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终身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46周年,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关爱他人,热爱集体,更好地成长,特举行该活动。
二、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
2012年3月份
四、活动内容
一、做好学雷锋活动的动员工作,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书。
1、3月2日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时间向全体师生讲述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倡议书(发表在我校德育博客)。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课余时间浏览学习。
2、各班召开一次以学雷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写好本班活动计划。
3、以“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创编一期班级黑板报(3月19日评比)
二、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把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把三月份作为我校学雷锋活动月,要求每位同学至少为社会为学校做一件好事。
2、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为社会献爱心”活动,3月17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学生到学校周边主要街道清理垃圾和社区老人活动中心打扫卫生。
三、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活动期间涌现的好人好事进行总结和表彰。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信息素养
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些学校相继开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信息技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教育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手段正在逐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使本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一 采用灵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及基本的信息处理技能。
1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及教师自制的课件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所创设情境下的建构知识活动;建立一种探究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及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幻灯片的制作”这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有个直观的认识,可用该软件制作了《苏州园林》等课件。上课伊始,先展示《苏州园林》课件,用其秀丽的风光,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效果深深地吸引学生。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powerpoint能创作出各种多媒体作品,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趣事和个人简介等演示文稿,通过网络,展示自我。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身心愉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创作之中。
2 设置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任务驱动式教学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如教学程序设计时,根据教材采用vb(visual basic)进行教学。vb是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工具,由于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在窗体中设计人机界面方便易行,使学生在程序设计中感觉有一定的趣味。为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材的基础上可补充多窗体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设计一个难度适宜的任务--atm取款机的前台操作:一个主窗体显示六个国家的国旗,引导客户选择某国语言;然后装入另一个窗体,提示客户输入账号和密码。这个任务使学生掌握了多窗体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同时给学生留下多方面拓展的余地。例如,两个窗体设计完成后,有的学生立刻会想到,怎样实现密码的自动核对,涉及到条件语句和分支程序的应用,我给出条件语句的格式,让学生自己尝试去完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用“过程调用”来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他们各自的兴奋点,可以获得不同的收获与提高。
3 组织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讨论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反向思维和发现思维为特征,通过质疑、探讨,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讨论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等功能来实现。如:在学习word中“版式设计”这一节时,教师首先拿出2个电子板报(一个是经过版式设计、美化的;另一个是没有版式设计的)展示,然后提问:请同学们比较哪个板报更吸引人?为什么?可以讨论;在学习多媒体制作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评,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通过电子公告板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们个个参与到讨论中来,表现欲、协作精神、进取心和成功感被激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
4 引导合作学习,强化学生协作能力
由教师提出合作完成的学习目标,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如学习“网页制作”时,要求学生制作“学生时代”网页。按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能力进行分组,合作完成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按各自的职责完成收集、整理资料或上机制作,最后将作品在网上。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因为该课程的教学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师的组织引导起着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优先讲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如果机房机器内部联成局域网,并运行起多媒体电子教室,要充分利用,集中讲解一般性的问题。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但也是最简单、最易用)的操作环境,如微软的windows9x,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这样,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既兼顾了长远发展和先进性,又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随时用到。
1 开放的教学内容及时在机房进行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到机房上机操作,但不限定具体的内容,只给出一个总的任务,下课之前每个同学交一个作品。如在讲windows绘图这一节课时,讲完理论之后,不让学生都做教材上所规定的上机题,而是让他们各自创作一幅彩色图画,并约定将完成的作品打印出来展览,一节课下来,几十台电脑屏幕上就会展现出各具风格的美丽画面,同学们创作完他们的得意之作后,脸上纷纷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这种不局限上机内容的操作,让学生在电脑面前有更多的自,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创新,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就达到了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例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3 综合利用已学知识,不断增添创新意识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综合已学的各方面知识。例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power point或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课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学生在信息技术课本中所能学到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上却是无限发展的。随着这几年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发展和成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素质教育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
