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内科研究范文

神经内科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内科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经内科研究

第1篇:神经内科研究范文

1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

《课标(2011年版)》针对“课程内容”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见,这十个关键词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核心,课程内容的选取要突出它们的核心地位,以其为主线进行整体设计。

例如,模型思想是指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青岛版教科书十分注重对模型思想的渗透,可以说渗透模型思想的意识几乎体现在教科书的每一个章节里。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法则、知识等,都是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如正、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数学模型;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借助于数轴模型探索得到的;分式是表示两个整式相除的数学模型;方程及不等式都是在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函数是表示两个集合之间对应关系的一个数学模型;三角形全等是描述图形重合的数学模型;相似形则是表示形状相同的数学模型;400个同学的学校里一定有两个同学是同一天出生的数学模型叫做抽贴原理;转盘游戏的评判与设计的关键在于建立概率模型;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通过建立全等或相似三角形的模型加以解决的典型例子……。可见,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构建的一个一个的数学模型,并逐步形成模型思想的过程。

2突出科学性,反映数学的本质

《课标(2011年版)》明确指出:“科学性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编写青岛版教科书时,始终把准确理解《课标(2011年版)》的精神、全面体现其基本理念和具体落实它的各项目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选课程内容都是与数学有实质性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的素材,这些材料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的实质,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案例1: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建立过程(七(下))。

零指数幂是在学生学过的正整数指数幂的基础上,对指数范围进行的第一次扩充。教科书巧妙地把一则国际象棋发名者的数学故事作为情境。通过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利用正整数指数幂,发现棋盘中从第2个方格开始,各个方格中麦粒数目的排列规律,然后提出挑战性问题:能把棋盘中第1格中的麦粒数写成底数是2的幂的形式吗?启发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教科书又通过卡通人物的对话,说出学生发现新知的喜悦和随之而来的困惑:“20=1,这在数学上合理吗?”从而转向数学自身对零指数幂产生背景的探索:在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中,被除式指数与除式指数大小限制如果放宽,即在除式am÷an=am-n中,允许m=n,将会得出a0=1(a≠0)的结果。经历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数学上指数概念是怎样扩充的,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能感受零指数幂意义“规定”的合理性。

负整数指数幂的引进是在将指数范围扩充到自然数范围后,指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充。教科书先从2的正整数指数幂和零指数幂的意义出发,利用动点从数轴上原点的右侧向原点跳动的背景,从动点依次落在数轴上的点23=8,22=4,21=2,20=1,引导学生思考当动点继续跳动时将会出现2-1,2-2,2-3,…的情况,并且依照上面跳动的规律将会得到2-1=112,2-2=114,2-3=118,…的结果,由此引出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然后借助学习零指数幂所获得的经验,继续扩大同底数幂的除法中对被除式指数不小于除式指数的限制,从而对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做出合理的“规定”。

最后再通过具体的验证,让学生体会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意义的“规定”与原有的幂的运算性质是无矛盾的,从而完成指数概念和运算性质的扩展。

3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有“生活”基础。因此,《课标(2011年版)》要求“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这里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的现实。

青岛版教科书中的数学概念、运算法则、性质等,都是以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作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探究发现的。这样的素材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逐步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生活即数学”的观点,真正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目的。

案例2:抽样调查概念的形成过程(七(上))。

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不同的调查方式,运用普查可以获得准确全面的数据资料。然而对于许多问题,没有必要甚至也不可能得到与问题有关的所有数据,这时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为了引出这个概念,青岛版教科书是用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的:

(1)某部门要调查全省七年级学生每周课外活动的时间;

第2篇:神经内科研究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临床疗效

神经疾病重症患者除了脑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可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的合并症,因此,急性期脑血管病除了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外,病情观察和认真护理,在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急性期、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和防治合并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到2012年11月治疗的6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8例,女26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2.8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

2康复护理

2.1常规护理①保持安静。尽量避免搬动患者。必须安静卧床,去除假牙,将病人头部垫高150-300m.m,尽量避免搬动,减少探视,不许在病人床边谈论家事或哭泣。必要时加用床挡保护或专人守护,防止病人坠床发生意外。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认真填写特护记录。如果出现脉搏减慢和血压增高的情况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应随时向值班医生报告。③意识状态的观察。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每15-30分钟检查一次,呼唤名字可以睁眼并正确回答问题者判断为思睡;给予疼痛刺激方可睁眼,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者判断为嗜睡;对言语信号无任何反应,疼痛刺激肢体有逃避动作,但无自主的睁眼动作,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可判断为浅昏迷;如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无自主的吞咽和咳嗽动作,疼痛刺激肢体无任何反应,可判断为中度以上昏迷。④瞳孔变化的观察。正常瞳孔在室内日光或灯光照明下直径2.5-3mm,60岁以上的老年人瞳孔直径可相对缩小0.5-1mm,在深睡的正常入,瞳孔直径较小,对光反射迟钝。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随时观察瞳孔的变化。患者双侧瞳孔直径小于0.5-1.5mm,除外巴比妥或其他安眠药中毒的情况,提示脑干或小脑病变;—侧瞳孔散大,提示同侧发生了颞叶沟回疝;双侧瞳孔散大,提示发生了小脑扁桃体疝[2]。

