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知识点范文

儿科护理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护理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科护理知识点

第1篇:儿科护理知识点范文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模式、健康观念的转变及维权意识的提高,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儿科护理教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在注重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关注对学生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但与此同时,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也存在如下问题。

1.1课程、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较传统

(1)中职《儿科护理学》教材1~5章概念、公式较多,属于识记内容;第6章与临床结合紧密;7~17章多为系统知识,知识呈递进关系,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学过就忘,机械记忆。

(2)对于中职护理教学,无论是学校或学生,都对内科、外科、护理基础非常重视,而对儿科重视程度远不如这些课程,课时安排非常紧,加上教材内容多,故教学任务较重。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及讨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2学习兴趣低、临床经验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差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学习兴趣不高,对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反感。临床见习少,见习期间实践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案例分析能力差,缺少评判性思维能力。

2概念图的作用

2.1辅助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熟悉教材,取舍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结构。医学知识都是概念性的知识,知识点多且枯燥,教师在备课中运用概念图可以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概念的记忆关键点,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借助软件把概念图加入课件中,能使知识点可视化、直观化,有助于课堂教学。

2.2有效学习的工具

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能理清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温故知新。在绘制过程中,必须要归纳关键词,锻炼了学生的整合能力。绘制的过程也是知识的构建过程,学生绘制前必须理解相关知识点,这使学生必须主动学习,同时,通过资料查找、相互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中职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绘画能力好,绘制概念图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其快乐地学习,边学边画,动手动脑。

2.3教学反思和评价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教授修改再设计的不断循环往复,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或学习,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绘制过程可以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思维活动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未能掌握的知识点,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3概念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3.1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整体知识结构

(1)在知识点归纳中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学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没有对知识点很好地归纳,没有整体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进行板书,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做笔记。在每一章节授课前都先给出空白的概念图,让学生填写,如第2章的生长发育规律,首先填写4个小节的内容,然后找出每一小节中的关键内容填入概念图中,再根据关键内容逐步展开,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图。教师讲解时逐个讲解,讲解完后利用概念图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在知识难点中的运用:儿科护理后面部分大多是系统性的疾病,发病机制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比如佝偻病、肺炎、肾病综合征等的发病机制,通过概念图建立知识框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图为例。

3.2利用概念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案例分析都有一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多倾向于线性思维,但概念图提供了更有效的组织、计划护理方案的方式。概念图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框架的构建,注重各方面相关信息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符合现代医学模式整体护理的要求。以肺炎案例概念图为例。

3.3利用概念图进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儿科教学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过程中,教师觉得儿科相较于其他课程知识点集中,题型难度并不大,但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学生却反映儿科很难,要记忆的内容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填一填”等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旧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各知识点间一些新的联系,因此,绘制概念图不仅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教学反思

概念图运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从教师角度来说,它能辅助教学设计,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来说,通过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在运用概念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不能生搬硬套。

(1)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能力和阶段有选择性地运用。对于一些系统性疾病中与解剖生理知识、已学知识联系较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2)概念图在运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明确的任务及考核和评价机制。如果是小组间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和答疑,否则容易出现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

(3)概念图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更注重知识的梳理过程。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要按照简洁的原则,要精不要多,要有层次性,注意运用不同的颜色、图形绘制。

第2篇:儿科护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微课应用;教学效果

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微课的有效利用,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学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微课,并对一些不好理解的内容反复观看,直到充分理解为止。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难题。文章对微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研。

