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引入了“会计电算化”理念,之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经历了模拟手工记账的初步探索、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随着电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为企业的会计工作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安全问题也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使企业的财务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自身设计不够完善
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稳定性方面有所欠缺,系统会发生故障,这种情况无疑使存储文件的安全性没有了可靠的保障,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可以利用漏洞,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企业的资料。其次,由于各个行业的特殊性,电算化软件并不能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很好的自动与行业特色相匹配。
(二)忽略管理的重要性
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为了操作方便,常常共享用户名与密码,这种举措往往大幅增加了资料外泄的可能性。用户名及密码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加强文件的安全性,但是如此的共享使得在账户的设置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也使得企业财务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忽视对计算机后期的维护和保养
很多企业购买软件之后由于节省费用或者省事,不注重计算机及电算化软件后期的维护和更新,产生的系统漏洞得不到即时修复。电算化软件的程序设置也不能紧随最新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导致后续报表中存在错误。
三、会计电算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
会计电算化所涉及的专业方向广泛,包括会计、计算机以及英语等,但是一般企业的操作人员为会计专业人员,这样难免会因为对电算化软件的不熟练、违规操作等导致文件的丢失。可见,定期对会计人员组织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的重要性,将企业从事会计电算化的人员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与时俱进的高级人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重要性;问题;对策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
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水平低。我国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首先传统的手工帐与会计电算化处理手段两种核算形式仍在相当多的单位中并存,真正实现甩帐的单位并不多,会计核算效率低。其次会计软件管理功能开发不足或没有开发,且多数单位虽采用了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只使用软件的一些核算功能,相当一部分的管理功能则处于闲置状态。一些企业领导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另外,财务部门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核算部门,其会计信息的积累过程与其他业务部门统计信息是密切相关截然不可分的,然而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数据;材料核算不能享用物资供应部门的数据资料。凡此种种,这不仅仅是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问题,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工作量。现阶段的电算化发展只是局限在孤立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上,由于各商品软件发展的孤立性,决定了各软件之间很难对同一数据进行解读、转移,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另外各软件的使用者,出于各自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
3.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会计专业出身,大多数会计人员虽然经过计算机的专业培训和等级考试,但在具体工作中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许多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使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很快,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培训教材多为几年前的,版本比较陈旧不能满足现实的工作需要。
4.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一定的缺陷 。电算化会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目前,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其功能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软件对如何满足电算化审计要求的考虑还不够,如不少系统没有考虑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或者对数据结构不开放,这为电子数据的自动转换带来困难。会计软件设计的数据库结构也存在不规范之处才同时,对数据的查询不能满足双向查询的要求,更谈不上二维查询了。另外,电算化会计软件在保留审计痕迹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尤其没有考虑为电算化审计预留测试通道,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法规和市场竞争来解决。另外还有安全性与保密性差,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以及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5.会计电算化法制建设相对落后。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法制建设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涉及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安全运行、软件的应用、防病毒攻击、密码保护、数据库运行的维护等,由于涉及多环节、多部门、多人员接触等都会导致不安全问题的发生。目前缺乏完善的各种管理制度、法规与标准的约束,规范管理等。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协调管理机制,会计行业内系统的电算化安全规范尚未形成。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1.开发适合不同业务的会计应用软件。由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施电算化还属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傻瓜型”软件,简化操作和去掉不必要的功能。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2.重新构建共享的数据库平台。通过构建多用户、多部门、多行业的共享的数据库平台,可以对企业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也可以对社会金融机构、各个银行系统的运行联网,建立企业与社会共享的数据模型,重组信息资源和实现系统集成,采用科学优化的数据库管理平台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进行。以利于支持企业电算化、支持银行电算化、支持所有用户的电算化工作的运行,系统集成应该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该以设计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3.统一规划系统的建设。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的是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信息,因此在做系统分析时,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经营控制和管理活动,清晰地掌握企业的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的数据或信息数据应用的流程,了解它们与财务目标的关系,使完善后的系统不会偏离整体设计,同时也避免各个控制和经营活动部门分别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而造成数据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功能重复,便于建立一个优化的、模块化、标准化、综合的会计电算化信息应用与管理系统。
4.加强系统的管理控制。充分调动系统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开发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主动出谋划策。同时,分阶段对开发完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奖惩优劣,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调试。在评价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同时,应善于发现问题和错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完善处理。
5.对会计软件反向操作的留痕迹功能。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对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的规定,都强调了更正会计差错要有痕迹记录,其目的就是要做到有据可查,从制度上防止会计做假造假,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对会计核算软件加强这方面的规定。对可以实施的逆向会计操作功能,会计软件必须要提供能够反映经济事项来龙去脉的痕迹记录功能;明令禁止会计软件提供具有会计舞弊功能性质的跨年度 “反结账 ” 功能;对会计人员利用 “ 反记账、反结账 ” 功能从事做账、造假等违法犯罪活动,要制定相应的处罚规定。以此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操作。