2.2眼球运动的变化患者双侧眼球向侧注视,应同时检查肢体活动情况,如果双眼向偏瘫肢体的对侧注视,表明该侧大脑半球发生了大面积梗死或出血;如果双眼向偏瘫肢体侧注视,表明对侧的脑干梗塞或出血;如果双眼不同轴,—侧眼球偏向外方,提示有脑干或丘脑受损的病灶。

2.3呼吸节律的变化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出现各种异常的呼吸节律,在呼吸节律明显加快的基础上,根据脑组织受累部位的不同出现以下的异常节律:①潮式呼吸:表现为周期性的呼吸增强、减弱和暂停,提示为脑广泛病变。②过度呼吸:表现为持续性的呼吸加深和加快,提示为中脑被盖部损害。③长吸气式呼吸:呼吸深大,节律减慢,充分吸气后出现呼吸暂停,为桥脑上端损害。④丛集式呼吸:呼吸节律减慢,每4-5次呼吸后出现暂停,为桥脑下端损害。⑤共济失调式呼吸:呼吸节律及深度呈无规律性改变,其间出现不规则的呼吸暂停,为延髓损害。

2.4心电监护对于发生了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随时报告病情变化,并做好电击除颤的准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于发生了呼吸节律改变,或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应进行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或加压面罩给氧。对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时做好气管内插管术或气管切开术的准备。

2.5患肢的护理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将患肢平放,手关节稍背屈,肘关节稍曲,上肢稍高于肩部水平,避免关节下内收,下肢用夹板将足底垫起,使踝关节成90o角,避免足垂,膝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腿散屈并支托外侧;避免下肢外旋,应注意避免尺神经、腓总神经等经过的骨性组织部位受压。脑血管病急性期过后,大量的工作是康复,康复是贯穿整个疾病过程的措施。肢体运动恢复的快慢,有否出现挛缩畸形,均与早期功能锻炼有关。一般于病后1周左右,肌张力开始增高出现屈曲痉挛,此时如病情稳定,即应及时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自主运动[3]。

3结果

康复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等显著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

4讨论

定时观察和记录神经内科患者原有症状如头痛、眩晕、呕吐、呕血、尿便失禁、肢体抽搐、运动障碍、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的变化情况。对于呕血和癫痫发作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止血和抗惊厥治疗。观察患者原有体征的变化情况,如偏瘫肢体是否出现瘫痪加重、原有意识障碍水平是否加深。出现脑疝征兆者,除给予静脉快速注射脱水剂外,应随时做好血型检查、交叉配血试验和头部备皮,准备进行血肿或病灶清除术。本组资料显示康复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等显著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

参考文献

[1]吴新霞,李海青.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7):1561-1562.

第3篇:神经内科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肾内科;护理

Nursing Research on 80 Case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the Kidney

of the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ZHANG L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06,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blood purification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urology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nursing strategy. Methods To my families and 80 patients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operation, as temporary pathway of blood purification of blood vessels, and the indwell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omplications that may occur during the process of put forward effective nursing care plan.Results Bear fruit center venipuncture no catheter after nursing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Knot theory in view of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nursing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through a stationary position, smooth line, avoid infection of nursing principles, through the practice proof, renal medicine application center venipuncture technology is a very effective and safe clinical basic technology, strict aseptic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n avoid many complicat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ursing workload.

Key words:Center venipuncture; Renal medicine; Nursing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过程中已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微量泵泵药、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中。优点是可以替代周围静脉输入高渗、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能够间接的反应出患者的血容量和心脏灌注情况,为病情变化提供有效的依据。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确诊率也在逐年上升。血液净化是替代肾功能的最主要的方法,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成功的必要条件。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患者,或在建立永久血管通路之前,而内屡尚未成熟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选择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通过对患者采取血液净化,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经常出现很多的并发症,如空气栓塞、导管功能不良,严重影响了血液净化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相当重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肾内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80例,其中经皮股静脉置管患者34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31例皮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5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经过积极的护理,没有出现置管并发症的情况。

2 护理

对我科80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经过护理,我们总结出"位置固定、管路通畅、防止感染"的置管护理的原则,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均没有出现置管并发症的情况,都满足在血液净化过程中的需求。

2.1位置固定 ①中心静脉置管后病嘱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以确保在血液净化的过程中能够满足血液流量。股静脉置管患者卧床时床头角度应

2.2保持管路通畅 中心静脉置管是尿毒症血液透析病患者的“生命线”,要保持管腔的通畅,使管腔内血流量可以达到血液净化的需求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①当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导管引血不畅或静脉压增高,即表示有管腔狭窄的可能,应密切观察凝血及血脂情况,及时纠正高凝状态。②中心静脉置管在非血液净化日及时对其给予置管封管,防止管腔血栓栓塞。