[2] 梁樱花,张靖苇 中小学信息技能课程整合模式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__.9
[3] 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j],教育发展研究,20__.7
分析检查阶段是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环节,是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打牢学习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基础。要求做到安排细致;严格程序;操作得当,要使党员干部和领导班子切实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提高思想认识,找准今后努力方向,才能使整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成效。要通过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全校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分析检查阶段的重要性,积极参加活动,争取好的成效。
二、总体要求
在开展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学校和谐稳定、有碍学生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为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打好基础。
三、时间安排
分析检查阶段时间为2009年11月中旬—12月15日,其中,民主生活会11月26日前完成,分析检查报告12月3日前完成,组织群众评议在12月7号前完成,12月15日完成阶段性工作总结。
四、方法步骤
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主题,广泛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统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组织开展好群众评议工作。
(一)召开转段动员大会
召开全体党员动员大会部署转段工作。对学习调研阶段进行总结,对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二)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1.明确会议主题。专题民主生活会要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扣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发展实践,围绕主题,结合学校实际,集中分析检查领导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党性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分析检查既要涉及领导班子集体,又要涉及领导干部个人;既要分析现在,又要评价过去;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吸取教训;找准问题,提出对策,不能把专题民主生活会开成年度的一般性民主生活会。
2.广泛听取意见。在学习调研阶段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基础上,要进一步听取对学校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方面的意见;听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意见;听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意见。党员个人要主动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摸清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打好基础。
3.广泛开展相互谈心活动。要围绕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查找出的突出问题,通过谈心沟通,增进团结、形成共识。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相互谈心,谈心活动要做到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既要严于解剖自己,又要善于帮助同志,为开好民主生活会营造既有利于解决问题、又能促进班子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普通党员也要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谈心交流。
4.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开展谈心活动的基础上,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发言材料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和研究学校如何科学发展;二是认真分析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提出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对领导班子的意见,要形成单独的剖析材料,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剖析。
5.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围绕主题,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党员群众对班子及个人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谈问题开诚布公、找原因深入透彻、表态度谦虚诚恳。(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时间,提前2天报告区镇指导组。)。
6.召开组织生活会。全体党员要按照要求,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领导班子人员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认真听取党员意见。会后,学校党总支将校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及时向区镇指导组汇报。
(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在学校党支书记孔国年的主持下,领导班子在前期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反映单位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主客观原因,列出立即解决和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新举措;明确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措施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2.反复听取意见。分析检查报告初步形成后,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征求意见,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将这些意见和建议体现到分析检查报告中。在此基础上,领导班子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并报区镇指导组。
(四)组织群众评议
1.确定评议人员。根据学校实际,合理确定参加评议的人员范围和比例,注意体现参评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有党员、教工和派代表,以保证评议质量。
2.确定评议内容。采取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方式,评议可从五个方面入手:评议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评议查找问题准不准;评议原因分析透不透;评议发展思路清不清;评议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
要把在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使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要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群众通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情况。
3.认真做好第二阶段工作小结,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五、有关要求
1.坚持深化学习。在前段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规定的必读篇目,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新进展,切实达到党员受教育的目的。
教育内部审计工作一般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计科”承担,由配备的专职审计人员及聘用的兼职审计员担任,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备,应当按照职责分明、科学管理和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原则设置。教育内审机构应当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基础。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水平
要提高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重要前提是提高审计队伍素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求内审人员精通财务,还要具备一定的政策法规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内审人员要能够自觉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综合素质,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恪尽职守,依法审计;内审人员还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审计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小学校长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规范内部审计准则和操作细则,使内审工作有“据”可查,有“规”可循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准则和实施方案,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内部审计工作严谨规范,高质高效。
