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

第1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

1.1教材及软件建设问题。教材内容陈旧,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会计软件的发展迅速。主流技术已经由会计核算软件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而教材内容大多是三前年的技术,学院教学用的软件还是未升级的单机版本。学院除了对软件进行升级后,还应该对教材内容及时更新。

1.2实训教学与职业岗位没有对接。目前依然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是以提供一套模拟实训资料,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凭证录入、审核、签字、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过程。这一模式不适合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工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实训中,学生在操作时一人担任多角色,如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出纳员、会计主管等,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学生对会计岗位分工没有真实体验。ERP软件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人员的分工合作。如采购、销售、库存业务应分别由采购部、销售部、仓储部有关人员完成的。但是在实训中采购单、入库单、销货单、出库单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不能体会到会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关系,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学生毕业后不知会计从何做起。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2.1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材内容。解决教材问题的重点在于改进教材内容。教材建设要走校际联合、校企联合的新路。高职院校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教材。企业专家实际工作经验丰富,校企合作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还要与会计软件公司密切联系,取得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实训教材只有由学校、企业、软件开发商或销售商共同开发,将实际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过程编入实训教材中,才能让学生明白我在充当什么角色、在做什么、怎样做。

2.2校内实训场地的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场地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由于会计软件版本升级较快,软件开发的平台也在升级,不同版本的会计软件对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要配置会计软件相适应的硬件和系统软件。要设有专业机房,不能使用公共机房,以免软件冲突无法运行。专业机房要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老师演示。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购置用友ERP网络版会计软件,配置一台大容量的服务器。正版会计软件可以解决教学演示版会计软件受三个月期限的限制,学生不会因软件质量问题无法进行操作。

2.3开展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的办学新路。

2.3.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企业合作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好途径,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企业改制,许多企业不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特别是会计专业,很难找到实习单位。因此,模拟实习就应运而生,虽然说模拟实习具有仿真性,但不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氛围,为了解决实习难的问题,我院集全院之力,利用各种关系与企业联系,目前会计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可以了解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掌握会计核算程序,熟悉会计业务处理。

2.3.2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学院要提供条件让青年老师到企业挂职或企业顶岗,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师要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掌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调研中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组织案例教学。

2.3.3定期聘请企业会计专家或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企业人员可以将社会信息传递给学生,告诉学生要学什么,企业需要什么人才。

2.3.4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随着CAI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会计软件进行操作,可以使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方法。以实际会计工作设计情境教学,采用讲、演、做三者有机地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实际工作。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由于课堂教学受时数的限制,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得到解决。2007年我院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资源已上传校园网,学生可以随时登录,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会计最新动态,丰富专业知识,网络教学不受时空限制,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三、结语

第2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工作过程即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个实际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由不同步骤和环节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核心在于参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设计适合学生课堂训练“能力训练任务”,仿照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流程,设计适合学生课堂训练的教学过程,基于这种方案设计的课程主线不是讲解一套系统知识,而是带领学生模拟实际生产流程去完成一件(职业岗位)工作。

一、课程目标设计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广东,为地方企业、会计服务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会计技能人才,为此我们通过集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召开会议、制定调查表格进入企业现场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会计的特点,在调查基础上,紧密围绕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制定了本门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表1)。

二、课程教学设计

1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依据用友ERP财务系统将课程划分了十个教学模块,同时,针对企业岗位具体情况,并结合我校现有的实训条件,选用了企业背景资料、财务资料和用友财务软件为能力训练项目的载体,每个能力训练项目包括若干个能力训练任务,而每个能力训练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生产性企业的财务部门实际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排序,再按照工作步骤展开,通过完成这些能力训练任务,学生可以获得或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表2)。

2 课程实施方式设计

本课程共安排54个课时,分18周(每周3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地点安排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以工业企业模拟账套为能力训练任务的载体,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和系统演示。

结合单个班级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学生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选组长一名,具体负责能力训练任务实施过程中本组同学的活动组织,这种组织形式不仅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降低班级人数多而造成的管理困难,而且在小组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加强化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使学生更真实体验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在调研企业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化的整理,并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如图1。

1 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学习任务:系统管理)