一、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首先,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选择的180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基本情况一致。比如,都是在同一年龄区间,都是初中毕业女生,学习情况也都类似。选择的这些学生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到考试的时候再进行突击复习。其次,微课的制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微课制作内容是“小儿腹泻脱水判断”。在课堂上这一小节的教学时间不到六分钟,但内容非常难懂也非常重要。这节内容不仅是日常儿科护理工作经常接触到的,而且也是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该节内容的微课制作方法进行重点研究。微课时长一共是四分钟,主要内容是对脱水的性质以及程度进行判断,可以供学生自学以及复习使用。微课使用CamtasiaStudio8.0软件进行录屏,再根据具体内容进行配音录制,在具体内容上使用流程图、动画、图表、图片等形式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再次,具体实施方法。在上课十天前,教师将微课材料发放给实验组的学生,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课代表组织所有学生使用班级中的电脑播放一次微课,确保每一名同学都对微课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将微课发送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来相应地安排自学。在十天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讲授微课以外的知识点,对微课中的内容不再重复。在结束本节课后,教师及时测试学生自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评分。在下节课,教师再针对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照组则利用讲授法,由教师在课堂中讲授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并未发放相关微课视频供学生学习。在结束本节课后,教师也像实验组一样进行相应的测试,测试内容和需要的时间是一样的。最后,进行评价。采用同样试题测试两组学生,试卷中包括20道单选题,每道题5分,共100分,主要内容都与判断腹泻脱水有关。

二、结果分析

首先,比较两个组的测试成绩。实验组的平均考试成绩为65分,对照组的平均考试成绩为45分。其次,微课教学模式的评价与效果。90%的学习者认为微课提高了自学水平,80%的学习者认为微课有利于自己对儿童脱水情况进行更好的判断,78%的学习者认为微课有助于帮助自己进行课后复习。有30%的学习者运用微课学习时间不长,在10分钟左右,超过25分钟的学习者在10%左右。虽然有67%的学习者认为小组集中讨论效果会更佳,但实际上与其他同学讨论的学习者是少之又少,只占30%。

三、结论

首先,微课创设了愉快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侧重于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多样化、情境化的讲解,具备资源共享、突出主题等特征。它可以提供给学习者多种选择,学习者可根据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学习的自我调节。学习者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学习知识,而且还可以在课外通过微课学习知识,微课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习者营造出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调查发现,有96%的学习者认为微课教学方式下的学习效率更高,有85%的学习者认为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一些抽象知识,将复杂知识简单化。其次,微课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微课是教学者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而设计的一种情境化教学视频,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内部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巩固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调查发现,有93%的学习者认为微课有利于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推动自己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有92%的学习者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临床护理技术。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创新性,教师应抓住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完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微课教学,挖掘微课更多的教学价值,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成长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作者:阴媛媛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第3篇:儿科护理知识点范文

【摘要】由于儿科护理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及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特点,目前很多中职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来探索适合于中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中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等。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小儿疾病的防治与保健,能为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服务,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

 

儿科护理学不仅与基础学科联系紧密,而且与内、外科护理和护理学基础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开课时,学生对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学习儿科护理学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再加上绝大多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这就更加使我们的教学难以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厌学心理较为严重,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去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与沟通,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加留心,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因势利导,把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1.2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取舍教学相容     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要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以及课本内容,同时对课本知识重新整理归纳,找准重点、突出难点、化繁为简。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像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内容可以简单讲授,但要重点讲解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中职学生大多数缺乏自学及归纳整理知识点的能力,理解能力也不是太强,所以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通俗易懂。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是讲得越多、讲得越深就越好,而要掌握好量以及授课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1传统讲授法     对于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2多媒体教学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制作课件时,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这样就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色彩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 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2.3案例教学法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儿腹泻、婴幼儿肺炎、佝 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疾病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积极通读教材,查阅资料,自己开动脑筋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发言讨论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

 

案例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案例中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寻的许多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增加新的知识,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

第4篇:儿科护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76-02

“翻转课堂”作为来自美国的舶来品,以其创新、科学的实践活动与教学技术影响着我国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而引导我国学生形成自觉学习、善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优良习惯。该模式的提出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同时也为我国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打开了新思路。儿科护理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其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广泛性,使其在教学中尽快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积极性、保证学生考试过关率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翻转课堂”如何正确应用于儿童护理教学,就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意义

1.“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现代的智能信息技术为工具,让教学任务在课外同样可以完成。而在日常课堂中,教师则起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容消化的作用。“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不仅使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位置发生改变,增进了师生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同时对于教学时间也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合理分配。[1]

