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范文

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

第1篇: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促进了我国电视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给观众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在电视效果上起到重要作用。在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的岗位责任不断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水平,为电视节目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为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水平,应着重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促进电视节目不断创新,以便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电视节目。

1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对节目播出效果以及观众的视觉体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当前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想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电视节目,必须对电视节目进行改革,拓展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融入时代元素,促进电视节目创新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对当前节目的发展方向和观众需求进行了解,树立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向,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创新思维的真正意义,实现节目创新。[1]

2影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加强了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视,为了给人们呈现出好的电视节目,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内容进行改革。因此,应该注重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需要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融入当前的时代时尚元素,促进节目创新。在对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相对较多,电视编导自身的创新思维存在一定差异,所获取的专业知识相对有限,影响着节目质量。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广播电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重要联系,并且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单位的体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广播电视行业产生着重要影响。当前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还与标准的工作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并且对创新方面的训练也相对较少。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还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应结合当前市场的变化趋势,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进行不断培养[2]。

3创新思维对广播电视编导素质的要求

3.1提高职业素养

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编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才能促进电视节目不断创新。在节目过程设计时,应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便更好地提升节目质量,减少对节目产生不必要的影响。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在培训过程中,主要包括专业、敬业和道德三个层面,广播电视编导在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行业内部的规范和要求,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方面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另外,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培养编导人员素质的过程中,应与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相适应,因此,还应对员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培养,全面提高编导人员的自身素质。

3.2紧跟时代潮流

当前,电视编导行业发展迅速,在对电视编导专业人员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应对当前的时展趋势和时代特征进行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快速发展,这也是当前广播电视工作对编导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时,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观念和行为也应紧随时展步伐,紧跟时代思想,在电视节目上加以创新和应用,促进整体思维转变,以便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所以,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节目设计方面,着重注重主体选择,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提取适应当前时展的精髓,使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更具时代感[3]。

4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

首先,应充分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并进行准确定位,以便能够顺应时展潮流对电视编导人员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并准确把握当前市场定位,使创造出来的作品更赋生命力,能够被广大观众接受。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对广播电视进行编导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握生活细节,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寻找质量好和水平佳的电视素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作品质量,防止创作出来的作品与实际发生偏离[4]。

当前,广播电视编导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明确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对当前的时展情况和大众需求进行了解。在节目创新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以便使创造出来的电视节目能够符合人们的观看需求,完整体现当前的时代精神。电视编导自身也需要具备独特的编辑思维,才能够实现电视节目创新,将独特的创新思维通过制作形式体现出来,并实现有效融合,建立顺向和逆向相结合的思维形式和完善的思维体系。

4.3促进工作经验与创新灵感的结合

要促进电视编导工作的创新,就必须加强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编导自身的直觉和灵感。在创新过程中,应借助大脑的潜意识不断进行创作,以便达到良好创新灵感,并形成积极成果。另外,扩展创新思维还与编导人员的工作经验有密切联系,工作的娴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编导人员的工作能力,只有掌握了编导工作的本质,才能促进工作经验与创新灵感相结合。将工作经验作为编导创新工作的基础,并激发和优化工作人员的创新动机,以促进电视节目质量提高[5]。

5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方面重视程度的加深,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已不能满足当前时展需求,为了给广大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必须对当前的工作内容进行改革,促进电视编导思维观念创新,更好地把握节目的整体构思,创造出更具时代意识和创新理念的优秀电视节目。因此,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从而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张彤彤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秋媛.地方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

[2]才惠刚.浅议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

[3]马健.提高广播电视编导情商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措施[J].科技展望,2015(13).

第2篇: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播客;广播电视编导;运用;节目质量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行业也进入了发展高峰期。近些年来,播客在网络新型传播技术中发展尤为迅速,由于其具备直观性、个性化、共享性、便捷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有效推动多媒体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广播电视编导领域来说,由于当今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想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与收视率,必须要充分发挥编导的作用。因此,广播电视编导领域也逐渐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中应用播客,能够有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创新,从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力。

一、播客简述

(一)播客概述。播客作为网络信息时代下的衍生品,主要是一种能够通过自有选择的数字广播技术。通过播客平台,人们能够发挥自身的制作视频、音频信息,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很多人将播客与博客相互混淆,其实二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即博客所传播的信息通常都是图片或文字形式,播客主要体现在一个“播”字上,也就是主要通过播放视频和播放音频为主。可以说播客就是一个网络电视平台,能够播放有声有色的信息内容,是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的一种个人电视台。(二)播客特点分析。播客的最大特点就是共享性,播客的共享性与开放性能够让每个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免费获得他人信息,或者自身通过空间制作的音频节目或视频节目在网络中,从而丰富网络平台资源。这种共享性与开放性能够让信息资源提供者享受多个身份,也就是既是受益者同样也是资源的提供者与创造者。

