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的教学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室内课 气候特点 时代性
一、合理选择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气候特点限制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我国南北纬度大,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暴雨侵袭;北部地区冬季极寒,甚至有些地方四季常冬,终年积雪;长江中下游地区又会受到梅雨的影响,有长时间的连绵雨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天气逐年呈现递减的趋势。
3.国情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初级中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还不具备足够适应教学的体育场馆,然而教材上所给的教学内容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选择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师,在选择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知识的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2.科学性原则
室内课的内容要符合体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选择内容时还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向他们介绍科学实用并能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知识。同时,学校和地区的特色也是在选择内容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3.多样性原则
初中学生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产生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考虑每一个内容自成体系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些体系的多样性和交叉性。这样教学才会生动,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时代性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赛事全球直播,新兴体育运动层出不穷。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5.急需性原则
每年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事件,这时候学生对某一类知识有迫切的渴求。体育教师在此时就应根据此原则选择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参考内容
&nb
sp; 1.课本同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国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体育室内课有四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这些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是我们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要适当增加其他的教学内容。
2.常见的运动损伤初期处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在中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肌肉痉挛、骨折和脑震荡,学生不会正确地处理很容易造成损伤加剧或二次损伤。通过教学生了解发生损伤的原因,可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损伤的实际处理能力。
3.室内基本体操和素质练习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也为了室内体育课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室内广播操,还可以自编和选用一些其他徒手操或轻器械体操。
4.传统运动项目的介绍及技战术的讲解分析
室内课也可以是室外课知识的补充,通过对室外课学习的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裁判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
5.体育比赛的欣赏与新兴项目的介绍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选放一些精彩的体育竞赛录像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讨论,激发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还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新兴的体育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6.体育时事及游戏、竞赛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结合各年度的体育时事进行介绍,例如通过奥运会、各种联赛等的介绍,让学生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有更多的了解和接触。在学生追求偶像的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体育明星背后不为人知的拼搏、奋斗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薄雪松 魏春立 李金花 等 对体育教育专业室内理论课教学实习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
摘 要:本文结合技工院校学生专业特征,围绕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运动技能、职业所需特殊身体素质、预防职业病发生三方面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提出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要优先把健身性放在首位。此外,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技工院校 职业
技工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体育课程教学也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也就是说,技工院校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岗位要求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体育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最后阐述了体育教学内容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发展的必要性
1.满足学生的需要
笔者与学生交流沟通后发现,现在技工院校大部分学生经过应试教育后,大多养成爱静坐玩手机、玩电脑等习惯,不喜欢户外体育锻炼。从笔者所在学院新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统计数据看,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不太理想。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建议围绕职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养成运动习惯。
2.满足就业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化解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归根结底是因为社会需求与大学生所学知识严重脱节所引起的。因此,技工院校应该根据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组织教学。体育教学也应该根据就业的需要,选择和专业相关、有助于将来工作的体育内容进行教学。
二、围绕职业发展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
围绕职业发展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应该从运动技能、职业所需特殊身体素质、预防职业病发生三方面进行。
1.从运动技能方面进行设计
不同职业对人的技能要求不一样,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根据职业技能特点的不同进行设计。比如,酒店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形体、仪态和交际要求比较高,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形体训练、舞蹈和健美操等,提高学生对形体和仪态的控制能力。
2.围绕职业所需特殊身体素质进行设计
