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振兴工作知识范文

乡村振兴工作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振兴工作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振兴工作知识

第1篇:乡村振兴工作知识范文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X届x中全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一名在村任职的选调生,要把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X届x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既抓住关键,在“干什么”上明确重点,更要讲求方法,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抓手,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抓好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一要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建设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子库,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积极向群众推广,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应用好无人机、“生物兵器”等工具,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要保护和发展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防范化解土壤污染问题;同时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耕地生产效率。

三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向农户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带动农户发展。

抓好“农民”知识化,不断做好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一要引进人才不断“加血”,针对大部分农村“失血”十分严重的问题,实施本地在外人才引进工作,依托本村项目、乡愁、生态等资源,激发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的动力,并以村集体土地、扶贫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方式助力人才发展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本地乡贤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动员乡贤返乡创业,推动产业、资金、技术“三回归”,促进信息、文化、人气“三回流”。

第2篇:乡村振兴工作知识范文

工作中,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是做到了化压力为动力,尽全力扑在工作上,绝不辜负组织信任。

在走村入户时,耐心向老百姓讲解党和国家的各类脱贫攻坚政策,让其知党恩,懂感恩。认真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和他们打成一片。努力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自己和村上解决不了的就像上级部门反映,力争解决问题,不辜负村民的信任和期待。

在平时各类入户调查报表制作中,做到了认真细致,一切以老百姓汇报的数据为根据,绝不因为工作繁琐而作假。在帮扶单位职工每月的签到工作中,认真负责的解决他们在签到APP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等。

第3篇:乡村振兴工作知识范文

一是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争创名牌产品2个以上。开发3个以上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质量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力争2户以上企业获得省、市政府质量奖,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卫生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其它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国家“鲁班奖”优质工程1项以上,省“飞天奖”优质工程2项以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大型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

三是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交通、旅游、通信、商贸、现代物流、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主要服务行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重点服务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创建1户省级服务名牌企业。

四是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水平明显提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产品质量

1.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形成规模化、集团型竞争优势。以“紫荆红”庄薯”强庄”等特色品牌为依托,以果品、洋芋、畜牧产业为重点,积极扶持建办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促销、利益驱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优质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步伐,完善具有庄浪特色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年,制(修)定农业地方标准2项以上,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以上,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个以上,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以上,庄浪果品优果率达到70%以上,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煤电矿产业。提升煤电和矿产业发展质量。积极推进有基础、有潜力、有开发前景的资源开发利用,坚持保护资源、提高回采率、转化增值、延长服务年限的原则。实施多金属矿勘查利用、年产1万吨金属钙生产线、金龙矿业公司铅锌矿石采选项目,继续实施县煤矿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建成黄庄煤矿。做好庄浪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发展我县能源产业打好基础。年,主要煤炭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化工、水泥、煤炭等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药品行业。加快关山六乡镇中药材基地建设,以庄浪县中药饮片厂等企业为依托。建成5000吨中药饮片加工及500吨中药提取液生产线,形成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制药产业链。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全部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特色中成药、生物制品、生物制药等新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草畜加工业。突出发展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养殖龙头企业建设,围绕建设全省商品猪生产基地和发展优质肉牛产业两大目标。争取肉牛无公害产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打造畜禽产品品牌。以娇芸公司等加工企业为依托,加快肉牛、生猪、禽类精深加工,形成肉食深加工产业链。建成10万吨秸杆生物全价饲料生产线和5万吨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生产线,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

5.果菜加工业。形成果品深加工产业链。以河谷川区和城镇郊区为重点,加快果汁、果醋等果品加工型企业建设。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引进新建一批蔬菜深加工企业,争取在通化乡投资建成山野菜加工厂。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快发展薯类全粉、速冻薯条、食用淀粉、工业淀粉等产品,建成一批大型粉条、淀粉精深加工企业,形成马铃薯综合加工产业链。年,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监控体系,重点食品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

6.建筑材料。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实施年产50万吨石灰石生产线、日产3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年产5000万块矿渣免烧空心砖生产线、年产5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等项目。依托骨干建材企业,依托境内丰富的石灰石等建材资源。整合建材资源,积极发展轻型、节能、环保等新型建材,大力发展非粘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墙体材料,不断创新优势,加快提速发展。年,全县建材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水泥产品全部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80%以上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二)工程质量

1.建设工程质量。抓好建筑市场、重点项目和住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制度。加强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及原材料采购等环节的全程监控,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监督,全面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回访、保修承诺制和工程质量投诉制度。年,全县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98%,县城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标准比例达到50%,室内装饰工程节能环保符合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