(1)任务导入阶段

第一步,任务导人,任务导人包括:一是介绍案例资料;二是系统管理的期初建账工作,

①由每个学习小组指定一个同学介绍案例企业背景并提供企业相关信息;

⑦小组讨论手工方式下的期初建账需要做哪些工作)

③指定小组组长为系统管理员,介绍系统管理建账工作,

第二步,分析学习任务,

①系统管理员分析会计电算化软件由多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为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方面服务,各个模块具备公用的基础信息,系统管理就是为这些公用信息搭建一个管理平台;

②期初建账工作中,需要在系统管理系统中完成的工作主要有:设置用户(操作员),建立账套,分配权限等;

③由系统管理员分配小组成员为各岗位的操作员并设置小组成员岗位操作权限,

(2)任务操作流程阶段

第一步,系统管理员启动系统管理,以小组组长为系统管理员(Admin)或账套主管身份注册登录【系统】-【注册】,输入操作员:Admin,密码为空,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系统管理,

第二步,设置操作用户(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限),

①设置角色

【权限】-【角色】,输入角色编号和角色名称。

②增加操作员(以小组成员为各岗位操作员)

【权限】 【用户】,录入编号、姓名,指定所属角色。

第三步创建新账套(前4步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限)。

①输入账套信息;②输入单位信息;③输入核算类型信息;④输入基础信息;⑤设置编码方案;⑥定义数据精度;⑦系统启用。

第四步,设置小组成员为操作员的权限,设置账套主管、填制凭证、审核等权限,

第五步,输出(备份)账套数据(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限),引入(恢复)账套数据,

第六步,问题与解决,

问题症状①如何对账套进行备份,解决办法:执行“开始程序用友ERP―U8一系统管理账套 输出”。

问题症状②计算机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后如何对账套进行恢复解决办法:执行“开始一程序 用友ERP-US 系统管理”,以Admin的身份登录注册,再执行“账套一引入”菜单命令,找到备份的账套数据,即可实现账套的恢复工作。

2 教学检测阶段

按照给定资料,按照考评标准检查学习效果,

3 总结阶段

通过期初建账学习、情境设定和任务导人,学习系统管理期初建账工作,掌握在系统管理系统中完成的工作主要有:设置用户(操作员)、建立账套、分配权限等,进而掌握系统管理系统的功能,本次教学实现的关键任务:设置操作用户、创建新账套、设置操作员的权限、数据输出(备份)与数据引入(恢复),在任务操作流程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过程碰到的问题与学会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严格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能力训练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搭建技能和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方向,并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种全新的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进入企业工作时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还有利于其能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学习,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实践表明,本课程方案的实施大大激发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学生提高沟通合作、自主学习等职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做;思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76-01

随着“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不断推广,大多数课程已经把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只是运用的方式各不相同,层次也不齐。“教学做”提倡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重在实践教学,这种教育模式与职业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要求相同,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那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如何实施呢?

一、 在教学目的上,贯穿“教学做”的思想

“教学做”的思想要求老师和学生都有明确的认识,改变以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主角、学生单纯听讲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引导思想上,要充分结合具体的业务来教学,让学生思考,如果企业需要你去做会计,如何反映你是一个学过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我们企业是刚开始经营的那么如何去建账,单位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很多同学都不能准确回答出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更加明白知识的必要性,也就是要想找出答案,就得自己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程内容,带着疑问去学习。

二、在教材选取上,体现“教学做”的内容

教材作为成功教学的载体,对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直接影响。虽然大部分会计电算化教材涉及到学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知识,阐述具体操作步骤,方便了学生课上练习和课后复习,但是没有准确体现“教学做”的本质,因此在教材上要选取体现某一具体岗位任务的案例。如在出纳岗位上明确出纳工作的具体内容,在会计电算化下操作的具体步骤,操作的结果又是如何反映的。为此,在选取教材时一定要多加案例,与实践充分结合。

三、在教学配备上,增加实践教学设施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实践中的简单问题。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强调实践教学。所以,在硬件配备上,要求为学生提供实训设备,如,实训资料、实训案例、实训的计算机、实训的财务软件,不能单一按讲课式配备一个老师,而是需要多个老师,对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讲解,为加强执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打基础。要达到这种强化实践的教学目的,需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将以往的课程章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内容组合成教学项目, 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教学环节和教学进度等均由实际操作训练项目的需要确定。其次,采用在实训场所讲授理论,边讲授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方法上课;将教学与工作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案例教学中学习知识。