职业所需特殊身体素质指的是职业工作所要求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围绕职业发展的需要设计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达到职业所需特殊身体素质,以增强职业能力。比如,财务会计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是灵活、细致耐心、抗疲劳能力强等,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可以选择羽毛球、乒乓球和健美操等。机械机电专业对学生臂力、耐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可以选择长跑、引体向上、武术、篮球、双杠等。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腰、腿以及耐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可以选择长跑、足球等。
3.围绕预防职业病发生进行设计
在职业工作中,大多数职业工作者的劳动方式长期单一化,局部运动易引发职业病。围绕预防职业病发生进行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提高个人抗疲劳能力,使学生形成合理休息的作息习惯,促进身心健康。比如,财务会计工作岗位工作强度比较大,经常要长期坐姿伏案,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和静脉血管曲张等职业病,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可以多选择跳绳、乒乓球、长跑等。酒店旅游管理工作岗位、机械机电工作岗位以及营销工作岗位,这些职业的特点是要求行走和站立的时间比较长,腿部受力负担比较重,易引起腰肌劳损、膝踝关节损伤等职业病,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加强腰部和腿部肌肉韧性和力量的体育项目,如跳绳和球类等。建筑等工作岗位职业特点是劳动强度大,需要全身性体力劳动,动作复杂,包含弓、蹲、立等各种姿态,导致运动器官和心肺系统负担比较重,易引起心肺功能和关节炎等职业病,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些轻器械练习和体操练习,如健美操、羽毛球以及杠铃等。
三、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应该以健身为首要考虑对象。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应该首先考虑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职业特点,结合运动项目的健身价值和功效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此外,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应该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四、小结
在围绕职业发展进行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满足不同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所从事职业需要的运动技能,保证学生具备将来择业所需的良好身体素质,有助于减小将来工作时发生职业病的概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武术教育 武术文化 体育教育 武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7;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38-02
随着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我们在欣喜接受西方现代物质、文化和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开始审视和回味中国传统的人文,乃至传统科技的各个领域,这不只是一种人文的回归,也是对其重新审视和发掘,以服务于现代中国的各个领域,作为有别于西方化的一种有益补充。武术是中国,乃至东方传统体育运动、体育文化的代表,理应成为当前体育领域重新研究的一个焦点。在体育教育领域,武术是否可作为有别于西式体育形式和文化的一种东方体育形式和内容?提高武术教学的层次,在重新认识和品读中国优秀、珍贵的传统体育遗产和文化之后,扩展和提升体育教育中武术教学内容和形式,是有必要的。
一、当代武术的认知现状
近代西方洋枪洋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伴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入侵,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不自信,武术也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逐渐衰微,被西方现代体育取代。多数人开始研究外来文化,热衷西式体育运动,中国武术在自己的土地上令中国人自己感到陌生。
现在我们已能从长远的角度发现武术的文化价值、体育价值和实际意义。武术作为富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体育,获得官方和民间的共同推崇,有专家学者对中国的武术和武术文化进行不同角度和程度的研究。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武术也引起过热点的关注。但从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相对武术的体育及人文的巨大价值而言,整个社会对其认知还是浅显的,武术在体育教育中还显得薄弱。
二、武术教育的体育化
(一)综合的身体素质锻炼
与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不同的是,武术套路的练习对身体素质具有综合性的要求,练习者的柔韧性、敏捷性、平衡性和力量均需达到一定的水平,其次再通过武术套路的练习,进一步不断强化练习者的以上身体素质,即武术训练对身体素质、能力具有全方位的要求和提升,这与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一般侧重于锻练某一项身体素质和技能不同。当然武术的学习对各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要求较为全面,即其学习与训练必须根植于学习者较扎实的项目基本功之上,以此适应武术套路的后续训练和提高,因此对练习者具有一定的门槛要求,但可将武术的教育普遍化、体育化,作为面向青少年的基础性体育教育,可以从小予以全面性的开展和教授,作为民族体育项目成为与现代西方体育项目并架齐驱的体育教学补充或组合。
(二)对心灵与品格的历练
武术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长期性不单指类似于技击体育的“从娃娃抓起”式训练,其长期性伴随于人的成长,尤其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武术的最佳阶段。与文化学习一样,在中国古代,同样在现代也可作为从小体育教育的常规内容,与当下泛滥的商业化儿童跆拳道、儿童艺术培训相比,其更适合于作为儿童、青少年的一个必修体育项目,其“十年如一日”式伴随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持之以恒的训练和学习,对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格具有教化式的作用,并影响学习者的一生。同时武术不单强调身体力量的提高和展示,更强调学习者精神的修炼和提升,即“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手、眼、身、法”与“精、气、神”同步。它不仅“野蛮学习者的体魄”,同时起到陶冶学习者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作用,适合作为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武术特殊的技能性
武术与西方现代体育不同,它来源于技击格斗,融身于中国思想文化,同时扩展为体育项目。其具有技击性、文化功能、体育特性和艺术表演性。因此成功的武术教学和锻练,不仅造就了学习者强健的体魄,学会一种锻练身体的方式,同时使受教育者拥有了一项相伴于身的技能,是一种附加技击、表演和文化传播功能的体育技能。
三、武术教育的人文化
(一)提高武术文化和理论教学水平
与对西方现代体育的文化、理论教学相比,我们对武术的文化、理论教学显得过于单薄,这与以往对西方现代体育的热衷,和对民族体育的不自信和忽视有关。以至于我们的学生,及那些已受过高等教育步入社会的公众,对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的武术,停留于表面的、肤浅的认识,甚至停留于武侠文化的印象中,这相对其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的地位,相对武术及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其民族传统体育的珍惜性和纯朴的科学性,极不对称。因此,我们应该提高体育文化、理论教学中有关武术文化和理论的广度、深度和其丰富性。
武术文化、理论教学的内容,不应只体现其体育性的一面,教材内容应予以丰富和深化,包括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其受传统哲学、中医理论、人文历史和民族思想性格等的影响与如何融合,让学生深切理解武术的内含和表现形式;同时更加丰富、具体的介绍中国武术的地域流派,拳种器械和武术的具体组成等武术基本文化和理论,及武术的科学性及其学习方法等,对于经典的武术套路和代表拳种,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有感性的体会和认识;教材应含武术实践部分,将武术的基本功和经典套路作为教材必修内容,如将动作舒展,富全身性锻炼的长拳作为青少年武术教育的基本套路内容。
(二)提高武术的体育审美和欣赏教学
中华武术,不单纯是一种体育形式,也不单纯是附庸暴力的工具。其诞生于中华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中,上下绵续数千年,纵横广纳地域民间技艺,丰富揉合了民族的精神风貌,其不仅体现运行勇武的刚毅,更蕴涵东方哲学思想和传统中医的神秘,在此基础上她同时拥有着艺术的风采和神韵,这在世界其他的传统技击类运动中是少有的。
东西方观众无不为电影《少林寺》中李连杰完美的武术全能表演而倾倒,中国自古有演舞助兴的传统,武术同时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醉拳的洒脱,象形拳的古朴逼真,太极拳种的刚柔相济,各种武术器械的特立独行与唯美等等,武术也就是中国武者的“舞蹈艺术”,体育教学中应开设武术的欣赏教学,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学会欣赏武术的艺术之美,让其认识武术特有的附着武术运动之上的各种艺术元素,培养武术及东方式的体育审美风格。