二、播客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中的应用

(一)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提供帮助。通过播客的形式免费传播资源,能够加强学生理解教学信息,特别是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汇总,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制作相关播客软件,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根据播客内容展开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制作的播客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特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将播客资源上传到网络空间中或教学平台中,从而方便学生开展学习。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主持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播客,给学生进行亲身示范,将视频经过一些简单的处理即可上传内容。学生通过访问相关播客内容,让学生学会在主持中掌握分寸。在开展新闻播音之前,主持人需要先平复自身的心理,避免将个人情绪带到广播中,要根据播出内容适当融入相应的情感,并实现良好的情绪平稳过渡,让广播电视内容更加流畅、自然。在制作播客视频中,教师最好能够融入一些动画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相关行为利弊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二)播客在新媒体时代电视传播中的应用。随着我国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数字报纸、数字杂志、移动电视、数字电影等。这些数字化产业主要是在技术与形式上进行创新,播客就是这些新媒体发展下的衍生品,能够对大众提供个性化、针对,从而让接收者与传播者融汇成对,从影视短片、编导话剧、综艺节目到主持人角色转换、播客形式产业、媒体数字制作等一系列流程,都能够彰显出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角色互换,由于信息展示便捷程度与终端多样化特性彰显非常细致,同时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与信息传播样式的多元化发展。播客技术可以说是广播电视编导领域发展主要驱动力,在传统广播电视编导领域中,主要是通过短小的文本新闻为主,现如今则需要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实现,播客技术自身就是一种可以转变编辑部的运作方式,播客信息消息传播极为迅速,甚至是在一瞬间就可以完成信息传播。在新媒体的时代下,作为一名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必须要能够顺应时展需求,更新观念、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岗位竞争力。广播电视编导人员需要将播客技术应用到实践工作中,通过播客刚播电视信息传播形式,来扩宽适用人群,从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力。新时期下,很多知名主持人和编导都有自身的播客,从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通过对比、播放、创新等形式,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发展与创新,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播客技术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让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满足数字化信息传播需求。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播客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衍生品,其共享性与开放性广受社会各个阶层人群的欢迎。本文重点探究了播客相关内容,并从广播电视编导教育领域和广播电视编导工作领域进行应用阐述。总而言之,在广播电视编导领域中应用播客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节目质量。同时也能够推动我国多媒体行业健康发展。

作者:黄妙雅 单位:晴川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范文

编导型”主持人既能够促进节目的发展,也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这也正是目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所期待的目标。

二、“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确定

主持人的个体目标培养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是一致的,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要求,因此,主持人一定要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编导型”主持人的属性来看,“编导型”主持人并不是将编导与主持人的工作简单地结合在一起,二者并不是平行之后的统一,这里突出的是主持人,编导只是主持人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将要承担的二元角色,与传统主持人培养相比,“编导型”主持人培养的内容有所增加,开始由被动接受任务转化为主动参与节目的制作,在节目中,编导型”主持人真正融入了自己话语,不再仅仅是一个话语的传播者。“编导型”主持人需要参与的环节在增多。曾担任大型互动式娱乐节目《幸运52》的原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就是该节目的主要策划人,后改为《咏乐汇》,更是将主持人作为了节目的商标,与节目融为一体,此外,李咏还曾是《梦想中国》的总设计师。这里李咏就是典型的“编导型”主持人,主要表现在以主持人的形态出现,同时又具备编导意识和编导职能。由此可见,“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我们可以按照其职能进行确定,即节目实施的行为者和节目成型的思维者[2]。

三、“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意义

当前,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理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性”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广播电视行业正在进行人才转换和调整,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广播电视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编导型”主持人已成为今后目标培养的重点,这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编导型”主持人的艺术完成

“编导型”主持人是同时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持人,对“编导型”主持人的培养并不是通过各个学科知识的直接相加或简单组合而完成的,而要进行有梯度、有层次的架构,满足其整体的认知,使各个学科知识在其身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包含了人格素养、艺术素养、职业素养、身心素养四个大的方面,其中艺术素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编导型”主持人创作的最终呈现。

(二)“编导型”主持人的社会功用

在电视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会不时遇到一些突发性事件,如果主持人慌张失措,很可能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而“编导型”主持人因为拥有完整的节目参与度,能够对节目现场进行及时的反映,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从而保证节目恢复正轨,正常播出。“编导型”主持人对于节目的掌控,就如同导演对电影的掌控“,编导型”主持人在承担主持人职责时,也扮演了编导的角色,这样就剔除了从编导到主持人的思维传递环节。传统的主持方式是由编导控制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持人的发挥,影响了节目的效果[3]。此外,“编导型”主持人能够将个性化的传播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大众传播带来人际交流的活力,使得广播电视语态和表达方式更富亲切感和交流感。因此,对“编导型”主持人的培养无疑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更专业、更多元的可能,将节目和主持人充分融合,更能够营造出真实可信的个人形象和媒体形象。

第4篇: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范文

学校一般是以教学进度的完成,以及考试的应付作为主要目标,学生无法获得更多时间的机会。然而,我们有必要认识到,作为一个有着极强动手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基础固然是必要的,但是操作以及动手能力同样重要。但是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仍然较为单一和死板,只是为了学习理论,而进行教学活动,为了考试而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无法开展,由此就会导致部分学生虽然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较为突出,但是动手能力却极为欠缺,只能从编导沦落为普通的编辑。第二,是实践方面,没有足够的操作经费。对于优秀的编导的培养,要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并且要以良好的设备作为实践的基础,而不能依靠教师的动手,学生的观察,学生无法做到亲历亲为,亲自操作更是不现实。很多学校在广播电视编导教育方面,因为相关设施的欠缺,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使得学生无法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做到直接上岗操作,只有在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才可以上任。因此有必要在一些学校内对相应的投资进行利用,对相应的设备予以完善和更新,让学生具备较好的操作平台。第三,教学活动虽然存在,但是许多教师都不是资深的专业人士。因为当前社会上对这一专业的学生有较大的需求,因此许多较为优秀的广播人往往会在电视台等地方工作,学校教学自然也就被放弃了。在校学生也因此无法获得最新的相关消息,学生的学习不能够衔接社会的发展。上述的原因是当前该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最大的问题。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从实习方向来看,很多人的模式都是定向的,比如说电视台、广告公司等。对于这部分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极为热爱自己的专业,他们也会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这份工作当去。就毕业生来说,实习是其第一个工作岗位,因此也对他们日后的工作思维以及模式产生了决定作用,因为结合这样的实习,毕业生们原本接受的理论知识就上升到了实践这一高度,能够细致的予以实践。结合这一平台,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国内目前的这一专业实情有所了解,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更好的完成日后的实践以及工作。就实践而言,只有和理论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不断完善,而理论只有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才不会是纸上谈兵。所以说就实习模式来说,对于毕业生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更有利,更容易实现这一专业的革新。媒体是这部分专业毕业人员第一个接触到的,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媒体也体现出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市民在表达自己观点时,最先想到的就是记者以及编辑,许多报纸也实现了政府以及市民之间的沟通。因此良好的媒体,能够让社会的发展得以推动,使得政府以及民众的距离得以拉进,二者能够更加和谐的沟通,向政府传达民生,所以也就表示这部分毕业的专业人士必须要将自身融入到媒体当中,让自己成为市民以及媒体之间的桥梁,更好的向社会提供服务。此外,作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员,道德观以及责任心也是必须的,要从内心对自身的职业公正性有所认识,要以为民众考虑的思想,对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要无愧于自身的职业以及专业,因此一名广播电视编导如果被认为是合格的,不仅其专业知识掌握度要比较高,并且道德素质以及良好的动手能力,都是必备的。作为一名优秀的编导来说,创新能力是必备的,要结合自身实践以及过往的经验,对更加完善和省力的结论进行总结,在日后的实习方面运用,因此就实习模式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刻板的模式,要对和自身实际相符合的模式进行探究,对自身喜爱的工作方向予以选择。洞察力以及思维都是编导们必须要具备的,这样的思维能够让节目编制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得到解决,达到见招拆招的目标,要以淡定的态度来应对上述状况,洞察力的作用也极为显著,作为优秀的编导来说,新闻视角必须要独特,要及时的汇报相关的见闻给观众,而这恰恰是保证节目收视率的关键。

