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范文

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

第1篇: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生物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行为动词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课堂是课程改革最终的落脚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出发点和评价指南,因此如何运用好《标准》中给出的“内容标准行为动词”去理解、组织教材内容成为教师成长的关键,也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新课标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见表1。

对于技能操作性目标表述比较具体实用,情感目标应该融汇到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中达成,这里不再研究,只研究知识性目标动词的运用技巧。

1 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

关于了解水平的涵义,课程标准的解释为“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相关行为动词有“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

《新华字典》中对于“描”和“描述”的解释为:描,形声。本义:依样摹写或绘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描述指形象地叙述,描写叙述。(以下词语解释均来自于《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简述”指用简要的话陈述或总结。“识别、辨别”意思为辨认、辨别、区分、分辨,例如“识别真假”,从中可以看出辨别具有分析理解事物特征的基础上,再加以区分之意,所以辨别应该不仅仅是了解水平,应归为理解水平行为动词更好。“列出、列举、排列、说出、举例说出”同意为一个一个地举出来,“指出”是“指明、说出”之意。“写出”的理解有两种,“一种为机械的抄写、另一种为写作之意”,如果为前一种可以归为“了解”水平,而后一种则为“理解并掌握”水平。了解水平的词运用时为了便于理解可以都加一个“出”字(不带有出的词后面),例如“描述、简述、识别、列举、辨别、排列”可以改为“描述出、简述出、识别出、列举出,辨别出、排列出”。

总之,了解水平的要求可以总结为“对事物的表面认识”。教学和备课过程中常用的是“简述、举例说出”。例如“简述种群的特征、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种类、简述生物圈的组成;举例说出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举例说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性、举例说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 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

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与了解水平的动词相对应,说出——说明;举例说出——举例说明;描述、简述——描绘、概述、评述;写出、列出、排列——选出、收集、处理。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说明”解释为“解释明白;解释意义的话;证明”,例如说明书、说明原因。“概述”为“把事物共同的特点归结在一起;简单扼要”,例如当事人概述了事态的发展过程,可以理解为“概括并描述”。“评述”为“评论和叙述”。《新华字典》中“选”为“按条件进行挑选”,因此,“选出”可以理解为挑选、选择并找出。“收集”《现代汉语词典》结实为“使聚集在一起”。因此新课标对理解水平的具体要求为“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为了与了解水平的词运用加以区别,可以在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上加“明确”(说明,举例说明,阐明除外),于是原来的“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示范,比较,描绘,查找”可以理解为“明确概述,评述明确,区别明确,解释明确,明确选出,明确收集,处理明确,示范明确,比较明确,描绘明确,查明”,这样便于教师再备课时不易与了解水平的词混用。

对于理解水平的要求总结为“对现象内在原理的认识”。为了学习目标便于表述,常用词为“阐明、概述”。例如“阐明细胞减数分裂过程、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阐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概述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3 应用水平使用的行为动词

第2篇: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范文

一、运用变式理论设计问题,强化地理概念理解能力

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诸多地理概念,如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寒流、暖流,时区、区时,天气、气候,地形、地势,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背斜、向斜,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土流失、荒漠化,水系、水文等。学生必须准确理解地理概念,才能正确运用地理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洋流”为例予以分析。怎样区别寒流和暖流?一是要抓住其概念,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是寒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是暖流。二是区分二者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沿岸的气候增温增湿;寒流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三是利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判断寒流和暖流,南(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暖流,东岸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暖流,西岸寒流。为了强化学生对寒流、暖流的理解,可设计下列问题。

问题一:图1是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洋流a、b分别是寒流还是暖流,说明理由。

【答案】洋流a、b均为寒流。理由:洋流a、b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问题二:读表1,该海域沿岸是寒流还是暖流,简述理由。