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探索和运用先进的审计理论、技术方法,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根据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审人员应注重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中小学会计工作已经实施了电算化管理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电子数据资料传输的快捷高效。要坚持计算机审计和传统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和延伸审计相结合,单位自查自纠和内部审计检查相结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可以通过实地查账、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核实和开展民意测评。
注重审计过程中的沟通及审计结果的运用
关键词: 中西文化差异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导入与渗透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存在重语言知识,轻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弊端,导致许多学生拥有很多基础的语法知识,但无法应用在实际交际中。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西方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受民族中心主义和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对跨文化中的社会价值、社交规约、会话原则、言语及非言语行为产生误解,造成无可避免的交际失误。在全球化思潮的促动之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焦点,获得了充分重视(胡壮麟、姜望琪,2002)。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重心从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转向了注重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分类,不同学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外语教学领域学者已达成共识,认为应将文化教学引入外语教学。文化教学的引入会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良好的效果,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应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
虽然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便开始注重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际水平并不令外语教学者十分满意。我国许多学者和教学研究者都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过测试、实证性研究和数据分析。秦建华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初步调查(英文)》中对来自中国5所高校的216名英语专业,以及35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其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都缺乏足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秦建华,2005)。《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性研究》对266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和3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SPSS数据分析。其实验数据显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恰当的行为的能力都很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急需提高,外语教学应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王莹,2007)。以上对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测试证实,国内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差异非常大,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平均水平也普遍较低。英语教学应足够重视文化教学的引入和加强,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人才和竞争需求。
三、将跨文化教学引入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启示
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心理特点、学习策略和英语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教育部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求。”为了贯彻“因材施教、个性化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模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重视,教学效果有目共睹。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的输入假说是其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也是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Krashen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其现有的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者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才能产生习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语言输入既不能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水平,如“i+2”,又不能接近其现有水平,如“i+0”,只有稍高于“i”,即“i+1”,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其中“i”代表习得者现有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理解材料(邓海波、潘先强、卜太山,2010)。
习得者对于第二语言文化知识输入,也应略高于现有水平,从而获得相应的跨文化交际技能。胡超教授依据美国跨文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Richard W.Brislin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理论,将跨文化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跨文化意识的觉醒,是跨文化交际培训成果的先决条件;第二阶段为跨文化知识的吸取,是跨文化意识觉醒后学习者的内在需求;第三阶段为跨文化情感挑战的应对,是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经阶段;第四阶段为跨文化交际技能的获得,是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最终目的(胡超,2006)。跨文化交际技能的获得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根据我学院对新生入学英语水平的摸底测试成绩,我们发现由于学生英文水平和跨文化意识的差异,经分层的学生在入学时便处于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层面。为了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获得相应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培训,跨文化知识的输入也应相应分层,即胡超跨文化教学内容的前三个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跨文化技能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化知识及技能的需求。
四、具体措施:分层情况和各层文化知识输入及技能培训的切入点
教育部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我国高等学习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习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我学院在新生入学初统一对新生英语成绩进行摸底测试,根据高考成绩(70%)和摸底测试(30%)将学生由低到高分为C、B、A三个层次,其中C层2个班,B层8个班,A层2个班;三个层次均使用《21世纪大学英语》为主导必修教材,《新概念英语》为各层跨文化知识补充的辅助教材。生源分布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海南、浙江、甘肃、云南、贵州、黑龙江等19个省份和直辖市,调查显示学生的第二语言文化知识输入水平、跨文化意识和技能也处于与其分层相对应的阶段。由于学生的跨文化技能在入学初便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层的文化知识输入及技能培训在第一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应有相应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但最终目标是经过四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学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一般跨文化交际要求,使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者更高要求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1.C层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跨文化能力培训切入点
