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散思维训练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英语教学;开发;智力
智力活动的生理机制来自人的大脑功能,思维是人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因此,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必须以语言材料为基础,思维的结果也必须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外语教学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总是处于打开知识之窗的先导地位。上课的过程就是以教师的思维来启迪、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一堂好课,一方面体现出教师本身的智能素质、知识沉淀和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灵活、敏捷、独特、深度以及逻辑性、批判性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思维活动的驾驭本领。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学知识与会思考结合起来。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这在一定意义上讲,比获取知识本身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一、运用发散思维开展句型教学
发散思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它的突出特点是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观察、思考、想象。它可以从一个信息源得出多种看法,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多种看法和途径,具有不落窠臼、独特、新颖的特点。
例如上课时,教师拿出一幅事先画好的画:一个小女孩在哭。教师问学生:What’s this? Who is it? What is she doing?然后让学生分组议论:Why is she crying? 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转向发散思维,有的回答:She maybe lose her way. 有的回答:She perhaps has little money to go to school. 然后再问学生:What can you do for her? 学生回答:I can help her to find her way if she lost her way. I can give her my money if she had little money to go to school. I can help her with her lessons if she was beaten because of failing her exam. 学生用已学过的时态,词汇和句型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去改变思维方式。
这种发散思维训练的效果表明:它是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有效做法。教师从发散思维训练中及时得到了反馈信息,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及时肯定和强化。
二、通过联想训练增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用暴风雨式的快速联想问答,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流畅性。这种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上课时要求学生快速地用英语说出观察教室的所见、所想,尽可能地多提供些语言信息,学生提供了以下信息:This is our classroom. Thirty girls and thirty-five boys study in it. Everyday we clean it and keep it tidy. Mr. Wang is our English teacher. We all like him. We study hard. …给出的语言信息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节课学生精力高度集中而又异常活跃,而课堂精力集中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之一。这种急骤联想训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流畅性都能起到“催化”作用。
三、多方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还应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的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提供的典型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概念,帮助学生学到一些思维的规则和方法,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给学生讲故事时,不讲出故事的结尾,留待学生自己续编完故事。在学生进行多向性思维训练中,可以看到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续编的故事结尾丰富多彩,内容非常有趣,创造性的多向思维在训练中已初见端倪。
【关键词】数学;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例题和习题的开发,挖掘问题的内涵及潜在的教学价值,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个性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基本条件 人的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个性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远大的理想以及努力进取、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经常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经常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圆周率”、“海伦-秦九韶公式”、“杨辉三角”、“《九章算术》”……了解数学家的光辉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尊重科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明确的目标从而产生持久的创造思维的动力。
其次提倡学生勤思与多问。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在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幼稚,也是他头脑思考的结果,教师也要耐心予以解释,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2. 观察力是思维探索的大门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3. 游戏是激发自主思维的法宝 数学课上,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例如:排队是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排排坐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可以通过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充满趣味性的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着更显的自主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4.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徐利治教授曾指出:创造能力 = 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不受一定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5. 引导创新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开展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维方法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6. 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与发散思维训练,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发散,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创新性思维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与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一般的单一模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联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都具有价值,需要评判、筛选、提炼、升华。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归宿,两者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够单单从集中性思维或者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应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7. 合作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 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小组学习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能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十分有利。例如: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 等于90°,∠B、∠D 分别是30°和20°。李师傅量得∠BCD=142°,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为什么?说出理由。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主动探究其解题思路,在课堂上展示时竟然出现了4 种不同解法,辅助线连接如下图所示:一道习题的4 种解法,学生在课堂上既看到了自己解法的正确性,又欣赏到其他同学的精彩做法,这对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起到一定的领进作用,并对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进一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想象力亦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若是学生的想象力不够良好,那么创新性思维就难以实现。