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精神科的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科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神科的护理

第1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2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159-01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而精神科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导致病人或工作人员不同伤害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面对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如何识别、回避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等问题,将护理风险管理渗透至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保障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已成为每个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据我院33例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差错和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33例护理差错与失误均为住院精神病人,其中29例为精神分裂症,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心境障碍病人。33例中出走10例,错服药3例,噎食2例,冲动伤人5例,自杀、自伤6例,压疮2例,跌伤3例,烫伤2例。

2 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

2.1 管理因素:护理管理系统不流畅,管理力量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不利;核心制度不严格或以经验代替制度;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数量及结构失衡;聘任护士的待遇不能体现同工同酬,护理管理缺乏人性化,而致护理队伍的不稳定等。

2.2 护理人员的因素:临床护士年轻化,多为聘任制护士,流动性大,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护士的行为过失,对病情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不重视护理文件的记录;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缺乏对精神患者异常状态的护理技巧和方法。法制观念淡薄,沟通不当,患者的个别需求难以满足。

2.3 患者因素:精神病患者无自知力,治疗及护理缺乏依从性;受精神症状支配易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毁物、逃跑等情况;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可导致吞咽困难,出现噎食、性低血压而出现摔伤等意外。从患方的角度还有医学知识缺乏,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对治疗收费心存疑虑。

2.4 用药、物品、设施因素:药物配伍和给药途径不当;药品保管不当;患者住院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如刀、剪、针、绳等;设备、设施不安全,如门窗不牢,桌椅未固定等。

2.5 其他因素:对医院环境设施的不满意,对其他的辅助服务的不认可等。

3 精神科风险管理的方法

3.1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实践以预防为主的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我院结合专科特点成立了由护理部主任负责的院、科两级组成的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在病区成立由护士长负责、3-5名护理骨干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实现多层次的风险管理,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为全院护士呈交了职业保险,减轻护士的职业压力,逐步拉近聘任护士与在编护士待遇上的距离,增加她们的职业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定期开展一些寓教于乐和放松的活动,如请专家做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旅游等,为护理人员减压,预防职业倦怠,减少人为管理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

3.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和完善精神专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建立《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和精神科各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规范“五防”(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外逃)病人的防范措施,要求护士对“五防”病人做到“八知道”;不断完善精神科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范,如:“三查八对”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3.3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行“3H”服务模式即:《医院(Hospital),个性化护患沟通服务;宾馆(Hotel)式礼仪服务;家庭(Home)式温馨服务》,以规范的人性化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

3.4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及时作好护理缺陷分析。从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入手,对护士进行全面培训,组织护士学习《卫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新毕业、实习护士及试用期护士加强管理,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和上岗前的考核,同时将各项考核融入临床护理工作之中,实施长短考核和末位告诫相结合的办法,对不适合医院护理工作的人员及时上交医院人事部门。提升护理队伍素质,规范护士行为。加强护士的“三基”训练。组织医疗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缺陷个案分析,加强风险防范的教育,不断增强护士的责任感与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

3.5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保证夜班人数和充足的休息,我们把原来的三人值班必为四人值班,重新调整了各班的岗位职责,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安全。对护理工作质量实施全面质量控制,量化指标,及时反馈。

3.6 实施现代化管理,保证制度的落实:在病房安装录象监控设备,使患者活动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而且各病房的监控在医院及护理部都有总监控点,方便监控各科的工作状态。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夜班、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加强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对新入院、转入、危重患者及特殊心理状况的患者,以及有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要加强巡视,重点检查和监控

3.7 安全管理落实到位:每周二、周五两次对病房门、窗、锁等环境设施进行安全大检查,每周三为我院的安全讨论日,医生和护士等全科人员要对住院病人的病情,用药,现存的和潜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还有环境设施其他的辅助服务有哪些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解决并记录。抢救药品每天查对,做到“五定”,抢救设备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加强危险物品的收集检查,对新入院、假出院返回及接受探视的患者、外出、去康复科等患者回科室都要进行重点检查,防止将剪、刀、火柴等危险品带入病房。各科室护士与护理部签定护理安全责任书。