C层学生高考成绩主要分布在50―70分之间,虽然他们兴趣爱好较为广泛,也愿意和教师沟通、交流,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当的学习策略,大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基本功和语法知识不够扎实,英语学习兴趣较低。教学重点如果完全集中在基础语法和词汇的单一语言学习,会使学生更加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更加强烈的厌学情绪。
Robert Hanvey在Cross-Cultural Awareness中提出的跨文化意识的第一个层次指出,“通过旅游或课本了解到异国文化中的一些表面可见的特点,得到的感受是觉得奇特和富有异国情调”(胡文仲,1999)。虽然C层学生语言基础较差,但是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很难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以致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丧失学习动机。针对他们兴趣爱好较为广泛的特点,教学中应从唤醒学生跨文化意识阶段(即文化教学的第一阶段)入手,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重获信心。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文化教学和学习态度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喜欢看原版影片,并对外国文化中的生活方式、习惯和风俗感兴趣(杨晶华,2009)。因此该层第一学期跨文化技能培训的切入点应是注重对比中西文化在教育、文学、经济、金融、体育、历史、地理、宗教、音乐、电影、爱情、饮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对比一些“表面可见”的中西文化,为他们营造一种“奇特和富有异国情调”的英语学习氛围。这种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语法、词汇输入,而是从不同角度激发兴趣各异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为跨文化交际培训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性研究》的调查表明,97.4%的学生认为加强外国文化内容的输入会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王莹,2007)。通过观看原版英文电影、中西节日习俗、饮食文化对比、学生分组讨论并作报告等教学手段,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获得极大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得到了激发。
2.B层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跨文化能力培训切入点
B层学生高考成绩主要分布在70―95分之间,他们对中西文化差异有初步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对英语学习策略有一定了解,但并没有意识到跨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大部分学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欠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对英语学习并不反感,但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该层学生大部分已在高中完成了跨文化意识的觉醒阶段,他们需要更加细化的文化知识输入,从而加强跨文化意识,并增强学习兴趣。
Hanvey提出的跨文化意识的第二个层次指出,在该层次“由于文化上的冲突,看到异国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但细微的与本国文化不同的方面”(胡文仲,1999)。B层学生处于跨文化能力培训的第二阶段,他们需要吸取更加细化的跨文化知识,从而满足他们在跨文化意识觉醒后的内在需求。该层第一学期跨文化技能培训的切入点不再是C层宏观角度的“表面可见”的中西文化差异,而应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加强语言层面的文化渗透,强调更加微观的英语词、句、义的文化概念差异。例如,《新概念英语》第3册第24课“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中,该短语在西方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指不愿家丑外扬的意思,而中国文化中skeleton只有骨架、骨骼、纲要之意,或者令人想到骷髅而产生恐惧感。学生如能结合这个文化内涵学习这个单词和课文短语,对整个篇章的学习有极大帮助。因此该层的教学不能只教授读音、拼写和字面意义,而要能够深入到词汇、短语、习语、交际语甚至篇章的文化涵义。通过了解和对比文化内涵,学生可以改变他们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增强跨文化意识和英语学习兴趣,并为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跨文化语言交流奠定扎实基础。
3.A层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跨文化能力培训切入点
A层学生高考成绩主要分布在95―140分之间,他们英语词汇和语法基本功扎实,掌握了科学的词汇、语法和阅读学习策略,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积极、明确;相当一部分学生已不满足单一的词汇和语法教学模式,有着强烈的提高自身在真实语境中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愿望。但由于该层生源以北京省外居多,部分学生由于方言的影响,并由于处于跨文化交际的情感挑战阶段,存在不敢开口表达的心理障碍。他们的口语、听力和写作学习策略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A层学生在高中阶段对跨文化意识较为重视,很多学生都有看美剧、听英文广播等认知策略,他们跨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内在需求已经具备,但缺乏恰当的社交、情感和交际策略,处于跨文化教学内容的第三阶段,即跨文化情感挑战的应对阶段。该层第一学期跨文化技能培训的切入点应是通过强化视听说等真实情境的跨文化交际,使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使用各种社交、情感和交际策略,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帮助学生主动获取、深层次地处理文化知识,并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方面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高一虹,2002)。社交和情感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克服难以开口、焦虑等负面情绪。交际策略指学生能够在课内外活动中积极用英语与同学交流与沟通;善于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增强交际效果;在交际中善于克服语言障碍,维持交际;善于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在交际中注意并遵守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蒙诗茜,2010)。通过视听说等各种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交际文化背景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结语
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注重研究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强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界内外的普遍共识与具体实践(许力生,2009)。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重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传统的以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操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应加强文化知识的输入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跨文化技能培训。三个层次的跨文化技能培训的切入点虽然不同,但在后续三个学期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向更高层次逐步渗透,最终达到相应要求。教师也应不断提高个人的跨文化意识和技能,并在教学中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入。
参考文献:
[1]邓海波,潘先强,卜太山.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4).
[2]高一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3]胡超.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蒙诗茜.实用英语学习策略与应试技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8]秦建华.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初步调查(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5,(03).