6.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21世纪需要的会计人才是既能进行手工会计操作,又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和分析;需要的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还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即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我们应该顺应这一时代的要求,大力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特别是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才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状 对策 人才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虽然会计电算化的起步较晚,但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企业带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社会上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与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才能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本身就发展较晚,并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中还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一种代替手工的计算方式,从中就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的大众意识中,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电算化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有些企业完全跟随社会大流盲目的去施行会计电算化,而没有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现象。
2.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
会计电算化的到来给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当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做过会计和出纳工作的,虽然他们具备了丰富且扎实的手工会计基础,但对计算机的应用却很少涉及,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日常的会计核算,只要系统发生的故障,他们无法及时的处理,直接会造成严重的损失。除此之外,有一些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本身就存在排斥心理,即使他们有过相关的技能培训,但他们的学习情趣不高,成效也不理想。
3.会计软件混乱
现代社会中专门针对财务研发的软件多种多样,软件公司只是一味的宣扬自身的特色化,所以市场上的财务软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再加上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与操作方式都不相同,所以很容易导致数据查询、传输等过程中带来不便之处。甚至还有一些单位通过自行研发财务软件,无论是在专业技术或者资金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盲目的开发只会给会计信息埋下隐患,最终也只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4.安全性和保密性较差
有部分企业没有对会计电算化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估,往往只是单方面的看到会计电算化的优势性,而忽视了它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以至于对会计人员没有及时的进行安全教育,所以在工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安全问题。同时,会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计算机的病毒防范意识,所以没有及时的保全重要的会计信息,很容易造成资料的遗失或恶意篡改。
二、会计电算化革新与完善的对策
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的研发是整个会计领域的一次巨大变革,企业应该对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并从思想上清楚的遗失到会计电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所以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与实行会计电算化,通过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重新分配,有意识的对会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从而大范围的提升企业的会计水平,只有对会计电算化的优势性与重要性进行加以利用,才能使其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
2.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会计电算化已经是我国当前必不可挡的趋势,所以企业也急需大量的会计电算化的人才,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自身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管理知识。因此,企业也可以加强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度相应的培训计划,有序的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技能培训,让会计人员对电算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会计电算化人才需要综合、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管理知识,同时还应进一步的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培养出一批符合现代要求的综合人才。
3.完善并规范财务软件
企业运用的财务软件应当符合会计制度的统一规定,相关国家单位应该对现存的财务软件进行一次安全性的评测,对不符合规格的软件要严厉的整改。与此同时,还要构建统一的会计电算化的协议,尤其是财务软件功能研发方面应该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而进行革新,使其具备一定的兼容性,能顺利的传输数据,并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4.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
切实保证会计电算化的顺利进行,应该完善其基本的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全局性的眼光来归化会计电算化,并会计及其企业的部门进行综合设置,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能;其二,扩建机房,增设设备,强化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能与素质,构建档案管理等;其三,建设符合管理需求的会计模型,逐步使其实现管理型,并带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革新与完善。
三、结论
总之,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于普及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种有效推动企业管理的主要工具,因此,我国企业应重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增加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会计电算化还有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完善,更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及重视,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一)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较晚,很多企业也才刚刚开始应用,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因此其在我国企业中的认知度较低,尤其是在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内部,虽然很多都已经应用了会计电算化来进行会计处理,但是企业的管理者依旧认为其仅仅是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的简单工具。在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工作者的观念中,尚未深入的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也不能认识到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于确保企业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思想观念能够引导行为,如果不能对会计电算化有充分的认识,那么它的发展也仅仅是纸上谈兵。
(二)专业人才相对较少
会计电算化属于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的掌握会计知识,同时也必须要懂得使用计算机和一些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问题。目前很多企业中的电算化人员在计算机操作方面还存在问题,虽然他们具备非常丰富的会计处理经验,但是在现代技术的面前已经变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就导致会计电算化的很多作用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它的功能仅仅停留在对简单会计问题,例如工资处理等方面。另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存在让过去的会计工作者对电算化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三)涵盖范围比较狭窄