2.“翻转课堂”最常用于高职院校专业性较强的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方式最符合高职各学科教学的特性,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有力的保障,课上和课下都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学习;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知识素养,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力强、素质高、综合能力优秀的教师团队。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1.有效推动儿科护理专业进一步发展。儿科护理属于理论与实用程度较高的专业,因此,该专业采取的教学方式必须对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都具有针对性。将实际的工作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正是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之一,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课下线上学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教育成本的投入,同时显现了互联网的优势,帮助学生提前融入到儿科护理的工作岗位中。

2.促进儿科护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儿科护理作为临床护理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其护理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一直进步。然而,愈加细化的护理方式与专科设置,使得许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显得较为困难,尤其是年轻教师,难以真正用书面或口语为学生进行个别护理问题的讲解。[2]所以,将“视频”引入到课堂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许多教师解决了这一困难。教师可将较为复杂的护理问题制作成视频、动画等形式,以较为直观、生动和有趣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可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设置的各专业一般都是以“实用”为原则,知识理论的学习也是为了指导学生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作为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技能专业、可操作性强、知识应用能力较好是基本的要求。因此,如何又好又快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进入医院后能尽快适应儿科护理工作,成为了当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翻转课堂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

三、“翻转课堂”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策

1.课堂教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是进行翻转课堂的必要支持,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实现“网络入校”,在学校各区域内覆盖宽带、无线,并在各教学课堂中设置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其次,高职院校应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以保证翻转课堂能最大程度发挥其教学作用。对于儿科护理教学则要重点投入信息技术的建设,如利用多媒体教室对儿科护理重难点进行集中的讲解;微视频可用于对儿科护理中的病因、护理方式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微博、微信等形式则方便学生课下用以讨论交流等。高职院校只有真正落实网络畅通,才能保证翻转课堂的正确应用。

2.正确使用“微课”激发学生兴趣。儿科护理的学习效果关乎着孩子的生命健康,因此,教师必须将护理中的常见疾病、基础操作技术、护理与沟通技巧全部教给学生,以保证学生不仅能将知识吸收消化,更能将其灵活应用到实际当中。然而,医学知识的学都是严谨、枯燥的,伴有着大量难以理解和学习的医学名词与治疗技术,依照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大力实施翻转课堂,利用“微课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护理技巧、沟通方式以及临床病症等重难点内容,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作成时间短小、内容精悍、形式有趣的微视频;将课堂上难以触及到的儿科护理知识分化成学纲、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以及最终结果,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视频课件,让学生在课下可以反复学习、观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儿科护理中的重难点、易混淆点。[3]

利用微视频形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既要考虑视频的直观性、趣味性,更要注意视频制作的针对性、专业性以及逻辑性。

3.将多种学习方式与微视频进行组合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虽然是以微视频为主,然而多种形式协作才是翻转课堂正确应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翻转课堂想要发挥自身最大程度的作用,只靠教师是无法实现的,其中还需要学校、网站人员、教育与心理学专家、各网络软件的开发者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也无法只使用微视频进行教学任务,想要真正提升儿科护理的教学质量,必须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将多种教学方式与其相结合。比如,利用网络独有的实时交互性,在微视频的教学内容播放过程中,可提出儿科护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护理技术、临床病症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学生答题完毕后,再进行对错的讲解并自动播放后续内容,正确利用网络交互性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可依据微视频的课件内容,引导学生自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视频结束后可组织学生对该视频中的儿科护理知识进行讨论、交流、测验,并对学生反馈的疑难点进行有针对的解决。

4.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要在儿科护理课堂中发挥教学作用,可依据课堂教学的情况与学生学习的能力,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模块。首先,以微视频制作内容与儿科护理所学内容为依据,在课前与学生共同探讨和设计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相应的问题,并在之后的视频学习里始终以该问题为中心进行观看。[4]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教学模式应从教师指导逐渐转化到学生可独立思考、提问、解答并动手实践的模式,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搭建属于自己的儿科护理知识系统。再次,教师可通过翻转课堂的微课程形式,代入时下的护理事件、医疗事件等内容,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特点分出学习小组,设计实践性、协作性强的活动,比如儿童疾病的模拟、护理环境的模拟等。这类活动的设计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了解协作的重要性。