(三)武术的人文教育功能扩展
武术是所有体育项目中,人文教育功能最为丰富,最具交叉性的项目。前文提到,在传统的古代中国社会,武术融于普通人的生活当中,相应的在传统的小说、戏曲等艺术文化中,武术均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元素,是一种文化基因。现代社会,武术随商业文化的扩展获得世界范围的成功推广,功夫电影就是个成功范例。武术教育的人文功能扩展,就是利用武术的这种特性,在教育中,让其起到体育与其他人文沟通的作用,以其丰富体育文化,同时扩展武术教育的内含,促进武术教学。
四、结语
武术是曾经属于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特有的“体育”,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绵续,和近代的衰微之后,我们终于发现,武术作为中国,乃至东方传统体育运动、体育文化的代表,其蕴涵特有的中华人文特征,其将技击、体育、艺术和民族文化思想融合于一体。其区别于西方及日韩格斗技击的纯武力性,具有独有的中华人文价值和传统而古朴的健身取向,及体育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它的和谐与兼容性及与东方人种的相适应性等等,在体育教育中,理应成为有别于西式体育形式和文化的一种东方体育形式和内容,作为一种补充或互补。在现今的体育教育中,应针对性的提升武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和水平,扩展和深化武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其身体素质综合锻炼、技能性、心理品格历练的功能,同时提升武术文化和理论教学水准,培养对武术的体育审美和欣赏素养,扩展武术的人文教育功能。通过体育教育的努力,还原中华武术的价值,实现民族体育和人文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13-16.
[2]郭玉成,邱丕相.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23-25.
[3]王俊奇.中西文化冲突与武术发展之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53-55.
关键词: 公安院校 体育教学 一体化
公安院校是培养警务人才的专门学校,培养的公安专业学生也是从一名基层优秀警官所应具备的素质出发来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在教学与训练内容中时刻体现公安院校的办学特色,强调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高校必须开设大学体育课,全国公安院校分别在公安与非公安两个专业开设了大学体育课程。湖南警察学院组织以大学体育教研室为主的教师进行教学,完成全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公安专业安排一年大学体育课,第一学期为体能训练,第二学期采用四个区队五到六名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安排体育项目进行选项教学。公安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与非公安专业一样,他们的选项也与非公安专业的选项一样。笔者从事警察体育与大学体育教学多年,本文旨在以湖南警察学院为例,通过对湖南警察学院大学体育课的调查,从理论上探讨警察体育、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一体化,以提高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逻辑性,使公安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既反映人才培养的需要,又反映学生个体需要,为制定科学的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提供参考。
1.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编制存在的问题,公安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对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要求。
1.1公安专业大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没有考虑与警体课教学内容的衔接。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学校体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湖南警院四年制公安专业警察体育、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是指各学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安排,使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警务技能水平的提高,使各学期的教学更加有特点、有重点,使教学效果更佳的工作。然而,公安专业四年制本科专业自开设大学体育课程以来,很少考虑与以后所上的擒拿格斗、射击、战术指挥课程内容相衔接,和非公安专业学生一样学习一些普通体育运动项目,而且真正学习运动项目的时间只有一个半学期,这样少的学习时间只能学点体育项目的皮毛,不但没有掌握与健康有关的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对日后警体课的学习也没有多少帮助。
1.2公安专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非公安专业相同。
从大学体育课程本身来讲,学习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这些体育项目的知识、技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编排的教学内容与非公安专业一样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例如:第一学期安排的是体能课,公安专业招进来的学生入校前必须进行严格的体能测试,并且每天都出早操,第七节课还要进行体能训练,体能明显要优于非公安专业学生,公安专业学生安排一样的运动量,如果运动密度和运动负荷不够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第二学期安排选项课,一个学期学习这些运动项目的知识、技能时间太短。与非公安专业一起上大学体育课,因为同样的教学内容,经常会出现体育器材短缺,体育场馆拥挤,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的情况。
1.3公安院校学生人才培养对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要求。
公安院校是所培养警务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教学与训练内容中,强调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公安专业学生也是从一名基层优秀警官所应具备的素质出发来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因此,对待公安专业学生,大学体育课程应该贴近公安实战有效利用学院师资、教学场地、器材资源,安排教学内容,以实现培养合格警务专门人才的目标。
2.警察体育、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构建的基本思路。
2.1建立包含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警察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以目标统领内容。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教学目标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每个单元、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从制定的依据来看,教学目标制定依据是具体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从制定的主体来看,教学目标主要是由教师来制定,相对课程目标而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在目标的制定方面除了重视学科特点、社会需求以外,更应该重视学生的特点。从适应范围来看,教学目标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依据,它对局部的教学产生导向、激励和制约作用。教学目标最具实践性和实效性,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是推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包括总的教学目标和各阶段教学目标,总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从课程教学内容本身和学生特点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它根据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而确立的。例如:根据公安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警察体育总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基本技能;熟练运用专项警务技能;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作风。
在确立了总的教学目标之后,就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各学期有所侧重地确立阶段教学目标。例如:第一学年,有针对性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第二学年,掌握和提高擒拿格斗基本技能;第三学年,掌握和提高警用射击技术;第四学年,掌握查缉战术基本技术和提高战术实战水平。通过上述步骤警察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就基本完成,它是警察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础。
