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剖析定义,变式训练,形成概念
生物学中许多概念定义非常严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剖析,完整准确地传授。在学习“种群”概念时,教师往往例举一些正例: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蚱蜢,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等,同时例举一些反例:太湖中所有的鱼,惠山上所有的松树等,然后请学生举例,并对学生的例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学生所接触的例子越多,越有助于他们形成“种群”这个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得出种群概念的关键属性:种群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从概念形成的观点看,所谓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正例变化有助于排除无关特征,突出本质特征。如教“种群”概念时,如果只例举一个池塘中所有青鱼,一片稻田中所有青蛙,学生往往以为种群就是一群相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如果教师能举例说明一片森林中两群狼,世界上所有的人,太平洋里所有小黄鱼也是种群,学生便能有效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单倍体”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二倍体和四倍体生物产生的单倍体中的染色体组数,排除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因为二倍体生物产生的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许多学生就认为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通过变式训练,学生能抓住单倍体本质特点: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般”两字不可去除,否则异型的XY染色体会使学生感到困惑。教师对概念中出现的关键词要解释,如“主要、一切、一般、大多”等。变式训练是概念教学的较常用方法,如介绍减数分裂时,教师除提供各种正例外,还应不断变换正例的无关特征,如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数目、位置等,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关键特征,形成精确、稳定的概念。
二、合理分类,提供材料,讲清概念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高中生物学的概念,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关系。(1) 从属关系:如原生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中心体、中心粒,细胞质、细胞液,小肠绒毛,微绒毛,性状、相对性状,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2)同一关系:如染色质与染色体,细胞膜与生物膜,淀粉与糖元,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3)并列关系:如吸胀吸水、渗透吸水,噬菌体、原核生物,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生长素、生长激素,植物激素、动物激素,昆虫内激素与外激素,杂交、自交、测交,竞争、捕食、共生、寄生,保护色、警戒色、拟态。(4)对立关系:如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质壁分离与复原,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自然突变与诱发突变,单倍体与多倍体。生物学概念的获得与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极大关系。教师应尽量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丰富的表象,从而形成正确概念。如介绍“变态发育”时,可以例举学生熟悉的青蛙和家蚕的变态发育例子。鲜艳的图片,精彩的录像能轻松地让学生理解诸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具体概念。
三、加强比较,突出本质,深化概念
所谓比较,既包括正例之间的比较,也包括正例和反例之间的比较,前者有助于发现其共同本质特征,后者有助于加深对概念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理解,如比较森林、草原、农田、海洋、湖泊等生态系统,尽管它们各有特点,但作为生态系统,它们共同特点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如教“竞争”,举出“两狗争骨”这个反例和“鹊巢鸠占”这个正例,学生便能理解竞争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个本质特征。比较是概念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时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比如异化作用,呼吸作用,需氧型和厌氧型这四个概念,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新陈代谢的一个方面,但它们又有区别。异化作用是共性的,呼吸作用是异化作用的具体表现,需氧型和厌氧型是异化作用的个性表现。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构建;课堂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在高中教育阶段已经开始实行文理分科政策。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也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这也说明了一点,对于生物课程的教学理解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对于高中时期生物课程实体教学中,根据课本教学目标来说,都相对抽象,涉及的生物类型等也十分复杂,但是实体的教学互动实验也是非常有限的。这也给生物实体教学带来了一些疑惑,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尤为重要。
一、我国高中阶段生物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效率较低
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初中时期,已经变得更广了,内容上更加丰富,知识也更偏向于微小生物周期等的研究,并且知识点相应也增加了很多。如果单纯按照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依次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生物课程的特征来说,内容交叉相关的也很多,另外生物课程本身的抽象性,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
(二)重视课程进度,忽视教学本质
对于现阶段而言,教育行业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也是很高的。对于高中教育阶段更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对生物教学课程的安排相对来说相对紧凑,往往按照教学重点顺序进行授课,从而忽略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除了对重点知识的学习,还应加强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实体课堂中构建适宜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后期生物的学习。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本质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圈的发展进程,更是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生物的基本概念的学习,了解生物课程中知识点的内涵,从而继续后期的学习。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的引入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
生物概念教学法指的是在生物教学中以生物课本的基本概念知识为基础来进行生物知识的扩展学习。生物概念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概念体现的是对自然界以至整个生物界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或者生命体的集合。生物概念的出现也体现了生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伟大成果。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背景
