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美术的步骤范文

学美术的步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美术的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美术的步骤

第1篇:学美术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范画;课堂教学;引导;步骤;对比;欣赏;作用

美术教学属于直观教学,范画作为最直观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好的教学范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好的教学范画会给学生带来惊喜,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给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画龙点睛。

一、范画在绘画课中的引导、对比性作用

在绘画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工具,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范画资料,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跟空间里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再运用几幅对比范画可以直观地展示学生在绘画中出现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我们喜欢的动物形象》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给低年级学生展示各种的动物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在临摹中,常常在构图上会画得很小,在颜色的搭配上会乱用颜色,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述,一味地指出不应这样不能那样,往往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对”“错”之间始终趋于含糊的状态。这时,如果展示出正确的构图范画和错误的构图范画进行审美对比,画面的效果一目了然。通过比较,画面的成败是非让学生领悟在分秒之间。在色彩教学时,也同样展示不同色调、不同颜色的搭配方案范画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在范画的欣赏中领悟色彩的魅力,对于色彩的搭配运用更进一步。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因为有了范画的辅佐,学生作品的构图错误减少了很多,颜色的运用上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也从“知其然”飞跃到了“知其所以然”。

二、范画在手工课中的讲解、示范性作用

但凡手工制作总有个步骤,手工制作课的教学中,作品的制作步骤分解图十分重要。美术课本中,由于课本篇幅安排的局限性,“步骤图”安排得很少,有的甚至没有,有些细节部分也被缩得很小看不清楚。教师课堂上要指导,又不能光靠粉笔。而且课堂时间有限也容不得教师在课堂上那么“慢条斯理”地讲解,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比较大的困扰。例如,一年级《纸袋玩偶》一课,书本中展示的制作步骤图太简单、太小,学生看不清楚,小动物头像的制作过程也没有展示出来,学生根本不会制作。教师对于物体的粘贴顺序无法用三言两语说清楚,即便说过了学生也一会儿就忘记了。这时,教师可以提前按制作一、二、三的顺序绘制更详细的“步骤范画”,在课堂上,教师边教学边依次展示范画,教学过程既直观又简练,学生掌握起来更容易,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范画在欣赏课中的作用

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着重要的位置,欣赏课教学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由于教材中供学生欣赏用的古今中外名画和当代学生的优秀习作,因书本版面有限,画面都被缩得非常小,有不少地方根本无法辨认。因此,范画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中国的世界遗产》一课时,书中的图片内容比较少,每幅画面的篇幅都缩得比较小,如果只用课本进行教学,上课时即使教师把课本高高举起,在“方寸”之间使劲地比画、讲解,也很难做到吸引学生的目光,同学们对图片一看了之,根本不会细细品味。在这样的欣赏课教学中,如果教师事先把范画放大绘制,并在需要重点欣赏的地方加以标注,课堂上及时展示,效果定然会截然不同。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快地对名画、名胜古迹心领神会,对祖国的遗产名迹产生共鸣。

课堂范画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式,它集审美、趣味、创造、实践性多项原则于一身,以最直观的方式有序而完善地向学生展示了美术学习中的绘画知识、手工制作技能。有范画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良好。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认识到范画在课堂美术教学中拥有的其他形式无法更替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勤于此道,精于此道,不断探讨、不断提高范画教学的质量,是每个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J].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第2篇:学美术的步骤范文

根据定义,“探究式学习又被称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而探究式教学是以研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教学改革。将探究式学习应用到高校美术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自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式教学是师生双方都要参与的活动。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以一节具体的水彩画课为例,来对探究式学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展示。

第一,教师在课前布置探究问题。

* 探究问题:水彩画的特点及绘画语言特质。

第二,教师在课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结合自主结合,教师调配的原则),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第三,课堂教学活动。

1.步骤一:

* 教师:请同学们将老师布置的问题以组的形式进行发言。

* 学生:以组的形式进行发言。(答案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有待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展开。)

* 教师:好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水彩画的特点及绘画语言特质。

(幻灯片展示)

1)水彩画的特点:它是用水作为媒介来调色,通过“水”和“色”的相互作用,是花面具有透明、轻快、滋润、流畅等特点,能获得特殊韵味的效果。

2)水彩画的绘画语言特质:水彩画要体现出水色淋漓、滋润流畅的独特的艺术语言。要从水味,彩味,笔味,韵味,透明味等诸方面进行具体的表现。

2.步骤二: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欣赏:水彩画家周刚的《晥南民居》、《农舍》,黄作林的《秋色无声》,周向一的《黄金时代》,孙浩《世纪风景》,张宇衡《皖南秋雨》等作品。

*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这些画的共性?

