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观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问题教学——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时曾指出:“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这里,叶老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的方法,具有开启学生大脑,促进学生求知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问题教学法,教师首先要在“问什么”方面充分准备,既要立足于语文的整体与学生的整体,又要顾及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实现以“问”带“学”的目的。
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启迪学生思考,使他们由被动地答变成主动地学,从教师的提问中揣摩问的学问,能提出更高、更深、更好的问题,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为此,教师在一段教学训练后,就可以放开手让学生来“问”。教师可以公开“教学大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知识、能力训练的目标,在自学的基础上,将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比如:在讲授《窦娥冤》时,学生就提出了以下问题:“窦娥的冤死与百姓并无关系,她为何要让楚州亢旱三年,这对本来生活就很艰难的百姓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窦娥的做法可取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窦娥指天斥地就是反抗吗?她与祥林嫂的反抗哪个更进步些?”……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辩论更能带动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求知欲的新途径
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接触社会的途径多,知识面广。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一个学生的知识变成全体学生的知识,既能让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开辟诗词文赏析的园地。可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们轮流介绍一首自选的诗词文——介绍的内容可以是思想内容、写作技巧、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也可以是某一字、某一段、某一问题的细致分析或独特见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介绍的方式:可以是个人的讲授式,也可以是提问式,还可以是辩论式;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质疑。这样坚持下去,高中三年就能累积二百多篇诗词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和鉴赏能力。
2、建立学生作文材料库。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可是,许多学生在论述自己观点时总会感到很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积累不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就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建立了一个“作文材料库”,采用轮流制,每天一则新颖的作文材料。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也督促了学生的阅读,久而久之就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和写作素养。
3、把批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创造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叶圣陶先生曾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很多教师一直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主宰者、评价学生的权威人物。其实,在课堂上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评改作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不是放手不管,而要把评改的一般标准给学生;也可以事先将全班的作文先整体批阅一遍给定分数,记录下作文情况,再让学生批改;然后,师生交换批改情况,进行最后的评定。
现代语文教学要求师生都活跃起来。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会学知识,进而形成技能、智能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课本剧——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好方法
对中学生来说,课本剧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文艺形式,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课堂与书本无可比拟的作用。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次尝试课本剧的形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学生编写课本剧是学生对课文的再创作。它不仅需要对课文文字的理解,还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再深一步的挖掘。编写课本剧的过程,是一个对课文由浅入深的自我探究、自我创新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还得到另一个收获:写作知识远远超出作文课上、语文课中所获得的,从而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 育人 制度 骨干力量 全员参与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身心、学业、人格的和谐发展,我们既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业任务,片面地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完善,也不能不顾学生身心健康而一味地追求分数至上。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互利、互动的关系一一健康的身心和人格能推动、促进学业的发展;知识的获得又能从理论上完善身心和人格的建设。知识是学校能给予学生最直接的东西,也是学校最显而易见的任务,即传统教育观念中所说的“教书”;而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的教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育人”,对学生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一句话:“教学为基础,育人是目的”,“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
应试教育的误区在于把对学生知识世界的灌输作为唯一任务。时至今日,我们的大部分学校仍然秉承着前人的做法,拼命地抓教学,而无形中忽视了育人环节,结果往往会造成教学上取得的一时辉煌难以长期维继,又或是年复一年,届复一届地输送着高分数但可能是低素质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再年复一年,届复一届地把他们送入社会,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不快。笔者曾在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过人事档案管理,遇到过这样一例:在三年内收到了两份属于同一个人的退学档案——有一个学生三年内两次考上大学,但都是就读不到一年又分别两次退学。其考上的大学和专业都不差,这就不禁让人怀疑该学生如果不是心理有问题,至少也是职业道德品质有问题——一个连学业都不能坚持完成的人,谁敢保证他以后能坚持完成工作任务?要真正做到依靠教学,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1.完善教学制度,确保育人环境
学生的素质构成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学校的教育活动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从内容上看,有课内外进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种活动;从形式上看,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等。由此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光是语言文字的宣传、说教,它还必须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入受教育者,身体力行的引导、管理、纠正的过程。
由于社会、媒体中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厌学情绪,个别学生经常逃课,有的学生人在教室却不思学习,甚至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致使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教学工作做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有完善的制度来维护其顺利实施。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能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育人服务和育人环境,同时也体现出学校本身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素质的高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套健全、明细、实用的制度,教育者们有可能会陷入面对困惑却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之中;又或是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法则而穷于应付的混乱现象。