3.8 构建安全文化,重视安全教育: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即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管理策略[2]。据此我院提出来“安全护理年”的工作计划,旨在把安全护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提示并引起全体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且把凡是涉及到安全制度落实和安全护理内容的质量控制积分提到双倍积分,同时与科室及个人评优及管理者都有连带关系;全面推行病人安全文化。重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过开会、查房、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最好的风险教育素材,向护士进行风险意识教育,以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结合专科特点,定期对护士进行暴力防范技巧培训,使其具备暴力防范和应对能力。

3.9 建立并落实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在目前医疗纠纷中,绝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不认识、不承担的反映[3]。精神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危险物品(如刀、剪、玻璃杯、火柴、裤带等)、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一些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告知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理风险告知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对新入院病人家属必须签订告知书和一些相应的知情同意书,对家属陪住及不遵从护嘱行为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4]。

4 讨论:

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从此定义中我们可见风险的可控性,所以经过全面的评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并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可行性的风险管理,收到的较好的效果,有力的控制的护理风险的发生,并把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了病人的安全及护理工作的正常有序的运行,通过开展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更加适应现代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营造了一个安全,有序,轻松的工作氛围,有效的减低了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压力,使减低风险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通过评估可见,一切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环境、设备因素,组织管理因素等都可能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精神科护理的对象为精神患者,往往表现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甚至丧失控制能力,各种意外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教育和培训。通过推行护士风险教育和强化风险管理的落实,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了护理人员自觉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方案的主动性,更增加了护理人员抗风险能力,有效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2]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

第2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1 增强法律意识,是搞好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的法律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加之新闻媒体的介入,使得精神科医护工作面临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增多。

从客观上看,一是精神病患者突发性意外时有发生,如患者受到幻觉,妄想等支配突然发生冲动伤人、自伤、毁物、自缢、跳楼、逃跑、猝死等。二是医疗设施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容易给一些患者以可乘之机。三是患者家属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对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管理不理解、不配合,躁动患者对采取的约束性措施不接受,极易发生医患矛盾,甚至引发法律问题。

从主观上看,一是精神科护理工作操作不当或观察病情不仔细,二是护理服务不到位。三是法律意识淡漠,护理记录不健全,缺乏真实性,护理行为缺乏严肃性。由于主观上原因,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引发纠纷,甚至涉及法律问题。

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必须要提到法律意识高度,才能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顺畅。这就要求我们精神科护理工作者要做到:一是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使得精神科护理工作者认识到依法管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任何违规行为导致后果的严重性,做到依法护理,既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又使得自身得到保护,二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医院的规章制度,就是医院依法行医的“法线”。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多,风险性大,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或者有章不循,稍有疏漏就可能发生意外,引发医患纠纷,甚至发生法律问题。为了确保安全护理,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诸如查房制度,患者保护制度,用规章制度规范医患双方行为,才能使精神科护理工作更加安全。总之,增强法律意识,学法懂法,依法护理,确实是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法线保障。

2 提高自身素质,减少医患纠纷,是搞好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前提

精神科护理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的部分或全部丧失行为责任能力的群体,他们缺乏辨认、控制能力,受症状或其他因素影响,出现自伤、他伤、自杀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一旦意外事件发生,往往会产生医患纠纷。患者及家属往往会把责任完全推到医院方面,因此,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如何防止医患纠纷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3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1 精神科急诊护理的安全隐患主要有

1.1 管理方面 管理不力,科室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抢救药品、器械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力,洗胃机进出水故障、监护故障等,用药与设备条件不能满足精神科急救。

1.2 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急救意识及急救能力差;护理技术不精湛;掌握精神科的急救知识不全面;违反规章制度,不按规范操作;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士心理压力大等因素。

1.3 患者方面 精神患者的特殊行为表现如兴奋躁动;伤人毁物;拒食木僵;自伤自杀;抽搐发作;惊恐发作等等。

1.4 法律方面 法律意识淡薄,与家属或法定监护人缺乏有效的沟通。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 护理防范措施