*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对单一景物的专题性描绘。

3.步骤三:让学生继续欣赏苏联费拉基米尔风景画派和中国水彩画家初剑《姑苏楼》、《金秋》,周建宏的《小镇风雨》。

* 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这些画的特点?

*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以建筑、农舍、树木、黄土高原、草原为题进行大胆创造、开创个人面貌。

4.步骤四:教师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技法。水彩画技法多种多样,但依水彩画用水调色的特点来分大体上可分两类,即:干画法和湿画法。教师通过作品的展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

5.步骤五:通过幻灯片的方式来展示不同作品让学生来辨别干画法和湿画法。并告知学生:干画法“是指在色干透后,利用水彩透明的特性,再加上第二遍色,待干后再加第三遍颜色直至完成。而湿画法是指“在湿底上着色或连续着色,一气呵成”。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想这两种画法的理解,我们在本节课中可以采用了比较的办法。

6.步骤六:提出探究问题:这些作品中的干画法和湿画法运用的有差异吗?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作品收集和讨论。

通过以上简单的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美术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学生在美术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觉、主动制定并且自我监控来完成具体的美术学习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美术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四,教师要组织课堂交流活动,小组之间进行谈论是最基本的形式。

高校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但要鼓励学生通过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方式来掌握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人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所以,对于高校美术教师而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对于高校美术教学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当然,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这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五,重视多种评价机制,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

第3篇:学美术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 范画 意义 价值 学生作品 艺术性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教师要使示范教学更具规范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就要发挥示范教学的优势,让美术课中的示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这样才能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有效。那么,如何巧用范画,让课堂“活”起来?范画在教学中的价值如何真正体现呢?

一、巧用示范步骤,表现绘画趣味

美术课堂上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作画。教师如果任其发挥就会造成学生乱涂乱画的现象。美术教师不能光靠一支粉笔进行简单指导,更重要的是如果想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将每个学生轮流教下来,那么时间肯定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运用范画步骤。笔者尝试课前准备好“预制品”,边讲解边展示,既直观又简练。例如:在二年级《各民族朋友》一课教学中,笔者将教学范画中的人物绘画过程通过投影放大,与学生共同讨论绘画的方法。直观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示意图的理解能力,同时对绘画步骤一目了然。在讲解各民族服饰装饰特点时,笔者直接出示已经画好的各类装饰细节图供学生欣赏,化解了课堂的重难点,大部分学生的课堂作业都很优秀。

教师范画要做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没必要毫无保留地把操作步骤全盘展示出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潜力,要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尝试让学生去想,自然而然每个学生的绘画构思就会与众不同。范画是用来参考的、受启发的,而不是没有任何思想的单纯的临摹。在美术教学中,传递视觉信息的第一使者就是教师。巧用步骤示范,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感悟和掌握绘画作品真谛、境界和技法。

二、巧用欣赏元素,体验作品美感

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美术课本中提供给学生的优秀作品大部分被缩印,导致很多细节无法明显显示,孩子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因此笔者尝试在教学中搜集一些像素较为清晰的作品或直接把课本上印刷效果较好的图例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欣赏幕布上的作品,这样获得的欣赏元素既清晰又直观,较成功地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共鸣,学生心领神会了,审美品位也就慢慢提高了。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是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的目标之一。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通过视觉通道获取感知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感知能力是对美术作品理解、欣赏、审美的基础。要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概念与技能,可以通过范画加以体现。我们在培养学生美术感知能力时,选择科学有效的操作途径,来建立学生对美术感知的通道,如通过对较为形象化的艺术形式的欣赏,丰富学生表象,激发想象力,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进入美术与想象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特点与内涵的理解,提高艺术的感知能力。

