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范文

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

第1篇: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利益博弈;信任关系;政府监管

一、 引言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而且影响也越来越大。食品安全不仅是一个生物、化学、技术和管理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其本质是食品原料生产者、食品加工企业、食品营销者、食品物流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及食品消费者等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其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制衡、信任管理和风险监管体系等并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有机整体。但是,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和系统管理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事实上,近5年我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并不是我国的基础技术落后,主要是因为食品安全的外部监管、服务体系缺失造成的。当前我国食品不安全因素贯穿于食品供应的全过程,各大类食品均存在安全隐患,食品安全管理体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等方面均存在着严重问题,同时,食品安全的诸多环节的监管不到位、利益博弈不均衡、信任缺失、法规条文不统一,导致食品链条成本和系统风险大幅增加,食品行业道德水平大幅下降,国民对政府和食品行业的信任度急剧下降,食品消费者时时处于担忧和恐惧环境中。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整个社会就无法和谐,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制约。目前国内学诸多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将目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信任关系和食品安全问题的系统管理等三个方面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二、 食品安全的利益演化博弈研究

利益是社会主体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外部条件约束和保障下进行存续、发展、实现自我的一种必要追求,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对利益追求和动机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人们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和编织全球经济共同体蓝图的根本动力。可以说,没有人们对利益的需求和追逐,就没有了社会的一切。正是利益的存在,导致了利益问题的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它反映着人与其周围世界中对其发展有意义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积极关系,赋予了人们行为的目的性和内在动力。而也恰恰是利益,导致了社会各类事物之间具有着复杂性、统一性和矛盾性等特征。

在整个食品安全问题中,利益始终占据着绝对的主要地位和作用,它是整个食品链条的剂,也是整个食品链条发展和延续的源泉,更是各类问题和矛盾的聚集体。各种利益主体在谋利活动中,都会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运用各种手段尽可能地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强弱双方会不断为各自的利益博弈,在这种利益博弈中,经济冲突和矛盾行为就产生了。有学者认为在这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中,消费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且对食品需求弹性小,总体上只能属于被动接受者,其对食品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而王虎、李长健认为这种看法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他们认为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终端,对食品安全存在天然的利益动力,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度最为强烈。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对立和冲突,由此产生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监管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利益博弈现象。但是,由于整个市场信息和个人信息的不对等性和非完全性、政府监管不到位及行政和链条中间环节信任的缺失等,在利益需求的实现过程中,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利益相关集团或个人会存在着具有差别性的动机和实现路径。在其路径的实现过程中,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机会主义等行为应运而生。根据Akerlof和Arrow的研究结果,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食品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安全性差的食品把安全性好的食品驱逐出市场和“道德风险”——生产者隐藏或歪曲和误导食品安全信息等机会主义行为问题。在市场信息模糊不透明和市场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食品链条中的各方的逆向选择、不道德行为和投机行为会随着各方追逐利益预期的增加而增加,最终会导致市场失灵、监管部门失信、国民恐慌和社会动荡。事实上,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人为因素实质就是利益追逐的结果,生产者明知是有毒有害物质,却为了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仍用于食品生产。回顾近几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道德风险严重。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因此,对于食品链条中的利益分配和行为监控等急需监管部门予以重视。王虎、李长健认为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复杂的利益矛盾运动态势主要表现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生产者与监管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为了实现食品领域的利益均衡与和谐局面必须重视对食品领域利益矛盾运动的分析并有效构建该领域的利益冲突与制衡机制、利益产生与分配机制、利益代表与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与利益保障机制,实现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政府、第三部门、法庭与私人多元共同参与的变迁。食品链条上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制衡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影响着食品安全中利益矛盾运动态势和市场均衡的变迁,影响着食品链条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食品安全领域的利益追求不应该只是单个个体或群体一方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整个食品链条中所有群体和个人集体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的需求虽无法使个别个体或群体的利益最优,但能保障整个食品链条利益最优,使得食品链条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取决于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结果。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利益博弈及其路径选择,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道德水平和政府对国民生命安全的关注程度和对人民的热爱程度。食品安全中的利益博弈及其演化路径、方向选择和监控机制关系着食品行业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对于食品安全的利益关系分析及其机制设计至关重要,既能为降低食品链条的各种成本和交易费用提供指导,也能为国家行政监管提供理论借鉴。

