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授课计划范文

体育授课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授课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授课计划

第1篇:体育授课计划范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课程改革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中职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层动物疾病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必需的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临床技能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学校学习阶段加强学生基本临床技能的训练显得特别重要。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仍是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不良教育方式,针对此问题,本文根据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改革为基础,探析新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一、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现状。中职学生现用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材内容老化,文字冗长,理论性强,实用性、针对性都不强,如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不符合现在的中职校学生的口味。有些课程偏难偏深,知识的更新不能与时俱进,也满足不了现代的岗位需求与现行教学的需要。

(二)教法现状。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理论和实验单独进行,理论以授受式教学方法为主,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都是采用在学习完理论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训操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突出弊端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导致理论知识难以及时消化,操作训练不能连续,学生虽然经过多次实验或实训但仍不能掌握操作技能,实践教学效果差,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未能有机融合。此外,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大多还是传统、单一,无法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水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缺少成就感,厌学情绪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

(三)实训条件现状。目前的实训条件不完善,如实训场地少、实训器械及动物不足、不能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或不能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等,不能满足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降低了教学质量。

(四)学生现状。学生基础差,素质较低,年龄偏小,自控能力差,但可塑性强;上课听不懂,厌学现象严重,缺乏自信,缺乏主观能动性,但好奇心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求知欲强。此外,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锻炼,为难情绪大,奉献精神、团队意识差,进取心不强,入校后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但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办事积极性高,但不能长久。

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当前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生产岗位的要求,且具有发展后劲。目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工科院校的职业教育中充分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代中职生各方面的不足,同时充分地利用了当代中职学生的闪光点,在教改中获得良好效果,这为农类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革,特别是为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改革提供有利依据,并指引了方向。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的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作用,强调自主学习,强化技术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但上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在具体的教育学实施不中还很欠缺。本文是笔者通过借鉴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规律,从理论到实践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进行研究、探索,主要是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训基地、制定多元制教学评价方案等。建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兽医临诊疗技术品牌课程后,一方面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落后的局面,使教与学与时俱进,符合当代中职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充分抑制当代中职的自身不足,同时挖掘其内在优质潜力,打造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优质中职毕业生。

三、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一)优化教学资源。 一是开发符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理实一体化教材,满足中职学生对职业的要求,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二是建设教学资源库,便于教师组织和利用资源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在网上自主合作学习,便于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和测评,还具有很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三是引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做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是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学环境。针对实训场地少、实训器械及动物不足等这些问题,在原有病理实训室、药物实训室、动物外科基本操作实训室、动物医院四个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又增加建设了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兽医临床实训室、动物外科手术室3个实训基地,并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初衷,引进先进仪器,增加实训动物,建立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为师生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基本保障,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平均年龄40岁左右,他们有朝气,上进心强,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数量较少,部分中青年教师缺失理论更新能力,新进的年轻教师虽有活力,但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针对这些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重抓好以下三点:一是关注教师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通过“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形式开展有关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各种培训活动,以达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二是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学校要组织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如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考核、教科研活动等等,同时,安排青年教师利用寒假、暑假期间到企业、养殖场开展顶岗实践锻炼活动。三是关注校本研修培训,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学校为教师创设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使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成为教师成长的起点。

(四)加强教学管理。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课程建设工作的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无论在鼓励科研方面,还是在资金配置方面都有一定的倾斜政策,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

四、讨论

第2篇:体育授课计划范文

[关键词] 尘肺;肺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T淋巴细胞亚群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b)-0051-05