三、巧用对比观照,凸显作品魅力

二年级《各种族朋友》一课中,在分析各种各样的种族朋友时,不要只是一味地讲述黑种人皮肤如何,白种人特点怎样等,如果尝试将几幅范画并列对照,如皮肤的颜色不同,不同种族的五官、服饰等各不相同,很快就一目了然,让学生在比较中能够明确地鉴别不同种族的朋友,他们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成为学生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催化剂。

美术教学中一旦遇到构图知识,仅展示几种正确的构图范画并不能让所有孩子真正了解,教师尝试引导学生分析构图感觉不合理的“范画”,主体过大,画面显得拥挤;主体过小,画面又显得空洞;主体画得太高、太低或太偏,又显得不均衡;学生通过对比、评价,对主体构图知识有了正确认知和深入了解,尝试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教师今后的欣赏教学也起到了铺垫作用。

四、巧抓范画启示,拓宽视野

例如二年级《会变得花、树、叶》这一课,笔者先出示的范画是一片树叶,然后提问:“想什么呢?”有的孩子说小船,有的说汽车,等等,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的奇思妙想,思维达到。

不少教师认为“范画”是用来让学生“临摹”的,其实不然,它巧妙地在老师的引导下,开拓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即使学生创作水平跟知识、技法没有飞速上升,但只要作品中体现出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奇思妙想,就是成功的。

不少学生却是相反的,他们的技法越来越高,对“创作”的欲望随着年岁增大反而越来越消极,这就是在教学中没有调度好“导”与“创”的关系所致。如果教师在每次创作引导中,充分认识到“导”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各种不同的构思,多向思维,同时,用范例恰到好处地启示学生如何“学用结合”,定会展现与众不同的结果。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好的范画就是一盏指引孩子的明灯,教师巧妙的示范设计及恰到好处的示范过程对孩子们来说多么珍贵,它不仅突破了学生操作的重点,还解决了美术学习的难点,对实现学生作品的多样化、作业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课堂示范”的理念应该更为先进。优秀的课堂离不开范画的巧妙运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手段,都没有抛弃范画的运用,而是恰恰相反,都是在巧妙运用范画展开多形式的课堂活动。或选其中部分“穿插突破”,或作为欣赏“深入剖析”,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朝气蓬勃,课堂结构异常紧密。无法用言语表述的重难点,通过范画让孩子们轻松地做到了“过目不忘”,留给孩子们的是大把时间自由创作。巧妙地抓住范画启示,用于学生,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不会喜欢美术,没有一个学生不会画画。

教师的范画应该成为引发学生习作欲望的“调味品”,集审美、直观、趣味、创造、实践性多项原则于一身,孕育出富有童趣的妙语华章。

第4篇:学美术的步骤范文

新课程改革美术教师综合素质当前,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以及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国教师的整体素质并不尽人意,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提高美术教师素质呢?新课改又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呢?本文以美术教师为例,简要分析了当前美术老师中存在的问题,并论述新课改形势下对美术教师的新要求。

一、当前美术教师队伍现状

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素质教育,对美术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它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观念、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上全面平衡地发展。可是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师队伍,现状却不容乐观。

1.不会画画的美术教师

不会画画的美术教师往往不敢为学生做示范,上课时只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范画供学生临摹。更不要谈为学生讲解作画的基本步骤。作为美术教师,如果不会画画,哪怕其他能力都很强也不能算作合格的美术教师。

2.只会画画,不会教学的美术教师

这样的教师虽然作画能力很强,可是却不会表达。只知道如何画。如何写,却找不出合适的语言给学生表达清楚。这样的教师空有一肚子学问却倒不出来,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有一位中学美术教师画得一手好国画,在美术界也有一定的地位。可是他不懂得如何把国画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他在课上只会让学生观察、模仿。可是,国画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很微妙,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只会示范给学生,自然没有好的效果。

二、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趋势,美术教师只有尽快调整行为,转变角色,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美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1.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美术有自己的学科特点,那就是教师专业技能在教学中占有主要地位,所以美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美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指的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除了有自己的专长之外,还要懂得一些其他画种。上课时,美术教师要认真分解每一作画步骤,认真示范给学生,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每一步骤的具体实施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美术教师还要经常画,不断创作出新作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崇拜老师,有利于课堂教学。

