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的基本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教学改革 美术基础课 分解整合 成绩验收 项目制作 主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目的是让知识更具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让学生更乐于去接受知识,更易于操作技能。我学院做为一个校企一体化的教学单位,动漫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也一直在努力的改革创新过程中。《美术基础》课做为动漫制作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增强造型设计能力,锻炼色彩的搭配和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1动漫专业的学生需要美术基础课
动漫专业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操作课程能够支撑的,它是一个集艺术与技术于一身的行业。一个动画师的素养必定要有美术知识做为基础,才能有更好的上层建筑。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初期阶段的人物设定、场景设定等离不开素描、色彩、透视、解剖的理论与技能的支撑;中期的动画制作中的建模、材质、灯光、上色等,离不开构成知识和色彩设计等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后期的合成同样需要在色彩和构成上方有较好的理解和处理能力。由此可见,动画制作的过程当中的各各环节都离不开美术基础课的支撑。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动画人,美术素养一定是动画制作的基础。
2传统美术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和弊病
我学院自2008年创办动漫专业以来,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这和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分不开的。当然在我们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们的教学也在一步步的进行改革,也经过了由旧到新、由传统到实用的转变。总结一下传统美术基础课的教育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病。
(1)教学环境与动画脱节,学生不买帐。大一的新生走进课堂,有时第一天面对的就是我们美术基础课老师,在传统的画室里,心心念念要学动画学生们,相当的反感。为什么进到大学又让我们画画,不想画。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2)把学生当成美术生培养,导制学生消化不良。一群斗志昂扬的专业老师,兢兢业业、无比认真的讲授着素描、色彩的知识和表现,但是学生就是吸收不了,学不会,根本不想怎么会有这里暗那里亮的事,学生和教师一样痛苦着,他们消化不良了。
(3)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学后不实用。因为要练素描、色彩而进行的训练,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个别的学生认真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了美术基础课,到后面学到动画制作的时候发现根本不实用,不要再加工才能用,怨气深重。
3美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1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从动画制作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内容。
(2)教学环境营造工作氛围,画室与机房制作相结合。
(3)成绩验收以最后短片为主要依据,平时成绩结合计算。
3.2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的设计
3.2.1整合基础教学科目,结合短片制作,将知识分解整合
美术基础课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涉及的比较广,在动画的制作过程和学生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深远的作用。 而逐一的学习又会过于繁杂,学生不知所措。
从项目任务出发,抽取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整合,以够用、必须为出发点。例如,第一学期会安排素描、色彩、透视,第二学期会安排透视、解剖、构成、造型设计等美术基础课,单独的每一个科目的教学都无法进行项目的实施,且在后面的教学中又会有重复的部分,让学生厌烦的同时,没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会以项目制作为主线,在当堂课教学中,镜头中需要的知识点,就是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如:《种子游记》中第一镜中,需要有一个全景的场景要进行绘画,需要对角色进行设、配色以及人物的动作等,任务分析后,就可以抽取出本次课所需要的知识点,从而确定本次课的知识点为:
(1)《素描》、《构成》中的构图原则和方法。
(2)《素描》中的结构、明暗关系及表现。
(3)色彩的基本知识。
(4)空间色彩的基本表现及变化规律。
(5)角色造型设计中需要的人体基本比例关系和表现。
(6)二维、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
(7)角色挥手的简单动作及运动规律。
抽取出的知识点,按照分镜中的需要,边制作动画,边按需要讲解,让学生能确实感受到基础知识在动画中的应用,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目的性。
3.2.2教学内容的设定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争取做到适度、能用、够用
(1)相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新生来说,从作业的质量和进度上面,以认识、欣赏、分析出发,表现的时候尽量放松技法的要求。设计练习内容时,循序渐进,注意学习的吸收能力,不揠苗助长。
(2)对于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知识点有节选,不泛讲,不深入要求技法和创意思维。只掌握基本的动画中的应用知识。降低学习难度,以保证学习能够较好的吸收和应用。
关键词:Painter;电脑艺术设计;问题分析;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5872-02
Analysis and of Painter Course Teaching
BAI Jun-fe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 Gansu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Tianshui 741025, China)
Abstract: As today's unique natural painting techniques Painter imita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of all ages, and skilled in computer use Painter Design Art and Design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skill for students. Analysis of the Painter by teaching the main problems and explore and put forward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painter; computer art and design; problem analysis; teaching exploration
Painter自然绘画软件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完善的电脑手工绘画和图像处理软件,它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其真实的笔触绘画系统能够忠实再现绘画过程中画布、笔刷间的交互感觉。Painter代表了当今特有的仿自然绘画技术,首次在电脑上将传统的绘画方法和电脑设计完整地结合起来,首次将传统的绘画效果和影像编辑及二维动画结合起来,形成了其独特的绘画和造型效果。正因为以上优点,该软件一经推出,便在世界艺术设计和计算机产业界引起了轰动,深得电脑艺术家们的喜爱。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在我国的许多院校,也相继开设了Painter课程, 因此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Painter电脑绘画知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Painter课程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1 Painter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中主要存在问题的分析
1.1 Painter课程的教学目标