肺尘埃沉着病(简称尘肺)是在粉尘暴露场所长期工作的接尘工人常见的职业病,粉尘颗粒沉积引起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大量聚集导致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随着病情的进展疾病表现不仅局限于肺功能损害,而将导致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诱发细菌感染、肺结核或获得性人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等,而且治疗难度大,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手段,是一种严重危害接尘工人生命的疾病[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组织中对成纤维细胞有趋化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一种炎性细胞因子也具有明显的致纤维化性;而免疫系统可能在尘肺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具有抑制细胞免疫的作用,T细胞及其亚群则是细胞免疫主要免疫应答细胞。本研究观察尘肺患者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TGF-β1、TNF-α、sIL-2R水平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分析其与尘肺分期及肺功能的关系,对各指标在尘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尘肺组:选择2010年4月~2012年7月在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治疗的尘肺患者68例,均有明确的职业暴露史,并根据国家尘肺诊断标准(GBZ70-2009)经由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其中男59例,女9例,年龄45~62岁,平均(51.92±5.38)岁;尘肺分期:Ⅰ期36例,Ⅱ期19例,Ⅲ期13例;均为采煤工,接尘工龄9~32年,平均(16.37±5.92)年;接尘组:选择无尘肺接尘工35例,男33例,女3例,年龄43~61岁,平均(50.24±6.46)岁,尘肺0~0+,均为采煤工,平均(15.42±6.83)年。两组均排除合并肺结核、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缺陷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纤维化性疾病,恶性肿瘤,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近期服用免疫调节剂的药物史。对照组:选择无尘肺非接尘体检健康者,男30例,女5例,年龄45~65岁,平均(52.19±6.39)岁。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采集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外周血4 mL,2 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GF-β1、TNF-α、sIL-2R浓度水平,2 mL置于抗凝试管,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采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灌洗,总量100~150 mL,回收率15%~30%,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预处理后分别检测TGF-β1、TNF-α、sIL-2R浓度水平,方法同上。TGF-β1、TNF-α、sIL-2R单克隆抗体及荧光标记CD4+、CD8+单克隆抗体和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2.2 肺功能检查 采用美国森迪斯Vmax大型肺功能仪测定尘肺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25%用力呼气容积(FEF25)、50%用力呼气容积(FEF50)、75%用力呼气容积(FEF75)、弥散功能(DLCO)。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等级资料相关性采用Spearman进行秩相关分析,两变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TGF-β1、TNF-α、sIL-2R水平与尘肺分期的关系

尘肺组、接尘组和对照组血清TGF-β1和sIL-2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672、8.219,P < 0.05),尘肺组血清TGF-β1和sIL-2R水平显著高于接尘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水平最低;尘肺组、接尘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F = 1.275,P > 0.05);且尘肺组不同分期血清TGF-β1、TNF-α、sIL-2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297、4.273、6.829,P < 0.05),不同尘肺分期血清TGF-β1、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接尘组和对照组(F = 5.874、7.168,P < 0.05),Ⅱ、Ⅲ期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接尘组和对照组(P < 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TGF-β1、sIL-2R水平与尘肺分期呈正相关(r = 0.69、0.78,P < 0.05),血清TGF-β1、sIL-2R水平随尘肺分期加重而升高,血清TNF-α水平与尘肺分期呈负相关(r = -0.39,P < 0.05),血清TNF-α水平岁尘肺分期加重而降低。见表1。

表1 不同组血清TGF-β1、TNF-α、sIL-2R水平比较(x±s)

注: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sIL-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2.2 BALF中TGF-β1、TNF-α、sIL-2R水平与尘肺分期的关系

不同分期尘肺患者BALF中TGF-β1、TNF-α、sIL-2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4.167、3.249、4.381,P < 0.05),Ⅱ期尘肺患者BALF中TGF-β1水平最低,Ⅰ期尘肺患者BALF中TNF-α水平均高于Ⅱ、Ⅲ期,Ⅲ期尘肺患者BALF中sIL-2R水平均高于Ⅰ、Ⅱ期;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尘肺患者BALF中TGF-β1、TNF-α水平与分期无显著相关(r = 0.06、-0.14,P > 0.05),尘肺患者BALF中sIL-2R水平与分期呈正相关(r = 0.41,P < 0.05),BALF中sIL-2R水平随尘肺分期加重而升高。见表2。

表2 不同分期尘肺患者BALF中TGF-β1、TNF-α、sIL-2R水平

比较(x±s)

注: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sIL-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2.3 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尘肺分期的关系

