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部审计法范文

内部审计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审计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部审计法

第1篇:内部审计法范文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

1、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光远在文章中说,早期的内部审计是一种会计导向型审计,它主要检查会计记录是否正确,有无疏忽引发的错误,有无营私舞弊,资产是否安全完整,公司所制定的程序与政策是否遵守。内部审计部门通常附属于财务或会计部门之下,内部审计师通常是外部独立审计师的“影子”。从1940年内部管理审计发展至今,伴随着受托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向受托管理责任的发展,内部审计逐渐地脱离会计导向,进入管理导向时代。内部审计职能的演进,与其说是审计工作的横向扩充,不如说是审计工作纵向的发展。这种演进最终使内部审计师加入了管理者的行列,内部审计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控制活动,成为一种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的高层次工作。

2、刘秋明回顾分析了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发展历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卡德伯利报告、哈姆佩尔报告和特恩布尔报告,并揭示了英国内部控制发展的几个趋势,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便是其中之一。刘秋明指出,特恩布尔报告认为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确认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这一转变赋予内部审计更多的内涵,也推动了英国内部审计职业角色的转变。同时这一转变也与IIA将内部审计定位成增值性审计的想法不谋而合。在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下,内部审计计划与公司风险管理策略联系在一起,内部审计利用对当前的风险分析,保证其审计计划与企业的经营计划相一致。内部审计师应成为内部战略计划者――一个管理控制的扩展,以确保系统正常运做,实现组织目标,内部审计师应最终脱离狭隘的会计之源。在变革的时代,内部审计师应在全面管理中发挥更高价值的功能,这一崭新的定位已经成为内部审计师职业发展的目标,也为内部审计师在组织中占据新的位置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

1、从审计准则框架上来看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公布的国际职业实务框架(IPPF)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强制性指南、实务咨询与发展与实务支持。IIA公布的强制性指南在法律上有约束作用,而IIA同时也强调说,强制性指南中的职业道德规范(Ethics)更是重中之重。IPPF中的实务咨询部分起到指导内部审计实务的作用,发展与实务支持部分提供了对内部审计的建议,并不做强制要求。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根据基本准则的规范制定,则对内部审计各个方面的理论进行了规范,在权威性上虽弱于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但也具有法律约束力。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目的是为了理论上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2、从对独立性的理解和对独立性规定来看

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大致相同。国际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是独立的,这就意味着在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的时候不应该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公正面对内部审计结果,在利益冲突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中规定:内部审计部门要独立于公司内部,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使不能存在有利益冲突或影响内部审计人员态度的情况发生。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尊重事实,保证个人要具有公正的态度。

3、从规定的内部审计责任方面来看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鉴证和咨询行为,内部审计已经不仅仅限于监督企业的运行情况,还有咨询职能,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既定的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致力于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监督企业运营的同时帮助涉及规范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质量控制程序。四、比较归纳 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比较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与国外的还不尽相同,同时也有一些可以吸收国外先进思想的地方。

首先,虽然中外准则同样拥有三个层次,但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框架当中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与国际审计准则框架中的实务咨询层次类似,缺少发展与实务支持这个层次。这说明了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相比更加强调理论支持,缺少一些更为贴近实际操作的实践指导。

其次,在独立性与客观性方面,《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中列出了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因素,并规定了在面对各种影响因素时应该重点考虑那些问题。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在列出独立行和客观性的影响因素的同时,也制定了一些向相关方进行披露的规定。可见在这一方面,国际准则要更为细致和专业一些。

第三,由于我国正处在向经营审计过渡的中间阶段,所以对于内部审计的职能规定还比较单一,仍然局限在监督企业内部活动,评价企业经营情况仍然不是重点,同时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中也没有提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这个职能,即咨询职能。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咨询只能将会越发的重要起来。

三、引申性探讨进入新世纪,中国内部审计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鼎力推动中国内部审计在规范基础上的全面转型,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内部审计准则。但在内部审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以下几点,帮助完善和提高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独立性。我国的审计法律环境不够健全,内部审计体制也不够完善。虽然审计署在2005 年颁发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用以规范内部审计制度,但是该规定未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所以其约束性也被削弱。再加上并未提出在具体内部审计的操作过程中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具体措施,如何保持内审人员的独立性便成为了重中之重。其次,企业要以企业管理的理念管理内部审计部门,致力于把内审部门建成一个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作为一项资源,内部审计同样需要合理配置, 如不加强管理,就始终难逃被裁撤、外包的命运(王光远、瞿曲,2005) 。内审部门应确定与组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做出调整,通过严格的招聘和培训,合理的人员组合,打造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合作团队。使内审部门不仅成为内审人员发展的舞台,也成为组织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王光远,2007)。最后,在加强理论建设和法制法规建设的同时,企业要注意培养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一个优秀的内审部门应该有一个高质量的员工队伍。很多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财会经验丰富,而在审计方面知识面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内审工作的展开。所以,企业要不断改善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论客观准确,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孙立《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 当代财经 2003年 第06期

[2]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审计研究 2007年 第02期

第2篇:内部审计法范文

一是企业领导高度重视。鄞州区民营企业内审机构都是隶属于公司总裁或总经理直接领导,公司总裁或总经理赋予内审机构广泛权力,如雅戈尔集团公司总裁提出“审计无禁区”思想,规定审计部不但可以审计公司下属企业和驻外营销分公司,而且可以对总裁“一支笔”审批的集团公司本身进行审计;三星集团公司总裁1999年主动向所在地镇政府和区审计局提出要求,指导帮助他们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审计机构,在不到半年时间,三星集团公开向招聘从事内审专业人员8名,负责集团公司内审工作。

二是驻外市场部或营销公司是民营企业内审主体。鄞州区10家民营企业如雅戈尔、三星集团、广博集团、洛兹集团、布利杰集团的内部审计对象主要是公司驻外市场部或营销公司。比较典型的是雅戈尔集团和三星集团,两家公司都是鄞州的特大型企业,年销售都在30亿元以上,雅戈尔集团公司在全国有156个市场部,三星集团公司在全国有营销公司60余家。如何保证这些市场部或营销公司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是内部审计机构工作重中之重,他们把市场部或营销公司的库存商品、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销售收入作为审计重点。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完整,不受损失。

三是机构相对独立,内审人员素质比较高。鄞州区10家有内审组织企业中有8家都成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且从事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0%以上,具有注册师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占6成以上,雅戈尔、广博集团、华泰集团等企业还专门聘请了高级会计师加盟内审人员行列。