2.美术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美术教师除了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也就是用最恰当的方式和语言将知识表达给学生的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即使绘画能力很强,如果不懂得教学,也不能说他是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如果只有绘画动作没有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不明所以。比如在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进行头部写生时,必须通过精炼的语言使学生把握好写生的重点。教师可以这样边示范,边讲解:“我们进行头部写生必须先要把握好头部的总体特征。我们可以把头部看作是椭圆形,而且眼睛在头部的最中央,把头部平等分为两部分……”通过教师关键的讲解,学生肯定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3.美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育,只关注技能学习,也就是只教学生画画,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很差,不懂得如何进行美术鉴赏。《新课程标准》规定:“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这就说明已经把人文知识和道德要求渗透在美术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可以提高文化、道德素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用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品位和气质,并把这种变化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美术课具有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知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教师的审美能力也要提高。审美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文素质水平,所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堂就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阵地。在鉴赏美术作品、点评学生作品或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现象时,都体现着教师审美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提高审美意识。比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梵高的艺术作品《向日葵》的时候,指导学生感受画家充满激情的内心,那些向日葵的花蕊就像炽热的火球,那黄色的花瓣就像光芒万丈的太阳,画家用奔放不羁的笔触使向日葵充满了生命力。教师利用美学原理一步步揭示出作品中的深刻内容,指导学生品味那激动人心的画面,共同体会画家带有原始冲动的内心世界,学生的心灵也为之震撼。为此,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为接下来的对学生进行的人文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积极向前人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固步自封,总是抱着前人的东西不放,好事就变成了坏事。当前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在保留前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基础之上,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投影仪可以把图像清晰地呈献给学生。学生会欣赏到色彩丰富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在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很快被调动起来。这样才会使美术课堂真正实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在教学方法上,美术教师为学生示范绘画过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感悟事物的本来面目。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尝试、指导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先让学生自己摸索着绘画,教师对学生的绘画提出指导性建议,然后学生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绘画技能。

第5篇:学美术的步骤范文

一、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

美术是选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现又是静止的并对物质具有特殊的依赖性,从而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 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中学美术教学就是根据其自身的这些特点而确定了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教学原则。

中学美术教学究竟主要有哪些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些什么要求,笔者有如下认为:

(一)审美性原则。1989年中央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育的 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并再次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主线贯 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始终。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二)直观性原则。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 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 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一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三)启发性原则。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 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填鸭式的满堂灌是起不到美术教学效果的。

(四)精讲善练原则。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苦练,但每课时又只有45分钟,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精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少讲,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把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以达到指导“善练”的目的。“善练”,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严格的训练计划、方法步骤,按质按量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五)以点带面,面向全体的原则。我国现行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年龄为基准组建的,由于学生的来源及其生活条件、所处之社会环境的不同,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乃至天赋差别,造成水平的参差不齐是 必然存在的,而教学活动是集体的,要求也是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即划一的,这便产生了统一要求与水平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

然而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唯一的办法,只有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在不同基点上去要求、提高。

(六)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性才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发展学 生智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视。美术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以上之中学美术教学原则,既有他们间的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他们配合起来,灵活地、创造性地遵循和运用。

二、认真研究和选择美术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 ,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 ,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 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三)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 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

(四)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 .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

(五)参观法。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 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 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第6篇:学美术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开展方式

高中美术鉴赏是新课标规定的必修板块,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环节。在高中,对美术鉴赏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则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能力,展现美术鉴赏课程魅力的有效方式。美术鉴赏课程特点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征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性。

一、高中美术鉴赏特点

1.高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美术鉴赏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一切美的艺术形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容易接触到的艺术实体。

2.高中美术鉴赏的角度具有多样性

比如对画家梵・高的《向日葵》的鉴赏中,可以着重讨论一幅作品的线条勾勒、色彩渲染、画面比例等画家绘画手法的特点;也可以横向比较梵・高所有关于向日葵作品的异同来说明鉴赏作品的特殊之处;还可以根据画面折射出的作者的情感与心态分析作者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