Painter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Painter功能、作用,理解Painter在作品创作发挥的艺术效果,掌握Painter工具使用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Painter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能。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利用Painter工具,创作出丰富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绘图知识,掌握电脑艺术设计技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为从事电脑艺术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1.2 Painter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问题的分析
1.2.1 师资问题
Painter课程在客观上要求授课教师不仅擅长传统绘画,而且必须具有熟练的电脑绘图技能,并能有机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合理地使用。但从各院校的师资情况来看,目前从事Painter课程教学的教师能达到这样要求的极少。缺乏具备电脑美术素质的师资问题直接造成电脑美术专业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与美术课程分家,两者无法很好融合,不能达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美术创作的教学目标。教师整体业务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师资矛盾较为突出。
1.2.2 学生的美术功底问题
电脑艺术设计是各种工具与表现技巧的总动员,它能看到未来成品的每一个精致微妙的细节,而深厚的美术功底是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素质。许多学生由于层次不同、学习背景、知识结构不同,造成了他们在传统绘画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对美术领悟能力和审美方式的不同。绘画通俗地来讲,就是能否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是自然人对自然物的把握能力的体现。绘画过程不仅仅在画,而是培养一个人审美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知道什么是美,哪种美是自然的,哪种美是符合人们需要的,其中包括对造型、色彩、构成语言及审美等能力的一种体现。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美术基础的深浅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利用Painter创作作品程度的高低。没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是绝对做不出高质量的设计作品的。
1.2.3 教材建设问题
从国内出版的教材来看,目前具有高质量的Painter教材还很少。有的是理论太多,缺乏实例操作;有的像工具书或只是一些实例的集锦。在这种情况下,编写或选择一种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高质量教材是十分迫切的。
1.2.4 教学模式问题
Painter课程在教学上沿袭了教师在多媒体演示环境中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在机房进行上机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实验内容围绕教学知识点设置,学生在机房验证前次课堂的教学内容。该模式有利有弊,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地培养,而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是作为典型电脑艺术设计类代表的Painter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作为电脑艺术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如何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独立研究与自主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 Painter课程教学探索
2.1 师资问题的解决
学校可通过培训、进修、外聘或与电脑艺术业界联合等方式进行电脑美术专业信息技术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地尽快调整;通过各种途径构建符合电脑美术专业要求的知识体系,任课教师既要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和素养,从而适应本专业对于教师知识水平的要求。
2.2 学生美术功底问题的解决
2.2.1 循序渐进开展美术功底的提高,学习重点放在造型训练与思维训练上
美术功底的提高,一方面要做到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造型训练与思维训练上。针对美术功底薄弱的学生,可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方式。比如素描功底弱的学生,就可以先让学生练习画线条,从简单的几何石膏形体入手,一步步过度到较复杂的静物,风景画等,其中再穿插写生以及作品临摹;对于素描功底较强的学生,可针对性的临摹一些优秀素描作品,从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表现技巧。循序渐进地教学进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牢牢掌握到塑造形象的基本功以及更多技巧,而且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审美情趣。
2.2.2 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与美术修养
Painter课程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要教会学生以此作为工具进行美术创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美术的要求和标准贯穿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与美术修养。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教师的演示实例的设计,还是学生上机练习的设计,无论从色彩到构成都要注意体现美学的要求,要做到和谐、统一,在平时的点滴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与修养。
2.3 教材建设问题的解决
在教材建设方面,学校应针对Painter不同于其他类似课程的特点,从实用性、能力性、适应行业发展及要求等方面来选择或编制教材。使学生通过教材获得第一手可积累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艺术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教学模式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灌输,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采用案例驱动的课程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案例,突出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启发学生对案例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分析在此案例中应用到了哪些工具、命令与技巧,最后总结出该效果产生的基本方法。同时在该案例的基础上,对案例主题作出更新、更高的任务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在主题任务的驱动下,不仅能够主动地掌握相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针对Painter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电脑绘画能力为主,辅以理论指导的性质特点,教学应尽可能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即主要采取上机操作教学方法,可根据具体教学时数选取教材中的有关章节,未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作为课外阅读材料。由于Painter操作性很强,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边学边练及讲练结合等形式开展教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意义的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感受电脑美术设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绘图知识,激励学生勇于创新。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突破,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电脑艺术设计技能,为从事电脑艺术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3 结束语
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电脑美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熟练地运用Painter进行电脑艺术设计已成为当代设计专业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因此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传统绘画与电脑美术的共同携手也将成为电脑美术教育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朱敬一. 电脑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5):116-118.
