奏,有的则因为年代久远仅供观赏。
菲律宾馆日庆典歌舞表演
11:00-11:30,14:30-15:00,19:30-20:00 亚洲广场
19:30-21:00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6月11日 伊朗国家馆日
展馆设计呈现出非常浓郁的伊斯兰传统建筑特色,展现出伊朗辉煌的古代艺术和当代的丰富多彩。整个展厅分为伊朗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三部分。其中,历史部分介绍伊朗的民族、文明史等,现状部分展示伊斯兰建筑和伊斯兰文明成就等。为了呼应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展馆重点表现伊朗城市和乡村互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闻名遐迩的波斯地毯是伊朗馆主打展品。在一楼大厅里,陈设着一张编织地毯的织机,织机上缠绕着各种编织地毯用的原料,游客可以触摸这些毛料。伊朗馆二楼放满了波斯地毯,每一块都价值不菲,看起来很普通的一块都要一万元左右,稍微好一些的地毯价值更是达上百万元。
不过,展览方有一些精品地毯并不对外出售,其中一块罩在玻璃框内在二楼公开展示。这块22厘米×17厘米的地毯,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块波斯地毯,全由蚕丝制成。上面的图像都是通过放大镜放大制作,耗时至少20年,而价值更是高达380万元。
伊朗传统音乐表演
18:30-20:00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国际组织荣誉日
6月6日 世界自然基金会荣誉日
这一天是世界环境日,也是世博会上唯一一个非政府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荣誉日。
场馆正中有一个直径为2.5米的大型球形水族箱――“生命之球”。据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球形水族箱,也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活体展出长江水生生物,包括中华鲟等珍稀物种。一幅长12米的儿童手绘壁画中描绘了诸如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哈尼梯田等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观众可以在触摸屏或电脑终端参加“智能建筑”三维互动游戏,并了解自己的生态足迹。出口处的“自动拍照系统”上游客可以写下自己对地球的承诺。而若观众输入手机号码,则可以根据收到的短信密码回家后将现场照片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Hit FM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一起合作,在上海世博会园区为观众准备了这个特别的“世界环境日”!“每时,每刻,为地球”低碳音乐会将于当晚6:30-8:30在世博会园区大洋洲广场举行。本次音乐会不设门票,也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任何持有当日世博会参观门票的观众均可参与。特邀歌手崔健将与张悬、羽泉、新裤子、曹方和牛奶咖啡等歌手和乐队同台演出。在音乐会行进到晚上8:30时还将穿插由崔健主持的迷你“地球一小时”熄灯仪式。
从“六一”儿童节开始,WWF世博展馆将联合上海动物园,每天实时播放世博熊猫在上海动物园的生活状况。同时,WWF还将在当天举办特别活动,到馆的游客可以“抱”熊猫,并了解世博熊猫身上的“秘密”。而在荣誉日当天举行的大熊猫嘉年华大型公众环保游戏则会更加丰富多彩。
世界自然基金会“每时,每刻,为地球”WWF30周年公益环保音乐会
18:30-20:30 大洋洲广场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熊猫嘉年华14:30-15:00 大洋洲广场
省区市活动周
6月3~7日 吉林活动周
活动周舞台表演区展示的主题为“吉林风韵”,表演的项目包括已经列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朝鲜族农乐舞,同时还有朝鲜族长鼓舞、朝鲜族扇子舞、蒙古族民歌和长调、二人转、古筝演奏等,一道向世界展示吉林省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传习区展示的主题为“看吉林”,集中了代表吉林民族、民间特色的关云德满族剪纸、满族旗袍加工技艺、东丰农民画、长白山满族剪纸、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通榆闯关东年画、通化松花砚雕刻、长白山山核桃拼贴、马头琴制作技艺、朝鲜族乐器制作技艺、郭丽传统手工艺布鞋、艺发刻纸技艺、宇平工艺等13个项目。
吉林“关东风韵”民族歌舞汇演
6月3日10:00-10:30 宝钢大舞台展演区
6月8~12日 黑龙江活动周
黑龙江馆取名为“一座晶莹剔透的梦幻冰城”。从远处看,展馆就像一个巨大的冰雕,展馆外立面是采用水晶树脂村料模拟冰雕设计而成的人文景观。展馆以冰雪为主线,展示黑龙江独特的“绿色生态”、“冰雪旅游”和“人文精神”,展现黑龙江人在梦幻般的冰雪城市中快乐生活的情景。诠释了“冰雪,让我们与众不同”的主题。水晶树脂加上LED灯光,让展馆外墙不断变换色彩,将在盛夏反季节展示黑龙江闻名于世的冰雪文化。
黑河市将在世博园内举办“黑龙江周”文化活动,组织推荐优秀作品,充分展现黑河边陲小城浓郁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伊春借助机场即将开通上海航线的契机,策划编制上海-哈尔滨-伊春、上海-伊春-大庆、上海-伊春-五大连池等组合连线产品,不断扩大伊春旅游的市场份额。绥芬河市做好“观世博・游龙江(绥芬河)”活动旅游产品线路的开发。
“黑龙江活动周”期间,黑龙江省在世博园庆典广场将进行每天2场的《神奇的黑龙江》演出,在宝钢大舞台进行每天3场的《中华吟》、《民族之声》文艺演出,在世博园内进行每天2场的巡演。
在上海世博会上,大量展馆运用了多种科技手法达到宣传的目的,甚至有些展馆更是以影像为核心进行创作。巨幅屏幕、高清投影设备、色彩绚丽的LED屏、完美的音响系统、扑朔迷离的雾幕影像等科技成就的精彩在上海世博会轮番上演,成为上海世博会中的亮点。
一、“雾幕”成像系统