3.高中美术鉴赏的知识具有繁杂性

对一件美术作品的鉴赏往往涉及历史、政治、哲学、地理等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课外知识的积累。

二、研究性学习方式特征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成为一种辅助的工具。学习内容具有选择性,学生可以从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结合自己兴趣,选择属于自己个人或小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式也呈现多样性,可以咨询专业教师、上网搜集资料、动手实验验证等,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为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论,因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消化、应用、创新都将更加得心应手。

三、高中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过程

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学科独特性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优越性,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路人的原则,细化实践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落实实践过程中的每个步骤,不要流于形式,重拿轻放。

1.学生根据兴趣选题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从多种多样的鉴赏内容中,选取并制订适合自己的题目,可以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亦可以使学生的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实践中逐渐增强,避免学生因失败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过程的长期展开。

教师也应当主动为学生创设多样的研究问题的情境,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地域方面的有利条件,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开阔学生鉴赏的视野。例如,北京市区学校则可以根据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鉴赏中国古代特色建筑;苏州地方学校则可以根据苏州地域的便利进行园林的鉴赏;哈尔滨的学校则依据地方特色可以展开别开生面的冰雕鉴赏。

2.个人与小组相结合,讨论解决方案

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老师从旁协调,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组,讨论出从各自的鉴赏角度出发最合适的鉴赏方案,制订方案书,详细地规划自己的鉴赏方法、步骤、搜集信息的渠道等,教师要给出建议或纠正。

比如,某学生的绘画鉴赏选择中国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经过小组讨论后决定从画面内容探索研究,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宴饮及餐桌礼仪,那么该学生制订的方案书至少应包括鉴赏题目――由《韩熙载夜宴图》窥视古代宴饮礼仪,鉴赏方法――理论分析与绘画观察相结合,鉴赏步骤为首先了解关于画作的基本信息,然后搜集全卷画作的音像、图片、文字等资料,最后结合历史知识和画作内容对古代宴饮礼仪做出分析,而信息搜集渠道有博物馆参观、图书馆借阅书籍、查询网络资料等。

3.搜集相关信息资料

搜集关于鉴赏课题的相关资料是进行美术鉴赏的基础,后续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生活阅历对作品进行鉴赏都基于此步骤,可以说资料搜集的全面和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鉴赏成果的质量。

在如今网络技术发达的社会,信息搜集变得方便而且迅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教师可以建立关于美术鉴赏的网站,为学生的鉴赏课程提供方法指导,资料整理等;学生可以上网站查找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字、音像、图片等资料,或者在网上借鉴已有的美术鉴赏成功范例,尽快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鉴赏方式和风格。

4.学生独立完成鉴赏课题,并记录鉴赏结果

在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后,学生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融合吸收,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资料进行再加工和创新,提升认识水平,对鉴赏课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掌握有用的课外知识,熟悉鉴赏过程和技巧,提高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次认识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兴趣爱好。

高中美术鉴赏除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外,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交流思想、开拓思维,提高审美品位,培养精神创新的重要课程。对如何开展美术鉴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才刚刚开始,相信经过一代代教师的不懈努力,这一探索必将更加全面而丰富。

参考文献:

第7篇:学美术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学示范;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25-01

从多媒体作为新鲜事物走进校园到目前的状况,可以说多媒体已在校园中普及,已经被教师们广泛、熟练地使用。美术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上似乎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多媒体的确在美术课堂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轻松的解决了课堂所需要的大量精美图片的问题,播放音乐、演示动画、创设情境就在挥手之间,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无论多难技法可以事先在动画软件中准备好,电脑完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