四、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培养学生认知力

成功的教育不仅要有好的老师,还要有学生的配合,师生恰当的配合可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此,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思考的能力。这需要老师对学生的错误理解给予肯定,因为“错”反映学生知识的缺陷,特别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操作下去,很难发现程序内部的逻辑关系,前后内容的应用关系,以及各个功能操作后的结果,更不代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正确”正是在对诸多“错”的辨析中逐步形成的,每一个“错”都是学生进步的足迹。

五、在教学过程上,把“做”作为教与学的中心

“教”的目的更好地做,反过来“做”可以反映“教”的好坏和教的疏漏,为此课程里应该设置更多的“做”。在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中应设置具体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与实际企业吻合的各个岗位,让学生去体验在具体的岗位下如何工作,如何做到自己既能判断经济业务的内容,又能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进行数据的处理,特别是在具体的任务下要充分体现教与学的结合。如果遇到无法判断的问题,就可以去听老师的讲解。虽然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但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避免把会计电算化课程当作是财务软件培训来讲,理论与操作结合时,两者要平衡兼顾,在实践教学中最好是分几个步骤来完成:首先,讲解基础知识,特别是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其次,进行软件的操作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软件和手工进行业务处理的差别与联系;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操作可以进行跟踪讲解。

综上所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改变以往的单向传输式教学为服务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的双向合作式学习,而且要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人格塑造,要建立配套体系,同时教学管理部门转换角色变管理为服务,要为教学的实施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童文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 2015,(4).

第4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

一、传统考核方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弊端

(一)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多数学校把各专业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分为考试和考查两大类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普遍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模式。“平时成绩”指学生出勤情况和作业成绩,“期末成绩”指期末试卷成绩。成绩的登记情况由平时成绩、总评成绩、试卷分析三部分组成,在“总评成绩”登记表里要求不及格率不能高于20%,在“试卷分析”中要求成绩在图表中呈现正态分布状况。

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期末考试成绩仅反映了一次考试的完成情况,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助长了学生“考前背一背,考后基本忘”的应试观念和行为,不能激发学生的日常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无法适应现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考核时间过于统一

在目前的考试体系中,期末考试成绩占的比重最大,学生考完试课程学习也结束了。考核结果没有能在教学过程中反映而在教学结束后反映,无法起到及时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学方案调整的作用。也使得学生容易忽视学习过程,只注重卷面分数,使“学生”成为“考生”。

(三)考核主体主要为校内教师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考核学生的主体主要是以校内任课教师为主,考试题库也主要依赖校内任课教师建立,这未免造成考核结果的片面,特别是对于实践课程,只由任课教师来评定,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学生成绩评定以知识考核为主, 即使学校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增强技能训练, 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但由于反映学生能力与教师能力的评价标准仍以知识目标为主, 客观上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 忽视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考核内容脱离实际

学校所学的知识和考核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带有教师的主观思想,考核的内容不一定能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步调一致,如果仅仅是校内任课教师组织考试内容,难免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脱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考核、考核什么内容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体现高职学生的特点, 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表现与综合水平, 在我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多年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我们调整了期末考核的比例, 加强过程监控, 注重形成性考核,形成了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并重、学校考核与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结合的考核体系,重点评价高职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具体如下:

(一)考核模式

我们将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分成针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各占50%的比重。

1.形成性考核(50%)

学习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平时的学习过程。该项考核中, 实训参与及任务完成情况占20%,实训报告占20%,课堂讨论占10%。

2.期末考核(50%)

期末考核取消传统的笔试形式,采用以证代考的方式。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些课程结束时学生必须拥有某种资格证书,以证代考,可以使课程的考核与资格证书的认证联系起来,以学生是否取得资格证书为标准来确定成绩是否合格。

(二)考核内容

1.形成性考核内容

我们将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内容分为划分成16项子实训任务和一项综合实训任务,具体如见表1所示。

形成性考核贯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单项实训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在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 为进一步完成后续综合实训打下基础。综合实训是培养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训练综合技能的有效途径, 是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成果检验。通过每次考核结果诊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并依据考核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学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2.期末考核内容