三、结语

第5篇: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范文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从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等高校,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家。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迅猛增长。同时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针对性也越来越高。作为地方高校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在教学体系建设做出有意的探索。

关键词: 广播电视编导 ;实践教学 ;教师队伍; 教学体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通过加强学生的文、史、哲等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造就高素质、综合型的传媒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专业课学习中,通过“课堂教学、创作实践和产业投放”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拓宽专业思路和就业渠道,为各级电视台及影视传媒机构培养具有传播学、艺术学的人文社科理论基础,掌握影视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影视节目制作的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各类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搭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条件建设上,一方面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外出考察和校外其他单位交流、座谈,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交流并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实习机会,充分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校内外实习。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为方便学生在学校内部进行实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校团委、校广播电台等相关部门协调,建立了一系列的校内实习基地,充分保证了在校生的校内实习。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机会,创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之始就要与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满足广播电视编导本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内容。

二、推进新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学校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时注重管理、落实、提高,在探索信息技术教育和应用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有很强的参与性。

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资源,根据学习执行新课程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方案,基于网络下的研究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切实的可操作性的平台,建立研究性学习知识网,互相交流有关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使学会利用信息化平台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源,体会研究性学习过程。在新型教学环境下,激发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大的效能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吸收这一教学思想中的精华和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使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要想使学校的现代教育之路始终走在信息时代的前沿,就必须随时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随时紧跟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走一条独具特色的超前之路。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在于服务,既要服务于教学,也要服务于科研。为了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和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自觉将科学研究与现代教育结合起来,为教育方式的延伸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逐步走出了一条加强科研、探索新路、科研兴校的道路。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骨干队伍,通过骨干教师去带动其它教师,是学校参与教科研的目的,目前在校园内,做“科研型”、“学者型”的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经济、实用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如何使巨大的资金投入更好地体现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和潜能,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应用网上繁复而多样的信息。这一切都是我们不得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因此,教育创新,我们任重而道远!

三、造就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大学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抓好培养、引进、管理和服务的四个环节,着力建设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

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专业开设之始,制定师资培养规划,并有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外聘、内培、引进等途径和措施,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努力造就一批教学质量良好、教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质量。

采取多种激励机制与培养形式,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教学科研活动,经过自身的刻苦努力来实现。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对于教学、科研特别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业务进修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另一途径。进修提高以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短期为主,长期为辅。由学校资助在职攻读学位,在一定期限之内没有取得学位的人员要给予处罚。在职进修教师在进修期间要求完成好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富有教学及科研经验的教师的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为在职申请学位人员提供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所需环境,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网上评教活动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大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基金的投入,支持中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教师校内培训制度。每年暑假安排不低于10天的校内教师培训;新引进教师也由学院进行不少于20天的岗前培训。采取新进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使新进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力争使新进教师一年基本合格,三年胜任,五年成为教学骨干。按照教师进修、提高计划,定期或不定期把专业教师送出去进修学习培训。

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专业,现代社会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我院制定教师校外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到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一线部门参与节目的策划、制作等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切实抓好教研室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坚持听课评课制度。系院领导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训、实习课),全面了解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听课有要求、有计划、有考核;听课情况有记录、有总结、有反馈。积极开展教学听评活动。组织观摩教学和优质课讲评,大力表彰优秀教师、表彰教学取得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推动学术研究,积极撰写和、论著等。

[参考文献]

[1]张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天中学刊.2013(05)。

第6篇: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编导专业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编导专业是近年来根据传媒市场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在原有影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和文艺编导两个方向。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依照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实施项目式教学改革,增设策划与创意岗位群。本专业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基础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全国的文史类考生,2008年编导专业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编导专业从2010年开始面向全国的艺术类招生。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因素有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基本条件、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等。本文主要从编导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部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和产学结合三个方面分析编导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意味着其所培养的人才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偏离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的需求。由于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地调整更新,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这也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框架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专业建设应是高职教研教改的核心,而专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建设。

编导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辅以各种综合应用能力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各种专业职业能力的考核和各种类型的各级专业评比比赛,力求培养持有“双证”、“多证”的编导专业人才。

