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背景;方法;问题;探索
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自体验和参与实践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然后又回到课堂教学的一项体验式的过程。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背景
国际背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是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目前,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已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改革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都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即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仅靠原有的学科教学和学习方式难以胜任,于是研究性课程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说研究性课程的开发是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
国内背景:从国内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克服传统教育弊端的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首次将研究性学习设置为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必修课,同时还特别制定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规定研究性学习每周三学时,这为各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实践机会,它强调的是自主学习、主动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学生接受式学习方式的不足,把认识过程还给了学生。可以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克服传统教育弊端的要求。
我校背景:从我校的角度来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我校第二次跨越式提供了契机。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到了重新定论、重新规划、寻找新的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关键时刻。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评价标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中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我校明确提出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新目标,并决定在2004级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把它作为学校教改工程的突破口,以此来提升平昌中学的办学理念,丰富我们的办学内涵,为实现我校第二次大跨越、大发展作准备。所以,可以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我校第二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的方法
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学习成绩、性别、兴趣爱好等,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10人。在分组时征求班主任意见和学生意愿,做到人员配合尽可能公平合理,一个小组能代表一个班级的缩影。由学生自己选举组长、信息采集员、资料整理员、联络统计员等,成员各有分工、各展所长。以专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立研究专题并围绕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个人或小组到相关部门调查了解情况,搜取资料。以探究为重心:以学生探究过程为重心。从研究的专题确定,到研究的过程设计、研究方法的运用及结果的文字表达,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独立完成,教师所作的一切指导,要围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结合我校特点,教师精心设计调查研究内容,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探究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辩论,对不同素质不同情况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实行小组奖励:小组奖励。每个学生不论学习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能获得提高分,进步越大提高分越多,对小组贡献就越大。以小组为单位考评,对进步大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三、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的过程
课题准备:学习文献宣传发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主要研究方法、设置研究专题。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题,我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新方式》的论文,印发给每位学生,并进行了讲解。重点讲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的资料与总结)、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先讲明选题的意义,掌握选题的方法,怎样进行实践。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活动主题内容。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结构选择课题。题目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建立机构,开展工作。具体做法是:由学生自由结合分组,自己挑选出组长,组长负责主持全面工作,各小组进行分工,明确任务,研究经费共同分担。为了让学生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我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搜集和整理》、《研究性学习文档的撰写》的论文,印发给每位学生,并进行了讲解。重点讲述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表、统计图)和开题报告、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记录、调查记录、心得体会等的撰写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分析课题研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集体专题交谈法、搜集经验法、全面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实验设计法、电话访谈法等。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应性,同学们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及研究过程,结合自己研究的实际条件来综合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因此,任何一个课题的资料搜集,都需要针对各种情况综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一旦研究方法确定以后,就要撰写开题报告。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的研究工作计划,但是谁也没有撰写开题报告的经验,于是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材料,课题组通过讨论、交流信息、确定内容,撰写出课题开题报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最后定稿。然后印发给小组每个成员,结合自己分担的工作,认真学习报告,思考如何完成分给自己的任务。
课题实施:搜集分析整理提取信息资料、交流讨论实验测试、跟踪指导因材施教。所有课题主要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实地调查采访,收集第一手材料。在实施前,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调查对象。然后各课题组统筹安排调查对象以及调查先后和路线等,落实到人头。做到人人都参与调查采访。随机抽样调查是调查最常见的方法。学生两三人为一个小组,对要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统计。事前向指导老师汇报本次活动的目的和做法,做好笔记,每次填写好活动记录。事后向指导老师汇报,以求得进一步的指导,并召集情况交流会,汇总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对调查中出现的困难,运用集体的智慧,想办法在下一步的调查中给与解决。问卷调查主要是在本校学生中进行。指导学生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制作问卷调查的内容。根据调查的需要,自己设计问卷内容,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收集到手后,立即统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采访调查的优势在于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比较全面的、比较权威的、大量可信度较高的材料。因此,研究组的同学通过结合各小组的研究课题分别采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全面了解被采访部门的过去和现在。采访后,立即写出采访纪要,以备研究之用。实施阶段由学生实践完成,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老师必须实施全程指导。这一阶段的指导呈现出小型、零散和及时性特征,更为具体,需要更强的针对性。例如有些课题组的同学到学校有些部门去调查,他们不予支持。教师及时指导如何沟通,阐明来意,消除误解,协调人际关系。同学们学会了如何交际,最终达到了采访的目的。