三、 食品安全的群体信任关系研究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消费者、食品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一个重要问题。信任是食品安全链条中的关键影响因素,食品安全中的信任关系会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关于信任,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不同,尼克拉斯·卢曼把信任理解为“对产生风险的外部条件的一种纯粹的内心估价”,他认为信任是一种简化机制,是一个对未来的期望,通过信任机制能降低特定情况下的复杂性,最重要的信任因素是个人已取得的正向经验、在获取正向经验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以及作为人际关系桥梁的沟通因素。Doney和Cannon在综合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市场营销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信任发展的五大认知过程:计算过程、预测过程、能力过程、动机过程、传递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信任的感知和认可程度将影响着信任关系演化的方向、路径和演变结果。信任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认知过程,它是双方合作的基础。组织间信任是组织间成功合作的不可缺少的前提,这种关系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

在人与人之间利益获取的过程中,个体的信任感知将左右个体的认知或感知结果,影响个体行为和双方合作的可持续性。信任不仅能带来双方的利益分享和价值实现,也能带来资源的最优整合,促进整体利益和资源价值最大化。良好的信任关系,将会节省利益相关主体的时间和交易成本、降低心理风险,进而增加双方的合作意愿,获取更大的利益价值。

四、 食品安全的系统管理规制与模式

国内外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食品安全管制的必要性及政府管制行为研究;食品生产者(供应商)行为研究;消费者食品安全行为研究;食品安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食品安全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比较研究等等,但对食品安全的系统管理和模式探索研究较少。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市场信息不对称、外部不经济以及公共产品的特性,因此,需要政府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需要政府介入建立有效的信息制度和监管机制。Alan Stone认为管制是“政府通过法律的威慑来限制个体和组织的自由选择”,其目的在于限制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企业食品安全行为、消费者食品安全行为与政府监管关系密切,政府监管法律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是基于对企业和消费者等微观主体行为的有效认知。研究表明,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应采取的监管方式主要有:诉讼;消费者安全教育和信息提供;发放各类生产许可证;行政法规和命令;进行处罚和奖励。我国国内对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经验的介绍和比较方面。朱允卫介绍了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3种模式——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和加拿大模式,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构想。韩俊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国际现状,按照WHO的分类方法,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大体可以分为多机构食品监管体系、单一机构食品监管体系、综合食品监管体系三种类型。分析了分散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的利弊,结论指出:就中国而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宜少不宜多,应尽快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整合。当前实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职责难以分清以致监管重复和监管空白均有表现的原因之一。当前国内外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体制研究文献较多,但对于其系统管理方法和模式的研究文献较少。我国的实践证明,食品安全管理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分部门和分级管理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规则和文件条款冲突,利益矛盾严重,往往各个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削弱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当前我国急需对食品安全管理进行统一,管理方法和模式需要系统化,法律法规需要高度的一致性。(下转第87页)

五、 结论

经过对国内外经典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制已经严重削弱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当前食品安全中的利益问题、信任关系及系统管理模式等急需要迫切解决,研究需要进一步以下三个经济学领域深入:食品安全中利益演化和规制设计、食品安全中利益主体之间信任关系与信任机制、食品安全的系统管理规制和模式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三个领域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三个关键点,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社会安全和谐的理论前提。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2. 李卓.利益语境下经济法的价值分析.当代法学,2006,(5):119.

3. 王虎,李长健.利益多元化语境下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以利益博弈为视角.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144-152.

4. Akerlof, G. A.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ative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3):488-500.

5. Arrow K. J.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risk-Bearing. Chicago: Markham Pub. Co.,1971.

6. 王虎,李长健.利益矛盾论视野下食品安全治理的一种模式变迁.经济体制改革,2008,(5):19-25.

7. 尼克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55.

8. Doney, P. M., Cannon, J. P., Mullen, M. R..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ust.Acade2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3):601-620.

9. Morgan R., Shelby D. H.. The Commitment- 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7):20-38.

10. Alan Stone. Regulation and its alternat- ives. Washington: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1982.

第2篇: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高校安全管理;保卫工作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27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228- 02

0 前 言

在以培B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中,安全管理工作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环。高校安全管理具备预防、管理、服务以及教育等职能,随着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推进,高校保卫部门的职责也逐渐扩大,由于其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必须要加快推进高校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 高校安全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即是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各方面内容进行管理,进而有效的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提升。高校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保卫部门对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维稳能力。

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其在高校教学教研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教学教研工作水平。然而对于高校保卫部门来说,信息化管理还相对滞后,部分高校的保卫部门尚未建立自己的网站,安全保卫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也没有真正的树立。

另外,高校安全保卫部门承担着学校内部政治保卫、治安管理、户籍管理、消防管理以及安全教育等多种服务职能。各个高校内从事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编制,根据目前国家的相关规定,应当是校园内常住人口的3%到5%,但事实上国内大多数高校都不能够满足这一标准,甚至部分高校内的安全保卫工作人员不足1%。这样悬殊的比例是无法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的,高校保卫部门的各项服务工作相当繁琐,因此必须要坚持向科技要力量,主动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积极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办公自动化,才能够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帮助我们搭建一个更好的安全教育平台,为高校内部广大师生带来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1]。

