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系统管理员现状与基本要求
1.现状分析。在新疆林区,会计电算化推广过程中,突出问题首先就是:系统管理员一般由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担任,他们通常缺乏计算机技术,不能履行系统管理员的职能。一旦出现问题,只有请外单位的人员来解决,偏远的地方往往要耽误工作好几天。其次,虽然经过几年对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情况有所好转,有些单位已经有了一些可以担任系统管理员的人员,但是岗位设置上将系统管理员与会计主管、数据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混为一谈,造成工作中职责不明、权限不清。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系统管理员的权力过大,相当多的单位在赋予系统管理员权限时,都能够调用系统的所有功能,有时甚至完全超过了会计主管的权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①一些会计软件本身就允许赋予系统管理员全部工作权限,支持系统管理员享有所谓的“超级用户”权力;②一些单位对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楚,混淆了会计主管与系统管理员的岗位界限,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前者需要软件开发商依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加强对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约束,摒弃只图用户使用“方便”,而不顾会计制度要求的不严肃商业行为。后者则需要会计人员,进一步体会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岗位分工,澄清概念、明确职责。
2.基本要求。系统管理员工作压力大、责任重,会计人员对系统管理员的要求是:事事必会,出现问题能够彻底解决;当应用程序出现不干活、报表数据计算错误或者系统死机了,会计人员首先想到的是找系统管理员,而不是去问其他技术人员,因为他们认为系统管理员应该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判断是系统方面的原因,还是计算机硬件或网络方面的原因。这无形中提高了对系统管理员工作的要求。这就要求系统管理员首先应该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熟悉会计业务,了解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及其结构、联系,尤其是网络版软件的功能设置。其次,要求系统管理员掌握会计法、会计制度及财经纪律的各项规定。第三,系统管理员必须知道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基本知识,单机条件下应熟悉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如软驱、硬盘等,出现硬件的小问题知道错误在何处及解决办法;网络条件下的系统管理员还必须掌握网络方面的基本硬件知识。结合正在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各级培训,有必要全面地加强系统管理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第四,系统管理员必须熟悉本单位主要业务情况,了解主要工作流程。最后,要求系统管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修养。鉴于系统管理员岗位的重要性、特殊性,其工作涉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重要工作口令等,故而要求系统管理员应忠于职守、诚信自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信念。
二、系统管理员的职责与权限
系统管理员的总体要求是保护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1.系统管理员的首要任务是,负责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的建立以及系统建立时的各项初始化工作。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的建立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使用,并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科目体系、凭证类型、会计核算方式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的过程中,系统管理员非常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系统建账等初始化工作,尽早熟悉本单位财务运行情况和工作流程,结合财务软件功能、特点和运行要求等等提出适宜的实施方案。
2.系统管理员要负责会计软件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的有效、安全、正常运行。系统自身的安全运行主要涉及系统各项运行日志的管理维护、防病毒的措施等。系统运行日志主要是指会计人员上机的操作日志管理,包括机制日志和手工日,志。加强对操作日志的管理,应成为系统管理员日常的一项重要而又必要的工作。计算机病毒对系统攻击的破坏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得多,预防与清除计算机病毒已成为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应加以重视的问题。系统自身的安全性日益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系统管理员有责任监督检查系统的抗病毒能力,坚决杜绝病毒可能入侵的机会。
3.系统管理员应负责系统定期的正确性、安全性检测,保证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库的正常运行;负责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恢复系统的正确运行,针对系统事故找到系统事故原因。
4.对系统各类人员进行分工、管理操作,协调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对用户的管理,必须及时掌握新任成员的增加注册,离岗成员的处理操作,人员分工权限的授权管理等。
5.系就管理员应对系统的安全性负责,尤其是做好系统灾难预防与恢复工作。灾难包括数据库受到严重的意外破坏,由于计算机病毒造成系统崩溃或机器受损,因为意外情况,如火灾、水灾、失盗、电源问题等造成系统、数据受到严重破坏。这里特别将灾难预防单独说明,原因就在于会计数据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预防灾难的措施中主要包括会计软件、系统软件和各项会计数据、各项网络参数的备份等。会计数据易受到人为篡改、不正确操作、计算机病毒的删改以及意外情况的破坏,系统管理员应及时备份会计数据,监视和发现系统中的一些不正确操作。系统中的会计数据在受到攻击或破坏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系统最近状况,这应当作为考核系统管理员工作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6.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应当局限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系统管理员的权限,一般来说主要有:网络服务的管理(口令)、数据库的操作(口令)、会计数据的及时备份(数据和当期数据)、系统运行及维护的记录管理、基层单位系统管理员的授权和管理、依照主管会计的人员岗位分工分配会计人员工作权限、新旧会计人员的注册与注销等。还有一点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对于自主开发的专用软件,系统管理员是不允许由软件开发人员担任或兼任的。 三、系统管理员与电算化条件下主管的关系
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主管主要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确定会计人员的岗位安排、分工权限,总体负责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安全、保密工作,本部门工作进度,系统的稳定、可靠,数据的安全,协调机及会计软件系统运行工作。系统管理员负责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技术管理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系统所涉及到的软件、硬件的使用、管理、维护等。在一般情况下,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应由两人分别担当,尤其是实现条件的会计软件,从软件的规模、电算化工作的强度与会计业务的工作量上都要求由专门的系统管理员负责。当然,在单位会计人员不多、会计业务量不大、会计软件为单机运行时,会计主管与系统管理员是一个人的情况也是允许的。无论从会计工作的分工、工作的、所负责任等方面来讲,会计主管都是本单位的业务总负责人,系统管理员应服从会计主管的工作安排,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并不是“无限大”的,其所做各项工作都应对会计主管负责。
四、如何解决新疆林区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上存在的
1.选择使用通过财政部审验的,对系统管理员职权设置符合分工要求的商品化软件,选择信用好,有技术能力,售后服务好的公司购买财务软件。
2.进一步加强新疆林区财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尤其要花大力气对一批有潜能的会计人员进行专门的高层次的系统管理员的培训。
3.有效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对一些非财务的具有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进行基本的财务知识培训,兼任系统管理员,完成系统管理员最主要的职能一一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工作。