本院编导专业根据媒介市场需求分别设置了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和策划与创意三个职业岗位群,以教学为中心,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以《电视节目策划》、《导演技巧》、《广播剧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编导》、《电视摄像》、《premier制作》、《新媒体基础与应用》等课程设为核心课程。按照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原则,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围绕职业必备的技能构建了三个层次的核心课程体系。第一个层次是节目编导所必备的基础课程,如“广播电视概论”、“导演基础”、“影视鉴赏”、“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这4门课是专业入门课程,也是学习专项技能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广播电视采编与制作的课程,如“电视摄像技术”、“电视照明技术”、“广播录音技术与艺术”、“电视画面编辑”等,第二个层次的课程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所需的技能进行分解,分项学习,以求在每项技术中深入一层。第三个层次是“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策划与创意”等综合性的专业岗位群课程,其中“电视节目编导”是一门综合课程,这门课程实际上是把专项技能课程再强化综合一遍,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完成5-10分钟的电视短片。第三个层次的三个岗位群课程是三个方向的集中训练课程,给学生今后职业方向的定位提供一种选择范式。三大课程核心体系,一层比一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满足了职业技能之“必需”,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构成了课程体系的主干框架。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一些必备的人文素质课程,以概要的形式进行“素养式”的灌输。这样,既避免了求全而忽视了专长,也避免了太专而缺乏适应性。

在教学改革方面,课程组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改革课程建设内涵。以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内容,创建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具体方法为:

第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实行联合实训。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将《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编导》、《广播剧》、《电视节目编导》等课程作为项目式教学的先锋,与《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两门同学期开设的课程进行联合,文案的策划由《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编导》的代课教师指导,根据文案拍摄的素材,剪辑与制作由《电视摄像》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师指导。通过课程联合实训,打破了课程局限,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学院现有的设备资源,节约教学成本。

第二,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施产教结合。课程以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技术、艺术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为原则,打造了专职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构建了技术、艺术、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模块,形成了课程与行业一线单位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创新机制。

第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小组协作。广播影视行业是需要高度协作的行业,课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课程开设之初就成立课程小组,课程小组的成员要根据电视栏目组的岗位设置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小组合作贯穿在每学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由专任教师、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组成。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训室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电视栏目策划、编导与制作的知识与能力。

第四,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实施工学结合。课程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入手,确定了“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联合创作―毕业实习”五个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课程实践环节,将课程教学延伸到不同环节的实施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工学交替。

教学手段的改革也必须在教学改革中体现出来,我们提出“要为学生一辈子着想”的教学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既掌握谋生的技能,又增加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要具有再发展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将开放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改变传统高校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刻板教学模式,全面实行开放性教学。具体的手段有:

其一,实施教材的开放性。改变用一本教材作为教学范本的方法,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需要为依据进行教学。传媒行业是飞速发展的行业,知识老化特别快,单一教材难免滞后,教材开放则可兼收并蓄各取所长,知识点通过大纲组合起来,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充分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与灵活性。这种采用以主教材为主、多种教材为辅的开放性教材体系,可以不断把新的理论、新的知识融进教学体系中,把先进的东西作为我们的起点。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专门为该专业编写的教材很少,选择相关学科的教材,内容上不是太杂,就是太专。因此,我们采用以大纲为纲、以讲义为本、以教材为参考的方法,在内容上完全以专业需要为筛选原则,尽可能少让学生学过时的、用处不大的知识。比如,《影视鉴赏》、《广播电视概论》课程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为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还配置了相关的影像资料,实行多种媒体教材的组合。

其二,实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提倡“讨论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鼓励学生学前探索性学习,学中吸收性学习,学后创造性学习。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改变传统高等教育中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当今社会中的影视现象及时组合到课堂教学中,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参与研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了解知识的现成结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高校经典式的教学方式相比似乎少了点学究气和理论性,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创新能力较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效果已经显现出来。

其三,实行开放的考核形式。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最终还体现在考核方式和内容上。我们比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因此,试卷中分析和操作题型所占比重较大。用小论文、课程大作业、创造性成果代替某些课程的书面考试。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由期末单次书面考试改成以学期内作业平均分为主,或以动手实践为主的考查方式,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逐步解放出来。

其四,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除了利用校内较先进的实验条件,狠抓常规的课程实验外,还把经常性的见习、实验和集中性的岗位实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入学第二年,即稍稍具备专业知识后,就利用寒暑假到电视台见习、实习。我们在多家电视台建立了实习基地,与电视台保持良好的互惠关系,学生到了高年级再按教学计划的安排,到电视台集中实习。在实习期间,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几个人在台里老师的指导下,能制作一个栏目,从策划到拍摄全由学生担任,节目播出后,受到社会的好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课程实验和社会岗位实习,不断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直接就业上岗。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既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唯一的途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因此,高职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实训教学体系,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而其中校内实训体系的建设成本较高,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包袱。我国高职学院由政府全额拨款的极少,大多数学院是部分拨款和自筹资金。由于办学经费来源有限,并且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校园基本建设的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实训设施上的资金投入必然受到制约。所以,高职院校如何保障实训建设资金的充分投入,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根据编导专业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需求,本院现已形成了一个具有职业氛围、设备先进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学院的学术报告厅、演播厅、计算机中心、广播电台、实验电视台、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发送接收实验室、电子制作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语音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画室、DV俱乐部、DV社、报社、校园网、系网、录音棚、艺海传媒策划公司、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非编实验室等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配有专门的实践管理人员,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校外,编导专业与安徽经纬农业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流金岁月影业公司、合肥中山学校培训公司、桐城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保障学生校外实习正常。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在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岗位实践、毕业实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成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兴趣小组,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也培养学生自主和独立的人格。如“影评协会”,以每周组织观摩优秀影视名片为主,对经典影片和流行影片进行观摩讨论,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走上讲台,介绍影片相关知识,并组织讨论。摄影小组组织实地拍摄,举办摄影作品展。导演创作兴趣小组自编、自演小品,创办自己的刊物。学生在参与专业相关性的小组活动中活跃了身心,也在小组组织和协调发展中锻炼了能力。