【答案】寒流。理由:由表中数据知非洲西海岸沿19°S离海岸越近水温越低,离海岸越远水温越高。

问题三:图2所示区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判断洋流L是寒流还是暖流,简述理由。

【答案】寒流。理由: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

二、运用变式理论设计问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地理知识、技能是考查的对象,更是考查的载体。试题从能力立意出发,淡化知识的记忆和复述,强化知识的变式和迁移,关注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以影响气温变化因素为例加以分析,气温变化特征包括:年均温、气温年变化、气温日变化等方面。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天气系统、人类活动等。纬度低、海拔高的区域,一般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如青藏高原;中纬度、深居内陆的区域,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同一地区,阴天比晴天气温日较差小;山地与附原相比,气温日较差小,如我国泰山与济南。

问题一:(据2008年全国卷改编)D湖泊(图3)的湖面海拔约3 800米,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答案】(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问题二:(2010年海南卷)读图4,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图4]

【答案】特点:终年温和,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接近3 000米)。

问题三:(2011年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5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图5]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答案】低。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像这样设计一组问题,从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判断,到对两地气温高低的判断与分析,不仅利于学生对单一影响因素的迁移,而且有利于学生对影响气温因素的整体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建构分析问题的思路,能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合理迁移,提高学生迁移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变式理论设计问题,培养思维建模能力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运用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如能有效地设计一组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建构分析同类问题的思维模型,对于提高描述、阐释、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如以“农业区位”为例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及其它。

问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地区种植棉花的区位条件。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6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农业区位条件的模型进行分析,思路如图7。

[图7]

问题二:结合上题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这三道问题,是2012年全国卷的试题,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一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这三道问题。

(1)从地形、土壤、水源分布来看,即可推断出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从光照、热量、灌溉条件分析出其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从问题一的分析知该区域棉花品质好、交通条件改善,从本小题设问可反推影响市场销售的因素,还有市场需求量。总结上述几点即可得答案: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从问题一的分析中寻找不利的区位条件: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问题三:结合问题一的图文材料,你认为图示区域是否应大力发展棉花种植,简述理由。

第3篇: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自我概念;英语学习;视听说教学

养成深层的语言能力,是学生学习外语的终极目标,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诸多因素影响学习者语言知识的内化。我们通过对近期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发现,国外学者们对动机探讨的视角在扩大,对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十分关注。作为外语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之一,自我概念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

自我概念属人格心理学范畴。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结构的特征。层次结构的最上层是个人一般性的、整体的自我概念,简称“一般自我概念”;中间层是比较泛的自我概念类别,如社会、体貌、学业等方面的自我概念;底层则是个人在具体和局部范围内的表现所形成的自我概念。处于层次结构最上层的自我概念相对稳定;层次越低,自我概念的稳定性也越低。自我概念包括自我描述和自我评价两个主要方面。描述性的自我概念如“我很喜欢英语”;评价性的自我概念又称自尊,如“我的英语学得很好”。自我感知和评价往往受别人的影响。那些对自我概念产生影响的人物,研究者们称之为“重要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等。自我概念是一种主观意识,按主客观来分,每人都有6种自我:自己心目中的“我”、客观的“我”、别人眼中的“我”、我所发现的别人眼中的“我”、我希望变成的“我”以及我认为别人希望的“我”。自我概念关注的是个人自己心目中的“我”,但这种“我”受其他5种“我”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和多层次特征意味着: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概念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应在一般自我概念之下,划分到学业自我概念中,与数学、语文等属同一层次。此外,英语学习涉及听、说、读、写、译等不同技能,学习者会在不同的技能方面表现出学习差异,有的人擅长语法,有的人擅长口语,有的人擅长听力,如此等等。因此英语学习自我概念又可细分为语音、语法、听、说、读、写等自我概念。这些具体的自我概念跟英语整体自我概念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任何一方的变化必然引起另一方的改变。

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自我概念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自我感知和评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口语自我概念越好的学生对英语口头交际的兴趣越强烈,学习态度越积极,越能够更好地利用课堂上的视听材料。良好的口语自我概念同时也促使他们对读、写、译等其他技能的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相反,口语自我概念不佳者,课堂学习焦虑明显,对口头交际有恐惧感,不敢开口,对课堂上视听材料的兴趣也不够浓厚。因此,口语自我概念与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之间的关联极为密切。在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习者口语自我概念的提升,使学习者对口头交际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自信,能利用视听材料获得最大量的信息输入,从而合理、正确地输出信息。

