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百分数的认识范文

百分数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百分数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百分数的认识

第1篇:百分数的认识范文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趣性学习资源在引导课堂教学变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苏教版六年级上册98页“认识百分数”的几个教学片断进行分析。

一、创设的情趣资源要有现实性

【片断一】师: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喜欢看什么节目呢?

生:少儿频道、电影频道、体育频道……

师:老师也特喜欢看体育频道,近期我全程关注了亚运会,并且对本届亚运会中国代表队的金牌数进行了一个统计:

在这份信息中你是否看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数?请你说一说。

你知道这是什么数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百分数)

你还在哪里见过百分数?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并读出这个百分数。

反思: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实现联系生活学数学。所以,教学中要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使陌生的材料熟悉化,抽象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亲切和需要。本片断通过介绍亚运会的一些信息,呈现一些含有百分数的数据,把“百分数”这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而且创设的情境具有现实性,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创设的情趣资源要有目的性

【片断二】生活信息会:说一说自己课前准备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意义。

生1:酒精度45%——说明这瓶酒中所含酒精占这瓶酒的45%。

生2:羊毛含量100%——说明这件毛衣都是由羊毛纺织而成。

……

反思:郑毓信老师认为:“教师应该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目的,充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有“的”方能放“矢”,新课程也指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善于、乐于和易于去理解教学的内容。情趣资源的创设应该看成课堂的有效补充,以尊重学生自主构建新知为基础,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情趣资源的创设千万不能背离教学内容,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内涵和本质,为更好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服务。本教学片断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百分数意义后,举行了一个生活信息会,让学生展示课前所收集的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并且让学生自己说说资料中的百分数的意义。这样,如果说课前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只停留在书写形式上,那么通过这次“信息会”,就使得学生对于这些来自于生活中的“百分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创设的情趣资源要有开放性

【片断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出示没有数据的我国耕地及人口占世界比例统计图)

猜想:(1)我国耕地面积约占全世界的( )%;(2)我国人口约占全世界的( )%。

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思想教育:把这两张图结合起来看:我国以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承载了全世界22%的人口的温饱。你有什么想法?

生1:控制人口增长。

生2:保护土地资源。

反思:“课堂只有开放,才有生成的可能,只有不断地生成,课堂才有生命力,学生和老师才能共同地成长。”在创设情趣性练习资源时,尽可能地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获得思维的放飞、理解的升华。本练习的设计,不仅引导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了百分数的作用与意义,而且加强了学生的估计、猜想能力,还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可谓一举三得。可见,开放性练习资源,既可以让学生在面临挑战时不断深入探究,又可以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第2篇:百分数的认识范文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验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3.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材料收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培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并结合搜集资料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彩笔、搜集有关百分数的材料。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方格纸。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法,解释生活中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感悟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体现“课标”所倡导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这一理念。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百分数,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操作能力,注重亲身经历,做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去,为学生能正确运用百分数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播放投飞镖比赛实况。

投镖成绩记录表

2.提出质疑,引发思考:到底选派谁去参加比赛?

3.学生交流,引导分析。(板书课题)

4.结合书上情境图,体会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

【评析】置换教科书中的主题图,结合学生熟悉的活动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验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展示课前准备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材料(饮料瓶、包装盒、衣服商标……)

2.请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分析过程写出来,再把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交流。

【评析】学生通过在小组合作交流体验中,获取直观的感受,初步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注重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身边有价值的生活资源服务于教学。

3.探究百分数的意义:①鼓励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百分数的意义。(师随机板书)②小记者说百分数。(指名说屏幕上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数的52%,女性占总人口的48%。

B.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9%

C.衣服80%棉,20%涤纶

D.2002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0.6%

3.引导归纳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略)

【评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具体的情境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充分体现课标倡导的“基本活动经验”这一主线,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感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探究百分数的读写法

(1)交流生活中的百分数。

(2)读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课件出示)

99% 200% 112% 0.3%

50% 48.7%100% 1%

(3)找两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练习写百分数,同桌互评。

【评析】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读写百分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感悟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正确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寻找百分数的特点

(1)观察百分数,发现了什么?