5.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已是愈发重要,因此,只有院校师资队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拥有教学的创新意识,才能让翻转课堂真正融入到儿科护理教学当中,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的目的。首先,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和学习,了解国外或优秀院校的儿科护理教学经验;其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教学能力。由于翻转课堂的实施所要求的技能更加全面,因此,教师需要掌握的技术包含视频制作、自学监控、活动设计与管理等多项内容,同时还要以新奇的、创新的制作方式赋予微视频全新的视觉效果;最后,翻转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儿科护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利用翻转课堂的微视频进行教学时,不能主次不分,应以视频为辅助,代入儿科护理中的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好地吸纳视频中的知识内容,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将其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必须性。同时,依据现今我国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的情况,提出了五点应用对策,其中内容主要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正确使用“微课”激发学生兴趣;将多种学习方式与微视频进行组合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高职院校作为向各医院输送人才的平台,只有采取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儿科护理人才,从而提高我国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谢飞,宁苗,马玉婷,等.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实施的问题及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17-19.

[2]官同珍,刘双云,易银芝,等.浅析高职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3,(11):182-183.

第5篇:儿科护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42-02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在学生的能力形成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笔者2010年针对南宁市卫生学校2009级助产专业1班开展儿科护理课程理论、实训一体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并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护理职业能力。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实验对象为南宁市卫生学校2009级助产专业2个班的学生108人,全部为女生,年龄16-19岁。这两个班的学生学制3年,已经过1个学年的基础课学习。笔者将助产1班(54人)设为实验组,助产2班(54人)设为对照组。两班年龄、基础理论课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O,05),使用教材与其他任课教师均相同。

(二)方法

1.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即教师按传统授课的方法,先讲理论知识,每一个单元内容学习完成后带学生到医院临床见习。实验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过程如下:一是做好教学的场景准备。建立仿真的模拟病房与教室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教室。二是按学生的学习风格分组。由学生按每人的学习风格不同分组,分成6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三是课前一周布置教学任务。以临床案例的形式,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利用学材、计算机、图书室、临床见习、向老师咨询等方式收集学习的相关资料。四是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按照临床工作的情景,设定工作程序。五是教师审核学生的工作程序,精讲重要的知识点。六是实施。每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任务的分工,分派各种角色,按工作程序完成学习任务。七是成果展示。八是学习评价。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评价方法。评价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理论考核。于课程结束后,由教务科统一命题,题型按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形式,对两组进行闭卷考试。二是操作技能考核。操作技能考核以组为单位,教师给出临床案例,以临床工作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结合卫生部下发的《操作评分标准》,编制综合的考核标准,由2名教师考核,取其平均分。三是实验组护生问卷调查。笔者在课程结束后,参考相关资料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职业能力的提高等,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统一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54份,回收54份,有效回收率100%。

3.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l6.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一)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异较明显。

(二)实验组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评价

调查表明,实验组学生对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评价较高,具体见表2。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成效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看出,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验组的理论与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第6篇:儿科护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护士 灾害护理 认知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19-01

我国是灾害频发多发的国家之一。由于灾害护理学是一门新的学科,起步较晚,大部分护理人员尚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灾害护理知识掌握不足。现阶段临床护理中,护士已经习惯了执行医嘱的固定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难以应对突发的重大灾害事件。所谓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1]。本研究通过考察各科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点了解情况,发现其在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点,为后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5月选取白城市某医院内科、外科、急诊科、妇科、儿科当日在岗的护士共86名。纳入标准为目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含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排除标准为不愿意参加此次调查的护士。

1.2 调查方法

(1)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参考有关文献、书籍自行设计灾害护理知识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灾害护理知识两个方面。一般资料由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科室组成;灾害护理知识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急救处理方法相关内容、检伤分类、心理护理相关知识等方面20道问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总共100分。