在世博展馆中,雾幕立体成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雾幕”成像系统是借助空气中存在的微粒,让静态或动态的图象显示在一个薄薄的空气层中,并用一层很薄的水幕墙代替传统的投影幕,让游客能在水幕影像中穿梭。雾屏可以设置在任何空间,不会增加任何障碍,不妨碍人的通行。“雾幕”成像系统可以播放幻灯、图片、录像、电影等影像资料。其图像清晰,富有动感。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中“黑色记忆”部分的“时空长廊”终点,设置了一面高科技的“气雾幕墙”,通过投影仪的投射,气雾幕墙上出现逼真的画面,表现人类在历经战争与灾难磨难的洗礼后,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观众可自由穿过气雾之墙,寓意着穿越战争与灾难所带来的黑暗,走向光明。在船舶馆中,5个由雾气喷射形成的凉飕飕的“屏幕”全天候播放各种船舶资料片。巴基斯坦馆一楼展厅内三个佛像的影像被投射在水幕上,使得佛像在光影中忽隐忽现,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西安大明宫案例馆内的雾幕成像系统利用喷射的雾气作载体,通过投影的照射,在空气中形成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大明宫含元殿的全景立体影像,观众从雾气中穿过,犹如穿越历史大门,步入华美的圣殿。而桂香四溢的广西展馆在一层的钻石空间入口处设置的雾幕门营造出“蓝色梦想”的空间,由高科技营造的雾幕内侧与厅内墙面上都有海洋世界的活动影像投影。
二、幻影成像系统
幻影成像技术的应用已有十多年了,但其展示的精致和真实程度在本次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场馆中得到很大提高。幻影成像是一项计算机辅助的展示新技术,它利用光的折射、反射等原理,配置相应的背景,将图像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设置背景的空间区域,其展示的是一种视觉假象。所成的像具有立体和虚幻的特点,场景画面效果丰富,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安徽馆中 “七仙女下凡”从天而降时营造出的绘声绘色、虚幻莫测的效果吸引了无数观众眼球。在江苏馆展区内,幻影成像技术的舞台布景与真人演员结合呈现出一段8-10分钟的昆曲《牡丹亭》,再现了昆曲的古琴魅力。在航空馆馆内的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直升机模型前,通过幻影成像讲述了古老飞机的历史,展现了飞行员拥抱、握手的模拟影像。
三、全息投影系统
全息立体投影技术也是多个世博展馆采用的展示技术之一。它可以让立体影像显现在空气中或特殊的立体镜片上,其呈现的图像具有“视差”,而视差的存在可以让观众通过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来观察图像的各个面,感觉如一个真实的物体出现在观者面前。
四川馆中“城市的历史和文明”展区的假山上采用全息投影技术设置了一个环形膜投影装置,通过投影仪,观众看到了三星堆遗址的各种珍贵文物。在广西馆的“钻石空间”展区,全息影像系统让观众看到了广西首府南宁的地王大厦、南宁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的立体影像,同时还可上下翻转,并不断由小变大,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旦馆则是世博园里全息技术应用最多的展馆。40余件珍贵玉器通过全息影像技术,逼真地呈现在200多平方米的展区内,令人叹为观止。
四、“IMAX”电影放映系统
“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这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通过这届世博会一下子就让全世界的人们记住了。“IMAX”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高精密度电影系统。最先进的音响系统配以投射在巨型银幕上令人惊叹的如水晶般的清晰图像,给予观众最身临其境的电影观赏体验。
“IMAX” 放映系统最让观众过瘾的就是沙特阿拉伯国家馆的“月亮船” 中充满创意的虚拟三维空间里那个世界最大的IMAX3D影院,在传送带的帮助下,这个总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影院带给大家一个360度全方位环绕的新世界,伸手可及的活灵活现的场景让观众感到新鲜刺激。随着10分钟左右的3D影片的播放,观众对沙特阿拉伯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经济文化有了深刻理解。震撼的视觉效果,腾云驾雾似的IMAX高科技视听体验,令游览过沙特阿拉伯国家馆的观众回味无穷。除此以外,中国馆“智慧长河”展区里的832平方米IMAX宽屏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馆通过多媒体手法让北宋宣和年间汴京的繁盛景象由画卷的平面效果变成了活动的场景,让人震撼。
五、4D电影
在人流量超多、参观时间受限的情况下,电影成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展馆向观者尽可能高效率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从上海世博会看,几乎每个场馆都能看到一部片长时间不等的电影,且核心展项都通过影片呈现,电影短片成为宣传推介的主流,很多观众甚至是冲着电影而去。虽然一部《阿凡达》宣告3D电影时代已经到来,而上海世博会则让人发现比3D更进一步的4D电影也已经悄然来临。所谓4D电影就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加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影视产品。4D电影将震动、刮风、喷水、烟雾、气泡、气味、布景,人物表演等特技效果引入3D影片中,观众在观看4D电影时,可根据剧情实时感受到风暴、雷电、下雨、撞击、喷洒水雾等嗅觉与触觉的完美体验。
在“云中水滴”气象馆中,通过两团水蒸气“蓝蓝”和“朵朵”的经历,向公众介绍风雨雷电等天气状况的形成,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可以感到湿润的雾气向自己喷来,4D电影把原本较深奥的专业内容展示得栩栩如生,给参观者插上了畅想未来的翅膀。石油馆的4D电影《石油梦想》是石油馆成为热门馆的重要因素,《石油梦想》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了解石油的形成,在观影过程中,飞鸟突然袭击,毒蛇在坐椅下蠕动,不经意间鳄鱼就从你的身后爬过,不期而至的水雾,充满动感的座椅,呼啸而过的风声和游客阵阵惊呼让人感觉这是一次真实的惊险旅行。
结束语
而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则指出,世博会就是一个世界科技、文化创新的“大秀场”。世博会“搭台”、企业“唱戏”,“秀”的本领也很关键。笔者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试图以个体的案例分析其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尝试着总结出一些共性规律。
公众需求:求新愿望更为迫切