A.一堆香蕉 吨,运走 ,还剩 。

B. 千米的 是 千米。

(2)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归纳百分数的特点(课件出示)

①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②百分数的分母是100。

③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写单位。

……

【评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百分数的特点,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适时与分数比较,掌握百分数知识产生、意义和作用。对巩固新知,理解应用起奠基效果。

三、趣味应用,内化提高

1.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并说说设计内容,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小组合作展示设计作品,汇报设计情况,师生共同评价。

2.妙用百分数。

(1)看成语联想百分数:百战百胜( ) 十拿九稳( )百里挑一( )

(2)看百分数联想成语:100%的命中率( )生还的可能性只有10%( )

【评析】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促进了学科资源的整合,注重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训练,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操作能力,在练习中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百分数的读写。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学生自由谈收获。

2.师小结。

【评析】让学生互相交流反思,养成自己整理、总结的良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延伸感情

1.第65~66页练一练1、2(1)、3。

2.运用百分数描述你今天学习百分数的情感。

快乐占( )遗憾占( )

【评析】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延伸数学活动的情感,感悟百分数的价值。

【评析与反思】

一、在生活中体验百分数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因此,这节课的设计从置换教材中的主题图开始,提供的学习素材都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资料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感悟百分数的价值,让学生在体验情境中,轻松地体会到百分数的产生、意义、作用。本节课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适时开发和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做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第3篇:百分数的认识范文

一、联系生活,感受新知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只有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百分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生活中有很多关于百分数的素材,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如包装袋、矿泉水瓶等物品上的商标,灵活运用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前让学生收集了生活中的一些饮料瓶、饼干盒、衣服标签等,上课时我让学生拿出来展示,你有什么发现?有学生说:“商品上有物品的质量”,“有整数”,“还有一些百分数”,我及时追问:“百分数?你怎么知道的?”有的学生说是从电视上看到的,有的说听到过的……在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经历材料收集与整理,比较,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体会百分数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

二、自主探究,建模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内容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先后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老师让大家收集了“小商标”中出现了百分数,现在你有哪些问题要问呢?有的学生说:“什么叫百分数?百分数和分数一样吗?百分数有什么作用……”

我让学生每4人分成一小组,找出商标中的百分数,讨论、探究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有同学发现,苹果汁100%,表示的意思是苹果汁占这瓶饮料的100%;白酒酒精42%,表示的意思是酒精含量占这瓶酒的42%。进一步明确: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百分数又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怎样读,怎样写呢?下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99页最上面三行的内容。说说读法和写法,示范,百分号。看清楚百分号怎么写的了吗?多媒体出示百分号。我们一起伸出手指来写一个百分号。写百分号先写左上角的小圆圈,再写中间的斜线,再写右下角的小圆圈。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现在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时说说这个百分数在你心中表示的含义。然后请3~4位学生发言,我随机和学生互动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明白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有的学生说:“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真广泛啊”,有的学生说:“百分数和分数不能简单混淆,我们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有了自己收集“小商标”的加入,他们对百分数意义的感悟更生活化、多元化了。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之后,再次让同桌分别说说各自小商标上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学生展示、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并解释百分数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切实感悟教学素材,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丰富百分数的内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拓展应用,深化理解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他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即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拓展应用,深化理解。让学生自主设计商标,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设计商标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教学进程更自然流畅,知识的获得更润物无痕。孩子们设计的商标是有趣的,有的设计了西瓜汁,西瓜汁含量100%;牛奶含量90%,牛奶占了饮料的90%;盐水含量5%,盐占盐水的5%;有的设计了一款衣服棉含量90%,棉占整件衣料的90%,桑蚕丝含量10%,桑蚕丝占整件衣料的10%。紧紧围绕百分数的意义组织学生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4篇:百分数的认识范文

一、教前思考:课从哪里开始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百分数,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们的课从哪里开始?这就要要符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发展水平,认知发展区有一个“最近区域”,在这个区域对学生认知发展有优势。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为了找准学生认知发展区的最近区域,我们在教学前做了一个学情分析调查。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在四年级与五年级已学过了小数、分数的相关知识。对于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进行通分已掌握得相当熟练。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并且初步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①具体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②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4.学生调研

我们设计了学情前测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在哪里?”