尘肺组、接尘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百分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061,P > 0.05),CD8+及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197、2.857,P < 0.05),不同尘肺分期外周血CD4+、CD8+及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7、2.884、3.084,P < 0.05),Ⅱ期尘肺外周血CD4+、CD8+百分百最低,Ⅲ期尘肺CD4+/CD8+最低;Ⅱ、Ⅲ期尘肺外周血CD4+及CD4+/CD8+显著低于接尘组和对照组(P < 0.05),Ⅰ、Ⅲ期尘肺外周血CD8+百分百显著高于接尘组和对照组(F = 3.429,P < 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外周血CD4+、CD8+百分百与尘肺分期无显著相关(r = -0.11、0.14,P > 0.05),而CD4+/CD8+与尘肺分期呈负相关(r = -0.36,P < 0.05)。见表3。

表3 不同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较(%,x±s)

2.4 外周血TGF-β1、TNF-α、sIL-2R水平及T细胞亚群与肺功能的关系

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外周血TGF-β1水平与FVC、FEV1/FVC及DLCO呈负相关,sIL-2R与FVC、DLCO呈负相关,TNF-α水平与肺功能无显著相关,CD4+百分百与FEV1/FVC、DLCO呈正相关,CD8+百分百与FVC呈负相关,CD4+/CD8+与FVC、DLCO呈正相关。见表4。

表4 外周血TGF-β1、TNF-α、sIL-2R及T细胞亚群水平与肺功能相关分析r值

注:aP < 0.05;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sIL-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FVC:用力肺活量;FEF25:25%用力呼气容积;FEF50:50%用力呼气容积;FEF75:75%用力呼气容积;DLCO:弥散功能

2.5 外周血TGF-β1、TNF-α、sIL-2R水平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

外周血TGF-β1水平与CD8+呈正相关,与CD4+/CD8+呈负相关,TNF-α与CD4+/CD8+呈正相关,sIL-2R与CD4+、CD4+/CD8+呈负相关,与CD8+呈正相关。见表5。

表5 外周血TGF-β1、TNF-α、sIL-2R水平与T细胞亚群相关分析r值

注:aP < 0.05;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sIL-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3 讨论

尘肺是一种职业病,患者预后差,劳动能力严重下降或完全丧失,生存质量低下,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肺间质纤维化是尘肺的主要组织病理学改变,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粉尘是主要的致病原,患者多为从事产尘工作的人员,而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与尘肺发生发展有关[3-4],本研究选择的接尘组受试者,年龄、性别、职业、接尘时间等与尘肺组无显著差异,而其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尘肺或未构成尘肺诊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口学、环境因素的影响,重点就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在尘肺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细胞外基质沉淀是肺间质纤维化的生物学基础。TGF-β1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细胞外基质沉淀促进因子,在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TGF-β1通过上调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基因表达增加细胞外基质合成,同时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沉淀;并且对成纤维细胞的聚集、增殖及转化都有促进作用[5-6]。而其在尘肺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对TGF-β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认为,TGF-β(+915)GG基因型可能是尘肺的保护因素,TGF-β(509\869\8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无关[7-9];而李娟等[10]研究报道尘肺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随着尘肺分期的增加反而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尘肺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接尘组和对照组,且随着尘肺分期加重而升高,各期尘肺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高于接尘组和对照组,表明尘肺组患者血清TGF-β1高表达,且与尘肺分期密切相关。在BALF检查中发现,检出TGF-β1含量水平较血清明显升高,提示TGF-β1在组织间液中浓度可能高于外周血液循环浓度,其发挥促纤维化作用可能主要在组织间,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证明。而BALF中TGF-β1水平与尘肺分期无关,可能由于灌洗液标本采集存在差异有关。血清TGF-β1水平与患者FVC、FEV1/FVC及DLCO呈负相关,表明TGF-β1的高表达与肺功能损害有关,促纤维化作用的增强,导致肺泡功能损害,与肺通气及弥散功能关系尤为密切。