2.交通工程质量。严格执行交通工程强制性技术标准、各类技术规范及规程,项目法人、勘察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各方要遵守《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履行工程合同义务,依法对交通工程质量负责。年,全县高速公路平均优等率达到95%以上,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保持在90%以上,县、乡公路路面平均好路率达到85%以上。干线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乡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85%,平天、庄静高速公路庄浪段等工程达到省级优质工程。

3.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按照“管理规范化、施工程序化、检验标准化”要求。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情况进行登记注册。年底,全县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河段治理、灌区改造、雨水积蓄利用等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综合优良率达到80%以上。

三)服务质量

1.旅游业。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以打造云崖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梯田“现代农业观光、红色旅游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加快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赵墩沟和堡子沟流域梯田等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风景名胜区步伐。全面推行《旅游规划通则》等行业标准,建设全县旅游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和服务质量跟踪活动,全力打造诚信旅游品牌。

2.交通运输业。加强运输的严密组织和科学调度,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按照路、站、运一体化”要求,提升农村客运站点服务功能,实现村村通班车。至年,基本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目标,正常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公路长途客运班车正点率达到85%以上。

3.商业服务行业。推行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大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兴商”活动。实行商品质量负责制。大中型商场、超市基本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重点服务行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商场、饭店、银行、邮电、医院、社区等窗口服务单位采用先进管理方式,积极推行国际标准。

4.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推动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大力推行金融、保险行业服务标准化,完善投保、承保等客户服务体系。要以方便客户为原则设置工作程序,进一步优化服务产品结构,提高保险理赔效率,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员工素质,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年,顾客满意度较年底提高10个百分点。

5.现代物流业。加快县城和南湖镇物流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以培育大型物流企业为重点。加强商贸企业与制造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培育形成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构建高效物流运输网络。推进加盟连锁和配送经营,实施物流配送中心网络体系、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乡镇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努力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我县新兴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6.邮政电信行业。着力提高顾客满意率。建立完善电信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提高邮政电信行业服务质量工作方案。提升质量承诺层次和诚信水平,提高通信质量,做到计量准确、服务至上、顾客满意。年,邮电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电信计时收费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监督,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用户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8%。

7.医疗卫生。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医疗卫生的社会公益性质、救死扶伤职业道德、严谨负责执业精神的医疗体制,促进医疗卫生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入手,深化医疗制度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建立高效有序的医疗服务质量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可追溯的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救治水平、诊断水平、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年,全县二级甲等医院全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并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四)环境质量

1.空气质量。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污染物排放年均值逐年下降,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四项减排指标年均削减1.5%城区空气环境PM10年日均值控制在0.10mg/Nm3之内,SO2年日均值控制在0.06mg/Nm3之内,NO2年日均值控制在0.08mg/Nm3之内,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

2.水质量。庄浪河、水洛河、葫芦河等主要流域水质均达到标准规定。水质稳步提升。水库和具有农业灌溉功能的河流,水质达到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县城水域功能区的水质和生态景观水域的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城区污水处理厂实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达标率达到100%运行率达到95%以上。

3.生态质量。持之以恒地推进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建设。自然生态功能得到回复和提升。杜绝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侵害农田,农用土壤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安全处置。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率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名牌产品培育。提高名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名牌产品在同类产品的带动力和影响力。落实名牌激励政策,探索引导企业把争创名牌与可持续发展、调整产品结构、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计量体系建设等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申报专利等工作。优化名牌产品结构。培育具有较强积聚功能和辐射作用的名牌产品。加强名牌产品管理,实施名牌企业动态监管,组织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抽查和监管,对严重违反市场竞争规则以及出现重大质量违规问题的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取消违规企业的名牌产品称号。

二)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对现行技术标准水平进行一次全面评审,寻找差距,准确定位技术标准的提升方向和层次。鼓励外向型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以大宗主导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努力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以标准化为先导,带动主要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三是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以规范服务行为、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诚信度为重点,抓紧制定覆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服务业的地方标准,一是加快升级工业产品技术标准。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组织力量。加大服务业标准推行力度,有效提升服务业规范度和标准领域覆盖率。鼓励服务单位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深入推进服务企业标准化工作。

三)切实提高质量诚信意识。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以质量水平和保证能力为基础。做好质量信用的记录和更新,依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GB/T23791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开展对企业质量信用的评价工作,企业的质量信用等级,金融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标、招商引资等领域实现质量信用信息的应用和共享,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施行分类监管,推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四)扎实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强县级质量检验检测项目建设,重点加强食品、建材、农产品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检验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加强行业检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现有行业检测机构作用。