课题总结:首先指导学生把握各研究课题的现状,在材料收集完成后,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分类汇总,比较研究,发现规律,寻找材料的共同点。然后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该要则要,不该要的则去掉。最后形成结题报告,完成结题答辩。为此,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材料中的结题报告部分内容,掌握结题报告的写法,由一人执笔,反复讨论修改,形成结题报告。准备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完成汇报型的结题答辩。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32-1
笔者通过近几年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关于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现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与同行切磋。
一、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有许多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不能正确区分,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选题,重在体验中学习的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重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的,研究性学习要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第三,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生物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好坏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教师指导选择、确定课题,选择研究角度,确定切入口。课题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可操作性;②应与学生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相结合;③应与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④应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当代科技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的选择。
应根据课题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文献研究式,一般指学术理论较强或对中学生来说难于进行实验和观察而只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进行的研究,这类课题常偏重于增长知识和收集信息的训练,如关于细胞衰老、癌变的机理的探索。②调查研究式,在研究广泛的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社会问题、人文科学的课题常属于此类,如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③实验观测式,通过科学实验或观察来获取数据进行研究的课题。这类课题的关键是控制好有关条件,真实地记录变量,确保提取一定量的正确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结论。如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④建模应用式,将生物学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概括为以实物模型或数据模型为目的而进行,如设计小生态瓶。⑤学术思辨式,主要是指就某一中心议题建立几种不同的观点或论点,分头收集论据素材,再组织相互辩论来进行。经过思辨后还需做出总结,使其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如基因技术能造福于人类吗?⑥假设论证式,先就某一未知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所学原理和知识提出可能一种或多种假设,再用现有理论或实验加以验证的研究课题。
3.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时间安排。
尽量安排在非正常上课时间,(课题内容必须在特定时间除外),如寒暑假返校,五一、国庆放假,并在每次放假前一个星期发动,这样既考虑了学生正常学习,节约了上课时间,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还解决家庭和社会实际问题。
4.活动前动员。
活动前动员的目的,主要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激发学生对该题的研究兴趣,因此活动前动员不仅不可少,而且还要大幅度鼓动学生积极性。
5.实施形式。
根据课题内容及能力培养目标选择恰当组织形式。①集体讲座,通过集体讲座使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了解课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在讲座中举一些研究过程的实例,鼓励学生使其相信自己也具有像成人一样的研究能力和独立动手能力。②个人独立研究式。③小组合作研究式,一般由3―6名学生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为指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④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全班集体讨论式,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全班同学往往需要围绕一个研究专题,各自收集信息资料,开展研究活动,取得结论或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深化研究。
6.资料整理。
研究性活动完成后,学生回校应及时整理有关材料,并开放学校图书馆给学生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要保证报告的时效性。这样使学生对所做研究上升到理性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撰写报告。
实验类型的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用具、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数据的处理和现象的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等。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应有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时间及地点、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的结果分析等。
8.成果汇报展示。
将各组的创新汇集起来,利用班会课或辅导课时间,在班上进行演讲,或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组与组之间进行点评,学生互评和师生共同讨论。
四、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总结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兴趣,以提高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积极性。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教师要加强自身课题研究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研究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应该少而精,以避免过多消耗学生的精力,影响学习成绩;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处处居高临下,当然也不能只布置某个课题,无任何指导,放任自由;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以考试成绩、结果好坏论英雄,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生学习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及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基础、技能、价值态度、健康心理是否有了自我提升;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刻苦研究的精神,防止学生知难而退;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课堂模式 分解
【基金项目】2016年度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48-02
研究性学习原本是为中学阶段的学生所设,在经过很多年的实践之后,各教育者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应用在大学的课程教育中,我院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施。实施后作者发现62个教学班级中,普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整体意识还不强,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不高,总的研究性学习效能低。根据对学生提交成果的分析与调查发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课堂时间与内容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按照本课程一共30个学时的要求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套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的讲解――安排课堂8课时。
本套教材需要讲解的内容共七章两大篇,需要花8课时的时间,利用启发式教学和典型历史事件解说引导式教学及PPT课件对内容的难重点及总体脉络进行梳理。尽管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本门课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毕竟中学阶段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识记上,而大学则更多的要求学生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与时事发展对历史现象的思考,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且研究性学习教学对学生的要求高,对大一的学生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须进行全方位的解说与引导才能很好的掌握,才有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初步确定研究方向,为研究性学习的下一步选题工作打基础。