根据2011年修改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要凸显科学本质,需加强并重视概念知识的学习,在课标内容标准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重要概念。这也体现了生物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在现今,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深入学习也带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必然发展要求。
三、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教学关键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则需加强概念教学。但是在生物的教育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关键点。1.相似名词概念的区分高中生物中相似名词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例如“,囊胚”与“胚囊”的区分,从概念上来区分,囊胚是指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增多,而形成空腔的球状胚,则为囊胚;而胚囊是由植物的胚珠大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需通过实质概念进行区分,否则会造成知识的混杂。又如,“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它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所以概念间的关系是有关联也有差异的。2.教师的适宜讲解在实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应多思、多辩才能取得相应教学目标。在生物课程中也是如此,将概念教学的引入时,教师作为引路人,应先让学生初步理解,然后教师为辅进行教学沟通,要避免教师全盘讲解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以便促进后期生物教学。
(二)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引入的意义
生物概念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实验后总结出来的科学性的结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概念教学,生物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对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才能够了解到概念的本质,概念需要学生在思维的不断升华中去慢慢理解。因此,高中阶段生物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课堂教学;第二种是多媒体课堂;第三种是实验教学。不同方式的教学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生物基础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迅速掌握知识点。另外,概念教学法的应用比较广泛,没有特殊限制。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简化了教师的教课程序,也为学生的后期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学生先理解知识点再进行后期发挥。并且随着生物课程的知识点的层层联系也能使学生将相关联的生物知识点通过概念知识进行发挥,拓宽了学生思维。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的学习需要结合一定的理论基础,而概念教学在生物中的应用,大大地为学生的后期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变通的,再强大有力的理论和见解的提出是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来支撑的,而基本概念就是最直接且具有说服力的,概念体现的是一种特征的集合或者重新命名,是后期的各种研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也体现了概念的重要性。对于高中教育阶段生物的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下开展学习,而简化后期的相关知识的混乱,达到促进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蓝梅花.情景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生物概念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2(4).
【关键词】概念图 知识构建
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总觉得生物问题知识零碎、不易理解、掌握和运用。从平时的练习和高考答卷来看,学生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活、审题不够仔细、表达不够清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地反思。这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模仿性地做题,而对生物学概念、生命活动的规律缺乏深刻地理解,对生物问题地分析缺乏正确的方法。面对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己制作概念图的方法进行尝试解决。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究竟如何进行概念图教学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想法:
一、演示制作实例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画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图绘制步骤一般包括:①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②初步拟定概念图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③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④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概念图绘制规范为:①概念图中每个概念只出现一次;②连接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词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具体明确的词;③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以交错,但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加箭头(没有箭头时默认是由上往下);④概念名词要用方框或圆圈圈起来,而联系词则不用。
我认为概念图的教学应该从高中生物的第一节课起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以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问题“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为例引入概念图的绘制方法和学习思想。概念图制作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获得,需要给学生范例,让学生加以揣摩、领悟和模仿。通过上面的程序,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能够较快地把握和遵循其中规范。在概念图制作的教学中,若先详细介绍概念图制作知识,空洞抽象,学生往往不知所云,不符合学生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学习心理。呈现一个简单的、富有代表性的、规范的概念图范例,学生可以掌握概念图绘制的一般规律。在学生领悟基础上,由学生尝试制作,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有所提高。
二、让学生逐步深入练习掌握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强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练习过程,让学生自行思考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在概念图的教学中,刚开始时学生独立完成会有一定的困难。我认为可以根据不同材料,教师先提供概念图的框架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白处并写出不同连接词,在填空训练中使学生的概念图制作能力得到发展。另外还可以用名词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的练习。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的内容时,我向学生提供了一连串写有细胞器名词的卡片: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分离细胞器的方法、膜结构的细胞器、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等,结合课本知识的学习,通过移动卡片,最后学生完成概念图。这样,学生不仅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整体的认识,而且在摆弄卡片的过程中,非常想弄清楚这些概念之间究竟有什么具体的意义联系,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对知识的学习淋漓尽致。