2 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 监控系统信息化

高校安全保卫管理过去一直以来都是人防为主,学校重要位置场所通常都是保卫人员定期进行巡逻,但因为人防容易出现疏漏,加之当前犯罪分子作案方式的隐蔽性,导致高校校园中时常发生各种失窃、伤害案件。因此,应当在校园内的公共场所与重要场所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关键场所安装自动报警设备,使用监控报警管理系统实施管理,采取人防与技防结合的模式,不断提升安全监控的实效性,提前避免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消防管理信息化

高校消防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消防设施不但包含了各类报警装置与灭火器材,同时还包含了消防官网、各种线路以及电气设备等。高校中的火源较多,火灾隐患也相对较多,而恰恰它又是一个人群密集的场所,类似于学生公寓、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实验室等,都是容易发生火灾或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关键性场所。因此必须要找准消防管理的重点区域,对于关键场所应安装自动报警设备与自动灭火装置,同时建立消防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尽可能的降低火灾事故发生之后的损失,避免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2.3 户籍管理信息化

高校户籍管理通常是协助配合辖区派出所开展好日常的户籍管理工作。按照我国户籍管理部门对学生户籍的划分,学生不属于流动人口,也不属于外来暂住人口,但高校内的学生却是城市中的组成部分,和高校人才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高校保卫部门配合对学生户籍实施协助管理。因为学生的流动性相对较大,所以要推广应用信息化户籍管理手段,第一时间对学生户籍变化情况予以更新,从而实现对户籍信息的数据化管理。

2.4 安全教育信息化

安全教育工作一般来说是高校保卫部门通过各种方式来组织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活动,进而促进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自救、自防能力。信息化安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让师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安全教育内容。保卫部门可适当的减少过去那种讲座式教育形式,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开展教育活动,以不断拓展安全教育的覆盖面。

2.5 积极推进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的高校安全管理系统以及安全保卫预警应急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对高校内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同时做好信息的搜集、核实与汇总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安全管理制度予以不断调整和完善。现阶段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着很多新问题,应当进一步扩展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工作手段,尽快建立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2]。

3 结 语

高校属于知识密集场所,因此保卫部门更应当利用好优势条件,不断促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从而实现有效的预防校园犯罪。另外,高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学习和了解信息化技术,应用好各种现代化设备,不断增强自身保护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从而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网络设备; 离线攻击; 通信网络设备资源国产化

中图分类号: TN71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18?0146?03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equipments in power systems

GAO Peng, LI Ni?ge, FAN Ji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ower industry, research for the network security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task. The usag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equipments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is introduced. The security risks caused by foreign network equipments in Chinese power system are analyzed. The risk of the power system network and the urgent needs of network equipment localization are revealed in the analysis. The security risks of internal networks in power systems are also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whole process security control for network equipments are proposed. This paper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ower system network security.

Keywords: power system; network equipment; offline attack; local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equipment resource

0 引 言

20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应用,信息化技术逐步从单机、信息孤岛发展到企业信息化集成。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起步较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借鉴和引入了国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1]资源。

2014年2月,中央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突出体现了信息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因为它涉及到所有的网络设备,设备的安全又是整体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2?3]。同时,随着电力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单位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电力作为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产业,电力信息化建设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及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在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的国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厂商和产品的不可控性,不断曝出国外厂商信息化资源的安全隐患,关乎企业、国家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家开始扶持国内厂商探索信息通信网络设备资源的国产化[4?5],但是由于电力公司信息通信系统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国外网络设备在使用,并且国外网络设备产品的一些核心技术和标准长期被国外厂商掌控,所以对于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的研究与分析迫在眉睫。

1 电力系统国内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使用现状

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涉及网络设备、通信设备、主机及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详见图1。引入的国外硬件设备主要涉及小型机、高端服务器、高端存储设备以及部分网络设备等产品,小型机以及高端存储设备短期国内厂家还无法与国外厂家相比,而其他设备如服务器、低端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目前国内产品功能和性能已能达到电力行业相关要求。尤其是网络设备,随着国内相关网络设备产品功能和性能的日益完善,在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中已经具备取代国外网络设备的能力。电力系统目前使用的国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包括Cisco,IBM,HP,Juniper等厂商,主要以Cisco网络设备为主,占国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的95.82%。使用的国内信息通信网络设备包括H3C、华为、迈普、中兴、烽火等厂商,主要以H3C、华为网络设备为主,H3C网络设备占国内信息通信网络设备的65.17%;华为网络设备占国内信息通信网络设备的22.48%。