二、选题的指导――安排课堂4课时+网络指导无数个小时。
通过对本课程内容的整体讲解之后,学生对该课程有了个初步的了解与把握。在选题指导中,利用新技术,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辅助教学工具,如幕布、聚光灯、放大镜、照像机、图形编辑、课件等,讲清楚选题范围、选题方法,同时对研究方法给予相应指导。集中指导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确定初步选题方向上报给老师,为后续指导提供依据。再建立和利用在线网络交流研讨平台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选题做出进一步的指导。在学生选题基本确定之后,教师对选题出现过大问题少量组给予个别辅导,对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三、围绕主题的课堂型与实践型自主研究性学习――安排课堂4课时+实践4课时+无数个小时的网络交流与指导。
学生对选定的课题利用课后时间查阅大量资料、走访、调查等适合方式进行研究,并得出研究结论,形成研究报告。在学生围绕主题的课堂型与实践型自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一个指导性的作用,包括教室课堂间学生分组讨论时的走动指导,实践课堂间学生动手操作的手把手指导,更包括课堂外通过在线网络交流研讨平台与学生的交流与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和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学生自主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独立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提交与成果展示――安排课堂8课时+网络指导无数个小时。
在学生提交研究成果报告之后,教师安排统一时间由学生进行研究成果展示,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成PPT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辅助教学工具给教师和同学讲解,教师要对学生的研究情况给予点评,指出其优缺点,帮助学生通过反思与不断修改提升研究能力。
1.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其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1.1转换师生角色
传统的教学偏重于教师对现有教材知识的传授。那种教师讲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师生间已形成了一种定势,无形地束缚了学生和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引入打破了这种定势,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研究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而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关心者与合作者,教师既不包办学生的研究,也不放任自流,听其自然。这种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助于学生去体验到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将自己的各项技能和各种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提高。
1.2优化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是“单向型”和“双向型”,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常表现得“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体现出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让学生养成“研究型”认知学习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
2.1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生物科学已在很多领域显示了其领先科学的优势,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生物实验的普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如此,要在生物学教学中将生物学研究开展起来,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即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及生物学实验和生物科技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研究性学习或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听讲座,了解科研的基本方法、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明确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为研究性学习做好“铺垫”工作,减少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2.2教学程序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程序应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需大大增加背景性、活动性、综合性、创新性等内容。教学程序可为:(1)拟题阶段。教师提供一部分现成的知识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如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兴趣等酝酿研究专题,课题宜小不宜大,如“白莲的施肥技术”,“提高蔬菜光能利用率的途径”等,并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可含三部分内容,一是研究题目需运用哪些知识,已学习了什么,需收集什么;二是需哪些仪器设备,考察什么项目等;三是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是什么,可操作性如何。(2)资料收集和实践体验阶段。学生通过研究活动从各种途径去获得有关知识和资料。如联系广昌白莲科研所,利用莲科所的实验田,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深入莲田,实地调查、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请工作人员传授技艺,请专家现场报告,获取与白莲施肥的有关知识,在获取有关知识的同时每一研究成员又能得到很好的实践体验。待操作完成后写出结题报告。(3)交流阶段结题报告写完后根据研究的全过程写出研究论文或口头报告材料,以阐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成果的表达可采取宣读、交流、答辩、展览等形式,在辩论中修正补充自己不准确的观点,学生相互交流、切磋,共享研究成果。
2.3教学程序的实施
以“水污染”一节为例,教学程序可如下:(1)教师提供背景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背景材料有“天然水源介绍”、“工厂污水的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放”、“水污染的危害”等录像资料,配以知识阐述: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监测和防治等。提出问题:人们日常使用的洗衣粉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的问题。洗衣粉是一种合成洗涤剂,为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品,属低毒有机物,它不易分解,排入到水体或摄入生物体可逐渐积累,当蓄积量超过一定程度时,会污染水质并影响人体健康。让学生从环保角度出发,通过研究,认识和判断洗衣粉的危害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2)学生的研究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现有资料或自己准备的资料,独立地或组成小组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如同一品牌、不同浓度,不同品牌、同一浓度的洗衣粉对水蚤存活及活动情况的影响实验,分析和判明各种洗衣粉的毒性情况;不同品牌不同浓度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比较实验,研究探讨各种洗衣粉的去污能力与毒性的关系等。(3)师生讨论分析与评价。通过研究活动,学生阐述其研究的结论并对学生或教师的提问进行答辩,师生共同评价其研究“成果”。学生也可阐述其在研究过程中或研究后的各种建议和遐想,如“对无磷洗衣粉的认识”、“新型洗衣粉的开发”、“我的与众不同的研究”等,再由师生共同评价其建议的可行性和各种遐想的美好度。本节内容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后,学生不仅能掌握现有教材的知识内容,而且能对现有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并且强化了知识的运用,突出了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有效性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后政治课教学发生的显著变化和突出亮点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对如何深入、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认知上很模糊,选题“随意化”、研究过程“形式化”、研究结果“空洞化”。那么如何才能使研究性学习在政治课中深入、有效的开展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以下三方面谈谈看法。