现阶段市场上所存在的电算化软件虽然品种很多,但是在功能上却没有太大的差异,基本上都是企业账务往来、资产、销售、成本等模块,其核心的作用还是会计核算。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在我国普及开来,企业所需要的是可以进行财务动态核算以及在线管理等操作的电算化系统,这一电算化系统也必须要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对于这些问题,现阶段一般所采用的传统桌面财务管理软件已经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时代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加大新会计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完善对策
(一)提升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
要增强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及认识水平,要为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全面应用提供支持。企业应该设置独立的部门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管理,同时选配企业管理人员直接进行负责,积极完善相关的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另外还必须要增强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为其全面应用提供员工层面的支持。企业应该让会计工作者在进行电算化处理过程中,把握好手工系统研究和会计电算化工作分析的平衡,处理好电算化工作的每一项流程,对电算化成本要严格的进行控制,从而让其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积极进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应用,其发展需要更多专业的电算化人才的支持。会计电算化人才不但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还必须对企业财务会计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不但要具备能够分析财务信息的专业能力,还必须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就必须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人才培训教育课程,对电算化人才进行计算机技术以及财务技能的综合培训,此外还应该对计算机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财务基础知识培训,让企业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三)做好会计电算化信息安全防范
第一,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控制力度,逐渐构建起包含软件开发维护、硬件管理控制、组织人员管理以及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控制等全面科学的综合管理制度;第二,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应该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所使用到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进行更新,可以使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技术或者身份识别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第三,应该做好对机房的安全管理,要制定完善的防火、防水、防盗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四)逐渐扩大会计电算化应用范围
要扩大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范围,一方面,企业必须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放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将其纳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充分开发出会计电算化的所有功能;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树立全球化的观念,让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帮助企业逐渐拓宽经营领域,实现会计电算化从记账、算账到预测和分析,从国内到国外的扩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互联网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网络系统让很多企业与国内国际的其他企业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实时沟通,让企业逐渐走出了封闭式的发展环境,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企业会计电算化在从核算型逐渐向管理型转变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系统也逐渐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必须要尽快研究出目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让会计电算化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认识以及很好的解决,关乎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实务操作的改进。本文尝试在总结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以期在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研究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不平衡
在全国范围内, 中央政府部门、沿海大中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普遍较迅速, 而地方单位、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为:第一, 受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第二, 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第三, 行业发展不平衡。这就可能引起, 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二)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各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 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 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从而给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带来不便, 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三)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
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转必需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 如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领导对电算化会计优越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程度。只有具备上述条件, 电算化会计才能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
(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核算程序规范、基础数据核算等内容。许多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不够健全, 核算程序不够规范, 基础数据核算不够准确, 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制造了困难, 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必须规范化、标准化, 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无法得到正确处理, 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一)改变认识, 转变观念, 努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认识的改变和观念的转变, 是保证企业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形成正确的认识, 才能产生足够的重视。这样,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才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企业可以专门设置对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效果负责的管理岗位。在此基础上, 企业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努力培养既精通财务知识, 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
(二)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企业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所做的各项基础工作, 不仅包括会计基础工作, 还包括计算机及网络正常运行所做的各项工作。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 不仅应该完善本企业会计制度, 规范核算程序, 保证基础数据核算的准确性, 还应该配备实施会计电算化所必需的各种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除此之外, 还应该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维护及更新工作, 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进而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统一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 依一定的原则选择财