[9]王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性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人生规划意识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然后却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人生规划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设计意识、自我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成才意识、和创新意识教育等。高中信息技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与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不谋而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通过IT成功人士的例子去激励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通过信息技术前沿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通过信息技术与社会等模块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可以说,人生规划意识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所达到的目标不谋而合。那么,怎样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人生规划意识教育呢?
1. 设计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什么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呢?信息素养内涵广泛,分不同层次。我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无论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还是信息道德都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培养信息素养首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 同时,设计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
案例一:《网站创作,始于规划》
教学目标
(1)了解创作电子作品的一般流程,理解网页规划的重要性。
(2)通过赏析、评价网页作品,了解网页规划的设计要素,提高审美意识。
(3)能根据任务需求,确定主题,进行科学规划,初步掌握网页规划的方法。
(4)能够根据网站主题要求设计评价指标,对网站的质量与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5)通过小组合作,感受同学友谊,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
(6)学会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网页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网站评价指标的讨论和确定。
实践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就坐,便于互相帮助。
(2)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主题,要求积极健康向上
(3)完成规划设计表(表略)
评价量规:
案例说明 本案例属于 “网络技术应用”部分,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主题网站建设的工作需要,按照分析——设计——创作————评价的顺序将各部分内容有机串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第一节有必要对网站建设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在课前已经分组,在学生自主规划设计之前教师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引导,通过赏析网页,感受优秀网页所具有的特征,了解网页规划的设计要素,形成网页规划设计的思路。通过往届学生网页作品投票和评分的过程,明确网页规划的注意事项,初步了解网页评价量规,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最后,结合实际表达需求,小组协作,确定创作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完成网页规划设计。这样,通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去自主创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
2. 通过IT成功人士的例子去激励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IT产业成功人士很多,例如比尔盖茨,过去30年里,他先是征服了新兴的IT产业,全世界数十亿人都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获益,成为当之无愧的软件行业霸主,雄踞《福布斯》全球首富的位置多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随时讲到他。教学中,我还把他在《时代》杂志上发表的《给青年的11条忠告》介绍给我的学生共勉,而他对于慈善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国外的IT成功人士有很多,国内的也有很多比如李开复、马云、张朝阳等等。通过IT成功人士的例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斗志,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
3. 通过信息技术前沿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也就是,碰到一个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
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
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文化必然冲击着本民族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宗教、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差异,会根深蒂固地体现在言语行为上,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仅仅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而忽视文化知识,是达不到语言交际目的的。因此,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进行知识文化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跨越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便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熟悉英语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匾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
几年前,有幸通过了浦东新区的各项选拔考试,成为浦东赴加拿大学习交流的英语老师中的一分子。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新奇过后,也深深地感受到了“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给我带来的震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从飞机上下来,很多老师第一件事情是找厕所。可是找了半天,愣是没找到。因为所有的人都在找:WC或者TOILET。然后,在接团老师的指引下,才恍然大悟,人家的厕所不叫WC或者TOILET,而是WASHROOM。一群英语老师相对着苦笑,个个脸上无光。