(1)教学前测

问卷调查:(五(1)学生54人)。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题目及结果分析如下表。

(2)结果分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百分数,也有个别学生根据具体的百分数说出它的意思,但是什么是百分数,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更是不知道。

(3)采取的措施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出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百分数的意义解释不清楚,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不了解,所以经过年级组老师们的共同研究,确定了把百分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作为教学的难点。

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教中探索:课该如何做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学生如何学好的角度出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强调身体性参与,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手操作;一句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问题――让学生提出

片段一:质疑问难,明确目标

师:生活中你见过百分数吗?说一说是在哪儿找到的?这些百分数好找吗?为什么这么好找?

师:“听到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想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用得真是非常广泛,为什么人们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你还想了解关于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学生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中,要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会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新知――让学生讲解

片段二:师:“同学们,在课前你们找了一些百分数,这个找可不是简单的呀,我相信你们在找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研究,进行了交流,带着你们课前搜集百分数的这种经历,说说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

生1:我会读百分数

生2:我会写百分数

……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动口去讲解,既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展智力,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已知道什么进行课堂调控。

3.过程――让学生参与

片段三:师:“农民伯伯准备种植黄豆,有三个品种可供选择,请咱们班同学帮忙选哪一个品种合适?品种的发芽情况有可能决定今后的产量,为此老师在四天前做了黄豆发芽实验,今天三个品种有多少粒发芽了呢”

师出示:发芽种子数一号17粒,二号23粒,三号43粒。

学生异口同声说:“3号,因为3号发芽种子数多。”

师:仅凭发芽种子数判断科学吗?

学生醒悟:还需要知道实验种子数。

师出示:实验种子数一号20粒,二号25粒,三号50粒。

学生出现了争议,三个品种各有不少支持者,到底选哪一个品种合适呢,学生很快参与到百分数的产生过程中,经历了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4.意义――让学生发现

片段四:丰富感知,发现意义

(1)开展招聘“数学新闻小记者”的活动

师:《安徽青年报》现在正在对外招聘数学新闻小记者呢,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可是有条件的,一起来看。

《安徽青年报》小记者面试要求:任选一则新闻说说其中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并谈谈对这则新闻的感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52%,女性人口约占48%。

2010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4.4%。

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在小组里练习。

面试开始,谁先来,让我们感受到你的风采!

(学生自由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2)说说自己手中的百分数

师: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当上小记者,现在请大家向自己的同桌介绍你搜集到的百分数信息,互相考核同学们说得怎样。

(学生汇报交流)

师:太了不起了,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认为,每一位同学都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新闻小记者!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一环,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教师不断地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师生之间弥漫、充盈着一种精神氛围,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5.疑难――让学生剖析

片段五:师:是不是所有分母是100的分数都可以表示成百分数?

出示:辨析练习

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哪些不能,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73/100。

(2)用去的米数是总米数的51/100。

(3)一堆煤重97/100吨。

(学生汇报交流)

引发讨论后,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用来表示具体数量。

情境中的分数,就可能使学生以为百分数是通分后得到的,对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意识被淡化了。到底分数与百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当学生认识比较模糊时,激发学生主动议论,组织学生认真剖析,能去伪存真,把握重点,及时攻克难点。

6.总结――让学生归纳

片段六:自主小结,畅谈收获

(1)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的,你的表现怎样?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自己归纳学得的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不仅能及时地反馈信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课后反思:课走向哪里

1.关注学生的起点

《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师比较好地关注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逻辑起点,通过让学生大量地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意义,获得对百分数的意义的感知,进而抽象出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生为本,把设计的重心从老师“怎样教”,转向学生“怎样学”。只有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关注学习方式

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是课堂教学的生机勃勃,彰显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本质特征。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我们教师要珍惜学生那种想象的丰富性,让学生带着主观臆测(哪怕是错误的),将感性知识暴露出来;我们教师要激发那种灵感的活跃性,让学生学习兴奋的选择性得到泛化,神经联系的突发性得到加强。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着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以学习者的角色去读懂学生,因为只有知道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只有知道什么知识为学生所需要,自己才能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自己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