(2)资料收集:2012年5月9日当日在医院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问卷86份,回收86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方法

护士一般情况分布情况用百分比表示,知识得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科室的知识得分情况,应用SNK-q检验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所调查护士科室、学历、职称、职务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2.2 灾害护理知识得分情况的分析

满分100分,最低分10分,最高分95分,其中3人优秀(3.49%),28人及格(32.56%),55人不及格(63.95%)。

2.3 不同科室知识得分情况的分析

不同科室的知识总分比较见表2。假设检验表明,不同科室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得分均数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 =49.08,P 0.05),其余两两科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

3 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表明,护士灾害知识认知成绩优秀4名,及格57人,不及格45人,其中3.77%的护士为优秀,有42.45%的护士成绩在及格线以下水平,这表明目前护士灾害护理知识水平欠缺。

重大灾难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破坏性及救援时间的紧迫性等特点[2]。面对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不确定性,对人员伤害的元预见性,在同一时间内所造成的大批量伤病员,其伤情复杂,现场条件艰苦,使得救护任务相当繁重[1]。然而当灾害来临时,护士的需求在医疗界之中是最大的[3]。任何院内外的灾害医学救援均伴随着护理活动的进行,无论是基础急救还是心肺复苏,往往最早的实施者就是护士[4]。因此,护士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护士实现灾害现场救援的基础。

尽管白城地区不是灾害的频发区和重发区,平时护士接触不到有关灾害护理知识的相关信息,灾害护理知识淡漠,通过此次调查护理管理者应把灾害护理重视起来,加强护士灾害护理知识的认知,采取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护士灾害护理知识水平,防患于未然。

本研究中显示,护士灾害护理知识水平中等偏下,且不同科室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急诊科与外科比内科、儿科、妇科、手术室的总分高。这说明不同科室的护士其专业方向不同、接触到的病种不同、处理紧急救护的程度和频次不同,则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的求知、掌握、培训及累积程度就存在着差异[5]。

灾难护理救援知识的普及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各方面渠道了解关注有关灾害的相关知识和报道,积极参与灾害护理学术研究,推动灾难护理学发展,切实提高应对灾害救援的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南裕子,渡边智惠,张晓春.日本灾害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3-265.

[2] 刘冬兰,李梅,舒秀荣.关于灾难医学与灾害救援护理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0):1009-1011.

[3] Lavin RP.HIPAA and disaster research:Preparing to conduct research[J].Disaster Management & Response,2006,4(2):32-37.

第7篇:儿科护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创新应用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传统“填鸭式”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弥补这一弊端。笔者从2012年应用案例教学已有三年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2011级护理159班和160班为例,现回顾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160班63人为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护理159班6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时间为2013年3月~2013年7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是2014年3月底~2014年5月中旬。两个班的儿科护理学为同一授课老师,两个班学生均为女性,试验组年龄为(18.2±1.1)岁,对照组年龄为(18.3±1.0)岁,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1.2.1.1对照组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授课,学生听课。

1.2.1.2试验组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应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习兴趣:提前到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收集好各个系统的真实病例,病例具有典型性、实用性。病例要经过加工处理成案例,难易度适中,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重点、难点相联系,但不失真。以案例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展示案例,结合典型图片、动画,表现更加直观、生动,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病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选择典型案例,贯穿一次授课内容始终:在一次授课中,用一个案例贯穿全部授课过程。运用一个案例说明不同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1]。比如新生儿黄疸案例:患儿,女,3天,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以“皮肤黄染3天”收治入院。全身皮肤严重黄染,巩膜发黄。今查血清总胆红素373umol/L,其母血型为O型,患儿血型为A型。在此案例中说明了两个知识点:一是该患儿是病理性黄疸,因为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学生一定要学会鉴别,因生理性黄疸无需处理,而病理性黄疸严重者会引起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二是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时间:生后24小时内;三是该患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新生儿溶血症。四是黄疸程度重:血清总胆红素373μmol/L,大于221μmol/L。(3)案例教学过程中糅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职业的准入门槛,授课中糅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是学生的刚性需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均采用以选择题为主的客观型试题。有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4种题型,单句型题在考试题中约占20%[2],而病历分析题约占80%。教师授课时以考题为例,便于学生掌握疑难知识点[3],有助于提高病例分析能力。比如上述新生儿黄疸案例,在讲解完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后,教师提出问题:病例中的宝宝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为什么?在讲解完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后,提出问题:引起该患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依据?这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常考点。(4)分组讨论:讨论环节是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讲授新课,在讲解完和每一个问题有关的知识点后,重新回到案例,明确讨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每组6~8人,根据讨论结果由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其他组员或教师补充。(5)归纳讲评案例:教师以案例为中心精讲点拨,对本章节重点内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强调和总结,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1.2.2评价方法

