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

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

第1篇: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

关键字:青年教师;药物分析;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47-01

药物分析是药学各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也是整个药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药物化学、药物制剂等相关知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多,枯燥,难记且易忘。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是摆在药物分析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下面笔者从青年教师的角度谈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体会。

1.教学准备。青年教师在授课前先要充实自己,学习授课技巧、熟悉授课内容等,提高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材,力求把握重点难点,使课上内容简单易懂。同时查阅大量资料,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精心设计问题,例如,找一些近年来药品安全出现的实例“欣弗”事件、“刺五加”事件等,通过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假药、劣药的危害,增强对药物分析重要性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自己制作或借鉴网上比较好的教学课件,把传统讲授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结合。

2.课堂教学。一是作为青年教师,要有意识地注重自己的教态、教风的培养,力求做到思维条理清楚、语言严谨、举止得体。二是每一次授课内容力争做到充实、完整,深入浅出,既要使学生易于理解,同时还要做到重点难点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在学生接收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巴比妥类药物分析的时候,从药物的分子结构入手,帮助学生复习在有机化学以及药物化学中学习到的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分析化学中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分析,是学生感受到温故知新的乐趣。三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深刻认识到陈旧的知识和狭窄的专业视野,很难使你所讲授的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所以我不断关注学科前沿的一些新动向和焦点问题,和学生共思考。四是注重教学技巧和方法的更新与提高。教和学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学是以自己掌握为目标,教则不但要求自己掌握,终极目标是要通过你的教授使学生掌握。所以授课的技巧和方法尤为重要。以提问的方式开始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课后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通过随堂测验,抽查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通过谈话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意见,并且调节教学对策。时刻提醒自己清楚地认识自身,正确面对不足,及时纠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3.实验教学。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实验教学占据很大的课时比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时比达到1:1。通过实验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首先要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强调安全问题,时刻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提高学生安全操作意识,严格执行实验制度。认真做好每一次预试,从预实验中找到实验操作的难点、关键点,从而在授课时能做到有的放矢。药物分析实验中涉及很多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在学生动手前,采取让某一位同学演示,其他同学寻找其操作上的错误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学生对关键步骤的掌握。同时,在讲授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穿插复习理论知识,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进行中,加强巡视,及时的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实验的能力,遇到学生实验失败的情况,抓住实验教学的本质和目的,积极鼓励,培养学生不怕失败,自信、钻研的品质。

4.认真及时地批改实验报告及作业,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有侧重的对其强调,扫除自己学习中的盲点,也为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以及药物化学、药物制剂等专业课知识与药物分析学科关联起来,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架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药学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第2篇: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

摘 要 情商是衡量非智力的重要指标,情商与智商构成学生成才的重要要素。因此本文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学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进行情商测试的问卷调查与分析,旨在揭示体育舞蹈对于大学生情商的影响。研究发现: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情商高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学生;情商在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中随着年级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则反之。

关键词 北京体育大学 体育舞蹈 情商 影响

一、前言

情商(EQ),意思为情绪商数,是一个近几年才提出来的相对于智商(IQ)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控制情绪和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促进大学生情商发展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本文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以及运动人体专业学生进行情商测试的调查与分析,旨在表达体育舞蹈对于大学生情商的影响,为体育舞蹈在大学中的推广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和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07级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和运动人体专业07级学生各45名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大量与体育舞蹈、情商相关面的文献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采用《标准情商测试题》进行问卷调查,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专业2007、2008、2009三个年级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各15名和运动人体专业2007、2008、2009三个年级学生各15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有效率达到90%。

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了解体育舞蹈与情商之间的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舞蹈对大学生情商影响的整体比较

情商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下文从这五个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

1.认识自身情绪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就是能准确地识别、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能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能归结情绪产生的原因。

表1 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与运动人体专业学生认识自身情绪能力的比较

专业 统计指标 ≤12 13-25 26-38 ≥39 平均分

体育舞蹈专项学生 频数 2 15 22 6 35.56

百分比 4.44% 33.33% 48.89% 13.33%

运动人体专业学生 频数 8 20 15 2 29.81

百分比 17.78% 44.44% 33.33% 4.44%

通过表1可以看出,体育舞蹈专项学生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明显高于运动人体专业学生,说明体育舞蹈能够促进学生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由表可知通过系统的体育舞蹈学习,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明显高于未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运行心理专业的学生。