提升学习者的口语自我概念,完善视听说教学,应注意以下方面:

(1)重视语音教学。语音是心理器官的外化形式,如同人的五官,有美、丑之别。学习者语音的自我评价,极大地影响着其口语自我概念乃至整个英语学习。语音自我概念在学习者初学阶段与整个英语学习之间的相关是最为显著的。语音对学习者整个英语学习的影响,虽然随着学习层次的提高而减弱,但仍然对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程度有很大的影响。语音好的学生乐于表达自己,课堂上表现活跃;语音自我评价差的学生则羞于开口,课堂上表现得较为焦虑,对整个英语学习都缺乏信心。大学入学阶段,学习者相互之间语音差别较大。一般来说,来自边远或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学习过程中缺少必须的听力或声像材料,语音较差。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部分学习者语音水平低下,显然可以通过学习条件的改善而改进语音水平。视听说课程为这样一部分学生提供了机会。教师可引导学习者利用指定的视听材料,在看懂、听懂相关信息的同时,注意模仿优美、地道的发音,提高自己的语音水平。学习者英语语音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刺激口头表达的欲望,这样视听说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2)重视合理输入信息。视听说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坚持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原则。信息的输入必须重视其合理性,才能使输入的信息被学习者理解、接受并使用。若输入的信息不合理,学生感到视听与说脱节,口语表达上难以用到新输入的信息,必然感到口语进步不大。这里所说信息输入的合理性包含两方面的要求:其一是输入量的合理性。若教师要求学生视听的量过大,学生难以完成要求,必然心生畏惧;要求学生视听的量过小,输入的信息同样难以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产生刺激作用。信息输入的合理性的另一层意思指的是难易程度的合理。这要求教师提供的视听材料既要有一定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学生而言又具有可接受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开口说的欲望。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上丰富的视听材料为教师指导学生合理输入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学习者只有在接触了足够的可理解输入,积累了足够的语言能力后,输出才会自然出现。所以,合理的信息输入有助于学生口语自我评价及实际口头交际能力的提高。

(3)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营造积极、开放的口语交际心理环境。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产生厌倦情绪。为使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自我评价不断提高,保持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激发非智力因素,教师应积极思考以不同的教学形式来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在口语教学中宜按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如从简单的句型模仿——伙伴练习——小组讨论——看图说话——故事简述——短剧表演——演讲——辩论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穿插于不同的教学阶段,使学生不断地在巩固和提高英语会话水平同时不断地产生新的乐趣。简单的句型模仿教学能使学生从简单的事情做起,积累和丰富语言库,纠正语音错误。故事简述及短剧表演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激励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话,做到活学活用。新闻报道、演讲及辩论是在学生打好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之后的一种提高。他们会发现即使是较难的题材也能流畅地用英文表达,从而更增添了开口的信心和加强了沟通的能力。丰富的、由易及难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习者在进行口语操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口语自我评价,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开放。

(4)自我概念与课堂焦虑是影响英语视听说教学的重要情感因素。自我概念与课堂焦虑二者之间又是互相影响互为关联的。学习者自我概念好,课堂焦虑程度相应较低;自我概念不好,课堂焦虑程度相应较高。视听说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视听设备及语言信息,实现口语交际的目的。教师在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口语自我概念,并且钻研提升口语自我概念的方法,将会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范文

中职物理学科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以机电专业为例,考虑到机电类各专业后继课程的特点,将物理分为I、II两类:I类是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II类是使学生在学习I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行业的需求,有重点、有选择地进一步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培养相关技能。对于其他与专业无关的章节以物理现象的分析、了解规律和概念为主。 

例如,在光学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对这些领域的物理知识,我们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以科普讲座的形式开办“光之美”光学讲座,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规律,舍弃或弱化与专业无关的计算、论证、推导等纯理论内容。 

二、学习专业浓缩教材 

目前,中职学校在处理物理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时,存在两个明显问题:一是物理与专业并行开课,影响了物理为专业奠定知识基础的效果。在电工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出现了电工教学进度迟缓,物理教学进度飞奔的情况,学生和教师都累。二是物理教材的内容与编排顺序,若按部就班地讲解,不能适应各专业的特殊需求,也远远满足不了专业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浓缩。而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应以实用、够用、好用为原则。 