四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民营企业内审的一个重要。如雅戈尔集团公司审计部成立5年来,先后对近100家市场部的负责人离任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形成了“有离必审,先审后离”的制度,三星集团、广博集团、开开集团、华茂集团、洛兹集团、八方集团等公司实行了营销部或分公司负责人和主办会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五是处罚力度大。民营企业为了促进利润最大化,防止企业资金流失,一般对内审机构发现的处罚力度比较大。如雅戈尔审计部近几年来,先后查处驻外市场部截留货款、私设“小金库”、私分季节性商品价差、公款私分、私刻公章、假冒公司领导签字等违纪违规案件数十起,审计追回经济损失687万元,同时,公司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了严厉处罚,有23人受到了降职、免职甚至解除劳动合同处分;三星集团、洛兹集团、广博集团、向阳公司等企业还采用审计通报形式对违规违纪责任人员处以一定罚款,并在公司内部通报,起到警示作用。

鄞州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发展较快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审计机关对民营企业内审工作指导监督缺乏政策法规依据和行之有效办法。根据《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内部审计,应当接受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审计署关于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也只局限于《审计法》规定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组织范围内。因此,以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内审机构,国家如何加强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指导,目前缺乏可操作性政策依据,如何加强对民营企业内审人员管理,如何规范民营企业内审行为,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都缺乏行之有效管理办法。

二是审计范围不够广,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基本上停留在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查证上,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证公司资产安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环境和投资主体都发生了变化,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何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这些都需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查错妨弊的财务收支审计向采购审计、投资决策审计,管理效益审计方向发展。

三是审计行业尚待规范,审计手段尚需完备。民营内部审计虽然在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下,建有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内部审计程序和操作办法,但它不象国家审计和审计一样有整套审计准则和操作规范,内部审计只能参照国家审计或社会审计的一些做法,操作上缺乏权威性。同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手段,特别是审计到往来款项函证,银行存款对账,审计线索外调和延审等事项,缺乏上规定的审计权限和强制手段,一定程序上制约着民营企业内审工作质量。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我国改革和建立企业制度的产物,它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生命力。为了促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在调查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内部审计条例》,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纳入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范围,要严格规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程序,赋予民营企业内审机构必要的审计权限和审计手段,国家审计机关或内审协会要制定内部审计准则,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二、实行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建议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建立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做法,在我国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办法,严格实行内部审计人员包括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这样,有利于国家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提高国家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指导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有利于内审事业发展。

第3篇:内部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现状 政府推动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积极向国外吸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将国有企业转变为拥有经营自的法人机构。企业拥有较大自后,迫切需要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因此产生了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需要。

我国审计署于1983年经批准正式成立,从此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开始起步。审计署根据对国情的深入分析和对外国先进管理经验的研究,在宪法并未对内部审计作出规定的情况下,向国务院提出了在全国各地大中型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在1983年8月20日,《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被国务院通过,并转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审计署和地方各级审计局根据此文件,积极推动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使全国各地的一大批大中型国有企业、较大的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迅速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了必要的人员开展工作。从此开始了我国政府部门推动下的现代内部审计发展之旅。

二十多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如1995年实施的《审计法》使审计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国家体改委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明确规定,公司执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内部审计人员,依公司章程规定在董事会领导下对公司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时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应当列入财务预算,由本单位予以保证。这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措施。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动因

从上述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动力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发展更多以内部管理的需要为动力,而我国则更多是来自政府的推动。从西方国家和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发展的动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内部管理的需要;二是外部的压力。

随着企业业务的日益复杂,规模不断扩大,控制跨度也不断增大,管理者所能施加的控制力也开始减弱。这时需要通过管理控制系统,以鉴定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业务程序得到贯彻执行,财产物资是否得到恰当的保管和利用。因此,管理者需要专业人员对这些方面进行检查并报告,内部审计由此而产生。它是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由管理当局授权执行的审查、监督活动。

外部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审计和社会给企业的压力,另一种是政府法令的要求。外部审计基于抽样的审计方式,需要信赖内部控制,从而促进企业健全内部控制并有专门人员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这是内部审计产生的压力之一。随着经济发展,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国家为了维护经济秩序,也需要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系统,迫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内部审计,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

在西方发达国家,前一种因素是导致内部审计产生的主要原因,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更多是出于内在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多,控制范围扩大,内部审计基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它是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能成为企业高层管理部门进行经济监督的助手,而且也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参谋。尽管任何外部力量的推动,如政府部门、政府审计、独立审计等都会对内部审计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产生发展的最直接动因则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我国在过去二十多年,内部审计作为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国家监督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看成是政府审计的补充。国家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行政上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在业务上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下达文件等形式规定国有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因此,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的倾向,并不是各单位自发的需要,而是一种政府行为。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动力对内部审计现状有深刻的影响。如果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完善会高度重视,从而便于形成有利于内部审计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众多企业会自发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并且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将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强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直属企业最高管理机构领导,遇重大问题,可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报告;内部审计机构不受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干扰,独立开展工作,对审计事项可以作出客观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内部审计为组织提供最大的帮助,方便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对于整个社会来讲,众多企业因自发的动力重视内部审计,并且内部审计发挥了巨大的效力,无疑能够极大地促进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

如果内部审计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政府的推动,虽然能够短时间内依靠行政命令使内部审计的建设有一个大的提高,但也存在很多弊端,甚至阻碍了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特点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发展状况比企业好。我国内部审计实务的特点具体如下:首先,我国已经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企业所占比例较小。这源于我国政府主导型内部审计的建立模式。我国内部审计制度是国家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形势,为强化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和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其次,总体上我国内部审计业务类型更多集中在财务导向内部审计。而在企业中,业务导向内部审计比财务导向内部审计比重略高。这表明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仍处于世界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初期,我国的内部审计仍关注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法律法规执行审计等,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生产经营的监督为主。这同样和我国内部审计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起来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容易将内部审计看做是对自身管理的监督,将内部审计作为自己的对立面,从而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的有效需求也重视不足。再次,内部审计部门提出建议、措施被采纳的数目,企业较少。这说明两个方面问题。第一,企业相对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所作的内部审计工作侧重点不同。企业为组织提供的“查处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方面的效益较高,但提出的建议被采纳的情况偏低。第二,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和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中所处地位不同,工作效果也不同。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所呈现的官僚色彩更重,所提建议更易被采纳。而企业中,内部审计也仅是一个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等,从而也影响到内部审计所提建议措施是否被采纳。

