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求体育教学过程的相关因素,协调其关系,就成为事关获得体育教学最佳效果的首要课题。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凡是从事过体育教学的教师都不难发现,它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教育手段等因素相关。体育教学过程各相关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应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事关效率,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水准,而科学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显然,评估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没有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评估和环境都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素,缺一不可。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彼此独立、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堪称一个效益体,其功能的良好发挥和优化组合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
二、对体育教学六项因素的分析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评估和环境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六项因素,下面具体分析如下:(1)教师。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既要制订具体教学目标和计划,又要安排学习条件,提供教学信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传输手段和方法,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负责协调各种关系,了解、激励、教导和影响学生。不难看出,只有教师才能具体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2)学生。学生是被教育者,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只有当他们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智力、非智力和体力上全面投入,积极协同配合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3)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它包含了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的具体内容,指导思想和观念,同时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因而,教材的建设与执行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4)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电视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其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学习。(5)评估。评估指评价与估算,包括总结性评估和形式性评估。通过评估,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程度,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做出鉴定、区分等级、预示其未来发展;又为有关教学策略、手段和方法提供资料,以指导调整具体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教学手段,确保体育教学沿着正确的目标方向发展。(6)环境。环境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保证和教学条件,它的内容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校园风气或学生集体环境、教师集体环境、师生群体环境以及具体的课堂环境。它支撑着教学的整个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
三、树立整体观念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至少受到以上六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制约,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且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和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目标的变化发展,又会要求各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说明体育教学过程至少必须思考两个层次方面的问题。其一,从微观上看,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就要根据各因素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实现动态对应协调。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每一具体教学情境的独特性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手段方法及标准,不时运用反馈调节其教学行为,以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在各因素的互相变化中为此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此,我认为这是因为教师既是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具体操作者,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负全面责任,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其二,从宏观上看,就要树立整体观念,提高体育教学最佳效果。这因为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且几十年体育教学实践表明,尽管广大体育教师不辞辛劳地工作,可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仍然很不理想,显示原因决非单方面的。当前体育教学的现实状况,也的确存在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不少薄弱因素和因素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下决心改善薄弱因素,使各因素同步发展,并逐步完善其功能指标体系。只有各个因素的个体功能好,其整体功能也才可能好,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进而言之,体育教学过程的功能效果,并非各相关因素功能简单相加,也不是无原则的追求单个因素创优可以获得的。例如,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好,全部竞技化、标准化,而学生不愿投入或投入不积极,或根本不适应班级授课需要;教师好,而“英雄无用武之地”,场地小设施差,学习感到枯燥;学生积极性高,班主任不支持或学校不予重视,以及根本就不创造环境、条件等,都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在追求各因素同步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其协同配合,优化组合,使之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个体功能,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六个因素密切相关。为了从根本上全面大幅度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的功能,加速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树立整体观点,下决心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效率和效益,加速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速度和水准,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重点;难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47-01
体育教学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掌握的情况如何,决定着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掌握的明确、系统,对个人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因此对这方面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何谓体育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1、体育教学中的重点
首先,无论是理论课还是体育实践课,都要有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是写好教案的首要问题,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出发点,目标通常包括知识目标、技术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发展与培养能力目标等四个方面;新课程标准把体育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化为: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目标的具体明确是捕捉教学重点的“源头”,因此,要准确的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首要问题是深刻的分析、理解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中的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重点通常是技术动作比较细腻、解决难点问题的基础、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性和系统性。如:在健美操的教学实践中,传授学生四个八拍的动作过程中,通常手型的控制与变化、手臂的伸直和运行路线及动作与动作之间、结束动作与起始动作的衔接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教师要反复的突出强调,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从而主动的确立正确的动作整体概念。但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会随着教学的进程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重新生成和确立,在接下来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来源中会进一步阐述。