2.2精选、优选实现警察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在构建好教学目标体系以后,要确定哪些学习内容,要掌握何种体育知识、健康卫生知识、运动项目技术能通过第一学年大学体育课程学习,形成意识、能力,实现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警察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由于实现同一目标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很多,特别是有关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目标,因此应从能实现目标的所有内容中精选、优选,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实战性。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公安专业的特点,在学生选项时不再安排篮球、健美操等健身类选项,而应安排散打、摔跤、拳击等对抗实战性项目,训练学生摔、打、擒、拿等基本功。
2.2.2基础性。选择能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一定的素质技能基础,例如:选择第一学期体能课教学内容,会用警体实战中更注重的腿部力量、手臂力量、耐力、腿部柔韧等体能训练内容代替一般体能训练,为以后警体教学打基础。
2.2.3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课程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体育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同时应从不同的地域、气候、学校场馆设施和器材等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2.2.4体现学生的主体需要。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学习对象,为学生所用、所好,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结论与建议
3.1公安院校警察体育、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是指对公安专业的警体和大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安排,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各学年的教学更加突出重点,加强连贯性,使教学效果更佳的工作,同时也提高公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3.2警察体育、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一体化构建的基本思路应是:首先,根据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目的,建立包含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警察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以目标统领内容;其次,遵循实战性、基础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需要等原则精选、优选大学体育教学选项和内容,实现警察体育教学内容与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3.3公安院校大学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编制过程中,发挥课程本身选择性和灵活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公安专业警察体育教学内容和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加强对其的理论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与运用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盲目地追求新、奇、难、怪等教学内容的创新,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原则,创新的内容才具有生命力,才具有推广的价值。
1. 教育性原则。学校体育教学最主要的功能是教育功能,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体育教学教会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等优良的品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要围绕教育价值这个标准进行,体现出学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一味地追求新、奇、特,就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也就会离学校教育渐行渐远,如无源之水,没有价值。
2. 健身性原则。物质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健康是人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健康幸福的生活形式是现代人生活质量的目标。而且目前的教育制度,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挤压到学习当中去。作为学校体育,更应该注重学校体育的建设功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创造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体育教学内容项目的创新必须体现体育运动的健身性。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在使用教学内容的时候越来越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健身功能。例如,在有的教师公开课观摩过程中,有的教师各种声、光、电高科技的教学手段都用上了,课堂很热闹,但没有什么运动量和强度,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健身价值,只注重课堂的外在形式,所以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要充分考虑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
3. 趣味性原则。体育运动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但真正的发展是因为体育运动的健身性、娱乐性,满足人们对体育运动过程当中对休闲娱乐的追求。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不是认识体育运动的建设性,而是体会体育运动当中的趣味性,才乐意参与其中,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过程中,一定不能丢掉体育运动过程的趣味性。有了趣味性,才能使学生“乐此不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才能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的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
二、体育教学内容创新的基本方法
1. 利用学校已有的场地、器材等进行创新改造。根据办学要求,各级学校配备的体育设施,至少有一个田径场、篮球场,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器材。但对于大多数的学校来说,这种条件几乎都达不到要求,学校总是学生多,地方小,器材少,这都是现实的困难。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资金不缺,但无法找到足够的地方;而作为农村中学,也许地方有,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体育运动毕竟是需要场地和器械的,所以体育教师要能根据现有的场地和器材,创新地使用,最大化地提高现有场地和器材的利用率。例如,对跳绳器材的使用,打破跳绳的常规使用方式,可以利用跳绳做为身体柔韧性练习的辅助器械,也可以把跳绳拉成不同的高度当成台阶,让学生从不同的高度跳过,发展学生弹跳能力等等使用方式。如,跨栏架的使用,除了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投射门”来进行足球、投掷、射门等游戏活动,进行协调性练习时,还可以用作钻越、跨越的障碍等。
关键词 项目教学 高职体育 教学策略
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体魄不仅是中华民族旺盛精神力和生命力的体现,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作为高职教育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教学以其终身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理念,既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积极践行,也是对以职业素养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的高职教育的重要补充。基于高职院校社会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高职体育教学有不同于普通高效的针对性、项目化、任务型等创新特点,以适应高职学生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项目教学以特定项目为中心,根据具体化的不同任务来安排课程节奏和教学内容,通过对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课程设置与高职专业特点的充分结合,使高职体育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形成有机整体。不仅符合高职教育的指导理念,也能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教用分离”的不足,凸显高职体育教学的独特魅力。