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合理引导学生,促使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像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游戏规则可由学生主动地制定,对于游戏规则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前提就是要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小变动可能就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收获。教师应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以免学生由于激烈的训练而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出现一些打闹行为,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例如,体育教学中会有一些竞争类的游戏活动,出于取得胜利的考虑,不少学生难免会有过激行为产生,这与教学目的是严重不符的。就这种情况来看,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思考的引导,将游戏中存在的不好现象尽可能解决好,同时要不断完善游戏,从而将学生的想象能力更好的培养起来。在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之后,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训练和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将自己的想象能力更好的发挥出来,进一步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并加以应用。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作为创造性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逆向思维能力体现了特殊条件下创新思维的一种运用。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不同的问题,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往往都是不同的,但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常规性思维习惯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然而针对一些特殊性问题,一些常规性思维方式往往无法顺利找到正确的答案,但逆向思维方式能够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方面更快、更好的完成,从而更简单的解决问题。逆向思维实际上是彻底打破了传统思维的局限性,提倡学生分析问题要多角度的进行思考。通常说来,逆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转换型、反转型以及缺点三种逆向思维法。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借助一些独特训练方式的开展来进行。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借助让学生进行反向游戏来很好地培养起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喊口令”游戏,在教师喊“向右转”的时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向左转;在教师喊“向后转”的时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立定。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思维逆向性和敏捷性,从而不断提升其思维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更加完善的思维体系构建起来。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思维习惯,发散性思维就是针对一个问题习惯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在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尤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需要对于学生重点培养的方面。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举一反三”。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比较单一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就很难多角度地思考学习问题,这就很难确保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应用创造性思维训练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习惯,同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以便促使学生在潜意识里产生发散思维意识,树立发散思维理念,从而有效的扩展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发散思考问题的习惯。就发散性思维而言,其在思考角度方面的要求很多,同时借助思考的延伸,来一直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例如,篮球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安排学生对篮球运动有关录像进行提前观看,接下来进行正式的篮球教学。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往往很难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很有必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来促使教学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性思维训练进行的时候,可借助分组合作的方式,来组织小学生先分组再配合训练。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来模仿和学习篮球的一些技术。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学习好篮球技术。发散性思维教学,能够将学生们的兴趣很好地激发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将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逐渐养成。通过持续的引导和训练,学生们将逐渐敢于提出自己的创新性意见,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结束语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发散思维 语音教学 句型教学
思维根据它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途径,还是遵循单一的模式进行归一的求取答案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沿着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展开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和独特三个特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是千变万化的,丰富多彩的。在英语教学中若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掌握英语中丰富的词汇和多变的句型,因而它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在构成智力教育的各要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着核心地位。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强调通过联想和迁移对同一个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寻找多种正确途径。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一、利用发散思维进行语音教学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能使他们在思维活动中进行发散、联想等语音材料,掌握字母的拼读规律,将发散思维体现在整个语音教学过程中。如学习say这个生词时,启发学生思考play、way、day、stay、today、away等词的发音,于是学生便开始积极思考,很快就能推出这些词的不同发音,又如学习tea这个词时,学生就能推断出meat、eat、team、read、teach、please等词的发音。这时学生在语言方面尝到甜头,就开始继续寻找与此不同读音的单词。又如:教学head这个单词的读音时,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规律,就发现了bread、heavy、ready、sweater、breakfast等词的读音。通过上述这种发散思维训练,既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拼读、拼写规律、也为今后的句型、对话、课文中展开发散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发散思维进行词汇教学
在教单词时,每节课增加一些生词,以这些生词作为发散点,学生们就可以展开发散思维,扩大词汇量。构词法实质上也是发散思维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学习worker时,学生已学过work这个动词,而worker是由work这个动词加后缀-er构成的名词,意为"工人"。因此,应让学生根据这种构词法掌握以下的词汇。如:speak - speaker、sing - singer、play - player、read - reader。又如学习ev-eryone词时学生就可以掌握everybody、everything、everyday、everywhere等词,通过这样的思维活动,学生掌握了一些词类转换的方法,也提高了对词的理解运用能力。又如掌握了词的搭配功能,教一些词组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习by bikd这一词组时,启发学生说出类似用法的词组。如:by car、by bys、by ship、by boat、by train等。再如学完last y ear 这一词组时,但有许多学生踊跃说出last night、last week、last month、last Sunday、last tem、laft summer等,学习have one" sseat,学生们很容易地举出:take one" s seat,do one`s best、try one sbest、do one" s lessons、do one" s homework,学习how soon这个词组时,学生们便争先恐后的说出和how连用的词组:how old、how long、how far、how man y、how much等,学生们能如此迅速而准确地说出以上那么多词、词组,这与平时教学时紧紧抓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和训练分不开的。
三、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句型教学
在教英语句型时,学到Who ''s this?个句型时,要求学生说出各种带有who的疑问句,学生就开始积极思维,说出如下的句子:
(1)Who ''s Lucy?
(2) Who ''s on duty today?
又如学到dowellin这个词组时,要求学生说出各带有dowellin的句子,用不同的时态学生们积极思维争先恐后说出了如下的句子:
(1)my sister does well in chinese
(2)my sister can do better in Chinese than last year。
再如学习havesports词组时,启发学生说出含义have一词多用各不相同的句子,学生们就很容易地说出了以下的句子:
(1)l have a book.
