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验室;
管理艺术设计实验室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与创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且计算机新技术等设计复制课程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给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高校需要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能够有序运行,能够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1]。
一、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较快,但是起步较晚,而且随着近年来市场中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在高校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招生和录取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但是高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空间以及师资力量却没有变化,这导致高校教学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中也就相应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地域条件阻碍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大多数高校在选址的时候,会选择远离市区环境较好的郊区,这虽然可以营造舒适的校园环境,但却不利于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因为艺术设计需要紧紧抓住市场的需求,学生艺术设计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中接受检验。但是高校离市区的距离较远,学生就缺乏实习和实训的环境,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术和设计水平进行检验[2]。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管理缺乏约束
在高校中由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较少,青年教师较多,教学师资结构不平衡。青年教师虽然观念新颖,但是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在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中,往往不能妥善处理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这就使得实验室管理缺乏实际的约束性。中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在设计实验室的一些新的设备以及掌握全新的教学理念方面就显得比较欠缺,这就严重影响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作用的发挥。
(三)教师的压力较大,疏于管理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主任教师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还要负责招商引资以及设计实验室的基础设施等工作,且在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中的一部分经费需要教师自行筹措,这就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就使得教师很难平衡设计实验室管理和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提高艺术设计实践水平[3]。
二、艺术设计实验室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同时展保持一致,满足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一般在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会开设平面、动画、陶艺以及装饰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具体包括书籍、广告、家具、展示等平面设计课程,印刷、玻璃、金属等装饰设计课程,以及平面动画、多媒体、影视、虚拟立体动画等动画设计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以工作式教学为主的,即把艺术设计实验室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大学阶段会学习到各个方面的知识与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是与商品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开设艺术设计实验室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二)校企联合,实现互惠互利
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可以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一方面,学校可以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合理和问题,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体验机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检验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并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收入。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和学校合作,向学生提供实习工作岗位,可以应用学生新鲜的艺术设计创意,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用于招聘雇佣艺术设计工作人员的成本。通过校企联合既能解决学校建设管理艺术设计实验室资金匮乏的问题,也能缓解企业的用人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三)使学生、教师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艺术设计实验室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不断参与实习与实践的场所。高校建设发展中加强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室,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只有的进行艺术创作,学生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三、建立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
(一)加强校企合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能够不断的提高高校艺术设计实验室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就有必要谋求更高层次的合作与发展,将一些优秀的企业引进来[4]。引进优秀的企业,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的实习经历获得宝贵的艺术设计的经验,有效的反馈艺术设计实验室的教学成果。同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应该只局限于在学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中检验自己的操作技术,应该从校园设计实验室中走出来,走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学生可以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实习,参与到实际的设计中,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出经济价值,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企业同学校的设计实验室进行合作,为学校实验室提供一定的资金、项目支持。另外,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的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从中选拔出一些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人才。
(二)完善设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要想能够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就需要建立和完善设计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的规章管理制度可以使设计实验室的管理更有依据,这样才能把每项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建立起艺术设计实验室良好的管理和使用秩序。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特点,制定类似于《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办法》、《艺术设计实验室贵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的管理细则[5]。在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后,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这样该细则和规章制度才有现实意义。因此,就要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使用设计实验室的学生和教师不仅要充分的了解其中的内容,还要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要保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遵守使用守则,实验室的管理员要进行及时的检修与升级,保证设备可用于教学。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来,增强其管理意识和维护意识。
(三)合理配置实验室教学资源
在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所需的设计实验室较多,如果各个实验室在设计和建设的时候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就会出现实验室重复建设的现象,就会造成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设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时,能够对各实验室的功能、所需设备等因素进行考察与分析,对艺术设计实验室进行长期的、可持续的长远规划。学校应该组织相关的教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考察本校对艺术设计实验室的设备、功能的具体需求,同时还要到其他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当学校的设计实验室建成后,教师就要对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进行统筹,并优化其配置,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实验室资源闲置和实验室效益不断下降现象的发生。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实验室的设备、器材进行及时的维护与检修,还要及时升级系统,使实验室的系统能够满足市场中对艺术设计的需要。
(四)提高设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设计实验室是否能有序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他们不仅负责安装和调试实验室设备,还要负责其日常维护检修和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因此,要想在高校建立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就要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具备处理实验室常见和突发使用故障的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到相关的科研和竞赛活动中,通过实践来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经济手段等途径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这也会刺激他们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建立。
(五)加强艺术设计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设计实验室开展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高校要加快对艺术设计教师的培养,消除教师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观念,要尽可能的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艺术设计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要有针对性的派出相关的教师到有优秀的管理经验的其他院校去学习、考察,学习外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提高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建立起科学的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艺术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因此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要加强对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使实验室的各个因素都能和谐有机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白汶灵.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5).
[2]张方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
[3]徐凯歌.医高校艺术设计实训室科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3(4).
