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

第1篇: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

一、蔬菜病害识别方法

1、蔬菜发生时期进行识别

蔬菜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病,依发病期不同主要分为苗期病害和成株期病害,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如黄瓜苗期易发生炭疽病、黑星病等。成株期病害是指由菜苗定植到收获期间发生的病害,绝大多数病虫害都在此期间发生,如黄瓜霜霉病、枯萎病一般在开花期发生,炭疽病多在果实成熟期发病。

2、蔬菜发生部位进行识别

病害发生的部位主要有根、茎、叶、花及果实等,根据发生的部位可确定病害范围。如根腐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沤根及烧根等,这些病害先在植株根部发病;早疫病、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先在叶部发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病菌首先危害茎部输导组织;灰霉病、黑星病、脐腐病、炭疽病、软腐病、畸形果等多危害花果。另外,对于发生在叶部的病害,还可根据发生在植株上的位置不同判断属哪种病害,如黄瓜角斑病多发生在下位叶,霜霉病多发生在中位叶,缘枯病发生在上位叶。

3、蔬菜发生条件识别

由于每种病害发生时所需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只能有1种或几种病害发生,因此可根据外部环境情况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害。如:高温干旱条件下一般只发生病毒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发生枯萎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立枯病等;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猝倒病、黄萎病等。

4、蔬菜主要症状进行识别

了解和掌握各类病害外部形态特征(即症状)是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的前提和关键,但任何一种病害症状都是多方面的,要完全掌握并非易事,也没有必要,只要抓住每种病害的显著症状就可准确判断出病害种类。细菌病害病斑主要表现在叶部,潮湿时无霉(粉)状物,但病部常出现脓状物、溃疡及腐烂现象,有时发生臭味,如黄瓜角斑病叶背面有菌脓溢出;青枯病用手挤压横切开的茎基部可见米汤状菌脓溢出;蔬菜软腐病病部腐烂有臭味。病毒病害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形,或呈线状厥叶形,或有褐色斑块的条斑形,顶部叶片变小,中下部叶片内卷。真菌病害发病部位有不同形状(圆形、椭圆形、多角形、不定形)病斑,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不同颜色霉(粉)状物,如黄瓜霜霉病在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疫病、白菜霜霉病病部有白霉,灰霉病病部有灰褐色霉层,炭疽病有红褐色胶质物等。

二、防治方法

1、适期防治:任何一种病害在不同地区都有发生与流行的时期,只有掌握不同病害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才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用药。在病害初发期,应首先控制发病中心,然后全面施药防治,这样既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又提高防效。

2、选择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常用农药剂型有需对水使用的水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及可溶性粉剂等,直接使用的粉剂和颗粒剂,加热后使用的烟剂;常用施药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和熏蒸法。在施药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室内湿度高低而选用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如在阴天或棚客观存在内湿度大时,选百菌清烟剂或速克灵烟剂防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脂铜粉剂防角斑病、缘枯病等细菌病害。

第2篇: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

1症状表现

烟株感染PVY后在田间可呈现出不同的发病症状,这与PVY病毒株系、烟草品种及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烟株在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明脉,随后叶脉脉间颜色变淡,逐渐形成系统斑驳,呈现出花叶症。有的烟株在发病期间,叶脉呈暗褐色至黑色坏死,坏死部分常延伸到中脉和茎杆,有时坏死部分局限于叶脉,造成叶片皱缩并向内卷曲,呈现出脉坏死症。烟株感病严重时,坏死斑还可能进入茎的维管束组织和髓部,使其呈褐色坏死,表现出茎坏死症。

2侵染循环

PVY病毒传染范围很广,在85℃的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活性,能侵染34个属170余种植物,以茄科植物为主,其次是藜科和豆科植物,危害严重的作物有马铃薯、番茄、烟草等。一般情况下,PVY主要在马铃薯茎块、茄科蔬菜和杂草等寄主的活体上越冬,这些构成了PVY初侵染的主要毒源,田间感病的烟株是PVY再侵染的毒源。自然情况下,PVY主要通过蚜虫取食和汁液摩擦的方式进行传播。PVY是传染力较强的病毒之一。病叶和健叶只摩擦几下,叶片上的茸毛稍有损伤,就有可能传染病毒。另外,在农事操作中,在马铃薯地块或发病田块上作业后再到烟田作业(交叉作业),也极易使健株感染PVY。