任何传播的过程都是为公众满足期许,创造期许的过程。世博会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看新鲜”,相对于出国经历较少的国人,国家馆自然有一份新奇,而在世博这个主题之下显得尤为重要。世博会看的是新鲜,求新的愿望更为迫切。而大多数参展企业或行业在公众心目中多少有些了解,如何实现熟悉中的陌生是世博展示要把握的基调,这种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而上汽-通用汽车馆则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在上汽-通用汽车馆的展区,观众体验了一次从过去到未来2030年的时空旅行。主题电影《2030,行!》讲述了一个2030年发生在上海有关“行”的动人故事。观众通过情节的进展观赏到了2030年未来城市的和谐画卷,以及未来汽车为城市生活带来的改变。未来汽车将更加环保,安全,也更加智能与人性化,它将彻底颠覆我们今天对“汽车”和“道路”的概念;交通阻塞、空气污染和交通事故,都将不复存在。参观者可以给自己或亲友写信,投入“时空邮筒”,20年后将送达收信人的手中。馆内还有视角达144度的巨大弧形屏幕、488张零延迟动感座椅、新型概念车“叶子”的亮相也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具象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其实,汽车一直是历届世博会的“弄潮儿”,从1906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首次设立汽车馆之后,汽车始终成为推动历史进步、技术革新的代名词。特别是在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上,“汽车对道路的呼唤”的主题给那一届参观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时通用汽车公司的“未来世界”展馆每天有近3万人冒着酷暑排队参观,著名设计师基迪斯在3300平方米展区营造了20年后的美国社会缩影。坦荡的高速公路支脉纵横,层叠的立体交通井然有序,5万辆模型汽车如鱼得水,在现代化城市乡村间川流不息……
如今上汽-通用汽车馆的做法颇有些“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味道,但核心理念没有变化,那就是向公众展示了一种“愿景的力量”。这既满足了人类天生的对未来探知的本能,但又不是简单地对未来进行描摹,而是在暗示公众,品牌具备了掌握未来,实现未来的能力,这种自信和自豪无疑对品牌的增值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行业馆都能领悟或者说可以实现到这个层面。比如中国铁路馆。它将动车组机车开进了世博园,馆内服务人员穿着的动车组制服也让观众感到格外熟悉,但展品却没有达到观众预期的效果。一对上海本地夫妇在出口处对记者说:“铁路馆内展示的都是现实中已有的事物,花钱来世博会就是要看创新的东西”。但愿这种评价少之又少。
展示传播:强调“内外兼修”
由于世博会场馆所具备的非永久性特征,所以对于企业、行业馆而言,无法实现对公众的吸引通过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来完成,相反必须是迅速地,甚至有时要追求“一见钟情”的效果。因此必须在建筑外观和内容设计上都力求符合公众的要求,实现“内外兼修”。
建筑外观的求新求异似乎成为了世博会各场馆的默契,无论是英国馆“种子”的造型,抑或是西班牙馆“如草帘般叠搭”的外景,都试图一下子将观众的目光吸引过来。而企业/行业馆同样不例外。石油馆是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共同出资建设而成。它采用了一种可循环再利用的新型绿色石油衍生品PC材料将建筑外表塑造成纵横交错的管状编织肌理状结构,在4000平方米的建筑外表皮内,还有几百万颗光源点,如此大面积的异型PC板组合LED精细成像的技术,不但是全球首创,也使石油馆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呈现出晶莹剔透、如梦如幻的光影效果。被游客美喻为“油立方”的石油馆,寓意蕴含石油的“立方体”是美好城市的主要动力。而其他场馆也同样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但真正的挑战还是来自于内容方面的设计,除了内容(展示什么)外,关键还在于如何让公众感受?现在的观众已不再满足于传统、惯常的参观体验,而需要融入更多的参与,互动体验,甚至要与他们一起创造体验,同时这个过程既要简单又不能单调。因为世博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展会,又兼具了“嘉年华”的特征。应该说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几乎没有经验可言。而石油馆、上海企业联合馆(当然也包括上汽―通用汽车馆)都有可资借鉴的方面。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石油馆平均排队时间需要超过3小时,这令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浦西最热门的场馆之一。这对一个典型的B2B行业而言是非常不简单的。
以“石油,延伸城市梦想”为展示主题的石油馆共分为预展、主展和尾展三个展示部分。在预展区,展馆将“石油无所不在,石油成就精彩生活”的理念通过“5个场景,4个数字”将“衣与石油”、“食与石油”、“住与石油”、“行与石油”和“娱与石油”直观地展现给广大游客,深入浅出地表现石油石化无所不在的价值,对城市发展和现代生活的重要性。单就这一设计而言,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突破。它将传播的触角延伸到了普通消费者(即实现了由B2B至B2C的转变),打破了传统行业宣传的局限,有效地达成了与公众视角的对接。
而石油馆展示内容中最大的亮点――由电影《阿凡达》技术班底打造而成的4D影片“石油梦想”。“石油梦想”让游客见证石油演变的百亿年时光,配合影片情节,放映厅的座椅可以完成后仰、前倾、微颤、释放气味等10个动作,加上视觉的立体成像,不少游客在看完影片后均表示比看《阿凡达》还要刺激得多。尽管片长仅有10分钟,但却揭秘了石油的前世今生,承载100多亿年时空长河,探寻生命之源,讴歌石油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并展望石油石化产业与人类城市生活的美好未来。虽然很多游客未必能通过这样一次参观增加多少对石油的实质了解,但石油与其生活紧密相连的认识却从此达成,这一意义也非同小可。
如果说石油馆强在一个点上,那么上海企业联合馆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验过程。必须承认,设计者在为公众设计参观体验上下了很大功夫。这座具有高度娱乐价值和哲学理念的展示体验“魔方”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于“庄周梦蝶”的浪漫哲学故事。参观者会经历一个近20分钟的一体化互动式体验,在视觉、听觉的冲击力下,通过内容和观众、观众和建筑的互动,强调上海企业界和市民携手共进,共创城市美好生活的责任。