四、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

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方面己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也存在重大缺陷,其主要问题是依赖政府法令要求和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滞后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要赶上国际步伐,首要任务是转变内部审计发展的动力,从政府推动转变为企业自发需求为主要动力的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有更大的进展。具体建议如下。

1、转变杜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定位。若转变内部审计的认识和定位,从“监督企业运营”到“为企业运营服务”,即从“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则更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更大的作用是在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可以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当局提供管理和控制缺陷的信息,提出改进建议,协助管理者更有效地履行职责,合理使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定位的转变将使企业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更多地企业自发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将提高,有利于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2、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密切联系表明,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一般来讲,内部审计所负责的层次越高,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越强,越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内部审计对审计委员会负责的这一模式最受推崇。当前我国并未有强制性规定要求内部审计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实务中多种模式均存在,这导致真正对内部审计工作负有责任的部门不明确,这种局面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因此,我国可以对内部审计工作在上市公司的开展做出更为明确的规定,主要是明确内部审计对较高层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或监事会负责。我国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法规的过程中,也应明确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并注重内部控制法规的切实执行,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职能发挥,为内部审计提供发展的平台。

3、加强内部审计职业教育,提高人员素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借助从业人员的作用,使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促进内审职能的发展和社会对内部审计认识的转变,使企业管理者重视内部审计发挥的效益,使更多的企业自发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高校应培养适合内部审计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员;另一方面,要发挥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的作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发挥内部审计协会作用,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改变我国内部审计以政府推动为主要发展动力的现状,需要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的力量,促进内部审计行业的自我发展。内部审计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推动职业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应切实担负起行业内部管理的责任,扩大内审的影响,行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应与国外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加强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内部审计职业管理经验,加强理论研究和行业经验交流,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促进行业的发展。

5、加强内部审计准则建设。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准则对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IIA准则的几个主要差异,本文对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改进提出如下建议:一方面,建立更为灵活的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我国可以借鉴IIA内部审计职业规范框架的方式,把内部审计的定义、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基本规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分类列示,便于对其中部分内容的及时修订。另一方面,扩充内部审计的功能。内部审计准则作为职业规范标准,应具有指导意义,需要兼顾前瞻性的要求,所以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也不能忽视内部审计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也要为我国部分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执行“咨询”工作提供相应的基本规范。

我国现代内部审计在起步之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离国际内部审计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内部审计职业规范息息相关,良好的内部审计职业规范能够极大地促使内部审计实务的进展,而制定出合适的内部审计职业规范更需要深入了解内部审计实务,分析实务现状,深入认识内部审计的性质。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我国的内部审计才能更好地为组织目标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继东:参谋与助手――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营与管理,2004(5).

第4篇:内部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审计;舞弊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5月26日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恢复审计制度,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表明我国推进内审工作的决心。《内部审计暂行办法》于1985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在1994年出台,《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紧随其后。进入21世纪以来,《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相继出台,这无疑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内审工作的发展。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才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并没有给企业内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尤其是新近发展的房地产行业,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

(一)不合理的内审机构设置。在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部管理的需要,它是内部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具有强大的行政命令色彩。另外,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的董事会下设的内部审计机构及其审计委员会直接由董事会负责,其他部门无权干涉,独立性很强。但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由总会计师或财务副总裁负责,一些公司还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还属于公司的会计部门或纪律委员会、监察厅。这表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还不是很合理,这极大地影响了其权威性和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缺乏综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房地产开发属于固定资产直接投资管理,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管理内容,从前期科研、策划到项目实施阶段的设计、招投标、成本控制管理,每个阶段都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的相互配合。所以,作为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具有从技术到经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而且其知识构成要不断更新,否则,就会因其管理行为的局限而使企业的管理体系产生漏洞。但是,目前很多公司的内审人员来自于企业内部财务系统,但由于专业知识面狭窄的限制,不具备现代内部审计所要求的知识结构;还有不少人既没有接受过完整系统的专业训练,又缺乏必要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内部审计就难以发挥其作用。

(三)缺乏个人诚信机制。我国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多达数万亿元,有大量人员在房地产领域从事工程建设等相关工作。行业的高速发展促成了专业人员的紧缺并使其产生极大的流动性,专业人员的不断流动使很多企业忽视了对其信用度、执业履历的监督和跟踪考评,从而为舞弊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一些人对岗位权利滥用不计后果,问题暴露后换一家单位或者换一座城市并不困难,但对企业来说,既损失了培养人员的成本,又损失了精心选拔的管理人员。同时,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使得一些企业受到了损失也未必真正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不依制度或依法惩处,从而也放纵了其不法行为的发生。

(四)信息沟通不对等,跨区域经营管理难度加大。房地产公司多为跨地域、跨业态的项目公司开发模式,近年来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房地产企业逐渐增多,管理信息不流畅的问题也愈发明显,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方面都存在很多漏洞。一些一线项目公司成为独立王国,个人或团体舞弊行为时有发生,先斩后奏的现象屡见不鲜。项目公司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增强了问题的隐蔽性,助长了腐败的滋生蔓延。例如,某企业的外埠项目公司在某内装工程施工队伍的选择过程中,表面上执行企业要求的招投标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项目公司负责人与投标单位暗箱操作,故意隐瞒事实情况,人为控制招投标结果。由于信息手段的滞后,集团公司在上报资料的审批过程中无法发现破绽。后期企业内审部门在对该项目进行例行审计时发现问题,但损失已既成事实。

(五)房地产的建造价格具有隐蔽性。各种材料价格、设计、施工招投标价格均具有隐蔽性(商业秘密)的特点,致使最终的建设产品的建造价格存在不公开性。地理位置唯一、结构设计复杂多变、使用功能多样、材料选择的不同等,使每个开发项目在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同时,又各具特点,这样就使得造价管理相当困难,为舞弊产生创造了温床。又因为施工项目建设时间长、投资大,增大了舞弊行为的隐蔽性。一些小规模房地产企业并未在每个项目的开发后期对各种价格信息进行整理,从而无法实现价格信息的内部共享,而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也不一定设立专门部门完成此类工作,从而也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价格控制体系。同时,基础价格(如材料)又具有时间性、地域性,所以社会公开的相对信息只可起到参照作用,对建造价格的控制作用非常有限。价格隐蔽性的现实存在,给企业的造价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舞弊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机会。

二、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对策

(一)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内部审计制度

第5篇:内部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审计委派制;资源整合;风险控制;资产管理

国家在委直属和联系单位内部推行审计委派制,提升了内部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的地位。审计委派制增强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现了审计资源统筹调度、优化配置、垂直管理,保证了派驻人员有充分的知情权,能够得到完整的审计信息,增强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避免内部审计监督受制于企业或(公司)管理层的窘境。内部审计委派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提高内部审计委派独立性权威性作用进行理论研讨。