2、体育教学中的难点
体育教学中的难点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领会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学对象来说的。一般难点比较复杂、深奥、学生难学、教师也难教。表现在学习效果不好,经过反复的练习都难正确的掌握的地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经验的累计及学情等的综合分析能够预知的。
3、重点、难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重点、难点问题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这个问题解决的即时和有效,就能够迅速提升体育常态课的质量和缩短全体学生自我动作构建的时间,从而提高运动效果。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是难点,随着条件的改变,不乏有时二者统一。一般来说,两者又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只有解决了难点,方能更好的领会重点,进而能对教学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
二、重点、难点的基本来源
探源问题,是掌握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准确把握、即时抓住重、难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重难点来源一:教师要认真的钻研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大纲中的单元教学计划,具体落实到确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该项教材与不同年级的衔接与联系;把握住该项教材的技术结构,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源二:认真的备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的体育运动基础,身体活动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的放矢。来源三:根据确定的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每次课的重点与难点。来源四:认真钻研本次课的技术动作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抓住本次课教学内容中的关键之处,这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解决重点、难点的基本方略
1、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
根据重点内容的基础性、关键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内容要突出强调,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详实的理解,语言要干练,直述要点,文字描述、概括性要强,动作示范要准确,尽量做到边做边讲解,可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等方法,总结出规律与方法传达给学生,要做到“授学生予渔,不要授学生予鱼”,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对细节动作要每次课都要练,关键性的技术动作环节要堂堂练,不要搞突击性的练习,那样解决不了重点内容问题。另外,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加强重点内容的共性和个性的处理,这样问题的解决在深入和全面具体。
2、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难点
难点的突破,首先要解决好重点问题,重点问题解决的好,难点问题也就会很快的迎刃而解。难点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以攻破的阻碍,从学生的心理上就存在对问题的抗拒,教师要有敏锐的思维,灵活的方法的运用。对难点的问题要分析划分成环节或步骤,一环一环或一步一步的解决,直至突破要害。在其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撑和鼓励,多变化练习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要给予即时的评价、指导和关注,增强综合因素对难点问题突破的的力度,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要关注重点、难点问题的个性化和时间化
随着教学的进展,对同一个教学对象或团体,内容的重、难点会发生变化的,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和捕捉。不同的个体对象有的时候,难点则不同,教师要重视区别对待的原则,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的同时挖掘,不要拘泥在统一的方法上,因人而异,因问题而施法,这样重点、难点问题才解决全面而有效。
综上阐述的三个层面,使对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思路,对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个人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具有一定的帮助促进。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
[2]何劲鹏.生命视域中体育教学的哲学思考[J]体育学刊.2006.2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迄今为止,“教学模式”的定义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的不同表述,但归根结底,教学模式仍属于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范式和体系的集合。那么,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模式”一样,理解层面较为广泛,但总结来讲,体育教学模式便是体育教学过程的范式与体系的结合,它在教学过程中有明晰的教学体系与方法,在课程设置上有相应的教学过程,并体现出一定的框架结构,最终表现为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过程中的既定方法。而体育教学模式也明确表现出理论性、稳定性、直观性、系统性、操作性这五个基本属性。
二、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因素的逻辑互动
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思想并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因为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种主要体育教学思想对应几种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或者是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将不同的体育教学思想表现出来。特定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出现都是为实现特定的体育教学目标来服务的。但是体育教学目标的提出并不代表着体育教学模式会相应地形成,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对接必然由学生的教学情况所决定,体育教学思想与体育教学模式的关系可以看做是约束与被约束、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从宏观层面来看,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归结为教学组织方法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与我们平时所探讨的体育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同,这也是由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思想的对应关系所决定的,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不同于单节课程设置的改动与完善,将这样一节课的组织方法称为体育模式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构成其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方法本身并不等同于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善与进化也不能转变成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甚至教学方法多维度、多层次的更迭也不能算作是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同样,教学风格作为个体表述的出现也不同于体育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是独一无二且不易复制的,而体育教学模式则是对于教学程式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此,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调用并结合自身教学风格来进行使用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过程结构、对应教学教法是构成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而三者也呈现出“砖块”“钢筋”“水泥”的特性,体育教学结构是钢筋,起到支撑体育教学模式的作用,体育教学教法是砖块,用来填充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就是粘合体育教学过程结构和对应教学教法的水泥,使体育教学模式最终一体成型。