2.1 狠抓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影响,按现代管理学理论可以认为护士长自身的行为是护士的典型。护士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丰富的才能和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自制能力和人际关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护理技术等无不影响着护士。树立护士长的威信,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激励护士团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共同完成护理工作目标,护士长要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营造护士职业心态的良好氛围,必须学会应用激励艺术[2]。在护理管理中发现问题不能只偏重对症处理,要参照“四不放过”的原则[3],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遇事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从而落实责任,制定整改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强调以预防为主纠正偏差,使影响护理质量的多种因素、技术及护士的思想状态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长是在医院领导、护理部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在工作中要配合科主任、主管医师的工作,还要处理协调好和科主任、护理部、医生、护士及患者、家属的多种人际关系,树立集体意识。尊重领导,上通下达,有事向上级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工作积极主动,乐于奉献,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灵活、理解领导的想法,积极调动下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了领导的支持,才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3]。因此,要力争得到上级领导的鼎力支持,完善精神科急诊所需设备,以利于科室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2.2 人员素质培训 重视人员培训,提高心理素质及技术水平。精神科急诊护士要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过硬的急救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急诊护士是患者就诊时接触到的第一位医务人员,其仪表、言行、态度,不仅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也极大地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尤其在患者行为紊乱,情绪激动时,更要注重态度和蔼,耐心;同时规范文明用语。加强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要求每一位护士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精神症状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及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并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高年资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苦练基本功,不断组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考核。坚持常年不懈地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心电监护等培训和考核。并针对患者的病情备齐必要的抢救用品。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治疗班护士必须检查所有的急救仪器和药品,确保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每周大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抢救仪器突发故障时,立即用人工方法代替,迅速排除故障或更换仪器。精神科急诊患者的药物过量抢救很常见,应准备好人工洗胃器、电动吸引器,以备急用。所有的仪器一律不得外借。

2.3 掌握精神科常见症状的护理对策 ①兴奋状态的患者,要注意测体温时防止咬碎体温表,不听劝说时要及时约束保护进行检查或治疗;②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可采用适当方式制服患者。在采取这一行动时,至少需要四个人同时行动,每人负责一个肢体,尽快将患者置于仰卧;然后采用四点约束法将患者约束于隔离室的床上。应注意在行动中不要伤及患者,也不要被患者所伤,当然,严禁采用约束对不合作患者进行惩罚;③消极自伤、自杀患者,防范措施包括重点交班、加强监护,对危险物品如刀片、绳带、火柴、药品均应及时清除,妥善保管;一旦发现患者的自杀行为,必须镇定、沉着,立即报告医生,同时根据患者的自杀方法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对上吊自缢者应立即松开扣套,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④木僵患者,如能接受喂食,应耐心喂饲。要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发生溃疡。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形成。必要时,鼻饲、导尿和灌肠,紧张性木僵患者,要严防突然发生剧烈的兴奋、冲动行为,防止患者自伤和伤人。也要防止其他患者攻击或伤害木僵患者;⑤遇到意识不清谵妄状态者,要置于单人病室,给予重点观察或约束保护。避免因恐怖性错觉和幻觉发生越窗坠楼,自伤、伤人、走失等危险行为;⑥癫痫发作者,要防止跌伤、咬破唇舌;对药物中毒患者,应尽快催吐、彻底洗胃。

2.4 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精神科护理有自身的特殊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就有可能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引发护理纠纷,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承担法律责任[4]。精神科急诊中常遇到涉及精神患者合法权益的保障等法律问题,应根据我国有关法律予以正确处理,避免发生法律纠纷。①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5]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当前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注意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做到警钟长鸣;②精神患者住院,尤其是急诊时强制住院有可能引起法律问题。决定入院治疗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其亲属同意、签字,法定监护人不在场时,可由单位负责人暂时,还应尽快通知家属或法定监护人,补办有关手续;③有的精神患者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若遇见药物急性中毒者,在判断自杀时需排除他杀。急诊时收集中毒证据,进行毒物分析不但有利于诊断和抢救,也可为以后鉴定提供医学证据;④对于有意伪装精神疾病,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谋取个人利益或某种目的,伪装临床病象,应注意仔细观察、留心其言谈举止,观其临床表现是否符合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提供详实可靠的临床资料,帮助医生识别伪装者,避免轻率开具精神疾病诊断证明书。

总而言之,精神科护士应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社会需要精神科护士,精神患者更需要精神科护士。精神科急诊护士要尊重自身价值,树立正性情绪。做到热爱专业,安心工作,积极进取。在急诊接待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注意仪表端庄,礼貌用语,避免使用生、冷、硬的语言。当患者或家属表现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值班人员相互配合,当其表现出不理智的言语或举动时,及时呼叫科主任、护士长帮助解决问题。避免与其发生冲突。有纠纷事件发生时,科室及时讨论,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应该总结、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精神科急诊服务技能和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54.