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主要由Th1细胞分泌,具有强大的促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功能,在尘肺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在导致肺间质组织损伤的同时发挥其促纤维化作用,通过与纤维连接蛋白作用是肺纤维化化初期病症急性肺泡炎的发病机制之一,并且对细胞外基质沉淀有促进作用。有研究认为,TNF-α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相关[11]。本研究结果显示,尘肺组血清TNF-α水平均值与接尘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对着尘肺分期的加重血清TNF-α水平却呈现降低的趋势,与高彬等[12]Meta分析结果一致,血清TNF-α水平在尘肺初期表达升高,而随着疾病进展逐渐降低,有观点认为其可能在尘肺晚期表现为抗纤维化作用[13],而笔者推测TNF-α在尘肺发病初期发挥诱导和促进的作用,其作用可能受到疾病进展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来至于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TNF-α是Th1细胞因子,Th1细胞因子主司细胞免疫应答,因而TNF-α表达水平可能下调,本研究结果中血清和BALF中sIL-2R水平的显著升高可以作为尘肺患者体内细胞免疫抑制的证明之一,sIL-2R是Th2细胞因子与细胞膜IL-2受体竞争结合IL-2,降低活化T细胞周围的IL-2水平,减弱自分泌效应,抑制活化T细胞增殖,同时sIL-2R水平升高可减少膜IL-2受体密度,降低T细胞活化程度,从而抑制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是一种免疫抑制物,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14-15]。尘肺患者随着病情进展,抵抗力低下可导致多种病原体感染疾病与免疫抑制状态有关。本研究结果中,血清和BALF中sIL-2R水平显著升高且随尘肺分期加重而升高,表明尘肺患者可能存在免疫抑制状态,且随病情进展加重。外周血TNF-α与肺功能各指标均无显著相关,而sIL-2R则与FVC、DLCO呈负相关,提示免疫抑制可能参与了肺通气及弥散功能的损害。

T细胞亚群是免疫功能的主要应答细胞,主要分为CD4+和CD8+T细胞,CD4+ T细胞通过分化为Th1和Th2细胞,两者存在动态平衡,当Th1/Th2向Th1漂移则趋向炎症扩散,当向Th2漂移时则趋向纤维化,本研究结果中,TNF-α降低提示Th1/Th2可能向Th2漂移;CD8+T细胞则对免疫应答活化期有抑制作用,发挥免疫抑制。CD4+和CD8+T细胞也存在动态平衡,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尘肺分期加重CD4+/CD8+T倒置,表明CD8+T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占据优势,与sIL-2R水平升高结果相应,均表明尘肺患者存在免疫抑制,并且在疾病进展和肺功能损伤中发挥促进作用。结果显示,外周血TGF-β1水平与CD8+呈正相关,与CD4+/CD8+呈负相关,TNF-α与CD4+/CD8+呈正相关,sIL-2R与CD4+、CD4++/CD8+呈负相关,与CD8+呈正相关,提示TGF-β1的变化与机体免疫抑制存在密切相关,且与TNF-α、sIL-2R及T细胞亚群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尘肺的发生和发展。

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分期尘肺患者均可能存在细胞免疫抑制状态,外周血TGF-β1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尘肺的纤维化过程和肺功能的损害,TNF-α与尘肺分期有关可能与肺功能损害无关,sIL-2R高表达及CD4+/CD8+倒置形成的免疫抑制参与尘肺分期进展和肺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 Okumura E,Kawashita I,Ishida T. Computerized analysis of pneumoconiosis in digital chest radiography:effect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rained with power spectra [J]. J Digit Imaging,2011,24(6):1126-1132.

[2] Suarthana E,Laney AS,Storey E,et al.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in the United States:regional differences 40 year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1969 Federal Coal Mine Health and Safety Act [J]. Occup Environ Med,2011,68(12):908-913.

[3] Lee WJ,Choi BS,Kim SJ,et al. Development of standard digital images for pneumoconiosis [J]. J Korean Med Sci,2011,26(11):1403-1408.

[5] 姜峰,王平,赵凤玲.尘肺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配体18水平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9):678-680.

[6] 丁新平,崔风涛,王燕,等.某矿业集团1963至2010年尘肺病死亡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0):767-769.

[7] Val V,Douglas P,Landsittel EL,et al. The influence of dust standards on th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at autopsy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 Arch Pathol Lab Med,2011,135(12):1550-6.

[8] 李娟,范雪云,刘亚楠,等.TGF-β-800G/A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的相关性[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25(3):212-213.

[9] 刘乾,苏文珍,单永乐,等.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的Meta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8):587-592.