因此,在教学方面应将教师和学生课堂行为具体化、制度化,设立课堂情况登记表,对学生迟到、旷课、严重干扰课堂纪律等进行登记,并由任课教师对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教务部门要抓好教学巡视,确保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为育人工作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抓好行为规范,促进学习效能
学校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活动,它不仅要关心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还要照顾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成长,关注受教育者个性的自由发展。所以,我们不但要抓好课堂教学,对学生日常的思想、行为也必须密切关注。中学生尚属未成年人,还没形成完整的审美观和人生观,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在模仿,有时会模仿一些娱乐偶像的衣着、举止、语言,觉得这样就会引人注目,就是很有个性,殊不知个性自由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标新立异。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这个“琢”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要用专门的“具”。如果一味追求所谓个性而不经琢磨,这块玉很可能永远只是弃之路旁无人问津的石头。
学生们应该有属于他们的个性和行为,但没有良好的日常行为就不可能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生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包括一些必要的强制规定。学校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出完整的、具体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行量化评价,长期有效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政教部门要切实地抓好学生的校园思想和行为,如通过班会、墙报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经常巡查校园,遏制并及时处理学生逃课、吸烟、打架等不良事件,确保学生能留在课堂,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通过反复提醒、反复纠正、反复练习,使学生更多地接受学习氛围的感染,学习行为更加合理,学习效能更加显著。
3.重视班主任工作。突出骨干力量
班级是整个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一个班级风气的好坏,与班主任的工作是否细致到位密不可分。
重视班主任工作,首先从宣传上要正面引导,突出班主任的教育成果。班主任是每个班的负责人,是陪伴学生最久的老师,他们不仅要抓好本职教学工作,而且要抓好全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他们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他们必须直接面对班上每一个素质存在差异,个性各不相同的学生及其家长,必须从学业上、思想上、习惯上对每一个学生们进行教育、辅导。其体力与脑力的付出和承担的责任都远远大于普通任课教师。当所带班级和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班主任理所当然要受到重点褒奖。
其次,在选拔班主任时,坚持“负责任,有能力,肯奉献”的原则;任用班主任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并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工作、研究能力,对不负责任的班主任要敢于撤换。
另外,学校还应该做好一些必要的工作。如在管理学生、处理学生问题中,不违反教育教学原则的,要义不容辞地为班主任撑腰;评优评先、评聘职务、外出培训学习对班主任予以优先考虑;定期评选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突出先进,带动全体——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好老师一样能表扬出来。让班主任切实感受到其地位和工作价值受到肯定,并在这种肯定中更努力的付出。
4.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常有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纪律越来越难管。
实际上,我们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只管课堂,不管课外(间)。经常有学生在打闹中可能出现安全隐患或者随手乱丢垃圾,但一些教师或是目不斜视地走过,或是自顾聊天,却没想到加以防范和纠正;上海某中学由于学生违纪翻墙捡球不慎摔伤致残而引发94万元索赔案的教训还仿如昨日,我们一些上室外课的教师又自以为是地让学生自由活动,自己管理,却没有进行必要的巡视,学生满校园游荡,有的还趁机溜出学校……
正是因为这种教育者的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才造成了受教育者的不懂规矩,肆无忌惮。因为教育者的“熟视无睹”,才会使受教育者“目中无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党和国家对一个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要求很多,其中教师教书育人是根本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才会使学生真正受益。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所以,教师除了完成其日常教学任务外,还应该参与“管”学生。
做与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好与否是能力问题。没有想做的态度,就根本谈不上做不做得好。有的教职工总觉得难以开口去“管”,却不想这正是“学生越来越难管”的根源。一个平时不爱管学生的老师想管好纪律时,学生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你凭什么来管我?”的念头,但如果是一个经常爱管学生的老师,学生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就没想到要“对抗”,这也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惯性。第一次开口可能很难,但只要坚持就肯定能成为一种习惯,这种坚持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属于学校领导、中层和班主任,而是属于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
事实上,我们的育人工作主要还是在教学中完成。作为学校基础的教学不能放松,但育人环节更要抓好,只有从思想上、行为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过程。教职工们要做好按时上课,不缺课、不空堂,利用制度和本身的岗位特点维护好课堂纪律和课间行为,随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及时通报突发事件,加强家校配合,通过一系列扎实而又是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能提高教职工自身的素质,也让学生感受到其不良行为谁都能管、谁都会管,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惯性管理,而这种惯性必将会推动教学工作乃至素质教育收获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1 对士官任职教育学员课堂管理的思考
(一)把握士官任职教育课堂的特点,从严依规有效进行管理
士官任职教育的课堂特点,不同于在部队连队干部和老士官的授课,也不同于士官院校学历教育的课堂管理。任职教育通常学制比较短,长的有几个月,短的甚至只有一二个星期;但通常学习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而教学对象来自不同的单位。个别学员在原单位本来是管理别人的,在本专业是行家里手,现在让他们进入院校再进行培训,成为被管理的对象,往往入学后较难摆正自己的位置,面子上感觉过不去,架子上放不下来,很难实现角色的转换,更有部分学员带着见世面、拉关系的心理来学习,从而对课堂管理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些情况,在授课之初就要在课堂上做到正规化管理,要立好规矩,做到赏罚分明,才能营造从严治学的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二)抓住士官任职教育学员的特点,合理营造课堂氛围
士官任职教育学员的特点,不同于来士官院校进行学历教育的学员,这些学员基本都是刚服完两年兵役的上等兵,阅历比较简单,而且相比较而言,专业素养不是很全面。而来参加士官任职教育的学员,服兵役的时间较长,在某些专业方面甚至比授课的教员知道的还多,这就要求在课堂管理上,不能简单等同于参加学历教育学员的课堂管理,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精通学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来讲一讲、教一教,从而营造积极向上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这样的学员,应该从最后的考核环节给予适当的加分,提高整个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来培训的学员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培训的内容可能和他以前接触过的完全不同,这就可能增加这部分原因的畏难情绪,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对这部分学员放任不管,尽可能让他们多学习相关的知识。