1.2.2.1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期末考试,为100道选择题,题型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有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难度低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难度,时间为80分钟,试卷由带课教师统一评阅。按照考试成绩分为三个等级,80~100分者为优良,60~79分者为合格,<60分者为差,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

1.2.2.2学生评价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包括7个问题,力求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统计对每项问题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及百分比,共发放调查问卷63份,回收6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评价

两组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均参加学校组织的2014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集中辅导,由原任带课老师担任辅导,辅导过程中两组学生均采用案例教学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为2个等级,通过与未通过,比较两组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2试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在收回的63份不记名调查问卷中,95.24%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87.30%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促进主动学习,98.41%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理论联系实践,92.06%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增强临床应用,84.13%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创新能力,93.65%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培养沟通协作能力,96.83%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讨论

3.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参与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穿插案例及问题,学生处于不断的思考状态,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了中职课堂教学互动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

3.2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临床应用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临床病例,更谈不上有临床经验了,对一些疾病的症状、体征也限于理论层面上的学习,印象不够深刻。案例教学法则让学生融入到整个案例中,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为以后的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的是一个实际事件,案例讨论的结果也略有差异,目的在于使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为她们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4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试验组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同时也高于2014年学院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平均通过率56.69%,高于2014年全国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50%。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罗丽芳 卢玉彬 曾辉 单位: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启莉,李敏.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3,7:66-67.

第8篇:儿科护理知识点范文

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指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皮肤、头发、身洁。

三短九洁是临床上的知识点,临床 ,医学分工的一种。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等属于临床医学。临床科室是医院的主体,它直接担负着对病人的收治、诊断、治疗等任务;临床人员包括直接参与治疗、护理病人的的医生、护士;临床即直接面对病人、直接参与诊治病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儿科护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中职卫校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提高途径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政策及难度都有较大调整,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基础底子较薄,应试能力较差而较难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由于考试难导致学习上形成畏难情绪,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当前卫生类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最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护士执业资格考前辅导及教学和班主任经验,结合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改革,就如何提高中职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谈谈看法。

一、问题背景

国家卫计委明确规定,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后方可从事护士工作。我校属于中职卫生学校,主要招收护理专业学生,因此要提高护生就业率,必须提高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护考)的过关率。护考的过关率就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10年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了护考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个科目。考试涉及学科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中医基础知识、护理伦理、法规与护理管理和人际沟通等课程,知识模块包括: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人文知识3个模块。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参加护考时,护理学中专学历、专科学历、本科学历毕业生都采用同一套试题,并实行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同样合格标准,使位于学历层次最底层的中职护理教育面临挑战。为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我校领导、教师及学生最关注的问题。

二、具体措施

(一)“三段培养、工学交替、校院合作、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三段培养、工学交替”,即在校学习临床实习考前培训。我校实行的是“1.5+1+0.5”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第一阶段的“1.5”期间,学生主要在校学习理论和训练操作技能,同时,安排时间到医院见习,了解护士职业特点和熟悉医院环境并强化基本护理技能和专业护理技能,为实习做好准备。第二阶段的“1”期间,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实现理论联系实践,促进理论水平的提升。第三阶段的“0.5”期间,主要安排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集中护考辅导培训,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校院合作、双证融通”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努力培育德育双修人才,紧紧抓住中职学生的特点,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医院参与教学全过程,学校和医院共同培育使用型护理人才,密切课程与岗位的联系。在学历教育的同时增强护生对护考重要性的认识,将国家护考融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培养方案中加入护考要求,在教学中将护考知识点一一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证考试的有机结合,实现“一教双证”。