当下,美术学科与多媒体的整合已经非常普遍,有的地区提出优质课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节课如没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不能被评为好课。这样一来,许多教师研究制作课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当然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也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电脑技术刚刚起步,跟不上年轻教师前进的步伐,大有落伍的感觉;二是有的教师教学全过程用的是电脑,缺乏和学生直接交流,他们把自己要讲的内容用电脑统统演示出来,美术老师课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变换成了电脑演示,只要老师轻点键盘,只要会使用课件,方法步骤尽收眼底,没有美术基本功同样也能上美术课。美术老师自己“退居二线”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样做的第一个结果是学生缺少和教师交流的机会,使本来的师生交流变成了学生更多的与多媒体的交流。师生交流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眼神、手势、动作都深藏着人格的魅力和智慧,它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引发他们开阔思路。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一种线条、形状、色彩、造型。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引导、启发,围绕教学任务来展开,促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使不少老师“遗忘”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法。通过示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认识和由此带来的愉悦感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一种教学器材都代替不了教师的示范作用,比如有一些教师把画法步骤事先做成课件进行演示,自己不再示范,学生看不到教师的亲自演示,就失掉了亲身的体验。教师也只会“动口”而不“动手”,黑板上不写一个字、不画一笔画,老师不用笔、不用纸、不用带任何工具,就可以面对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将一堂课“说”完。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冲淡了。比如画梅花的树干,教师在演示时通常都强调用笔的起承转合,教师的动作、语气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用电脑演示这些技法,其效果要大打折扣。

这样做的第二个结果是教师把自己预先设计的程序,一步步的演示给学生,而课堂教学全过程不是能预见到的。学生有许多鲜活的语言和问题,都是教师不可能在教案中想好的。所以,一味的演示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就成了一种新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课件演示中根本来不及思考,只会跟随教师的操作去看、去听。哪还有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我在一次听课的活动中,听教师讲纸浮雕的几种基本成型方法,她是和学生边对话边演示的,课堂气氛非常融洽。这时,一位平时爱好折纸的学生,向教师介绍了一种他学过的方法,既简便又易学,而这种折法教师没有介绍,但她非常高兴的请这位学生到前边演示,并向学生们推荐了这种折纸成型方法法。这种开放的心态赢得了同学们的好感。这个例子说明教师在课件上演示的不一定就是唯一的最好步骤,只要能和学生平等的进行交流,就会有和谐生动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只用课件演示步骤,不给学生提供更多质疑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在技术上是先进了,但在教育观念上非但没有前进,反而落后了!

这样做的第三代个结果是:由于每一个步骤都是通过电脑显示出来的,就容易产生教学内容分不出重点和要点的问题。过去,教师讲到他认为应该强调的地方,总要用手势和语气提示学生加深印象。现在则不然,由于信息量的加大,画面的华丽,再加上没有提示什么是重点,学生看完了课件之后只是记住了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有的甚至记住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尤其在学生作业中可以明显发现:离开课堂多媒体的画面提示,大部分学生的作业画面苍白,技法拙劣,根本无法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这种“饱了眼福,忘了功夫”的多媒体的满堂灌,造成了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而且,学生实际知识技能的掌握就比较肤浅,长期下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没法保证,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也就受到影响。 不可否认,也有一些教师在做课件时就想到了重点的强调,他们不是满堂灌得用电脑,而是在关键的地方用电脑演示,这样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对问题的解决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第8篇:学美术的步骤范文

为了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美术网络资源的运用,我把美术网络资源分为思路型、方法型、知识型和练习型。

美术学科思路型网络资源

1.含义

美术学科思路型网络资源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利用个人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所获得的一切有助于提高美术学科教学效率的思想意识及思维轨迹的数字化资源。

2.作用

很多教师有着多年养成的习惯,对于一些新事物、新方法往往不愿尝试,而思路型网络资源的采集和运用,往往可以让教师更快更多地去了解新的教育理念与新的学科知识,通过尝试,融会贯通,较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3.类型

(1)专家引领型

美术教育界有不少专门的讨论会,受会议参与者的限制,很多教师都无法参会,但会议中讨论的很多有关美术教育中的新热点、新思考的内容,都会在相关的网站上进行交流,教师通过网站,能及时了解美术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

(2)示范讨论型

教学实录既是一种示范性教学,又能引导广大教师参与评论、在线交流,这样的资源是很多教师非常需要的。既看了课,又参与了评论,还可以看到很多的反馈信息,这对教师今后的教学设计很有帮助和启发。

美术学科方法型网络资源

1.含义

方法型网络资源是指美术学科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互联网采集数字化资源。

2.作用

(1)学习兴趣更浓

就美术学科学习方法而言,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教师以及学生个人条件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现在的互联网上,有很多用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资源,如小动画等,不需要很复杂的制作,只需要一个小小的GIF格式的动画人物,就可以吸引全班学生的眼球。