首先的体验来自于场馆入口的“喷雾”。“魔方”场地范围内的雨水可以得到回收,经过沉淀、过滤和储存等技术处理之后,可作场馆内的日常用水之用,更可作“喷雾”之用。喷雾不仅能够降低局部环境温度、净化空气,带来舒适的空间小气候;更能令“魔方”的整体外观呈现出飘逸的特点。在炎热的环境下,“喷雾”的效果格外吸引人。
参观者从进入“魔方”后,将随着一位爷爷和孙女之间的对话而开始他们的旅程。他们分别代表着两代人对城市发展、生活环境和幸福价值观的不同意见,有着他们对生活的不同困惑和对未来的不同憧憬。带着他们的忧虑和不同意见,他们来到参考者中间,在“魔方”蝴蝶教授的引领下一同寻找和升华梦想。整个体验的表现手法将充满高科技、梦幻、视觉和音响的冲击力,采取多种互动设计环节,让参观者置身于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离的不同世界。在感官享受的同时,引起思想的共鸣。
当然,瑕不掩瑜。以上两个案例也并非无懈可击。比如石油馆,由于4D影片“石油梦想”太过引人注目,而展馆的其他部分的设计仍然趋向传统,静态过多,形成了强烈反差,因此很多参观者在观影结束后几乎是迅速离开,少有继续了解展馆其他内容的机会,给人以舍本求末的感觉。而且在门口长达3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时间里,主办方没有抓住这一机会与观众实现互动,失去了非常难得的普及行业、企业的机遇。
而上海企业联合馆的瑕疵可能要特别提一提。在门口等待时被告知,观众的掌声会导致室内场景的变化,大家欣然配合,后来发现即使不鼓掌仍然有变化时,很多人就不再参与了。而更大的问题出现在环幕剧场中放映的一个细节,片中的蝴蝶教授告诉观众,只要继续鼓掌,建筑物的外观景象也会随之变化,但笔者惊奇地发现片中所谓的实景拍摄表现出了与现实迥异的景象,当时是午后三点多钟,艳阳高照,人头攒动,可展现给我们的是黄昏时分,空无一人。笔者希望仅仅这是一个失误,而不是全程如此,否则企业会蒙上欺骗的恶名!
而震旦馆在内容设置、参与设计都存在问题。来自宝岛台湾的震旦集团没有主推该公司的主业,而是选择了别出心裁的玉文化主题。四十多件该公司收藏的玉器来历显赫,每一件都堪称传世之作。但主办者的好意观众似乎并不领情。来自加拿大的克雷安先生对记者说,震旦馆对中国玉器文化的诠释模糊不清,作为外国人很难理解主办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如果只是想展示这个公司的收藏,似乎显得与世博会不太搭调。”一位来自江苏的参观者看完震旦馆后也对记者说。这多少体现了出了一定的认知差距。
实现品牌的有效增值
世博会能吸引众多知名企业趋之若鹜,无疑是因为世博会有经济领域的“奥运会”之称,是绝佳的品牌传播平台。而如何有效地融入到当次世博会主题,不断地为品牌的核心价值注入新的鲜活的元素,促进品牌实现有效增值对于这些知名企业而言确实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前面的案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源自些许的陌生外,可口可乐则诠释了如何不断突破自身,实现品牌有效增值的努力。其关键在于如何在展馆内外为观众创造良好的品牌参与感。
可口可乐作为快消企业一向是重大活动的常客,对公众而言它是没有任何神秘之处的,但可口可乐却能够每每在切题的同时给公众以惊喜是非常难得的。比如2008年奥运会,可口可乐作为赞助商进驻奥林匹克公园赞助商展示区,当时它的展厅由三个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是可乐的历史,从1928年开始赞助奥运会,是赞助奥运会时间最长的一家公司。第二个主题是关于一部可乐的广告片,讲的是什么是“爽”。第三个主题是秀我家乡,是一次可乐瓶的设计比赛,在临出门时会送你一瓶冰镇可乐,就能体会到什么是“爽”了。
而在本次世博会上,可口可乐馆的展示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标志瓶户外展览、剧院、展示厅、贵宾休息室和公众体验区,通过巧妙设计和展示向大众推广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环保意识。可口可乐非常擅长在具有“嘉年华”特征的场合下诠释自己的品牌,这可能和美国品牌这一特质存在联系。此次可口可乐特意创造出几个全新的卡通形象,像喇叭姐姐等,在人们排队的过程穿插其中,与观众一起做互动游戏,即使几个颜色夸张的头套都能调节气氛。而且在每次开启场馆门口也要组织大家一起呼喊,让公众形成不间断地参与。
可口可乐标志瓶及舞台是展馆亮点,为参观者提供了独特的感官体验以及各种演出。在高大的可口可乐积极生活剧院中,一部特别制作的视频短片告诉观众一瓶可乐在从自动售货机卖出之前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使参观者深刻地了解了展馆主题。在这样一部虚拟的短片中,可口可乐巧妙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卡通人物如何克服困难,千辛万苦地为消费者制造出一瓶品质特佳的可口可乐。虽然有些突兀,但也能感受到企业的良苦用心。
让我们看一个案例:
中华第一家鞋文化展馆——红蜻蜓鞋文化展馆。
2001年5月,浙江温州瓯江北岸,位于阳光大道上的中国红蜻蜓集团总部,诞生了我国第一家中华鞋文化展馆。展馆布置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将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红蜻蜓多年来对博大精深的中华鞋文化研究成果公布于众。并收集了300多双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的有代表性的鞋履。在古典、优雅、华美的中华古鞋展出的同时,还配以大幅内容丰富的版图:有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艺术、鞋与文学、鞋与考古、鞋与历史等等,这些图片生动逼真,与实物相映成辉,展现了我国源远流长鞋文化的灿烂历程。使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在购物的同时,游览了神奇的中华鞋文化之旅。
首先,“鞋文化”为红蜻蜓塑造了非同一般的的公众形象。企业的公众形象是企业精神内涵的外在体现,是企业给社会、给消费者留下的品质印象,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导向起着很强作用,红蜻蜓集团不惜斥巨资聘专家、邀学者、建场地、做展览,涉足鞋文化研究这一本来无人问津的学术领域,为我国特殊领域文化历史的探索作出了相当突出的贡献。这一举措使其公众形象高大了许多,大大提升其文化价值。
其次,“鞋文化”给红蜻蜓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利润非常可观。一个举国独一无二的鞋文化展览吸引了本地、外地,甚至国际上许多慕名者前来参观。不仅带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许,也带来了大量的订单。这一宣传手段可谓高明!