(三)增强士官任职教育课堂学习的内容,切实从教员做起
士官任职教育学员来院校进行培训一般都是带着需求来进行学习的,而由于培训的时间较短,学习的内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学员的需求,这就需要在进行培训前,充分了解各个学员的需求,根据培训目的设置相应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就给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不能把用于学历教育的士官学员的内容照搬照讲,应根据任职教育学员的需求设定教学内容,做到学用相长,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学员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问题,真正提高学习效果。要做到讲授的内容完全符合受训学员的需求,在操作过程中很难,由于每次培训的目标不一样,又或者培训的人员的情况往往滞后于培训目标和内容制定之前,导致培训开始时,才发现培训内容有偏差,所以这就需要机关、部队和院校在培训前充分的进行沟通和协调,从而真正的达到培训目的。
2 对士官任职教育学员日常管理的思考
(一)采用自主式管理,提升学员管理热情
士官任职教育学员已经具备基础的军政素质和分辨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熟悉条令条例和各种规章制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管理的热情。士官任职教育学员的日常管理,应发扬民主,实行自主管理与正规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士官任职教育学员由于来自部队基层,对日常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严,因此,在学员入学之初,管理部门和学员队应将院校的规章制度、学习、内务、纪律、队列等情况详细说明,由于各士官任职教育学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尤其各学员代表各自的单位,要充分挖掘他们的单位荣誉感,从而更好地发挥各学员自主式管理的热情。
(二)采用引导式管理,促生自我管理真情
士官任职教育学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影响着学员的能力素质、关系到院校的建设发展。管理工作既是一项根本任务,更是一门特色艺术。通过管理教育与引导疏通,促进任职教育学员适应院校环境,从在部队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为被管理者的角色,摆正学员的位置。管理工作应以学员自我管理为主,以干部指导为辅,启发学员自主性,引导学生自觉性,不断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这样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约束力,不断提升学员管理能力和自身发展动力。
(三)采用服务式管理,融汇干部管理温情
管理学员要正确认识他们的特性,尽量使管理工作做得科学实效。院校管理部门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制定针对其特征的管理措施和管理规定。队干部要正确理解严与爱的辩证关系,切实以学员的进步发展为着脚点,以促进院校正规建设为出发点,正视任职院校学员的特性和个性,在批评教育时多一点情理融合;在工作指导时多一些耐心解释;在生活学习上多一点帮助关怀,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的思想,一切从维护学员的权益需要出发,更好地发挥人文关怀在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职高教育;英语教学;实用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160-01
职高教育的主旨是为了培养出更专业的技术人才,并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自身竞争力。英语作为在职高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学科,对其的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职高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为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实用性教学。
1.英语教学中的实用性教学分析
在职高教育教学中,实用性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实用性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和考核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实用性教学的实施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去。同时,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应该依据实用性教学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以便使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被有效的应用到生活中去。
然而,在当前职高英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教学内容缺乏实际效用,教学方法和理念比较落后,且英语的实用性不强,从而导致英语教学的效果不够好。因此,为了提高职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并增强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师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职高英语进行实用性教学,以便使学生能够在丰富自身知识量的同时,提高自己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
此外,对英语实用性教学带来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教学方式。实用性教学的实施前提是学生要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去,同时还要将实践教学当成教学的主体。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方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其不仅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教学过程中"教"这一过程的主要实施者,且只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2.提高职高英语实用性教学的有效方法
2.1确立教学目标。只有具备明确的人生目标,人们才会为之奋斗,也才能拥有奋斗的动力。英语教学也一样。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这也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确立教学目标,英语教师的教学才会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才能更加的科学、合理。实用性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英语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应用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则英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都需要根据实用性教学的要求进行选择和制定,以便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此外,实用性教学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职高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对英语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多,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训练比较少。而且,学生在教学中也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英语知识,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的落后,学习效率也不够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并采用更加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知识教学,重视英语实践教学,以便使学生在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
2.2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实用性教学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变化情况,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以便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并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然而,英语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仅仅是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的知识面会比较的狭隘。因此,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讲解教材知识的同时,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讲解,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些课外英语知识,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实力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比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补充讲解一些英语歌曲,或者是一些视频,并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依据教材延伸出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