[2] 李强. 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57-58.
[3] 李秀鹏.关于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构想与实践[J].辽宁师专学报,2006(5):85-86.
【关键词】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构建;观念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难看出,美术课程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价值,进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美术课堂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是有效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也是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立足于美术课堂,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转变教学观念呢?
首先,应试教育思想向素质教育思想的转变。在应试教育下,美术一直都不被重视,不论是课时上、学生的重视程度上还是教师的专业技能上都不利于美术课堂价值的高效实现。
其次,教学方法要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常常采取的单一化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课堂中基本上都是教师教,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少,严重不利于美术学科魅力的展示。
再次,家庭的不重视。由于美术不是中考项目,部分家长是不允许学生将时间浪费在这上面的,所以,是严重不利于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不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都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恰当的方法展现美术的魅力,以确保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选择恰当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展现美术价值和魅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中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进而,为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荷花水鸟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鉴赏的模式,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朱耷的这幅作品,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作品,比如:可以从画的意境进行鉴赏;也可以从作品所象征的寓意等方面去感受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画家傲兀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在这样的自主鉴赏过程中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学生鉴别欣赏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和平鸽》时,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于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所以,在简单的交给学生基本知识点之后,我按照“优劣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素材,合作完成一幅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可见,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招贴画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小组完成作品的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进而,在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化的评价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评价对学生良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学应该重视评价的作用,应该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确保学生以积极地心态走进美术课堂当中,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还以《和平鸽》的教学为例,我们实施的是小组自主设计招贴画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评价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肯定性的鼓励会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下面几点,首先,不要去否定任何一个小组完成的作品,切记不能出现“你们画的是什么呀”的评语。要明白每一幅作品的设计都有团队的想法或者是有一个故事,在看不明白的情况下不妨去听听学生的解释,这样你会恍然大悟,你会感觉很有想法,很有个性。其次,不能一味的说“不错”“很好”,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是敷衍,没有评价的意义,这也是不利于高效美术课堂的顺利实现的。总之,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去评价学生、学生的作品,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并给每个学生搭建一个个性展示的平台,以确保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下的美术课堂不应该在以掌握牢固的知识点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美术课的价值,进而,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其社会应用的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日益显现出了它的新特点:一是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概念、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现,新的软件和硬件层出不穷;知识灌输在信息技术教育这里再难占一席之地。二是实践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演变成为一个丰富的、创造性的工具和环境的创设。教育在这里只意味着探索。三是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但是学生的起点极不平衡,初中不仅开设的课程不同,而且有的学校不开设信息技术课。学习的条件差别很大,学习途径也多种多样,信息技术的开放式教育初露端倪。四是课程开设投资大,电脑室、网络教室的建设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基于以上几个特征,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去传授知识,而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开发学生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把信息技术课建设成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课堂。
1.领会与贯彻“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绪言课中就提出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总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以后每一堂课都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解决好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的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对任务完成的评价可从多个角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充分应用赏识性教育,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如学生学做网页色彩搭配不行,但也许构图较新颖,也许能用一些好的技巧等。