一、合理分组、精心选题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间进行拓展研究。换句话说就是所选主题应与所教学科目、所教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其次,研究性主题的选择要有挑战性。教师在选题时要有一定的难度,至少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个人独立解决比较困难,而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能够解决,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再次,研究性主题的选择要有独特性。有的老师在选题时,直接从网上找了几个别人已多次使用的主题。我们知道当前学生查找资料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网络搜索,当学生搜索到一样的课题时,思维很容易受到别人研究内容的影响,这样会大大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二、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开小组讨论是提高研究性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搜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实施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需学会用各种方法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分析、整理、归纳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去掉与课题关系不大的信息,加工、处理和利用有用的信息。小组讨论是推动研究性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告诉学生讨论的内容包括哪些,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各人搜集的资料。虽然每位同学都根据组长布置的任务搜集了一些资料,但对其他人搜集的资料不是很了解,所以交流资料可以使每位组员对本组研究的课题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②删选资料。有的同学搜集的资料对课题的研究很有价值,但也有同学搜集的资料和课题的关系不大,这就需要成员进行讨论,对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和归纳。③列出提纲。研究性学习最终是以课题报告作为价值呈现形式的,在进行资料的交流和删选后,各小组组长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在讨论的基础上,列出本小组研究课题的提纲,为接下来写课题报告做好铺垫。
三、优化报告、展示成果
出色的成果、优秀的结题报告是研究性学习最有效的价值论证。
任何文章只要仔细审阅,都会发现或大或小的问题。因此,每个小组在完成课题报告的初稿时,我都要求各组组长在一个星期后召集组员对初稿进行审阅、修改。因为人的思维有“滞后性”——写完就修改,往往跳不出原构思的“圈子”。所以搁一段时间后再修改,原先的思路淡薄了,或许能得到新的启发,这时修改的效果就会更好些。当各组完成初稿的第一次修改后,我再组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因为课题报告都是各小组精心写出来的,自己觉得很恰当的才写进去的,要自己去发现哪些地方不恰当就不那么容易了,互相交流有助于找出问题及时修改。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两次修改,课题报告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即是在课程具体研究结束后,各课题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过程用各种形式予以展示,如多媒体、录像、摄影、图片、实物、书面材料等,并组织相关师生观摩、评比。这样的展示评比活动一般是在课题结题后举行,其目的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他人的成果,学会肯定优点,寻找差距,开阔视野,提高鉴赏和评判能力。
1、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探讨在lnternet环境下,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以研究性学习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相关实施案例。
课题成果将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和实施,对改革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弊端,都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2、选题的依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探究学习的方式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作为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模式”,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一门新的课程,由国家设置,需要由地方和学校根据《纲要》规定的基本框架,来规划课程的类型、内容和具体活动的方案。我们岗厦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已有两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基于lnternet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刚刚起步,亟待上级行政和教研部门的支持。
3、研究方案
(1)、基本理念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网络信息技术。
(2)、基本目标
探讨“基于lnternet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学习模式和评价方式。
(3)、具体内容
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②如何以综合主题研究和综合项目(活动)设计的方式,组织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③在我校《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④面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方法;
⑤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实施案例;
(4)、研究重点
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的开发,以及与学科整合的网络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探讨。
(5)、创新之处
在于把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从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模式”,为我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和范例。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4、研究步骤
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进一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设计方案。
⒉实施阶段:执行方案,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及时总结成绩。
⒊成果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和总课题组汇报。
5、预期主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教学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已正式列入课程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首先,导入妙趣横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W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致的导入。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高二哲学部份,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二学生来说要理解有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导入,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哲学蕴含的人生哲理比较广泛,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可以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引用名言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可用笑话《双方都是挨饿》导入: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请到这里来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主题,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在讲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可引用《孙子兵法》里的:"避其锐气,击其惰性。""攻其无备,击其不意".从而使学生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总之,通过以上导入,能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导入,都要遵循一致性,启发性,情感性,针对性,简明性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精和趣,从而由教师"情"的设计,引导学生"景"的诱入,达到主客观体的第一次碰撞和统一。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成绩,降低升学率……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教师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下面我就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是前提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究的进取精神。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二、学校重视是根本