在后来两个月的学习交流中,此类事情一件接一件,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意外中颇有感触。回国后,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一定的文化背景,以减少将来可能面对的文化冲击,使所有学习英语者能更好地学有所用是一件非常有实际意义的事。《新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合理的语境教学,积极的引导方式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顺利完成跨文化交流的任务,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做机械的语法练习,从而使他们在一定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创造性地完成某项任务。好的语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交际法理论的倡导者们认为,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和学习语言,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氛围,激发学生潜能,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这一办法目前在上海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进行得有声有色,比较常用的问路、看医生等情境不再一一列举。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适当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逐步过渡到教学过程全英语化。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评价者要善于用全英语化的方式进行组织和鼓励,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并且要注重对学生在该语境中的表现给予合理积极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使学生在品尝成功中一步步增强信心,产生兴趣。
二、区分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正确使用语言
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词汇和句型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文化认识上的差异会引起很多社交场合的误解。
在我们交流中比较普遍的一些情况,如果能在英语教学中及时地告知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了解了文化的差异,不再按原有的固有思路去交流了。比如:在商场、学校等一些公众地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会习惯为走在后面的人挡住自动门,以使后面的人顺利进出。但是当他们招待别人时,却不像我们那样一定会让客人先吃。他们可以自己管自己打开饮料而不去管你,而让你“Make yourself at home."(随意,别客气。)这时候,我们就要人乡随俗了。
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要使学生能够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教师就应当给学生讲一些英、美国家的生活习惯,包括谈话的习惯。否则,尽管学生能够在语法方面正确无误地讲英语,但可能造成误会和不愉悦。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取舍,结合一定的语言材料,适当地根据需要点出不同的交流习俗。 三、利用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减少文化冲击的影响有很大的帮助。
我经常推荐给学生的报纸有《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ShanghaiStudents ’ Post》,《中学生英语辅导报》等。这些报纸都紧跟时代步伐,内容新颖,涉及面广,最主要的是内容难度适宜,深受学生,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喜爱。
原版的一些经典影片由于其经久不衰的口碑而受到我的大力推荐。其中的一些经典台词也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如:《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中: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Kungfu Panda(功夫熊猫)》中:The secret ingredient of my secret ingredient soup is...nothing. To make something special,you just have to believe it’s special.(我私家汤的绝密食材,就是…什么都没有。认为它特别,它就特别了。)-一我常常用这句话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行,自己真的就行了!
同时,有些地方我也会适当加以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Forrest Gump(阿甘正传)》中阿甘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为什么美国人要这么说?原来外国巧克力有不同的包装、口味、形状和颜色。以前没有标志,十二块或二十四块,每个都只能拆开包装,放在嘴里,品尝了之后才知道个中滋味。妈妈其实就是在告诉阿甘人的一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不可预测,结果往往会出人意料。所以阿甘也总是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信心。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主要任务是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服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注重将生活背景引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熟知的生活素材和经验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使课堂氛围充满灵动与激情,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方法的积累和感悟。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高中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学生对许多知识失去萌芽阶段的新鲜感,高中阶段要提升学习的深度和精度,单纯依赖理论讲解,会让课堂变得枯燥和乏味。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营造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抽象的信息知识转变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生动与灵活的教学模式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奇妙和魔力,积极调动自己已有的社会生活体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
比如:在入学篇《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咱们学校老师周末计划到郊外游玩,不知道天气是否适合,老师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天气信息呢?学生纷纷出计献策:要弄清周末郊外天气情况,通过电视、手机、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有的说可以拨打电话121台查询。教师针对上述信息获取过程进行评价,给学生归纳信息获取的环节,明确定位、来源、方法、评价,更好地理解信息获取原理。
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就在自己的身边,点燃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积极性,重新产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好奇心,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选择生活素材,强化技术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与学生校园学习和活动、课外生活等相关的事项作为素材,用生活化教学资源作为载体,让学生将教学目标与生活问题结合思考,将课堂中学会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和生动,实现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功效。
比如:在《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中,很多高中学生都会上网,但是,对搜索引擎的具体技巧和意义尚未清晰。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探究活动:中秋节即将来临,同学们用网络搜索引擎搜集中秋节的相关信息,对中秋节的由来、历史、习俗、月饼的种类、全国各地中秋节的异同点、本地的习俗特点等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学习小组竞赛的方式分工合作,形成一份小组合作的问卷信息,每组派出发言人对小组合作成果发言汇报。这是一种开放式的主题学习模式,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和交流,随时指导和点拨学生,调动课堂互动的氛围和方向。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生活化问题作业:搜集本地区的风景、社会情况资料,了解我们的家乡。