1.电算化会计的概念
所谓电算化会计是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工作,其是应用当前存在的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并协同其它先进技术对会计事务进行深一步的处理,最终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
电算化会计能够为企业处理诸多相当繁复的事务。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快速发展与完善,想必一定会与企业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共同设计,以尽快建立和完善局域网,达到最大限度信息互换、信息共享。电算化会计在未来的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将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MIS)能够为企业最终管理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其是通过人、计算机、应用程序和相关数据构建起来的一个便捷信息系统。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数据的处理获取相应的管理信息,并以此来控制企业的行为;利用现有的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从企业全局出发,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可选方案。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职能一般可分为电算化会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计划管理和库存管理等信息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智能,对企业管理具有不同的作用。各个子系统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保持着独立,其中电算化会计具有最为突出的作用。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是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上文可知,电算化会计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重要的子系统,主要通过价值量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中财务会计的信息量占整个管理信息量的一半还多,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此,要想真正的使企业管理达到现代化,便要竭尽全力发展会计电算化。
从近几年的管理效果上来看。电算化会计给各个企业在管理的决策上提供了较大帮助,对其进行再研究开发式刻不容缓的话题;而企业若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将给电算化会计带来更多福音。但是需要明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电算化会计,它们是从属关系。管理信息系统涉及范围广,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体来说,管理信息化系统是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以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符合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为前提,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给企业带来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通过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可将企业的各个方面的数据资源处理并进行整合从而将其反映到数据报表中,从而使企业具有自动化控制功能。如此,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电算化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对会计信息及其它对企业运行有益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可以为不同形式的企业带来服务的经济模型,达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目的。
三、实现电算化会计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人员素质问题
电算化会计与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它所需要的会计人员文化程度较高,首先其应该熟知会计事务,同时又不可或缺的懂得管理事务;应该熟知电算化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应该很好的掌握网络知识;既能解决当前会计事务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具备一定的经验。由于上面内容的限制,我们可以得出,当前正在从事电算化会计的相关人员根本不符合上述的要求,如此,我们应该尽快尽最大努力加强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因此从事电算化会计人员素质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网络安全性问题
网络的安全性对于会计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活动也相应的增多,其给网络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敲响警钟,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于网络犯罪活动的防范,以免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会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不能泄漏和丢失。当前,互联网所处的环境需要相关企业人员给与足够的重视,万不能将企业的重要信息在网上公布传输等操作,确保企业机密信息保存完整。
3.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对问题
为了减小意外事件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损害,企业针对一些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如火灾、水害、停电等,还需要制订相应的应急计划。需要信息管理人员每日检查相应设备的运行情况,相应资源资源是否做过备份处理工作。
四、实现电算化会计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的意义和对策
1.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企业管理者应树立以下观念:一是系统工程观念。电算化会计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不是一日两日便可完成的任务,必须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配套改革,制定和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等。二是战略决策观念。企业经营策略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保障,公司正常的运转及快速发展均离不开企业的合理经营,而采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技术,以最快速度达到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企业得以继续发展的不二选择。三是管理一体化观念。企业的物资供应、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人事管理、设备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们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如此,必须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进行协调发展。
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颁布的经济法规进一步完善和一些先进工具的持续问世,企业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使本身的管理制度得到提高,如:岗位责任制度、用工制度、效绩考核制度等。
3.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企业要发展必须具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必须与时代同行,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现代企业若想进一步发展,便应该使本身的管理方式与现代相同步,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综合素质,适应时展潮流,促进企业管理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ERP系统;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95-02