2.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把握基础兼顾广度与深度。
教师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讲解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如病毒的讲解在上课时讲清其概念、特点、传授、防治,至于当前出现的一些病毒以及防病毒软件则可让学生搜集,用少量时间供其,这样既拓宽了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再如一些基本操作可精讲基本的,更多的让学生上机时发现,老师可以适时总结同学的发现,这样用利于学生对本知识点广度的掌握。
3.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
教学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依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每小组安排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机房机器内部联成局域网,并运行起多媒体电子教室,可以充分利用,集中讲解一般性的问题。同时还应该看到学生们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有所侧重,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
二、合理运用学习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增减。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不要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也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2.培养个别化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个别化学习并不等于不听教师授课,不进行相应的任务操作训练,而进行自由散漫地操作。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精讲一般性问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更多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会使用“帮助”系统。并利用局域网及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兴趣的倾向教学。如采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或让学生针对个别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个别化学习的发展,可以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对新事物的创新,同时可使应用方面得以综合化学习,更加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园林美术课程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园林建设日新月异,要想设计一个有新意的园林,就必须做好教育工作,所以为了应对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园林美术课程需要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
园林美术属于实用美术范畴,是以绘画艺术为基础并处于园林设计和绘画艺术两者之间,是园林专业学习领域这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绘画基础部分,包括素描、色彩、钢笔速写;工艺美术部分,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手绘表现部分,包括:马克笔技法、彩色铅笔技法和综合表现技法。
其中,绘画基础是美术课程的主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及扎实的造型能力;工艺美术课程是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绘画艺术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关联性;手绘表现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及表现能力,因为一名优秀的园林设计者,不仅应有创新的设计思维,还应具备表达设计方案的能力,而园林美术则是形成这种高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园林美术课的现状及不足如下:
1、课时相对较少。美术课重在实践,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才能使技术更加熟练,而园林美术课教学课时安排较少,这是首要的不足之处。我校教学计划中该课仅有48学时,除去理论的学习,学生实践的时间加起来少之又少,这对学好这门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2、内容覆盖面过广。由于长期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仍采用美术学院的《素描》、《色彩》、《速写》等专业教材混合使用,目标不够明确,内容过于繁多,技法参差不齐。各学校各自为政,教学内容主要由任课教师来制定,往往造成教学内容的片面性。课程内容与园林规划设计所侧重的表现技法相背离,造成园林美术和园林设计课程、手绘课程脱节。
3、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园林专业的学生入校时不是艺术招生,基本是文科或理科生,绝大多数没有美术基础或爱好,学习美术对他们来说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教学质量。
4、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从画石膏开始到静物再到风景,以老师讲解为主,辅以范画,最后在画室完成一些写生作业。这种教学方式虽能让学生打下一定的美术基础,但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5、师资结构专业特色不强。大部分园林美术教师来自美术学院或师范院校的美术系,他们对园林知之甚少,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把这两个学科很好地结合起来体现课程特色。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容易出现脱节,不利于为学生塑造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基于以上不足,现就园林美术教学改革的提出总体思路:
1、抓住课程特色、明确教学目的。园林美术课是介于“园林”和“美术”之间的交叉学科。“美术”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门类的总称,通常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园林”既是一种物质财富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又是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让园林美术课为培养未来的园林设计师服务。学习园林美术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艺术素养,培养基本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并为日后能够出色地胜任园林的初步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美术基础。一个好的园林设计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功,有很强的手绘能力和丰富的审美情趣。在园林工程招标中,设计平面图、效果图和鸟瞰图往往成为衡量设计者实力水平的标志。园林美术课调整在大一时开设,后续课程有《园林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规划设计》等,可以说打好美术基础对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都有益处。所以,园林美术课要求除了初步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外,还要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在素描教学方面通过观察、感受和理解,表现形体的比例、内在结构及空间关系。色彩教学方面通过对自然界色彩的零距离接触,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悟、组织以及对色调的控制能力。速写教学方面以室外风景写生为主,题材偏向树木、山石、水景、园林小场景等,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1)、理实一体化教学。根据园林专业职业岗位的需求,以任务为载体,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学过程中从最简单的美术常识和基本功入手,导入理论知识,慢慢加深难度,在理论的指导下练习处理画面的技巧。所以,在同学们每次作画前,先就美术基本常识、美术作品的鉴赏、透视法及应用、形体结构与比例、构图法则、色彩基本知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知识点进行穿插讲解。针对园林专业学生美术基础差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造型能力。