五)全面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一次质量分析报告,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质监、环保、住建、发改等部门定期分别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和倾向性问题,把握质量提升进程。建立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之中,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运行质量的重要元素和指标,充分发挥质量效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推动经济增长,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质量振兴各项工作。县质监、住建、发改和环保四个单位要尽快提出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实施意见,并分年度提出具体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都要结合各自实际,召开全县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全面组织实施。

2.实施阶段:及时报告实施进展情况。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质量振兴工作绩效进行跟踪分析。全面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通过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的努力,全县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质量工作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3.总结阶段:组织考核验收,总结经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质量振兴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县质监局、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环保局分别承担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作的综合牵头责任,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质量振兴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责任体系。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督查,定期向县政府报告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信息、掌握动态、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提出建议、督查指导,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本部门推进质量振兴的具体方案。各乡镇要制定推进质量振兴的实施方案,把质量振兴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第4篇:乡村振兴工作知识范文

上半年,我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严格遵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按照局领导班子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科学部署、合理安排、认真实施、狠抓落实,目前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督促指导、全面开展业务工作

1、认真做好了馆藏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好了档案资料的整理上架排序工作,确保馆藏档案资料便于查找利用;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随时察看、切实落实“八防”措施,确保了馆藏档案的完整与完全。

2、督促指导各乡(镇)、各单位做好上年度形成的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根据档案法律法规,要求各乡(镇)、各单位在6月份前做好上年度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我局安排人员上门督促指导,帮助档案工作人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督促完成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目前,全县各乡(镇)、单位均完成了档案资料的收集,部分乡镇、单位已经完成了整理归档工作。

3、重点实施“十二·五”规范进馆规划。今年安排了24个县直单位的到期档案进馆。为做好这一工作,年初以两办名义行文,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档案工作和档案规范进馆的通知”;并以两办名义召开档案规范进馆工作会议、举办培训班,24个县直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和培训。之后将24个县直单位划片、分组,全局人员每人都有任务与责任单位,负责具体的工作督查和上门指导。通过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现已接收县扶贫和移民办等单位的档案(含电子目录)68卷、220件进馆,接收上年度应该进馆的档案205卷、334件。其他单位均已安排人员整理、录入目录,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

4、积极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及咨询工作。热情接待来馆咨询、利用档案的各界人士,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耐心做好接待、解释等工作。目前共接待近百人次,利用档案170余卷(册),较好地为领导决策、工作查考、落实政策、社会养老、解决纠纷等提供了档案依据。

5、积极做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指导工作。年初,要求全县各乡(镇)、各单位根据《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到领导重视、将该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解决好规范化管理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等实际问题。指定负责联系、指导、督促的责任人,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为申报评审做好准备工作。

6、做好了“8号令”贯彻执行的督查工作。县局成立“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审核领导小组”,做好宣传学习、培训指导和贯彻审查工作,各乡镇各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积极征求意见、讨论修改、制定申报“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7、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组织全局干部学习国家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同时广泛调查,结合本县实际,修订《县档案馆收集档案和资料范围实施细则》,呈报市局审批。

8、组织全县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国际档案日”活动。5月份,结合上级档案部门的安排,成立“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开展宣传活动。印制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手册200余册,向有关单位及社会各界发放;组织全县档案工作人员参加“档案知识竞赛活动”和“档案在你身边”征文活动。同时,建立由各乡镇、各单位档案宣传员组成的档案宣传队伍。明确了档案宣传重点和信息报送范围、形式、阵地、目标任务与要求,在单位分管领导的督促下,认真做好档案宣传工作。

9、认真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完成了《年鉴(2011)》近3千字的资料上报。

(二)强化责任、组织完成中心工作

1、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在认真抓好单位年度党建工作的同时,协助挂点社区搞好党建工作。积极做好“三送”工作,做到人员、经费、制度落实,确保“三送”工作常态化、全覆盖。

2、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有关规章制度。

3、认真落实本单位的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

4、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已初步与福建泉州客商接洽五星级酒店投资建设项目,并在促成广东广州客商与企业共同兴建水泥构件厂等项目。