2.3避免感染 ①嘱咐患者洗澡过程中注意对导管的保护,避免将导管浸入水中,防止导管口出现感染。②多观察患者体温以及置管处是否出现红、肿、脓点、分泌物渗出的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应及时进行外周血、导管血、分泌物细菌的培养,按培养结果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③接触导管接口或者在更换敷料的时候,必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确保彻底消毒,严格无菌操作。

2.4留置管周围皮肤的护理 消毒穿刺处皮肤选用安尔碘棉球,再按压穿刺处及缝线针孔处片刻,使用安尔碘棉球消毒。无菌敷贴贴上后要等待2~4 min,等到皮肤干燥后才能进行操作。穿刺点敷料按时进行更换或者定期进行消毒。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换药。

2.5冲洗与封管 在输液之前冲洗导管,推注后正压封管用封管液10 ml,包裹固定用无菌纱布。

2.6护理观察 注意保持置管期间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3米透明贴膜不粘或污染情况,了解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液和发炎。

3 讨论与总结

作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中心静脉长期置管的护理需要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积极的探索与总结。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熟悉掌握置管的并发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护理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这样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才能做好。经皮中心静脉置管为急需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的“生命线”,必须严格护理,使管腔血流量满足血液净化的要求,故此我们临床总结出“位置固定、管路通畅、避免感染”的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原则,经过实践,上述措施是保护好中心静脉置换患者生命通道,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办法。同时中心静脉置管简化了静脉穿刺过程,降低了中心静脉穿刺的风险,且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波.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2):185.

[2]王彩虹.中心静脉置管术150例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456.

第4篇:神经内科研究范文

    我们知道,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然而,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科研经费大量流失于项目之外,用于项目本身的科研经费仅占40%左右(邱晨辉、雷宇,2011)。虽然这一数据可能比实际情况小了一些,但也反映出我国科研经费使用浪费的严重程度。在我国高校教师中,收入的多少不看工资,而是看承担课题的多少。课题越多,经费越多越富有。由于工资收入差距很小,课题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收入多少、富有程度的“标志”。这说明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大量的科研经费进入了个人的腰包。2011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侦结了一起高校科研经费腐败案件,涉案科研人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冒用学生名义领取劳务费8.24万元(涂铭、李江涛,2011)。财政部、科技部为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监督,修改和完善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制度,国家审计署也加大了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但是,如何将有限的科研经费真正用到科研项目中去,高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关键。

    一、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力度

    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分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经费即纵向课题经费,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经费即横向课题经费,以及高校自主安排的校级课题经费。目前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或委托社会中介进行审计。横向课题主要是由项目委托单位进行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委托社会中介进行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委托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或由项目委托单位与高校内部审计共同进行课题审计。

    一般地讲,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位一体,共同发挥作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管制衡可能更具效力(石勉,2010)。但三者作用的层次、领域和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国家审计一般侧重于把头把尾的事前与事后控制,而事中审计如果也由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承担的话,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会由于“鞭长莫及”而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审计效果。通常的审计结果是找到了管理漏洞,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但科研经费支出已经发生;揪出了腐败案件,但人已“倒下”。这种审计监督无法对日益增长的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日常审计可以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与实时监督,明显具有审计成本低和审计效果好的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中间过程不问责”的弊端。

    但由于科研项目的数量及经费数额是衡量高校学术水平和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排名”(石勉,2010)。因此,各高校均采取多种办法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如给予配套科研经费、为教师申报课题提供评审费、用科研分数来控制校内津贴的发放等。考虑到科研项目的争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科研项目负责人,课题主持人及其成员认为科研经费是凭借自己的研究能力申请来的,不属于学校的钱,因而一般情况是当科研经费到账后由科研管理部门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余额由项目负责人审批,课题组支配。同时,课题组也认为学校仅仅是对科研经费进行“代管”,不同程度地对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其结果是高校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的监管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也有所顾虑,走过场、形式化居多。

    因此,要想将科研经费真正完全用于科学研究,高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保证其独立性,这是内部审计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之所在。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审计部门隶属于纪检部门甚至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的甚至将审计与财务这两个存在着审计与被审计关系的部门合并或由财务部门主管,这显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一般地讲,领导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强,不受干扰和限制,能够依法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也就越能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对科研经费越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同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树立起为科研发展服务的观念,避免因过分强调或夸大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而使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停止了科研工作。要知道审计的目的是让科研经费完全合法用到科研项目本身的支出上,并不是要抓出某个科研人员。审计监管要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一定的渠道,加强法制教育,让科研人员知晓哪些项目可以支出,哪些不可以,并将常见的情况印制成册,发给科研人员,便于查阅。只有高校科研人员知法并自觉遵守,高校科研经费真正用于课题研究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审计