三、让学生自行制作,并鼓励进行创造性构建
当学生明确了概念图的制作后,就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自己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将知识内化。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生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概念图教学策略应用于一节课的总结中,可使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记忆灵活化。最终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在由多变少、所用课本由厚变薄,但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提高,学习效果在提高。对于一些重点知识,例如“细胞呼吸”一节,我采取了学生先独自完成,接着小组讨论,再班级汇报的方式完成概念图的绘制。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检并评断其他同学所画的概念图,从而使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加深,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提高。有时也会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达到创新性学习的目的。在小组讨论中,由于小组成员对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常引发激烈地争论与友好的协商,辅助学生头脑风暴的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关键词】概念图 生物教学 应用与作用
生物概念图以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表达概念与概念的关系,把抽象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是一种有效教与学的策略。本文试就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应用概念图指导学生完整掌握知识体系
掌握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是学生开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基础,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仅靠教师的一般概念讲授,学生往往只是掌握了一堆相对孤立的概念,难以很快形成知识体系,严重制约了学生生物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及时应用概念图,将知识体系直观展示给学生,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在学习 “生物的变异”单元时,我们在课堂系统讲授的基础上,将本单元的可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不遗传变异、DNA复制等知识点绘制成概念图:
有了概念图,学生原本杂乱无章的知识,按图中的结构有序地排列起来,形成了树状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学生很自然地明晰了变异规律,对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的细胞学基础、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发生突变的时间、原因和遗传效应以及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应用概念图帮助学生灵巧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概念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3-0250-01
概念图是将知识中的重点进行总结分析的一种教学工具,其内容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丰富的,将其用图像的方式进行展示,能够清晰明了表达教学内容的概念、重点。概念图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理解繁杂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认知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本文将从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探究。
1概念图的意义及结构
1.1概念图的意义
概念图是将某一知识领域所包含的概念用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生物课程是一门通过分析、推断概念的学科,概念图将会很好的展现出生物的规律。在70年就由约瑟夫研究出概念图,将其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逐渐成为教学中必备的工具,从而在教学中体现了强大的功能。
1.2概念图的结构
概念图是通过图形将一种知识与另一种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表示的图像,在概念图中将会有“节点、连接、相关的文字标注”呈现出来。在绘制概念图时候要明确好概念的中心以及概念的等级,选择好知识领域。在设计概念图时,确定好图形是横向或者是纵向分支,并连接好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主要是由几何图形、图案、文字等组成,用各种形式的连接点将概念连接起来,再对每个概念详细阐述,最后对整幅概念图进行相关的说明。
2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在设计教学内容上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师可以用概念图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整理,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方向确定下来,使教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将前后的教学知识能够很好的连接起来。例如,教师在讲解“以能源物质种类为中心建设生物概念图”时,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的展示,能够清晰的表明能源物质的来源,种类等,还能使学生清晰看到学习能源物质中有哪些形式。
2.2在课堂讲解中的应用
在生物课堂中,概念图将会让知识点很清晰明了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概念图将会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够使教师有一个清晰的思考过程。用层层递进的关系进行表达,让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将书本知识通过分类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课程时,可以制作概念图。教师可以将概念图作为教学的板书,不仅能清晰看出细胞的分类,还能明确看到细胞各之间的关系,这将会使学生对细胞生物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2.3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画概念图进行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在画概念图的时候能够通过概念图学习课程中的重点,还可以避过多的冗长文字。概念图将课程的重点清晰简明的表现出来,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学生在听了教师讲解概念图后,自己再亲自对其进行一次的学习,进一步的巩固知识。
2.4在复习课程时应用