一、内部审计委派制有利发挥审计资源的作用

委直属和联系单位内部审计委派工作是一项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领导要有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审计委派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和支持审计委派制工作。

(一)转变审计理念,拓展审计领域。当今党和政府为确保企业和国有大型公立医院运营健康有序开展,把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转变为内部委派制驻地审计。紧紧围绕健全“免疫系统”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提高现代企业及国有大型公立医院的治理水平,落实资产经营管理责任,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加强组织自身“免疫力”,有利于市场经济营运安全、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审计派驻机构认真履行“监督服务驻地、交叉审计异地”的职责;有利于加大和规范重大经济事项报告内容,确保国家卫计委及时掌握和关注重大经济事项的发展情况,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事前监督、咨询和评价作用,积极稳妥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协助大型公立医院做好决策服务工作,着力突出把原有的内部审计逐步转变为国家及行业内部委派制,把服务好驻地审计单位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卓有成效的审计工作,能得到驻地单位的认可和支持,减少公立医院国有资本的无形流失,确保国有投资项目的保值与增值效益的发挥。

(二)整合审计资源,推行审计委派制。实施审计委派制是转变企业或大型公立医院职能,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治理机制,确保出资人有效行使决策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举措。审计委派制是通过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助于弥补现代企业管理上的信息不对称缺陷,确保企业及大型公立医院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内部审计涉及医院经营决策、经济业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廉洁自律、党风廉政等诸多方面,审计委派力度的加大能促进各项工作的协调、健康、持续开展。

(三)完善与转变现代企业或医院治理机制的新要求。在企业或大型公立医院推行审计委派制,能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的地位与作用的发挥,保证派驻人员坚持分级负责、形成突发事件或事故逐级报告、确保重大事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保密性,国家对派驻单位的审计信息事先有充分的知情权,能够得到完整的审计信息,确保出资人有效行使决策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举措。通过内部审计委派制能发挥更加灵活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助于弥补现代公立医院在管理上的信息不对称缺陷,有利于审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能,强化“有为有位”的思想,确保审计人员能真正做到“能审、敢审、会审”,努力实现审计事项关口前移,对影响医院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加大审计力度,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能促进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攀升。

(四)整合审计资源,发挥审计统一监督优势。将内部审计工作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管理,便于统筹内审与外审工作,把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用于监督和解决行业内的重点、难点问题,能实现审计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一是以审计项目为抓手,加大授权力度,改进授权及审计项目下达方式,扩大了审计面,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方便了被审单位对审计项目的安排;二是整合的人力资源,发挥整体效能。内部审计人员委派制能全面把握审计人员的入口关,都是审计专业人员、且有审计的资质证书,对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熟悉开展审计业务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合力及效能的发挥;三是审计的政策观念、法制观念、道德观念、业务素质得到加强。凡参加委派制的审计人员都要参加3~6个月教育培训。

(五)助于审计质量与效果的提高。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因为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单位一个职能部门,其工作范围及项目审核是由单位制度与措施决定的。工作范围是否足够广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内审部门是否能够独立于业务经营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该是自由和客观的。自由意味着可以自主判断,自主抉择,不受其他部门、个人或外来因素的制约。客观意味着实事求是,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职业态度和操守。为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苗头性问题,促进企业加强管理、规范经营、增收节支、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持续发展的支撑保证。

二、内部审计委派的独立性起到改善风险管理的作用

乔瑞红在2006年分析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优势提出“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公司治理,有利于内部审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提出内部审计应积极向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应参与风险管理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应对具体风险项目进行识别与分析,对风险进行跟踪管理[1]。从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出发,研究其在风险管理作用,对为公立医院的经济营运提供支撑保证。

(一)帮助实现目标起到促进作用。内部审计委派制它基本不受企业组织领导或企业组织中的相关成员及上下左右关系的制约,在审计业务及审计项目、审计报告与结论方面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确保企业组织的经营与策划,在分析抗防风险的因素上,提出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实现经营与管理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二)能帮助实现目标起到保护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进程中,有的企业组织及医院通过各种方法虚增利润,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获取所需资金,严重的损害了投资者与债权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内部审计委派制在审计政策及审计法规方面,通过对企业组织及医院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对舞弊事件进行纠察,为医院后续发展提供保护作用。

(三)能帮助实现目标起到调解协调作用。内部审计委派通过查明企业组织内部及医院经济数据、检查资产核算是否健全、评价财会职能是否正确与有效发挥、评价政策规划是否认真落实,以及对企业各部门任务质量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跟踪检查、且对企业经营管理实时监控,防止违规、违章及违法现象的产生与审计结论的科学性、严禁性、政策性、复杂性等诸多问题的解决与协调。内部审计委派工作是一项原则性、综合性、政策性、法制性非常强的工作,涉及面广、层次深,对审计结论、事实的界定既要具有客观实在性、规则性,更要具有科学性、严禁性、法规性。从而在与多个职能部门之间开展审计工作时,经常起到与内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作用。

(四)能帮助控制风险管理目标起到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风险管理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且以体现检查与评价风险管理中的充分性与有效性。1999年6月IIA理事会通过第七次审计修改的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新的审计定义把审计的主体规定为一种独立而客观的活动,且把内部审计确立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活动、关键是控制风险与治理,改善组织的增值和运营、范围更为增加与广阔,能帮助组织控制风险和改善有效的治理。内部审计委派制有利于关注审计治理、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注重企业组织及大型公立医院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即变化的风险管理模式整和进入内部审计管理程序,由管理审计向风险评估转变,由被动查出问题向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这两个转变使内部审计的作用更具有前瞻性和咨询性。

三、发挥审计委派独立性与权威性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作用

国有资产改革探索的实践证明,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是当前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最为关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与完善一套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最基本点就是建立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一)在组织制度上要发挥国有资产出租人的作用。这就得使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从组织制度上得到落实,有人或机构对国有资产切实负责。改变多个行政部门分头管

理国有资产的“九龙治水”状态,不是简单地把原来各部门管理国有企业的机构、职能和管理手段合并,而是要实现从行政管理向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根本转变。通过审计委派制可及时准确检查企业和大型公立医院是否完善国有机构设置,在对职能界定、人员构成、管理办法、运行规则、法规制定等方面,可避免对其应履行的出资人职责履行得不全面、不充分,而出现新的内部人,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控制。