(2)we are having supper now.
(3)You often have an English lesson every day.
(4)l didn''t have a meeting last night.
以上句型教学,就是吧do well in一词组与have一词作为发散点,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这种思维具有联想丰富和多变性,通过这种思维活动,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学生们不但学习了这些词组在句子中的用法,而且也复习巩固加深了这些词、句子在大脑中的印象,增强了记忆。跟重要的是,这比教师归纳总结效果好,印象深。
四、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对话课文教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创新的基础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进行创新的起点。
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就运用了多媒体动态演示,形成知识链条。屏幕上出现两个圆,然后动态演示,移动其中一圆,两圆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逐一演示逐一讲解。通过多媒体把五种位置关系展示给了学生,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轻松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是创新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环境。如师生应民主平等(这也是我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课堂上充分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想法,教师要善于听取课堂上“不同的声音”。面对学生“不同的声音”,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训斥,一棍子打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当教师不理解或不重视学生的创造行为时,优秀学生恐怕也会变成普通学生。相反,一个具有先进教育观念的教师,就能接纳他们的各种声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和他们一起感受生活,成为学生创新之火的助燃者。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有了疑问,并勇于探索,才会有所得,才会有创新。
三、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创新的中心环节
心理学家研究得出这样一个公式:创新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可见创新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思维上。所谓发散思维是指沿着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答案的展开性思维方式。事实证明,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中心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训练学生“一题多解”,殊途同归
针对同一问题,由于学生阅历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考方向不同,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经过一系列分析,从不同方向入手,可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2.训练学生一题多变,多题一解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提醒学生,学习不能死守书本,不知变化,要勇于打破框框,敢于创新。对于同一问题,要善于改变自我思维的角度,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产生新的题目,揭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发现规律。
例如:如图,任意四边形ABCD,点E、F、G、H依次为四条边的中点,四边形EFGH形状有什么特征?
变式1: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FGH形状如何?
变式2:若四边形ABCD为矩形,四边形EFGH形状如何?
变式3:若四边形ABCD为菱形,四边形EFGH形状如何?
变式4: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四边形EFGH形状如何?
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以上变式训练,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多方位的,也是时刻存在的。在每一节课中,教师都可看到学生的创新行为,感触到创新的激情。只有这样,创新才会长久;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创新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精神,进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每个正常人从此重新开始,都具有创造能力,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家,也只是运用了其头脑和身体资源的一小部分。可见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点燃人们的智慧之火,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
1 创设优良的创新教育环境
优良的环境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无形阵地――即所谓的“环境育人”。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软环境(如:广播网、闭路电视、黑板报、宣传橱窗等)、硬环境(景点、雕塑等)来宣传、展示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著名历史人物等的名言警句,主要思想、主要贡献等,从而营造出浓浓的创造、创新氛围,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情感。
2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同样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而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1 重视思维过程。我们知道,思维的结果和思维的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正确的结果往往来自于正确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时重视思维过程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关键。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着眼于如何让学生充分显示其思维过程这一方面。比如在解某道题,教师可以问“你是怎样想的?”而不直接问“怎样做的?”这样即使不会做的学生也会积极思考,努力寻求答案,进而甚至还可以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等等,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只有学会思考,掌握正确的思维过程,学生才真正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另外,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思维,特别是那些简捷巧妙、概括力强、有独特见解的思考方法应及时地给予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
2.2 强化思维训练。在课堂创新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不断强化各种思维方法,并通过各种思维方法的选择、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广阔性等等,鼓励多思,鼓励创新,积极提倡、引导学生的反省思维,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证明题、推理题的练习,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用反证法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等等。
2.3 注重散聚统一。在实施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关键之关键是教会学生坚持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有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首先表现在发散性思维上,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充分发表各种不同的看法。然而,创造思维不仅要求发散而且要求聚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当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时,在学生的思维发散后,给以恰当的评价,有所点拨,帮助学生认识到各种方法的优劣,和学生一起找到最佳的方法,只有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才是有效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一题多解题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各种解题方法,再和学生一起来讨论各种方法的长短比较一下哪种方法较好,是否可以综合各法或几法之长,找出更好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上一台阶。
3 创建展现创新能力的实践、锻炼舞台
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充分展现其创新能力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直接的场所。这方面是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所忽视的,在以后的创新教育中必须加强的。
一、从审题入手,深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必要,我们教育者应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良机,逐渐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到发散思维在作文指导中的价值,并能把它有机地贯穿于审题、确定中心、开拓思路等作文的基本环节之中。我在指导《记一次集体活动》一文中,在审题方面是这样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的:
师: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生:活动。
师:对,中心词是活动,我们还应该抓住哪个词?