务软件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 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 国家的有关经济管理、监管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 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的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因此,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 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 都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四)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指出:“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 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 把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来抓, 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加强电算化会计安全机制, 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会计信息安全的基础是密码学, 是利用现代数据加密来保护整个系统的所有数据。会计电算化软件各层数据处理应层层设防, 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 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 操作人员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 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各模块也要设置相应的口令, 并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授权, 防止无权人员的操作。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黑客的浸入, 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采用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防护措施, 同时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 不能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 对外来的软盘要进行病毒扫描, 方可在计算机中使用。
(六)加强审计监督
通过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核查监督, 并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 发现内控系统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舞弊手法的甄别能力, 加快审计电算化的开发和应用, 以适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 不仅是会计核算技术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 而且也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重大转变。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是大势所趋。鉴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 理论研究及实务操作尚不够成熟, 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任重道远。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能力培养目标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9-01
当今,企业管理信息化逐步升级,财务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在企业的会计人才需求计划中,不仅需要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员,更需要能够将财务信息融合到企业管理决策当中的决策辅导员。但纵观目前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首先需要识别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以便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1.关联课程教学设计的不足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当前,教学上也把会计的“电算化”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按照各自的教学要求独立“设计”课程。大部分采用这种“1+1”并行线路的模式进行教学管理,这样一种模式将手工与计算机的会计操作自然地隔离开来,学生很难把两者结合起来并不能站在企业未来以全面现代化管理来掌握知识。
2.与能力培养的目标产生偏差
人才培养强调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是较为传统的培养结合,培养“工具”式的学生。学生往往只能短阶段地掌握学习的内容,难以做到触类旁通,如果变更了某种财务软件,学生又将是一个很长的学习过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的并不是只会一成不变的软件操作员,相应的会计岗位更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而在教学这一环,往往缺乏相关的锻炼。
3.滞后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采用的软件以用友、金蝶等商品化软件的财务模块为主教学内容,而“用友软件”、“金蝶软件”已发展成为ERP 软件系统,企业的全面现代化管理中已融入财务作为其核心的模块。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仍然以它独立的方式讲解,站在企业管理实际运作的高度致使课堂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或社会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低效率固然是由于高校在培养方式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归根结底则是学校、企业、教师、学生之间在学习、工作、教学方面的协调性不足。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源头做起,结合企业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和实务能力。以下从相关课程设计、学生能力培养进行建言。
1.系统设计相关课程
(1)以会计基础理论和主流应用软件相结合的会计实务教育。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之前,应确保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程序语言等基本的计算机类课程学生已经学习完毕。在学生已有计算机相关基础的条件下再来开设会计类专业课程。而在会计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同时,应该结合电算化教育。如在《会计基础》类课程的开设时,既要讲会计基础知识,同时可以把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把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账、编制报表的计算机处理程序作简单介绍,为将来系统讲解会计电算化课程做理论准备。
(2)以财务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为工具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育。目前企业会计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外,最主要的工作还有财务预算、预测、管理、分析等内容。会计电算化教育应该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除了讲述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的基础理论以外,应该推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基础理论的讲解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如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以Excel 软件、ERP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技巧。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1)逆向思维,触类旁通。
逆向教学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逆向思维可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目的。在教学中应用“逆向教学法”,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操作的过程中,在出纳员不能对业务凭证进行出纳签字时,必须考虑为什么不能进行出纳签字?与之有关的初始设置有哪些?这些设置是否正确?怎么检查?如何改正?使得学生真正适应社会岗位需求。
(2)了解企业经营流程,做懂“工程师语言”的会计师。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输一种观念:会计(财务会计)既能够帮助履行反映和监管,是一种显示过去的职能,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也能够提供管理决策依据,是一种显示将来的职能。以应收应付系统为例,该系统主要用于完成企业应收、应付款的日常业务处理,编制相关凭证,处理各种票据登记、结算业务,以及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勾对核销往来款。其中,日常处理、凭证录入和票据的相关处理都是会计的核算功能,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则是会计的决策依据职能。
(三)总结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较之一般的理论授课,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要同时引用相关的理论和实际的情境来印证它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现实的条件和高效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调动起来,只有学生真正明白了实际情境和理论支撑点,才能做到触类旁通,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申海燕.试述中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4): 43-44.