三、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对于各种不同新兴体育模式的分析与探讨目前已成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对于纷繁复杂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梳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大批体育教学模式的成熟给予我们众多的研究对象,其中技能的掌握成为某项运动技术学习的主要目的,应以练为主,精讲为辅,注重技能的掌握,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目的。注重让学生体会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和身体锻炼的过程中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与快乐,用快乐吸引学生并逐渐形成运动的习惯。运动所产生的乐趣是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变化规律来设定的,教学过程中的环节环环相扣,逐步递进,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运动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小团体分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并将学生内在包含的社会性激发出来,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这样更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习课程本身还培养了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观念。其中较为明确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身体锻炼,以学带练,重视身体锻炼,按照身体活动和技能的熟练程度来安排教学过程。在技能熟练的过程中掌握运动的原理,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程度,在运动实践中体会理论,灵活有效的学习技术动作,争取做到举一反三,将问题的提出建立在运动实践的基础上,以运动实践来检验理论原理,然后讨论,总结问题,得出结论,这就实现了学练结合、以练促学的教学方式。
四、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体育;课堂应用;方法策略
0 前言
随着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逐年深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也已经慢慢步入了改革的过程中。但是笔者发现,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例如利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练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会造成老师教的难、学生学的烦的现象。这样无疑扼杀了体育教学的生命力,所以近年来游戏教学这类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游戏作为一种满足孩子们爱玩天性的重要形式,能够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进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同时最终达到培养孩子们自主运动、激发孩子运动兴趣的目的。
1 体育游戏的一些特点
1.1具有趣味性
教材中的游戏有六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趣味性强,能满足小学生好奇、好动和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需求,深受他们的欢迎,进而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来。
1.2 具有情节性
教材选用的游戏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在游戏活动中扮演某些角色,如“老鹰”、“小羊”、“战士”、“花朵”……这些角色符合小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喜欢情境的烘托,乐意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征。通过游戏,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懂得社会规范,了解人际关系,处理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3具有竞争性
游戏一般都是以对抗形式开展,对抗中会有胜负,教材要求胜利的一方应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失败一方应总结经验、迎头赶上。所以,游戏教学内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的精神。
1.4 具有简约性
教材中的多数游戏都比较简单,只要稍定几条规则后即可进行活动。由于“简约”,学生必须从简单中寻找成功的方法和途径,这就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果断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信、自主、自强的意识和行为,便会得到强化。
2 体育游戏存在的意义
2.1 体育游戏的存在可以充分的让孩子们通过这种手段和形式来发展体育的各项基本能力,通过参与环节和实践环节来让参与者(孩子们)掌握体育中的基本动作和基本知识,极大程度上为孩子们打好了体育基础,满足孩子们未来发展的需要。
2.2 体育游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指在游戏教学模式中可以通过加入固定的剧情或者情节,这样就可以让孩子们在进行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融入,提升孩子们的课堂存在感和体育课堂参与积极性。
2.3 体育游戏所展现出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们的要求,同时体育游戏的规则要求和目的更加贴近课改后的教学大纲要求。体育游戏除了能够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外,还能够让学生们通过团体协作的方式来进行游戏,培养孩子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孩子们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体育游戏定游戏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思考环节,这类环节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们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思维方式和智力得到一定的加强,最终达到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会通过理解、观察、分析、思考、创新等步骤来完善游戏方法和改善游戏方法,进而达到游戏获胜的目的。这个过程恰恰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学生能力培养过程,笔者认为,对孩子们的能力培养往往重于知识的灌输和堆砌。
3 体育游戏在教学不同阶段中的应用分析
3.1 体育教学穿插于体育游戏中
如果要充分利用体育游戏教学模式的优点,就要把教学与体育游戏进行有机结合。笔者通过对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引用体育游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的经验观察和分析发现,体育游戏是教学工作的先导。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先进行一些体育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们进入课堂气氛,并且通过游戏来
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课堂讲解和教师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将这类经验和知识进行理解和升华,进而形成独立的体育知识体系,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3.2 利用游戏替代教学
在教学基本目标相同的前提下,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把教学工作向着体育游戏转化,最终利用体育游戏来代替教学的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学在体育课堂上是主旋律,这样一方面会让孩子们对繁琐的体育知识产生厌烦,另一方面也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无法产生动力。其实笔者认为利用游戏来代替教学就能够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个矛盾。体育游戏可以比较有效的把孩子们的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兴趣,然后更容易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好好的吸收知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将教学目标融入到体育游戏中的能力,才能够更好的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4 游戏教学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策略
4.1 选择合适教学场地
体育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特殊性要求,所以必然要有一定的教学场地。在教师对教学场地的选择过程中,要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例如学生人数、教学内容、游戏标准场地、安全问题等来进行场地的选择。另外,笔者也不建议选择过于大型的场地进行教学,因为教学过程中如果场地过大就会造成教学课堂的场面失控现象,会出现几个弊端。其一,学生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其二,场地过大造成学生不受管理。其三,影响其他班级教学秩序。
4.2 选择合适的游戏情节和游戏情景
合适的游戏情节和游戏情景能够让学生们更快速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笔者调查发现,越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游戏情景越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兴趣。所以在游戏情境的选择上,不单单是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融入,还要重视符合孩子们的要求的游戏情景进行选择。
4.3 选择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作为能够直接影响教学参与者情绪和学习情绪的重要指标。如果在体育游戏选择上无法做到创新和趣味性选择就会让孩子们因为厌烦或者吸引力不够导致课堂融入性不好。笔者建议相关教师对学生们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对学生们的兴趣调查来进行游戏创编工作,这样游戏才能够不缺乏趣味性。例如,部分教师往往采用了体育游戏教学方法,但是过游戏过于传统,部分学生玩过很多次就会对游戏产生厌烦,对课堂产生比较大的厌烦,教师可以通过对游戏规则进行重新创编、游戏目的进行重新创编等方式来开发出更具趣味性的游戏。提升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实际的教学质量。
5 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来,形成更加完善的体育知识体系。希望通过笔者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的一些分析和研究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莹莹.浅析小学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j].经验交流,2012, (5):67-68.