会计电算化曾是会计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它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处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现代网络技术被引进了企业当中,与会计系统相结合,实现会计信息化。企业在构建会计核算系统时注重和企业的其他管理系统相协调,形成综合的企业资源管理计划即ERP系统。ERP中的财务管理系统使原有的会计电算化中的会计作业因素向新的会计作业因素发展转移,会计工作的内涵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原有的只是简单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统计和记录,转变为信息的深度加工。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1 ERP系统财务管理特性分析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对会计核算的数据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关的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活动。ERP系统集成企业管理因素,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ERP系统考虑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共享性,有利于企业对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前瞻性的分析与预测。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1.1 集成性
集成性是实施ERP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ERP财务系统下的数据信息不是传统的单一的、片面的、有可能失真的信息,而是系统直接采集底层的信息,将数据集中处理,集成分析,把数据化整为零。例如在销售、物流采购等业务处理过程中,ERP系统可以自行采集信息数据,自动选择设立总分类账目还是分类账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是面向管理和决策的财务系统,是集成的。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封闭的财务系统的事后反应的特性,实现了财务管理和决策的实时分析支持,走出了企业管理集成全面的变革之路。
1.2 实时性
ERP 系统实施之后,财务管理系统不单单做到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的资源的集成,而且还应该做到与企业外部的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等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无缝连接,实现财务管理的数据与外部业务数据之间的即时更新,形成联动性,为各个作业部门提供随时可以获得的一手数据。这些以前只能依靠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获得。ERP系统下的财务管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迅速进行财务预算,把财务信息从静态变为动态,支持动态化的企业管理。
1.3 远见性
ERP 系统是个系统集成计划,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和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相辅相成,其财务会计思想体现在将企业的需求定位在一个财务系统,管理思想则反映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而成本管理则包括了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强调成本预算(标准成本的确定)、成本控制与分析、责任成本管理等。ERP系统的财务管理通过对系统的整合和即时信息的供给,有利于企业做出前瞻性的财务分析、预测、决策和控制,体现了计划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2 会计电算化与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应
用差异
2.1 组织设置最关键因素之一
组织设置是ERP系统能够应用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系统,才能使ERP系统发挥巨大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使企业无法选择适合企业组织结构的组织设计方案,因为会计电算化一般针对会计主体与账套、独立核算单位与会计主体设置。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成功的做到支持财务系统、生产系统、营销系统等ERP系统的子系统的独立运行,构建复杂的多组织的组织体系。
2.2 会计科目存在较大差异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是财务信息记录、分类、汇总、统计的依据。会计科目的设置在会计电算化和ERP财务系统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2.1 结果型与过程型
尽管会计电算化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了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但是只是依据原有的手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而已,只是记录企业的业务结果,形成结果型企业会计科目。ERP财务系统的关注重点是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同步性、一致性,记录的是企业交易流程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企业对业务的实时监控,出现问题也可以追根溯源,形成过程型的企业会计科目。ERP财务系统正对业务数据设置了显性会计科目和隐性会计科目,显性会计科目记录业务流程中显示出来的业务动作,隐性的会计科目是针对业务过程中暂时财务核算不体现的业务活动。这些会计科目的设置,保证了企业的账实实时相符的要求,能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的体现企业营运的基础,是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的前提。
2.2.2 核算型与管理型
会计电算化设置的会计科目是核算型的,易于理解,但是无法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地监管,仅能满足简单的核算要求。例如,会计电算化对债务类科目——应付账款的设置采取了和手工核算方法一样的设置方式,即在应付账款科目下设置明细会计科目——供应商应付账款。针对供应商应付账款,ERP财务系统采取了不一样的方法。把供应商和采购业务进行集成管理,通过对长期供应商和一次供应商的差别管理,有效地管理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是把供应商单独分出去管理,这样保证了企业内部数据的总账和分类账的一致性。同理可扩展至客户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由于这些账目和业务系统的集成管理,可以做到财务管理系统共享,管理功能强大,是现在企业引进的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
2.3 两系统间管理会计层面基本上没有可比性
管理会计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如果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和非集成性的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的管理决策无法实现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不利于企业决策的正确做出。ERP财务管理则融入了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中心会计、产品成本会计、利润中心会计、获利分析会计、集团控制会计等多方面的内容,构建了企业信息仓库和企业管理战略平台。
通过比较得出ERP下的财务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两个优点:
①信息处理效率提高。ERP系统财务管理由于具有实时性,可以及时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避免的数据的重复录入,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了企业各种业务数据的协调和统一。
②信息显示更加系统全面。ERP系统财务管理是ERP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具有集成性,其工作需要获得其他子系统的配合,得到完整、全面的信息。
3 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系统在我国发展展望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ERP系统在我国受到更多的企业的青睐。ERP系统的应用范围之广,包含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领域,各大高校相继开始ERP系统学习课程,培养ERP系统应用人才。ERP系统的实践应用,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管理领域上的差距,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在激烈地国际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引进ERP系统,要注意符合我国企业自身的情况,“量体裁衣”、“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如果把我国固有的优秀管理方法融合到ERP财务系统中,对ERP财务系统进行改造,以期望其能适应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要求,是ERP财务系统在我国是否得以更好的发挥作用的关键。随着ERP系统下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引进和运用,会计核算系统获得新的助力,我国会计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陈雨田,黄丹.从会计电算化到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J].时代经贸,2006,(12).