1高职体育项目教学的实施原则
1.1课程设置突出职业能力特点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型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其课程设置应符合就业导向和职业需求,突出知识的实践性和有用性。基于项目教学视角,高职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应符合职业岗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突出高职体育“教用统一”的特殊性。为此,高职体育教学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职业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项目,并通过具体化的项目任务来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性和实践性。例如艺术类专业因其体形健美、性格开朗等身体素质要求,可以在体育课程中设置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课程项目,以改善学生体型体资,达到消除疲劳、放松精神的目的。机电电子类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关节的灵活性和良好的触觉能力,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可以安排乒乓球、射击等项目,以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建筑工程类专业需要学生面对各种困难环境,可以在体育课程中设置攀登、游泳、长跑、越野等项目,以提高学生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
1.2激发兴趣与培养团队意识相结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中项目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也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因此在高职体育项目教学中,项目和任务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通过任务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协作互助意识。一方面,在高职体育的项目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向学生演示动作和传授技能,而是要通过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参与项目的乐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体育素养。另一方面,高职体育项目教学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任务的设置要能够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
1.3因材施教与发展学生个性相统一
高职体育是高职教育中实现健康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渠道,体育教学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学生个性特点的重要平台。在高职体育项目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将学生特点与体育项目特色有机结合,将因材施教与发展学生个性相统一。首先,体育项目和任务的设置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本,立足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项目和任务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有所收获。其次,教师对项目和任务的评价要摒弃教条框架的束缚,在关注任务结果的同时,鼓励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个性特点的发挥。体育项目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和创新实践的平台,学生在个性发展的同时自觉的改进和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2高职体育项目教学的实施策略
2.1精心设计任务,推进教学开展
高职体育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开展,是从教学任务的设计和下达开始的。建立与学生特点相适应,与课程设置项符合,与职业素质项联系的项目任务,是高职体育教学有效实践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教师在课程开始时要对教学任务进行精心设计和规划。建立班级总任务与小组子任务相结合的层级模式,明确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要掌握的技能和完成的目标。其次并通过任务的细分,明确学生的具体操作模式。教师要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有清晰的活动规程和充分的课堂参与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任务的完成,而获得并熟练掌握体育课程的知识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探究实践精神。以排球课为例,教师可以把班级小组间的一场完整排球比赛作为总任务,而小组成员对排球各项技巧、规则、战术的学习作为子任务。将排球竞赛规则与组织,垫球、接发球、站位等基本技术,比赛的战术与赛后评价等不同内容分阶段依次实施,从而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得完整的排球知识技能,并提高实践能力。
2.2项目职业结合,优化训练途径
高职教育的社会导向性和就业导向性特点,决定了高职体育项目教学不仅要考虑到课程特色和学生特点,还应当兼顾学生专业特点与职业技术要求。教师通过合理项目任务的选择,将不同体育项目的特性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使体育教学在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魄的同时,也能成为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工作岗位所需能力的必要补充。基于不同专业对学生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方面的不同要求,高职体育教学的项目任务设置要体现针对性和选择性。通过通过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强化学生专业所需的身体素质,为社会化就业需求做好准备。例如有的学生选择航天、航海类专业,这类职业普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灵敏素质、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和方位判断能力。在体育项目设计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性的开展体操、游泳、铁饼等对这些方面训练比较集中的项目。通过有选择的开展教学任务,让学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培养学生位觉感受器的稳定性,从而优化学生的训练路径。另外,体育项目教学应坚持劳逸结合和适度原则,在较大强度的体育锻炼和技能练习之后应辅助以消除身体疲劳的保健操、肌肉放松操等项目活动,已达到张弛有度,科学有效的目的。
2.3确定任务目标,完善评价体系
高职体育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评价体系的完善。首先,明确目标的确立是科学评价的前提。教师在确立高职体育课程目标时,要立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对不同专业和体育项目特点充分调研了解的基础上,确立明确的任务目标。任务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使学生对项目的核心知识、技能要点、情感价值有清晰的理解和可操作性。其次,项目教学的评价体系要体现教师评价、组间互评与小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权重既要体现项目任务完成的结果,也要兼顾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个性发挥和作为团体一员参与程度。这样通过合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并进一步培养起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很好的将高职教育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需求与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身体素质相结合。使高职学生在体育课程对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获得身体素质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协同发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杜杰.基于项目教学视角的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8):176.