[2] 周雪萍.让体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也谈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1, (22):18-19.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21-01
一、教学模式的发展
教学模式是与教学实践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我国最早的教学模式在古代孔子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模式。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提出了以心理学统觉为基础的“五段教学”模式。杜威提出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五步教学”模式。到了当代,以皮亚杰,布鲁纳等为代表提出了信息处理模式;以杜威为代表实用主义学派提出社会互动教学模式;罗杰斯等以人格心理学和人本主义思想作依据,提出人格发展教学模式。斯金纳等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作依据,提出行为控制教学模式。这些是当代教学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教学模式。
二、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介绍
(一)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二)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其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的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作用。要指出的是小群体学习的模式与以往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区别对待的分组教学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前者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成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来设计教学过程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小群体教学模式虽也形式多样,但一般在单元的开始都有一个分组和集体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小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单元的前半,一般是以教师指导性较强的小组学习为主,在单元的后半,一般则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小组学习形式为主,此时教师主要起指导和参谋的作用;单元的前半以学习活动为主,单元的后半则以练习和交流活动为主;在单元结束时,一般有小组间比赛、小组总结、发表和全班总结等步骤。
(三)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内容多是一组身体练习,小单元较多,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一个“情景设定”,或由一个情景来贯穿整个单元和课的教学过程,如:“夏令营”、“猴子运动会”、“小八路送情报”等,让学生学习和练习用情景串联起来的各种运动,多采用讲故事、情景诱导、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四)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是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这种理性的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这种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先将运动教材中有关原理和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组成“课题串”和“问题串”,每个问题都有其验证、讨论和归纳的方法,然后将几个大的问题分别放在各节课中;课的教学过程一般有问题提出、验证学习、集体讨论、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等几个学习阶段,运动的学习和练习则紧密地穿插其中,多采用提问、设疑、讨论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自信培养 智障学生 有效康复
由于智障学生的身体原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某些活动做得不协调,与健全学生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会给其心理造成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特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
1.体育教学中智障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体育教学主要以活动为主,健全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宣泄学习压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投入。然而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在运动过程中常出现身体不协调和运动能力不高等现象,所以他们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就比较有压力。如何改善智障学生不良心态和动作不协调现象呢?如在训练智障学生平衡能力的教学中,有的孩子无法单脚站立,或经过不断讲解鼓励还不会单脚站立,我就用双手给他们当扶手帮助他们站立。所以培养智障学生自信心能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和增强康复效果。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体育教学培养智障学生自信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体育教学中智障学生自信心培养原则分析
一般智障学生心理容易受到影响,所以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智障学生的自信心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2.1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学习积极性往往在教师一句鼓励或表扬中被激发出来,从而有利于增强自信心。智障学生渴望被老师表扬,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耐心地关心指导智障学生。智障学生做动作如果差异很大,则教师可以在指导过程中一边纠正一边鼓励表扬。如在与智障学生玩接球传球游戏时,有的学生能捡起球,我就伸出大拇指“你真棒”,对于只能接到一个球的学生,我会以拥抱作为鼓励。一句普通的表扬或鼓励在智障学生听来都会非常高兴,心理会得到极大满足,长此以往,对他们的康复有较好效果。
2.2成功体验原则。
学生之间在体育课程中体现出来的差异很明显,如果将健全学生和智障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相统一具有很大难度。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分组,并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体育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新设置一些比较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体育活动中放松心情,更好地享受体育课的乐趣。如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能手脚协调向前跑的,能单脚连续向前跳的,能以脚尖行走的,能倒退走的。这样分组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让学生得到相应锻炼,有趣的、适合智障学生的体育能有效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3实践锻炼原则。
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智障学生自信心,实践锻炼尤为重要。智障学生中体育能力差的往往难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鼓励和照顾,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
3.培养智障学生自信心的有效策略
3.1选择有趣的活动,轮流做组长或班干部。
让每个学生轮流当体育委员的方式能有效发挥智障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次体育课结束后,确定下一节课的体育委员,并对该学生进行适当表扬和鼓励,增强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将每个环节做得更好、更认真。这种方式对一些没有当体育委员经验的学生来说第一次可能比较紧张,但通过几次尝试后,紧张心理和小错误就会逐渐得到改进。
3.2根据学生整体体育水平,适当降低难度。
如学习篮球的过程中,投篮环节伸缩距离的设置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长跑练习过程中同样要根据学生自身体质确定要跑的距离,课堂上有的内容会涉及技术性比较强的运动,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只要学生规范动作基本达到要求,不强调动作规范度。学生体育能力和水平会有差异,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不平等竞赛法增强学生自信心。对同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不同要求。