2.3建立评价体系。在对职高英语实用性教学的重视程度进行提高的同时,英语教师建立评价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职高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就业,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的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去。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检测,也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这项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也有极大的帮助。此外,建立评价体系必须要依据实用性教学的要求,否则评价标准根本无法应用到英语实用性教学中去。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就没有了可以参考的标准;对学生英语口语成绩的评价也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参考,这对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非常的不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高英语教学的主旨是实用性,这也是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职高作为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主要组织,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实用性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并以体现英语的实用性为目标,强化对学生的实用性教学,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张玲玲.职高英语实用性教学初探[J].英语广场(下旬刊 ),2012,(12):150-151.
[2]王华丽.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彰显职高英语实用性[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3,(3):172-174. [3]史伟华.实用性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职教论坛,2003,(24):46.
关键词:教育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01902
1我市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漳州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1扎实推进“双高普九”工作,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初中升学率稳中有升
我市开展“双高普九”整改工作的过程性监督,狠抓初中控辍,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有较大提高,各项指标稳中有升。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初中升学率分别由2002年的98.63%、96.06%和40.6%上升为2006年的99.89%、104.35%和66.91%。分别上升了1.26、8.29和26.31个百分点。
1.2做大做强优质高中,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全市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2006年,我市新创建4所省级三级达标校,使我市省级达标高中达39所,新办普通高中校7所,增强优质高中的招生能力。全市新增省级重点职校3 所,省级重点专业1个,职业技能鉴定站9所,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006-2007学年,全市高中完成招生66891人,其中,普高34700人,中职32192人,超出原计划1891人,当年初中升学率为66.91%,比2002年提高了26.31个百分点。
1.3专任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2006年,我市小学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有20363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 98.3 %,比2002年的96.3%提高了2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2190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96.6%,比2002年的95.4%,提高了1.2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有 3980人,占高中专任教师总数的70.8%,比2002年的56.5%提高了14.3个百分点。
1.4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
据统计,全市2006年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补助资金共8979.4万元.同时继续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及特教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专项补助经费190万元已全部分解下达。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每生每年补助300元,现已拨付70多万元。接受免费教科书的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及特教学校学生和享受生活补助的寄宿生共计21402人。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就业子女也全部免交学杂费,贫困外来务工就业子女均接受免费教科书,寄宿生均享受生活补助,其中,芗城区小学共接收外来工和经商人员子女近5000名就学,中学接收360名就学,龙文区小学接收973名,中学接收309名。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全市受惠学生达50万人,为农村百姓减免费用近1亿元。
2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但同时也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很多问题已经不是教育自身的问题,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综合反映:
2.1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够协调,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
教育经费是指国家和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与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是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质量的重要物质保证。财政预算内拨款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近年来全市教育经费投入的绝对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02-2006年财政对教育支出分别为 64256万元、66806万元、72556万元、75223万元和94673万元。但是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逐年减小,2002年至2006年,漳州市教育支出分别占全市财政支出的 27.7 %、25.3 %、23.3 %、21.0%和19.1 %。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1.54%、 1.41%、1.31%、1.20 %和1.32%,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还有较大差距。
数据来源:漳州统计年鉴
2.2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各地差距依然存在
2006年全市财政教育投入比上年增加 19450万元,增长25.9 %。然而由于目前漳州市及各县(市、区)财政收入总量偏小,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仍较低。2006年,全市小学生的生均教育事业经费1061.17元,中学生的生均教育事业经费1114.39元。各县(市、区)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参差不齐。各县(市、区) 事业性经费支出中,小学生的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最高为1657.24元,最低为605.52元,相差1051.72 元,相差比率为 74% ;中学生的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最高为2035.98元,最低为818.20元,差额1217.78元。其中的生均公用经费,小学部最高为356.00元,最低为0元,相差356元;中学部最高为335.65元,最低为0元,相差335.65元.