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电场的教学完全可以借助示波器来完成。首先展示示波器和示波器荧屏上的波形图,简述示波器的结构与原理,并从分析电子束的偏转引出“电场”概念。其次提出全章要探究的主要问题,接着以探究电场力和能的两个方面的性质为重点,突出分析论证过程,注重渗透科学思维方法。最后从示波器中的偏转电极引出电容器和电容概念,并用实验方法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再利用电场力和能的性质来揭示示波器中电子束运动的规律,并回到示波器的简单操作与使用上来。全章内容与课标要求在“示波器”这一载体上生动地呈现出来。 

三、激发兴趣 

物理学与许多专业往往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物理教学,适当介绍物理与专业的内在联系,或将专业中的物理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 

例如,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他们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根据这一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计算机硬盘已得到广泛应用,得益于这项技术,硬盘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小巧(“硬盘技术之父”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借助事实说明了计算机发展也离不开物理学的支持,然后笔者结合电磁学、光学的教学,介绍了U盘的读写、笔记本电脑的无线上网、鼠标定位,以及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信号与电磁波的接收和发送、电磁污染及其控制等原理。 

四、定做实验 

物理学科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物理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而且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物理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第5篇: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范文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试题

课程代码:0927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下列对目标动词“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A.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

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B.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C.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D.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2.用字母可以表示一定范围内的任何数,这表明了数学学科具有

A.严谨性 B.抽象性

C.广泛性 D.系统性

3.下列属于第一学段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A.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的公平性

B.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C.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过程

D.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架起儿童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重要桥梁的是

A.活动经验 B.发展水平

C.认知规律 D.数学内容

5.下列内容中渗透极限思想的是

A.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B.同样多、比多、比少

C.表内乘法和除法 D.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罗杰斯

C.皮亚杰 D.斯金纳

7.学生学习9+6=?时,一边念念有词地说出“凑十法”,一边写出答案,这说明其智力技

能的形成处于

A.认知阶段 B.示范、模仿阶段

C.有意识的言语阶段 D.无意识的内部言语阶段

8.下列不属于小学阶段“数的运算”的目标的是

A.自然数的四则运算 B.分数的四则运算

C.小数的四则运算 D.负数的四则运算

9.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概括的表象指的

A.空间观念 B.空间想象

C.空间感知 D.空间抽象

10.通过设立的观察室观察班级学生的互动情况是属于

A.间接观察 B.直接观察

C.参与性观察 D.抽样观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1.数感主要表现在

A.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B.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C.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的关系

D.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E.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获得数学方面的专长

C.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D.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E.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相同的发展

13.下列属于第一学段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有

A.感受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B.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C.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D.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E.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

14.下列表示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内容的有

A.数的认识 B.式与方程

C.数的运算 D.常见的量

E.函数

15.小学数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包括

A.数学课程标准 B.数学课程目标

C.学生生活实际 D.学生认知规律

E.社会发展需要

1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启示有

A.采用“小步子”为特色的程序教学模式

B.要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需要适当的强化

C.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D.数学教学应“以人为本”,改变学科本位观

E.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体现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

17.在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动作的熟练阶段的特点包括

A.操作表现出高度的完善化 B.动作具有高度的正确性

C.动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D.动作之间不协调的现象完全消失

E.全套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18.运用发现教学法的一般步骤有

A.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B.学生先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假设

C.引导学生利用教师和课本所提供的材料,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

D.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展开讨论

E.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19.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达到的要求包括

A.准确规范 B.简洁严谨

C.生动形象 D.通俗易懂

E.有趣味性

20.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要反应的层次有

A.记忆 B.理解

C.运用 D.经历

E.探索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关于“对数学学习的认识”的理念。

22.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步骤。

23.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24.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阅读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25.简述第一学段概率学习的总体目标。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6.数学仅仅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工具,它的作用只是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27.“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8.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是影响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9.试述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原则。

30.试述10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要点。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16分)

31.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案例:

一、引导猜测

师: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有关,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呢?想想看。