关键词:医院;会计;电算化
一、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21世纪,迎来了以全球化和知识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经历20多年的进化历程已经从产生初期(1988-1992)的个人计算机(PC)、DOS操作系统和小型桌面数据库系统(如Dbase、Foxbase),发展到现在的(1999年至今)基于互联网环境、Java技术和面向对象的客户/服务器模式(CLINET/SERVER)、分布式数据库、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数据结构,采用可视化的人机交互(如WINDOWS窗口环境),实现了网上广告宣传、咨询洽谈、资金划拨、交易管理、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研、财务核算、生产调度等商务活动(即电子商务)。
我国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国要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物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账、记账、算账、查账以及部分需要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通过近几年的普及,我国许多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都使用了财务软件,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适应了社会的需要,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影响医院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因素和存在的风险
但是在某些地区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开展程度非常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院领导都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只片面的追求硬件的投资而忽略了软件的投资,有的单位虽然软件也购买了,但因为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使得会计电算化工作举步维艰,没有真正的发挥出电算化的优势。因此要真正的让会计电算化工作进入正轨,就需要医院领导的直接参与和全体职工的配合,只要这样,会计电算化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其次,财会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促进了医院会计知识结构的更新,由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控制,而不能只固守于记账、算账,要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各种信息。
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是前提条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通用会计软件包括的行业范围不足,许多医院使用不到高水平的会计软件,再加上某些软件公司售后服务不及时,使用单位不敢轻易放弃手工账簿,使医院会计电算化进程放缓。这就需要医院领导向其他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医院询问和学习,对比研究,挑选那些比较有实力和售后服务条件好的软件公司进行软件购买,并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让财会人员熟练掌握这些软件。
目前,我国医院会计电算化还面临以下风险:
(一)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制订措施不全或缺乏有效监督,导致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如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如没有及时备份、或备份数据没有定期检查,凭证、账簿没有及时打印等。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风险和对策
(一)加强正规教育。
培养具有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高级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充实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开发人员。同时充分利用各专科院校和成人院校专科学历教育的力量优势,大量培养系统使用维护和管理人员,壮大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应用人才队伍。
(二)积极开展职业培训。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只通过正规教育来满足会计电算化对各类专业人员的需要,是不现实的。职业培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首先,采用脱产教育形式,对在单位主要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上的会计人员进行脱产的、较长时间的培训,使其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成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人员。其次,采用短期培训形式,对目前所有的会计人员进行短期会计电算化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知识,成为系统的操作员。再次,对于会计人员,无论其电算化水平高低,每年都应该接受一定时间的电算化新知识培训,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注重内审人员的培训。
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审计人员通过核查医院在实施信息系统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有效,相关措施是否落到实处;通过分析控制的薄弱环节,评价这些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否会产生潜在错误等,对医院预防、发现和纠正舞弊行为的控制措施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调整,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之,尽快实现医院会计电算化就是使会计核算、会计管理手段现代化,也是进一步深化会计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是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计算机和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的简称。具体地讲,是指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并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指挥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作过程。
1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1979年,其代表项目是1979年财政部支持并直接参与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的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在财政部、一机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长春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计算机问题研讨会”以总结这一工作的经验和成果。以此开始,随着80年代计算机在全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政策与法规滞后,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要求有与之相配套的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目前,我国颁布的相关法规中存在着一些阻碍其发展的规定,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对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变得十分困难。另外,会计电算化犯罪是一种高科技、新技术下的新型犯罪,为了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开发和管理,不能单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还必须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
而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完善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沿用原来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岗位设置不完善等现象;在操作管理方面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或未经培训合格者便上机操作;在维护管理方面没有系统维护制度,维护人员可以随意变动系统参数等;在档案管理方面存在数据收集不及时,没有严格的档案调用规定甚至出现擅自复制文档现象等等。