对企业来说,文化竞争力主要由文化文化创意能力、文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能力、文化资源开发能力、文化产品营销能力、文化市场开拓能力、文化投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品牌经营能力等构成。而民营企业的现状是很少或不主动开发这些能力,或没意识到,或不够重视。文化竞争力是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资源中的观念资源构成了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层。企业管理者应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其特有的产品文化资源,并将其和协地运作于商业开发与产品销售,使其产品在众多同行中独树一帜,在文化竞争行列中占得先机。
下面笔者将结合企业文化发展逻辑针对温州的民企实际谈谈一些看法与建议。
1民营企业企业精神的树立应具有自主发展特色
由于较之国企的国家宏观控制更具有灵活性与时效性,因而民企的企业精神应有更多的以自主发展为依据、以盈利作为向导、以为行业发展作贡献为目标的更“现实”的思想指导方针,这才是“民营”的特色与宗旨所在。温州制锁业的几家大型企业由于各自品牌知名度不够,再加上互相竞争互相伤害,经协商而“强强联合”,组成“强强集团”,以达到避免恶性竞争、提高产品档次、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正是这种追求自主发展、以企业做强做大为实际目标、以行业发展为更高要求的企业精神的很好体现。
2民营企业的价值观选取应具有市场特色
民营经济本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物,市场是民企生存的根本。民企的价值观自然毫无疑问地应该以市场为核心导向。下至车间工人,上至企业老总,都应该牢牢树立一切为市场服务的价值观。由于没有国企的国家政策与宏观政策调控,虽然部分民企也能得到当地政府政策的照顾支持,但大部分民企始终只能依靠市场这位“衣食父母”来提供生存根本。如何让产品打开销路,如何占据市场份额,这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为此,员工要勤恳工作,保证产品质量上乘,管理者要积极拓宽销路,保证客户来源,只要能让产品在市场中立足,就应该积极去努力。
3民企的企业形象的塑造应具有个性特色
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自是不言而喻,但民企由于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因而其企业形象的树立自然有独到之处。民企所具有的灵活多变的特点,为其自主建设丰富多样的企业文化提供了优势条件。
3.1民企的产品品牌要做新、做大、做精
(1)从产品本身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到品牌包装上去。服装文化、鞋履文化、印刷文化等,都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与非常丰富的文化研究价值和资源。这些行业的企业大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品牌档次。红蜻蜓的“鞋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要将民族意识融入到品牌开发中去,这将会极大地提高品牌的意义价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也更有利于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神舟系列飞船遨游天际,温州德力西集团几乎承包了飞船所有的低压电子仪器的制造,集团老总胡成中还应邀前往飞船发射指挥中心现场观看神舟6号飞船成功飞天。在这一极其振奋民族精神的壮举中,借助民族意识的力量,温州民营企业用自己的行动宣传了自己产品上乘的质量,实现了与国家需要的双赢。
(3)在品牌知名度上多做文章,积极竞争诸如“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品牌宣传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品牌,尽可能地开发品牌的知名度,利用品牌的力量获得更高的效益。
3.2民企的社会形象要有个性的一面
现代展示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艺术设计、文化内涵与先进科技结合的产物,它有着丰富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而不断再充实,涵盖了空间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多媒体数码设计等众多设计门类。“展示”一词从字面上可理解为陈列、展现、显示、演示等含义。从展示设计的角度而言,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控制、色彩配置以及各种组织策划,有计划、有目的、符合逻辑地将展示的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展示设计是以招引,传达和沟通为主要机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形象宣传的空间设计。从展示的形式分类,主要有博览会、展览会、博物馆陈列、橱窗展示、购物环境展示等。本文所涉及到的展示空间,主要为展馆、展厅等室内的展示设计。
借景是相对造景而言的,它不是重新再造而是借助现有的景观,利用开创朝向和各种空间的组织使使用者可以欣赏到现有的景观,来丰富空间层次的一种手法。在园林设计中依靠“借景”这种传统的艺术手法,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园景更加丰富。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对传统文化愈来愈重视的今天,借景手法在很早就被运用于建筑和景观设计艺术中,在长期的科学渗透和理论拓展过程中输送了丰富的传统美学养分,并形成一定的美的法则,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如何应用借景的手法使空间环境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利用到现代展示空间的设计中来,丰富展示空间的层次和审美情趣,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这是我们值得探索的。
想要更好地把借景艺术运用到现代展示设计中去,了解选择借景对象和处理好本景设计与借景对象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做到“借景有因”,就是说可以用外在某种使人触景生情的景物对象来创造艺术意境。为了艺术意境的需要,当选择不到合适的自然借景对象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设置人工借景对象。如小品、山石、花木等,这在古代庭院中十分普遍,近现代设计中也广为应用。根据展示空间的空间形态上分类有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共享空间、母子空间和交错空间等。要处理好借景对象与本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必须重视展示设计前期对展厅的平面布局规划、人流路线的组织等,以及确定适当的得景时机和眺望视角。在展示设计的前期规划中,需要顾及借景的可能性和效果,除认真考虑朝向、对组景效果的影响之外,在空间收放上,还要注意结合人流路线的处理问题,或设门、窗、洞口,以框景;或设山石、花木,以补景。静中观景,视点位置固定,从借景对象所得的画面来看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夹杂采用一些对景的处理手法。若是动中观景,由于视点不断移动,建筑物展示空间和借景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随之变化,画面也就出现多种构图上的变化。为能获得众多的优美画面,在借景时应该仔细推敲得景时机,视点位置及视角大小的关系。所以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展示空间的实际情况,如空间大小、形态和观展者视线角度等方面来选择不同的借景手法。