(三)、存在困难与建议

原来编制紧,人员少,后虽增加了编制、增设了机构,但人员较难进来,仍缺少年轻干部,县中心工作、档案信息化等开展困难,进度缓慢;经费不足,档案保护与抢救欠帐较大。

建议:一是请尽快按现有机构编制安排充实年轻人员;二是请县委、县政府免予对档案局招商引资等工作的考评,以加快完成到期档案规范进馆进度;三是增加档案工作经费,以加强档案保护与抢救。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实施县“十二·五”档案进馆规划,搞好档案资源建设。完成其余单位到期档案进馆。加强民生档案的归档督促指导工作,着手接收民生档案。

2、加大改制企业档案的督促指导,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及移交保存工作。

3、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建档工作的指导力度,强化项目建设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4、建立特色、亮点档案。出台有关政策,加强苏区振兴工作档案的管理,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强攻乡村旅游文化目标,建立好县域旅游资源档案,接收文化旅游节等体现地方特色的档案进馆。

5、搞好馆库建设,展现新馆的全新面貌,将县档案馆建成查阅利用档案、了解及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6、做好县档案馆规范化管理评估达标工作,加强乡镇和县直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督促、指导好规范化管理评估认定。

第5篇:乡村振兴工作知识范文

为尽快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体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决定在新年伊始召开这次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市“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安排和部署“十二五”期间和2012年服务业工作。刚才,先进单位代表做了典型发言,表彰奖励了2011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县(区)政府向市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书。同时,会议还下发了两个文件,对2012年服务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做出了详细安排和部署,会后,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全市服务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2007年为准备阶段。市委、市政府在重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构想,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于2007年年末召开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第三产业工作会议,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标志着全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战略正式确定。2008年为起步阶段。建立了组织机构,理顺了运行机制,编制了发展规划,出台了政策措施,完善了考核体系,标志着全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战略全面组织实施,当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8.7亿元,净增了49.4亿元,增速达到28%。2009年为纵深推进阶段。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组建了行业商会和协会,标志着全市服务业主导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当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8.5亿元,净增了59.8亿元,与2007年比实现了总量翻番,增速达到28.3%。2010年为基础产业布局阶段。在构建区域中心城市主体框架、大交通格局、产业集群和政策保障体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当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92亿元,净增了83.5亿元。2011年为全面转型阶段。推动传统第三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在为农服务、为工服务、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经过一年的准备和四年的发展,连续19个季度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超出省给我市下达计划60亿元,在全省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向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服务业战略的确定,得益于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主导行业的快速发展。概括起来看,主要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果:

(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全市服务业2008年突破百亿大关,2009年翻一番,到2010年翻了两番,五年净增了289亿元,总量由全省的6位跃升到第3位。五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高于一产15个百分点,高于二产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1%,比2005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2.2%,调整到2011年的33.6%,在全省位次由末位上升到第6位。服务业以其自身的特点为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正在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拉动的增长模式,形成了三个产业共同拉动的发展格局。

(二)推进了主导行业。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传统行业持续发展,主导行业速度迅猛,新兴行业开始崛起,三者比重已调整到20%、70%和10%。商贸流通业,通过引进大润发、金钻百货等新兴业态、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全市批零、餐饮和服务网点发展到8.9万个,各类商品市场发展到166个,城区商业网点已达到12830个,在全市1218个乡镇和行政村中建成了1363个农家店和5个配送中心,覆盖率达到了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亿元,比2005年净增了224.8亿元。现代物流业,通过整合资源,组建市物流集团总公司、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加入东三省物流联盟,全市道路货物运输车辆已发展到32799辆,是2005年的8倍,总吨位发展到16万吨,是2005年的8倍。五年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1.2亿吨,累计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37.6亿吨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10倍和41倍。房地产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棚户区改造、建设政策性保障住房、对沿江两岸进行系列开发和农村泥草房建设四项工程,全市房地产五年完成投资107亿元,累计开发面积达到885万平方米,建成了55个标准示范小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发展到120家。旅游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主线,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全方位立体化推介旅游形象,使我市旅游业由点的支撑正在转向面的提升。五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865.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68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总量的3.3倍和7倍,“查干湖冬捕”成功入选“八景”,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三)增强了发展后劲。五年累计完成投资830亿元,集中建设了750个项目。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33%,平均增长68.9%,增速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35百分点和31.1个百分点。在服务业投资中,有关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等投资大幅增加,交通运输、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达到257.4亿元、197.3亿元、52.5亿元和124.5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76%。金钻百货、大润发超市、体育馆、文化“三馆”、城区第二松花江大桥、郭尔罗斯饭店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的建设,显示出服务业强大的后续发展能力。