生:集体。
师:你怎样理解集体这个词?
生:许多人合题来的有组织的总体。
师:你参加过哪些集体活动?
生: 参加过主题队会、拔河比赛、野炊春游、夏令营、参观画展等。
师:你们说的都是跟同学们一起参加的,在社会上你还参加过哪些集体活动?
生:暑假委主任领我们消灭四害,迎新年时参加过扭秧歌等。
审题是命题作文的一项基本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的一种基础训练。指导审题涉及学生思维活动,提高作文兴趣等多方面因素,因而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审题这一环,尤其是对中心词及关键词语的推审。我把中心词与关键性词语结合起来,指导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流畅变通。由于教学中引导学生把“集体活动”的外延缩小,便使其内涵增大。这样中心词“活动”也就越来越具体,使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同时,也疏通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渠道。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在对学生进行思维的独特性的训练方面,主要体现在确定中心这一环上。主要是通过激发、逼发、诱发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由低层向高层次探求。
在写主题句的过程中,我首先采用激发的办法,发挥学生的直接动因作用,使学生因疑而思。比如:一个学生在写我的课外生活一文时用到商店买文具时营业员多找给了钱,来用以反映营业员工作马虎,我并没有给答案,而是设疑说:“这样写好吗?主题有什么积极意义?”“告诫营业员不要马虎。”“那么找的钱,你怎么处理了?”“我退还给营业员了。”“营业员说了些什么?”“营业员说小朋友真好。”最后学生确立了少年儿童不贪小便宜,从小培养高尚品德的主题。其次,采用逼发的办法,让学生独辟新径,去展开更独特的思维活动。如:指导《我的课外生活》时同学思考的角度都是正向的,针对这种现象我启发学生说:“谁能变化一下角度使主题更有新意?”这时学生都竭力思考,但都好像疑惑不解,我便提示:比如:一个同学去参加游泳比赛,途中遇到一位外地的老大娘找不到自己的亲戚家,向他问路时,他却把步屡蹒跚的老大娘送到了地方却失去比赛的机会,可是他却感到自己获得了比赛场上获得不到的荣誉。
这样在我的点拔下,学生的思路大开,有一个同学原来想通过写练飞滑冰来说明一个做什么事都要有毅力这一主题,现在他感到自己原来的立意不新,修改了自己的主题句,他说:“我想通过写不听教练的话,不按速滑姿势去滑,结果把腿摔伤的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违背科学规律这一主题。在逼而不发的情况下,投一块石子以“诱”,为学生的思路加以铺垫,减缓思维升高的坡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逼发”和“诱发”的运用的功力,在引导学生因疑而思的思维训练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兴趣与意志的培养。
三、密切结合阅读教学,运用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文,并注意训练重点。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在指导学生如何选材上,我是通过再现已学过的知识,交给学生一把找开作文思路大门的钥匙,然后再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比事指导《我最喜爱的地方》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读《草原》这篇课文,然后让学生说出这篇文章的训练重点(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接着问:这篇文章是怎样表现的?又问:那你的作文将怎样突出这个训练重点呢?这样从思维角度帮助学生对事物的本质加以认识,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梳清条理,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四、通过对作文命题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 创造能力
一、营造环境,激发学生创造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须营造一个能充分调动师生们的创造性,形成开放的课堂,激发活跃的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这个环境应具备:(1)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2)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创造性的方面,倡导科学面前人人平等。(3)鼓励学生相互质疑答疑,独立提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想、敢做的创造精神。(4)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习困难生参与创造性思维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创造动机是推动创造性活动的动力。数学教学活动中随时可见学生显露的创造动机,这是学生发现数学奥秘,激发创造动机的最根本源泉。如演算习题喜欢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凡事爱追根问底,提出一些不寻常的奇思怪想。教师要维护学生思维过程中萌芽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成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别出心裁,冲破常规,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进行的思维。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领会数学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数学思维的品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1.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观察是为了发现,寻找问题。主动观察,注意问题的本质,使知识的选择性服从观察的目的性。
2.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形成数学表象;其次,应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鼓励学生大胆联想,通过联想思维的纽带启迪学生寻找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找到解题的钥匙。
3.重视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指人们长时间地思考某一问题时受外界条件的启示,豁然开朗,使问题迎刃而解的短暂过程,灵感的发生常常导致突破和创新。
为解决问题寻找突破口,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的灵感,对于学生在探究时“违反常规”的提问,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解题中别出心裁的想法都要充分肯定,激发学生思维,刺激学生的灵感产生。
如已知a≠b,且满足a2-4a+1=0,b2-4b+1=0求1a+1+1b+1的值。
分析:由原式=(a+b)+2ab+(a+b)+1…… ①可见,只须求出a+b,ab即可,又由题设可知a,b是方程x2-4x+1=0的两根,故有a+b=4,ab=1,即可求得原式=1,这样,我们找到了一个解题的思维过程。不知道原式的值是多少时,探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找到原式的值后,就可知:由①式观察可得原式的值等价于ab=1,而a+b=4是多余的,这瞬间的恍然大悟,正是数学的灵感。
4.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凭借已有知识、经验,对事物的性质做出直接判断或领悟的思维方式,它不受已有理论框架和逻辑规律的约束。直觉思维需要良好的知识块和逻辑推理的支持,因此发展学生的知识组块,感知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整体观察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几何直观等提出猜想,发展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5.重视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克服思维定势,有意识地寻找多种方法和途径探讨同一问题,然后进行归纳、比较、力求创新,有所突破。
发散思维的训练还有:(1)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的发散思维训练。(2)对同一结论联想多种条件的发散思维训练。(3)多种解法的发散思维训练。(4)对图形变化的发散思维训练。(5)一题多变的发散思维训练。(6)引伸或推广命题的发散思维训练。