蚜虫传播PVY为非持久性传播。蚜虫在毒源植物上取食即可得毒,带毒后只需很短的饲育时间就能迁入烟田取食健株传毒。主要传毒蚜是桃蚜,其次是棉蚜、马铃薯长管蚜、豌豆蚜等。蚜虫传毒效率因蚜虫种类、病毒株系、寄主状况和环境因素有关。

3发病规律

PVY的发病规律与黄瓜花叶病基本相似。主要与烟草品种、烟株生育期、烟田环境、传毒蚜虫等有一定的关系。

3.1与烟草品种的关系

不同的烟草品种对PVY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因此,种植不同的烟草品种,PVY田间发病率也不相同,而且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对PVY的抗性也不同。

3.2与烟株生育期的关系

烟草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PVY的发病率不同。一般说来,苗床期几乎很少发病,然而当烟草进入团棵期后,生长速度加快,本身的抗病性有所减弱,同时此期蚜虫开始大量迁入烟田,增加了病毒的传播面积,烟株开始轻微发病。PVY发生的高峰期是旺长至平顶前后,此时症状表现较为明显。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情,到烘烤期可造成烟株大量死亡,甚至绝产绝收。因此,进入团棵期后应对PVY的发病情况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和监控,一旦发病即可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3.3与烟田环境的关系

烟田最好远离马铃薯、番茄、辣椒等寄主作物地块,并选择有利于烟草生长的前茬和地块。吴柳松等人研究发现:烟田越靠近种植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的地块,PVY的发病率越高,危害越重;反之则越轻;前作是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的烟田,PVY的发病率高于合理轮作的烟田。

3.4与传毒蚜虫的关系

PVY的发生与蚜虫的数量呈一定的线性关系,而蚜虫的发生数量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如果当年的气候条件,特别是7—8月的天气条件适宜蚜虫生长繁殖,蚜虫数量多,PVY发病就重;反之,发生则轻。另外,如果当年气候条件变化异常,则有利于蚜虫的繁殖与迁飞;气温不稳定或波动频繁,则导致烟株生长不良,抗病性减弱,易感染PVY。

3.5与烟株营养状况的关系

烟草生长过程中,施肥不合理,如氮肥施用过多,则烟草生长迅速,组织幼嫩,较易感病,且出现症状较快;增施磷钾肥,则病害相对较轻。另外,土质瘠薄、板结、黏重以及排水不良的田块PVY发病也较重。

3.6与当地气候条件的关系

PVY的发生还与温湿度、光照以及降雨量等气候条件有关。一般来说,持续高温一段时间后突遇降温降雨,PVY的发病程度会加重。另外,高温干燥的天气有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促进PVY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近年来,PVY在湖南烟区的发生率及危害程度有加剧的趋势,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抗PVY品种。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湖南烟区种植的烤烟品种几乎都不抗PVY或抗性较弱,为PVY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基本条件。二是毒源和传播介体的广泛存在。随着湖南省近年来茄科蔬菜(特别是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四季不间断种植,为PVY病毒提供了广泛的寄主和大量的传毒介体(主要是桃蚜)。由于桃蚜可寄生多种作物和杂草,且迁飞面较广,迁飞距离远,同时由于四季不间断的茄科蔬菜种植,使桃蚜可以四季繁殖,造成毒源的积累。三是气候条件适合毒源植物及传毒介体生长发育。湖南地区冬季高温少雨,有利于毒源作物的生长、蚜虫的越冬存活和病毒的增殖,为PVY的发生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四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PVY等蚜传病毒,必须以预防为主,目前大部分烟农对预防病害缺乏一定的认识,往往采取措施时已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效果不理想。五是烟草病虫害测报技术还不够完善。目前的病虫害测报系统还不能及时对病情做出较准确的预测,难以有效地指导烟农防治病虫害,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4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采用单一防治措施对PVY效果不太理想,且在病害发生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还得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并结合湖南烟区的实际情况,从选育抗病品种、改善烟田环境、加强烟草生育期管理、避蚜防病等方面着手,辅以少量低残留、高效果的抗病毒制剂、化学农药及植物源性农药进行系统综合防治,并充分发挥病虫害测报技术的作用,多管齐下,真正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PVY的目的。