3.关注学生发展

第5篇:百分数的认识范文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百分数。

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意义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1.由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3.设计活动,从学生身边的近视眼问题调查到市场所卖产品成分说明,引导学生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完成相应的练习

5.总结学习内容,消化理解学习内容

6.作业体现分层

让作业内容异彩纷呈,一部分内容让全体学生会做、愿做,另一部分内容让优等生发挥特长,学得更好。

三、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1.初步认识百分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考虑数学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中。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谁投篮比较准”的话题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分数走进百分数的世界里,当学生体会了百分数的特点后,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解决百分数的读写问题,再由学生举例,读写百分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积极参与学习,参与思考。

2.生活中的百分数

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学生举例外,为了让学生清楚并理解生活中百分数的广泛意义,我设计了我校学生近视眼调查表,利用幻灯片呈现给学生,结合图表,让学生会用百分数表示近视眼率,适时教育学生保护眼睛,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晰百分数的实际意义,结合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百分数的另外两种教法“百分率”或“百分比”。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特别是概念的学习,不是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学习时的必然出现。

3.百分数的意义

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我打破了以往的硬性强加,而是通过课件演示衣服标签中的成分含量的表示以及饮料标签中主要成分的表示引入,让学生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这样做让学生将抽象的百分数学习具体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中,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的抽象数学模型的目标达成。

第6篇:百分数的认识范文

一、在交流中摸清学习起点

因为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学生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学习活动,而课前导学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这样的参差不齐。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材料的引导,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课前预学,课堂学习中,首先就开展一次小组交流,让学生在与别人的情况对照中对自己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疑问,更牢靠地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同时也能让小组成员尽可能地将课堂关注点放到同样的问题上,找准课堂研究的起点和基点。

例如“认识倒数”的学习,我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情况,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就将“倒数”的定义摸透了:他们结合书上对倒数的描述和自己的理解,提出“倒数是表示两个乘积为1的数之间的关系”的概念,我也非常认同。然后经过对导学练习中求倒数的几道题目的交流,所有学生都掌握了求整数和分数的倒数的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将关注点聚集到本节课想要研究的内容上,他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提出“小数有没有倒数”“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等问题,并先在小组内交流。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中,他们弄明白了“倒数”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求简单数的倒数的基本技能,这就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突出节约了时间,学生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进一步探索的浓厚兴趣,将关注点集中到更深入、更隐性的内容上来,这样的交流无疑是成功的,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交流中聚焦认知难点

有了预学的基础,学生的课堂学习会更充分,也有更充足的时间来聚焦认知难点。当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我们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努力说服小组成员认同自己的观点,即便是经过交流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有偏差,这样宝贵的经历也会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认识百分数”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前的导学中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认识了百分数的结构,也能初步体会出百分数的意义。课堂学习时,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到了百分数的作用上,以下节录我旁听的一个小组的交流过程:

生1:百分数就是分母为100的分数,比如衣服标签上的这个“棉:50%”就表示将整件衣服分成:100份,棉占50份,所以我认为百分数也可以写成分数。

生2:那它为什么不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我觉得百分数和分数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生3(组长):我觉得他(生2)说得有道理,百分数跟分数还是有区别的,不然我们不会单独来学习百分数。谁再来说说你同意哪种意见?

生4:我觉得百分数的意义跟分数差不多,但是用的地方不一样。你看啤酒瓶上的百分数,它的分子是小数,这和分数是不同的。我想生活中之所以经常用到百分数是为了方便比较。将所有的分数的分母统一成一百,这样这个分数的大小就一目了然。

生3:用百分数来比较确实是有好处的,不像异分母分数,还要通分或者化成小数来比较大小。

生2:我想其实百分数就相当于将普通分数通分或者化成小数了,如果分数的分母是100的因数,就可以直接化成百分数,如果不是的,先化成小数,然后移动小数点加上百分号就行了。