3.3日常教学中采用鼓励创造法,多用激励性语言。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智障学生也不能例外,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为一节课创编游戏,或对有的体育动作进行创新,使之在练习过程中更容易、简单。让每个学生成为主角,不仅提高学生自信心,而且活跃思维。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采取各种方法,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设置不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增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尹博,陈阳.试论通过融合式适应体育教学改善智障学生的体适能[J].中国特殊教育,2013(1).
[2]刘兵.追寻教学智慧探索有效课堂――培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J].现代特殊教育,2010(7).
[3]杨利忠.遵循“动・乐・活”心理培养“敢・会・拼”精神――调适农村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
关键词: 高职体育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一、高职体育课程的作用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课程强调四个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探索如何把健身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师生的潜能,使高职体育教学有内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够深入到教学的核心。
二、高职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使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固定的程序和方式,涉及体育教学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等问题,反映了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原则,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质量。在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确定的前提下,体育教学方法因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过程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学校体育目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是:(1)讲究健身性。(2)提倡多样性:教学方法多样性;组织形式多样性,授课内容多样性,评价方式多样性。(3)注重选择性:教学难度的选择;练习项目的选择;学习方式的选择;练习和配合对象的选择;教具使用多样性。(4)突出竞争性。(5)增强趣味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三、合理的高职师资水平能力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最基本的是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从教学过程看,教学目标、内容设计、策略、组织、方法、评价等是否合理有效,都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从教学具体环节看,教师形象的好坏,讲解语言是否清晰,讲解内容的精炼程度如何、感人与否,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学习难点与教学重点的解决,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了时机和火候,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控制,等等,都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没有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对不同类型课应有区别,新授课重点关注三点,一是关注新知识、新技术引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二是学生在新知识、新技术学、练、思环节教师对课堂学生学习差异的关注;三是及时有效的评价与反馈。复习巩固课重点关注四点,一是引导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进行回顾、分类和梳理,要有别于新授课;二是善于提问和运用系统化的练习让学生找出问题与不足,对学生掌握知识点、技术要点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三是兼顾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能力好的学生适当地创设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运动能力;对运动能力发展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提高;四是关注学生面对现实学会解决问题和方法,发展运动能力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以上这些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体育课上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才会产生,教学质量和内涵发展才有可能。
四、搭建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
成功能帮助人树立信心,激发斗志,形成动力。体育教学中学生展示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很多,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尝试成功,体验成功。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条件、一个问题、一个时间、一个困难、一个机遇、一个机会、一个权力、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翱翔,去选择,去找答案,去锻炼,去克服,去把握,去利用,去安排,去解决。
影响教学质量的内外因素很多,只有结合时展要求、结合学校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在研究学生、钻研教材、教学环节、教学细节上下工夫;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实事求是,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才能把提高体育课的质量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游戏;小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
一、进行游戏环境设计,帮助小学生掌握项目技巧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必须注意游戏环境的设计,要能够保证所有的游戏活动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在进行游戏选择时,要能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尽量避免强度高难度较大的游戏类型。
在游戏中,也要能够适时控制学生的情绪,如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转移,以免学生因为过度兴奋导致动作失去控制而受伤。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选用一些简单的游戏,譬如跳绳、拔河等,这些游戏便于学生完成,从而更好地树立学生的信心。如果一开始就选用难度较大的体育游戏,一旦学生没有完成相应的项目,便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失去信心。[1]
所以,教师要在选择游戏的时候,恰当地分析学生的整体情况,合理设计游戏环节。
当然,教师也要多选择能够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游戏项目,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在跑、跳等方面的基本的体育运动能力,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项目灵敏程度,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体育项目的操作技巧。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材与实践的融合,也才能够将游戏和课程资源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