[2] 汤晓丹,张冬林.激励艺术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6,21(8):55-56.

[3] 张培.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41-142.

第4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OEC管理模式;精神科;护理质量

OEC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目标体系、日清体系及奖励机制3个体系,是一种全面、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1]。精神科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复杂,临床护理难度和风险较高,易引起护患纠纷,因此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2]。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进步,OEC管理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因此,本文探讨了给予精神科患者OEC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2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来院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2013年5月-2014年5月为对照组,2014年6月-2015年5月为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男60例,女50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7.5±5.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1.2)年。观察组:男62例,女48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6.8±5.5)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0±1.1)年。排除标准:不能自评问卷的患者;患有严重意识及认知障碍患者;住院时间低于2周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给予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让患者了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提高临床治疗配合度。观察组给予OEC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2.1成立OEC管理小组:成立相应的精神科OEC管理小组,成员主要有护士长、科室医护人员等,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与组员共同协商,制定相应的OEC培训及管理措施。1.2.2提高OCE管理意识: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精神科相关风险管理,对护理相关风险知识进行培训,将护士风险意识提高,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1.2.3OEC具体护理方案:(1)加强患者管理: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详细病情,做好日常护理防范工作。对于一些轻度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其动态,尽量要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避免其发生意外。(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本身患有精神疾病,易对周围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慌,致使病情加重,会对医护人员产生戒备、抗拒、敌对的心理。因此护士要及时有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稳定,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并鼓励患者及时表达内心的想法,树立治疗的信心。针对一些有自残、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及时分析行为原因,给予患者更多的细节护理,避免意外发生。(3)制定安全管理方案:科室负责人要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加强对患者的自杀行为防范,避免其逃跑或意外发生,若患者易冲动,护士要及时遵医嘱给予其相关的镇静药物,防止其情绪波动较大,发生过激行为,同时护理人员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4)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风险管理知识宣教,提高其配合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1.3观察指标根据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主要包括沟通交流、护理服务、护理技术、情感支持及总评分5个方面,总评分为40分,其他每个方面总分均为6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应用临床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的行为障碍情况进行评定[3];应用SF-36生活量表评分对生活质量评定[4],总分为100分,总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疾病认知主要包括康复知识、疾病知识、治疗知识及日常生活知识等。根据医院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服务进行评定[5],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总分>85分;满意:总分在60~85分之间;不满意:总分<6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NOSIE、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前两组NOSIE、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NOSIE、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护理质量对照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第5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精神科 急腹症 护理

急腹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其特点为起病急,来势猛,病情重。 精神病人住院过程中并发急腹症在临床虽不多见, 但由于病人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多有思维障碍,缺乏主诉和自知力,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及镇静作用,致各种感觉不敏感,如果在护理中不注意观察,后果很严重。掌握病人病情动态,客观判断精神病人并发急腹症的相关症状体征,可以指导及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本文就我院精神科急腹症病人的观察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8—2008年,在我院住院期间并发急腹症的精神分裂症病人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为18~61岁;既往有消化系统疾病史3例,有不良饮食嗜好(如饮酒、吸烟等)5例;其中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5例,完全性肠梗阻1例,急性阑尾炎3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急性胃肠炎2例,从用木棍自伤致肠穿孔1例。

1.2  病情动态的掌握及护理

   

病情动态的掌握程度分为了解、熟悉、掌握3个等级。了解为对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的项目内容大致了解。熟悉为对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的项目内容了解,但在护理过程中缺乏联系,未能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掌握为对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的所有项目内容心中有数,并在护理过程中联系实际,运用指导护理。我科护士均能掌握病情动态并及时报告医生对急腹症进行处理。

1.3  治疗结果

   

本组病人均在有效治疗与护理后痊愈。

2  护理体会

   