摘 要 本文探讨的是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问题。文章在简要阐述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之上,首先从一般控制、应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问题,然后进一步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模块中的关键问题和总账管理模块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有所启发。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系统管理模块 总账管理模块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将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利用电子计算机构建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能够使得数据处理实现自动化,从而有效的提升了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的促进了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和事先预测的转变进程。
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一般控制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一般控制问题,实质上就是指的对整个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及其环境要素而进行的,能够对系统所有的应用和控制模块发挥普遍性的影响控制措施。通常来说,会计电算化的一般控制问题主要涉及的是与电子数据处理有关的政策和制度。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一般控制过程中,首先涉及的就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织与管理问题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控制所指的是通过部门设置、人员分工、岗位职责的明确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权限的划分等多种方式而进行的控制。组织与管理控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构建科学的、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来实现相互之间的牵制和制约,以尽可能的减少情况的出现。
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一般控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应用系统的开发控制和维护控制。具体来说,应用系统的开发控制就是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系统的总体要求、标准和步骤来进行,并一定要严格遵循国家财政部所颁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相关要求来开展开发工作。而系统的维护控制则是为了保障日常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而对系统硬件和软件所做的日常维护工作。因此,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控制相应的也就包括维护的主体、内容以及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系统建立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系统建立控制问题也是会计电算化系统一般控制的一部分,其主要包括:系统的调试、系统的资源配置以及新系统与旧系统交替问题。
第四,系统软件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一般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系统软件控制问题一般指的是系统软件的授权、批准、检查以及记录等工作。而且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所使用的软件采取一定的防病毒措施,定期对所使用的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测,以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五.计算机操作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一般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计算机操作控制问题主要指的是计算机操作的接触控制、权限监督等问题。要做好会计电算化系统一般控制过程中的计算机操作控制,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具体的措施,以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记录。
第六,系统安全控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安全控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部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而导致系统出现运行故障或者运行错误的问题,使得数据和程序的准确和完整受到破坏,以致数据被泄密、更改或者破坏。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系统安全控制过程中,最应重视的问题就是数据安全的保密性问题。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控制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一般控制中的应用控制问题,实质上指的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控制行为。概括来说,可以将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应用控制问题分为四个主要的方面,即:数据输入的控制、数据处理的控制、数据通讯的控制、数据的输出的控制以及数据存储和检索的控制。
其中,数据的输入控制问题,主要囊括数据接交、数据校验以及数据核对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数据的输入控制工作是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正确进行输出的基础。而数据处理的控制问题所涉及的则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的数据处理活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这些控制工作所采用的控制措施一般会直接写入计算机程序之中,因此此环节的控制通常来说是通过自动控制的方式来完成的。另外,数据通讯的控制问题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处理的过程中,发生错误、损坏或者细密等情况而进行的相应的控制工作。数据的输出控制是为了让数据的输出满足工作的需求而采取的控制行为,其主要囊括数据的输出时间控制、数据输出时的正确性检查以及数据输出时的总数输出控制等内容;最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控制问题。数据的存储和检索控制工作,主要是为了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完整和安全而采取的控制和保护措施。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控制过程中,这几部分的内容均十分重要,应引起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重视和关注。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审计控制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审计控制问题,是能够影响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做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审计控制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意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问题和合理问题;其次,注意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定期的审计工作;再次,注意计算机数据与书面数据的一致性问题;第四,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检查和测试工作;最后,注意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审查,以防止疏漏的发生。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模块方面的关键问题分析
系统管理模块其实质就是对各个功能模块所共用的基础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使各个功能不同的模块拥有相同的账套和年度帐以及对操作权限进行统一的管理、使各个不同的功能模块的业务数据能够共用一个相同的数据库的模块。概括来说,系统管理模块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账套管理、年度帐管理、权限管理以及统一安全机制这样几点。
在系统管理模块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账套管理问题。在账套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账套的建立、账套的修改、账套的输出以及账套的引入这样几个关键的步骤,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步骤一:根据本单位的会计业务和具体情况建立一个新的账套,并以系统管理员Admin身份进入系统管理,并设置相应的账套信息;
步骤二:在系统管理员Admin将账套建立之后或账套主管建完年度帐,却并没有使用相关信息时,如果需要对某些信息进行调整,就需要对账套进行修改。通常可以修改的项目包括:账套名称、期用会计期、单位信息项目、基础信息、分类编码法案以及数据精度等。但是要注意核算的类型是不允许做改动的,而且系统管理员也无法对其不具备权限的年度账套中的信息进行修改;
步骤三:账套输出。也就是选中的账套数据进行备份输出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管理员进入系统管理模块,惦记账套菜单下的输出命令,系统就会弹出账套输出窗口,即可按提示进行操作;
步骤四:账套引入。系统管理员进入系统管理模块之后,点击账套菜单下的引入命令,系统就会弹出引入账套数据窗口,即可按提示进行操作。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总账管理模块方面常见的问题分析
在进行总账管理时,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首先是无法对已经存在的会计科目增加下一级的会计科目,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已经录入了期初余额;第二种情况则是已经填制了凭证,或者已经在转账凭证定义中使用;第三种情况则是已经在支票登记薄中使用。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可能出现的以上三种情况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的取消操作。