生4:看来直接用百分数是比较方便比较的。

……

这组学生的交流无疑是成功的,他们通过讨论,彼此启发,逐步抓住了运用百分数的优势,将百分数与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也挖掘出来,这样的交流就推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教学中像这样的情况很多,我们要相信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形成合力和凝聚力。

三、在交流中消除认知疑点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在课堂反思后,我们也可以安排学生的交流,一来可以巩固当堂知识,二来可以汇聚众人的力量来思索学习的内容还有哪些可延续之处,让学生的学习不留疑问。

例如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我请学生在小组中将自己的收获说一说,并反思还有没有疑问。学生首先回顾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有学生提出“图书馆里的图书位置怎么来确定”,同组学生认为现在要考虑的不是第几列第几行,而是第几列第几层。还有的学生补充,这样的方法也只能确定大致的位置,不是很精确,还可以加上第几本这个因素。这样的质疑一下子将平面上的确定位置推到了空间上,实际上这也是生活经验带给学生的财富,学生由课堂学习内容必然联想到确定图书的位置,从而必然产生疑问。可以说在这样的小组交流中学生的数学认知又前进了一大步,如果我们能适当地加以引导,学生的空间能力也会有大幅上升,对确定位置的认识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7篇:百分数的认识范文

2010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沙城一小 杨安娜

一、学情分析:

六(3)班共有学生43人,六(4)班有41人,这两个班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仍有小部分后进生的存在,六(3)班有5个学生是上课纪律差,从来不完成作业的,而且很不好沟通,这些孩子的家长不是离异就是在外面做生意,都跟在爷爷奶奶身边,缺乏教育和监督,使得他们的成绩很不理想。六(4)班也有这样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整体内容分布:(一)位置;(二)分数乘法1、分数乘法,2、解决问题,3、倒数的认识;(三)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2、解决问题,3比和比的应用;(四)圆1、认识圆,2、圆的周长,3、圆的面积;(五)百分数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六)统计1、扇形统计图,2、合理存款;(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8篇:百分数的认识范文

一、 概念是认知结构的基础与核心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关注并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良好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理解并清晰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即明确每一个知识点之间内在与本质的联系,并在需要时能够灵活地调用、变通与转化,以解决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横向的、网络状的结构;另一方面,是指对于每一个知识,不仅要知道它的名称与定义,还应具备对它进行判断、计算与应用等各个层次的相应能力,能解决涉及该知识不同水平要求的数学问题,即拥有该知识从记忆到应用的丰富能力结构,这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的结构。良好认知结构的这两个方面,反映了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对数学概念的建构就应如此。无论是从横向的还是纵向的结构分析,我们都可以发现,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与核心,其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概念的应用。

二、 完整概念的要义是它的能力结构

概念教学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概念名称、记住定义,它需要教师在对概念的构成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设计有效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教法,促使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概念。

在小学阶段,数的概念和几何概念是两类最重要的数学概念。数的概念教学一般称为数的意义或认识的教学,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建构应该包括以下一些要素:(1)知道数的定义(正式的或描述性的),能正确地读与写;(2)理解数的本质特征,能正确地解释现实情境中数的实际意义并举例;(3)掌握数的计量单位及组成规则,能正确地分解和组合;(4)建立数的大小的基本观念,能用自己的方式正确描述数的大小,能对数的应用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数学概念中这四个层次的要素其思维水平是逐步上升的,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发展过程。下面以“百分数的意义”为例再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从教学目标来看,“百分数”概念的良好认知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 知道百分数的定义。即“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认识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例如,读一读:45%、0.8%、100%、115.02%;写一写:百分之十八,百分之六十点五……这是百分数概念构成要素中的基层,是最低水平的要求。

2. 正确理解具体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即它表示的是“谁与谁的比”“谁是百分之一百”;体会百分数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即它们都表示一种倍数或比的关系。例如:数学期末考试优秀率66.7%,说一说这个百分数的意义(谁与谁比较?谁是谁的66.7%?谁是100%?)。这个层次的思维要求是理解百分数的本质属性,所以至关重要,这也是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

3. 理解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比的关系,不能表示某个数量的具体大小,分辨百分数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区别。这是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本质特征,正确进行概念应用的前提。