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的《园冶》中所诉:“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将借景归结出五种方法。我们从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作品——“桃源乡”出发,以位于日本的MIHO美术馆为例,来探索怎样将这五种方法完美的融入到现代展示设计中。
(1)远借。远借是指在空间设计中借入远处的景物、景观等来达到丰富本体空间的作用。
位于日本滋贺县信乐山的MIHO美术馆虽然名为美术馆,但实际上是一个展示大量私人精美艺术收藏品的博物馆,单从建筑设计上就体现出了现代科技与传统东方的美学内涵的结合,是一个极具东方意境的现代展示空间。MIHO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若现。建筑本身就借用了信乐山无限的自然风光,不论是早上、下午或黄昏,MIHO美术馆都被信乐的群山所围绕,不同时刻均可欣赏到不同的美。
MIHO美术馆的亮点之一就是,为了达到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在不破坏当地信乐山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为了到达深山中的主体展览馆而修建了吊桥和隧道,这就形成了展示空间精彩的入口区域。正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意境。观展者穿过隧道就可以远眺到展览馆的主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主体建筑物被有意识的借入到画面中(图一),开放的大自然和展览馆充满动感地展开。而在进入主建筑物之后,再转身回望,透过以传统月门为符号的现代伸缩门,就会发现隧道出口也被恰好借入到了眼帘(图二)。圆形月门的传统元素和现代的钢结构吊桥,环环相扣,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律动感。
(图一) (图二)
(2)邻借。在空间中欣赏借入到相邻的景物、景色等。在进入MIHO美术馆的大厅,就有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墙,将外面的老松斜影尽收眼底。(图三)用自然山水作画来达成与现代展示空间相融合的意境。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如瀑布、花木、小溪、亭台、禽鸟等,在不同的区域造不同的景色,有的是小桥流水,有的是花团景簇,有的是亭台溪水,有的是鸟语花香,有的则是林木繁茂,打造出不同感受的空间环境。那么相邻的区域就可互相欣赏邻区的景色,使空间丰富多彩。除了借入相邻的自然景物外,贝聿铭还借入了自设的山石、花木,以补景。(图四)随时取景,步移景异。
(图三)
(图四)
(3)仰借。主要指在空间中仰视空间外的风景等。在现代展示空间中 ,一般以运用天窗来处理比较常见,设计天窗一来可以增强室内光线,二来可以将各天文象借进室内中来,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星斗、云雾等,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通过天窗观赏到的景象各不相同,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也各不相同,使空间充满变化富于动态。
采光与照明是展示设计空间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为展示空间营造气氛,影响着展品的陈列方式和信息的传达方式。新的发展、新的照明理念为展示采光与照明设计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活力。仰借的手法在MIHO美术馆中的体现,就在于它特殊的照明方式。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结合的非常到位,除了大量的使用焦点照明来凸显古文明艺术品的神韵,就是利用头顶的自然光。日光透过天窗被借进展馆,天窗不反光的玻璃让自然光扩散,既可以清晰的表现艺术品又不会反射耀眼的光线。光线柔和的进入展示空间,使得空间流动起来。在幽暗的展厅中,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下,展品在亮度、角度、照明范围都经过精心设计(图五),显得空灵而又神秘,像神灵一般发出召唤,游客不由自主被吸引到展品前和艺术品进行跨越千年的对话。
在南亚美术展厅中,展示公园2世纪后叶巴基斯坦犍陀罗雕像的顶部专门设计了一系列天窗,仰借了大自然的光线,让雕刻极具东方的历史感(图六)。自然光线与人工焦点照明的交叉运用,不仅突出了展示空间的展品,也刺激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记忆,升华了展厅的意境。观展者好像置身于千年前的文明古国一样,仰借光的艺术放大了人类的想象空间。这就是贝聿铭通过仰借这一手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空间魅力。
(图五) (图六)
(4)俯借。在空间中的高视点,俯瞰低视点的景物。天井是一个常见的处理手法,通过天井的绿化,可以实现将自然引入室内的愿望,特别突出的是它增加了居室内部的采光、通风性能,而且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具有天井设计的空间,让观众觉得心旷神怡。根据天井的实际面积、具体情况,灵活对天井加以利用。一般多在里面种植青草、竹子、花等植物,如果面积较大,还可以在里面摆放石器、桌椅等。
(图七)
(图八)
在MIHO美术馆中,设计师也根据建筑空间的结构在偏厅设计了这样一个天井(图七)。观展者在上方穿越不同展厅时,俯瞰也能获得“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感受。通过移栽的树木,将展示空间外的景色引入,让人吸收到更多自然的气息。同时恰到好处的展示出一个大面积的浮雕画展品,仅从一楼的平面上观展可以清楚的观赏细节,而到二楼,通过利用设计师精心处理的俯借手法,就能将整个浮雕画尽收眼底。
(5)应时而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应时而借的手法可以结合远借做落地窗、邻借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仰借开天窗的方法灵活表现,在展厅内部透过不同介质观望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景观。还可以通过像MIHO美术馆中通过金属构架的屋顶,使展示空间内部阳光灿烂,树影婆娑,宛如室外,根据室外四季变化和一天的昼夜变化使室内空间变幻莫测。天然光线会随着每日阴晴雨雪不一样的天气,一日不同时间,一年不同季节而变化,构成光与影的图案。