4.1农业防治

4.1.1选育优良抗病品种。通过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是防治PVY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烟叶生产上比较缺少对PVY具有抗性的品种,抗性较好的品种有NC55、NCT44、VASVR等,选择国内部分地区已育成的抗病相对较强的优良品种,从而提高烟株的抗病能力。同时,要加强科研力度,改进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应用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筛选育种及转基因等现代技术,加快优良抗病品种选育的工作步伐,期待今后会获得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推广应用。

4.1.2严格选择烟田环境。选择有利于烟草生长的前茬和地势,避免将烟田安排在茄科作物附近,尤其是不能与马铃薯、油菜等PVY中间寄主间作或邻作。合理轮作,提倡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湖南是水稻种植大省,烟草种植以水旱轮作为最佳,要避免与茄科和瓜类作物轮作。同时可以在烟田附近种植向日葵、谷子等作物,以阻碍有翅蚜虫向烟田迁飞传毒,减少烟田发病率。

4.1.3加强苗床期管理。采用漂浮育苗等集约化育苗方式培育壮苗,这样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培养出无病壮苗。大棚育苗选用包衣种子,虽然种子不带毒,但是种子的表面及杂质会带毒,因此,要注意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采用硫酸铜、磷酸三钠等浸泡种子,再用清水冲洗、待晾干后即可杀死种子表面所携带的病毒。同时,苗床期对苗床和苗床土进行严格消毒,及时清除苗床边的杂草,可有效减少土壤和苗床周围的病毒量。

4.1.4加强大田生产管理。合理施肥均衡营养,施足氮、磷、钾底肥的基础上可适当提高钾肥用量,以提高烟株自身抗病性。氮、磷、钾合理配比以1∶2∶3为宜。及时喷施多种微量元素肥料,田间适时培土、灌溉,以提高烟株自身的综合抗病力。加强田间生产管理,在进入苗床和大田之前必须用肥皂水进行消毒,苗床或田间操作使用的工具也要进行严格消毒,操作时要遵循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则,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烟田深埋销毁,以免病毒传播扩散。同时还需减少农事操作次数,降低传病几率。

4.1.5避蚜防病。蚜虫是重要的PVY传毒介体,所以应采取措施减少有翅蚜迁飞到烟田的数量,降低蚜虫在烟株上频繁传毒的机会,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试验证明:通过在育苗大棚内设置防虫网,覆盖无纺布、防虫传病毒病微孔膜,采用银灰地膜、镀铝反光地膜栽培等方式都能有效地抑制有翅蚜向烟田大量迁飞,减少蚜虫传毒几率,显著降低PVY的发生和危害。

4.2化学防治

4.2.1抗病毒制剂的应用。抗病毒制剂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抑制病毒的活性和诱导烟株产生抗性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目前,生产上应用比较普遍且效果较为理想的抗病毒剂有:金叶宝、病毒A、病毒必克、反病毒等。一般说来,床苗期应施药1~2次,移栽前一天用药1次,可防止烟苗在移栽操作过程中感染病毒,移栽后再用药3~4次,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抗病毒制剂提倡在田间操作前使用,可对烟株进行保护。

4.2.2药剂防治。烟株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6%病毒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也可喷施0.1%硫酸锌溶液钝化病毒活性,抑制病毒扩散蔓延。烟株发病后,可用24%毒消水溶剂800倍液或者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还可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提高烟株抗病能力,例如:1.5%植病灵乳油600倍液。通过化学药剂防治蚜虫能有效预防PVY的发生。药剂治蚜可在移栽时穴施15%铁灭克1500g/hm2,或者用药劲较强的50%抗蚜威4000倍液、80%蚜必治300倍液进行防治,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2.3植物源农药的应用。植物源农药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制作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有机农药。目前,已有不少植物源农药对防治蚜虫具有一定的效果。刘小平研究发现,百部、狼毒浸提液、煮沸液对膜翅目害虫桃、李,梨蚜虫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李锡宏等报道,苦参碱可以用来防治烟草的重要害虫烟青虫和烟蚜。莫永信等报道,0.2%阿维菌素+2%苦参碱700倍液对烟蚜的防治率达到86.93%。房义福等报道,苦参等植物的提取物对蚜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章新军等研究表明,植物源农药藜芦和博落回对烟蚜的防治效果较好,喷洒2次后,藜芦和博落回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100%和97%。由于该类农药具有高效、低残、对高等动物低危害、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所以将该类农药应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探索空间。