精神分裂症病人因为所患特殊疾病的关系,思维、情感、意志活动偏离正常,自知力缺乏,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社会功能退化。护士应密切地观察与护理,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在观察中护士应具备主体认知技能和分析能力,对失去意识及料理生活能力的精神病病人进行督导、训练、照护,从而及早发现躯体并发症,及早处理。临床精神科护士不能按普通急腹症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急腹症的疾病进展,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病人精神面貌与体力改变。护士应熟悉病房每个病人的疾病情况,对入院时表现言语过多,行为紊乱,精神兴奋的病人,突然转为安静,言语动作减少、精神差,痛苦不安等,应结合病情警惕是否存在躯体异常情况。②姿势与改变。有些精神病人发生急腹症时虽无腹部不适主诉,但表现为用手压迫腹部,强迫,腰不能伸直,或双腿紧顶腹部等。护士如不能掌握病情动态,往往误认为是病人的诈病行为或有奇特姿势的病人而漏诊,从而贻误治疗。③进食排泄情况。饮食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是精神科的特殊护理。与以往比较,急腹症病人进食量明显减少,或进食后有呕吐现象,结合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要考虑到并发急腹症的可能。护士每天给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详细询问二便情况,若二便的颜色、性状改变应作进一步的观察。

第6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1 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自我保护意识缺乏

未保管好麻醉、精神科药物和医用物品;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治疗、护理措施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4]。

1.2 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偏低

部分护士对各种仪器使用方法不熟练或不能正确操作,造成损伤或延误抢救时机。

1.3 缺乏工作责任心

病人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缺乏警惕性预见性。不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均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4 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

1.4.1 服务对象特殊病人的精神症状本身导致了不安全因素高发。有些病人在幻听等病态思维的支配下,出现自杀、逃跑、伤人毁物等行为;有些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住院治疗,逃跑不成后,采用极端手段以寻求解脱[5];一些康复期的病人怕家人不来接出院等顾虑,不安心住院,乘工娱治疗或外出之机逃跑或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而出现自杀现象。

1.4.2 护理的特殊性 精神病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会出现拒食、贪食、抢食和噎食等现象;精神病患者夜间睡眠不好,特别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如抑郁症患者易在夜深人静时自杀;部分精神患者服用大量的精神科药物,容易出现便秘和尿潴留,此类药物反应又易加重患者病情;精神科药品和危险物品有其相同性,如管理不好就会造成危险。

1.4.3 病员及家属的不遵医嘱行为 由于病人家属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对护理人员的告知不重视、不遵守,不能使病人坚持用药,造成病人停药复发或喝酒肇事。有时当患者被要求外出诊治非精神科疾病时,家属推卸监护人的责任,影响治疗的进行,延误病情。

1.4.4 家属不遵守会客制度 家属会客时生怕病人吵闹,满足他们的不合理要求,给予打火机、现金等危险或不当物品,留下不安全隐患。

1.5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沟通交流的技巧或工作繁忙,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回答简单、生硬,引起病人家属的反感,不满可能导致投诉。另外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赖于患者的积极配合,有些患者不愿与护士沟通,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6 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精神科工作性质特殊,面对的是精神异常的人群,要有警惕性和预见性,还有受到暴力袭击的危险,使护士承担着过高的风险,太大的心理压力[6],导致了护士离开精神科护理队伍,人员渐渐流失。

1.7 医院设施与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门窗设施不牢固,病人寻机破坏,容易发生逃跑事故。病区配套设施不合理,桌椅活动度大,厕所浴室台阶高、地面滑、缺扶手,洗浴水温无控制,室内有的电线,也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重视安全教育。

安全护理与法律法规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法律意识,维护护患的合法权益。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安全教育。

2.2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加强业务学习,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技能,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正确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加以防范。

2.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从事精神科护理的护士必须具备爱心、责任心、成熟的人格与敬业态度。工作中能接纳病人,了解病人的感受,真诚地关爱病人,体现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重视。

2.4 做好精神科特殊的护理安全工作

2.4.1 严密观察,抓重点对新病人、有严重被害妄想、消极、走失及有跌倒高风险或伴内外科疾病的患者,列人护理工作重点,对这些重点病人进行严密观察,随时掌握患者动态变化。巡视病房在时间上要灵活机动,既有规律又无规律,以打乱病人抓住巡视规律而实施自杀、伤人、逃跑的计划。

2.4.2 工作中要有预见性既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洞察病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变化并加以分析判断,预见可能发生的意外,避免或使差错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

2.4.3 安静不意味着安全 精神病人活动有他的特殊性,有些患者为达到出走和自杀的目的,多在夜间进行活动。有时看起来很安静,实际上包含着不安全因素。要严密注意患者言语、行为、情绪及生活、睡眠等情况,安全才有保障[7]。