【关键词】高中体育 新课改 教学对策
体育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己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体育新课程在继承传统体育课程中许多优秀做法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学习领域、课程资源开发,到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无不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然而,我们还要应该清楚地看到,本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只能边实践、边总结、边进行理论创新。但是,随着改革在全国广泛而深入的推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体育教学内容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对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内容出现的问题及其如何应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
一、新课改对高中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性,增加了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困难性和多样性。现代社会提倡快乐体育、健康体育,我们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该根据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的课程学习内容。新课标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是构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个学习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学习领域而独立存在。其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是学习领域中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达成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中有些目标具有实体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运动技能,鼓励学生参与运动,还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方式传授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内容的安排既要关注学生的近期效应目标,也要关注学生的远期效应目标,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全方位和多元化。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应对策略
1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实在”化
体育教学内容的要遵循具体的目标,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选择,目标统领内容,也要内容反映目标:这就要求内容是实在的,不是“虚化”的,不能对所选运动项目技能的学习,象征性的通过游戏、表演等异化的形式来充当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实在”化,就是所选的内容符合教学要求,真正能使学生掌握技能的内容才是“实在”的,符合体育教学目的的。
2.进行针对性教育内容的选择
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资源的开发。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标准进行有效地实施教学,也就是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不能为了体现本校体育教育特色而不顾实际,教不了学生所选内容,却又推却学校的设施欠缺。总之,要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技能,不让条件制约出现悬空状态。
3.从各种教学素材中挖掘高中体育教学内容
从竞技类运动中筛选是指那些能充分调动学生们体育练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运动项目,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可以通过简化规则、修改内容、弱化竞技成分、降低动作难度、简化技战术、改变场地器材等方法,来选择能调动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能“玩”起来的教学内容,以适合不同学段、性别身高的学生们的特点,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传统体育中移植是指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环境因素、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移植加工改造,注入新的课程理念,以使他们更加符合高中生们的身心特点。新兴运动项目大都带有一定的挑战性,选择利用时,首先要把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对项目的选择要根据实际精心挑选。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水平大不相同,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场地器材严重不足。要善于在现有场地器材的基础上,挖掘改造和发挥现有场地以及器材设施的作用和多种功能,因地制宜。
4.要加强对教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培训
学生是接受者,老师是授业者。老师对新课程的接受程度,可以直接在教学中表现出来。而且一个老师教学观点可能会辐射周围的老师,容易造成一种连锁反应,特别是身居领导的位置更甚,会影响到整个学校里的教学工作。因此,不断的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不断更新理念,是一个很现实却又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必不可少的过程。
小结: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体育知识技能的拓展延伸。教师选择安排教
学内容时,还要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多种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根据新课标有关精神,教师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加强针对性,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参考文献
[1]李树怡,贺亚平.选择体育教材的基本原则与方法[J〕.中国学校体
[2]董玉泉.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J].中国学校体
[3]曲宗湖.顾渊彦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我国一直重视教育行业,近年来,我国针对高校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为的是适应现在的世界变化。而体育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点。以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受传统的观念影响,体育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重视技能和知识,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适应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不足,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现在,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对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思路进行研究,为高校的改革提高一份参考。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内容与方法 创新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部针对教育改革了21世纪的纲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其中提出了:现在世纪和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国家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竞争,所以,高校改革迫在眉睫。
二、体育教学内容创新
(一)体现健身性和人文性。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的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中,应该体现出健身性。教学内容的应该选择能够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课程。体育教学内容还应该体现人文性,所谓的人文性,就是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这部分内容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在教学体育项目的时候,可以增加该项目的由来,发展,蕴含的意义等,把体育中的文化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二)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大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感到有兴趣,才能够有动力,有激情,在课堂上才会聚精会神,学习的效果才会好。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内容,最好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贴近生活。
(三)合理安排课堂的教学内容。第一,现在的体育教学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理论知识讲解的不够透彻。理论知识对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的学生是非常有用的,比如,体育观赏、体育疗法、体育营养等,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第二,安排的课堂教学内容应该对于学生有实际的用处,能够提高大学毕业后的生存能力。第三,体育专业的学习很是辛苦和劳累。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休闲娱乐的项目,比如,组织登山,锻炼体力;野外郊游,亲近大自然;舞蹈比赛,锻炼柔韧性。
(四)培养欣赏美的能力。体育是一项有魅力的运动,在体育的运动中蕴含着健与美,体育的美在于比赛场上的瞬间,比如,篮球比赛投篮的瞬间、足球比赛进球的瞬间、跑步冲刺的瞬间,体育的美在于运动的本身,花样滑冰、武术、体操等本身就是具有美的运动。还有运动员拼搏的精神,团结的精神。这些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养成欣赏美的能力。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创新高校的考核评价。高校的考核评价在体育教学中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原因如下:第一,考核评价可以测试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第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第三,考核评价可以检测教师的能力。考核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流于表面,过于强调结果,考核内容不全面等。考核制度的创新其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考核内容。其二是,考核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学间的互评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其三是,考核的内容全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技能,成绩等。这样创新的考核更利于考核作用的发挥。
(二)要创造和谐氛围和成长的平台。好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和谐轻松地,教师要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体育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尊重学生的自由和尊严,不能对由于各种各样条件学习不好、不能达标的学生训斥,要采用鼓励的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和乐趣提高条件,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使用现代的手段教学。现在的科技发达,可以采用高科技的方式经行教学,能够更好地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是新兴的教学方式,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和课件,能够把不容易懂得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能够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学生更加容易感到兴趣,能够总结知识,更利于学生记忆。多媒体教学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在学习篮球规则的时候,知识特别的枯燥,如果给学生放上一段比赛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时找出有哪些篮球规则,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四)改变教学的手段。过去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属于注入式的教学,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可以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第一,学生主动学习式。让学生讲解自己理解知识,老师在对其进行点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因材施教。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手段,体育的学生一般都是开朗型,如果遇到性格内向的学生一定要调整教学的手段。
四、结束语
综合上面所述,本文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进行了讨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在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的创新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使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经过创新的方法能让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揣佳凡.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09.30.