生1: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

生2: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周长有关。

……

师:是吗?我们一起看一看。(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直观演示验证:长方形的长(或宽)拉长,长方形的面积也变大,使学生确信: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与宽有关,也与它的周长有关)

二、分组操作

师:那么长方形的面积究竟和它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呢?请各组从准备的25个1cm2的正方形中,选一些拼成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并把它们的长、宽和面积记录在表格中。

(各组完成后,教师收齐表格,并展示其中的几组表格,检查填得是否准确)

三、提出假设

师:大家观察表格里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长乘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四、验证结论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的方法来计算呢?我们再来研究几个例子(展示其他几个小组的表格)。

第6篇: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范文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33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数学课程改革中,强调贯彻“轻松愉快地学习”方针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2.第一次提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要求的教学大纲是

A.1952年颁布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B.1956年颁布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C.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D.1978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3.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

A.教材的重点 B.教学的重点

C.教材的难点 D.教材的关键

4.______暂用本结束了长期以来初中教一年算术的做法,用六年时间学完全部算术内容。

A.第一套教材(1952-1955年编) B.第二套教材(1959-1961年编)

C.第三套教材(1960-1961年编) D.第四套教材(1963年编)

5.提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奥苏伯尔

6.学习了长方形的有关规则后,再学习正方形的有关规则,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同位学习 D.并列学习

7.低年级适宜采取______的方法。

A.先讲后读 B.边讲边读

C.只读不讲 D.先读后讲

8.《标准》对于数的运算教学,提出

A.重视口算 B.淡化口算

C.重视笔算 D.取消估算

9.______说过:“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

A.华罗庚 B.加涅

C.陈景润 D.布鲁纳

10.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是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中间数

11.______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利用简易量具,对事物的长度、角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温度等属性进行度量的过程。

A.数学调查 B.数学测量

C.数学建模 D.数学制作

12.描述测验可靠性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难度 D.可靠度

13.______所表示的是测验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A.内容效度 B.同时效度

C.预测效度 D.效标关联效度

14.______是调查者通过访谈、问卷、测验、座谈等方式有计划地了解教育活动的历史状况与发展、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用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

15.______的特征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并包括网络技术的运用。

A.传统教学手段 B.电化教学手段

C.网络教学手段 D.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6.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按______等领域分别阐述。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运用

E.计算教学

17.“新世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是

A.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

B.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C.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D.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E.形式与内容丰富多彩

18.小学数学学习,按学习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数学知识的学习 D.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

E.数学技能的学习

19.数学问题一般由______构成。

A.条件 B.主体

C.目标 D.动作

E.操作

20.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A.目标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美学原则 D.反馈原则

E.程序性原则

21.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A.名称不同 B.意义不同

C.进率不同 D.大小不同

E.适用范围不同

22.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图有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象形统计图

E.复式折线统计图

23.英国1995年的数学课程中,把______作为数学教学的首要的基本的目标。

A.“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解决者” B.“建立有能力做数学的信心”

C.“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及应用的态度” D.“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及信心”

E.“使所有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学”

24.按照测验参照标准不同,测验可分为

A.诊断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常模参照测验

E.目标参照测验

25.个案研究的方法有

A.追因法 B.测验法

C.跟踪法 D.作业分析法

E.谈话法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数学概念

27.空间观念

28.随机现象

29.教师自编测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31.简述人教版小学数学整套教材的设想。

32.简述运用“引导发现法”的注意事项。

33.简述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育价值。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请结合实际谈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与态度的途径。

35.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常见量的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试举例说明。

第7篇: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7―0037―04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把学科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I生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分成了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具体到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我们多把历史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史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技能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结论性知识);对于学生认知历史的过程,我们强调的是了解(记忆)、理解、应用、综合和评价五个层次。据此,我们基本可以对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分解,为正确制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深入启发学生认知提供理论支撑。

一、指导正确制定教学目标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对制定教学目标的指导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了知识类型;二是界定了认知层次。由此,解决了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以初中“”一课为例,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是:讲述林则徐的故事;简述中英《》的主要内容,认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类型来讲,“林则徐”和“《》的主要内容”属于史实性知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属于结论性知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于概念性知识;从认知过程来讲,“讲述”属于“记忆”层次的学习要求,“简述”属于“理解”层次的学习要求,“认识”属于“分析”层次的学习要求。