2.3办学水平不高,基础设施配备有待加强
(1)全市中小学生基础设施配备除小学生生均体育运动场面积位于全省第2之外,其他均处于中下游水平。小学生生均图书18.07册(位居全省第五),生均电子图书0.17片(位居全省第五),人机比28.39:1(位于全省最后);中学生生均体育运动场面积 7.25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五),中学生均图书16.70 册(仅高于宁德位居全省第八),生均电子图书1.16片(位居全省第六),人机比17.42:1(仅高于宁德位居全省第八)。
(2)虽然教育系统固定资产已形成规模,2006年全市小学固定资产总值93033万元,但其中仪器设备为6367万元,仅占6.8 %;全市中学固定资产总值178489万元,但其中仪器设备为26311 万元,仅占14.7 %,说明这些教育资源主要是以场地化形式集中在校舍建筑物上。
2.4中学骨干教师流失日趋严重
近年来,随着民办学校的增多,沿海地区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教师,致使教师外流现象日益突显,同时,由于欠发达地区从事教育工作收入低、福利差,许多新的毕业生不愿回本地工作。据调查,县级教师的待遇比不上市级,市级与沿海较发达地区存在更大的差距,导致农村教师向城区流,城区教师向沿海流。
2.5高中教育需求强劲,教育资源仍然匮乏
近几年城乡居民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普及12年中小学教育已大势所趋。2002年全市高中一年级招生 22462人,初中升学率为40.6%。2006年这一数字提高到 34929人,招生数有所增加,但该年初中升学率也仅为 66.9%,远不能满足高涨的教育需求。
3对策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强国,教育强市,是民心所盼。改善教育的现状,除了教育自身的改进与完善之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3.1多渠道增加投入,为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发展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基础教育。政府应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普及教育支出,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社会效益高,受益面广的初等教育,必须为所有的孩子提供基础教育。尽管全市在提高儿童入学率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孩子的辍学率仍很高,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对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资金投入,以使那里的贫困人口及孩子从国家教育体制及政府教育投资中真正受益。避免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造成教育差距,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为“教育的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3.2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人口出生率得到控制,学生生源越来越少,过去一村一校已不适应。为此,教育部门采取了措施,改变办学模式,撤并一些生源少、地处偏远的小学校,三四个村甚至七八个村设一所小学。初中办学也应打破一个乡镇办一所学校的框框,学校规模扩大后,有利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校规范化管理,节约了办学经费。
3.3稳住优秀教育人才
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性调资政策,努力减少与沿海地区教师工资水平差距,参照沿海地区先进的教育管理,结合当地实际,出台激励政策,对有较大贡献的学科带头人、教育工作者等在职务提升、职级晋升、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县财每年切出一块奖教基金,重奖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工作在边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者,应设立固定津贴、岗位责任奖、医药费专项补助等,并且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在山区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4扩大优质中学教育资源是当务之急
论文摘要: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如何运用激励机制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学校教师的需要及其特点,阐明了激励的基本原则,并对如何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措施作了初步探讨。
自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问世后,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因素对组织效率的影响。专门研究如何激发组织中人的工作积极性的理论—激励理论,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师管理同样需要运用激励手段提高管理效果。
一、正确分析教师的内在姗要是寻求有效激励方式的基础
激励(motivate)一词缘于拉丁字movere,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它既包括正面的诱导、驱动之意,也包括反面的约束、惩戒之意。有关工作激励的理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内容理论主要集中于分析个体的多种需要,认为管理者的任务是创设一种积极满足各种个体需要的工作环境,包括需要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双因素理论。过程理论则围绕着人的激励过程及其对工作行为的决定性影响,特别注重需要、奖励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问题,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等。这些理论为现实对教师进行有效激励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校教师的需要从大的方面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保证其生存、工作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必备物质条件;精神需要是得到社会、学校的认可和尊重,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高的知名度,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教师需要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七个方面: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及子女受教育的条件;进修、扩大学术交往;得到学校领导的赞赏和重用;有良好的群众关系和威信;社会地位和知名度的提高;以提高学历、晋升职称、创造科研成果为标志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教师需要的五个特点:1.需要相对稳定;2.注重物质需要,但更注重精神需要;3.安全需要比较强烈;4.工作认可和尊重需要比较强烈;5.交往需要相对较弱。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师的需要特点制定出符合教师心理和行为活动客观规律模式的激励措施,同时也应认识到好的激励措施是根据人的需要变化而不断做出改进的,这样才能长久地、持续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当前激励机制在教师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当前,激励机制在教师管理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操作上的误区。
一是过分注重金钱刺激。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教职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人,因而只要给教师多发课时费,大家就会多上课、上好课,但由于没有深人地了解教师的内在需求,虽然收人有所增加,但教师们对现状并没有感到满意。而且有了物质刺激后,学校管理者理所当然地忽视了教师的情感需求,不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学校人际关系庸俗化,最终使得激励背离了初衷,其结果适得其反。
二是“官本位”思想严重。受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一些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身上仍然存有“乌纱帽情结”,认为只有职务晋升才是最大的激励。在这种不正常的心态下,一些教职工不把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而是挖空心思想谋取个一官半职。久而久之,学校的学术风气越来越淡薄,致使一些长期潜心学问,无意于追逐名利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最终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选择正确的激励方法,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