[2] 郑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913.12.30.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摘要:根据“以站姿为主类”的职业对从业者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同时阐述了实用性体育训练内容的教学安排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以站姿为主类”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79-04
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基本涵义是在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公共基础体育教学,选择适应未来职业劳动所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学内容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公共基础体育教学的很好补充。其基本任务是促进和提高一般身体健康水平,培养职业所特需的身心素质,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消除由单一、重复、固定劳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预防职业病的产生。
由于不同的职业对劳动者有生理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特殊要求,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客观地对其体能提出了许多要求。要适应工作场所、工作特点和工作方式所要求的特殊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就需要未来的劳动者不仅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当具有与职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良好意志力和抗挫能力、良性的竞争力等心理素质。但是,一般的身体锻炼和公共基础体育教学与顺利适应职业需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准职业”技能和技巧,提升职业体能和心理素质,必须发展某些对具体职业而言最为重要的身体专业体能。由于某些职业的身体活动部位可能是局部的、重复的或固定持续的,如果有针对性地对各职业专业所需部位进行实用性训练,则有助于掌握职业的技能、技巧,增强职业体能,更快地适应生产劳动,提高个人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长期使用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连续的工作,会导致部分肌肉畸形生长或劳损,而使其他部分肌肉萎缩并逐渐失去应有的功能。通过实用性的职业体能锻炼,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因此,在体育中开展实用体育内容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工作场所情况
工作场所的不同对劳动者也有不同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各种职业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场所,对工作场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制定相关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在特殊环境下的工作效率,同时可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下面是对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生工作场所的问卷调查情况。
由表1可见,站姿为主类的工作场所有92.5%是在酒店、超市、教室等临柜场所。这些场所的环境比较繁杂,据现场观察和交流,大部分站姿为主工作人员的改变很少,均在工作期间长时间站立,下肢工作强度大。针对这样的工作场所,安排一些简单的韵律操、健美操等是很好的。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
实习人员身体素质需求情况
不同类型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对工作所要求的各种身体素质感受是不一样的。结合各类职业从业人员的生理机能分析,同时进行现场的观察分析(主要是现场观察劳动者工作时身体生理机能的变化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职业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将这些训练方法作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得知,站姿类为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对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和协调性素质的需求较大(分别为78.5%、77.6%、62.8%)。其中,对耐力素质的需求根据站姿的生理机能特点和现场的观察,主要体现在腰腹部和下肢的肌肉耐力性。对柔韧素质的需求较大主要是因为站姿类职业主要是前庭礼仪、销售、服务等,要求工作人员对形体的控制能力要好。因此,这些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应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
实习人员力量素质需求情况
不同姿势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由于工作时用力部位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力量素质发展部位方面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不同姿势类型职业力量素质的统计分析(如表3所示),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对腰背力量和下肢力量的需求较大,分别占90.1%和79.3%,结合现场的观察和访谈,大都是耐力性和静力性的。这是由于站立时人体的大腿、小腿、腰背部、臀部肌肉都处于等张收缩状态,当然也有一些是在小范围走动的职业,但主要的力量需求部位都集中在腰背部和下肢。相应地,这些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应加强腰部和下肢力量的实用性训练。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
实习人员心理素质需求情况
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大,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对职业人员工作中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人正确面对现实,正确评价自己,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目标。通过统计分析(如表4所示),顶岗实习人员在总体上均对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竞争能力、意志力、吃苦耐劳、抗挫能力、抗疲劳能力和交际能力等方面有较强的需求,各占50%左右,尤其是变姿类和工场操作类职业对意志力、吃苦耐劳品质、抗疲劳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社会交际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均很高,所以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
“以站姿为主类”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
(一)“以站姿为主类”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通过对“以站姿为主类”职业的顶岗实习人员在工作场所、身体素质、力量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分析,可以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理论课内容 分析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特点、作用及教学安排,带领学生到职业现场或实训室观察学习站姿为主类职业对身心素质的需求,分析如何预防因长期从事该类职业工作所造成的职业病,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实用性体育训练内容。
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1)柔韧素质练习方法:压肩、拉肩、体前屈、体后屈、压腿、踢腿、劈叉等。(2)协调性素质(站立姿势的协调性)练习方法:队形队列练习、齐步走、正步走、靠墙站立、两人背靠背站立、头顶书本等物体站立,要求两腿直立(某些场合男服务员要求分立)、抬头挺胸、收腹直腰、双目平视、肩部自然放松、两手臂自然下垂。(3)长期站立不利于腰部以下部位的血液循环,会造成腿酸痛和腰痛,可以采用运动调节的方法治疗,运动调节方法包括:慢跑、游泳、靠墙手倒立、仰卧向上举腿等练习。(4)腰背部力量的实用性教学内容与以坐姿为主类职业的练习方法相同。(5)下肢力量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有:负重深蹲、负重举腿、曲膝直腿、负重提踵、登台阶、高抬腿、单足跳、蛙跳、小步跑、后蹬跑等练习,能有效锻炼下肢的静力性、耐力性和动力性力量,主要是发展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臀大肌等的力量。(6)对于以站姿为主类的职业(如礼仪、迎宾小姐等),站姿很重要,要收紧腹部保持健美姿势,必须加强相应部位的练习。加强腹部力量的实用性锻炼内容及方法与坐姿为主类专业相同。