其次,对已经录入的期初余额进行试算,结果发现试算不平衡。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也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录入了错误的期初数据;第二种情况则是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不对;第三种是在录入了某一科目的总账余额之后又将此科目设置了辅助核算并录入了辅助核算明细余额。在解决类似的这种问题时,一定要保证录入正确的数据,并对借贷方向进行检查和调整;除此之外,还应删去辅助核算项的期初余额和辅助核算属性,并对会计科目的属性和辅助核算明细余额重新进行正确的设置和录入。
参考文献:
[1]白丽红.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0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意义
前言: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时代的迫切需求下,计算机终于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是会计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革命,也具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会计管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会计理论的发展,而且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1.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1 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⑴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⑵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提供更高效及时的会计信息;
⑶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1.2 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则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
⑵为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
⑶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可以带动或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1.3 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使传统会计学理论和实践均收到影响,许多地方需要改革后,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情况。电算化会计不仅使传统会计使用的介质、工具、簿记格式等形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控制甚至管理制度都提出了相应的变化要求,并进一步涉及到会计学的理论问题,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1.4会计电算化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促使研究和从业人员能思考对策,提高自身。表现有:一会计核算作业方式落后,采用计算机集中核算时部分系统无法自动处理,人工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二核算作业不够精细化,核算作业的核算步骤、审核要点、判断尺度、整改要求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与统一;还有如核算风险预警机制缺乏、系统功能的发挥不够、高素质的电算化人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企业会计业务的正常发展,而且使会计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核算工作,完善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操作,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2.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账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设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如下:
2.1 电算主管岗位
⑴负责组织、协调会计电算化工作。
⑵根据事业需要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
⑶选定会计核算软件,合理配置硬件设备。
⑷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会计电算化制度及管理措施。
⑸负责制定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明确权限。
⑹负责组织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学习与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⑺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转。
2.2 系统管理员岗位
⑴按照电算主管的要求,根据财务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的财务要求,具体负责制定电算化工作实施方案。
⑵根据会计制度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体系、科目编码、科目名称及工资管理的基本代码。
⑶管理电算化系统的日常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有效安全、正常地运行。
⑷按照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规定、设置系统各用户组的权限。
⑸负责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恢复、导入、导出、初始化处理工作。
⑹负责系统软件、硬件的安全、维护工作,建立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及时消除系统运行故障,保障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2.3 系统操作员岗位
⑴负责对计算机记账后的数据进行审查、整理、分析。
⑵负责会计报表设计和上报工作。
⑶协助系统管理员设置、调整各用户组的权限。
⑷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设置科目及项目控制。
⑸负责专项资金的立项及预算控制。
⑹负责财务各类综合数据查询及数据工作。
2.4 数据复核岗位
⑴负责审查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拒绝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记账凭证登记入账。
⑵负责会计数据的复核、记账、月结、年结等。
⑶确保会计数据的及时生成、负责对打印输出的有关凭证、账表复核并签章确认。
2.5 数据录入员岗位
⑴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负责系统日常维护操作。
⑵检查会计原始数据的审批手续,严格按照原始数据录入,录入完毕后进行自检核对。
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打印会计凭证,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预算部门、项目编码,做到摘要简明、数字准确、传递及时,编制记账凭证时应随机核查预算执行情况,对超预算支出有权予以拒编。
⑷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议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更正会计差错。
⑸可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操作;
⑹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2.6 电算档案岗位
⑴负责保管采用光盘等介质存储的会计账簿及报表,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盗等工作,重要的会计档案要双备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⑵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因损坏而丢失数据。
⑶建立电算档案借阅手续,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借阅归还时要做认真检查。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学科相互结合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其本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手工记账是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管理的传统模式,手工记账的业务流程以及人员分工都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手工记账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需要,会计电算化逐渐发展起来,会计电算化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作负担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问题,企业需要在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制定本企业的目标控制策略,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的质量。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变化
1、会计信息处理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集数据处理工具、数据库、信息论和控制论于一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被简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会计工作逐渐实现现代化。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通过电算化软件来实现,企业需要专业的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和维护员,会计核算的效率提高,成本控制、财务预测和销售预测等工作成为企业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要实行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2、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发生变化。
传统的手工记账只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财会信息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算,财务管理部门主要由财会人员组成。但是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财务管理部门主要是由财务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和维护员组成,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熟悉,实现人机的交互,整体上提高会计信息的准度和精度。
3、会计档案发生变化。