4. 应用百分数的意义。选择正确的百分数运用于问题情境,或对问题情境中百分数应用的合理性作出评价。例如,将92%、120%、2%分别填入合适的括号里:

(1) 高速公路上,小轿车速度是大客车速度的( )。

(2) 学校这个月的用水量是上个月的( )。

(3) 小明今年长高的厘米数是去年身高厘米数的( )。

应用与评价是概念建构的最高阶段,是能力的体现,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只有将思维水平提升到这一层次,才能实现对概念的完整建构,才能实现从数学知识到数学能力的发展目标。

同样,几何概念是几何学习的起点,也是几何计算和几何操作的方法基础。一个完整几何概念的建构,也包含了丰富的能力层次。例如,“周长”概念的形成,应包含以下一些能力要素。

(1) 知道周长的定义,能表述什么是周长。

(2) 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描述或指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3) 能根据周长的意义通过测量、计算等基本方法求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4) 能应用周长的意义进行判断和推理,并解决数学问题。

从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来看,概念的能力结构正好体现了“记忆、理解、掌握、应用、评价”的思维发展过程。

三、 概念教学的核心是形成良好的能力结构

让学生形成结构完整的数学概念,是概念教学的核心目标,也是进一步学习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数学能力即生发于此。因此,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好数学概念,形成完整的能力结构,是教学设计和教法选择思考的重点。

(一) 要认真分析概念的结构

这是概念教学设计、确定知识技能目标的第一步。通过概念分析,明确概念的能力构成,清楚学生掌握该概念应该包括哪些层次的能力要素,理清这些能力要素的思维水平和要求,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意图清晰,环节目标明确,才能在教学中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从知识到能力逐步提升。例如,四年级上册“垂直”概念的教学,这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对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对它的良好建构,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的能力要素。

(1) “互相垂直”的定义及其表述。

(2) 判断“互相垂直”的方法和垂线的画法。

(3) “垂直关系”与平面上两条直线间其他位置关系的联系与区别,即互相垂直是平面上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中的特例,同时体会垂直还是描述空间距离的前提。

(4) 应用垂直的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如测量距离、判断是否平行等。

通过这样的分析,目标指向就变得非常清晰,教学设计有了明确的导向:每一个环节要探讨什么问题,达到怎么样的思维要求,教学方法如何选择,学习活动如何组织,应该设计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利于学生达到相应的能力水平……这些都有了清晰的依据和思考标准。当然,概念的建构过程具有师生的个性特征和时间上的差异,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二) 要突出概念的核心能力要素

一个概念的结构中含有多层次的能力要素,但教学时要避免平均用力,应突出其核心的能力要素。首先,概念结构中的这些要素对概念建构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只有涉及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的要素才是最应重视的;其次,概念的建构具有过程性,有时一个概念结构的完全形成并非在一节课中能完成,可能需要一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最核心的要素。仍以“百分数的意义”为例,在所有能力要素中,“理解具体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除法、分数等都表示一种倍数或比例关系”和“理解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比例(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个数量的具体大小,分辨百分数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区别”这两个要素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方面它们反映的是百分数概念最本质的属性,另一方面它们是后续有关百分数计算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直接基础。因此,对于前者,教师仅仅让学生解释意义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地深入探讨与理解。例如:

(1) “一件衣服面料中棉占75%”是什么意思?棉的成分可能是100%吗?可能是105%吗?为什么?

(2) “有甲、乙两块地,甲的面积是乙的面积的80%”是什么意思?甲的面积可以是乙的面积的100%吗?这个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120%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与交流,促进学生理解“部分与总量的关系”以及“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两种百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后者,教师同样要精心设计问题,做重点的讨论与交流。

例如:“甲、乙两根绳子,甲的长度是乙的长度的”,你能想到什么?还能怎么表达它们之间长度的关系?(甲的长度是乙的0.8倍,甲的长度是乙的80%,甲的长度与乙的比是4∶5……)那么如果“甲的长度是米”,还可怎么表示呢?(可以用0.8米表示)

通过这样的讨论,教师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把握百分数的本质特征,突出对“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的理解,建构层次丰富的概念结构。