第3篇: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人的一生消耗大量食物,以提供各种营养维持人类生命活动。食品安全(FoodSafety)是社会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随着环境染的加剧,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由食品染造成的急性或慢性中毒事故也屡有发生。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二恶英(dioxin)事件、李斯特氏杆菌(Llster’s)染、可口可乐的二氧化碳染,疯牛病、食品中的0157:H7染,均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1995年10月30日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即便颁布了此法,近几年来。我国仍然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如霉大米、瘦肉精,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等。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都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动摇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食品安全法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食品含义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含义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标准包括的内容

1 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3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4 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5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6 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7 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8 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2011年3月,双汇肉制品又出现了“瘦肉精”,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为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日,我国公布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名单,包括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包括:三聚氰胺、吊白块、罂粟壳、敌敌畏等;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包括:作为漂白剂的硫黄,护色剂的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其他防腐剂、膨松剂、甜味剂物质等。农业部公布了克伦特罗(瘦肉精)等兴奋剂类、己烯雌酚等激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类、呋喃丹等杀虫剂类共四大类82种禁用药物和物质。

反复提及的“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仑特罗,临床用于治疗哮喘病,属于β-肾上腺类激素。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意外发现,将一定量的克仑特罗添加到饲料中,可使动物生长速率、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的瘦肉率提高10%以上。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往往是皮贴着瘦肉,瘦肉丰满。“瘦肉精”残留量高低,依次为肝、肾、肺、肌肉,一般情况下肝的残留是肌肉的200倍。一餐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肝250克以上者,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急性中毒临床表现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含“瘦肉精”的食品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以及老年人的危害更大。1997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多次发文,禁止生产和使用“瘦肉精”。

爱心提示:应该怎样识别含有“瘦肉精”的猪肉

1 在选购猪肉时先看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太薄、太松软的猪肉不要买。正常猪在皮层和瘦肉之间会有一层脂肪,肥膘约有1~2厘米,而“健美猪”的肥膘通常不足1厘米。

2 看猪肉的颜色。一般情况下,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特别鲜红、光亮,因此瘦肉部分太红的猪肉,肉质可能不正常。

3 如果肥肉与瘦肉有明显分离,而且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则可能含有“瘦肉精”。

ship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染问题日显突出,由此造成的食品染事件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并损害人体健康。

食品染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染三类。

生物性染主要指病原体的染。细菌、霉菌以及寄生虫卵侵染蔬菜、肉类等食物后,都会造成食品染。在受潮霉变的食物上,能生长一种真菌――黄曲霉。黄曲霉能产生一种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霉菌毒素的染,可能是世界上某些湿热地区肝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生物性染包括①微生物(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②寄生虫(包括虫卵,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间接或直接染食品),③昆虫(甲虫、螨类、蛾、蝇、蛆),④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如上世纪80年代上海居民食用被甲肝病毒染的毛蚶,引起甲肝病爆发。

化学性染是指有害化学物质的染。

化学性染原因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染物如农药、兽药、重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一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恶英、三氯丙醇等等。在农田、果园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是造成粮食、蔬菜、果品化学性染的主要原因。这些染物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然后进入鱼虾体内。我国某地湖泊受到农药染后,不少鱼的身体变形,烹调后药味浓重,被称为“药水鱼”。这些“药水鱼”曾造成数百人中毒。有些农民在马路上晾晒粮食,容易使粮食沾染沥青中的挥发物,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溶入食品的有害物质。③滥用食品添加剂如:瘦肉精、亚硝酸盐,硝酸盐等。④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⑤掺假、造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物理性染是指有杂物染,染物可能不威胁健康,但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或营养价值。