    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是科研经费管理的生命线(郭银清,2012),是科研经费真正用于课题研究的关键,也是内部审计进行监督的核心。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围绕科研经费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在课题研究的范围内,具体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监督:

    (一)重视科研课题经费的各项支出是否按照经费预算、课题合同要求执行

    科研经费预算一般是由课题负责人于立项时依据完成课题所耗费的各类项目费用编制的,由于使用范围和开支项目组成会因科研课题的不同而差异性较大,专业性也较强,所以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不断掌握各类课题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审计把控能力的同时,目前重点应放在预算的真实性审计方面。当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发现需要部分变更预算时,审计监督则需要更加关注其变更的合理性。也可依据国家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财经规章制度等通用性财务制度,审计科研经费开支的合规性。

    (二)重视对与课题研究活动无关的支出审计,严查套取课题经费的行为

    重点审查劳务费支出项目中是否存在利用虚假名单来套取科研经费以饱私囊的行为;重点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大比例列支学生或外单位人员劳务费,将科研经费装入个人腰包的行为;重点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虚假业务发票报销来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主要关注课题经费使用是否存在较大比例列支会议费、接待费、赞助费的现象;主要关注是否存在用与实际发生业务不符的票据报销来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重点审计课题经费是否存在以购买实验材料为名或挂账等形式向校内外截留转移科研经费的行为;主要关注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分摊学校水电费支出等超预算支出项目;关注审查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办公经费、基建等挪用科研经费的现象;关注审查课题经费是否存在用于科研人员奖励资金的支出,若是学校为了激励教职工科研积极性从学校自有资金用于奖励科研人员是可以的,但不可以从科研课题经费中列支。

    (三)重视科研经费转拨、结题决算及余额支出的审计

    审计部门要特别审查是否存在运用虚设子课题或以科研协作费或测试费等方式,将进入本校财务账户的科研经费转到并非真正进行合作研究的单位账户,甚至是个人的银行账户,从而成为个人经济收入的行为。同时,审计部门要严格审查科研经费财务决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决算所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审查是否存在结题不结账或已结题但仍未将净结余经费归还原资金渠道的现象;审查是否将课题经费余额用于个人或集体境内外观光旅游,或以购买办公用品、购物卡、手机充值卡、汽油票、各种消费卡等方式用于科研人员日常生活用品的支出;审查是否将课题经费余额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牟取私利等。

    (四)重视对科研课题固定资产购置与使用情况的审计

    审计部门要依据科研课题合同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审计,审查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是否是合同所约定范围内的,是否及时办理了资产登记并纳入到了学校的资产管理中;审查科研人员在工作调动时是否办理了资产交接手续,是否存在着物随人走的现象;审查是否存在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并未办理领用手续却被个人长期占用的情况;重点审查固定资产购置时有没有购销合同以及合同条款的完整性;视课题情况审查其科研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否存在重复或闲置现象,当无力判断时内部审计可以外请熟悉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把握。审查科研固定资产在课题验收结题后是否进行了及时的清理等。

    (五)引入绩效评估机制,逐步关注课题经费使用的效益性审计

    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益不仅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高校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石勉,2010),更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移到管理审计的努力方向(郑继辉,2007)。发达国家在政府科研经费管理的实践中普遍引入了评估机制,重视课题立项后的绩效评价(夏秀芹,2012)。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课题项目不太注重管理,重申报、轻成果、轻验收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多数课题经费是一次性拨付(经费数额较大项目分期分批拨付)。当课题主持人将课题申请成功后其研究工作则可能是由其所带的博硕士完成的,这样主持人就可以同时承担多个课题项目,课题成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将科研经费投入的成果回报纳入到课题研究绩效审计中来,进行投入产出的比较分析。这就需要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财务决算报表和其他有关数据资料,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课题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的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三、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科研经费监管体系

第5篇:神经内科研究范文

【关键词】 风险管理; 神经内科病房; 事件发生率; 服务质量; 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wards of neurology department.Method:7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o set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then compared the risk rat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this two groups with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Result:After implement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wards of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risk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egree of significa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7.1%,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as 45.7%,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quality of care increased remarkably when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wards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isk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Wards of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Event Rate; Service quality; Satisfaction

神经内科的患者具有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复杂等特点,其护理工作的多样化也从客观因素上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提高[1]。而神经内科病房的风险管理,是指科室系统性、合理性、科学性的对病房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与应对方案,以期降低风险的发生率以及风险发生时所造成的结果[2]。因此,如何健全神经内科病房的风险管理机制,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已成为神经内科的重点课题[3]。本研究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前往本院神经内科进行护理治疗的140例临床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实施风险管理后接诊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28例,年龄51~85岁,平均(67.5±2.5)岁,其中帕金森症8例、持续性癫痫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9例、脑出血17例、脑梗死30例;再随机选取2012年