会计电算化课程利用国内较大的会计软件运营商用友软件的认证考试平台进行期末考核,这种方式在学生考试的同时也提供给他们取得资格证书的机会。同时,企业的认证考试题库更加接近企业实际,使学生尽早与实践接轨。

(三)考核过程控制

为保证每一实训的实施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在单项实训中做到逐人考核,综合实训分组进行。教师做到每次实训考核后,及时进行标准示范,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及时反馈、补偿,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种形成性考核贯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给予评价,通过每次考核结果诊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并依据考核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学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四)考核标准

依据考核内容、考核模式制定考核标准。下面以总账系统的任务五凭证审核为例予以说明,如表2所示:

每一实训任务的分数评定为百分制,将各项考核成绩按比例折合计算,其中知识考核成绩占30%,技能考核成绩占50%,素质考核成绩占20%。

知识点考核成绩用来测评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结构及有关概念、发展趋势、工作规范、工作原理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等职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技能点主要用来测评学生是否具有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电算工作、维护系统安全、执行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组织实施各项会计电算化工作等岗位技能。

职业素质要求用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是否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力、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否具有团结协作、沟通等职业能力。

知识考核、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各教学环节的成绩计算而成。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即教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这样,学生要得到较高的综合考核成绩就必须重视每一次课堂学习与实训。

三、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在近四届学生中的的教学实践, 实行这种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并重的考核方式和传统的考核相比, 尽管一开始有些学生平时的实训练习和实训报告的提交训练仍然是被动的, 但经过一段时间,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多数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并认为形成性考核对他们的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有促进作用,期末认证考试是他们的知识与实践进一步融合,提高了就业能力,这种考核方式的价值体现在:

(一)考核目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相一致

以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学习与建立为主要目的的形成性考核,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阶段性成果记录, 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生产现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通过多阶段、多侧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能更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

(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考核方式引导下,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每一次学习的重要性,学会了控制每一次实训的过程及结果,并及时改进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5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过程管理;会计;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引言

现在高等学府正在对各自的教学方式记性改革,以保证能适应现在的信息化社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提高学校的教学能力。这也要求各个高校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进行教学课程设计。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各高校展开的信息化网络课程设计合计的一部反,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出现的问题等反面,对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设计做出了研究。

一、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基础

(一)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基础,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正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只有成熟的网络电子技术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

(二)网络技术人员的加入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需要网络技术人员的参与,这是普通教学与网络技术的结合。网络技术人员的加入能够提高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质量,推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良性发展。

(三)教育工作者支持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再怎么发展也是学校的教学课程,他是离不开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参与的。教师要将自己在课堂上传授给同学的知识通过网络科学技术传播给同学。给同学的学习带来更大的便利,提高同学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四)教育部门的推动

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教育部门这一教育界的庞然大物的推动,只有它的推动才能使会计电算网络课程更好的普及。教育部门可以采取教育改革的方式来推动会计电算网络课程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特点

(一)教学主体改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教授同学们知识。其主体是教师讲话的内容。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却可以通过网络技术,采用各种动画软件,以图片动画的方式将课程内容更加直观的表达给同学,这样做有利于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学习效率。

(二)人文化

传统的教学通常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老师照顾的是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学进度。而不会因为个别同学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可以分为基本篇、提高篇、练习篇等等,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篇章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节省下重复学习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的事情。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为人性化的了,毕竟每个同学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自己才明白自己什么地方懂,什么地方不懂。针对性的考试制度,学生可以自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检测,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三)创新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能够学习到的内容是固定的,课本上有什么学什么。而课本上的内容大多都是比较基础的。当人们在某一岗位就职相对学习对该岗位有用的知识时,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学到的。而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中,我们就会计行业的不同岗位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分成了都作出了专门的课程讲解。需要的人可以挑选自己专业的部分进行学习,针对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