[10] 李娟,范雪云,郝小惠,等.尘肺患者血清中TGF-β、PDGF的表达及意义[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1,37(5):290.

[11] Ana CP,Abel PS,Alberto FV. Wall abscess due to Mycobacterium avium intracellulare(MAI)in a patient with pneumoconiosis [J]. Arch Bronconeumol,2011,47(3):159-160.

[12] 高彬,郝长付,王永星,等.尘肺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Meta分析[J].卫生研究,2011,40(6):789-791.

[13] Zafra J,Perez E,Mozos M,et al. Concurrent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and silicate pneumoconiosis in a red-legged partridge (Alectoris rufa) [J]. Avian Diseases,2011,55(1):128-132.

[14] Oyunbileg S,Wang JD,Sumberzul N,et al. Health impact of pneumoconiosis in Mongolia:estimation of losses in life expectancy and quality adjusted life expectancy [J].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2011,54(4):285-292.

第3篇:体育授课计划范文

随着体育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提高,“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社会各阶层对体育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基层体育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中老年人对体育锻炼更是“情有独钟”。然而,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青少年,对体育的认识虽不算一片空白却也是知者甚少,一味地在数理化的题海中挣扎,在语英政史的堡垒中喘息,却不知道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如何让学生改变观念,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理念,值得每位体育工作者深思。我认为应从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开始,逐步实现“终身体育”的构想。那么怎样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打破常规 树立新意

为什么青少年不在青春之期保护青春,非要到古稀之年才追寻失去的年华呢?我认为这种局面就是由我们现在所设置的那种古板的体育课造成的。学校给了体育教师一份年度计划表,体育教师只好如法炮制了一份课时计划表,这样体育课在学生的头脑中印下了一个准备部分、一个基本部分、一个结束部分的教学模式,这种三段式的教学给学生的体育锻炼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好玩和对新生事物的好奇,不喜欢墨守成规。教师那一套训兽式的程序不会给学生轻松,快乐,这样一来不但会使学生厌倦上体育课,而且会使学生反感体育锻炼。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每一堂体育课要留给学生好的印象。一堂好的体育课会使学生从快乐中体味到上体育课的乐趣,从而树立积极锻炼身体的信念。

首先,解决“计划”的束缚。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体育教师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授课内容,用简单而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简单的技巧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

其次,教师要用和风细雨般的耐心的讲述、优美及悦耳动听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了解体育锻炼的普遍性和“快乐体育”的内涵。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一些简单的韵律操。在欢快的旋律中翩翩起舞,这样既起到热身的作用又不使学生感到厌倦。

再次,打破原有体育课的常规。没有必要强调队伍如何整齐,只要能够听到教师的讲话,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即可。使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让教师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伙伴,平等、和谐地一起参加锻炼。

最后,体育教师还要像导演一样,富有创造力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授课内容,设计成趣味无穷的情景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体现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例如:进行队列训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迷宫”,根据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组闯关。

2.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分组,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按兴趣上课能使学生的特长从小就有所发展,体育教师针对个人的特长集中、系统、全面的训练培养体育骨干。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合理训练,就能使其内在的潜能得到发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按性别分组。针对性别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授课内容。女生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选择跳绳、健美操、羽毛球等授课内容;男生则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全面发展,选择篮球、足球、武术等授课内容。

再次,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项目,并鼓励他们坚持锻炼,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

最后,一定要对班级中有疾病的学生了如指掌,根据他们的病情帮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防止盲目的锻炼或不去锻炼而使病情加重,力争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3.科学锻炼,注意安全

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因此科学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在进行体育课的过程中还应该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所了解,明确自己参与的体育锻炼对自己那些部位有利,使学生有目标的参加锻炼。这样一来,他们知道过量的运动会带来伤害,在锻炼中就会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懂得合理的运动负荷会使自己更加强健。从小建立一个科学锻炼的概念,可以减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感并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开展。

4.有始有终,注重“放松活动”

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授课结束后的放松活动。我认为它是一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放松活动做得充分,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快乐体育”。体育教师在选择放松活动内容时,应将那些易学又有利于放松的游戏或韵律体操教给学生,让一堂课在快乐中开始轻松中结束。