传统的会计档案都是纸质的,数据的记录、更改和变化都需要在会计档案上进行。企业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会计档案都存留在计算机网络上,财会人员需要打印纸质的会计档案,对重要的磁盘和光盘进行保存,方便进行及时的检查。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的模式下,会计档案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作,企业在实行电算化管理之后,要向专门的机关进行报批,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数据的记录和管理。企业要聘请专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和维护员,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和管理,整体上实现会计信息记录的准确性。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
许多单位在推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着观念认识的片面性,只知道会计电算化处理资料十分快捷,注重在事务性工作方面的功能,忽视了会计电算化在管理工作方面的功能,忽视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及使用。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主要表现在认为从手工记账到实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产生影响不大;另外还片面认为会计电算化是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对企业经营管理意义不大;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劳动强度,但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目前,不少企业缺乏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其核算结果的质疑,造成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运转,从而导致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2、数据信息失真。
会计电算化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轻了数据记录和计算的负担,数据的加工、报表的生成以及经济业务的查询都在计算机上完成,数据传统的组织性受到影响,数据控制功能进一步减弱。会计电算化的典型特点是数据处理的集中化和自动化,但是数据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数据输入、程序和文件被篡改的现象严重,会计信息数据在反复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数据失真的问题,数据输入的错误直接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
企业在实行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管理之后,还要向相关的部门审批,运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的输出、输入和处理,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注册登记,用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但是很多企业不能按照相关的程序实行内部的会计电算化,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却不能真正的实行,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不高。
4、舞弊和犯罪难度控制的难度加大。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虽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是相应的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逐渐增加,犯罪控制的难度逐渐加大。企业会计信息的保密程度还比较低,存留在计算机上的数据信息很容易被不留痕迹的篡改,造成企业重要数据的复制、篡改和销毁,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创。计算机网络犯罪具有危害性大和较难发现的特点,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内部控制。
5、企业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有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是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作,会计信息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门的财会管理知识,还需要对数据库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简单的了解,在计算机系统出现错误之后进行简单的维护和管理。此外,企业还需要聘请专门的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和维护员,避免将有故障的电脑外出维修,造成企业财会数据的泄露。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企业会计电算化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企业会计人员很难对新知识和新的操作系统进行学习,企业会计信息电算化的整体水平较低。
三、企业会计电算化中的内部控制策略
企业电算化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要采取一切措施,维护电算化系统的正常使用,减少和防止电算化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只有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审批,对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采取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电算化的优势才能整体上得到发挥,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才能降低。因此,企业要结合相关要求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避免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犯罪现象的发生,减少企业的可能损失。
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
受意识和成本的影响,很多企业还没有实行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在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会计信息管理的质量不高。因此,要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以及财会人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以及电算化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在企业内部实行企业电算化管理。此外,企业会计人员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主体,会计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质量。
2、企业要加强企业职责的分工控制。
会计电算化具有数据处理自动化和集中化的特点,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功能比较集中,企业需要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实现职责的分离。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之后,企业要对财会人员、系统管理人员以及维护人员进行任务的分配,实现职权分离,确保企业员工职责之间的平衡和制衡,减少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此外,企业相关负责人要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对不同的岗位职责进行定位,提高会计电算化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3、制定严格的操作制度,避免信息的泄露。
企业只有加强数据处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数据失真现象的发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才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管理与维护工作,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度,整体上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水平。此外,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的操作权限和操作职责,系统的外部人员未经允许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提高数据计算和处理的安全性,减少财务犯罪情况的发生,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
4、对企业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对纸质的会计档案进行管理,还要做好磁盘信息的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的任务进一步加大。因此,相关人员要按照会计档案的管理办法进行纸质档案和磁盘档案的管理,制定妥善的保管措施,将磁盘放置在干燥的地方,避免数据的破坏和失真。此外,会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对知识进行更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5、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涵是多方面的,但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万能的,会计系统是由人来操作的,一dylw.net 学术参考网个系统是否安全,不但取决于系统本身,更应该注意操作使用人员的素质,未经有效的业务训练和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本身,对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各种规章制度也都需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执行,不然也只是流于形式。会计人员应接受所用系统在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使用管理好自己的口令,定期修改自己的口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要建立起良好的绩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使拥有知识的人获得合理的报酬,实现知识创造财富,留住了解重要信息资源的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以及相应的信息资源损失。制度本身是否完善只是一个方面,只有全体员工共同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通过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逐渐被企业接受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和速度,还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企业会计电算化还存在数据信息失真和信息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严重。企业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整体上提升会计信息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齐芬霞.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探析[J].会计之友.2009(01)