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课堂的渗透,引导学生科学、理性、文明上网,让学生感知到网络世界对人类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生活本身。
三、处理生活化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在课后使用计算机时,也会经常遇到技术性障碍或困扰,对网络运行缓慢、网络安全性、链接故障等问题没有较强的解决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单纯讲授理论,应结合学生实践中的需要进行针对性讲授,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和参与,经过实践动手操作,进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增强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学生能将课堂中学到的技巧和方法直接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将会拓展知识的广度,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性价值。
比如:当前电视中热播的《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等节目,以其平民参与性与流行时尚的特点吸引广大青少年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文件的下载》教学后,布置学生下载这些节目中的歌曲,以学生感兴趣的歌曲为背景任务,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搜索引擎的技术,练习本节课有关下载的路径、方法、文件类型和文件名如何构成等内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反复运用能提升熟练程度,也会方便学生的学习和娱乐,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抽象的、有难度的课程设计生活化习题,例如:《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校召开运动会的100米、400米决赛成绩,运用输入和排序的程序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学练结合中锻炼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注重生活体验,提升教学深度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活动设计,不仅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还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使理性的信息技术内容变得更加感性,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宽度。
比如:在《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教学中,学生学习视频的采集和加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拍下父母在家劳动或者亲子互动的画面,运用课堂讲授的技术进行精心加工,然后,用音频采集和加工技术录制自己想对父母说的一些感恩的话,配上网络下载的音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相互观赏和交流,教师加以指导和提升,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技术作品,作为礼物献给自己的父母。这样的教学已经超越了一门技术本身承载的内容,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课堂渗透了人文主义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更加关心父母,懂得感恩和回报。将生命和生活注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改变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使青少年意识到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都可以成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对象,在冷冰冰的技术上面感受到人类的温暖和温情。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西方文化渗透;特点形式;湖南省;防范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所谓文化渗透,其目的性大多是不单纯的,以西方文化的渗透为例,其中就大肆的宣扬西方的政治观念、鼓吹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等,以此毒害国人。如“情感教育”,一方面,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自由”的言论,影响了不少人的爱情观、价值观。一方面,在其国内宣扬的却是责任、忠诚等思想,以维护个体家庭的稳定和团结,以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对于西方文化的渗透一定要理智而客观,要用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模、数量、结构、层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突破,它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培养国际型人才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中更加直接的中外文化交流,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所利用,以此推销西方的社会政治理念、民主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即以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腐朽文化,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变成了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场所。
1.西方文化渗透的特点
西方文化的渗透曾被我们称之为“糖衣炮弹”,足可见其隐蔽性,这是西方文化渗透的最可怕特点,让我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沦陷”,特别是学生人群,“沦陷”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例如,西方文化渗透的形式,或以非政府组织成立的基金、交流协会等为载体,或以合作办学为载体,很少有人能看清其目的性,更多的人会认为人家是在“帮”咱们,因而“沦陷”其中。其次,西方文化的渗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西方国家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抨击,利用“小事件扩大化”、利用两国的文化差异,大肆鼓吹自己国家的“民主、文明”等,让人对其羡慕,从而对自己的国家政权产生不满,其目的性就是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让更多的国家成为其附属国,好为自己的国家谋求更大的国际利益。如,一些西方国家打着自由、民主的幌子招摇过市,却不断的干预其他国家的内政,在一些区域“兴风作浪”,带有一定强迫性的与某些国家结为同盟,意图分裂和瓦解一些国家的政权、遏制其经济发展,以确保自己在国际上的“至高”地位。再次,西方文化的渗透涉及的范围极广,大到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等,小到生活琐事、情感问题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向其他各国人民传播着希望他们接受的文化内容,以达到他们某一些利益目的。
2.西方文化渗透的形式
西方文化间接渗透的形式非常多,这里着重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化渗透形式,第一,网络渗透方式,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通过网络浏览文章、观看视频节目、游戏等,西方文化的渗透往往隐含在人们的这些活动之中,如不能客观、理性的认知文化的内涵,就会深受其害。第二,影视、报刊、杂志等形式的文化渗透,当学生贪婪的观看、阅读一些作品的时候,其不知一些腐朽的、糟粕的思想就暗藏其中,若不加以分辨就会深受其害。第三,教师宣扬,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崇尚西方文化的教师不在少数,他们在教学中就会有意无意的宣扬西方政治思想、价值观等,会对学生造成较大影响。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西方文化渗透的现状思考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实施的西方文化间接渗透,与通过其它以“直接灌输式”为主体的文化渗透途径相比,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更为明显的渗透效果,已对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予高度警惕。