(四)时效性

传统教学往往是一套教材要用很长的时间才会进行改进,并不能达到跟随社会发展脚步的地步,但是会计电算化信息课程却能做到根据社会发展对课程进行调整、改革,使课程教授的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学们学到的知识也就能保证都是与时俱进,没有落后时代步伐的。对以后进入社会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三、现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观念落后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教育还处于传统教育的阶段,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始终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高于一切,各种教学都是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主体。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倡导的确实用什么、学什么。教学的内容都是直接与以后的工作挂钩,都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引用到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由于这两种教学理念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使得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很多教学工作者根本不认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认为这就是在误导学生,没有交给学生应该学习的重心――书本理论。但是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并不是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到了一起,使得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并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二)网络教学制度不完善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发展完全,也就没有一套健全的制度对网络教学进行管理。这使得网络教学中充斥这很多负面的信息,一些不正规的教育机构一些教育视频,由于自身实力不足,使视频中很多教学信息都是错误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习者。同时也使人们对于网络教学的印象变差,甚至觉得网络教学都是骗人的,并没有什么真材实料,完全是在误导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

(三)学校学生的自制力较差

传统教学学生需要到课堂中进行学习,即使是这样,在大学中也总是会有很多学生有逃课的现象。会计电算信息化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在网络上进行课程的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更有可能加重学生逃课的不学习的恶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学校都没有办法很好的实行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在学生自制力差的情况下,实行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很有可能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怎样加快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

(一)更好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是基于良好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要想加快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必须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更加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做后盾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发展才能更加迅速。

(二)改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者是发展会计电算化网络技术的重要环节。只有教育工作者改变了以课本知识为重心的教学理念之后才有可能参与到会计电算化网络技术课程的设计当中来。教育工作者作为网络教育中课程的设计这,必须要有跟网络教育不想违背的教学理念。否则只会限制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的发展。

(三)完善网络教学制度

一个完善的网络教学制度是保证网络教学发展下去的基础。古语有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发展的前提。完善的制度才能清楚网络教学中的不和谐因素,将不符合标准的网络教学剔除掉,不能让这些负面因素影响到网络教学的发展,阻碍网络教学前进的脚步。

(四)加强学生的自制力

学校应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学生具有完备的自制力。能够自主的完成会计电算网络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同时学校也可以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强制同学完成会计电算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得会计电算网络教学之后不会对学生的教学效果祈祷发作用。

只有采取这些措施改正会计电算网络教学发展中的确定,才能使会计电算网络课程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设计框架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是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传统教学方式与一体的新兴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是一下几点:

(一)知识资源的整合管理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根本上也是一中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更加完备的知识资源。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备的知识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包含着这一学科的尽可能完备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管理

教学过程是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要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采用一定的制度来保证学生能自主的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还有监理健全考试制度,利用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架设教学网络

会计电算化网络教程需要架设一个庞大的网络,从实验室出发,辐射到每一个学生。通过这个网络来传输课程。网络的完善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础,网络是一种媒介,就如同传统的教学中书本是媒介一样。网络起到的作用就是传统教学中书本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是一个多元化结合的课程,建立这个课程需要将这多个元素都设计好,并完美的组合到一起来。就想搭建一个机器似的,要将各个零件组合到一起才能成为一台发挥一定功能的机器。

六、结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教育的改革,网络教学逐渐走进了各个大学。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就是网络教学的典型代表。本文就会计电算网络课程的缺点提出了解决建议。并对课程的建设作出了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娟.基于过程管理的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设计[J].电子测试,2013,20:202-203.

[2]李箭.基于过程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3]周小婷.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商洛学院学报,2008,06:82-85.

[4]王娟.基于过程管理的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设计[J].电子测试,2013,20:202-203.

[5]黄浩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型[J].财会月刊,2009,35:85-87.

第6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

一、翻转课堂理念概述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起的课堂教学理念,完全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加完善的方式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指的是围绕学生来制定教学计划,对课堂时间进行调整,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供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享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其学习过程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获取知识,扩展视野。

之所以称之为翻转课堂,主要是因为该教学理念从教学环境、主体、资源形式等方面均颠覆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依靠的不仅仅是基础教材,而是一种数字化的资源,例如:微课件、微视频等,这些教学资源同原有的平面资源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大大改善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要承担着提供教学资源的职责,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体,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实现了教学课堂主体的转变;整合网络平台、线下课堂的综合空间是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环境,借助网络信息平台的方式来将课堂知识进行传播,提高了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资源的贡献,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不会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二、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构建集虚拟、现实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交流平台