(2)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美术学科中,包含了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剪纸等很多比较专业的美术技能。对于教师而言,不可能对每一种专业技能都掌握得很好。因此,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搜索,找到相应的资源,如一些讲解绘画步骤的视频,其他教师制作共享的课件,这样就弥补了自身的不足,使教学手段更为丰富。

3.类型

(1)情境创设型

例如,讲授《美丽的花》一课,可以找一些动画片中美丽场景作为背景,配上音乐。学生们在这节课中不仅仅能学会画出美丽的花,更能充分体验到画画的快乐。

(2)交互活动型

例如,讲授《画太阳》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在学生观看之后,请学生尝试为太阳添上一个合适的表情。从学生最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受到了这个动画的启发,绘制出了更多更生动的太阳。

(3)审美情趣型

审美教育是美术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美术课的重要任务。在互联网上,有一些专门介绍画家及其作品的网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浏览这些网站,这样既可以了解画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还能看到世人对这些美术作品的评判。

美术学科知识型网络资源

1.含义

知识型网络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所获取的所有含有美术学科基本知识点的数字化资源。

2.作用

(1)有助于完善美术学科知识

美术的学科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除了美术发展的一般历史,还有国内的、国外的著名画家、代表作以及不同时期绘画流派的绘画风格,等等。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美术历史和信息,使我们的美术知识更为完善。

(2)有助于开拓美术学科视界

通过网络资源,我们可以不断了解新的绘画表现形式,对于学生而言,多看多学,更有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今后各方面的发展。

3.类型

(1)理论型

理论型资源是指那些比较专业的美术知识、美术理论,如世界上比较早的和美术有关的著作,也有像我国南齐时谢赫的著作《画品》。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专题讨论,丰富自己的艺术理论水平。

(2)操作型

操作型的美术网络资源,往往都带有指导性和实践性。这些资源可以是几幅示范步骤图片,也可以是小视频。通过这些资源,可以学到很多绘画的技能与方法,如一些儿童绘画网站上就提供了一些简笔画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的绘画指导步骤,学生参照这些,也能学到不少的绘画技能。

美术学科练习型网络资源

1.含义

练习型网络资源指的是在互联网上能够被运用于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以及能够让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操作,掌握美术技能的信息资源。一般来说,美术学科练习型网络资源包括在互联网上很多共享免费绘图软件,如金山画王、我型我秀等。

2.作用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互联网上有许多可用于美术教学活动的软件平台,内容丰富,易学易会。学生们在运用这些美术或者说是绘图软件的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技能,又拓展了知识面。

(2)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传统的构图、涂色训练,较为枯燥和复杂。通过教学和绘图软件,可以随意调到多种图形进行训练,方便且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意,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运用美术网络资源的注意点

由于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在选择、合理运用资源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资源获取

网络资源很多,需要教师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选择一些对美术教学有用的资源。进行选择时,应注意四个特征。

(1)典型性

网络资源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设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典型意义,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例如,一位画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画出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作品。所以在对某位画家的某一件作品进行欣赏时,可根据上课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2)生动性

网络资源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动画以及学术观点。总之,形式应该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拓展性

所选网络资源应该有启发性和拓展性,如网上博物馆、网上画廊,网上美术知识宫之类,这些更利于学生美术思维的拓展。

(4)技术性

再好的网络资源,也要量力而行,如果选择的网络资源过于复杂,超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操作性问题,影响教学实施效率。

第9篇:学美术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观察分析 

场景一: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本次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的主要内容是“小鸡”的绘画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已经设计好了一大幅背景画,背景画的上面贴了一只伤心的母鸡,在让幼儿进行绘画之前,教师向幼儿展示背景画,并向幼儿介绍:这是一只非常伤心的鸡妈妈,它的鸡宝宝被可恶的黄鼠狼给吃掉了,现在让我们画一些可爱的小鸡送给鸡妈妈作孩子好吗?就这样,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快速地拿出纸和笔进行绘画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一会儿一幅幅栩栩如生、活泼可爱的绘画作品就完成了,最后,教师以鸡妈妈的身份对幼儿表示了感谢,幼儿非常高兴和满足。通过对绘画活动的观察发现:情境创设是幼儿大班美术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情境就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一种生动具体的活动场景和氛围,能够引起幼儿的创作欲望。当幼儿处于一种生动形象的氛围中,很容易激发幼儿强烈的创作动机,使其全身心投入美术活动中,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而创作出许多好的绘画作品,从而实现幼儿大班美术活动区开设的目标。 