图1 电力系统主要硬件产品厂商情况

2013年1月,新华通信社《参考要闻》了题为《路透社称美实验室以国家安全为由移除中国产设备》的报道,称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核武器实验室近日以国家安全考虑为由,移除了其信息系统中至少两种由中国华三通信技术公司生产的网络设备[6]。由此可见国外实验室对信息系统网络设备安全的重视,结合相关事件对的启示,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信息安全实验室对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设备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风险进行了梳理分析。尤以国外网络设备Cisco为例,截至2012年底,来自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漏洞库公开的Cisco系列网络设备漏洞就有165个,主要涉及的漏洞类型包括拒绝服务漏洞、身份验证绕过漏洞以及远程控制漏洞,如被利用可导致网络通信中断、网络设备瘫痪甚至远程执行恶意程序等后果。同时,国外网络设备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安全漏洞或者事先植入的恶意代码,所以加快实施电力系统网络设备国产化对于保障网络安全非常必要。

2 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2.1 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即使自“十一五”以来,电力公司完成了内外网隔离,全面构建了以“三道防线”为核心的等级保护纵深防御体系,“三道防线”有效保障了核心业务系统及数据安全,同时基本杜绝了外部人员直接访问信息内网以及生产控制大区网络的可能性[4,7]。但是,电力系统安全实验室通过对国内外网络设备安全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如果设备存在安全漏洞或被事先植入后门、木马等恶意程序,即使在物理隔离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攻击:

(1) 采用电磁辐射或无线电信号激活漏洞。攻击者利用工程手段在硬件设备中事先加入可唤醒的程序和指令,并放宽硬件设备的信号辐射标准,使其随时可以被探测以便利用,然后通过对设备发送的电磁信号进行侦收和破译,利用无线辐射病毒激活后门。

(2) 通过移动存储介质或移动终端进行攻击。攻击者将病毒存入移动存储介质或移动终端,当移动存储介质或移动终端与内网通信时,病毒利用网络设备漏洞注入内网。

(3) 存在漏洞的网络设备也可能被内部恶意攻击者利用并实施相应的攻击。

2.2 电力系统内部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电力系统内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 息大区中的信息内网构成了两个与互联网隔开的“离线”内部网络,其涉及的无线电信号(无线电磁波)主要有:

2.4 GHz电磁波: WLAN;1 900 MHz~2 GHz;

电磁波: 2G(GSM,GPRS,CDMA);3G(WCDMA,TD?SCDMA,CDMA2000);

230 MHz,3~30 GHz电磁波: 电力微波。

图2 电力系统无线通信情况

由此分析可知,“离线攻击”可能会对电力系统内部网络造成威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 在信息内网中存在大量的国外网络设备、移动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存在被植入后门的风险,攻击者通过激活后门注入病毒或控制设备发起攻击。

(2) 在信息内网中存在大量的“电磁辐射”,存在遭受“辐射攻击”的风险,攻击者通过接收各类设备的辐射激活后门或注入病毒发起攻击。

(3) 在信息内网中存在用于内部通信的无线网络,即“无线通信”,攻击者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直接对设备和系统发起攻击。

3 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设备使用现状,借鉴国内外以及电力系统供应链安全管理的思想,结合电力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过程,本文重点从网络设备的国产化推进、采购安全管控、上线安全管控、运行监控安全管控、下线安全管控等方面考虑对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进行安全防护[8?11],如图3所示。

图3 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框架

3.1 网络设备国产化推进

网络设备国产化推进目的在于规避国外网络设备安全风险的不可控性,确保电力系统网络设备可控、能控、在控。电力企业可以联合国内厂商共同开展各种国产网络设备资源的国产化改造及测试工作,按照“先易后难、先外网后内网”的原则,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国产化进程。

3.2 网络设备采购安全管控

网络设备采购安全管控主要规范网络设备在资质审核、设备选型、安全准入等方面的要求,确保采购的网络设备符合安全性要求。在采购产品前先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设备资源的安全准入机制;在设备选型环节对网络设备供应商企业安全资质、人员安全指标、服务质量评价、网络设备资格准入条件进行审查,对关键设备开展产品预先选型和全面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安全后门、策略配置及恶意代码风险;在招标采购环节明确网络设备的投标安全技术要求,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对厂商保密条款和安全责任的约束。

3.3 网络设备上线安全管控

网络设备上线安全管控主要确保网络设备上线运行前满足国家或公司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上线前由内部安全专业队伍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性测评,保证网络设备硬件安全,避免存在安全漏洞或被事先植入后门、木马等恶意程序;上线时由内部队伍实施,确保网络设备在部署、配置、运行环节的安全性,以及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日志审计方面的完整性。