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将教学信息通过数字资源向学生进行,在学生了解课堂大体内容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将这些教学资源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针对性的引导、案例介绍和讨论等活动形式,打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在会计电算化翻转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当前先进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更多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资源分享给学生,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联系,通过微博、微信和QQ等工具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将教学课堂与课下互动有机的整合起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在课下时间也能够获取知识。教师在课下互动过程中,能够把握学生学习的不足,从而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课堂教学有效性显著提高。

(二)增强课程教学形式、内容的互动性

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理念的先进性,一方面要实现数字化的教学形式,利用视频、动画和音频等现代数字资源来呈现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更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还应强调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摆脱电算化课本、板书等教学资源的限制,以当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方向增加会计电算化操作案例和知识。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达到增强教学内容与形式互动性的效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前或课后预习、复习资料,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参与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

(三)制定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建立在翻转课堂理念下多元化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主要体现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两个方面。要将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财务软件操作、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等项目都纳入到考核内容中,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使课堂中学生的互动真正体现出来,保证教学改革的成效。综合化的考核内容还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状况,结合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会计电算化技能[。此外,还需要应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要注重无纸化考试,还要利用网络在线平台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性的监测,及时更新和评定学生的测评结果,加快课程考核信息的反馈速度,保证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7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 技能抽查标准; 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6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105- 02

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实行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抽查制度, 凸显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 技能抽查标准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湖南省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的内容包括会计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分为会计手工操作技能与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其中,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包括账套初始化设置、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系统记账与结账、会计报表的生成与输出、账簿的查询与输出、账套的备份、Excel在财务中的运用7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项目都规定了具体的任务、测试要求和考核标准,为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提供依据。

2 技能抽查标准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 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抽查时间是第五学期,所以应根据技能抽查标准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修改。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学进程安排进行修改。除此之外,还应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应加入Excel操作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上岗能力。

2.2 应形成系统规范的任务工单,突出对学生操作账套环节的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任务工单的形式布置每堂课的任务,分步实施。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出组长,以“六步教学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进行实施,由每组组长按标准答案进行评分。会计电算化为理实一体课程,应针对技能抽查标准的考核点,对学生操作账套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对学生的作品及职业素养评分。

2.3 形成阶梯式教学环节链

在课程教学中应调整教学内容,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阶梯式教学环节链,在技能抽考标准之外,应增加供应链环节的教学内容。一方面为会计从业资格证打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上岗打牢基础。具体实施方法包括:① 学生应熟练掌握手工操作技能训练项目和成本会计相关知识。具体包括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计算。② 应先从账套初始化、总账模块入手,学习会计岗位的基本环节,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供应链环节账套的练习。学期的前一阶段以提高准确性为主要目标,后一阶段旨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提高操作速度。

2.4 加强对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中,应对考核标准进行详细讲解,在任务工单教学中应时刻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锤炼,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6S”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具体包括整理、物品摆放、数字书写、诚信等日常行为习惯。除此之外,注重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出错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归纳,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

2.5 兼顾《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上岗证,也直接与毕业证挂钩,技能抽查标准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的内容有共通之处,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在课堂中加强对会计理论与操作环节的考核,特别是理论环节,应指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总之,专业技能抽查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必须的,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的进行课程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

第8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清,传统手工会计在会计领域仍旧广泛使用,人们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放到和手工会计同样重要的地位,导致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老师在对该课程重要性的强调方面做得远远不到位。这也使得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而是仍将学习重心放在会计其他核心课程上,从这一点来说,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没有其他课程高。另外,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上,一般也侧重或者优先发展会计学科主要课程,而会计电算化专业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这也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认识上的不足,甚至误解。

(二)教学内容狭窄和教学软件不足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由于课时所限,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介绍一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实际上,不同的会计软件应用界面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对于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面对陌生的会计软件,会感到茫然无措。另外,对会计软件各模块的讲解上,大多数学校往往只介绍总账等主要模块,对于采购、销售等模块介绍很少,这也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应业务时,不能快速应用此类模块。另外,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趋势是,由以往的单机或局域网的操作系统向广域网络操作系统发展,而目前不少高校的电算化教学的内容仍然以单机系统为主,缺少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