(三) 要重视对概念的数学表征

数学表征是用直观、简洁和概括性的方式来揭示数学关系的方法,它反映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等数学知识的建构方式和理解程度。因此,概念教学中重视对概念进行直观、科学的表征,不仅能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更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领会和正确建构。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中设计的一个环节,目标是研究“1亿粒米有多重”。

(1) 提供信息:“100粒米约2.5克”“50克米约2000粒”。

(2) 学生推算。

(3) 汇报结果:1亿粒米重约2500千克。

(4) 具体表征:如果每袋米50千克,可盛50袋;如果一个人1天吃0.5千克,可吃13年……

“1亿”是一个大数,在“1亿”这个概念结构中,最容易的是“10个千万是1亿”这个知识,但教学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最难的是“具体直观地描述1亿数量的大小”,即建立1亿的基本观念并进行评价,通过以上的具体表征过程,就能够较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同样,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25%的意义。这是一种多元表征,可以将学生对“25%”的理解用多种方式表征出来,使其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得以外显。如“苹果的质量占水果总质量的25%”,“下图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面积的25%”……当学生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对25%的理解时,概念的本质特征就较好地建构起来了。

(四) 要重视设计有效的情境

学生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教学设计提供的情境和材料密切相关。有效的情境包括问题提出的情境和概念应用的情境。概念应用的情境,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达到应用层次的有效手段。所谓的概念应用,不是它的定义内容的简单再现,也不是方法公式的直接套用,而是在一个新的情境中用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判断与推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认识“周长”以后让学生思考:“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周长占正方形周长一半的图形是(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须先确定阴影部分的周长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与正方形的周长又有怎样的关系?这样的思考是基于能力和概念应用的,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计算周长。

第9篇:百分数的认识范文

几方面去探讨研究 ,以提高教学水平。

    一、准

    这里的“准”,是指教材的使用要准确。数学教材的编写,不只是编者依据数学的科学

性、严密性、系统 性经反复推敲后写定的,也汇集了小学数学教师多年来丰富的实际教学

经验,因而在教学中一般来说不能随意 改动教材,否则极易产生随意性,增加学生的学习

困难。如教学带分数乘法,教材中有这样一句:“分数乘法 中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

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通常”一词就不能省略,如果删去,学生容易被 繁琐的解法捆

住手脚,能简便计算的也不能进行了。例如:(1/2)×4(1/4),若看成求4(1/4)的1/2是多少,

学 生就能直接口算出2(1/8)。正如书上所说:“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

分数乘法也是适用的 。”

    数学教材中的一词一句如此要求,对于插图也该这样。第七册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

积中的例1,有以下 两幅插图:

    (附图 {图})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方法,即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先沿着长

量,一排正好是5个 1平方厘米,后沿着宽量,正好是3排,推出3个5平方厘米,就是

15平方厘米。这样教便于学生记住长方形的面 积等于长乘以宽。而有的教师先量出3个宽,

再依次量完全面积,将图中的虚线画成了直线(见下图)。

    (附图 {图})

    这样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丢了,出现的公式与教材也不统一。

    二、活

    依教材而教,并不是用教材去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解法后,要让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 识,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去说理,列式解答,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扩

大知识点的认识面,即将教材教活。如 第十一册第17页,有个练习“想一想:4的倒数怎

么求。”教师一般是根据同页书上的一段话“3和1/3互为倒数 ,即3的倒数是1/3,1/3的

倒数是3”去推出4的倒数就是1/4。其实第10页中这样说:“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

分数。”4看成4/1,4/1的倒数是1/4,教师这样去引导,就简单快捷得多。

    对例题的教学同样如此,如同册教材带分数除法中的例2:一个数的1(1/4)倍是5/8,这

个数是多少?教材 是用列方程,经过几次运算,得出这个数是1/2,这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常