3.4 网络设备运行监控安全管控

网络设备运行监控安全管控主要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监测、加强信息安全督查,保证网络设备安全运行。

(1) 电力公司应与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总参三部等国家安全技术团队合作,进行网络设备漏洞挖掘和风险预警工作,总结、完善电力公司安全漏洞库并开展漏洞库深化应用工作,常态开展各种漏洞检测及漏洞跟踪修复工作。

(2) 电力公司应建立电力公司网络设备安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优化完善公司内外网监测系统,对各类网络设备补丁漏洞修复状态、异常访问状态、特殊端口使用状态、网络服务状态以及设备性能状态实时监控,并针对各类风险及时处置。

(3) 应综合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设备整体情况,在全网开展网络设备安全专项督查工作,对专项督查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整改,对相应安全风险的防范进行顶层设计,纳入到电力公司常态的安全督查工作。

3.5 网络设备下线安全管控

网络设备下线安全管控主要确保网络设备下线或报废时不会对系统产生风险,同时不会出现信息泄露。网络设备下线工作必须由内部队伍进行,按照标准流程规定做好下线前评估以及过程记录,重点做好剩余信息的删除以及设备的销毁工作。

4 结 语

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以及电力行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网络设备作为电力网络构建的基础单元,其信息安全是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国外网络设备安全风险的分析,以及对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的研究,表明了加快电力系统网络设备国产化,加强网络设备全过程安全管控的必要性;同时,本文结合电力系统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措施。即使如此,随着电力系统信息化对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以及防护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晓辉.网络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罗凯.网络设备安全分析与解决措施[J].电力信息化,2012(2):81?83.

[3] 杨富国.网络设备安全与防火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电网等级保护纵深防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9.

[5]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等级国产化改造示范工程推荐技术方案[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9.

[6] 雪曼.美核试验室停用H3C设备称存在安全隐患[EB/OL]. [2013?01?08] http:///telecom/special/zhonghua/content?3/detail_2013_01/08/20948974_0.shtml.

[7]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重点工作要求[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8.

[8] 左晓栋.美国政府IT供应链安全政策和措施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0(5):10?12.

[9] 蒋诚智,刘婷婷.电力信息系统供应链安全管理研究[C]//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 2013:287?290.

第4篇: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环保工程;管理系统;环境保护;设计思想

环保工程是指特定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工程,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而以某组设想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环境污染问题去处理解决的一些工程。环保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噪声控制工程等。不同的企业因为涉及的产品不同,而在不同的方面需要加强和管理,如一些水泥建筑企业则重点需要关注大气的污染防治,而一些化工企业则需要重点关注水污染的防治,一些特殊的企业则需要对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都需要关注。为了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各自企业的不同所需,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涉及到的行业来确定系统设计的重心。下面我们就环保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1.环保工程管理系统开发的背景

随着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强调在工程领域对环保及安全保障的有效实施。旨在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企业生产管理的生命线。该环保工程管理系统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从基础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评测及相应的事务性管理任务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依据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环保工程管理系统,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该系统的开发目标首先是完整的环保及安全基础信息管理功能,其次是工程环保类事务及环保信息评测管理功能,该系统为高层业务负责人提供工程环保高层视图并对相关的成本信息、质量信息、间接收益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环保决策提供实践性的定量依据。

2.环保工程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2.1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主要是环保类基础信息。该类功能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变量、工程安全影响因素变量及其基准数据、实测数据和评估参数等实现统一的管理,为项目经理、安全监理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提供完备的数字化的环保与安全信息档案,并在工程项目交付时提交项目验收方时作为数字文档备案。工程项目的环保需要基于大量的基础信息,这些信息涵盖项目的基础文档信息、环保类基础信息和安全类基础信息,工程项目类基础信息管理功能,实现对项目基础文档的查询、环保计划及安全施工计划和方案电子文档的编制、检索与和维护。

环保类基础信息管理,该模块需实现对本公司的工程项目行业环保标准及特殊项目要求的基准信息管理,在每项具体的子类功能中,该模块需要实现针对环保指标的创建、设定、检索和基准数据的维护以及针对特定作业项目的环保评测权重和基准数据的维护功能。以起重运输类作业的环保基础信息管理功能为例,该模块管理一组相应的环保监测指标,具体有:尾气排放类指标,由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等在内的有害气体平均浓度、基准数值及其告警上限确定。噪音类指标,由基于环保振动基准方法测量的平均机械振动实测强度及其上限数值确定。粉尘类指标,由日平均粉尘浓度实测数值、安全基准及其告警上限数值确定。水源类指标,由日平均水源消耗量及其单位运输量基准数值。有害物质泄露类指标,如滑油泄漏量及、单位运输量基准数值及其告警上限。对每项指标的基础数据,该模块还进一步管理一组属性,供该系统的环保评测处理单元访问,例如;每项环保指标的基准影响因子,数值越大表示严重性程度越高;每项指标的影响概率,供加权评估计算单元访问;危险程度因子,供环保告警处理单元使用;单位工程量基准资源消耗系数,供工程验收评估计算使用。c环保类基础信息管理子功能类似,上述子功能业管理维护一安全基准指标及其危害程度的评估系数等树枝,供该系统的评估单元访问使用。