有了这样的分析,讲授“”一课时,我们可以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林则徐的重大活动;筒述中英《》的主要内容,认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提纲教学、多媒体教学、地方史资源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林则徐的民族情怀,学做一个爱国、有勇有谋的人;认识中英是一次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

应该说,教学目标准确、具体、真实,课堂教学就会方向明确、任务明晰、效果明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照搬教师用书提供的教学目标,出现了教学目标设置不当、使其被拔高或浅化甚至被虚化的现象。案例如下:

教师甲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的壮举;认识中英《》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组讨论、自学探究,让学生自得结论,教师给予补充;对于不足,教师婉转指出。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爆发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评价林则徐及其禁烟措施。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体会林则徐,学习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师乙

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前英国与中国的社会状况,知道战前中国全面落后于英国;讲述林则徐的故事;认识英国侵华的根本原因;简述《》的主要内容,认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近代列强侵华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培养史料解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会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获得历史认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觉形成“珍爱生命,远离”的思想观念;让学生自觉接受林则徐人格精神的感染与熏陶;让学生自觉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丙

知识与能力:的背景;林则徐与;《》的内容;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的背景;通过分析《》,培养学生研读史料、合作探究的能力,从中认识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远离的态度;记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开放的文明交流意识。

对照内容标准,回看甲、乙、丙三份教学目标,存在这样几种倾向:

内容超标:课标不要求掌握“的背景”,三份目标却都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

要求拔高:课标只要求“讲述”林则徐的故事,却有两份目标规定或“掌握”或“认识”;课标只提出“简述”中英《》的主要内容,却有目标要求“认识”。

能力失准: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的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这些是学科课程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目标,教师根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落实。再说,对初中学生而言,这些能力要求也过高。

方法空泛:“学会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获得历史认识的方法”,方法的获得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在历史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逐步获取。对初中教学而言,我们应该强调“通过……的学习,尝试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中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学会是空话,获得更不可能。

情感标签:如“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开放的文明间交流意识”,“让学生自觉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这些随处可用的情感目标让人觉得教学没有针对性,缺乏灵魂,抹杀了历史教学的多样性与吸引力。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是提倡机械地使用课程标准,而是建议教师从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用准确、真实、具体、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目标引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二、指导合理选择教学策略

根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认知特点,我们可以构建如下“知识维度”与“认知过程维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建立了如下“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教学策略”。

据此,我们可以按照如下两个策略组织“”一课的教学:

策略一:资料情境再现历史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的视频后,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块浮雕――、纽约的林则徐铜像和英国蜡像馆里林则徐的蜡像三幅图片并作介绍;

学生阅读教材后讲述林则徐的故事,并谈认识。策略二:问题情境探究历史(一)林则徐为什么要?1.走近林则徐。(1)读教材中林则徐湖广禁烟的内容;(2)教师介绍湖广总督林则徐的奏折。

①依据材料一获取的有效信息,在材料二

中的对应位置填写对外政策的具体内容。

②根据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概述英国来到中国的目的。

(三)为什么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读中英《》的主要内容。

2.分析《》的危害。

3.分组讨论: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

材料一:后,魏源认为,“中国要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

2.鸦片泛滥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提示:一份奏折、一首歌谣、两幅图片(教材中《炮子谣》、“快蟹”鸦片走私船、英国输入鸦片激增表)

对经济的危害:――

对吸食者的危害:――

对吏治的危害:――

对军队的危害:――

(二)英国发动的目的是什么?

1.观察19世纪世界地图,指认中英两国地理位置。

2.要求学生根据两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前,中英两国发展的视频

材料二:前,中英发展的对比表格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

――《魏源集》

材料二:1841年以前,中国城乡建筑因循数千年古老传统。后……沿海通商口岸如香港、上海、南京、广州、厦门,开始了以西式建筑为主体的城市建设,这是西方建筑术流入中国的起始。

――《夕阳无语:武汉老公馆》

归纳:后,中国社会有何变化;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论为什么社会。

三、指导深入启发学生认知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分为六个层次,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维能力训练提供了帮助。

为了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按照“目标分类学”,结合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在讲完“”一课后分层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句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

――《对外关系史》

(1)记忆、理解层次:材料中“禁烟运动”“战争”具体各指哪一历史事件?