[4]卢梅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文教资料,2011(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43-02
我校《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将我校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目标定位已由教学型高校向教学研究型高校逐步转变。高校的科研成果是实现这一成功转变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直接关系到是否能顺利产出科研成果,并对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我校成功申请到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实验室建设工作,从2010年至今,学校累计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110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00万元,对提高我校办学水平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我校实验室还处于教学型高校的管理体制下,一些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机制已不能适应我校发展需要。
一、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室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1]。我院对实验中心和实验员考核仅体现了工作量方面,而对是否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培养、实验室资源共享、综合效益方面缺乏相应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实验员片面追求工作量,难以调动实验人员的相关工作积极性。
2.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不够。目前我院部分专业实验技术队伍还相对缺乏,实验人员对从事本工作的认同感相对较低,思想稳定性不高,这与学校的考核制度有一定关系。实验系列与教学辅助系列、行政人员的年终考核待遇上存在不协调,工作待遇、晋升机制、对实验人员的关怀和重视程度,影响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从事相关工作的热情。
3.学科团队建设,有待加强。我校属于教学科研型高校,实验室建设主要以教学为主,无单独科研实验室。教师的科研只能依赖于教学实验室。在学科团队建设方面,相对松散,教师和实验管理员不能以学科团队方式进行紧密结合,共同发展进步。
4.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造成仪器设备不能有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仪器由于缺乏维护管理,加之部分仪器质量本身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维修,然而学校对设备维修基金不足,同时维修不够及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有效利用。
二、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改革建议
针对我院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我院着手进行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制改革,改革内容主要围绕着运行体制建设和考核机制建设两方面的内容。运行体制建设主要围绕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设置,考核机制主要围绕实验室改革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进行建设。通过建立适当的体制和制度,推动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良性循环。
1.实验室管理运行体制建设。借鉴“211”,“985”高校和我们同类型高校中好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进行实验室运行管理和运行体制改革探索,目前,实验室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模式:(1)以学科教研室管理型。以学科教研室为主导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室管理考核权下放到学科教研室或学科负责人。实验中心对学科教研室负责人管理的实验室进行考核,学科教研组考核相关实验员[2]。(2)实验中心管理型。实现资源充分开放共享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对实验中心进行考核[3]。(3)复合型。这类模式既保持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又增加了在考核体制中,是否能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培养、实验室资源共享、综合效益等方面的量化考核内容。
2.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实验室规章制度是从事实验室科学管理的行为准则,它能保证实验室秩序的正常运行,规范实验室管理,理顺各种关系。在新的运行管理机制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责任人、实验员、指导老师职责,做好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室安全与卫生、仪器设备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实验教学,实现资源充分开放共享,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培养,充分发挥实验室综合效益。
3.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制定对有专业技术专长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优惠政策,提供进修培养机会、制定对实验室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加强实验室队伍考核及进出机制,使其进入良性循环。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聘任,竞争上岗,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4.集中经费投入,建设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学院集中资金投向那些学科发展必不可少、利用率高的仪器设备上,重点建设利用本科教学和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实验室。统一调配各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建立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加大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力度。实验室是教师科研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场所,学院对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大了开放力度,努力为教学科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实验室考核体系中增加关于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以及对教学科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的量化指标,促进实验室的开发和资源共享。
三、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尝试
1.分类试点,搞好探索,逐步推进。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这里面既有涉及学校层面的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方面,又有涉及学院层面、教师、实验队伍及管理人员方面关系及利益。要做到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最终达到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的目标,需根据实验室特点进行分类试点,进行探索,逐步推进。通过探索,我院实验室管理与运行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2.做好实验室考核机制探索,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搞好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最终还是理顺各方面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搞好实验室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室考核机制是最终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建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验室考核机制需要将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结合学院学科发展情况和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客观规律进行。
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不仅是深化中国高校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实验室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应通过对现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实现实验室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达到实验设备利用效果最大化,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谢红梅,蓝孝帅.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3):161-163.
[2]李强,衡容,崔超.基于开放导向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228-231.
[3]吴晓东,左健民,朱晓春,等.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44.