物理性染原因①食品产、储、运、销过程中的染物,如粮食收割时混入的草籽等。②掺假造假,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人大量的糖和三聚氰胺等。③放射性染。天然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它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及动植物的所有组织中,特别是鱼类贝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使放射核素的含量可能显著地超过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该核素的放射性。放射性物质的染主要是通过水及土壤染农作物,水产品、饲料等,经过生物圈进入食品,并且可通过食物链转移。

放射性核素对食品的染有三种途径:一是核试验的降沉物的染:二是核电站和核工业废物的排放染:三是意外事故泄漏造成局部性染,如日本由

于地震核电站核泄漏及排放造成的染。

食用被染的食品导致机体损害为:①急性中毒,慢性中毒。②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病变)。农药残留对食品的染。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虫害、去除杂草、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因为使用不合理又可造成人畜中毒和染环境。农药可分为化学性农药和生物性农药,能造成人畜中毒和染环境的以化学性农药为多。农药以用途分类,有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农药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可分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氮农药、有机汞农药、有机砷农药、有机氟农药和半合成杀虫剂等。

小贴士:农药对食品的染包括

1 喷洒后残留在食品作物上。

2 植物吸收后在其体内残留。

3 小部分漂浮于空中,随雨雪等降落于陆地、江、河、湖、海中。

4 水中的农药(来自雨水冲刷或地下水溶解渗透的农药)。

5 运输及贮存中混放而造成染。

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有些人产生了一个误区,认为有虫眼的蔬菜水果食用安全,更有甚者专门挑选带虫眼的蔬菜和水果。但这种认识并不科学,蔬菜和水果往往由于病虫害抗药性强而喷施更大剂量的农药,很有可能是菜农、果农在病虫害发生后才施药,因此以有无虫眼作为是否食用安全的依据并不可靠。从蔬菜外观的形状和颜色上是无法辨别农药是否超标的,要想减少农药染果蔬对健康的危害,首先要了解哪些蔬菜和水果更容易受到染。一般来说容易生虫、生虫后比较难防治的果蔬,常常是农药染比较严重的品种。例如水果中的苹果、梨,李子、葡萄、草莓、西瓜,橘子,香蕉等农药残留比较严重,而带壳的水果如荔枝、龙眼等染较轻。染较重的蔬菜有叶菜和细菜,如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菠菜、油菜等,而根菜,瓜菜和果菜(如土豆,南瓜,黄瓜、苦瓜、西红柿,倭瓜以及洋葱等)受到农药的染相对较轻。

很多人不仅喜欢吃果蔬,而且喜欢吃生果蔬;还有很多人为了保持瓜果的营养价值,喜欢带着皮一起吃。但是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卫生前提,就是去净残毒。因为长期食用没有清洗干净带有农药残留的蔬菜瓜果,必然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农药残留5危害

1 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长期食用农药残菜,农药被血液吸收后,可以分布到神经突触和神经,直接损害神经元,造成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身体各器官免疫力下降,出现经常性的感冒,头晕、心悸、盗汗,失眠,健忘等。

2 导致胃肠道疾病由于胃肠道消化系统黏膜血管丰富、胃壁皱褶多,易存毒物,农药残留容易积累在其中,引起慢性腹泻、恶心等症状。

3 加重肝脏负担残留农药进入体内,主要依靠肝脏制造微粒体氧化酶来吸收这些毒素,进行氧化分解。如果长期食用带有农药的瓜果蔬菜,肝脏就会不停地工作来分解这些毒素。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会引起肝硬化。肝积水等一些肝脏病变。

4 可能致癌农药中常常含有的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氯化苯等,可促使全身各组织内各细胞发生癌变。

5 其他还可能引起花眼、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其他症状。

怎样辨别蔬菜瓜果里是否有农药残留

1 从形状和颜色的异常来辨别有高农药残留的蔬菜和水果。常规方法栽培的蔬菜、水果形状,颜色相对来说比较正常,但是经过滥用农药和化肥的蔬菜水果形状和颜色比较异常。

2 不买多虫蔬菜和水果。多虫蔬菜和水果上有特异的成分和气味,所以虫子比较喜欢吃,正是因为这样,这类蔬菜水果在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是必需的,这也导致这类蔬菜和水果会有较多的农药残留物。而少虫蔬菜和水果相对农药使用量较小,上面的农药残留物也较少,经过清洗处理后可以放心食用。