8月-2013年8月期间未实施风险管理时神经内科病房接诊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51~85岁,平均(67.2±2.6)岁,其中帕金森症7例、持续性癫痫5例、蛛网膜下隙出血8例、脑出血18例、脑梗死32例[4]。两组性别组成、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风险管理方法 针对本院神经内科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利用头脑风暴法与专家打分法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与应对策略[5],观察组需向受试者家属告知本研究的目的、方法、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后方可实行,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改进:(1)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风险意识与安全意识的学习。对全院近些年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归纳,并针对所发生的风险事件来源与应对做好培训与学习,做好风险知识的宣传工作,培养医护人员在日常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针对患者进行风险知识的科普与宣传,让患者明白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如何能防范风险的发生或在风险事件发生时保护自己的安全[6];(2)明确风险责任。针对所识别的各个风险因素以及环节进行拆分,由专人或专组负责某一个因素或某一个环节的风险防范与应对,将风险的责任归于各小组以至个人。如此便能制约各个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减少因缺乏责任心或个人行为、方法的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事件[7]。在此基础上还应制定对应的奖罚措施,并鼓励各个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经常利用头脑风暴法来发现风险、并消除风险;(3)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改进本院神经内科病房中落后的医疗护理方法与制度,首先是建立风险教育制度,不定期的针对医护人员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评价、防范以及应对的只是培训,并进行风险应对能力的考核与审查,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风险应对演练[8]。其次是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责任,培养其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最后是规范医疗护理作业制度,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循规范制度,注意个人卫生与自身行为,不得因个人因素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9]。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医护人员对入院患者进行安置并进行统一的集中化管理、注意维持环境卫生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介绍,每日例行测量患者的脉搏、血压、体温等,定期巡视病房,做好基础护理及晨晚的护理工作,且配备技术力量雄厚的医护人员进行上述工作。

1.3 效果评价 从各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情况来记录两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与医疗护理质量的问卷调查,满意度评价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五个等级,而护理质量主要从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安全意识、规范作业与防范风险意识五个方面进行打分,每个方面满分为20分,综合评价总分为100分[10]。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样本率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前神经内科病房的风险发生率为22.9%(16/70),实施风险管理后为8.6%(6/70),观察组的风险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采取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措施,很好地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39,P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在实施风险管理之前的神经内科患者满意度为45.7%,在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之后,患者满意度增加至87.1%,远远高过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医疗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后的神经内科医护质量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安全意识、规范作业与防范风险意识各项的评分上皆远远高出对照组,对照组的综合评分为(46.7±0.8)分,而观察组的综合评分增加至(70.7±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内科病房的风险是指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医疗治疗的过程因不安全因素对患者造成伤害甚至死亡的风险[11-12]。神经内科因其服务人群的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科室所具有的风险因素外,还具有风险不确定性、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其风险管理务必贯穿于整个神经内科的医疗护理过程中,因其患者老龄化的特点,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导致事故纠纷[13]。因此如何在神经内科的医疗护理中有效地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防范与应对,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针对本院神经内科实施风险管理后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发现自实行风险管理一年时间以来,有效减少了医疗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由实施前的22.9%降低至现今的8.6%。且患者的满意度也由实施前的45.7%增加到现在的87.1%,同时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安全意识、规范作业、防范和应对风险意识也较之前有显著的提高,综合评分由原来的(46.7±0.8)分提高到(70.7±0.8)分。但从整体医疗护理的质量水平上来说还是偏低,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医疗护理中实施时间仅有一年,各个管理制度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其二是医护人员对风险管理政策理解的偏差,认为医学领域就是要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主要目的,而并非以管理政策作为根本;其三是缺少在社会上的工艺宣传,患者在医院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配合[14]。

针对以上的原因,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管理层都应该从风险因素可能存在的细节入手进行风险的预防与应对,不得对风险因素存在大意与侥幸的心态[15];同时管理层、医护人员、患者三方应相互配合,共同预防风险的发生,即使存在万一,也应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应对风险;最后,还应明白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不断改进的工作,只有共同认可并严格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和防范事故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16]。

参考文献

[1]黄进清.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440-441.

[2]吴洪恩,杨丽梅.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04,12(z2):223.

[3]高广丰.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4,10(5):2661.

[4]许文华.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3-84.

[5]陈佩敏.分析控制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0-71.

[6]卢秀红,朱文红.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59-61.

[7]张莉.优质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77-78.

[8]张应芳,张丽.探讨夜间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149-150.

[9]李春华.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9):1430-1431.

[10]查万群.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减少实习护生医疗差错和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6):63-64.

[11]惠娟.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85-86.

[12]黄艳.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4):59-60.

[13]李文燕.加强急救设备风险管理预防护理不良事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2.

[14]孙海荣,张金彪,陆爱霞.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之浅见[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84-85.

[15]李婵婵.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4):2149-2150.