2.管理自己情绪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就是适应性地调节、引导、控制、改善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够使自己摆脱强烈的焦虑忧郁,能积极应对危机,并能增进实现目标的情绪力量,有目的的疏导自己的情绪。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平均分为25.39,高于运动人体专业学生23.88的平均分,说明体育舞蹈能够提高学生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通过系统的体育舞蹈学习,在遭遇挫折或失败后往往发生明显变化,原先那种抑郁、焦虑的恶劣情绪都会得到改观,提高了专项学生的自控能力。

3.自我激励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自我激励就是利用情绪信息,整顿情绪,增强注意力,调动自己的精力和活力,适应性地确立目标,创造性地实现目标。根据数据统计可以得出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平均分为33.39,高于运动人体专业学生的31.83,说明体育舞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能从中体验到,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能够正确面对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就是能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情感感受和行为原因,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理解和认可情感差别,具有同情心。根据数据统计,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平均分为17.18,高于运动人体专业学生的14.53,这也说明体育舞蹈能够提高学生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体育舞蹈是一项双人舞运动,男女选手必须有团结互助、协调配合的精神,才能在舞蹈的表演中展现出双人融洽、和谐的气质。

5.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就是能妥善处理人际问题,与他人和谐相处。根据数据统计,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人际关系平均分为17.42,运动人体专业学生为16.88,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处理能力高于运动人体专业学生,说明体育舞蹈能够促进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竞赛场是一个交际场,在运动竞赛中需要同各种不同性格、脾气的人打交道,必须处理好与队友、对手、教练、裁判等复杂关系,因此这方面能力会得到提升。

6.整体评价情况与分析

通过统计,参加过体育舞蹈学习的学生,其情商明显高于未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运动人体专业学生的情商水平。因此,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经常进行体育舞蹈学习和训练,能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情商的策略分析

1.针对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引导和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规律,在社会适应方面会出现一些心理矛盾,容易受到挫败;渴望与人交流,但又自我封闭感到无助等。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人格特点,加强情商培养,提高其心理抗挫败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情感动力与情绪自控能力

体育舞蹈教学具有外显性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只能通过表现来展示,动作完成的好坏都在瞬间转变,情绪体验强烈。体育舞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3.识别他人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

体育舞蹈是团队项目,参与者在保持自己竞技状态的同时,还要与舞伴经常练习,增加默契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在团队协作和练习的项目中也能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情商的五类内容情况看,参加体育舞蹈对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认识自身情绪能力、认识他人情绪能力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方面作用明显。

2.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情商高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学生,即参加过体育舞蹈学习的学生,情商明显高于未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运动人体专业学生的情商水平。

3.从不同年级的情商水平看,情商在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中随着年级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则反之。

(二)建议

1.结合体育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状,通过举办系列的讲座、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情商的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舞蹈学习。

2.在体育舞蹈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发展方向,通过在体育舞蹈炼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学生掌握一些能调节情绪、调整心态的锻炼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与特点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辉明.浅谈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的情商培养[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01).

[2] 杭兰平,郑莉莉,杭孝平.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6).

第3篇: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包头市;体育与健康课;现状

前言

1956年至1992年,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共颁布了五部体育教学大纲,这些教学大纲对规范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深化,体育教育体制正在逐渐地完善与变革。2001年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课(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的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关基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研究已经开展,而且在教学体制改革后不仅有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新变化的研究、对体育课改方案新走向的研究、还有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教学现状的研究。在新课标实施10年后并以此为基础,本文对包头市青山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基层学校体育的现状,以及实施及实施后的效果。给本地区教育部门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监督、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实施、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备课等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以包头市青山区的中学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并对老师、学生进行访谈。借此了解中学体育课程开展情况,并对新课标的实施现状做初步了解。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需要针对性的设计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三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机能、身体健康。通过对包五中、北重二中、电三建中学的调查,其中包五中问卷为101份,北重二中问卷54份,电三建中学问卷45份,然后从不同维度加以细分。问卷经指导老师和有关老师审查检验,认为有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中学的初中生进行问卷发放,分别是初三100份、初一100份。总共发放200份,回收经过整理后的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3%。

2.访谈法。

对初中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有关学校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开展情况的看法与建议。

3.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2005-2010相关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教育有关著作,对涉及体育教育健康程改革内容进行分析与整理,对体育与健康课做了综述与分析。