3 不买施肥过大的蔬菜。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会造成蔬菜的硝酸盐染,这类食物进入人的体内,硝酸盐就会被还原为亚硝酸,与胃肠道内的次级胺结合很容易形成致癌的亚硝胺,给人们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叶子蔬菜先闻再买,有异味或菜味不纯不要买。

家庭清除果蔬食品农药染残留的方法

1 浸泡水洗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水冲洗2~3遍。淘米水洗菜和适当用阳光照射,对于减少蔬菜上的农药残留也能起到作用。据测定,蔬菜在阳光下照射5分钟,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的残留量可减少60%左右。

2 碱水浸泡法有机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中分解迅速,此法是有效去除农药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具体做法是:先将表面物冲洗干净,浸泡在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10克)5~1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冲洗3~5遍。

3 去皮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西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但要防止再次染。

4 储存法农药在空气中随时间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过一定时间(一般为15天)的储存,以减少农药的残留量。此法适用于苹果、猕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烂的果蔬。同时注意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未削皮的果蔬。

5 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难以用其他方法处理的,可通过加热的方法去除农药残留,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具体做法是:先用清水将果蔬表面上的物洗净,再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物中毒系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食源性疾病。能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概括为5个方面:①致病菌或其毒素染的食物。②已达到急性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染的食物。③外形与食物相似本身含有毒成分的食物,如毒蕈等。④本身含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的食物,如河豚、木薯等。⑤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物,如发芽马铃薯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孢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温暖的5―10月。据统计,腹泻病人中70%是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主要表现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

预防高温加热可杀死大部分微生物,动物食物要煮熟炖透。

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毒鼠强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在我国都有过报道。

常见有毒动植物及其中毒预防措施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误食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动植物种类而异。

河豚 河豚的内脏含有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神经性毒素――河豚毒素。其毒性不足1毫克就能致人死命。所以应预防误食河豚。

毒蕈 毒蕈又称毒蘑菇,是指可引起中毒的蕈类。在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种,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毒蕈中毒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为了预防毒蕈中毒,不要轻易品尝不认识的蘑菇。

含氰苷类植物 氰苷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特别在木薯的块根、苦杏仁、苦桃仁等果仁中含量比较高。由于这种化合物可水解产生剧毒的氢氰酸,对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预防中毒措施主要是不生吃各种苦味果仁和木薯,也不能食用炒过的。若食用上述果仁,必须用清水充分浸泡,再敞锅蒸煮,使氢氰酸挥发掉。食用木薯前必须将木薯去皮,加水浸泡3天以上,再敞锅蒸煮,熟后再用清水中浸泡40小时。

未成熟和发芽的马铃薯 马铃薯又称土豆或洋山芋,含有一种毒性成分一龙葵素,可引起溶血,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预防马铃薯中毒的措施主要是,少量发芽马铃薯应深挖去发芽部分,并浸泡半小时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倒去汤汁才可食用。另外在煮马铃薯时可加些米醋,促其毒素分解。

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经肠道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变成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引起食物中毒。秋水仙碱可溶解于水,因而通过水焯,泡煮等过程会减少其含量,减少对人体的毒性。所以,食用鲜黄花菜前应用水浸泡或开水浸烫后弃水炒煮食用。

未熟的四季豆 四季豆又称为菜豆、豆角,梅豆角等,是一种常食的蔬菜。生的四季豆中含皂苷和血球凝集素,对人体消化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并对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其中的毒素未被破坏,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

避免四季豆中毒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在烹调时把四季豆全部充分加热,彻底炒熟,使其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就可以破坏其中含有的皂苷和血球凝集素。

有毒贝类 类贝类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海鲜食物,但是织纹螺、紫饴贝等含有毒性物质,容易引发食物中毒。贝类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水域中藻类大量繁殖有关。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被贝类富集,当人食用贝肉后,毒素迅速释放并产生毒性作用。

为了防止贝类食物中毒,在海藻大量繁殖期及出现所谓“赤潮”时,应禁止采集、出售和食用贝类。另外,贝类的毒素主要积聚于内脏,食用时应注意去除。可减少中毒的可能性。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