三、教给学生创新的科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按思维水平从低到高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数学基本方法,如代数法、换元法、消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都是数学中的通法,具有可操作性。第二个层次是数学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抽象、概括、分类等,这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易概括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第三层是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函数思想、分类思想、公理化思想、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这是数学中较高层次的思维方法,属于方法范畴,较多地带有思想,观点属性。这三种不同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或从数学知识中提炼,或隐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贯穿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培养。
1.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数和形可以相互转化,数量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问题,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数量问题.数形结合则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
2.方程思想
学生在解某些几何求解题时常束手无策,想不到设未知数。教师在几何教学中同样要渗透方程思想,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3.变换思想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常被限制,使解题思路受阻,因此引导学生转换角度,寻找新的解题捷径。
如关于x的方程x3-ax2-2ax+a2-1=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求实数a的范围。
分析:从x的方程x3-ax2-2ax+a2-1=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的方向进行思考,发现行不通。教师用“变换思想”适时点拨:既然从x入手困难,为什么不“反客为主”,以字母a为主元试试看呢?学生动手实践发现,原方程可整理为:a2-(x2+2x)a+(x3-1)=0,即(a-x+1)(a-x2-x-1)=0
注意到关于x的方程只有一实根,因此,a-x2-x-1=0必无解。即=4a(1-a)
得a<34为所求。本题的换元使学生体会到变换思想在解题中所起的作用,激励学生用新颖的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新的问题。
4.化归思想
教材中同一内容隐含着不同的数学思想,分布在不同的知识里,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熟知每个知识点里隐含着何种数学思想,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
渗透和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各个教学环节相融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蕴含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发展过程中要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在例题教学中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概念形成的过程、方法思考的过程、思路探索的过程、规律揭示的过程也都是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变单纯的教学为归纳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从题海中挣脱出来。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给创造的科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沈文选.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 探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旧的教育理理念和教育思想已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学校就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推行创新教育。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等。
一、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重心转移,力争创造适宜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地进行创新。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质疑。这样,不仅可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智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允许有不同答案。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的思想僵化,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教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教师都不要让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三、加强思维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目标,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加强各种思维训练。
1.加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在思考问题时,教师要想提出尽可能多的新见解,必须依靠聚合思维,它是跟着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的轨迹循环往复,直到创造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项选择、多题一解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形式训练发散思维。
2.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非逻辑思维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部分。但是直觉和灵感产生以后,还必须经过逻辑思维的严密论证和实践检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一方面通过示范、引导和逐步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抽象和概括,并运用有关知识对比较简单的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猜想的心智,为探求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
3.注重发散思维习惯的养成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和信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心地引导学生的求异意识,从而养成发散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探索创新。例如:当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求异因素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求异成果的价值。当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应细心点拨、潜心疏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这样,学生会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面对问题时就会积极地作出“还有另解吗?”的求异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挖掘。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和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还应该激励学生去思索、去动手。”数学教学一直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
五、重视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的培养
首先,创新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那些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操。其次,个性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创新成就的大小。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总之,创新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要以人为本,努力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潜能和创新情感,使之走上健康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25.
[2]李其福.自主探索的几种方法.中小学数学(教师版),2003,(3).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