4.数理统计。

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有关体育与健康课兴趣度调查。

从表 8中对“体育课程标准改革”调查显示:“知道”的人数占17%,“不知道”的占62%,“听说过”占21%。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体育课的现状持基本满意的占绝大部分。这与前面的情况不符合,可能是学生对体育课的现状已基本适应,且目前没有比较好的形式和方案来吸引学生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而对于体育课改的结果更是不理想,在问到“你知道体育课的名称改为什么?”时对新课标了解的人只有百分之十七,比例甚小,看来教师对于体育课改的宣传力度还有些欠缺。

4.师资配备情况。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体育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差距过大。其中,男教师比例远高于女教师,而且师生比例也相当高,出现一个老师带一个年级组的情况。师生比例达到1:300~350;其次,学历与年龄结构不合理。在所调查的学校中体育教师以本科居多、大中专其次,硕士研究生基本没有。而且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校青年体育教师较少,多以中年教师为主。

5.场地与设施配备情况。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体育场地,器械比较齐全,但人均场地器械不足。在教学中出现多人使用一个器械,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体育技能练习时达不到教学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技能掌握,运用达不到教学要求。而且学校仍是以“智育第一”为主,学校对体育的投入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研究表明:包头市青山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开展情况中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认识不够,没有理解体育与健康教育概念的涵义以及课程改革的目的,处于想当然的状态。

2.部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态度消极,不理解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

3.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偏重,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再加上男女教师比例偏差极度大,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正常开展与实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4.学校体育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缺乏”,致使教学内容单一,降低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体育教学改革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二)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管理力度,定期、随机深入学校课堂督促教师认真上课。

2.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体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强化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体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保证体育教学的中心地位。

3.合理扩充师资队伍,使其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要。减少体育教学班级容量,使体育教学精品化。

4.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积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素质结构,提高教学与工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以适应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第4篇: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 河北省 体教专业 篮球专修

1研究对象

河北省高校体教专业专修学生。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河北省高校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学生课后看篮球书的情况

在我的60位调查对象中,共有48本篮球教材,31套篮球规则和篮球裁判法的书籍,一本篮球杂志。有33人提到课后会花时间看这些书籍,有16人是自己想看才翻书的,11人是当自己有疑问时决定从书中寻找答案,剩下的、6人是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与同伴发生争执时,打算翻书解决疑问。有15人每次看书时间在10―30分钟之内,看书时长在30~60分钟有12人.

2.2河北省高校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篮球的情况

调查显示,在我的研究对象中,有49人占总人数81.67%的同学提到会通过网络来学习篮球。

2.3河北省高校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学生课后参加篮球实践活动的情况

据调查,有38人占总人数63.33%的同学在课后会去参加篮球实践活动,地点都是在篮球馆里。每周活动次数在2~3次的人数最多,28人占参加篮球活动,每周活动1次和4次的同学都是4个,每周活动5次的同学有2个。

据调查,在篮球技术方面存在问题的有24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投篮命中率低,球性差。还有15人是即有战术上的问题。剩下的21个人则感觉自身素质较差,有9人觉得自己身高是个缺陷。

2.4 河北省高校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学生在课后听名师讲座情况

在我的60位调查对象当中,有34位同学曾经听过两次关于篮球新规则和篮球裁判法的讲座。而剩下的12人则没有听过关于篮球的任何讲座。

2.5 河北省高校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学生观看校园篮球赛的情况

在我的60位调查对象当中,有38人在课后观看过学校里组织的篮球赛事。剩下的9人则表示从未看过校内篮球赛。

2.6 河北省高校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课后看书时间少。

(2)上网学习篮球技术较少大多人沉迷于网络。

(3)同学参加篮球实践活动次数较少。

(4)学校组织名师讲座的次数及参加人数较少。

(5)课后做兼职人数较多。

2.7对河北省高校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1)同学们课后应熟读篮球教材,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开设课后篮球兴趣小组班,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2)同学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来学习篮球,但不能沉迷网络。

(3)同学们应多参加篮球实践活动,加强练习,发现自身缺点,努力改正。

(4)同学们应该积极去听学校组织的名师讲座

(5)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关心,给予更多的帮助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有大部分同学在课后会通过看书来学习篮球,对篮球技术最感兴趣,其次是篮球战术,再是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知识。

(2)有49位同学会利用网络爱学习篮球。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浏览的最多的是NBA直播视频,接下来是球星集锦。

(3)有32名同学会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学校组织的篮球赛,他们认为通过观看别人的比赛,可以学习别人的技术、战术配合,同时可以观看临场裁判员执裁,增加自己的裁判经验。

3.2 建议

(1)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体育现状和对体育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完善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教育。(2)每个人应该多跟自己交流,发现自身长处与不足,善于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加强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学习,同时提高学习效率。(3)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这是值得提倡的。

参考文献

[1] 吴立冬.福建省大学生课外篮球活动参与现状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2] 周少军,罗峰.高校学生课外篮球活动问题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

[3] 牛延校.我校开展大学生课余篮球活动的探索与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2008(1).