(二)确保国有资产组织机构真正起到管资产、管人、管事的作用。①委派到企业或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做到正直坦诚、廉洁自律、诚实服务、勤勉尽责、不歪曲事实、不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保守秘密;②委派的企业或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廉洁,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及医院利益,不从被审计部门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③委派的企业或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诚实地为所在企业组织或医院服务,忠于职守,不从事有损于企业组织或医院与利益的活动;④委派的企业组织或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尽职尽责、严谨细致,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质量;⑤委派到企业或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守在执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单位秘密、商业秘密,发挥审计委派独立性与权威性的作用,对国有资产管理形成保值与增值的作用,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控制手段。

(三)从监管制度上确保国有资产机构的权力、职责、责任的全面落实。委派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与完成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进行审计活动前,应当识别可能损害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因素,考虑降低其影响的措施:①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②在审查和评价以前负责的审计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通过审计的事项、出现差错或有问题时的方法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处置;③遭受来自审计组织机构内部或者外部组织、环境及个人因素的压力、审计事项出于复杂时,要沉着冷静、一丝不苟、认真对待;④当内部审计事项范围受到历史或时间的影响,以及权利的左右限制,要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以法审计;⑤出现可能有损害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其他情形与因素时,应当及时向项目审计组组长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或上一级领导机关报告,再根据批复的要求进行审计。

(四)从法律角度上建立健全临管与监督者的硬制度。通过制订内审委派的硬制度,促进企业和医院在管理中做到有制可依、有章可循。①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②内部审计委派制要从法律角度上突出企业(医院)内部控制、实现法人治理制度,发挥临管与监督的内部审计的控制作用是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医院)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和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③要大力提倡和营造一种“法律法规控制规则制度”的审计文化。一方面委派的内部审计人员负责促进在道德和完整性方面的高标准并在审计机构中建立一种文化,向委派的审计人员强调和说明内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层及所有员工都必须认可理解与支持审计内控程序中的作用及效果,并可在控制的程序中发挥作用。④确保委派的审计效果与审计结论具有政策性、法效性、程序性。对相关审计人员执行具体审计业务的范围作出限制、追加必要的复核程序;在对审计结论与审计报告发出前,委派内审的负责人要全面对审计过程及在报告的结论进行专业上的全面复核,讨论认为报告结论正确后才可做下步与被审单位对话的后续工作。

总之,在大型公立医院发挥内部审计委派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的作用,对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医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医院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大型国有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委派部门更应该发挥好作用,认真总结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促使医院以合理营运成本促进有效控制,减轻病人负担,从而实现国有医院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通过正确的审计路径,从而从根本上确保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内部审计法范文

    r>关键词:内部审计,公积金,管理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在推行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为解决城镇职工住房消费问题而推行的一项强制性的长期住房储金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住房建设,帮助职工解决住房困难,提高居住水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着管理和营运日益壮大的职工住房公积金的重任,要实现管理科学有序,营运规范高效,确保住房公积金保值安全,最大限度地解决职工“住有所居”的目标,除了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即“他律”制约外,还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即“自律”约束。

    一、加强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强调:“管理中心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审计部门应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对管理中心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2006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按此规定,加强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是国家法律所赋予管理中心的责任。目前,各地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基本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机构,在职能、权限、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程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定。

    多年来,人们习惯认为:内部审计没有外部审计效力大,内部审计不如外部审计效果好。这是一种偏见。近几年,资金被挤占挪用、部分流入股市、权力人员与银行勾结、违规操作以及涉嫌贪污犯罪等案件的出现,无不暴露出制度监管的漏洞。如果管理中心在日常业务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进行经常性监督,对可能发生风险的事项适时介入、全程监控,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制度,在内控设计上制衡权利行使,使想腐败的人也没有机会和办法钻空子,也不会因此蒙受重大损失。由此可见,内部审计职能不但不能弱化,反而更应该得到加强。外部审计机构不可能对一个单位实施经常性审计、事事监督,而内部审计机构就能发挥其在单位中的优势,对各项经济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同时,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互为补充,使内控制度更加完善。

    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而言,内部审计的目标不仅包括住房公积金存款、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有效收回、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存款、房产、微机设备、车辆等资产的安全完整,也包括住房公积金负债的真实可靠以及会计信息的及时、正确。促进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贯彻资金管理的方针和政策,确保资金运作安全和提高资金运营的经济效益也是其内部审计制度的目标之一。目标多元化的特征,为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提出了更为高级、更为艰巨的任务和要求。

    二、加强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的几点认识

    1、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部门不代替业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制度、操作流程,也不参与各种业务活动的实际工作,而是以独立的角度评估和提出建议、指导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部门对住房公积金运作中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可直接向领导汇报,提出防范措施和改进意见建议,这种组织架构的设置,使内部审计部门更能从独立、客观和全局的角度来协助业务部门认识、防范、控制和管理风险并及时建议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不受各业务部门的左右。与其他业务部门单一的功能和职责范围相比,内部审计部门在管理中心是一个综合部门,因其工作范围覆盖各个业务流程,涉及和掌握多方面的信息,兼具全方位视角以及分析、判断风险的综合性优势,可对风险管理进行全面、专业的监督、检查及评价。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组织自身的“免疫力”,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可持续发展。

    2、拓展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住房公积金内部审计应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逐步向风险导向审计过渡,将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合规审计与风险审计相结合。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的主线,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范围从关注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业务审批和操作的合规合法性,扩展至整个内部控制活动。审计层面应从执行层深入到管理层,涵盖一线操作部门和后台职能部门。审计报告从出具审计意见到提出管理建议,为业务部门提供改进内部  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 风险审计重点关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情况,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发现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确保审计质量。包括对以下要素进行审计: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否建立了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是否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业

    务管理部门是否对各项业务运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等。

    3、内部审计不是扮演“经济警察”的角色而是扮演“管理参谋”的角色

    管理中心作为住房公积金的资金管理部门,必须加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善防范风险监督机制。内部审计的本质是“免疫”,核心是服务,重在切断产生问题的“病源”;不同时期“病源”不一样,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也就不一样,审计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对潜在的风险环节进行前瞻和评估,规避、降低和控制好风险。

    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参谋”,首先必须改变过去当“经济警察”时的面孔。在单位内部,一旦各个业务部门和职工把你视为监督他们的经济警察,防审、拒审、避审的心理和行为便会随之产生,对立情绪也就避免不了,内部审计就会处于“孤岛”境地,显然不利于内部审计参与单位管理。其次,管理是一门艺术。内部审计人员仅仅满足于懂得财会和审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熟悉公积金中心各类业务流程,了解风险管理要点和内部控制关键,要在制定发展战略、审定长远规划等关键时候、关键环节、关键会议上大胆直言,参与决策。