定期组织全员参加专业技能技艺大赛,围绕专业学习,举行多个项目的比赛,如全省影评比赛、影视作品评论比赛、影视片段模仿比赛等,有利于学生在比赛中得到发展。学校是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地方,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自信心、勇气是学生今后发展必备的素质,因此要让学生在自己所擅长的项目上获得成绩,得到锻炼,提高自信心。

经常性地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展播,激发学生把知识变成成果。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学生在成果的展示中,自信心、荣誉感会得到加强。根据专业特色,定期展示学生的作业,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展板、刻录成光盘进行公开展演,实际上促成了学生的成就感,也激发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为找工作时展示自己专业学习成果打下了基础。

编导专业的特点是实践,“工作室制”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工作室的建设是关键,一年来,新增建了2个工作室,有导演工作室、录音工作室,完善了1个工作室的建设(艺海传媒策划公司)。校内工作室白天全面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在编导专业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有益的训练。一年来,完成电视新闻节目2期,电视谈话节目5期,电视娱乐节目2期,广播剧作品25部,DV电视短片36部。

三、产学结合

编导专业特聘了一批知名的专家担任外聘教师及客座教授,进行教学讲座和指导学生的日常实践教学。与多个企事业单位达成了人才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实训、实习。派遣专任教师每2年中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在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

与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台专题文艺部合作开发课程《广播剧创作》。

以《全国“清风和谐”廉政广播剧大赛》为契机,由编导专业教师负责导演与编剧,影视艺术系录音艺术专业负责录音与音乐、音响编辑,播音主持系负责主要演员的配音,实训中心老师也客串演员的配音工作。由于首次参加专业性的全国比赛,特邀了校外专家担任编剧和导演指导、音响指导。选送的教师作品《不许拆包》获优秀奖,学生作品《袖珍村官》获鼓励奖。广播剧作品首次尝试了以项目为任务,多专业联合作业。这是实施产学结合的一个新成果。编导专业学生的电视DV作品《别伤害了金子般的心》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二等奖。

在编导的专业建设中,突出的难点是产学结合,怎样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怎样重视教师科技开发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怎样从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为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还有待加强。在编导专业建设过程中,还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只能“与时俱进”,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

第7篇: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编导;文化底蕴;艺术修养;节目质量

一、编导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地位及工作范畴

编导涵盖的范围很广,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或者一个精致的新闻专题片,除了摄像、记者等前期工作人员,编导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节目制作始终。过去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导演和编辑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因此在各工作环节上容易出问题,而且制作时间比较长。现在的广播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节目的制作以编导中心制为主,在逐渐形成的采、编、播合一的趋势中,编导的作用举足轻重。

编导对作品内涵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审美水平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我认为文化修养可以说是广播影视这门艺术的灵魂,而这个灵魂正是操纵在编导这个角色的手中。

二、 编导的文化底蕴对于节目质量及深度的影响

1.文化底蕴的差异决定着节目风格的不同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或深沉厚重或浅显庸俗的底蕴支配着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尽皆体现着一个人的素养的高雅与低俗。一个艺术工作者的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无不透露着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取材不同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是各不相同,而取材范围相同的艺术家,其作品仍然具有鲜明的主题性烙印,具有强烈的创造性与创新性特色。例如同样是科普类的节目,央视的《动物世界》重在介绍,而《走近科学》则强调解释。同样是纪念伟人的纪实类节目,不同的编导由于志趣理念以及知识结构的差异从不同角度着眼入手,也会取得不同的审美效果。而我们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也会根据节目风格的不同,去断定幕后的编导是谁,甚至看过不同类别的几个节目后,判断哪几个节目是同一个编导制作的,因为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编导必定不自觉的向其中倾注了个性化的很多因素。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因倾力普及传统文化,广受好评,并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多位“明星教授”。其实那些主讲人都是编导们经过严格的“海选”才决定邀请的,正是凭着编导这种对于古典文化的真诚的向往追求与严谨的工作态度 ,这种对于传统文明的情有独钟的热爱,节目才取得了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节目由于编导的思想僵化,没有能够及时更新思路,从而流星一样一闪而过,繁华只是一时。希望我们的编导能够从中吸取某些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2.文化底蕴的高低决定节目水平的优劣

节目的水平即是编导的水平决定的,节目的深度也是编导的深度决定的。古人说“文如其人”,对于编导,同样的道理,“节目如其人”。例如,某些历史题材的节目编导颠倒历史原貌,误导世人对人物的正确评价,其遗害不亚于歪曲历史事实,毁灭历史遗迹。我们在某些节目中,赫然看见有人在秦始皇墓前烧汉代以后才出现的纸钱,可以看见武则天厅堂上挂着宋代坡的名联,可以见到刘备竟然打着“蜀国”的旗号而不是汉朝的。这些低级错误都源于对于历史的无知,是明显的缺少文化底蕴的表现,导致节目质量的低下。

还有,部分国内综艺节目模仿国外同类节目的现象很严重,缺少创意。有人反映我国的《奥运向前冲》过分借鉴韩国综艺节目,里面的模式、道具、人数、游戏、情节,无一没有韩国节目的影子,这也同样源于编导的创意以及内涵的匮乏。

3.文化底蕴与商业运作应合理统一

很多时候文化与商业是存在某些冲突的,最主要体现在双方的目的和格调上。商业节目迎合大众,有时难免格调低俗;而纯艺术的节目又因为超出普通受众的理解能力而难以被接受。如今在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商品经济的浪潮下,很多节目过分强调物质上的收益而造成普遍性的艺术性的匮乏。首先我们要谨记,真正的艺术作品的质量绝对不能只从商业的角度去衡量,我们应该在保证艺术内涵的前提下,求得二者的合理统一。