第5篇: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

>> 基于文本教学的学情分析 构建基于学情分析的儿童课堂 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情分析策略初探 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历史“学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 体育教学中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策略 浅谈基于学情分析下教学内容的选择 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议论文教学研究 基于学情分析的数据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 基于学情分析的智障学生支架式教学尝试 试析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基于高职学情分析的《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学情分析的文本解读 关注学情分析 构建有效课堂 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浅谈学情分析与优化教学 基于学习目标的学情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基于“学情分析”下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 基于“学情分析”下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情分析体育备课体育教学有效教学 新课程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现,体育课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而设计教案,实质上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前的备课时就要做好学情分析,有重点的去分析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最终达到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1.学情分析的概念及方法

1.1学情分析的定义

学情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学生的成绩分析(含各类的质量分析)、成因分析(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分析)、非智力因素分析(含家庭、性格、爱好、特长等)等等各种分析,这些分析越全面、越准确,对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越有利,教育教学效果就越见成效。

1.2学情分析的有效方法

1.2.1 测试法:这是教师在自然(不加控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测试学生或教育对象各项身体素质的一种方法,是体育教师分析学情的重要方法。

1.2.2资料法:这也是了解学情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教师之间的交流间接了解、研究学生已发生的事件或固定的基本情况。材料包括档案,笔记本,练习本,作业,试题,班级日记,成绩单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个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1.2.3问卷法:问卷是由研究者设计由回答者填写的问题表格,它是直接了解学情的一种方式。有开放式的即不予限制的,有封闭式的如选择题,也有图表式的等等。设计必须体现效度原则,即卷中问题应能反映问卷的目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突出主题,简明扼要,易于回答。

1.2.4实验法:实验是有控制的观察。它是有计划地控制规定条件,特别是限定或改变某一条件,以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它可以了解到在自然状态下不能了解的情况,能重复验证,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情分析的作用

教学设计理论主张“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的。因此,体育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2.1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2.2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2.3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3.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学情,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3.1行之有效的学情分析

当然,切忌单纯为了学情分析而去分析学生或者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学情分析应当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学生的新起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情分析,更好的为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服务。

3.1.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主要分析某一年龄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特点,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3.1.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运动基础。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运动基础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1.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运动技术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如分层教学等。

3.1.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3.2准确把握学情对教师的要求

3.2.1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教学吸引人。体育教师具备一定教学设计的知识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的各要素,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程序以到达有效教学的目的。

3.2.2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学情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能力是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在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知识储备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需要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及适用的教学策略。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们只有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3.2.3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4.结论与建议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设计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教学手段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在全面分析和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具体到某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时学情分析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整体与个体差异、不同时期的差异以及与教材的整合等。

4.1整体与个体的学情分析

整体分析可以对所任教的年级、班级进行分析,如: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所以可以分析研究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格、能力、习惯等;个体分析可以针对个别任教学生进行分析,如将学生事先进行分层: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再进行个别分析

4.2不同时期的学情分析进行比较

第6篇: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

摘 要 “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课堂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以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实际教学为案例,通过收集、学习、分析整理体育课实施的合作学习案例,探讨高职体育课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归纳出原因或规律,供广大体育教师能够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以便更好的推动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并根据体育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与结果,对体育教学的具体措施做出相关指导。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小组活动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关于合作学习理论应用的意义

合作学习主要是依靠小组成员的集体活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在体育课教学任务中,将学生分成3-4 人纳为一组的小组群,组员的成绩是小组成绩的整合,每一节体育课自主学习都要求组员能够与他人沟通与合作,小组共同制定体育活动完成的目标,创造条件,对运动技术的进行练习和领悟,体会运动技术掌握技巧,在小组中承担不同角色,并随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变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达到利益最大化,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活动目标,在小组群横向对比,每组成员都期待取得最好成绩。