2.2 工程环保类事务及环保信息评测管理

2.2.1 工程环保类事务及环保信息评测管理

该类功能主要面向工程项目的动态实施过程,对其中的环保事务处理的业务流程、每个环节的数据处理、文档管理与流转、环保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测数据检验、敏感环保指标的评估分析等任务实现定量处理。该模块对工程项目在全周期范围内的环保事务提供信息化管理功能。该模块的环保事务管理功能围绕工程项目在各个阶段的环保事务的电子文档管理功能进行组织,具体阐述如下。

针对项目起始阶段,该模块实现项目的环保方案编制、审核处理功能,并在审核确认后生成项目的环保监督任务书文档。该功能生成的文档同时被该公司的项目作业管理系统所访问,作为开工事务标准处理过程中的基本信息之一。

针对项目在施工过程的中间阶段,该模块实现每个单元工程检验环节的环保监测指标记录和单元统计功能。该项子功能针对每种类型的单元工程,通过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自动关联对应的基准环保指标及其基准信息,同时根据本模块所生成的环保监督任务计划中的目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以确定阶段性的环保任务是否达标以及达标等级。该模块对项目中间阶段的环保监督事务管理分以下子功能。第一类为单元工程环保监控,该项子功能采集环保指标实测数据,包括工程作业环保数据和物资环保指标实测数据,然后调用该模块的环保评定模块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以确定环保质量等级。在评测不合格的情况下,该模块通过该公司的项目事务管理系统执行整改及复工事务处理。第二类为环保变更类事务处理,对各类型的变更情况进入不同的处理流程,完成对环保计划变更、任务指标变更和监测任务变更的编制、审核和确认。该模块主要实现环保计划变更事务、监测任务、费用类变更事务和施工作业类环保监测变更事务的子流程,不同类型的子流程基于不同的变更事务和修订类型的计划模板来完成。第三类为环保事故类信息管理,对每项环保事故完整记录事件的时间、分类属性、处理信息和恢复状况信息。该模块对单位工程及分部工程的环保监控管理的基本实现方法,是按照工程的主控性进度计划对当前阶段的环保指标进行综合评测。基本质量指标数据源自本阶段所完成的、在该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下的全部单元工程环保监测数据、工程物资类环境污染实测数据、设备运行类环保监测数据和事务类信息。基本质量指标数据源自本阶段所完成的、在该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下的全部单元工程环保监测数据、工程物资类环境污染实测数据、设备运行类环保监测数据和事务类信息。

针对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该模块基于已经完成的环保指标实测记录,检验环保指标的完备性、每个阶段性达标率以及在此基础上测算整体项目的环保达标率是否满足项目环保计划中的目标数值。该项功能被该公司的项目事务管理系统调用,在项目的竣工交付阶段进行环保综合评估测算。

2.2.2 环保评测及告警管理。

该部分基于实测数据和环保基准信息进行项目的环俱影响因素及其危险性程度的告警管理,为此该模块需实现以下类型的子功能。第一类子功能是针对工程项目的环保影响因素管理,用户通过该类子功能创建环保评测指标、该指标与基础监测变量的导出关系以及评测属性,如基准数值、告警阈值和权重因子等变量。第二类子功能是环保实测指标的录入和完整性检验,主要实现从环保监测仪器终端的数据批量接口导入和转换功能。第三类子功能对导入的实测数据样本进行单元统计并计算,计算方法根据基础信息管理模块所管理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参数来完成。第四类是针对特定环保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评估计算,基于实测样本评测当前阶段的综合环保影响程度和是否需要生成环保危害性告警。

2.3 安全类事务及评测信息管理

安全类事务及评测信息管理,该类功能面向工程项目的动态实施过程对其中的施工安全事务处理的业务流程、每个环节的数据处理、文档管理与流转、施工安全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测数据检验、重大安全风险因素指标的评估分析等任务实现统一管理。