心理素质训练内容 (1)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有: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准备活动操、韵律操、健美操、游戏等;开展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活动;在平时的体育运动(如球类等)中要多让学生敢于尝试新的技术和战术,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更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诱导,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吃苦耐劳品质、抗疲劳能力和抗挫能力、意志力的培养方法,主要有耐久跑、登山、长距离骑自行车、游泳(特别是冬泳)、跆拳道、散打、武术、跨栏跑、障碍跑等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3)团结协作精神、竞争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种队形队列练习、各种球类的教学比赛、拔河比赛、各种多人参加的游戏、团体操、交谊舞蹈、4×100米和4×400米练习、野外拓展训练、全班整齐慢跑的“热身”运动等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来练习。
(二)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
由于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在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兴趣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类型与其将来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设立的体育课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部分,所以在安排教学时要依据实用性体育教学与公共基础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遵循高职体育教学规律,切勿舍本求末,要合理安排。具体安排如下。
“2+1”或“1+2”模式 三年制的高职院校,如果是安排三个学期的体育课,可以采用“2+1”或“1+2”的模式,即可以先安排两个学期的基础体育课,然后再安排一个学期的实用性体育教学课,或者先安排一个学期的基础体育课,然后再安排两个学期的实用性体育教学课。前者有利于培养一般身体素质,有利于体育技能的学习,后者更有利于培养职业体能和职业心理素质。但这两种模式由于是整个学期单纯学习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
“1+1”或两个“0.5+0.5”模式 三年制的高职院校,如果是安排两个学期的体育课,可以采用“1+1”或两个“0.5+0.5”的模式,即先安排一个学期的基础体育课,然后再安排一个学期的实用性体育教学课,或者每学期先安排半个学期的基础体育课,然后再安排半个学期的实用性体育教学课。这两种模式如果能与实训课时间相应,效果更好。
“短期培训”模式 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学生实习前或实习中,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可以利用周六、周日)进行强化培训。这样学生带着实习感受练习,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佳。虽然这种模式较集中,但培训时间较少或较受限制,在短时间内较难很快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渗透式”模式 即每节体育课都利用一定的时间安排一定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与专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使学生体会到上体育课的实用价值,大大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但这种模式在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学习上缺乏连贯性。
(三)实施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是公共基础体育教学内容与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要以一般身体素质培养在先,然后再结合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进行实用性体育教学,切勿盲目追求实用性体育教学。
二是在制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时只是按照工作(劳动)姿势类型较泛泛地列举,具体运用时需认真观察某一工种所要求的特殊身体素质而实施更具针对性、更具体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可以先编制教材,然后实施教学。
三是针对性练习要与补偿性练习相结合。要根据各种职业工作对身体素质的特殊要求采取针对性的身体训练内容,同时也要进行其他部位补偿性的辅练习。
四是实施模拟职业场景教学效果更好,同时对提高学生适应水平,抵抗职业活动特殊场景的不良影响也是十分必要的。
结论与建议
第一,高职院校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的工作(劳动)姿势、体育教学规律与原则,开展实用性体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以站姿为主类”职业在工作场所、工作特点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也有不同的需求。建议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职业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实用性体育教学,以适应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必须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时间和人数可以灵活把握,切合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第四,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要与公共基础体育教学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先必修再结合各自工作特点选修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式,具体的必修和选修时间可以根据实际略有不同。
参考文献:
[1]胡振浩,张溪,田翔.职业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谭华.劳动力素质的改善与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体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2(2):33-36.
[3]王春梅,向前.导游员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J].甘肃农业,2005(4):130-131.
[4]伍学明,常莼.试谈中专体育课程及教学定位[J].体育教学,2005(4):37-38.
[5]王生,等.坐位作业颈部生物力学模型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6,22(4):139-141.
[6]刘永祥,方力.职中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初探[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3):93-97.
[7]熊建勤,涂志华.论职业院校体能训练的实用特性[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1):23-24.
[8]骆伟,翁惠根.浙江省高职院校“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趋向性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104-106.
[9]罗金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用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0(1).
[10]许新,李莉.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实用体育的实践与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7).
[11]孙福俊.充分显现职教特点 开展实用体育教学——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职教体育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5).
[12]谭丽清.职业实用体育模块构建原则与特色创新[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