第4篇:体育授课计划范文

一、教师要打破教学常规 ,树立新意,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而现在的青少年为什么不在青春之期保护青春,却要在古稀之年才追寻失去的年华呢?我认为这种局面原因就是我们现在那种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造成的,从小就给学生造成一种厌倦身体锻炼的思想。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学校常常是给体育教师一份年度计划表,体育教师只好如法炮制了一份课时计划表,这样体育在学生的头脑中印下了一个准备部分、一个基本部分、一个结束部分,这种三段式的教学给学生的体育锻炼负上了沉重的枷锁。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第一堂体育课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堂好的体育课会使学生从快乐中体味到上体育课的乐趣,从而树立积极锻炼的信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首先,体育教师要解决“计划”的束缚。小学生对新东西很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内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授课内容,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简单的技巧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

其次,教师要用和风细雨般耐心地说教、优美及悦耳动听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了解体育锻炼的普遍性和 “快乐体育”的内涵。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打破以跑步为主的练习,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优美的音乐的伴奏下做一些简单地韵律操。在欢快地旋律中翩翩起舞,这样既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热身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

再次,打破原有体育课的常规。讲授新内容时,没有必要强调队伍如何整齐,只要学生能够听到教师的讲话,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即可。把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成为学生的伙伴一起参加体育锻炼。这样就使课堂气氛显得平等、和谐而富有生机。

最后,体育教师还要像导演一样,富有创造力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授课内容,设计成趣味无穷情景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体现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教材枯燥单一,而使学生厌倦体育课。

二、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分组。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按兴趣上课使学生的特长从小就有所发展,体育教师针对个人的特长集中、系统、全面的训练,培养体育骨干。小学生的可塑很强,只有合理训练,才能使其内在的潜能得到发展,技术水平会不断提高。这样以来,学生由兴趣开始逐渐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

其次,按性别分组。针对性别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授课内容。女生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选择跳绳、健美操、羽毛球等授课内容;男生则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结合全面发展,选择篮球、足球等授课内容。通过这样的授课形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唤醒他们自觉锻炼的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项目,并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坚持锻炼,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

最后,一定要对班级中有病变的学生了如指掌,根据他们的病情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防止因盲目的锻炼使病情加重或缺乏锻炼而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力争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锻炼,同时要关心学生的人身安全

体育运动的是不可避免出现意外伤害的一种活动,因此科学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在进行体育课的过程中还应该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也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所了解。明确自己参与的体育锻炼对自己那些部位有利,学生会有目标的参加锻炼。这样一来,他们会知道过量的运动带来伤害,所以在锻炼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懂得合理的运动负荷会使自己更加强健。从小建立一个科学锻炼的概念,减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感并有利于“终身体育”地开展。

四、教师上体育课时,要有始有终,同时要注重学生“放松活动”

第5篇:体育授课计划范文

摘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笔者提出,可通过制订体育课计划,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身体素质

在当今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不仅是促进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和操作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技工院校和体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制订科学的计划和明确目标

制订科学的计划,明确目标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上好体育课,帮助学生科学地提高身体素质,是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体育教师的责任。体育教师在学期初期,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状况,制定出一个学期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即通过一个学期的体育课教学,学生应该学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以及达到的教学目标和锻炼要求。同时,学期初制定出整个学期每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纲要,为编写教案和实施课堂教学计划打好基础。

二、制定翔实的教学内容,把控教学进程

制定翔实的教学内容,把控好教学进程是上好体育课的保证,体育课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施科学锻炼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翔实的教学内容,编写好教案,详细地准备一节课的授课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有了教案并不是一定就能上好体育课,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认真组织课堂,把控好课堂教学进程,这是体现体育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教案只能在书面上体现老师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教学活动高效、充实,劳逸结合,师生共同有始有终地完成教学目标才是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以《篮球》一章为例,篮球运球方法和技巧是学习打篮球的基础和主要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在教案中详细写出了运球动作要领、方法和注意事项中各个配合环节等教学内容,可以结合运球技术的视频课件进行教学。有了好的教案,在具体授课时,一定要合理安排课堂45分钟授课时间,做到既充实、有趣,又劳逸结合,保证教学质量。教师授课时,可以先安排5分钟左右的准备活动,教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述运球动作要领,然后学生做无球动作学习和有球动作练习,包括原地控制性运球、运动中快速运球、变速运球等,练习30分钟左右。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运球动作和习惯,规范动作,把握要领,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球技巧。教师还可以安排游戏、分组对抗等多种有趣的形式,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运球知识和技能要领,进而提升篮球运动水平。最后剩余的5分钟,可以让学生放松休息,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做好该次课堂教学总结。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参与学生的练习,切忌不闻不问,不管不顾。