1.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是伴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的深入而兴起的。湖南省中外合作办学始于1998 年湖南大学美雅国际教育学院的成立。之后的十几年里,湖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相继与国外院校合作,开办合作项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中外合作势头迅猛发展,国际化脚步更加迅速,合作办学的项目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省内已有十几所高校开设合作办学项目,招生规模达上千人,合作的国家也已达30余个。目前湖南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主要集中在教育发达的长沙、湘潭等城市,合作的对象也主要是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国家,诸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
2.西方文化渗透对湖南中外合作办学师生的影响
湖南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将国外的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学理念带入湖南高校建设当中,为促进湖南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西方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冲击不可小视,特别是大学阶段,学生的思想、人格还不定性,部分学生还处于迷茫之中,这时西方文化的影响会给其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带来极大的矛盾与冲击,很有可能使学生形成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的思想。
西方文化间接渗透对大学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西方文化渗透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使其忘记中华忠义、孝廉等优秀文化传承,变得急功近利、自私狭隘,这种价值观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秩序更加混乱。第二,西方文化的渗透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西方文化倾销占据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有利资源,使部分人形成不科学、不健康的文化发展理念,影响了我国对优秀文化的传播。第三,西方文化的渗透破坏了我国高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及人才培养方向,降低了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不利于我国高校对行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和高端人才的输送。此外,受西方文化影响,一些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产生了一定的愤世、消沉的思想,甚至对我国的基本方针和发展路线产生强烈的质疑和不满,这种盲目的思想理念使其不顾国情、崇洋,以不恰当的方式将西方文化全盘移植到自己的交际圈、社会圈,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西方文化渗透的防范机制
鉴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不良影响,我们应建立积极的防范机制,第一,应进一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一条更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和防范西方文化渗透的办学之路,同时加强高校管理,使西方“糖衣炮弹”的计划落空。第二,适度控制中外合作办学学校规模的发展,对其文化活动等进行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使学生在校园内更多的接触到中、西方的优秀文化,将文化分为优质文化和糟粕文化,打破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局面,使师生能够理性的、客观的对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并科学的分析文化的内涵,从而理智的选择文化的接受和传播,使整个校园文化环境更加健康。第三,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质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修档次,使在校学习人员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等有很高的基础,自身能够对不良文化加以正确的辨别和抵制。第四,引导学生认清西方文化渗透的特点和目的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宣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观,他们对于“糟粕”的文化就不会好奇和接受。另一方面,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向学生宣传世界人民的爱国、爱和平情感,让其早日认清一些国家的不良企图,使其能够客观的、理智的看待西方文化,学其精华、弃其糟粕。第五,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各个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使更多的学生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树立爱国、爱民的高尚思想,那么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文化就难以侵入,西方文化的渗透就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抵制。在湖南地区,西方文化的渗透对高校建设的影响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例如湖南工业大学等学校积极的开展爱国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社会认识观。又如湖南农业大学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觉和发扬,以此防范西方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及处事理念等。由此可见湖南地区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西方文化的渗透是比较关注的,其防范工作开展的也小有成效,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旧不能放松警惕,放松对“糖衣炮弹”的辨别、防范和抵制。
四、结语
不论是西方文化还是我国传统的文化,都有其精华、有其糟粕,我们必须坚持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不能全盘接受、亦不能全盘否定。对于西方文化的渗透我们也应坚持这种防范心态,加强中、西文化交流的科学性,建立共赢的文化交流模式,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保持中、西方的良好交往局面,以国外的优质资源促进我国高校建设发展,同样以西方的优秀文化资源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展,使国与国之间形成良好的文化交流模式。
参考文献:
[1]董瑞红.西方文化渗透下国际合作学院学生意识文化培养[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86-88.
[2]张伟.影响与规避:西方文化渗透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5(02):17-21.
[3]陈璐,路阳.中西方节日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学生类群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5(05):155-156.
[4]赵红玲,杜根远.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党建工作“4+4”模式探讨――以许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4(01):151-153.
[5]赵允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07-111.
作者简介:简 丽(1971-),女,湖南张家界人,工作单位: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