场景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本次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的主题是“一瓶花”的粘贴画活动。教师首先展示范例作品,幼儿都被漂亮的花和花瓶吸引住了,产生了一种动手操作的欲望,创作兴趣十分高涨。然后,教师讲解粘贴画的操作步骤,需要幼儿用剪刀剪出许多彩色的碎纸屑,用碎纸屑粘贴花瓶,花瓶粘完后在花瓶里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同时,教师强调并演示了剪出碎纸屑的快速方法。最后,教师放手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些幼儿并不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有些幼儿的彩色碎纸屑一片一片地剪出,并没有使用教师的快速方法,还有些幼儿的粘贴速度非常慢。通过对幼儿粘贴画操作过程的观察发现:教师对于粘贴画的操作步骤讲解得非常详细认真,并且对重要步骤进行了强调,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幼儿的倾听和观察习惯不是很好,也不善于向同伴学习,这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在大班幼儿的活动中,良好的倾听和观察习惯是幼儿自身不断发展的前提,幼儿的大部分知识经验是通过倾听、观察和相互学习获得的。因此,在幼儿大班美术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鼓励幼儿积极向同伴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场景三: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本次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的主题是“昆虫的家”的手工制作活动。教师首先为学生准备了纸杯、扭扭棒、瓶子、剪刀、双面胶等诸多材料,然后把幼儿分组,五人一组围桌进行小组合作制作,让幼儿利用材料,自主地为昆虫设计一个温暖的家。制作活动一开始,有的小组各行其是,各自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造型的制作活动,有的小组是一个或两个人在制作,其余成员在旁观。制作活动进行一半时,有小组出现了争抢材料的现象,教师告诉他们,材料篮子中还有同样的材料,这样就和平解决了争抢材料的问题。这时,有位幼儿在自己利用纸杯进行创作时,本来想在纸杯上扎空,经过几次尝试失败后,放弃了制作,自顾自地玩起来。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制作作品寥寥无几。通过上述观察发现:在整个制作活动过程中,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较差,缺乏必要的同伴互动交流与合作,多数是以个人制作为主,即使是小组合作制作,也只是少数人参与,其余成员只是“看客”,缺乏参与意识。当合作同伴遇到困难时,没有人主动提供帮助,幼儿自身也没有向别人寻求帮助的意识。在幼儿实际学习和活动中,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幼儿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其合作交流意识。 

场景四: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次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的主题是“画太阳”的绘画活动。在让幼儿进行绘画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让幼儿认真观察太阳的形状,并引导幼儿想象:如果太阳公公生气或高兴时,他的脸型和表情会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太阳”的绘画活动,结果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大胆想象,从而画出了一些夸张的、形态各异的太阳形象,有的幼儿把太阳的形状画成了长脸,有的画成了方脸,还有的为太阳加上了各种形式的头发。对于太阳的颜色,大多数幼儿把太阳涂成红色,竟然有一位幼儿把太阳涂成绿色,其他幼儿看后都嘲笑他。这时,教师走过去,用好奇和欣赏的表情询问原因,这位幼儿小声解释:“我爸爸是建筑工人,夏天,太阳晒得爸爸受不了,我想把太阳变成绿色,让爸爸凉快些。”这时,教师对这位幼儿大胆的想象做了充分的肯定,并及时表扬。通过美术活动区观察发现:想象力是幼儿大班美术活动开展的源泉,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十分广阔的,教师要积极为幼儿自由创作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有些幼儿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教师要善于运用幼儿的眼光看待绘画作品,维护好幼儿的自信心。 

总之,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究、体验和创作的重要场所,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新时期,幼儿教师通过对大班幼儿美术活动区的观察和分析,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不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