(二)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原则

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延伸出其它各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要改变现有教师为单一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旧有的学习方式;要采用新的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体育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评价的分层次性使得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尊重学生差异,肯定了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真正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高职教学中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一)体育教育合作学习中的学情案例分析

以“鱼跃前滚翻”为例,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复习前滚翻,学习和掌握鱼跃前滚翻。教学重点是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姿态美;难点在于控制滚翻的方向和动作的连贯性。授课对象为高职大一学生,通过上节课对前滚翻技术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前滚翻的技巧,能够顺利完成动作。

学情分析:小组成员中,有些成员在动作质量和姿态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组员需要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动作。

(二)体育教师合作学习中教学策略的实施

针对上面学情,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上采用分组练习和集体教学策略。教师要直接引入课堂,示范前滚翻动作,可以让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教师和学生代表的优美示范增强动作学习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动作目标进一步了解,提高动作学习热情,树立信心,完成动作讲解、示范到学习的过程。

体育老师对动作要领学习方法指导,首先,讲解保护与帮助方法并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思考动作目标如何完成,动作要领怎样做到位。再通过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同学进行分组,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采取竞争、比赛的形式激励各组成员完成学习目标,每组成员自觉合作,与其他组别对抗,争取高质量的动作完成。体育教师和动作示范成员巡视辅导并纠正错误动作,教师分卡片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分析学生动作。对动作完成的准确性、优美性做出评价,建立高质量的动作标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创新意识,树立新的目标和动机,最后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各组成员根据自己练习程度自主选择练习组别,在练习过程中采取组内互助,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的方式,提高动作技术的准确度和姿态美。同时尝到学生在练习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积极动脑探究合作。同样,在学习其他的体操动作,还可以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实验组学生实施合作教学,对照组学生常规教学。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随时讨论体育技能要领,也可以主动向老师请教示范,以实验组为训练模板,提高整个体育课堂动作练习精准性和组员练习提高的积极性。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实施

高职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体育课堂的教学分组,通过学生的自由组合,加上教师和各组示范员的指导,形成合作学习的目标实现格式。

合作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与各组学生、各组成员之间都会形成互动作用模式,形成多边练习、模仿和竞争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发展。

合作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由课堂讲解示范者转变橹傅己托助者,参与到学生竞争评比中。教师教学中将会更加注重观察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性格特点,以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分组教学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果。

体操课有很多教学内容和教法本身就蕴含着小组合作的因素,体育老师只要注意挖掘和有意识地运用,就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实践中应当尽快地总结、提炼出来,与合作学习理论融合,成为体育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并将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于日常活动中,经常给学生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为他们实施合作学习奠定平等互赖的基础,促进合作意识合作技能更好地形成与迁移。

参考文献:

[1] 何珈.谈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

第7篇: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

摘 要 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重视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有其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体质水平的不断下降,很多学校出现了为中考而练的“应试教育”的现象。本文对当前体育中考“应试教育”的现状进行的分析,提出了几点改变中考体育“应试教育”的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中考体育 应试教育 策略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考体育加试的实施,对学校重视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有其积极的作用。实施体育中考的目的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树立体育的终身意识,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但随着中考体育考试的进行,体育考试中的一些弊端也显露出来,体育课为了追求升学率,变提高身体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中考考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对此,本文通过分析“应试教育”的现状,本着推广体育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点改变中考体育“应试教育”的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应试教育”的现状

(一)体育教学脱离教学大纲。大部分学校为了应付体育中考,在体育课上每天只练考试的几个项目,学生仅体育考试的几项成绩突出,却未学会其他的体育项目,教师就出现体育课出现“放羊”现象,致使学校体育教学的作用下降,违背了国家教委加试体育的初衷。

(二)将体育课变成训练课。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就在考前进行“突击”训练,包括早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等,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违背了体育教育教学的规律,使学生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就对体育失去了兴趣与信心。

(三)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乏味。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被中考体育项目左右,每周的体育课都在进行重复的练习,个别学校从初中进校就在体育课上准备中考的测试项目,练了测,测了练,这样的课堂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二、改变中考体育应试教育的策略

(一)增强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中考体育应试教育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体育观念以及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关。学校要把体育真正放到关系学生整体发展的地位上来,要将体育为“副课”的认识彻底废除,要转变体育课只是玩的想法,要让学生把掌握一些体育技能技巧作为体育课堂学习的目标来完成。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在整体教育规划中对体育工作的部署,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对体育的认识,这样就会直接促进体育课堂管理的改善和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