除了展馆内部空间,整个展馆建筑本身也是通过借景这一手法,使得建筑本身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是通往主展馆的隧道外,两边种满了樱花,春季樱花开放的季节,恰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感。而明媚的秋季又会被广场上红色枫叶的热情所感染。
世博会“台北案例馆――台北日”活动6月16日在世博园举行,主题是“台北印象、文化飨宴”。台北市长郝龙斌出席活动并向观众祝福端午节快乐。而同一天,正率团在台湾访问的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与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会见后宣布,将出借《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参与明年7月到9月在举办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世博会台湾馆为何如此热门?因为它正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绝佳平台。
上海世博会台湾馆是整个园区内最热门场馆之一,从世博会开幕至今,天天参观者爆满。即使馆方采取了排队、预约等多种措施来疏导参观者,总还是有许多兴致勃勃赶来的观众以不少遗憾――因为无法取得“入场券”而只能够“望馆兴叹”,或者是以“下次再早点来”,或者是围绕展馆走一圈、拍照留影以做补偿。
因为游客多得大大超过预期,场馆方面特别推出晚间7时以后进场的夜间参观券。但即便如此,晚间参观券总在下午5点以前全数发放完毕。
台湾馆,究竟为何如此吸引游人?参观台湾馆的游客,对这座意义特殊的建筑抱以怎样的情感?带着这样的问题,本刊记者来到这里,零距离接触台湾馆与它的细节所在。
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天灯造型的台湾馆是世博园区一大亮点,许多参观者从大老远就可看见台湾馆,也有不少入园观众驻足高架步道与世博轴上欣赏台湾的外部展演。
“开馆了!开馆了!”上午10时整,台湾馆正式开馆,排队的人群兴奋地欢呼起来。记者随着人群往前移,不料快到内围入口时,拦阻的条带又拉了起来。工作人员歉意地解释道:“LED球体是悬空的,一次只能容纳40名游客,如果超重,可能会发生危险,请大家耐心等待一下。”
10分钟后,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随游客步入展馆。一楼的墙壁上,镶嵌着一个个大小屏幕,不停地播放着台湾各类名人的影像。
在一楼稍作停留,乘电梯来到5楼720°全天域球幕剧场,剧场播放了约4分钟的“自然城市”影片。优美的风光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720°的视角给人带来的更是视觉上的震撼。不仅让观众领略台湾特有的风土民情,而且在观看时散落的雨珠、闻到的花香,让人大呼过瘾。
统筹展演内容及工程的跃狮影像科技总经理吴菊告诉我们,台湾馆倾台湾科技之力创造的4D动画影像,4分钟显示12万6000个画面,平均1秒有360个画面,数量是电影《阿凡达》的两倍,将带给观众超过《阿凡达》两倍的视觉极限震撼。
随后,工作人员将大家带到二楼的“点灯水台”介绍说,“点灯水台”以现代科技方式表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放天灯”。观众通过点灯触控台选择祈福语后,“天灯”将从LED球体底部升起。点灯活动开始后,每个参观者可在计算机上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祈福语如“国泰民安”“幸福美满”等盏盏带着游客良好祝愿的虚拟的计算机“天灯”冉冉上升,变幻的画面勾起观者一阵阵感动情绪。
邂逅一对浙江夫妇
参观队伍中,记者发现一对60多岁的老年夫妇,自己带着小马扎。别人焦急地东张西望时,老两口却优哉游哉地聊天,很是惬意。
攀谈中得知,他们是温州人,老爷爷姓景、老奶奶姓林。他们的儿子媳妇在上海做生意,所以“有的是时间参观世博”。
问及对台湾馆的印象时,两位老人感慨地告诉记者:“今天是第三次来世博园,我们两口子意见一致,第一站就看台湾馆,以后有机会,再去台湾旅游。”景老说,他小时候在浙江著名的侨乡文成长大,很多童年时的玩伴渡海去了台湾。那时候他天真地问父母:小伙伴们在哪里?父母的回答总是海的那边。
因为如此,景老对海峡那头的风光一直非常向往。他笑着说:“现在我们国家自己办世博会了,台湾同胞也来建馆,不来看看,真是可惜。台湾的小姑娘都很有灵性,林志玲的讲解真甜,我来这里看看,说不定还能碰见小时候的朋友呢。”
在参观与希望参观台湾馆的观众中,有来自不少台湾岛内的民众与若干来自香港、澳门和海外的人士,但最多的还是来自大陆各省市区的普通百姓。虽然两岸过去的长期隔绝,大陆民众对台湾缺乏了解,但宝岛台湾在大陆民众心目中的分量始终是沉甸甸的,感情也是挥之不去、无法割舍的。两岸开放交流特别是大陆民众能够到台湾去旅游后,“台湾游”的兴起便是这种情感的真实表现。由于能够到台湾亲身去感受宝岛风土人情的大陆民众毕竟还是少数。于是,在游览上海世博会中到台湾馆来了解台湾、感受台湾、触摸台湾便成为了许许多多大陆民众的最大的愿望。台湾馆门口的排队长龙便是这种情感的体现。可以想见,台湾馆门口的排队长龙也将是184天展期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体贴的服务和感人的乡情
乡情就像一坛久封的陈酿老酒,使人深深感受到同为炎黄子孙的亲切与香醇。
展馆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城市客厅,里面一棵外形奇特的大树,是10多名台湾工艺师耗时两个多月用竹片一点一点编织而成的,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一进入客厅,工作人员便给每人献上了一杯香茶,同时,茶艺师为大家进行了台湾茶艺表演。
茶是新采的台湾高山茶,镌有台湾馆图案的别致的小茶杯都会拿一个小布袋装上,让游客带走留念。更贴心的是,馆方还给每个游客准备了一个大大的环保袋,里面不忘放上泡面、纸扇和一包纸巾。台湾馆每逢第10万名参观者都将收到馆方赠送的不同幸运大礼。第一位第10万名参观者是来自湖南的63岁老人刘云祥,他获得一台价值1.2万元人民币的52液晶电视机。
关键词:展示设计;地域文化;语言表现
当前,我国会展业已进入迅速发展期,“展示设计以其资讯传播的直接性和对社会文化的敏感性,导致展示设计和展览活动成为各种先锋思潮的试验场。社会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探索的动力”①。在展示设计教学中,对文化的表达与传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地域性文化具有差异性特征,教师将之运用在展示设计中,可以突出展示的主题,在视听的表现方面,可以形成鲜明、独特的效果。在会展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这样的成功案例有许多。但是,也存在文化精神内涵表达粗浅和文化元素运用泛滥的问题。所以,深入理解地域文化十分重要,准确把握地域文化,并且加以提炼与归纳,是会展设计创意表现的关键。
一、文化地域性的概念和文化符号
我国是个文化多元化的国家,历史上曾出现过巴蜀、荆楚、吴越、齐鲁等多个文化区域。各个区域的文化特征被不断地传承、交流,形成更加多样的特性。“语言作为形象的印刷(载体),图片、绘画、照片、雕塑物、材料和外表、色彩、光线、运动、影片、图表等等都是作为符号象征,所有有形的与心理的方法的运用产生了展览设计的强化核心的设计语汇。”②显而易见,这些文化符号、语言的表现对展示设计起着关键的作用,有助于展示设计更好地发挥信息交流、情感交流、文化交流的作用。
二、地域性展示设计的类型与现状分析