第6篇:神经内科研究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康复的护理方法,其中女性患者47例,男性患者53例,患者的年龄在42岁至78岁之间,患者的病程在1年到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的差异,有可比性。

1.2护理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将疾病治疗方案及相关的知识介绍给患者,减少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与积极性提高,保持病房的环境整洁与通风良好,保持患者导尿管与呼吸道的通畅,对患者生命的体征变化情况给予密切观察,勤翻身,以免发生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康复教育、心理康复的护理、功能训练、相关的刺激等。功能的训练包括生活的自理能力训练、行走的训练、床上训练、站立的训练、坐位的训练、卧床的训练。心理康复的护理是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消除患者害怕、内心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因素,多对患者给予支持与鼓励,使患者可积极地面对治疗。相关的刺激包括对患者的触觉刺激、痛觉刺激等,也可借助针灸的治疗。康复教育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康复的具体操作、意义、目的等,促使患者积极地接受治疗。按摩可以使患者肌肉与关节的有效活动,改善供血的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疗效的判定。显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恶心、肢体麻木、嗜睡、头晕等体征与临床的症状彻底的消除。有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恶心、肢体麻木、嗜睡、头晕等体征与临床的症状得到控制与明显的改善。无效: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无明显的变化,甚至情况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的实验数据采用的是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的资料使用(n,%)表示,用卡方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脑卒中在近几年的发病率也慢慢趋向年轻化,给患者日常的学习工作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其临床的主要表现为食欲、偏瘫,由于长期卧床或者行动不便,对患者心理、生理与精神方面都造成了影响,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非常的不利,不利于患者病情改善。脑卒中对患者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不及时地进行治疗,患者很容易死亡或者残疾。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的医疗改革,临床的护理工作被逐步地给予优化,在临床上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改善。相比之前的临床效果,虽得到了改善,因此,在治疗期间,加强护理的干预作用非常有意义。在临床上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促进了患者治疗时间的有效缩短,减少了患者因疾病所造成的困扰,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幸福指数的提高,在临床上效果显著;并且,康复护理作为有效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3结论

第7篇:神经内科研究范文

【关键词】 医院感染;神经内科;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46-01

医院感染包括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患者因医院因素导致的感染[1],由于疾病原因,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要比正常人群差,而神经科患者往往年龄较大、病情严重,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而神经内科是目前医院感染高病发率科室[2]。为了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以及解决对策,文章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256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2566例,其中有215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病症,其中有男性122例,女性93例;年龄范围是22岁至78岁,平均年龄57.5岁;住院平均时间为25.6d。215例医院感染患者全部经过我国医院感染相关诊断标准诊断。2566中没有出现感染的2351例患者中有男性1300例,女性1051例;年龄范围是19岁至76岁,平均年龄55.5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8.6d。

1.2 方法 统计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包括医院感染患者原发病、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及感染者年龄具体分布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统计学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p

2 结果

2.1 215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原发病统计结果 通过对215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发现出现医院感染的神经内科患者主要原发病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以及脑梗死,具有这三种病症的患者感染率尤其高,分别是9.8%、10.5%以及12.1%。

2.2 215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检测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通过对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的分泌物、尿液、痰液以及血液等进行的病原菌培养,一共有166例病原菌培养出,主要病原菌为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其中有39株真菌,占比23.5%;36例革兰氏阳性菌,占比21.7%;91株格兰仕阴性菌,占比54.8%。39株真菌中主要菌类有两种:13株(33.3%)热带念珠菌,20株(51.3%)白色念珠菌。36例革兰氏阳性菌两种主要病菌为:14株(38.9%)屎肠球菌,19株(52.8%)金黄色葡萄菌。91株格兰仕阴性菌中主要病菌:12(13.2%)株阴沟肠杆菌,22株(24.2%)大肠埃希菌,26株(28.6%)肺炎克雷伯杆菌,27株(29.7%)铜绿假单胞菌。

2.3 215例医院感染神经内科患者年龄以及部位统计结果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66例神经内科患者中有215例(8.4%)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病症,其中有132例为超过60岁的老年人神经内科患者,占比61.4%。215例医院感染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下呼吸道感染,见表1。

2.4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对215例感染患者以及余下的2351例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统计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在侵入性手术操作、意识障碍、住院时间是否超过20日,患者是否超过60岁以及是否患有肺部疾病、高血压等病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发率是医院感染病发率较高的科室之一,具体分析,导致神经内科患者高医院感染病发率的基本因素为神经内科患者多为重病患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手术操作中会有侵入性手术操作,患者多出现意识障碍病症、患者年龄往往较大。例如本实验2566例患者中有21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老年人感染率最高为64.1%。根据本实验中对患者病原菌、原发病以及感染部位等的研究,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以几个方面降低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发率。

首先,抗生素的使用要科学合理。目前神经内科往往会过量使用抗生素做感染预防措施,过量使用抗生素的结果便是导致病原菌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真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等耐药菌抗药性增强,患者感染率增加。