(2)、言传身教,培养兴趣。每个人特别容易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教师除了要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意用对美术的爱好和执着、对艺术狂热追求的热情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出他们对未来事业的兴趣。
(3)、多元结合,因材施教。园林美术的教学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才能把他们的潜力激发出来。给学生展示的范画要采纳百家之长,各种风格的都选取一些,要知道绘画作品没有绝对的“对”与“不对”、“像”与“像”。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用肯定和引导的方法,才能让同学们在轻松的艺术氛围里掌握好这门技术。
(4)、解放思想,师生互动。师生之间单纯的“教”与“学’多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种教学形式早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思维活跃的创新型人才,要适应社会需求就要做到师生平等。如,理论课结束后,让同学们自己摆出认为符合形式美法则和构图法则的一组静物来,然后相互点评,老师稍做更改后再作画。对优秀作品或名画进行讲解时,尽量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此外,在画范画时,鼓励学生当面提问并给予及时解答。以上种种形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5)、自主学习,收集资料。教师是课堂的第一负责人,不仅要传授技能,还要让学生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毕竟学会作画的方法比让老师直接修改画面更为重要。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学习园林美术必须具备三分天赋、三分悟性、三分勤奋和三分师传,要拿出十二分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其中九分都要靠学生本人的努力。所以,自主的学习习惯作为“内因”比师传等“外因”更为重要,重要的是要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4、提高专业技能、体现专业特色。
首先,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程度。只有加强美术教师对园林艺术特点和园林艺术造型规律的了解,针对园林设计在美术技能方面的具体需要进行研究,才能传授学生更加适合园林专业特色的技能。
其次,美术教师要顺应时代需求,从专业技能、艺术修养到教学方法各方面不断提高,其教学过程与其他学科一样,应当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还要对其他课程领域的内容有所涉猎,将美术的表现技法渗透到园林专业领域中,真正体现园林美术课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价值,而非单纯的美术教学。
此外,园林美术课在教学环节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美术教师与相关课程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和探讨,促进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真正达到课程体系的渗透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该课程充分发挥其基础课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园林美术课程有许多问题需要创新和改革,只有运用新的教学结构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跟得上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段渊古,王宗侠1园林美术课教材建设初探[J]1中国林业教育,1998(6): 33-34
[2]杭鸣时1建筑美术教改初探[ J]1建筑美术家, 1991 (1):12-13
[3]马云龙1园林美术教程[M]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关键词:中职教学;传统动画赏析;课堂教学
本文以我国众多传统动画中选取的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为例,分别为《山水情》《抬驴》以及《大闹天宫》,对我国传统动画的概况进行立体展示,作为思考、展望我国传统动画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的依据,另外,通过对传统动画的赏析,拓展中职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中职课堂的文化内涵。我们分五部分开展传统动画赏析课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教学课题
为在课堂上营造与传统动画相称的教学气氛,教师可以请有古筝特长的同学,在课程开始之前,演奏传统动画主题曲,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与好奇。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吗?你们知道哪些我国传统动画?通过问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活跃度,以此来引入教学课题—中国传统动画赏析。
二、通过赏析水墨风格动画《山水情》,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这节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整理关于我国传统动画的相关资料,然后做成图文并茂的PPT发送给教师,经过教师的综合比较后,选出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了解中国传统动画的发展历程与分类。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动画的赏析方式及动画中的艺术语言,让学生掌握赏析动画作品的基本常识,激发学生我国传统动画的喜爱。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水墨风格动画《山水情》,并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以下问题:①动画中包含的听觉元素:配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而成?动画中包含哪些音效?②动画中的视觉元素:动画画面布局效果?色彩搭配如何?然后与学生共同对《山水情》的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即音乐美、画面美、意境更美。这是以学生的听视觉引入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动画中的视听元素,引导学生在生动的、趣味性的情境下,多感官参与到动画解析课程中,感受水墨风格动画的无穷魅力,提升美的认知能力。同时了解我国传统动画的基本知识,这也是这节课程的知识点之一。
三、通过赏析《抬驴》《大闹天宫》,并进行对比,深化审美体验
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欣赏剪纸动画《抬驴》的剧情,并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动画中分别用到什么配乐?②这部动画属于什么绘画风格?③动画中路人是什么身份?他们分别是什么观点?然后让学生鉴赏《抬驴》的艺术特点,即皮影艺术、剪纸艺术、戏曲动画。《抬驴》同样是以学生的听视觉引入教学,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动画中的视听元素,感受我国传统动画剪纸风格动画的艺术魅力,并与水墨风格的动画比较异同。在欣赏《抬驴》之后,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演爷孙抬驴的动作,切实体验剪纸风格动画在运动规律上的特性。这种体验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我展示空间,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剪纸动画夸张的特性,加深审美体验。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民族风格动画《大闹天宫》的相关问题:①《大闹天宫》这部民族风格动画在造型艺术上的特点?美术风格包含哪些独特的民族文化?②《大闹天宫》中的音乐包含哪些民族元素?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赏析《大闹天宫》这部民族风格动画的艺术特点,即传统戏曲、脸谱、年画。通过对这三部中国传统动画的赏析,归纳中国传统动画中所包含的艺术元素,并通过表格体现。然后进行对比总结,由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思考,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其掌握对中国传统动画的鉴赏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程的知识点之一。