一个组织若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很难长久、持续地生存和发展的。作为加强教师管理的重要途径,强化激励机制是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积极性、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教师管理中的主要激励方法。目标是人们行动的预期结果,目标激励是人们努力奋进的外在动力。在企业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之一就是把目标层层分解,使每个参与目标的个人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责任,有清晰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教师的管理也是如此,只有让教师了解工作的责任,并且知道通过努力可以完成预期的目标,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目标激励的首要因素是设定目标,目标低了,激发不了积极性;目标高了,奋斗无望,还是激发不了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从期望概率和效价两个方面论述了目标对激励产生的影响,即:激发力量=效价x期望概率,效价是指目标对本人价值大小的评价;期望概率是指个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大小(概率)的判断。效价和期望概率共同决定目标激励作用的大小。目标对个人价值很大,同时实现目标的概率很高,这时,激励因素就有极大的作用。相反,有一项是零或负数,则不会产生任何激励效果。作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是其发展的大目标,那么在评定职称、进修、考核等一些集中教师需要的热点问题上,就可以恰当地提出教师的个人目标,比如:个人科研水平、教学质量以及学历应达到一定的要求,以此作为教师的个人目标,在教师为个人目标奋斗的过程中达到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是利用模范人物的优秀思想和良好行为来教育或影响员工,使员工通过感染来自觉地接受模范人物的熏陶,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激励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人们总是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以确立自己的价值,这种内驱力使他们自觉地向已获得广泛认可的模范人物靠近。榜样人物对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重新考虑职业生涯设计,激励教师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三)情感激励
情感,是人们以直接体验的形式表现出的对周围事物的一种态度。肯定性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可以指引和维持自己的活动,对活动起到了加强作用;否定性的情感如痛苦、愤怒、憎恨等,则削弱、降低甚至抑制自己的某种活动。所以,人们把情感比喻成作用于人们行为的“阀门”,调节着人们的活动。在对教师进行情感激励时,校领导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必须尊重广大师生。校领导的尊重必须是诚挚的、真切的,这样的尊重才有可能使教师进一步感到自身的价值,进而发现自己新的价值。二是校领导最重要的工作在于营造一个“使人生活在比较合乎人的尊严的环境”,使校园成为一个人们普遍相互尊重的校园,从而在自尊的需要和社交的需要都获得满足的工作环境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奖惩激励
奖惩激励是学校管理者依据学校和有关部门所制定的各种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所做出的肯定、鼓励或批评、制止和反对,从而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管理方法。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奖惩运用是否得当,其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恰当的奖励不仅使受奖者受到鼓励,对他人也能产生良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如果奖惩失当,就可能引发人们心理上的不满和怨恨,以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从而破坏奖惩的激励功能。奖励和惩罚只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有效杠杆,是激励职工的基本手段,但奖励不能引导为个人追求的目标,惩罚亦不能作为组织追求的目标。如果把奖励和惩罚作为目的来追求必然会走偏方向。因此,学校领导在运用奖惩激励时应注意:第一,奖惩激励必须与组织目标相一致,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取得优异成绩者获得奖励,有背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作为得爱到惩罚。第二,应以奖励为主,以惩罚为辅。奖励是一种正激励,可以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对于调动积极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段;而惩罚是一种负激励,是对非期望行为的一种惩罚,这种手段也是有效的、但不可鉴用。
一、强化学生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的意识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是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拿着书本进教室,下课了认真完成书面作业,依然追求的是较高的学习成绩,而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欲望并不是很强烈,特别是大一的新生。因此必须从入学就要强化他们注重培养自己实践能力的意识!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重视和配合实践教学。因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纯粹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逐渐厌烦,产生厌学心理。缺少动手能力,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捡了西瓜丢芝麻,学一点忘一点。即使学生记住,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缺少动手缺少激情,缺少岗位知识等。学生如果能够在实践中去真正的操作完成,才能发现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去解决问题,这样避免了在真正工作岗位上出现问题,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真正达到在学校“学”的目标,才能成为真正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互促进
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知识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在学生进行实践之前,教师要把实践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的知识点等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必要时让学生先记住整个实践的流程,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探索的精神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在实践中深化升华理论知识,让学生不只是简单的知道理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理论的运用,在运用中找到规律,在摸索中寻找技巧,这一切都是用理论来指导完成,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笔者承担的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如果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掌握得也不好,如果把学生今后工作岗位中所用到的理论知识简单讲述清楚后再配以实训项目,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反而更愿意学习。这样学生在亲自动手完成了一个实训项目后,他真正得到了锻炼,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也能获得一种成就感,进而更愿意投入学习,然后逐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实践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关键场所,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接触社会生产实践的窗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是做好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应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学生生产和见习的作用,即提高学生的实际生产工作技能和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二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实现就业的作用,即学生实际参加社会生产活动,根据实习基地的实际需要实现就业,使实践教学和就业相统一。目前是两者的脱节。一种现象是只注重其提高学生的实际生产工作能力和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参加社会生产活动,实现就业的作用。另一种情况是片面强调顶岗和就业,而忽视了提高学生的实际生产工作技能和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作用。只有克服这两种错误倾向,才能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四、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提供平台