【关键词】高职,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实践
1.前言
普通高职高专教学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实践型人才,这是其巨大优势之所在。实验实训教学指的是独立的设置实验实训的相关实践课程以及理论课教学中与实践实验实训相关的内容,这种培养方案的确立是为了实现普通高职培养人才目标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使高职教育能够办出成果、办出人气的重点之所在。实验实训教学是训练学生相关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是整个高职教育阶段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实验实训教学要和理论课的教学相适应, 要努力贯彻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等高职应有的教学原则。
2.高职实验实训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条件下,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大体上模仿了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方式。而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的教育两者具有很大的差异,实验室建立的目标和功能以及实验的相关内容,师资方面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区别,导致现行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和普通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不适应。
2.1 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制约着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思维下,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管理的断层。在高职的教育中,追求的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整合,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简单的延伸和附属。但由于高职实验室的管理方式跟不上改革的节奏,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管理继续模仿本科院校中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引导教师分开予以管理的方式。而在实验室日常运行的过程之中,高职院校的教务处和实验中心在实验课程的建设、教学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督等职能的分工上,存在交叉或者是缺位的情况。
2.2高职实验实训教学考核方式陈旧。在传统的高职实验实训教学中,考核的方式不过是让学生根据已知的实验结果来“走过场 ”式的做实验,这种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产生敷衍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平时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此外,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应当把学生摆在主体的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和指路人。而在实践中,很多教师仍然没有树立这一观念,仍然越俎代庖,过分的干预学生实验实训的操作,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机会。造成了设立实验实训课的目的无法真正实现。
3.高职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3.1改革高职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在高职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的改革中,必须要关注的一点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管理有机的统一起来。因为,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课的教学本身是密切联系的,所以将其管理合并,这样教师们方便切磋课程的统一安排,选择最有利于学生的课程设置方式,从而更有利于高校实验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此外,在对高职实验实训中心的日常管理上,高职院校的教务处和实验中心的对各自的管理范围没有进行很好的约定,这样会导致管理的混乱。因此,应该由二者对管理领域进行协商,保证管理的有序进行。
3.2更新实验实训教学设计。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轻实践重理论的思想观念,改变重知识教授,轻能力提高,认为实验实训附属于理论知识教学的落后思想。其次,应该适当的减少验证型的实验,对实验内容予以更新,同时增加一些实践性应用性相对较强的综合型创新型实验。要想改革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使实验实训课成为学生学习和研究专业技术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利用一些高水平的实验操作实践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锻炼有效的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实践的操作能力以及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三,要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客观的看待传统的实验内容和方法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注意与时俱进的吸取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标准、新规范、以及新成果,使实验实训教学和当今社会的发展实践密切的相联系,同时要注意采取现代化的教学实验方法,不断的完善实验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3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实验实训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培训,使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了解实验的主要方法,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以及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的科研精神、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做事方法、尽力协作的团队素养。以往的实验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观察力以及创造力的发挥。应当转换教师在实验实训中承担的角色任务,由以往的“手把手”教授者向引导者进行转换。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验的方式获取成就感,从而对相应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讲,掌握了一门技能,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3.4实验实训考核方式革新
3.4.1推行实验教学考核制度。实验实训的考核要以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的内容。学生必须按照实践的教学规划完成每一项实训的具体内容之后并经主管教师审查合格方才有参加考核的资格。
3.4.2实行技能鉴定。实验实训的考核方法应当和职业技能的鉴定方式相接轨,学生在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可以直接有资格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各种职业技能水平的考试。
4.结语
高职实验实习教学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人才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普通高职院校应当建立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学生成材的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实训教学的管理模式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开放高职校内的各种实验室,提高高职学生实践的能力,进而有效的提升其专业素质水平,为最终找到理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波.高职实验实训教学探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04).
【摘要】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是医疗行为的重要支柱,其质量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提高、医院品牌信度的提升。因此,强化基层医院临床试验室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质量管理已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基层医院;检验室;质量管理
Primary Clinical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Issues
【Abstract】 primary hospital clinical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medical practice, the merits of its quality management will direc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hospital brand to enhance reliability.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grass-roots hospital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Keywords】 primary hospital; examination room; Quality Management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空前的跃迁,各种全电脑自动分析检验设备在临床上争先亮相,使得各标本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不断提高,为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1,2]。但这一新兴技术出现与传统的临床试验室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的链接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检验科人才缺乏、技术力量单薄、分配不合理、高新检验设备购置认证失误导致设备闲置等,这些问题如不能一一的得以落实,将会带来一定负面效应。笔者从多年的临床检验工作出发,浅析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结症和盲点。
存在问题与现状
1 检验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或人力资源管理分配不合理:目前,基层医院检验科的从业人员为全日制医学院校毕业者不多,多为80年代前后或更早的一些内部招工人员经过短期的业务培训进岗,或部队转移的卫生技术人员。在90年代后,有零星的一些中专毕业生进入检验科,这些人员进入检验科后,充其量为一“机械手”的作用。他们对一些检验结果的偏差难以认知,对一些仪器设备的调节很不规范。同时,由于特定的基层工作环境,检验科的人员在职进修学习或外出培训的机会非常罕见。所以,就是一些正规的检验毕业人员,在基层磨练了3-5年也锐气渐减。辅助科室抑或二线科室也一直牵制着检验人员的工作热情,小到福利待遇,大到表彰提拔,辅助科室的人员占优势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不少有学历、有职称的人员都巧妙转岗,导致检验岗位的技术力量更加削落。
2 高新检验设备盲目上马,性价比例不高[3]:部分基层医院的领导者,为立杆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树医院社会形象。或怀着一种攀比心理,以重金出击购进尖锐检验设备。但由于一些项目的开展受到临床的技术力量、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及群众对医院的信度影响,使得一些设备处于半闲置状态,闲置的设备不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还要定期的进行校验、维护。如某乡镇卫生院几年前花费4万多元购买一台IMS-972 G型半\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一年仅仅检查几十例患者,目前,处于完全闲置状态,导致医院的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
3 临床与检验科室没能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信息不对称导致矛盾不断,相互埋怨:临床医生看病开单,检验人员看单检验。临床医生不了解检验过程,检验医生不了解临床资料,均为机械式操作。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明显不符时,均会相互扯皮,甚至相互否定。
4 各种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管机制失控[4]:由于基层医院特定的人员结构,许多单位都是一个人或二个人。各种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如一种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所以,许多制度的建立形同虚设,以应付各种检查。对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压束力。
管理对策
1 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重新认识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领导者要充分把握检验室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力度,把学历层次高、业务能力强、积极进取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吸引进来,为他们营造各种宽松进取环境。使他们能清晰的认识到医院的检验科室已成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的部门。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检验技术的高低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 加强检验科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使他们能与时俱进,能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并把所学的知识有机的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在职教育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可采取函授、夜大、上级医院进修、自学、甚至可进行科内进修学习等形式。
3 检验设备的引进、更新换代要充分了解市场,充分评价设备的性价比[4]。达到化小钱买好的设备,能使设备在实际工作中能达到正常运转状态。同时,要注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做好灵敏度、准确度校验工作,以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4 检验人员应走临床医疗服务之路,一改过去那种“井水不犯河水”各司其职的服务形式。检验医师应走进临床,和临床医师一起参与查房、会诊,分析临床检验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出参考意见。同时,也使临床医师能了解检验标本的分析前处理、测定、过程、实验方法、检验值得由来等,使其在临床工作中对检验结果有个客观的解释。从而,能改变过去的那种送检标本不符合或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差很远的情况。以达到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无缝链接、信息对称。
5 检验人员应严格遵守检验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的操作流程。注重各环节上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特别是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如标本质量下降,下面的工作均为徒劳。
总之,基层医院的检验质量管理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也只有医院的领导重视和检验人员的自身不断努力,才能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才能走向良性循环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美华。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377.