其次,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量。本实验结果显示未感染患者组与感染者组患者在侵入性操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最后,有重点的监护和控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要重点针对病情较重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加大医院感染预防和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第8篇:神经内科研究范文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应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92

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发展比较复杂, 而且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发展较为不成熟, 这就大大提高了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在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 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对其采取适当的护理工作。传统的医院护理工作主要是执行医师的嘱咐以及进行日常的护理, 一般都会忽视患者的实际需求。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改变了陈旧观念的束缚, 较好的满足患者需求, 临床效果相对明显。本文选取180例患者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80例。其中男108例, 女72例。年龄26~82岁, 平均年龄(45.90±12.03)岁。其中98例神经癫痫, 45例脑梗死, 37例患者脑出血。将其随机分成探析组与比较组, 各9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比较组采取基础性较强的护理工作模式, 主要包含常规护理、心理疏导护理、身体机能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探析组在此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主要是以神经内科患者为主, 详细的了解和掌握自己护理对象的病情和发展情况。护理工作人员也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护理实践操作水平, 改善护理工作路径, 提高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等。①优化护理流程, 掌握患者实际病情, 从而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调整护理工作的值班表[1]。护理工作总负责人根据患者和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排班表, 做好换班的交接工作, 并且要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采取特殊的护理服务, 选择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均围绕着神经内科患者的实际情况。②环境护理。病房内部要保持环境清洁、温度适宜以及空气清新的状态, 而且也要做好每位患者的独立卫生清洁工作。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发展情况, 一旦出现不稳定现象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疏导。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患者的患病情况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 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2]。④康复护理。要做好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 详细的依照相关的标准进行, 同时也要按照患者后期恢复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指导训练工作, 提高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和研究两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情况和整体满意情况。评价指标主要有:生理机能、自我能动意识、社会生活情况以及心理情绪指征等。出院前,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填写满意情况表, 满分是5 分。分别是“极度满意是5分, 满意是4分, 一般满意是3分, 不满意是0分,满意度=(极度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心理、生理发展情况比较 探析组患者在心理、生理发展情况明显优于比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探析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比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神经内科涉及的病症具有多种特征, 包括癫痫、脑梗死和脑出血等[3, 4]。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偏向于护理治疗, 这样才能够较好的提高其临床诊治效果。优质护理服务能够较好的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也可以提高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实践证明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的研究和优化优质护理服务路径, 不断的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5]。

参考文献

[1] 饶柳妹, 魏玉英, 沈红云.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17):2076-2077.

[2] 于伟玲, 苏娟俞.音乐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10):1479-1481.

[3] 郑春雁.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电子版), 2013, 7(10):89-90.

[4] 李海芝.浅述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6(12):56-57.

第9篇:神经内科研究范文

【关键词】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抗生素;过度检测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7.004

Clinical research of procalcitonin combin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 detection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LI Yan-deng, ZHU Jian-ming, HUANG Zhi-hua. Hunan Changde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Changde 415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reference value by procalcitonin (PCT) combin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 (CRP) for anti-infective therap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eatment medi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PCT combined with CRP routine detection, along with real time adjustment of treatment med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detection outcom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by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tandard. Comparison was made on antibiotics 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 (DDDs),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 and hospital stay tim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tibiotics using index and hospital stay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receiving antibiotics based on their PCT combined with CRP detection outcome (experimental gruop) and single PCT detection outcome (single group).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DDDs as (3830±1430) and AUD as (38.4±7.8) than (8850±1680) and (89.5±9.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Procalcitonin; C-reactive protein; Antibiotics; Excessive detection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由于其生理机能不同程度受损导致了患者更易出现自身感染或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1-3], 因此, 神经内科成为抗生素的用药管理困难户, 对抗生素的监管及规范使用成为用药管理的难题。不增加患者医疗负担又能对患者进行有效而规范的治疗, 是神经内科医生追求的最佳治疗目标。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 当细菌侵入人体后, 由于细菌内毒素的诱导作用, 导致患者血浆(清)PCT含量短期内显著升高, 而当细菌感染被控制后, PCT水平短期内明显下降并回归正常水平[4-8], 因此PCT被认为是细菌感染患者最敏感的实验室指标;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与细菌感染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进展关系密切。本研究就PCT及CRP检测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用药强度及患者住院时间关联性进行研究, 旨在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规范治疗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等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实验组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43~65岁, 平均年龄(51.0±6.5)岁, 体质量指数(25.87±2.83)kg/m2;对照组中男30例, 女20例, 年龄43~66岁, 平均年龄(51.0±6.8)岁, 体质量指数(26.18±

2.47)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实验组患者进行PCT联合全血CRP常规检测, 参照检测结果对患者的治疗用药进行实时调整。患者PCT及全血CRP测定方法:为保障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可比性,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取卧姿于上肢肘静脉处空腹抽取全血2 ml并枸橼酸抗凝, 同时抽取2 ml血液用EDTA-K2抗凝送检。枸橼酸抗凝血离心取血浆做PCT测定, 检测仪器采用深圳瑞莱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 检测试剂采用原厂配套产品;EDTA-K2抗凝全血做CRP测定之用, 仪器及耗材采用法国ABX全自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及配套试剂。抗生素治疗用药参考PCT依据为:PCT