一、以法制安全、校规校纪的经常性教育为主线,提升学生法制安全、纪律意识,规范学生行为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学校始终如一地坚持法制安全、校规校纪的经常性教育,规范学生行为,提升了学生的法制意识、纪律意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校园暴力事件和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值周组、学生处、法制安全科充分利用晨会、假前集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校规校纪等方面的教育,做到法制安全、校规校纪教育经常化。
2.每月第一周为法制安全教育周,邀请上级安全管理领导、辖区派出所干警、法制副校长等到校开展法制知识讲座,通过精彩的案例分析,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及安全防范意识。
3.各班利用班会课、读报课、主题班会、早晚检查等方式经常性地教育学生严格践行学校安全管理“十不准”,积极开展“如何增强防盗意识”、“如何处理学友间的矛盾与纠纷”、“发生地震了我该怎么办”等法制安全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尊重他人,树立法制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坚持每月对教室、学生宿舍进行刀具棍棒及其它危险物品的清查,及时没收危险物品,严格要求学生不藏带刀具、棍棒及其它危险物品进入校园,防患于未然,对问题学生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及时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杜绝暴力事件和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校园广播、专题网站等平台,坚持对学生开展预防地质灾害的教育与宣传活动,坚持每学期开展1-2次安全疏散演习,以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预防各类地质灾害的防灾意识,提高临灾避险和自我救助的能力。
学校从小事做起,大力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纪律意识,符合了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这也就为我校学生到知名企业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循环开展六个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六大基本素质
学校在强化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开展“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德素质
“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学校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勤换(洗)衣服、床单、鞋袜,不随地吐痰,不乱丢乱扔,教育学生主动拾起身边的垃圾,做到“坐”要保持周围的卫生,“走”要保持一路干净,“睡”要保持寝室整洁。各班踊跃参加卫生扫除活动,清除校园卫生死角;学生处坚持每日校园卫生的检查与评比,设立卫生监督岗,及时纠正乱丢乱扔行为;实施有奖举报制度,检举乱丢乱扔行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又提升了学生的公德素养。
2.开展“仪容整洁,仪表得体”教育,培养学生的形象素质
现实社会中,很多企业认识到:员工的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缩影,因此企业特别注重员工个人形象。在中职学校里,学生形象应该符合学生身份,我们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主题活动来开展。各班认真开展仪容仪表主题班会,教育学生不染发、烫发、男生不留长发、怪发、不留长指甲,要求学生着装得体,不佩戴首饰,坚持佩戴校牌,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仪容仪表的重要性,并辅之必要的检查、考核。通过以上主题教育及专项检查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坚持佩戴校牌,规范了学生发型、着装,杜绝了染发、烫发、男生长发、怪发等现象。
3.开展“语言文明,对人礼貌”教育,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使他们掌握现代礼仪知识,懂得待人接物的规矩,学校领导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倡导全校学生讲文明、讲礼仪,争做文明中职生,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文明礼仪要求,在全校形成懂礼貌、知礼仪、讲礼仪的良好氛围。各专业系、教学班组织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文明礼仪专项教育与训练,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开设文明礼仪培训班,这些不但加强了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而且使学生主动向老师问好等文明行为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4.开展“尊师爱校,好学上进”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素质
为培养学生尊敬教师、热爱学校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各班认真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学习了《学生尊师重道十条规范》,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和早晚自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班级财产,爱惜学校花草树木,自觉维护校园的美丽,培养学生爱校意识;各班主动认养校园绿化带,竖立了“爱心绿化带”、“爱心认养牌”等宣传标语或标志,并定期养护花草树木;学生处、团委利用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发出“将勤俭进行到底”的倡议,号召大家从现在做起,开展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分钱的“五个一”活动;各班开展“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 的主题班会,列举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浪费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勤俭光荣,浪费可耻”,提倡勤俭节约,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各班开展算小帐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真实记录自己每周的消费情况,学会记录“一周理财清单”。全校还开展了“资助政策助我成才”、“感恩有你”的征文比赛,同学们借以表达对国家、对父母、对学校的感恩之心,愿意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学校。