[2] 吴秀茹, 贾静, 李爱华, 等. 检验科室外质量管理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9) : 1697 .
[3] 邹炳德。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会[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4 ,381-382。
关键词:优势学科;项目;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11-02
一、引言
学科建设项目是一种新兴的项目组织形式,它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有别于纯粹的科研项目,它有自身特殊的规律性。当前,国家、政府和社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面对投资额度巨大、数量迅猛增长的优势学科建设项目,一方面,作为学科本身来说,要保证学科建设项目顺利开展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实行一套有利于维护和激励学科健康良性运行的机制。另一方面,作为学科的管理部门和高校的学科建设管理者,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一个最优的、有效的优势学科项目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率和研究成果质量,进而更好地实现项目建设目标。
二、我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组织结构现状
目前,我校实行学校、学院、学科三级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其中,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对学科建设进行宏观的指导、调控、监督和管理。院级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带动和促进本学院的相关学科的发展,逐步形成学科群体优势,主要行使过程控制的职能,进行过程监督和管理。学科层面是由学科带头人负责的具体实施层面,在学校、学院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学科特色、实力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建设目标、发展规划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协调整个实施过程。三级管理体系能够让学科建设的行政机构不断得到加强,各种相应的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规范化水平更加提高,有利于学校尽可能地组织更多的科研力量搞好学科建设,让各级管理层分解目标责任,提高决策和管理,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更有利于调动学校各层级对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各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提升学科实力和水平,这种模式既符合当前对学科建设要求的趋势,又能为学校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管理支持。
三、我校优势学科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学科建设项目是学科建设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以项目管理为对象的立项建设管理模式。由国家、省级等上级管理部门或学科建设管理部门进行立项论证,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以学术队伍建设为核心,系统全面地进行学科点建设,加强中期检查与中期验收工作等监控管理的学科建设管理模式[1]。我校学科建设项目管理也实行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系,并由学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和适当的过程监控。这种管理模式采用行政和项目管理交叉运行的模式,既适应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要求,又适应我校目前的管理体制和项目管理特色[2]。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并制约着这种模式的良好有效运行。
1.责、权、利的界定不够明确。分级管理的学科建设项目管理体系,要求明确各级的责、权、利,尤其是学院和学科层面。在现实中,学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学院领导负责其行政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学科层面的项目负责人负责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由于大部分院长和学科项目负责人由不同人员担任,这种行政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交叉,加之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协调,使得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变得模糊、不均衡,导致理论上讲学科建设项目是由院长负责制,而实际实施中,都由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相关的经费、建设任务等,院长并不能完全掌握本学院的项目实施情况,最终导致项目组成员汇报目标不明确,工作上相互推诿,责任不清。
2.职能部门与项目实施组织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不够。学校学科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完成职能范围内的多项重要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为各学院、各学科的多个项目服务,对各个项目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关键的督促和协调管理作用,要使这几者之间在人、财、物资源上达到最佳的使用配置,就要求职能部门和学院学科之间必须要很好地沟通和协调,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学科建设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3.项目执行监督过程薄弱。目前,我校的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仍然是最基本的三大环节:项目初期的立项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中期检查、项目完成后的验收管理。项目实施缺乏过程控制管理,项目执行监督过程薄弱,项目和经费管理部门主要关注项目的实施进度和经费的使用情况,这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对项目有一定的约束力,无法在学科建设项目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做到有力地监督管理。
四、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研究
1.优化组织结构,健全管理体制。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相关职能处室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依据优势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和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面统筹和规划优势学科项目的立项实施和经费、实验室、场地等资源调配,以及对相关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成立优势学科建设工作小组,负责起草优势学科建项目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负责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实施管理;负责审核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协调项目经费的投入及经费的审核使用;及时处理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做好建设项目的建档、归档等相关工作。成立优势学科建设实施小组,各学院各优势学科都应设立实施小组,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参与项目和使用项目经费的人员组成。根据项目申报书和任务书的建设内容,制定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工作,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建设目标。
2.引入监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现有的优势学科管理模式在项目监督管理上有很大的问题。首先,项目管理部门服务于多个项目,同时还要完成其职能范围内的多项业务工作,在人员配备、经费和时间上,对项目的监管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并且由于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对于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设备的性能和研究平台等的建设难以掌握和认定[3],这使得在优势学科项目的实施过程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因此,在优势学科建设过程中引入监理模式制度非常必要。监理模式首先要引入一个独立的、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监理小组。监理小组能够为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的规划论证、建设目标的确定、实施计划的审定、项目的实施等提供专业性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以及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组织协调相关关系等,从而加强管理部门对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监理小组的专家主要负责项目预算的评阅审核,仪器设备购置的审核和论证工作;项目实施建设进度的检查和督促;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和验收报告的评审,以及标志性成果的审议;项目评估和验收工作,以及对有关政策及措施的落实起到督促检查的作用。
3.协调相关部门,强化过程管理。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学校规划处、财务处、审计处、资产处、招标处、人事处、实验室管理处等相关监督和服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任务,才能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财务处和审计处负责优势学科项目经费的管理和审计工作,确保项目经费使用规范;人事处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创新团队的支持;资产管理处和招标处负责实验仪器设备购置、验收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归档、维修等工作。
优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需要政府部门大力地支持和配合,需要高校自身用最优的组织结构和现代项目管理机制进行管理,还需要广大教师潜心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这样才能将优势学科项目做到最大产出,发挥其最大作用,从而提升优势学科的建设质量,真正建成一批具有一流创新条件、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创新成果的优势学科[4]。
参考文献:
[1]梁传杰,等.立项建设――一种学科建设管理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0).