三、践行体育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践行体育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体育课追求的目标,体育课同其他课程一样担负着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责任。技工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但是作为青少年,他们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通过技校几年的学习和努力,掌握一门技能,一样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体育老师可以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形成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积极的意识和向上精神。体育课同其他课一样,要求学生必须按时、认真上课,形成严格的时间意识;通过分组对抗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学习体育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进取心。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身体素质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也同步提高,学生逐步夯实基础,不断进步。

四、增强责任,知行合一

增强责任、知行合一是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身体素质,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巧,以及在体育活动中形成进取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安全意识等。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知识资讯,如果老师掌握的丰富的知识技不能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就没有尽到老师应尽的职责,长此下去将失去老师的威信。教师不仅是学生在校时的老师,也将是学生一辈子的老师。

第6篇:体育授课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学计划 学新观念 兴趣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导致了人们新陈代谢水平的降低,视觉、听觉、方位觉、灵巧、力量等出现了退化,高能高脂肪食物的过多摄人,学生运动量的减少,使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肥胖型和豆芽型体质不断增多,直接影响着人类作为生物的进化发展。体育课程的现状,亚待体育课程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怎样上好新时期的体育课,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提高,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 因地制宜,结合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与内容

教学计划是教学的总方向,体育课教学计划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各地各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是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的第一步。

在教学计划中,教材是一堂课的依据内容,而组织教法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才能更好地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研究教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材的意义、任务、特点、内容及要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教学任务、对象,抓住教学关键,突出重点、难点。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愉悦身心为前提,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才能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观念

学生是主体,是教学对象。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掌握认识情况如何,而不是教师讲解的情况和示范动作如何,当然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首要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去组织教学,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认真的练习,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却并非易事,在这点上,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转贴于

三、努力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怎样上好一堂体育课呢?首先,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让这堂课充满活力。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给学生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课所教授的东西,很多是学生本来就会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如果能把错误的动作形象地表演给学生看,让学生看到滑稽可笑的表演,比呆板的公式化示范讲解效果好得多,讲课时的和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做到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第7篇:体育授课计划范文

关键词: 体育课 比赛 教学效果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师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方法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比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制订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担任2009级机电、计算机等班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篮球(半场三人制)、排球(六人制)、武术、田径等四个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作好了五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订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每个同学至少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地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成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分为:新授课、复习课、比赛三个内容或新授课、比赛两个内容。同时把学生分成三个或两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质量的提高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一节课中,首先满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有比赛的参加到比赛中去,然后是满足新授课学习小组(不参加比赛又报有新授课内容项目的同学),剩下的为复习练习小组。教师做好全课的安排和布置。

例如,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为:新授课――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复习课――田径(蹲踞式起跑),比赛――男子足球。教师首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做好合理的分组――比赛小组(A组对B组,参加人数及负责人员共20人)、复习小组(12人)、新授课学习小组(30人)。

1.比赛小组:根据制定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比赛办法及规则――5人制小场地比赛,高度为2米、宽为5米的小球门。分上下半时,每半时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除不发角球,不罚点球,不掷界外球外,其它的按最新足球规则执行。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同学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事情及时向老师报告。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2.复习练习小组: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在跑道上练习,按照老师要求把复习小组的同学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看谁练得最好,哪组练习得最好。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还安排其中的2名同学负责练习过程中组织的纪律,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老师解决和处理。

3.新授课学习小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径场地的附近学习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教师要做到语言简洁,动作准确,讲解示范清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传球练习、垫球练习和传、垫相结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由于全班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在新授课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抽出时间到其他的两个场地察看,作技术指导并询问负责的同学是否有疑难问题或需要处理的事情,做好全课堂的监控工作。