    4、利用信息手段开展非现场审计

    随着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标准化,非现场审计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现场审计通过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报表和数据资料,进行计算整理、分析质询,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问题,对风险进行监测。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还可实现直接提取数据进行审计,对大量信息按需要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非现场审计具有时效性、连续性强,审计覆盖面大,方便灵活,时间省、效率高等特点。同时通过非现场审计发现违规问题和异常现象,也为现场审计提供了重点线索,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是加强内部审计的基础和核心

    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每一个人的工作能检查相关联人员的工作。实施授权批准控制。建立和完善法人内部授权管理制度,根据管理水平、工作业绩、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业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分支机构和业务网点实行法人授权管理,明确授权范围和期限、越权责任追究及授权人认为需要明确的其他事项。推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一方面可使员工有机会接触到整个工作流程,提高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从轮岗中发现问题,防止某些危害管理中心利益小集团的形成。健全有效的人员素质控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人员素质控制主要方法有竞聘制、考评制、建立关键岗位人员轮岗等。

    6、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直接对象。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进而渗透到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各个领域,把握企业的整个管理活动。这种关系显示出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系统中超然的再控制地位。内部审计部门比任何其他部门都格外关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因为这是它的使命所在,更是它的利益所在。

    7、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企业的审计队伍相对稳定,保持较高的专业素养,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好的审计理念需要人员和团队的支撑,要注重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审计人员真正做到“断事讲原则、处事不随风、陈事能直言、险事敢挺身、成事不贪功、败事敢承担”。恪守诚实、正直,客观公正是对行为的规范,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内部审计中,要寓服务于监督,以服务促监督。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经常采取各种方式,丰富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有案例、有分析的内部审计人员培训、交流活动,这无疑是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行为,防范资金风险的有益途径。

    内部审计部门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建立“专家库”,拓宽视野选人才,以满足审计任务需要为准。人才是内部审计资源中的首要资源,惟有具备人才优势才具备内部审计优势。内部审计因编制定员方面的原因,往往在实施审计任务时暴露出人手紧缺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一是建立“内部审计专家库”,吸收本单位主要业务部门的部分骨干充实到专家库中来,一有任务便把他们临时借来,先培训,然后安排到有关审计小组去工作,完成任务后仍然回原部门。二是建立协作机制。一遇到重大审计任务,就从系统内几个单位抽调审计人员,组成专班应对。三是外委。在本身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可将一些一般性的审计项目,委托给社会审计机构完成。这些办法,大大拓宽了“融智”的门道,同时也改善了内部审计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内部审计要适应全方位经营审计的形势,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队伍是根本不行的。内部审计部门不可拘泥于定员不够和缺员的问题而耽搁审计任务的完成,跳出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的圈子,人才资源就多了。

    住房公积金管理责任重大,关乎职工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应把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好,发挥好,使其对创造良好的资金运营环境和秩序,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保值增值,提高管理的双重效益,在增强住房公积金管理行业健康和谐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内部审计法范文

一、企业内部审计职业化的规范建设

(一)建立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古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审计领域中普遍分为三大部分:外部审计、政府审计以及企业内部审计。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法》作为外部审计的依据,《审计法》作为政府审计的依据,而作为企业内部审计这一部分,只存在作为指导作用的审计署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却没有高级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由于法律束缚的力度不够,再加上企业为了内部管理制定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会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行政化的色彩较浓,从而阻碍了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建设。因此,从宏观来讲,如果要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打好扎实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然而,建立出一部具有高权威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我国内部审计行业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更新,才能逐步建立出一部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二)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制度

由于出台一部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一项长远的目标,因此现阶段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需要企业逐步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因为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随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而健全内部审计控制制度能够将内部审计职能发挥出来,促进了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建设。首先,要寻找出内部审计这一部门合理的隶属结构,保证它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其次,制定出适合企业并且容易被企业接受和执行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在工作中,要研究什么样的内控评价标准,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评价标准。然后,根据每个行业对内控的侧重点不同,我们也可以分行业研究出更适合本行业的内控评价标准,最后,就是做好内审人员工作职责的定位,不同审计人员负责不同的工作职责,在满足单位和内部控制的要求下做到工作职责的分离、制约及监督。保证每个审计人员都担有具体的工作职责和权利,并且定期进行审计人员工作的轮换。

二、从营销战略观探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途径

(一)营销组合的基本理论

营销是以产品为对象,通过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适当的方式销售给尽可能多的客户。营销组合是一整套能够影响需求的企业可控制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产品、价格、地点(分销或渠道)和促销等,我们将其称为4P。4P是开展营销的工具和手段,通过这些手段获取在目标市场中的特有反应。

(二)营销战略在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应用

我国的内部审计面临的市场机会中通过营销组合来推动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战略。内部审计这一职业就好比是一个公司,而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建设就是内部审计这一职业的目标,拟定营销组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如果将营销战略在内部审计职业化中应用,这必定是一个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良好途径。

三、内部审计职业化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内部审计行业协会的建设

我国内部审计行业协会的建设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不仅要真正的贯彻落实“服务立会,服务兴会”的方针,更要做好工作上各个方面的服务工作,全身心的为广大内部审计协会会员们服务。具体说来一方面要将服务的意识和理念深入到协会的每一条血液中,真正的做到将内部审计协会人员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成为传播内部审计知识的源头。另一方面拓展内部审计的新领域,不断扩大内部审计的执业范围,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建设。并且内部审计协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它应该将自己的内部审计成果宣传到各个领域,通过网络等媒体平台将旗号打响,吸引各界知名人士的认知,不仅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协会的知名度,更能够帮助内部审计拓展更多领域的工作,增加人们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

(二)提高内部审计职业化队伍的素质

内部审计职业化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有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但是,目前在我国内部审计这支队伍中,大部分的成员是从财务部门或者经营管理部门分离出来的,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内部审计职业培训,并且疏于管理,所以我们应该从建立内部审计职业准入资格开始做起,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加以培训,设立内部审计人员层级的考试资格,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在竞争中督促自身学习,逐步完善内部审计职业的后续教育工作。