(2)分析、评价层次:“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

(3)评价、创造层次:你怎样看待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观点?

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的材料阅读水平、史实了解水平、历史思维水平,还考查了更高层次的史识评价水平。对于这类思维含量较大的问题,我们建议教学分层推进、分组讨论。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重点解决了第二问。他把学生分成三组,提示学生分别从英国发动的目的、的性质以及马士论述的意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考、交流讨论;讨论过程中,他不断指导学生明确论点、搜罗史实、建构论点与史实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他引导学生作出判断、说明理由,并形成文字全班展示。更有意义的是,他还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展开课堂辩论,充分阐述各自的观点与理由,真实互动。为了启发学生思维,在针对性的点评之后,他按五个层次给出了个人意见,建议学生自我评分:

第一层次:仅仅作答,而没有作任何理由阐述,给1分。

第二层次:只提供一个言之成理的理由,给2分。如中国人民的禁烟是正义的,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不是战争发动的真正原因。

第三层次:提供了两个以上言之成理的理由,给3分。例如,中国人民的禁烟是正义的,不是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第四层次:提供两个以上言之成理的理由,而且能够综合表述这些理由,给4分。例如,中国人民禁烟是正义的行动,不是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是英国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马士把责任归结为中国人民的禁烟,目的是为英国的侵略行径辩护。

第8篇: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趣味体育课堂;讲解;示范;有效性

语言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具有独特的刺激作用。教师运用语言时,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要有启发性,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讲话内容要符合学生心声同鸣。

一、讲解

趣味体育教学的讲解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形式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及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方法。在小学,学生的知识和技术储备量都很少的情况下,学生只明确任务,记住名称及简单的要领和方法即可,无需过多讲解,要把过去的繁琐的讲解变为精练的讲解,使学生听得明白,乐于接受,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1.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在讲解时,应根据趣味体育的教学任务、内容、要求和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技术动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适时的讲解。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如教前滚翻,以往教师必需用很多语言,描述前滚翻的动作过程及要求,现在只要在学生亲身体验过程中,先讲解用力蹲地是前滚翻原动力,然后再讲解在滚动过程中上体向下大腿靠拢即可,学生既好懂,又易掌握学会。

2.讲解要通俗易懂

趣味体育课教学中,要做到情景渗透,精讲简练,除了要认真备课,书写教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性质,把握准趣味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编成易懂易记的“儿歌口诀”或简单的用几个字进行讲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方法要领时,可用“蹬地、提腰、抬肘、伸臂、抖腕、拔球”概括。如讲解起跑的技术要领时,引用学生用橡皮筋玩弹射纸箭,启发他们起跑时起动的一刹那犹如纸箭弹出去一样,以加深学生对爆发力的理解。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很快就能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3.教师要注意生动形象、新鲜有趣

为了体育教学能得到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气氛,体现出体育运动的特点,教师就需要运用语言艺术,要讲得生动活泼,新鲜有趣,以便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奋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通过老师简单的讲解,对将要练习的动作技术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示范

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师每次示范都应解决一定问题。示范什么,怎么示范,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以及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如教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两次完整的示范,后根据教学要求再做重点示范。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某种动作的形象,它告诉学生这种技能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在趣味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如初学教材,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应先做完整技术动作示范,再根据教学要求讲解示范,对关键技术动作要重复示范,示范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观察示范的方向、部位和时间,使学生尽快地明白如何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观察教师的示范,达到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的目的。例如:在“单杆后摆下”这个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应重点突出示范后摆、制动、推杠等动作要领,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示范时后摆制动、推离器械的动作,这有利于学生直观效仿,便于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2.示范动作要正确无误

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做到准备、熟练、轻快、优美,使学生学习一开始,就对该动作建立一个正确的表象。因为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但学生技术动作更加正确,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与跃跃欲试的情感,为此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备课,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3.示范的位置、方向要正确