(四)壮大了地方财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比重的迅速上升,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财源,成为近年来税收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全市服务业五年累计实现税收33.7亿元,增长31.4%,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38%,比200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地方税收中,服务业税收的贡献率持续上升,2011年服务业税收为11.5亿元,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为50%,特别是房地产、金融、批发和零售业增长最快,占服务业税收比重分别达到50%、9%、5%,显示出服务业强大的税收创造力。

(五)拓宽了就业渠道。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到3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比重为66%,比2005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净增加17万人,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和我市服务业迅速成长为社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广泛领域的就业岗位,成为当前和今后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六)改善了人民生活。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更新、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也使人们从服务业行业中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餐饮、医疗、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等服务支出2200元,占全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37%。服务业发展规模扩大和效益水平提高,给城乡居民创造了更多就业和创收机会,城乡居民从服务业获得的纯收入为2480元,是从工业和建筑业领域获得纯收入的2.4倍。随着我市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居民消费格次逐渐从一般家庭生活消费向休闲、信息、文化教育等高格消费延伸,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据交警部门的统计,全市每天落籍车辆在百台左右。

虽然全市服务业发展速度比较高,但制约因素也很多,特别是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直接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是总体水平较低。2011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与总量相近的四平、通化还差11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比重偏低,就业贡献度不高,新增就业渠道作用远未充分发挥。

二是城镇化率不高。我市城镇化率目前仅为40.4%,与全省53.3%的平均水平还差12.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6.2个百分点,与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发达城市比,相差更远。城镇人口不足,严重制约了消费的扩张。

三是竞争能力不足。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尚未形成竞争优势;服务项目匮乏,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带动和辐射功能不强;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差。

四是体制机制制约。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没有彻底扭转,对服务业发展规律、路径和手段的认识有待深化。改革尚不到位,部分领域长期垄断经营或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一些歧视性和限制性政策依然存在;环境尚不宽松,硬件条件、政务环境、社会环境、消费环境及执法监督尚需优化和规范。

二、“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的总体安排及2012年重点工作

“十二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经济总量要达到3000亿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1.5万美元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率先迈入以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工业化中期时代。我市服务业“十一五”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又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整体形势非常有利:一是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二是宏观政策更加有利,三是支撑条件更加完善。同时,我们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进一步加重,对市场的开放可能会更加谨慎,对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服务贸易产生不利影响。我国传统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省内其他市(州)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处于产业链高端的现代服务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市长期形成的偏重型产业结构,对生产需求不足,使“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既需要“补课”又需要“赶超”,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富民强市的高度,在认清差距中奋起直追,在把握趋势中奋发有为,在统筹全局中抓住关键,努力实现我市现代服务业新的跨越。

“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发展总的想法是:要着力打造“物流枢纽之都”,全力构建“商贸集聚之城”,初步形成“北国旅游之乡”,基本建成省西部现代服务业基地。按照这个思路,要形成先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三大板块和沿长哈、环长吉图两条增长带。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11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调整到37%以上,其中,2012年达到4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调整到35.3%,吸纳就业人口超过5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超过70%,其中,2012年吸纳就业人口达到3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67%。五年要完成投资210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32%,其中,2012年达到38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29%。要引进3个以上国内外地区总部分支机构,培育10个企业集团,形成5个知名品牌,进入辅导期和上市公司各1户。

2012年是“十二五”起步开局年,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很重,按照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全市需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0亿元。作为服务业要承担起历史性发展的责任,为全市经济增长再做贡献。关于2012年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建设项目经过反复研究,以正式文件分解到各地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关键是抓好落实,核心是确保48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的完成,目的是实现全市2012年服务业“十二五”发展开门红。

从未来服务业发展看,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研究创立新机制、搭建新平台、建设大项目、打造大企业、培育大品牌,真正发挥出在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重点抓好六项工程:

(一)实施服务业集聚建设工程。推进服务业集聚建设,是国家和省在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方向。服务业集聚区既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平台,又可以通过资源整合生成新的产业。对此,国家和省高度重视,省里已经研究出台《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全省每年安排5000万元预算资金,用于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首批启动的30个服务业集聚区中,我市东镇和万隆物流列入省里的支持计划。因此,各地、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区位和产业优势,抓紧研究确定一批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既要争取国、省资金的支持,又要在地方政策上给予配套。市里要重点抓好东镇和万隆物流2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金钻、东北亚医药物流、油田配套、创艺文化等8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具体流程是:按行业划分确定主管部门,并由主管部门帮助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规划完成后,按照产业定位,由主管部门和园区骨干企业到国内外进行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主体。对正在建设的服务业集聚园区,享受工业集中区在土地、税收、水电价格等方面优惠政策。