1、建立内部审计职业准入制度

建立内部审计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内部审计这一职业的入门就设定相关的国家统一制度考试。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不专业化,优化内部审计职业队伍。在考试内容方面,应该顺应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不仅仅需要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更要增加对环境、金融、互联网等方面知识的涉猎。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积极鼓励内部审计人员考取相关会计从业资格等证书。在建立内部审计职业准入制度的过程中,还要依据相关的内部审计的准则制度,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编制。同时,实行资格淘汰制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虽然残酷,但保证了内部审计职业的质量,提高了内部审计职业队伍的素质,更能够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建设。

2、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进程。就像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会计从业道德、老师需要熟知教育道德、公司员工需要遵守职员工作道德守则一样,内部审计人员也需要对队伍中职业道德的建设更加重视。只有拥有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够让掌握的职业技能发挥正能量的作用。

因此,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将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大力推崇的。在国际上,这种观念,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并且存在高级法律的约束。与国际接轨,将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列入未来在我国形成的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中,一定会促进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

3、设立内部审计人员层级的资格考试

在内部审计职业准入考试的基础上,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所掌握的知识结构、程度以及职业经验的积累,设置不同层级的资格考试。类似于会计层级的资格考试一样,其包括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的不同等级的设置;将内部审计也设置初级内部审计师、中级内部审计师、高级内部审计师等。考试的要求不仅仅对知识上的技能掌握程度进行严格的考试,更要对内部审计师的工作年限加以限制,具备什么样的工作年限和经理才有资格参加相关层级资格考试。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一方面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拥有工作经验,方能有能力解决书本知识上没有答案的一些问题,是思维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判断能力。在内部审计层级范围划分之后,可以对不同层级的审计人员所担任的职责进行划分,并予以增加合理的回报。不仅使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人员分工明确,更加鼓励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晋升,从而壮大内部审计职业队伍,不断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

四、让“大数据”在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中“发声”

第8篇:内部审计法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发展方向

引言

内部审计是企业或其他组织内部建立的、不可缺少的、具有高度独立性的机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发挥着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监督经营运行、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内部审计在促进、完善公司治理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毋庸置疑,过去几十年间内部审计职业界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当前和未来内部审计的发展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认清形势和环境变化,积极应对挑战。内部审计职业只有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新环境下实现更好的创新和发展。笔者拟对内部审计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对未来内部审计的发展进行展望,希望为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1.内部审计是企业内的相对独立机构

内部审计组织是为其所在单位服务的,通过对内部控制检测并发表意见,找出管理中的内控缺陷,从而针对缺陷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协助管理层有效地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这也决定了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具有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内部审计是具有多种职能的权威机构

内部审计组织独立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接受最高领导层的直接领导,内部审计不只是对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也要对本单位制定的内部政策、规章、计划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反馈等。可以粗略的把内部审计组织理解为企业的“钦差大臣”,可见其重要性。

二、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风险,而且风险更加复杂多样,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却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其承担的职责也不断增加,内部审计将面临愈加艰巨的挑战。

1.全球化挑战

在全球市场中,公司可以从一个国家获取资本,然后在另一个国家采购原材料,利用从第三国购买的设备或人工进行生产,在第四个国家销售产成品。因此,在全球化环境中,企业能够受益。

尽管全球化为企业创造了很多机会,但公司必须要处理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如组织、产品、服务、人员以及穿越国家边界在不同的经济市场中自由流动,进而可能产生文化冲突和适应当地市场竞争等问题。全球化是一个影响当今和未来内部审计重要而持续加强的因素,当组织扩张并利用全球化市场和供应链时,肯定增加了对内部审计服务的需求。

2.信息化带来的问题

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审计行业。一方面,IT技术创建了越来越复杂的系统,内部审计的审查对象渐趋于电子化、信息化。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系统包含许多部门,审计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业务环节、控制活动,还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运行与维护,这些使传统审计工作变得愈发困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对审计方法技术带来了巨大影响,传统手工方式被大量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所取代,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审计工具,简化审计工作,使得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更加及时高效。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监控系统及传感器的大量应用,人们开始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作为信息产业的一次颠覆性技术飞跃,对人们的思维以及商业管理模式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员可以轻松获取相关的所有数据,能够准确地进行监控和预测,更好地把握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审计人员不再局限于依赖少量的数据样本,而是立足于总体的审计检查,不需要以高昂的代价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因此,大数据改变了原先审计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不断降低审计风险和成本,全面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用。

可是,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给内部审计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会伴随着高风险。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关注重点之一,善于数据分析和管理的人才也变得炙手可热,组织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3.愈加庞大的组织带来的问题

随着组织越来越庞大,组织所面临的风险开始增多,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等。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环境下,风险相比以往更加复杂、隐蔽、随机且不容易控制,并更加容易转化,这就更加凸显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其承担的职责也不断增加。

4.利益相关方的高期望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利益相关者众多,而且可能分散在全世界不同地点,借助互联网,他们能够有效表达诉求和关切。

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角色、任务也在不断变化。尽管内部审计现在的工作重点是经营审计、合规审计、财务风险审计、舞弊调查或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但重点关注的领域在未来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利益相关者已经意识到内部审计在评价和减小风险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随着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不断变化,利益相关者也会产生新的期望。首席审计执行官应该知道满足利益相关者期望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可信度和价值是至关重要的,而要达到这一点,内部审计范围应尽可能地注意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领域。

三、内部审计发展方向

1.更新内部审计理念

当今世界,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多变,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必须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审计方法、更新理念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1)建立服务型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不仅仅是一种监督手段,更是一种服务。内部审计由于其特有的内向性,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梳理内部控制流程,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并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最终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

要做到服务型审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合适的内部审计文化。内部审计文化是内审组织的灵魂和凝聚力,对内审组织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②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容易使被审计单位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内审人员本身也可能产生偏见,影响独立性,从而加大工作阻力、降低工作效率、增加风险。因此取得被审计领导和人员的理解和信任,才能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转向增值型审计

增值审计能够为组织整体增加价值,即通过审计工作使得组织的收益增多或损失减少。增值型审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达到:

①熟悉企业环境,了解基本情况。通过查阅企业的各类文件和其他资料,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熟悉被审计部门和审计项目的发展战略、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情况。分析业务流程,着重研究重点审计事项的增加值。

②将独立审计与增值有效的结合。增值是内部审计的目标,独立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原则,只有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结果才会有助于提升组织价值。

(3)重视风险导向型审计

现代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为了应对增大的风险,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COSO委员会颁布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越来越被实务界认同。传统的合规型内部审计模式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了。风险导向审计将评估企业所处环境的风险,并把这种风险植入到内部审计风险评估中,并将这种意识贯穿于整个审计流程。