四、思考探究,提升赏析能力
在赏析完三部传统动画后,教室可以提问学生下列问题:①你们更喜欢哪种风格的传统动画?请说明理由?②与现代动画相比,中国传统动画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劣势?③中国传统动画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在这一环节,可以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于中国传统动画的观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思考与探究,并对中国传统动画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度思考。
科学性原则
医学美术有别于其他的视觉艺术,其主要特征是服务于医学科学。医学美术工作者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尊重医学科学的前提下,结合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完成医学美术作品。医学美术工作者除了要有视觉艺术的表现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譬如在临床医学教学图像中是最为常见的血管,当用医学美术作品表述动脉和静脉时,如果缺乏医学科学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只凭主观感觉去表现就容易使动脉、静脉在同一画面上混淆不清。因为它们表面的形态特征非常相似,都呈管状,但由于各自的功能不同,在管壁的厚薄、弹性、颜色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作为医学美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医学科学知识,除了充分了解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状大小、色彩明暗、纹理质感等基本形态结构特征外,还要对其内部组织结构、生理特征及功能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创作的作品符合科学性,反之就会造成所表现的物象特征不明,甚至传递错误的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误解,作品既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医学临床教学中,临床病例的选择和表现尤为重要。为了能充分体现教学病例的临床特征,在教学多媒体中医学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必须科学性第一。不能一味地强调艺术性,更不能凭感觉主观臆造,一定要在科学的基础上用艺术的表现形式真实、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多样性原则
医学美术学的职能是借鉴、融合古今中外一切造型艺术的手法,将医学科学视觉化,以获得医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最完美的直观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过程中各种可用的多媒体手段也越来越多。为了使多媒体的作用最大化,就有必要综合使用各种媒体手段和多样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根据教学要求,医学美术工作者除了可以通过传统的表现方法,还可通过各种新媒体技术来实现对教学病例发病机制或不可拍摄的疾病发展过程进行媒体描述。医学教学中,许多微观事物及抽象生理过程是很难用肉眼观察到或拍摄记录的,因而需要借助大量的平面或立体,静态或动态图像模拟再现来辅助教学,达到既真实直观又形象生动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在避免冗长的文字描述所带来的理解偏差和阅读厌倦感的同时,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模拟疾病发展过程。如三维动画的应用,使虚拟图像更增添了立体空间感,在表现物体的运动生长,表皮的肌理质感等方面非常优秀,因此其在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图像在表现形式上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具象表现形式和抽象表现形式或两种表现形式相结合。具象表现形式就是对事物实际状态真实客观地描绘,因此多用于表现人体解剖、组织结构和体征、肌理质感等;抽象表现形式是表现事物本质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用点、线、面或符号化的形和色高度概括,用精练的视觉语言加以表现。如教学模式图就是将医学原理经过高度概括、加工提炼而成的说明性图形,其特点简洁明了。抽象表现形式多用于生物分子结构模型、细胞结构和一些复杂的物质反应等,如神经传导、病毒感染。
创新性原则
相比不断创新进步的医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服务于医学科学的医学美术也要与之相适应。但当前很多医学美术作品内容较陈旧、表现形式单一,甚至存在偏差。东拼西凑、乱抄乱搬的现象已司空见惯,因此造成医学美术作品质量不高,缺乏个性风格。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要坚持创新性原则,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其次在表现形式上不仅要运用古今中外一切造型艺术的手法,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创新和丰富医学美术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深入浅出、简明扼要、艺术性强的医学美术作品,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可视性,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特定问题的理解,拓展他们的视野。如笔者参与制作的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感染性休克》[3],其中微循环衰竭的病理变化是重点,这种视听教材如果按传统的表现方法,就是简单地用平面示意图配上大段解说,效果就跟普通幻灯片差不多,无法发挥多媒体视听教材的优势。因此,笔者独创性的使用了三维动画表现微循环衰竭变化这段内容。首先构思,决定将毛细血管用红、蓝色分出动、静脉,管壁半透明状,以利于看清血管内病理变化过程及特征;然后使用计算机3DSMAX软件制作,首先建模,赋予材质;为了表现细胞在血管中的流动和液体渗出,应用软件中粒子发射器,设置生长时间,添加粒子路径跟随、粒子的空间绑定,最后渲染完成每帧动画配上背景音乐,完成全过程。相比传统的简单线条图模式,这种方式更加真实、立体、层次清晰,较准确完整地表现授课内容,加深了学生对微循环衰竭变化知识点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实践性原则
作为一名医学美术工作者,不但要经过全面的美术专业训练,逐步提高自身的艺术能力,比如说创意能力、造型能力、色彩能力等,还必须对医学专业知识和对医学科学的视觉表现有很好的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参与医学实践活动,从中观察、认识和汲取,丰富完善自己的医学体验和艺术感受[4]。在临床外科学手术图谱中,医学美术作品承担着外科手术技术传播的重要作用。如何使这种作用发挥得更为充分,作品表现的内容既真实准确,又简洁明了、主次分明,则需要医学美术工作者除了有艺术造型能力和外科学专业基本知识外,还需要到手术室认真观看手术实践、增加感性认识。细致地观察手术的每一步骤、细节和要点,如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及针线的缝合方式等,选择其中最具表现力的空间视角用笔或影像工具把手术的步骤、方法记录下来。透过众多纷呈的信息,分析、整理,确定创作方案和表现形式。有了以上实践,在作品的创作中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做到胸有成竹,在艺术表现时更显灵活自如、得心应手。最终创作的作品既有传达无误的主题内容,又有较强的可视性,给人似而不俗、赏心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作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可见,除了掌握扎实的绘画理论与技能和相关的医学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参加医学实践活动,医学实践活动是进行医学美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5]。