2.4.4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告知注意事项,提高遵医行为,取得家属的配合。

2.4.5 做好精神病员日常护理工作如服药、进餐、饮水、睡眠、大小便及个人卫生处置,特别是药物护理和饮食护理。

2.5 加强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

护理人员应学会并运用交流的艺术性、技巧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积极与病人家属沟通交流,争取家属的配合与合作。对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及时解答,化解因误会引起的护理纠纷[8]。

2.6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

根据各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实行弹性排班、动态排班,缓解护士超负荷工作状态。

2.7 医院环境及设施安全

定期对环境与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如灯光合适,床、柜、椅摆放整齐、高度适合,地面平坦、干爽,窗户、门锁、水龙头、开关插座完好,各类悬挂物牢固、通道无障碍。工娱治疗环境及物品尽可能对病人无危险。

3 小结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健全和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法制、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不断增强[9]。护理人员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正确认识和对待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针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防范对策,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文荣.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差错事故、减少护患纠纷的应对措施.临床护理杂志,2005,4(3):45.

2 扬玲.护士长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自我作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5):471.

3 李丽霞.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探索与思考.现代医院管理,2004,6(2):31.

4 赵晓瑞.告知艺术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5):984.

5 刘彩风,张炜,赵素芬.精神科病区的护理安全管理.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68.

6 肖丽娜,秦伟,李丽.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8(2):15.

7 张宪峰.精神病患者安全护理的几点体会.哈尔滨医学,2004,24(1):51.

第7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87-02

在临床护理实践当中,护理人员有效的结合科研结论与患者需要,并对当时的临床环境予以考虑,以个人经验为根据,将护理决策最终做出,这就是所谓的循证护理[1]。为了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我院以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常见问题为根据,在进行循证护理的时候以护理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在促进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以及改善患者个体行为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促进循证护理小组的成立,该循证护理小组包括护士、责任护士以及病房护士各一名,同时还要对循证护理小组进行相关的循证护理知识培训,要求必须要达到以下目标:①可以对循证护理的内涵和定义进行描述;②对检索的关键词予以确定, 将相关资料照出来,并对证据的临床实用性、可靠性以及真实性进行评价[2];③该小组要对存在于病房护理当中的问题进行一周一次的总结;④对实证进行运用,与患者需求和临床经验相结合,将护理计划制定出来;⑤批判性思考目前的临床实践;⑥对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将改进方法提出来。

2 实施

2.1 循证

大脑机能活动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紊乱,导致意志、情感、认识等精神活动出现一定程度障碍的疾病就是所谓的精神疾病[3]。在入院后,由于精神患者需要面对新的环境,所以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情绪,使人感到难以接触。这时,医护人员就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地思考。

循证护理小组在了解情况之后要对引起患者症状的因素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查阅。比如在对一位女性抑郁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身上具有许多的不良认知,比如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苛求完美以及寻求赞评等。由于自幼家境贫寒,这位女性抑郁症患者最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长此以往,心理社会应激问题的不断产生以及不良认知的长期形成直接导致患者身上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的现象,最终患者逐渐形成退缩以及孤僻的性格特征,不断地使自身与外界隔离,从而造成了其抑郁情绪以及抑郁心理的持续和不断加重。

2.2 护理应用

针对这位女性患者,循证护理小组采取了以下的护理措施:①护士对患者不礼貌的言行予以正确的对待,从而使患者感到自己是大家尊重和理解的,这样护理人员就慢慢地取得了患者的行为上的合作和心理上的信任,护士在对患者表达关心时会刻意的采用中肯以及缓慢的语言来进行,不断地表达对患者的鼓励,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有关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的了解[4]。②护理人员以了解到的情况为根据,采用同情患者的态度和语气将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业务技术水平向患者进行主动地介绍。同时,护理人员还向患者介绍病房的情况,对患者的倾诉予以耐心的倾听,并将病情以及治疗效果详细的介绍给患者,此外,护理人员还将一些成功治疗的病例介绍给患者,从而让患者感受到治疗的希望,帮助患者将治疗的信心建立起来。

3 效果

在对该女性抑郁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之前,医护人员通过了解该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积极的将问题找出来,找到了与患者相适宜的治疗方法。在护理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友好、自然、诚恳以及礼貌的交谈,从而帮助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疾病具有正确的认识以及端正的态度,积极配合与院方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不仅在精神上得到了支持,同时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变得越来越强,在实施循证护理的条件下,该女性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症状出现了明显的减轻。