[2]李爱彬,张庆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体制探讨[J].高教探索,2003,(4).
[3]李爱彬,王鹏,赵文闯.基于监理制的“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
1、目的:监理试验检查的任务,是对工程项目的材料、配合比和强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各项工程的物理、化学性能达到规定要求。
2、职责:对承包人的工地试验室进行全面的监理和管理。试验室的规模、试验设备的种类,按照项目《施工监理招标文件》及有关规定要求组建。各级试验室应在试验(材料)监理工程师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可靠。
3.1监理试验室仪器和设备的管理
3.1.1校核和检验
高级驻地办、驻地办统一定期送交有资格的核验机构校核和检验,校验合格后方准使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并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站有关规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如下: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检定周期为12个月;回弹仪检定周期为12个月;放线钢尺(30~50m)检定周期为12个月;游标卡尺、对国家未规定检验周期的2~3m钢卷尺、钢直尺等工具,要有出厂合格证,通过做对比检验后方可使用,若使用中发现损坏,停止使用。
3.1.2保管与使用
由高级驻地、驻地监理工程师全面管理,试验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人)、测量专业工程师负责保管和使用。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将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和质量检测工具的管理、使用和日常维护与保养,按公司规定建立驻地计量器具管理台帐。使用完毕后,应擦拭干净,装入原包装,妥善保存。
3.2监理试验室的管理制度
3.2.1试验检测质量保证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和有关试验检测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定期检查、维护和检定检测设备,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和准确可靠,实行检测设备专人负责制,未经同意,他人不得动用。检测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试验检测的有关标准、规定规程和方法,并学习有关计量知识、计量法规,了解所用仪器设备性能。新参加试验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业务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在检验过程中发生停电或设备故障时,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均应作废重测。试验检测人员违反有关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检测时,试验监理工程师有权责令其停止操作,重新测定。试验检测人员要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做到正确、清楚、不得涂改,并签字负责。检测人员要实事求是,必须根据检测数据和有关标准编写检测报告,不受外界压力的干扰和影响。
3.2.2试验检测报告的审查制度
试验检测报告应正确、完整、清楚,每份检测报告必须有检测人员和审核人员签名,报告必须编号,以备存查。检测报告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其有效位数和误差表达方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检测报告审核的主要内容有:引用数据是否与原始记录相符合、检验方法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规程、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检测结论是否准确、试验检测报告最后由试验监理工程师审定并对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试验检测报告审核后及时送达各专业工程师,并据此对工程质量进行签认。
3.2.3检测样品和资料的保管制度
检测样品由有关检测人员验收保管,填表登记,并详细记录被检测样品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家、出厂编号、检测内容和其它要求,所有样品均要分类存放,做好标记,以确保不同单位的样品不得混淆,已检样品与未检样品不得混淆。样品的保存环境应保证样品不得变质、损坏、降低或丧失其原有性能。检测结束后,需保留的样品(如水泥等)交保管人妥善保存三个月,而一般破坏性样品则不予保留。由于样品保管不善而造成检测工作无法进行的,一律按质量事故处理。各种技术资料、标准、规程、检测原始记录、委托单、试验检测报告副本均由试验监理工程师负责。所有委托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及质量处理记录应分类存放。样品检测的原始数据对外保密,未经高级驻地许可不允许送检单位或其它单位查对。
3.2.4事故分析与处理制度
在试验进程中发生样品丢失、损坏或因保管不良而变质或丧失应有性能;不同委托单位的样品混淆而引起无法试验或造成试验结论错误;不按试验规范、规程、标准操作,造成试验数据差错,检验结论错误的,均按质量事故处理。当质量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在“事故登记本”上如实记录。如发生的事故无法补救时,应通知委托单位重新取样试验,但要对事故责任人视情节轻重,认错态度好坏进行批评教育或经济等处罚。在试验过程中,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或受某种意外干扰(如停电),按质量事故处理。当质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试验,排除故障或意外干扰。属仪器设备故障的,经检验员调修未能排除故障时,则应由设备保管员负责组织维修。停电,则只须切断电源,等待来电后再行试验即可。设备发生故障或停电时,试验数据是否有效,要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如钢筋、混凝土(砂浆)在拉伸、抗压过程中,水泥试验正在搅拌或振动成型时,或水泥试饼正在沸煮箱中沸煮中断工作超过10分钟的,试样均要作废,需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并在原始记录中注明。总之,发生意外情况需立即停止试验时,其试验数据的取舍应以保证试验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为前提。所有检测工作人员如发现检测过程和检测报告中出现异常数据,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时查找原因,对由于读数错误、记录错误及计算差错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应及时更正,对由于检测仪器设备失灵而造成的差错,则应作废,待设备调试正常后再重新检测。试验过程中违章操作造成人身伤亡或仪器设备损坏的,按安全事故处理。当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并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解决,对事故的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发生技术、安全事故不报告而有意隐瞒者,要作加倍惩罚。
3.2.5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由试验监理工程师负责建立设备台帐、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本及维修检定档案,并负责保管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检定证书。设备负责人负责管理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溯源,主要仪器设备应按检定周期及时校验,仪器设备修理后,若对测试数据有影响,则需重新检定后方可使用。所有仪器设备都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分别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合格、准用、停用,并标明使用和保管人。长期不用的设备应注意防潮防尘,严防损坏失灵,影响使用。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由保管人负责,使用人应在使用记录本上登记使用情况,并协助保管人进行日常清洁保养,当出现较大事故时,应立即报告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并做好记录。