1. 3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参照PCT与CRP联合检测结果(实验组)与单纯参照PCT结果(单纯组, 50例)确定抗生素使用情况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标及住院时间。AUD及DDDs计算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推荐的计算方法, 具体为:为DDDs=某药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值。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s值表示, 即DDD/(100人・d)”。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M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DDDs为(3830±1430)、AUD 为(38.4±7.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50±1680)、(89.5±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实验组与单纯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与单纯组患者DDDs、AUD、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以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脑部炎症为主要对象的患者群, 由于患者发病后往往因脑部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导致患者临床症状显著, 准确评判及早期诊断并同时有针对性地治疗,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并发症及后遗症同时促进患者康复[9-12]。虽然病原学诊断是细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但是, 细菌培养时间偏长及结果的滞后性限制了它的临床快速应用价值;因此寻找一种快速且特异性高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显得尤为重要。自PCT及CRP被发现到现在应用于临床以来, 经过了临床大规模回顾性研究总结, 并最终成为行内公认的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指标, 这一指标的运用, 有效解决了临床对于细菌感染快速诊断的要求[13-15]。

PCT及CRP联合运用对感染患者抗生素的应用有影响, 本研究显示, 实验组患者DDDs为(3830±1430)、AUD 为(38.4±

7.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50±1680)、(89.5±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CT及CRP运用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本研究发现, 依据特异性的实验室监测结果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能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并缩短治疗及住院时间, 这一结果, 不仅有效缓解了医院床位日益紧张的现实问题, 节约了医疗公共资源, 更为患者早日康复并减轻患者负担带来了实际帮助, 社会效益十分突出;研究中还发现:实验组与单纯组患者DDDs、AUD、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依据PCT结果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判断及据此进行治疗, 能够满足对患者的诊断需求, 这一结论, 不仅对临床有指导作用, 还对防范过度检测有积极意义, 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 PCT作为一种对细菌感染有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指标, 为临床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诊疗依据, 但临床工作者应该注意到, PCT在个别病种尤其是甲状腺疾病中存在非特异性表达, 且对细菌感染的阈值亦有不同争议, 对患者抗生素使用的持续时间及不同菌种感染造成的抗生素选择盲目性依然存在, 有待学者收集大规模前瞻性实验数据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梅蕊, 王东升, 葛平.血清降钙素原指导神经内科ICU重症患者抗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2(9):46-48.

[2] 孙兴元, 石寒冰, 赵焕.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联合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16(8):1502-1503.

[3] 刘婷婷, 袁嚣.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西部医学, 2014, 26(10):1048-1050.

[4] 耿叶慧, 程越朋, 黎明. 76例神经内科≥90岁住院患者用药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 16(9):1258-1259.

[5] 刘宏雅, 常振东, 王爱平, 等. 神经内科感染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与白细胞比值变化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1):

2479-2480.

[6] 张翼, 余刚.降钙素原在颅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4):2732-2734.

[7] 陈宇丹, 胡文立, 董谦, 等.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17):4261-4262.

[8] 刘雪燕, 徐勇, 吴胜楠.严重脑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预测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7):2260-2261.

[9] 董俊林.血清降钙素原指导神经内科ICU重症患者抗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1):134-135.

[10] Nieuwkoop CV, Bonten TN, Wout JWV, et al. Procalcitonin reflects bacteremia and bacterial 10ad in urosepsis syndrome: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Crit Care, 2010, 14(6):R206.

[11] 刘小庆.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5):651-652.

[12] 毛得斌, 陶建萍. 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10):1276-1278.

[13] 李国治, 谭亚多, 罗小梅,等.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感染性发热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工程, 2015(3):8-9.

[14] 郭辉, 章勇, 蒋志勇,等.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血液病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9):

1984-1986.

[15] 皮白雉, 方强, 姚小英,等. 重症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应用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8):1718-1720.

[16] Lee H. Procalcitonin as a biomarker of infectious diseases. Korean J Intem Med, 2013, 28(3):285-291.

[17] Müller F, Christ-Crain M, Bregenzer T, et al. Procalcitonin levels predict acteremia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 prospective cohort rial. Chest, 2010, 138(1):121-129.

[18] Schiopu A, Hedblad B, Engstrom G, et al. Plasma procalcitonin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Intern Med, 2012, 272(5):484-491.

[19] 郭君洛, 张敬芝, 王亨, 等.降钙素原监测在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用中的评价.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2(26):

83-84.

[20] 林镇洲, 王秋梨, 杜真真, 等.不伴感染的急性X卒中患者

72 h内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中华神经内科杂志, 2014, 13(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