二、善于组织游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对小学体育课程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折返跑”游戏,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教师先设定一定的活动场地,让每组学生进行接力折返跑,最后看哪一组学生用时最短,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的耐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2]一旦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很容易引导学生走进体育这扇大门了。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很好地将游戏引入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出适合孩子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课堂教学的适当时机引入游戏教学,使得游戏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思想品德
游戏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竞争的过程,既然存在竞争,就会有输有赢,有顺利的也有不顺利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在情感上的体验是相对丰富的。
体育游戏在很多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当然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一定发展。
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接力跑”的游戏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这个活动过程中来,而且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团队的力量。[3]
同时,体育游戏中也含有很多生活元素,这些元素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小学体育学习,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促进学生成长。
总而言之,将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游戏教学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 勇.刍议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43-44.
关键词 动态分层教学 体育教学 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程体系的开展,传统“整齐划一”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多样化的中小学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变成一种趋势,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才能得以发挥的同时,也满足了不同阶段、不同爱好、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需要,不仅对一般水平和个体差别、集体提高和个人进步、局部发展和整体提升的关系给以促进,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每个学生身上所具备的闪光点适时地得以发光,因此,研究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多元化特点,在动态分层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动态分层教学在中小学应用的方法及要求,并探讨出动态分层教学的原则,提出有效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微观理论支撑。
一、动态分层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体育是一门对个人身体协调能力有一定要求的身体练习课程,因为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尽相同,传统体育教学中整齐划一的模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目标缺乏层次,已逐渐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导致学生倦怠学习,还会导致教学效果逐渐偏离教学目标,而动态分层教学就是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后应运而生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体育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所具备的认知和掌握能力的不同以及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自身的个性不同,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带着目的性和针对性来区别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的综合能力表现,进而依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使每一个学生均能在自身原具备的能力基础上有所提高,它不仅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不足,更贯彻落实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所提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个性学生的兴趣需求,最终达到总体的教学目标。
动态分层教学是在满足教学大纲和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学所普遍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而将不同学生从学前至学中到学后进行分层,本着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出发点,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到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细化,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辅导,以分化目标达到总目标实现的最大化。
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动态分层教学的依据
中小学学生的差异性是动态分层教学实施的依据,灵活的视角是实施动态分层教学的助推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个性学生不同的特点,从各个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取灵活的视角利用空间和时间的递进使其逐渐地从被动变主动,使体弱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对各方面稍强的学生要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有所提高;对不喜欢运动或锻炼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照顾,针对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把握其本质特点和心理特质,因材施教,动态分层各个环节的教学细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探索自己喜欢并适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通过教师灵活的迁移教学,使学生从试探学习到探索学习,使教有法,学有心,让学生在学好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创新发现新的知识,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共同获得,并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动态分层的基本步骤
1.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合理适时的分层
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个性特征、身体素质的差异,将一个整班的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群体,且分层后教师要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仔细的了解和分析,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内容有不同的理解,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满足感是达到各个分层目标的保证,也是达到教学总目标的基石,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随时准备适时的调整。
2.依据不同阶段的分层而优化教学