无公害食品

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概念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目前,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叫法,这一名词是从英语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的。有机食品是以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为前提,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给有机食品下的定义是: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食品和农产品。我国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标准中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何区别

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因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段时间,所以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有两到三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第4篇: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

一、作物叶面施肥的作用

1.补充土壤施肥之不足仅利用根部吸收营养元素,在作物的生长旺盛期难以及时满足需求,造成养分供应不足,使作物的果实、种子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作物叶面施肥是土壤施肥的有效辅助措施,能立即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补充微量元素的不足。

2.刺激作物的生长作物叶面施肥除了可以补充作物急需的养分外,还可调节作物的生理机能,促进根的吸收和养分的运转,使干物质的合成增加,最终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3.成本低,见效快,施用方法简单易行作物叶面施肥可以起到土壤施肥所不能达到的速度,且用量了少。叶面追肥时,直接施于叶片表面,它可避免养分的转化和固定,从而能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叶面追肥用肥经济,一般施用量仅相当于土壤追肥量的10%~20%,甚至更少。叶面追肥时将养分直接施于作物叶面,而叶部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比根外来得快。因此,它能迅速补充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4.适于缺素症的矫治叶面施肥肥效快,效果好,又能解决作物生长发育后期难于土壤追肥的问题,特别是作物根系吸收能力衰退以后效果更为显著,能迅速弥补土壤供肥的不足,治疗缺素症,用少量肥料往往能收到显著的肥效。

二、叶面肥的种类

一般来说,叶面肥按其功能可分为四类:

1.营养型叶面肥其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

2.调节型叶面肥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

3.生物型叶面肥此类肥料中含微生物体及代谢物,如氨基酸、核酸等营养活性物质。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

4.复合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种类繁多,复合混合形式多样,具有多种功能,既可提供作物营养,又可刺激、调控生长发育。复合型叶面肥是根据土壤中所缺的营养成分,按比例加入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物质,不仅含植物所需的大、中、微量营养元素,还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如腐植酸、氨基酸、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同时还可根据防虫治病的实际需要加入不同种类的抗病、抗虫药物,最大的特点是营养齐全,功能多,针对性强。复合多功能化已成为现今可溶性叶面肥发展的主导方向。

三、叶面肥施用注意事项

1.因作物选择叶面肥水稻、玉米易缺锌,小麦易缺铜,油菜易缺硼,叶菜类需氮多,瓜果类和马铃薯等需磷钾肥较多,豆科作物对磷钾钙需求多,应选择相应肥料喷施。当作物出现缺素时,要根据不同症状“对症下药”。如油菜缺硼出现“花而不实”,白菜缺钙引起“枯心病”,作物缺铁导致发生“黄叶病”等,要及时喷施含相关营养元素的肥料。

2.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适合作叶面追施的肥料通常称作叶肥、叶面肥或叶面营养液。生产上常用的叶肥品种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过磷酸钙、硼砂、钼酸铵、硫酸锌、稀土、光合微肥、喷施宝、草木灰浸出液以及米醋、蔗糖等。这些肥料具有性质稳定,不损伤叶片的特点。另据研究,肥料在叶面上的渗透力大小直接影响叶面追肥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公认用尿素作叶面追肥最理想。因为尿素是中性肥料,不含副成分,对作物叶、茎的灼伤能力很小;尿素分子体积小,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渗透速度快;尿素本身具有吸湿性,易被叶片吸收。若用尿素与其它叶肥混喷,也能提高养分的渗透速度。一些极易挥发的肥料如氨水、碳酸氢铵,以及含用氯离子的肥料如氯化铵、氯化钾等,均不宜用作叶面追肥,因为它们有的造成肥料损失大,有的则对作物产生伤害。

3.因时喷施叶面肥棉花在出苗后10~20天,玉米在出苗后1周左右、小麦开始分蘖时,容易缺磷;玉米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初期,小麦拔节到抽穗期,棉花开花结铃期,需氮较多。可选择相关肥料进行叶面喷施。另外,不同作物有不同的“禁忌期”,如水稻、小麦从发芽到三叶期和抽穗期为“禁忌期”,在此期间不宜进行叶面施肥。