要想彻底改变初中体育应试教育思想,就得从学生的运动兴趣抓起,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体质。学校要建立健全崇尚体育,以运动为光荣的教学观念,积极从课堂教育评价出发,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培养个性,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以促进其锻炼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重视学生自学的体育知识、技术、特长项目或具有自创性的动作或锻炼方法进行测试。

(三)加强体育教学过程管理

中考体育应试教育的现象出现也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疏于管理有关。要改变以前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动作规格、负荷、密度等生物指标,避免教学的强制性。如准备活动改变统一的徒手操练习为一些轻松的健美操或器械操配上音乐节奏的练习;将快速跑教学的排好队,从高到低的轮流跑改为采取男女让距跑等。学校还要不通知、不定时、不定人的对体育教学进行检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力度,以及对学生的健康指标进行抽样检查与评估。另外,还需加强体育教学的评价,避免体育课成绩、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考核评价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教师扎扎实实、客观公正地做好这项工作,不能出现“人情分”、“送分”等“腐败”现象。

(四)加强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意识

校外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是增强学生体质行之有效、持续终生的一种运动习惯。所以要督促家长将孩子的身体健康纳入到与必考科目一样重视的程度上来,要求家长每天必然抽取一定的时间来带着孩子进行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以此来增强自己孩子的运动体能和技能水平。通过家长的积极督促,创建良好的家庭和社区运动氛围,让学生玩出兴趣、玩出圈子、玩出健康,彻底摆脱只依赖在校园进行锻炼的习惯意识。

三、中考体育走出“应试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经常性地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的宣传,让中学生普遍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本能,长期进行体育锻炼。不鼓励学校只重视短期的应试突击教育而忽略期的常规体育教学,不鼓励学校因升学的特殊需求而刻意进行特殊化体育教育,消除中考体考中可能出现的功利性与消极性因素。

(二)要注意防止中考体育中手段与目的倒置,过分重视分数而忽视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身。考试项目的设置要有利于倡导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等。

(三)要注意中考体育只是手段之一而非全部,中考体育只是推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手段之一,并不能彻底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全部问题,要认识到学校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和“阳光体育”等各项体育工作是对中考体育极大推动。

中考体育的政策是基于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被忽视的事实而提出的,它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这一状况的改善,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然而在学生体质水平不断下降,在应试教育状况还难以改变的情况下,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完成改变体育中考的“应试教育”现象这一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第8篇: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

2016年,我刊《专题讨论》栏目主要围绕“如何强化体育课,迅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研讨,每期一个主题,欢迎老师们积极撰稿(.cn)参加讨论,我刊将择优刊发。

第1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词与意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我们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词意和内涵未必清楚,这也是我们追求体育教学质量的观念障碍。我们要讨论:体育教学的质量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如何理解体育教学的质与量?分析体育教学质量都有哪些视角?我们应当如何描述能让广大体育教师理解的“质量”?应当如何描述能激励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去不断努力提高的“质量图像”。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从学生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2)从教师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3)从教材选用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4)从场地器材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

第2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与低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什么是体育教学的高质量,什么是体育教学的低质量,什么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质量?我们对当前体育教学质量应当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是总体较高,还是总体偏低,依据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这样的总体估计,未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就会茫然,我们的教改工作就会盲目。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2)不同地区(发达地区、偏远地区、落后地区;东西部地区等)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各有什么不同?(最低要求、较高要求、最高要求)(3)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小学体育应该怎么做?(4)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初中体育应该怎么做?(5)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高中体育应该怎么做?

第3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与果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从何而来,是教学理念的正确与否,还是体育教师的水平高低,还是学生的体育基础太差,还是由于“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的错误教学所致,还是校长们的不支持、不重视,还是场地器材的极度匮乏,还是安全这个“拦路虎”挡道,还是什么其他,还是上述所有原因的共同原因,这些“因”又都造成了怎样的“果”,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分析“放羊式”体育教学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对策;(2)体育公开课、观摩课的利弊分析与对策;(3)提高常态课体育教学质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