3.2.6仪器设备检定校(检)验制度
试验室日常计量管理工作由计量管理员全面负责。所有在用检测仪器设备,均按规定的检定周期送检,对没有规定的在用检测仪器设备,均实行自校(检)验。超过检定校(检)验周期或检定、校(检)验不合格的检测仪器设备,不准使用,并及时贴上停用标志。对在用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全部实行标志管理,分别贴上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统一制订的标志。被检定校(检)验仪器设备在检定校(检)验前,由计量管理员通知仪器设备管理员安排有关人员搞好仪器设备的清洁卫生工作。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检定证书、校(检)验记录等资料由设备管理员专人保管。
第一,知识型员工的涵义。“知识型员工” (knowledge worker)这一概念是由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1Drucker)于1959年在其著作《明天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 morrow)中最早提出的,他将知识型员工的内涵界定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认为,“知识工作者”是指通过正规教育获得工作、职位和社会地位,主要利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工作的人;并指出,电脑技术员、软件设计者、医师、律师、会计师等都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加拿大著名的学者弗朗西斯?赫瑞(Frances Horibe)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
第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其一,培训知识型员工时间长、花费大。不同时期,员工的培训时间不同。比如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工作生涯所需知识;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而当今,培养一个博士生一般要学习20年。学习时间长,花费就大,投入就多。因此,为了使员工相对同行竞争对手的有用技能的总体水平有所提高,都需要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培训时间长,花费就大。其二,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隐蔽性。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知识资本,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工作也具有隐蔽性。这就要求管理者正确对待知识性员工,必要时进行适当授权,给予一定的工作自,组织需要时,合理地组织自主团队,使知识型员工的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工作的这种隐蔽性就要求管理者对其进行引导和对其业绩正确评估。其三,对事业成功和自身价值追求。知识型员工相对体力劳动者来说,具有更高的收入,其需求要素及需求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他们更注重于事业的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报酬对其不再是生理层面的需求,报酬本身也成了个人价值下社会身份的象征,成为一种成就欲望层次上的需求。知识型员工不仅需要获得劳动收入,而且需要获得人力资本的收入。
二、建立基于知识型员工需求特征的激励方式
第一,物质激励。其一,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员工产生激励首先应满足保健因素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薪资属于保健因素, 它是激励员工的基本条件。虽然知识型员工更加注重工作本身的内容, 但对他们来说, 报酬的多少反映了对他们自身价值的认可程度,他们更注重报酬的公平性。报酬的公平包括两个方面: 内部公平和社会公平。内部公平是指员工的薪酬水平相对于本组织中其他员工的薪酬水平相比是公平的。外部公平是指员工的薪酬水平相对于其他组织中同类工作的薪酬水平相比是公平的。其二,实施宽带薪酬制度。宽带薪酬就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知识型员工受教育水平一般都比较高, 对感受自我成就的要求比较强烈, 而传统的组织特征中等级层次较多, 无法从“地位”方面满足他们对于成就感的需求。其三,建立项目奖金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项目奖金是指为了激励员工及时或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或取得优秀工作成绩而支付的额外薪酬, 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大多是通过项目小组这种团队形式进行的,项目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组内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 项目奖金制可以激发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协作、配合。股票期权是指企业给予高级管理人员或核心技术人员的一种权利, 他们可凭借这种权利在一定期限内的某一时间, 以预先约定的某一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企业股票, 并在他们认为合适的价位上抛出。其四,提供人性化的福利。福利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型员工的间接报酬,福利的高低也意味着企业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的认可程度, 深得人心的福利待遇,比高薪更能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高薪只是短期内人才资源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而福利则反映了组织对知识型员工的长期承诺, 正是由于福利的这一独特作用,使得在组织中追求长期发展的知识型员工, 更认同福利待遇而非仅是高薪。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内涵,提出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促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内涵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经济管理科学与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合渗透,提高实验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在布局上打通专业的实验教学界限,为相同的专业实验课程建立共同的实验教学平台;同时从专业特殊性上,针对各专业实验教学的各自特点,建立不同的功能实验教学平台。
围绕大学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上需坚持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为动力,狠抓素质教育: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以人为本,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依托购置的经济管理类模拟教学系统,增加自己设计、制作的实验方案和教具,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断挖掘实验课程内涵,革新实验教学内容:运用模拟软件操作、多媒体演示教学、案例实战演练的特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做应用能力大大提高,达致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实行实验室集中管理模式。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最常见的管理模式有分散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两种。