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否真正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学校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应创设开放性学习的优良环境,在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给思想品德课教学予以支持,给思想品德教师订购一些必要的报刊杂志以丰富思想品德教师的知识和拓展其视野,为学生开放阅览室、图书室,有条件时让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和“新闻调查”等栏目,开设“读报栏”,开办内容丰定的“校园之声广播”;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辩论赛、政治小论文比赛、文艺演出,各种知识竞赛等;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入农村、厂矿、部队、市场进行调查、采访、学习,以便其贴近生活、了解社会,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可靠材料。只有在学生掌握第一材料后,教师的指导才具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理解、判断社会现实问题,如此,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性学习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正确认识和理解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目前无论是从知识能力上还是从心态调整上,教师都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有些教师认为:自己不适合搞研究性学习,因为它的综合性太强。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研究性学习的宣传力度和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进一步明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会从基础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思维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对学生加强指导。另外,目前我国高师课程体系主要围绕专业来安排,忽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而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恰恰是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因此,也应调整课程计划,增加综合性课程,培养一批能担当起指导研究性学习任务的新型教师。
三、把教学也看作是一个研究过程
走“研究性学习”之路,并不是要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虽然关注的是问题的提出,注重信息的吸收、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但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因此,必须明确的是,不是教材的任何知识点都需要通过研究方式获得。首先,在学习形式上,应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群体的智能优势,让学生自由选择最佳学习效果,不拘一格,别开生面,不硬性要求学生按照传统做法去做,要敢于打破陈规,大胆实践新的做法,如独学、对学、群学等形式均可采用。其次,在指导方式上,以“师生互导、生生互导”的多向互动指导方式。教师应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道或研讨、或考察、走访、或调查,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同行者”,真正做到与学生相互“传道、授业、解惑”,并引导生生之间进行多向交往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创造,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各种灵感和智慧的火花。最后,不能苛求所有学生的研究结果都一定达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更不能把超纲超本的学习作为目标。绝大部分学生的研究结果都显得非常稚嫩,更多的只是重复早已定论的东西,但只要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点,在查找、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了学习研究,那么就不管这位学生的成果是水平高,还是水平低,甚至有没有研究成果,我们都应该肯定、表扬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再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并经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解决问题来实现学习目的的。在政治单科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专业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一个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因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
一、选题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是研究性学习成功的关键。首先,把握课题方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高中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知识面广、反映灵敏,但心理成熟程度并不高,社会阅历肤浅,看问题好走极端。这时教师应该发挥政治学科优势,加以疏导。
其次,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的价值结合起来。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但无论是何种方式都要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题的价值结合起来。
再次,选题要源于教材,但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书本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课题范围、难易程度等方面要有所区别,因人而宜。同时,选题要找准切入口,题目范围适中。选题太大,不容易找准切入口,研究课题时会出现面面俱到而无法突出重点,讲透问题的现象;选题太小,则范围受到局限,资料少,内容少,课题就有可能无法进行下去。
二、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资料。“有价值的资料”就是能解决问题和支持结论的资料。此时要注意学生是否按预定实施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搜索,资料的搜集是否与研究活动密切相关。学生搜集来的资料是原始的、零散的、无序的,教师在融入了学生的思考后,要引导学生在资料“为我所用”的基础上使其得以升华,提炼出学生自己的观点。
2.指导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文献法等。哪种是“最合适的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的内容形式、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具体的研究过程。
3.指导学生发挥团队精神。教师要指导组内学生各司其职,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课程评价体制中要把个人成绩的高低与集体成果结合起来,促使每个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更多地考虑课题小组的团体利益。使学生感到团结才有力量,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会理解,宽容他人,在集体成果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三、结题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整理分析资料,提炼总结观点。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利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辩证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辨别、筛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把感性材料上升为学生的理性认识,为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奠定坚实的基础。
2.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具体分文字和实物两大类。文字类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实物类包括实物模拟、有关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结题报告就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在以思想政治课为主的研究性课题中,一般以结题报告的形式来表现研究成果。
3.研究成果的展示和答辩的指导。第一,让学生明白展示和答辩的基本程序。第二,演示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时,材料的展示要充分、直观,材料与观点要高度统一,对相关的科学术语要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述。第三,在答辩阶段要鼓励学生充满自信,仔细听清专家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回答,以免由于紧张而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4.做好结题后的反思工作。首先,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导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已成功地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在已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还能引发出哪些新课题”等。其次,对操作过程的反思。比如引导学生从选题的可行性、计划的合理性、组员的团结协作、访问调查、资料收集等方面回顾优点,总结失误的地方,以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四、指导教师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不是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是比较强调创造素质目标。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还有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过程,轻结果。教师应从学生参与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收获体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