文化与商业是相辅相成的矛盾双方,并不是绝对的相互抵触,相互排斥的,是应该也是可以通过努力使之和谐统一的。在文化与商业合理统一的祥和氛围内,文化的包容度自会达到一个更加高深广阔的程度。

具体来说,电视节目的思想内涵应尽可能深刻一些,不要太肤浅;文化意蕴应尽可能丰厚一些,不要太泛泛,也不可过于深奥晦涩,这样的话它就可能作用于最广泛的受众群体,营造出一种我们所期盼的、比较沉稳而不浮躁、比较健康而不媚俗的群体性的鉴赏修养,从而达到文化与商业的双赢,又实现它的商业价值。

三、总结

我们说艺术需要灵感,离开灵感思维,艺术的作品就缺少了神韵。我们大智慧的祖先们早在几千年前就明白地告诉我们,通过“修德明道”的方法开启灵感智慧之门。如果我们的编导能够真实地注意道德品格文化素质的修养实践,那么,就能够使灵感思维长期而持久的发生,使我们在艺术,生活,工作,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功。

第8篇: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范文

1广播电视专业理论课课堂存在的问题

1.1大多数学生对理论课认知错误,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讲求务实,而理论是务虚的,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专门人才,能掌握过硬技术就行了,理论枯燥死板,没什么用处。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更是认为,会拍会剪,懂技术就行了,不需要什么理论基础。所以上课时很多学生都热衷于扛着机器到处去抢新闻、去拍新闻。事实上,广播电视专业及广播电视新闻学是研究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新闻信息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新闻学应用专业,广播电视专业的培养要求中就提到“学生主要学习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可见广播电视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论与实践并行,用广电、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打基础,树立专业意识和素养,是掌握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否则就是“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大多数的学生都意识到了广电实用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对理论却不重视。上课不听,认为理论毫无用处,与实践无关,割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1.2学习的性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学习是一种紧张调动身心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累、紧张及不适,这是学习的固有属性,这就使得学生更倾向于休闲娱乐,而很少主动学习,而课堂学习又进一步加剧了一些被动性,使学生更难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候,就应该发挥教师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势,但是,现今还有许多教师坚持传统教学方法,比如上广播电视新闻概论时,他们还是以书本和自己的教案为基础,死扣书本、教案,案例枯燥老旧,形式沉闷,感染不了学生,在广电这个与媒体有关的专业,很少或甚至不用新媒体呈现,有些教师最多只安排了ppt,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不了学习的消极性质,无法令学生提起兴趣,更别提提高课堂效果,这时候,就难免会有学生会开小差了。

1.3学生缺少课堂学习自,主体地位被忽视

许多课堂和教师都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灌输者,有些教师在上广电新闻概论的时候,总是自己“独霸”课堂,无论是理论还是案例,都使学生像是一个旁观者和被迫接受者,这样学生当然找不到在课堂上的存在感,从而对课堂失去兴趣,消极对待。理论课与实践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践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质,能激发自己的兴趣,而理论课则不然,全是概念和硬知识,使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这时,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效果将会越来越消沉,最后甚至发展到学生对老师产生看法的地步。

2影响广电专业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因素

从上面存在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若干影响广电专业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2.1广电理论课本身的性质

上文也提到过理论课的特殊性。但广电专业相对偏于实践,所以很多学生的兴奋点在于实践,加之广电理论课自身的相关知识都能在实践中或多或少进行学习,这些因素使得广电理论课更加形同“鸡肋”。

2.2教师的自身因素及课堂影响力

这一因素是最重要的。常言道“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老师对学习、尤其对课堂的影响至关重要。老师对课堂的态度,老师的性格及课堂策略都至关重要。广电专业理论课作为人文社科类课程,要更加凸显人情味,老师在强调新闻的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时,如果能用自身独特的方式和形式,就会极大提高课堂影响力,从而提升课堂效果。

2.3社会学环境的影响

当然,课堂效果出问题,不只是课业本身、老师甚至是学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整体忽视理论,有些人只有在实践中碰壁后,才意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当前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越来越现实,越来越不注重学习理论,甚至轻视理论,这大大地影响了理论课堂的学习效果,因为,毒已入心。

3提高广电专业理论课课堂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3.1利用多种手段构建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

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首先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避免传统理论课教学的枯燥、沉闷,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固定模式,创建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对于广电专业来说,更需要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媒体形式,使课堂内容更丰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高效课堂”这个词,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提出来,意在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在大学广电专业理论课中,甚至是所有大学课业中,“高效课堂”也弥足重要,它能够很好地调动各方面课堂资源,尽可能大地影响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感染学生,这在传统课堂中是没有的。学生在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上,能够接触到理论的另一面,同时教师利用自己的功力和人格魅力,使得理论焕发新生。构建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关键是利用多种手段,用多种手段来表现理论课的魅力,吸引学生,这不仅仅限于用个多媒体,用个ppt就行了,这只是表面的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是广电专业老师,要会利用新闻、电影视频,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如在上广播电视新闻概论的时候,授课老师可以播放与内容相关的影片和音乐,当讲到各种电视类型及发展史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CCTV、BBC等著名媒体所制作的相关纪录片,在讲到中国电视的发展史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在历史上很重要的作品片段,在讲广电制作的理论课时,可以利用对比影片的方法来解释画幅、镜头等相关知识,讲到电台相关知识的时候也是一样,可以用几个典型的国内外电台节目,如《美国之音》和《央广之声》来说明电台节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讲到新闻理论及新闻关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名家讲座和专题报道来提高学生注意力,可以利用主旋律音乐来烘托气氛。教师在上课前和上课间隙,也可以播放一些时下流行的歌曲和娱乐视频来调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在上到一些与广电历史和时代性有关的理论课时,教师甚至可以找出自己以前收藏或保存的相关物品,比如磁带、老式收音机等,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这段知识和历史更感兴趣。广电专业理论课虽然是理论,但与实践有极大关系,教师可利用相关案例,关注和表现时下热点问题,并结合语言的组织,幽默感的把控,讲课形式的设计,来使课堂更加丰富有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而不厌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积极与学生互动,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前文提到学生的自以及学生的课堂地位对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影响。每一个人都渴望被重视,都希望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中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如果在有可能或应该产生存在感的时候,没有被重视和发现,整个人就会陷入到一种消极、无生机的状态中,从而对当时环境里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地位,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关键就是积极与学生互动,我们在上广播电视专业理论课的时候,要会就概念和案例跟学生交流互动,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话,倾听学生对这个媒体和与这个媒体相关问题的看法,让学生都重视课堂这一段时间所讨论的问题知识,让学生对这个知识发表见解。课堂讨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它能让自完全抓在学生的手里。通过知识和案例的小组讨论,学生能融入课堂,找到存在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广电教师还可以进行随堂小训练,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比如讲到广电编辑时,可以让大家随堂写东西;讲广电的特点时,可以让同学谈谈自己与广电的小故事等。互动和课堂讨论,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3.3引导学生对理论产生重视和理解