用解法之一。由于数据的特殊性,在学 生学习之后,教师可提醒学生,教材同页上有这样

一句话:“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此题是否可以简便计算。

会有学生想到将1(1/4)倍看成5/4倍,把此题变成:一个数的5/4倍是5/8。再逆过去想,

5/8正是5/4的1/2,那么这个数为1/2。再如接着的例3:计算2(2/3)÷5÷(4/15)。当学生理

解了“除 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后,讲完例题,引导学生去观察:

原式=(8/3)×(1/5)×(15/ 4),会很快发现,前两个分数分母的积等于第三个分数的分子,前

两个分数分子的积正是第三个分数分母的二 倍,得出2,使学生既发展了观察能力,又培

养了思维能力。

    教材中的插图,同样可以讲活。如第九册中的平行四边形,开头有这样一段话:“从平

行四边形一条边上 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有 一幅插图:当学生理解以后,教师可以在原图上画出如

下一条垂线,让学生讨论,图上相关的名称标得是否正 确,这有助于学生对教材中有关的

叙述理解得更为透彻。

    (附图 {图})

    三、序

    循序渐进是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这个序,不仅让它体现在整

个数学教学中,更 要体现在教材的每一章、节乃至每一堂课中。如第十一册百分数和分数、

小数的互化,四道例题后各有一个“ 想一想”。

    例1是小数化百分数,通过把0.25、0.04、1.3化成百分数的学习,找出小数化成百分

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 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的规律。想一想:把2化成百分数,

应该等于多少。这让学生认识到将一个自 然数化成百分数,也是运用同样的规律。它是把

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补充。

    例2是百分数化小数,通过27%=0.27,124%=1.24的学习,想一想:把0.4%化成小

数,应该等于多少。百 分号前的自然数变成了小数怎么办?让学生运用去掉百分号,同时

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的规律去思考,得出 0.4%=0.004。它是将百分数化成小数的延伸。

   例3是分数化百分数,当学生掌握了真分数3/4、1/6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后,出现了想一

想:把1(3/5)化成百 分数,应该等于多少。这使学生明白带分数化成百分数,同真分数化

成百分数一样,先化成小数,然后再改写 成百分数。要注意的是练习十八第三题中的3(1/9),

无法除尽,此时教师应该提个问题:“如果这个带分数化 成小数不能除尽怎么办?”当学生

看了1/6≈0.167=16.7%会答出令教师满意的结果,这个想一想就成为分数化百分数的拓

展。

    例4是百分数化分数,让学生从40%、17%、125%化成分数得知,把百分数改写成100

做分母的分数后,能约 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此时出现了想一

想:把2.5%化成分数,应该等于多少。这里 有一个2.5%=2.5/100=25/1000=1/40的过程,

它是百分数化分数的深化。

    以上四个“想一想”既有知识发展的序,又蕴含了初步逻辑思维培养的序,它与例题形

成了一个整体。

    四、趣

    兴趣不仅加强知识的记忆,亦能影响学生的爱好、追求诸多方面。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激

情、激趣,做到常 教常新。去年我听了一节青年教师的课,她出示第一册第21页的这幅插

图:

    (附图 {图})

    引导学生观察后问:“小朋友们,这幅图会说话吗?”学生齐说:“不会!”教师说:“我

也这样认为, 但是老师怎么听到了它在说话啊!”有学生说:“它只是一幅图,不可能会说

话。”教师先指了整个图,又点 了虚线方框说:“哦,它的说话声太响了,快将老师的耳朵

吵聋了!”有学生开始明白了图的意思举手说:“ 图上说,一共有五个挑子,被吃掉了4个,

还剩下1个。”教师惊喜地将图又指了一遍,说:“他听到了,还有 谁听到了呢?”小手举

成了一片,教师边说边板书出5-4=。下课,我检查了教学效果,教师布置的“做一做”

学生百分之百的正确完成。

    将教材教得生动有趣,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去精心设计,如教师在未教第十一

册的分数四则混合 运算之前,可安排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师问:“2/3加上1/3的和是多少?”

学生答:"1。"教师板书出(2/3)+( 1/3)×(2/3)+(1/3),问学生得多少,学生容易答为:“1乘以

1等于1。”此时让学生翻开书,自学开始的一段 话:“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跟整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再让学生计算,得出1(2/9)。 由于理解了教材中的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