4 讨论

在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作为临床护理的基础,循证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当中。对于精神患者而言循证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社会上的其他人很难理解或同情精神患者的各种异常或者极端活动,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亲人也会对患者具有相当程度上的误解,这些都会使患者心理上的创伤进一步加重[5]。

帮助和启发患者摆脱抑郁、消极、烦恼或者不安等情绪,在对待疾病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住院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帮助患者将各种顾虑打消,使其能够对治疗和护理予以积极地配合。

护理小组人员广泛的护理理论以及专业知识是循证护理成败的关键,同时护理人员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技巧方法以及服务态度。护理人员在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以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为根据,对自身的技能和知识予以充分的运用,从而帮助患者从各种不良情绪当中摆脱出来。通过我院对精神科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的观察,可以发现循证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将精神上的痛苦尽快解除,还可以保证患者具有良好身心状态,对患者身体以及心理健康的尽快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循证护理可以帮助患者今早的回归社会与家庭,并能够维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Haynes RB,Devereaux PJ,Guyatt GH.Clinical expertise in theera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patient choice[J].ACP JClub,2002,136(2):A11-4

[2]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芳. 循证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13:13-28

[3]潘君玲,倪小娟,梅映台.女性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2,16(1):21

第8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护理; 风险管理; 精神科

Risk management in the Board room of the application

Yangyan

【Abstract】Obj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Board room of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significance。Method:Evaluation board room on the main safety issues, Increase security awareness of nurses,Launching and managing,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ory framework, strengthening process services. Results: Ignore risk awareness, Reduce nursing risk events occur, Satisfaction from 89.64 %s rose to 98.45 %Conclusions: Risk management is to avoid the risk of effective methods of care, The resul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care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nursing care; risk management; spirit;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005-02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3],它是一种职业风险,既有发生的必然性,又有可控制的一面。而精神科病房也存在着护理风险。虽然护理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特别是对护理管理对象,护理人员的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事件是可以减少,有时甚至可以避免的。从精神科病房的工作特点作为切入口,对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4],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一般资料

设床位60张,护士13人,工作年限一年以下5人,1―5年5人,6-10年1人,11-20年以上2人。学历本科3人,大专7人,中专3人。

2 方法

2.1 风险识别

2.1.1 因护理人员责任心引起的风险: 在护理工作中,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交接班工作不严谨等造成病人跌倒、烫伤、皮肤擦伤、会阴湿疹、皮肤压疮等护理问题。

2.1.2 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 病房收治病人多,病种多样,医疗护理涉及多学科,具有综合性,护士工作年限不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也不同。

2.1.3 因病人引起的风险: 由于病人的特殊性,家属探视时间不规律,带入的物品较多;家属不配合,私藏危险物品。

2.1.4 因流程引起的服务风险:我院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执行医嘱,遇到病人夜间、周末、节假日,医嘱录入药品无法正常请领,检验、检查无法做,平时带检查都在门诊,病人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打挤,不能行走的,还有做轮椅的,这给病人检查的“绿色通道”带来一定困难。

2.2 风险管理对策

2.2.1 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护士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5]。我们通过组织相关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对其他医院或本院发生的案例进行学习增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和“三查八对”制度,严格交接班,尤其把握药品、各种物品及病人的交接班管理。

2.2.2 能及应对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能及应对是指在人力资源开发中,根据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工作,岗位职责,使人尽其才,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6)。我们将护士按护龄、职称、知识结构分四个阶段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准入条件、岗位职责,一阶段护士主要从事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二阶段的护士主要从事治疗和健康教育,三阶段的护士主要从事整体护理、高难度的护理技术操作,四阶段的护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业务学习。

2.2.3 多元文化护理服务,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在文化生活、伙食、接待、陪护、代办事宜方面表现出灵活、主动性,建立个人档案,电话随访及出院随访;病区设物品保管间,卫生间设防滑垫,病室设有科室简介,探视制度,请假制度,禁烟等相关规章制度及床护栏、医用垃圾盒等病房设施介绍,并制定了常见疾病的健康处方,强调预防知识和保健知识等。从视觉上增强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内容。

2.2.4 加强流程服务:检查时护士根据病人时间全程陪检,每次由2名护士带3-5个病人,如遇门诊有其他病人检查,将病人安排在休息时,避免与门诊的病人检查冲突,又体现了病人的特殊待遇。

2.3 统计学方法:应用PEMS3.1统计软件包及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未发生安全意外事件