理论是枯燥的、无味的,但这只是它表面性质的表现之一,实际上,理论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理论推动实践,有多少大事都是在优秀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成功的,就以广电专业理论来说,从事广电事业,只懂技术,不懂得广电的发展脉络、基本原理、理论体系以及现状,是很难在实践中取得成就的,只懂技术不懂理论,在广电体系里难以生存,因为广电的基本工作,比如摄影、剪辑都有一套严密的理论嵌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现实,注重理论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多看一些专业类书籍,同时引导他们关注时事,关注与广电专业相关的现实事件,让他们将事实与理论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理论,体会理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让他们理解理论,不讨厌理论,从而提高他们在理论课堂上的积极性。

4总结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效果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堂效果提升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现代这个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复杂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调动广电专业学生课堂积极性,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在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上乐于、勇于打好属于自己的硬仗。

作者:李杰锋 单位: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进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思考[J].电影评介,2014(18).

[2]张英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第9篇:广播电视编导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相亲;价值观;导向

一、引言

幸福的爱情与美满的婚姻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然而由青梅竹马或一见钟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幸福一生的事情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现实中较好的情况是在共同学习工作中的男女,由于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且志同道合,最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由亲友、同事介绍而迈出恋爱、婚姻的第一步,于是,“相亲”这一古老的联姻方式一直在大众婚恋生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广播电视业的飞速发展,“电视相亲”又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怎样才能使这种形式健康地发展,广播电视工作者在其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电视相亲节目的历史与现状

最早是山西电视台在1988年开办的相亲类栏目《电视红娘》拉开了我国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序幕。1991年北京电视台开播的《今晚我们相识》,曾被誉为“京城电视红娘”。沉寂了一段时间后,1998湖南卫视《玫瑰之约》开播,这档节目在形式上借鉴了台湾节目《非常男女》。很受欢迎,一度引发了收视狂潮。2010年春节过后,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电视相亲热席卷荧屏,这些节目以一种男女嘉宾互选、主持人和专家点评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赢得了高收视率。但是,在这些节目中所透露出的低俗、拜金、造假等倾向也引发了关于主流价值和媒体导向的争议。从而使得广电总局开始对电视相亲节目进行了整顿。之后这些栏目有了一定的调整,并取得了相当的改观。今年此类节日更加火爆,许多地方电视台纷纷加入战团,节目形式花样百出,收视率的竞争愈演愈烈。

三、相亲节目的受众分析

相亲节目既然如此火爆,那么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我们必须对此媒介文本的受众进行相应的分析。首先,80后与90后青年一代进入了婚恋期,正如本文开头所述,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不见得能够通过自身相识进而发展为恋爱关系;而现代社会生活的高节奏,高压力使得业余时间人们的互相往来有所减少,也使得甘当“红娘”的热心人相对减少,青年男女面对面交往的机会更是不多,这样一来,剩男剩女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显然他们是此类节目的首要受众。当然他们观看此类节目并不见得是自己要去报名相亲,主要是通过对同类人的关注,而无意识地验证自己的婚恋观并相应调整自己的人生设计及人生态度。由于节目中不同人之间择偶标准的不同,不同性格之人其自我表达的不同,各种不同婚姻观念的激烈冲突,使得节目的吸引力大大增强,所以很大一部分已婚男女也成为了此类节目的受众。还有许多处于恋爱前期青少年,懵懂中对将来能有美好的爱情非常向往,他们很想知道哥哥姐姐们是怎么“搞对象”的,这一部分受众不可忽视。再有就是一些中老年人,眼下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子女的婚恋问题,当代青年择偶的内心想法更是深为他们所关注,因此他们也成为了相亲节目的“铁杆”受众。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使得此类节目不火爆都难。

四、对于相亲节目进行正确导向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的媒介文本,电视相亲节目具有大众文化的一般特征。正如当代著名文化研究学者,媒介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约翰・菲斯克所指出:电视是以大众为中介的大众文化艺术形式,而大众文化是大众利用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活生生的实践过程,是“有啥用啥”或“权且利用”的艺术,“大众文化的艺术是怎么都行的艺术”。显然,作为负责任的政府,是要对这种传媒形式加以正确引导的,从而使这种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和主流的价值观相一致,符合人们共同遵守的公序良俗,增加受众的幸福指数,以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由于相亲类电视节目中青少年受众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他们很容易被电视传播的视觉符号所吸引,被电视传播的视觉文化所渗透。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还没完全形成,所以他们是最脆弱的电视文本之受体,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对电视传播的现象和价值观产生以偏概全的认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得这些还没有成熟辨别力的受众误入歧途。每一个未婚青年往往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婚姻偶像,一旦其偶像由于某种原因而轰毁,对他的精神打击往往是非常巨大的。试设想一男青年在相亲节目中发现某女嘉宾正好合乎自己所心仪的女性标准,但最终该女嘉宾却与一个其貌不扬,脏话满口,各方面素质极低的“富二代”牵手成功,他会怎么想呢?他自然会想到“这个社会怎么了?再怎么好也不如有一个好爹!”,接着便愤愤然。其实这件事与他没什么关系,但却强烈地引发了他的负面情绪,继而对社会有了片面的看法,甚至演化成为不稳定因素的一个莫名其妙的源头。可见,相亲节目的受众如此之多,影响力如此之大,若不加以正确的导向能行吗?一定要通过节目筛选、主持人引导、后期制作等环节,给受众以正确的价值引导。这是电视制作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五、进一步加强对电视相亲节目的正确导向