(二)加强考前辅导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全力支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考前辅导,专设辅导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讨论会议,合理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实现上下各科、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具体做法是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牵头,教务科负责教学安排、质量监控、护考培训成果评估和协调工作;学生科负责学生管理和班主任配备;实习就业办公室负责宣传动员;总务科负责学生后勤保障;保卫科负责学生安全保障。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扯皮,不推诿。

2.班级合理分配,教学有条不紊。在护考考前辅导中,将参加护考的所有班级分成小组,每组安排骨干教师进行专门辅导,针对每个班级的特点负责备课、抓住重点授课、课后辅导和答疑并协助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护考的重要性并增强考试信心;学生科及班主任负责各项管理工作,辅导期间尽可能跟班管理,做好学生宣传和思想工作,维持自习秩序和学生考勤,及时向家长通报有关情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精心选取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在选取教材方面,我校历年来增多选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及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考急救包应试指南教材》、《护考急救包同步练习及解析》和配套模考试卷。辅导教师对“应试指南”理论知识应精讲,监督考生精练习题集及同步练习,并指导仿真模拟练习,以便更好地适应护考改革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中医、沟通、管理及法律法规等学科知识融在一张试卷中,多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考试模式,避免考生机械地记忆知识点,需灵活应用课本知识应答时不知所措。

4.认真解读大纲,统一组织培训。组织辅导教师认真解读护考大纲,考试分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每个科目题量为135~137题,专业实务科目考查内容:运用与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有效而安全地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考试内容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临床运用能力等。实践能力科目考查内容: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题型全部采用选择题,主要包括考查概念的A1型题和有临床背景的A2、A3、A4题型。通过培训,让辅导教师领会大纲精神,把护考大纲融入教学计划,科学组织教学,精心备课,精讲精练,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和反馈,增强考前辅导效果。

5.考试循序渐进,解答有的放矢。在辅导过程中分前、中、后三阶S段进行仿真模拟考试,从考试环境、考试时间安排上完全模拟正式考试情景,使考生逐步适应考试。在题目选择上依照范围广、内容全、针对性强、难度均衡的原则组卷,以便分析、找出问题,查漏补缺,抓住重点,并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老师及时解答错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进一步辅导。

三、思考与体会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护考保驾护航。提高护生护考过关率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护生的学习态度及学生管理等都是密切相关的。在护生管理方面,必须从入校开始就宣传国家卫计委有关护考的文件精神,强化护考理念,让每位考生对护考的重要性、任务、要求、时间有充分了解,认识护考和就业是密切相关的,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制定学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约束不良行为习惯。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护考大纲融入考试科目教学中,使考生明确学习重点,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在一年半的在校学习期间,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护考做好充分准备。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护考改革以后,考试范围扩大,内容全面,各科知识融合、贯通,更突出对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核,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而考前辅导时间为2个多月,考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掌握所有知识点。这就要求辅导教师把握如何“教”与指导护生如何“学”增强辅导效果。教学应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为目的,多增加病例分析、情景教学、演示练习等方法使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得到强化;教师有针对性地穿插常见多发病的临床案例,层层设问,步步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围绕知识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发学习热情,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归纳总结,教会护生记忆技巧,如对比记忆、口诀记忆、浓缩记忆、提取数字、兴趣记忆、边背边做等多种方法强化知识点。监督考生精练习题集及同步练习,仿真模拟练习,以便更好地适应护考改革后多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考试模式,提高护生应试能力,从而提高护考通过率。

参考文献:

[1]王怡平,黄云彤.强化医学基础知识提高护考通过率及学生就业率.职业技术,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