在课程复习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利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够很好的将旧知识用框架的形式进行联系起来,进一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很好将其重点抓住。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感受到对课程中内容模糊,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将知识掌握。在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所画的概念图内容和要求进行再次创作,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对知识有一个巩固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找到绘图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清楚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3.1有助教师的教学
概念图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脑中的知识用图象形式清晰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对学生而言,生物学中很复杂的生物关系,可以通过概念图清晰明了的展现,从而使学生明确知识的要点。在概念图的使用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的分析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拓展,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有助学生的创新
概念图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在使用概念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概念图和知识进行联系,更加容易的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将相关知识连接。概念图的出现帮助了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中的过程中对新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绘制概念图,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例如,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元素》这一课程中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概念图的分析,从而进行相关的实验。
3.3有助评价教学
教学的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一种检测,对教师正确的课堂教学中提供了有利的证据,也是近几年来教学专家研究的对象。相比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仅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证依据,还将概念图纳入评价依据中,将其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计出来的概念图对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一个判断,找出学生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及时指点和更正错误,促进学生生物水平不断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概念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概念图的运用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将使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通过概念图的分析理解,使学生能够独自完成对生物知识图的绘画,能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的要点。不仅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死气沉沉的气氛,还能结合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何兰平.例析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07:137.
[2]杨照太.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例谈概念图的作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04:125.
[3]刘银中.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5:127.
一、 我国高中阶段生物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效率较低
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初中时期,已经变得更广了,内容上更加丰富,知识也更偏向于微小生物周期等的研究,并且知识点相应也增加了很多。如果单纯按照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依次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生物课程的特征来说,内容交叉相关的也很多,另外生物课程本身的抽象性,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
(二)重视课程进度,忽视教学本质
对于现阶段而言,教育行业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也是很高的。对于高中教育阶段更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对生物教学课程的安排相对来说相对紧凑,往往按照教学重点顺序进行授课,从而忽略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除了对重点知识的学习,还应加强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实体课堂中构建适宜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后期生物的学习。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本质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圈的发展进程,更是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生物的基本概念的学习,了解生物课程中知识点的内涵,从而继续后期的学习。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的引入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
生物概念教学法指的是在生物教学中以生物课本的基本概念知识为基础来进行生物知识的扩展学习。生物概念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概念体现的是对自然界以至整个生物界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或者生命体的集合。生物概念的出现也体现了生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伟大成果。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背景
根据2011年修改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要凸显科学本质,需加强并重视概念知识的学习,在课标内容标准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重要概念。这也体现了生物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在现今,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深入学习也带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必然发展要求。
三、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教学关键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则需加强概念教学。但是在生物的教育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关键点。
1.相似名词概念的区分
高中生物中相似名词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例如,“囊胚”与“胚囊”的区分,从概念上来区分,囊胚是指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增多,而形成空腔的球状胚,则为囊胚;而胚囊是由植物的胚珠大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需通过实质概念进行区分,否则会造成知识的混杂。又如,“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它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所以概念间的关系是有关联也有差异的。
2.教师的适宜讲解