2.拓展审计范围

在全球化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风险延伸到组织以外的地方,进而变得更加隐蔽和难以把握。内部审计应重新审视组织战略和社会责任,关注第三方风险和信息安全。

(1)重新审视组织战略

组织战略直接决定了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和发展方向,关系到组织的生死存亡。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组织战略,而内部审计部门应参与到战略制定与管理过程之中。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利用能够广泛接触公司各个层面的优势,全面地获取和分析内外部信息,通过列席战略决策会议,可以直接对公司战略提出可行的建议,以优化战略,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根据战略指导方针,通过检查战略决策的执行情况,评估战略执行过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分析和查找战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供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参考。

(2)重视社会责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社会责任逐渐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有关法律规范来严格规定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加深,我国企业势必会越来越多地面临社会责任问题,社会责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

(3)关注第三方风险

普华永道的“2010年全球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自己的企业正在面临着更多来自于第三方的风险。企业需要加深了解与其开展业务合作的伙伴,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促进公司对业务伙伴的全面评估。审计人员通过在风险识别、对重要的业务伙伴风险评估程序的设计或修改,以及随后的监督评价整体政策执行和程序有效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之,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关注第三方风险,收集和分析第三方的风险信息,制定一个连续的计划,以应对日益显现的第三方风险。

(4)开展信息安全审计

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已经是每个企业的重要资产,也成为了商业对手的偷窃对象。随着经济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使得企业信息被窃取的可能性将增加。信息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012年普华永道的调查显示与审计信息安全有关的活动在未来5年中会大大增加内部审计职责或任务。面向未来,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拓展信息安全审计。

3.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

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内部审计将离不开信息技术。审计信息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的审计已经因为非现场审计、持续审计以及云审计的出现而“焕然一新”。在内部审计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将大大节约成本,并可提高审计效率。

4.更高的从业人员素质

随着组织面临的环境和利益相关者期望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以应对挑战。

一方面,越来越复杂的经济活动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要求;另一方面,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了大量非传统风险,审计部门将需要大量的能够识别、评估和分析风险,并且能够防止和发现舞弊的内部审计人员。优秀的首席审计执行官要不断评估是否现有的内部审计技能已经能使自己的团队实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评估组织所面临的风险。

四、总结

面对内部审计环境日益剧烈的变化和挑战,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审计理念得到更新,审计范围得到拓展,组织战略和社会责任得到更多的重视,并且第三方风险和信息安全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信息技术在审计手段上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将会越来越全面。

・・・・・・参考文献・・・・・・・・・・・・・・・・・・・・・・・・・・・

[1]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中国内部审计准则[S].

[3]李颖.试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4]王兵,刘力云,鲍国明.内部审计未来展望[J].审计研究,2013,(5).

[5]周汉.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理念[J].经营管理者,2014,(3).

第9篇:内部审计法范文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1.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2.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

2.1调查了解有关情况,评估确认预期审计风险水平。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如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年度档案资料,走访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等,以评估确认预期审计风险水平。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日常对被审单位基础资料的收集。

2.2对报表进行分析测试、评估固有风险,确定审计范围。审计人员根据报表各项目之间客观合理的内在联系运用分析性测试方法,分析各项目的的比率、趋势来调查导常变动和差异。利用初步调查及永久性档案提供的资料和自身经验,评估固有风险。将通过分析性测试出现异常变动和差异的报表项目,或固有风险评估较高的报表项目列入审计范围,作为审计重点,并编入审计计划。

2.3对审计范围内的会计报表项目分别进行控制风险评估。首先,调查了解有关项目的内部控制结构,分析控制环境,相应的控制程序及会计制度,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评估控制风险。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难以进行测试,或按成本效益原则不拟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应将控制风险证估为高水平。

2.4确定检查风险及重要性水平,并据以编制审计方案。

2.4.1根据以上步骤评估得出的量化的审计风险及审计范围内各项目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确定检查风险。通过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可以计算出审计范围内报表项目的检查风险。

2.4.2确定审计范围内报表项目余额的重要性水平。一般实务中,对会计报表总体重要性水平的量化可参考下列指标:①税前净利润的5%———10%;②总资产的0.5%———1%;③所有者权益的1%;④总收入的0.5%———1%。

2.4.3根据已确定的检查风险,确定所需审计数量,编制审计方案。检查风险与证据量成反比,所确定的检查风险越低,限制审计风险以达到期望水平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反之,检查风险越高,所需审计证据就越少。

2.5实质性审查。在风险导向审计中,通过风险评估,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测试,将查检风险控制在根据已确定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有控制风险计算出的水平上,以确保审计风险固定在预期水平上。

2.6根据实质性审查结果,得出审计结论。将实质性审查检查出的有错报漏报项目错漏金额同该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比较,若前者比后者大,则应确认为项目有重要错报、漏报。但同时应注意错漏的性质,若为故意舞弊,涉及合同义务的履行或影响收益变动趋势的,尽管其错漏金额可能未达到重要性水平,也应将其视为重要的错报漏报,在审计报告中加以反映。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审计中的具体应用

会计报表审计是企业财务审计的起点和归宿。财务审计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及其所展示的经济业务进行审查。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要求,在财务审计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程序,对被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

1.制订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方案阶段。在审计准备阶段应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评估确认预期审计风险水平,为制订审计计划和编制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提供依据。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1)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包括所在行业及经济趋势等;(2)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若被审计单位财务处于困境,如无法清偿到期债务、面临诉讼失败赔款、资金周转不灵等,应评定较低的审计风险;(3)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4)被审计单位管理者的履历、处事风格及其变动情况;(5)有关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会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则固有风险较低,反之则高。编制分析性测试表评估固有风险确定审计范围:(1)分析财务资料各项之间的关系和分析财务资料与非财务资料之间的联系。(2)经济业务的性质与复杂程度。凡涉及现金、存货等实物资产的经济业务的固有风险比不涉及的大;经济业务复杂程度高的固有风险大。(3)相关会计处理的复杂程度。在正常会计处理中易发生错漏的项目固有风险大。(4)项目余额的大小及其变动。余额大或其变化异常的项目固有风险大。(5)确定该项目金额时是否通过评价和判断。通过估价和判断得到的数据,如折旧、预提费用、待摊费用、材料发出成本等,比通过准确计算得到的确切数据的固有风险大。(6)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和报表项目固有风险大。将财务报表分成: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投资与筹资循环和货币资金,分别编制内部控制测试表和风险、控制测试表,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和控制风险评估。对通过上述分析测试确定审计范围的财务报表项目余额按总收入的0.1%进行重要性水平分配,确定检查风险,编制出审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