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式是集中管理模式,因为它有更多的优点:首先,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实现软硬件资源充分共享的目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建设资金。其次,有利于统一协调和实现规模化教学。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各个专业实验室各自为政,课程的安排、资源的调配和利用需要在各个系之间进行协调,在时间和资源上都是一种浪费。集中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则可以在学院的框架下进行统一的调度,有利于实验课程的统一协调。
(二)强化实验室硬软件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是经管类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对其管理应从采购环节开始人手。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派专业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前往,并对硬件设备进行仔细检查,保证设备质量过关。注意签订合同并妥善保管,以便事后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有据可依。购买安装后更要管理好硬件设备。学期初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所有硬件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转无误。遇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要做出标记,及时解决。学期中,遇到试验设备出现故障时,也应及时解决,保证试验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8%以上,以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
软件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一套教学软件往往贵则上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便宜的也要上千元,所以,要加强对软件的管理,放置在安全防潮的地方妥善保管,防止出现软件丢失和损坏现象的发生。购买软件时应该注意软件的升级功能,有些课程内容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会有所变化,例如,会计学实验软件,会计制度每年都可能有变化,学生实验内容最好也能随之更新,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软件及时更新,满足教学需求的目的,又可以达到节省建设成本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管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课程的主体是参加实验的学生,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效果,必须加强对参加实验学生的管理。经管类实验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用网络资源,例如电子商务实验课,如果实验教师对学生实验课堂纪律管理不好,势必会有学生偷偷摸摸上网聊天、看电影等。有些实验课程可能不需要网络,只要计算机设备即可,但是,因为现在移动存储设备的容量不断加大,上课教师如果看管不严,也可能出现学生看电影、打单机游戏等与实验课内容不相关的动作,如果这类事情发生的话,实验课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避免上述事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任课教师加强实验课监管力度。可以利用安装的电子教室设备不时查看学生屏幕,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实验内容上面,掌握课堂基础知识,熟悉试验流程与内容。也可以在试验过程中流动巡视,既可以随时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起到监管学生的目的。
(四)加强卫生环境管理,营造优良教学环境。环境管理,重在教育。实验室是学生做实验的场所,优雅干净的学习环境要学生自觉维护才是根本,所以,在上课之前实验指导老师一定要提前强调,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卫生维护要求,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卫生环境靠大家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人员还要制定相应制度,按期打扫实验室卫生,保证实验室的卫生环境。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条例,以便提醒学生注意和学习。
(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管理。随着先进实验设备的不断增多,电的耗用量也在不断加大,要时刻注意用电安全。要经常配合学校电工检查电源接口是否老化和松动,查看灭火设施是否健全有效,摆放位置是否铭记在心,紧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利用每年的消防演习熟练消防设备的功能和用法,做到知识熟在口,技能熟在手。
经管类实验室以计算机设备为主,所以价值较高,容易成为不法分子重要的猎取对象,要对设备安全加强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安装摄像设备。
数据的安全保管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一些重要数据是某些事件发生后查找线索的重要依据,比如监控数据、学生上网数据等,要按照主次定时备份这些重要的数据。制作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制成挂牌悬挂墙面,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等院校,应该以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以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优秀毕业生为宗旨,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识管理能力 项目组合 结构方程模型
[分类号]17270
知识管理能力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能力,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①关于知识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还没有统一的意见;②知识管理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关于一般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研究较少,并且调研项目不全面。
1 知识管理能力的定义和内涵
知识管理能力没有统一的定义,Tanriverdi…将知识管理能力定义为组织创造、整理、转移并应用知识资源的能力;本文定义知识管理能力是企业调用和部署知识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要同企业其他资源和能力相结合。
学者们对于知识管理能力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知识管理能力主要指知识管理过程能力,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知识管理能力应该包括知识管理过程能力和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提供的能力,如余利明等、Shu-Hui Chuang、Gold等。因为Gold等提出的知识管理能力(包括知识管理基础能力和知识管理过程能力)比较完整和全面,因此被管理领域广泛接受,例如Zhi-Ping Fan等和Liu等都采用了Gold等的研究成果。