艺术性原则
艺术是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意念的形象来传达内容,含有美的价值,或符合美的原则,并能引起观赏者的知觉活动与审美反应[6]。医学美术作品除了保证医学信息的真实准确外,还有一个重要责任就是优化信息的传播效果,合理运用艺术原则(均衡、节奏、对比、夸张、和谐等)和艺术的多样性表现手法,去繁就简、去粗取精,使作品清爽悦目。但据有关资料显示,70%的多媒体课件不能或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部分教学多媒体存在着信息量过大,色彩搭配不合理或渲染过于华丽等制作水平低下的表现[7]。究其原因就是对视知觉的认识有误,在艺术原则的应用方面有偏差,以及对色彩的基本要素(冷暖、明度、纯度和对比度)没有把握好,因而带给人的心理反应不是烦躁就是压抑,造成视觉的疲劳,最终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临床教学多媒体制作中,对点、线、面、色彩及各种创作元素的构造,包括文字的字体选择及大小粗细都要符合艺术的法则,增强它们视觉张力,使之尽量完美而具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心理上给人以愉悦、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例如在临床教学多媒体中对动静脉、神经、淋巴的表现,通常用较鲜艳明快的红、蓝、黄、绿颜色予以表现,虽然颜色与客观对象不尽相同,但适当的夸张恰恰是艺术的特点,这样表现既能让对象在图像中更加醒目突出、易于识别,又能让对象的空间位置更加明确。因此所传递的信息速度快、印象深,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手工应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97-02
一、课程性质
《幼儿手工应用》是学前方向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注重设计创意和动手能力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各种手工技法等专业知识,使W生能够具备独立创意、设计、操作的能力,并能够将这些学习内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相结合。所以,本课程是一门偏重创意思维、操作技巧、实际应用的学科,包含纸工、泥工、综合材料应用、舞台美术与化妆、平面设计等内容。
二、课程理念
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本课程以创意和制作课程为主,主要学习设计创意的方法,体会各种手工材料的特点等。《幼儿手工应用》课程的内容依据幼儿园教学所涉及到的手工和设计内容进行选择,课程特点涵盖面广,内容由浅入深,从手工基础这样技巧性的、较简单的内容开始学习,慢慢加入提高的内容,如综合材料、现代媒体艺术等,逐步加入知识的拓展。尤其在后期的设计专业方面,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由单纯的美术手工学习上升到“设计理念”层面。比如说给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包括平面、视频、产品等各种具有设计意识的作品,让学生形成“设计意识”的概念,再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同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去探索,去创造。
三、课程授课对象分析
《幼儿手工应用》这门课程针对的是大专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学起。无论统招还是单招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较高的审美意识,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较高,比普通的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素质。尤其在手工应用后期的设计课程中,解决了造型和审美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学生们的操作经验几乎为零,对幼儿园手工及其教学一无所知,作品很难与幼儿园的实际相结合,这是大专学生的不足之一。学生还缺乏系统的手工制作的经验,创作意识比较浅显,作业效果过于浅显,不能去深刻地挖掘创造。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比如展示大量的幼儿园实景照片,并且和学生一起分析幼儿园内的手工作品及环境装饰等,运用情景模式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幼儿园的环境氛围,从而加深对幼儿园的了解和认识。针对学生创作意识缺乏的情况,首先可以在作业的形式上加以改变,如纸工课程里不再是简单地学习折纸、剪纸的技法,而是鼓励学生可以融入立体构成的知识,将作品的展示形式更加多样化,设计制作出兼具艺术性、设计感的手工作品;其次,可以为学生补充大量的新鲜内容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寻找新资料,尤其是网络资料,教师也需要提前查找好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新鲜的方向或主题。
四、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为培养师德高尚、身心健康、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文化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教育理念先进,保教实践能力过硬,具备学习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教育、管理和科研工作,具有美术专长,能独立承担学前美术教育任务的专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对学生传授各种手工技法以及平面设计基础等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创意、设计、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理解、应用不同材料组合所产生的形式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素养,开发创造潜能,并能够将这些学习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热情和水准,时刻保持专业创意和创作精神。通过学习能够创作出较成熟的作品,把作业作品化、专业化。从知识目标上来说,学生要掌握各项内容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创意技巧,掌握各种手工技法等专业知识,了解每项内容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基本应用。掌握各类手工基本的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幼儿园手工活动的特征及意义。从能力目标上来说,学生首先需要具备独立创意的能力,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技巧,注重手工制作能力和细节表现,并能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制作方法及创作的方法,举一反三,形成认真、细心和计划周密的好习惯,将这些能力熟练应用于幼儿园的教学中。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来说,学生需要体会手工的艺术特点,培养热爱独立创意、热爱手工艺术的情感。了解手工是为了强化幼儿双手的灵活性,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幼儿触觉的感知力。它是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必要途径,利于培养并引导幼儿热爱手工操作及手工艺术的情感。
五、课程内容选取及教学组织安排
六、教学保障条件
教材使用情况:本课程使用的指定教材是《美术》设计应用卷,第三单元第一章幼儿园环境创设(全国幼儿师范学校规划教材,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6月),辅助教材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全国学前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硬件设施情况:综合运用专业的手工教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展厅及展示台等先进设备,保障教学的最佳效果。
七、考核方法与评定