该系统的施工安全信息管理也划分为两个方面的子功能,即工程项目的安全事务管理子功能和安全指标评测管理子功能,分别讨论如下。安全事务管理该模块的安全事务管理功能分为面向现场的安全监督工程师的事务管理功能,和面向项目经理的事务管理功能两类。针对安全监督工程师的事务管理功能着重实现以下任务。设备信息采集功能,对工程设备的维修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记录。该类数据从该公司的设备运行管理系统接曰导入,每个批次的进厂设备在每个作业周期都声称相应的数据样本。人员信息管理,对每个批次的人员安全作业资质进行审核,同时在该批次作业完成期间,如果发生人工作业单元的安全事故,则对该事故信息进行记录和生成对应的安全蟾妗⒄改通知书和复工审核类电子文件。

2.4 高层视图查看功能

高层视图查看,主要是基于上述功能为高层业务负责人提供工程环保{层视图以及对相关的成本信息、质量信息、间接收益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环保及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实践性的定量依据。

3.总结

本文所论述的信息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可能会引起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进行监测数据处理和评测。在各类空气污染因素中,固定源污染排放设备排出的污染物质给空气污染带来的影响最大。到目前为止,随着空气环境的该站和环保工作的推进,在增加监测项目、开发新测量技术和改进、充实监测值精度的维护管理体系等软硬件方面都确立了烟气排放连续监测作为环境检测技术的重要地位。根据具体的不同企业所涉及到的环境保护问题,结合完整和规范化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机制,在合理信息化工具的有力支持下,最终可以实现提高安全与环保管理的效率、完善因为数据不全面,导致决策不准确和执行措施难以到位的结果。针对送些亟需改进的方面,本系统的开发目标首先是完整的环保及安全基础信息管理功能,其次是工程环保类事务及环保信息评测管理功能,第三是安全类事务及评测信息管理。以此为基础,并为高层业务负责人提供工程环保及安全施工的高层视图,以及对相关的成本信息、质量信息、间接收益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环保及安全管理决策提供实践性的定量依据。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对于推进环境检测市场化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沈赛燕,许晗雨,许文迪,方军.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10)

[2]浅谈环保工程的全过程控制管理[J]. 王Z,李玉香. 绿色环保建材. 2016(09)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J]. 王清琪,杜美. 科技创新导报. 2016(06)

[4]我国工程环境监理的发展态势及其前景展望[J]. 张长波,罗启仕.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S2)

[5]精细化工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动向[J]. 邹志云,刘兴红,于鲁平,赵丹丹,郭宁,郭宇晴.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2(01)

[6]采用7.5μm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痕量甲烷气体检测仪[J]. 陈晨,党敬民,黄渐强,杨悦,王一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11)

[7]浅析如何做好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J]. 顿朋,张玉. 科技经济导刊. 2017(01)

[8]新时期提高大气环境检测的几点建议[J]. 董杰.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9)

第5篇: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范文

(一)以强化组织协调为平台,持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督。一是安排部署全年食品安全工作。出台年度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围绕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明确主抓点,并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应监管部门,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鲜肉和肉制品安全等整顿治理。二是抓好节会期间食品安全保障。餐保化监管开局良好,扎实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将量化分级管理率从40%提升到65%以上,圆满完成美食节、台商论坛等重大会议和活动的餐饮安全保障任务。三是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市政府召开全市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各县(区)开展了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四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出台《市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制度》,构建了舆情预警、引导、应对处理联动、分类处置等四项机制,建立了网络信息员、发言人和评论员队伍,加大舆情关注力度,及时政策信息,清除虚假不良信息影响,营造了良好的网络互动氛围。我市这一工作受到国务院食安办的充分肯定,在全国食品安全年中会议上作大会交流。

(二)以推进省市共建为契机,建立健全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以省局与市政府签署共建药品安全示范区合作备忘录为契机,深入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推进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为提高我市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搭建了更高的平台。一是强化生产源头监管。市局把新版GMP实施推进工作纳入年度药品安全监管要点,积极落实新版GMP实施的相关要求,推动企业实施新版GMP,已有3家企业通过了新版GMP。结合问题胶囊的排查,对企业委托检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促使企业把好进厂原辅料关。重点关注中标价格与生产成本倒挂品种的生产,重点检查近年在市场抽查不合格的基本药物品种生产,突出做好基本药物生产质量监管。二是强化流通环节监管。组织开展GSP认证及跟踪检查。组织全市13家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签订承诺书,建立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监管档案,并开展专项检查,着力强化对基本药物定点配送企业的监管。三是强化医疗器械监管。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对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生产企业进行规范检查,对有举报的3家企业进行核查。组织企业对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规》进行自查自纠,对56家经营企业经营状况开展检查。开展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市场专项检查,积极做好医疗器械行政许可、不良事件回顾性检查及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等综合业务工作。四是药品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对参创的、洪泽、盱眙、淮阴4县区开展2次督查,确保年内按期完成创建任务。