2 研究假设
2.1 知识管理能力模型的构建
Minsoo Shin等综合其他学者对知识管理过程的研究工作,将知识管理过程分为“创造一存储一分配一应用”4类主要活动(见图1)。Gold等认为所有的知识管理过程划分可以归纳为知识获取、转化、应用、保护4个阶段。本文在Minsoo Shin、Gold等的研究基础上,从支持决策的角度出发将知识管理流程划分为知识分类、获取、转化、应用和保护5个阶段。
许多文献对知识管理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虽然不同学者的研究焦点不一样,但是总体看来主要包括两种重要的影响因素:IT基础和组织文化。IT基础和组织文化是最关键的知识管理影响因素,能使社会资本最大化,从而促进知识管理过程。
经过上述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本文在Gold、Chuang和Minsoo Shin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知识分类、知识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应用、知识保护、IT基础和组织文化7个维度变量的知识管理能力模型。知识获取指从知识源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包括知识的收集、寻找、产生、创造、捕获和协作等活动;知识分类主要是指以更容易使用的格式对知识进行整理,便于企业合理地存储、获取知识;知识转换是指把知识由一种表示形式变换为另一种表示形式,就是对知识进行组织从而使其更容易获得并在企业内分发;知识应用是指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应用组织内外部各种知识的能力,它反映了企业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生产运作的能力;知识保护指企业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保护组织内部的知识避免非法或不当使用或盗窃的能力,是企业为维持企业知识的新颖与建设性状态,利用安全与法律措施阻止企业知识非授权地转移到其他组织的过程;IT基础指人们在获取、创造、转移、传播、共享、应用以及保护知识的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rr和rr的功能;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和信念,指导组织的一切活动和行为,包括协作、信任、学习和价值。
根据上述讨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知识管理能力由邛基础、组织文化、知识分类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保护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7个要素构成。
2.2 模型所处环境的动态性
知识管理能力模型所处的环境具有动态性,表现为技术、消费者偏好、产品需求的波动。环境动态性程度的高低会对企业知识的需求产生影响,环境的动态性增加了企业流程中的知识密度,增强了知识的重要性。复杂动荡的环境迫使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对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以支持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和流程,知识的创造和积累有助于监测环境的不确定性。
3 变量测量和数据收集
3.1 变量测量
本研究采用Likert5点量表对变量进行测量。“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主要参考Gold、Shu-Hui Chuang等提出的量表并作了调整和修改,测量项目如表1所示:
3.2 数据收集
本文选择中国大陆企业为实证研究的基本对象。调查对象是在企业任职三年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经过预测试后才进行大量样本的收集。问卷发放的时间范围为2009年8月一2009年11月和2012年2月一2010年3月。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主要通过关键被调查人技术、电子邮件、现场调查三种方式,合计回收有效问卷201份。
4 数据分析及结果
4.1 信度和效度分析
201个样本企业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要求。KMO值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测量变量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具体的EFA过程略)。量表的信度可用Cronbaeh’sα估算,本研究各变量的Cronbaeh’s α均在0.7以上,表明量表的信度良好,如表2所示:
4.2 验证性因子分析
由于样本数相对较少,而测量项目相对较多,采用平衡取向法中的单因子法对测量指标数进行项目组合,使得每个变量的测试题项都减为3个。
从图2可以看出,各测量项以及一阶因子的标准化载荷,几乎全部高于0.4,各拟合指标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X2/df=1.648;RMSEA=0.063;NNFI=O.922;CFI=0.9321171=0.933;NFI=0.845),显示知识管理能力二阶因子测量模型具有合理的结构效度。
实证结果符合Gold等的观点,即知识管理能力不仅指知识管理过程能力,还应该包括IT基础和组织文化等基础能力。实证结果表明知识管理能力7个维度变量在知识管理能力中的重要程度不同:组织文化最重要(路径系数0.91),然后是知识获取、转化能力(路径系数分别是0.89、0.89),最后是知识保护、IT基础、知识应用和知识分类能力(路径系数分别是0.75、0.73、0.72、0.66)。这个结论进一步说明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系统,最重要的特点是其社会性。
假设H1得到了验证。
5 案例研究
为进一步验证实证分析的结论,笔者选择了一家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对3名中高层管理者进行访谈,并且在该企业发放10份设计好的知识管理能力调查问卷。
5.1 C公司背景介绍
C公司于1999年3月注册成立,主要从事石英晶体震荡器产品及相关电子元器件专用材料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公司积极实施知识管理,建立了技术支持库和应用问答集。公司为全体职工提供了一个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提供内训、外训、主管及同事指导等多种进修渠道。提供各种培训,鼓励员工共享知识和信息。
5.2 C公司知识管理能力的模糊评价
本文采用AHP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该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进行了模糊评价:首先建立了知识管理能力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次利用知识管理能力二阶因子分析(见图2)得到的各指标的路径系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计算各指标相对于上层因子的权重,得到各测量指标的相对权重;然后将知识管理能力评价的评语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级;接着根据知识管理专家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建立知识管理能力的模糊评价矩阵;最后计算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得分,将权重向量与隶属度函数进行耦合,根据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算出总评价指标的绩效,与事先设定的评级标准进行相应的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获得的c公司的知识管理能力的问卷,采用上述模糊评价过程可以得到c公司知识管理能力在评语=[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上的隶属度分别为[0.0685,0.605 7,0.325 7,0,0]。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c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评价等级应该介于一般与较好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