(二)实施服务业空间拓展工程。全市服务业要实现为一产、二产服务全面转型。为一产的服务,主要是围绕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建设以县(区)为单位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2012年延伸到乡镇,力争用2—3年时间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农户,重点抓好乡村网商项目,2012年在主要城镇完成网络布局。同时,建立各类中介机构,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村经济搭建服务平台,提高农民增收能力。为二产服务,在各类工业集中区内,建设从研发、设计到销售一体化综合平台,为园区工业企业提供信息、研发、贸易摄合等配套服务,重点发展服务外包业。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大庆市与我市是资源同等的资源型城市,已建成国家级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主要是政策引导。我市要围绕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等主导产业,特别是油田配套产业,进行服务外包项目建设,油田每年关联贸易额在70亿元左右,把这个事抓到手,可以推动我市地方为油田配套产业的发展。

(三)实施服务业招商引资工程。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省西部现代化城市的中心作用,最重要的是必须建成几个标志大项目,而且是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是能够形成区域性集聚中心的。一句话,就是通过项目在形成最终消费地。我市近几年虽然建设了一批项目,但质量不高,而且大部分都是民间资本,说明我们资金不足、力量不够,所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大项目已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要像抓工业项目那样,抓服务业项目的引进。目前,我们面临着国际服务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服务业正在向内地转移的重大机遇,特别是国家再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已成为资金集聚的焦点,整体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如何招商引资,要瞄准两个点:一个是瞄准国内大型地区总部争取在松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机构来引进跨区域连锁项目,通过项目向周边辐射,构建区域性核心的总部经济。另一个是瞄准国内、国际知名集团来松投资兴业。我认为引进大型服务业项目,商家看的是市场和政策两个方面,而我们的政策恰恰是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各级干部一定要注意不能急功近利,要学会放手养鱼,而不竭泽而渔。因此,我们在引进大型项目上,一定要打破常规,政策要给足、给够,宁可牺牲眼前利益,也要办成几件大事,否则一事无成。

(四)实施服务业品牌带动工程。要着眼于提升全市服务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努力从区域、企业和产品三个层面培育服务业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带动制造业品牌提升,形成产业聚合效应。一是做响名牌地域。对查干湖、乾安泥林、龙华寺、三青山粉条、三井子杂粮杂豆等区位和民俗宗教文化业态比较突出的区域,要继续深入挖掘、整理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等优势资源,明确产业定位目标,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搞好形象策划和整体包装。二是做强名牌企业。围绕制造业产品升级和农业产业化带动,重点培育东北亚医药物流、北显、民乐、天天乐等一批产销衔接企业,以实现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引进国际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优化服务链条,引导企业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加强与省内外大型服务业企业联合协作,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扩大企业知名度。三是做优名牌产品。着眼培育一批名牌服务项目和产品,依托独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传统工艺和“老字号”,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服务业品牌,鼓励优势明显的服务资源和产品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已获得国家地理商标“扶余老醋”、“前郭尔罗斯大米”等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影响力。

(五)实施物流振兴工程。着眼构筑“国内外联通,长吉图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一带两通道”和交通枢纽型、产业基地型与商贸集聚型三类物流集聚区。考虑到我市的区位优势和省西部能源大通道的畅通,2012年要从公、铁、水、空四个方面为建成“物流枢纽之都”构建主体框架。公路要围绕五常至科右中旗、大蒲柴河至科左中旗、嫩江至通辽高速公路,抓紧谋划物流集散中心,市里总的想法是,今后在物流的发展上,要向高速公路靠近和城乡结合部延伸。铁运,结合长白铁路快线建设,在铁西谋划大型铁运集散地。启动内陆港建设,使我市成为无海有港城市。水运,继续扩建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港口的集疏功能,成为连接黑龙江与东北亚地区主要的水上通道。空运,按照机场建设规划,抓紧谋划大型空运货物仓储周转基地。

第6篇:乡村振兴工作知识范文

内容摘要:为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园区发展的经验,拓展我国工业园区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的改革及发展思路,本文主要就欧洲发达国家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进行研究。其丰富的管理经验,简捷的办事程序、高效的工作效率,以及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等,成为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欧洲 工业园区 发展经验 借鉴

欧洲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及教训

欧洲是工业革命的摇篮,欧洲工业园区在过去和现在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英国、法国和德国工业园区地位特别突出,巴黎盆地工业园区,里昂工业园区,伯明翰-曼彻斯特、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和鲁尔区传统工业在世界有重要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浪潮也给这些地区的传统工业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出现衰退迹象。但欧洲各国主要工业园区都从各国实际出发,逐步改变高耗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发展的老路,培植有竞争力的新兴替代产业拉动结构转型,从而由衰退转为可持续发展。