[2]张培,张建强.浅谈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农业.2008(08)
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会计职能影响
会计电算化指的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对会计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就是用计算机对会计中的手工记账以及报账等进行处理,同时还可以代替部分人脑分析和预测的工作。我国会计在进入电算化阶段之后也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会计软件比如用友以及安易等,但仍然给传统会计提出了很多挑战。
一、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手工核算处理
目前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类新型软件在会计工作中的运行,对于会计的数据处理开始进入一个集中化和规模化和自动化的阶段。除此之外,在传统会计处理中要结合不同企业的规模以及经营方向和方式等来采取与之适合的组织形式或者记账程序等来进行工作。但是在会计工作进步到了电算化的阶段之后,由于这种方式的精度较高并且工作速度较快所以可以采取统一方式来进行核算。同时因为电算化方式工作中的差错率较小因此可以避免掉各种核对环节。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下工作人员进行月底对账时一旦出现差额就需要对所有的凭证进行核对来寻找错误之处,但是在电算化的会计处理方式中数据在进入系统之后就可以通过一体化的处理来对对账和编制等进行处理。
(二)会计信息载体的变化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下,会计信息的提供主要载体是凭证以及报表等,并且大都是通过数字以及科目等进行呈现,这种信息的呈现方式是十分简单并且不全面的。但是在现代电算化会计处理方式就改变了这种会计信息的呈现方式,电算化会计处理方式的多媒体平台可以将会计信息通过文字、声音以及图形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从而可以让会计信息更为生动形象以及更为全面的反映出经济活动的质量和变化趋势。
(三)会计服务对象的变化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之下,其工作重点就是侧重于根据企业日常业务记录进行账簿的登记并且编制报表,这样可以向企业外部的公司或者审查部门呈现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外部提供会计信息服务,但是在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向企业外部提供会计信息之外还可以利用会计软件来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其决策的参考,从而将会计工作的重点从外部转为内部,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我国电算化会计的侧重点开始倾向于财务管理方面。
(四)会计报表模式的变化
在传统会计模式之下其通用报表模式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做法,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类型的信息使用者提出的同类要求,但是却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提出的不同需求。例如说很多使用者习惯于查看综合类的信息,而有些使用者更加倾向于定量信息或者定性信息的查询,同时有部分使用者对于不同信息的不同组合也都提出了要求。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于传统会计提出的挑战还包括了会计信息从定期报告向适时报道发展。在传统模式之下基本上都是采用定期报告的形式,例如年报或者周报等来对会计信息进行报告,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使用目前市场环境对于时间提出的要求。在传统模式下由于会计的手工操作就会出现信息与现实之间的时间差,但是在电算化之后从信息的录入到结果的输出都是由计算机来自动高速完成的,这就可以为信息的使用者更为快速并且高效的提供各种参考信息从而让其更为迅速的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状况这就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抓住机遇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会计电算化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影响分析
(一)对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影响
企业内会计监督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企业内部的监督,主要包括了对会计工作以及会计人员行为的监督,也是就是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督。但是目前随着电算化改革对于这种内部控制来说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在传统会计模式之下,其主要是以人为控制目标展开的,但是在电算化会计工作方式中起目标不仅包括了人为控制,还包括了信息系统。在电算化会计模式之下需要从信息的输入到处理、输出以及存储等多个环节来加强对于信息的控制。例如说传统会计模式之下信息的输入主要为通过原始凭证来填制记账,但是在电算化条件下就可以通过键盘以及语音和扫描等多种方式实现信息的录入。因为目前数据处理的不同所以对于会计监督来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对于外部监督的影响
为了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真正的让会计监督可以发挥其职能,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同时还需要通过财政税务部门以及政府的审计部门等一些民间机构来对企业会计账目等进行监督。在会计进入电算化时代之后,之前以纸质审查为主的监督审计方式就无法满足需求。在传统手工方式之下,会计监督中的内部控制等主要表现为员工之间的互相牵制,审计人员进行手工的核对和检查,在电算化方式之下监督的范围就要随之扩大为不仅包括了对于人的监督,同时还包括了对于软件系统的审查监督。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
会计工作在进入了电算化时代之后不仅从会计的核算方式以及工作效率和工作重心等几个角度改变了会计的职能,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我们在对会计工作进行电算化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例如在西方发展较为成熟的ERP软件技术,就可以包括财务以及市场营销和一些信息子系统等,可以对于企业信息进行集成化的管理。同时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发展其主要方向就是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售后服务。例如深圳金蝶公司等就通过完善服务而在短时期内获得了很多客户的青睐。
四、A鞋材公司会计电算化使用情况分析
(一)A鞋材有限公司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可行性
会计电算化是否可行,是否适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主要应从企业本身所在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及计算机技术本身进行分析。公司各级部门的重视,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了统一的领导。公司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会计电算化具备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公司还培养了自己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情况
财务部门根据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特点,将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为:系统管理员由会计主管担任;系统操作员两人;系统维护员由电脑机房人员担任;系统审核员和会计档案管理员也由会计主管担任。
(三)A鞋材有限公司运用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分析
1.常见的技术性问题
企业财务人员经常在业务操作的关键时候,出现计算机“运行缓慢”,“死机”等状况,致使会计业务不能按部就班的进行。例如在数据录入操作中,操作员尚未对录入数据确认存盘,计算机却突然“死机”,使辛辛苦苦的劳动一瞬间化为乌有,操作员需要重新开机之后,重新录入数据,这样重复工作影响了效率。
2.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问题
(1)系统管理员职责缺陷
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工作推广过程中,首先突出的错问题就是:系统管理员一般由会计主管担任,而会计主管缺乏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不能很好的履行系统管理员的职能,一旦计算机或者财务软件出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只有请专业的计算机维修人员来解决。但是岗位设置上将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混为一谈。造成工作中的职责不明、权限不清。
(2)系统操作员权限不全面
企业日常的一些财务工作本来应该是操作员自己完成的,而系统操作员在这方面却没有完整的权限,又是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例如,企业的系统操作人员作为结账人员,经常在结账后,发现了错误而自己没有修改的权限,还有去早系统管理员反结账,然后再由系统操作员改正过来。
(3)系统维护员的设立。
没有设立系统维护员这个电算化岗位。企业的财务系统在日常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时,往往由机房的工作人员来解决。在电脑需要维修时,就只能请专业的电脑维修人员来解决问题。
(4)会计电算化中安全隐患大。
公司在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过程中,由于电脑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以及电脑病毒的侵入使会计资料在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危险。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会计人员逐渐从繁琐的账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和利用,预测和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因此,对于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冲击,我们应该分析其合理性,妥善的处理这种冲击,加快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参考文献:
[1]王春梅.浅谈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8).