5.开展“坚持锻炼,科学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体能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侵袭,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我们教给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科学安排一日三餐,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体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认真锻炼身体,自觉参加晨跑活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的跑操活动之中;并以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的开展为契机,号召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坚持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职业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别对注重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教育、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育管理方式以及关爱、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研究。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所带班级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地应对方法。
学生管理是二所学校运行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在职业院校中体现尤为明显。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学校所接收的学生处于整个高等教育学生素质结构的下层水平,急需为所接受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努力转变其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使之成为一名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一、职业院校学生特点
一是职业院校学生相较其他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上存在差距、处于弱势;二是由于社会对职业院校和职业学生存有偏见,因此职业院校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三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未来规划差异大;四是大部分学生家庭状况普通且不十分重视教育,因而职业学生自学意识差;五是职业学生有着上述劣势又加之青春期的影响,因此总体呈现过度个性化和对学校、老师管理的逆反心理。
二、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可见,现代职业教育承担着双重职能—升学和就业。而国家把高职定为大专层次,是介于技术员和工程师之间,稍偏于工程师。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第一线的素质教育实施者,也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
班主任的使命责无旁贷,既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做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并以之提升自己的境界,以文化的创生力量给学生管理工作注人新的高品位的文化理念,使文化积淀为人格,使知识转化为智慧;同时也应将荣辱观渗透到学生管理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三、注重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教育
班主任要深刻认识到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首要的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因此,就需要我们从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两方面转变学生认识,端正其态度,促其成长成才。
重视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通过两种方法,首先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教;其次,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的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感受竞争的真实,感受到表现自我的成功和喜悦,激发学生不断开拓进取和敢于创新的顽强精神。
重视专业思想教育方面:首先正视认清自身现状,抛弃偏见和自卑心理,树立信心和勇气,坚信在职业学校努力学习也可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进而及早并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的班上曾经有一位女学生,一度对上学产生了逆反心理。后来经了解这个同学的专业是家长“指定”的,因为自己学习基础差,听不懂课,对家长、学业甚至自己产生了厌恶情绪。笔者多次与之谈心,讲解成功的范例,同时关心她的学习,鼓励她,肯定她的文艺优点并注重培养其自信心。自信心提高了,她的工作学习干劲明显提升,进而激发了专业动力,取得了班级前15名的成绩,并在系学生会竞选中被选为文艺部部长。从一名在退学边缘的差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会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采用多方位、多角度的行为教育
所谓班主任的具体工作,就是从学生实际、管理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概述之,就是坚持“三多三少”: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多一点指导激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教育渠道,少一点空洞说教。
职业学校教师所从事的是把人力转化为智力,把智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劳动,是把职校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劳动者的职业。因此,首先应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从严要求并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其次,把握正确的行为导向,使之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成才观和价值观;再次,同步地把行业规范融人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在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逐渐加强对学习的督导。通过观察任课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力求更多的感性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动态管理;老师也要融人学生的学习生活,共同塑造积极地学习气氛;在学期末的时候奖励先进同时奖励学习进步大的学生,先进带后进、后进促先进,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关爱、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教育
作为班主任,学生就是我们的责任,教育管理就是我们的岗位。因而班主任应当倾注热情去发现学生每一点滴的进步,更加有耐心,不能求全责备,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敞开心扉,愿意接受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
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生活动态,使他们能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平时注意关心学生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只有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才能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与学生交心进而成为良师益友。
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不能要求学生全盘接受自己的思维。
情感的激励作用,有时是金钱和物质都不能比拟和取代的。以情感为基础,建立融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要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分析发现他们犯错误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将“硬性”的要求融人到“软性”的情字当中,让学生在感动中转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六、几点感悟
经过长时间的学生管理工作,笔者逐渐领悟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
二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予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三是不吝惜爱心的投人。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