在实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应多思、多辩才能取得相应教学目标。在生物课程中也是如此,将概念教学的引入时,教师作为引路人,应先让学生初步理解,然后教师为辅进行教学沟通,要避免教师全盘讲解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以便促进后期生物教学。
(二)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引入的意义
生物概念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实验后总结出来的科学性的结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概念教学,生物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对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才能够了解到概念的本质,概念需要学生在思维的不断升华中去慢慢理解。因此,高中阶段生物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课堂教学;第二种是多媒体课堂;第三种是实验教学。不同方式的教学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生物基础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迅速掌握知识点。
1概念图简介
1.1概念图的含义
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形象地表现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1.2概念图的要素和构建步骤
概念图有四个基本要素: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次。节点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节点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两个概念之间意义的联系词,层次中关键概念置于顶层,一般概念位于其次,依此类推,显示等级关系。
概念图绘制步骤一般包括①先确定核心概念和各级概念。②分好大致层次。③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对层次之间的关系用恰当的关联词联系起来。④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概念图。
1.3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策略
1.3.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应用概念图,提高听课效率
生物课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些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或者预习了,但是到上课时对新概念仍然没有印象。为了提高预习效率,教师采取在课前给学生发放导学案,在导学案的最后设置了总结知识网络结构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对其进行补充(如图1)。 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生物概念,然后按照概念的包容性大小进行排列绘制在概念图中,有利于学生在教师授课时对新知识的接受。
1.3.2在新课教学中巧妙应用概念图,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W策略,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是否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若遇上概念或陈述性知识较多的章节,我们不妨采用概念图来组织教学。例如高一生物课“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节,其特点是陈述性知识多,内容枯燥。通过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细胞中糖类的知识放射性网络结构(图2),把零散的知识整合到一个系统内,使知识点成串记忆,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帮助联系记忆。在概念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轻松的达到知识的组合和记忆。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网络,从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1.3.3在章末总结或复习课时运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果
在复习课教学中,如果采用概念图来总结学习内容,就能建立起“概念树”。在章末复习时,引导学生自己整合一个概念结构,将已学过的“散装”“孤立”的概念整理到一个相关的知识系统里,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1.3.4在教学评价中对概念图的应用
教师可以运用概念图来评价教学情况。例如,概念图是形成性评价的高效工具。学生画的概念图表达了他们对概念正确的或错误的痕迹保留在概念图中,这有助于教师诊断被学生误解的概念,从而及时改进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进程。同样,概念图也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工具,作为对学生学业测试的一种重要的命题手段。例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0题,2011年山东高考试卷第7题。
2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2.1不要过分强调绘制概念图的规则
在应用初期,学生能将知识整合到概念图中就可以了,不要要求绘制的概念图一致,也不要过分强调绘制规则。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有差异,对概念理解也不尽不同,因此绘制的概念图就不一样,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依照个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构建。对于学生构建的概念图,教师要认真评判,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使用概念图。
2.2小组合作制作概念图减轻学习压力
制作概念图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减轻学习者的压力。学习初期,学生独立制作概念图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各自分工,互相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此外,小组成员共同建构的概念图时还可以起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作用。
2.3引入概念图要循序渐进
在开始引入概念图教学时,不可一味求快,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每次使用的时间不能过长。在制作概念图的同时,还要结合传统的练习题,二者相辅相成。
2.4概念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前科学概念;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10-01
一、前科学概念的含义
关于前概念的含义在有关概念及概念转变的文献中,研究者使用了很多不同的名词,其中比较常用的有“前概念(preconception)”、“错误概念(erroneousideas)”、“相异构想(alternativeframework)”、“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概念框架(conception framework)”等。虽然这些概念的称谓有所不同,但都有相似之处,即指学生对某一科学概念的解释与教材内容不完全相同或不相同。从正确性上看,前概念中既有与科学概念一致的正确概念,也有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相悖的错误概念。本文重点讨论的是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的某些错误前概念。
二、前科学概念的类别
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有多种类型,有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一致,这样的前概念会促进科学概念的进一步建构与掌握,教师应该抓住这种有利资源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生物概念。有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截然不同,甚至出现相互排斥或对立的概念。对于这些前概念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纠正、引导。还有一些概念是微观的、抽象的,学生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对于这些刚学习的概念,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讲授方法,以免使学生误解了正确概念,而且这些不正确的前概念一旦形成,就会在人的思维中形成定势,而且不会轻易让位于科学概念。