(2)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复合型人才。既懂会计学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关键。目前会计部门运用电子计算机的热情和期望都很高,但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较差,缺乏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一旦在工作中计算机的运行出现了故障他们往往会束手无策,有时甚至由于操作失误会造成数据丢失,严重影响了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会计知识又较为贫乏,不能很好地操作会计软件。这两方面的矛盾制约着电算化的发展与推进,所以加快复合人才的培养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3)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按提供信息的层次可分为:核算型、管理型、决策型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第一个层次即核算型会计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型会计电算化和决策型会计电算化,这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事实上核算型会计与管理型会计的数据来源相同,后者可以利用前者提供的数据,生成管理报表。但是,由于管理型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核算型会计,在企业较难推广,这就使管理型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蹒跚。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离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2 解决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1)做好管理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管理基础工作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没有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大量的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同时,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拓宽渠道,培养人才,是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革人才教育培养的相关制度,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会计电算化所需各个层次的人才。相关的大、专院校,要根据时代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把握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
此外,还有两点要求:一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软件也向网络化和管理型的方向发展,因此,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管理知识将成为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3)加强会计软件的开发,推动会计软件向财务管理方面的过渡。现行的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型功能的模块。在研制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将手工电算化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虽然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家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共同消除影响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管理信息系统 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面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作一展望,针对如何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1.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的传递,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各单位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投资者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
2.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之会计的计算方法更为复杂,计算量更大。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手工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3.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如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那么管理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就需手工操作,降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量的会计信息无需手工操作,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1)实验科研阶段。1983年以前,我国的电算化基本上属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缓慢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处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阶段。在此期间,我国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进行工资核算的单项会计业务核算,且缺少与之相匹配的各种汉化的工具软件,专业人员也不够完备。1979年长春一汽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自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1983年到1989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新技术革命浪潮遍及时期,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达到了。然而,在此期间我国会计电算化在理论、经验、人员培训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大部分单位采用自己开发的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造成了许多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的存在。为此,我国开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也开始进行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沿着一条规范化的道路前进。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
(1)我国的会计软件正由简单的以事后核算为主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会计软件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财政部评审的会计软件有40余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实用、高效、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会计软件。
(2)我国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手工帐与会计电算化处理手段两种核算形式仍在相当多的单位中并存,真正实现甩帐的单位并不多,会计核算效率低。其次会计软件管理功能开发不足或没有开发,且多数单位虽采用了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但只应用了其中的一些核算功能,相当一部分的管理功能则处于闲置状态,系统资源浪费极大。
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①树立电算意识,转变观念。实现会计电算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②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关键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软件包的评审、会计软件功能、会计电算化培训等建章建制,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和保证会计软件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③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力度。拓宽会计人员的知识面,加大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的力度。避免培训工作只流于表面,华而不实。④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首先要加强会计数据的保护。除了要设置用户权限、用户口令外,在一些重要部门还应考虑声音监测、指纹辨识等高科技手段。要实行专机专用、专机专管,对数据定期手工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网上处理、传载信息以及上网使用的方式是知识经济下的最为普通的财务信息的生产与消费方式。绝大多数的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都是通过网上的在线服务方式,财务信息不上 网的公司会处于筹资劣势,将缺乏竞争力。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要求我们的高校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也要求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高的培训费用,而在硬件上的投入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3.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4.面对WTO、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企业应重新定义新经济时代生存、发展的全新规则。以前那种缺乏前瞻性、国际可比性、闭关自守的会计信息,已经跟不上国际形势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具有透明度、更加可靠,并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国际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提出与推行,将对传统会计观念、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产生重大影响,并将彻底改变中国原有财务软件的形象,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