4.喷施浓度要合适叶面追肥一定要控制好喷洒浓度,浓度过高很容易发生肥害,浓度过低则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不同作物对不同肥料具有不同的浓度要求。作物根外施肥的适宜浓度一般是:尿素1%~2%,磷酸二氢钾0.3%~0.5%,过磷酸钙浸出液3%~5%,钼酸铵0.01%~0.1%,偏磷酸铵2%~3%,硼砂0.1%~0.2%,硫酸锌1%。每亩肥液用量50~60kg。以尿素为例,在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上的适宜喷洒浓度为1.5%~2%,萝卜、白菜、菠菜、甘蓝、黄瓜为1%~1.5%,甘薯、马铃薯、西瓜、茄子、花生、柑桔为0.4%~0.8%,苹果、梨、葡萄、桑、茶为0.5%,葱、番茄、温室黄瓜为0.2%~0.3%。

5.喷洒次数和用量要合理叶面追肥的次数一般不少于2~3次。至于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小或不移动的养分(如铁、硼、钙、磷等)更要注意适当增加喷洒次数。喷洒量要根据作物种类及生育时期来确定,一般以肥液将要从叶片上将要流下来而又未流下来时为好。

6.喷洒要均匀叶面追肥要求雾滴细小,喷洒均匀,尤其要注意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片的背面。因为新叶比老叶、叶片背面比正面吸收养分的速度快,吸收能力强。特别是对于桃、梨、柿、苹果等果树,叶片角质层正面比背面厚3~4倍,更要注意喷洒叶片背面,以利吸收。

7.叶肥混用要得当叶面追肥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叶面肥合理混用,其增产效果会更加显著,并能节省喷洒时间和用工。但肥料混合后必须无不良反应或不降低肥效,否则,达不到混用的目的。另外肥料混合时还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一般情况下,溶液的pH值在6~7时有利于叶部吸收。为了增强肥液渗透性,可在叶肥溶液中加入适量湿润剂,如中性肥皂、质量较好的洗涤剂等,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与叶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叶面追肥的效果。

8.不能以施叶面肥来替代土壤施肥叶面施肥虽具有用肥少、见效快、效率高的优点,但是,作物对大量元素氮、磷、钾的需求很大,单靠叶面施肥吸收营养远远不够。而且,叶面的吸收能力受叶面积大小、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不能完全代替根部吸收营养。因此土壤施肥应起主要的基础性作用,叶面施肥只能作为一项有效的辅助措施使用。

四、常用的几种叶面肥的配制使用

1.尿素溶液常用浓度为0.5%~1%,用0.5~1kg尿素对清水100kg配成。尿素中有毒物质缩二脲含量超过1.5%时,不能作叶面肥使用。

2.尿洗合剂溶液具有供氮、灭蚜两种作用。称取尿素0.5~1kg,对水100kg,再溶入洗衣粉70~100g。随对随喷,配后勿久放。

3.过磷酸钙浸出液具有补磷和防治棉花虫害的作用。取优质粉状过磷酸钙2~3kg,加水100kg,充分搅拌,放置24小时后过滤,取滤液叶面喷雾。

4.磷酸二氢钾溶液300g磷酸二氢钾,对水100kg喷施。

5.氮磷钾混合溶液配布2%~3%浓度的过磷酸钙水浸出液100kg,加入尿素0.3~0.5kg和硫酸钾1~1.5kg。

6.硫酸钾溶液常用浓度1%~1.5%,100kg水中加入硫酸钾1~1.5kg。

7.草木灰浸出液取未经雨淋的新鲜草木灰5~7kg,对清水100kg,搅拌后放14小时,取澄清液喷用。

8.硫酸锌溶液取100~200g硫酸锌,对水100kg。若在配好的硫酸锌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水溶液,可以提高锌肥叶面喷施效果。

9.硼砂溶液取200~300g硼砂,对清水100kg。因硼砂在凉水中溶解缓慢,可先用4~5kg45℃温水化开,再对水95~96kg即可。

10.沼气液稀释液沼液富含速效氮,叶片易吸收,肥效迅速。取沼液过滤液10kg,对水100kg喷施。配后即用,以免氮素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