课后教师小结,多用表扬法总结学生在练习、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的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8篇:体育授课计划范文

一、制定学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教学大纲中的篮球、足球

和田径三个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三个项目的教学计划,拟定了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了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报名

高一新生进入一个新的学校和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的认识开始,我们在第一节课就向学生介绍本学年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比赛,把科学体育锻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号召学生在高中的三年中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努力学会一到两项体育活动的专长和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健康打下基础。我们联合学生会在开学不久就组织了一系列的体育比赛,通过各班的体育委员和班干部在每班组织田径队,男、女篮球队和足球队。每位学生都要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科学地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联合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打印出比赛秩序册发到班上,由体育委员保存一份,教师保存一份备用。

三、比赛与教学及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体育课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为:新授课、复习课、比赛,或新授课、比赛。同时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即新授课学习小组、复习练习小组(有时候可不安排此内容,根据课的内容决定)、比赛小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是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1.比赛小组。根据制定好的秩序册安排参加男子足球比赛,根据比赛办法及规则――本班比赛依学生宿舍安排,进行5人制比赛,场地为四分之一足球场,按照五人制足球比赛规则;班级间比赛按照9人制小场地比赛,球门高2米,宽5米。分上下半场,每半场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通常由学生担任裁判执法。规则上,体育教师平时利用休息日培养一批裁判员,发给他们一些规则材料进行学习。技术上,不得使用危险和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踢球,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战术,以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学生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紧急情况及时向教师报告。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2.复习练习小组。教师把复习小组的学生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在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的学生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进步,为以后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还安排其中的两个学生负责练习过程中的纪律和组织,并收集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待教师解决和处理。

3.新授课学习小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篮球场地学习篮球基本技术――传球、投篮。教师要做到语言简洁,动作准确,讲解示范清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传球练习,投篮练习和传、投相结合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由于全班学生活动的范围大,在新授课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抽出时间到其他的两个场地察看,作技术指导并询问负责的学生是否有疑难问题或需要处理的事情。做好全课堂的监控工作。

第9篇:体育授课计划范文

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一个环节,是新授课前的必备的活动。做好体育新授课前的准备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动作的规范、协调,提高运动肌肉的灵活性,减少课堂教学中的肌肉挫伤、拉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年龄特点,以一定的游戏内容为依托,学生活动的动作既要规范,又要有力,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准备活动不要天天都是老一套,单调枯燥,关键是要安排、设计对本节新授课内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绝对不要让学生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做操、压压腿、活动活动关节。通过体育新授课前的准备活动,使学生的关节灵活、肌肉富有弹性,使与新授课有关联的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保证体育新授课的有效地进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体育课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体育课教学目标的着眼点不应仅仅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身体机能上,应该树立体育课教学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教育理念,当然,身体健康是必需的,还要有心理上的健康和强烈的社会适应性。因此,体育教师不能单纯进行技能技巧训练,要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活跃发展起来。体育课教学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体育教学计划的编排,安排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由于体育课基本上在操场进行,而且又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组织教学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组织、合理安排,下大力气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常规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特别抓好体育课前的整队、准备活动的步骤、场地的布置、体育器材的回收以及学生进行动作练习时的组织纪律以及安全要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又是在室外上课,容易被周围的新奇的东西吸引,转移注意力。这就更要求教师组织教学时,穿插有趣的教学活动或者游戏,在上课时加入一些带有小组比赛性质的内容,使学生精神集中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三、体育课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

初中生的意志品质还没有彻底形成,有效注意时间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学习的动机不能长期保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将新授课的内容集中到课堂开始后的一段时间,课堂后半段就是巩固、消化、练习所学内容,通过分组活动、游戏,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要及时对学生活动的结果和效果及时地作出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动作的矫正以及强化。当然,对学生的行动,教师要及时给予巧妙的评价,做到大范围表扬,甚至点名表扬。批评要注意方法方式,更不要公开点名批评,如果能够在课下单独批评更好。即使不得已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也要先使劲找出学生行为中的“亮点”,先给这些学生充分的肯定,在适当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意见和看法,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四、总结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