展示设计种类繁杂,业界和学术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见的是按照行业分类,如商业展示(专卖店、橱窗、商业空间等)、文化展示(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展览展示(科技博览会、世博会等)、主题公园类展示(游乐园和主题公园等)。这些展示设计承载着历史和未来,是展现当地的特色、历史文化和发展趋势的场所与窗口,具有教育、收藏、征集、保护、研究等不同的功能。
1.展示设计趋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专业化是展示设计发展的必要条件。设计师要想设计出有突破性的展示设计作品,就要采用恰当的主题,对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因此,专业化发展是会展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展览的整体设计要创造出一种动态的展示,体现出新的文化和生活理念。展示设计要结合本土品牌,创造新的品牌。因此,品牌化也是展示设计发展的方向之一。
2.展示设计趋向民族化、时代化发展
现代展示设计就是现代传播管理手段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集合体,还综合运用了电子、激光、信息传递等技术,充分体现了展示设计的时代性。现代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更新,也激发了顾客的购物欲望。融合了当地独特文化氛围和传统文化背景的展示设计,可以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以,从根本上看,展示设计也展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演进。
三、地域文化对展示设计的营造
1.建筑与展示内容定位
在展馆建筑外部形态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在注重外观形态特征的同时注重表达建筑的内涵。设计师必须深入探究区域性建筑的风格特征,这样才能将地域文化的内涵运用到展示设计中。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备受瞩目的中国馆采用了木结构形态、中国红等。方圆交融是独特的东方文化语境,即强调天与人是一体的,所谓“天内在于人,人上通于天”“天人合一”。大到建筑的整体风格、轮廓、空间、构造,小到建筑材料、色彩、质感、线条、细节,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展示的内容,从历史文物到现代工业产品,都与展示主题相契合,营造出整体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
2.空间功能分析和应用
空间是展示设计中传递信息的媒介。空间功能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起着支配的作用,但空间形式对空间功能也具有反作用。展示空间的形状和比例,色彩与质感的处理是否合理、舒适,参观方式是否便捷,都需要设计师综合考虑。设计师要将空间场景营造成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场所,这样参观者会产生强烈的感受。因此,创造出更加艺术化的展示空间,关键在于使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空间构件,如窗户、支撑柱、横梁、承重墙柱、细小的装饰线、装饰色块等,并对空间构件进行艺术化处理。
3.展示模式与体验设计
传统意义上的展示模式大多是将展品陈列在橱窗、展台中,其设计形式有文字、图片、平面展板、产品实物陈列等,这种展示给观众的体验往往是被动的。而现代展示模式加入了现代声、光、电技术,重视人们的视听体验。如,观者听着经典民乐《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看着大屏幕上盛开的茉莉花,能把整个展示深深印在脑海中。这种带有强烈文化和历史传承意义的体验,会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
四、融入地域文化的展示设计教学总结及建议
教师要在展示设计教学中尝试融入地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为学生选定了7种文化,分别是巴蜀文化、汉文化、徽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指导学生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这几种地域文化进行理性分析,并收集、整理关于这些地域文化的文字、图片资料,形成调查报告。之后学生自主确定与这些文化内容相对应的展示主题,将调查报告中通过分析得来的各个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运用到展厅设计方案中,最终通过设计图纸和模型表达出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展示设计方案。在三周的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认识到将地域文化运用到展示设计中能丰富、提高设计效果。但在对地域文化的视觉元素进行提炼、概括与运用时又显得能力不够,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设计方案进行锻炼。其他的专业课程中也可引入地域文化设计训练,这样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表达浅显、不够凝练。从展示效果看,展示的内容、历史文化和主题比较浅显,如《汉文化——新华书店展示设计》(图1)和《巴蜀文化——五粮液展厅设计》(图2)。学生对巴蜀文化进行了分析,选择了其中的五粮液展厅设计,对空间构造进行了创意设计,酒文化长廊立意于“酒”的象形文字。但是整体设计中对巴蜀历史文化的挖掘并不够深入,在表现酒文化的深沉、浓烈、大气上不够充分。巴蜀之地的文化特色应该丰富多样,但该设计对于元素的运用落入俗套,使用了古牌坊、古建筑外形、古图案等,显得主题不够突出,视觉审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在设计时首先应明确主题,在分析、整合文物、历史、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素材方面下功夫,发掘出最具有文化价值的内容作为展览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思考如何深化表现,并非简单的元素拼合,不能只把目光投射到物体,更应该赋予它文化因素和情感。二是从展陈形式看,课堂教学模型制作科技水平较低,未能有效融入多媒体技术、影像、3D模拟技术、灯光技术、演示表演等。学生要多了解、学习新技术,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观展馆,与科技院校多交流学习。将科技与地域文化结合也是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三是空间布局功能的划分不够合理。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空间和功能结合的认识不够全面。现代展示设计拥有高品质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服务,空间的合理布局和舒适、休闲兼具显然要比仅仅拥有专业展品的展示设计更容易得到观者的青睐。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