同时,一些学校经费紧张,可能连机房都不够用,所以只能压缩实训课课时。大部分学校存在的问题是,配备的软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部分学校教学使用的是试用版软件,由于试用期限短,容易影响正常的教学。很多学校目前使用的是单机版财务软件,这就决定了实验的组织方式只能采用混岗运作方式,即要求每一位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如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制单员、出纳、审核员、会计主管等,各自单独完成模拟企业账套的全部实验内容。混岗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各项专业技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掌握,但却不能模拟企业实际运行,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牵连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会计电算化教学采取“以教为主,以学为辅”教学模式,即采取老师讲、演示学生听、看学生操作的流程。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主要以课本实例顺向讲解,而不是以逆向讲解,拓展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中的弊端,使得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一旦遇到问题,便迫不及待地找老师解决问题,老师有时在课堂需要耽误很多时间给学生解决问题,严重耽误教学时间和教学计划。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思考

(一)深刻了解,加强认识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认识,要深刻理解到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完善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更加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勤于思考,乐于创造。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彻底纠正“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重视会计电算化教学,适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瞄准市场对于人才的定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

(二)学习情景企业化

按照会计电算化功能模块、分项目分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一致;教学和实训采用的会计软件,与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软件如用友ERP-U8.72等一致;实训中采用的会计资料是虚拟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仿真业务,实训操作时,使得学习情景与工作情景一致,即实现学习情景企业化。

(三)资源共享、“教、学、做、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结合实际企业会计业务,将项目教学内容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项目),学习任务完成过程就是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授课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实现了教、学、做、用一致化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创建一些实用小贴士替代财务软件里的“帮助”菜单,后者讲解类似于产品说明书,内容干巴,不易理解。对于任务完成较为突出的,如总账系统中“冲销凭证”、往来管理中“单据核销”等小项目制成操作视频,在课堂练习中予以加分鼓励,并充实到共享资料中。

(四)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地投入资金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如岗位模拟操作实训室、ERP实训室、出纳业务流程实训室。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把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软件开发商进行交流,协力开发针对性强的会计模拟软件。另外,学校可以跟一些事务所、记账公司合作建立,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充分地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五)建立5Z课程评价体系模型

课程评价主体包括:教师(Z1)、学生(Z2)、用人单位(Z3)、行业组织(Z4)、专家(Z5)等,课程评价值Y(Z)=MAX(Z1,Z2)×Z3×Z4×Z5。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检验课程的有效性,用人单位的评价检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情况,社会评价检验学生的社会适应度,行业评价检验学生的职业适应度,专家评价课程的科学性。采用向学生问卷调查、向企业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要尽可能地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并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三、结论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要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必须充分认识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并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创新,转变观念,明确目标,规范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会计电算化教育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为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万霞(1985―),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科技职业学院财经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金融学,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晔洁.浅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

[2] 华唯,季华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3.

[3] 盛香林.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特色研究[J].考试周刊,2013.