3.1 护理风险事件减少(见表1)

表1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比较

3.2 满意度增加(见表2)

表2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满意度比较

4 讨论

4.1 护理风险管理预防了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健康宣教可以排除纠正患者错误的保健观念和治疗态度,指导和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7]。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在疾病、财产、人身安全等方面强化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避免引起安全风险的不良行为,风险管理后未发生安全意外事件。

4.2 护理风险管理减少了护理缺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8)。护士的素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士的预见能力可减少意外发生,护士的观察能力是护士素质的重要体现[9]。表1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缺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3 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技术:护士是临床第一线的执行者,护理技术操作是风险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表1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缺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4 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满意度:护理工作流程设置完全以病人和工作质量的要求为出发点,提供满意服务,并升化为感动服务,让病人及家属满意做为护理工作的宗旨10)。表2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满意度由88.03%上升至96.74%,我科为病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并通过提高护理服务技术,加强流程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电话随访、出院随访等增加病人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保健常识,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可见护理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石,护理风险管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23

[2] John.A.Bavaro.医疗护理质量改进与风险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6):383

[3]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医院管理杂志.2007.7(4):313-315

[4] 蔡字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03.5

[5] 李妮,阎成美,翁庐英,等.护理安全重在细节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59-60

[6] 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7-38

[7] 王静,陈雯,赵爱萍,等.国内外对患者遵医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7(6):28-29

[8] 李加宁,宋雁窦.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第9篇:精神科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精神科 护士长 护理查房

晨间护理的时间与方法

时间:早上晨会后,整个查房过程40分钟左右。

方法:护士长每天晨间听完交班后,集中夜班护士、白班护士、实习护生到病人床边进行床边交接班并针对每位精神科病人进行护理查房,由夜班护士简要汇报病人的病情情况,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进行护理查房,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指出精神科病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适当的护理措施,适时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同时检查夜班护理质量,指出夜班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查房形式及内容

实践性查房:实践性查房是以加强专科护士对精神科病人病情的全面了解,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而进行查房,护士长针对精神科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指导护士对该科病人的护理工作要点,指导病人安全防范问题、生活护理问题、特殊护理问题的护理要点及重要性。

技术操作性查房:技术操作性查房主要是针对护士技术操作方面进行查房,如:晨间护理对狂躁病人的安全护理、有幻想幻觉病人的护理、有伤人毁物自杀病人的护理、新入院病人的护理等,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及护理等的安全防范。

效 果

提高护士素质及业务水平:将晨间护理工作程序化、量化,培养了护士观察病情的习惯及能力;通过宣教指导,促进护士学习自觉性。护士通过每天查房对各种精神病人疾病知识进行巩固与学习,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热情,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护士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与应用,提高了重点疾病的护理质量,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积极的应对。专科理论及专科操作合格率100%。

提高夜间护理质量:精神科病房的护理特点是专科性较强,观察病人要细心、护理病人要耐心。观察的主要方法:观察病人是否安心住院、是否有逃跑行为、是否有伤人毁物行为,特别是安全护理是精神病护理的首要护理问题,所以,在晨间护理查房时要重点关注病人护理安全问题,做好病人防逃跑、防自杀、防伤人毁物工作。对病人的异常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防范。通过检查护士对病人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质量,有利于对夜班护理质量的督导,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夜间的护理质量。

减少护患纠纷:主动关爱病人,教育护士要尊重病人,做好心理疏导等护理工作,对自知力恢复的病人做好康复期的健康教育活动,让病人安心住院,早日康复,减少护患纠纷。

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2007年6月~2008年6月收治危重病人26例,精神症状很多,幻想、幻觉很严重,有伤人毁物、自杀行为。护士长通过晨间护理查房制订正确的护理计划及正确的护理措施,对重症精神科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使26例重症精神科病人无1例出现外逃、自杀成功者,无1例发生护理安全事故。都能临床治愈出院,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提高护士长临床实践和组织能力:晨间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清洁舒适,保持患者、病床、病室三整洁;观察和了解病情,为诊断、治疗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进行精神护理和卫生宣教。护士长每天晨间进行护理查房,动态评估和掌握病区的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护理,对每天工作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发挥督察和指导作用,护士在护理查房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处理,保证了护理质量,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爱芹,毛秋云.护理查房在提高护士长业务水平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