论文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科学设置会计岗位的职权显得十分重要。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展的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输入了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
(二)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由于在电子计算机应用中,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
一、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可以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三)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在经营管下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促进会计队伍的素质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学习掌握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以便适应工作要求并争取主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可以提供许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可以使会计人员有接受脱产专业培训的机会。因此,必然逐步提高整体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
(五)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基础
会计电算化以后,为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六)推动会计改革,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方法以及会计理论的研究等产生影响;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账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设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如下:
(一)系统设计员的职责
1、根据会计制度和核算要求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
2、经济政策和企业微观管理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功能。
3、负责指导有关人员正确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4、及时解决软件在运行中所发生的技术问题。
5、为保证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二)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1、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设置本岗位权限范围内的操作口令并进行财会分工,对有关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设置和调整,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监督并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2、帮助系统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负责计算输出的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4、检查各操作员操作的日志记载情况,对计算机开机、关机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防止非法调用和操作。
5、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手续。
6、完善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考核制度。
7、为保守本单位经济秘密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不得将本单位会计数据以任何形式带出本单位或对外提供。
(三)系统操作员的职责
1、负责将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对于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不得录入计算机。
2、数据输出完毕,应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脚数据审核员复核。
3、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会计数据进行记账,并打印出有关的账表。
4、每天数据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5、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
6、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7、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四)数据审核员的职责
1、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数据审核员负责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输出的会计数据、账表的正确性。
2、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经各有关人员更正后,再进行审核。
3、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账表不予签章确认。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手工,结合
随着云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大量增加,如何实现会计专业学生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实现在校学习知识与岗位工作环境无缝对接是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有很多,诸如用友、金蝶、管家婆、速达等等,会计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一台电脑、几个档案柜以及几个资料夹就可以满足全部会计核算的需要了,即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财务部门里面一大摞的账本的景象正在消失。但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来讲,为了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建立会计思维,做好会计专业入门知识的传授,账本又必不可少,即手工记账对于学生来讲是学好会计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所以,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手工记账密不可分,学好会计手工记账是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知识的基础,会计电算化是对会计手工记账的简约化和集成化,实现二者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对于有效提升会计专业知识教学效果,充分实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大有裨益。
我们假设的教学前提如下:
[1]教学对象:大一新入学的会计专业学生
[2]会计电算化教学基础:(1)教学软件:用友ERP-U8(V8.61),据以进行会计电算化核算。(2)主要教学项目: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采购与应付系统、销售与应收系统、库存与存货系统、期末会计事项处理、UFO报表系统。
[3]会计手工记账教学基础:(1)《基础会计》教材一本,据以进行手工核算。(2)主要教学项目:会计职业认知、会计基本核算认知、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日常业务处理(包括筹资业务、供应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形成与利润分配业务、资金退出企业业务、财产清查业务)、账簿登记、编制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
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思路实现“会计电算化核算”与“会计手工核算”的结合:
一、会计基础理论铺垫:对于新生来说,教师必须先将诸如“会计的概念、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等基础知识讲授给学生,为会计账务处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主要知识结合讲解:
1、引入一个工业制造企业的完整案例,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项目与《基础会计》中的“建账”项目结合讲解。教师采用案例分析法,依照现实企业当中企业内部管理的规则,引导学生完成会计手工账本的“建账”工作。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系统管理和初始设置”,为后续明细账的登记、部分原始凭证的编制提供便利。
2、会计电算化中的“总账系统”的“录入期初余额” 项目与《基础会计》中的“建账”的“填制账簿期初余额”项目相结合讲解。需要强调的是,手工账本的建账项目每一个总账账户和与其所属的明细账或日记账户均要手工填制期初余额,会计电算化的期初余额在填制的明细账和日记账的过程中,总账会直接生成。
3、《基础会计》中部分经济交易或事项的“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与会计电算化中的“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采购与应付系统、销售与应收系统、库存与存货系统”结合讲解。原始凭证“工资表”、“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采购入库单”、“销售出库单”、“材料出库单”、“产品入库单”等均为工业制造企业非常重要的原始凭证,在手工核算过程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的需要各职能部门制单交由财务部门审核,有的需要会计人员自己编制,但计算量很大。教师应重点给学生讲清楚上述原始凭证的由来以及重要性,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的各模块中利用其集成性、模块化共享的特点,完成相关经济交易或事项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任务。
4、会计电算化中的“总账系统”与《基础会计》中的“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日常业务处理”结合讲解。要求学生学会在电算化系统中通过“点击生成”的方式完成所有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任务;要求学生学会手工完成所有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任务。
5、会计电算化中的“总账系统”与《基础会计》中的“账簿登记”结合讲解。要求学生学会在电算化系统中通过“点击”的方式完成所有账簿,包括总账、日记账、明细账的登记工作;要求学生完成所有账目手工记账工作。
6、会计电算化中的“期末会计事项处理”与《基础会计》“期末手工账务处理”结合讲解
7、会计电算化中的“对账、结账和反结账”与《基础会计》“期末手工对账、结账”结合讲解。
8、会计电算化中的“UFO报表系统”与《基础会计》“编制会计报表”结合讲解。
9、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的会计档案管理讲解。我们把以上教学思路归结为“一铺垫、九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实现以手工核算为基础,更加深刻地理解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的来龙去脉,在教学实践中效果很好。
当然,此种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师资要求较高,要求授课教师既要熟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会计类专业课程,又要会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
2、对教学资料要求较高,尤其是教学案例必须完整,即既能满足会计手工核算的需要,又能满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