第9篇: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教学改革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对财务人员电算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以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为主,毕业生在毕业后大多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因此,能否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技能,将对他们的就业产生重要影响。财会类专业属于文科专业,而计算机类专业属于理工科专业,老一辈会计虽然会计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电算化水平普遍不高,学习速度也不快。财会类应届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在会计实践经验方面虽然不足,但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对电算化的了解相对较多,操作比较熟练,到企业上班后一般能直接操作财务软件。因此,掌握会计电算化成为了财会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重要的比较优势。但从目前应用型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来看,笔者认为在电算化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较好地学习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不明确。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财会类高校对会计电算化都比较重视,大多数财会类高校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作为财会类专业的必修课,但是现有的教学目标却并不明确。不同的高校应根据自身科研条件、教师队伍等具体条件不同,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不同于科研型高校,学生毕业后大多以就业为主,但目前财会类高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几乎一致,都是分为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先讲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再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实际操作中又以总账、报表模块为主,附带讲述工资、固定资产等模块,供应链相关内容几乎不讲。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和科研型高校在教学目标上相同是不符合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2)教学内容的选择不符合学生特点。应用型本科对会计本科生不仅要求掌握电算化操作知识,还要求掌握一定的电算化理论知识。一般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上,老师会先向学生讲授大量关于计算机方面的内容,有些知识太偏向于理工科,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甚至有些老师都不能完全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由用友和金蝶两大公司提供。一般院校通常在这两种软件中选择一种用于教学,由于软件更新需要一定的费用,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所以学校通常会多年使用同一软件的同一版本进行教学,结果学生毕业实习时发现所学软件已经过时。如有的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使用用友软件,但近年来,湖北地区金蝶软件用户增多,湖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也使用金蝶软件进行实务考试,这对该类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掌控多是由带同一门课的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协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多以总账为主,供应链部分的教学一直较弱,老师讲课通常是一带而过,因为财会专业的老师认为供应链是属于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而且老师通常也对供应链部分内容不熟悉。2012年我校进行的企业对财会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情况的调研来看,企业认为毕业生会计电算化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供应链方面的知识普遍缺乏,因此企业不得不通过内部培训的方式自行培养。(3)没有合适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和实际操作各占一半,教材是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另一类教材是实际操作为主,教材中含大量图片。前者理论部分内容比较工科化,包含大量计算机知识,这给财会专业的师生带来一定压力。通常讲授《会计电算化》的教师多出自财会专业,本身计算机知识有限,在备课时难度较大,对教材理解深度有限,学生更是听得失去兴趣。后者图片较多,学生可以照书上模仿操作,但由于电算化理论知识缺乏也会造成学生操作灵活性不强,因此,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4)《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安排不合理。会计电算化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含有课内实验。理论课程大多安排在大二开设,平时一次两节,安排在教室或者机房上课。有的学校将会计电算化全部安排在机房上课。《会计电算化》教学我院是先在教室上理论,然后下次课再去机房上机。因为时间间隔导致学生上机时已经忘了理论课讲的内容,更多的情况是学生上理论课无精打采,因为在教室上理论课学生听起来很抽象,而且也考虑到上机时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依赖性较强。

二、应用型本科《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差异化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后大多走上操作性工作岗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应注重实用性,即毕业生至少应熟练掌握某一种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但应用型本科又不同于高职高专,毕业生虽然面向就业,但不应仅限于对某个具体的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而应该通过对具体财务软件操作的教学,使学生对当前比较流行的财务软件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将来适应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全面要求。(2)加快应用型本科《会计电算化》教材建设,选择适用于学生水平的教学内容。目前,应用型本科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盲目选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不适应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会计电算化系列教材的建设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编写会计电算化系列教材。教材编写应注重在内容上由浅入深、在操作上由简到繁,使学生通过一系列课程循序渐进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比较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财会类课程,笔者认为,编写教材中应注意学科交叉合作,尽量组织具有较好计算机基础,并且既有会计电算化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又有会计电算化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3)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任务,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对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较大,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会随着毕业的临近更加强烈。因此,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可以作为系列课程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后三年。在会计电算化系列课程的设计中,应由浅入深。以用友为例,应先让学生学习基本操作,即:系统管理、总账、报表部分,使学生掌握用友的基本操作;然后配合学习电算化相关理论知识以加深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引入金蝶等目前比较流行的财务软件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最后通过实训的方式不断加深对用友供应链等比较复杂模块的学习。实训中可以引入大量的仿真账,既增强了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练习也帮助学生复习了会计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4)降低理论课时比例,先操作后理论。据大多数学生反映,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的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不仅枯燥,而且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学习效率特别低下。笔者曾经将两个教学班学生进行教学对比,其中一个班的学生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先上理论课后上机练习,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先上机练习,后进行理论课的讲解。先上理论课的学生由于缺乏对财务软件的感性认识,结果上课听讲不认真,感觉昏昏欲睡的学生较多,教学互动也较少。而先上机的学生并没有因为理论知识的缺乏而影响上机学习的热情,上机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劲头足,教学效果良好,上理论课时,由于先进行了上机实操,有了感性认识,听讲更有针对性,能够主动向老师提问,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教学方式好。因此,笔者认为教学需要针对课程特征来进行,学生对财务软件有了感性认识再到教室听课上升到理性,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灵活性都会增强,教学互动效果也好。

参 考 文 献

[1]彭芸,李金平.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10)

[2]黄旭.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新探讨[J].会计之友.2010(12)

[3]刘亦陈,陈维良.我国企业会计电算技术的普及现状、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J].企业经济.2005(2)

[4]王娜.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与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