(一)法国工业园区早期发展经验及教训

20世纪80年代是法国工业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创建新企业的兴盛时期,每年新生企业平均达24万家。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新建企业的数目逐年下降。农业食品工业项目、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企业尤其如此,特别是启动阶段的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势头更是明显减缓。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企业投资相对减少,失业率增高。面对这一形势,法国把振兴工业园区看成是创造良好的企业生存环境、催生新兴企业、增加更多就业机会的好办法。为了鼓励各行各业创建新企业,法国政府设立了一项“工业发展基金”,以8.75%的优惠利率供营业额在5亿法郎以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之需。另一项鼓励投资的政策是设立“融资保证基金”,即政府提供3亿法郎给SOFARIS投资管理公司,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50%的保证,这样可以使投资公司和银行的贷款尺度放宽,使企业较以前更容易获得所需资金。

除了上述鼓励政策和措施外,法国中央政府和地方行政当局对工业园区的企业还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在2~5年内减免税收。各地方、省市和乡镇的做法略有不同,有的地区前两年全免,第三年交25%,第四年交50%,第五年交75%,第六年交100%。

可享受一次性的奖金。企业每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可获得一万法郎奖金。在落后地区或工业转产地区一次性奖金甚至可以达到18万法郎。

最初5年的科研投入可以看作连续增长投资,全部享受“科研税收信贷”的优惠。

如与科研单位签订合同,当地政府可补偿合同费用的50%,但合同最高金额不能超过50万法郎。

在条件比较差的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可给予税收上的优惠。通常的作法是,企业进入园区的头两年不用交纳自由职业税(由动产、不动产和人员工资组成,由企业主动申报),以后逐年增加到课税基础的12%。如果业主拥有房地产,则要交纳土地税。一旦企业盈利,就需要交纳利润税,无论是生产型,还是商业型或服务型的企业均一视同仁。在地皮和房屋价格方面,工业园区的房地产主一般愿意以市价折扣20%的优惠吸引企业进入园区。

通过一系列措施,法国的工业园区得到了长足发展,法国目前已具规模的工业园区达50多个,正在建设的有15个。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例如,法国巴黎盆地工业园区针对人口过度密集,市区与郊区发展不平衡,交通设施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政府严格控制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盲目性,并采取了几个方面的主要措施:大力发展地方中心城市和工业园区;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计划;将权力下放,建立“地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协商机构,协调中央政府与工业地区的关系,并促进工业园区的具有更大自由的发展;注重中小企业的联合,形成规模效应。2004年9月,法国还批准了一份主题为《新竞争力点》的报告,决定在全国实施2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项目,并形成产业集群。为此,政府开始在全国招标,寻找一个地区成为新竞争力点,然后加以扶持与推动,使其在世界领先。法国的战略是在传统工业转型后,逐步实现专业化、高科技化。目前,国家正集中力量推动20个新竞争力点,将来的目标是发展到50个甚至更多的新竞争力点。

(二)德国鲁尔工业园区早期发展的经验及教训

鲁尔工业园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40万,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园区之一。鲁尔工业园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此地区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由于世界煤炭产量大增,加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工业园区被迫缩小煤矿开采规模。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发生经济危机,钢铁生产也陷入困境,鲁尔工业园区的传统产业结构被迫转型。1957年,鲁尔工业园区有140个煤矿基地,如今只剩下7个;1955年,这里有81座炼钢炉,现在只有7座,工人数量也都从当年的数十万减少到了几万人。整顿后的煤钢生产出现了集中化的特点。其整顿的几个方面主要是:

1.鲁尔工业园区致力于发展新的工业及服务行业。新的工业企业如化学、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以及环保工业等纷纷建立,零售业、旅游、法律咨询、广告、多媒体等各种新兴服务产业百花齐放。在上豪森市一处炼钢厂的旧址上,现在是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目前,在鲁尔工业园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40万,占所有就业人口的65%。

2.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鲁尔工业园区大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有600公里高速公路,730公里联邦公路,3300公里乡村公路。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从1961年开始,鲁尔工业园区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建立起大学。鲁尔工业园区现在是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高校之外,许多研究所也在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技术成果。几乎所有的鲁尔工业园区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鲁尔工业园区还有一个把技术转化到市场应用的体系,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工业园区为在这里落户的企业提供支持,新成立的公司能得到低息贷款或部分无偿援助等优惠,中小型公司尤其得到扶持。