三、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1、广泛性:学生在学习生物之前有了十多年的生活经验,接触了形形的生物现象。生物前概念广泛存在于各个层次的学生中。2、自发性:学生头脑中的学前概念,缘起于他们长期大量地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经过感觉、知觉、表象阶段最终形成概念。学生在其大脑里形成学前概念时,完全是自发性的,没有人教他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或那样,他们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凭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建构的。3、顽固性:前概念一旦形成,就会在人的思维中形成定势,就不会轻易地让位于科学概念,很难在一个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彻底消除。4、隐蔽性: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是以潜在形式存在,平时不易表现出来。然而在生物教学中讲授科学的概念时,学生立刻就会联想到他们头脑中前概念,当让学生用生物概念去解释问题时,前概念也会马上表现出来。5、负迁移性:已学知识对新学知识既可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产生消极的干扰作用。在心理学上把前者叫做正迁移,后者叫做负迁移。6、差异性: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同,所以对同一个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前概念。
四、前科学概念形成原因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凭直观感觉学习到东西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凭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建构的。另外学生受到父母、长辈、朋友等所具有的想法的影响,还有电视等大众媒体传播的某些错误的信息。有些日常用语和文化背景也隐含着不正确的科学概念。
五、前科学概念对生物科学概念建立的影响
1、积极影响: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中有一些是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尽管这种一致尚处于比较低级的、直觉的、表面的水平。2、消极影响:在多数情况下,对生物材料、现象、过程、原理的片面或错误理解而产生的前科学概念会成为生物学概念学习的障碍。
关键词:概念;生物教学;考纲;重点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91
经历了几届高三的一二三轮复习,在和学生的互动学习中,越来越体会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的重要性。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在大量生物现象、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一个生物学概念的形成,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归纳等抽象思维,把事物的一般本质属性抽象出来给予定义,然后再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1、概念是考纲要求的折射
考试大纲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一切的教学活动都以落实考纲为最终目标。例如: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概念: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考纲要求: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概念指导我们“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那么什么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遗传信息的特点是什么?和其他的细胞内物质有什么不同?要了解这些,就必需透视核酸的结构。学生也只有在逐步了解其结构的化学元素、基本结构单体、单体的种类、核苷酸链的平面结构、核苷酸链的空间结构后,才能够准确把握核酸的结构特点,才可能进一步讨论核酸的功能。概念的后半句“核酸与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那么核酸与遗传、变异之间有什么联系?不同的生物之间这种关系是相同的吗?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如何?元素组成、基本单位、链接方式、合成场所、结构多样性原因的分析有何联系与区别?我们明白了这些,自然也就掌握了核酸的功能。落实考纲,概念是最好的支撑。
2、概念是教学内容的梗概
教师落实教学内容的工具一是教材,二是有关的教辅资料或资源,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落实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而吃透教材应该从概念着手。例如: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2节《细胞的分化》中,教学内容的梗概是这样设计的:细胞分化及其意义(包括概念、特点、意义和实质)――细胞的全能性(包括概念、全能性差异比较和全能性表达的条件)。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生物个体发育过程都会发生分化,所以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最后致其发生稳定性差异,所以具有稳定性和不可逆性。继而学习分化的意义在于1、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2、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因为是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所以实质即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有时只能呈现“结果”。教师不是要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这一“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那么就让教学内容的落实从概念的解读开始!
3概念是教学重难点的提示
教学重点应是基本概念、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物理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也是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应理解、掌握的内容。《染色体变异》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教学难点:①染色体组的概念。②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③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教师如何依据考纲的重难点,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教学的重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高三的复习,教师要尽快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同化所学的东西,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形成基本的解题能力。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教学不宜空讲知识,高三复习尤其不宜照本宣科,枯燥分析,机械的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这样的复习是弱效的。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对比重难点和概念,不难发现二者是一致的,从基本的概念分析到具体内容的延展,这样的课堂是紧密相连的,也是有效的。
4、概念是课堂教学的总结
好的课堂小结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那么该如何做生物教学的课堂总结呢?以3中的《染色体变异》为例:在学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4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2、判断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3、特点4、人工诱导法),对比概念,来个总结也是很不错的。
5、概念是教学反思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