《幼儿手工应用》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掌握专业设计的所学知识点以及艺术表现技法,在学生原有的美术素养的基础上提高艺术审美水平,使作品完整美观,并能合理发现与运用材料。在考核方法上,采用课堂表现考核、作业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形式为面试,主要针对作品的情况进行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考核。评定依据主要为平时作业及毕业创作作品、毕业论文、制作技能展示、方案设计等,全部采用平时考核的形式。
教W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方面以在试点幼儿园的领导、老师对学生环创及玩教具的评价为依据,第二方面依据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评价和校内学生评教为依据。
The Course Analysis of "Manual Application of Art Education"
DONG Wen-xue,XING Xia-jie
(Shijiazhuang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Shijiazhuang,Hebei 050228,China)
关键词:浙教版 初中数学 多角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103-02
1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基本内容
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数学教材版本之一,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主要被浙江省为中心的几个省市使用。与其他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相比,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吻合了教育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但是,在内容结构的设计上,浙江版与其他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有所不同。在这个内容知识点机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代数和几何的知识相互交叉,例如在七年级上学期的教材中,主要设置了数学中数的基本知识及运算、方程的基本运算以及几何的点、线、面基本知识,其余学期的知识点情况也大体相同。但是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以代数、几何相互独立的学期知识讲解,这样的知识点的设置可能会使学生更加专一的学习,但是并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研究表明,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代数和图形的相互交叉学习,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平面几何的章节大约占了全部知识点的一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平面几何是他们走进几何世界的开始,学好初中阶段的平面几何,对于未来数学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平面几何与代数运算比较,学习需要建立在想象能力的基础上,因此,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创新思维,对于学习平面几何有非常大的帮助。
2 多角度创新思维培养的若干措施分析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提升,因此,如何从简单的机械的学习跨越到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是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非常大的作用。对于在浙江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形象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美
平面几何较其他知识来说更加的具体、更加形象,因此,通过形象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中的美,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能够通过几何联系到日常的生活,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几何中的线条、颜色以及各种对称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例如八年级上学期教材中的三视图知识点,它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各种材料以及颜色搭配来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思维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建立具体的模型,通过对立体几何的理解,学生能够创造出很多与教师不同的模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培养了其空间思维的能力。
2.2 小组分配,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浙教版初中数学的平面几何知识中,通过小组分配,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使教学的效果最大化。探究性学习的定义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毫无疑问,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非常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相互串联,变成有连续性的知识框架。例如,当学习到九年级上学期的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从点、线、面的知识点开始,到三角形的知识,再到坐标系等等一系列的知识点建立一个统一的学习模型,这个模型没有固定的约束条件,知识要能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就可以。通过这种具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研究表明,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2.3 转变观念,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学习
虽然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仅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初级阶段,特别是对于几何问题的学习,更加浅显。但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习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数学思想的培养对于学生认知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例如,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教材中关于图形变换的知识点,如果学生死记硬背去记住图形平移和对称的规律并不能让学生学到什么,相反,在这些知识点的运用时显得更加的被动。如果,将对称图形的性质与二次函数中对称轴的平移特点以及坐标系性质相互结合使用的话,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的记住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数学思想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快乐,并且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3 结语
文中所给出的一系列措施对于浙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是一种参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定位好自己的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认识并且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总之,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振国. 谈初中数学“创新学习”的培养[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齐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 科学咨询,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