示范的目的是要给学生作范例,这就得让全体学生都听得见,看得到。因此,教师的示范不仅要规范,还要特别注重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位置要根据学生队形、动作性质以及安全的要求来选择最佳位置进行示范及带领学生练习。如在武术教学中,教授基本动作时,采用横队队形,教师就应站在横队的等边三角顶点方位示范。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而定。教师应尽量把示范动作的方向、路线与学生跟做的方向、路线相一致,可采用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等形式。如果教师示范的位置和方向选择不当,会影响部分学生因看不清而产生错觉,形成错误的技术概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

讲解与示范在教学中缺一不可,怎样才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先示范,在练习的过程中,再讲解效果最佳。有的动作边示范边简述效果也很好,总之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得法,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能提高学生积极思维和模仿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生蕴藏的学习潜能,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感知动作外部形象的基础,而讲解则是让学生了解动作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两者结合运用能够缩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过程。只有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让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完整、正确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提高练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趣味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讲解和示范必须密切配合,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精讲多练”原则,使学生直观感觉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产生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军,郑亚平,董琦.《趣味田径游戏》.2006.8

第9篇:简述教学技能的概念范文

摘 要 通识教育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教育理念,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得到培养和锻炼。在国外,这种教育方式已经在广泛地使用。当前我国在教育的改革上,投入的力度逐渐变大,同时也对通识教育加以重视。本文就大学体育教学作为切入点,对通识教育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述,分析当前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推动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措施。这对于大学体育的教学有着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大学体育 改革措施

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很多的学校仍旧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为主进行体育教学,这样就把学生的人文素养忽略了。这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上要加以重视。怎样把通识教育和大学体育教学相互融合,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项。把通识教育放在重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促使大学体育教学的持续性发展。

一、通识教学的概念及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识教育是一种无关技能和专业的教育模式。在其的性质上看,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把基本的知识和态度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非专业性技能。其主要具备的特点有:把育人为本做主要宗旨,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置,要把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作为目的,将构建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主旨,这些都是属于思维方法教育的范围。

在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依然是把传统的体育技能教育作为主要的方式,太过于注重技能上的教学,这就会让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教学方式传统。在大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经常性地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在被动的位置。体育教学内容不恰当,在教学的内容上比较古板,没有随时地更新,并且课程的开设上经常是对大三大四年级不做相关的设置。还有就是师资力量不够,很多的高校中对体育的教学都不够重视,其科目的教师也大部分不是体育专业的教师,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对其教学的科目不够了解和重视,这也让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变得不重视。

二、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方法

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教学改革是将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的目标。以下从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相关的问题,然后提出一些相应的方法。

(一)明确思想,改变教学主体

在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中,其中最基础的一个策略就是要在全国的范围内推广教育思想观念,然后把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在让学生实现身体健康的目标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此外,还要突破传统的把教师作为教学中主体的主要形式,要建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的目标明确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二)坚持原则,改变教学方法

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要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执行教学活动,这也是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实行改变时的主要依据。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要对体育教材进行大力度的研究,然后提出最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多多地使用“启发性”和“诱导性”这些教学方式,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的实践中,扩充W生的相关知识面。在教学内容中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形象地讲解,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三)优化课程,延长体育课时

通识教育对大学体育的要求不是只在学生的运动技能上做培训,同时还要注意对其思想道德的正确引导。所以,体育教学的改革还要更加地适应多变的实际要求。要对相关的体育课程进行优化工作,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之间的差距,应对这点要安排具备多层次和多类别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地更新课程的内容,确保体育课程的新鲜性。并且体育教师还要从多角度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或者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等,以此丰富学生课余时间。这样进一步地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位置,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在适当地对其增加体育课时的基础上,根据年级的不同设置出相应的体育课时。

(四)完善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一支专业性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大学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大学要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同时还需要求其具备综合性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应适应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通识教育模式的体育教学现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把通识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的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位置,从根本上把通识教育的作用极大地发挥出来,然后也改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模式,实现了通识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在大学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科目,这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大学教学必须要对体育的教学加以重视,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要积极广泛地推广体育教学改革。在思想上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创新改革。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性综合人才,发挥通识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而为大学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