(一)主持人的选择

一栏节日,如果主持人很优秀,则离成功就不远了,尤其对于正确的价值导向来说,主持人本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就应很高,不然怎么掌控别人呢?江苏卫视经过整改后的《非诚勿扰》,其收视率为什么仍是居高不下?这与主持人、特约专家是分不开的。主持人的现场掌控能力超强。整改后,场上男女嘉宾的言行不当时,能及时制止且使对方不至尴尬:特约专家的评论也令对方心服口服,其幽默睿智的特质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在现场的政治导向把控、主流价值观引导做得自然得体,没有一点儿政治说教的味道: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当下男女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价值观。反观有些主持人就差多了。某电视台的一次节目中,主持人先是对其貌不扬的男嘉宾不屑一顾,当得知该人是一名富豪时,态度立变。不管其是真的还是装的,都是极不恰当的,本身如此,怎能引导别人反对拜金主义?

(二)男女嘉宾的选择与主持人的现场掌控

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以主席倡导的“八荣八耻”为原则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对参加此类节日的嘉宾选择要尤其慎重。应当尽量选择人品正派,心理健康,人生态度积极的人作为此类节目的男女嘉宾,因为这样的人才能代表当代青年群体的主流。在现场掌控上,当主持人发现某些男女嘉宾的言行举止偏离主流价值观、婚姻观,偏离人们公认的公序良俗,就应该及时指出其错误及不妥之处,以免给涉世不深的青少年造成误导。为此,在男女嘉宾选择与主持人现场掌控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思想上反对主流意识形态者、严重拜金者、出位女艺人、炫耀一夜暴富者、心理不健康者、语言出格行为低下者,坚决不能让他们在电视相亲的荧屏上占有一席之地,根本就不选他们。

2.对那些根本不是为了相亲而来,而是为了上镜满足自己的表现欲之人,或本来就是想为自己今后在影视界发展而进行热身铺垫之人,尽量不选他们。当然最初不易甄别,但如果选上了,主持人也应少给他们发言的机会,摄像少给他们特写镜头。这些人善于表现,能说会道,往往为编导们所青睐,但实际上观众对这样人不但能看出他们的目的,而且极其反感。相信观众都能发现这些人的真实日的,编导们与主持人就更能发现了,要让他们知趣地知难而退。

3.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编导们往往倾向于选择一些比较另类的人物来吸引观众。当然另类的人物也有参与的权利,但是不能由此而喧宾夺主,尤其是主持人与现场专家应及时指出并分析其弊端,以便给青少年以正确的人格导向。

(1)有些人过度自恋,还白诩为“自信心强”。这些人往往能说善吹,行事高调,不知天下尚有“谦虚”二字。此类女嘉宾的口头禅是:我这样素质高、能力强的美女如何如何等等。主持人及专家应该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要使青少年观众懂得,谦虚谨慎永远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高素质的体现,而吹牛高调的人是令人反感的,迟早要碰钉子的。

(2)为了猎奇而吸引眼球,有的电视台推出“伪娘”类的男嘉宾,抬手即呈“兰花指”状:更多电视台推出了外表、性格呈中性化的女嘉宾。我们应该想到有些青少年甚至儿童也是在和家长一起看此类电视节目的,渲染这些性角色错位的人物,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作为有责任感的编导,应尽量少选这一类人,这不是歧视,而是为了下一代着想,实属“儿童不宜”。

(3)还是为了猎奇而吸引眼球,某些电视台推出的个别女嘉宾乐于当众撒娇,说起话来嗲声嗲气,相当肉麻;还有的主持人让男嘉宾表演和女友撒娇,令人作呕。这和上面提到的是异曲同工,同样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利。这样人即使选上了,主持人及专家也要及时指出其弊端,这同样是电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三)节目录制过程中编导及主持人还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引导建立正确的科学观。主席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但有些编导们却忽略了这一点。节目中有很大一部分相亲的男女嘉宾很重视自己和对方是属于什么“星座”,有些电视台的男女嘉宾上台时还要首先介绍自己的星座是什么,更有甚者,某台的特约“专家”,每当点评男女嘉宾时占必称“星座”,且只会根据星座来评价一对男女是否能够牵手,这与算命先生有什么不同?其实星相学是西方通俗文化的一部分,早已被国际主流科学界否定。作为负责任的电视编导工作者,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2.提倡健康的审美观。在相亲节目中的女嘉宾有的公开宣称自己要找“有大肚脯的”,有的要找“大叔类的”,有的还宣称“专找丑男”。当然每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观,但是较为另类的观点毕竟是少数,不要喧宾夺主,刻意渲染。

3.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为此,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才艺表演”与“游戏”之类,毕竟观众最想看的是思想的交锋,而不是一些拙劣的表演。

六、结束语

由于电视相亲这一媒介文本的受众具有广泛性与复杂性,所以在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就要把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首要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此类节目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而广播电视工作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彬主编,《大众传播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2]高鑫,周文著,《电视艺术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

[3]约翰・菲斯克(美国)著,《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4]约翰・菲斯克(美国)著《电视文化》祁阿红,张鲲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