目标是过程最好的体现,也是实现课堂效果的指航灯,更是新课程体系对课程设计的要求之一。因此,适当的目标非常必要,所制定的分层目标应适合各层次不同学生的特点,使之能通过努力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使综合能力较弱学生差而进优,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强而更强,例如,针对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在制定相对较低的既定目标的基础上从基本动作开始逐步教授,且要从细节方面给予最多的指导,对于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处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在基本教学步骤保证的基础上引导其学会技术要领,针对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群体相对要求更高,在快速学习并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扎实巩固,并引导其对于所学知识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使其具备创新性思维,并在其中体会学生集体荣誉感,从而引导其优而补差,帮助综合能力较弱学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教会他们团结协作的方法。教师对教材要把握深度,帮助学生激发兴趣,让学生逐步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要考虑到各个层次分组学生的能力,充分把强、中、弱的学生的主动性分别调动起来,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逐个实现分目标,从而达到最终的整体教学目标。
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过程本质上是认知与实践两个方面同步的过程,多角度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也是动态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在分层次时,对不同分层的学生群体的教法不同,练习方法也不同,例如,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针对中等生,对基础较弱的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找到其成功的闪光点。同时,要考虑到课改结构,在进行同一节课时既要考虑总体课程目标“面向全体”,还要兼顾各层次的分支环节,采用“既分又合”的教学模式,从集体集中讲授到分层次练习再到分层次指导,进而分层次纠正学生的偏差掌握部分直至获得整体的提高,从每一个细节细化目标,从而达到总目标得以最大化的实现。
四、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动态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
1.区别对待原则是动态分层教学得以实现的基础
区别对待原则不仅是动态分层教学在中小学得以实践的基础,也是动态分层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以及不同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划分不同的层次,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让每一个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获得到相同的成功满足感,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2.全面性原则是保证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基础
中小学体育课程开设的宗旨不仅是促进学生的外在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内在心性的修养,不仅发展优等生各方面的能力,更要发展中差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体育的各项技术,还要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并传播体育锻炼的方法。
3.循序渐进原则是中小学体育动态分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的根本
循序渐进原则是根据事物、动作技能、人的身体及心理机能的变化规律应运而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也是一个人掌握技能知识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施教过程,在进行动态分层教学时就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专业修养也是一种考验,在中小学进行动态分层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要由简至繁、由易到难、前后衔接,不仅要考虑到课与课之间要相互联系,更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掌握动作技能后要懂得技能迁移和实践运用,循而有始、始而为终,从基础开始抓起,从掌握开始引导创新,循序渐进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调动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对提高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中小学实施动态分层教学要规避的问题
1.忽略课程的总体目标
课程的总体目标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体育教学的指路明灯,而全面熟悉和掌握课程总体目标也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因此,不同层次的划分要以总体目标为基准,以不同学生不同特点来划分不同的层次,才能更好地综合考虑个性和共性的关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对学生状况的把握是作为施教者在确定不同特点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的关键所在,应该提前全面掌握所教学生的各项情况,只有充分了解了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和教学层次的划分。
3.教学层次的划分要合理合情
教学内容是固定的,但教学层次是可以灵活划分的,中小学教学更是如此,它可以随着不同学生不同的特点而变化,也可以随着教材的难易或同一教材不同的章节而变化,一个学生所处的层次不仅与其学习能力有关,更与其身体基础素质、动脑能力等综合能力有关,因此,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划分不同学生之间的层次时应注意:首先,划分层次仅是作为达到整体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区分优差生的标准,教师要对待各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切勿把低层次学生当差生而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其次,进行动态分层教学时,一定要理解分层是为优化教学而服务的深层含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进步空间。最后,动态分层教学不仅是一堂课或一门学科进行教学时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更是一个学生甚至一个班级整体提高的一个助力,其最终应综合向高层次发展,所以,各个层次之间要保证互相衔接,进而延续性的保证一个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动态分层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使不同特点学生的均能吸收新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强制到主动吸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避免了人数较多班级的出现差生被边缘化的情况出现。
动态分层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动态分层教学”正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逐步开展,但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加强仍旧不能松懈。
2.建议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比较难掌握的新知识,可以设计一些过渡性和趣味性的辅助练习或诱导性的内容,使学生形成一个心理预热期,进而更好地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在进行技术练习时,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时段进行反馈学习效果,及时的通过反馈采取措施组织进一步的教学,从而使学习达到预期的最好状态。
应针对不同职称的教师,不定期地举行围绕动态分层教学的实践交流会,分析总结以寻求更好的途径,进而更好地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总之,动态分层教学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产物,它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里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方法上的最好体现,更是目前我国所实行的班级授课制中克服不同学生之间差异达到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对于大面积的提升教学效果以及管理学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动态分层教学的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与多元协调发展[J].考试周刊,2007.
[2] 季浏.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J].体育教学,2006(5).
[3] 王玉花.初中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4] 王耐.合作学习若干理论之比较[D].杭州:杭州师范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