3.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工业园区还努力开发新的产业。该区把12个产业作为今后开发的重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技术、环保等,同时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集群效应”。在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将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此外,鲁尔工业园区还鼓励各个城市与地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鲁尔工业园区在转型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

欧洲工业园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工业园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虽然存在问题,但是在园区规划、促进产业聚集、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创新体系、打造区域品牌、集约使用土地、实现循环经济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欧洲工业园区建立伊始就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并且根据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和不同时期的工业化特征,分别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出台相关政策,把企业投资引导到所要发展的重点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工业园区“指导方案”和区域经济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法国西部、法国西南部、中央高原和东北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其中包括:布列塔尼公路网建设规划、中央高原开发计划、南方滨海地区工业园区发展计划、科西嘉地区工业园区开发计划、东北部诺尔-加来和洛林工业园区“结构改革计划”和“工业结构改革方案”等。德国鲁尔工业园区大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有600公里高速公路,730公里国家公路,3300公里乡村公路。我国工业园区的建设应该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政府引导培育工业园区而形成产业集群

欧洲成功的工业园区,大都是以产业集聚为基础产生,园区内企业关联性强,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成为各自优势的特色工业园区。以政府支持促进园区产业集聚,无论哪种方式形成的工业园区,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支持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外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说明,产业集聚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推进技术创新,培育集聚品牌,从而提升园区的产业竞争力。因此,在进行工业园区建设时,要根据各地的区域特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特色工业园的形成。客观地说,我国工业园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出现了一批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园区,如苏州工业园、温州工业园,东莞工业园区等。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业园区,由于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成为各类企业的集聚之地,入园企业产业关联度不大,不能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作,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以至发展缓慢,甚至举步维艰。因此,要提升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就必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努力打造布局集中、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三)吸收民间资本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

我国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是以政府的主导兴办的,政府兴办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参与了从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征用土地、建设工业厂房设施、推销工业设施以及获得收入全过程。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优势,但在有的地方也出现了土地资源浪费、行政成本过高等弊端。利用民间力量形式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向农民征用土地和进行园区开发都是市场行为,是采用经济核算的办法进行土地开发,这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也有利于降低政府建设工业园区的行政成本。发展小型工业园区,缓解工业园区过大的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工业园区的联系性,也可大大降低政府对工业园区的管理成本。德国鲁尔工业园区在提高民间的积极性,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工业园区努力开发新的产业,该区把12个产业作为今后开发的重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技术、环保等,同时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在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将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此外,鲁尔工业园区还鼓励各个城市与地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

(四)注重培养工业园区创新体系

创新是产业集群及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在集群内出现技术创新停滞或技术断层,集群就会衰亡,最终导致工业园区的衰败。然而,单个企业由于资金、科研等方面资源的制约,其独立创新行为很难取得重大技术的突破,这就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加强园区与外部科研部门(大学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建立创新集群体系。在这方面,成功的有巴黎工业园区。该园区依托巴黎的大学机构,不仅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成果、高科技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还积极参与本地企业的合作论坛,通过制定产业联盟计划来促进研究人员、院系之间以及大学与外部公司之间的合作,建立起“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从1961年开始,鲁尔工业园区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建立起大学鲁尔工业园区。现在是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高校之外,许多研究所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技术成果。几乎所有的鲁尔工业园区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此外,还特别注重创新文化的培养,培育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园区企业技术水平,我国工业园区除少数园区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外,总体来说,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应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激励创新,保障创新主体的利益。建立创新补偿机制、弥补创新企业的损失;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投资研究开发机构、人力资源和培训机构等公共技术基础设施;引导创新主体的合作等。

(五)坚持园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建设相结合

传统的工业园区由于基本上采用的是“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资源高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惨痛代价。在资源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强的情形下,德国等一些国家按照“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3R”原则,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手建设工业园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业园区的发展,由于涉及到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市场投入、基础设施等众多的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多方面企业的参与以及政府的支持。国外在产业政策、财税优惠、技术创新支持等方面也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排放,治理污染。法国鼓励工业园区生态建设,对参与工业园区生态建设的企业、科研机构、民众实施补偿金制度。德国鲁尔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

参考文献:

1.袁朱.英国、法国老工业区经济转型的主要对策及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4(32)

2.王晓来.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连大学学报,2004(3)

3.海尔曼•皮拉特.杨志军译.德国鲁尔区的转型与区域政策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