(三)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根据国家局、省局统一部署,及时启动部署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进货来源把关不严或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购销资质档案不全、处方药销售不符合规定要求、违规销售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含兴奋剂制剂、超方式或超范围经营、执业药师不在岗、冷链管理不符合要求、远程监管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严格涉药广告监管。全市共监测广告1716条,共提请工商部门查处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广告95个,13个品种被省局暂停销售。二是加强协作联动。加强稽查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四方联席会议”、“7+1”药品稽查联防协作、打假保名牌、重大案件查处奖励等制度机制,提升稽查执法质量和效能。今年相继查办了张某、王某等人利用互联网制售假药案,贾某等人利用邮政快递销售假药等4起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大要案件,累计涉案金额1.16亿元,已抓获制假售假涉案人员121人,网上追逃76人;其中2起案件被公安部、省公安厅督办;2起案件被国家局督办;3起案件被省局督办,有力净化了全市药品市场秩序。三是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加强药品抽验工作,注重风险研判,抽样药品1421批次,其中基本药物评价694批次,技术支撑作用发挥明显。突出做好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处置工作。铬超标事件曝光之后,全系统在第一时间相应,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对药用空心胶囊、药用明胶及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关监督检查工作,组织企业开展自查和批批检工作,该事件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

(四)以开展创先争优为载体,着力加强监管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一是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大力弘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了全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凝聚力。认真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三进三帮”活动,了解群众意愿,倾听基层声音,帮助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对市委市政府、省局重大部署决策、年度重点工作开展督查,重点对学校食品安全、药品示范创建、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责任体系建设、保密工作重点进行了督查督办,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打造群众满意民心工程。开通12331咨询投诉举报热线,深入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窗口”活动、“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组织参选全省百佳执业药师、开展执业药师为社会公众合理用药服务等活动,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帮助群众解决饮食用药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做好人事人才工作。加强药品流通行业从业人员岗位证书管理,对清河、清浦、淮阴、四区500余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三是创造条件推进职能调整。科学划分监管事权,清河区局、清浦区局正式履行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职能。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现更名扩项,并加挂“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牌子,增加事业编制20名;保健食品、化妆品扩项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食品通过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初评。市食品药品监督稽查支队获市编委同意成立,核定事业编制15名。四是加强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做好省市组织的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工作,选拔7名同志参加医疗器械、食品工程硕士班,大力培养专业监管人才。

(五)以抓落实彰特色为主题,突出加强党风廉政和软环境建设。一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各单位和市局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市局党组年初工作会议上与各县(区)局分别签订了行风建设责任状,同时与市所和市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机关全体人员向市局党组递交廉洁自律承诺书,形成层层签状、传递压力、落实责任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日常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继续深化警示教育活动,成效显著。三是抓好“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围绕全市惩防体系建设重点目标任务中第21项“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具体任务分解落实、监督检查,按照序时进度组织推进。四是廉政文化建设特色明显。深入挖掘和提炼特色亮点,形成了具有部门特色的廉政文化,荣获“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称号。省局在今年全国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对我们廉政文化创建工作进行了介绍,具有药监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全国有影响,先后接待了国家局、安徽、湖南、吉林省局及省内外兄弟市局来我局参观考察调研。五是突出抓好101%服务制度建设。新建完善五办制度、首问负责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预约服务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五项制度,深入推进101%服务企业活动。

二、2014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思路

2013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将围绕“依托两大抓手、实施两大行动、搭建两大平台、完善六大体系”的目标,着力细化指标、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服务民生,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保障能力,确保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放心,提高全市人民民生幸福指数。

依托两大抓手,致力推进食品药品示范区建设步伐:依托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局市共建药品安全示范区两个抓手,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主体责任人”的监管责任体系,积极落实推进年度合作共建重点工作和具体事项,努力把打造成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的示范区、先行区、创新区,确保全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

实施两大行动,全力提高食品药品市场安全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积极推进民生幸福行动的部署,分别组织实施食品、药品安全行动计划。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方面,继续在高平台上强化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充分发挥政府抓手作用。提升加强餐饮服务监管业务能力建设。开展食品安全执法监察“放心行动”,强化食品安全执法责任和信用管理“两大体系”建设,实施“校园食品安全”、“放心厨房”等建设工程,严格责任督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维护公众饮食消费安全。药品安全行动计划方面,严格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突出做好基本药物监管,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企业专项检查。完善打假办案联络机制,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衔接平台,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保持打假治劣和查办大要案件的高压态势,提高稽查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处置突发食品药品事件。

搭建两大平台,大力拓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领域:

一是搭建信息化监管平台。争取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我市列为信息化建设试点市,共建信息化技术平台和制度体系,大力推动药品电子化监管建设。推动药品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行政审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的信息化管理。二是搭建服务发展平台,积极引导扶持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