第4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今与昔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如果我们说:现在的体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那么过去呢?具有代表性的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体育教学质量观是怎样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质量怎样的?我们的质量观和质量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路?我们如何从过去的镜子中看清我们今天的课题?我们该吸取过去的哪些好经验和好传统?我们又如何超越过去,去将当下的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大幅度地提高?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对20世纪50年代的体育课进行案例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2)对80年代的体育课进行案例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3)对课改前期的体育课案例进行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4)对观摩或查阅或引进的国外体育课案例进行描述,并与中国的体育课进行对比。

第5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探与究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不是今天才有的命题,也非今天才有的研究。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都有哪些,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何?国外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怎样,要想真正揭开“体育教学质量”这个面纱,要想攻破“切实提高体育质量”的这个难关,我们还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还要“取他山之石以攻玉”,因此对质量提升的研究是本期要讨论的问题。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举例分析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有效的方法,如实行周考制度、月考制度等。(2)哪些方法可借鉴用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等等。

第6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表与里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必有“表”和“里”之分。“表”就是比较具象的质量现象,“里”就是比较抽象的质量实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可以看到的现象,如学生队列是不是齐,课堂常规是不是全,教师口令是不是响亮,教师的仪态是不是端庄,教学过程是不是流畅,动作的示范是不是正确,练习的分组是不是合理,安全措施是不是到位,运动负荷是不是合适,教学方法是不是有效,场地的布置是不是有新意,学生的状态是不是积极,课的氛围是不是热烈,学生的教育是不是有效,突发事件是不是被很好地处理,等等,这其中哪些是“表”,哪些“里”,哪些是我们最该关注的质量实质。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2)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较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3)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当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4)学情分析不准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5)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安排不合理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等等。

《教研园地》栏目投稿指南(上半年)

2016年《教研园地》栏目将以校本教研为主题,从“校本教研的概念剖析、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校本教研案例与提升”三个层面展开讨论。

第1-2期:何为校本教研,为何进行校本教研

认知校本教研之“理道”,厘清学理、教理、情理。针对区域、校、教研组谈谈您的个人方案、计划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迈进校本教研之“业道”,清晰理念、担当、需求。作为校本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凸显校本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行走校本教研之“成道”,立足发展、教学、学生,践行何为发展、为何教学、如何发展。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基于此主要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如何反思、改进、提升。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集思广益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凸显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谈如何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

第5-6期:校本教研的提升,校本教研案例谈

校本教研旨在寻求旧“质”向新“质”突破,结合具体的校本教研活动谈校本教研给自身、学生、学校、学科、课堂带来了什么,怎样使校本教研制度化、系统化、持续化、实效化,并促使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提升,重点凸显计划、方案纸上谈兵与实施、反思、成果的对接。在充分了解师生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校本教研的主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依据实施情况将经典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反思、提升,以达到资源共享,力求说清楚典型案例好在何处,面对典型案例进行自我比对,通过捕捉典型案例比对自我,提出我之所见。

《实案选登》栏目投稿指南(上半年)

2016年上半年《实案选登》栏目将重点围绕以下选题进行组稿,建议老师们将教学实践中反复推敲、效果明显的规范教案投到我刊,与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第1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中学:足球,各种部位踢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各种发展体能的游戏。

第2期:

主题类:小学:篮球,篮球游戏,熟悉球性,各种形式的运球。中学:各种方式的投篮;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进攻和防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各种发展体能的游戏;发展跳跃能力练习设计。

第3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发展体能,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各种形式的垫上技巧。中学:足球,各种部位踢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发展上肢、腰腹力量的练习(单、双杠)。

一般题材:发展体能的各种游戏,耐久跑途中跑,耐久跑各种练习设计。

第4期:

主题类:小学:篮球,小篮球游戏,熟悉球性,各种形式的运球,通过运球发展体能。中学:各种方式的运球和传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进攻和防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投掷设计,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排球垫球、传球、扣球技术,小学软式排球。

第5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发展体能,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各种形式的垫上技巧。初中:各地典型中考项目练习设计。高中:垫上技巧,单、双杠。

一般题材:快速跑设计,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排球垫球、传球、扣球技术,小学软式排球。

第6期:

主题类:对1~5期教案设计点评与实践反馈。

一般题材:各地特色教学设计选登。

《场地器材》栏目投稿指南

2016年场地器材栏目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主要围绕以下5点进行征稿,欢迎各位有志于场地器材研究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积极撰稿,将教学经验转化为文字,得以分享和推广运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实践(注:每期都可包括以下内容)。

1.新器材介绍及使用方法;

2.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方法;

3.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

4.生活物品的有效多样运用;

5.自制小器材的方法及运用。

《游戏百花园》栏目投稿指南

2016年的游戏选题旨在尊重《游戏百花园》创办理念的基础上,力求更充分考虑到各地学校、师生的需求与发展,同时兼顾地域与环境差异,在传承的基础上全力提升,希望能为广大教师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第1期:课前热身游戏与课堂组织游戏。

第2期:优质高效的队列队形组织游戏。

第3期:学生体质素质专项提升的针对性游戏。

第4期:足篮排三大球游戏再创新。

第5期:小球类游戏:乒乓球、垒球、网球、羽毛球等游戏应用与拓展。

第6期:水上与水中运动项目游戏。

第7期:新型体育项目与新器材配套游戏的本土化应用与拓展。

第8期:校园阳光体育与趣味运动会的小众与大众游戏。

第9期:用新材料翻新、拓展经典老游戏。

第10期:简约有效的亲子、师生互动游戏。

第9篇:体育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课标实施中意义非常重大。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特征、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探索、创建有效体育课堂的思考进行解读。

关键词 教学内涵 教学特征 教学探索 教学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一)有效率的课堂教学于20世纪上半叶出现,主要是为解决知识无限与教学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体育教学的内涵包括效益、效率和安全三重意蕴。1.效益――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对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有益。2.效率――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3.安全――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三)有效的体育教学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的学习评价等。今天我们把视角主要聚焦于课堂,因为一个学校如果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就只能行走在教育的边沿上。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二、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探索

(一)盘活教材,这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

1.解读课标、研究教材,熟知学生的起始点,关注新旧知识连接点,掌握知识、技能的增长点。2.灵活处理教材,根据教材找准重点、结合学情确定难点;面向全体学生,了解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合理的选择方法、手段;要有恰当的学习坡度,为突出重点、难点搭建扶梯。要有恰当的负荷,学练的强度密度要适当。3.重视教材的教育性,挖掘教材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和动力,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情绪和意志。4.精心备课,进行教学设计,按照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这个系统对义务教育阶段来说依次是:水平教学设计学年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学时教学设计;而对高中阶段来说依次为:水平教学设计模块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学时教学设计。

在常态教学中一个单元常常含有好几节课,对同一单元来说,其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设计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上常常雷同或类似,因此在每节课的设计中都要写设计思想、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显然没有必要也不切实际。

(二)搞活课堂,这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条件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氛围,创设良好的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教学生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另外要创设开放性空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热情投入。

(三)激活过程方法,这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途径

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无定法,但必须选择适应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2.针对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学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针对重难点的教学和技能要领的掌握,适时进行示范和点拨诱导。4.敏锐观察学生的学练状态、运动保护与安全,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控。5.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四)用活“以学定教”是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师的难能可贵在于他们的教育意识,作为一个教师必须确定学生为主体的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去与学生交流、沟通,要有一颗年轻灵动的心去和学生一起互动,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坚持育体育人。

三、创建有效体育课堂的思考

(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四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2.在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是主体(称为双主体),教学信息(教材等)、教学媒体(场地、器材)是客体,客体为主体服务,我们决不能反客为主,过于难的教学内容和过于花哨繁多的器材不是我们的选择。在双主体中教师这个主体处于“导”的地位,学生这个主体处于“学”的地位,通过“学”发挥“引领”和“指导”的作用,从“学”的角度看“学”是主体,“导”是“主导”这是基于当前教育环境的最好的师生关系的描述。

(二)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师教学实施前对教学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预测和设计。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教学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对“预设”和“生成”我们不能绝对化,要注重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辨证关系。

(三)学会与会学

有人把学生习得一项技能比喻为得到一条“鱼”,而把会学比喻为有了“渔”的本领,“鱼”和“渔”同一个音的两个字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当然教师培养学生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学会”就为止,而要让学生“会学”,但是“会学”起步于“学会”,没有千千万万个“学会”,就没有后来的“会学”。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中提倡的“导学”就是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引领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四)规范化与个性化

目前省教研室对高中课程实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在实际工作教学中虽然有针对性的去实施外,可能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些做的不够的地方,因此教学实施中要重视多样化个性化,当然并不是说只重视多样化个性化而忽视规范化。教学规范化是我们的“底线”,我们应该在这个“底线”的基础上去追求多样化个性风格。决不能以多样化个性风格为由,缺失规范化要求。

(五)课内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